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单元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单元教案

ID:654154

大小:3.07 MB

页数:24页

时间:2021-04-0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二单元(这是单页眉,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第二单元 单元概述 本单元以“书海撷英须效率”为主题,引导学生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共安排了四篇精讲课文——《搭石》《将相和》《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冀中的地道战》;一次习作和一个语文园地。‎ ‎ 教学本单元课文,要引导学生学习提高阅读的方法。指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要集中注意力,不要回读。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带着问题读课文,通过常规的圈画,在快速读的过程中,了解课文内容。‎ ‎1.掌握本组的重点生字、新词。‎ ‎2.指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记录自己的阅读时间,并能和同学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从而了解课文内容。‎ ‎3.掌握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4.能带着问题读课文,激发学生在阅读的同时思考。‎ ‎5.指导学生不断练习,让眼睛看得快,脑子想得快。‎ 重点 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难点 指导学生不光读得快,而且要能从所读的文本中捕捉到更多有用的信息。‎ ‎《搭石》2课时 ‎《将相和》2课时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1课时 ‎《冀中的地道战》2课时 习作:“漫画”老师 2课时 语文园地2课时 ‎5 搭 石 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一定会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 使他们充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望。这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 五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可以借助工具书理解词句,能够联系实际生活对课文发出自己的感想。这些都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引导他们学习并掌握提升阅读速度的方法。‎ ‎1.指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专注读文,不要回读。‎ ‎2.采用“创设情境”“读中感悟”“想象理解”等教学方法。重点以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去品味语言,体会到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字词。‎ ‎2.初步掌握快速读文的方法,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 以学生自学为主,分组合作,研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重点 体会乡亲们的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品质。‎ 难点 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教师:课件。‎ 学生:课前预习,完成课后习题一。‎ ‎2课时 第一课时 ‎1.检查预习情况。‎ ‎2.学习本课字词。‎ ‎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重点 学习本课字词。‎ 难点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 ‎1.导入。‎ 师:(课件播放乡间搭石图片若干)在我国北方农村,进入秋天,天气变凉,人们常会看到这样的风景:无名的小溪从乡间流过,过往的村民根据水的深浅,从岸边找来一些平整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就踩着这些石头过河。这些石头有一个诗意的名字,叫搭石。(板书课题) ‎ ‎(齐读课题)你明白什么是搭石了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搭石》这篇课文,这是一篇优秀的散文。作者刘章,被誉为农民诗人,写过许多诗歌和散文。 ‎ ‎2.检查预习情况。‎ ‎(1)请同学们汇报课后习题一的答案。‎ ‎(2)现场默读,看是否比之前提快了速度。‎ ‎(3)交流默读方法。‎ ‎(读的时候集中注意力,不要回读。)‎ ‎3.交流初读感受。 ‎ 二、 识字学词,扫清障碍 ‎1.出示本课生字词。‎ 指名读,读准字音,相机正音。‎ 出示句子: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 ‎ 指名读句子。 ‎ ‎“惰”字哪些地方容易写错?你有哪些书写建议? ‎ ‎2.课文中说家乡有一句俗语,是哪一句? ‎ 出示:“紧走搭石慢过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 师:俗语就是俗话,是广为流传的语句,往往精练而形象。大多俗语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了人民的生活经验和愿望。 ‎ 你还知道哪些俗语?说说看。 ‎ ‎3.读重点片段。‎ ‎(1)协调有序,人影绰绰。 ‎ 师: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序,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真是充满了诗情画意,谁来读一读这诗一样的语言? ‎ 指名读,出示下文: ‎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 ‎(2)俯下身子。‎ ‎ 读一读相关语段,出示:“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俯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 ‎ ‎ 搭石 紧走搭石慢过桥 第二课时 ‎1.想象画面,感知课文,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发现美,感受美。‎ ‎2.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重点 想象画面,体会乡亲之间美好的情感。‎ 难点 从课文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同学们已经初读了《搭石》这篇课文,知道了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是个非常美丽的地方。你瞧,这就是那个美丽的地方(课件出示图片),你能简单地向大家介绍一下那里的风景吗?‎ ‎2.今天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个美丽的地方,一起去走走搭石吧。(板书课题)‎ 二、精读课文,体会意境 ‎1.自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什么是搭石?用横线画出相关句子。‎ 课件出示句子: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着过去,这就是搭石。‎ 师:搭石用来干什么的?(搭石用来过河的。)‎ 师:如果没有搭石,那人们过河必须怎样?(出示课件,理解“脱鞋挽裤”)‎ 归纳: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师:人们出工就必须____________,人们收工就必须____________,人们赶集就必须______________,人们访友就必须______________。‎ 师:从这个“脱鞋挽裤”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很不方便)‎ 师:我们再来感受一下搭石的作用吧。(齐读句子)‎ 师:在作者的心目中,搭石除了可以过河,还是什么?(板书: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搭石是一道怎样的风景呢?‎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2~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从中感受到了哪些美好的画面呢?把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开始吧!‎ ‎2.学习第2~4自然段。‎ 师:好的,我看到很多同学在认真思考,画上了美丽的波浪线,咱们一起来交流交流。‎ ‎(1)预设板块一:上了点年岁的人。‎ 师:为什么觉得这个画面美好?(发现搭石不稳,找搭石搭上。)(板书:摆搭石)‎ 师:同学们读读这句话,把描写老人摆搭石的动词用横线画出来。(课件出示动词)‎ 师:老人哪一个动作最能打动你?(踏)为什么呢?(老人试试搭石稳不稳。)‎ 师:老人在来回地踏搭石的时候,他心里会想什么?(我得试试稳不稳,不然别人就会掉进水里。)‎ 师:从老人摆搭石的一系列动作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这是位什么样的人呢? (‎ 板书:为人着想)‎ 师:谁来读一读这句话呢?指名读。‎ 点评:他读得怎么样?你认为哪些词语应该加重语气来读才能突出老人一心只为别人着想的品质呢?(课件出示)指名再读。‎ 点评:老师仿佛看到了这位虽然急着赶路,但还是放下手中的东西来摆搭石的老人。同学们,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这种为人着想的行为吧。(生齐声朗读)‎ 师:看见上了年岁的老人还这样地为他人着想,如此善良,你觉得其他人会怎样做呢?‎ 师:如果这个地方没有搭石,这儿的人会怎么样?从文中找找答案。‎ 其他的人也会像老人一样来摆搭石的。(更换主语,出示填空,引读句子),例:(忙完农活的中年人、下班回家的青年人、背着书包的小学生,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师:乡亲们这种(指板书,生接)——为他人着想的行为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小结:在这平常的小事中,我们感受到了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心灵,还从哪儿感受到了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呢?‎ ‎(2)预设板块二:走搭石。‎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A.指名朗读。师:刚刚是写老人摆搭石,现在是写人们在干什么?(板书:走搭石)‎ 师:人们在走搭石时动作怎样?(板书:协调有序)‎ B.理解“协调有序”。‎ ‎●师(质疑):怎样走才叫“协调有序”?‎ ‎(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 师:如果不“协调有序”,那会怎样呢?(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 ‎●创设情境,小组合作读。‎ 师:作者写得如此生动,使我们如同身临其境,现在让我们一起进入走搭石的行列中。(合作读课文)现在你们走的是什么?(搭石)走得不好就要掉进水里,有没有信心走好搭石?好,从这儿开始。‎ 师(引述):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师: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是有人在指挥吗?(没有) ‎ 师:这样的动作,那样地默契,那样地有序。这就叫——(协调有序)。‎ 师:乡亲们走搭石协调有序,这(指板书,生接)——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这一行人走在搭石上,嗒嗒的声音走出了音乐美,这儿的景色美不美?从哪儿体会到的?‎ ‎● 想象画面,理解“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A.“清波漾漾”说明这儿的水怎么样?(清波:水波很清,漾:荡漾。“清波漾漾”:清清的水波荡漾开来。)课件出示词语解释。‎ 归纳:如果我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把这个词拆开来理解。‎ B.理解“人影绰绰”: 绰”是个生字,在字典中有三种意思,在“人影绰绰”中是什么意思?课件出示:a.宽,不狭窄;b.宽裕,富裕;c.形容姿态柔美。‎ ‎“人影绰绰”:人影的姿态很美。‎ C.透过“清波漾漾,人影绰绰”,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想一想。‎ 水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石头,一阵风吹来,水面漾起了波纹,人影倒映在水面上,美丽极了。‎ 师:水光、人影两相映,美得像幅画一样,能读读吗?‎ D.指导朗读。‎ 指名读。评价:你把我们带到了画前,谁能够把我们带到画里?(生读)‎ 评价:你读得真好!为什么读得这么好?‎ 师:大家边读边想象画面,一起走进这美好的画面中去吧。(齐读句子)‎ 师:乡亲们走出了音乐美,走出了画面美,走出了乡亲们之间的和谐美。这如诗如画一般的美景让我们一起再次感受一下吧!(出示句子,全班齐读)‎ 还从哪里体会到美呢?‎ ‎(3)预设板块三: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A.指名朗读。‎ B.师(质疑):你从这段话中感受到了哪些美好呢?(乡亲们走搭石时互相礼让。)‎ C.如果大家不互相礼让,那会怎样?‎ D.我们班上有互相礼让的现象吗?你看到了后心里是怎样想的?‎ 师:让我们把这美好的画面永远烙在我们的心中吧!(齐读句子)‎ ‎(4)预设板块四: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俯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师:年轻人怎样背老人过河的?(生做“俯下身子”状)说明了这儿的人不仅尊重老人,还爱护老人。(板书:尊老爱老)‎ 理解“理所当然”。‎ 师:老人过河以后,他会对年轻人说些什么?年轻人会怎样回答呢?(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说说你对这个词语的理解。(按道理应当这样。)‎ 师:你认为做什么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一块块普通的搭石,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尊敬老人的画面。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这美好的瞬间吧!(齐读句子)‎ 师:好一个“理所当然”,乡亲们还认为什么是理所当然的呀?(指板书——生接:为人着想、相互谦让)其实这里面藏着的是一种习惯,家乡的人们还把许许多多美好的行为看成理所当然的事,课件出示:‎ 假如遇到残疾人来走搭石……假如遇到小孩子来走搭石……还有哪些假如呢?‎ 是的,一块块普通的搭石,演绎着山里人特有的淳朴、善良、谦让和敬老,也深深地敲击着我们的心灵! ‎ 三、总结全文,升华内涵 ‎1.师小结:一排排平凡的搭石是家乡的一道美丽风景,其实比这道风景更美的是——(生接:走在搭石上的人)难怪作者在最后一段发出这样的感叹——齐读第5自然段。‎ ‎2.课文学到这儿,相信你对这句话一定深有感触,谈谈你的感受吧。‎ 预设:一排排搭石,象征着村民们一颗颗善良的心,是传递村民们情感的纽带,更是家乡人无私奉献精神写照……‎ 搭石 ‎   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   摆搭石   走搭石 ‎   为人着想  协调有序 ‎ ‎   互相礼让  尊老爱老 结合本课教材特点,我在教学中以学生自读自悟为基础,注重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体验、感悟,在读中积累、内化,在读中欣赏、升华。倡导个性阅读,珍视独特体验。以“美”作为这篇课文的主线,贯穿课堂始终。‎ ‎(一)以“寻找美”统领全文。‎ 这篇课文文字并不艰深,但其间传递的情感却是丰富的。这正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想象的空间。“你从中感受到了哪些美好的画面呢?”这是一个难度很大的问题,同时又是一个透过文字直抵内心的引子。以“美”为切入点,带着学生走进了小村庄,开始感受“搭石”,欣赏“搭石”,寻找美的画面。‎ ‎(二)以“欣赏美”感知全文。‎ 学生在体验诉说这些美的画面时,脑际其实已经生成了丰富的人物形象,此时,我适时地指导朗读,力求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强化这种细腻的情感体验。‎ ‎6 将相和 ‎ ‎ 这篇课文以“和”为主题,通过叙述三个小故事写出了将和相由不和到和的经过,刻画了蔺相如机智勇敢、无畏、大义凛然和廉颇知错能改的人物形象,赞美了他们忠于国家,顾全大局的高尚品质。学习这篇课文,继续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不光快而且还要了解所读文本的大体内容。‎ 学生读快,可以达到,但一边读快,一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还需教师给予方法指导。结合具体事例说一说人物特点,也需教师予以点拨。‎ ‎1.由题目入手,抓题眼,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在默读中教会学生提高速度,并在这一过程中了解更多的内容。‎ ‎3.引导学生结合具体事例发现人物的特点。‎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记录阅读时间,和同学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3.根据提示,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能结合具体事例说说文中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 ‎【过程与方法】‎ ‎1.记下自己阅读课文的时间,和同学交流内容。‎ ‎2.掌握提快阅读速度的方法。‎ ‎3.通过事例,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蔺相如对敌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对友胸怀宽广、包容退让的高尚品质;学习廉颇知错就改、勇于改过的精神;学习他们的爱国精神。 ‎ 重点 ‎1.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弄清故事之间的联系。‎ ‎3.提高阅读速度。‎ 难点 结合具体事例说说文中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 教师: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2课时 第一课时 ‎1.检查预习情况。‎ ‎2.学会本课字词。‎ ‎3.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主要内容。‎ 重点 学会本课字词。‎ 难点 快速阅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一、介绍时代背景,导入新课 ‎1.介绍时代背景。‎ 这个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当时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国家并存。秦国最强大,要统一其他六国,不断向别国进攻。赵国紧邻秦国,是一个比较弱的国家,常受到秦国的侵略。文中讲的故事就发生在秦昭襄王和赵惠文王时期。‎ ‎2.抓题眼“和”,引导学生质疑问难:‎ 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看到课题,我想知道“将”“相”分别指谁,“将”“相”之间是怎样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 ‎ ‎3.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字词的掌握。‎ ‎(2)说说对课文内容的初步理解。‎ ‎(3)请读完全文用时最少但收获最多的同学介绍经验。‎ 二、初步课文,学生感悟 ‎1.出示课文要求:‎ ‎(1)查字典学习字词,解词要联系上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拟定三个故事的小标题。‎ ‎2.巩固字词掌握情况。‎ ‎(1)多音字辨析。‎ ‎(2)读一读我会写的字,在文中找出这些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4)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三个小故事?并说出这三个小故事的起止段落。‎ ‎(5)概括三个故事的大意。‎ ‎(6)给三个故事拟小标题。‎ 三、读语段,说说自己一眼从中看到了多少内容 ‎1.出示语段:‎ 秦国的国君历来不守信用,我怕有负赵王所托,已经让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了。如果您有诚意,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我们怎么敢为了一块璧而得罪强大的秦国呢?‎ ‎2.学生交流一眼看到的内容。‎ ‎3.教师总结:认真读,速度快,一眼就能从文本中看出很多内容。‎ 将相和 完璧归赵 渑池会面 负荆请罪 第二课时 ‎1.理解课文内容。‎ ‎2.结合具体事例说一说人物特点。‎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 结合具体事例说出人物特点。‎ 一、从整体入手,启发提问,直奔重点、难点,激发学生读书兴趣 ‎1.根据以下标题,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 ‎2.教师提问:廉颇、蔺相如为什么不和?廉颇是怎么说的?从课文中找出廉颇说的这段话,读一读。‎ ‎3.继续提问:廉颇说蔺相如就靠一张嘴,爬到他的头上去了,他说的对不对?不对,那他靠的是什么?(引导学生读议前两个故事。提示三个故事的联系)‎ 二、学习第一个故事,幻灯提示本段重点内容,通过重点部分人物言行的读议,了解人物品质 ‎1.指名朗读第一个小故事,理清层次,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 ‎2.学生各抒己见,归纳整理: ‎ ‎(起因: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 经过:蔺相如机智勇敢斗秦王。‎ 结果:蔺相如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 ‎ ‎3.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根据人物的言行,分析蔺相如的性格特点。‎ 讨论、交流、整理:‎ ‎①语言:“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我一定把璧完好无缺地送回来。”(机智)行动:当满朝文武为难时,蔺相如挺身而出。(勇敢) ‎ ‎②语言:“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机智) 行动:当蔺相如觉察到秦王没有诚意换璧时,就上前一步,故意说璧上有毛病,把和氏璧要回手中。(机智) ‎ ‎③语言:“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就和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不畏强暴、机智勇敢) 行动: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不畏强暴、机智勇敢) ‎ 三、用学习第一个故事的方法——抓住最能突出人物特点的主要内容,通过人物言行,了解人物品质的方法学习第二个故事 ‎ ‎1.自学提纲:‎ ‎①读第二个小故事,理清层次,找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 讨论、交流、整理:‎ ‎(起因:秦王想侮辱赵王,要赵王鼓瑟,并且叫人记录下来。‎ 经过:蔺相如针锋相对地逼秦王击缶,维护了赵国的尊严。‎ 结果:秦王没占到便宜,只好放赵王回国,蔺相如再立大功,被封为上卿。)‎ ‎②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 a.画出人物言行。‎ ‎(语言:“赵王听说秦王擅长秦国的音乐,希望您能击缶助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如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同归于尽!”行动:他逼秦王为赵王击缶,叫人记录下来。)‎ ‎ b.思考: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击缶?表现了他什么性格特点?秦王击缶后,为什么“不敢拿赵王怎么样”? (讨论、交流、点拨:因为秦王让赵王为他击缶,并且让人记录下来,这实际上是秦王侮辱赵王,贬低了赵国的地位,所以蔺相如为了维护国家的荣誉,为了维护赵王与赵国的尊严,逼秦王为赵王击缶。表现了蔺相如为了国家的荣誉,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的高尚品质。) (秦王击缶后,不敢拿赵王怎么样,是因为廉颇大将军已经在边境上作好了抵御秦军的准备,秦王只好放赵王回去。)‎ 四、读议第三个故事,围绕“和”字,抓住人物言行,进一步突出人物思想品质 ‎1.默读第三个小故事,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画出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 ‎2.讨论、交流、点拨:‎ ‎①起因:廉颇不服,想找机会羞辱蔺相如,将相之间产生矛盾。 ‎ 经过:蔺相如处处回避、忍辱退让。‎ ‎ 结果:廉颇醒悟,负荆请罪,将相和好。‎ ‎②分析蔺相如的语言、行动:‎ ‎(语言:“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为的是我们赵国啊!”表现出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高尚品质。 行动:“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看见廉颇过来了,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表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高尚品质。)‎ ‎ 3.出示幻灯片,想象人物当时的言行,说说廉颇负荆请罪的情景。(学生可以展开合理想象、各抒己见,只要合文章情理即可)‎ ‎4.廉颇为什么向蔺相如负荆请罪? ‎ 讨论、交流、点拨: ‎ ‎(因为廉颇听到了蔺相如说的话,知道了蔺相如处处回避他,并非胆怯,而是以国家利益为重,而自己却居功自傲,一心只为自己着想,真不应该,于是向蔺相如负荆请罪,这说明廉颇也能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改过。)‎ 五、回顾全文,蔺相如、廉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结合具本事例说一说 师:通过学习,你了解到蔺相如、廉颇各有哪些高尚品质?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你更喜欢谁?为什么?‎ ‎(蔺相如有不畏强暴、机智勇敢、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不计个人得失的高尚品质。廉颇也能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认错、知错就改。他们两人的共同特点是爱国。喜欢谁可根据人物的性格特点说明理由。) ‎ 思考: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详细说出因果联系;爱国是和好的根本原因。)‎ 将相和 ‎ 蔺相如 廉 颇: 负荆请罪 知错就改 顾全大局 这篇课文虽然篇幅较长,但读来却发现只写 了三个小故事,每个故事又都有自己的起因、经过。如果不分主次,从头道来,不仅浪费时间,也不符合学习规律。所以,我采取了抓主要章节重点读议、回顾、照应、牵动全篇的教学结构和方法。三个故事相比较,第三个故事是主要的,它既体现了题意,又是全文故事发展的高潮。我把它作为重点读议的内容,力争读深议透。在这一个故事的学习中,我注重在比较中分析人物形象,抓住蔺相如与廉颇各自言行的比较,廉颇前后不同言行的比较。而这些比较能启发学生从人物言行中发现比较的对象,获得比较的内容和材料。这样不仅让学生在比较中更鲜明地认识人物形象,而且通过回顾照应使学生领悟到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7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 ‎ 这篇课文是一篇科普小文章。课文题目提出问题,促使学生带着问题去课文中找寻答案。随着读文的深入,学生会发现目前已知的速度快的事物有哪些。人、鸵鸟、游隼、喷气式飞机、火箭、流星体、光,这些事物一个比一个快。读着作者引人入胜的文字,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开启了一趟奇妙的科学之旅。‎ ‎ 每一个学生都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抓住学生这一天性引导学生大胆质疑问难,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做课堂真正的主人。他们也会在快速读课文的过程中,提出自己感兴趣的或不懂的问题。‎ ‎ 这篇课文是科普文,篇幅较短,教学中可引导学生由题目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学习课文。在了解课文中所写事物的速度后,让学生根据速度的快慢为事物排序,引导学生了解目前我们已知的事物速度。‎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字词。‎ ‎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记下自己的阅读时间,能和同学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快速默读,了解课文中写了哪些事物的速度。‎ ‎2.能根据课文内容,按运动速度的快慢给事物排序。‎ ‎3.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激发学生了解科学知识的兴趣。‎ 重点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难点 读懂课文,给事物排序。‎ 教师:关于速度的科普片,课件。‎ 学生:课前用计时器记下自己读课文的时间。‎ ‎ 1课时 ‎ 一、图片导入 ‎1.播放猎豹的视频,让学生说说从视频中看出了什么。(猎豹的速度快。)‎ ‎2.提问:你知道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吗?‎ ‎3.学生交流。‎ ‎4.教师点评后板书课题。‎ ‎5.齐读课题。‎ ‎6.快速地读一遍阅读提示,跟着提示默读课文。‎ 二、检查默读情况 ‎1.交流:读课文共用了几分钟?比之前预习时的读文时间有没有缩短?‎ ‎2.学生交流自己的读文收获。‎ ‎3.请时间短收获多的同学向大家说说自己读课文的方法。‎ 三、学习字词 ‎1.同桌互相指认生字及生字在文中所组的词语。‎ ‎2.课件展示生字新词。‎ ‎3.针对字词提出疑问,全班交流探讨。‎ 四、自主探究,共同学习 ‎1.学生自读课文,写下自己的问题。‎ ‎2.小组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无法解决的问题,留待全班交流。‎ ‎3.全班交流小组内未解决的问题。‎ ‎4.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习题二。‎ ‎5.全班交流课后习题二的答案。‎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人―→鸵鸟―→猎豹―→游隼―→喷气式飞机―→火箭―→流星体―→光 教学本课时,我由题目问题导入,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整堂课坚持以学生自学自悟为主,教师只是引领者、点拨者和组织者,让学生习得方法,学会学习,进一步体会快速默读的好处。‎ ‎8 冀中的地道战 ‎ ‎ 本文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冀中人民运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出“地道战”这种战斗模式,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故事。课文从冀中地道的产生原因、结构特点以及作用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说明,并对冀中地道战作了高度评价,热情颂扬了人民群众无穷的智慧和顽强的斗志。‎ 像地道战这样的史实,离现在学生们所生活的年代太久远了,学生们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障碍,所以课前学生要做足搜集资料的功课。课文篇幅较长,学生阅读时要注意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并在默读时计算时间。‎ ‎1.指导学生带着问题,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2.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表达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字词。‎ ‎2.初步掌握快速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 ‎3.了解冀中地道的产生原因、结构特点、作用以及地道战取得胜利的关键。‎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的能力,激发学生交流阅读体会的欲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我国人民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和无穷无尽的智慧。‎ 重点 初步掌握快速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 难点 了解冀中地道的产生原因、结构特点、作用以及地道战取得胜利的关键。‎ 教师:课件。‎ 学生:课前搜集与地道战有关的资料。‎ ‎2课时 第一课时 ‎1.交流课前搜集资料的情况。‎ ‎2.学习本课字词。‎ ‎3.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重点 学习本课字词。‎ 难点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一、交流资料,提出疑问 ‎1.同学们,你们了解我省的简称吗?那你知道“冀”是指哪里吗?‎ ‎2.分小组将课前搜集的资料与大家分享。‎ ‎3.师: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冀中的地道战》。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 ‎4.指名学生回答。‎ 二、快读课文,交流收获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读完后举手。‎ ‎2.教师统计时间,提问:你们读完这篇课文用了多少分钟?‎ ‎3.学生交流快速读课文后了解的内容,相互补充。‎ 三、认读字词,再读课文 ‎1.学生在文中圈出字词,读读认认。‎ ‎2.教师提示字音字形。‎ ‎3.出示词语,学生齐读。‎ ‎4.再读文,讨论:‎ ‎(1)每个自然段都讲了哪些内容?‎ 第1自然段:日本在冀中进行“大扫荡”。‎ 第2自然段:为了粉碎敌人的进攻,发明了地道。‎ 第3自然段:介绍地道的作用。‎ 第4自然段:介绍地道的结构特点。‎ 第5自然段:介绍地道的出口。‎ 第6自然段:写冀中人民通过地道,用各种方法粉碎敌人的进攻。‎ 第7自然段:写地道里的通讯联络方法。‎ 第8自然段:写地道战在我国抗日战争中的历史地位。‎ ‎(2)根据自然段的内容,全文可划分为几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第二部分:第4~7自然段;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 冀中的地道战 地道 含义 产生的原因  作用 特点 第二课时 ‎1.复习生字词。‎ ‎2.交流阅读体会。‎ ‎3.结合课文说出地道战取得成功的关键。‎ 重点 交流阅读体会。‎ 难点 结合课文说出地道战取得成功的关键。‎ 一、复习生字词 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组词,造句。‎ 二、再一次快速读课文,根据老师给出的时间,说说自己是否更快了 三、交流阅读体会 ‎1.教师出示交流阅读体会的注意事项。‎ ‎(1)小组长负责安排好小组记录员。‎ ‎(2)小组记录员将小组成员阅读体会简单记录下来。‎ ‎(3)交流时若有相同的观点请省略。‎ ‎2.分小组交流阅读体会,教师随机参与各小组的交流。‎ ‎3.分小组交流,教师根据交流的内容相机板书。‎ 如:敌人为什么修筑封锁沟、封锁墙?(目的是让冀中人民不能互相往来。)针对敌人的封锁,冀中人民创造了地道,它的作用是什么?(敌人来了,用地道保护自己,还可以打击敌人。)‎ 如:地道产生的时间、原因及作用。‎ 如:地道的出口是怎样的?(开在隐蔽的地方。)“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是什么意思?(一人把住关口,一万个人都打不进来。)‎ 如:敌人是怎样想方设法来破坏地道的?(火攻、水攻、毒气攻)冀中人民是怎样对付敌人的进攻的?(用土和沙来灭火;用吊板挡毒气;地道和枯井暗沟连起来,使水流走。)‎ 如:人们在地道中是怎样联络的?(用口传,用铁丝小铜铃传声。)“无线电”“有线电”为什么要加引号?(因为不是真正的有线电和无线电。)‎ ‎……‎ ‎(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表达的欲望,创设宽松的氛围,让学生敢于表达)‎ 四、探究地道战取得成功的关键 ‎1.师:同学们,你们不仅读懂了课文,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收获挺多。接下来,老师要问一个问题:地道战取得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呢?‎ ‎2.指名学生回答。‎ ‎3.教师小结。‎ 五、课堂小结,作业布置 ‎1.观看电影《地道战》。‎ ‎2.在课后画一张地道示意图。‎ ‎ 为了粉碎“扫荡”——“扫荡”被粉碎 ‎ 封锁沟        保护自己 ‎ 封锁墙 打击 敌人 ‎ 地道内部:高、深、大洞、小洞、气孔 ‎ 地道出口:口外 荆棘、陷坑 口内 坚固的洞 ‎         迷惑洞 死道:地雷 活道:孑口 ‎ 破坏:火攻 毒气攻 水攻 ‎ 防备:土和沙 吊板 枯井暗沟 ‎ “无线电”——吆喝 “有线电”——拉铃 教学中,我通过一次默读、一次朗读,统计学生的读书时间,让学生进行自我对比,发现快速读文的方法。同时要求他们在快速读文的过程中,要对文本内容有更多的了解。文本只是一个例子,学生通过文本的学习,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 敢于表达自己的阅读体会。因此我将本课内容的理解放在交流阅读体会上。先由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交流中,我注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掌控有度,根据学生的交流,我相机板书,对于未涉及到的问题,由我引导学生去探究,从而让学生深入了解课文内容。课后,请学生去观看电影《地道战》,并设计一幅地道图,培养学生深入阅读的能力。习作:“漫画”老师 ‎ ‎ 本次习作的内容是引导学生用漫画的文字“画”出自己老师的形象。要让学生了解漫画里的人物特点——独特的画风和夸张的情节,让人印象深刻。再想想老师的突出特点,要通过一两件能突出其特点的具体事情对人物进行刻画。‎ ‎ 学生喜爱看漫画,对漫画中人物的特点有了解。但是运用文字给老师画漫画,还需教师逐步引导。‎ ‎1.通过教师漫画欣赏,让学生了解本次习作可能要达到的效果。‎ ‎2.要给予学生充分说的时间,让他们在小组互评中丰富材料。‎ ‎3.让学生为老师画一幅漫画。‎ ‎【知识与技能】‎ ‎1.用文字为老师“画”一幅漫画。‎ ‎2.要抓住老师的特点来写。‎ ‎3.会修改习作。‎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欣赏,了解习作语言的诙谐幽默。‎ ‎2.要用突出老师特点的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特点。‎ ‎3.运用夸张等修辞手法写出人物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习作,表达自己对老师的尊敬、热爱之情。‎ 教师:课件。‎ 学生:为老师画一幅漫画。‎ ‎2课时 第一课时 用文字“画”出老师,抓住能突出其特点的具体事例来写。‎ 重点 写出老师的特点。‎ 难点 选择一两件能突出老师特点的事例来写。‎ 一、漫画展示,表达“我的老师”‎ ‎1.课件展示:老师形象的漫画作品。‎ ‎2.同学们,你们发现了这些漫画的特点吗?‎ ‎3.学生交流。‎ ‎4.漫画作品展示。‎ 学生展示课前画好的教师漫画作品,向全班同学讲一讲这位老师的特点。‎ 二、回忆师情,寻找“我的老师”‎ ‎1.引导学生回忆老师。‎ ‎2.听歌颂教师的歌曲,朗诵歌颂教师的诗歌。‎ ‎3.同学们找到最理想的老师后,同组互相说一说老师的基本情况及主要事迹。‎ ‎4.写出习作提纲。‎ 三、指导写法,“漫画”我的老师 师:每位同学都找到了想写的老师,请大家认真构思,想好习作的内容和语言。‎ 阅读例文,学习如何“漫画”老师,突出人物的形象。‎ ‎1.仔细读例文,想一想:作者围绕“我的老师”写了一件什么事?‎ ‎2.分组讨论交流,通过阅读例文,你学到了什么?‎ ‎3.教师小结:‎ ‎(1)选择的材料要有特点,要能突出老师鲜明的特点。‎ ‎(2)结构新颖,例文开始先介绍我的老师外貌,让人感到我的老师老气横秋,一副老夫子像,‎ 但接下来的教学行为却与之大相径庭,使人顿感“我的老师”可敬可爱。‎ ‎4.动笔习作。‎ 习作:“漫画”老师 选材 结构 刻画特点 第二课时 ‎1.引导学生欣赏优秀习作,从中学习他人习作中的优点。‎ ‎2.了解习作中经常出现的各种语病。‎ ‎3.积累语言,让自己的习作变得生动起来。‎ 重点 引导学生修改习作。‎ 难点 积累语言,让自己的习作变得生动起来。‎ 一、欣赏,让作文精彩起来 读同学的作文,我喜欢找精彩的句子,我觉得读精彩的句子是享受一场语言的盛宴。这次给我带来语言享受的同学有哪些呢?‎ ‎(一)幽默感。‎ ‎★《我的数学老师就像一阵风》‎ ‎1.PPT出示。‎ ‎2.学生齐读。‎ ‎3.虽然这不是句子,但老师非常喜欢这个标题,老师一看就知道这个老师的特点是走路很快。(板书:幽默感)‎ ‎4.让我们来看看这位幽默感那么强的小作者是谁。大声喊出他的名字。‎ ‎(二)夸张手法写出人物特点。‎ ‎★我的语文老师嘴巴一张开,就和耳朵连在一起了。‎ ‎★李老师是我们班的体育明星。他的兵乓球在我们学校没有谁能与之争锋,他打篮球的得分率远近闻名。同学们一看到他,立刻眉飞色舞,仿佛见到了雷神一样。‎ ‎(板书:夸张手法,想象力丰富)‎ 二、挑刺,让语言干净起来 好不容易留下的好印象,有时候,被你的一个小小的失误,就给破坏了。‎ ‎(一)出示让人“不肯读”的病句。‎ ‎1.齐读。‎ ‎2.说说这些句子有什么问题。‎ ‎3.要写好作文,一定要反复地读。自己读不出毛病,请你的伙伴读。老师现在写东西,还是会有许多笔误,还需要靠认真读才能解决这些问题——有些同学患了一种病:“不肯读”病。‎ ‎(板书:“不肯读”病)‎ ‎(二)出示“违背常理”的句子。‎ ‎1.刚才我们说到,写作可以夸张,但是不是指我们的作文能够天马行空地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哪位小朋友有火眼金睛,能找出这句话中不合理的地方?‎ ‎2.指名读。‎ ‎3.说说为什么好笑。‎ ‎4.总结:是啊,这么多的不合理组合成了这个笑话的笑点。同学们平时一定要注意这些小细节,文章中如果举的例子、引用的名言等有不确定的,一定要查好资料,不要让自己的文章成了笑话。我给这病起了个名字,叫“违背常理”病。(板书)‎ ‎(三)出示“标点搬家”的句子。‎ ‎1.一口气读了那么多的句子,我们换换口味,来看看标点。‎ ‎2.找问题。‎ ‎3.指明口头修改。‎ ‎4.总结:这种不按要求书写标点符号,随意给它们挪位置的同学,都患上了“标点搬家”病。‎ 三、训练,让表达发展起来 ‎(一)欣赏。‎ ‎1.题目也看了,句子也看了,标点也看了。接下来我们要看整篇文章了。‎ ‎2.读学生例文前一部分。‎ ‎3.写到这,同学们觉得这篇文章怎么样?‎ ‎4.读例文后一部分。‎ ‎5.这最后一句是多么重要啊。有了这最后一句,才让前面那一大段话与题目紧密地联系了起来。这就叫“一句话救活了一段话”。‎ ‎(二)示范。‎ 通过对学生习作修改示范,引导学生领悟方法。‎ ‎(三)现场训练。‎ ‎1.请学生提出自己觉得写得不够精彩的句子,让其他同学帮忙改精彩。‎ ‎2.小组内互相改一改。‎ 四、总结修改 ‎1.教师利用板书梳理学习内容。‎ ‎2.学生按照所学内容来修改作文。‎ 习作:“漫画”老师 幽默感  夸张手法 ‎“不肯读”病 “违背常理”病 ‎“标点搬家”病 ‎ ‎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低、中、高年级学生习作的要求都建立在学生“有兴趣”“乐于”“愿意”“有意识”的基础上,同时我们认为言语交际是有目的、原因和对象的。表达什么——内容;向谁表达——对象;为什么表达——目的或原因。这样学生在习作中才能发挥自己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本次习作是写我的老师,所以在写作之前我安排学生为自己想写的老师画一幅漫画,再结合上课伊始时播放的漫画,让学生感悟老师的特点。再通过“回忆师生情”,寻找老师特点的具体事例,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语文园地 ‎ ‎ 本次语文园地有三个板块。“交流平台”引导学生交流提高阅读速度的作用、方法。“词句段运用” 训练学生及时概括语句的能力,以及发挥想象,根据成语写句子的能力。“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积累关于珍惜时间的名句。‎ 本次语文园地内容的训练结合本单元主题,充分锻炼学生听、说、读、积累的能力。学生通过交流能梳理自己的收获,掌握读句子了解大意的方法,并能从诗句中受到珍惜时间的教育。‎ ‎ 教学“交流平台”时,可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学,谈一谈自己的收获。‎ ‎ 教学“词句段运用”时,培养学生用简单的话概括句意,用具体情景描写表现成语意思的能力。‎ ‎ 教学“日积月累”时,要让学生理解意思,通过教师范读,再齐读、指名读,最后在反复吟诵的基础上背下来。‎ ‎【知识与技能】‎ ‎1.交流“眼睛看得快,脑子想得快”的作用及方法。‎ ‎2.能用简单的话概括句子的主要意思。‎ ‎3.能将成语的意思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 ‎4.熟练背诵关于珍惜时间的名句。‎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交流,提升自己阅读速度的能力。理解名句的句意,熟读成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珍惜时间。‎ 重点 能把自己本单元的学习收获和同学交流。‎ 难点 ‎1.能用简单的语言概括句意。‎ ‎2.能将成语的意思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 教师:课件。‎ 学生:写写自己关于“阅读速度”的收获。‎ ‎2课时 第一课时 ‎1.交流提高阅读效率的方法。‎ ‎2.诵读与时间有关的名句,感受时间的重要性。‎ 重点 交流提高阅读效率的方法。‎ 难点 感受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一、交流平台 ‎1.课件展示本单元课文的字数及读完的时间表格。‎ ‎2.学生自由交流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3.教师出示一篇长文,由学生自读,然后交流主要内容。‎ ‎4.归纳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1)集中注意力,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更不要回读。‎ ‎(2)带着问题读。‎ ‎(3)边读边思考,抓住关键词句,捕捉有用的信息。‎ ‎(4)读完后还可以和同学们讨论自己不懂的问题。‎ 二、日积月累 ‎1.自读句子,说说句子意思。‎ ‎2.全班交流句子的意思。‎ ‎3.学生交流感悟、体会。‎ ‎4.全班齐读。‎ ‎5.同桌互相提示背诵。‎ ‎6.背诵展示。‎ ‎7.摘抄这些句子到自己的积累本上。‎ ‎   交流平台:提高阅读速度 日积月累:珍惜时间 第二课时 ‎1.概括句子的主要意思。‎ ‎2.把成语的意思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 重点 概括句子的主要意思。‎ 难点 把成语的意思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 一、读句子,写出主要意思 ‎1.出示语句,让学生说出主要意思。‎ 我廉颇立下了那么多战功,他蔺相如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 ‎2.学生交流回答。‎ ‎3.教师点评。‎ ‎4.总结要点:当我们要总结一句话的主要意思时,要抓住句子的主要人物及主要人物的事情,同时要注意语言简洁。‎ ‎5.运用这种方法,将以下两个句子的主要意思写在括号里。(出示句子)‎ ‎6.指名说主要意思。‎ ‎7.比一比哪些同学的主要意思抓得准。‎ ‎8.课件拓展,指导学生读句子抓主要意思。‎ 二、读句子,把成语的意思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 ‎1.自读示例,和同桌交流读后感悟。‎ ‎2.教师提问:这两个句子中有没有出现“左右为难”和“奋不顾身”这两个词?可是这两个句子就是在告诉我们“左右为难”和“奋不顾身”。‎ ‎3.学生回答问题。‎ ‎4.教师总结。‎ ‎5.学生完成“喋喋不休”“悠然自得”两个成语的情景描写。‎ ‎6.全班交流。‎ 词句段运用 概括:总结句意 扩展:想象情境 语文园地除了帮助学生对所学的语文知识、技能进行系统地梳理、整合、巩固以外,更注重在学生心中培植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自信。教学中,我结合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顾读本单元课文所有的时间,‎ 来交流归纳提高阅读速度的作用和方法。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让学生当学习的主人,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在合作探究中体会句子的道理,引领学生学习、积累。‎

资料: 8611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