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届高三月考作文写作指导
文题
阅读下面的两幅漫画及相关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材料一
材料二
据新华社报道,当前我国机器人制造技术日趋成熟,在广东、山东等地已有不少人工岗
位被机器人劳动力替代。记者了解到,当前“机器换人”所涉范围,已不局限于工业制造业,
一些服务领域的人工岗位也开始被机器人劳动者悄然替代。
上面两幅漫画引发了你的哪些联想与思考?请联系个人经历与社会生活,“真”思考、“真”
表达,在语文课上做一个课前演讲。自拟标题、自定主题、不少于 800 字。
写作提示
材料一中对学生作文千篇一律的反思既可向外指向社会环境,也可向内自省。如向外指
出我们的教育现状是在培养着千篇一律的人;向内批判自我群体,我们的学生缺少独立思考,
抄袭他人,无创新的意识与能力。
材料二中展示的社会现状是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机器人已经并将进一步代替许多人工
岗位。
总之,工业时代大一统式的人才模式已然落后于时代要求,文明的进步呼唤人的个性发
展和创造性人才的培养。
面对这一社会背景,我们需要重新思考教育的价值、目的、任务与行为。现在的教育有
些还秉持着僵化落后的管理和教育模式,以种种似是而非的理由要求学生整齐划一,不准学
生彰显乃至扼杀其个性,使其失去选择自由从而丧失自我发展的条件。所以我们应深思,究
竟应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能使他们未来有生存机会和幸福生活,才能适合乃至引领社会的发
展变化。
我们也应该反思自我的学习模式、成长方式,一味地走捷径,模仿甚至抄袭他人的成果,
最终会让自我成为缺乏独立思想,缺乏创新意识的庸庸碌碌的普通人,而很难成长为攻坚前
沿、引领时代的真正人才,并且可能在日新月异的时代中随时有被淘汰的风险。
只要能够联系两则漫画的内容,抓住创新、个性、人工智能等核心关键词就不算偏题;
作为课前演讲,写作时还要注意文体意识和情境指令。
标题示例
浮云不遮灼见,机器难代真知
摆脱“机器生产”的困境
做新时代的创新者
莫让自己成为“机器人”
让创新点亮未来
乘个性之真翼,立时代之潮头
以独一无二的价值立足时代
培养核心竞争力,做自信的发声者
智能时代,不被智能取代
突破模板,勇于创新
坚守心中那份独特
中国人失掉创新力了吗?
不当立意
人间真情不能被机器替代
人工智能趋势不可阻挡
人工智能的利弊
合理地利用机器
机器人无错
科技是双刃剑
科技与人文相连
科技发展要有人情味
社会发展不违背以人为本的初衷
“创新”话题的明显套作
佳作展示
(黎雨桐)
点评:
本文先依次解读两幅漫画,并抓住二者的联系点,从外部社会和学生自身两方面进行追
问,引出中心论点。而后论述“千篇一律”的痼疾危害与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对比之下突显
了祛除沉疴、与时俱进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由此,作者呼吁运用优化的教育方式,培养创新
型人才,永葆创新、实践等独特价值。文章结尾部分更深入一层,发掘出科技创新亦是教育
发展的成果,且创新与发展永远在进行时与未来时。
文章紧扣材料,中心突出,内容充实,开篇对两幅漫画的解读还可更简练,结尾化用诗
歌《相信未来》,“雪花”意象略显突兀,内容项记 18 分;结构严谨,文气流畅,中间部分
还可加强演讲稿的情境感、对话感,表达项记 19 分;见解深刻新颖,论据丰富典型,文句
灵动,发展等级记 20 分。
总分:18+19+20=57 分。
点评:
作为一篇考场作文,本文优点可见:
1.很好地把握了两幅漫画的内容和关联,审题准确。标题即亮出了中心论点“创造自己的
独特”,主体内容紧扣论点布局谋篇,重点突出。
2.开篇回应任务要求,快速勾连材料。随后灵活运用引证、例证、喻证法等论证方法,
从个人的发展、时代的发展等角度较为充分地论证了为什么要做一个“独特的、有活力的人”,
体现了小作者丰富的素材积累。
3.角色意识鲜明,交流意识很强,善于联系自身体验。语言干净,个性鲜明。
当然,文中对“功能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理解或许不恰切,语言表达还需更准确,
结构还需更严谨。但总体上还是较好地完成了写作任务,值得肯定。
得分:18+18+18=5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