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下 — 《望海潮》《扬州慢》群文阅读设计
任务探究一
赏析词作中的景物形象
PART
1
任务导引
钱塘江畔的杭州自古就是著名的大都市,风景秀丽,人文荟萃,经济繁荣,生活富足。
在《望海潮》这首词里,柳永以生动的笔墨,把杭州描绘得富丽非凡。
《望海潮》•杭州
扬州也是自古以来的繁盛之地,淳熙三年,姜夔客游扬州时便有感于这座历史名城的
凋敝和荒凉,而自度此曲。学习时要注意两首词中对景物特点的描绘。
《扬州慢》•扬州
PART
2
任务设计
1.《望海潮》上阕是如何描写杭州的繁华盛况的?
答案
此词一开头就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自“烟柳”以下,
便从各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与繁华。“烟柳画桥”,写街巷河桥的美丽;“风帘翠幕”,写
居民住宅的雅致。“参差十万人家”一句,表现出整个都市户口的繁庶。“云树”一句,由
城内说到郊外,只见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远远望去,郁郁苍苍,高耸入云。“怒涛”二
句,写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市列”三句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竞豪
奢”三个字明写肆间商品琳琅满目,暗写商人比夸争耀,反映了杭州这个繁华都市(这里主
要指富室)穷奢极侈的一面。
2.《望海潮》下阕重点写西湖,选取了哪些景物呢?
答案
湖山之美,词人先用“清嘉”二字概括,接下去写山上的桂子、湖中的荷花。这两种
花也是代表杭州的典型景物,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出来,具有撼动人心的
艺术力量。“羌管弄晴,菱歌泛夜”,互文见义,说明不论白天还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
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嬉嬉钓叟莲娃”,是说吹羌笛的渔翁、唱菱歌的采莲姑娘都很
快乐。“嬉嬉”二字,则将他们的欢乐神情,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绘,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
民安的游乐图卷。
3.《扬州慢》一词中描写到的扬州景象是什么样子的?请结合全词加以赏析。
答案
词的上阕,写出了词人亲眼所见的景象——扬州城在“胡马窥江去后”令人痛心不已
的凋残和败坏景象。走在漫长的扬州道上,词人所见到的全部是长得旺盛的野生麦子。而
昔日那个晚唐诗人杜牧笔下的扬州城美景一去不复返。自金人入侵后,烧杀掳掠,扬州城
所剩下的也只是“废池乔木”了。日落黄昏,清越的号角声又四处响起,回荡在扬州城孤
寂的上空,也回荡在词人惨淡的心灵间。
词的下阕,写扬州的名胜二十四桥仍然存在,水波荡漾,凄冷的月光下,四周寂籁无
声,笼罩在一种悲凉凄怆的氛围中。
4.(拓展延伸)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蝶恋花
柳 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试分析上片“草色烟光残照里”一句的意境。
答案
“草色烟光”写春天景色极为生动逼真。春草铺地如茵,登高下望,在夕阳的余辉下,
闪烁着一层迷蒙的如烟似雾的光色。这本是一种极为凄美的景象,再加上“残照”二字,
整个意境便带上了一层感伤的色彩。
任务探究二
赏析词作的表现手法
PART
1
任务导引
柳永和姜夔都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也都擅长写慢词长调体。
在写作手法上,《望海潮》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
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
《扬州慢》情景交融,虚实结合。学习时要注意赏析两首词所用的表现手法。
PART
2
任务设计
1.《望海潮》写景,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案
①善于铺叙。词选取最典型、最具表现力的景物,从最有特色的角度铺叙,一句一景,
写景富有层次感,极力铺排,从不同的角度表现杭州的繁荣、美丽、富饶。
②动静相衬。“云树绕堤沙”写出了树木环绕江堤的静态美,同时“怒涛卷霜雪”则写
出钱塘江涌潮势极雄豪的动态美。“羌管弄晴,菱歌泛夜”,以动衬静;“嬉嬉钓叟莲娃”,
垂钓的老翁怡然安闲,采莲的姑娘喧闹嬉戏,动静结合。给读者展开了一幅太平盛世下的
百姓安乐图。“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权贵闲暇时品酒赏音,纵情山水,吟诗作画,何
等风流潇洒。既摹写自然景色,也注意穿插人物的活动,动静结合,美丽的西湖洋溢着生
机,荡漾着欢乐。
③点面结合。这首词开篇即是“文眼”,先总括杭州全貌,突显了钱塘在政治与经济方
面的重要地位。接下来细描杭州与西湖,从湖山胜概、四时风物、昼夜笙歌、湖中人物四
个方面细数杭州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以点带面,铺叙晓畅,形容得体。
2.反复使用对比手法,是《扬州慢》的艺术特色之一,请对此试作分析。
答案
用今昔对比的反衬手法来写景抒情,是这首词的特色之一。上阕用昔日的“名都”来
反衬今日的“空城”,以昔日的“春风十里”来反衬今日“尽荠麦青青”的荒凉景象。下阕
以昔日的“杜郎俊赏”“豆蔻词工”“青楼梦好”等风月繁华,来反衬今日的风流云散、对
景难排和深情难赋;以昔时“二十四桥明月夜”的乐章,反衬今日“波心荡,冷月无声”
的哀景;用桥下“波心荡”的动,来映衬“冷月无声”的静。写昔日的繁华,正是为了表
现今日之萧条。
3.本课两首词都用到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加以赏析。
答案
《望海潮》上阕写杭州城内以及钱塘江的景色为实写,而下阕写西湖美景主要为虚写,
如提到杭州两种典型的植物的“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一句就是很好的例子。
《扬州慢》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
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
盛今衰的感慨。
4.(拓展延伸)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拦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
①拦:阻隔;阻拦。
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阕或下阕。
答案
上阕前两句实写远望不见江东路,引起后两句梦中相见慰孤独的虚写(想象);想象中的
相见反衬了现实中的孤独。
下阕前两句实写灯前写信无人传,引起后两句错过大雁传信时的虚写(想象);想象中的
暮秋雁断烘托了现实中的情感阻隔。
任务探究三
赏析词句的锤炼
PART
1
任务导引
柳永和姜夔都是深谙音律的词人,这两首词的词牌分别为二人首创,词作也极富声韵
之美,特别在词句的锤炼上,更是值得细加体会。学习时要注意赏析。
PART
2
任务设计
1.《望海潮》“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句中的“绕”和“卷”好在哪里?
答案
一个“绕”字,写出长堤迤逦曲折的态势,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远远望去,郁郁
苍苍,高耸入云。“卷”字表现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滚浪翻、排山倒海的气势,形象逼真。
2.请赏析“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和“羌管弄晴,菱歌泛夜”两句。
答案
“三秋”意指桂花花期长,馥郁芬芳,长久不散;“十里”是说湖中广植荷花,令人心
旷神怡,遐想万千。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两句为互文,即羌管弄晴、泛夜,菱歌泛夜、弄晴。“弄”使
得吹笛人和采菱女的潇洒欢快之情陡增;“泛”说明人们是在湖中吹笛演唱,笛声歌声似乎
随着湖水荡漾开来,轻盈愉悦之貌全出。
3.《扬州慢》的词眼是什么?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空”字是词眼。上阕中“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下阕
中“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
年年知为谁生?”这些句子都密切地照应“空”字。词人通过这个“空”字和这些句子写
出了金人南侵给扬州造成的毁灭性破坏,抒发了作者感时伤世的忧郁情怀,表达了对金人
的谴责和对扬州人民的同情。
4.请赏析《扬州慢》上阕中的“寒”和下阕中的“冷”。
答案
“清角吹寒”四字,“寒”字下得很妙,寒意本来是天气给人的触觉感受,但作者不言
天寒,而说“吹寒”,把角声的凄清与天气的寒冷联系在一起,把产生寒的自然方面的原因
抽去,突出人为的感情色彩,似乎是角声把寒意吹散在这座空城里。
“冷月无声”让触觉感受“冷”与听觉感受“无声”,互相挪移沟通,这就强化了读者
对冷寂凋敝景象的感受性。这里的“冷月”“无声”是词人主观感受的联想、迁移,是移人
情于物象的结果,这就增强了词的艺术感染力。
5.(拓展延伸)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
[南宋]姜夔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①边,拟共天随②住。今何许。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
【注】
①第四桥:吴江城外的甘泉桥。
②天随:陆龟蒙自号天随子,身处晚唐末世,举进士不第,只好退隐江湖。
请简要赏析“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两句。
答案
这两句运用了拟人手法。湖上数峰清寂愁苦,黄昏时分,正酝酿着一场雨。此处将本
形容人生活贫苦的“清苦”用于写山,使无情物着有情色,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的无限
苍凉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