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下 — 《阿Q正传(节选)》 《边城(节选)》群文阅读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部编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下 — 《阿Q正传(节选)》 《边城(节选)》群文阅读设计

ID:654148

大小:26.34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1-04-0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部编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下 — 《阿 Q 正传(节选)》 《边城(节选)》群文阅读设计 任务探究一 分析小说人物形象 PART 1 任务导引 《阿 Q 正传》和《边城》都是现代文学史上的小说经典名篇,分别塑造了阿 Q 和翠翠 两个各具特色的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形象。 阿 Q 阿 Q 是个让人“欲笑无声,欲哭无泪,欲骂无言”的“活宝”形象,翠翠则是一个倾 注着作者“爱”与“美”的理想的艺术形象。 翠翠 学习时要结合写作背景,着重分析阿 Q 和翠翠的性格特点。 PART 2 任务设计 1.阿 Q 性格的核心是“精神胜利法”,请根据文本分析“精神胜利法”的具体表现是什 么。 答案 ①自尊自大:阿 Q 本身是个非常卑微而且贫贱的人物,但是他却不把其他人放在眼里, 甚至是家乡有钱有势的赵太爷钱太爷,他也认为,“我的儿子会阔得多啦”。而且因为去过 城里,甚至连城里人也看不起,拿别人的缺陷肆意嘲笑,然后引以为荣。 ②自轻自贱:阿 Q 能够自己贬低自己,而且在自轻自贱了之后,还能够认为这种轻贱 使自己的“地位”更加向上。比如,在被人揪住辫子往墙上撞头的时候,阿 Q 就自己说自 己是“虫豸”,将自己贬低为“虫豸”希望别人放了自己。并且在轻贱自己为“虫豸”之后, 又犯了自尊自大的毛病,认为自己是第一个能够自轻自贱的人,所谓的“第一个”就是无 上的荣耀,于是阿 Q 又在精神上胜利了。 ③自欺欺人:自欺欺人是阿 Q 常常用于安慰自己的表现,以让自己能够获得心理上的 满足。比如被别人打,他可以想象成自己被“儿子”打了,认为整个世界不像样,没了伦 理,于是又按照自己的意愿转败为胜,心满意足。 ④欺软怕硬:阿 Q 本身就是非常卑贱的小人物,身体瘦弱、口才也木讷,不论打架还 是骂人都不是别人的对手。于是阿 Q 在和别人发生冲突的时候,先估量对手的力量,专门 拣软柿子捏,木讷的便骂,力气小的便打,如果遇到打不过也骂不了的,就说“君子动口 不动手”。这种典型的欺软怕硬的行为,也是阿 Q 精神胜利法的具体表现。 2.《阿 Q 正传》中的赵太爷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答案 赵太爷是小说中最能够反衬出阿 Q 形象卑微的一个人物。 赵太爷应该算是在阿 Q 所生活的地方,一个最具有权势的人,是所有未庄的居民都崇 拜和憧憬的对象。因为有钱、有权利、有大房子、有文化,所以可以有身份、有尊严、有 剥削他人的可能,甚至阿 Q 连姓“赵”的权利都被赵太爷剥夺了。 赵太爷是现实社会中的胜利者,与阿 Q 的“精神胜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是封建社 会中强者势力的代表。 而通过赵太爷的强悍形象和实际胜利,也说明了所有在“精神上”胜利的人,实际上 都是在现实中空虚无力的弱势群体。 3.结合课文《边城(节选)》,分析翠翠这一人物形象,以及翠翠身上体现出的美。 答案 (1)十分依恋爷爷,两人相依为命。比如课文第四部分,第二自然段说“但过了许久, 祖父还不来,翠翠便稍稍有点儿着慌了”;第六、第八自然段描写捉鸭人的渐少、看龙船人 的散去以及落日、银色薄雾、上灯等环境,表现了翠翠内心的焦急;第六、第十自然段写 她两次想到“假若爷爷死了”“爷爷死了呢”,表现了她对爷爷的无比依赖。 (2)纯真、可爱。比如回答傩送时的“我是翠翠”那种内心极其着急、急于有人认定、 希望有人能认识她的心理,到后来回家回答爷爷“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里 鲤鱼吃去了”,既有祖孙情深,又有少女的纯真可爱。 (3)聪慧、矜持。比如课文第五部分中顺顺和老船夫谈话时,“翠翠虽装作眺望河中景致, 耳朵却把每一句话听得清清楚楚”时的神态;课文第六部分中祖父问及翠翠是否记得两年 前端午的事情,翠翠本正想着两年前端午的一切事情,但祖父一问,“翠翠却微带点儿恼着 的神气,把头摇摇,故意说:‘我记不得,我记不得,我全记不得!’” 总之,翠翠是一个善良聪慧温婉多情的少女,外表的温婉羞涩与内心的炽热多情融为 一体,是一个成功而又独特的人物形象。 4.(拓展延伸)阿 Q 和翠翠都是文学史上的典型形象,如果请你依据某个特定情境,为其 中一人设计一尊雕像,你将怎样设计呢? 要求:描述雕像的体态、外貌、神情等特征,并依据原著说明设计的意图。 答案(示例) 翠翠站立在河边草地上,大黄狗相伴而立,翠翠一手抚摸着黄狗的头,另一只手握着 一束虎耳草,深邃的眸子凝视着滔滔远去的碧波。 设计意图:翠翠是一个纯美的女孩子,手握虎耳草是翠翠痴情形象的象征,眼睛凝视 远方,这是翠翠在等待着她心中的期许,驾船远去的爱人傩送能早日回来。 任务探究二 赏析作品的艺术性 PART 1 任务导引 《阿 Q 正传》和《边城》两篇小说无论是从人物形象塑造上还是从叙述语言以及手法 运用上来说都有其艺术独创性。 这两篇小说都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使得作品内容深刻丰富,人物形象生动逼真,这 是我们学习时所必须了解的一个重要方面的内容。 PART 2 任务设计 1.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阿 Q 正传(节选)》的讽刺手法的运用。 答案 ①标题的讽刺艺术。作者从不入三教九流的小说家所谓“闲话休提,言归正传”这一 句套话里取出两个字“正传”为题目,为一个下等人物作传并取名“正传”,充分揭示了阿 Q 这个悲剧人物的复杂性,产生一种强烈的讽刺效果。 ②鲜明强烈的对比。作者运用鲜明强烈的对比手法来刻画阿 Q 这一典型人物的性格, 通过对阿 Q 性格的对比分析,既揭示了一位普通农民的血泪史,同时又刻画出其既蛮横无 理又毫无办法、既想打想拼又有所顾忌的性格矛盾,从而收到了极强的讽刺效果。 ③漫画式的夸张。比如,在捉虱子的过程中,阿 Q 先是摔衣服,吐唾沫,“两手叉在腰 间”,表现得很“武勇”,而辫子被王胡扭住后,又“歪着头”,说什么“君子动口不动手”, 现出了求饶的可怜相。这就把阿 Q 既自负又自贱、但又以君子自居的情态,活灵活现地描 绘出来了。 ④尖锐辛辣的反语。文中多处运用反语,寓庄于谐,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作者写阿 Q 在未庄的处境及其种种表现时写道:“阿 Q‘先前阔’,见识高,而且‘真能做’,本来几乎 是一个‘完人’了……”这里所说的阿 Q“见识高”,其实是说阿 Q 自认为自己很清高,其 实他是很浅薄,很愚蠢的;说他“几乎是一个‘完人’”,其实是说他缺点和毛病一大堆, 而且浑身充满了精神病态的幼稚可笑。 2.《阿 Q 正传(节选)》之所以能给人以深深震撼,就是因为大量地运用多种心理描写方 法。请结合文本赏析。 答案 ①直接刻画人物心理活动。如:阿 Q 避讳他的癞疮疤,常被闲人戏耍,实际上失败了, 他又不愿意接受,于是他“站了一刻,心里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 样……’”他觉得当上老子也就找到了低自己一等的对象,阿 Q 取得了精神上的胜利。 ②通过梦境、幻觉来刻画人物心理活动。如,阿 Q“想到赵太爷的威风,而现在是他 的儿子了,便自己也渐渐的得意起来”,又觉得赵太爷高人一等了。 ③通过对话、内心独白来刻画人物心理。例如,阿 Q 讳说“癞”以及一切近于“赖” 的音,后来连“光”“亮”“灯”“烛”都讳了。一犯讳,不问有心与无心,阿 Q 便“估量了 对手,口讷的他便骂,气力小的他便打”。 ④通过动作来刻画人物心理。可怜的阿 Q 好不容易赢了钱,可一转眼又莫名其妙地失 去了并“似乎也挨了几拳几脚似的”,“他这回才有些感到失败的苦痛了”,但阿 Q 立刻“转 败为胜”了。阿 Q 连打自己,感觉到打的是别人,竟能“睡着了”。精神胜利到了无情虐待 自己的地步,麻木到了极其健忘的地步。 3.《边城(节选)》富有艺术性,请结合文本从心理描写、情节、语言方面加以赏析。 答案 ①以细致入微而传神的动作来表现人物的内心奥秘。小说并无静止的独白式的大段内 心剖析,也没有细致地刻画人物的心理,而是以细致入微而传神的动作来表现人物的内心 奥秘,写出翠翠的情感萌动,揭示出这个情窦初开的少女的内心隐秘。如:后来翠翠和打 火把送她回家的人重逢,那人调侃翠翠:“二老说你在河边大鱼会吃你,我们这里河中的鱼, 现在可吞不下你了。”已经“长大了”的翠翠“一句话不说,只是抿起嘴唇笑着”。不说话 只是笑,表现了翠翠对往事美好的回忆和微妙的感情涟漪。最后祖父借和翠翠同岁的新嫁 娘喻示翠翠时,“翠翠明白祖父这句话的意思所在,不作理会,静静地把船拉动起来”。情 窦初开的翠翠并不是对祖父的话无动于衷,而是少女已经心有所属,默默相思。 ②情节安排上前后照应。作者没有平铺直叙地安排情节,而是在叙述中前设伏笔,后 置照应,使故事情节衔接自然,连贯流畅。如课文节选第一部分写端午节的风俗活动,为 翠翠回忆两年前的端午节埋下伏笔;第二部分则具体描写了两年前的端午节发生的故事; 第三部分则照应第二部分,进一步交代了二老的消息;第四部分写爷爷和翠翠的谈话,则 照应了第二、三部分。 ③散文化的叙事笔调,生活化的人物语言。作者采用散文化的叙事笔调,生活化的人 物语言,对边城的风景美、风俗美与人情美作了理想化的表现。语言文白杂糅,丰富多变, 古朴而典雅,流畅而清新,以诗与散文的凝重、情致融入乡土写实小说的写作,产生了“纯” 和“真”的美文效果。 4.(拓展延伸)《边城》结尾这样写道:“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翠 翠每天都在希望中等待着。请你展开想象,为 中的翠翠写一段心理描写。要求:不少于 80 字,语言准确、得体。 答案(示例) 爷爷走了,我知道他是回不来了。可是,你呢?会不会回来?每天我撑船,过往的人 很多,可惜没有你,甚至连你的消息都没有。没人过河的时候,我就坐在这里,守在这里。 你真的不再回来了吗? 任务探究三 分析小说的社会环境 PART 1 任务导引 《阿 Q 正传》和《边城》算是旧中国的两面镜子,《阿 Q 正传》的场面不算宽广,其 环境仅仅是江南水乡未庄及附近城里,但鲁迅长于运用小中藏大的手法,以深沉冷峻的文 笔,入木三分地暴露出国民的劣根性。 而《边城》也仅限于风景如画的边城茶峒,但也寄寓了作者对记忆中湘西的美好回忆 和对未来湘西的美好憧憬,学习时要注意比较赏析。 PART 2 任务设计 1.《阿 Q 正传》和《边城》是如何通过社会环境来展现国民劣根之丑和人性自然之美 的? 答案 ①两篇小说善于运用独特的民俗来展现社会典型环境。阿 Q 生活在未庄,那里有土谷 祠、酒店、赛神、赌摊等富有民族地域特色的风俗。这些习俗,洋溢着具有浙东民俗色彩 的乡土气息,展现了小说人物落后的民俗心态。 茶峒是边城,粽子、糍粑、渡船、吊脚楼、小背篓、对歌、赛龙舟等都是湘西特有的 风俗,作家抓住了最具代表性的端午节,把边地古朴、实在的风土人情条缕分明地道来, 展现了湘西美好的人生形式,以及人们健康、充实的心灵。 ②未庄,是一个充满着冷漠、无聊,没有些许温暖、同情与爱的世界。在未庄,阿 Q 不是唯一的“愚弱的国民”,与他精神状态相仿佛的国人,不仅处处有,而且人数众多,他 们是维持封建统治秩序的社会基础;如在阿 Q 欺负小尼姑的时候,这些人就在一旁“九分 得意的笑”。而在边城茶峒,摆渡老人重义轻利、古道柔肠,龙头大哥顺顺豪爽慷慨,这些 共同构成了人性美的画卷。 ③未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在等级观念浸染毒害下的势利。处于统治地位的赵太爷不 准阿 Q 姓赵,打阿 Q 的嘴巴那当然就是阿 Q 的错,这就是势利的未庄。边城社会也有贫有 富,却并不因贫富而分等级。而《边城》中掌水码头的龙头大哥顺顺是个大方洒脱的人, 慷慨而又能济人之急,钱财没有改变人的本色。天保和傩送同父亲一样有着边城人的淳朴 和善良。 ④未庄人是吝啬与贪婪的,阿 Q 赢钱的时候却被人做了手脚抢去。《边城》中的老船夫, 撑船摆渡,不管白天黑夜,刮风下雨,五十年如一日,认真地恪守着一个摆渡人应尽的义 务和责任,却从不抱怨什么,也不想求什么,一切出于自然本性。 2.(拓展延伸)2005 年,沈从文笔下叫茶峒的地方被正式更名为“边城镇”。请阅读《边 城》《长河》《湘行书简》《三三》等作品,找出作品中对湘西特色的精彩描写。 答案 如《边城》,写茶峒:茶峒地方凭水依山筑城,近山的一面,城墙如一条长蛇,缘山爬 去。临水一面则在城外河边留出余地设码头,湾泊小小篷船。船下行时运桐油青盐,染色 的棓子。 写白河:白河的源流,从四川边境而来,从白河上行的小船,春水发时可以直达川属 的秀山。但属于湖南境界的,则茶峒为最后一个水码头。这条河水的河面,在茶峒时虽宽 约半里,当秋冬之际水落时,河床流水处还不到二十丈,其余只是一滩青石。 写历史沧桑下边城的人和事:两省接壤处,十余年来主持地方军事的,……似乎就还 不曾为这边城人民所感到。 任务探究四 探讨小说的主题意义 PART 1 任务导引 《阿 Q 正传》揭示了当时那些沉默着的国民的魂灵,体现了鲁迅深刻的启蒙思想。 《边城》则描写了湘西淳朴的风土人情,展现出人性的善良美好。学习时要注意探讨 两篇小说的社会意义。 PART 2 任务设计 1.阿 Q“精神胜利法”形成的根源是什么?请结合时代背景分析。 答案 ①封建社会落后的小农经济是阿 Q“精神胜利法”形成的客观原因。落后、闭塞、狭 隘、保守的传统生活方式很容易产生孤陋寡闻、小国寡民的思想,阿 Q 们会借种种理由取 得精神上的自慰,来解除眼前痛苦。 ②封建思想的毒害是“精神胜利法”形成的内在原因。阿 Q 生在清朝末年,清政府为 了维护他们的统治,拼命向人民灌输封建思想,这种愚民政策,正是形成“精神胜利法” 的内在因素。如阿 Q 头脑中充满了上尊下卑的等级观念,比如他打不赢王胡便搬出“君子 动口不动手”的儒家教条以自卫。 2.鲁迅笔下的阿 Q“精神胜利法”有何社会意义? 答案 阿 Q 精神表现出强烈的时代性,是那一特定时代下中国农民的典型。阿 Q 的“精神胜 利法”不仅存在于农民身上,而且也存在于封建士大夫身上,甚至存在于封建统治者自己 身上。 “精神胜利法”已成为近代中国的一种社会思潮,封建统治阶级对帝国主义侵略所造 成的不断失败的处境,无法清醒地认识,不能正视现实、承认失败、奋发图强,为维持其 统治,就产生了既以自欺、亦以欺人的“精神胜利法”。从农民自身而言,奴隶的地位和反 抗失败的历史教训,也是产生“精神胜利法”的土壤。因此,阿 Q 的“精神胜利法”,是概 括了极其深广的社会历史内容的,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中华民族各阶层的国民性弱点。 3.沈从文以“边城”为题有什么用意? 答案 “边”有边缘的意思,和“中心”相对。边城的人生形式和处于中心的人生形式之间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以“边城”为题,意在说明这种人生形式的流逝,而与之相对的庸俗、 腐化、浅薄、金钱至上的人生形式正在膨胀,正在风靡。 《边城》完成于 1934 年,从湘西农村走出来的沈从文,看到了都市文明掩盖下的传统 美德的衰落,看到了现代文明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看到了质朴真诚的淡退、腐化浅薄的 流行,于是写下这篇小说,表达内心的痛心和推崇传统美德的心意。 传统文明是一种封闭的农业文明。农业文明中有很多美德,需要我们去继承,但农业 文明也必然有它的缺陷。那些含蓄、优美、勤劳、淳朴的可爱的人们,由于不善表达,不 善争取,因此也不免被打上孤寂的色彩。 4.沈从文的理想是要在小说《边城》中表现“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 生形式”“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那么“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 乎人性的人生形式”相对于什么而言呢? 答案 作者极力讴歌的传统文化中保留至今的美德,是相对于现代社会传统美德受到破坏, 到处充溢着物欲金钱主义的浅薄、庸俗和腐化堕落的现实而言的。 作者描写的湘西,自然风光秀丽,民风淳朴,人们不讲等级、不谈功利,人与人之间 真诚相待、相互友爱。祖父对孙女的爱、翠翠对傩送纯真的爱、天保兄弟对翠翠真挚的爱 以及兄弟间诚挚的手足之爱,这些都代表着未受污染的农业文明的传统美德。作者极力状 写湘西自然之明净,也是为了状写湘西人的心灵之明净。 祖父和翠翠相依之情,湘西人生命的形态和人生的方式,隐含着对现实生活中古老的 美德、价值观失落的痛心,以及对现代文明物欲泛滥的批判。 5.(拓展延伸)鲁迅的作品标题都深有寓意,请结合鲁迅作品加以分析。 答案(示例) ①《呐喊》是鲁迅先生的第一部小说集,小说具有充沛的反封建热情。取名为“呐喊”, 意思是给革命者扬威助阵,使他们不惮于前驱。《彷徨》是作者的第二部小说集,主要写了 “不幸的人们”的遭遇,取名为“彷徨”,正反映了这个时期作者的寂寞、苦闷、彷徨和探 索的心境。 ②小说《药》围绕“药”展开情节,同时以华夏两家的遭遇反映了劳动人民的不觉悟 和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彻底性,革命脱离群众,群众不理解革命,从而揭示了人血馒头不是 救治华小栓的良药、资产阶级革命也不是拯救社会的良药这一深刻的主题。 ③《狂人日记》通过对“狂人”变态心理的描写,暴露了礼教和家族制度的弊害,但 “狂人”不狂,就作者赋予的象征意义来说,是一个具有现代意识的封建社会叛逆者的形 象,一个清醒的启蒙主义者的形象,表现了对传统的大胆怀疑和批判精神。 ④《孔乙己》塑造了一个备受科举制度摧残的下层知识分子形象。取名为“孔乙己”, 是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了一个 绰号叫孔乙己。所以这个标题一方面揭示了人物性格,同时也表明了作者对人物的态度, 从而奠定了讽刺的基调。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