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小说最新试题专练4:革命文化题材小说专练(无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小说最新试题专练4:革命文化题材小说专练(无答案)

ID:653723

大小:36.52 KB

页数:9页

时间:2021-04-0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1 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小说最新试题专练 4:革命文化题材小说专练 1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停战令后 魏魏 1 板门店,于昨天上午度过了它最繁华的日子之后而冷落下来。昨天上午十时,这个仅有三座 茅屋的小小的村庄,在完成它的历史任务之前,演出了最后也是最热闹的一场,金日成元帅和彭德 怀司令员也来到这里,同美军上将克拉克一起在停战协定上签了字。 2 这是三年半来第一个安静的夜,没有枪声、炮声、飞机声和炸弹声的夜。彭总情不自禁地走 出屋子,不知什么地方已经响起了锣鼓声。他回到屋里,躺在床上,想睡也睡不成了。从中南海的 紧急会议到北京饭店的不眠之夜,从与毛主席的单独谈话到再跨征鞍,当时他觉得肩负的任务是何 等沉重!可是经过三年来的惊涛骇浪,这个任务总算完成了。这使他感到欣慰。这次他到这里来, 本来计划在签字之后要到第一线看望看望战士们,现在这种愿望更强烈了…… 3 彭总一行,在先头师略事休息,随后就由师长洪川乘吉普车在前引路,继续向白岩山进发。 中午过后,彭总望见前面一带山岭,就像白玉屏风一般,就知道白岩山已经到了。 4 彭总下车一看,前面十字路口大杨树下站着两个军人,似已等候多时,就立刻不高兴地说: “不是叫你不要打电话吗?” 5“我怕他们准备不及……”洪川红着脸说。 6“有什么可准备的?”彭总瞪了他一眼,“都是自家人,搞这一套旧东西干什么?” 7“彭总,”洪川笑着辩解说,“这也不是对您,别的首长来了也是这样。” 8“那也不对!”彭总严厉地说,“不论什么人,都不要搞这一套!” 9 洪川做了介绍。然后大家一起上车,向村里驶去,在一座茅舍前停了下来。 10 彭总的脾气和风格是全军都知道的,尤其是在下面吃饭的问题使人为难。如果准备得好了, 那是肯定要挨骂的;如果弄得太不像样,又使人过意不去。这次倒好,这里刚刚打过仗,许多老百 姓还没有回来,东西很难买,只好打开几个从祖国运来的罐头,炒了一些鸡蛋粉,弄了一个炒辣椒 下饭。这个小“宴会”就设在茅屋里,大家盘膝而坐。吃饭时,大家心里十分不安,而彭总却特别 满意,吃得满头大汗。自始至终,笑容满面,问这问那,没完没了。 11“有个战斗英雄郭祥,不是这个部队的吗?” 12“是,是我们的一营营长。”团政委周仆连忙答道,“最后这一仗他打得很好,负伤以后坐 在担架上还指挥呢。” 13“伤重不重?” 14“一条腿断了。” 15 彭总停住筷子,关切地问:“还能治好吗?还能不能回到部队?” 16“已经送后方了,还没有回信。” 17 彭总叹了口气,把碗放在小炕桌上:“你们应当去看看他!” 18“是的。”周仆说,“这的确是一个好干部。二次战役起了很大作用。敌人南北两面夹击, 又是飞机,又是坦克,他的队伍就像钉子一样钉在那里,硬是一动不动,真有点英雄气概!” 19 彭总若有所感地说:“选干部就要选这样的人!对革命忠诚、老实、勇敢、大公无私。在关 键时刻,这种人一个可以顶一百个、一千个。” 20 饭后,大家劝彭总休息一下,彭总认为时间紧张,还是抓紧时间去看看战士。于是,去看了 几个连队,最后来到三连时,已经快要夕阳衔山了。 21 当彭总一行来到山下,三连连长和指导员赶快下山来接。附近的十几个战士也围拢过来。彭 总看见这些生龙活虎的小伙子,心里着实高兴,就同他们道了辛苦,一个一个都亲切握手。 22 人群中有一个年纪最小的战士,眨巴着一双猫眼,望着彭总笑眯眯的,圆乎乎的脸上还露出 两个酒窝。彭总同他的眼光相遇,就笑着问道:“你这个小鬼,叫什么名字?” 23 小鬼红了红脸,没有马上答出来。三连长代他答道:“他叫杨春。” 24 彭总又问:“小鬼,这次停战你觉得怎么样?高兴吗?” 25“高兴。”杨春答道,“就是有点不够解气。” 26“我们消灭了那么多敌人,怎么能说不解气呢?” 27“没有把敌人赶到大海里嘛!” 28 大伙笑起来。 29 杨春开始还有点胆怯,经过一阵谈话,好像已经同彭总很熟的样子,两个猫眼眨巴眨巴地望 着彭总,认真地问道:“司令员,我提一个问题行吗?” 30 彭总笑着说:“好好,你提。” 31 杨春舔了舔干裂的嘴唇,说:“现在已经停战了,我们呼啦一走行吗?” 32“你说呢?” 33“我说不行。” 34“为什么?” 35 杨春指了指四处荒芜的土地和倒塌的房舍,说:“你看,帝国主义糟蹋成这个样子,老百姓 可吃什么呀?我们总得帮助他们搞搞建设再走。” 36 彭总不觉心中一热,没有想到这个看去还是个孩子的战士,竟同自己想的一样。 37 望了望面前的小山岗,彭总正要举步上山,三连长上前拦住说:“司令员,上面正在掩埋烈 士呢,还是不要去了。” 38“怎么,人死了就不要去了?”彭总瞪了他一眼,径自向山上走去。彭总一面走,一面察看 着墓前的木牌。那些木牌上都分别写着烈士的姓名、年龄、职务和家乡住处。当他发现有几座坟前 没有插木牌时,就停住脚步,对三连长说:“这里怎么没有插木牌呀?” 39“有一些还没有查清楚。”三连长面有难色地说。 40“不要怕麻烦!”彭总说,“可以找他们连队的人来亲自辨认。不是这些牺牲的同志,我们 怎么来的胜利?” 41 彭总默默地脱下军帽肃立着,站了很久很久……热泪,从他露出白鬓发的面颊涔涔而下。 42 那边,像白玉屏风般的白岩山,已被夕阳染成金红,显得更加壮丽了。 (有删改) 注:本文节选自《东方》第六部《凯歌》。《东方》是魏巍的代表作,1982 年获第一届茅盾文 学奖。作家丁玲说:“《东方》是一部史诗式的小说,它是写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创 造的宏伟业绩的史册,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是一座雕塑了各种不同形象的英雄人物的丰碑。”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第一段用“最繁华”“最热闹”等词语交代签字仪式给小村庄增添了光彩和生机,也暗示板 门店将被载人史册。 B.本文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对战斗英雄郭祥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刻画,突出了 他的英雄气概。 C.小战士杨春提出的关于停战后志愿军还应该帮助朝鲜人民搞搞建设再走的建议,引发了彭总 的共鸣和感慨。 D.“像白玉屏风般的白岩山,已被夕阳染成金红,显得更加壮丽了”,既写了美丽的风景,也 渲染了悲壮的气氛。 7.下面对文中画线部分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没有枪声、炮声、飞机声和炸弹声的夜”带给人们和平的欣慰,也让读者联想到之前战争 的激列与残酷。 B.“从中南海的紧急会议……到再跨征鞍”,既写了彭总接受任务、挂帅出征的过程,也突出 了责任重大和时间紧迫。 C.“经过三年来的惊涛骇浪,这个任务总算完成了”是对抗美援朝取得胜利的总结,“惊涛骇 浪”突出了战争的惊险与艰难。 D.“现在这种愿望更强烈了”,其原因是彭总担心停战可能会让战上们掉以轻心、放松警惕, 也引出下文和战士们的交流。 8.本文对话描写有何特点?请简要概括。(4 分) 9.彭总看望战士的系列活动,表现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分) 2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5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文本一: 幺姨的灿烂年华 贺捷生 我亲爱的幺姨,总是认为自己不会被时光打败的幺姨,万不得已,终于坐上轮椅了。这让我们 两代从长征路上走过来的女人,让 104 岁的她和 84 岁的我,多少有些伤感。生活那么漫长、那么 灿烂,从来不向命运低头的幺姨,还以为她仍然是那个以 18 岁的花样年华嫁给红六军团总指挥萧 克将军的女生呢。 幺姨是那个年代最时髦也最有文艺范儿的女生。她档案的第一栏写着,蹇先佛,1916 年 7 月出 生,毕业于长沙衡粹女子职业学校艺术系美术专业。13 岁那年听说当红军的二姐也就是我妈,嫁给 了在湘西创建红军队伍的贺龙。15 岁听到了“九一八事变”的消息,义愤填膺地走上街头,喊出“打 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 1934 年 12 月 26 日,幺姨记得清清楚楚,18 岁的她郑重地走出家门,去找这支队伍的最高军 事长官参加红军。父亲贺龙那天在临时司令部,忽然感到眼前一亮,一个青春焕发的女子站在面前。 幺姨说,司令官,我来参加红军,你不会不欢迎吧?父亲片刻的拘谨,被幺姨的爽朗驱散了。 他故意说:参加红军可不是闹着玩的,你一个城里的洋学生,细皮嫩肉的,当红军能干啥?幺姨顺 着父亲卖的关子说,我一个正宗的艺术系的毕业生,能写会画,你打着灯笼都难找。父亲说,那是 那是,我们还真缺你这样的人。想了想,他神情肃然地说,你得先与你二姐商量商量。 幺姨收敛笑容,认真地说,姐夫,二姐跟我谈过了,说了革命的艰难,说了参加红军要流血牺 牲。她还告诉我大哥牺牲了。但我都想过了,二姐能吃的苦,我也能。 父亲说,那好,你当红军的事,我批准了。不过,话要说在前面,我虽然是你的姐夫,但也是 这支队伍的总指挥,今后遇上生生死死的事,你可不能躲。幺姨说,姐夫,你放心吧,我们蹇家人 没有说话不算数的。 红二、六军团进驻慈利县城关镇时,父亲和萧克将军进城就去拜访在城东开染坊的我的外公蹇 承宴。外公对他们说,蹇家怕是着了共产党的魔,先是大儿和二女当了红军,如今幺女和二儿也争 着要跟你们走。我想好了,不阻拦他们。就是这次拜会,当年只有 27 岁的红六军军团长萧克将军 与幺姨相遇相识,两人爱好相近,趣味相投。没多久,没有繁文缛节,他们在母亲和幺姨的故乡结 婚了。 1935 年 11 月 19 日,红二、红六军团接到命令,踏上长征路。我在这年 11 月 1 日出生,幺姨 在贵州境内发现怀孕。在接下来的路上,被称为“红军姊妹花”的母亲和幺,一个背着越来越沉的 我走,一个挺着越来越大的肚子走。 母亲姐妹俩在长征路上很少见面,1936 年 7 月终于在甘孜住下来,母亲就背着我来到幺姨身边。 幺姨给我们准备的礼物,是节省下来的一点粮食和采来的一大把野菜。见面时,母亲告诉幺姨,她 们做卫生员的弟弟在翻越雪山时,因跑前跑后照顾伤员,累死在雪山上,埋在雪谷里。 没等姐妹俩从悲伤中缓过劲来,传来了部队开拔的号角声。她们心知肚明,命令是她们的丈夫 ——方面军总指挥和副总指挥共同下达的,十万火急,即使幺姨随时会分娩也得出发。母亲背着我, 搀着幺姨,坚定地向草原深处走去。 第一天走了大半天,四野茫茫。幺姨突然哎哟一声,羊水破了,疼得失声喊叫,蹲在地上起不 来。母亲四处 1 巡一遍,看见路边有个只剩四堵颓败断墙的藏民放羊用过的土堡,忙把幺姨搀进去。 没有器械,没有产床,也没有水,就让姨父铲来一些草皮,垫在地上,铺上野营用的被褥,天当房, 地当床。 孩子生下来了,是个男婴,哭声响亮。姨父喜不自禁,给他取名萧堡生,草原上土堡里出生的 意思。 休息了几个小时,继续上路。 第三天,幺姨刚被扶上马走了几步,就一头栽下来。恰巧杨尚昆夫人李伯钊大姐路过,上前一 看,说失血过多是原因,但主要是饿的。说着,摘下身上装着大约有一斤大米的干粮袋,扔了过来。 幺姨拼尽全身力气说,不行呀,李大姐,过草地,粮食是每个人的命啊!但李伯钊头也不回地走远 了。 母亲和幺姨走出了草地,大人和孩子都活了下来。 幺姨与萧克将军的第二个孩子,还有第三个孩子,生在战火纷飞的抗日战场上。有意思的是, 他们的第三个孩子,不是一个人,而是一部长篇战争小说,书名叫《浴血罗霄》。 五年前,近百岁的幺姨粉碎性骨折,她拒绝保守治疗,勇敢接受手术,又颤颤巍巍地站起来了。 104 岁的她虽然最终坐上了轮椅,但仍然顽强地挺立着,她就是不想被命运打败。 (有删节) 文本二: 我近年写的是回忆和追溯性的散文。有人说我是唯一的,是独自在营造“红色意境”。我觉得 这种说法没什么不好,我能够接受。但必须告诉人们,我写的都是我亲身经历的事情,还有我没齿 难忘地爱着和记住的那些人。真实和真情,是我最在乎的东西、最珍惜的东西。我把这种真实和真 情,当作我写作必须遵守的原则。 我重提这些历史,绝不是要重温家族的光荣,而是要说明信仰的光辉和理想的旗帜,是父辈们 舍生忘死的动力之源。信仰永远都是鼓舞我们奋发进取的精神号角。有了信仰,我们的事业才能发 展,我们的国家才能进步。 (选摘自贺捷生《父亲的雪山母亲的草地》的《后记》和《自序》)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幺姨积极参加红军队伍,既有“九一八事变”的时代因素,也有家庭因素,还有她比较时髦、 有文艺范等个人因素。 B.作者对贺龙元帅着墨不多,通过人物之间的几句对话,就为读者勾勒出一位风趣随和、思虑 周密的红军指挥员形象。 C.文章以幺姨坐上轮椅、让人伤感开篇,又以幺姨坐上轮椅、仍“顽强挺立”结尾,这样写既 首尾呼应,又升华主题。 D.文章语言平白如话,通俗生动,已届耄耋之年的作家如同坐在读者面前,将幺姨的革命往事 娓娓道来,亲切动人。 7.下列与文本一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毛泽东《长征》中“五岭逶迤腾细浪”与文中“母亲背着我,搀着幺姨,坚定地向草原深处 走去”等描写极具画面感,表现了红军的革命意志。 B.作者的舅舅为照顾伤员而牺牲,李伯钊把珍贵的口粮留给幺姨,这两件事的叙述方式虽然不 同,但是都能体现不怕艰险、勇于牺牲的长征精神。 C.《浴血罗霄》这部长篇战争小说在战火中诞生,具有虚构性,是萧克夫妇的“孩子”,也是 研究中国共产党党史和人民军队军史的珍贵资料。 D.鲁迅的《藤野先生》和本文都以亲历者“我”的口吻展开叙事,前者回忆了与藤野先生的交 往经历,后者再现了幺姨参加红军、长征等革命往事。 8.为什么说幺姨的年华是“灿烂”的?请简要分析。(4 分) 9. 如果在“红色经典读书分享会”上推荐《幺姨的灿烂年华》,请结合两则文本,列出理由 并简要分析。(6 分) 3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我的英雄 古昊 “当他在半空中的时候,会想些什么?”云峰点着烟,沉默了一会儿,把问题抛给我。 云峰是个沉闷的人。他调进我们栖霞寺管理处一个多月了,才说了不超过 10 个字。平时,我 和云峰在寺院里察看时,他总是会和虔诚的香客们一起双手合十,默念着什么。直到一场雨后,他 把这个问题抛给我,我才知道,他默念的其实是一个名字:小陆。而名字背后的故事,拉没有主动 问他。 但对于云峰的疑问,我真的入心了,上网查阅资料,据有死亡体验的人描述,人在死前会飞翔 的感觉,身边会出现鸽子或者大雁,甚至会有祥云。 “真的吗?”云峰听了,眼睛紧盯着我,“这要是真的多好!”但我不相信,只是嘴上没说罢 了。 云峰把烟头在烟灰缸用力掐灭,又拿起茶杯浇了些水说,我跟你说说小鹿吧。 “他应该活在舞台上,而不是战场。”云峰说的是他的战友小陆。云峰说他平时喊他其实叫的 是“小鹿”,皮肤白净,身材高挑,手脚修长走起路来脖子笔挺,步态轻灵,似乎只要他愿意,就 可以飞起来。 那时,三年兵云峰和新兵小鹿,并没想过,自己真的会走进战火硝烟。那时,连长和指导员正 在描绘开水渠、种大棚蔬菜的宏大蓝图,备送小鹿到农校学习果树种植,让云峰去买十来头小猪养 起来,让战士们多吃猪肉,多吃果蔬。 第二年的春天,和往年的春天没啥两样,天空是蓝的,水是清的,风是柔的。而千里之外的边 防线上,天空已经失血,硝烟弥漫,满目荒芜。二连接到上级命令:准备上前线轮战。平时多流汗, 战时少流血。官兵们迅速转入战前训练,卧雪爬冰,风从身上刮过的时候都是带刀带刺的,每天早 上的五公里全副武装,到达终点时,鞋子里能倒出水来。他们还学了几句缴枪不杀、放下武器这样 的“洋话”,这些都是和敌人面对面拼刺刀才能用得上的话,简短却滚烫有力小鹿学得快,心里却 更添了几分紧张。看着小鹿时常紧闭的嘴角,云峰忍不住想笑。 云峰本就是个黑大汉,三个月的集训下来,变化并不大,小鹿白净的脸已经变得粗糙干裂。早 上,又一趟五公里越野跑下来,云峰扔给小鹿一根“红塔山”,“抽一支,解乏。”小鹿朝天上吐 出一口浓痰,却软沓沓地摆手。云峰就笑:“抽吧上去了,还不知道能抽几天呢。”小鹿没想过能 不能回得来的事情,他是一心想着要去农校的。但小鹿还是接过烟,这是他抽的第一根烟。小鹿吧 唧着嘴,那种表情,说不上是苦涩还是解乏。 6 月的雨天,二连跟随大部队的车队从驻地出发,路两边的树,急匆匆地向后跑去。在雨停之 后,云峰看见小鹿悄悄地抹眼泪,自己不禁眼眶也湿了。他们都没有把要上战场的事告诉给家里, 云峰知道,小鹿肯定也是想起爹娘了。 汽车改换列车,列车又改换汽车,从雨天驶过晴天,从土路驶上盘山路。凌晨时分,部队到达 驻守阵地。这里是一个山窝,周围山峦叠翠,雾气弥漫,凉风习习,站在山脚,人就像跌落在海底。 战争是个坏孩子,你不知道它啥时候就怒火冲天。当第一颗炮弹在掩体外爆炸,把碗口粗的松 树削成两截时,云峰的耳膜似乎要震破了,小鹿眼睛紧紧盯着那半截树桩,脸色苍白。 战争就这样急速抵近。云峰和小鹿分在一个战斗班,冲锋陷阵,吃饭睡觉,两人形影不离几天 摸爬冲杀之后,小鹿慢慢地松弛下来,烟一根一根地抽着,把云峰的那句话挂在嘴上,“还不知道 能抽几天呢”。 那晚上,只容得下两人的掩体外,月亮格外温柔,月光洒满一地。难得的宁静,云峰很快就睡 着了。云峰的梦里没有战争,只有几头小猪仔在哼哼。 天热起来了,丛林里的蚊子倒不是最难受的。小鹿来说,战场的尸臭味是最让他难受的。场战 斗下来,残肢、血流的血腥味道,会像鸟爪一样挠嗓子眼儿,而不是影视剧里描述的那样简单。 正午,太阳正烈,战火稍作停顿,官兵们抓紧时间吃饭。对战士们来说,猪肉罐头就是美味了。 小鹿打开罐头,边吃边从外面走进掩体,鼻子左闻右闻的,今天的尸臭味咋这么重呢? 云峰瞄他一眼,你看看你肩膀。小鹿一扭头脸都黑了,敌人的一小块残肉正落在肩膀上。小鹿 扔掉手里的罐头,“哇哇”地,将嘴里的那口午餐肉全吐了,脱下衣服扔到边上。光着膀子的小鹿, 闪电一样的疤痕,从肩膀划到腰眼上。那以后,小鹿的胃里就没有过肉了。 阵地继续向前推进,战斗越来越惨烈。树梢的天开始黑下来的时候,小鹿和云峰从左右两侧向 高地匍匐,子弹、炮弹在空中炸裂、尖啸、飞掠。 一朵云在树梢躲避的当儿,一枚炮弹在小鹿身边炸响。云峰眼睁睁地看着,小鹿被掀到空中, 人被拦腰削成了两截。半空中的小鹿,有影视剧里描述的那样,在空中喊叫,而是静默的,就像刚 刚抽过一根“红塔山”后的沉默——不仅会有鸽子、大雁,还会有祥云。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云峰虽然是个沉闷的人,但提起小陆,他有说不尽的故事,这其中包含了痛失战友后浓浓的 思念和哀伤之情。 B.云峰和小陆没想过要走上硝烟战场,他们当兵,只是想种菜养殖,让战士们吃好喝好,做一 名合格的后勤兵。 C.虽然战争很残酷,但云峰和小陆却在战争中结下了深情厚谊,他们一起吃饭睡觉,冲锋陷阵, 血腥中包含温情。 D.战争的实况,远超影视剧里的描述。与丛林里的蚊子相比,一场战斗下来残留的各种味道, 更让小陆感到难受。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当他在半空中的时候,会想些什么?”文章以设问开头,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 趣。 B.“闪电一样的疤痕”,看似闲笔,却写出了战士的伤残情况,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战争的惨 烈。 C.“抽烟”这一细节在文中多次出现,云峰和小陆在战场上抽烟,主要表现了他们对战争的恐 惧。 D.结尾想象小陆被炸到空中时有鸽子、大雁、祥云出现,照应前文,结构完整,也体现了 主题。 8.文章以“我的英雄”为题,请分析其内涵意蕴。(4 分) 9.文中多处运用环境描写,试举三例分析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6 分) 4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花开了又谢 严平 陈佩琪离开家的时间是 1937 年 11 月,安徽芜湖一个初冬还不冷的日子。她才二十三岁,剪着 短短的头发,穿着棉布做的旗袍,丰润的脸庞上一双亮亮的眼睛充满着对未来的幢憬。她喜欢演戏, 在学校的演剧活动中扮演过《雷雨》中的繁漪。那天的日记里,她写道:“早晨,悄悄地将所有要 带的东西都整理好了,我的内心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不知是甜也不知是苦。下午,他们大家都去 瞧抗敌剧团的戏,我没去,留在队里。我要去了,若在路上或戏院内碰着母亲或父亲,那就糟糕, 我是决定走不成了,因我此次走,父母不允许,是偷偷走出来的,所以既出来了,就不能让他们再 看到,一看到决计逃不了的。”(《陈佩琪日记(摘抄)》,《壮绝神州戏剧兵》湖南文史杂志社 1990 年) 能够找到的关于陈佩琪的材料很少。在抗敌演剧队八队(后改为剧宣六队)几十年后整理的大 事记中,11 月,只有这样几句:“叶向云、田价人、陈佩琪、王问奇入队,吴剑平离队,全队十八 人,较长时间内就由这十八人坚持工作。”我还看到了演剧队这个时期的两幅照片:一幅是队员们 的合影,遗憾的是照片非常模糊且没有人物注明,我猜想佩琪就在其中却根本无法加以辨认:另一 幅是话剧《生路》的剧照。该剧被称为八队艺术创作上的“重要里程碑”。作品描写日军入侵后, 有人投降做了汉奸,有人奋起反抗寻得生路的故事。后来,这部戏作为保留节目演出了五十多场, 一直演到 1942 年,每次演出观众反响都非常强烈,其他演剧队也陆续演出了此剧。1938 年初,首 演《生路》的时候,陈佩琪扮演女儿秀英,叶向云扮演父亲——这是一个出身书香门第的老举人, 原以为只要做一个顺民就能够躲过劫难,孰料日本人来了,逼他交钱交粮,连女儿都要交出去。照 片拍摄的正是这一刻。舞台上,在一伙强盗中间,老举人泪流满面颤抖着伸出双手扑向女儿,女儿 被日本人拉扯着往外走,她挣扎着发出喊叫,转身望着父亲……这或许是佩琪留下的唯一剧照了, 可以看到年轻的她体态柔韧,形象质朴,感情充沛,表演十分逼真。 佩琪就这样满怀热情地投入抗战洪流中,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她除了当演员,还创作了独幕 剧《回山》,与人合编《女义勇军》,导演独幕剧《焦土抗战》……她充满活力,也很有才华。那 张美丽动人的脸庞虽然被风吹得黝黑粗糙起来,却依然遮掩不住青春的魅力。 然而,对于一个从小生长在优裕的家庭环境、没有经历过什么磨难的女孩子来说,危险是随时 都可能降临的。三月的时候,她就生病了,她意识到死亡离自己很近,却没有退缩;她本可以离队 回到父母身边,却选择了坚持。她更加努力地工作,努力地与疾病抗争,她的生命之花在残酷的环 境中经受着风吹雨打的蹂躏却顽强地绽放着——并且,在工作中她和同队的男伙伴逸恋爱了。即便 是在战争中,爱情也来得那么自然,不可阻挡。他们一起谈论工作上的问题;一起研究剧本,细心 地帮助对方修改;一起在生活上相互鼓励和支持……当佩琪发现他们之间的感情已经超出团体伙伴 之间的“互爱”时,她陷入了一种甜蜜的迷茫中。 我读着她留下的不多的日记。在日记中她讲述自己爱的感觉。爱情的突如其来让她有些手足无 措,但又是那么热烈、发自内心。然而,他们毕竟是在一个团体中,摆在他们面前的工作是繁重的, 因而在感情的漩涡中佩琪要求自己保持理性的声音,要有“陕北恋爱的三原则——不妨碍工作,双 方自愿,不妨碍他人。要坚强地把握,那么我们才能算是抗战时期中的真正恋爱生活,否则我宁愿 将它抛到九霄云外……”她细细地写着,沉醉在感情的甜蜜中……所有这一切,对一个才二十三岁 的女孩子来说是那么珍贵,但远处的炮声却在提醒她不能忘记自己所处的时代和肩上的责任。她写 得那么坦率和投入,隔着漫长的岁月,我感受着她情感的起伏,也似乎看到她春天里娇美的身影, 听到她月光下清脆悦耳的笑声……无论是当年浴血的战场上,还是今天远离了残酷战争的日子里, 那身影和笑声都让人感到温暖和美丽。 日记突然中断了,是她没有写下去,还是写了没有保留下来?在八队的大事记中,1938 年 9 月 同样有着极为简洁的交代:“早期参加救亡八队的女队员陈佩琪,编队期间重病不起,终以伤寒病 逝武汉。”这正是演剧队接受三厅整编的时候,年轻的队员们高举队旗满怀希望,喊着响亮的口号, 奔跑在学校的操场上,而佩琪却与这一切无缘。事隔多年,编写大事记的队友已经从青年变为历尽 沧桑的老人,他们用极其简单的文字记述团队每一次的生死别离,没有感情的流露,更没有哀伤的 宣泄,因为死亡对于他们来说早就习以为常,他们的心在战争的磨砺中已如岩石般坚强。但即便如 此,透过这寥寥数语我也依然能想象到,当年,年轻的演剧队员们面对风雨同舟的伙伴突然离去, 心里的创伤会有多么重,而那个她所爱着也深深地爱着她的人又会有多么透彻心骨的痛。 死神对女人不会有丝毫怜惜,读着佩琪的日记,我无言。 (节选自严平《她们走向战场》,《收获》2015 年 6 月,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开篇提到陈佩琪离家时间是“1937 年 11 月”,说明其在卢沟桥事变后不久即投 入 抗战洪流,为表现人物提供了背景。 B.离家之时陈佩琪的心中可谓“甜苦交加”,“甜”有即将投身抗战的新奇感和兴奋感,而“苦” 主要源于父母对自己的阻拦。 C.文章对话剧《生路》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既因为这是了解佩琪非常重要的史料,又因为故 事本身也暗示了她自身的命运。 D.文章对佩琪爱情的描述真实感人——甜蜜而又慌乱,热烈却不乏理性,充分展现出入物丰富 的内心活动和高尚的精神品质。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中两次提到陈佩琪“才二十三岁”,强调意味明显,突出了她虽年纪轻轻却极富主见、意 志坚定且勇于担当,流露出作者敬佩之情。 B.文章中的几处肖像描写更能够让读者对陈佩琪美好生命的陨落感到痛惜,文章结尾“我无言” 三个字则进一步强化了对战争的痛恨。 C.文章通过佩琪毅然决然离家、潜心投入戏剧创作、带病坚持工作、冷静对待个人情感等典型 事件,刻画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主人公形象。 D.作者在行文中引述了大事记寥寥数语的简短记录,表面上看似平淡冷静,实际上蕴含着深深 的情感,充满感人的力量,极具艺术张力。 8.作者以“花开了又谢”为题,寄寓丰富。请结合文意,进行简要说明。(4 分) 9.作者采用了陈述历史事实与抒发主观感受交叉行进的行文方式,请结合作品简要说明这样写 有哪些好处。(6 分)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