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2021 年高考八省大联考最新题型辽宁省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下图为一真核细胞的某
一个核基因的结构及变化示意图(基因突变仅涉及图中 1 对碱基改变)。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
是 ( )
A. 基因复制与基因转录所需的场所、原料不同
B. 该基因所在的 DNA 分子中每个磷酸基团都与两个脱氧核糖相连
C. 基因突变导致新基因中(A+T)/(G+C)的值和(A+G)/(T+C)的值都减小
D. 基因复制过程中 1 链和 2 链均为模板,复制后形成的两个基因中遗传信息一般相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
1、DNA 的双螺旋结构:①DNA 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②DNA
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③两条链
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2、复制过程是以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以 DNA 分子的两条链为模板,在 DNA 解旋酶、
DNA 聚合酶的作用下消耗能量,合成 DNA。
3、转录过程以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以 DNA 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在 DNA 解旋酶、RNA
聚合酶的作用下消耗能量,合成 RNA。
【详解】A、基因复制所需原料为脱氧核苷酸,基因转录的原料为核糖核苷酸,两者所需原
料不同;但场所相同,均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A 错误;
B、该基因所在的 DNA 分子中,大多数磷酸基团都与两个脱氧核糖相连,但每条链一端的一
个磷酸基团连接一个脱氧核糖,B 错误;
C、图示基因中的碱基对 A∥T 被 G∥C 替换,导致新基因中(A+T)/(G+C)的值减小,依据碱
基互补配对原则可推知:新基因中(A+G)/(T+C)的值不变,C 错误;
D、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DNA 独特的双螺旋结构能为复制提供精确的模板,可见,
基因复制过程中 1 链和 2 链均为模板,因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所以复
制后形成的两个基因中遗传信息一般相同,D 正确。
故选 D。
22. (2021 年高考八省大联考最新题型辽宁省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图 1 是八倍体小黑麦培
育过程(A、B、D、E 各表示一个染色体组),图 2 是生物体内某种变异。请据图回答下列
问题:
(1)普通小麦的体细胞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_个染色体组,黑麦配子中含个染色
_______________体组。
(2)利用普通小麦和黑麦培育八倍体小黑麦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变异。
(3)普通小麦和黑麦杂交后代不可育,要用化学药剂________________将染色体加倍,该
药物使染色体加倍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 2 中的两条染色体是________________,所示的变异为_______________,该变异发
生的时期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6 (2). 1 (3). 染色体(数目) (4). 秋水仙素 (5). 抑制纺锤体
的形成 (6). 同源染色体 (7). 基因重组(交叉互换) (8).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解析】
【分析】
题图分析,图 1 为八倍体小黑麦的培育过程:普通六倍体小麦与二倍体黑麦杂交获得 异源
四倍体小麦,由于其中没有同源染色体的存在,因此不能产生可育的配子,无法产生后代,
因此通过利用秋水仙素处理使得染色体数目加倍,从而获得 八倍体小黑麦。
图 2 为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的过程。
【详解】(1)普通小麦是六倍体,体细胞中含有 6 个染色体组,黑麦属于二倍体,产生的配
子中含 1 个染色体组。
(2)利用普通小麦和黑麦培育八倍体小黑麦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该过程为多倍体育
种的过程。
(3)普通小麦和黑麦杂交后代为 ABDE,由于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因此该四倍体高度不
育。必须用秋水仙素将染色体加倍,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染色体组数目加
倍,即含 8 个染色体组,加倍后由于具有同源染色体,能联会,因此可育,这样培育的后代
是异源八倍体小黑麦。
(4)图 2 中的两条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由图可知,在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
发生了交叉互换(基因重组),该过程发生的时期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点睛】熟知多倍体育种的过程及其原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正确分析图中的信息是结答
本题的前提。
24. (2021 年高考八省大联考最新题型辽宁省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某 XY 型性别决定的二
倍体动物(2n=4)体内某细胞(该细胞仅发生了一次变异)处于细胞分裂某时期的结构如图 1。
图 2 中细胞类型是依据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 DNA 分子数的数量关系而划分的。图
1 中数字代表染色体编号。
(1)图 1 细胞属于图 2 中类型________的细胞,该细胞中属于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__(写
染色体编号)。该细胞发生的变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该细胞分裂产生的精细胞基因
型为_____________。该生物细胞中染色体组数最多有___________ 组。
(2)在图 2,若类型 b、d、e 的细胞属于同一次减数分裂,那么三者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_________。图中 5 种细胞类型中,一定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类型有____________。
【答案】 (1). b (2). 1 与 2,3 与 4 (3). 染色体结构变异 (4). aXB、aXB、AAY、Y
(5). 4 (6). b、d、e (7). a、b
【解析】
【分析】
1、分析图 1:图 1 细胞中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分裂后期;该细胞中有一条
染色单体上含有两个 A 基因,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2、分析图 2:a 是染色体数为体细胞的 2 倍,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 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
裂或者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c 可以是体细胞也可以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
d 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或中期细胞;e 细胞为精细胞、卵细胞或极体。
【详解】(1)图 1 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且每条染
色体含有 2 个 DNA,属于图 2 中类型 b 的细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分裂后期分向两极,
该细胞中 1 与 2,3 与 4 属于同源染色体;该细胞中有一条染色单体上重复出现 A 基因,因
此发生的变异是染色体结构变异;结合细胞图中的基因组成及移向两极的染色体的情况可
知,该细胞分裂产生的精细胞基因型为 aXB、aXB、AAY、Y;该生物体细胞含有 2 个染色体组,
在有丝分裂后期最多,为 4 个染色体组。
(2)若类型 b、d、e 的细胞属于同一次减数分裂,b 细胞染色体数等于体细胞,且每条染
色体含有两个 DNA,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细胞,d 细胞染色体数目为体细胞的一半,每条染
色体含有两个 DNA,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或中期细胞,e 细胞染色体数目为体细胞的一
半,每条染色体含有 1 个 DNA,为精细胞、卵细胞或极体,那么 b、d、e 的细胞在同一次
减数分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b、d、e;图 2 的 5 种细胞类型中,a 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b 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或者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故一定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类
型有 a、b。
【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和柱形图,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
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8. (2021 年重庆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演练生物试题)下列关于作物育种
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杂交育种的目的是组合优良性状
B. 人工诱导多倍体可导致基因重组
C. 诱变育种的优点是容易获得优良性状
D. 基因工程育种的优势是能诱导产生新基因
【答案】A
【解析】
【分析】
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方
法
杂交→自
交→选优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
化学药剂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
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
的种子或幼苗
原
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
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
组成倍增加)
【详解】A、杂交育种通过杂交的方法将不同品种的优良性状集中一起,实现优良性状的组
合,A 正确;B、人工诱导多倍体的目的是形成多倍体植株,原理是染色体变异,而基因重
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B 错误;
C、诱变育种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原理是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和低频率性,不易获得优
良性状,C 错误;
D、基因工程可以定向改变生物性状,D 错误。
故选 A。
6. (辽宁省葫芦岛市 2020-2021 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下列关于染色体组的表述,
不正确的是( )
A. 人的体细胞中有两个染色体组
B. 起源相同的一组完整的非同源染色体
C. 普通小麦的花粉细胞中有一个染色体组
D. 通常指二倍体生物的一个配子中的染色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
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
【详解】A、人属于二倍体,所以其体细胞中有两个染色体组,A 正确;
B、起源相同的一组完整的非同源染色体可称为一个染色体组,B 正确;
C、普通小麦是六倍体,其花粉细胞中有三个染色体组,C 错误;
D、二倍体生物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称为一个染色体组,即携带全套遗传信息的一组非同源
染色体,D 正确。
故选 C。
9. (辽宁省葫芦岛市 2020-2021 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基因工程应用广泛,成果
丰硕。下列不属于基因工程应用的是( )
A. 利用乳腺生物反应器生产药物 B. 从培育的青霉菌中提取青霉素
C. 制造一种能降解石油的“超级细菌” D. 制造一种能产生干扰素的基因工程
菌
【答案】B
【解析】
【分析】
1、植物基因工程的应用:(1)抗虫转基因植物;(2)抗病转基因植物;(3)抗逆转基因植
物;(4)转基因改良植物品质。总之基因工程在农业上用于生产高产、稳产和具有优良品质
的品种,能产生抗逆性品种。
2、动物基因工程的成果:(1)提高动物的生长速度:外源生长激素基因;(2)改善畜产品
的品质;(3)转基因动物生产药物;(4)转基因动物作器官移植的供体。
3、医药卫生方面的成果:主要是生产基因工程药物,如人胰岛素、细胞因子、抗体、疫苗、
干扰素等。
4、环境保护方面:环境监测和对污染环境的净化。
【详解】A、利用乳腺生物反应器生产药物,这属于动物基因工程的应用,A 错误;
B、从青霉菌中提取青霉素,这没有采用基因工程技术,不属于基因工程的应用,B 正确;
C、制造一种能分解石油的“超级细菌”,这属于基因工程的应用,C 错误;
D、制造一种能产生干扰素的工程菌,这属于基因工程的应用,D 错误。
故选 B。
34. (辽宁省葫芦岛市 2020-2021 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将大肠杆菌的质粒连接上
人生长激素的基因后,重新导入大肠杆菌的细胞内。再通过发酵工程就能大量生产人生长激
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转录生长激素基因需要解旋酶和 DNA 连接酶
B. 大肠杆菌获得的能产生人生长激素的变异可以遗传
C. 大肠杆菌质粒标记基因中腺嘌呤和尿嘧啶的含量相等
D. 大肠杆菌产生的生长激素对其代谢的调节作用是不可或缺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
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
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2、基因工程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3、初级代谢产物是指微生物通过代谢活动所产生的、自身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物质,如氨
基酸、核苷酸、多糖、脂类、维生素等。次级代谢产物是指微生物生长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
化学结构十分复杂、对该生物无明显生理功能,或并非是微生物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物质,
如抗生素、毒素、激素、色素等。
【详解】A、基因的转录需要 RNA 聚合酶,不需要解旋酶和 DNA 连接酶,A 错误;
B、大肠杆菌获得的能产生人生长激素的变异类型是基因重组,是可遗传的变异,B 正确;
C、基因的本质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不含尿嘧啶,C 错误;
D、发酵产生的生长激素属于大肠杆菌的次级代谢产物,不是不可或缺的,D 错误。
故选 B。
11. (天津市一中 2020-2021 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生物的某些染色体结
构变异可通过减数分裂染色体的行为来识别。甲、乙两模式图分别表示细胞减数分裂过程
中出现的“环形圈”或“十字形结构”现象,图中字母表示染色体上的基因。下列有关叙
述正确的是( )
A. 两图中的现象均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过程中
B. 甲图所示的现象是由倒位导致的,乙图所示的现象是由易位导致的
C. 甲乙两图所示细胞完成减数分裂后产生的配子中染色体结构均正常
D. 两图所示细胞中基因种类、数量均正常,个体性状也不会发生改变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题图分析可知,甲图中的染色体发生了倒位现象,乙图中的染色体发生了易位现象,二者
均为可遗传的染色体结构变异。
【详解】A、两图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A 错误;
B、据图可知,甲图中发生染色体片段倒位,乙图中发生染色体片段易位,B 正确;
C、图甲中,配子若得到下方发生倒位的染色体,则会获得染色体结构异常配子,图乙中配
子若得到左下或右上发生易位的染色体,则会获得染色体结构异常配子,C 错误;
D、两图中细胞染色体发生结构变异,可能会破坏基因结构,也可能影响基因表达调控序列
导致个体性状可能受到影响,D 错误;
故选 B。
7. (重庆市一中 2020-2021 学年高三上期第四次月考生物试题)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 根尖细胞的分生区细胞会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B. 基因重组只能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
C. 三种可遗传的变异均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
D. 三种可遗传的变异中,只有基因突变才能产生新的基因
【答案】D
【解析】
【分析】
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
新基因。
2、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
包括两种类型,①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
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
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此外,某些细菌(如肺炎双球菌转化
实验)和在人为作用(基因工程)下也能产生基因重组。
3、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详解】A、自然状态下,基因重组发生在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根尖细胞的分生区细胞进行
的是有丝分裂,不能发生基因重组,A 错误;
B、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基因重组可发生于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也可发生于非同源染
色体的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B 错误;
C、一般而言,只有染色体变异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无法在显微镜下
观察到,C 错误;
D、三种可遗传变异中,只有基因突变会产生新的基因,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D 正确。
故选 D。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一中 2020-2021 学年高三第六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1. 某植株的一条
染色体发生缺失突变,获得该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缺失染色体上具有红色显性基因 B,
正常染色体上具有白色隐性基因 b(如图)。如以该植株为父本,测交后代中部分表现为红
色性状。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
A. 减数分裂时染色单体 1 或 2 上的基因 b 突变为 B
B. 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 3 与 4 自由分离
C. 减数第二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自由组合
D. 减数第一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
【答案】D
【解析】
【分析】
正常情况下,该植株为父本产生的花粉粒有 B、b 两种,由于获得该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
(即 B),因此正常的测交结果后代应全表现为白色性状,后代中部分出现红色性状,说明
此时发生了变异,这种变异最有可能来源为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是发生了交叉互换。
【详解】A、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即使有,也只会出现个别现象,而不会导致部分个
体都出现红色性状,A 错误;
B、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即使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自由组合,带有缺失染色体的那个花粉还
是不育的,后代也不会出现红色性状,B 错误;
C、正常的减数分裂过程中,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 3 与 4 就是自由分离的,
这不会导致后代中部分表现为红色性状,C 错误;
D、以该植株为父本,测交后代中部分表现为红色性状,最可能的原因是非姐妹染色单体之
间是发生了交叉互换,即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
换,缺失染色体上的 B 基因交换到正常染色体上,从而产生了带有 B 基因的正常雄配子,D
正确。
故选 D。
(四川省成都市四川大学附中 2020-2021 学年高三上期期中理综生物试题)2. 下列有关生
物学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三倍体植物不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但经一定浓度秋水仙素处理后可产生可育后代
B. 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既能释放神经递质也能产生激素
C.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由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引起的
D. 激素与靶细胞作用后就被降解,因而体液调节作用时间相对较短
【答案】B
【解析】
【详解】A、三倍体植物可以由二倍体与四倍体杂交得到,即可以由受精卵发育而来,A 错
误;
B、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如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既能释放神经递质也能产生激素,B 正
确;
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由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自然
选择等因素引起的,C 错误;
D、激素与靶细胞作用后就被降解,但由于内分泌腺不断产生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靶细胞,
因而体液调节作用时间相对较长,D 错误。
故选 B。
(四川省成都市七中 2020-2021 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3. 研究者观察到某一雄性
哺乳动物(2n=24)处于四分体时期的初级精母细胞中期的两对同源染色体发生了特殊的联
会现象,形成了如下图所示的“四射体”,图中的字母为染色体区段的标号,数字为染色体
的标号。若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四射体”的 4 条染色体随机的两两分离,并且只有遗传信
息完整的精子才能成活。以下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 除去“四射体”外,处于四分体时期的该初级精母细胞中还有 10 个四分体
B. 出现“四射体”的原因是 s-s、w-w、t-t、v-v 均为同源区段,所以发生联会
C. 若不考虑致死,从染色体的组合(①-④组合)来看,该动物能产生 6 种精子
D. 由于只有遗传信息完整的精子才能成活,推测该动物产生的精子有 1/4 会致死
【答案】D
【解析】
【分析】
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
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
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分析图示可知,非同源染色体上出现了同源区段,进行了联会,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详解】A、细胞中有 24 条染色体,MI 前期正常情况可以形成 12 个四分体,而一个四射
体涉及 4 条染色体,故除去“四射体”外,处于四分体时期的该初级精母细胞中还有 10 个四
分体,A 正确;
B、出现“四射体”的原因是 s-s、w-w、t-t、v-v 均为同源区段,所以发生联会,B 正确;
C.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四射体的四条染色体随机两两分离,共有 6 种分离方式,故若不考
虑致死,从染色体的组合(①④、①②、②③、③④、①③、②④)来看,该动物能产生 6
种精子,C 正确;
D、通过 C 可知,总共有六种精子,其中,①④、①②、②③、③④都会致死,所以有 2/3
会致死,D 错误。
故选 D。
(四川省成都市七中 2020-2021 学年高三上期期中理综生物试题)4. 下图为利用物种 a 的
植株(基因型为 MmNn)和物种 b 的植株培育某种多倍体的过程,下列正确的是( )
A. 多倍体育种中,秋水仙素和低温均作用于有丝分裂的后期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B. 杂种植物细胞内的染色体来自不同物种,一定不含同源染色体
C. 图示多倍体的形成过程中,既发生了染色体变异,也发生了基因重组
D. 多倍体植株一般表现为果实、种子等器官较大,所以六倍体小麦能够取得高产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用低温或秋水仙素处理植物的幼苗或发育的种子,从而抑制细胞中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中
的染色体加倍。与正常个体相比,多倍体具有的特点是植株个体巨大、合成的代谢产物增多,
但是发育迟缓,结实率较低。
【详解】A、多倍体育种中,秋水仙素和低温均作用于有丝分裂的前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使染色体数目加倍,A 错误;
B、杂种植物细胞内的染色体来自不同物种,但有可能含有同源染色体,B 错误;
C、图示多倍体的形成过程中,两物种杂交发生了基因重组,染色体加倍发生了染色体数目
变异,C 正确;
D、多倍体植株一般表现为果实、种子等器官较大,但结实率低,所以六倍体小麦不一定取
得高产,D 错误。
故选 C。
(四川省成都市七中 2020-2021 学年高三上期期中理综生物试题)5. 下图仅表示某二倍体
生物正常细胞和突变体 I、II 的部分染色体,其中 A、a 表示基因。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突变体 I 的形成一定发生了基因结构的变异
B. 突变体 II 的形成一定发生染色体片段的缺失
C. 突变体 I、II 的形成任何时候都可发生
D. 形成突变体 I、II 的变异类型可统称为突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与正常细胞相比可知,突变体Ⅰ中 A 基因变成 a 基因,可能是基因突变或者基
因重组;突变体Ⅱ中一条 2 号染色体缺失了一端,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缺失)。
【详解】A、突变体Ⅰ中 A 变成了 a,可能是基因突变或者基因重组,基因结构发生了变化,
A 正确;
B、突变体Ⅱ常染色体部分的 A 基因缺失,缺少了一段染色体,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B
正确;
C、突变体Ⅰ可能是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导致,如果是因为基因重组形成了突变体Ⅰ,那么
不是任何时候都能发生,C 错误;
D、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可以统称为突变,D 正确。
故选 C。
【点睛】
(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 2020-2021 学年高三第三次阶段性测试(10 月)生物试题)6. 作
物 M 的 F1 基因杂合,具有优良性状。F1 自交形成自交胚的过程见途径 1(以两对同源染色
体为例)。改造 F1 相关基因,获得具有与 F1 优良性状一致的 N 植株,该植株在形成配子时,
有丝分裂替代减数分裂,其卵细胞不能受精,直接发育成克隆胚,过程见途径 2。下列说法
错误的是( )
A. 与途径 1 相比,途径 2 中 N 植株形成配子时不会发生基因重组
B. 基因杂合是保持 F1 优良性状的必要条件,以 n 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为例,理论上,自
交胚与 F1 基因型一致的概率是 1/2n
C. 因克隆胚是由 N 植株的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所以与 N 植株基因型一致的概率是 1/2n
D. 通过途径 2 获得的后代可保持 F1 的优良性状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知,可以通过两条途径获得 F1 的优良性状,途径 1 为正常情况下 F1 自交获得具有
优良性状的子代,途径 2 中先对作物 M 的 F1 植株进行基因改造,再诱导其进行有丝分裂而
非减数分裂产生卵细胞,导致其卵细胞含有与 N 植株体细胞一样的遗传信息,再使得未受
精的卵细胞发育成克隆胚,该个体与 N 植株的遗传信息一致。
【详解】A、途径 1 是通过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而途径 2 中通过有丝分裂产生配子,有丝分
裂过程中不发生基因重组,A 正确;
B、由题意可知,要保持 F1 优良性状需要基因杂合,一对杂合基因的个体自交获得杂合子的
概率是 1/2,若该植株有 n 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根据自由组合定律,杂合子自交子代中
每对基因均杂合的概率为 1/2n,故自交胚与 F1 基因型(基因杂合)一致的概率为 1/2n,B 正
确;
C、克隆胚的形成为有丝分裂,相当于无性繁殖过程,子代和 N 植株遗传信息一致,故克隆
胚与 N 植株基因型一致的概率是 100%,C 错误;
D、途径 1 产生自交胚的过程存在基因重组,F1 产生的配子具有多样性,经受精作用后的子
代具有多样性,不可保持 F1 的优良性状;而途径 2 产生克隆胚的过程不存在基因重组,子
代和亲本的遗传信息一致,可以保持 F1 的优良性状,D 正确。
故选 C。
(安徽省名校联盟高三模拟调研卷(五))7. 在东方红太空育种蔬菜示范基地展厅里有几艘火
箭模型,展厅里还有一些植物种子和照片,种子有香炉瓜种子、特大南瓜种子等,照片中有
太空蛋茄、航椒一号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太空环境定向诱导后,人们可获得需要的性状
B. 在生物培育和选择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C. 太空环境作用下,生物的性状发生了改变但不一定成为新的物种
D. 太空环境作用下,生物可能发生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等多种变异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诱变育种原理:基因突变,方法:用物理因素(如 X 射线、γ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或化
学因素(如亚硝酸、硫酸二乙脂等)来处理生物,使其在细胞分裂间期 DNA 复制时发生差
错,从而引起基因突变,举例:太空育种、青霉素高产菌株的获得。
【详解】A、太空环境诱导下产生的突变是不定向的,因此未必能筛选出适合要求的品种,
A 错误;
B、在生物培育和选择过程中,由于选择的作用,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改变,B 正确;
C、太空环境作用下,生物可成为一种新的品种,但不一定成为新的物种,C 正确;
D、太空环境作用下,生物发生可遗传变异,有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等多种类型,D 正确。
故选 A。
(临汾市 2021 年高考考前适应性训练考试(一))8. 某二倍体植物花的红色和白色受一对
等位基因(A、a)控制。将一株红花植株与一株白花植株杂交后,F1 均为红花。经研究发
现 F1 中某植株 W 比正常植株多 1 条来自红花植株的染色体 m。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植株 W 发生的可遗传变异是______________变异。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
(2)设计杂交实验证明 A、a 基因是否位于染色体 m 上。
杂交方式: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及结论:
若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则 A、a 基因位于染色体 m 上;
若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则 A、a 基因不位于染色体 m 上。
【答案】 (1). 染色体(数目) (2). 亲本红花植株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同源染色体
没有分离或者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 (3). 让植株 W 与白花植株杂交
(或者让植株 W 自交) (4). 红花:白花=5:1(或者红花:白花=35:1) (5). 红花:
白花=1:1(或者红花:白花=3:1)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干信息可知:红花植株与一株白花植株杂交后,F1 均为红花,则红花为显性性状,
亲本基因型为 AA×aa,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1)分析题干信息可知:植株 W 比正常植株多 1 条染色体,故该变异属于染色体
数目变异;变异的植株多 1 条来自红花植株的染色体,故最可能的原因是亲本红花植株减数
第一次分裂异常,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或者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
(2)欲通过杂交实验证明 A、a 基因是否位于染色体 m 上,可令植株 W 与白花植株(aa)
杂交(或者让植株 W 自交),观察并统计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若 A、a 基因位于染色体 m 上,则该个体基因型为 AAa,该个体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 A:Aa:
a:AA=2:2:1:1,若其与 aa 杂交,则子代红花:白花=5:1(若其自交,则子代红花:白
花=35:1)。
若 A、a 基因不位于染色体 m 上,则子代基因型可表示为 Aa,该个体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 A:
a=1:1,若其与 aa 杂交,则子代红花:白花=1:1(若其自交,则子代红花:白花=3:1)。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含义,以及相关的应用和实例,再根据
题意作答。
(安徽省名校联盟高三模拟调研卷(五))9. 人类囊性纤维病是由位于第 7 号染色体上的
CFTR 基因(用 B 表示)突变导致的一种遗传病。患者由于第 7 号染色体上编码 CFTR(一
种跨膜蛋白)的基因缺失 3 个碱基对,使 CTFR 结构改变,转运氯离子异常,支气管黏液增
多,导致绿脓杆菌增殖并分泌大量外毒素,造成肺组织损伤。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情况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是_____。 正常情况下,人体细胞 CFTR 基因转录出
的少量 mRNA 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合成出大量的 CFTR 蛋白,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
(2)研究发现 CFTR 致病基因的 mRNA 片段长度为 6129 个碱基,该基因控制合成的成熟
蛋。白质只有 1480 个氨基酸。对此现象作出的解释是_________。
(3)某家庭的表现型调查结果显示:父亲正常、母亲正常、女儿患病、儿子患病。
①该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
②某地区正常人群中有 1
100
的人携带有该致病基因,若该家庭儿子与该地区正常女性婚
配,生育患病女儿的概率是___________。
【答案】 (1). 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2). 翻译时一个
mRNA 上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 (3). 在 mRNA 上,起始密码
子之前和终止密码子之后存在大量不翻译的序列 (4). 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5).
② 1
400
【解析】
【分析】基因表达是指将来自基因的遗传信息合成功能性基因产物的过程。基因表达包括转
录和翻译。转录过程由 RNA 聚合酶进行,以 DNA 为模板,产物为 RNA。翻译是以 mRNA 为
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详解】(1)基因结构改变,性状即改变,上述情况说明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
制生物的性状。翻译时一个 mRNA 上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因
此转录出的少量 mRNA 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合成出大量的 CFTR 蛋白。
(2)在 mRNA 上,起始密码子之前和终止密码子之后存在大量不翻译的序列,mRNA 上三
个连续的核糖核苷酸(密码子)决定一个氨基酸,因此 mRNA 片段长度为 6129 个碱基,该
基因控制合成的成熟蛋白质只有 1480 个氨基酸。
(3)双亲正常,女儿患病,因此该病为隐性遗传病,且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该病的遗传
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若该家庭儿子(aa)与该地区正常女性(Aa 的概率为 1/100)
婚配,生育患病女儿的概率是 1/2×1/100×1/2=1/400。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基因表达的相关知识及遗传病的判断,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分析推理计
算能力。
(贵州省铜仁市思南中学 2020-2021 学年高三第五次月考生物试题)10. 某二倍体雌雄同株
植物的茎色紫色对绿色为显性,受等位基因 A/a 的控制。科学家用 X 射线处理某纯合紫株
的花药后,将获得的花粉对绿株进行授粉,得到的 F1 中出现了 1 株绿株(M)。请回答下列
问题:
(1)等位基因是通过______产生的,等位基因 A、a 的根本区别是_________。
(2)若 M 是由基因突变造成的,则发生突变的基因是________(填“A”或“a”),若 M 的出
现是由染色体变异引起的,而且变异的配子活力不受影响(两条染色体异常的受精卵不能发
育),则对 M 出现的合理解释是_________。
(3)为了确定 M 是由基因突变导致的还是由染色体变异引起的?请利用杂交实验进行探究
写出实验的设计思路和预测结果及结论:
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测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基因突变 (2). 脱氧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3). A (4). 在减
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 A 基因的缺失或 A 基因位于的染色体整条缺失 (5). 用绿株 M 与紫
株纯合亲本杂交得到 F1,F1 自交,统计后代茎色的性状分离比 (6). 若后代紫色∶绿色
=3∶1,则为基因突变导致的;若后代紫色∶绿色=6∶1,则为染色体变异引起的
【解析】
【分析】
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位于同源染色体的
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不考
虑变异,AA×aa→Aa,都表现为紫茎,用 X 射线处理某纯合紫株的花药后,将获得的花粉
对绿株进行授粉,得到的 F1 中出现了 1 株绿株 M,该变异可能是基因突变,产生的花粉的
A 基因突变成 a,也可能是染色体变异,子一代受精卵中不含有 A 基因,a 控制的性状显现
出来。
2、基因突变是基因中碱基对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的结果是
产生等位基因;由于碱基对增添、缺失或替换后,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因此等位
基因中的遗传信息不同。
【详解】(1)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等位基因的产生是由于基因突变,等位基因
的根本区别是碱基(脱氧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2)根据题干信息,对紫株 A_的花药进行诱变处理,然后对绿株 aa 授粉,子代出现了 aa
的绿株,如果是基因突变产生,说明了 A 的配子突变成 a;
如果是由于染色体变异产生的,则是在紫株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 A 基因的缺失或 A 基因
位于的染色体整条缺失,紫株产生了不含控制该性状的染色体的配子,和绿株(产生含 a
的配子)结合,子代生成了只含 a 的植株,表现为绿株。
(3)如果 M 是基因突变产生的,则其基因型是 aa,如果是由于染色体变异产生的,则缺少
一个基因,基因型记为 a0,由于(2)中提到两条染色体异常的受精卵不能发育;
实验思路∶选择绿株 M 与紫株纯合亲本(AA)杂交得到 F1,F1 自交,统计后代茎色的性状
分离比;
实验结果,如果是基因突变产生的,则 F1 基因型是 Aa,F2AA∶Aa∶aa=1∶2∶1,表现为
紫株∶绿株=3∶1;
如果是由于染色体变异产生的,则 F1 基因型 1/2Aa 和 1/2A0,只考虑 Aa 自交,子二代表现
型比例是紫茎∶绿茎=3∶1,只考虑 A0,自交后代 AA∶A0∶00=1∶2∶1,由于 00 受精卵
不能发育,因此所有子一代自交,子二代紫茎∶绿茎=6∶1。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基因突变的概念和实质,染色体变异的类
型等知识要点,理解分离定律与减数分裂染色体的行为关系,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
识网络,并应用演绎推理的方法设计遗传实验,验证变异类型并预期结果。
(四川省成都市四川大学附中 2020-2021 学年高三上期期中理综生物试题)11. 某雌雄同株
植物有开红花和开白花两种类型,A 基因控制红色色素的合成。研究人员将红花植株与白花
植株杂交,F1 都开红花,F1 自交所得 F2 代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的比例为 3:1.在连续繁殖
红花品系的过程中,偶然发现一株白花植株(突变体 M),研究人员将突变体 M 进行自交,
发现子代中红花植株的比例只占 1/4,为了解释此现象,有人提出下面两种假说。
假说一:突变体 M 是由亲代红花植株体内一个 A 基因发生突变而形成的,基因型表示为 A+A;
假说二:突变体 M 是由亲代红花植株体内一个 b 基因发生突变而形成的,基因型表示为 AABb,
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假说一成立,突变体 M 植株与正常白花植株杂交得 F1,F1 自由交配的后代中,白
花植株的比例是______。
(2)如果假说二成立,推测 B 基因的作用效应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突变体 M
植株自交后代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
(3)请利用突变体 M 和正常白花植株为材料,设计杂交实验对假说一和假说二进行验证。
(要求: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1/16 (2). 抑制 A 基因的表达 (3). AABB 或 AABb (4). 将突变体 M
与正常白花植株杂交,选取 F1 中的白花植株再自交,观察 F2 的表现型;若 F2 代不出现红花
植株则假说一成立;若 F2 代出现红花植株则假说二成立
【解析】
【分析】
判断突变体的类型,用演绎推理的方法,先假定是某一种突变体,根据染色体上的行为变化
写出配子的类型及比例,用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法写出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结合题干信
息推断表现型及比例关系,预期实验结果并获取结论。
【详解】(1)根据题意分析,如果假说一成立,突变体 M 植株自交后代出现红花和白花,
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 和 A+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并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
后代;突变体 M(AA+)植株与正常白花(aa)植株杂交得 F1(Aa 和 A+a),F1 自由交配的
后代中,白花(AA+,A+A+,A+a,aa)植株的比例是(1/16+1/16)+1/16+(1/8+1/8)+1/4=11/16。
(2)如果假说二成立,推测 B 基因的作用效应可能是抑制 A 基因的表达;突变体 M 植株
自交后代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是 AABB 或 AABb。
(3)若假说一正确,则突变体 M 的基因型为 AA+,正常白花的基因型为 aa,二者杂交后
代基因型为 Aa、A+a,选取 F1 中的白花植株(A+a)再自交,后代均为白花。若假说二正确,
则突变体 M 植株基因型为 AABb,根据“A 基因控制红色色素的合成,研究人员将红花植
株与白花植株杂交,F1 都开红花,F1 自交所得 F2 代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的比例为 3︰1。”
可知正常白花的基因型为 aabb,故将突变体 M 与正常白花植株杂交后代基因型为 AaBb、
Aabb,其中 AaBb 表现白花,选取 F1 中的白花植株(AaBb)再自交,后代会出现红花(A-bb),
综上分析,实验思路设计如下:将突变体 M 与正常白花植株杂交,选取 F1 中的白花植株再
自交,观察 F2 代的表现型。若 F2 代不出现红花植株则假说一成立;若 F2 代出现红花植株则
假说二成立。
【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
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等知识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应用相关知识
结合题干信息进行推理、综合解答问题,应用演绎推理的方法设计遗传实验,预期结果、获
取结论。
(江苏省 2020-2021 学年高三 12 月月考)番茄和葡萄的花中都既有雌蕊又有雄蕊。
生长素常用于无籽番茄的形成,赤霉素常用于 无籽葡萄的形成。与前者不同,无籽葡萄的
操作过程中不需要花期去雄。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若番茄培育中不去雄只用生长素,也会结无籽番茄
B. 此类果蔬与三倍体西瓜的无籽都是不可遗传的性状
C. 葡萄无需花期去雄的原因可能是赤霉素使花粉不育
D. 无籽葡萄的发育中除了赤霉素,未受其他激素影响
【答案】C
【解析】
【分析】
无籽番茄是利用生长素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的原理培育出来的,这种变异是不可以遗传的,
所以利用无籽番茄进行无性繁殖不去雄只用生长素处理,则不会结出无籽番茄。
无籽西瓜是多倍体育种的结果,它是利用三倍体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产生不了正常的生
殖细胞,从而不能形成正常种子的原理制成的.三倍体无籽西瓜属于染色体变异,理论上是
可以遗传的变异,而三倍体无法进行有性生殖,但是可以通过无性生殖遗传给后代,例如组
织培养、扦插等。
结合题意,用赤霉素处理不去雄的葡萄能结出无籽葡萄,其可能的原因就是赤霉素导致雄蕊
产生的花粉不育。
【详解】A. 无籽番茄是利用生长素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的原理培育出来的,这种变异是不
可以遗传的,所以番茄培育中不去雄只用生长素,不会结无籽番茄,而是结有籽番茄,A 错
误;
B.三倍体西瓜的无籽是通过染色体变异的原理培育成的,是可遗传的变异,B 错误;
C.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葡萄无需花期去雄就可培育出无子葡萄,其原因可能是赤霉素使花
粉不育,C 正确;
D. 植物的生长发育都是受多种植物激素共同调节的,而不是孤立起作用,D 错误。
【点睛】注意培育无子番茄和无籽西瓜的培育原理和培育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江苏省 2020-2021 学年高三 12 月月考)下图是野生祖先种和栽培品种香蕉的染
色体核型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栽培品种和野生祖先种体细胞中每个染色体组都含 11 条染色体
B. 栽培品种和野生祖先种都是香蕉,不存在生殖隔离
C. 用秋水仙素处理野生祖先种的幼苗可以直接获得栽培品种香蕉
D. 栽培品种香蕉可正常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含有 11 条染色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
染色体核型分析是指将待测细胞的染色体依照该生物固有的染色体形态结构特征,按照一定
的规定,人为的对其进行配对、编号和分组,并进行形态分析的过程。分析题图的染色体核
型,可知栽培品种为三倍体,野生祖先种为二倍体。
【详解】A、栽培品种的体细胞中含三个染色体组,野生祖先种体细胞中含两个染色体组,
两者每个染色体组都含 11 条染色体,A 正确;
B、栽培品种和野生祖先种不能杂交产生后代,存在生殖隔离,属于不同的物种,B 错误;
C、用秋水仙素处理野生祖先种的幼苗,染色体加倍成为四倍体,不能直接获得三倍体栽培
品种香蕉,C 错误;
D、栽培品种香蕉为三倍体,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D 错误。
故选 A。
(江苏省 2020-2021 学年高三 12 月月考)已知 21 四体的胚胎不能成活。现有一对
夫妇均为 21 三体综合征患者,假设他们在产生配子时,第 21 号的三条染色体一条移向细胞
的一极,两条移向另一极,则他们的女儿染色体数正常的概率( )
A. 0 B. 1/2 C. 1/3 D. 1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已知有一对夫妇均为 21 三体综合征患者,则这对夫妇均产生两种类型的配
子,一种含有 1 条 21 号染色体,一种含有 2 条 21 号染色体,即产生 1/2 正常配子,1/2 多
一条 21 号染色体的配子。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这对夫妇产生的配子中均有 1/2 是正常的,1/2 是多了一条 21
号染色体的,又因为 21 四体的胚胎死亡,因此两个 21 三体综合征的夫妇生出后代的表现型
有正常和 21 三体综合征两种,比例为 1∶2,因此他们的女儿染色体数正常的概率 1/3。
故选 C。
(江苏省泰州市 2020-2021 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生物试题)下图甲乙分别表示细胞
分裂过程中出现的染色体行为,图中字母表示染色体片段,若在细胞分裂时图中染色体能正
常分离和组合,配子中基因齐全即可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甲乙两种变异分别属于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
B. 甲乙两种染色体行为都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C. 甲图中染色体可能出现了部分基因缺失或重复
D. 乙图细胞减数分裂能产生一定比例的可育配子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甲图所示现象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其中形成的环,可能是重复环或缺失环,是由于两条
同源染色体中的上面一条多了一段或是下面一条少了一段,因此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
复或缺失;图乙中的“十字形结构”的出现,是由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出现的同源区段发生了联
会现象,该种变异应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甲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或缺失,乙属于染色体结构变
异中的易位,A 错误;
B、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甲乙两种染色体行为都出现在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B 正确;
C、甲图所示现象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其中形成的环,可能是重复环或缺失环,是由于
两条同源染色体中的上面一条多了一段或是下面一条少了一段,因此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
的重复或缺失,C 正确;
D、根据题意,若在细胞分裂时图中染色体能正常分离和组合,配子中基因齐全即可育,图
乙中配子若得到左上和右下未发生易位的染色体,或者是右上和左下发生易位的染色体,则
配子可育,D 正确。
故选 A。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 2020-2021 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我国小麦育种专家李振声
将长穗偃麦草的抗病、高产等基因转移到普通小麦中,培育成了小麦二体异附加系(流程如
下图所示)。普通小麦 6n=42,记为 42W;长穗偃麦草 2n=14,记为 14E.下列叙述错误的
是( )
A. 甲是纯合的二倍体 B. 丙染色体组成是 42W+0~7E
C. 丁自交后代中植株戊约占 1/4 D. 育种中发生了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
异
【答案】A
【解析】
【分析】
几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方
法
杂交→自
交→选优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
化学药剂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
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
的种子或幼苗
原
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
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
组成倍增加)
【详解】A、普通小麦与长穗偃麦草杂交,F1 为异缘四倍体,则甲为异缘八倍体,A 错误;
B、分析题图可知,乙中来自燕麦草的染色体组是一个,因此长穗偃麦草的染色体不能联会,
产生的配子的染色体组成是 21W+0~7E,则丙的染色体组成是 42W+0~7E,B 正确;
C、丁体细胞中含有一条长穗偃麦草染色体,自交后代中长穗偃麦草染色体的情况是 2 条:
1 条:0 条=1:2:1,因此含有两条长穗偃麦草染色体的植株戊占 1/4,C 正确;
D、图中杂交过程均发生了基因重组;图中①过程可用低温诱导的方法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
发生了染色体变异,D 正确。
故选 A。
(江苏省连云港市 2020-2021 学年高三 1 月适应性演练模拟生物试题)研究人员使用不同浓
度甲醛处理孕鼠,一段时间后取胎鼠肝脏细胞显微镜下观察,统计微核(由细胞有丝分裂后
期丧失着丝粒的染色体片段所产生)率和染色体畸变率,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不.
正确..的是( )
组别 甲醛(mg/kg) 微核率(%0) 畸变率(%0)
对照组 0 1.8 0.5
20 2.4 0.74
200 5.6 2.61
2000 9.0 3.33
A. 该数据表明甲醛可促进胎鼠肝脏细胞微核的产生和染色体畸变
B. 微核中的遗传信息不能完整传递给子代细胞,导致细胞功能异常
C. 染色体断裂导致不含着丝粒的片段丢失,这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
D. 若染色体片段错接到非同源染色体上,这种变异属于染色体易位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表格数据可推知,,实验自变量为甲醛浓度,因变量为微核率和畸变率。各实验组与对照
组对照可知随甲醛浓度升高,微核率和畸变率都随之升高,表明甲醛可促进胎鼠肝脏细胞微
核的产生和染色体畸变。
【详解】A、由分析可知,该数据表明甲醛可促进胎鼠肝脏细胞微核的产生和染色体畸变,
A 正确;
B、微核是由细胞有丝分裂后期丧失着丝粒的染色体片段,不能被纺锤丝牵引,在分裂末期
核膜重建后会被遗留在细胞核外,故遗传信息不能完整传递给子代细胞,导致细胞功能异常,
B 正确;
C、染色体断裂导致不含着丝粒的片段丢失,这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C 错误;
D、若染色体片段错接到非同源染色体上,这种变异属于染色体易位,D 正确。
故选 C。
【点睛】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或数目的改变。其中结构变异包括缺失、重复、易位和
倒位。数目变异分为两类:一类是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
倍的增加或减少。
9. 化石、比较解剖学、胚胎学、分子生物学等在研究生物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下
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化石证据可作为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
B. 鲸的鳍和蝙蝠的翼手在外部形态、功能上不同,说明它们是由不同的祖先演化而来
C. 人和鱼的胚胎发育经历了有鳃裂及有尾的阶段,可以用人和鱼有共同祖先来解释
D. 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在细胞代谢、DNA 的结构与功能等方面共同特征越多
【答案】B
【解析】
【分析】
1、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1)共同由来学说:它揭示了生命现象的统一性是由所有的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
(2)自然选择学说:揭示了生物进化的机制,解释了适应的形成和物种形成的原因。
2、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
(1)化石证据: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在地
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
而来的。
(2)比较解剖学证据: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是由共同祖先演化而来。这些具有共同祖先的
生物生活在不同环境中,向着不同的方向进化发展,其结构适应于不同的生活环境,因而产
生形态上的差异。
(3)胚胎学证据:①人和鱼的胚胎在发育早期都出现鳃裂和尾;②人和其它脊椎动物在
胚胎发育早期都有彼此相似的阶段。
(4)细胞水平的证据:①细胞有许多共同特征,如有能进行代谢、生长和增殖的细胞;
②细胞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5)分子水平的证据:不同生物的 DNA 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既有共同点,又存在差异
性。
【详解】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最直接的证据,因为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
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直接说明了古生物的结构或生活习性,A 正确;
B、鲸的胸鳍和蝙蝠的翼手虽然具有不同的外形,功能也并不尽相同,但却有相同的基本结
构,且它们的来源也相同,说明它们都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进化而来的,B 错误;
C、人和鱼的胚胎发育经历了有鳃裂及有尾的阶段,可以用人和鱼有共同祖先来解释,C 正
确;
D、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在细胞代谢、DNA 的结构与功能等方面共同特征越多,D 正确。
故选 B。(江苏省常州市、溧阳中学 2020-2021 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合考试
生物试题)我国科研团队将单倍体酿酒酵母的 16 条染色体融合,创建了仅含单条染色体的
真核细胞--酿酒酵母菌株 S,打开了人造生命的大门。关于酿酒酵母菌株 S 的叙述,在不考
虑基因突变的情况下,错误的是( )
A. 融合过程属于染色体变异 B. 单条染色体上没有等位基因
C. 融合的 DNA 是单链结构 D. 菌株 S 可以进行有丝分裂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将单倍体酿酒酵母的 16 条染色体融合,创建了仅含单条染色体的真核细胞
",说明融合过程属于染色体变异,而单条染色体上没有等位基因。
【详解】A、“将单倍体酿酒酵母的 16 条染色体融合,创建了仅含单条染色体的真核细胞",
说明融合过程属于染色体变异,A 正确;
B、酿酒酵母是单倍体,融合形成仅含单条染色体,说明单条染色体上没有等位基因,B 正
确;
C、融合的 DNA 是双链结构,C 错误;
D、酿酒酵母菌株 S 是真核细胞,可以进行有丝分裂,D 正确。
故选 C。
(江苏省 G4(、、、常州中学)2020-2021 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
调研生物试题) 染色体平衡易位是常见的染色体异常,在自然流产 3 次以上的夫妇中,约
4.7%为一方或双方染色体平衡易位。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表现正常,但其在减数分裂中,
同源染色体互相配对形成四分体,对子代性状造成影响。现发现某男性为染色体平衡易位携
带者,其妻子正常,他们的部分染色体组成如下图所示。下列选项中符合其子代的染色体组
成的是( )
【答案】ABC
【解析】
【分析】
1.染色体结构变异分为染色体片段的缺失、重复、易位和倒位,染色体变异可以在显微镜下
观察;染色体片段的缺失、重复会使基因数量发生改变,易位和倒位不会改变基因数量,但
是会改变基因的位置。
题意分析,妻子染色体正常,因此产生染色体组成正常的卵细胞,丈夫表现为染色体结构变
异种的易位,因此其产生的异常精子的可能性占 3/4。若正常的染色体分别用 1、2 表示,
异常的染色体用 1,、2,表示,则精子的染色体组成依次为 1 和 2、1,和 2、1 和 2,、1,和 2,。
【详解】A、图 A 为正常的卵细胞和精子结合形成的,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 1122,A 正确;
B、图 B 为正常的卵细胞和异常的精子结合形成的,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 11,22,,B 正确;
C、图 C 为正常的卵细胞和异常的精子结合形成的,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 1122,,C 正确;
D、图 D 的染色体组成中找不到正常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显然是不可能存在的,D 错误。
故选 ABC。
(2021 届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修远中学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三))研究者将苏云金芽
孢杆菌(Bt)的 Cry1Ab 基因导入水稻细胞培育成抗螟虫的克螟稻,克螟稻与普通水稻杂交,
子代抗螟虫与不抗螟虫的比例为 3:1.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可能原因是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上整合了 2 个 Cry1Ab 基因
B. 克螟稻与普通水稻都是杂合子,后代发生性状分离
C. 转入的 Cry1Ab 基因位于细胞质中的质粒上
D. 克螟稻降低了农药的使用量,害虫不会出现抗药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干:假设抗螟虫基因与不抗螟虫用 A 和 a 表示,克螟稻与普通水稻杂交(相当于测
交),子代抗螟虫与不抗螟虫的比例为 3:1,说明克螟稻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中含抗螟虫基
因与不含抗螟虫基因的比例为 3:1,因此 2 个 Cry1Ab 基因(抗螟虫基因)可能位于两条非
同源染色体上。
【详解】A、由分析可知,子代抗螟虫与不抗螟虫的比例为 3:1,可能原因是两条非同源染
色体上整合了 2 个 Cry1Ab 基因,A 正确;
B、普通水稻不含 Cry1Ab 基因,属于纯合子,克螟稻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上整合了 2 个 Cry1Ab
基因,也属于纯合子,克螟稻(抗螟虫)与普通水稻(不抗螟虫)杂交,子代中同时出现了
抗螟虫与不抗螟虫,子代的性状与亲代相同,所以没有发生性状分离,B 错误;
C、水稻细胞属于真核细胞,不含有质粒,C 错误;
D、由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因此害虫可能会出现抗药性,D 错误。
故选 A。
(2021 届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修远中学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三))物理因素或化学因
素能诱发基因突变,从而改变生物的某些性状。下列过程及处理结果最可能与基因突变有关
的是( )
A. 用 X 射线处理青霉菌后,获得青霉素产量很高的菌株
B. 用缺镁的“完全培养液”培养幼苗,幼苗叶片失绿变黄
C. 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未授粉的番茄雌蕊,获得无子果实
D. 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水稻单倍体幼苗,获得可育植株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导致基
因结构的改变,导致基因突变的外因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
【详解】A、用 X 射线处理青霉菌,可诱发青霉菌产生基因突变,进而获得青霉素产量很高
的菌株,A 正确;
B、用缺镁的“完全培养液”培养幼苗,幼苗叶片因为缺镁不能合成叶绿素而失绿变黄,不属
于基因突变,B 错误;
C、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未授粉的番茄雌蕊,生长素促进子房发育为果实,属于生长素
的生理作用,不属于基因突变,C 错误;
D、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水稻单倍体幼苗,可诱导单倍体幼苗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
获得可育植株,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D 错误。
故选 A。
(2021 届江苏省苏州市八校联盟高三第二次适应性检测生物试题) 染色体操作作为现代
遗传育种的重要技术,在提高水产动物育种效率方 面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下图是人工诱导
多倍体贝类的原理示意图,其中 A 组是正 常发育的二倍体。请回答问题:
(1)多倍体育种是通过增加______数目的方法来改造生物的遗传基础, 从而 培育出符合
要求的优良品种。 为检测培育出来的品种是否符合要求, 可借助显微镜观察处于有丝分裂
______期的细胞。
(2) 为抑制极体的释放, 可在前期用秋水仙素处理______细胞, 其原理是抑 制______
的形成。
(3) 与二倍体相比, 多倍体往往具有个体大、 产量高、 抗病力强等优点。上图中______
组处理培育出的______倍体种苗, 可避免因生殖造成的肉质 退化、 产后染病死亡等不良
现象, 除了图中的处理外, 还可采用的处理 是______。
(4)仅用经紫外线照射的灭活精子, 为正常的卵细胞授精时, 精子起到刺激 卵细胞发育
成新个体的作用, 精核并不与卵核融合, 照此处理 A 组处理 将形成______倍体。 要快
速培育出纯合子,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
【答案】 (1). 染色体组; (2). 中期 (3). 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或卵母)
(4). 纺锤体 (5). BC (6). 三 (7). 先通过 D 处理培育出四倍体,再与正常的二倍
体杂交 (8). 单 (9). 用灭活的精子给 C 组(或 D 组)的卵细胞受精
【解析】
【分析】多倍体育种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秋水仙素会抑制细胞纺锤体的形
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因此细胞中染色体数加倍,该细胞进行正常有丝分裂,发育
形成多倍体植株。
【详解】(1)多倍体育种中,染色体数目是以染色体组的数目在增加。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
染色体形态清晰,数目稳定,便于观察,是显微镜观察的最佳时期。
(2)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分别会产生第一极体和第二极体,分别对
应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秋水仙素会抑制细胞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
两极,因此细胞中染色体数加倍。
(3)BC 组分别用秋水仙素处理作用于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分别抑制第一极体和
第二极体使得最终产生的卵细胞染色体数加倍,进而与精子结合形成三倍体。为了得到三倍
体,也可先进行 D 组处理,抑制二倍体受精卵卵裂的过程,即初期有丝分裂的过程,此时
染色体数加倍,最终会发育形成四倍体,配子有两个染色体组,正常二倍体的配子有一个染
色体组,两配子结合的受精卵有三个染色体组,发育形成三倍体。
(4)由于精卵没有结合,即此时形成的个体是由配子发育而来的,因此为单倍体。C 组用
秋水仙素抑制了次级卵母细胞释放第二极体,此时加倍形成的染色体是同一个着丝点断裂产
生的,此时加倍的基因也是相同的,由于精子已经灭活,不会精卵结合,这时基因加倍后的
细胞发育形成的个体是纯合的二倍体生物。D 组配子形成的过程没有异常,形成的配子只有
一个染色体组,之后卵裂的过程施加秋水仙素处理,此时有丝分裂不能形成两个细胞,着丝
点断裂后细胞中染色体数加倍,加倍形成的染色体是同一个着丝点断裂产生的,此时加倍的
基因也是相同的,继续发育形成的个体是纯合的二倍体生物。
【点睛】卵细胞形成的过程是:一个卵原细胞经过染色体复制形成 1 个初级卵母细胞,最终
同源染色体分开,形成 1 个次级卵母细胞和 1 个第一极体,染色体数减半,各自经过后期着
丝点断裂,末期细胞分裂,1 个第一极体形成两个第二极体,1 个次级卵母细胞形成 1 个第
二极体和 1 个卵细胞,所以 1 个卵原细胞最终只能形成 1 个卵细胞。注意由二倍体和多倍体
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单倍体是由配子发育而来。
(2021 届江苏省苏州市八校联盟高三第二次适应性检测生物试题)洋葱(2n=16)种群中偶
尔会出现一种三体植物(4 号染色体有 3 条)。在减数分裂时,这 3 条染色体的任意 2 条向
细胞一极移动,剩下一条移向另一极,细胞中其余同源染色体正常分离。下列关于三体洋葱
(基因型 BBb)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该三体洋葱植株发生的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这种变异将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B. 该三体洋葱与基因型为 Bb 的洋葱杂交,子代出现三体洋葱的概率为 1/2
C. 该三体洋葱植株在进行细胞分裂时,体细胞中最多含有 33 条染色体
D. 该植株在细胞分裂时,两个 B 基因的分离可发生在减Ⅰ和减Ⅱ的后期
【答案】B
【解析】
【分析】
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基因型(BBb)中的 B 分别用 B1、B2 表示,则三体(B1B2b)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的配子
如下:B1B2 移向同一极,另一极为 b;若 B1b 移向一极,则另一极为 B2;若 B2b 移向同一
极,则另一极为 B1,因此三体能产生 4 种配子比例为:BB:B:Bb:b=1:2:2:1,据此
分析。
【详解】A. 三体洋葱植株发生的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 正确;
B. 三体洋葱产生四种配子,比例是:BB:B:Bb:b=1:2:2:1,基因型为 Bb 的洋葱产
生的配子为 B:b=1:1,当三体的 BB 配子或 Bb 配子与正常洋葱结合时,就会出现三体洋
葱,故子代出现三体洋葱的概率为 1/6+2/6=1/2,B 正确;
C. 由于洋葱(2n=16)种群中偶尔会出现三体植物(4 号染色体有 3 条),该三体洋葱植株
体细胞中含有 17 条染色体,在进行有丝分裂后期时,染色体数目加倍,体细胞中最多含有
34 条染色体,C 错误;
D. 该植株在细胞分裂时,两个 B 基因可能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姐妹染色单
体上,故两个 B 基因的分离可发生在减Ⅰ和减Ⅱ的后期,D 正确。
故选 B。
【点睛】本题考查了有丝分裂、减数分裂以及染色体变异的有关知识,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有
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变化,能够根据三体中的基因型确定三体产生的配子
的种类和比例。
7. (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考试)抗维生素 D 佝偻病是由位于 X 染色
体上的显性致病基因决定的一种遗传病,这种疾病的遗传特点之一是
A. 男患者与女患者结婚,其女儿正常
B. 男患者与正常女子结婚,其子女均正常
C. 女患者与正常男子结婚,必然儿子正常女儿患病
D. 患者的正常子女不携带该患者传递的致病基因
【答案】D
【解析】
【分析】
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特点:(1)女患者多于男患者;(2)连续遗传;(3)“男病母女
病,女正父子正”即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都有病,正常女子的父亲和儿子都正常。
【详解】抗维生素 D 佝偻病是 X 染色体的显性遗传病,所以男患者与女患者结婚,其女儿都
是患者,A 错误;男患者与正常女子结婚,其女儿都是患者,B 错误;女患者与正常男子结
婚,若女患者是纯合子,其子女都是患者;若女患者是杂合子,其子女 50%正常 50%患病,C
错误;抗维生素 D 佝偻病属于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只要有显性基因就患病,因此患者的
正常子女不携带该患者传递的致病基因,D 正确。故选 D。
【点睛】本题考查了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遗传规律,解题关键是考生能够根据该遗传
病的遗传特点来判断亲子代之间的关系。
14.(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考试)某大肠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
其突变体 M 和 N 均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但 M 可在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
N 可在添加了氨基酸乙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将 M 和 N 在同时添加氨基酸甲和乙的基本培养
基中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再将菌体接种在基本培养基平板上,发现长出了大肠杆菌(X)
的菌落。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 突变体 M 催化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活性丧失
B. 突变体 M 和 N 都是由于基因发生突变而得来的
C. 突变体 M 的 RNA 与突变体 N 混合培养能得到 X
D. 突变体 M 和 N 在混合培养期间发生了 DNA 转移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通过大肠杆菌在基本培养基上和特殊培养基上生长情况,来考查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和
基因突变等相关知识点,关键要把握题干中“物 M 和 N 在同时添加氨基酸甲和乙的基本培养
基中混合培养一段时后,再将菌体接种在基本培养基平板上,发现长出了大肠杆菌(X)的菌
落”,从而得出两个细菌出现了基因重组,从而形成另一种大肠杆菌。
【详解】A、突变体 M 需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才能生长,可以说明突变体 M 催化合
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活性可能丧失,从而不能自身合成氨基酸甲,而导致必须添加氨基酸甲
的基本培养基上才能生长,A 正确;
B、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突变体 M 和 N 都是由于基因发生突变而得来,B 正确;
CD、M 和 N的混合培养,致使两者间发生了 DNA 的转移,即发生了基因重组,因此突变体 M
与突变体 N 混合培养能得到 X 是由于细菌间 DNA 的转移实现的,而不是突变体 M 的 RNA,C
错误,D 正确。
故选 C。
【点睛】解题关键要知道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变异类型存在基因突变,以及特殊情况
下可以发生 DNA 的转移从而发生基因重组。
11. (西南大学附中高 2021 级全国大联考模拟考试题)某二倍体植物的基因 A,在吖啶类
诱变剂的作用下,基因内部插入了 3 个连续的碱基对,突变成基因 a。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
是( )
A. 基因 A 和基因 a 的遗传信息不同
B. 基因 a 一定会导致控制的蛋白质失去活性
C. 基因 A 和基因 a 所表达的蛋白质可能就差一个氨基酸
D. 该过程可以在基因 A 复制时发生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基因突变的外因:①物理因素、②化学因素、③生物因素;内因:DNA 复制时偶尔发
生错误,DNA 的碱基组成发生改变等。
2、转录是以 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 RNA 的过程,该过程需要核糖核苷酸作为原料;翻
译是指在核糖体上,以 mRNA 为模板、以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该过程还需要
tRNA 来运转氨基酸。
【详解】A、基因 A 和基因 a 的碱基序列不同,遗传信息一定不同,A 正确;
B、基因 a 不一定会导致控制的蛋白质失去活性,B 错误;
C、基因内部插入了 3 个连续的碱基对,突变成基因 a,基因 A 和基因 a 所表达的蛋白质
可能就差一个氨基酸,C 正确;
D、该突变可以在基因 A 复制时发生,D 正确。
故选 B。
【点睛】
17. (西南大学附中高 2021 级全国大联考模拟考试题)生物界广泛存在一种剂量补偿效应,
即细胞核中具有两份或两份以上基因的个体和只有一份基因的个体出现相同表型的遗传效
应。下列能支持此效应的现象有( )
A. 人类的抗维生素 D 佝偻病中,女性患者 XDXD 和男性患者 XDY 的发病程度相似
B. 与二倍体植株相比,多倍体植株常常表现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
C. 某种猫的雄性个体的毛色只有黄色和黑色,而雌性个体的毛色有黄色、黑色和黑黄相间
D. 果蝇的雌性细胞中一个 X 染色体的基因转录速率只有雄性细胞中一条 X 染色体的 50%
【答案】AC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剂量补偿效应指细胞核中具有两份或两份以上基因的个体和只有一份基因的个体
出现相同表型的遗传效应,据此作答。
【详解】A、抗维生素 D 佝偻病女性患者有两个 XD 基因,男性患者有一个 XD 基因,但发
病程度相似,与“剂量补偿效应”完全符合,A 正确;
B、二倍体植株的细胞中有两个染色体组,而多倍体植株的细胞中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染色
体组,多倍体植株表现出不同于二倍体植株的性状与其染色体组多,相应的基因数量多有关,
不符合“剂量补偿效应”,B 错误;
C、某种猫的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的毛色表现有差异,说明相应基因应该位于 X 染色体上,
故雄性个体有一个毛色基因,表现为黄色或黑色,但是雌性个体有两个毛色基因,两种纯合
子个体中若是两个黄色基因表现为黄色,若是两个黑色基因表现为黑色,但是若是杂合子,
则表现为某些细胞只表达黄色基因,某些细胞只表达黑色基因,才能出现黑黄相间的毛色,
符合“剂量补偿效应”,C 正确;
D、果蝇的雌性细胞中有两个 X 染色体,雄性细胞中有一个 X 染色体。雌性细胞中每条染
色体的基因转录速率是 50%,就可以保证雌性细胞两条 X 染色体的基因转录总量和雄性细
胞中的一条 X 染色体的基因转录总量相同,符合“剂量补偿效应”,D 正确。
故选 ACD。
20. (西南大学附中高 2021 级全国大联考模拟考试题)科研人员在一片生长旺盛的植物种
群中发现了与野生植物有明显差异的变异植株,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这些变异植株发生的变异均能通过显微镜观察到
B. 变异是不定向的,进化是定向的,进化速度决定了变异速度
C. 变异不一定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也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 变异植株可能发生的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或染色体变异都属于分子水平的变异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
生新基因。基因突变是随机的,不定向的,且突变频率低,多害少利。
(2)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
包括两种类型,①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
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
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此外,某些细菌(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
验)和在人为作用(基因工程)下也能产生基因重组。
(3)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2、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详解】A、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均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
而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在显微镜下均无法观察到,A 错误;
B、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变异是自发或诱发产生的,变异速度不受进化速度决定,
B 错误;
C、变异包括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故变异不一定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
择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 正确;
D、染色体变异是细胞水平的变异,不是分子水平的变异,D 错误。
故选 C。
20. (2020-2021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现有长翅雌果蝇(TT)和残翅(tt)雄果蝇杂交,
子一代中偶然出现了一只残翅果蝇。关于该残翅果蝇的形成原因分析,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
A. 该残翅果蝇的基因型为 Tt ,其残翅性状是由环境影响的结果
B. 亲本雄果蝇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丢失了 t 基因片段
C. 亲本雌果蝇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丢失了 T 基因片段
D. 亲本雌果蝇减数分裂时,一条染色体上的 T 基因突变为 t 基因
【答案】B
【解析】
【分析】
长翅雌果蝇(TT)和残翅(tt)雄果蝇杂交,子一代中偶然出现了一只残翅果蝇,该残翅果
蝇的出现可能是基因突变,也可能是染色体变异。
【详解】A、若该残翅果蝇的基因型为 Tt,其残翅性状是由环境影响的结果,A 正确;
B、若亲本雄果蝇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丢失了 t 基因片段,则子代的基因型为 T,
表现为长翅,B 错误;
C、若亲本雌果蝇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丢失了 T 基因片段,则子代的基因型为 tO,
表现为残翅,C 正确;
D、亲本雌果蝇减数分裂时,一条染色体上的 T 基因突变为 t 基因,则子代基因型为 tt,表
现为残翅,D 正确。
故选 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根据选项信息,判断残翅果蝇基因型及
对应表现型,即可解题。
21. (2020-2021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变异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为生物进化提
供了原材料,如果没有变异,生物就不可能进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生物生活的环境条件,决定了生物产生的变异性状类型
B. 染色体变异对新物种的形成没有意义,因为后代往往不育
C. 生物基因突变的发生,一定是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
D. 基因重组是生物最丰富的变异来源,对生物进化有重要意义
【答案】D
【解析】
【分析】
1、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差异,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的现
象。按照变异对生物是否有利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有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有利的,不
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不利的。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
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
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2、遗传和变异为生物进化的内在基础,生物只有具有可遗传的有利变异,才能适应不断变
化的环境,不断的进化;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
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所以能使生物产生
新的性状,也可能产生新的生物类型的直接原因是生物产生了可遗传变异。
3、可遗传变异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突变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基
因突变能产生新基因,即等位基因,没有突变也不可能存在生物的进化;
【详解】A、环境影响生物的性状,仅仅是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造成的,并没有引起生物体
内的遗传物质的变化,因而不能够遗传下去,属于不遗传的变异,A 错误;
B、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数目变异和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变异产生的后代不一定都是
不可育的,B 错误;
C、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表现在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体发育的任何时期;没有外来因素
影响时,DNA 分子复制时也会偶尔发生错误,发生基因突变,C 错误;
D、基因重组是生物最丰富的变异来源,对生物进化有重要意义,D 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变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
联系。
22. (2020-2021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下列关于变异和进化的叙述中,描述最准确
的一项是( )
A. 在胡萝卜组织培养过程中,会同时发生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B. 皮肤生发层细胞中两姐妹染色单体携带 A 和 a 基因,原因是发生了基因突变
C.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就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D. 自然选择通过直接作用于控制有利性状的基因从而保留有利性状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基因重组的类型:
(1)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
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
(2)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
叉互换而发生重组。
2、基因突变一般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
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
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
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
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在胡萝卜组织培养过程中,细胞通过有丝分裂方式增殖,因此可能会发生基因
突变,但不会发生基因重组,因为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A 错误;
B、皮肤生发层细胞只能通过有丝分裂方式增殖,因此两姐妹染色单体携带 A 和 a 基因的原
因是发生了基因突变,B 正确;
C、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就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C 错误;
D、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表现型,而不是基因,D 错误。
故选 B。
【点睛】
23. (2020-2021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换属于交叉互换
B. 基因频率改变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
C. 用六倍体小麦花粉离体培养得到的三倍体在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
D. 等位基因之间可以存在碱基数目和排列顺序的不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
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其中基因突变是指 DNA 分子发生碱基
对的增添、替换或缺失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重组是指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
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详解】A、交叉互换是指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A 错误;
B、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是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B 错误;
C、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是单倍体,而不是三倍体,C 错误;
D、等位基因是基因发生突变得到的,由于碱基对增添、替换或缺失引起的,因此等位基因
之间可以存在碱基数目和排列顺序的不同,D 正确。
故选 D。
3. (广西河池市 2020 年秋季学期高三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下列选项中与其他选项不属于同
一种变异类型的是 ( )
A. 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B. 摩尔根实验室的红眼果蝇种群中出现了白眼雄果蝇
C. 纯合黄色圆粒豌豆与纯合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子二代中出现了 4 种表现型
D.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在加入 S 型菌 DNA 的培养基中部分 R 型菌转化为 S 型菌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基因重组的类型:交叉互换、自由组合、微生物的转化和转基因。
2、基因突变可产生新基因或等位基因。
【详解】A、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
B、摩尔根实验室红眼果蝇种群中出现了白眼雄果蝇发生的是基因突变;
C、纯合黄色圆粒豌豆与纯合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子二代中出现了 4 种表现型属于基因重组;
D、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在加入 S 型菌 DNA 的培养基中部分 R 型菌转化为 S 型菌属于基
因重组。
故选 B。
8. (湖北省 2021 届部分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我国学者发现了芸苔(种子可榨油)
雄性不育突变株(雄蕊异常,肉眼可辨),于是利用该突变株进行杂交实验(如图所示),已
知育性性状由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的3 个基因(A1、A2、A3)决定。下列分析错误的
是
A. 由杂交一、二结果可推测,雄性不育株只能出现两种基因型
B. 根据杂交结果可推测,基因 A1、A2、A3 的显隐性关系是 A1>A2>A3
C. 经虚线框内的杂交,可将品系 3 的性状与雄性不育整合在同一植株上
D. 虚线框内雄性不育与品系 3 连续杂交过程中等位基因间存在基因重组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遗传图解:
(1)杂交一中,雄性不育植株与品系 1 杂交,F1 全部可育,F1 自交得到 F2 育性正常:雄性
不育=3:1,说明育性正常与雄性不育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2)杂交二中,由于雄性不育植株与品系 3 逐代杂交始终出现雄性不育性状的植株,所以
雄性不育为显性性状。
【详解】AB、根据杂交一、二结果可知,雄性不育株基因型可能为 A2A2 和 A2A3 两种,同
时根据杂交一结果说明 A1 对 A2 为显性,根据杂交二说明 A2 对 A3 为显性,A、B 正确;
C、经过虚线框内的杂交,可将品系 3 的优良性状和雄性不育整合在同一植株上,C 正确;
D、基因重组发生在非等位基因之间,D 错误。
故选:D。
6. (2021 届四川省泸州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诊断性考试)下列关于生物育种的说法正确
的是( )
A. 通过单倍体育种能获得原有植物没有的性状
B. 基因工程育种和杂交育种所利用的变异原理相同
C. 人工诱变可以定向改变基因的结构从而提高变异频率
D. 用γ射线处理大豆选育出高蛋白的品种属基因工程育种
【答案】B
【解析】
【分析】
单倍体育种的方法: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单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诱变育种的方法为:利用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
【详解】A、单倍体育种所培育个体的基因来自原有植物,所以通过单倍体育种不能获得原
有植物没有的性状,A 错误;
B、基因工程育种和杂交育种所利用的变异原理相同,都是基因重组,B 正确;
C、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所以人工诱变不能定向改变基因的结构,C 错误;
D、用γ射线处理大豆选育出高蛋白的品种属诱变育种,D 错误。
故选 B。
9.(2021 届四川省泸州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诊断性考试) 许多作物的栽培品种和野生祖
先种在染色体数目上存在较大差异,请分析下表回答有关问题。
生物种类 染色体组数
体细胞染色体数
(条)
配子染色体数(条)
小麦
野生祖先种 2 14 7
栽培品种 6 a 21
香蕉
野生祖先种 2 22 11
栽培品种 3 33
(1)根据表中信息,a 为______________条。
(2)用秋水仙素处理小麦的野生祖先种可以获得多倍体小麦,其原理是秋水仙素作用于正
在分裂的细胞,能够抑制_____________的形成,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3)表中香蕉的栽培品种一般是没有种子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可遗传变异的来源除了表中所示变异外,还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42 (2). 纺锤体的形成 (3). 香蕉的栽培品种含有三个染色体组,为
三倍体,三倍体植株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的生殖细
胞,所以该植株结的果实一般没有种子 (4).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解析】
【分析】
分析表格可知,小麦的野生祖先种含 2 个染色体组,体细胞内含有 14 条染色体,可知其一
个染色体组中含 7 条染色体。香蕉的野生祖先种含 2 个染色体组,体细胞内含有 22 条染色
体,可知其一个染色体组中含 11 条染色体。配子是减数分裂形成的,细胞中染色体数均为
体细胞的一半。
【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小麦的一个染色体组中含有 7 条染色体,栽培品种含有 6 个染
色体组,所以栽培品种的体细胞中含有 7×6=42 条染色体。即 a 为 42 条。
(2)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有丝分裂后期分开的姐妹染色体不能移向两个细胞,
从而获得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
(3)栽培品种的香蕉为三倍体,三倍体植株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
不能形成正常的生殖细胞,所以该植株结的果实一般没有种子。
(4)可遗传变异的来源除了表中所示的染色体变异外,还包括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点睛】本题考查染色体变异、多倍体育种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染色体组和体细胞
中染色体数量关系的理解能力。
5.(2021 届云南省昆明市高三两校联) 下列关于遗传、变异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体体细胞发生的基因突变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B. 染色体上的基因缺失或重复可导致基因突变
C. 新物种的形成一定发生了进化
D. 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基因型,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物变异的类型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发生在所有生物中,主要
发生在 DNA 复制过程中;基因重组发生在进行减数分裂的真核生物中;有丝分裂和减数分
裂均能够发生染色体变异。
【详解】A、人体体细胞发生的基因突变属于可遗传的变异,只是不能通过有性生殖遗传给
后代,A 错误;
B、染色体上的基因缺失或重复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B 错误;
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新物种的形成一定发生了进化,C 正确;
D、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生物的表现型,D 错误。
故选 C。
13. (福建省 2020-2021 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有关图中育种方法或生理过
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乙依据的育种原理相同 B. 乙得到的纯合子植株一定是二倍体
C. 丙所示分裂方式有利于生物进化 D. 丁中 R 型细菌的转化是基因突变的
结果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甲(基因工程)的原理是基因重组,乙(单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A 错误;
B、乙得到的二倍体植株可以是二倍体也可以是多倍体,B 错误;
C、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导致产生的配子具有多样性,从而增加了生物
的变异,增强了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有利于生物的进化,C 正确;
D、丁中 R 型细菌的转化是基因重组的结果,D 错误。
故选 C。
14. (福建省 2020-2021 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果蝇种群中某个体 X 染色体
上增加了一个相同片段,使其复眼由椭圆形变成条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条形眼果蝇在自然选择过程中可能会被淘汰
B. 该变异属于基因突变,产生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C. 该条形眼果蝇与正常椭圆形眼果蝇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
D. 该条形眼果蝇的基因种类数与基因库中的相同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果蝇种群中某个体 X 染色体上增加了一个相同片段,使其复眼由椭圆形变成条
形”可知,这是一种染色体结构变异导致的性状改变,属于可遗传的变异,能作为生物进化
的原材料。如果突变性状更适应环境,则是有利变异,反之则是不利变异;由于突变个体与
未突变个体仍可正常交配繁殖并产生可育个体,则该突变类型不属于新物种,与原果蝇不存
在生殖隔离。
【详解】该条形眼果蝇在自然选择过程中是否会被淘汰,关键是看其是否更适应环境条件,
若不适应环境则可能会被淘汰,A 正确;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该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B
错误;该条形眼果蝇与正常椭圆形眼果蝇之间仍然可以正常交配并繁殖可育个体,不存在生
殖隔离,C 错误;该条形眼果蝇的基因种类数比基因库中的基因种类数要少,D 错误。
【点睛】注意: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均属于突变,但基因突变属于点突变,只是在基因库
产生新的基因;染色体结构变异(片段增添)会导致基因数量增加,甚至可能产生新的基因。
但新性状并没有使该个体与原个体产生生殖隔离。
32.(福建省 2020-2021 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 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说法,
正确的是
A. 不携带致病基因的个体不会患遗传病
B. 遗传病的发病由遗传因素决定,与环境因素无关
C. 21 三体综合征是由于 21 号染色体片段增加导致的
D. 猫叫综合征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可以通过光学显微镜检测
【答案】D
【解析】
【分析】
遗传病指由于遗传物质发生变化而引起的疾病,主要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
色体异常遗传病。
【详解】A、21 三体综合征患者不携带治病基因,但患遗传病,A 错误;
B、遗传病的发病由遗传因素决定,受环境影响,B 错误;
C、21 三体综合征是由于 21 号染色体数目增加导致的,C 错误;
D、猫叫综合征染色体片段缺失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到,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红细胞异常可
以通过光学显微镜检测到,D 正确。
故选 D。
33. (福建省 2020-2021 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下列关于单倍体和单倍体育
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单倍体植株的体细胞中只有一个染色体组
B. 单倍体植株高度不育的原因是没有同源染色体或联会紊乱
C. 单倍体育种时,杂合子的花药均需筛选后再进行离体培养
D. 单倍体育种后得到的植株一定是纯合子
【答案】B
【解析】
【分析】
单倍体是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含有该物种一半的染色体。
单倍体育种包括花药离体培养和秋水仙素加倍处理。
【详解】A、单倍体植株的体细胞中含有 1 个或多个染色体组,A 错误;
B、单倍体植株没有同源染色体或联会紊乱,故通常高度不育,B 正确;
C、单倍体育种时,通常先进行离体培养,并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后再进行筛选,C
错误;
D、单倍体育种后得到的植株不一定是纯合子,如原植株基因型是 AAaa,经单倍体育种得
到的植株可能是杂合子,D 错误。
故选 B。
34.(福建省 2020-2021 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 下图所示为某种多倍体的培
育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个体既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 杂种植物细胞内的染色体来自不同物种,细胞中一定不含同源染色体
C. 图示多倍体的形成过程中既发生了染色体变异,也发生了基因重组
D. 图示杂种植物的形成说明物种 a 和物种 b 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答案】C
【解析】
【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
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
【详解】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A 错误;
B、杂种植物细胞内的染色体来自不同物种,细胞中可能含同源染色体,物种 a 是四倍体,
则杂种植物含有同源染色体,B 错误;
C、图示多倍体的形成过程中经过了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该过程会发生基因重组,另外多
倍体形成过程中经过了染色体数目的加倍,故也发生了染色体变异,C 正确;
D、物种 a 和物种 b 属于不同的物质,存在生殖隔离,D 错误。
故选 C。
31. (吉林省长春市公主岭市范家屯镇一中 2020-2021 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 下列关
于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DNA 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都会导致基因突变
B.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C. 染色体易位不改变基因数量,对个体性状不会产生影响
D. 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得到的个体都是二倍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其特点有:具有普遍性、低频性(个体的
基因突变率低,但种群中个体数,其突变率较高)、随机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基因
突变的意义: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基因突变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基因突变
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
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
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详解】A、若 DNA 分子中发生的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位于基因和基因之间的区域,
则不会导致基因突变,A 错误;
B、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涉及到 DNA 分子的复制和染色体的变化,因此都可能
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B 正确;
C、染色体易位不改变基因数量,但会改变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顺序,对个体性状会产生
影响,C 错误;
D、单倍体是指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个体,与其体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组数
无关,因此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得到的个体不一定都是二倍体,D 错误。
故选 B。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
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2. (吉林省长春市公主岭市范家屯镇一中 2020-2021 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某学习
小组以“研究伴性遗传的特点”为课题进行调查研究,选择调查的遗传病及采用的方法正确
的是( )
A. 白化病、在熟悉的 4~10 个家系中调查
B. 红绿色盲、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C. 血友病、在学校内随机抽样调查
D. 青少年型糖尿病、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
【答案】B
【解析】
【分析】
考点是遗传病调查,考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和发病风险调查方法的区别,属于理解层次的考
查。
【详解】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遗传,A 错误.
红绿色盲、血友病是伴 X 隐性遗传病,遗传方式的调查应在患者家系中调查,B 正确,C
错误.
青少年型糖尿病是多基因遗传病,不是伴性遗传,并且遗传病遗传特点的研究应在患者家系
中进行,D 错误.
【点睛】学习小组以“研究伴性遗传的特点”为课题进行调查研究,应选择伴性遗传并,且
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发病风险的调查应在人群中抽样调查。
33. (吉林省长春市公主岭市范家屯镇一中 2020-2021 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下列有
关育种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利用花药离体培养技术可获得单倍体植株
B. 杂交育种能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
C. 三倍体无子西瓜的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
D. 诱变育种可以提高突变率,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
【答案】C
【解析】
【分析】
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方
法
杂交→自
交→选优
辐射诱变、激光诱
变、化学药剂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
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
的种子或幼苗
原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 染色体变异(染色
理 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体组成倍增加)
【详解】A、花药中含有花粉,是植物的配子,通过花药离体培养可获得单倍体,A 正确;
B、杂交育种可以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集中在一个个体上,产生不同于亲本的重组
性状,B 正确;
C、三倍体无子西瓜的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有同源染色体,但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
紊乱,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C 错误;
D、诱变育种可发提高突变率,缩短育种周期,能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所以在较短时间内
获得更多的变异类型,D 正确。
故选 C。
34. (吉林省长春市公主岭市范家屯镇一中 2020-2021 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 各种育
种方法或技术都有其优劣之处,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人工诱变可以定向产生有利于人们的性状
B. 基因工程可以实现基因在不同物种之间的转移
C. 杂交育种难以将不同物种的优良基因集中在一起
D. 传统的育种方法周期长,可选择的范围有限
【答案】A
【解析】
【分析】
杂交育种育种周期长,只限于能进行有性生殖的同种生物,所以该育种方法可选择的范围有
限,难以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人工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而基因突变是不定
向的,盲目性较大;基因工程育种可以按照人们的意愿,定向改造生物,人为地增加了生物
变异的范围,可实现种间遗传物质的交换。
【详解】A. 人工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A 错误;
B. 基因工程育种可以打破生殖隔离,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实现基因在不同物种之
间的转移,B 正确;
C. 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所以难以通过杂交育种将不同物种的优良基因集中在一起,
C 正确;
D. 传统的育种方法是杂交育种,育种周期长,且只限于能进行有性生殖的同种生物,所以
该育种方法可选择的范围有限,D 正确。
35. (吉林省长春市公主岭市范家屯镇一中 2020-2021 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 太空椒,
无子西瓜,转基因抗虫棉,这些变异的来源依次是( )
A. 环境改变、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 B. 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
C. 基因突变、环境改变、基因重组 D. 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物的变异包括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
色体变异。
【详解】培育太空椒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培育无子西瓜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转基因抗虫棉
是通过基因工程得到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因此正确的选项是 B。
44. (吉林省长春市公主岭市范家屯镇一中 2020-2021 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下图表
示利用某二倍体农作物①、②两个品种培育④、⑤、⑥三个新品种的过程,Ⅰ—Ⅴ表示育种
过程,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分析回答:
(1)由图中 Ⅰ→Ⅱ获得④称为____________育种,其育种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其中
过程Ⅰ是__________,过程Ⅱ是__________
(2)由图中Ⅰ→Ⅲ→Ⅳ 获得④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育种,其育种原理是________,其
中Ⅲ表示______________技术。该育种方法优点是_______________。
(3)由图中Ⅱ获得④时,AAbb 所占比例为_________,由图中Ⅲ→ Ⅳ 获得④时,AAbb
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
(4)图中Ⅳ、Ⅴ过程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品种⑥为_________倍体,它接受④花粉后结_________(有、无)籽果实。
(6)④和⑥是否可看成同一物种?__________。
【答案】 (1). 杂交 (2). 基因重组 (3). 杂交 (4). 自交 (5). 单倍体 (6).
染色体变异 (7). 花药离体培养 (8).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9). 1/16 (10). 1/4
(11). 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幼苗 (12). 四 (13). 有 (14). 否
【解析】
【分析】
【详解】(1)由图中Ⅰ→Ⅱ获得④称为杂交育种,其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其中过程Ⅰ是杂
交,过程Ⅱ是自交。
(2)由图中Ⅰ→Ⅲ→Ⅳ获得④过程称为单倍体育种,其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其中Ⅲ表
示花药离体培养;由于获得的单倍体经秋水仙素处理后都是纯合体,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
离,所以该育种方法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3)由图中Ⅰ→Ⅱ获得④时,AAbb 所占比例为 1/4×1/4=1/16,由图中Ⅰ→Ⅲ→Ⅳ获得④
时,因为③AaBb 能够产生 4 种配子:AB、Ab、aB、ab,每种各占 1/4,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
倍体幼苗,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得到正常纯体,其中 AAbb 所占比例为 1/4。
(4)图中Ⅳ、Ⅴ过程常用的是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幼苗(单倍体通常没种子)。
(5)品种⑥的细胞中含 4 个染色体组,为四倍体.而品种④的细胞中含 2 个染色体组,为
二倍体,所以④和⑥杂交后代为三倍体.故⑥接受④花粉后结有籽果实。
(6)④和⑥分别是二倍体和四倍体,它们杂交产生的后代三倍体不可育,所以④和⑥不属
于同一个物种。
(2021 届湖南省高三八省联考考前猜题生物试题)7. 某个自由放养的马群中栗
色马数量多,研究发现控制栗色的基因频率比控制白色的基因频率高。马场根据需要选育白
色纯种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种群中栗色马数量多,所以栗色为显性
B. 自然状态下两种基因的频率将保持不变
C. 若白色基因频率上升不能说明该种群发生了进化
D. 经人工选择种群的基因频率将定向改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栗色马数量多及栗色基因频率高可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详解】A、不能根据栗色马的数量多推断栗色为显性,需考虑自然选择的作用,A 错误;
B、自然状态下存在突变和选择作用等因素,两基因的频率会发生改变,B 错误;
C、进化的实质即为基因频率的改变,C 错误;
D、经人工选择的种群,其白色基因频率会升高,D 正确。
故选 D。
(2021 届湖南省株洲市高三教学质量统一检测生物试题)7. 结肠癌的发生受多种基因的控制,
这些基因的状态及其导致的结果如表所示。下列相关推测正确的是( )
基因种类 基因所在染色体 基因状态 结果
基因 K-ram 12 号染色体 活化 细胞快速增殖
基因 DCC 18 号染色体 失活 细胞变形
基因 P53 17 号染色体 失活 肿瘤扩大
其他基因 其他染色体 异常 癌细胞转移
A. 正常细胞内含有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但均不表达
B.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正常表达是细胞癌变的内因
C. 基因 P53 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参与糖蛋白的形成
D. 基因 DCC 和 P53 为抑癌基因,K-ram 为原癌基因
【答案】D
【解析】
【分析】
对题中的表格进行分析可知,从细胞中遗传物质突变至癌细胞转移是第 12、17、18 等染色
体的有关基因异常所致。
【详解】A、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
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正常细胞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均表达发挥正常的功能,A 错误;
B、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正常表达是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原癌基因活化,抑癌基因
失活才是细胞癌变的内因,B 错误;
C、抑癌基因 P53 失活,会导致肿瘤扩大,糖蛋白减少导致癌细胞扩散转移,因此其他基因
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参与糖蛋白的形成,C 错误;
D、据表格信息可知:基因 K-ram 活化和 DCC、P53 基因失活会导致细胞快速增至和变性等,
结合原癌基因和抑制基因的作用可推知:基因 DCC 和 P53 为抑癌基因,K-ram 为原癌基因,
D 正确。
故选 D。
(2021 届湖南省株洲市高三教学质量统一检测生物试题)10. 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说法,正确
的是( )
A. 发生在体细胞中的变异是不可遗传变异
B. 马和驴杂交得到骡子,骡子不是一个新物种
C. 肺炎双球菌 R 型转化为 S 型的过程属于基因突变
D. 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答案】B
【解析】
【分析】
可遗传变异来源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物种是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具
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和繁殖,并能够产生可育后
代的一群生物个体;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生物变异的来源。
【详解】A、若发生在体细胞中的变异引起了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则该变异是可遗传变异,
若没有引起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则该变异是不可遗传变异,A 错误;
B、骡子没有繁殖能力,不属于一个物种,B 正确;
C、肺炎双球菌 R 型转化为 S 型的过程属于基因重组,C 错误;
D、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其中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D 错误。
故选 B。
(2021 届湖南省株洲市高三教学质量统一检测生物试题)12. 草莓是蔷薇科草莓属的一种多年
生草本植物主要有二倍体(2n=14)、四倍体(4n=28)、八倍体(8n=56)等类型。下列相关
叙述正确的是( )
A. 研究人员用γ射线处理二倍体黄毛草莓选育大果型黄毛草莓属于基因工程育种
B. 二倍体黄毛草莓和八倍体红颜草莓杂交得到的 F1 植株是单倍体,高度不育
C. 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草莓幼苗可抑制其细胞分裂时 DNA 复制
D. 四倍体黄毛草莓比二倍体黄毛草莓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大,营养物质含量增加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做二倍体,体细胞中含
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做多倍体。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
体,由配子发育而成的个体叫做单倍体。多倍体的植株常常是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
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都有所增加。
2、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很多,如低温处理等。目前最常用而且最有效的方法,是用秋水仙
素来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当秋水仙素作用于正在分裂的细胞时,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3、用物理因素(如 X 射线、y 射线、紫外线、畅激光、电离辐射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
碱基类似物、硫酸二乙酯、秋水仙素等各种化学药剂)或空间诱变育种(用宇宙强辐射、微重
力等条件)来处理生物属于诱变育种。
【详解】A、用γ射线来处理生物属于诱变育种,不是基因工程育种,A 错误;
B、二倍体黄毛草莓(2n=14)和八倍体红颜草莓(8n=56)杂交后产生的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是五倍体,不是单倍体,B 错误;
C、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草莓幼苗可抑制其细胞分裂时形成纺锤体,C 错误;
D、多倍体植物比二倍体植物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大,营养物质含量增加,故 D 正确。
故选 D。
(2021 届湖南省株洲市高三教学质量统一检测生物试题)20. 科学家发现了自然界能够正常存
活的某品系果蝇,其性染色体中含有 Y 染色体和并联 X 染色体,组成如图乙。这种变异果
蝇可用于研究交叉互换是发生在染色体复制之前还是复制之后(A 表示红眼基因,a 表示白
眼基因)。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 据题可推测果蝇体细胞中有无 Y 染色体决定了果蝇的性别是雄性还是雌性
B. 乙与丙交配,子代性染色体组成只有两种,可推测 YY、 XXX 型个体无法存活
C. 乙与丙交配,若 F1 雌性全为红眼,可推测交叉互换发生在染色体复制之前
D. 若交叉互换发生在染色体复制之后,乙与丙交配,可推测 F1 雌性红眼:白眼=3:1
【答案】BC
【解析】
【分析】
图中甲是正常雌果蝇的性染色体组成,而乙含有并联性染色体(XX),而丙是正常雄果蝇的
性染色体。
【详解】A、图中乙的染色体组成是 ,也是雌果蝇,所以不能根据有无 Y 染色体判断
果蝇的性别,A 错误;
B、乙可以产生 2 种配子,并联的 2 条 X 染色体和 Y 染色体,丙可以产生 X 和 Y 的染色体,
所以子代出现 , ,XY 和 YY 的基因型,而 和 YY 个体无法存活,所
以子代只有 X 和 XY 两种基因型,B 正确;
C、依题文可知,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发生交叉互换;若交
叉互换发生在染色体复制之前,则乙 3 果蝇与正常雄果蝇杂交时,雌配子有 2 种,一种含 Y
染色体,另一种含有并联的 X 染色体,一条 X 上含 A 基因,一条 X 上含 a 基因,后者与雄
配子(含 Y 染色体)结合产生的后代雌性个体基因型是 (两条 X 染色体并联),全为
红眼;
若交叉互换发生在染色体复制之后,则乙果蝇与正常雄果蝇杂交时,雌配子有 4 种,一种含
Y 染色体,另三种含有并联的 X 染色体(基因组合是 AA、Aa、aa),这三种雌配子和雄配
子(含 Y 染色体)结合产生的后代雌性个体基因型是 ,表现为既红眼,
又有白眼;
所以若 F1 雌性全为红眼,可推测交叉互换发生在染色体复制之前,C 正确;
D、根据 C 项分析,若交叉互换发生在染色体复制之后,则乙可以产生雌配子有 4 种,一种
含 Y 染色体,另三种含有并联的 X 染色体(基因组合是 AA、Aa、aa),但交叉互换的概率
不确定,所以无法确定子代雌性的表现型比例,D 错误。
故选 BC。
(2021 届陕西省渭南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9. 下列有关生物育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诱变育种能提高基因突变的频率 B. 通过杂交育种能获得新基因
C. 单倍体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D. 培育三倍体无籽西瓜依据的原理
是染色体数目变异
【答案】B
【解析】
【分析】
杂交育种时,为防止自花授粉或外来花粉的干扰,在雄蕊成熟前进行人工去雄,并套袋隔离。
【详解】A、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在人为的条件下,利用物理、化学等因素,诱发
生物体产生突变,会提高基因突变的频率,A 正确;
B、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能够获得新的基因型,B 错误;
C、单倍体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C 正确;
D、多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如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培育利用的是染色体数目变异,
D 正确。
故选 B。
(2021 届四川省绵阳市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测试理综生物试题)5. “株系法”可加快选育矮秆
抗病(ttRR)小麦的进程。已知两对基因独立遗传,选用两纯合亲本杂交,得到的 F1 全为
高秆抗病(TtRr),F1.自交得到 F2,F2 自交,每株 F2 所结的种子单独种植在一起就得到一
个 F3 株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发生性状分离的 F3 株系全为杂种
B. 不发生性状分离的 F3 株系全为纯种
C. 所有株系中有 1/16 的株系符合选育要求
D. 株系法育种所需时间比单倍体育种法要长
【答案】A
【解析】
【分析】
常见的育种方式有单倍体育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和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的典型优势
是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杂交育种的优点是能将优良性状集中的一个个体上,诱变育种能大
幅度改良性状,多倍体育种往往用在植物上。而株系法育种应该是在杂交育种的基础上增加
了单株收获的程序而进行的育种方法,该方法比传统的杂交育种需要的时间短。
【详解】A、F2 发生性状分离获得的 F3 株系既有杂种又有纯种,A 错误;
B、F2 不发生性状分离获得的 F3 株系全为纯种,B 正确;
C、两纯合亲本杂交,得到的 F1 全为高秆抗病(TtRr),F1 自交得到 F2 的基因型为 1TTRR、1TTrr、
1ttRR、1ttrr、2TtRR、2TTRr、2ttRr、2Ttrr、4TtRr,其中 ttRR 是符合要求的类型,显然只有
1/16 的株系符合选育要求,C 正确;
D、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而株系法育种虽然比杂交育种需要的时间短,
但依然比单倍体育种所需的年限长,D 正确。
(广东省佛山市 2020-2021 学年高三上学期高中教学质量检测)10. 下列关于生物育种的叙
述,正确的是( )
A. 单倍体育种就是指花药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的过程
B. 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通过杂交育种能获得杂种优势性状
C. 多倍体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果实大,茎秆粗壮,有机物含量高
D. 诱变育种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应及时舍弃掉没有出现所需性状的个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方法 杂交→自交→选优
辐射诱变、激光
诱变、化学药剂
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秋
水仙素诱导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
种子或幼苗
原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
体组先成倍减少,
再加倍,得到纯
种)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
组成倍增加)
【详解】A、单倍体育种利用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最终获得纯合
的二倍体,A 错误;B、杂交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获得更多的基因型组合,通过杂交育种能
获得具有杂种优势的性状,B 正确;
C、单倍体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多倍体的果实大,茎秆粗壮,有机物含量高,C 错误;
D、因为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诱变育种具有盲目性,没有出现所需性状有可能是出现了隐
性突变,应再自交培养一代而不是马上舍弃,D 错误。
故选 B。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一中 2020-2021 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9. 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和育种的叙
述,错误的是 ( )
A. DNA 分子中碱基对的改变不一定导致基因突变
B. 人们常采用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获得多倍体植株,培育新品种
C. 染色体变异会导致基因结构发生变化,常用于农作物的育种实践
D. 基因工程育种可按人们意愿改造生物,运用的变异原理是基因重组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物变异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前者通常会造成遗传物质的改变,包括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详解】A、DNA 分子中包括没有遗传效应的非基因片段,故 DNA 分子中碱基对的改变不一
定导致基因突变,A 正确;
B、人们通常用秋水仙素和低温诱导多倍体产生,培育新品种,B 正确;
C、染色体变异会导致基因数目或排列顺序变化,C 错误;
D、基因工程可以定向改造生物,原理是基因重组,D 正确。
故选 C。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一中 2020-2021 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14. 炎炎夏日西瓜成为人们消暑
解渴的必备水果,下图为某育种所培育无籽西瓜的流程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处理①可用适量的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B. 乙植株高度不育的原因是缺少同源染色体
C. 若让甲植株自交,则后代会产生 5 种基因型
D. 图中 F1、甲、乙植株之间均存在生殖隔离
【答案】B
【解析】
【分析】
秋水仙素作用的机理: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很多,如低温处理,目前最常用且最有效的方
法是用秋水仙素来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当秋水仙素作用于正在分裂的细胞时,能够抑制
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体数
目加倍的细胞继续进行有丝分裂,将来可能发育成多倍体植株。
【详解】A、处理①可用适量的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从而获得基因型为 DDdd 的
植株,A 正确;
B、乙植株高度不育的原因是因为细胞中含有三套染色体组,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会发生
联会紊乱从而不能产生可育的配子导致的,B 错误;
C、甲植株的基因型为 DDdd,减数分裂时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为 DD∶Dd∶dd=1∶4∶1,
则可推出甲植株自交产生的后代有 5 种基因型,分别为 DDDD、DDDd、DDdd、Dddd、dddd,
比例为 1∶8∶18∶8∶1,C 正确;
D、图中 F1 为二倍体,甲为四倍体,乙植株为三倍体,三者中 F1 与甲植株杂交产生的后代
为三倍体,而三倍体不可育,因此 F1 与甲植株之间存在生殖隔离,而乙植株不可育,不能
称为物种,因此可以说 F1、甲、乙植株之间均存在生殖隔离,D 正确。
故选 B。
(吉林省长春市二十九中 2020-2021 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3. 关于高等植物细胞中染色体组的
叙述,错误的是( )
A. 二倍体植物的配子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B. 每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均为非同源染色体
C. 每个染色体组中都含有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
D. 每个染色体组中各染色体 DNA 的碱基序列不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又互相协调,共同控制生物的生
长、发育、遗传和变异,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作一个染色体组。
同源染色体是指形状和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
【详解】A、二倍体植物体细胞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染色体数目减半,
即配子只含一个染色体组,A 正确;
B、由染色体组的定义可知,一个染色体组中所有染色体均为非同源染色体,不含同源染色
体,B 正确;
C、不是所有生物都有性别之分,有性别之分的生物的性别也不一定由性染色体决定,因此
不是所有细胞中都有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之分,C 错误;
D、一个染色体组中的所有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因此染色体 DNA 的碱基序列
不同,D 正确。
故选 C。
(吉林省长春市二十九中 2020-2021 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19. 下列关于人类猫叫综合征的叙
述,正确的是( )
A. 该病是由于特定的染色体片段缺失造成的
B. 该病是由于特定染色体的数目增加造成的
C. 该病是由于染色体组数目成倍增加造成的
D. 该病是由于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引起的
【答案】A
【解析】
【分析】
当染色体的数目发生改变时(缺少,增多)或者染色体的结构发生改变时,遗传信息就随之
改变,带来的就是生物体的后代性状的改变,这就是染色体变异。它是可遗传变异的一种。
根据产生变异的原因,它可以分为结构变异和数量变异两大类。其中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
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
【详解】人类猫叫综合征是人类的第 5 号染色体片段缺失导致的,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
缺失。
故选 A。
(吉林省长春市 2020-2021 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5. 番茄的高蔓(A)对矮蔓
(a)、感病(B)对抗病(b)为显性。如图表示以①和②两个品种分别培育出④⑤⑥三
个新品种过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过程Ⅰ、Ⅱ得到⑤,育种方法为杂交育种,优点是培育周期短
B. 过程Ⅵ的原理是诱变育种,需要耗费大量实验材料
C. ①、②、⑤、⑥属于同一物种,不存在生殖隔离
D. Ⅳ过程育种产生基因型 AAaa 个体的配子种类和比值为 AA∶Aa∶aa=1∶4∶1
【答案】D
【解析】
过程Ⅰ、Ⅱ是杂交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可以得到亲本没有的重组性状,但是需要连续自
交,育种时间较长,A 错误;过程Ⅵ是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需要耗费大量实验材料,
B 错误;①、②、⑤属于同一物种,不存在生殖隔离;⑥是多倍体,为新物种,与它们存在
生殖隔离,C 错误;多倍体 AAaa 产生三种配子,分别是 AA、Aa、aa,比例为 1:4:1,D 正确。
【点睛】农业生产上培养优良品种的育种方法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问题,本题结合育种流程
图,考查几种育种方法,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识记能力;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
识间联系的能力;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
容和计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