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小说专练:现代文阅读之外国小说阅读2(教师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小说专练:现代文阅读之外国小说阅读2(教师版)

ID:653719

大小:36.15 KB

页数:15页

时间:2021-04-0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1 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小说专练:现代文阅读之外国小说阅读 2(教师版) 外国小说阅读第一篇《骑桶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骑桶者① 卡夫卡 煤全部烧光了,煤桶空了,铲子没有用了,火炉里透出寒气,灌得满屋冰凉。窗外的 树呆立在严霜中,天空成了一块银灰色的盾牌,挡住向苍天求助的人。我得弄些煤来烧, 我可不能活活冻死,我的背后是冷酷的火炉,我的面前是同样冷酷的天空,因此我必须快 马加鞭,在它们之间奔驰,在它们之间向煤店老板要求帮助。可是煤店老板对于我的通常 的请求已经麻木不仁,我必须向他清楚地证明,我连一星半点煤屑都没有了,而煤店老板 对我来说不啻是天空中的太阳。我这回前去,必须要像一个乞丐,由于饥饿难当,奄奄一 息,快要倒毙在门槛上,女主人因此赶忙决定,把最后残剩的咖啡倒给我,同样,煤店老 板虽说非常生气,但在十诫之一“不可杀人”的光辉照耀下,也将不得不把一铲煤投进我 的煤桶。 我怎么去,必将决定此行的结果,因此我骑着煤桶前去。作为骑桶者的我,两手握着 桶把——最简单的 挽具,费劲地从楼梯上滚下去,但是到了楼下,我的煤桶就向上升起来,妙哉,妙哉, 那些平趴在地下的骆驼,在赶骆驼的人的棍下摇晃着身体站立起来时,也不过尔尔。它以 均匀的速度穿过冰凉的街道,我时常被升到二楼那么高,但是我从未下降到齐房屋大门那 么低。我极不寻常地高高飘浮在煤店老板的地窖穹顶前,而煤店老板正在这地窖里伏在小 桌上写字,为了把多余的热气排出去,地窖的门是开着的。 “煤店老板!”我喊道,那急切的声音裹在呼出的热气里,在严寒中显得格外沉浊。“煤 店老板,求你给我一点煤吧,我的煤桶已经空了,因此我可以骑着它来到这里。行行好吧, 我有了钱,就会给你的。” 煤店老板把一只手放在耳朵边上。“我没有听错吧?”他转过头去问他坐在火炉旁边的 长凳上织毛衣的妻子,“我没有听错吧?是一个顾客。” “我什么也没有听见,”妻子说,她平静地呼吸着,一面织毛衣,一面舒服地背靠着火 炉取暖。 “噢,是的,”我喊道,“是我啊,一个老主顾,向来守信用,只是眼下没钱了。” “我的老伴,”煤店老板说,“是的,是有一个人,我不会弄错的,一定是一个老主顾, 一个有年头的老主顾,他知道怎么来打动我的心。” “你怎么了,当家的?”妻子说,她把毛衣搁在胸前,暂歇片刻,“没有人,街上空空 的,我们已经给所有的顾客供应了煤,我们可以歇业几天,休息一下。” “可是我正坐在这儿的煤桶上,”我喊道,寒冷所引起的没有感情的眼泪模糊了我的眼 睛,“请你们抬头看看,你们就会发现我的,我请求你们给我一铲子煤,如果你们能给我两 铲,那我就喜出望外了。所有别的顾客你们确实都已供应过了。啊,但愿我能听到煤块在 这桶里滚动的响声。” “我来了。”煤店老板说,他正要迈动短腿走上地窖的台阶,他的妻子却已经走到他的 身边,拉住他的手臂说:“你待在这儿。如果你还固执己见的话,那就让我上去。想想你昨 天夜里咳嗽咳得多么厉害。只为一件买卖,而且只是一件凭空想象出来的买卖,你就忘了 你的妻儿,要让你的肺遭殃。还是我去。” “那么你就告诉他我们库房里所有煤的品种,我来给你报价格。” “好。”他的妻子说,她走上了台阶,来到街上。她当然马上看到了我。“老板娘,”我 喊道,“衷心地向你问好,我只要一铲子煤,放进这儿的桶里就行了,我自己把它运回家去, 一铲最次的煤也行。钱我当然是要全数照付的,不过我不能马上付,不能马上。”“不能马 上”这两个词多么像钟声啊!它们和刚才听到的附近教堂尖塔上晚钟的声响混合在一起, 又是怎样地使人产生了错觉啊。 “他要买什么?”煤店老板喊道。“什么也不买,”他的妻子大声应着,“外面什么都没 有,我什么都没有看到,什么都没有听到,只是听到钟敲六点,我们关门吧。真是冷得要 命,看来明天我们又该忙了。” 她什么也没有听见,什么也没有看见,但她把围裙解了 下来,并用围裙把我扇走。遗憾的是,她真的把 我扇走了。我的煤桶虽然有着一匹良种坐骑的一切优点,但它没有抵抗力,它太轻了, 一条妇女的围裙就能把它从地上驱赶起来。 “你这个坏女人,”当她半是蔑视半是满足地在空中挥动着手转身向店铺走去时,我还 回头喊着,“你这个坏女人!我求你给一铲最次的煤你都不肯。”就这样,我浮升到冰山区 域,永远消失,不复再见。 (有删改) 【注】①本篇小说作于 1917 年冬,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开篇对“我”居住环境的描绘,交代了人物出场的背景,折射出人物内心的悲凉, 奠定了文章沉重的基调。 B.本文运用动作、语言、心理等多种描写方法,全方位地展现了“我”在借煤时所遭 遇的残酷打击。 C.老板娘看不见“我”,她太在意丈夫了,不想让他的身体难受,不愿他在这么冷的天 操心。 D.小说以第一人称来叙述事件,展现了主人公“我”在借煤时的复杂心理,增强了小 说的真实性和读者的代入感。 8.煤店老板娘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作品做简要分析。(6 分) 9“荒诞是卡夫卡小说的重要特征,请结合小说的内容简要赏析荒诞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及效果(。6 分) 参考答案 7.(3 分)C(“老板娘看不见“我”,真正的原因解说错误。根据老板娘先对丈夫说 “没 有人,街上空空的”,听见“我”说“不过我不能马上付,不能马上”的话后,就对老板说 “外面什么都没有;我什么都没有看到,什么都没有听到”,“她把围裙解了下来,并用围 裙把我扇走”这些情节可知,老板娘看不见“我”真正的原因是因为我没钱买煤,她不想 同情和可怜“我”。) 8. ①为人虚伪。对于“我”苦苦哀求,老板娘总是以没有听见为借口而加以推辞和拒 绝。 ②自私冷漠。对于“我”寒冬缺煤,难以生存的困境,煤店老板娘不但视而不见,而 且也阻挠煤店老板帮助我。 ③为富不仁。煤店老板娘生活条件优越,是那个时代相对富裕的有产者,但对“我” 这个生活艰难的无产者却毫无同情心。(意思正确即可) 9. ①人物形象的荒诞。卡夫卡虚构了一个“骑着木桶飞翔”的人物形象,但“我”是 那个时代众多底层小人物中的一员,而“我”借煤事件本身更是来源于作者所处的现实生 活——在那个特定时代,底层百姓迫于生存,抛弃尊严,这些都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反 映。人物的荒诞与事件的真实相融合,便于读者更好理解主旨; ②动作细节的荒诞。文中例如“我”骑桶的动作,滚落的姿态,被老板娘用围裙扇走 等内容,这些细腻而超现实的刻画,既使作品具有了讽刺的意味,同时也能更好地让读者 体会到“我”作为现实世界中处于底层的小人物卑怯而复杂的心理; ③结局的荒诞。最后“我”的结局是浮升到“冰山”,结局的设计令人匪夷所思,但却 表意隐晦,使得作品主旨表现为多重性。通过结局我们不但感受到作品展现的黑色幽默, 更是深深体悟到主人公自嘲式的无奈和深沉的悲哀。(意思对即可,答对两点给满分) 外国小说阅读第二篇《外婆的红玫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外婆的红玫瑰 [澳大利亚]莎拉·埃文斯 我们在清理外公的房子。他前一天去世了,妈妈想要对这栋破败不堪的房子来一次大扫 除。房子年久失修,墙上的油漆斑驳脱落,地板也腐烂得不成样子了。 “这样做不好吧。”我有点不安地冲着后门说。 “没什么不好的。”妈妈大步流星地从我旁边走过去,手里拎着两个装满清洁工具的塑 料桶。 “外公会不高兴的,他最讨厌别人乱闯他的私人空间了。”我走进房间,记忆如潮水般 涌上来。记不清有多少个折磨人的星期天,我们围坐在外公一碰就吱呀作响的木桌边,不耐 烦地听着他喋喋不休的抱怨。在他眼里,战争过后,道德败坏,整个社会简直就是一个污秽 堕落的泥沼。但因为外婆,我们从不跟他计较。 外公慷慨陈词的时候,妈妈总会溜出房间,去看外婆的玫瑰。在整个平淡无奇的农场, 外婆的花园独居一隅,那些香甜馥郁的深红色玫瑰构成了农场唯一一道美丽的风景。 “他才不会关心这个呢,”妈妈打断了我的回忆,“一直都没关心过。当然了,我们不 该说死者的坏话。” 外公是一个牧民,养着一群羊。外婆在战时与一名军人私奔后,外公独自养大了三个孩 子。那时候,妈妈 10 岁,舅舅瓦尔 13 岁,小姨西尔维娅只有 6 岁。 外婆的离去给整个家庭带来了巨大压力,尤其是免费劳力的丧失。妈妈也似乎在一夜之 间就长大成人。她要打扫房子,洗衣做饭,还要照顾年幼的妹妹西尔维娅。不过刚一成年, 姐妹俩就从家里搬了出去。 责任,妈妈说,是她跟外公保持联系的唯一理由。 我负责收拾厨房。外公活到了 90 岁,在那么多个 10 年里,除了厨灶换了新的之外,厨房 的样子竟然一点都没有变。我拉开橱柜的抽屉,里面乱七八糟塞满了旧信封、生锈的图钉、 断了的橡皮筋、褪色的羊羔奶嘴等物品。 我把所有的东西都扔进了垃圾桶,只留下一个破旧的烟丝盒,里面似乎装着什么东西, 一晃就叮当作响。盒盖上写着三个名字:梅、伊夫琳和西尔维娅。是外婆、妈妈和小姨的名 字。外婆的名字上有一道深深的划痕。多年没人动过的盒盖早就锈住了,怎么都打不开。 “你知道这盒里装着什么吗?”我问妈妈。 “子弹。”妈妈说着,伸手拿过烟丝盒。 我瞬间失去了兴趣。刚才在那些覆满灰尘的抽屉里我早就见过散落的弹药了,再发现几 颗子弹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 妈妈轻轻抚摸着盒盖上的划痕。“这些子弹是给我们准备的,每个人一颗。”她喁喁私 语。 “你说什么?” “战争期间,你外公在家里挂了一幅地图,随时关注着盟军和敌军之间的战况。”她指 了指墙壁,“当日本军队离澳大利亚越来越近时,他把几颗子弹放进了烟丝盒,并告诉瓦尔, 要是日本人占了我们的农场,他就把这几颗子弹分别喂给妈妈、西尔维娅和我。”“他想枪 杀你们?” “他认为那样做比让我们被敌人抓走要好。” “幸亏他没失去理智,这些子弹还在。” 妈妈盯着我。难道我说错了? “他一直想让我们相信是你外婆背叛了我们,她不是一个好妻子、好妈妈,她抛弃了 我们。可每个人都心知肚明。我们只是怕他,所以什么都不敢说。但一直以来,我们都尽 心照料着妈妈的玫瑰。我们也只能做那么多了。” “妈妈?” “把盒子打开。”费了好大的劲,我才把盒盖撬开。 “为什么只有两颗子弹?”我不解地问。 妈妈没有答话。她看向窗外,怔怔地盯着外婆种下的那些血红色的玫瑰。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的主体情节是“我”与妈妈的对话,但作者真正想要讲述的却是“我”的外公外 婆之间的故事,作者没有直接叙写,而是通过母女对话来展开回忆。 B.文章提到的‘战争时期”应该是指二战时期,通过写外公挂地图,写盟军和日军的战争, 展示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环境,暗示了外婆的遭遇和结局。 C.文章花大量笔墨写到的装子弹的盒子,既是战争年代的象征,也是解开外婆“离去” 之谜的重要物证,它的出现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 D.小说末尾以“我”之口提出了一个疑惑,而作者并没有作出解答,引起读者的联想与想 象,言有尽而意无穷,可谓卒章显志,耐人寻味。 8.怎样理解文中的画线句“责任,妈妈说,是她跟外公保持联系的唯一理由”?请简要分 析。(6 分) 9.“外婆”这一角色在文中正面着墨并不多,“红玫瑰”更不是文章内容的主要对象, 那为什么文章要以“外婆的红玫瑰”为题呢?请联系文章内容作探究分析。(6 分) 参考答案 7. D(此处不属于“卒章显志”。卒章显志是指在文章结尾时,用一两句话点明中心、主 题的手法,也叫“篇末点题”。“志”就是指文章的主题、中心,“卒”为完毕。恰当运用这 种手法可以增加文章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结构美,有“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本文妈妈没 有作出回答,答案显得扑朔迷离,属于含蓄蕴藉地表达主旨。) 8. ①句中的“责任”来自女儿和父亲之间的血缘关系,这--点作为女儿不能因为搬离家 庭就否认或舍弃。 ②句中的“唯一”表明了妈妈对外公心怀不满,除了对外公有照顾的责任,两人之间不再 有任何其他联系。 ③从情节结构上看,这一句话在文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解释了上文妈妈刚一成年就 搬家的理由,也引出了下文对外公外婆之间往事的回忆。(每点 2 分) [解析]此题要注意回答问题的角度。角度一,从内容上看,要找出并分析句中的两个关键 词“责任”和“唯一”;角度二,从结构上看,要根据语境来分析句子在上下文中的作用。 9. ①外婆是文章的主要角色。文章写外婆用的是间接描写,通过妈妈的回忆、外公的态 度来刻画外婆的形象,外婆虽不出场而感觉处处都在写外婆。②“红玫瑰”有多重含义。 文中第一次写到它用了“香甜馥郁的深红色”来修饰,与平淡无奇的农场形成对比,表明它 既是一道亮丽的自然风景,也是战争年代里外婆精神追求的写照;第二次写到它,用了“血 红色”来修饰,暗示了作为一个好妻子、好母亲的外婆之死。③以此为标题,既暗示了文章的 主体内容其实是指向外婆的,也设置了悬念,引起读者阅读、探究的兴趣。(每点 2 分) [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审题。题干中在提出问题之前先说到了两个关键词“外婆”和“红 玫瑰”,那么这两点就应该成为作答的主要内容;其次,这是一个标题探究题,标题在文中的 作用肯定是答题要涉及的内容。 外国小说阅读第三篇《城市里的蘑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城市里的蘑菇 [意]卡尔维诺 从远方吹进城里来的风,给城市带来了不同寻常的礼物,只有少数一些敏感的灵魂才会 发现这事,就好像对干草感冒的人,其他土地上的花粉会让他们直打喷嚏。 一天,谁知道从哪里送来一阵裹着孢子的风,吹到城里一条路边的花坛里,于是几簇蘑菇 就在这里发了芽。没有人发现这事,除了小工马克瓦尔多,他每天早上正是在那里乘电车。 这个马克瓦尔多,有一双不是很适合城市生活的眼睛:标识牌、红绿灯、陈列柜、霓虹 灯、宣传画,对那些好考究的人,这些东西也许还能吸引注意力,但从来不能叫马克瓦尔多的 目光停留过,他看这些东西就好似扫过沙漠里的沙子。然而,树枝上一片发黄的树叶,纠缠在 瓦片上的一根羽毛,却从来也逃不过他的眼睛。没有一只马背上的牛虻,没有一个桌上的蛀 虫洞,没有一块人行道上被碾扁的无花果皮,是他不注意的,不用来作为推理的对象的。通过 它们,可以发现季节的变化,理解自己灵魂中的愿望,体会自身存在的痛苦。 于是一天早上,在等着电车把自己带到那个做体力活的公司去时,在站牌附近,他找到了 什么不同一般的东西,就在沿着林荫道的那片既不结果又生着硬皮的土地里,在某些地方,比 如树桩上面,好像是隆起了一堆堆肿块,然后还一个个地迸裂开来,露出了那圆形的地下躯体。 他蹲下身来系鞋带,又仔细看了个清楚:是蘑菇,真正的蘑菇,它们正从城市的中心冒出 头来!马克瓦尔多觉得,那个曾包围着他的灰色吝啬世界陡然变得慷慨起来,满是秘密的财富, 除了以钟点计算的合同薪金外,除了工资补贴外,除了家庭津贴费外,还可以从生活中指望点 别的什么东西了。 工作时,他比平时更心不在焉,他想,就当自己在那里卸包裹和箱子时,在泥土的黑暗中, 那些安静迟缓、只有他认识的蘑菇,正在酝酿着自己多孔的果肉,正吸收着地下的汁液,撑破 土块的硬皮。“只要一夜的雨水,”他自言自语道,“就已经可以收获了。”他等不及要把这 个发现和妻子与孩子们一同分享。 “这就是我要跟你们说的!”在寒酸的午饭饭桌上,他这样宣布道,“一个星期内,我们 就可以吃上蘑菇啦!一盘炸蘑菇!我跟你们保证!” 对还不知道蘑菇是什么东西的最年幼的孩子,他满怀激情地解释了蘑菇众多品种的美 丽,其味道的细嫩,甚至还解释应该怎样来烧蘑菇;就这样,他把妻子也拉进讨论中来,直到 那时,她一直都显得颇为怀疑和漫不经心。 “那,这些蘑菇在哪里?”孩子们问道。“告诉我们它们长在哪里!” 对于那个问题,马克瓦尔多的热情一下子被一种怀疑的推理给制止住了:“如果现在我 跟他们说在什么地方,他们肯定会和平常一起玩的那些小调皮一块去找蘑菇,这样,整个街区 就会到处散布这消息了,而蘑菇最后就会落到别人家的长柄平底锅里了!”这样,那个曾迅速 用普遍爱心来填满自己心灵的发现,现在却使他对占有蘑菇狂热起来,使他被嫉妒和怀疑的 担心包得严严实实。 “蘑菇地我知道,也只有我知道,”他跟孩子们说,“如果你们漏一个词出去,你们可就倒 霉 第二天早上,他走近电车站时,是满心的焦虑。他蹲在花坛边,心下宽慰些许地看了会蘑 菇,它们长了一点,但不是很多,几乎还完全藏在泥土地下。 他蹲的幅度很大,以至于没发现背后有人。他突然站起身,尽力摆出一副冷漠的神情。有 个清洁工,撑在自己的扫帚上,在看他。 这个在他管辖区里长着蘑菇的清洁工,是个戴眼镜的年轻人,瘦高个。他叫阿玛蒂吉,马 克瓦尔多看不惯他已有一段时日了,他也不知道为什么。也许那些戴眼镜的总是让他心生厌 烦,他们总是盯着沥青路,要清扫掉一切自然的痕迹。 那是个星期六,马克瓦尔多闲下大半天的时间,装出心不在焉的模样,在花坛附近转悠, 远远地监视着清洁工和蘑菇,同时算计着还需要多长时间蘑菇能长好。 晚上下雨了,就像农民们在成月的干旱后,单听见几滴雨声,就能从睡梦中醒过来,会高 兴得手舞足蹈一样。就这样,马克瓦尔多倏地从床上坐了起来,呼唤着家人。“是雨,是雨。” 他努力呼吸着从外头传进来的湿尘味和新鲜霉味。 拂晓时,也就是星期日。他和孩子们一起,拎着个借来的小篮子,赶紧跑到花坛边。蘑菇 出来了,直直地挺在菇柄上,菇盖高耸在泥土外,还浸着雨水。“太好啦!”他们扑过去采起 了蘑菇。 “爸爸! 你看那边那个先生捡了好多蘑菇啊!”米凯利诺说。父亲抬起头,看见阿玛蒂吉 正站在他们旁边,胳膊下也挽了个小篮子,篮子里装满了蘑菇。 “啊,您也来采蘑菇?”清洁工说,“那就说明这蘑菇没问题可以吃了?我摘了一些,但 不是很有把握……路的那头,还生出来一些更大的蘑菇……好了,现在我知道可以吃了,我得 去通知我的亲戚,他们还在那里讨论是该采摘呢,还是该丢掉别管……”然后就大步走开了。 马克瓦尔多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还有他没发现的更大的蘑菇!一场从没希冀过的收获,就 这样在他鼻子底下给夺走了。他几乎是被忿恨,被暴怒气僵在那里,好一会不得动弹。然后— —就像不时会发生的那样——那种个人激情的崩溃转变成一种慷慨的冲动:“嘿!你们大家! 今天晚上你们想来一盘炸蘑菇吗?”他冲着簇拥在电车站里的人群吼道。“在这条路上长出 了好些蘑菇!你们跟我来!每人都有份!”于是他就跟在阿玛蒂吉后面,而他自己已是被一大群 胳膊上挂着雨伞的人尾随着,因为天气还很湿润,阴晴不定。 所有的人都找着了蘑菇,因为没有篮子,他们就把伞打开来装。有人说:“如果大家中 午能一起吃个饭,该多好啊!”然而每个人都是捡了自己的蘑菇,就奔回自己家了。 但他们很快就又见面了,甚至就是当天晚上,就在医院的同一间病房里。洗了胃后,大家 都从中毒中被拯救出来,不是很严重,因为每个人吃掉的蘑菇量都相当有限。马克瓦尔多和阿 玛蒂吉的病床挨得很近,他们是怒目相视的。 (摘自卡尔维诺《马克瓦尔多》,1963 年出版,有删改) [注]短篇小说集《马克瓦尔多》创作于 20 世纪 60 年代一整 个欧洲政治、经济、文化 的一个大转折点。意大利作为二战的战败国,经历种种磨难,各个方面正在慢慢复苏。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小说开头说从远方吹进城里来的风促使“蘑菇”生成,后文又写夜间的雨促使“蘑菇” 生长,对“蘑菇”的描述引出了下文并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B.小说后半段写马克瓦尔多“监视”清洁工和算计蘑菇的生长时间,“监视”一词写出 了马克瓦尔多“戒备”的心态,而“算计”写出了他期盼的心理。 C.马克瓦尔多那么渴望吃上一顿蘑菇,这一心理细节表明他家能吃上蘑菇都是一种奢望, 也暗示了其家境较贫困,经济比较拮据。 D.马克瓦尔多把花坛里长蘑菇的事告诉素不相识的人,让那么多的人都来采蘑菇,体现 了他虽然满心渴望,但内心却十分和善慷慨。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小说运用对比的手法描写马克瓦尔多对事物的观察,体现了他虽然身处城市,但对自 然细微的美充满感受力,也为他发现蘑菇做了铺垫。 B.这篇小说运用了大量的语言、心理和动作等描写,细腻地描刻了马克瓦尔多的形象并 揭示了他心理转变的过程。 C.小说通过描写马克瓦尔多从发现蘑菇到吃蘑菇中毒的这一系列过程,表达了作者对 小人物的同情,更是传达了破坏自然必然会受到惩治的观念。 D.本文语言细腻幽默,构思精巧独特,将小人物的故事描写得生动有趣又寄寓深远,令人 回味无穷。 8.小说以马克瓦尔多和阿玛蒂吉怒目相视结尾,这样写有何妙处?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4 分) 9.卡尔维诺的作品被称为笔调轻盈却又意蕴深厚,该如何理解呢?请结合小说的内容谈 谈你的看法。(6 分) 参考答案 6.D(“和善慷慨”有误。马克瓦尔多最开始发现蘑菇时没有告诉别人,后来看到阿玛蒂 吉采得比他多,因嫉妒且觉得受到了愚弄而十分恼怒,才赌气告诉别人的。) 7.C(小说通过描述马克瓦尔多发现蘑菇、争抢蘑菇并因吃蘑菇中毒这一系列事件,表 达对自私贪婪的批判,也揭示了二战后城市的人们因资源匮乏而互相争抢戒备的人心隔阂 的现象。) 8.①情节在这里戛然而止,留给读者思考和想象的空间。文章以两人进入医院、怒目 而视结尾,引起了读者对两人悲剧命运的追问和反思,也引发了对他们未来命运的猜测和想 象。(2 分)②增强了小说的荒诞和讽刺意味,凸显了小说主题的悲剧性。人们互相戒备、费尽 心机只为争夺小小的蘑菇,最终反倒生病住院,凸显了在资源匮乏的社会中小人物命运的悲 剧。(2 分) 9.①笔调轻盈:文章的语言笔调轻快、浅近,叙述简明;情节荒诞又富于想象力,读来给 人以轻盈之感。(2 分)②意蕴深厚:文章有着浓厚的悲剧意味。在钢筋水泥的城市寻找大自 然的痕迹本是惬意事,但因为自私和贪欲,他们彼此隐瞒愚弄,可最终拼命争抢的东西却让他 们中毒,蕴含了对这些小人物悲惨命运的讽刺与同情;(2 分)小说同时也揭示了二战后城市的 人们因资源匮乏而争抢资源,互相戒备的社会现象。(2 分)(轻盈:语言、情节、写法;厚 重:人物形象、主题。) 【外国小说阅读第四篇】《两分硬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两分硬币 [日本]黑岛传治 “妈妈,买根陀螺绳儿嘛。” 藤二缠起妈妈来了。 “问问爸爸,看叫买不。” “说行哩。” 妈妈对所有的事情都很小气,一个原因是家里的日子难过。尽管是答应给买了,还要 把堆房翻腾一遍,看清楚是不是还有健吉玩旧的绳儿。这沿河的小村庄的孩子们,都聚集 到庙门前去,把新绳儿缠在新陀螺上使它转动起来,两个人一组撞陀螺,比输赢。孩子们 把这种玩法叫作“撞嘎嘎”。缠好绳儿使劲一抽把陀螺撒出去,它就飞快地转动起来。两个 人一起撒,轮流让自己的陀螺去撞对方的,直到一方的陀螺停止转动,陀螺先停下来的就 算输了。 “瞧,光俺一个人用这样又黑又旧的陀螺呢。也给俺买个新的陀螺吧。” 藤二缠着妈妈。 “陀螺,不是有一个嘛,不买也行了。” “这个,瞧,不都这么黑了吗?……人家都是新的!” “净说傻话,这个陀螺还不好!”健吉说,他深信自己从前用过的陀螺好,又舍不得拿 钱给弟弟买陀螺。 “嗯。” 原来,藤二是哥哥说啥都相信的。 “这个陀螺好呀,不信跟他们比比看。能够打败它的陀螺,谁也不会有的。” 说到这里,陀螺用旧的,算是说通了。可一到跟妈妈两个人去买绳儿时,藤二又贪婪 地摸弄起铺子里装在木盒中的涂得红红绿绿的新陀螺来了。 绳儿一共有几十条,都剪得一般长,其中只有一条比起别的来短那么一尺左右。那是 按尺码量着剪下来,最后剩了那么一条不足尺码的。 “多少钱一条哇?” “一条一角钱呀,那条短的就算您八分钱吧。” “算八分钱……” “是啊。” “那么,这条短的就好了。” 说着,妈妈拿出一角钱递给老板,被找回来两分钱硬币,就仿佛是赚了两分钱一样感 到高兴。直到妈妈催藤二回家,他还在玩弄那盒子里的新陀螺,看起来十分爱惜的样子。 然而,却也并没有硬逼着妈妈给他买,就跟着妈妈回来了。 邻村庙前的广场上,来了串乡的摔跤班子。孩子们都结伴去看热闹。藤二也想去,但 是正赶上收割稻子大忙的节骨眼儿上,而且牛棚里上了轭(牛拉东西时架在脖子上的器具) 的牛,也正拉磨磨粉,团团地围着中间的柱子打转,得让藤二看着。 “连看牛都讨厌,那该怎么办呀?”不知怎的,藤二讨厌看牛。他把绳儿拴在牛棚房 檐下的柱子上,两只手握住绳头儿用力抻着。 “那么,你就去赶麻雀吧。” “不。” “你这么任着性子怎么行啊?粉得磨,麻雀又会来吃稻子!”妈妈带着生气的口吻说。 藤二似乎在跟柱子拔河样,转过身子去拉绳儿,过了一会儿,低声说:“大伙儿可都去看摔 跤的了。” “像咱家这样子的穷棒子,哪儿能够去干那样的事啊!” “嘿!”藤二失望地喊着,还是一个劲儿地抻着绳儿。 “那么抻,绳儿可要断了。” “哼,比人家的都短呀!” “抻也长不了——那么抻要到后面去的呀!” “嘿,一抻就长了。” 这时候,爸爸回来了,盯着藤二说:“阿藤,你嘟囔什么呀?” “瞧,这不是挨说了吗?——喏,看着牛啊。” 妈妈趁机安顿好藤二就下田去了。爸爸把稻子倒在漏斗里,看到温顺的牛正在望着人 脸,慢腾腾地拉着磨,就出去了。藤二自从买了陀螺绳儿,到孩子们中间去转陀螺,就慢 慢发现自个儿的绳儿比别人的短很多。这使他感到不开心。把绳儿的一头并齐,一比,他 的绳儿比谁的都短。他才六岁,跟上了学的大孩子玩“撞嘎嘎”总是输,所以他总是不断 地抻绳儿。他一边看着牛,一边把绳儿套在中间的柱子上,揪住两头用力抻,嘴里仿佛在 念叨着:“绳儿啊,长长了吧。” 牛就在他身后团团地转着。 健吉正在割稻,去看摔跤的孩子回来了。归途中他们到处停下来玩着陀螺。后来,一 家三口又割了一会儿稻子,眼看太阳就要落山,才担着稻捆儿回家来了。 “牛棚里怎么一点儿动静都没有哇?” “嗯。” “藤二上哪儿去玩了吧?”妈妈放下稻捆儿走上前去往牛棚里一瞧,吓了一大跳,颤 抖着叫了起来:“阿健啊,快来!”健吉扔下稻捆儿,赶忙跑过去,发现看牛的藤二,手里 握着陀螺绳儿躺在阴暗的牛棚里,他的脖颈断了,满头是血。黄牛呆呆地站在那里,仿佛 是在守护着孩子,夕阳穿过竹窗棂,照着黄牛的眼珠。一两只苍蝇在黄牛身旁嗡嗡地煽动 着翅膀……“畜生!瞧你干的好事!”黄牛吓得口吐白沫,在牛棚里跑来跑去。牛轭打烂了, 六尺扁担也打断了。三年过去了。 “那时候,叫他去看摔跤的就好了!” “不给他买那么短的陀螺绳儿就好了,可是——他是把陀螺绳儿套在柱子上用力抻, 一只手抻脱,栽倒在地上,给牛踩死的。不给他买那根短绳儿就好了,可是——省下两分 钱又顶什么用啊!”妈妈一想起藤二,就这么念叨起来,直到如今,还要流泪哩。 [注]此文作于 1925 年,当时日本的资本主义侵入农村,地主富农残暴,大量农民破产, 十分贫困。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小说中写“孩子们聚集到庙门前两人一组撞陀螺”“邻村庙前的广场上来了串乡的 摔跤班子”“牛棚里上了轭的牛拉磨磨粉”等内容,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B. 藤二“握住绳头儿用力抻着”、妈妈提醒“那么抻要摔到后面去的呀!”、爸爸“看 到温顺的牛正在望着人脸,慢腾腾地拉着磨,就出去了”等情节为后文藤二出事做了铺垫。 C. 小说的多个动作描写、语言描写表现了藤二对新陀螺的渴望,但他没有逼着妈妈买, 说明他年龄虽小却比较懂事,答应了妈妈不买就不再缠闹。 D. 小说以“两分硬币”为题,“妈妈”节省“两分硬币”是导致儿子死亡的直接原因, 而节省“两分硬币”突出了“妈妈”节俭的特点,也反应了当时社会底层人的无奈。 7. 文中画线句子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8. 文章最后写“妈妈一想起藤二,就这么念叨起来,直到如今,还要流泪哩。”和《祝 福》里祥林嫂反复说阿毛的事有相似之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分) 参考答案 6. D 7. ①“夕阳穿过竹窗棂,苍蝇煽动着翅膀”等环境描写渲染出一种死寂的氛围;②藤 二因为家庭贫困无人照看,抻短绳摔倒被牛踩死,与文中“黄牛仿佛在守护着孩子”形成 强烈反差,具有讽刺意味,突出小说的悲剧色彩。 8. ①都表现了母亲因未能照顾好孩子的悔恨;②凸显了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悲惨命运; ③两个家庭的悲剧都反应了时代的残酷,当时底层人民的生存现状,深化了小说主题。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