2020-2021 学年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 9 课《鱼我所欲也》知识梳理
知识积累
(一)通假字
1.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感恩、感激;“与”通“欤”,语气词)
4.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先前)
(二)古今异义
1.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古义:可以用来;今义:表示可能或者能够。
2.一豆羹
古义: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今义:豆子。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古义:古代一种量器;今义: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
4.万钟于我何加焉
古义:益处、好处;今义:增加。
5.是亦不可以已乎
古义:停止;今义:已经。
(三)一词多义
1.故不为苟得也(取得)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德”,感恩、感激)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欤”,语气词)
呼尔而与之(给,给予)
3.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指某种方法)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这种)
是亦不可以已乎(这种做法)
4.所欲有甚于生者(表比较,比)
万钟于我何加焉(表对象,对)
5.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做)
乡为身死而不受(为了)
(四)词类活用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德”,名词作动词,感恩、感激)
(五)成语积累
1.舍生取义:为了正义事业不怕牺牲。常用于赞扬别人难能可贵的精神。
2.嗟来之食:泛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3.不屑一顾:认为不值得一看。形容极端轻视。
课后习题解答
一、本文注重推理,逻辑严密。根据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论证思路,把下面的图表补充
完整。
横线上从上到下依次填写:
舍生取义
所恶有甚于死者→患有所不辟
所恶莫甚于死→何不为→有不为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之……为之……为之
二、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说说你对“本心”的理解。
示例:“本心”是指与生俱来的良心、良知,表现为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恭敬)
之心、是非之心,其内核分别为仁、义、礼、智。在本章中侧重指羞恶之心。孟子认为本心
“人皆有之”,只是普通人容易丧失,“贤者能勿丧耳”。“本心”是孟子基于人性本善的
观点提出来的重要概念,他认为人类的良知是一种本能的心理状态,不学而有,不教而在。
所谓修身,就是要保有“本心”。
三、辨析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见“知识积累”部分。
四、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都把“舍生取义”奉为人生准则,你能举出几个
事例吗?在今天,又该如何理解“舍生取义”呢?
示例:一身侠胆的荆轲,高吟“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血洒秦宫,慷
慨就义;大义凛然的文天祥,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用自
己的生命为舍生取义做了最好的注解;还有“一腔热血勤珍重”的秋瑾女侠,“我以我血荐
轩辕”的鲁迅先生,无不是舍生取义的楷模。在今天,舍生取义的观点仍应该值得提倡。为
了正义事业,为了人民的利益,有时我们需要舍弃自我利益,这就是新时代“舍生取义”的
表现。
五、孟子善于运用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进行类比说理,使抽象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学习
这种方法,写一段话,说明一个道理。
示例:两个人各有一本不一样的书,都把自己的那本看完了,他们各自看了一本书。如
果他们将自己的书交换阅读,那么,书虽然没有增加,但两个人却各自看了两本书。这说明
了分享的好处。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孟子》,这是一部记录孟子及其弟子的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
南宋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
课文内容概括
“亚圣”孟子的《鱼我所欲也》,对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强调“正义”比“生命”更
重要,主张舍生取义。
参考译文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两者不能同时都得到,(我)会放弃鱼而
选取熊掌。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两者不能同时都得到,(我)
会放弃生命而选取道义。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但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
(我)就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情;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比死亡更坏的事,
所以有祸患(我)就不躲避了。如果人们想要的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那么凡是可以用
来(让人)得以生存的方法有什么不可以用的呢?如果人们所憎恶的没有比死亡让他更憎恶
的事情,那么凡是可以用来躲避祸患的事有什么不可以做的呢?按照这种方法(可以活下来
的方法)就可以活着,却有人不采用,按照这种方法(可以避患的方法)就可以躲避祸患,
却有人不去做。因此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即义),有比死亡更令人厌恶的东西(即非义)。
不只是贤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人能够坚守这种思想不至于丧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失去它就要死。(如果)无礼地吆喝着给人(吃),
就是过路的饥饿的人都不会接受;用脚踢着给人家,即使是乞丐也因遭轻视而不屑接受。丰
厚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那么这种厚禄对我有什么益处!是为了宫室
的华美,为了妻妾的侍奉,为了所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从前为了(礼义)宁死也不肯接受
(不愿接受的东西),现在为了宫室的华美而接受了;从前为了(礼义)宁死也不肯接受(不
愿接受的东西),现在为了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从前为了(礼义)宁死也不肯接受(不愿
接受的东西),如今为了所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而接受了:这种行为不可以停止吗?(如果
不停止,)这就是所说的丧失了人本来的天性。
课文结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