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限时训练3-2021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争分夺秒限时训(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单选题限时训练3-2021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争分夺秒限时训(解析版)

ID:653793

大小:201.5 KB

页数:8页

时间:2021-04-0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单选题限时练 3 1.某兴趣小组采用两种途径处理鸡蛋清溶液,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过程①既没有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也没有破坏其中的肽键 B.过程②会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导致蛋白质失去其生理功能 C.向过程④结束后的反应体系中加入双缩脲试剂不会再产生紫色反应 D.图中①②两种处理方法都没有改变鸡蛋清中蛋白质的氨基酸数量 【答案】C 【解析】 A、过程①是蛋白质的盐析过程,该过程既没有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也没有破坏其中的肽 键,A 正确; B、过程②中经高温处理会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被破坏而变性,导致蛋白质失去其生理功能, B 正确; C、④过程是蛋白质经蛋白酶催化水解为多肽和某些氨基酸的过程,而该过程中加入的蛋白 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故向过程④结束后的反应体系中加入双缩脲试剂仍会出现紫色反 应,C 错误; D、①和②分别是蛋白质的盐析和加热变性,其原理分别是蛋白质在不同浓度下的溶解度不 同和加热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盐析没有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加热会破坏蛋白质的空 间结构,但二者都没有改变鸡蛋清中蛋白质的氨基酸数量,D 正确。 故选 C。 2.如图是生物界中能量“通货”—ATP 的循环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的 M 指的是腺苷,N 指的是核糖 B.暗反应中 ATP 用于固定 CO2 和还原 C3 C.食物为 ATP“充电”指的是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 D.ATP 的“充电”需要酶的催化,而“放能”不需要 【答案】C 【解析】 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题图中 M 指的是腺嘌呤、N 为核糖,A 错误; B、如果 ATP 来自光反应,则这部分 ATP 只能用于暗反应中还原 C3,固定 CO2 不需要消耗能量,B 错误; C、食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转化成 ATP 中活跃的化学能,需通过呼吸作用来完成,C 正确; D、ATP 的合成和分解均需要酶的催化,D 错误。 故选 C。 3.如图中甲曲线表示在最适温度下,某种酶促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其余两 条曲线分别表示该酶促反应速率随 pH 或温度的变化趋势。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在 A 点适当提高温度或在 B 点适当增加酶的浓度,反应速率都将增大 B.图中 E 点代表该酶的最适 pH,H 点代表该酶的最适温度 C.在 B 点适当增加酶的浓度,反应速率将增大 D.由图可得,酶具有高效性 【答案】C 【详解】 甲曲线是在最适温度下测定的,故在 A 点提高温度,反应速率将降低,A 错误;低温条件 下,酶活性降低,但酶活性不会丧失,而强酸、强碱或高温都会使酶活性失活,故题图中的 乙曲线代表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丙曲线代表 pH 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所以图中 E 点对应的条件为该酶的最适温度,H 点对应的条件为该酶的最适 pH,B 错误;B 点后限 制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最有可能是酶的数量(或浓度),所以在 B 点适当增加酶的浓度,反 应速率将增大,C 正确;酶的高效性是指酶的催化效率高于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率,由本题 信息不能得出酶具有高效性,D 错误。 4.已知蛋白核小球藻的光合作用过程表示如图,其中 PSⅠ和 PSⅡ为光合色素与蛋白质组 成的复合光反应系统,在盐胁迫(高浓度 NaCl)条件下,蛋白核小球藻的光反应复合体 PSⅠ 和 PSⅡ的结构会受到损伤,电子传递速率降低,光化学反应速率降低,从而使光合作用减 弱,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PSⅡ中的光合色素能利用吸收的光能,将 H2O 分解为 O2 和 H+ B.ATP 合成酶具有催化功能,并协助 H+实现跨膜运输 C.蛋白核小球藻光反应产生的 O2 被细胞呼吸利用至少穿过四层生物膜 D.刚遭遇盐胁迫的蛋白核小球藻,叶肉细胞内 C3 含量上升、C5 含量下降 【答案】C 【解析】 A、由图可知,PSⅡ上进行水的光解,该膜为类囊体薄膜,其中的光合色素能利用吸收的光 能,将 H2O 分解为 O2 和 H+,A 正确; B、由图可知,ATP 合成酶具有催化功能,催化 ADP 和 Pi 合成 ATP,并协助 H+实现跨膜运 输,B 正确; C、蛋白核小球藻光反应产生的 O2 被细胞呼吸利用至少穿过五层生物膜,分别是一层类囊 体薄膜、两层叶绿体膜、两层线粒体膜,在线粒体内膜上利用,C 错误; D、刚遭遇盐胁迫的蛋白核小球藻,蛋白核小球藻的光反应复合体 PSⅠ和 PSⅡ的结构会受 到损伤,电子传递速率降低,光化学反应速率降低,光反应提供的 ATP 和[H]减少,C3 的还 原速率变低,C5 生产速率变低,而 C3 的合成速率不变,C5 消耗速率不变,故叶肉细胞内 C3 含量上升,C5 含量下降,D 正确。 故选 C。 5.如图为基因型为 AaBB 的某二倍体生物体(2n=4)的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局部示意图。 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细胞产生的次级卵母细胞中一定存在 A、a 基因 B.该时期细胞内有 6 条染色单体和 6 个核 DNA 分子 C.若不考虑其他变异,该细胞能得到 2 种或 4 种成熟的生殖细胞 D.若含 B 基因的染色体 DNA 在复制前被 3H 完全标记,则产生的子细胞都含 3H 【答案】D 【解析】 A、若发生的是基因突变,图示未绘出的一极只存在 A、a 两种基因中的一种,A 错误; B、该时期中,细胞内染色单体和核 DNA 分子数为 8,B 错误; C、该细胞完成减数分裂能得到 1 种成熟的有性生殖细胞(形成 1 个卵细胞),C 错误; D、若 B 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在 DNA 复制前全被 3H 标记,则此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均含有 3H, D 正确。 故选 D。 6.某家族患有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其中一种病的致病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研究人 员通过调查得到了该家族的遗传系谱图(图 1),然后对Ⅰ1、Ⅱ2、Ⅱ3、Ⅲ2 的这两对基因 进行电泳分离,得到了不同的条带(图 2)。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甲病是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乙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条带①代表甲病的致病基因,条带③代表乙病的致病基因 C.对Ⅲ1 的两对基因进行电泳分离,所得的条带应该是①和③ D.只考虑甲、乙两种遗传病,Ⅰ4 与Ⅱ1 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 1/2 【答案】B 【解析】 A、Ⅰ3 和Ⅰ4 均不患甲病,生了一个患甲病的女儿Ⅱ3,由此可以确定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 传。据题意"其中一种病的致病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可知乙病的致病基因位于 X 染色体 上,若乙病为 X 染色体隐性遗传,则"母病子必病",而该家系中Ⅱ1 患病,Ⅱ2 未患病,由 此判断乙病的遗传方式为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A 错误; B、Ⅱ2 不患甲病而Ⅱ3 患甲病,因此电泳带谱中,条带①代表甲病的致病基因,图中Ⅱ2、 Ⅱ3 和Ⅲ2 均不患乙病,因此条带③代表乙病的显性致病基因,B 正确; C、由图可知,两病皆患的Ⅰ1 的带谱含有的条带为①和③,Ⅲ1 的带谱应是②③或①②③, C 错误; D、就甲病而言,Ⅰ4、Ⅱ1 均未患甲病,但都带有隐性致病基因,为杂合子;就乙病而言, Ⅰ4 的儿子Ⅱ2 未患病,则Ⅰ4 为杂合子,Ⅱ1 的母亲Ⅰ2 正常,则Ⅱ1 为杂合子,因此只考虑甲、 乙两种遗传病,Ⅰ4 与Ⅱ1 的基因型是相同的,概率为 1,D 错误。 故选 B。 7.研究表明,真核生物细胞核基因在 RNA 聚合酶Ⅱ催化下转录成前体 RNA,前体 RNA 的特定碱基序列被剪接体(一种核糖核酸蛋白质复合物)剪切后,拼接成不同的成熟 mRNA, mRNA 进入细胞质中并进行翻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核 DNA 的起始密码子控制着基因的转录过程 B.RNA 聚合酶Ⅱ不能剪切前体 RNA,体现了酶的专一性 C.在前体 RNA 的剪切过程中,剪接体可能起催化作用 D.细胞核中的一种核基因可能会编码多种蛋白质 【答案】A 【解析】 A、DNA 转录的起点是启动子,起始密码子在 mRNA 上,A 错误; B、RNA 聚合酶 II 能催化前体 RNA 的合成,不能剪切前体 RNA 为成熟 RNA,体现了酶的 专一性,B 正确; C、剪接体是一种核糖核酸蛋白质复合物,其中的核糖核酸可能参与了前体 RNA 的剪切, 可能具有催化功能,C 正确; D、一种核基因转录成一种前体 RNA,前体 RNA 经剪切后可拼接成多种成熟 mRNA,这些 成熟 mRNA 可翻译成多种蛋白质,D 正确。 故选 A。 8.面对“新冠”病毒英国政府采取了群体免疫政策,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新冠”病毒的感染对人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 B.若病毒毒性过强不利于维持病毒与人的寄生关系 C.在存活的人群体中对病毒的抗性基因频率有所下降 D.人和病毒之间相互选择、协同进化 【答案】C 【解析】 A、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没有抗性的个体被淘汰,具有抗性的个体能生 存下来,A 正确; B、毒性过强会导致宿主(人)死亡,宿主死亡使病毒失去寄生的场所,故病毒毒性过强不 利于维持病毒与人的寄生关系,B 正确; C、由于病毒的选择,存活的人群具有对病毒的抗性而生存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存活的人 群体中对病毒的抗性基因频率逐渐上升,C 错误; D、病毒对人有寄生关系,通过寄生关系,人和病毒之间在协同(共同)进化过程中相互选 择、协同进化,D 正确。 故选 C。 9.T 淋巴细胞不但介导细胞免疫应答,在体液免疫应答中亦发挥重要的作用。下列叙述错 误的是( ) A.T 淋巴细胞接受相应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效应 T 细胞和记忆细胞 B.环孢霉素 A 能使 T 淋巴细胞增殖受阻,可减弱免疫排斥反应 C.T 淋巴细胞通过释放淋巴因子、裂解被病毒感染的靶细胞完成体液免疫 D.艾滋病患者的 T 淋巴细胞受 HIV 攻击后,机体免疫监控和清除功能受损,易患癌症 【答案】C 【解析】 A、T 淋巴细胞接受相应抗原刺激后,能增殖分化为效应 T 细胞和记忆细胞,A 正确; B、环孢霉素 A 能使 T 淋巴细胞增殖受阻,从而使免疫系统处于无免疫状态或弱免疫状态, 因此,可减弱免疫排斥反应,B 正确; C、T 淋巴细胞通过释放淋巴因子,促进 B 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合 成并分泌抗体,从而完成体液免疫,C 错误; D、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而 T 细胞是细胞免疫的中心细胞,因此,艾滋病 患者的 T 淋巴细胞受 HIV 攻击后,机体免疫监控和清除功能受损,易患癌症,D 正确。 故选 C。 10.某同学为了模拟标志重捕法,用若干黄粒玉米种子代表一定区域内某动物种群个体总数, 用 50 粒白玉米种子代表被标记的个体,则最接近自然条件下种群个体总数和实际操作模拟 步骤的是( ) A.取出 50 粒黄种子→剩余黄粒种子倒入烧杯→加入 50 粒白种子→混合均匀随机抓取→统 计白粒与黄粒数→计算烧杯中黄粒总数→重复 3〜5 次→计算每次总数的平均 B.取全部黄粒倒入烧杯→加入 50 粒白种子→混合均匀→随机抓取→统计黄粒数→计算烧 杯中黄粒总数→重复 3〜5 次→计算每次总数的平均值 C.取全部黄粒倒入烧杯→加入 50 粒白种子→随机抓取→统计白粒与黄粒数→混合均匀→ 计算烧杯中黄粒总数→重复 3〜5 次→计算每次总数的平均值 D.取出 50 粒黄种子→剩余黄粒种子倒入烧杯→加入 50 粒白种子→随机抓取→混合均匀统 计白粒数→计算烧杯中黄粒总数→重复 3〜5 次→计算每次总数的平均值 【答案】A 【解析】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该模拟实验若不取 50 粒黄种子出来,直接加入 50 粒白种子,将导致估 算结果偏大(种群总数包含全部黄种子还有 50 粒白种子),且该实验需混合均匀后进行抓取, 因此,正确的模拟步骤是取出 50 粒黄种子→剩余黄粒倒入烧杯→加入 50 粒白种子→混合均 匀→随机抓取→统计白粒与黄粒数→计算烧杯中黄粒总数→重复 3~5 次→计算每次总数的 平均值。综上所述,A 正确,B、C、D 错误。 故选 A。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