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限时训练4-2021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争分夺秒限时训(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单选题限时训练4-2021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争分夺秒限时训(解析版)

ID:653781

大小:263.5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1-04-0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单选题限时练 4 1.生物圈中有多种多样的细胞,下列关于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伞藻没有由膜包被的细胞器,而黑藻有 B.植物和原核细胞都有细胞壁,但成分有所差异 C.黄曲霉菌的 DNA 与周围的核糖体可以直接接触 D.细胞核是细胞遗传的控制中心,但不是代谢的中心 【答案】D 【解析】 A、伞藻和黑藻都是真核生物,细胞中都含有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具膜的细胞器, A 错误; B、原核细胞中的支原体不含细胞壁,B 错误; C、黄曲霉菌是真核生物,DNA 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而核糖体位于细胞质中,因 此其 DNA 不会与核糖体直接接触,C 错误; D、细胞核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而细胞代谢的中心在细胞质基质,D 正确。 故选 D。 2.植物液泡中的花青素在碱性环境中呈蓝色,酸性环境中呈红色。某同学用紫色矮牵牛花 瓣为材料探究 Na+跨膜运输的方式,具体操作流程及结果如下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显微观察时需经解离、漂洗染色等步骤制作临时装片 B.伴随钼酸钠的进入,液泡因 pH 降低而呈现蓝色 C.该实验中“显微观察液泡初始颜色”的步骤可以略去 D.实验结果说明 Na+跨膜运输的方式可能为主动运输 【答案】D 【详解】 A、探究 Na+跨膜运输方式,需要活细胞,不能解离,A 错误; B、伴随钼酸钠进入液泡而 pH 升高,而呈现蓝色,B 错误; C、该实验需要与初始颜色比较,才能判断颜色是否变化,C 错误; D、B 组添加了呼吸抑制剂,不能进行细胞呼吸,没有能量的产生,B 组细胞液泡几乎不变 色,说明钼酸钠进入液泡需要消耗能量,所以推测 Na+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D 正确。 故选 D。 3.可以用“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进行解释的生物学现象是( ) A.“沸水浸泡过的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不佳”和“低温保存的食物不易腐败” B.“人发高烧时,浑身无力,食欲下降”和“寒冷时,人不由自主地打寒战” C.“胃蛋白酶进入小肠后不再催化蛋白质水解”和“胰岛素只能注射” D.“高原反应”和“不能用纯氧抢救煤气中毒的病人” 【答案】A 【解析】 A、“沸水浸泡过的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不佳”是由于高温破坏了酶的结构,“低温保存的食物不易腐败”是由 于微生物细胞内的酶在低温条件下活性受到抑制,两个实例均能体现出“酶的活性需要适宜的温度”这一特 性,A 正确; B、“人发高烧时,浑身无力,食欲下降”能体现酶的催化需要适宜的温度,但“人寒冷时,不由自主打寒战” 是体温调节造成的,不能体现“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B 错误; C、“胃蛋白酶进入小肠后不再催化淀粉水解”是酶的催化需要适宜的 pH,但“胰岛素不能口服”是因为胰岛 素能被消化道中的蛋白酶水解,不能体现“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C 错误; D、“高原反应”是由于机体缺氧,“不能用纯氧抢救煤气中毒的病人”是由于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可以作为化学 物质刺激呼吸中枢,D 错误。 故选 A。 4.下图中Ⅰ、Ⅱ、Ⅲ曲线分别表示夏季某一天 24 小时的温度、某植物的真正光合速率、净 光合速率的变化,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图中曲线Ⅲ在 a 点上升的原因是温度下降,细胞呼吸减弱 B.图中曲线Ⅲ在 12 点左右 d 点下降的原因是温度过高,气孔关闭 C.叶肉细胞在图中的 c、e 两点的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 D.与 d 点相比,e 点 ATP 的含量下降,C3 还原的速率下降 【答案】B 【解析】 A、据图分析可知,曲线Ⅲ在 a 点上升的原因是夜间温度下降,细胞呼吸减弱,二氧化碳释 放量减少造成的,A 正确; B、曲线中 12 点左右是植物的光合速率并没有下降,可能的原因是呼吸作用较光合作用增 强更明显,对照净光合速率下降,B 错误; C、图中 c、e 两点整个植株的净光合速率为 0,由于植物体内有许多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却要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所以叶肉细胞中的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C 正确; D、与 d 点相比,e 点光照减弱,光反应减弱导致 ATP 的含量下降,C3 还原的速率下降,D 正确。 故选 B。 5.科学家在人体活细胞内发现了新的 DNA 结构 i-Motif 如图所示,i-Motif 由同一 DNA 链 上的胞嘧啶在细胞周期的 G1 期相互结合而成,主要出现在一些启动子区域和染色体端粒中, 此时期 DNA 正被积极地“读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i-Motif 由单链构成,局部四链胞嘧啶间形成氢键 B.DNA 被“读取”是以两条链为模板合成 DNA 的过程 C.i-Motif 的形成影响基因转录,进而影响蛋白质合成 D.研究 i-Motif 有助于理解 DNA 结构变化与衰老的关系 【答案】B 【解析】 A、i-Motif 由同一 DNA 链上的胞嘧啶在细胞周期的 G1 期相互结合而成,故 i-Motif 由单链 构成,局部四链胞嘧啶间形成氢键,A 正确; B、细胞周期的 G1 期进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故 DNA 被“读取”是以一条链为模板合成 RNA 的过程,B 错误; C、i-Motif 的局部四链胞嘧啶间形成氢键,其形成影响基因转录,进而影响蛋白质合成,C 正确; D、i-Motif 主要出现在一些启动子区域和染色体端粒中,其形成影响基因转录,故研究 i-Motif 有助于理解 DNA 结构变化与衰老的关系,D 正确。 故选 B。 6.如图为某动物生殖器官内某细胞分裂图像(仅画出部分染色体和部分基因,且未发生染 色体变异),1~4 表示染色体,A、a 表示基因。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中的中心体在分裂前期倍增并移向细胞两极 B.该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分裂结束时最多会产生四种精细胞 C.在该细胞的染色体 1 和 2 上发生了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 D.等位基因的分离不可能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答案】B 【解析】 A、细胞中的中心体在分裂间期复制后倍增,在前期移向细胞两极,A 错误; B、该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判断的理由是 3 号与 4 号形态不同,可能是一对异型的性染色 体,且图示中仅表示细胞中的部分染色体,若存在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最多可能产 生四种精细胞,B 正确; C、根据 1 号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均有基因 a 可知,该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不可 能在四分体时期发生了交叉互换,C 错误; D、正常情况下,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若发生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 等位基因的分离也可能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如图中的基因 A 与 a 的分离,D 错误。 故选 B。 7.把 DNA 分子均为 15N-DNA 的大肠杆菌,转移到含 14N 的培养基上,连续培养三代,并 将每一代的大肠杆菌 DNA 提纯后进行梯度离心,测定其密度及条带的比例,部分结果如下, 据此推测①、②、③处的数值分别是( ) 世代 DNA 浮力密度(g/mL) 亲代 1.742 子 I 代 1.717 子Ⅱ 代 ① , (1/2) 1.710 子Ⅲ 代 ② ,③ A.(1/2) 1.742 (1/4) 1.710 (3/4) 0.86 B.(1/2) 1.717 (1/4) 1.717 (3/4) 1.710 C.(1/2) 1.717 (1/8) 1.717 (7/8) 0.86 D.(1/2) 1.717 (1/8) 1.717 (7/8) 1.710 【答案】B 【解析】 每一代大肠杆菌 DNA 提纯后进行梯度离心,含 14N-14N 的 DNA 分子密度最小,含 15N-15N 的 DNA 分子密度最大,含 15N-14N 的 DNA 分子密度居中。亲代为含 15N-15N 的 DNA 分子, 密度最大,由题可知密度为 1.742g/mL。子一代,有 2 个 DNA,全部为含 15N-14N 的杂合 DNA,由题可知密度为 1.717g/mL。子二代有 4 个 DNA 分子,其中 2 个是含 15N-14N 的 DNA, 2 个是含 14N-14N 的纯合 DNA,离心后形成两个带,密度分别是 1.717g/mL(比例 1/2)和 1.710g/mL(比例 1/2);子三代有 8 个 DNA 分子,其中 2 个是含 15N-14N 的杂合 DNA,6 个 是含 14N-14N 的纯合 DNA,离心后形成两个带,密度分别是 1.717g/mL(比例 1/4)和 1.710g/mL (比例 3/4)。所以结果如下: 世代 DNA 浮力密度(g/mL) 亲代 1.742 子 I 代 1.717 子Ⅱ 代 (1/2)1.717, (1/2) 1.710 子Ⅲ 代 (1/4) 1.717,(3/4) 1.710 故选 B。 8.猕猴为某岛屿生境中重要的动物类群,近 40 年调查发现猕猴种群最初集中分布于岛屿西 南一侧,目前岛屿各区域均有分布。根据己有数据并利用模型模拟理想环境中未来 60 年内 猕猴种群的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目前该岛屿猕猴种群增长速率呈下降趋势 B.地理环境封闭是限制猕猴种群数量持续增加的关键因素 C.目前该岛屿猕猴种群分布类型为均匀型 D.若该岛屿生境遭到破坏,环境容纳量降低,猕猴遗传多样性将下降 【答案】C 【解析】 A、目前猕猴数量约 1200 只,以及未来 60 年的猕猴数量增长幅度不大,由此可知目前该岛 屿猕猴种群增长速率呈下降趋势,A 正确; B、图中显示,前 40 年猕猴集中分布于岛屿西南一侧,随后尽管分布与整个岛屿,在理想 环境中,其种群数量依然不能表现为 J 型增长,显然地理环境封闭是限制猕猴种群数量持续 增加的关键因素,B 正确; C、题干信息表明,猕猴目前岛屿各区域均有分布,但不一定是均匀分布,C 错误; D、若该岛屿生境遭到破坏,其环境容纳量降低,因此猕猴种群的基因库减小,即遗传多样 性将下降,D 正确。 故选 C。 9.实验小组用遗传物质被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病毒α,β(病毒α和β无相同的抗原)分别感 染小鼠甲、乙,然后提取小鼠甲、乙被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悬液并分别装在试管 A 和 B、C 和 D 中,离心分层后向 A 和 C 试管中加入从小鼠甲提取的效应 T 细胞,向 B 和 D 试管中 加入从小鼠乙提取的效应 T 细胞,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上清液的放射性。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 A.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特异性抗原能否在相应辅助细胞的作用下产生相应抗体 B.经适宜的一段时间保温后,上清液能检测出放射性物质的试管是 A 和 C C.若病毒α为一种 RNA 病毒且其结构中含有逆转录酶,则该病毒α的遗传物质可在宿主细 胞内进行 RNA 的复制 D.1982 年美国科学家 Cech 和 Altman 发现大肠杆菌 RNaseP(一种酶)的蛋白质部分除去 后,在体外高浓度 Mg2+存在下,留下的 RNA 部分仍具有与全酶相同的催化活性,这个事实 说明了 RNA 具有催化功能 【答案】D 【解析】 A、依题意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被同位素标记的病毒α,β感染的宿主细胞(靶细胞)悬 液的种类及在经离心分层处理后的细胞悬液中加入的效应 T 细胞的来源,因变量是通过检 测上清液的放射性强度来反映被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的裂解情况。可见、该实的目的是;探 究效应 T 细胞是否具有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作用,A 错误; B、效应 T 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具有特异性。A 和 D 试管中加入的是从被同种病毒感染的小鼠 体内提取的靶细胞和效应 T 细胞,而向 B 和 C 试管中加入的靶细胞和效应 T 细胞分别来自 被不同病毒感染的个体,据此可推知;一段时间后,上清液能检测出放射性物质的试管是 A 和 D,B 错误; C、若病毒α为一种 RNA 病毒。且其结构中含有逆转录酶,则该病毒α的遗传物质不能在宿 主细胞内进行 RNA 复制,C 错误; D、大肠杆菌 RNaseP(一种酶)的蛋白质部分除去后,在体外高浓度 Mg2+存在下,留下的 RNA 部分仍具有与全酶相同的催化活性,这个事实说明了 RNA 具有催化功能,D 正确。 故选 D。 10.某生态系统部分营养成分之间的关系,以及部分营养级的部分能量值(单位:J·m-2·a-1) 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草→草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①→肉食性动物②是含有四个营养级的食物链 B.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中 X 分别代表热能和 CO2 C.肉食性动物①属于初级消费者,由草食性动物到①的能量传递效率是 3% D.①同化的能量中只有约 3.11%用于①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答案】D 【解析】 A、草食性动物与肉食性动物都不止一种,因此此食物链不一定含有四个营养级,A 错误; B、在能量流动中,能量主要以热能形式散失;物质循环包括碳循环、氮循环等,在碳循环 中,X 表示 CO2,B 错误; C、肉食性动物①属于次级消费者,C 错误; D、生长发育繁殖量=同化量-呼吸量=7×105,占同化量的约 3.11%,D 正确。 故选 D。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