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题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1.内环境稳态是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实现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体内大多数激素的分泌受神经系统的控制,某些激素也能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B.皮肤内的毛细血管、汗腺等与调节体温有直接关系
C.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唾液腺细胞、泪腺细胞等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D.神经元由轴突和树突两部分构成,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解答】解:A、体内大多数激素的分泌受神经系统的控制,某些激素也能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如甲
状腺激素能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A 正确;
B、皮肤内的毛细血管、汗腺等与调节体温有直接关系,B 正确;
C、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唾液腺细胞、泪腺细胞等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C 正确;
D、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构成,其中突起包括轴突和树突。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
本单位,D 错误。
故选:D。
2.下列关于脊蛙反射和坐骨神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脊蛙制备时去脑是为防止神经中枢对实验的影响
B.搔扒反射需坐骨神经中的传出神经纤维的参与
C.屈反射和搔扒反射的感受器和传入神经纤维均不同
D.坐骨神经中的传出神经元的树突可与多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形成突触
【解答】解:A、由于低级中枢受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脊蛙制备时低级中枢脊髓是完好的,故脊蛙制
备时去脑是为防止脑对低级神经中枢脊髓调控,对实验造成影响,A 错误;
B、坐骨神经是混合神经,既有传入神经纤维,又有传出神经纤维,搔扒反射需坐骨神经中的传出神经
的参与,B 正确;
C、脊蛙屈腿反射与搔扒反射反射弧的感受器不同,屈腿反射的感受器为趾尖皮肤,搔扒反射的感受器
为背部皮肤,与感受器相连的传入神经也不同,C 正确;
D、坐骨神经中的传出神经元的树突可受多个神经元轴突末梢的支配,可作为突触后膜,故坐骨神经中
的传出神经元的树突可与多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形成突触,D 正确。
故选:A。
3.课堂上,听到老师点名后学生立刻站起来,完成该动作所需的结构基础和反射类型分别是( )
A.反射弧;非条件反射 B.反射弧;条件反射
C.脊髓;条件反射 D.大脑;非条件反射
【解答】解: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五部分;学生听到老师叫他的名字后立刻站起来,是通过大脑皮层的人类特有的语言中枢形成的,是人
类特有的条件反射。
故选:B。
4.尿崩症是肾脏对水的重吸收产生障碍导致的一组综合征,主要临床症状是烦渴、多饮、多尿。下列相关
叙述错误的是( )
A.下丘脑或垂体病变都可能导致尿崩症
B.该病患者体内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可能较高
C.患者原尿渗透压明显偏高,含有大量的水,导致多尿
D.患者血浆渗透压明显偏高,渴觉中枢兴奋,导致多饮
【解答】解:A、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和分泌,垂体释放的激素,可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
的重吸收,由题干可知,尿崩症是肾脏对水的重吸收产生障碍导致的综合征,若下丘脑或垂体病变,可
能会引起抗利尿激素含量的减少,从而引起尿崩症,A 正确;
B、若该病患者的肾小管和集合管发生病变而对抗利尿激素不敏感,可能会促进抗利尿激素的进一步合
成与释放而使患者体内的抗利尿激素含量较高,B 正确;
C、尿崩症患者的肾脏对水的重吸收产生障碍,与正常人相比,患者原尿中含有大量水,渗透压明显偏
低,C 错误;
D、由于该病患者的肾脏对水的重吸收产生障碍,多尿带走大量水,患者血浆渗透压明显偏高,渴觉中
枢兴奋,导致多饮,D 正确。
故选:C。
5.甲、乙、丙三人在一次社区健康日活动中检测出尿糖超标,为进一步弄清是否患糖尿病,依据规范又进
行了血液检测。图 1、图 2 所示为空腹及餐后测定的血糖及胰岛素浓度。糖尿病血糖浓度标准为:空腹
≥7.0 mmol/L,餐后 2h≥11.1 mmol/L.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血糖可直接作用于胰岛以调节胰岛素的分泌
B.胰岛素通过体液运输定向作用于靶细胞
C.甲体内血糖较高的原因可能是自身效应细胞毒性 T 细胞持续杀伤胰岛
β
细胞
D.乙体内血糖较高的原因可能是胰岛素无法与细胞内的受体结合
【解答】解:A、血糖可直接作用于胰岛以调节胰岛素的分泌,A 正确;
B、胰岛素通过体液运输到身体各处,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定向作用于靶细胞,B 正确;
C、据图可知,甲体内血糖较高,但是胰岛素含量较低,其原因是可能是自身效应细胞毒性 T 细胞持续
杀伤胰岛
β
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异常,C 正确;
D、由图可知,乙餐后的胰岛素浓度很高,但是血糖水平远远高于正常值,可能是自身抗体与靶细胞膜
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胰岛素无法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导致胰岛素不能发挥降血糖的作用,D 错误。
故选:D。
6.下列关于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高等动物的所有生命活动调节都需要神经系统参与
B.信息分子通过组织液的调节方式都是体液调节
C.抗原只能来自体外
D.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及血糖调节都需要下丘脑参与
【解答】解:A、高等动物不是所有生命活动调节都需要神经系统参与,如维持内环境 pH 的稳定不需要
神经系统参与,A 错误;
B、信息分子如神经递质通过组织液的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B 错误;
C、抗原可以来自体外,也可以来自体内,C 错误;
D、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及血糖调节都需要下丘脑参与,D 正确。
故选:D。
7.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下列生命活动中不属于反馈调节的是( )
A.胰高血糖素分泌量与血糖浓度的关系
B.运动强度与汗腺分泌的关系
C.某草原上狼数量与兔子数量的关系
D.食物中缺碘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血液中的促甲状腺激素含量会偏高
【解答】解:A、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血糖浓度升高,又
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二者存在反馈调节,A 错误;
B、运动强度越大,一般汗腺分泌越多,但不存在反馈调节,B 正确;
C、某草原上狼数量越多,兔子数量越少,兔子数量少,又使狼的数量减少,存在反馈调节,C 错误;
D、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当食物缺碘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反馈调节的结果使血液中促甲状
腺激素含量偏高,促进了甲状腺的发育,使甲状腺增生而肿大,也叫地方性甲状腺肿,D 错误。
故选:B。
8.糖原贮积病是由于遗传性糖代谢障碍,致使糖原在组织内过多沉积而引起的疾病,临床表现为低血糖等
症状,如图为人体糖代谢的部分途径。糖原贮积病Ⅰ型是 6﹣磷酸葡萄糖酶基因突变所致。据图分析,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抑制葡萄糖激酶会制约糖原的合成,也会制约体内的细胞呼吸
B.以葡萄糖为底物,细胞呼吸过程会合成 ATP,也需要 ATP 供能
C.血糖浓度低时,正常人体分泌胰岛素增加,使血糖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
D.给糖原贮积病Ⅰ型患者注射胰高血糖素不能使血糖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
【解答】解:A、抑制葡萄糖激酶会制约 6﹣磷酸葡萄糖的生成,抑制糖原的合成,并制约体内的细胞呼
吸,A 正确;
B、据图分析,葡萄糖需要先转化为 6﹣磷酸葡萄糖才能进一步转化为丙酮酸被呼吸作用利用,这一过程
需要消耗 ATP,B 正确;
C、血糖浓度高时,正常人体分泌胰岛素增加,使血糖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C 错误;
D、糖原沉积病Ⅰ型是 6﹣磷酸葡萄糖酶基因突变所致的肝糖原不能水解的低血糖,给糖原沉积病Ⅰ型患
者注射胰高血糖素不能使血糖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D 正确。
故选:C。
9.某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发病机理是:患者体内某种 T 细胞的数量明显增加,释放的某种物质 X 增多,
引起效应 T 细胞与胰岛 B 细胞结合并使其裂解死亡。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这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病
B.抑制该种 T 细胞释放物质 X 可能会减少胰岛 B 细胞的裂解
C.胰岛 B 细胞裂解后需要抗体的参与才能使其死亡
D.注射胰岛素应该可以治疗这种类型的糖尿病
【解答】解:A、效应 T 细胞与胰岛 B 细胞结合并使其裂解死亡,说明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组织,属于自
身免疫病,A 正确;
B、分析题意可知,患者体内某种 T 细胞的数量明显增加,释放的某种物质 X 增多,引起效应 T 细胞与
胰岛 B 细胞结合并使其裂解死亡,故可推出抑制该种 T 细胞释放物质 X 可能会减少胰岛 B 细胞的裂解,
B 正确;
C、题中所述细胞免疫不同于有胞内寄生菌或病毒入侵细胞时发生的细胞免疫,胰岛 B 细胞裂解后直接
死亡,不需要抗体的参与,C 错误;
D、由题意可知,这种类型的糖尿病是缺少胰岛素导致的,故注射胰岛素应该可以治疗这种类型的糖尿
病,D 正确。
故选:C。
10.给健康的实验小鼠静脉注射不同浓度的胰岛素,测得血糖的补充速率和消耗速率如图所示。下列相关
分析错误的是( )
A.图中曲线 a 表示血糖的补充速率,曲线 b 表示血糖的消耗速率
B.随着注射胰岛素浓度的增加,小鼠的肝脏、肌肉细胞中糖原的合成速率会增大
C.在 P 点对应的胰岛素浓度下,小鼠体内的血糖含量会维持稳定
D.健康小鼠体内血糖含量的稳定主要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
【解答】解:A、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随着注射胰岛素浓度的增加,小鼠体内血糖的消耗
速率不会增大,血糖的补充速率会减小,因而曲线 a 表示血糖的补充速率,曲线 b 表示血糖的消耗速率,
A 正确;
B、随着注射胰岛素浓度的增加,小鼠体内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的速率会增大,即转化为
肝糖原和肌糖原的速率会增大,B 正确;
C、P 点时两曲线相交,但该点对应的曲线消耗速率大于血糖补充速率,故在 P 点对应的胰岛素浓度下降,
小鼠体内的血糖含量不能维持稳定,C 错误;
D、健康小鼠体内能够降低血糖的激素为胰岛素,能够升高血糖的激素有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小
鼠血糖含量的稳定主要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D 正确。
故选:C。
1 1.马拉松长跑是赛程超过 40km、历时 2h 以上的极限运动。长跑时,运动员会呼吸加快,大量流汗,
每小时至少消耗 300g 糖类,但运动员体内的血糖含量仍稳定在 0.9g/L 左右。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运动员可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来维持血糖的相对稳定
B.大量出汗是为了使散热量大于产热量,从而维持体温相对稳定
C.肝糖原分解产生的葡萄糖可以供给肌肉细胞利用
D.运动员的大脑皮层也可参与机体的水盐平衡调节
【解答】解:A、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血糖浓度的维持有神经参与,也有激素参与,是神经﹣体液调
节过程,A 正确;
B、在运动过程中,机体产热增多,大量出汗能增加散热,使散热量等于产热量,从而维持体温相对稳
定,B 错误;
C、在血糖浓度降低时,肝糖原分解产生的葡萄糖可经血液等运输,供肌肉细胞利用,C 正确;
D、运动员大量流汗后,大脑皮层产生会渴觉,进而主动饮水,说明大脑皮层也会参与体内的水盐平衡
调节,D 正确。
故选:B。
12.体温的调定点学说认为,人的正常体温调定点为 37℃。当体温超过 37℃时,体温调节中枢会感受到热
的信号,从而增加散热,将体温调节至调定点水平;反之,当体温低于 37℃时,机体也能将体温升高至
37℃。某些情况下如病毒感染时,人的体温调定点可能会升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调定点升高后体温会升高,从而导致发热症状
B.人体体温的维持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有关
C.体温维持在 39℃的发热状态时,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D.若某人体温调定点变为 40℃,当其高烧至 39℃时仍会觉得冷
【解答】解:A、调定点升高后体温会升高,从而导致发热症状,A 正确;
B、内环境的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未神经﹣体液﹣免疫,故人体体温的维持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
络有关,B 正确;
C、体温维持在 39℃的发热状态时,机体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C 错误;
D、若某人体温调定点变为 40℃,当其高烧至 39℃时由于未达到体温调定点故仍会觉得冷,D 正确。
故选:C。
13.非洲猪瘟病毒(ASFV)的遗传物质为双链线状 DNA,感染家猪后会引起烈性传染病,死亡率高,目
前尚无有效疫苗。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SFV 感染宿主细胞离不开宿主细胞膜上相关蛋白质的参与
B.感染 ASFV 后,家猪体内可能会产生相应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C.T 细胞分化形成的效应 T 细胞可识别靶细胞并将 ASFV 清除
D.ASFV 的 DNA 分子转录时需要宿主细胞内 RNA 聚合酶的参与
【解答】解:A、ASFV 感染宿主细胞离不开宿主细胞膜上相关蛋白质(受体)的参与,A 正确;
B、ASFV 作为抗原,感染家猪后,可使其体内产生相应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B 正确;
C、T 细胞分化形成的效应 T 细胞可识别靶细胞并将靶细胞裂解,释放 ASFV,不能直接清除 ASFV,C
错误;
D、ASFV 的 DNA 分子转录时需要宿主细胞内 RNA 聚合酶的参与,D 正确。
故选:C。
14.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免疫细胞生成和成熟的场所分别是骨髓和胸腺
B.淋巴细胞作用于体内自身成分即引起自身免疫病
C.抗体、淋巴因子和溶菌酶等均可特异性结合抗原
D.先天性胸腺缺失和艾滋病患者体内均缺乏 T 细胞
【解答】解:A、免疫细胞生成的场所是骨髓,而成熟的场所有骨髓或胸腺,A 错误;
B、淋巴细胞作用于体内自身“突变成分”不引起自身免疫病,如效应 T 细胞裂解癌细胞属于细胞凋亡,
B 错误;
C、淋巴因子和溶菌酶不能特异性结合抗原,C 错误;
D、先天性胸腺缺失和艾滋病患者体内均缺乏 T 细胞,D 正确。
故选:D。
15.“血清疗法”可用于一些病毒性传染病的临床救治。该疗法主要是利用康复期患者捐献的血液,经严格
的血液生物安全性检测分离后,将血浆输入到重症患者体内。“血清疗法”的免疫学原理是利用康复期患
者血浆中的( )
A.抗原,可以刺激重症患者产生较多的抗体
B.抗体,可以刺激重症患者产生淋巴细胞
C.特异性抗体,帮助重症患者对抗病毒
D.淋巴因子,刺激重症患者产生较多的抗体
【解答】解:康复期患者捐献的血液中含有能与病原体结合的特异性抗体,与抗原结合后往往能形成细
胞团或者沉淀物,最终被吞噬细胞吞噬处理,达到治疗的目的,综上所述,C 正确,ABD 错误。
故选:C。
16.TS 细胞是 T 细胞的一种,能抑制辅助性 T 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呈递抗原和分泌淋巴因子)的活性,
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TS 细胞可间接抑制 B 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B.增强 TS 细胞的功能有利于移植器官的成活
C.免疫抑制剂的作用原理是降低 TS 细胞的功能
D.TS 细胞的功能异常可导致免疫低下或自身免疫病
【解答】解:A、辅助性 T 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能促进 B 细胞增殖和分化,TS 细胞能抑制辅助性 T 细胞,
因此其可间接抑制 B 细胞的增殖和分化,A 正确;
B、器官移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免疫排斥,而免疫排斥是由 T 细胞引起的,因此增强 TS 细胞的功能,即
抑制 T 细胞的活性,这有利于移植器官的成活,B 正确;
C、由 B 选项可知,免疫抑制剂的作用原理是升高 TS 细胞的功能,C 错误;
D、TS 细胞的功能异常可导致免疫低下或自身免疫病,D 正确。
故选:C。
17.某病毒结构由外部囊膜和内部核心组成,囊膜上有病毒编码的多种蛋白质。下列有关该病毒侵入人体
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病毒侵入人体后经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暴露出病毒所特有的抗原
B.效应 T 细胞与被病毒侵染的细胞密切接触,能使病毒裂解死亡
C.浆细胞可特异性识别病毒编码的多种蛋白质,并产生相应的抗体
D.记忆细胞可与再次入侵的同种病毒相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繁殖
【解答】解:A、病毒侵入机体内经吞噬细胞摄取处理,暴露出病毒所特有的抗原特性,然后把抗原呈
递给 T 细胞,A 正确;
B、效应 T 细胞与病毒侵染的靶细胞密切接触,使被侵染细胞裂解死亡释放病毒,B 错误;
C、浆细胞不能识别病毒编码的多种蛋白质等抗原,C 错误;
D、记忆细胞受到相同的病毒刺激后快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抗体与病毒相结合,
从而抑制病原体繁殖,D 错误。
故选:A。
18.如图是人体免疫反应的部分过程示意图,其中
①
~
④
表示相关过程,甲~己表示细胞。下列相关叙述
错误的是( )
A.甲~己都属于淋巴细胞,其中甲在骨髓中发育成熟,丁在胸腺中发育成熟
B.丙、丁都能分泌免疫活性物质,这些物质只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C.过程
②④
都具有特异性,过程
④
完成需要细胞膜上蛋白质的参与
D.乙与己细胞内的 mRNA 种类有差异,二次免疫反应主要与戊密切相关
【解答】解:A、根据分析可知,甲~己都属于淋巴细胞,其中甲在骨髓中发育成熟,丁在胸腺中发育
成熟,A 正确;
B、丙和丁分别能分泌抗体和淋巴因子免疫活性物质,这些物质只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B 正确;
C、过程
②
是抗体和抗原结合的过程,过程
④
是效应 T 细胞和靶细胞密切接触的过程,过程
②④
都具有
特异性,并且过程
④
完成需要细胞膜上蛋白质的参与,C 正确;
D、乙与己细胞是分化的细胞,细胞内的 mRNA 种类有差异;二次免疫反应主要与乙与己密切相关,D
错误。
故选:D。
19.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有助于预防因 HPV 引起的感染,通常需要进行三次接种。下列叙述错误的
是( )
A.对人体而言,HPV 疫苗是外来抗原
B.HPV 疫苗主要引起机体产生细胞免疫
C.三次接种 HPV 疫苗可增强免疫应答
D.易感者接种 HPV 疫苗可有效预防感染
【解答】解:A、对人体而言,HPV 疫苗是外来物质,属于抗原,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A 正确;
B、HPV 疫苗主要引起机体产生抗体,属于体液免疫,B 错误;
C、三次接种 HPV 疫苗可以刺激机体产生更多的记忆细胞和抗体,增强免疫效果,C 正确;
D、易感者接种 HPV 疫苗,可刺激机体产生更多的记忆细胞和抗体,有效预防感染,D 正确。
故选:B。
20.如图是种群的社群压力对种群数量影响的调节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社群压力增大会导致由效应 T 细胞分泌的抗体数量明显减少
B.社群压力增大会导致机体胰岛 B 细胞分泌的胰岛素明显减少
C.社群压力仅通过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方式对种群数量进行调控
D.社群压力增大引起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种群数量降低
【解答】解:A、据图分析,社群压力会导致抗体数量减少,抗体是由效应 B 细胞分泌,A 错误;
B、据图分析,社群压力会导致机体低血糖、休克,说明可能是胰岛 B 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多,B 错误;
C、据图分析,种群数量过多时,可通过神经、体液、免疫的调节方式,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使种群数量减少,C 错误;
D、据图分析,社群压力会使得性激素减少,生殖细胞成熟减少,进而降低出生率,另外对疾病和外界
抵抗力降低,增加死亡率,从而使种群数量降低,D 正确。
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