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选专练:现代文阅读Ⅱ外国小说专练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从字出发,走向纸与书的密林
鲍尔吉·原野
①瑞安的名字好。遇到好地名,喜欢在口中多念几遍,读出声来——瑞安、瑞安,仿
佛这样可以吃透这个名字。如同见到好瓷罐,想趋前敲上几下,俯耳闻听其音才释然。瑞
安不光地名好,江名也好——飞云江。我私下想,有好地名的地方,大多有“宝”。
②“宝”是你没有,但人家有的东西,是顺着历史一直能捋到文明源头的物件,比高
楼大厦贵重得多。瑞安有啥?第一样东西叫木活宇。汉字最早刻在龟甲兽骨上,凿于石岩表
面。到了北宋,毕异发明活字,印刷术从此诞生。书是随印刷术而问世,字是书的核心。
在古代,它叫活字,是体现典籍内容的独立信息码。这种发明,类似于神明为一个民族加
冕,没有字的族群难见天日,而没有书的民族谈不上教化昌明。在瑞安的东元村,我们走
进了占地 1000 多平方米的“中国活字印刷展示馆”,见到了生机勃勃的木活字。我们的目
光从智能手机上的字,到纸书激光照排的字,再到旧报纸铅字的字,最终在这个屋子里找
到了字的源头。在瑞安,至今还有近百人从事木活宇印刷这一古老的职业。这些棠梨木刻
就的木活字让人喜欢,觉得它们比印在纸上的字迹更有生命力。咱们所说的“宋体字”悉
在于此,在它们有技有角的横竖撇捺之中,字上的每一处直线与曲线都由刀法诞生。光是
这些字,就是难得的艺术品。看活字看不懂内容,它们是反的,但更显神秘。当下的人回
不到宋朝,可是目睹这些活字,灵光一闪,人在瞬间与古代接通了。在这些字面前,我想
起站在西安博物馆土坑里的秦兵俑,它们是泥做的武士;而活字如文士,是面目清晰的木
文俑,摆在红金丝绒衬底的玻璃柜里。
③瑞安另一个让人惊异的“宝”是造纸术。此地的造纸采用古法造纸,而非污染环境
的小造纸厂。在瑞安,见到了水活字之后又见到古法造纸就不奇怪了。古人讲“敬惜字纸”,
实为敬畏智慧,而造字与造纸都是智慧的产物。我们在茂林修竹与潺源流水的清雅环境中
见到造纸的全过程,地点在芳庄乡的东元村。进这个村子,须按《桃花源记》所说的“缘
溪行”,清激的溪水一路欢唱流到山下,循着水的歌唱爬到山顶,沿途就看见了古法造纸的
作坊。古法造纸,离不开水碓。每座水碓五米见方,石板砌就。工匠利用水的落差,以湍
急的水力推动木碓上启下砸。把腌好的水竹捣碎,取其竹绒造纸。这一片作坊保留了明代
的传统工艺,人称“六连碓”。六座水碓分布在三十二溪上,依山而建,借水做工,是一道
独特的风景。
④造纸由东汉蔡伦发明,至今已有 2000 多年历史。古籍说明,温州纸业源远流长。
不止瑞安一地,瓯海泽雅的纸业名声更盛,表明温州在古时已形成造纸集群。明代姜准在
《歧海琐谈》中写道:温州在唐代就生产蠲纸,设造纸局,将蠲纸作为贡品进献朝廷。至
明宣德五年,因制作蠲纸导致溪水混浊,撒造纸局,停止蠲纸生产与朝贡,民间开始生产
屏纸。屏纸之屏,实为闽北南平之谓也。温州的文明更多来自南边的福建,而非中原,如
活字印刷与造纸术。许多温州人祖籍因北,再往上追则来自中原。在朝廷更迭与战乱中,
中原士子携带文化南下福建,把文化保留在因地。其中一些人转徒偏隅海边的温州,又把
文化藏在了温州的深山之中。造纸与印刷术,是古文化遗存在这里的活化石。
⑤古法造纸不容易,共有竹、料、刷、浆、纸五个步骤,十七道工序和一百零九个环
节。上天对人类发现发明字纸、烛火、笔墨总是设置重重障碍,人类正是翻越这些障碍而
迎接到文明之光的来临。人拿着薄薄一张纸,谓之轻,又称“人情薄如纸”。然而纸乃厚重
之物,是可以印上字的载体,凡能记载教化的事物均重过金石。超然客整理
⑥瑞安第三处让人赞赏的是心兰书社,这是中国最早的公共图书馆,建于 1872 年(清
同治十一年),比同为公共图书馆的上海“强学书藏”早 23 年,比京师大学堂藏书楼早 26
年。瑞安偏隅东南,然而文明潮流却进入的很早。在国家的文化史上,公共图书馆是衡量
民智开启的标志。心兰书社距今已有 140 多年,这座图书馆的建筑风格仿西洋会馆,坐北
朝南,进深三间,占地 280 平方米。进去参观,见其藏书中西合璧,除国学书籍外,还藏
有《天演论》等西方名著以及当年鼓吹革命的《苏报》和《时务报》等书刊。心兰书社的
创始人为许启畴、陈虬等开明士绅,他们联系 20 多位同道出资购书,并将集资款中的一部
分购置田产,以田息补充日常运营开支。根据(时务报》的统计,在县级行政区内,瑞安当
年读报的人最多,培养了新一代睁眼看世界的瑞安人。民国前后,一大批瑞安人飘洋过海,
负笈求学,与心兰书社的风气传播大有关系。心兰书社面向公众开放,免费借阅,贫寒学
子在这里可以读到书,同时造就了一批杰出人才,如中医师何迪启、陈葆善等。
⑦瑞安的木活字、造纸术和最早的公共图书馆,犹如一股清流,为中华文脉的森林里
留下一抹苍翠。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第②段对“什么是宝”的解释,说明了瑞安的“木活字”是独一无二的,它是
文明源头无比珍贵的标志物。
B.文中说进东元村须按《桃花源记》所说的“缘溪行”,意在表明东元村与世隔绝、环
境优美民风淳朴、让人流连忘返。
C.文章第⑤段叙述古法造纸繁杂的步骤、工序环节,表明了人类发明造纸术的艰难,
突出了纸的厚重及其文化价值。
D.文章列举心兰书社的藏书,意在凸显它既承载了传统文化,也吸纳了西方文明,说
明了瑞安人具有海纳百川的气质。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从“瑞安的名字好”写起,娓娓道来,自然引出“瑞安的宝”,亲切朴实,既激
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又总领下文对瑞安宝物的叙写。
B.文章将“木活字”和"秦兵俑”作对比,把“木活字”比作“文士”,既指出了两者
的不同,也说明了“木活字”象“秦兵俑”样具有重要价值。
C.文章引述“《时务报》的统计”来印证心兰书社良好风气的影响,它造就了大批杰出
人才,也表达了作者对心兰书社的由衷赞美。
D.文章以“宝”为线索,将与瑞安的“木活字”“造纸术”“心兰书社”相关的材料串
联起来,集中表达主题,结构严谨,思路清晰。
8.文章第④段叙写有关“造纸的历史”有什么作用?请概述。(4 分)
9.请赏析文章结尾段的妙处。(6 分)
2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 6〜9 题。
被施了魔的花园[意]卡尔维诺
乔瓦尼诺和赛来内拉在路上走着。底下是鳞光闪闪的大海,上头是白云隐约浮现的天
空。他们之前去捉过螃蟹,现在决定勘探一下没走过的路。
往海边去的路上有着无数大株龙舌兰。往山上跑着一排甘薯的篱笆,上面重压着没花
的叶子。乔瓦尼诺在篱笆间找到一处裂口,两人毫不犹豫地钻了进去。
他们来到了花园一角。四周一切寂静无声,树叶都不会动一下。那里有棵高大古老的 按
树,还有砾石铺出的小路。乔瓦尼诺和赛来内拉踮着脚尖在小路上走着,小心不使脚下 的
砾石发出窸窣声。
—切是如此的美丽:被拳曲的按树树叶勾勒出的拱顶细窄而高耸,还有那被树叶切碎
的天空。只是他们满怀焦虑,在这个不属于他们的花园,他们随时可能被赶出去。但是什 么
声音也听不到。在一个拐角处的杨梅丛间,一群麻雀扑腾起来,叽叽喳喳地叫唤了一阵, 然
后又回复了宁静。也许是个被抛弃的花园?
可是走着走着,他们就来到一片开阔的天空下,来到一个种满花的花坛前,然后是林 荫
小道和排排栏杆,还有行行的锦熟黄杨。花园的高处,是一幢硕大的别墅,别墅装着亮 闪
闪的玻璃,还有黄色和橘色的窗帘。
整个房子是荒凉的。两个孩子小心翼翼地踩着砾石,走上前去。也许玻璃窗会被突然 打
开,苛刻的先生和夫人就要出现在阳台上,肥大的狗就要被松开锁链,跑到路上来了。 他
们在路边找到一辆独轮小推车。赛来内拉坐在车上,乔瓦尼诺推着车,他们就这样一声 不
吭地前进着。
“那个……”赛来内拉不时地低声说道。乔瓦尼诺就停好车,去把花采下来。她手里 已
经攥满一束漂亮的花了。但逃跑时要从篱笆缝里钻出去,可能得把它们都扔掉!
砾石路也走到了尽头。空地的中间,劈开了一块庞大空旷的长方形:一个游泳池。“我
们跳进去?”乔瓦尼诺问赛来内拉。如果他是询问她,而不是单说一句“下去!”,那就肯
定说明是相当的危险。但水是那么澄净与碧蓝,而赛来内拉又是从不害怕的。他们已经是 穿
着泳衣的——这之前他们一直都在逮螃蟹。乔瓦尼诺怕溅泼声会太响,于是从池边上下 去。
他睁大眼睛,不断地往下游啊游,却只能看见蓝色,双手就好似玫瑰.色的鱼;这跟在 大
海里的水下不同,那里的水中全是无形的绿黑色阴影。一片玫瑰色的阴影出现在自己上 方
——赛来内拉!他们手牵着手,从池子的另一头冒出来,他们有一点点的焦虑。不,实 在
没有任何人在看他们。这不如他们想象美妙:总是有那么一种酸楚而担心的基调,那就 是,
这一切都不属于他们,而他们也可能会被随时赶走。
从水里出来,在游泳池的边上,他们找到了一张乒乓球桌。乔瓦尼诺和赛来内拉轻轻 地
击打着。突然一球高高地弹起,而乔瓦尼诺把球打飞了,球撞上了挂在藤廊支架上的一 面
铜锣,铜锣就低沉而持久地颤响起来。两个孩子赶紧蜷缩在花坛的后面。很快来了两个 穿
着白上衣的佣人,端着宽阔的托盘,把托盘搁置在一张圆桌上后,就走掉了。
乔瓦尼诺和赛来内拉来到圆桌旁。上面有茶、牛奶和面包。他们只得坐下享用起来。 但
他们坐得不是很安稳,只是坐在板凳边缘那一点点的地方,不停地挪动着膝盖。他们一 点
都感受不到甜点、茶和牛奶的味道。那个花园里的每一件东西都是如此:美妙而难以受 用,
带着那种内心的不适与恐慌。这也许只是命运的什么消遣吧,而他们可能很快就会被 叫去
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他们悄无声息地靠近了别墅。在一扇木制对开的百叶窗叶片之间,他们看见一间漂亮
荫蔽的房间,墙上尽是蝴蝶标本。一个苍白的男孩——应该就是这幢别墅和花园的主人,幸
运的他,正坐在一张躺椅上,翻着一本厚厚的带插图的书。他的双手纤细白皙,睡衣的 扣
子一直系到脖子上,尽管那是夏天。
现在,这两个窥视的孩子紧张的心跳缓缓减弱下去。事实上,那个富有的男孩望着自 己
的周围时,显得比他们还要焦虑与局促,就好像他感到那本书,那张躺椅,墙上那些被 装
上框的蝴蝶,下午茶,游泳池,林荫小道,都只是因为一个巨大的错误才被授予他的; 而
他也是不能享用它们的,却只感受到那个错误的痛楚。
苍白的男孩在他阴翳的房间里转来转去,脚步偷偷摸摸的。他用那白皙的手指摩擎着
镶有玻璃的蝴蝶标本的边框,并时不时地停住听着什么。乔瓦尼诺和赛来内拉刚缓下来的
心跳声又密集起来。那是一种对什么魔法的害怕,那魔法正压迫在那幢别墅、那个花园上,
压迫在所有那些美丽而舒适的东西上,就好像一种古老的不公。
太阳被云朵遮住了。乔瓦尼诺和赛来内拉默不作声地离开了。他们再次匍匐着穿过那
排篱笆。在龙舌兰丛间,他们找到通往海边的一条小路。于是他们发明出来一个有意思极 了
的游戏——用海带打仗。他们将一把把海带摔到对方的脸上,一直摔到晚上。好在赛来 内
拉从来不哭。
(马小漠译,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美丽的花坛,硕大的别墅,澄净碧蓝的游泳池,以及佣人们一听到锣声就端上来的 下
午茶,这些都表明了花园里的生活十分富足。
B.乔瓦尼诺用小推车推着赛来内拉走,为她釆摘鲜花,两人用海带打仗,从这些细节 可
以看出,这两个小伙伴相处融洽,亲密无间。
C.苛刻的先生、夫人和肥大的狗虽然没有真正出现,却给这两个闯入的孩子带来不适
与恐慌,也似乎时刻影响着小说中的其他人物。
D.赛来内拉和乔瓦尼诺对花园里的事物感到十分新奇,同时,他们也意识到自己并不
属于这里,最后只好在沉默中依依不舍地离开。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开头与结尾都写到龙舌兰与篱笆,首尾呼应,意味深长,通向海边与通向花园 是
两条不同的道路,指向不一样的情感体验。
B.小说多次提到的蝴蝶标本,与房间里的男孩的处境形成微妙呼应;男孩用手指摩擊
标本边框的细节,进一步突出他内心的渴望。
C.小说的叙述从容不迫却又富于变化,在游泳池里游水的刺激,掀起了小小的波澜;
无意中敲响铜锣的紧张,更是将情节推向了高潮。
D.小说主要以闯入花园的孩子的视角,展现美丽却又如同“被施了魔”的花园;在孩 子
的真切感受中,暗含作者对某类病态生活的否定。
8.赛来内拉和乔瓦尼诺的心理变化主要经历哪几个阶段?请简要概括。(4 分)
9.小说中的矛盾冲突通常涉及人与人、人与环境以及人物内心等三个方面。请以这篇
小 说中房间内的男孩为例,对此作简要分析。(6 分)
3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红梅
川端康成
父母面对面地坐在被炉边上,观赏着古树红梅绽开的两三朵花儿,一边争论着。父亲
说:“这颗红梅的花儿,几十年来都是从下面的枝桠开始绽开的。自从你嫁过来以后,也没
有改变过。”
“我没有这种感觉。”母亲没有附和父亲的感怀,父亲很不服气。
“自从嫁过来以后,我压根儿没有空闲观赏过梅花。”
“那是因为你稀里糊涂地虚度岁月。”
说完这些,想到与红梅的寿命相比,还是人的一生短暂,父亲就没兴致继续感慨了。
不觉间,话题转到新年的糕点上来。
父亲说他正月初二,在风月堂买了点心回来。母亲却强调没有那回事儿。
“瞧你,我不是让车子在明治糕点公司那儿等了一会儿,又坐这部车子绕去风月堂吗?
我的确在这两家铺子买糕点了嘛。”
“你的确在明治糕点公司买了,可是,自打我到这个家来以后,就不曾见你在风月堂
买过什么东西。”
“言过其实了吧。”
“当然,我从来没尝过嘛。”
“别装糊涂了,过年你不也吃过了吗?我的确买回来了嘛。”
“唉,真讨厌。大白天说梦话,你不觉得害羞吗?”
“咦?难道是我——”
女儿在厨房准备午餐,父母的争论全听见了。她是了解真情的。但她无意开口,只顾
微笑地站在锅台边上。
“的确带回来了吗?”母亲好不容易只对父亲在风月堂买过东西这一点,准备予以承
认似的,可她又说:“不过,我没有看见过呀。”
“我是拿回来了嘛——会不会忘在了车厢里?”
父亲的记忆也发生了动摇。
“怎么会呢——要是忘在车厢里,司机一定会送来的。他绝不会悄悄拿走,是公司的
车子嘛。”
“这也是啊。”
女儿忐忑不安。
母亲似乎全然忘却了,这够奇怪的。父亲被母亲这么一说,似乎也渐渐失去了信心,
这就更加奇怪了。
正月初二那天,父亲乘车兜风,是去过风月堂买了许多糕点回来的。母亲也品尝过了。
沉默持续了一阵子,母亲骤然想起来似的,直截了当地说:“哦,哦!是糯米面小饼!
你是买过糯米面小饼。”
“对嘛!”
“有绿豆馅点心,铜锣形馅点心,还有许多糕点,真叫人不好办吶。”
“对嘛。我是买回来了嘛。”
“不过,那种粗点心是在风月堂买的?那种东西。”
“是啊。”
“哦,对了,对了。的确,我把它给谁了。用纸包好,是给人家了……啊,是给谁了呢?”
“对啊,是给人家了。”
父亲如释重负,接着他又说:“是不是送给了房枝呢?”
“啊,对,是送给了房枝。对,我还说让孩子看见了不好,是悄悄包好送去的。”
“是啊,是房枝?”
“唉,确实是那样。是送给房枝了。”
父母的对话暂告一段落。他们感到彼此的谈话一致了,各自都得到了满足。
然而,这与事实也不尽相符。点心并非送给原来的女佣房枝,而是送给了邻居的男孩
子。
女儿正在等待着:母亲会不会又像方才那样想起点心到底给谁了呢?饭厅里鸦雀无声,
只传来了铁壶的响声。
女儿端上做好的午饭,摆放在被炉板上。
“好了,刚才的话,你都听见了?”父亲说。
“听见了。”
“你妈糊里糊涂,真让人头疼。而且还越来越固执了。好了,平时帮着你妈记着点,
好吗?”
“究竟谁糊涂?你爸爸也——今天的风月堂话题,我认输了。不过——”
关于房枝的事,女儿欲言又止。
这是父亲辞世前两年发生的事。父亲患轻度脑溢血症后,基本上不去公司上班了。
打那以后,红梅照例从下边的枝桠先开花。女儿经常回忆起父母关于风月堂的这段对
话。然而,她不曾跟母亲言及。因为她觉得母亲早已把这件事忘却了。
6.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注重写实,以平凡琐碎、互相关心的生活场景,展示了极具生活气息的家庭
氛围。
B.女儿听到父母争论是否在风月堂买了糕点时“无意开口”,是因为她知道真情,不
想加入这场无趣的争论。
C.母亲想起了糕点的种类,既印证了女儿“母亲也品尝过”的情节,也为下文父母关
于蛋糕去处终于达成一致看法做了铺垫。
D.小说最后交待“这是父亲辞世前两年发生的事”,表明父母关于糕点的争论是女儿
回忆的内容。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理解与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在父母争论的过程中,穿插对女儿动作、心理、神态的描写,舒缓争论的紧张气
氛,使文章的情节冲突趋于平淡。
B.小说先写母亲错漏的记忆,再想起事实,记忆却再次扭曲。这种写法增加故事的不
确定感,更能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C.本文语言质朴,叙述舒缓,没有太强的故事性,主要以心理描写塑造人物,用对话
展现鲜明的人物性格。
D.女儿知道内情,最后也没有告诉母亲,在悬而不决的故事中读者感觉到了一家人
的浓浓深情。
8.文中“红梅”先后两次出现,有哪些作用?(4 分)
9.曹禺说:“日人小说确有其风格,而其细致、精确、优美、真切,在我读过的几篇
中,十分明显。”川端康成的作品鲜明地体现了日本小说的语言风格,请选取其中两点结合
本文简要分析。(6 分)
参考答案:
1
(二)现代文阅读 I (本题共 4 小题, 16 分)
6. B(“缘溪行”其用意是寻找古法造纸的所在)
7. B(文章将“木活字”和“秦兵佣"相类比)
8.①结构上承接上文,指出瑞安造纸术的来源;(2 分)②内容上揭示了瑞安文明与中原
文明的关系,丰富了文章内容,彰显了文明的力量。(2 分)
9.①总结上文,照应标题和开篇,使文章结构浑然--体;(2 分)②使用比喻的修辞格,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瑞安“三宝”是中华文明中耀眼的一部分;(2 分)③揭示主题,表达了
作者对瑞安“三宝”的喜爱和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的赞美。(2 分)
2
参考答案:
6.【参考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内容、赏析作品的内涵的能力。能力
层级为 C 级和 D 级。
【试题分析】本题为单项选择题,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A 项是对文中花园的描述,
“美丽的花坛”“硕大的别墅”“澄净碧蓝的游泳池”都是花园中的景象,“佣人们一听到锣
声就端上下午茶”也是这座花园内发生的事,从这些信息看,花园里的生活的确十分富足。
B 项是考查对小说细节的理解,“乔瓦尼诺用小推车推着赛来内拉走,为她采摘鲜花,两人
用海带打仗”,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出,这两个小伙伴相处融洽,亲密无间。两人关系密切,
也是小说着意刻画的内容,为与小男孩的封闭作对比。C 项是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小说第六段通过两个孩子的推断提到“苛刻的先生和夫人”“肥大的狗”,表明他们对这两
个孩子的影响;除此之外,这些“人物”“动物”没有再出现,可见他们没有出场,而通过
“苍白的男孩在他阴翳的房间里转来转去,脚步偷偷摸摸的……用手指摩挲着镶有玻璃的蝴
蝶标本的边框,并时不时地停住听着什么”等内容,也可以推测出,这个男孩也受到未出
场的“先生和夫人”“肥大的狗”的影响。D 项对这两个孩子的心理分析,以小说中两个孩
子在花园中的经历来看,他们“对花园里的事物感到十分新奇”是正确的,“在沉默中”“离
开”也是对小说事实的转述,但“依依不舍”的心理分析有误。两人离开时并没有“依依
不舍”。前文提到他们感受到花园“被施了魔”,后文提到他们离开花园后重新找到玩耍的
快乐,都表明他们对花园并不留恋。
7.【参考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理分析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品味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 C 级和 D 级。
【试题分析】本题为单项选择题,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A 项考查对小说首尾部分
的细节鉴赏分析,开头第二段提到“无数大株龙舌兰”,最后一段提到“在龙舌兰丛间”,
二者形成明显的呼应关系;“通向海边与通向花园是两条不同的道路”是事实表述,且从小
说内容看,花园里的经历让他们不适、焦虑,而大海则让他们自在,可见通往二者的道路
是“指向不一样的情感体验”。B 项是对小说“蝴蝶标本”这一细节的鉴赏分析,有助于读
者理解小说内涵。房间里的小男孩虽然着墨不多,但通过“事实上,那个富有的男孩望着
自己的周围时,显得比他们还要焦虑与局促,就好像他感到那本书,那张躺椅,墙上那些
被装上框的蝴蝶,下午茶,游泳池,林荫小道,都只是因为一个巨大的错误才被授予他的;
而他也是不能享用它们的,却只感受到那个错误的痛楚……苍白的男孩在他阴翳的房间里转
来转去,脚步偷偷摸摸的。他用那白皙的手指摩挲着镶有玻璃的蝴蝶标本的边框,并时不
时地停住听着什么”等内容可知,他的处境与蝴蝶标本相似,内心充满着出去的渴望。C
项第一分句是对小说总体叙述特点的分析,正确;游泳池游水的情节引起了他们内心的一
些波澜,“他们有一点点的焦虑”;但无意中敲响铜锣的意外事件,并没有将情节推向了高
潮,小说情节的高潮部分,应是表现最充分、情感最饱满的部分,即两个孩子发现了房间
里的苍白的男孩,感受到花园如同被施了魔一般。故 C 项错误,是本题答案。D 项前一分
句考查叙述视角,小说通过两个孩子的视角展现“被施了魔的花园”,花园里的生活让人焦
虑、不适和恐惧,相反从花园出来在大海边的玩耍则是自由自在的,让人毫不犹豫的。所
以 D 项正确。
8.【参考答案】
①由海边进入花园,心情由轻松变得紧张、焦虑。②看到房间里的小男孩,紧张感暂
时减弱,又马上感受害怕与压抑。③离开花园来到海边,重新找回快乐的感觉。(第 1、第
3 点 1 分,第 2 点 2 分。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中人物心理、综合赏析作品内涵的能
力。
【试题分析】小说前两段写这两个孩子在海边轻松玩乐,然后去勘探没有走过的路,
“毫不犹豫”体现了他们心理的轻松;第三四段写他们进入花园后“踮着脚尖”“小心”“满
怀焦虑”等,可见他们的紧张心理、焦虑,哪怕在游泳池游水时也“有一点点焦虑”;看到
房间里的小男孩后,“这两个窥视的孩子紧张的心跳缓缓减弱下去”,但很快“刚缓下来的
心跳声又密集起来”;最后当他们又离开花园来到海边用海带打仗,“有意思极了”,可见快
乐又回来了。
9.【参考答案】
①人与人的矛盾:外来的孩子有着自由快乐的天性,小男孩却如此局促不安;(或:父
母严厉苛刻,男孩却渴望更多的自由)②人与环境的矛盾:花园的生活美丽而富足,小男
孩却苍白病态,无法享受。③内心矛盾:小男孩渴望自由,却又不得不服从安排、压抑自
己。(每点 2 分,共 6 分。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作品矛盾冲突的综合理解和分析能力。能力层级为
C 级和 D 级。
【试题分析】这篇小说的矛盾冲突是理解小说思想内涵的一把钥匙。这篇小说的思想
内涵理解相对较难,但题干指向明确,为理解小说提供了帮助。结合选择题正确选项的暗
示,再从人与人、人与环境以及人物内心三者出发,从“房间内的小男孩”的角度,去理
解、体会和分析小说中的矛盾冲突,可以很容易找到:赛来内拉和乔瓦尼诺这两个外来的
孩子与房间里的小男孩之间的显著差异;小男孩身处的环境是富足美丽的花园,自身却苍
白病态,无力享受;小男孩如同蝴蝶标本不得自由快乐,却又渴望出去看外面的世界。
3
参考答案:
6.B(“不想加入这场无趣的争论”错,是女儿不愿破坏父母间的温馨交谈。)
7.C(“主要以心理描写、鲜明的人物性格”表述不当。通篇文章以人物对话的形式展
开,父母形象可通过对话表现出来,女儿有少量心理描写,但全文人物都没有鲜明的性格
特点。)
8.①第一次,父亲将人生与以红梅为代表的长久的自然进行对比,引发他对生命短暂
的感慨。(1 分)②第二次,引发女儿对物是人非的伤感。(1 分)③结构上首尾呼应,将红
梅的美同哀伤情感相融合;美好艳丽的红梅又与家庭中的美好生活回忆相互映衬,虽然岁
月已逝,但家庭的温暖记忆长存。(2 分)
9.①语言细腻,对于事物的观察细致入微,巧用细节描写。如“女儿忐忑不安”“女儿
欲言又止”,巧妙展示女儿的心理状态。②语言简洁明了,用词准确。如“瞧你”“对嘛!”
语言精准传达了人物的情绪。③语言优美,用词文雅。如“古树红梅绽开的两三朵花儿”,
画面具有古诗般的意境美。④具有明显、浓郁的抒情性。如父亲认为母亲常忘事后提醒女
儿“好了,平时帮着你妈记着点,好吗”,把父亲对母亲的关爱之情写得鲜活生动。(每点
3 分,任意答 2 点 6 分。其他答案若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