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广东省高考预测猜题卷语文试题(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届广东省高考预测猜题卷语文试题(解析版)

ID:653371

大小:91 KB

页数:21页

时间:2021-04-0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1 年高考语文预测猜题卷 新高考版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当今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通过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以活化的新形式发扬其深厚内涵, 涵养中国精神,滋润现代人生。不论是为当代中国人更好理解传承民族文化,还是为参与国际文化交流、 树立国家文化形象,都需要我们发挥宏大传统优势,开掘文化资源蕴藏的巨大价值,创造具有国际影响的 文化体验。 数字技术为更好再现文化遗产提供支撑。文化是一条流淌不息的河流,每个时代都有其特色文化形态, 即便那些恒定不变的价值,其表现形式也不断嬗变。近年,集中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博物馆利用数字技术 改进展陈方式,优化“用户体验”,强化互动性和参与感,满足观众感知和互动需求,加强对文化遗产的 认知。数字敦煌、数字故宫让我们以新鲜有趣的形式、真实可感的体验徜徉于历史文化场景中,感受传统 文化艺术精髓及精神。故宫通过与动漫、影视、文学及社交平台全方位融合,设计开发产品和数字内容, 使传统文化魅力不断传播发酵,推出一批网红产品,数字技术让传统文化以全新方式获得时空延伸,融入 生活日常,提升生活品位。故宫以“跨界”之思和“网红”之势,举办相关文化活动,获得年轻人追捧, 实现了优秀传统文化对日常生活的有效融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获得更好传播,还要把中国要素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起来。目前这类具有强势文 化传播力的文化产品和品牌媒体还比较少,缺乏像动画电影《功夫熊猫》《花木兰》这样叫好又叫座的品牌 产品。有待更新思维模式,重视多元文化背景,找到贴切的表达方法,呈现出既具中国文化深远意味又贴 近海外受众审美习惯和对中国元素期待的文化产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国门,在交流互鉴中绽放独特魅力, 在多元文化合作与竞争中实现共存共荣,促进人类文明共同进步。 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条件借助数字技术提升内容传播的效度、强度和广度。作为一 种战略性资产,传统文化资源如何“活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时代对文化工作者提出的 重要课题,还需要我们在国际国内视野中,顺应时代新要求和新趋势,不断实现内涵挖掘与表达创新双向 突破,创造具有强大影响力和广泛传播力的中国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 (摘编自高宏存《以数字技术创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材料二 对于任何一种文化传统来说,如何协调守成、创新与外来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始终是一个关键问题。 晚清至 20 世纪,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大规模接触伴随着侵略、殖民与冷战,增加了问题的复杂程度。多 数人认为,五四新文学运动是文学史上的一个成功范例。之所以认定这是一次成功的文学转换,首要的标 志是:相对于中国古典文学,汉语白话文学更适合表现今天的中国经验。这丝毫不存在贬低中国古典文学 的意思。中国古代批评家曾指出:“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学及其评 价依据。任何一个时期的文学都将受到文学传统与现实世界纵横坐标构成的不同压力。强调来自纵轴的文 学传统,还是追求更大限度地再现当代的现实世界?现实主义的宗旨显然是后者。这时,所谓的创新可以 表述为,一种再现当代现实的企图改变了文学传统的发展方向。 这就划出了一个区分的标准:如何辨别鲁迅式的“盗火者”与“言必称希腊”的崇洋分子?尽管二者 都对西方文化表示出浓厚的兴趣,但“盗火者”的主旨是探索民族的独特道路,力图“师夷长技以制夷”; 而崇洋分子热衷于将民族历史纳入一个普遍的模式,使之成为西方文化逻辑的具体例证。 如果说,五四时期的“盗火者”曾经将西方文化视为现代性的启蒙,那么,现今的历史语境中,中国 文化业已成为更重要的思想资源。中国文化浩如烟海,门类繁杂,一批饱学之士始终专心致志地从事清理 和阐释工作。如马克思所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法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只有意识 到现今中国文化对于“改变世界”的历史使命,才能更深刻地理解这批饱学之士的学术贡献。也因为意识 到这种使命,人们才不会满足于某些徒具形式的表面文章,诸如三叩九拜之类。 中国文化的真正活力并不是刻意维护某种古老的礼仪,而是进入当今社会,力争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 题。工业社会贯穿生活时,农耕社会的古典诗学(“意境”“情景交融”“天人合一”等)保存了哪些不 可或缺的文化基因?启蒙、革命、利益、市场以及围绕这些产生的社会关系瓦解了古代的乡绅之治后,儒 家的“修身”与西方文化的宗教具有哪些不同的社会功能?“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蕴含着哪些重大的启 示?这些问题的提出与展开,已经显现出中国文化对话历史、对话现实的思想含量与独特价值。 (摘编自南帆《中国文化的活力》) 材料三 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 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要推动中华文 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 确精神指引。要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 的理念、主张、方案。我们不仅要让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 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让世界知道“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 作贡献的中国”。 (摘自《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1.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发挥宏大传统优势,开掘文化资源的价值,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传承民族文化,进而参与国际文化交流、 树立国家文化形象。 B. 数字技术使传统文化以全新方式获得时空延伸,激活人们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同,从而能产生更大的经 济效益。 C. 只要运用数字技术来传播传统文化,就能创造具有强大影响力和广泛传播力的中国文化产品和文化品 牌。 D. 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要提升内容传播的效度、强度和广度,需要有条件地借助数字技术。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用数字敦煌、数字故宫等成功案例论证数字技术对文化遗产的支撑,可见传统文化创新形式可借 助数字技术。 B. 材料一以动画电影《功夫熊猫》《花木兰》为例,论证了当前传统文化传播存在的问题,指出应该把中国 要素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起来。 C. 材料二指出“晚清至 20 世纪,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大规模接触伴随着侵略、殖民与冷战”,可见中国 文化要想协调守成、创新与外来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困难比较大。 D. 材料二对比了鲁迅式“盗火者”与“言必称希腊”的崇洋者的异同,包含对二者的褒贬评价,指出二者 都具有很大的不足。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研究范畴的一项是( ) A. 中国传统文化传统优势研究 B. 数字技术与中国文化遗产关系研究 C. 中国要素与时尚表达结合方式研究 D. 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国际化研究 4. 结合材料内容,给“盗火者”下一个简要定义。 5.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思路。 【答案】1. D 2. D 3. A 4. “盗火者”是“五四”时期中国的一批为了探索民族的独特道路力图“师夷长技以制夷”将西方文化视 为现代性的启蒙的思想先锋。 5. 首先总括指出,为了当代中国人更好理解传承民族文化,为了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 中国传统文化必须活化、创新。然后论述有利于传统文化传播的方法,一是运用数字技术,二是将中国要 素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最后总结收束。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A.“进而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错误,曲解文意,“进而”表递进关系,由原文“不论 是为当代中国人更好理解传承民族文化,还是为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可知,“更好理 解传承民族文化”与“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为并列关系,而不是递进关系。 B.“从而能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错误,于文无据,原文是说“数字技术让传统文化以全新方式获得时空 延伸,融入生活日常,提升生活品位”,并未说“从而能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C.“只要运用数字技术来传播传统文化,就能创造……”错误,“只要……就……”表示充分条件,说法 过于绝对。 故选 D。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筛选并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 D.“指出二者都具有很大的不足”错误,曲解文意,依据材料二“这就划出了一个区分的标准:……尽管 二者都对西方文化表示出浓厚的兴趣,但‘盗火者’的主旨是探索民族的独特道路,力图‘师夷长技以制 夷’;而崇洋分子热衷于将民族历史纳入一个普遍的模式,使之成为西方文化逻辑的具体例证”“如果说, 五四时期的‘盗火者’曾经将西方文化视为现代性的启蒙,那么,现今的历史语境中,中国文化业已成为 更重要的思想资源”可知,材料二是将两者作以区分,并未指出“鲁迅式‘盗火者’”的不足,推论错误。 故选 D。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中重要概念的能力。 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研究范畴”,一要符合“传统文化”,二要符合“传播”。该项符合“传统文 化”,不符合“传播”,所以不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研究”的范畴。 B.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研究”的范畴,由材料一“数字敦煌、数字故宫让我们……感受传统文化 艺术精髓及精神”和“故宫通过与动漫、影视、文学及社交平台全方位融合,设计开发产品和数字内容, 使传统文化魅力不断传播发酵”等可知,它兼有“传统文化”和“传播”的要求。 C.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研究”的范畴,由材料一“呈现出既具中国文化深远意味又贴近海外受众 审美习惯和对中国元素期待的文化产品”和“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国门,在交流互鉴中绽放独特魅力,在多 元文化合作与竞争中实现共存共荣,促进人类文明共同进步”可知,它兼有“传统文化”和“传播”的特 点。 D.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研究”的范畴,由材料三“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 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和“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 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 供正确精神指引”可知,它兼有“传统文化”和“传播”的特点。 故选 A。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和理解文本中重要概念的能力。 题目要求结合材料内容,给“盗火者”下一个简要定义。 由材料二“尽管二者都对西方文化表示出浓厚的兴趣,但‘盗火者’的主旨是探索民族的独特道路,力图 ‘师夷长技以制夷’”“如果说,五四时期的‘盗火者’曾经将西方文化视为现代性的启蒙……”可知, “盗火者”的主旨是“探索民族的独特道路”,做事方式为力图“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观念为“将西 方文化视为现代性的启蒙”。 结合下定义的基本句式要求“‘盗火者’是……思想先锋”加以组合即可,注意句子的逻辑顺序,由此可 得出:“盗火者”是“五四”时期中国的一批为了探索民族的独特道路力图“师夷长技以制夷”将西方文 化视为现代性的启蒙的思想先锋。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题目要求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思路。 由文本“当今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通过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以活化的新形式发扬其深厚内 涵”“不论是为当代中国人更好理解传承民族文化,还是为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都需 要我们……”可知,第一段总括指出,为了当代中国人更好理解传承民族文化,为了参与国际文化交流、 树立国家文化形象,中国传统文化必须活化、创新。 由文本“数字技术为更好再现文化遗产提供支撑”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获得更好传播,还要把中国要 素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起来”可知,第二段和第三段论述有利于传统文化传播的两个方法:一是运用数字 技术,二是将中国要素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 由文本“传统文化资源如何‘活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还需要我们在国际国内视野中, 顺应时代新要求和新趋势,不断实现内涵挖掘与表达创新双向突破,创造具有强大影响力和广泛传播力的 中国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可知,最后总结收束,要实现传统文化资源的“活化”需要我们顺应时代新要 求和新趋势,不断实现内涵挖掘与表达创新双向突破,以创造具有强大影响力和广泛传播力的中国文化产 品和文化品牌。 综上可知,材料一的四个段落之间是总分总的结构关系。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独霸角 李方 第一次去帮扶户赖青久家,是队长龚海鹏陪着去的。车从刘湾、滴垴、下寨几个小队驶过,七扭八拐, 从谷底爬上梁顶。道弯路窄,但都已硬化,还不算太难走。远远地看到,山嘴上有几株落完了树叶显得灰 黑的树木和一户人家高耸的蓝色屋顶。龚队长让停车,说:“前面车不能走了。秋天的时候已经挖好了路 基,打通最后一公里,现在天冻了,没法硬化,停工了。” 我只好拿上扶贫手册、各种表格,步行前往。我一边躲避着挖虚的土,一边听龚队长讲赖青久。 “这人是个独霸角,跟谁都尿不到一个壶里去,大集体的时候,几乎和队里的每个人都闹过别扭。别 说其他人,连跟自己一母同胞的两个弟弟都不对付,打架吵嘴住不成邻居,搬到这个山嘴上来了。” 我心里一沉。“独霸角”是西海固的土语,谓人性格孤僻,待人生冷硬倔。摊上这么一个扶贫对象, 工作怕是难以顺利。 还未到门口,当路一根绳索,拴在路两边的枯树上。龚队长说:“看!如何?好端端的人、车走的路, 给你用绳子拦了。” 赖青久五十七岁,眼不花,耳不聋,腿脚灵便。赖青久问:“干啥的?扶贫的?拿的啥?” 我说:“今天只是来认个路,见个面,填表掌握一些基本情况。你抽烟吗?不抽?那我也不抽了,免 得让你受二手烟的害。”我拿出烟敬他,以便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见他不抽烟,只好作罢。我又问:“老 赖,干吗在路上拉绳子啊?” 赖青久很生气:“硬路挖成了虚土,又不硬化,人来车往,尘土飞扬,挡住,不让他走。” “这是路啊,怎么能挡呢?”我劝他。 赖青久大手一挥:“条条大路通罗马,我这里不让走,他可以绕着走。山下边还有一条路,全硬化, 又不远,不过多走 15 公里罢了。” 初次见面,不好搞得太僵,了解完大致情况,填好表格,我就道别离开了。 清明前后,栽瓜点豆。抽了空,我第二次去老赖家。这次因为正在硬化道路,施工车辆较多,所以车 停得更远,我和陪同的妇女主任一同在人欢马叫的施工路段的边上走。 妇女主任说:“独霸角就是独霸角,说话办事就是跟人不一样。前些年湾里种西瓜,也是个收入。他 拉瓜到街上去卖,别人问瓜价:‘多少钱一斤?’他说:‘一毛。’别人说:‘少价吗?’也就是那样随 口一说,实际上瓜价人人都知道,就蹲下来挑瓜。结果他说:‘少价。两个五分。’你想谁还买他的瓜? 去年搞养殖,他老婆养了头母猪,下了猪娃子,让他用摩托车捎到集上去卖。别人问:‘猪娃子好着吗?’ 他给人家来一句:‘不好,害着病呢!’” 我说:“这不纯粹跟人抬杠吗?” 妇女主任躲着驶过的车辆笑着说:“就是呀,害得他老婆背篼里装上猪娃子集集不落地去卖,又不会 骑摩托,被害惨了。” 好容易到了赖青久的门前,绳子没有了,换成了两根长竹竿,打着叉挡在路中间。进了门,妇女主任 说:“老赖啊,市上……” 老赖背着背篼,手里提着铲子要出门。老赖问:“干啥的?扶贫的?” 我说:“老赖兄,去年冬天我来过,今天来是核实一下,给你的化肥和薄膜送到了吗?送到了?送到 了好,请在手册上签个字,也不敢耽误你上地。可是,赖兄啊,干吗还挡着路啊?拿掉吧。” 赖青久气得把手里的铲子扔了,说:“拿掉?拿掉还不把我家门口当骡马市场了?化肥是拿来了,往 家里抬的时候把袋子扯破了,化肥撒了一路,害得我扫了好半天。” 妇女主任脸上挂不住,说:“他叔,你把路挡着车上不来,这么远的路抬上来,可不得扯破了?” 赖青久仰头怒目:“你又没来,你又没抬,你见了?” 赖青久弯腰拾起铲子回手扔到背上的空背篼里,就要走。 我沉下脸,拦住他:“赖兄,撒了的化肥再补给你一袋都行,但你得把路障撤了。这是众人走的路, 你不能这样。” “咦,一袋化肥两卷薄膜就能指挥我了?路是众人的,但家门前这一截儿是我的!” 我们只能跟在他的屁股后头出来,先走了,他在身后恨声恨气地锁着大门。 到了秋天,基础母牛入了栏,非得签字不可。但我心里发冷,不想再上山爬洼到山顶上去。我跟村支 书说:“你啥时候去老赖家顺便把扶贫手册带去,让他把字签了。”年轻的支书连忙摆手说:“那绝对不 敢。别人的可以,老赖不行。你去了他多少还给点儿面子,我去了那是拿着鸡蛋往石头上碰呢!” 这也是实情。现在村上的工作不好搞,村民和村干部之间,有着一层看不见摸不着的隔膜。我只好憋 着气再去。车一直开到赖青久家门前不远。一根粗壮的长椽横空而过,两头用长钉死死地钉在路两边的那 两棵枯树上。车只能停在这里了。 村支书说:“我们钻过去吧。” 我说:“不。” 我掏出手机拨打赖青久的手机。 “谁?打电话啥事?” 老赖将头从大门里伸出来,望了望,关了手机,向我喊:“基础母牛已经拉回来养在圈里了,没啥事 我关门了。” 我厉声喊:“老赖,过来!” 老赖趿拉着棉拖鞋,吸着鼻子,边走边说:“天气冻得人淌清鼻呢,出来干啥呀?” 我说:“天寒地冻是实情,一万块钱的母牛也养到圈里了,签个字你都怕麻烦?你这人是不是太有点 儿不知好歹?” 老赖签了字,手扶着拦路的横木,平视着我的眼睛说:“别说一头牛,就是给上十头牛,也是政府给 的,又不是你给的,我有啥不知好歹的?不是看你大冷天跑一趟,我连字都不给你签。” 我和村支书站在寒风里,显得很无奈,甚至看上去可能还有点儿滑稽。老赖看着我们,突然就笑了, 是那种憋了很久终于绷不住的笑,他越笑越畅快。天上飘起了雪花,我和村支书仰头看看天,看看越笑越 畅快的老赖,终于忍不住也笑了。 (选编自《小小说》) 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篇对赖青久家的环境描写,“灰黑”的树木,“一户人家高耸的蓝色屋顶”,既符合季节和农户 的特征,也营造了一种冷僻的氛围,为下文写赖青久的性格造势。 B. 小说中以“我”为代表的扶贫干部工作认真负责,但在面对赖青久这样的独霸角时,也难免灰心、生气, 这更好地塑造了有血有肉的基层干部形象。 C. 赖青久家门前挡路的路障从绳子到竹竿到粗壮的长椽,既体现了他的自私、狭隘,也可以从中看出他故 意跟人对着干、唱反调的心理。 D. 龚队长和妇女主任对赖青久的介绍侧面表现了赖青久性格孤僻,生冷硬倔,说话做事与众不同的性格特 点,也揭示了他致贫的真实原因。 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使用有限视角来讲述故事,虽然局限于“我”的所见所闻所感,但能拉近小说和读者之间的距离, 使小说的叙述显得真实亲切,便于带动读者了解我国的扶贫工作。 B. 小说明线暗线交织相照,明线是“我”对赖青久的帮扶工作,写出了扶贫过程中存在的实际困难;暗线 是最后一公里的修路进程,象征脱贫工作即将取得成功。 C. 小说没有快速发展、紧张的故事情节,“我”三次到赖青久家的扶贫工作都不顺利,情节的摇摆更好地 展现了基层扶贫工作的艰辛。 D. 小说的语言平实质朴,人物的语言贴合其身份特点。比如“跟谁都尿不到一壶”“干啥的?”“害着病 呢!”,方言口语的运用使西北农村农民的形象更加真实鲜活。 8. “我”三次到赖青久家,对赖青久的称呼从“老赖”到“赖兄”再到“老赖”,不同的称呼体现了“我” 怎样的心理? 9. 小说结尾赖青久笑了,“我”和村支书也笑了。他们的笑有何意蕴?请结合文本分析。 【答案】6. D 7. B 8.(1)第一次我称呼“老赖”,是想跟赖青久拉近距离,以方便开展工作;(2)第二次称呼为“老赖兄”“赖 兄”,是想通过对赖青久的尊称来赢得好感,缓和关系;(3)第三次称呼“老赖”是被赖青久的言行激怒 了,表达了对赖青久的不满。 9. (1)赖青久的笑,表面是笑“我”和村支书的无奈和滑稽,为抬杠难倒“我们”而得意; “憋了很久 终于绷不住”说明赖青久内心深处对扶贫干部是理解和感动的。(2)“我”和村支书的笑,表层原因是被 赖青久的笑感染,深层意蕴是从赖青久的笑声中体会到了赖青久的理解和善意,是欣慰的笑。(3)以笑结 尾,代表着村民和干部之间关系缓和,彼此的隔膜渐渐消除,象征着农村的基层工作、扶贫工作的前景会 越来越好。 【解析】 【分析】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D.“也揭示了他致贫的真实原因”错。龚队长和妇女主任对赖青久的介绍侧面主要是表现赖青久为人生冷 硬倔,喜欢与人抬杠,两次买卖做不成不能片面地推断为致贫的真实原因。 故选 D。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B. “暗线是最后一公里的修路进程”错。最后一公里没有硬化,到正在硬化,到车开到了赖青久家门前不 远,展示了扶贫的时代背景,不是小说的暗线;且“即将取得成功”说法刻意拔高,路通了是扶贫工作的 进步,不代表扶贫工作即将成功。 故选 B。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人物心理的能力。 第一次去老赖家之前,“我”听队长龚海鹏介绍老赖,“这人是个独霸角,跟谁都尿不到一个壶里去…… 搬到这个山嘴上来了”,当时“我心里一沉”,知道这是个不好做工作的扶贫对象;走到他家门口时果然 “当路一根绳索,拴在路两边的枯树上”。因此见到老赖的时候“我”先拿烟敬他,套近乎,然后说“老 赖,干吗在路上拉绳子啊”。这时候“我”称呼“老赖”,是想跟赖青久拉近距离,以方便开展工作; 第二次去老赖家之前,妇女主任又跟“我”说了老赖卖瓜和卖猪仔的事,让“我”对老赖的孤僻又有了进 一步了解;然后看到“赖青久的门前,绳子没有了,换成了两根长竹竿,打着叉挡在路中间”。这时候“我” 说“老赖兄,去年冬天我来过,今天来是核实一下,给你的化肥和薄膜送到了吗?送到了?送到了好,请 在手册上签个字,也不敢耽误你上地。可是,赖兄啊,干吗还挡着路啊?拿掉吧”。第二次称呼为“老赖 兄”“赖兄”,是想通过对赖青久的尊称来赢得好感,缓和关系; 第三次给了扶贫户一万多的牛之后,“我”去找老赖签字,结果看到“一根粗壮的长椽横空而过,两头用 长钉死死地钉在路两边的那两棵枯树上。车只能停在这里了”,“我”当时觉得这人不知好歹,于是拒绝 了村支书要求“钻过去”的说法,而是厉声喊“老赖,过来!”。第三次称呼“老赖”是被赖青久的言行 激怒了,表达了对赖青久的不满。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结尾意蕴和作用的能力。 考生要分析老赖“笑”的原因和“我”与村支书“笑”的原因。 结合原文“我”批评老赖,“天寒地冻是实情,一万块钱的母牛也养到圈里了,签个字你都怕麻烦?你这 人是不是太有点儿不知好歹?”而老赖却抬杠“别说一头牛,就是给上十头牛,也是政府给的,又不是你 给的,我有啥不知好歹的?不是看你大冷天跑一趟,我连字都不给你签”,当看到“我和村支书站在寒风 里,显得很无奈,甚至看上去可能还有点儿滑稽”,老赖“突然就笑了”。这“笑”表面是笑“我”和村 支书的无奈和滑稽,为抬杠难倒“我们”而得意;“憋了很久终于绷不住”说明赖青久内心深处对扶贫干 部是理解和感动的。 结合“我和村支书仰头看看天,看看越笑越畅快的老赖,终于忍不住也笑了”,“我”和村支书的笑,表 层原因是被赖青久的笑感染,深层意蕴是从赖青久的笑声中体会到了赖青久的理解和善意,是欣慰的笑。 这“笑”与前几次接触时老赖的表现形成对比,表明在“我”和村干部的努力下,老赖对我们的敌意逐渐 消除。以笑结尾,代表着村民和干部之间关系缓和,彼此的隔膜渐渐消除,象征着农村的基层工作、扶贫 工作的前景会越来越好。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嘉贞,蒲州猗氏人也。弱冠..。应五经举,拜平乡尉,坐事免归乡里。长安中,侍御史张循宪为河东 采访使,荐嘉贞材堪宪官,请以己之官秩..授之。则天召见,垂帘与之言,嘉贞奏曰以臣草莱 而得入谒九重 是千载一遇也咫尺之间如隔云务竟不睹日月恐君臣之道有所未尽则天遽令卷帘与语大悦擢拜监察御史,累 迁中书舍人,历秦州都督、并州长史,为政严肃,甚为人吏所畏。开元..。初,因奏事至京师,上闻其善政, 数加赏慰。嘉贞因奏曰:“臣少孤,兄弟相依以至今。臣弟嘉祜今授鄯州别驾,与臣各在一方,同心离居, 魂绝万里。乞移就臣侧近,臣兄弟尽力报国,死无所恨。”上嘉其友爱,特改嘉祜为忻州刺史。时突厥九 姓新来内附,散居太原以北,嘉贞奏请置军以镇之,于是始于并州置天兵军,以嘉贞为使。六年春,嘉贞 又入朝。俄有告其在军奢僭..及赃贿者,御史大夫王晙因而劾奏之,按验无状,上将加告者反坐之罪。嘉贞 奏曰:“昔者天子听政于上,瞍赋噱诵,百工谏,庶人谤,而后天子斟酌焉。今反坐此,是塞言者之路, 则 天下之事无由上达。特望免此罪,以广谤诵之道。”从之,遂令减死,自是帝以嘉贞为忠。嘉贞又尝奏曰: “今志力方壮,是效命之秋,更三数年,即衰老无能为也。惟陛下早垂任使,死且不惮。”上以其明辩, 尤重之。嘉贞虽久历清要,然不立田园。及在定州,所亲有劝植田业者,嘉贞曰:“吾忝历官荣,曾任国 相,未死之际,岂忧饥馁?若负谴责,虽富田庄,亦无用也。比见朝士广占良田,及身没后,皆为无赖子 弟作酒色之资,甚无谓也。”闻者皆叹伏。 (摘编自《旧唐书·列传四十九》)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嘉贞奏曰/以臣草莱而得入/谒九重是千载一遇也/咫尺之间/如隔云务/竟不睹日月/恐君臣之道有所未 尽/则天遽令卷帘/与语大悦/擢拜监察御史 B. 嘉贞奏曰/以臣草莱而得入谒九重/是千载一遇也/咫尺之间如隔云务竟不睹/日月恐君/臣之道/有所未 尽/则天遽令卷帘/与语大悦/擢拜监察御史 C. 嘉贞奏曰/以臣草莱而得入谒九重/是千载一遇也/咫尺之间/如隔云务/竟不睹日月/恐君臣之道有所未 尽/则天遽令卷帘/与语大悦/擢拜监察御史 D. 嘉贞奏曰/以臣草莱而得入/谒九重是千载一遇也/咫尺之间如隔云务竟不睹/日月恐君/臣之道/有所未 尽/则天遽令卷帘/与语大悦/摧拜监察御史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 A. 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成人,但体还未壮。后泛指男子二十左右年纪。 B. 官秩:指官吏的职位或依品级而定的俸禄。秦汉时期,官的等级称秩,以“石”数区分。 C. 开元:唐朝皇帝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 D. 奢僭:僭,古代地位在下的冒用在上的名义或礼仪、器物,尤指用皇家专用的。奢僭指奢侈逾礼。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嘉贞才华出众,受到侍御史张循宪举荐,认为他的才能可以担当宪官。张循宪请求把自己的官职让给 张嘉贞。 B. 张嘉贞卑恭敬上,在拜见武则天时,自称草莱;上奏玄宗时说希望能够被皇帝早点差使派遣,即便是死 也不害怕。 C. 张嘉贞重视亲情,他请求唐玄宗把弟弟调到自己身边任职,玄宗把张嘉祜调到忻州为刺史,以示对他友 悌的嘉奖。 D. 嘉贞为官清廉,虽长时间官居要职,却没有田产。他认为自己享受做官的福利,没有饿死冻死的忧虑, 要田产没有意义。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反坐此,是塞言者之路,则天下之事无由上达。 (2)比见朝士广占良田,及身没后,皆为无赖子弟作酒色之资,甚无谓也。 14. 唐玄宗因何而越来越看重张嘉贞?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答案】10. C 11. C 12. B 13. (1)现在反而判这些人的罪,这是阻塞直言劝谏的人的道路,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就没有途径向 上传达了。 (2)我常常(频频)看见士大夫置办田宅,等他们死后,(那些田宅)都成为了不肖(没有出息的)子孙 的酒色之资,很没有意义。 14. ①听闻他善于处理政事。②友爱兄长。③忠诚于国家。④明理善辩。 【解析】 【分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C.正确理解文意,结合上下文意,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断句。“是”是“这”的意思,有指示前文“以臣 草莱而得入谒九重”作用,所以在“谒九重”和“是”之间断开,排除 A D。 “不睹日月”为动宾结构,“日月”做“不睹”的宾语,不能断开,排除 B。 故选 C。 句子含义:张嘉贞请求道:“我是乡野之人,得以进入朝廷拜见,这是千年一遇的事情,今臣与陛下相隔 咫尺,但却仿佛隔着一道云雾,看不清陛下面容,我觉得这不符合君臣之道。” 武则天立刻命人撤去珠帘, 和他相谈甚欢,升任他为监察御史。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 C.是汉武帝始建年号,而不是汉光武帝。 故选 C。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张嘉贞卑恭敬上”理解错误,“上奏玄宗时说希望能够被皇帝早点差使派遣,即便是死也不害怕”不 能说明“张嘉贞卑恭敬上”而是表现他忠诚。 故选 B。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赋分点: (1)“坐”:判……罪;“是”:代词,这;“由”:名词,途径。 (2)“比”:副词,连续,频频;“没”:死;“无赖”:不肖,没有出息。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筛选概括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 据原文“初,因奏事至京师,上闻其善政,数加赏慰”可知,起初,唐玄宗听闻他善于处理政事,就多次 加以赏赐; 原文“‘乞移就臣侧近,臣兄弟尽力报国,死无所恨’上嘉其友爱,特改嘉枯为忻州刺史”,由此可见, 皇帝因为张嘉贞友爱兄长,特价体恤; 据原文“从之,遂令减死,自是帝以嘉贞为忠”可知,皇帝认为张嘉贞对国家非常忠诚,更加看重他。 据原文“‘今志力方壮,是效命之秋,更三数年,即衰老无能为也。惟陛下早垂任使,死且不惮’上以其 明辩,尤重之”可知,皇上因为他明理善辩,更加看重他。 参考译文 张嘉贞,蒲州猗氏人,二十岁考五经科得中,拜任平乡尉,因事获罪免职回归乡里。长安年间,张循 宪凭侍御史的身份在黄河以东面出巡访查,向朝廷举荐张嘉贞,认为他的才能可以担御史台或都察院所属 的宫员,请求以自己的官职相让。武则天亲自召见张嘉贞,在内殿与他隔帘对话。张嘉贞请求道:“我是 乡野之人,得以进入朝廷拜见,这是千年一遇的事情,今臣与陛下相隔咫尺,但却仿佛隔着一道云雾,看 不清陛下面容,我觉得这不符合君臣之道。”武则天立刻命人撤去珠帘,和他相谈甚欢,升任他为监察御 史。张嘉贞多次升迁为中书舍人,担任过秦州都督、并州长史,治理政务严肃恭谨,百姓官吏都十分害怕 他。开元初年,张嘉贞因为需要向朝廷奏报政事回到了京城,唐玄宗听闻他善于处理政事,多次慰问犒劳 他。他趁机向唐玄宗请求:“臣父母早亡,兄弟二人相依为命才到了今天。臣弟张嘉祜现为鄯州别驾,与 我相隔甚远,心意相通,却不在一起,思念让人魂断万里。希望陛下能把他调到我身边为官,我们兄弟一 定尽力报答陛下,即便是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憾。”唐玄宗嘉奖他对弟弟的爱护,特地把张嘉祜调到忻州为 刺史。突厥的多个姓氏族群刚刚归附唐朝,混杂共处在太原北部,张嘉贞便上表请求朝廷派驻军队安抚保 护那里的百姓,(唐玄宗)于是任命(张嘉贞)为天兵军大使。开元六年春天,张嘉贞又入朝。不久有人诬 告张嘉贞奢侈僭越以及收受钱财贿赂,御史大夫王晙趁机弹劾他,审查发现没有结果,唐玄宗想要将告发 者处死。张嘉贞(为那人)辩解说:“以前天子处理政事听从上天的旨意,让无眸子的盲人吟咏,让有眸 子的盲人诵读,让各种乐工进谏,让平民百姓的议论传上来,然后天子斟酌处理。现在反而判这些人的罪, 这是阻塞直言劝谏的人的道路,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就没有途径向上传达了。希望(皇上)能够免除这个 人的罪过,来广开言路。”皇上听从了他的意见,于是下令免除诬告者的死刑。皇帝因此认为(张嘉贞) 忠 诚。张嘉贞又曾经上奏:“现在我年轻力壮,充满斗志,正是为朝廷效力的时候,再过几年,就衰老无能 了。希望陛下早点任命派遣臣下,哪怕是死也不惧怕。”皇上认为他明理善辩,就更加器重他。张嘉贞虽 然长时间做过各种要职,但从不注重经营田园家宅。到了定州,与他亲近的人都劝他置办些田宅,张嘉贞 说道:“我拥有做官的荣光,曾经做过宰相,只要没有死,难道会缺吃少穿吗?如果犯下罪行,即使广有 田产,也会被抄没。我常常看见士大夫置办田宅,最终都给不肖子孙做了酒色之资。很没有意义!” 听到 的人都感叹敬服。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塞下曲(其三) 李白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①。 阵解星芒②尽,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③,独有霍嫖姚④。 【注】①天骄:匈奴曾自称“天之骄子”。②星芒:古人认为客星呈现白色的光芒,就是战争的征兆。③ 麟阁:麒麟阁,汉代阁名,在未央宫中,汉宣帝时曾绘十一位功臣像于其上。④霍嫖姚:指霍去病。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战马飞奔出渭桥,如风驰电掣一般,既说明兵强马壮、军队士气旺盛,又渲染了军情紧急的紧张 气氛。 B. 颔联并没有直接描写战场厮杀的场景,在“弯弓”与“插羽”之间就迅速地结束了战争,照应了首联的 内容。 C. 颈联描写“破天骄”后的战场景象,战争结束后,敌军营寨空无一人,战争的气氛消失,烘托出战争的 悲壮惨烈。 D. 尾联是说军队凯旋后只有像霍嫖姚那样的大将才能被绘像于麒麟阁,“独有”二字略有讽刺当政者之 意。 16. 诗人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塑造了将士们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5. C 16. ①侧面描写。首联写奔驰的骏马、催马前进的鞭声,从侧面衬托将士们斗志昂扬、 杀敌心切的形象特点。颈联描写“破天骄”后的战场景象,战争结束后,敌军营寨空无一人,战争的气氛 消失,侧面表现了将士们的神勇无比和敌人的不堪一击。②细节描写(动作描写)。颔联通过弯弓、插箭的 细节描写(动作描写),表现将士们的神勇无敌。③用典。尾联用霍去病建功立业的典故突出将士们报效国 家的英雄主义气概和献身精神。 【解析】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语言、手法的能力。 C.“烘托出战争的悲壮惨烈”错误,从诗中来看,颈联描写的战场景象并不能“烘托出战争的悲壮惨烈”, 敌军营寨的情形应是表现了将士们的神勇无比和敌人的不堪一击。 故选 C。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以及表达技巧的能力。 首先回顾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如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 然后到诗歌中找到直接展现将士们的诗句,分析手法和特点。 如“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意思是“我们全副武装离开京城开赴边疆,奉命前去击破前来侵扰的匈 奴”。“弯弓”“插羽”都是动作描写,也是细节描写,而“破天骄”是作战的结果,天兵所向,势如拉 枯摧朽,展现将士的神勇无敌。 接着找出能侧面展现将士形象的诗句。 如“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意思是“骏马像狂风般地驰骋,在清脆的马鞭挥动声响中,飞快地奔出了 渭桥”。这是写战马飞奔,有如风驰电掣,写“骏马”实际上是写驾驭骏马的健儿们,马壮是为了借喻兵 强。这是侧面烘托,展现健儿们杀敌心切,斗志昂扬,策马疾行的特点。 如“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意思是“敌人的队伍被瓦解,边境的危机被解除,敌军的营寨已空无一人, 战争的气氛消失了”,这是描写“破天骄”后的战场景象,敌人不堪一击,土崩瓦解,望风而逃。这也是 侧面烘托,展现将士们的神勇。 如“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意思是“成就大功而画像麒麟阁的,只有霍去病一人”。麟阁,即麒麟阁, 汉代阁名,在未央宫中,汉宣帝时曾绘十一位功臣像于其上,后即以此代表卓越的功勋和最高荣誉,霍嫖 姚,指霍去病,汉武帝时大将,曾任“嫖姚校尉”。这里使用典故,以士卒口吻表示:明知血战凯旋后只 能有“上将”一人图形麟阁,但他们仍因能报效国家、民族而感到自豪和满足,功业不朽不一定必须画像 麟阁,这更能体现健儿们的英雄主义和献身精神。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 的盛大军容。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述了异族统 治下的百姓安于现状的情境。 (3)曹操《观沧海》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出深秋季节大海波翻浪涌的壮阔 景象。 【答案】 (1). 舳舻千里 (2). 旌旗蔽空 (3). 佛狸祠下 (4). 一片神鸦社鼓 (5). 秋风萧瑟 (6). 洪波涌起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以下关键字的正确书写:舳舻、旌、佛狸、萧。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过上有序生活,是我们每个人的期待;( )没有秩序,没有安全,要过上幸福生活就会变成一种奢 望。实践表明,人类对秩序和安全有着普遍的追求。秩序和安全是重要的,但秩序和安全并不会自然形成。 伦理学家强调了伦理道德的意义,宗教学家论证了宗教信仰的价值,经济学家强调了经济理性的重要作用。 然而,有了强有力的国家,人类社会就难以竖立起稳定的、持续的和节约的秩序。作为一种强制性力量, 国家以公共暴力为基础,以暴力威胁为运作逻辑,依赖暴力威胁来建构秩序。在建构秩序的过程中,国家 的不可替代性在于国家的运行以暴力为基础,而暴力对人的生命构成了威胁,国家成为人类建构秩序的最 后一道“防线”。国家成了人们常说的“利维坦”。倘若没有国家这只“利维坦”,人类社会将如同霍布 斯所预测的那样陷入“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状态。 【注】利维坦是一条鱼,拥有坚硬的鳞甲,锋利的牙齿,腹下有尖刺,令人生畏。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公共安全,是我们每个人的享受。 B. 享受公共安全,是我们每个人的追求。 C. 公共安全的享受,是我们每个人的追求。 D. 我们每个人追求公共安全,是一种享受。 19. 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B.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C.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D.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0. 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答案】18. B 19. B 20. 然而,没有了强有力的国家,人类社会就难以建立起稳定的、持续的和节约的秩序。 【解析】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连贯的能力。 因为有一个分号,前后是并列关系;根据并列关系的句子最好能前后分句对称的特点,前一句第一个分句 是动宾结构,那么分号后的句子中,第一个分句也应该是动宾结构,排除 ACD 三项。 故选 B。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本体是“国家”,喻体是“利维坦”(“Leviathan”的字意为裂缝,在 《圣经》中是象征邪恶的一种海怪)。 A. 夸张,对偶:“万里”“百年”是夸张;前后两句句式一致,字数相等,词性相同,是对偶。 B. 比喻:本体是“琵琶曲的声音”,喻体分别是“银瓶乍破”“铁骑突出刀枪鸣”的声音,用银瓶突然碎 裂的声音、骑兵突然冲出刀枪撞击的声音与琵琶女弹奏的音乐的声音。 C. 无修辞; D. 借代:“汗青”代指历史,史册。 故选 B。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有两处语病:第一处是不合逻辑,前面的因“有了强有力的国家”,不能得出后面的结果,应该是“没 有了强有力的国家”;第二处是搭配不当,“竖立”和“秩序”搭配不当,应该将“竖立”改为“建立”。 所以正确的句子是:然而,没有了强有力的国家,人类社会就难以建立起稳定的、持续的和节约的秩序。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 2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孩子玩具弄乱了一屋子,不用反复念叨,但要告诉他,这是你的玩具,① 。也许孩子收拾 起来很慢,但只有这样他才能体会到自己是玩具的主人翁,而不是袖手旁观。 要让孩子参与日常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因为这些都是在告诉孩子,我们作为家庭一员,每个人都有 责任付出,② ,做“小公主”“小皇帝”。幼儿园,小学,是孩子第一次接触真实的社会。他 要明白公共场所不能大声喧哗,玩具需要轮流玩,上洗手间需排队等待,要学会说“你好、谢谢、对不起”。 看似最简单的社交礼仪,却是孩子融入社会的基础。 所有的家庭教育最终都是为了让孩子成为一个独立而有担当的个体。学习成绩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③ ,成绩只不过是水到渠成的自然产物而已。 21.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0 个字。 22. 请分别用一个肯定句概括上文第 1、2、3 各段的主要意思。 【答案】21. ①玩好需要归位(或放回原处);②而不是一味享受;③孩子既独立又担当时。 22. 第1段:要培养孩子主人翁意识。第2段: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第3段:要培养孩子的社会意识。 【解析】 【分析】 【2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补写语句的能力。 第一空处,由下句“也许孩子收拾起来很慢,但只有这样他才能体会到自己是玩具的主人翁,而不是袖手 旁观”可知,应该是让孩子收拾他的玩具,所以此处应该填写“玩好需要归位”,或者“放回原处”。 第二空处,由上文“要让孩子参与日常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可知,是在说孩子应该付出;再结合下文“做 ‘小公主’‘小皇帝’”可知,此处为转折语气,做“小公主”“小皇帝”是享受,所以此处应该填写 “而 不是一味享受”。 第三空处,由上文“所有的家庭教育最终都是为了让孩子成为一个独立而有担当的个体”可知,让孩子成 为一个独立而有担当的个体,当孩子既独立又担当时,成绩只不过是水到渠成的自然产物而已。所以此处 应该填写“孩子既独立又担当时”。 【2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要点的能力。 第1段:由原文“也许孩子收拾起来很慢,但只有这样他才能体会到自己是玩具的主人翁,而不是袖手旁 观”可概括“要培养孩子主人翁意识”。 第2段:由原文“要让孩子参与日常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因为这些都是在告诉孩子,我们作为家庭一员, 每个人都有责任付出,而不是一味享受,做‘小公主’‘小皇帝’”可概括“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 第3段:由原文“所有的家庭教育最终都是为了让孩子成为一个独立而有担当的个体”可概括“要培养孩 子的社会意识”。 四、写作(60 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河的此岸暗自叹息:“我相信,一切欢乐都在对岸。” 河的彼岸一声长叹:“哎,也许,幸福尽在对岸。”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范文: 幸福还在 人们往往容易贪慕别人的欢乐,却遗忘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题记 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穷人和一个富人,富人腰缠万贯,周身绫罗绸缎,而穷人只 要一间破草屋。 富人问穷人幸福吗?穷人回答很幸福,富人觉得不可理喻,拂袖而去一天,富人家里发生火灾,全 部家产化为灰烬,他自己也流落街头乞讨为生。夏天很热,富人有累又渴,于是他敲开一间草屋的门,开 门的正是当年那个穷人,富人向穷人讨了一碗水,喝完,穷人问他什么是幸福,富人回答说,幸福就是手 中的这碗水。 一碗水能有多幸福?可它却是富人心中幸福的定义。那么你呢,朋友?你的幸福是赚大钱么?是考 上名牌大学么?还是做一个万人瞩目的明星呢?无疑,当你拥有这些的时候,你会是幸福的,但是,这些 东西对于你来说,不过是你心中的一种渴望,它不是你最需要的,而幸福恰好是你最需要的如同蛋白质和 维生素一样的物质,也许我不该说是物质,因为幸福它本就不是有形的,它是属于你掌心的一丝温暖,它 是属于你眼角的一个表情,它也是属于你心灵的一块绿洲,滋养你的生命之树。 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习惯把目光投向别处,往往能够一眼看到别人的幸福,既而心生羡慕,于是, 幸福就在这样的彼此歆羡中悄然流逝了,如同蒸馏水渗入土壤,并未给我们的生命增添任何养料。其实幸 福无处不在,它们可能是在寒冷的冬夜等待你回家的一盏灯,可能是朋友送你的一双手套,可能是萍水相 逢的人对你道一声“你好”,更甚者,幸福就是你在某天清晨醒来看到窗外阳光正好,草长花红,你不觉 得在那一瞬间被幸福撞了一下腰么? 曾经以为别人幸福,是因为他的幸福足够特别,我不幸福是因为我的幸福不及别人的好。蓦然回首, 终于悟得:别人的幸福是别人的,你无法分一杯来,同样,我的幸福是我独有的,别人也无法带一分去, 这样想着竟享福起来。 那么,让我告诉你一个秘密吧,其实幸福就如同一批零件,有合格的也有不合格的,需要我们的检 验。用什么呢?当然是我们的眼睛、耳朵和心灵,一个时常觉得自己很幸福的人,睁开眼睛能够发现幸福, 闭上眼睛能够聆听幸福,就算他看不到听不到,也能用心感受得到幸福的存在。为什么呢?因为他常怀对 生活的感恩与珍惜之心。 人生如虹,岁月如歌,在时光辗转之中,记得常常摸一摸自己的口袋,看看,幸福还在吗?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能力。 【审题】本题是一则寓意型材料作文。作文在审题上有一定的难度,重在挖掘其比喻义。材料传达了这样 一种人生哲理:尽管在不同生活状态下的人们各自都有着痛苦与不幸,但更重要的是发现和体味生活中的 欢乐与幸福。对于诗的主要意象“此岸”与“彼岸”,有着不同理解能力和生活阅历的考生会产生不同的 联想和感悟,写作时的立意和选材都比较宽泛。但无论如何立意,都必须把握住诗人阐发的哲理,避免陷 入对生活的悲观和不可预测的矛盾中。作文的终极目的是引导中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激活中学生对 生活的体悟,我们可以进一步追问自己:生活中这种现象多吗?有没有相反的例子(能正视生活中一切不 如意,从而得到快乐幸福的人或事),我们应该去珍惜身边实在的幸福、触手可及的快乐。 【立意】(1)抓住身边的幸福; (2)幸福就在你我身边; (3)珍惜拥有的,我们都是快乐人。 【素材】(1)人要从自己制造的陷阱中走出,不要盲从、不要迷失自己,要正确地看待他人和自己。得不 到的东西总是最好的,于是人们总是迷恋那些得不到的东西,反而对拥有的东西不珍惜我们可以对彼岸的 “幸福快乐”憧憬向往,但更应该去珍惜身边实在的幸福、触手可及的快乐。 (2)曾经以为别人幸福,是因为他的幸福足够特别,我不幸福是因为我的幸福不及别人的好。蓦然回首, 终于悟得:别人的幸福是别人的,你无法分一杯,同样,我的幸福是我独有的,别人也无法带去。这样想 着,终于释怀。 (3)箫伯纳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我曾深 深地折服于这位伟人的智慧,他把占有欲未得的痛苦和已得满足的无聊这双重悲剧表述得如此轻松俏皮, 但后来又有人反其意而说:“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寻求和创造; 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体验。”比起箫伯纳,后者似乎更推陈出新,它所达到的 思想高度,也是应当值得景仰的。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