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格及其特征
辞格是指在使用语言过程中逐步固定下来的在一定语
境中能够产生积极表达效果的语言运用形式。
1.从形式上看,辞格是语言运用的形式,它具有某种模式性。
比喻的格式:AB相似,以B喻A,借代的格式:AB相关,以B代A。
顶真的格式:A—B,B—C,C—D。回环的格式:A—B,B—A
2.从使用上看,辞格对语境的依赖性很大,脱离了特定的语境
就没有辞格。
单独一个“梦”不能成为辞格,但以“绿色”为语境,组成
“绿色的梦”就成为移就辞格。
3.从效果上看,辞格对语言的运用具有优化性,它可以增强语
言的表现力,使之在准确顺畅的基础上生动感人。
4.从范畴上看,辞格是使用语言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修辞现象,
而不是其他现象。
一、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
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辞格,也叫“譬喻”。
第二,本体和喻体之间必
须具有相似点,即喻体必
须在某一点上与本体相似,
才能用来说明描绘本体。
比喻一般包括三
个部分:本体,
喻体,喻词。
我们的祖国 像 花园。
构成比喻必须符合下列两个条件
本体 喻词 喻体
第一,本体和喻体必须
是本质上不同的两类
事物,同类事物一般不
能构成比喻。
“小王像他哥哥”
“这件衣服跟那件一样”
都不是比喻。
“我们的祖国”和“花园”
之间的相似点是“美丽”。
相似点是比喻的灵魂。
(一)比喻的基本类型
1.明喻 本体+喻词+喻体 像、如、似、仿佛、
犹如、有如、一般、
好比、宛如 等。有时
后面还用“一样,一般,
似的等词语呼应.
Ø高松年的脸像虾蟹在热水里浸了一浸。
钱钟书《围城》
Ø刘玉翠回到村里,就好比是住进了监牢里。
康瞿《春种秋实》
Ø转眼光景,整个海洋上卷起千万堆雪浪,简直就像那刚刚裂桃
的大片棉花田,白花花的,一望无际。 杨朔《雪浪花》
Ø出洋好比出痘子 ,出痧shā子,非出不可. 钱钟书《围城》
Ø黄维苦心经营的一次大反击,像只氢气球一样破灭了.
谢雪畴《老虎团的结局》
Ø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山木篇)
2.暗喻(隐喻)
Ø作为精神食粮,散文是谷类,作为战斗武器,散文是
步枪,我们生活里常用散文。在文艺园地里,散文也
应当是万紫千红中繁茂的花枝.
吴伯箫《多写的散文》
Ø大王庄这个阵地成为一颗锐利的钉子,牢牢地钉进
了黄维团的脑门心。
谢雪畴《“老虎团”的结局》
Ø十个被鲜血泡起的手指头肿得变成了大熊掌。
(杨沫:《青春之歌》)
本体+喻词+喻体 是、变成、成为、
等于、成了、变
为、当作
暗喻从表面上看来是判断,叙述或说明,暗中包含着比喻关系。
3.借喻 •借喻的本体不出现,也不用喻词,而是把
喻体直接用在本体应该出现的位置.
Ø夕阳映照下的西湖湖面上撒满了碎银,波光粼粼,
熠熠生辉。
Ø这个鬼地方,一阴天,我心里就堵上个大疙瘩。
Ø其缺点是见树木不见森林,拣了芝麻、绿豆却丢了
西瓜。
Ø看吧,狂风掀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
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Ø教师不光要把“一桶水”指给学生看,而且要把学
生引导到长流不尽的泉边和浩渺无际的海边去。
(二)比喻的灵活用法
1. 没有喻词的比喻(引喻)
各方的溪涧汇成了河流,各地劳动人民的创造汇成了灿烂的文
明。 喻体在前 秦牧《花城》
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写文章做演说倒可以不看读者
不看听众么?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羊肚子手巾包冰糖,虽然人穷好心肠。(李季《王贵与李香香》)
采用结构平行的句式,把喻体和本
体排列起来,由喻体引出本体,引
喻只出现本体和喻体,而没有喻词。
坐在轮椅上的罗斯福,是美国历届总统中的佼佼者,也是“二
战”中世界公认的反法西斯英雄。然而,大山近处不显高,仆
人眼里无伟人。罗氏尤喜在椭圆形的总统办公室里与美人单独
幽会。…… (李存葆《飘逝的绝唱》)
风不吹花花不摆,妹不招手郎不来。(民歌)
卑下低劣的群体里,不可能有真正的文学产生。河流污染了,
我不相信其间生出的鱼类会是洁净的、鲜活的。
喻体在后 (杨闻宇《混沌小语》)
程度不等的比喻(较喻)
Ø清凉的水沁入肺腑,这是比甘露还要甜,比美酒还
要香的天山雪水 。 袁鹰《戈壁水长流》
用比较的方式进行比喻,本体喻
体不但相似而且进行比较,以突
出事物的特征。
Ø我们四川人还有用牛粪作燃料的,至于那些又臭又
长的文章,恐怕连牛粪也不如。郭沫若《关于文风问题,新观察记者问》
Ø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Ø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强喻
弱喻
等喻
Ø我睡去,无异于一只羊,一匹马,一头骆驼,一株草。
(张晓风《戈壁行脚》)
否定方式的比喻(反喻)
Ø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
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中,是不合适的。
郁达夫《故都的秋》
用否定句式构成的比喻,强调
的是本体和喻体的相异之处。
Ø打江山不是容易的,并不是别人做好一碗红烧肉放
在桌上,等待你坐下去狼吞虎咽。 姚雪垠《李自成》
Ø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Ø适合你的事业,白桦林不靠天赐,主要靠自我寻找。这不但因
为相宜的事业,并非像雨后的菌子一样,俯拾即是,而是因为我
们对自身的认识,也是抽丝剥茧,需要水落石出的流程。
(毕淑敏《精神的三间小屋》)
喻 类
v灿烂的阳光下盛开的白花就是您的笑容,巨大的气锤起落的
铿锵是您的声音;解放军前进的队列就是您的步伐,葱郁耸
立的名山就是您的身影。 白桦《周总理您在亿万人民心中永生》
1.倒喻 本体和喻体倒过来的比喻
v上海人叫小瘪三的那种角色,也很像我们的党八股,干瘪得
很,样子十分难看。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胡萝卜似的腿
2.博喻 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描绘说明同一个
本体。博喻可以用来强调特征,增强气势。
v砰的一声,郎平的一记重扣,激起了全场经久不息的欢呼声
和鼓掌声,像海淘击岸,像山洪爆发,像飞瀑倾泻。
鲁光《中国姑娘》
v一株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檐的灰色的瓦瓴上。如雪,
如玉,如飞溅的浪花。 王蒙《春之声》
v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
丸黑水银。那双小手,如嫩葱,如玉兰,如金菊,如花草丛
里矗着两朵天堂鸟。(天堂鸟是一种植物,兰目) 那片唇瓣,
如春花,如丹朱,如火焰,如白雪皑皑中开满一山的樱花。
刘鹗《老残游记》
v生活是一团麻,那也是麻绳拧成的花。生活是一根线,也有那
解不开的小疙瘩。生活是一条路,怎能没有坑坑洼洼。生活是
一首歌,吟唱着人生悲喜交加的苦乐年华。
v有人打哈欠还带音乐的,其声呜呜然,如吹号角,如鸣警报,
如猿啼,如鹤鸣,音容并茂…… (梁实秋《旁若无人》)
3.互喻
v早晨的花云潭是粉色的,云溪中流下来的云像花一
般艳丽,花泉里淌出来的花像云一般轻盈,它们汇
在一切,像万花筒一般奇幻,最能沟起人心中的遐
想了…… 王小鹰《金泉女与小溪妹》
先用喻体比喻本体,再用本体比喻喻
体,这样前后两个比喻形式叫做互喻。
远远的街灯亮了,
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4.曲喻
v除了向日葵以外,天下怕没有像陆伯麟那样亲日的
人或东西。 钱钟书《人·兽·鬼》
由喻体的某一方面,转移、联想到另一方面
去,通过这种转移、联想使喻体和本体产生
比喻关系。
v“你呀,真是记吃不记打,买这‘砖头’回来干什
么?”柳茵一见《词海》,火就沾了油,蹭蹭地窜
得老高。 肖复兴《书市风波》
5.交喻 一种用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喻体从正反两个角度
说明同一本体的比喻。
Ø 如今,出身不再是我们之间的鸿沟,然而我看见了
新的裂痕,失去了自己心爱的工作,离开了生我养
我的土地,我不再是风,不再是水,不再是港湾,
我只是一朵飘在空中的云,无依无靠……
先反后正 (王周生《陪读夫人》)
Ø这样的风气的民众是灰尘,不是泥土,在他这里长
不出好花和乔木来。
先正后反(鲁迅《未有天才之前》)
6.回喻 又称“迂喻”、“迂回喻”,是一种先提出喻体,
再否定喻体,然后引出本体的比喻。
Ø站在高山向西看,一条白带绕丛山,不是带,原是新开公路
上岭来。
Ø站在高山向西瞧,朵朵白云山上飘,不是云,原是钻井工房
搭山顶。(青海民歌)
Ø山腰上有一大块白云在浮动,仔细一看,那不是白云,而是
羊群。
喻
2021-4-4
•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
Ø真正的好文章是不随便用,甚至于干脆不用形容
词和典故的,好像真正美丽的人用不着多施脂粉,
乱穿衣服一样。 老舍
•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
Ø这四种权力——政权、族权、神权、夫权,代表
了全部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是束缚中国人民特
别是农民的四条极大的绳索。毛泽东
•三是使平淡的东西生动化,给人鲜明印象。
Ø她的脸上大概又擦了粉,被灯光照得显出点灰绿
色,像黑枯了的树叶上挂着层霜。 《骆驼祥子》
• 1.喻体必须是常见的、易懂的。
• 2.比喻要贴切。
• 3.要注意思想感情。
• 4.要注意本体喻体之间的相似性。
• 5. 比喻要新颖。
运用比喻要注意的问题
君子之交淡如水。(庄子)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秦观)
遥夜沉沉似水。(秦观)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
澜。(刘禹锡)
望穿他盈盈春水。(王实甫)
月光如水照缁衣。(鲁迅)
云淡碧天如水。(柳永)
簟纹如水帐如烟。(苏轼)
铁骑无声望似水。(陆游)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
向东流。(李煜)
二、比拟
•1.拟人
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写或把人当作物写,或把甲物当
作乙物来写,这种辞格叫比拟。
v 波浪一边唱歌,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高尔基《海燕》
v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呼朋引伴地卖弄喉
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朱自清《春》
v 矮小而年高的垂柳,用苍绿的叶子抚摸着快熟的庄稼;密厚
的芦苇,细心地护卫着脚下偷偷开放的野花。
郭小川《团泊洼的秋天》
v 这里叫教条主义休息,有些同志却叫他起床。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
行或思想感情。
比拟的基本类型
2.拟物
•把“人”当作“物”来写,也就使人
具有物的情态或动作,或把甲物当作乙
物写。
v他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
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
孙犁《荷花淀》
v小D和妹妹常常没有晚饭吃,将门锁了,把自己焊
在礁石上,听潮起潮落,看日沉日升。
舒婷《梦入何乡》
v罗马经历过战争,流血,唯物主义者——战士布鲁
诺的思想在自由的人民当中翱翔。
郑文光《火刑》
v他拉过一条板凳,在她身边坐下,两个人都没有说
话,有滋有味地咀嚼着一秒一秒流来的时间,而这
时间也就一秒一秒地流去。
张贤亮《河的孙子》
运用比拟要注意的问题
• 1.运用比拟必须是自己真实情感的流露,而感情
又必须符合所描写的环境、气氛。
• 2.用来比拟的人和物在性格、形态、动作等方面
应该有相似或相近之点,才能把物写得像真正的
人一般,或把人写得像真正的物一样。
q比喻重点在“喻”,即以乙事物“喻”甲事物,甲
乙两事物一主一从。喻体一定要出现。
q比拟的重点在“拟”,即将甲事物“当做”乙事物
来写,甲乙两事物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一定
要出现。
比喻和比拟的区别
时间如流水,悄悄地从我的手边流走了。
时间走进了没有窗户的角落,黑沉沉的车轮不断向前滚去。
三、借代
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同密切相关的名称去
代替,这种辞格叫借代,也叫“换名”。
借代的基本类型
1.特征、标志代本体 借体是本体的某种特征,标志,
用来代替本体。
v 1郭全海把玉石眼追了回来,人马都气喘呼呼了。
周立波《分马》
“玉石眼”代马
v 2“义哥是一手好拳棒,这两下子,一定够他受用了。”壁
角的驼背忽然高兴起来。
鲁迅《药》
驼背代人
v 3先生,给现钱,袁世凯,不行吗?
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
袁世凯代银元
2.专名代泛称 用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名代替本体
事物的名称 。
中国人民中间,实在有成千上万的“诸葛亮”
毛泽东《组织起来》
诸葛亮代有聪明才智的人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
李公朴代主张民主正义的人士
3.具体代抽象
正像延安人们跟我说的“你该记得从前那烂袄袄,皮裤裤的年
月吧。!” 刘白羽《红玛瑙》
烂袄袄,皮裤裤代艰苦生活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
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骨头代意志、品质
具体代抽象 用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
代抽象概括的事物。
部分代整体 用事物的某个部分代替事物全体。
v中国同志必须将朝鲜的事物看作自己的事情一样,教育指挥
员战斗员爱护朝鲜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不拿朝鲜人民的一针
一线,如同我们在国内的看法和做法一样,这就是胜利的政治
基础。 毛泽东《中国人民志愿军要爱护朝鲜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代朝鲜国土资源
v二孔明也叫二诸葛,原来叫刘修德,当年做过生意,抬脚动
手都要论一论阴阳八卦,看一看黄道和道。赵树理《小二黑结婚》
抬脚动手代做事
春天,树木开花了,是晴朗暖和的天气,早晨大路上还充
满了褴褛的衣服和光赤的脚。 (巴金《能言树》)
“褴褛的衣服和光赤的脚”代指穷人。
5.结果代原因
v警备队,警察,差役,一概敛迹,不敢下乡敲诈……他们看
见农民的梭镖就发抖。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发抖是害怕的结果
v有的人是嘴巴和手脚相脱离,说的一套,做的又是一
套;……这些人在伟大领袖毛主席和敬爱的周总理的遗体面前
应该脸红。
罗瑞卿《党的三大作风楷模——回忆周总理》
脸红代原因“惭愧”
用事物产生的结果代替事物本身。
w ……“宝宝”都上山了,老通宝他们还是捏着一把汗。
(茅盾《春蚕》)
心情非常紧张
李坚弹萧邦,弹李斯特,弹莫扎特,也弹中国乐曲,他的琴声
使热爱音乐的欧洲听众如痴如醉…… 赵丽宏:《团圆奏鸣曲》
6.作者代作品
洗了家伙,到自己屋中坐下,一气不出吸了多少根“黄狮子”
老舍《骆驼祥子》
黄狮子代香烟
喝青岛,还是喝蓝带?
“红旗”、“东风”、“奔驰”、“丰田”代这些牌号的汽车。
回头你和老太爷同坐一八八九号,让四妹和我同车,竹斋带阿萱。
茅盾《子夜》
一八八九号代汽车
811、538、723
7.牌号代本体
我们都还记得他不但翻译过基希,翻译过肖洛霍夫,而且在延安
时还翻译过雪莱,似乎没有什么文学工作他是无能为力的。
读点鲁迅。
我把这心思去跟一位擅长丹青的同时商量,求她画。
杨朔《茶花赋》
丹青代水墨画
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
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 鲁迅《拿来主义》
枪炮代帝国主义
绳墨当然是可以教的,而巧妙各有不同,关键在于个人。 梁
实秋《写字》)
方法、技巧、规则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刘禹锡《陋室铭》)
8.材料、工具带本体
运用借代要注意的问题
• 1.借体与本体的关系密切,在上下文里,作者应有所交代,
使读者看到借体时,能明白本体是什么。
• 2.无论运用哪一种借代,其借体一定要能代表本体,其作用
才明显突出,如用“帆”代“船”等。
• 3.借体在语境中带有褒贬色彩。
1.作用不同 借喻是喻中有代,借代是代而不喻;
2.客观基础不同 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相关性”;
3.转化方式不同 借喻往往可以改为明喻或暗喻,借代则不能。
借代和借喻的区别
太阳出来了。歌剧《白毛女》
红领巾最听党的话。
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子里的稀
饭烧滚……《包身工》
壁角的驼背忽然高兴起来。《药》
四、拈连
利用上下文的联系,把用于甲事物的词语巧妙地用于乙
事物,这种辞格叫拈连,又叫“顺拈”。甲事物一般是
具体的,位置在前,乙事物是抽象的,位置在后。
拈连的基本类型
拈动词
v 清晨,枯草上凝着霜花,一位老大娘肩着竹耙,从古道
上走来了。她搂起茅草,搂起豆茬,搂起少吃缺穿的日
子。 王兆军《沙净天》
v 街市渐渐平静了,珠江水啊,载着一船船商品,载着一船船
欢笑,…… (杨羽仪《沸腾的墟日》)
v 这个冬天总是下雨,淅淅沥沥的,到处都湿漉漉,这又湿又
冷的冬天似乎把什么都冻住了,连爱情也冻住了。
(琼瑶《彩霞满天》 )
v 我娘家姓赵,我小名叫二嫚,出嫁了,把名字也嫁掉了,人
家叫我阿洪家的。 《海岛女民兵》
拈形容词
v 哼!你别看我耳朵聋——可我的心并不“聋”啊!
郭澄清《大刀记》
v 咱人穷志不穷,想念书的心一直没死。
(李增进《“东方红”的故事》)
拈名词
程步云仔细注视佩青,才发现她浑身伤痕累累,那心
灵上的伤痕更多了。 (琼瑶《穿紫衣的女人》 )
不难发现:
拈词和甲事物的搭配是合乎语法规则的,是常格,和乙事物的
搭配是不合乎语法规则的,是变格。
运用拈连要注意的问题
1. 拈连要贴切自然。
2.拈连要注意甲乙两事物在语义上必须有内在联系。
Ø水调数声持酒听,午睡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
晚镜,伤流景;往事悠悠空记省。(张先:《天仙子词》)
Ø东西倒是一件一件地搬回来了,可心呢,却一点一点地搬出
去了。 (萧立忠《从黎明到黄昏》)
Ø微风轻轻地吹,吹动了这姑娘的衣角,也吹动了她的心……
在表达上因反逻辑常规而具新异性、形象性;在接受上
则有一种引人入胜、令人追索究竟的审美情趣。
修辞效果
五、夸张
• ⑴深刻地表现出作者对事物的鲜明的感情态度,从而引起
读者的强烈共鸣。
• ⑵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有
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
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事物作
扩大或缩小的描述,这种辞格叫夸张。夸张的作用
夸张的基本类型:1.按性质分
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大(多、快、高、长、
强……)处说。扩大夸张
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王进喜诗
老泰山应声说:“好了。就用大拇指试试剪子刃,大声对我笑
着说:”瞧我磨的剪子,多快,你想剪天上的云霞,做一床天
下的被,也剪得动。 杨朔《雪浪花》
活受罪,隔壁绍兴戏唱完了,你就打鼾,好厉害,屋顶没给你
鼻子吹掉就算运气了。钱钟书《围城》
缩小夸张
•在两件事之中,故意把后出现的事说成是先出现
的,或是同时出现的。
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小(少、慢、矮、短、弱……)处说。
超前夸张
不行,满喜你也请回去歇歇吧!活儿我不做了!三颗粮食,
收不收有什么关系? 赵树理《三里湾》
汪先生的脸开始发红,客人都局促地注视各自的碗筷,好几
秒钟,屋子里静寂得应该听见蚂蚁在地上爬——可是当时没
有蚂蚁。 钱钟书《围城》
呵!行家嘛,你什么时候学会抽烟的?在娘肚子里我就学会
抽两口了! 陈放《白与绿》
我刚来这个片儿管户籍的时候,回民大院的“院长“就是白
大妈,她是属爆仗的,一点就着。碰上院里搬来个陈大爷,
捻儿更急,你还没点哪,他就炸了。 陆明生《大院今昔》
2.按形式分
•同车的人告诉她:“黑龙江人常说,这里的土插根筷子都会
发芽。” 丁玲《杜晚香》
直接夸张 不借助其他修辞格直接进行的夸张。
谢惠敏的两撇眉毛险些飞出脑门,她瞪圆了双眼望着张老师。
刘心武《班主任》
间接夸张 通过其他修辞格进行夸张。
侍者上了鸡,碟子里一块象礼拜堂定风针上铁公鸡施舍下来
的肉,鲍小姐用刀割不动。 钱钟书《围城》
小飞蛾抬头看看他的脸,看见她的眼睛要吃人,吓得她马上
没有答上话来,张木匠的锯梁子早就打在她的腿上了。
赵树理《登记》
运用比拟来夸张,用“他的眼睛要吃人“来形容张木匠目光的凶恶。
通过比喻进行的夸张,描写鸡肉的硬。
运用夸张要注意的问题
•1.运用夸张要以客观实际为基础,否则不能给人以真
实感。 “夸而有节,饰而不诬”。(《文心雕龙》)
Ø“燕山雪花大如席”
•2.运用夸张要明确、显豁,不能又像夸张,又像真实。
Ø“两丈多高的浪花 ”“几丈高的浪花”
Ø “白发三千丈”
•3.运用夸张要力求新颖,不落俗套。
Ø 形容出力多:“把吃奶的力气都拿出来了。”
Ø 形容骄傲自大:“眼睛长在头顶上。”
•4.夸张的表现往往借助于比喻、比拟等辞格,运用时
要注意表意上的一致性,防止互相抵触。
双关、仿词、反语、婉曲
一、双关
利用语音或语义条件,有意使语句同时关顾表面和内里两种意思,言在此
而意在彼,这种辞格叫双关。
双关的基本类型
1.谐音双关 利用音同或音近的条件使词语或句子语义双关。
Ø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毛泽东《碟恋花·答李淑一》
Ø这就是文人学士究竟比不识字的奴才聪明,党国究竟比贾府高
明,现在究竟比乾隆时候光明:三明主义
鲁迅《言论自由的界限》
Ø于是五嫂遂向果子上作机警曰:“但问意如何,相知不在枣。”
十娘曰:“儿今正意蜜,不忍即分梨。”下官说:“忽遇深恩,
一生有杏。”五嫂曰:“当此之时,谁能忍柰?”(《游仙窟》)
Ø 婚俗之一是在新婚床上撒枣子、花生等。
Ø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
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Ø要他解决问题,必须提钱给他打招呼。
Ø腊月里的萝卜-- ?大量歇后语就是用谐音双关的手法构成的
2.语义双关 利用词语或句子的多义性在特定语境中形成双关。
•词义
Ø我刚打算往下跳,只见她扭回头来,两眼盯着被惊呆了的
孩子,拉长了声音说:“孩子,好好地听妈妈的话啊!”
王愿坚《党费》
Ø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吧!
(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
Ø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混不怕,要
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
•句义
Ø振保笑道:“你喜欢忙人?”娇蕊把一只手按在眼睛上,
笑道:“其实也无所谓,我的心是一所公寓房子。”“那可
有空的房子招租呢?”娇蕊却不答应了。振保道:“可是我
住不惯公寓房子。我要住单幢的。”娇蕊哼了一声道:“看
你有本事拆了重盖!”(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
运用双关要注意的问题
• 1.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都是一语关顾表里两层含义,其中蕴
涵着的不直接说出来的含义是表意所在,既要含而不露,又
要使人体会得到,寻味得出,不能造成误会或歧义。
• 2.要注意双关内容的思想性,不要单纯追求风趣和含蓄。
⑴借喻是以喻体代本体,说的
是喻体,要表达的是本体事物,
是比喻与被比喻的关系,目的
在于使抽象深奥的事物表达的
具体、生动、简洁;
语义双关和借喻的区别
⑵语义双关表达的是两种意思,
借一个词语或句子的意义关顾
两个事物,表里意思不一,目
的在于收到含蓄委婉、幽默风
趣的效果。
二、仿词 根据表达的需要,更换现成词语中的某个语素,临时仿
造出新的词语,这种辞格叫仿词。仿词是仿拟形式之一。
仿词的基本类型
1. 音仿: 换用音同或音近的语素仿造新词语。
十一月,广州还是秋高气爽的季节,北国名城哈尔滨早已
草木皆冰了。
默默无蚊的奉献 (电蚊香广告)不同凡享 (娱乐城广告)
随心所浴 (热水器广告)骑乐无穷 (摩托车广告)
出口成脏、全忧工程
悟空厉声高呼道:“你这个老儿全没眼色!唐人是我师父,我
是他徒弟!我不是糖人、蜜人,我是齐天大圣┅┅”谐音飞白仿
五儿急的便说:“那原是宝二爷屋里的芳官给我的”。林之孝家
的便说:“不管你‘方官’、‘圆官’!现有赃物!我只呈报了,
凭你主子前辩去!”
2.义仿: 换用反义或类义语素仿造新词语
一个阔人说要读经,“嗡” 的一阵一群狭人也说要读经。
鲁迅《这个与那个》 反仿
“您真是个天才戈勒校长笑道,您的胆量令人钦佩,女
士。”“我是‘地才’,博士!”女科学家冷冷地一笑,“正如
生命起源于大地意义,我的认识也是脚踏实地地摸索出来的。”
张扬《第二次握手》
那几年,我不就改造成家庭妇男了吗?不信,你们问文婷,我什
么不干?什么不会? (谌容《人到中年》)
文盲----法盲----科盲 类仿
龙二井又有油和水的矛盾,这是它的特殊性。周队长说,要促
使矛盾转化,就要捞水,把水捞干。我们想一不做,二不休,
搞它个水落油出。(《创业》) 类仿
仿词的特点
• 1、依赖性:
• 一般看来,既定词在上文或下文是要
出现的。
• 经验使我知道,我在受着武力征
伐的时候,是同时要得到文力征
伐的。(鲁迅《准风月谈·后记》)
• 虽然未庄只有钱赵两姓是大屋,
此外十之九是浅闺,但闺中究竟
是闺中,所以也算得一件神异 。
......后来这终于从浅闺里传进深闺
里去了。 (鲁迅《阿Q正传》)
• 2、联系性:
• 反仿式---相对关系;
• 类仿式---类义关系;
• 既定词的谐音飞白的仿造
式——相对关系和类义关
系。
• 我不知道上了多少石级,
一级又一级,是乐趣也是
苦趣,好像从我有生命以
来就在登山似的,迈前脚,
拖后脚,才不过走完慢十
八盘。(李健吾《雨中登泰山》)
运用仿词要注意的问题
1.仿词都是临时创造的,它的特定含义一定要清楚明
白,特别是当被仿的词不出现时。
“新闻”——“旧闻”
2. 仿词只须词语的结构形式相同,而文字和意义均须
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一定要有创新。
满心“婆理”——满口“公理”
三、反语
•2.运用反语应该力求鲜明,
切忌含混。
故意使用与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本
意,这种辞格叫反语,也叫“倒反”、“反话”。
反语的基本类型
以正当反
运用反语要注意的问题
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搜集一些菜叶,用
盐一浸,这就是他们难得的佳肴。 夏衍《包身工》
我告诉您了,根据报纸上官方介绍,他是天底下
头等大好人,浑身上下毫无缺点,连肚脐眼都没了。
宗福先《于无声处》
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
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酒店里的人大笑了,阿Q看见自己的勋业得到了赏识,
便愈加兴高采烈起来,“和尚动得,我动不得”,他扭住
伊的面颊。
以反当正
最后,张腊月无可奈何地笑骂道:“我现在才认识你,
你是个顶坏顶坏的女人啊!”她们俩人,虽说只相处了
一天,可她们的友谊是那么诚挚深厚。
王汶石《新结识的伙伴》
几个女人很失望,也有些伤心,各人在心里骂着自己的
狠心贼。(孙犁《荷花淀》)
有人向他介绍女朋友,他不感兴趣。我就猜着了,他是
在等我。我在心里骂王群;非得要人找你这个死鬼?你
看,他就是硬逼着人家先说,王群就是狡猾得厉害。
(《王馥荔求婚》)“该死的”、“傻丫头、“傻瓜”
1. 反语有的是深情寓于骂词之中;
有的是嘲讽寓于赞词之中。要区
别对待,必须防止滥用。
嘲弄、讽刺、
憎恶、蔑视
喜爱、亲切、
赞誉、戏谑
四、婉曲 有意不直接说明某事物,而是借用一些与某事物相应的同义
语句婉转曲折地表达出来,这种辞格叫婉曲,也叫“婉转”。
婉曲的基本类型
婉言
曲语
长妈妈生得那么胖,一定很怕热罢?晚上的睡相,怕不见得很好看
罢?……母亲听到我多回诉苦之后,曾经这样问他,我也知道这意思是要
他多给我一些空席。 鲁迅《阿长与山海经》
那就一天给我挑两趟水……挑到我儿子娶媳妇,挑到我闺女出门子,给我
挑一辈子。 电影《归心似箭 》
一种不直说本意,用含蓄委婉的话,把所要说的话从
旁烘托出来。
把不便直说或不愿直说的话用别的词语来代替。
聂耳以二十三岁的青春年华,过早地写下了他生命休止符。何为《他的进军号》
王三胜不怕:他看得出别人有功夫没有,可更相信自己的本事,他是沙子龙
手下的大将。“下来玩玩,大叔!”王三胜说得很得体。老舍《断魂枪》
这次冲锋,像从云端中跃出的闪电,使黄维摆在双堆集上的那些重炮和坦克,
统统被取消了发言权,这次冲锋,像个疾雷,使一向狂妄猖獗的“老虎团”在
这锐不可当的一击下面被勾销了“户头”。 谢雪畴《老虎团的结局》
婉曲与讳饰(避讳)
Ø秦始皇姓赢名政,把“政”字读平声。同音的“正”,
如“正月”读为“征月”。改为“端月”。
Ø汉武帝名“彻”,把“彻”改为“通”。
Ø西汉的吕后名雉,雉是一种羽毛很美丽的鸟,由于避
讳,把这种鸟称为野鸡。
Ø“元来”明朝被改成“原来”。
因犯忌而回避掩盖或装饰美化
含蓄地暗示
1.婉曲话语,妙在含蓄委婉,而意在言外。
2.婉曲的真正含义一定要让人悟得出,理解得了,最终得露
出“庐山真面目”,不能使人误解或产生歧义。
运用婉曲要注意的问题
婉曲和双关的区别
1.婉曲注重在故意回避某种说法,要说的话不直接说出来;
双关着重有意影射某人某事,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
Ø照部队规定,当战士的是不准谈“个人问题”的。(徐怀中
《西线轶事》)
Ø数行文字,哪个汉书;一簇人烟,谁家庄子?《龙眠联话》
2.婉曲是闪烁其辞,用委婉的方式暗示出来,表现为意在言
外,需要人们从话语的外面去理解;双关把话都说完,同时
关顾表里两层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