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限时练 1
1.某农场技术员对作物种子发育过程中有机物积累及转化进行动态监测。关于检测方法及
出现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嫩大豆种子切片→苏丹 III 染液染色→显微镜观察细胞内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B.嫩小麦籽粒加水研磨→离心取上清液→加碘液→观察被染成深蓝色的淀粉
C.嫩花生种子加水研磨→加双缩脲试剂→依据紫色反应检测蛋白质
D.嫩甜玉米籽粒加水研磨→离心取上清液→加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观察砖红色沉淀检测
还原糖
【答案】B
【解析】
A、脂肪颗粒可与苏丹 III 染液反应生成橘黄色颗粒,A 正确;
B、嫩小麦籽粒含较多的还原糖,几乎不含淀粉很少,B 错误;
C、检测产物中是否含有蛋白质,应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观察是否出现紫色,C 正确;
D、还原糖可用斐林试剂进行检测,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两者反应出现砖红色沉淀,D 正确。
故选 B。
2.“清除衰老细胞”被美国《科学》杂志评为 2016 年十大科学突破之一,清除衰老细胞对延
缓机体衰老、防止癌症具有重大意义。下列关于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癌变的叙述错误
的是
A.细胞代谢产生的自由基会攻击和破坏细胞内各种执行正常功能的生物分子导致细胞衰老
B.若某细胞中存在胰岛素的基因,证明该细胞已分化
C.细胞凋亡,有的基因活动加强,有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
D.细胞癌变的过程中,细胞膜的成分发生改变,有的产生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等物质
【答案】B
【解析】
细胞代谢产生的自由基会攻击和破坏细胞内各种执行正常功能的生物分子导致
细胞衰老,A 项正确;分化的细胞含有该物种全部的遗传信息,细胞中存在胰岛
素的基因,不能证明该细胞已分化,B 项错误;细胞凋亡,凋亡基因活动加强,
有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C 项正确;细胞癌变的过程中,细胞膜的成分发生改变,
有的产生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等物质,D 项正确。
3.人体的各种细胞都是从一个受精卵分裂分化而来。下列关于卵原细胞与肝细胞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卵原细胞只进行减数分裂,肝细胞只进行有丝分裂
B.肝炎病毒的遗传物质可以整合到肝细胞的 DNA 上,因此肝炎可遗传
C.卵原细胞与肝细胞含有的 DNA 和 RNA 分子相同,蛋白质不完全相同
D.卵原细胞与肝细胞的基因组相同,基因的表达具有差异
【答案】D
【解析】
A、卵原细胞不只进行减数分裂,也可以通过有丝分裂进行增殖,A 错误;
B、肝炎病毒的遗传物质 DNA 可以整合到肝细胞的 DNA 上,但发生在体细胞的遗传物质改
变一般不能遗传,B 错误;
CD、由于不同细胞基因选择性表达不完全相同,来源于同一受精卵的卵原细胞与肝细胞含
有的 DNA 分子相同,但 RNA 和蛋白质不完全相同,即基因的表达具有差异,C 错误;D
正确。
故选 D。
4.如图为某植物叶片衰老过程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变化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从第 40 天开始叶片的有机物含量下降
B.叶片衰老对植物来说只是消极地导致死亡的过程
C.据图推测叶片衰老时,叶绿体结构解体先于线粒体结构解体
D.57 天前呼吸作用较弱,所以叶片生命活动所需 ATP 有一部分由光合作用提供
【答案】C
【解析】
从第 40 天开始,叶片的光合速率开始下降,但呼吸速率基本不变,因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
率,所以叶片的有机物含量仍在升高,A 错误;叶片衰老是正常的生命现象,不是消极地导
致死亡的过程,B 错误;题图显示,从第 40 天起,光合速率逐渐减小,这可能与叶绿体结
构开始被逐渐解体有关,而呼吸速率从第 60 天才开始下降,此时线粒体结构可能开始被逐
渐解体,C
5.已知黑腹果蝇的性别决定方式为 XY 型(XXY 个体为雌性可育)。现有两组杂交实验的
结果如下,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长翅和红眼均为显性性状
B.眼色的遗传与性别有关,翅形与性别无关
C.组合二的 F1 中出现白眼雌蝇是父本的减数分裂异常所致
D.组合一中 F1 雌雄果蝇相互交配,正常情况下 F2 中不出现残翅白眼雌蝇
【答案】C
【详解】
A、根据分析,长翅和红眼为显性,A 正确;
B、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与性别有关,而控制翅形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与基
因无关,B 正确;
C、组合二亲本基因型是 AAXbXb 和 aaXBY,出现了白眼雌蝇 XbXbY 白眼雌果蝇,可能是母
本减数分裂异常,产生了 XbXb 的配子,和 Y 的精子结合形成,C 错误;
D、组合一中 F1 AaXBY(长翅红眼♂)、AaXBXb(长翅红眼♀)相互交配,正常情况下,不
会出现白眼雌果蝇 XbXb,D 正确。
故选 C。
6.如图所示细胞中所含的染色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 a 含有 2 个染色体组,图 b 含有 3 个染色体组
B.如果图 b 表示体细胞,则图 b 代表的生物一定是三倍体
C.如果图 c 代表由受精卵发育成的生物的体细胞,则该生物一定是二倍体
D.图 d 代表的生物一定是由卵细胞发育而成的单倍体
【答案】C
【解析】
由题图可知,a 含有 4 个染色体组,A 错误;
b 含有 3 个染色体组,如果 b 表示体细胞,则该生物可能是 3 倍体,也可能是单倍体,B 错
误;
c 含有 2 个染色体组,如果图 c 代表由受精卵发育成的生物的体细胞,则该生物一定是二倍
体,C 正确;
d 含有一个染色体组,不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可能是由卵细胞或精子发育而成的单倍体,
D 错误。
7.大肠杆菌拟核 DNA 是环状 DNA 分子,将无放射性标记的大肠杆菌,置于含 3H 标记的
dTTP 的培养液中培养,使新合成的 DNA 链中的脱氧胸苷均被 3H 标记。在第二次复制未完
成时将 DNA 复制阻断,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对此实验的理解,错误的是( )
A.DNA 复制过程中,双链会局部解旋
B.Ⅰ所示的 DNA 链被 3H 标记
C.DNA 复制以两条链为模板
D.DNA 复制过程中,两条子链是非同步进行复制的
【答案】D
【解析】
A、DNA 复制过程中,会边解旋边复制,因此双链会局部解旋,A 正确;
B、识图分析可知,Ⅰ所示的 DNA 链是新合成的子链的一部分,由于原料是被 3H 标记的,因此Ⅰ所示的
DNA 链有 3H 标记,B 正确;
C、根据图示可知,双链 DNA 复制时两条链都作为模板,C 正确;
D、由图示中第二次复制未完成时被阻断的 DNA 可知,DNA 复制过程中,两条子链是同步进行复制的,D
错误。
故选 D。
8.深海中生存着一种通体透明的超深渊狮子鱼,它与栖息于海岸岩礁的狮子鱼相比,色素、
视觉相关基因大量丢失,与细胞膜稳定有关的基因也发生了变化,增强了该鱼的抗压能力,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超深渊狮子鱼视觉退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
B.超深渊狮子鱼与栖息于海岸岩礁的狮子鱼可能存在生殖隔离
C.深海环境的定向选择提高了与超深渊狮子鱼细胞膜稳定有关基因的频率
D.超深渊狮子鱼个体间在争夺食物和栖息空间中相互选择,共同进化
【答案】D
【解析】
A、超深渊狮子鱼视觉退化属于自然选择下的进化,而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定
向改变,A 正确;
B、因自然选择,超深渊狮子鱼基因组中与色素、视觉相关的基因发生了大量丢失,使得超
深渊狮子鱼种群与温带靠海岸狮子鱼种群的基因库不同,两者可能存在生殖隔离,B 正确;
C、与细胞膜稳定有关的基因增强了该鱼的抗压能力,使个体有更强的生存能力,在自然选
择下该基因频率提高,C 正确;
D、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而超
深渊狮子鱼是一个物种,D 错误。
故选 D。
9.2020 年 11 月,美国辉瑞公司针对新冠病毒的 mRNA 疫苗研发成功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
关注,这是人类 mRNA 疫苗研发成功的首例,有人推测未来将逐渐淘汰传统的灭活疫苗。
该疫苗在使用时前后需注射两剂。关于 mRNA 疫苗的说法,推测合理的是( )
A.该 mRNA 进入人体的内环境后直接作为抗原激活入体的免疫系统
B.该 mRNA 疫苗两剂一次注射与前后间隔一段时间注射区别不大
C.注射 mRNA 疫苗后产生的抗体长期存在体内从而使人得到保护
D.该 mRNA 需在人体细胞中翻译出蛋白质后才能发挥出疫苗的作用
【答案】D
【解析】
A、抗原是指能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的物质。制作疫苗的目的是为了让机体具备识别病毒的
能力,病毒进入人体后,由于病毒的核酸在其内部,识别病毒的蛋白质外壳是最快的识别方式,有助于预
防和清除。从题干信息中无法准确得知该 mRNA 是否可以直接作为抗原激活人体的免疫系统,结合 D 选项,
推测该“mRNA 需在人体细胞中翻译出蛋白质后才能发挥出疫苗的作用”更为合理,A 错误、D 正确。
B、该 mRNA 疫苗两剂一次注射只能产生初次免疫;前后间隔一段时间分别注射,可以产生两次免疫反应,
二次免疫反应迅速、强烈,能产生更多的记忆细胞和抗体,有利于免疫效果的增强,B 错误;
C、不同抗体在人体内留存时间不一,根据题意,无法得知注射 mRNA 疫苗后产生的抗体是否长期留存,
一般记忆细胞会长期存在体内从而使人得到保护,C 错误。
故选 D。
10.某校生物科研小组研究某区域的生态系统,得到部分食物网如图 1 所示;然后又采用不
同体积的样方来调查该地段土壤中生物的物种数,结果如图 2 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地段土壤中生物的物种数应该明显大于 N
B.调查该地段土壤中物种数的样方体积最好是 V3
C.用标志重捕法调查 D 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被捕食,则调查结果会偏低
D.若图 1 食物网中一种生物摄食两种生物时,摄取的两种生物的生物量相等,则 E 每增加
10kg 生物量,理论上至少需要消耗生产者 500kg 生物量
【答案】D
【解析】
A、土壤中生物的物种数到最多后保持稳定在 N,不会明显大于 N,A 错误;
B、V2 是物种数目达到最多时对应的最小样方体积,故调查该生态系统土壤中物种数的样
方体积最好是 V2,B 错误;
C、用标志重捕法调查 D 种群密度时,根据种群数量=(第一次捕捉数量×重捕数)/重捕标记
数,若标记个体更易被捕食,分母减小则调查结果会偏大,C 错误;
D、若图 1 食物网中一种生物摄食两种生物时,摄取的两种生物的生物量相等,则 E 每增加
10kg 生物量,若求理论上至少需要消耗生产者的生物量,能量传递效率按 20%计算,E 增
加 10kg 则消耗 D25kg,D 消耗 B125kg,E 消耗 C25k,C 消耗 A62.5kg,消耗 B62.5kg,C
消耗 B312.5kg,共计消耗 B125kg+62.5kg+312.5kg=500kg,D 正确。
故选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