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学案
第三节 论证分析题的解答
【复习指导】
一、考点解读
论证分析题作为近年全国卷热点题型,直接体现论述类文本中的论点、论据、论证三
要素,考查考生对文本三要素的把握能力和对文本说理逻辑的把握能力。通过对该题型选
项的深入解读,弄清命题角度,厘清论证关系,再按照“审选项,抓关键——找原文,定
题源——细读文,寻规律——抓依据,辨正误”的解题流程全面突破。
二、知识储备
1.论证关系
(1)句与句之间的关系:①因果关系,代表关键词:因为、所以、因此等。②前提、
条件关系,代表关键词:只要、就可以、才能等。③并列关系,代表关键词:同时、又……
又……等。④选择关系,代表关键词:还是、不是……就是……、宁可……也不……等。
⑤递进关系,代表关键词:不仅……而且、不但……还……等。⑥转折关系,代表关键词:
但是、可是、却、然而、虽然……但是……等。⑦假设关系,代表关键词:如果、假如、
要是、如果……那么……等。
(2)段落层次之间的关系:①相承关系,包括承接关系,递进关系。由观点到分析是
相承或层层递进的,也有可能段落之间是相承或层层递进的。②相并关系,包括并列关系,
对照关系。文章段落之间是平行的,它们之间或并列或对照。③相属关系,总分关系。先
总说再分说,或者相反。
2.论证方法
(1)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典型的事例来证明论点,起到以理服人的作用。
(2)道理论证:运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名言及被人们公认的科学
原理等,通过讲道理的方式来论证论点。
(3)对比论证:把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加以对比,达到否定错误论点、树立正确
论点的目的。
(4)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论证论点,化抽象为具体,化陌生为熟识,
化深奥为浅显。
(5)因果论证:通过分析事理,揭示此事物与彼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证明论点。因
果论证可以用因证果,可以以果证因,还可以因果互证。
(6)类比论证:把已知事物与跟它有某种相同特点的事物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
三、考查方向
1.分析论证前提或旨归。“前提”就是指如果这个条件存在,那么论点就成立;如果
这个条件不存在,那么论点将不成立。“旨归”就是主旨,论证的目的。论证前提或旨归就
是作者提出论点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写这篇论述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2.概括论证内容。论证内容就是文本的文意,概括论证内容就是选项涉及某个段落或
整篇文本内容时,考生要会概括,这一角度考查的是考生的概括能力。
3.把握论证方法。论证方法就是命题者在命置选项时从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
证、比喻论证、归纳论证、演绎论证、类比论证、因果论证等论证方法命题,并且以上有
关论证方法的关键词会在选项中出现。
4.梳理论证结构。论证立场是指作者认识和处理文本中所论述的问题时所处的地位和
所抱的态度,也就是站在谁的位置上论述的问题并持有的观点,是站在个人、社会角度,
还是站在国家、民族角度;是站在过去的角度、现在的角度,还是未来的角度。
5.揣摩论证立场。论证的逻辑层次,涉及论述类文本的论证思路,作者在论述问题的
过程中讲究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如并列、因果、假设、条件、递进、转折、目的等;也讲
究段落层次之间的相承(承接、递进)、相并(并列、对照)、相属(总分、分总、总分总)等
2
关系,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层与层之间的关系就构成了文本的论证逻辑层次(论证结构)。
6.区分论据作用。论据分为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在具体运用论据的过程中,因为论
证层次的不同,具体论据的作用也不同,这就是命题者重点关注的。一些考生只知道论据
是为论点服务的,但不会根据具体的论证层次来具体区分不同论据的作用。
【过关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家国天下是中华文化无论走向何方都割舍不了的道德前提和伦理情结。它指涉三种伦
理实体:家是本源而直接的伦理实体,是最小的共同体;天下是普遍而抽象的伦理实体,
是最大的共同体;国作为现实的伦理实体,既是家的扩展,又关联着天下之想象。家国天
下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道德诠释的中心,它使中国人在不同的实践境域中,无论是作为家人、
国人还是作为天下人,都与其所在的世界结成唇齿相依的关联。
中华文化中各种共同体的道德前提离不开家国天下的伦理情结。以此观家、观国、观
天下,就是用一种关联性思维把个体与整体相贯通的家国天下的伦理观。用这种伦理观看
待家国天下,则一切共同体都是相互关联的命运共同体。从家国天下到命运共同体的内在
延展看,中华文化作为世界文明体系的一部分,内蕴着一种走向世界的伦理情结,并由此
预设了中华文化走出去的精神轨迹。
共同体的想象是中华文化礼治德治之本和文明教化之根。它从历史深处走来,构成了
中华文化将个人命运与共同体整体命运相融贯的伦理型文化特质。中华文化的根脉深植于
共同体之中。所谓家国同构,移家为国,移孝为忠,进而在家国之上,扩展为一种公天下
的世界意识。这使中国人的世界观或天下观成为一种本于家国同时又大于家国或高于家国
的世界意识,使得中国人的价值观内蕴着一种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自觉。
(节选自田海平《从家国天下到命运共同体》)
材料二:
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指向“天下情怀”。在谈到“天下”的时候,中国古代总是将它和
“公”与“太平”联系在一起,表现出非常可贵的平等、友爱、和平理念。《老子》说:“修
之于天下,其德乃普。”认为只有以天下为怀,其德才能称得上“普”。《管子》云:“以家
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他的意思是,处理不同的事,要有不同的胸
怀,处理到天下事,要有天下胸怀。《礼记》引录孔子的话——“天下为公”。“公”可以理
解为公正、公平、合理,强调人与人之间、诸侯国与诸侯国之间、诸侯国与中央政权之间
的相处,要友爱,要互利,要公平。
宋代大儒张载则提出“为万世开太平”。天下太平是天下公平基础上的提升。太平有两
义:一是人与自然之间和谐,这中间含有生态平衡之义;二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由于“太
平”概念视界阔大,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主要指国与国之间的友好相处,这种友好相处
就是没有战争。张载提出的“为万世开太平”的理念,最重要意义不在于提出了“太平”
的理念,而在于这一理念认为,这种太平不能只是一时的,而应是“万世”的。换句话说,
张载要的是永久的太平。这万世的太平、永久的太平如何来?张载提出“开”这一重要理
念。既然是“开”就不能靠等,靠恩赐,事实是太平等不来,也没有谁能恩赐。“开”,就
是开拓、开发、开创。它需要最大的努力、最高的智慧,必要时也会有最大的牺牲。
家国情怀以及家国情怀的放大版——天下情怀,是中华美学精神的内核。这一精神在
范仲淹的名文《岳阳楼记》里得到彰显。在同一个时期,张载倡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
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而曾让张载师事之的范仲淹则高唱:“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由于种种原因,张载、范仲淹的愿望也都只能体现在有限的实践
中,而绝大部分只是作为一种梦想而存在。然而,在今天,时代不同了。中华民族遇到了
从来没有过的历史机遇。振兴中华不再只是梦,而是正在真正化为现实。在举国上下都在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砥砺奋斗的今天,我们的诗人、作家、艺术家、美学家是
3
不是应该有不负时代的新作为新创造呢?回答无疑是肯定的。
(节选自陈望衡《中国美学的“家国情怀”》)
材料三:
家族观念基于血缘的原初信赖关系,安土重迁的中国农耕文明进一步充实了家族的机
能。人伦情感亦因血缘而来,在情感依托的层面上,家的意义超越任何经济的“成本—收
益”分析。现代社会主张的公共精神与家庭伦理的建设并不矛盾。正如搬用熟人社会的伦
理原则到陌生人社会是不合理的,反过来将陌生人社会的规则搬用到家庭也是不合理的。
关键是如何能够在不同的关系当中正确切换。在现代化生产和协作上依照公共理性、法制
精神;在家庭与私人领域,弘扬孝悌之道,忠恕相待,爱敬相与。这要求对家庭伦理和孝
道进行理性的阐发和合理的引导,使得家庭伦理与公共理性彼此呼应。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家与国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家是社会的细胞,国是维护家的外部
屏障,家国的良性互动与发展有利于促进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协调。儒家家国天下的教化传
统历史地塑造了中国人的内在人格与精神世界,《中庸》的“修齐治平”深入到一代代中国
人的内心世界,内化为热爱祖国与家园的担当精神。在今天,心怀家国天下便是个体对国
家和人民的热爱与忧患意识,是主动追求民族统一、国富民强的精神,也是国家认同感和
责任意识的来源。
(节选自金香花《“家国天下”观念的历史形成及其现代意义》)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国”是将“家”和“天下”串联起来的现实的伦理实体,它使得中国人与其所在的
世界紧密地联系起来,相互依存。
B. 中华文化的礼治德治和文明教化植根于历史悠久的共同体想象,人类命运共同体意
识成为中国人价值观中的伦理自觉。
C. “为万世开太平”“先天下之忧而忧”尽管境界不凡,但因为历史条件的限制,这
些愿望本质上还是空想,不可践行。
D. 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和社会形态的变化,引导人们在意识形态上从家庭伦理逐渐向
公共精神转变,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1.B【A 项,结合材料一第一段分析可知,将中国人与其所在的世界紧密地联系起来,相
互依存的是“家国天下”,不只是“国”,选项缩小了范围。C 项,结合材料二第三段
分析可知,作者只是说他们的愿望“只能体现在有限的实践中,而绝大部分只是作为一
种梦想而存在”,但这些愿望并非空想,不可践行,选项太过绝对。D 项,结合材料三
第一段分析可知,文中并没有要求“从家庭伦理逐渐向公共精神转变”,选项于文无据。】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二引用《老子》《管子》《礼记》中的话,强调了中国古代谈及“天下”时总是
将它和“公”“太平”相联系的观点。
B.张载“为万世开太平”的理念是孔子“天下为公”思想的发展提升,“开”字体现了
一种积极入世、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
C.基于中国国情,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完全沿用熟人社会的伦理原则,或照搬现代社会
的公共理性、法制精神,都是有局限的。
D.儒家“家国天下”的教化传统塑造了中国人的内在人格与精神世界,造就了中国人
共同的爱国情怀、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
2.A【A 项,“材料二引用《老子》《管子》《礼记》中的话,强调了中国古代谈及‘天下’
时总是将它和‘公’‘太平’相联系的观点”说法错误。材料二引用《老子》《管子》
《礼记》中的话,是为了证明“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指向‘天下情怀’”的观点。】
★3.下列说法中,与材料三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 )
A.“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B.“大河无水小河干”
4
C.“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D.“治大国若烹小鲜”
3.D【本题考查论点论据关系的分析。D 项,“治大国若烹小鲜”,意思是治理大国就像烹
调美味的小菜一样,分析的是如何治理国家的道理,故不能证明“家与国的根本利益是
一致的”的观点。】
★4.试简要说明材料二是如何对“天下情怀”展开论证的。
4.(分析论证特点题)①先指明“天下情怀”在古代呈现“天下为公”和“天下太平”两种
理念形态,分别运用引证法和例证法加以分析论证;②后阐发“天下情怀”是中华美学
精神的核心,通过古今对比,指出其现实意义,提出时代要求。
5.分析材料一在论证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说明。
5.(分析论证特点题)①选文采用逐层深入、层层递进的论证方式。②先分析家国情怀的内
涵及重要意义,再探讨家国天下与命运共同体的关系,最后指出中国人的价值观内蕴着
一种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自觉。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10 题。
材料一:
地摊经济,是指通过摆地摊获得收入来源形成的一种经济形式,是人类最原始、最有
生命力的商业活动之一,由来已久。它是城市里的边缘经济,一直由于影响市容环境而不
能登堂入室。
地摊经济具有“三低”特质。创业门槛低,没有店铺租金的压力,没有高学历、技能
要求;失败风险低,船小好调头,从业者即便失利也能迅速“满血复活”;商品价格低,能
让居民拥有更多选择,享受更多实惠。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地摊经济也是如此。地摊经济由于属于边缘经济,在实际操作
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流动商贩自身不具有充分的合法性,包括经
营规格、经营场地等;对依法经营、依法纳税、甚至承担高额租金的合法经营商户构成不
公平竞争;妨碍行人和车辆正常通行,以及各种扰民;售卖假冒伪劣商品,尤其是不合格
食品等等。
(摘自《百度百科》,有增删)
材料二:
近来,地摊经济火遍大江南北,各地政府关注民生,纷纷传递出支持地摊经济发展的
好声音。地摊经济筑起了民生的“里子”,把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转化为群众“真金白银”
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受到广大群众的称赞,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
发展地摊经济是一切为了人民的集中彰显。人民至上本身就是要造福人民。今年的疫
情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小的冲击,其中消费市场低迷、群众就业困难表现得尤为突出。
而发展地摊经济,一方面解决了疫情防控下消费者在餐饮、卖场等室内消费信心不足的问
题。摊主经营费用低,没有装修费,没有铺面租金压力,没有雇员工资压力,不用交税,
降低了商户运营成本,从而增强了消费市场主体活力。另一方面解决了部分群众的就业难
题。因疫情影响而失去工作岗位的群众通过摆地摊实现灵活就业,如西部一个城市,因设
置 3.6 万个流动商贩摊位,一夜之间实现 10 万人就业。与此同时,发展地摊经济还方便了
市民百姓的生活需求,给他们带来了生活的便利。
发展地摊经济是一切依靠人民的具体体现。人民至上本身就是要依靠人民力量。面对
今年的疫情影响,要稳住经济基本盘,就业摆在第一位。而实现就业不仅需要政府千方百
计扩大内需,稳岗扩岗,增加公益岗位,也需要依靠广大有就业意愿的劳动者充分发挥主
观能动作用,通过摆地摊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实现就业。一个地摊不仅解决了一个人的就业,
还圆了一个家庭的增收梦,甚至是致富梦。发展“地摊经济”,正是依靠群众实现就业增收
愿望,实现增收致富梦想的鲜活例证。
发展地摊经济是对城市治理能力的又一场考验。人民至上本身就要求政府提高服务能
5
力。十年前全国不少城市都将地摊经济列为取缔对象,甚至以简单粗暴的手段对待小商小
贩,损害了群众利益,增加了社会就业压力和城市管理成本。近日各地陆续提出放开地摊
经济,纷纷为小商小贩“松绑”,允许市民在指定的时间或区域占道摆摊经营,帮助低收入
群体和失业人员度过经济“寒冬”。这是城市发展治理观念的转变,更充分体现了人民至上
的发展理念。
与此同时,这种转变也给城市主管部门更好地服务民生提出了新的思考。发展地摊经
济要避免地摊经济走入“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就要做好“放管服”结合。一方
面要切实担当起我市管理的主体责任在“管”字上下功夫。深入调研,问需于民,研究出
台符合街区地摊经济发展的制度、标准和规范。强化法治保障,对在占道经营过程中严重
侵害他人利益的行为及时依法纠正,为地摊经济的规范经营、有序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
障,确保“放”而不乱。另一方面要坚持服务为了人民,在“服”字上下功夫。强化对地
摊经营者的规范引导,营造公平、整洁、宽松的地摊经营环境,发挥街道社区的主阵地作
用,宣传发动群众参与到对地摊经济的管理和服务中来,增强群众自治能力,使城市治理
能力在发展地摊经济中经受住考验,得到提升。
(摘自《发展地摊经济是对人民至上的生动诠释》,有增删)
材料三:
“为了保障消费者权益,到此摆摊的商铺注册时必须出示营业执照、货品资质证明书,
以及个人有效证件等。”呼和浩特某物业管理人向谷河传媒表示。
“其实,政府部门加强资质管理应成为地摊经济的基础。低门槛是地摊经济的标签,
加强资质管理不仅为政府管理提供了渠道,也让经营者感受到了平等与保障,让他们能从
长远发展的角度看待自己的生意,更愿意提升产品与服务的质量。”金台咨询报道称。
“城管是城市建设的核心管理者,其在公共服务管理层面对地摊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
响。释放地摊经济活力、缓解抗业压力,对城市管理者提出了更大的考验。相关管理部门
务必通过‘绣花一样精细’的管理,让地摊经济尽可能地少出现卫生、市容、秩序等问题,
更多地体现正面效益。”《第一财经日报》消息称。
“我觉得还要提升摊主的公共素养,按照规定有序经营,保障食品质量,自觉维护秩
序,保持环境卫生。多方相互协调才能让地摊经济长久健康发展。”呼和浩特一市民向谷河
传媒表示。
(摘编自《以史为鉴,地摊经济如何发展长久?》)
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地摊经济是城市里的一种边缘经济形式,自古以来就有,是一种原始的、落后的商
业活动形式。
B.地摊经济的“三低”特质,让它具有独特的创业优势,在疫情防控背景下能够完全
解决群众就业问题。
C.地摊经济除了人工成本和进货成本,需要投入的成本较低,如果产品销售状况不好,
可以及时退出,没有运营风险。
D.发展地摊经济不是一放了之。如何把握“放”与“管”的分寸,考验着城市综合治
理能力与治理水平。
6.D【A 项,“落后的商业活动形式”错误,无中生有,原文是“是人类最原始、最有生命
力的商业活动之一,由来已久。它是城市里的边缘经济,一直由于影响市容环境而不能
登堂入室”,不能表明地摊经济落后。B 项,“在疫情防控背景下能够完全解决群众就
业难题”错误,表述绝对,应该是能够解决部分群众就业难题,或者缓解就业压力。C
项,“没有运营风险”错误,由原文“失败风险低,船小好调头,从业者即便失利也能
迅速‘满血复活’”可知,有风险,只不过风险低。】
7.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分析事物发展规律,辩证思维必不可少。虽然地摊经济有诸多利好,但是也不要忽
6
视它所带来的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一系列问题。
B.只要城市主管部门担当起城市管理的主体责任,在“管”字和“服”字上下足功夫,
地摊经济就一定能解决民生问题。
C.发展地摊经济并不是拆了城市秩序的“墙”去补失业的“墙”。要看到地摊经济具
有的独特优势,立足长远,做好规范化管理。
D.以往简单化地取消和严格限制地摊经济,不仅给城市居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更堵
塞了一部分人的谋生途径,是一种因噎废食的保守行为。
7.B【B 项,“只要城市主管部门……地摊经济就一定能解决民生问题”表述过于绝对。“解
决民生问题”需要很多因素。】
★8.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核心观点的一项是( )
A.为发展地摊经济,成都推出“五允许一坚持”制度,建立摊点设置引导机制、摊
主清洁卫生责任机制、群众投诉现场快速处置机制等。
B.江苏文明办执行中央文明办关于“不将占道经营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
内容”的规定,要求各地在文明城市创建中保障民生需求。
C.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经济下行压力骤然加大。为此,各地各部门坚持统筹兼顾,
一手抓常态化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
D.南京市玄武区的曹先生因疫情影响了收入,当地政府放开地摊经济后,晚上在夜
市摆起移动摊位卖衣服,每天净赚 100 多元。
8.C【本题考查论点论据关系的分析。C 项,“各地各部门坚持统筹兼顾,一手抓常态化疫
情防控,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讲述的是各地各部门坚持统筹兼顾,材料二的核心观点
是“发展地摊经济是对人民至上的生动诠释”,因此,不能用来支撑材料二的核心观
点。】
★9.材料二在论证结构上有何特点?请简要说明。
9.(分析论证特点题) (1)从整体上看,采用总分的结构形式,先总提观点,然后从三个角
度进行论证;(2)从论证过程看,主要采用并列式结构,依次从“造福人民”“依靠人
民”“政府提高服务能力”三方面论述。
10.地摊经济在我国由来已久,几经波折未能持续发展。怎样才能保障地摊经济健康长久
发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10.政府部门:出台便民政策,加强从业质量管理;城管:制定相关制度,引导规范经营,
维护经营环境;摊主:规范、有序经营,保证商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