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5 微生物的培养与利用-备战2021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题型专练(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专题15 微生物的培养与利用-备战2021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题型专练(解析版)

ID:653967

大小:906 KB

页数:31页

时间:2021-04-0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专题 15 微生物的培养与利用 【要点提炼】 【方法指导】 课题一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培养基: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是进行 微生物培养的物质基础。 ·培养基按照物理性质可分为液体培养基 半固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 凝固剂琼脂(是从红藻中提取的一种多糖,在配制培养基中用作凝固剂)后,制成琼脂固体 培养基。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根据菌落的特征可以判 断是哪一种菌。液体培养基应用于工业或生活生产,固体培养基应用于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定, 半固体培养基则常用于观察微生物的运动及菌种保藏等。 2 ·按照成分培养基可分为人工合成培养基和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是用成分已知的化学物质 配制而成,其中成分的种类比例明确,常用于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天然培养基是用化学成分 不明的天然物质配制而成,常用于实际工业生产。 ·按照培养基的用途,可将培养基分为选择培养基和鉴定培养基。选择培养基是指在培养基中 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以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生长,促进所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鉴别培养基 是根据微生物的特点,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指示剂或化学药品配制而成的,用以鉴别不同类 别的微生物。 ·培养基的化学成分包括 水 、 无机盐 、 碳源 、 氮源 、生长因子等。 ·碳源:能为微生物的代谢提供碳元素的物质。如 CO2、NaHCO3 等无机碳源;糖类、石油、 花生粉饼等有机碳源。异养微生物只能利用有机碳源。单质碳不能作为碳源。 ·氮源:能为微生物的代谢提供氮元素的物质。如 N2、NH3、NO3-、NH4+(无机氮源)蛋白 质、氨基酸、尿素、牛肉膏、蛋白胨(有机氮源)等。只有固氮微生物才能利用 N2。 ·培养基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 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例如,培养乳酸杆菌时 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培养霉菌时须将培养基的 pH 调至酸性,培养细菌是需要将 pH 调至中性或微碱性,培养厌氧型微生物是则需要提供无氧的条件 ·无菌技术·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 ②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灭菌。[ ③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④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的物品相接触。 无菌技术除了用来防止实验室的培养物被其他外来微生物污染外,还有什么目的? 答:无菌技术还能有效避免操作者自身被微生物感染。 ·消毒与灭菌的区别 消毒指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微 生物(不包括芽孢和孢子)。消毒方法常用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对于一些不耐高温的 液体)还有化学药剂(如酒精、氯气、石炭酸等)消毒、紫外线消毒。 灭菌则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灭菌方 法有灼烧灭菌、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 灭菌方法: ①接种环、接种针、试管口等使用灼烧灭菌法; 3 ②玻璃器皿、金属用具等使用干热灭菌法,所用器械是干热灭菌箱 ; ③培养基、无菌水等使用高压蒸汽灭菌法,所用器械是高压蒸汽灭菌锅 。 ④表面灭菌和空气灭菌等使用紫外线灭菌法,所用器械是紫外灯 。 比较项 理化因素的作用强度 消灭微生物的数量 芽孢和孢子能否被消灭 消毒 较为温和 部分生活状态的微生物 不能 灭菌 强烈 全部微生物 能 制作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 (1)方法步骤: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 (2)倒平板操作的步骤: ①将灭过菌的培养皿放在火焰旁的桌面上,右手拿装有培养基的锥形瓶,左手拔出棉塞。 ②右手拿锥形瓶,将瓶口迅速通过火焰。 ③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将培养皿打开一条稍大于瓶口的缝隙,右手将锥形瓶中的培养基(约 10~20mL)倒入培养皿,左手立即盖上培养皿的皿盖。 ④等待平板冷却凝固,大约需 5~10min。然后,将平板倒过来放置,使培养皿盖在下、皿底 在上。 ·倒平板操作的讨论 1.培养基灭菌后,需要冷却到 50℃左右时,才能用来倒平板。你用什么办法来估计培养基的 温度? 提示:可以用手触摸盛有培养基的锥形瓶,感觉锥形瓶的温度下降到刚刚不烫手时,就 可以进行倒平板了。 2.为什么需要 使锥形瓶的瓶口通过火焰? 答:通过灼烧灭菌,防止瓶口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 3.平板冷凝后,为什么要将平板倒置? 答:平板冷凝后,皿盖上会凝结水珠,凝固后的培养基表面的湿度也比较高,将平板倒置, 既可以使培养基表面的水分更好地挥发,又可以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 4.在倒平板的过程中,如果不小心将培养基溅在皿盖与皿底之间的部位,这个平板还能用来 培养微生物吗?为什么? 答:空气中的微生物可能在皿盖与皿底之间的培养基上滋生,因此最好不要用这个平板培养 微生物。 4 纯化大肠杆菌 (1)微生物接种的方法最常用的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2)平板划线法是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 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在数次划线后培养,可以分离到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 的子细胞群体,这就是菌落。 (3)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 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分为系列稀释操作和涂布平板操作两步。 (4)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的目的是:使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分散成单个细 胞,从而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以便于纯化菌种。 (5)平板划线法操作步骤: ①将接种环放在火焰上灼烧,直到接种环烧红。 ②在火焰旁冷却接种环,并打开棉塞。 ③将试管口通过火焰。 ④将已冷却的接种环伸入菌液中蘸取一环菌液。 ⑤将试管通过火焰,并塞上棉塞。⑥左手将皿盖打开一条缝隙 ,右手将沾有菌种的接种环迅 速伸入平板内,划三至五条平行线,盖上皿盖。注意不要划破培养皿。⑦灼烧接种环,待其 冷却后,从第一区域划线的末端开始往第二区域内划线。重复以上操作,在三、四、五区域 内划线。注意不要将最后一区的划线与第一区相连。⑧将平板倒置放入培养箱中培养。 ·平板划线操作的讨论 1.为什么在操作的第一步以及每次划线之前都要灼烧接种环?在划线操作结束时, 仍然需要 灼烧接种环吗?为什么? 答:操作的第一步灼烧接种环是为了避免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养物;每次划线 前灼烧接种环是为了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使下一次划线时,接种环 上的菌种直接来源于上次划线的末端,从而通过划线次数的增加,使每次划线时菌种的数目 逐渐减少,以便得到菌落。划线结束后灼烧接种环,能及时杀死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避免 细菌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 2.在灼烧接种环之后,为什么要等其冷却后再进行划线? 答:以免接种环温度太高,杀死菌种。 3.在作第二次以及其后的划线操作时,为什么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 答:划线后,线条末端细菌的数目比线条起始处要少,每次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能使 5 细菌的数目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逐步减少,最终能得到由单个细菌繁殖而来的菌落。 (6)涂布平板操作的步骤: ①将涂布器浸在盛有酒精的烧杯中。 ②取少量菌液,滴加到培养基表面。 ③将沾有少量酒精的涂布器在火焰上引燃,待酒精燃尽后,冷却 8~10s。 ④用涂布器将菌液均匀地涂布在培养基表面。 涂布平板操作的讨论 涂布平板的所有操作都应在火焰附近进行。结合平板划线与系列稀释的无菌操作要求, 想一想,第 2 步应如何进行无菌操作? 提示:应从操作的各个细节保证“无菌”。例如,酒精灯与培养皿的距离要合适、吸管头 不要接触任何其他物体、吸管要在酒精灯火焰周围;等等。 菌种的保存 (1)对于频繁使用的菌种,可以采用临时保藏的方法。 ①临时保藏方法 将菌种接种到试管的固体斜面培养基上,在合适的温度下培养。当菌落长成后,将试管 放入 4℃的冰箱中保藏。以后每 3~6 个月,都要重新将菌种从旧的培养基上转移到新鲜的培 养基上。 ②缺点:这种方法保存的时间不长,菌种容易被污染或产生变异。 (2)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菌种,可以采用甘油管藏的方法。 在 3mL 的甘油瓶中,装入 1mL 甘油后灭菌。将 1mL 培养的菌液转移到甘油瓶中,与甘 油充分混匀后,放在-20℃的冷冻箱中保存。 疑难解答 (1)生物的营养 营养是指生物摄取、利用营养物质的过程。营养物质是指维持机体生命活动,保证发育、 生殖所需的外源物质。[来源:学§科§网 Z§X§X§K] 人及动物的营养物质:水、无机盐、糖类、脂质、蛋白质、维生素六类。 植物的营养物质:矿质元素、水、二氧化碳等三类。 微生物的营养物质:水、无机盐、碳源、氮源及特殊营养物质五类。 (2)确定培养基制作是否合格的方法 将未接种的培养基在恒温箱中保温 1~2 天,无菌落生长,说明培养基的制备是成功的, 6 否则需要重新制备。 课题二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 尿素是一种重要的农业氮肥,尿素并不能直接被农作物吸收。只有当土壤中的细菌将尿 素分解成氨之后 ,才能被植物利用。土壤中的细菌之所以能分解尿素,是因为他们能合成脲 酶。尿素最初是从人的尿液中发现的 筛选菌株 (1)实验室中微生物的筛选应用的原理 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长的条件(包括营养、温度、pH 等),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 物生长。 (2)选择性培养基 在微生物学中,将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 培养基,称作选择培养基。 (3)配制选择培养基的依据 根据选择培养的菌种的生理代谢特点加入某种物质以达到选择的目的。例如,培养基中 不加入有机物可以选择培养自养微生物;培养基中不加入氮元素,可以选择培养能固氮的微 生物;加入高浓度的食盐可选择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统计菌落数目 (1)测定微生物数量的常用方法有稀释涂布平板法和显微镜直 接计数。 (2)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样品中活菌的数目的原理 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 菌。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细菌。为了保证结果准确, 一般设置 3~5 个平板,选择菌落数在 30~300 的平板进行计数,并取平均值。统计的菌落 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低,因此,统计结果一般用菌落数而不是活菌数来表示。 采用此方法的注意事项:1.一般选取菌落数在 30~300 之间的平板进行计数 2.为了防止菌落蔓 延,影响计数,可在培养基中加入 TTC 3.本法仅限于形成菌落的微生物 设置对照 设置对照的主要目的是排除实验组中非测试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提高实验结果的可 信度。对照实验是指除了被测试的条件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作用是比照试验组, 排除任何其他可能原因的干扰,证明确实是所测试的条件引起相应的结果。 7 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包括实验方案,所需仪器、材料、用具和药品,具体的实施步骤以及时间安排 等的综合考虑和安排。 (1)土壤取样:同其他生物环境相比,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最大,种类最多。在富含有机 质的土壤表层,有更多的微生物生长。从富含有机物、潮湿、pH≈7 的土壤中取样。铲去表 层土,在距地表约 3~8cm 的土壤层取样。 (2)样品的稀释:样品的 稀释程度将直接影响平板上生长的菌落数目。在实际操作中,通 常选用一定稀释范围的样品液进行培养,以保证获得菌落数在 30 到 300 之间、适于计数的平 板。 测定土壤中细菌的数量,一般选用 104 105 106 测定放线菌的数量,一般选用 103 104 105[来 源:学科网 ZXXK] 测定真菌的数量,一般选用 102 103 104 (3)微生物的培养与观察[来源:学#科#网 Z#X#X#K] 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往往需要不同的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细菌 30~37℃ 1~2 天 放线菌 25~28℃ 5~7 天 霉菌 25~28℃ 3~4 天 每隔 24 小时统计一次菌落数目,选取菌落数目稳定时的记录作为结果,这样可以防止因 培养时间不足而导致一楼菌落的数目。一般来说,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相同的培养基、唯 独及培养时间),同种微生物表现出稳定的菌落特征。形状、大小、隆起程度、颜色。 疑难解答 (1)如何从平板上的菌落数推测出每克样品中的菌落数? 统计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的菌落数,最好能统计 3 个平板,计算出平板菌落数的平均值 每克样品中的菌落数=(C/V)*M 其中,C 代表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生长的平均菌落数, V 代表涂布平板时所用的稀释液的体积(ml),M 代表稀释倍数 课题三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纤维素,一种由葡萄糖首尾相连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是地球上含量最丰富的多糖类物质。 纤维素与纤维素酶 (1)棉花是自然界中纤维素含量最高的天然产物,木材、作物秸秆等也富含纤维素。 (2)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 C1 酶、CX 酶和葡萄糖苷酶, 前两种酶使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第三种酶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纤维素最终被水解 8 成葡萄糖,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营养。 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 (1)筛选方法:刚果红染色法。能够通过颜色反应直接对微生物进行筛选。 (2)刚果红染色法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原理 刚果红是一种染料,它可以与像纤维素这样的多糖物质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和水解 后的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当我们在含有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 时,刚果 红能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刚果红-纤维素的 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这样,我们就可以通 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实验流程 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此步是否需要,应根据样品中目的菌株数量的多少来确定)→梯 度稀释→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挑选产生透明圈的菌落 (1)土壤采集 选择富含纤维素的环境。 (2)刚果红染色法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步骤 倒平板操作、制备菌 悬液、涂布平板 (3)刚果红染色法种类 一种是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另一种是在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 课题延伸 对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进行了初步的筛选后,只是分离纯化的第一步,为确定得到的是 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要进行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实验,纤维素酶的发酵方法有液体发酵和固体 发酵两种。纤维素酶的测定方法,一般是对纤维素酶分解滤纸等纤维素后所产生的葡萄糖进 行定量的测定。 疑难解答 (1)为什么要在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寻找纤维素分解菌? 由于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在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纤维素分解菌的含量相对提 高,因此从这种土样中获得目的微生物的几率要高于普通环境。 (2)将滤纸埋在土壤中有什么作用?你认为滤纸应该埋进土壤多深? 将滤纸埋在土壤中能使纤维素分解菌相对聚集,实际上是人工设置纤维素分解菌生存的 适宜环境。一般应将纸埋于深约 10cm 左右腐殖土壤中。 (3)两种刚果红染色法的比较 方法一是传统的方法,缺点是操作繁琐,加入刚果红溶液会使菌落之间发生混杂;其优 9 点是这样显示出的颜色反应基本上是纤维素分解菌的作用。方法二的优点是操作简便,不存 在菌落混杂问题,缺点是由于纤维素和琼脂、土豆汁中都含有淀粉类物质,可以使能够产生 淀粉酶的微生物出现假阳性反应。但这种只产生淀粉酶的微生物产生的透明圈较为模糊,因 为培养基中纤维素占主要地位,因此可以与纤维素酶产生的透明圈相区分。方法二的另一缺 点是:有些微生物具有降解色素的能力,它们在长时间培养过程中会降解刚果红形成明显的 透明圈,与纤维素分解菌不易区分。 (4)为什么选择培养能够“浓缩”所需的微生物? 在选择培养的条件下,可以使那些能够适应这种营养条件的微生物得到迅速繁殖,而那 些不适应这种营养条件的微生物的繁殖被抑制,因此可以起到“浓缩”的作用。 【专题训练】 1.下列有关细菌纯培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实验操作者接种前需用 70%的酒精棉球擦手消毒 B.每次划线后接种环要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灭菌 C.培养基上的单个菌落都是一个细菌细胞的克隆 D.菌液梯度稀释后用涂布法接种,得到单菌落便于计数 【答案】C 【解析】在进行无菌操作前,实验操作者的双手要进行消毒,一般是用 70%酒精擦拭双 手,A 正确;接种环灼烧灭菌可杀死残留的菌种,B 正确;单个菌落有可能是多个细菌的克 隆,C 错误;稀释涂布法接种可用于计数,D 正确。 2.某研究小组欲研究被石油污染过的土壤中细菌的数量,并从中筛选出能分解石油的细 菌。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称取和稀释被污染的土壤时应在火焰旁 B.用以石油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进行筛选 C.分离菌种时可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 D.对细菌进行计数时宜采用平板划线法接 种 【答案】D 【解析】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的关键技术是无菌技术,因此在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的过 程中称取和稀释土壤时应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A 正确;筛选出能分解石油的细菌,培养基 的配方应以石油为唯一碳源,B 正确;对微生物进行分离,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C 正确; 对活菌进行计数常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而不能用平板划线法,D 错误。 10 3.如图是微生物平板划线示意图,划线的顺序为 1234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操作前要将接种环用酒精消毒 B.划线操作须在火焰上方进行 C.只有在 5 区才可以得到所需菌落 D.在 12345 区域中划线前后都要对接种环灭菌 【答案】D 【解析】在每次划线前后都要对接种环进行灭菌,接种环的灭菌方法应是在火焰上灼烧, 不用酒精消毒,A 错误;B.接种时划线操作是在火焰周围进行,B 错误;在 5 个区域中,只 要有单个活细菌,通过培养即可获得所需菌落,C 错误;每次划线前都要灼烧接种环,目的 是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每次划线的菌种都来自上一次划线的末端,D 正确。 4.在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中,常常加入水溶性的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主要为细菌提供氮源 B.刚果红染液能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 C.刚果红可在倒平板时加入,加入前需要将刚果红溶液灭菌 D.纤维素酶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 C1 酶、Cx 酶和葡萄糖苷酶 【答案】A 【解析】 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可溶性纤维素衍生物,在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中作为 碳源,A 错误;刚果红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纤维素分解菌可以分解纤维素,从而使红 色消失产生透明圈,B 正确;刚果红可在倒平板时加入,加入前需要将刚果红溶液灭菌,C 正确;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包括 C1 酶、Cx 酶和葡萄糖苷酶,D 正确。 5.关于灭菌和消毒不正确的理解是( ) A.灭菌是指杀灭环境中一切微生物的细胞、芽孢和孢子 B.消毒和灭菌实质是相同的 C.接种环用灼烧法灭菌 D.常用的消毒方法有加热法、过滤法、紫外线法、化学药品 法 【答案】B 11 【解析】灭菌是指采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A 正确;消毒是指消除或杀灭外环境中的病原体,使其无害化,灭菌则是要将所有的微生物 和病毒全部杀灭,以达到无菌的目的,灭菌一定可以达到消毒的目的,但消毒不一定能达到 灭菌的效果,B 错误;接种工具常用灼烧法灭菌,C 正确;常用的消毒方法有加热法、过滤 法、紫外线法、化学药品法,D 正确。 6.牛奶中富含蛋白质,长期饮用有助于增强体质,但牛奶同时也是多种疾病的传播载 体。国家标准是每毫升牛奶中细菌数小于 30 000 个。以下是牛奶消毒及细菌检测实验。分析 回答: (1)图中步骤①称为____________消毒法。步骤②是_________。 (2)培养基中的蛋白胨可以为微生物提供____________。进行步骤③操作时,应选用下 列中的哪种工具?______________。为了避免杂菌污染,此步骤应在__________________附 近进行。 (3)将接种后的培养基和作为对照的________________同时放入 37 ℃恒温培养箱中,培 养 36 h。取出后统计各平板的菌落数,结果如下表所示。应该选择其中稀释倍数为 ________________的平板进行计数,经过消毒后的牛奶中,细菌数大约是________个·mL-1。 牛奶稀释倍数 102 103 104 平板 1 菌落数/个 87 10 1 平板 2 菌落数/个 83 12 1 平板 3 菌落数/个 85 10 0 【答案】 (1)巴氏(1 分) 系列稀释(或梯度稀释) (2)碳源、氮源(和维生素) B 酒精 灯火焰 (3)一个未接种的培养基 102(1 分) 8 500 【解析】 (1)80 ℃恒温水浴 15 min 是巴氏消毒法,步骤②是进行系列稀释(或梯度稀释)。 (2)培养基中的蛋白胨可以为微生物提供碳源、氮源(和维生素),③是接种,因为需要计数, 12 需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工具是涂布器;为了避免杂菌污染,此步骤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 进行。(3)统计各平板的菌落数时,应选择菌落数在 30~300 的计数,经过消毒后的牛奶中, 细菌数大约是(87+83+85)÷3×102=8 500 个。 7.表格是某公司研发的一种培养大肠杆菌的培养基配方,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 相关问题。 成分 含量 蛋白胨 10.0 g 乳糖 5.0 g 蔗糖 5.0 g K2HPO4 2.0 g 显色剂(伊红美蓝) 0.2 g 琼脂 12.0 g 将上述物质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到 1 000 mL (1)根据用途划分,该培养基属于________培养基,若要分离能分解尿素的细菌,需对 培养基做出的最关键的调整是____________,若还需鉴定分解尿素的细菌,需做出的调整是 ________________。 (2)从培养基的成分上看,大肠杆菌的同化类型为________。该培养基能否分离筛选出 大肠杆菌?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实验室培养微生物时,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_______,紫外线可对空气进行灭 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同学尝试纯化大肠杆菌,其中一个平板的菌落分布如上图,推测该同学接种时可 能的操作失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鉴别 将蛋白胨换成尿素(2 分) 将伊红美蓝换成酚红(2 分) (2)异养型 不 能,原因是培养基中的碳源种类很多,可供多种微生物生存(3 分) (3)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 紫外线能使蛋白质变性,还能破坏 DNA 的结构(2 分) (4) 涂布不均匀(2 分) 【解析】(1)伊红美蓝是鉴定大肠杆菌的试剂,因此该培养基从用途上属于鉴别培养基; 13 若要分离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则需要保证培养基中以尿素为唯一氮源,即将蛋白胨换成尿素; 鉴定分解尿素的细菌,需要使用酚红指示剂。 (2)大肠杆菌需要从培养基中获得碳源,因此 其同化作用类型是异养型;由于表格中的培养基中的碳源种类很多,可供多种微生物生存, 因此该培养基不能分离筛选出大肠杆菌。 (3)微生物培养时,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感染; 空气中的细菌可用紫外线杀灭,其原因是紫外线能让蛋白质变性,同时还能破坏 DNA 的结 构。 (4)由图乙可知,该同学采用的是稀释涂布平板法,但菌落比较集中,没有很好的分散开来, 可能是涂布不均匀导致的。 8.土壤中的苯酸(C6H5OH)对环境有极大的污染,实验室希望能从土壤中分离出能专一 性降解苯酚的微生物,下图是部分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分离纯化目的菌种,①~④步骤的培养基中都加入了一定浓度的苯酚,该物质 能为微生物提供________,除此而外,培养基中一般都还需要水、__________等营养物质。 (2)制备步骤④所需要的固体培养基,操作顺序是:计算→称量→________→________→ 倒平板。为了在步骤⑤的平板上形成单个的菌落,涂布平板前,需要对培养液进行多次稀释,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人员想通过比较试管甲和乙中微生物的生长情况,来证明分离出来的微生物只 能以苯酚作为碳源,若甲试管中的液体培养基中的唯一碳源是苯酸,那么,乙试管中培养基 成分与甲相比,区别是______________。研究人员对甲、乙两支试管进行接种时,所选菌种 都来自步骤⑤平板上的同一个单菌落,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碳源 氮源和无机盐(2 分) (2)溶化 灭菌 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 里,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易于分散成单个细胞(3 分) (3)用其他碳源替代苯酚(2 分) 保证甲, 乙两支试管中的微生物种类是相同的(2 分) 【解析】 (1)为了分离出能专一性降解苯酚的微生物,①~④步骤的培养基中需加入苯 酚作为唯一碳源,另外培养基中一般都还需要水、氮源、无机盐等营养物质。 (2)制备固体 培养基的操作顺序为: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里,聚集 在一起的微生物易于分散成单个细胞,故涂布平板前,需要对培养液进行多次稀释。 (3)研 究人员想通过比较试管甲和乙中微生物的生长情况,来证明分离出来的微生物只能以苯酚作 为碳源,若甲试管中的液体培养基中的唯一碳源是苯酚,那么,乙试管中应该加入其他碳源, 比较甲乙中微生物的生长情况,若甲中微生物可以生长,乙中微生物不能生长,说明分离出 来的微生物只能以苯酚作为碳源。为了保证甲,乙两支试管中的微生物种类是相同的,对甲、 14 乙两支试管进行接种时,所选菌种都来自步骤⑤平板上的同一个单菌落。 9.不同品牌的酸奶具有不同的口味。某研究小组利用含碳酸钙的固体培养基探究甲、 乙两品牌酸奶中乳酸菌的类型是否相同(乳酸能够溶解碳酸钙,使培养基变得透明)。请回答 下列问题: (1)将甲、乙两品牌酸奶中的乳酸菌纯化,分别接种在含碳酸钙的固体培养基中培养, 根据菌落周围透明圈的大小,可确定酸奶中乳酸菌的类型。不同乳酸菌菌落透明圈大小不同 的原因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家庭制作酸奶时,在纯牛奶中加入少量酸奶相当于微生物培养技术中的________操 作 。 纯 牛 奶 变 成 酸 奶 , 改 变 了 口 味 但 含 有 的 能 量 减 少 , 原 因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长期保存纯化的优质乳酸菌,可将菌液与________充分混匀,置于 20 ℃的冷冻箱 中保存。 (4)该研究小组进一步探究甲品牌酸奶中乳酸菌数量,实验操作如下图。接种微生物的 方法有很多,图中过程①②③所示的方法为________。用该方法统计样本菌落数后,所得数 据需要乘以 10n 后,才可表示乳酸菌的数量(单位:个/mL),这里的 n=________。用该方法 统计样本菌落数时,同时需要做 A、B、C 三个平板,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平板菌落数超过 300,一般还需进一步________。 【答案】 (1)(在相同时间内)不同类型的乳酸菌产生乳酸的量不同,不同量的乳酸能 够溶解碳酸钙量不同,形成的透明圈大小不同(3 分) (2)接种 乳酸菌在发酵时使牛奶中的 营养成分发生改变,乳酸菌细胞呼吸消耗部分有机物,从而使能量减少(3 分) (3)灭菌的甘 油 (4)稀释涂布平板法 6(2 分) 设置重复组,取平均值,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可靠(2 分) 稀释 【解析】 (1)由于乳酸菌分泌的乳酸能够溶解碳酸钙,使培养基变得透明,不同类型的 乳酸菌分泌乳酸的量不同,分泌量多的产生的透明圈较大,而分泌量少的产生的透明圈则较 小。因此可以根据菌落周围透明圈的大小,确定酸奶中乳酸菌的类型。 (2)由于酸奶中含有 乳酸菌,因此在纯牛奶中加入少量酸奶相当于微生物培养技术中的接种操作。纯牛奶变成酸 15 奶是由于乳酸菌发酵的结果,乳酸菌在发酵过程中利用牛奶中的营养物质进行代谢,通过细 胞呼吸消耗了牛奶中的部分有机物,因此酸奶比纯牛奶中的能量减少了,在乳酸菌代谢过程 中又有新物质的生成,从而使奶牛中的口味发生了改变。 (3)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菌种,可 以采用甘油管藏的方法。将培养的菌液转移到甘油瓶中,与甘油充分混匀后,放在-20 ℃的 冷冻箱中保存。 (4)要对微生物计数可以采用活菌计数法或显微镜直接计数法,题目所给的 图片信息是采用的活菌计数法,具体操作是通过稀释涂布平板完成的。由①②的操作可知这 时已对酸奶样品稀释了 100 倍,②重复 3 次又稀释了 1 000 倍,从中取出 0.1 mL 样进行涂布, 所用到的量是原来的 10-6。因此这里的 n=6。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时,要至少涂布 3 个平 板,目的是设置重复组,取平均值,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可靠。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 择菌落数中 30~300 的平板进行计数,如果平板菌落数超过 300,说明稀释倍数不够,一般 还需要进一步稀释。 10.某些土壤细菌可将尿素分解成 CO2 和 NH3,供植物吸收和利用。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些细菌能分解尿素,有些细菌则不能,原因是前者能产生________。能分解尿素 的 细 菌 不 能 以 尿 素 的 分 解 产 物 CO2 作 为 碳 源 , 原 因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 可 用 葡 萄 糖 作 为 碳 源 , 进 入 细 菌 体 内 的 葡 萄 糖 的 主 要 作 用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2)为了筛选可分解尿素的细菌,在配制培养基时,应选择________(填“尿素”“NH4NO3” 或“尿素+NH4NO3”)作为氮源,不选择其他两组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 用 来 筛 选 分 解 尿 素 细 菌 的 培 养 基 含 有 KH2PO4 和 Na2HPO4 , 其 作 用 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 (1)脲酶 分解尿素的细菌是异养生物,不能利用 CO2 来合成有机物(2 分) 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为其他有机物的合成提供原料(2 分) (2)尿素 其他两组都含有 NH4NO3,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和不能分解尿素的细菌都能利用 NH4NO3,不能起到筛选作用(3 分) (3)为细菌生长提供无机营养,作为缓冲剂保持细胞生长过程中 pH 稳定(2 分) 【解析】 (1)有些细菌能分解尿素是因为这些细菌能产生脲酶,将尿素分解成 CO2 和 NH3。能分解尿素的细菌是异养生物,不能利用 CO2 作为碳源合成有机物,但这些细菌可用 葡萄糖作为碳源,进入细菌体内的葡萄糖的主要作用是:作为能源物质氧化分解为细胞生命 活动提供能量,为其他有机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2)为了筛选可分解尿素的细菌,在配制培 养基时,应选择尿素作为唯一氮源,这样只有能分解尿素的细菌才能在培养基上生存。若选 择“NH4NO3”或“尿素+NH4NO3”作为氮源,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和不能分解尿素的细菌都能利 用 NH4NO3,不能起到筛选作用。 (3)用来筛选分解尿素细菌的培养基含有 KH2PO4 和 Na2HPO4,它们可以为细菌生长提供无机营养;同时,KH2PO4 和 Na2HPO4 还可以作为缓冲 剂保持细胞生长过程中 pH 稳定。 16 11.对硝基苯酚(PNP)颜色为黄色,若被分解则颜色消失,属于硝基苯酚类有机化合物 的一种,主要来源于农药、医药、染料、塑料等生产企业排放,并广泛分布于环境中,对植 物、微生物和动物均有毒性。某生物兴趣小组提出从污水厂曝气池长期驯化的污泥中分离出 对硝基苯酚降解菌并研究其降解特性。回答下列问题: (1)分离对硝基苯酚降解菌的选择培养基成分有:NH4NO3、KH2PO4、K2HPO4、NaCl、 FeSO4、MgSO4·7H2O、PNP 和琼脂。试从成分分析该选择培养基能起到筛选作用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________(方法)分离纯化得到单一的对硝基苯酚降解菌菌落,可以将在菌落周 围是否产生________作为筛选标记。 (3)若分离纯化后得到了两个菌落,这两个菌落的形态、大小、光泽度、颜色等 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相同。 (4)研究不同的糖类对 PNP 降解率的影响,得到的结果如表所示: 加入糖类 葡萄糖 蔗糖 淀粉 麦芽糖 空白对照 降解率 99% 98% 70% 95% 90% 从表中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PNP 作为培养基中唯一的碳源可以将能降解 PNP 的细菌分离出来(3 分) (2)稀释涂布平板法或平板划线法 透明圈 (3)不一定 (4)除淀粉外,葡萄糖、蔗糖和麦芽糖 均可促进 PNP 的降解(3 分) 【解析】 (1)对硝基苯酚(PNP)属于硝基苯酚类有机化合物的一种,有机物含碳,同时 培养微生物的培养基需要具有碳源,氮源,无机盐,和水。故分离对硝基苯酚降解菌的选择 培养基成分有:NH4NO3、KH2PO4、K2HPO4、NaCl、FeSO4、MgSO4·7H2O、PNP 和琼脂; 该选择培养基能起到筛选作用的原因是 PNP 作为培养基中唯一的碳源可以将能降解 PNP 的 细菌分离出来。 (2)常用的接种微生物的方法有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故利用稀释 涂布平板法或平板划线法分离纯化得到单一的对硝基苯酚降解菌菌落,对硝基苯酚(PNP)颜 色为黄色,若被分解则颜色消失,故可以将在菌落周围产生透明圈作为筛选标记。 (3)若分 离纯化后得到了两个菌落,这两个菌落的形态、大小、光泽度、颜色等不一定相同。 (4)从 表中可看出加入葡萄糖、蔗糖和麦芽糖的降解率均高于空白对照,加入淀粉的降解率低于空 白对照,故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除淀粉外,葡萄糖、蔗糖和麦芽糖均可促进 PNP 的降解。 12.凝乳酶是干酪和干酪素生产过程中的关键酶,动植物及微生物均能产生。由于微 生物资源丰富,生长周期短,受气候等因素限制小等特点,微生物凝乳酶成为研究热点。为 获得凝乳酶高产菌株,科研人员进行了以下分离、筛选、鉴定工作。培养基配方表: 酪蛋白 牛肉膏 Na2HPO4 NaCl 琼脂 蒸馏水 10 g 3 g 2 g 5 g 15 g 加至 1 000 mL (1)从作用上看,该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______(填“选择”或“鉴别”)培养基。 17 (2)科研人员将牧区采集的土壤样品放入无菌水中,振荡混匀,制成悬液。为获得较均 匀分布的单菌落,还需要将悬液进行________,用______法接种于上述培养基上。接种后的 培养基以__________状态放入培养箱。 (3)在涂布接种前,科研人员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白平板先进行培养了一段时间,这 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稀释倍数为 106 倍下涂布了三个平板(每次取 0.1 mL),统计菌落数分别为 240、250、 260,则稀释前 1 mL 菌液中所含此菌数量为________________。 (5)挑选菌落时以白色沉淀圈大且透明圈小者为佳。将获得的菌株进行液体培养后,从 培养液的________(填“上清液”或“沉淀物”)获得粗提的凝乳酶。将一定量的粗提凝乳酶与适量 酪蛋白溶液混合,一定时间后测定吸光值来测定酶活性。进行吸光值测定值,需将________ 与等量酪蛋白溶液混合,作为实验的对照。 【答案】 (1)选择 (2)梯度稀释(稀释)涂布平板倒置(2 分) (3)检测培养基平板灭菌是 否合格(2 分) (4)2.5×109(2 分) (5)上清液 等量失活的粗提凝乳酶(2 分) 【解析】 (1)由于实验目的是获得凝乳酶高产菌株,凝乳酶能使乳中酪蛋白凝聚成乳 酪,所以培养基中需要加入酪蛋白,从作用上看该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 (2)为获得较均 匀分布的单菌落,还需要将悬液进行梯度稀释,并用涂布平板法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上。为防 止培养皿盖上凝结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接种后的培养基应以倒置状态放入培养箱。 (3)在涂布接种前,取若干灭菌后的空白平板培养一段时间,其目的是检验培养基平板灭菌是 否合格。 (4)三个平板菌落的平均数为(240+250+260)÷3=250,稀释倍数为 106,每次取 0.1 mL,所以稀释前 1 mL 菌液中所含细菌数为 250÷0.1×106=2.5×109 个。 (5)挑选菌落时凝 乳效果好的为白色沉淀圈大且透明圈小的。将获得的菌株进行液体培养后,从培养液的上清 液获得粗提的凝乳酶。将一定量的粗提凝乳酶与适量酪蛋白溶液混合,一定时间后测定吸光 值来测定酶活性。进行吸光值测定时,需将等量失活的粗提凝乳酶与等量酪蛋白溶液混合, 作为实验的对照。 13.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不同 C/N 的比值对谷氨酸棒状杆菌的数量和产物产生的影响, 记录及其结果如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发酵条件 谷氨酸棒状杆菌繁殖速 率 单个菌体产谷 氨酸量 第一组 通入无菌空气、C/N=3∶1 较慢 较多 第二组 通入无菌空气、C/N=4∶1 较快 较少 (1)该兴趣小组进行实验时所用培养基除了能为谷氨酸棒状杆菌提供碳源和氮源外,还 能提供的主要营养物质是________。 18 (2)统计待测培养液中谷氨酸棒状杆菌的数量,可采用的方法有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和稀 释涂布平板法。 ①利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统计过程:取第二组的 100 倍的稀释液 0.1 mL 滴加到计数板 (由 25×16=400 个小室组成,容纳液体总体积为 0.1 mm3)在计数室内共有菌体 48 个,则 1 mL 的第二组发酵液中有菌体________个。用该方法测定的微生物数量大于实际的活菌数,原因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的结果比实际值往往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根 据 表 中 信 息 可 知 , 培 养 过 程 中 需 先 将 碳 氮 比 设 为 4 ∶ 1 , 目 的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将发酵液中碳氮比改为 3∶1 继续培养,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水和无机盐 (2)4.8×107 计数的菌体数量包括了死亡的菌体 偏小 两个 或多个细胞粘连在一起共同形成一个菌落 (3)有利于谷氨酸棒状杆菌的繁殖(或有利于增加 谷氨酸棒状杆菌的数量)(3 分) 有利于提高单个菌体产谷氨酸的量 【解析】 (1)谷氨酸棒状杆菌等微生物的培养基的营养成分包括碳源、氮源、水和无机 盐。 (2)①根据提供的数据进行计算,1 mL 的第二组发酵液中有菌体数=48÷(0.1×10-3)×100 =4.8×107 个;由于计数的菌体数量包括了死亡的菌体,所以用该方法测定的微生物数量大于 实际的活菌数。 ②在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菌体数量时,由于两个或多个细胞粘连在一 起共同形成一个菌落,所以统计的数值比真实值要小。 (3)分析表格相关信息可知:C/N 比 例较低时有利于谷氨酸棒状杆菌产生谷氨酸,C/N 比例较高时有利于谷氨酸棒状杆菌繁殖, 因此培养过程中需先将碳氮比设为 4∶1,目的是有利于谷氨酸棒状杆菌的繁殖,将发酵液中 碳氮比改为 3∶1 继续培养,目的是有利于提高单个菌体产谷氨酸的量。 14.回答下列与酵母菌有关的问题: (1)分离培养酵母菌通常使用____________(填“牛肉膏蛋白胨”“MS”或“麦芽汁琼脂”)培养 基,该培养基应采用________灭菌法灭菌。若将酵母菌划线接种在平板上,培养一段时间后 会观察到菌落,菌落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 (2)酵母菌液体培养时,若通入氧气,可促进______________(填“菌体快速增殖”“乙醇产 生”或“乳酸产生”);若进行厌氧培养,可促进________(填“菌体快速增殖”“乙醇产生”或“乳酸 产生”)。 (3)制作面包时,为使面包松软通常要在面粉中添加一定量的酵母菌,酵母菌引起面包松 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麦芽汁琼脂 高压蒸汽 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 19 (2)菌体快速增殖 乙醇产生 (3)酵母菌分解葡萄糖会产生 CO2,CO2 使面包松软 【解析】 (1)麦芽汁琼脂培养基的碳氮比较高,而且含糖量高,更适合酵母菌;该培养 基应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若将酵母菌划线接种在平板上,培养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由 一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这就是菌落。 (2)酵母菌液体培养时,若通入 氧气,进行有氧呼吸产生 H2O 和 CO2,释放能量多,细胞增殖快;若进行无氧培养,进行无 氧呼吸,产生酒精和 CO2,释放能量少,增殖慢。 (3)制作面包时,在面粉中添加一定量的 酵母菌,因酵母菌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遇热膨胀而 形成小孔,使得面包松软多孔。 15.手机高温、潮湿的环境非常适合细菌的生长,由大肠杆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日渐成 为社会比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为了了解手机上大肠杆菌的种类及分布情况,某兴趣小组 进行了如下实验步骤。请进一步完善实验内容并回答相关问题: (1)实验步骤: ①配制含有________、水、无机盐的固体培养基,并在培养基中加入少量________(使大 肠杆菌菌落呈现黑色); ②从 10 名学生的手机正、反面采集样品,分别接种至灭菌的培养基上,在 37℃恒温培 养箱中培养 24~48h,选取________的菌落; ③将接种针用________法灭菌后,将②中选取的菌落接种到________(填“固体”或“液体”) 培养基,在恒温摇床上培养 24h,使细菌大量繁殖; ④用________法将③过程所获得的细菌接种到培养基上,分别统计菌落的种类和数目; ⑤根据菌落的特征进一步鉴定大肠杆菌的类型。 (2)上述实验步骤中,从用途看,①所用培养基属于________培养基。 (3) 上 述 实 验 步 骤 ④ 统 计 的 菌 落 数 往 往 比 活 菌 的 实 际 数 目 低 , 原 因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碳源、氮源 伊红-美蓝 ②黑色 ③灼烧 液体 ④稀释涂布(平 板)(或“稀释涂布分离”) (2)鉴别 (3)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 个菌落 【解析】 (1)①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需要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大肠杆菌可以用伊 红—美蓝培养基进行鉴别。②大肠杆菌在伊红—美蓝培养基上呈现黑色,因此挑选黑色菌落 进行扩大培养。③接种针用灼烧法进行灭菌,扩大培养需将菌落接种到液体培养基,利于细 菌大量繁殖。④用稀释涂布平板(涂布分离)法统计大肠杆菌的数量,根据菌落的特征区分不 20 同种类的大肠杆菌。(2)①所用的伊红-美蓝培养基属于鉴别培养基。(3)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 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因此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低。 16.某些土壤细菌可将尿素分解成 CO2 和 NH3,供植物吸收和利用。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些细菌能分解尿素,有些细菌则不能,原因是前者能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 分 解 尿 素 的 细 菌 不 能 以 尿 素 的 分 解 产 物 CO2 作 为 碳 源 , 原 因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可用葡萄糖作为碳源,进入细菌体内的葡萄糖的主要作 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2)为了筛选可分解尿素的细菌,在配制培养基时,应选择________(填“尿素”“NH4NO3” 或 “ 尿 素 + NH4NO3”) 作 为 氮 源 , 不 选 择 其 他 两 组 的 原 因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用 来 筛 选 分 解 尿 素 细 菌 的 培 养 基 含 有 KH2PO4 和 Na2HPO4 , 其 作 用 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 (1)脲酶 分解尿素的细菌是异养生物,不能利用 CO2 来合成有机物 为细胞 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为其他有机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2)尿素 其他两组都含有 NH4NO3,能 分解尿素的细菌和不能分解尿素的细菌都能利用 NH4NO3,不能起到筛选作用 (3)为细菌生 长提供无机营养,作为缓冲剂保持细胞生长过程中 pH 稳定 【解析】 (1)土壤中的某些细菌之所以能够分解尿素,是因为它们能产生脲酶。尿素分 解菌是异养生物,不能利用 CO2 来合成有机物,必须利用现成的有机物(如葡萄糖)作为碳源; 葡萄糖通过呼吸作用被分解时,能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同时,葡萄糖还可以转化成脂 肪、某些氨基酸等物质,所以进入细菌体内的葡萄糖能为其他有机物的合成提供原料。(2)选 择培养基是只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目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 长的培养基。本实验的目的菌是可分解尿素的细菌,因此,配制的培养基应只允许尿素分解 菌生长,NH4NO3 可以作为所有细菌的氮源,培养基中如含有 NH4NO3,将不能起到筛选作用。 (3)KH2PO4 和 Na2HPO4 能为细菌生长提供钾盐、钠盐和磷酸盐,而 H2PO4 -/HPO42-可以使培 养基中 pH 保持相对稳定。 17.在生产、生活和科研实践中,经常通过消毒和灭菌来避免杂菌的污染。回答下列问 题: (1)在实验室中,玻璃和金属材质的实验器具_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放入干热灭 菌箱中进行干热灭菌。 21 (2)牛奶的消毒常采用巴氏消毒法或高温瞬时消毒法,与煮沸消毒法相比,这两种方法的 优点是________。 (3)密闭空间内的空气可采用紫外线照射消毒,其原因是紫外线能________,在照射前, 适量喷洒________,可强化消毒效果。 (4)水厂供应的自来水通常是经过________(填“氯气”“乙醇”或“高锰酸钾”)消毒的。 (5)某同学在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锅时,若压力达到设定要求,而锅内并没有达到相应温度, 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可以 (2)在达到消毒目的的同时,营养物质损失较少 (3)破坏 DNA 结 构 消毒液 (4)氯气 (5)未将锅内冷空气排尽 【解析】 (1)能耐高温的、需要保持干燥的物品,如玻璃器皿(吸管、培养皿)和金属用 具等可以放入干热灭菌箱中进行干热灭菌。 (2)煮沸消毒法即在 100℃时煮沸 5~6 min 可以 杀死微生物细胞和一部分芽孢;巴氏消毒法即在 70~75℃时煮 30 min 或在 80 ℃时煮 l5 min, 可以杀死微生物,并且保证营养物质不被破坏。因此,与煮沸消毒法相比,牛奶消毒常采用 的巴氏消毒法或高温瞬时消毒法的优点是达到消毒目的的同时,营养物质损失较少。 (3)因紫外线能破坏 DNA 结构,所以密闭空间内的空气可采用紫外线照射消毒。在照射前, 适量喷洒消毒液,可强化消毒效果。 (4)通常乙醇消毒是 75%的酒精,有气味,影响水质, 不适宜消毒自来水;高锰酸钾本身有颜色,消毒后溶液呈紫红色,无法使用;因此水厂供应 的自来水通常是经过氯气消毒的。 (5)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时,锅内的水加热煮沸,将其中 原有的冷空气彻底排除后才能将锅密闭。如果未将锅内冷空气排尽,则会出现压力达到设定 要求,而锅内并没有达到相应温度的现象。 18.北方每年在小麦丰收的季节,焚烧秸秆火焰四起,烟雾弥漫,不但导致严重的雾霾 而且造成资源的浪费。科学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努力寻找分解秸秆中纤维素的微生物,他 们做了如下实验,据图回答: 从森林 里取土 壤样本 ―→ 选择 培养 ―→ 梯度 稀释 ―→ 将样品接种到 鉴别纤维素分 解菌的培养基 上 ―→ 挑选产生透明圈 的菌落,统计并 计算每克样品中 的细菌数 甲图 22 (1)根据甲图,选择培养纤维素分解菌要用______________。为了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常 在培养基中加入________。为了统计样品中活菌的数目,常用方法除稀释涂布平板法外,还 有____________的方法。 (2)乙图是培养出的单菌落示意图,最适合分解秸秆的两个菌落是______________(填数 字),纤维素分解菌将纤维素最终分解为________________。从图中可以看出培养基上菌落数 较少,推测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长期保存该微生物,可以采用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 【答案】 (1)选择培养基 刚果红(CR) 显微镜直接计数 (2)1 和 4 葡萄糖 土壤中 纤维素分解菌较少,稀释的倍数太大 (3)甘油管藏 【解析】 (1)从土壤样液中筛选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所用的培养基是选择培养基。在培养 基中加入刚果红,刚果红会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而呈现红色,如果纤维素被降解,则 培养基表面会形成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可以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 分解菌。统计样品中活菌的数目,常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或显微镜直接计数。 (2)透明圈的 大小反映了细菌分解纤维素能力大小,培养基中大的透明圈就是分解纤维素多的地方,所以 乙图中最适合分解秸秆的两个菌落是 1 和 4;纤维素是多糖,最终被分解菌分解成葡萄糖; 从图中可以看出培养基上菌落数较少,推测可能是土壤中纤维素分解菌较少,稀释的倍数太 大所致。 (3)长期保留菌种可用甘油管藏的方法。 19.(2020·杭州模拟)如表为某微生物培养基的配方,请回答下列问题: 成分 含量 成分 含量 NaNO3 3 g FeSO4 0.01 g K2HPO4 1 g C6H12O6 30 g 琼脂 15 g H2O 1 000 mL MgSO4·7H2O 0.5 g 青霉素 0.1 万单位 (1)依物理性质,该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培养基。依用途划分,则属于__________培 养基。 (2)根据培养基原料,所培养微生物的同化作用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 (3)该培养基中的碳源是__________。不论何种培养基,在各成分都融化后分装前,要 进行的是__________。 (4)若用该培养基培养纤维素分解菌,应除去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应加入的物 质是__________。 (5)细菌种群进化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变异是______。(填编号) A.环境条件 B.基因重组 C.基因突变 D.染色体畸变 【答案】 (1)固体 选择 (2)异养型 (3)C6H12O6 调整 pH (4)青霉素和 C6H12O6 纤维素粉 (5)C 【解析】 (1)该培养基中含有凝固剂琼脂,属于固体培养基。该培养基含有抗生素(青 霉素),属于选择培养基。(2)该培养基含有有机碳源——C6H12O6,可见所培养的微生物是异 养型生物。(3)不论何种培养基,在各成分都融化后分装前,要先进行 pH 调整。(4)若用该培 养基培养纤维素分解菌,应除去青霉素和 C6H12O6,加入纤维素粉。(5)细菌是原核生物,没 有染色体,不会发生染色体畸变;细菌不能进行有性生殖,不会发生基因重组,所以细菌可 遗传的变异只有基因突变。 20.请回答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基的问题: (1)微生物的培养都需要培养基,一般培养基都含有的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配制固体培养基还需要加入凝固剂________________。 (2)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一般流程包括: 计算 → 称量 → 融化 →A→B 上述流程中 A 代表__________,实验室中这个步骤常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 流程中 B 代表________________,该步骤进行的适宜温度是__________°C 左右。 (3)鉴定分解尿素的细菌的方法是向以______________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 __________指示剂,培养某种细菌,如果 pH 升高,指示剂将变红,说明该种细菌能分解尿 素。 (4)与全营养培养基中的菌落相比,选择培养基中菌落数( ) A.多 B.少 C.相等 D.几乎为零 【答案】 (1)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 琼脂 (2)灭菌 灼烧灭菌、干热灭菌和高压蒸 汽灭菌 倒平板 60 (3)尿素 酚红 (4)B 【解析】 (1)一般培养基中都应含有水、无机盐、碳源和氮源四种成分。(2)制备牛肉膏 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流程包括:计算→称量→融化→灭菌→倒平板;灼烧灭菌、干热灭菌和 高压蒸汽灭菌是实验室中常用的灭菌方法。(4)选择培养基上只能生长特定的微生物,因此 该培养基上长出的菌落数目比全营养培养基上长出的菌落数少。 21.(2020·浙江五校高三联考)某村庄有一条小溪,近几年由于上游几家乳胶厂不断向其 中排放废水,小溪变得不再清澈。某同学想测定该溪水中的细菌含量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先根据所学知识制备 LB 培养基。制备该培养基的步骤是:计算→称量→融化→灭菌 →倒平板。下列关于制备 LB 培养基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_。 A.培养基应先调 pH 再进行灭菌 B.培养基应先灭菌再分装到培养皿中 C.融化琼脂时不能使培养基溢出或烧焦 D.灭菌时一般用高压蒸汽灭菌锅在 121 ℃,500 g/cm2 压力下灭菌 15 分钟 (2)该同学利用上述制备的培养基来检测水样中的细菌数量,他所选择的分离方法应是 ____________;该同学在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白平板先行培养了一段时间,这样 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接种在超净工作台上进行,实验前一段时间需 打开工作台上的紫外灯和过滤风,实验中需关闭的是____________(A.酒精灯 B.照明灯 C.紫外灯 D.过滤风)。 (3)值得注意的是,他所选择的这种方法统计的结果往往比实际细菌的数目要低,这是 因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考虑实验操作原因引起的细菌数目的变化) (4) 该同学欲将所分离出的某种细菌临时保 藏,应接种到试管的____________培养基上,等菌落长成后,放入冰箱低温保藏。 【答案】 (1)D (2)(稀释)涂布分离法 检查平板灭菌是否彻底 C (3)①该方法只能 统计样品中活菌的数目,死菌无法统计 ②当两个或多个细菌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 的只是一个菌落 (4)斜面 【解析】 培养基应先调 pH 再进行灭菌,A 正确;培养基应先灭菌再分装到培养皿中, B 正确;融化琼脂时不能使培养基溢出或烧焦,C 正确;灭菌时一般用高压蒸汽灭菌锅在 121 ℃,1000 g/cm2 压力下灭菌 15 分钟,D 错误。 22.中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细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土样 ―→ 土壤浸出液 ―→ 稀释 ―→ 接种 ―→ 培养、观察 (1)欲从土壤中分离出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将土壤用________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 同一浓度的土壤稀释液至少涂布________个平板。 (2)在培养基中加入尿素(唯一氮源),以分离出能分解尿素的细菌,这种加入尿素的培养 基在功能上属于________。 A.选择培养基 B.固体培养基 C.液体培养基 D.半固体培养基 (3)接种后的培养皿________放于37 ℃的恒温箱中培养。在能利用尿素的细菌菌落周围, 有红色环带出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提高尿素肥效,可以将分解尿素的酶和尿素混合,制成“加酶尿素”。水培某植物 时,为了提高“加酶尿素”中酶的利用率,可采用________技术。 【答案】 (1)无菌水 3 (2)A (3)倒置 能利用尿素的细菌可分泌脲酶,脲酶能将培 养基中的尿素分解,产生的氨使指示剂呈红色 (4)固定化酶 【解析】 (1)稀释时,为减少杂菌干扰,需要用无菌水稀释。为排除偶然因素,每个稀 释度需要涂布 3 个平板。(2)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在功能上属于选择培养基。(3)培养 时,为防止培养皿盖上的冷凝水滴落冲散细菌,需要将培养皿倒置。能利用尿素的细菌可分 泌脲酶,脲酶能将培养基中的尿素分解,产生的氨使指示剂酚红呈红色。(4)固定化酶技术 使酶可以回收,从而提高了酶的利用率。 23.已知一种有机物 X(仅含有 C、H 两种元素)不易降解,会造成环境污染。某小组用 三种培养基筛选土壤中能高效降解 X 的细菌(目标菌)。 Ⅰ号培养基: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加入 X(5 g/L)。 Ⅱ号培养基:氯化钠(5 g/L),硝酸铵(3 g/L),其他无机盐(适量),X(15 g/L)。 Ⅲ号培养基:氯化钠(5 g/L),硝酸铵(3 g/L),其他无机盐(适量),X(45 g/L)。 回答下列问题: (1)在Ⅰ号培养基中,为微生物提供氮源的是________。Ⅱ、Ⅲ号培养基中为微生物提 供碳源的有机物是________。 (2)若将土壤悬浮液接种在Ⅱ号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不能降解 X 的细菌比例会 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Ⅱ号培养基加入琼脂后可以制成固体培养基,若要以该固体培养基培养目标菌并对 菌落进行计数,接种时,应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设从Ⅲ号培养基中得到了能高效降解 X 的细菌,且该菌能将 X 代谢为丙酮酸,则 在有氧条件下,丙酮酸可为该菌的生长提供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牛肉膏、蛋白胨 X (2)下降 不能降解 X 的细菌因缺乏碳源不能增殖, 而能降解 X 的细菌能够增殖 (3)稀释涂布平板法 (4)能量 合成其他物质的原料 【解析】 (1)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牛肉膏、蛋白胨为微生物提供了氮源,而Ⅱ号、 Ⅲ号培养基中除 X 外的其他物质均不含碳,所以能为微生物提供碳源的有机物是 X。(2)因 为Ⅱ号培养基中碳源只有 X,相当于选择培养基,只有能降解 X 的细菌才能增殖,而不能 降解 X 的细菌因缺乏碳源不能增殖。(3)要对菌落进行计数,应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接 种。(4)在有氧条件下,丙酮酸参与细菌的需氧呼吸,可以为该菌的生长提供能量和合成其 他物质的原料。 24.(2020·宁波一模)某化工厂的污水池中含有一种有害的难以降解的有机化合物 A。研 究人员用化合物 A、磷酸盐、镁盐以及微量元素配制的培养基,成功筛选到能高效降解化合 物 A 的细菌(目的菌)。实验的主要步骤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培养基中加入化合物 A 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培养基属于 ______培养基。 (2)“目的菌”生长所需的氮源和碳源是来自培养基中的________。实验需要振荡培养,由 此推测“目的菌”的代谢类型是________。 (3)在上述实验操作过程中,获得纯净“目的菌”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转为固体培养基时,常采用划线分离的方法进行接种,此过程中所用的接种工具是 __________,操作时采用________灭菌的方法。 【答案】(1)筛选目的菌 选择 (2)化合物 A 异养需氧型 (3)防止外来杂菌入侵 (4) 接种环 灼烧 【解析】 (1)在选择培养基中加入特定物质,可以筛选出特定的细菌。(2)根据题目所给 的培养基配方,“目的菌”生长所需的氮源和碳源只能来自培养基中的化合物 A。异养需氧型 细菌在培养时需要振荡。(3)获得纯净特定“目的菌”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入侵。(4)用划线 分离的方法进行接种,接种工具是接种环,操作时一般采用灼烧灭菌。 25.急性肠胃炎、手足口病分别是由细菌和病毒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导致的,因此检验 饮用水的细菌含量和病毒含量是有效监控疾病发生的必要措施。请回答下列与检验饮用水有 关的问题: (1)在如图所示的四种菌落分布图中,不可能是用涂布分离法得到的是________。 (2)图中用该方法得到的菌落分布图中,最符合计数要求的是图中的________。 (3)用 该 方 法 统 计 样 本 菌 落 数 时 是 否 需 要 设 置 对 照 组 ? __________ 。 为 什 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别取0.1 mL、已稀释 103倍的水样分别涂布到3 个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 培养基记录到大肠杆菌的菌落平均数为 50。则每升原水样中大肠杆菌数为________。 【答案】 (1)D (2)C (3)需要 培养基制备不合格会导致菌落数增加 (4)5.0×108 【解析】 (1)据图可知,D 图所示的菌落分布为划线分离法接种获得的。 (2)利用涂布 分离法进行微生物计数时,需要得到 30~300 个菌落的平板进行计数。 (3)为了增强实验 的说服力,通常要设置对照实验,本实验可设置空白对照排除培养基污染产生的影响。 (4)根据公式计算每升原水样中大肠杆菌数为 50×103÷0.1×1 000=5.0×108。 26.(2020·浙江教育绿色评价联盟高三考试)已知某细菌的两种突变类型细菌Ⅰ和细菌Ⅱ 的营养条件和菌落特征都相同,但细菌Ⅰ能分解有机物 A 而不能分解有机物 B,细菌Ⅱ能 分解有机物 B 而不能分解有机物 A。现有这两种类型细菌的混合液样品,要将其分离,有 人设计了一种方案,部分操作步骤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一使用的是____________培养基,其中含有细菌生长所需的水、无机盐、碳源 和氮源等营养物质,此外还必须加入____________,以利于对不同菌种进行分离操作。 (2)步骤一采用____________法接种,此接种法可使接种细菌逐渐稀释,经适宜条件培 养,可形成单个、独立的____________,最终可能得到纯种的细菌;要进行上述接种操作, 必须在____________及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以避免杂菌污染。 (3)步骤三中,若对其中某瓶培养液中 A、B 两种有机物含量进行测定,当培养液中检 测出如下的实验结果时,能说明培养液只有细菌Ⅰ的是________。 A.化合物 A 与 B 含量都明显下降 B.化合物 A 含量明显下降,B 含量基本不 变 C.化合物 A 含量基本不变,B 含量明显下降 D.化合物 A、B 含量都基本不变 【答案】 (1)LB 固体 琼脂 (2)划线分离 (单)菌落 超净台 (3)B 【解析】 (1)步骤一使用的是 LB 固体培养基,其中含有细菌生长所需的水、无机盐、 碳源和氮源等营养物质。由于需要配制固体培养基,所以还必须加入凝固剂——琼脂,以利 于对不同菌种进行分离操作。(2)步骤一采用划线分离法接种,此接种法可使接种细菌逐渐 稀释,经适宜条件培养,可形成单个、独立的菌落,最终可能得到纯种的细菌;为了避免杂 菌污染,必须在超净台及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3)当培养液中检测出化合物 A 含量明显下 降,B 含量基本不变,才能说明培养液只有细菌Ⅰ,因为细菌Ⅰ只能分解利用有机物 A 不 能利用有机物 B。 27.回答下列关于微生物培养等问题: 高温淀粉酶在大规模工业生产中有很大的实用性。研究者从热泉中筛选了高效产生高温淀粉 酶的嗜热菌,其筛选过程如图 1 所示。 图 1 (1) 按 功能 分, Ⅰ 号 培养 基称 为________________; 该培 养基 中 必须 添加 的 成分 有 ________(多选)等。 A.琼脂 B.葡萄糖 C.硝酸铵 D.淀粉 (2) Ⅱ号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配制时一般应加入________作为凝固剂。一般对配制的培 养基采用________________法灭菌,对接种环采用________灭菌,其中“灭菌”的含义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在高温淀粉酶运用到工业生产前,需对该酶的最佳温度范围进行测定。图 2 中的曲线① 表示酶在各种温度下酶活性相对最高酶活性的百分比。将酶在不同温度下保温足够长的时 间,再在酶活性最高的温度下测其残余酶活性,由此得到的数据为酶的热稳定性数据,即图 2 中的曲线②。 图 2 ① 根据图 2 中的数据,判断该酶使用的最佳温度范围是________。 A.40~50 ℃ B.50~60 ℃ C.60~70 ℃ D.70~80 ℃ ② 据图 2 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_。 A.该酶只能在最佳温度范围内测出活性 B.曲线②35 ℃数据点是在 80 ℃时测得的 C.曲线①表明 80 ℃是该酶活性最高的温度 D.曲线②表明该酶的热稳定性在 70 ℃之后急剧下降 【答案】 (1)选择培养基 ACD (2)琼脂 高压蒸汽灭菌 灼烧 杀死微生物的芽孢和孢 子(或杀死所有的微生物) (3)①C ②A 【解析】 (3)①在使用该酶时,应在保证活性较高、酶的热稳定性较好的温度范围。由图 中数据可知,60~70 ℃符合要求;②酶活性受温度影响,在不同的温度下,都可以测定酶 的活性,A 错误;由曲线①可知,该酶的最适温度是 80 ℃,曲线②中的数据是将酶在不同 温度下保温足够长的时间,再在酶活性最高的温度下测其残余酶活性,对于 B 选项而言是 将该酶在 35 ℃下保存,然后在 80 ℃下测定该酶活性,B、C 正确;曲线②显示,酶的热稳 定性从 30 ℃开始不断下降,在 70 ℃后,急剧下降,D 正确。 28.在研究校园植物的选种时,某兴趣小组研究了校园植物凋落叶浸出液对土壤中固氮 菌生长的影响。他们将 a、b、c 三种校园植物的落叶放入蒸馏水浸泡 72 h,得到浸出液。取 不同浸出液进行稀释后接种到选择培养基上,统计各组菌落数如表。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1 2 3 4 5 6 7 8 浸出液 /mL(体积 比) a b c a+b(1∶ 1) a+c(1∶ 1) b+c(1∶1) a+b+c(1∶1∶ 1) - 10 10 10 10 10 10 10 0 蒸馏水 /mL 0 0 0 0 0 0 0 10 菌落数 19.33 19. 00 23.00 33.33 41.00 41.00 50.00 3.67 (1)本实验所用的选择培养基在物理性质上属于________培养基,在营养成分上与基本培养 基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本实验所用接种方法为________。 (2)甲同学提出应留几个培养基不接种处理,你认为他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3)乙同学根据实验结果推测土壤中固氮菌有多种,他的依据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4)本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据此对校园植物选种时的指导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固体 缺少氮源 稀释涂布平板法 (2)检验培养基灭菌是否彻底和操作过程 中有无杂菌污染 (3)平板上的菌落形态、颜色、大小等不同 (4)单一植物的浸出液对固氮 菌的生长有促进作用;不同植物的浸出液混合时对固氮菌的生长的促进作用更强 不影响美 观的前提下尽量选不同植物混合种植 【解析】 (1)从题中“菌落”这一信息可以判断培养基为固体培养基。由于选择培养的是固氮 菌,因此应用无氮培养基进行选择培养。结合题中“统计菌落数目”等信息可判断接种方法为 稀释涂布平板法。(2)留空白培养基的目的是检验培养基灭菌是否彻底和操作过程中有无杂 菌污染。(3)不同菌种的菌落在形态、颜色、大小等方面有差异,是鉴别不同菌种的主要依 据。(4)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可知,单一植物的浸出液对固氮菌的生长有促进作用;不同植物 的浸出液混合时对固氮菌的生长的促进作用更强。根据本实验的目的可知,本实验应为校园 植物选种提供理论依据,不同植物混合种植时能增加土壤中的固氮菌数量,有利于校园植物 的生长,因此应在不影响美观的前提下尽量选不同植物混合种植。 29.酸雨主要是大气中所含的 SO2 造成的,利用微生物脱硫,具有工艺条件温和,成本 低,还能脱出部分有机硫等优点。研究人员通过采集菌种,分离出目的菌后进行了如下操作, 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为保证培养基上能均匀地生长出一层脱硫细菌,将菌液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时应采用 ____________(填“稀释涂布平板”或“平板划线”)法;操作过程中,与用于计数时的平板接种 不同的是:本实验要保证滴加到培养基上的菌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缩短培养时间。 要对脱硫细菌进行长期保存,可采用________的方法在-20 ℃的冷冻箱中保存。 (2)本实验过程中所使用的________技术,除了用来防止培养的脱硫细菌被其他外来微生物 污染外,还能有效避免________被微生物(脱硫细菌)感染。 (3)研究小组将四种含有等量抗菌药物的纸片贴在已接种脱硫细菌的琼脂平板上做药敏试 验,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培养 16 h,结果如下图所示: 根据上图的试验结果可知,对于脱硫细菌,抗生素Ⅰ的最低抑制浓度________(填“大于”“小 于”或“等于”)抗生素Ⅲ。在相关试验操作均严谨规范的情况下,在含有抗生素Ⅳ的纸片周围 出现了较大的抑菌圈,抑菌圈中存在有若干个脱硫细菌的菌落。试对上述现象的成因作出分 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稀释涂布平板 含足够多的脱硫细菌(或浓度足够高) 甘油管藏 (2)无菌 操 作者自身 (3)大于 抗生素Ⅳ对于野生型脱硫细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但脱硫细菌中已 经出现能抵抗抗生素Ⅳ的抗性突变株 【解析】 (1)微生物常用的接种方法有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其中稀释涂布平板 法可以使得脱硫细菌在培养基上均匀地生长;与用于计数时的平板接种不同的是:本实验要 保证滴加到培养基上的菌液含足够多的脱硫细菌(或浓度足够高),以缩短培养时间。若要对 脱硫细菌进行长期保存,可采用甘油管藏的方法在-20 ℃的冷冻箱中保存。(2)本实验过程 中所使用的无菌技术,除了用来防止培养物(脱硫细菌)被其他外来微生物污染外,还能有效 避免操作者自身被微生物(脱硫细菌)感染。(3)含有等量抗菌药物的纸片贴在已接种脱硫细菌 的琼脂平板上,纸片所含的药物吸收平板中的水分溶解后便不断向纸片周围区域扩散,形成 递减的梯度浓度,在纸片周围抑菌浓度范围内的脱硫细菌生长被抑制,形成透明的抑菌圈, 故根据题图药敏试验的结果可知:抗生素Ⅰ的最低抑制浓度大于抗生素Ⅲ的。在操作均严谨 规范的情况下,在含有抗生素Ⅳ的纸片周围出现了较大的抑菌圈,抑菌圈中存在有若干个脱 硫细菌的菌落,其原因是抗生素Ⅳ对于野生型脱硫细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但脱硫细菌中 已经出现能抵抗抗生素Ⅳ的抗性突变株。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