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金山中学 2021 届高三第二学期学科素养测试
化学
(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75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
在答题卡上。并用 2B 铅笔将对应的信息点涂黑,不按要求填涂的,答卷无效。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
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
置土;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
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只需将答题卡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B-11 C-12 N-14 O-16 Na-23 S-32 Cl-35.5
第Ⅰ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在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近年来,我国航空航天事业成果显著。下列成果所涉及的材料为金属材料的是
A. “天宫二号“航天器使用的质量轻强度高的材料——钛合金
B. “北斗三号”导航卫星使用的太阳能电池材料——砷化镓
C.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使用的高效燃料——液氢
D. “C919”飞机身使用的复合材料——碳纤维和环氧树脂
【答案】A
【解析】
【详解】A.钛合金是合金材料,属于金属材料,故 A 符合题意
B.砷化镓是一种半导体材料,不是金属材料,故 B 不符合题意;
C.液氢是液态氢气单质,氢元素是非金属,不是金属材料,故 C 不符合题意;
D.碳纤维是碳元素组成的一种单质,是无机非金属材料,环氧树脂是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都不是金属材
料,故 D 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 A。
2. 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A. 丙烯的结构简式:CH3CH=CH2 B. 氮气的电子式:
C. 金刚石的比例模型: D. H2S 的电子式: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丙烯中含有 3 个碳原子和一个碳碳双键,结构简式表示为 CH3CH=CH2,A 正确;
B.氮气分子中共用 3 对电子对,电子式为: , B 错误;
C. 该比例模型可表示甲烷等,金刚石是正四面体空间网状结构,C 错误;
D.H2S 为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 ,D 错误;
故选 A。
3.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信州铅山有苦泉,流以为涧。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烹胆矾则成铜。熬
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胆矾的化学式为 CuSO4
B. 胆矾可作为湿法冶铜的原料
C. “熬之则成胆矾”是浓缩结晶过程
D. “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是发生了置换反应
【答案】A
【解析】
【详解】A.胆矾为硫酸铜晶体,化学式为 CuSO4 5H2O,A 说法错误;
B.湿法冶铜是用铁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制取铜,B 说法正确;
C.加热浓缩硫酸铜溶液可析出胆矾,故“熬之则成胆矾”是浓缩结晶过程,C 说法正确;
D.铁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D 说法正确。
综上所述,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故选 A。
4. 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正确的是
A. 用稀硫酸除去硫酸钠溶液中少量的硫代硫酸钠:Na2S2O3+2H+=SO2↑+S↓+2Na++H2O
B. 氢氧化亚铁暴露于空气中会变色:4Fe(OH)2 +O2 +2H2O=4Fe(OH)3
C. 向 Ca(ClO)2 溶液中通入过量 CO2 制取次氯酸: Ca2++2ClO-+H2O+CO2=2HClO+CaCO3↓
D. 氯气用于自来水消毒:Cl2 + H2O 2H+ + Cl-+ ClO-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硫代硫酸钠是可溶性盐,可拆分,则用稀硫酸除去硫酸钠溶液中少量的硫代硫酸钠,正确的离
子方程式为:S2O32-+2H+═SO2↑+S↓+H2O,故 A 错误;B.氢氧化亚铁暴露于空气中被氧化生成氢氧化铁,
反应方程式为 4Fe(OH)2 +O2 +2H2O═4 Fe(OH)3,故 B 正确;C.二氧化碳过量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碳酸
氢钙,则向 Ca(ClO)2 溶液中通入过量 CO2 制取次氯酸,离子方程式:ClO-+H2O+CO2=HClO+HCO3-,故
C 错误;D.HClO 是弱酸,则氯气用于自来水消毒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l2 + H2O H++ Cl-+
HClO,故 D 错误;故答案为 B。
5. 设 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11.2 L 苯中含有 C—H 键的数目 3NA
B. 常温下,1.0 LpH = 13 的 Ba(OH)2 溶液中含有的 OH—数目为 0.1NA
C. 常温下,56 g 铁片投入足量浓 H2SO4 中生成 NA 个 SO2 分子
D. 电解饱和食盐水,阳极产生 22.4 L 气体时,电路中通过的电子数目为 2NA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标准状况下,苯为液体,不能根据气体摩尔体积计算其物质的量,故 A 错误;
B.常温下,pH=13 的 Ba(OH)2 溶液中 OH—的浓度为 1×10-1mol/L,1.0 LpH =13 的 Ba(OH)2 溶液中含有的 OH-
数目为 0.1NA,故 B 正确;
C.常温下,铁片与浓 H2SO4 发生钝化现象,反应不能进行到底,故 C 错误;
D.没有指明气体的状态,没有确定的气体摩尔体积,无法计算气体的物质的量,故 D 错误;
故答案为 B。
6. 短周期主族元素 W、X、Y、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Y 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 6,且 X、Y 位于
不同的周期,W 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与 Z 单质形成的混合气体在光照条件下可得到 Z 的氢化物和油状物。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简单离子的半径:Y>Z
B. X 的最简单氢化物与 Z 单质混合后可产生白烟
C. Z 的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一定比 W 的强
D. W、X、Y 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钧 YWX 的水溶液呈酸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短周期主族元素 W、X、Y、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 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与 Z 的单质形成的混
合气体在光照条件下可得到 Z 的氢化物和油状混合物,可知 W 为碳元素,Z 为氯元素,X、Y 的最外层电
子数之和等于 6,且 X、Y 位于不同的周期,故 X、Y 只能是氮元素和钠元素。
【详解】W 为碳,X 为氮,Y 为钠,Z 为氯,
A.氯离子比钠离子多一个电子层,故简单离子的半径:Z>Y,A 错误;
B.X 的最简单氢化物氨气与 Z 的单质氯气混合后可反应生成氯化铵,产生白烟,B 正确;
C.Z 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不一定比 W 的强,如次氯酸的酸性弱于碳酸,若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
高氯酸则为最强酸,C 错误;
D.W、X、Y 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 NaCN 为强碱弱酸盐,水解呈碱性, D 错误。
故选 B。
7. 苹果酸环二酯(OP)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OP 含有的官能团是羧基、酯基 B. OP 能在 NaOH 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
C. OP 能使 Bt2 的 CCl4 溶液褪色 D. 能与 Na2CO3 溶液发生反应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 中含有的官能团有羧基和酯基,故 A 正确;
B. 中含有酯基,则能在 NaOH 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故 B 正确;
C. 中不含有可使 Bt2 的 CCl4 溶液褪色的官能团,故 C 错误;
D. 中含有羧基,有酸性,则能与 Na2CO3 溶液发生反应,故 D 正确;
故答案为 C。
8. 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中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 Ca(OH)2 2Cl Ca(ClO)2 2SO HClO
B. SiO2
NaOH(aq)
Δ Na2SiO3 2CO H2SiO3
C. FeS2 2O SO2 3 2NH H O (NH4)2SO4
D. 饱和 NaCl 溶液 2CO NaHCO3 Δ Na2CO3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氯气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次氯酸钙,但是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次氯酸钙具有氧化性,二者发
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化氢、硫酸钙和硫酸,不能生成次氯酸,A 项错误;
B.二氧化硅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硅酸钠,硅酸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白色的硅酸沉淀,B 项正确;
C.二硫化亚铁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铁和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和氨水反应生成(NH4)2SO3,不能生成硫
酸铵,C 项错误;
D.侯氏制碱法的原理是将二氧化碳通入氨水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生成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
D 项错误;
答案选 B。
9. 实验室用 Ca 与 H2 反应制取氢化钙(CaH2)。下列实验装置和原理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装置甲制取 H2 B. 装置乙净化干燥 H2
C. 装置丙制取 CaH2 D. 装置丁吸收尾气
【答案】D
【解析】
【详解】A. 装置甲利用稀盐酸与锌在简易装置中制取 H2,实验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选项 A 不选;
B. 装置乙利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氢气中的氯化氢气体、利用浓硫酸干燥氢气,起到净化干燥 H2 的作用,实
验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选项 B 不选;
C. 装置丙利用纯净的氢气在高温条件下与钙反应制取 CaH2 ,实验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选项 C
不选;
D. 装置丁是用于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及氧气进入与钙或 CaH2 反应,实验原理与吸收尾气不符合,过量氢
气应收集或点燃,选项 D 选。
答案选 D。
10. 合成氨及其衍生工业是化工生产的重要门类,请结合图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合成氨采用 400~500℃是为了提高原料转化率和反应速率
B. 湿润的淀粉-KI 试纸可以鉴别气体 2 和溴蒸气
C. 生成固体 l 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D. 将固体 2 溶于水再滴加石蕊溶液颜色变红
【答案】C
【解析】
【分析】
【 详 解 】 A . 温 度 影 响 化 学 反 应 速 率 及 化 学 平 衡 , 合 成 氨 反 应 的 方 程 式 为
2 2 3N (g)+3H (g) 2NH (g)ΔH=-92.2kJ/mol ,在 400~500℃催化剂的活性最强,同时升高温度虽然不利
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不能改变原料转化率,但能增大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A 项错误;
B.气体 2 为二氧化氮、溴蒸气都具有强氧化性,遇到湿润的淀粉-KI 试纸都可以变蓝色,不可以鉴别,B
项错误;
C.固体 1 为碳酸氢钠,氯化钠、二氧化碳、水和氨气可以生成碳酸氢钠固体,故方程式为:
NaCl+NH3+CO2+H2O=NaHCO3↓+NH4Cl,C 项正确;
D.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为碳酸钠,碳酸钠溶液为碱性溶液,故滴加石蕊溶液颜色变蓝,D 项错误;
答案选 C。
二、选择题:本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4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
求。
11. 某甲酸溶液中可能含有少量甲醛,用下列方法可以证明的是( )
A. 加入新制的 Cu(OH)2 悬浊液加热,有砖红色沉淀产生,则含甲醛
B. 能发生银镜反应,则含甲醛
C. 先将试液充分进行酯化反应,收集生成物进行银镜反应,若有银镜产生,则含甲醛
D. 将该溶液与足量 NaOH 溶液混合后蒸馏,若其蒸馏产物可发生银镜反应,则含甲醛
【答案】D
【解析】
【分析】甲酸中含有醛基和羧基,甲醛中只含醛基,不能直接用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检验,应
先分离后再检验,以此解答。
【详解】甲酸和甲醛都含有醛基,则直接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或银氨溶液不能检验是否含有甲醛,A、
B 项错误;若将试液先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的甲酸某酯中仍含醛基,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或银氨溶液
不能检验是否含有甲醛,C 项错误;而应先加入足量 NaOH 溶液混合,甲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难挥发
的甲酸钠,然后蒸馏,可得到甲醛,再用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浊液检验,则 D 项正确;
答案选 D。
12. 浓硫酸分别和三种钠盐反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对比①和②可以说明还原性 Br->Cl-
B. ①和③相比可说明氧化性 Br2>SO2
C. ②中试管口白雾是 HCl 遇水蒸气所致,说明酸性 H2SO4>HCl
D. ③中浓 H2SO4 被还原成 SO2
【答案】A
【解析】
【分析】反应①生成棕色气体是溴蒸气,反应②白雾是氯化氢,说明浓硫酸能将溴离子氧化成溴单质,而
不能将氯离子氧化成氯气;反应③生成是二氧化硫气体,非氧化还原反应。
【详解】A.反应①生成棕色气体是溴蒸气,反应②白雾是氯化氢,说明浓硫酸能将溴离子氧化成溴单质,
而不能将氯离子氧化成氯气,与同一种氧化剂在相同条件下反应,溴离子被氧化成溴单质,而氯离子不能
被氧化,说明还原性 Br->Cl-,故 A 正确;
B.反应③生成是二氧化硫气体,非氧化还原反应,而且亚硫酸钠与溴化钠不是同一类型,所以不能比较
Br2、SO2 的氧化性,故 B 错误;
C.白雾说明氯化氢易挥发,说明挥发性 H2SO4<HCl,无法比较两者的酸性,故 C 错误;
D.反应③生成是二氧化硫气体,非氧化还原反应,而是体现了强酸制弱酸规律,故 D 错误。
答案选 A。
13. 2019 年 2 月 27 日至 3 月 1 日,第十届日本国际二次电池展在日本东京举行,各种新型二次电池在东京
有明展览中心展出,其中以 Fe[Fe(CN)6]为代表的新型可充电钠离子电池,格外引人注意,其放电工作原理
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放电时,正极反应式为 Fe[Fe(CN)6]+2Na++2e-=Na2Fe[Fe(CN)6]
B. 充电时,Mo 箔接电源的负极
C. 充电时,Na+通过离子交换膜从左室移向右室
D. 外电路中通过 0.2mol 电子时,负极质量变化为 2.4g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根据原电池工作原理,Mg 箔作负极,Mo 箔作正极,正极反应式为 Fe[Fe(CN)6]+2Na++
2e-===Na2Fe[Fe(CN)6],A 项正确;
B.充电时,电解池的阴极(原电池的负极)接电源的负极,电解池的阳极(原电池的正极)接电源的正极,即
Mo 箔接电源的正极,B 项错误;
C.充电时,阳离子移向阴极,Na+应从左室移向右室,C 项正确;
D.负极上的反应式是 2Mg-4e-+2Cl-===[Mg2Cl2]2+,外电路中通过 0.2mol 电子时,消耗 0.1molMg,质量
减少 2.4g,D 项正确;
答案选 B。
14. I2 在 KI 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I2(aq)+I-(aq)
⇌
-
3I (aq),某 I2、KI 混合溶液中, -
3I 的物质的量浓度 c( -
3I )
与温度 T 的关系如图所示(曲线上任何一点都表示平衡状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温度为 T1 时,向该平衡体系中加入 KI 固体,平衡正同移动
B. I2(aq)+I-(aq)
⇌
-
3I (aq)的
△
H< 0
C. 若 T1 时,反应进行到状态 d 时,一定有 v 正>v 逆
D. 状态 a 与状态 b 相比,状态 b 时 I2 的转化率更高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温度 T1 时,加入 KI 固体,I-浓度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 A 正确;
B.由图象曲线的变化趋势可知,当温度升高时, -
3I 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说明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反应 I2(aq)+I-(aq)
⇌
-
3I (aq)的
△
H<0,故 B 正确;
C.若反应进行到状态 d 时,反应未达到平衡状态,若反应趋向于平衡,则反应向生成的 -
3I 方向移动,则 v
正>v 逆,故 C 正确;
D.状态 a 与状态 b 均为平衡状态,状态 b 的 -
3I 的物质的量浓度明显小于状态 a 的 -
3I 的物质的量浓度,说
明由状态 a 转化为状态 b 时,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则 I2 的转化率降低,故 D 错误;
故答案为 D。
15. 利用小粒径零价铁(ZVI)的电化学腐蚀处理三氯乙烯,进行水体修复的过程如图。H+、O2、NO 3
等共存
物的存在会影响水体修复效果,定义单位时间内 ZVI 释放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nt,其中用于有效腐蚀的电子
的物质的量 ne。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反应①②③④均在正极发生
B. 单位时间内,三氯乙烯脱去 amolCl 时 ne=amol
C. ④的电极反应式为 NO 3
+10H++8e-=NH +
4 +3H2O
D. 增大单位体积水体中小微粒 ZVI 的投入量,可使 nt 增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修复过程示意图中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变化可知,反应①②③④均为得电子的反应,所以应
在正极发生,故 A 正确;
B.三氯乙烯 C2HCl3 中 C 原子化合价为+1 价,乙烯中 C 原子化合价为-2 价,1molC2HCl3 转化为 1molC2H4
时,得到 6mol 电子,脱去 3mol 氯原子,所以脱去 amolCl 时 ne=2amol,故 B 错误;
C.由示意图及 N 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可写出如下转化 NO 3
+8e-→NH +
4 ,由于生成物中有 NH +
4 ,所以只能用
H+和 H2O 来配平该反应,而不能用 H2O 和 OH-来配平,所以④的电极反应式为 NO 3
+10H++8e-=NH +
4 +3H2O,
故 C 正确;
D.增大单位体积水体中小微粒 ZVI 的投入量,可以增大小微粒 ZVI 和正极的接触面积,加快 ZVI 释放电
子的速率,可使 nt 增大,故 D 正确;
答案选 B。
16. 常温下,向某浓度的草酸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 KOH 溶液,所得溶液中 H2C2O4、 -
2 4HC O 、
2-
2 4C O 三种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δ)与溶液 pH 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pH=1.2 的溶液中:c(K+)+c(H+)=c(OH-)+c(H2C2O4)+ 2-
2 42c(C O )
B. pH=2.7 的溶液中:
2 -
2 4
2-
2 2 4 2 4
c (HC O ) 1000c(H C O ) c(C O )
C. 将相同物质的量的 KHC2O4 和 K2C2O4 固体完全溶于水所得混合液的 pH 为 4.2
D. 向 pH=1.2 的溶液中加 KOH 溶液,将 pH 增大至 4.2 的过程中水的电离度一定增大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pH=1.2 时,H2C2O4、HC2O 4
的物质的量分数相等,且 c(K+)+c(H+)=c(OH-)+c(HC2O 4
),则
c(K+)+c(H+)=c(OH-)+c(H2C2O4),A 项正确;
B.由图像可知 pH=1.2 时,c(HC2O 4
)=c(H2C2O4),则 Ka1=c(H+)=10-1.2,pH=4.2 时,c(HC2O 4
)=c(C2O 2
4
),
Ka2=c(H+)=10-4.2,由电离常数可知 a1
a2
K
K =
-
4
2-
2
2
2 2 4 2 4
c (HC O )
c H C O c(C O )
=1000,B 项正确;
C.将相同物质的量 KHC2O4 和 K2C2O4 固体完全溶于水,可配成不同浓度的溶液,溶液浓度不同,pH 不一
定为定值,即不一定为 4.2,C 项错误;
D.向 pH=1.2 的溶液中加 KOH 溶液将 pH 增大至 4.2,溶液中由酸电离的氢离子浓度减小,则对水的电离
抑制的程度减小,水的电离度一直增大,D 项正确;
答案选 C。
第Ⅱ卷 非选择题
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17 题~19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
做答。第 20 题~21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 42 分
17. 过硫酸钠(Na2S2O8)常用作漂白剂、氯化剂等。某研究小组利用下图装置制备 Na2S2O8 并探究其性质(加
热及夹持仪器略去)。
已知:①(NH4)2S2O8+2NaOH
55℃
Na2S2O8+2NH3↑+2H2O,
②2NH3+3Na2S2O8+6NaOH
90℃
6Na2SO4+N2+6H2O。
(l)仪器 a 的名称是_______。装置Ⅰ中 NaOH 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_______(填化学式),减少副反应的发
生。
(2)装置Ⅱ发生反应的同时,需要持续通入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
(3)装置Ⅲ的作用是_______。
(4)Na2S2O8 溶液与铜反应只生成两种盐,且反应先慢后快。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②某同学推测反应先慢后快的原因可能是生成的 Cu2+对反应起催化作用。完成下列实验设计:向盛有等质
量铜粉的试管中,分别加入_______,再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 Na2S2O8 溶液,若加入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反
应快,则该推测正确。
(5)测定产品纯度:称取 0.2500g 样品,用蒸馏水溶解,加入过量 KI,充分反应后,再滴加几滴指示剂,用
0.1000mol·L-1 Na2S2O8 标准溶液滴定,达到滴定终点时,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为 19.50 mL。(已知:
I2+ 2-
2 32S O = 2-
4 6S O +2I-)
①选用的指示剂是_______;达到滴定终点的现象是:当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溶液时,_______,且半分钟内
不恢复。
②样品的纯度为_______。
【答案】 (1). 分液漏斗 (2). CO2 (3). 将三颈烧瓶中产生的 NH3 及时排出 (4). 吸收 NH3,防
止倒吸 (5). 2 2 8 2 4 4Na S O Cu Na SO CuSO (6). 等体积的硫酸铜溶液和蒸馏水(或其他不含铜
离子的溶液,如硫酸钠溶液) (7). 淀粉溶液 (8). 溶液的蓝色褪去 (9). 92.82%
【解析】
【分析】根据实验原理可知,用(NH4)2S2O8 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 Na2S2O8,由于 NH3 能与 Na2S2O8 反应,装
置Ⅰ通入空气经过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防止一些后续操作,所以实验中要用氮气把生成的氨气及
明排出容器,生成的氨气可以用硫酸吸收,氨气极易溶于水,所以要用防倒吸装置,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⑴装置图可知装置Ⅰ中盛 NaOH 溶液的仪器名称是分液漏斗;装置Ⅰ中 NaOH 溶液的作用是吸收
空气中二氧化碳;故答案为:分液漏斗;CO2;
⑵ 3NH 能与 2 2 8Na S O 反应,所以要及时排出,所以需要持续通入空气的目的是使三颈烧瓶内产生的 3NH 及
时排除,减少副反应②的发生;故答案为:将三颈烧瓶中产生的 NH3 及时排出;
⑶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装置Ⅲ是吸收氨气尾气的;故答案为:吸收 NH3,防止倒吸;
⑷① 2 2 8Na S O 溶液与铜只生成两种盐,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和元素守恒可知,这两种物质应为硫酸钠和硫酸
铜,化学方程式为: 2 2 8 2 4 4Na S O Cu Na SO CuSO ,故答案为: 2 2 8 2 4 4Na S O Cu Na SO CuSO ;
②取等量铜粉于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等体积的硫酸铜溶液和水,再加入等量过硫酸钠溶液,观察现象,
若加入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快,说明 2Cu 起了催化作用,反之, 2Cu 不起作用;故答案为:等体积的硫酸
铜溶液和蒸馏水(或其他不含铜离子的溶液,如硫酸钠溶液);
⑸①碘单质遇到淀粉变蓝色可以选择淀粉溶液做指示剂,滴定到最后一滴溶液,溶液的蓝色褪去且半分钟
不恢复,说明反应达到终点;故答案为:淀粉溶液;溶液的蓝色褪去;
2 2 8Na S O② 标准溶液做氧化剂,1mol 得到 2mol 电子,KI 被氧化为 2I ,转移电子 2mol, 2I 与 2 2 3Na S O 溶
液反应 2 2
2 2 3 4 6I 2S O S O 2I , ,则
3 4
2 2 8
1n Na S O 1.95 10 mol 9.75 10 mol2
,样品的纯度
4 19.75 10 mol 238g mol 100% 92.82%0.250g
,故答案为:92.82。
18. LiFePO4 可作为新型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以钛铁矿(主要成分为 FeTiO3、Fe2O3 及少量 CuO、SiO2 杂
质)为主要原料生产 TiOSO4,同时得到的绿矾(FeSO4·7H2O)与磷酸和 LiOH 反应可制备 LiFePO4,LiFePO4
的制备流程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酸溶时 FeTiO3 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_______。
(2)①加铁屑还原的目的是_______;
②过滤前需要检验 Fe3+是否已被完全还原,其实验操作可描述为_______。
(3)“反应”需要按照顺序加入磷酸和 LiOH,请判断先加入的应该是_______(填“磷酸”或“LiOH”)磷酸。
(4)滤渣中的铜提纯后可用于制取 Cu2O,Cu2O 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基于绿色化学理念设计的制取 Cu2O 的电
解池示意图如下,电解总反应:2Cu+H2O
通电
Cu2O+H2↑。则该装置中铜电极应连接直流电源的_______极,
石墨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当有 0.1 mol Cu2O 生成时电路中转移_______mol 电子。
【答案】 (1). FeTiO3+2H2SO4=FeSO4+TiOSO4+2H2O (2). 把铁离子还原为亚铁离子,置换出铜 (3).
取少量反应液于试管中,加入几滴硫氰化钾溶液,如果溶液变红色,说明还原没有完全,如果溶液不变红
色,说明还原已经完全 (4). 磷酸 (5). 正 (6). 2H2O+2e-=H2↑+2OH- (7). 0.2
【解析】
【分析】钛铁矿精矿用稀硫酸溶解得到强酸溶液中主要含有 TiO2+、Fe2+、Fe3+、Cu2+等,加入过量铁粉还原
铁离子,并置换出铜,过滤除去二氧化硅、铁、铜,然后冷冻过滤除去 TiOSO4,得到滤液加入磷酸、LiOH、
水和异丙醇可得 LiFePO4,以此解答该题。
【 详 解 】 (1) 酸 溶 时 FeTiO3 与 硫 酸 反 应 生 成 FeSO4 和 TiOSO4 , 化 学 方 程 式 为 :
FeTiO3+2H2SO4=FeSO4+TiOSO4+2H2O,故答案为:FeTiO3+2H2SO4=FeSO4+TiOSO4+2H2O;
(2)①铁具有还原性,能够与铁离子、铜离子反应;因此加铁屑的目的是把铁离子还原为亚铁离子,并置换
出铜;故答案为:把铁离子还原为亚铁离子,置换出铜。
②加入的还原剂铁能够把铁离子还原为亚铁离子,能够把铜离子还原为铜,还原的是否完全,可以通过检
验还原后的溶液中是否存在铁离子,其操作方法为:取少量反应液于试管中,加入几滴硫氰化钾溶液,如
果溶液变红色,说明还原没有完全,如果溶液不变红色,说明还原已经完全,故答案为:取少量反应液于
试管中,加入几滴硫氰化钾溶液,如果溶液变红色,说明还原没有完全,如果溶液不变红色,说明还原已
经完全;
(3)根据流程图知,“反应”需要加入磷酸、LiOH、水和异丙醇,亚铁离子能够发生水解,易被氧气氧化,
因此先加磷酸,产生酸性环境,若先加入 LiOH,则会生成氢氧化亚铁沉淀,故答案为:磷酸;
(4)根据电解总反应:2Cu+H2O
通电
Cu2O+H2↑可知,Cu 发生氧化反应,做阳极,应与电源的正极相连;石
墨电极的为电解池的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 2H2O+2e-=H2↑+2OH-;根据该反应可知 2e-~Cu2O,
所以当有 0.1mol Cu2O 生成时电路中转移 0.2mol 电子;故答案为:正,2H2O+2e-=H2↑+2OH-,0.2。
19. 从空气中捕获 CO2 直接转化为甲醇是二十多年来“甲醇经济”领域的研究热点,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乔
治·安德鲁教授首次以金属钌作催化剂实现了这种转化,其转化如图所示。
(1)如图所示转化中,第 4 步常采取_______法将甲醇和水进行分离。(填分离方法名称)
(2)如图所示转化中,由第 1 步至第 4 步的反应热(
△
H)依次是 a kJ·mol-1、b kJ·mol-1、c kJ·mol-1、d kJ·mol-1,
则该转化总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3)一定温度下,利用金属钌作催化剂,在容积为 2L 的密闭容器中可直接实现(2)中总反应的转化得到甲醇。
测得该反应体系中 X、Y 浓度随时间变化如下表:
反应试剂/min 0 2 4 6 8 10
X 的浓度/mol·L-1 1.100 0.5500 0.3000 0.1500 0.1000 0.1000
Y 的浓度/mol·L-1 0.000 0.5500 0.8000 0.9500 1.000 1.000
①X 的电子式是_______。
②从反应开始到平衡,用另一反应物 Z 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 v(Z)=_______。
③下列一定可以作为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的是_______ (填字母,双选题)。
A.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B.生成 1molCO2 的同时生成 1molCH3OH
C.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D.CH3OH 的体积分数不再变化
④若起始时只有反应物且反应物 Z 的起始浓度为 3.400mol·L-l,则该条件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_______。
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
a.金属钌可大大提高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物的转化率
b.X 的平衡转化率是 90.91%
c.其他条件不变时,若起始投料是原来的 2 倍,X 的平衡转化率低于 90.91%
d.其他条件相同而温度升高时,测得 X 的平衡转化率为 93%,由此可知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答案】 (1). 蒸馏(或分馏) (2). CO2(g)+3H2(g)
⇌
CH3OH(l)+H2O(1)
△
H=(a+b+c+d) kJ·mol-1 (3).
(4). 0.3750mol·L-1·min-1 (5). AB (6). 156.25 (7). bd
【解析】
【分析】
【详解】(1)甲醇易挥发,沸点较低,与水的沸点相差较大,可以采用蒸馏或分馏的方法分离甲醇和水,故答
案为:蒸馏或分馏;
(2)根据图示是一个闭合的环,说明总反应的反应热是四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结合碳元素守恒,可以写出
总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CO2(g)+3H2(g)
⇌
CH3OH(l)+H2O(1)
△
H=(a+b+c+d) kJ·mol-1,故答案为:
CO2(g)+3H2(g)
⇌
CH3OH(l)+H2O(1)
△
H=(a+b+c+d) kJ·mol-1;
(3) ①根据表中数据,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X 的浓度下降而 Y 的浓度从 0 开始增大,说明 X 为反应物,Y
为生成物,又因为在相同时间内 X 的浓度变化量与 Y 的相同,说明在总反应方程式中 X 和 Y 的化学计量数
相同,满足此条件的反应物只有二氧化碳,所以 X 为二氧化碳,电子式为: ;故答案为:
;
②该反应只有两种反应物,所以 Z 为氢气,
2 2
(1.100-0.1000)mol/Lv(H )=3v(CO )=3 =0.375mol/(L min)8min ,故答案为:0.3750mol·L-1·min-1;
③A.该反应的生成物为液态,因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可以作为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
B.生成 1molCO2 为逆反应,生成 1molCH3OH 为正反应,生成 1molCO2 的同时生成 1molCH3OH,说明正逆
反应速率相等,可以作为平衡状态的标志;
C.该反应的生成物为液态,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此选项不能作为平衡状态的标志;
D.该反应的反应物均为气态,生成物均为液态,CH3OH 的体积分数不再变化不能作为平衡状态的标志;
故答案为:AB
④根据题中数据列三段式:
2 2 2 3CO (g) + 3H (g) H O(l) + CH OH(l)
起始(mol/L) 1.100 3.400 0 0
转化(mol/L) 1.000 3.000 1.000 1.000
平衡(mol/L) 0.100 0.400 1.000 1.000
,则
2 3
3 3
2 2
c(H O)c(CH OH) 1.000 1.000K= = =156.25
c(CO )c (H ) 0.100 0.400
,故答案为:156.25;
⑤a.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影响平衡,故 a 错误;
b.CO2 的平衡转化率为 1.000 100%≈90.91%1.100 ,故 b 正确;
c. 其他条件不变时,若起始投料是原来的 2 倍,相当于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气体总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
即正向移动,X 的平衡转化率将增大,高于 90.91%,故 c 错误;
d. 其他条件相同而温度升高时,X 的平衡转化率为增大 93%,即升温平衡正向移动,说明正反应为吸热反
应,故 d 正确;
故答案为:b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反应原理,涉及热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常数,意在考查学生
的分析推理和计算能力,难度适中。
(二)选考题:共 14 分。请考生任选一题做答。
20. 技术人员晒制蓝图时,用 K3[Fe(C2O4)3]·H2O(三草酸合铁酸钾)作感光剂,再以 K3[Fe(CN)6](六氯合铁酸
钾)溶液作显影剂。请回答以下问题:
(1)铁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为第四周期第_______族;Fe3+的基态价电子排布图为_______。
(2)在上述两种钾盐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元素为_______(填化学式),电负性最小的元素为_______(填化学
式)。
(3)H2C2O4 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类型是_______,与 C2O 2
4
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的化学式为_______(写一种)。
(4)已知 C60 分子结构和 C60 晶胞如下图所示:
①如图所示,1 个 C60 分子中参与形成π键的电子总数为_______。
②如图所示,固体 C60 的晶体类型为_______。
③己知 C60 晶胞参数(即所示整个立方体晶胞的边长)为 a pm,则该晶胞密度的表达式是_______g·cm-3(NA 代
表阿伏加德罗常数)。
【答案】 (1). Ⅷ (2). (3). N (4). K (5). sp2 杂化 (6). N2O4 (7). 60
(8). 分子晶体 (9). 10 3
A
4 720
N (a 10 )
【解析】
【分析】
【详解】(1)Fe 是 26 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四周期第 VIII 族;
根据构造原理可知 Fe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是 1s22s22p63s23p63d64s2,Fe3+是 Fe 原子失去最外层的 2 个 4s 电
子和 1 个 3d 电子后得到的,故其价层电子排布式是 3d5。原子核外电子总是尽可能成单排列,而且自旋方
向相同,这样的排布使原子能量低,处于稳定状态,故 Fe3+的基态价电子排布图为 ;
(2)在上述两种钾盐中涉及的元素有 K、Fe、C、H、O、N。一般情况下非金属元素电离能大于金属元素;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第一电离能越大;但若元素处于第 IIA、IVA,由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处于全满、
半充满的稳定状态,其第一电离能大于同一周期相邻元素,所以上述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元素是 N 元
素;
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电负性越小;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电负性就越大,所以上述几种元素中电负性
最小的元素是 K 元素;
(3)H2C2O4 分子结构简式是 HOOC-COOH,C 原子形成 3 个σ键,因此其中碳原子的杂化类型是 sp2 杂化;
等电子体是原子数相同,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也相同的粒子。则与 C2O 2
4
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的化学式
为 N2O4;
(4)①根据 C60 分子结构可知:每个 C 原子形成了 1 个碳碳双键和 2 个碳碳单键,碳碳单键都是σ键,碳碳双
键中一个是σ键,一个是π键,所以 C60 分子中含有 60 个碳碳双键,就含有 60 个π键;
②C60 是由 C60 分子构成的物质,因此在固态时属于分子晶体;
③在一个晶胞中含有的 C60 分子数目为:1 1×8+ ×6=48 2
,晶胞质量是 m=
A A
4mol×(12×60)g/mol 4×720= gN N ,
晶胞体积是 V=(a pm)3=(a ×10-10 cm)3,故该晶胞密度表达式为:ρ= -10 3
A
m 4×720=V N (a×10 ) g/cm3。
21. 白头翁素具有显著的抗菌作用,其合成路线如图所示:
已知:
①RCH2Br R′CHO
一定条件 RCH =CHR′
②2RCH=CHR′ 一定条件 (以上 R、R′代表氢、烷基)
(l)白头翁素的分子式为_______。
(2)C 中含有的含氧官能团名称为_______。
(3)A→B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4)试剂 a 为_______,F 的结构简式为 ,则 E→F 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
(5)F 与足量氢气加成得到 G,G 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属于链状羧酸类的有_______种。
(6)以乙烯、乙醛为原料,选用必要的无机试剂合成 ,请写出其合成路线_______。(用结构简式表
示有机物,用箭头表示转化关系,箭头上注明试剂和反应条件)。
【答案】 (1). C10H8O4 (2). 羧基、羟基 (3). +H2O 催化剂
(4). 浓 硫 酸 (5). 消 去 反 应 (6). 8 (7).
CH2=CH2
HBr
一定条件 CH3CH2Br 3CH CHO
一定条件 CH3CH=CHCH3
一定条件
【解析】
【分析】
【详解】(1)根据键线式的书写规则知白头翁素的分子式为 C10H8O4;
(2)C 中的官能团有羧基、羟基、碳碳双键,其中含氧官能团为羧基和羟基;
(3)对比 A 和 C 的结构,有两处发生了变化:碳碳双键处引入了羟基,Br 原子处变成了碳碳双键,已知条件
①可以完成碳碳双键的引入,则由 A 到 B 是引入了羟基,这是碳碳双键的加成反应,方程式为
+H2O 催化剂 ;
(4)对比 C 和 D 知发生了羟基的消去反应,所以试剂 a 是浓硫酸;对比 E、F 知-CH2I 处引入了碳碳双键,是
卤代烃的消去反应,试剂 b 是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
(5)F 中由酯基,不能与 H2 发生加成,碳碳双键可以加成,则 G的结构为 ,根据题目要求,该
物质分离出一个-COOH,还有 4 个 C 和一个不饱和度,要求是链状结构,则该不饱和度应为碳碳双键,先
对 4 个 C 原子进行碳骨架异构: 和 ,然后用-COOH 进行一元取代:
、 、 、 ,最后将双键插入到合
适的位置,第一种结构有三种插入位置,第二种结构有三种插入位置,第三种结构有两种插入位置,第四
种结构不能再插入,故一共有 8 中结构;
(6)根据反应条件②,若要合成目标产物,需要 2 分子的 CH3CH=CHCH3,则需要利用已知①对乙烯增长碳链,
就要先把乙烯转化成 RCH2Br 的形式,根据分子,合成路线为
CH2=CH2
HBr
一定条件 CH3CH2Br 3CH CHO
一定条件 CH3CH=CHCH3
一定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