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淮北树人-萧县实验高二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
时间:150 分钟 分值: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创作的引导是文学批评的功能之一,同时还要确立关于文学的常识意识,而这些都会对网络文学评
价体系建设造成影响。因此,批评对于网络文学而言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网络文学的精品化、经典化
也要在批评过程中实现。
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批评”即专业或职业读者的批评,其成果和意见以文章的形式刊布在期刊和专业
媒体上。到了网络文学,专业批评往往存在众多问题。从外部来看,批评意见很难对大众读者起效。首先,
传播载体限制了批评意见的传播空间。在一部网络小说的主页上除了读者跟帖评论和指标式信息,看不到
专业评论意见;而发表在纸质报刊上的评论又与作品有着“物理隔绝”。其次,批评风格限制了接受群体。
批评家只面向专业群体,文学批评变成了专门的知识生产和交流活动;大部分网络文学批评运用学术理论
和观点,只满足同行间的交流,很难被大众读懂。从批评的内部来看,最大的问题是批评意见、理论观点
难以同频共振。放眼当下的网络文学现场,就像一座尚未完工的大厦,还没有各安其位的秩序——因为没
有与现场相适应的评价标准,评论过程中所依据的理论资源极为驳杂,致使对网络文学的批评成了理论家
“杂货铺”里的橱窗,批评家“自说自话”的现象很普遍,难以形成同频共振的对话。
在文学与批评的大范畴下,这些问题又与文学批评传统与网络文学现场之间的错位不无关系。
首先,批评没有随着评价对象的变化而及时调整“打法”。传统文学是以静态方式呈现的,读者对作
品的接受和批评是单向度的;但网络文学主要以连载更帖的动态方式上线,作品在未完成的情况下就呈现
在受众面前,这为“粉丝共创”预留了空间和机会。由此可见,网络时代的文学生产和传播链条拉长了批
评的长度,不仅批评的时间发生了明显前移,也表现出了创作的“长尾效应”——批评可以一直延伸到衍
生品开发中。这样一来,创作过程以及由此引起的文化活动现象就超越了文本本身,成为批评家需要直面
的问题。对象的变化导致网络文学的研究和批评难度远远大于传统文学。
其次,理论研究与批评实践之间街接不畅。网络文学批评的理论资源除文学理论外,大部分是从文化、
经济等领城的理论成果中“借”来的,很容易忽视网络文文学的“文学”身份。 当下的网络文学重理论、
轻批评,一些批评文章热衷于分析故事情节的自身逻辑,却忽视了对作品的价值导向、审美倾向、创作技
法等方面的优劣判定。网络文学在写作技法和主题思想等方面存在低水平重复的问题,有的是创作者为吸
引眼球,有的则是作者自身素养和创作能力不足所导致。但这也与网络文学批评审美标准失之于宽,立场
和态度飘忽暧昧,以及没有提出主导性、建设性的意见有关。
从读者数量、作品数量和对大众层面的影响力来看,网络文学已经成为主流文学。网络文学批评不仅
要像传统文学批评那样承担“质检员”和“鉴定师”的职责,检验作品的艺术水平及主题价值,更要对作
品中的价值观、故事设定、描写尺度、创作技法给出判断。在文学环境和背景发生大变化的前提下,应当
重新审视已有的文学批评传统,通过建立新的批评理论坐标和评价体系,探索新的批评方法,促进文学在
网络时代的健康发展。
(摘编自桫椤的《作为“问题”的网络文学批评》)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环境和背景的变化造成了传统文学批评的难以适应,故应对已有的文学批评传统重新加以审视。
B. 网络文学批评运用了学术理论和观点,创作对象仅限于专业人士,使得接受群体受限制。
C. 网络时代文学都以动态方式呈现,使得网络文学的批评难度远大于以静态方式呈现的传统文学。
D. 从读者、作品等的数量和大众影响力来看,网络文学已成为主流文学,而传统文学已无人问津。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围绕网络文学批评,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逻辑清晰。
B. 文章第二段从外部和内部两个维度分析了处在网络文学时代的专业批评所面临的问题。
C. 文章用“‘杂货铺’里的橱窗”的设喻,阐明了网络文学的批评意见、理论观点难以同频共振的观点。
D. 文章第四、五段论述网络文学批评出现问题的两个方面的原因,都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网络文学发展快而繁杂,批评家们手足无措“自说自话”,暴露了网络文学批评的问题。
B. 处理好文学批评传统与网络文学现场之间的错位问题,就能建设好网络文学评价体系。
C. 网络文学水平不高,与作者的素养能力不足和网络文学批评的审美标准太宽都有关系。
D. 网络文学给文学批评的发展带来挑战,文学批评的发展也可以促进前者的精品化、经典化。
【答案】1. A 2. D 3. B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应对此类试题,首先要读懂所给的材料,其次浏览选项,然后在文
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整合或转述)和文中内容的差别,看看
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逻辑错误、强加因果、因果颠倒、篡改原文、无中生有等问题。
B 项,偷换概念,“网络文学批评”错,由原文第二段开头“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批评即专业或职业读者的批
评”和“批评风格限制了接受群体”可知,陈述对象应为“专业批评”。
C 项,扩大范围,“网络时代文学都以动态方式呈现”错,原文第四段表述为“但网络文学主要以连载更帖
的动态方式上线”。
D 项,无中生有,“而传统文学已无人问津”错,文中最后一段只是说“网络文学已经成为主流文学”,“网
络文学批评”责任重大。
故选 A。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题重点考查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
证的方法。答题时要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
的类型。
D 项,无中生有,“都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错,第二个方面没有采用对比论证。
故选 D。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侧重根据文意
进行推断。一般分三步:首先要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其次是概括每一段的观点;最后将选项信息归
位,与原文比对理解,筛选出正确答案。
B 项,说法太绝对,“处理好文学批评传统与网络文学现场之间的错位问题,就能建设好网络文学评价体系”
错,原文第三段表述为“这些问题又与文学批评传统与网络文学现场之间的错位不无关系”。
故选 B。
【点睛】在做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题时,我们不仅要读懂所给材料,而且要明白命题者的命题意图,辨析
题目的陷阱类型,这样有助于我们识破陷阱,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命题者设置陷阱的方法主要有以
下几种类型:
一,曲解文意。曲解文意指选项对词句的理解与原文意思发生了偏离,曲解了作者所要阐述的观点或所要
表达的意思。
二,篡改原文。错项故意更换、添加、删除个别关键词导致因一字或一词之差而背离原文的意思。
三,张冠李戴。将原文中甲的观点说成乙的观点,或将甲的属性说成语的属性,偷梁换柱,混淆对象。
四,无中生有。即原文无此信息,干扰项的内容在原文根本找不到依据,或原文中并无某种意思而凭空捏
造出此意,纯属命题者故意用来迷惑考生。
五,范围不清。范围不清指选项对原文论述内容的范围进行随意扩大或缩小。
六,因果混乱。因果混乱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二是强加因果,三是原因不全。
七,说法绝对。指原文的说法在范围程度上有所保留,而选项夸大其词,把相对的情况说成绝对的情况。
八,答非所问。指题干问了一个问题,而选项回答的是另一个问题。
九,混淆时态。指命题者故意把原文中的“已然”与“未然”混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研究黑洞十多年,最接近我对黑洞想象的是 2014 年电影《星际穿越》中卡冈都亚的样子。”中科院
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黑洞研究创新团组负责人苟利军说。
卡冈都亚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基普·索恩在科学的基础上设计出来的一个黑洞。但科学从来都不仅
仅止步于想象。如今,一个名为“事件视界望远镜”(EHT)的国际合作项目决定给黑洞拍张照。来自全球
30 多个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利用分布于全球不同地区的 8 个射电望远镜,分别位于南极、智利(2 个)、墨
西哥、美国本土、夏威夷(2 个)和西班牙,组成一个口径尺寸相当于地球直径的虚拟望远镜,直接观测黑
洞的事件视界。经过两年的观测、数据分析与验证,首张黑洞图像终于在北京时间 4 月 10 日晚上 9 点公布:
人类在近邻巨椭圆星系 M87 的中心成功捕获世界上首张黑洞图像。这个经常出现在科幻小说与电影中的神
秘天体终于露出真容了。
照片或将验证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并帮助科学家研究黑洞的构造,例如其吸积盘的形成过程,喷
流的方向等。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人员陆由俊说:“这将是目前为止最漂亮的一张黑洞照片,即使不能
达到期待的清晰度,也将让我们与黑洞本质更近一步。”
(摘编自《世界上首张黑洞图像出炉》)
材料二
黑洞首张照片一经发布就引发关注热潮,不仅让全球天文学界和爱好者们兴奋不已,也引发国内网友
展开热烈无比的全民 P 图大赛。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袁强表示,公布黑洞照片这一天文盛事激发了
包括中国网友在内的全球民众对于黑洞乃至天文学领域的关注与讨论热情,引起民众用多种方式来参与互
动的热情,这是天文学最新研究成果与科普的一次非常成功的案例,也给未来的科普工作带来启发:如何
将非常高冷的科学成果以更加亲民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更多人可以感受到科学的魅力。
而在民众的互动狂欢背后,也有一些专业的媒体与机构注意到全球 8 个天文望远镜观测黑洞产生的大
量数据的处理使用了另一“神器”——超级计算机。据报道,负责“冲洗”照片的美德两家科研机构用各
自的超级计算机将来自 8 个望远镜的每对可能的数据排成一行。通过比较,在数学上消除嗓音,挑出黑洞
的信号。每台望远镜上安装的高精度原子钟会为输入数据加上时间戳,让分析人员能够在事后对数据流进
行匹配。最终要见到黑洞的“真容”,要将望远镜接收到的无线电波信号进行分析和处理,转换成黑洞的
图像。
(摘编自《黑洞首照引发“全民狂欢”的背后》)
材料三
EHT 项目负责人谢泼德·多尔曼说:“我们已经做到了上一代人认为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技术的突破、
世界上最好的射电天文台之间的合作、创新的算法都汇聚到一起,打开了一个关于黑洞和事件视界的全新
窗口。”
参与此次 EHT 合作项目的科研人员共 200 多名,其中,来自中国大陆的学者有 16 人。“在捕获首张黑
洞图像的过程中,中国科学家做出了极具国际显示度的工作。”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台长沈志强研究员
自豪地说。我国科学家长期关注高分辨率黑洞观测和黑洞物理的理论与数值模拟研究,在 EHT 国际合作形
成之前就已开展了多方面工作。在此次 EHT 合作中,我国科学家在早期 EHT 国际合作的推动、夏威夷 JCMT
望远镜的观测、后期的数据处理和结果理论分析等方面做出了中国贡献。此外,在 EHT 全球联合观测的 2017
年 3~5 月期间,上海 65 米天马望远镜和新疆南山 25 米射电望远镜作为东亚 VLBI 网成员共同参与了密集的
毫米波 VLBI 协同观测,为最终的 M87 黑洞成像提供了总流量的限制。
毫无疑问,这一次“看见”黑洞的突破性工作是全球科学界合作的典范,离不开数十年观测、技术和
理论工作的坚持和积累,更离不开来自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的密切合作。作为多年国际合作的结果,EHT 为
科学家们提供了研究宇宙中最极端天体的新手段。
黑洞就在宇宙中,等着人们去探究。沈志强认为:“对 M87 中心黑洞的顺利成像绝不是 EHT 国际合作
的终点,我们期望,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令人兴奋的结果。”
(摘编自《5500 万年前的黑洞,我看到了你》)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来自全球多国多地区的 200 多名科研人员,利用一个口径与地球直径相当的虚拟望远镜,历时两年,成
功捕获了首张黑洞图像。
B. 世界上首张黑洞图像的公布,让全球天文学界和爱好者们对这一天文盛事兴奋不已,也引发了全球民众
的关注与讨论热情。
C. 美德两家科研机构用超级计算机,通过对虚拟望远镜的观测数据进行排列、比较,消除噪音,挑出黑洞
的信号并进行处理,从而“冲洗”出了照片。
D. 上海 65 米天马望远镜和新疆南山 25 米射电望远镜,在 EHT 全球联合观测中直接参与了黑洞事件视界的
观测,为首张黑洞成像做出了重要贡献。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电影《星际穿越》中的卡冈都亚是基普·索恩在科学的基础上设计出来的一个黑洞,如今,黑洞终于露
出真容,这说明科学离不开想象力,且从来都不止步于想象。
B. 即便在超级计算机的辅助下,科学家们仍然需要两年的时间才能把世界上第一张黑洞照片“冲洗”出
来,可以想象数据处理的过程是非常复杂的。
C. 将技术的突破、世界上最好的射电天文台之间的合作、创新的算法都汇聚到一起,便能打开关于黑洞和
事件视界的全新窗口,从而不断获知黑洞奥秘。
D. 首张黑洞照片是科学家们联合“拍摄”到的,是全球大合作的一个产物,沈志强认为对 M87 中心黑洞的
顺利成像绝不是此次合作的终点,将来的成果让人拭目以待。
6. 首张黑洞图像问世具有怎样的科学意义?请根据上述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4. D 5. C
6. ①或将验证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②实现技术突破,提供最极端天体研究的新手段。③促进全球科学
界的深度合作。④推进人类对黑洞结构及本质等方面的深化研究。⑤激发全球民众对科学的关注与热情。
⑥启发未来科普工作。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做这种题,关键是整体把握文意,获取作者的观点或态度。根
据选项的表述,回归文本并仔细阅读,接着对选项进行深度比对确定正误即可。常见错误点和设题类型做
到心中有数,表述不一致的未必就是错的,一定要深入细致分析比较,灵活理解变通思考。总之要静下心
来耐心地仔细地推敲和琢磨。
D 项,“在 EHT 全球联合观测中直接参与了黑洞事件视界的观测”表述错误。原文内容是“上海 65 米天马
望远镜和新疆南山 25 米射电望远镜作为东亚 VLBI 网成员共同参与了密集的毫米波 VLBI 协同观测,为最终
的 M87 黑洞成像提供了总流量的限制”,可见选项把“共同参与了密集的毫米波 VLBI 协同观测”替换成
“直接参与了黑洞事件视界的观测”,偷换概念,张冠李戴。
故选 D。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题干要求,解答时
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
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
题。本题中,本题考查这种题目的难度较单纯的信息筛选要大。考生要在通读若干句子或者一两个段落乃
至全文后,才能进行判断。
C 项, “便能打开关于黑洞和事件视界的全新窗口,从而不断获知黑洞奧秘”表述于文无据。原文只是说
“技术的突破、世界上最好的射电天文台之间的合作、创新的算法都汇聚到一起,打开了一个关于黑洞和
事件视界的全新窗口”“帮助科学家研究黑洞的构造”“这将是目前为止最漂亮的一张黑洞照片,即使不
能达到期待的清晰度,也将让我们与黑洞本质更近一步”,可见选项的结论无中生有,拔高了作用,
“便”“从而”逻辑关系判断绝对。
故选 C。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
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
整合的基础。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
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对筛选出的信息进行整合,组织语言形成答案。题干中问的是“有怎样的科学意义”,
对应在材料中筛选相关要点作答。
答案①“或将验证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和答案④“推进人类对黑洞结构及本质等方面的深化研究”源
自材料一最后一段“照片或将验证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并帮助科学家研究黑洞的构造……‘这将是目
前为止最漂亮的一张黑洞照片,即使不能达到期待的清晰度,也将让我们与黑洞本质更近一步”,归纳要
点时例子可以忽略不计,太具体的表述要概括整合。’”
答案②“实现技术突破,提供最极端天体研究的新手段”源自材料三第一段“技术的突破、世界上最好的
射电天文台之间的合作、创新的算法都汇聚到一起,打开了一个关于黑洞和事件视界的全新窗口。’”和
倒数第二段“毫无疑问,这一次‘看见’黑洞的突破性工作是全球科学界合作的典范,离不开数十年观测、
技术和理论工作的坚持和积累,更离不开来自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的密切合作。作为多年国际合作的结果,
EHT 为科学家们提供了研究宇宙中最极端天体的新手段”。,从以上信息中心提炼出关键词句即可。
答案③“促进全球科学界的深度合作”源自材料三最后两段“黑洞的突破性工作是全球科学界合作的典
范……更离不开来自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的密切合作。作为多年国际合作的结果,……黑洞的顺利成像绝
不是 EHT 国际合作的终点,我们期望,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令人兴奋的结果。”
答案⑤“激发全球民众对科学的关注与热情”和⑥“启发未来科普工作”源自材料二“黑洞首张照片一经
发布就引发关注热潮,不仅让全球天文学界和爱好者们兴奋不已,也引发国内网友展开热烈无比的全民 P
图大赛。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袁强表示,公布黑洞照片这一天文盛事激发了包括中国网友在内的全
球民众对于黑洞乃至天文学领域的关注与讨论热情,引起民众用多种方式来参与互动的热情,这是天文学
最新研究成果与科普的一次非常成功的案例,也给未来的科普工作带来启发:如何将非常高冷的科学成果
以更加亲民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更多人可以感受到科学的魅力”。
【点睛】解答筛选概括文中信息题要遵循三个步骤。
①一个原则:忠于原文。简答题答案源于文本,不可凭空去想。
②两个观念:一是整体观念。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二是联系观念。联系全文,联系主题。
③三个步骤:第一步:速读文章,了解大意;第二步:根据试题,精读文章;第三步:根据原文,结合题
目,巧妙作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假面
【俄】契诃夫
在某某公共俱乐部里,以慈善募捐为目的,举办了一次假面舞会。
深夜十二点时,几个不跳舞从而也没戴假面具的知识分子坐在阅览室一张大桌子的旁边,把鼻子和胡
子藏到报纸里,在看报、打盹。从大厅里传来舞曲的音响。仆役们常在门边跑来跑去,发出响亮的踏步声
和盘碟的叮当声。阅览室里却是一片静寂。
“到这边来玩,到这边来,朋友们!”伴随着一个低沉的声音,门打开了,一个宽肩、敦实的男子走
进阅览室来,他穿着马车夫的号衣,帽子上插着孔雀的羽毛,脸上戴着假面具。跟着他进来的是两个女人
和一个端着托盘的仆人。托盘上有一个盛着烈性酒的大肚瓶和三瓶红酒,以及几个杯子。
“到这边来,这里凉快一些。”那位男子大声叫嚷,“把托盘放到桌子上去……而你们,几位先生,
请让开……这里没有你们的事了!”
说着,那男子身体一歪,手一挥,把那些杂志从桌子上扫掉。
“把托盘放在这里!而你们,读者先生们,请让开,这里不是看报和搞政治的地方……你们都别看了!”
“我请你安静一点。”其中的一个知识分子说,透过眼镜打量了一下戴假面具的人,“这里是阅览室,
而不是小吃部……这里不是喝酒的地方。”
头上插着孔雀羽毛的男人猛地欠起身来,一下子从戴眼镜的先生手里把报纸夺了过来,那位先生被气
得脸色一阵红一阵白。
“您忘乎所以了,阁下!”他愤怒地说,“您把阅览室当成了酒馆,您肆无忌惮地胡作非为,竞从我
手里把报纸夺过去!我不能容忍!您不知道您这是在跟谁较量,阁下,我可是银行经理热斯佳科夫!……”
“我可不管你是什么热斯佳科夫!至于你的报纸嘛,瞧,我可以给它这样的荣耀……”
那男子举起报纸,把它撕成碎片。
“先生们,这是什么意思?”热斯佳科夫喃喃地说,一时被惊呆了,“这真荒唐……这……简直不可
思议……我简直不明白……一个无赖闯到这里来……还……突然说出这种混账话。”
“什么是无赖?”插孔雀羽毛的男子大喊一声,火冒三丈,一拳打在桌子上,托盘上的杯子被震得蹦
起来,“你是在对谁说话?你以为我带着假面具,你就可以对我胡说八道了吗?尊敬的先生们,不开玩笑
了,我可没有心思跟你们闲扯。你们全都滚出去,赶快滚吧!”
“咱们这就等着瞧吧!”热斯佳科夫说道,激动得连镜片都蒙上了一层水汽,“去把叶夫斯特拉特叫
来!”
“叶夫斯特拉特!”俱乐部里响起了呼叫声,“叶夫斯特拉特在哪里?”
叶夫斯特拉特是一个穿警服的老头,他应声迅速来了。“请您离开这里!”他哑着嗓子说,瞪着一双
可怕的眼睛,抹了油膏的胡子在微微颤动。
“这可把我吓坏了!”那男子说,乐得哈哈大笑起来,“真的是把我吓坏了!你这愚蠢的东西,瞧这
胡子,就像猫胡子,两只眼睛就要鼓出来了……嘻一嘻一嘻!”
“少废话!”叶夫斯特拉特气得全身哆嗦,声嘶力竭地喊道,“滚出去!不然我就叫人把你扔出去!”
阅览室里响起了一阵无法想象的喧嚣声。舞会被霎时的一团混乱中断了,群众纷纷从舞厅拥向阅览室。
叶夫斯特拉特召集了在俱乐部的所有警察,并坐下来进行笔录。
“你写,你写。”戴假面具的人用手指在他的笔下指指点点地说,“现在我这个可怜虫将是什么下场
呢?我真是个可怜虫!哈哈。喂,怎么啦?笔录做好了吗?全都记上了?好吧,你们现在就瞧一瞧吧!……
一……二……三!”
那男子站起来,全身挺直,摘下自己的假面具。他露出了自己的醉脸,看着大家,欣赏所产生的效果。
他倒在圈椅里,高兴地放声大笑。而所产生的效果也的确非同寻常。所有的知识分子都张皇失措地面面相
觑,脸色发白,有的还在挠后脑壳呢。叶夫斯特拉特像是干了意外的大蠢事的人那样,后悔地发出呷呷声。
大家都认出来了,这个爱胡闹捣乱的人正是当地的百万富翁、工厂主、世袭荣誉公民皮亚季戈罗夫。
“怎么样,你们走开还是不走?”沉默了一会儿之后,皮亚季戈罗夫问道。
那些知识分子一句话也不敢说,踮起脚尖,默默地从阅览室里走出去了。皮亚季戈罗夫随后便把门锁
上了。
“你当然早就知道这是皮亚季戈罗夫!”过了片刻,叶夫斯特拉特低声地沙哑地问那个仆人,“你为
什么不说?”
“吩咐不许说,长官!”
“吩咐不许说……等我把你这该死的家伙送进牢里几个月后,你就知道什么叫‘不许说’了。滚出去!
而你们呢,诸位先生,你们倒好,”他又转过身来对那几位知识分子说,“居然造起反来了,连离开阅览
室十分钟都不肯!现在你们就去收拾这个烂摊子吧。唉,先生们,先生们……我可不喜欢,真的!”
那些知识分子在俱乐部周边走来走去,垂头丧气,惘然若失,心里充满愧疚,絮絮叨叨,好像预感到
大难就要临头了……
深夜两点钟,皮亚季戈罗夫才从阅览室里出来。他还是醉醺醺的,走路摇摇晃晃。
热斯佳科夫动手去搀扶皮亚季戈罗夫,其他几个知识分子也跑了过来,高兴地微笑着把这位世袭荣誉
公民扶起来,小心翼翼地把他送到马车上。
把皮亚季戈罗夫送回家之后,这些知识分子着实快活了一阵,并终于放下心来。
“他还伸手跟我握别呢,”十分得意的热斯佳科夫说道,“这就意味着,没有事了,他没有生气……”
(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几个没戴假面的知识分子躲在阅览室里,是因为他们热爱国家,关心政治。
B. 小说没有广阔复杂的社会背景,主要采用大量人物对话推动故事的发展,使情节紧凑,矛盾冲突更加集
中。
C. 叶夫斯特拉特在皮亚季戈罗夫揭掉假面前后的表现,与《变色龙》中奥楚蔑洛夫知道狗的主人前后的表
现异曲同工。
D. 小说使用第三人称叙述,叙述人能随时观察每个人物言行,不受时空限制,反映现实,既全面客观又灵
活自由。
8. 简要分析热斯佳科夫等知识分子对待皮亚季戈罗夫的前后表现及心理变化。
9. 小说题目意味深长,有评论认为,“假面”可以称为“真面”,“真面”可以变成“假面”。如何理解
这句话,结合作品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7. A 8. (1)表现:①在皮亚季戈罗夫摘掉面具之前对其斥责,亮明白己的身份并叫人对其进行
驱赶;②得知皮亚季戈罗夫的真实身份后垂头丧气,心神不安;③在皮亚季戈罗夫回家时恭敬热情地将他
送走。
(2)心理变化:①首先因皮亚季戈罗夫破坏规矩、粗鲁无礼地闯闹阅览室而感到愤怒;②继而因知道皮亚季
戈罗夫的真实身份感到不安、恐惧;③最后因感觉危机终于化解而如释重负、安心。
9. 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对这篇小说讽刺主旨的思考与理解。
①“假面”首先是指皮亚季戈罗夫的舞会“假面”,但他依仗自己富翁、工厂主、世袭荣誉公民这一权贵
身份(社会“假面”)粗暴无礼地对待他人,凌驾于他人之上,这体现了他狂傲自负的“真面”。
②文中以“真面”示人的是以热斯佳科夫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和老警察等人,他们表面上追求维护正义,可
当得知皮亚季戈罗夫的身份地位后心生恐惧并极尽阿谀逢承,他们的“真面”也就变成了内心虚伪、唯权
唯势的“假面”。
③“假面”与“真面”的巧妙转化,有力表现了作者对特权阶层和社会不平等制度的嘲讽,表达了人性异
化的反思。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能力。
A 项,“是因为他们热爱国家,关心政治”错误,强加因果。结合后文“热斯佳科夫动手去搀扶皮亚季戈
罗夫,其他几个知识分子也跑了过来,高兴地微笑着把这位世袭荣誉公民扶起来,小心翼翼地把他送到马
车上”可以看出,这些知识分子虚假违心,惟权惟势,因此,他们躲在阅览室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清高,表
现自己知识分子的身份。文中并没有体现出他们是否“热爱国家,关心政治”。
故选 A。
【8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及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重点抓住文中对热斯佳科夫等知识分子描写的句子,如“这里是阅览室,不是喝酒的地方”“他愤怒地
说”“我简直不明白……有个无赖闯到这里……突然说出这种混账话来!”“快去把叶夫斯特拉特叫
来!”“滚出去!不然我就叫人把你扔出去!”等分析,在皮亚季戈罗夫摘掉面具之前对其斥责,亮明白
己的身份并叫人对其进行驱赶。心理是感到愤怒的。
结合“所有的知识分子都张皇失措地面面相觑,脸色发白,有的还在挠后脑壳呢。叶夫斯特拉特像是干了
意外的大蠢事的人那样,后悔地发出呷呷声”“知识分子们都哑口无言,踮起脚尖不声不响地走出阅览
室”“知识分子们在俱乐部里走来走去,一个个都垂头丧气,心神不定”分析,得知皮亚季戈罗夫的真实
身份后垂头丧气,心神不安。心理是惶恐不安的。
结合“热斯佳科夫动手去搀扶皮亚季戈罗夫,其他几个知识分子也跑了过来,高兴地微笑着把这位世袭荣
誉公民扶起来,小心翼翼地把他送到马车上”“把皮亚季戈罗夫送回家之后,这些知识分子着实快活了一
阵,并终于放下心来”分析,在皮亚季戈罗夫回家时恭敬热情地将他送走。因感觉危机终于化解而如释重
负、安心。
【9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
结合“这个爱胡闹捣乱的人正是当地的百万富翁、工厂主、世袭荣誉公民皮亚季戈罗夫”“那位男子大声
叫嚷,‘把托盘放到桌子上去……而你们,几位先生,请让开……这里没有你们的事了’”“把托盘放在
这里!而你们,读者先生们,请让开,这里不是看报和搞政治的地方……你们都别看了!”“一下子从戴
眼镜的先生手里把报纸夺了过来”“那男子举起报纸,把它撕成碎片”“你是在对谁说话?你以为我带着
假面具,你就可以对我胡说八道了吗?尊敬的先生们,不开玩笑了,我可没有心思跟你们闲扯。你们全都
滚出去,赶快滚吧!”等分析,名扬乡里、屡受当地通报赞扬的荣誉公民,却粗鲁无礼地闯入宁静的阅览
室,粗鲁对待他人。这体现了他狂傲自负的“真面”。
结合“您把阅览室当成了酒馆,您肆无忌惮地胡作非为,竞从我手里把报纸夺过去!我不能容忍!您不知
道您这是在跟谁较量,阁下,我可是银行经理热斯佳科夫!……”“这真荒唐……这……简直不可思议……
我简直不明白……一个无赖闯到这里来……还……突然说出这种混账话。”“请您离开这里!”“‘少废
话!’叶夫斯特拉特气得全身哆嗦,声嘶力竭地喊道,‘滚出去!不然我就叫人把你扔出去!’”“叶夫
斯特拉特召集了在俱乐部的所有警察,并坐下来进行笔录”“所有的知识分子都张皇失措地面面相觑,脸
色发白,有的还在挠后脑壳呢。叶夫斯特拉特像是干了意外的大蠢事的人那样,后悔地发出呷呷声”“那
些知识分子一句话也不敢说,踮起脚尖,默默地从阅览室里走出去了。皮亚季戈罗夫随后便把门锁上了”
等分析,知识分子们前倨后恭,反差极大;斯皮里多内奇由威风到灰溜溜出门,他们的“真面”也就变成
了内心虚伪、唯权唯势的“假面”。知识分子和警察的平等正义“假面”。在“马车夫”面前都追求维护
正义,可当得知皮亚季戈罗夫身份地位后心生恐惧并极尽阿谀奉承,表达了对人性异化的反思。
看似彬彬有礼,但他又随意嘲讽戏弄银行行长和警察,理所当然凌驾于平民之上。他们表面上追求维护正
义,可当得知皮亚季戈罗夫的身份地位后心生恐惧并极尽阿谀逢承。“假面”与“真面”的巧妙转化,小
说中每个人都是戴假面具的人,其实源于社会制度给了平等的假象,实际上又无比重视等级制度,表达了
对造成人性异化的封建等级制度的厌恶与嘲讽。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人。其先居新城。父元敬,世高赀,岁饥,出粟万石赈乡里。子昂十八未
知书,以富家子,尚气决,弋博自如。它日入乡校..,感悔,即痛修饬。文明初,举进士。时高宗崩,将迁
梓宫..长安,于是,关中无岁,子昂盛言东都胜垲,可营山陵。武后奇其才,召见金华殿。子昂貌柔野,少
威仪,而占对慷慨,擢麟台..正字。垂拱初,诏问群臣:“调元气当以何道?”子昂因是劝后兴明堂、太学,
即上言:“臣愿陛下为唐恢万世之业,相国南郊,建明堂。乃月孟春,躬藉田、亲蚕以劝农桑,养三老以
教孝悌,明讼恤囚以息淫刑,修文德以止干戈,察孝廉以除贪吏。”后方谋开蜀山,由雅州道翦生羌,因以
袭吐蕃。子昂上书以七验谏止之。子昂多病,居职不乐。会武攸宜讨契丹,高置幕府..,表子昂参谋。次渔
阳,前军败,举军震恐,攸宜轻易无将略。子昂谏曰:“陛下发天下兵以属大王安危成败在此举安可忽哉
今大王法制不立如小儿戏愿审智愚量勇怯度众寡以长攻短此刷耻之道也夫按军尚威严,择亲信以虞不测。
大王提重兵精甲,屯之境上,朱亥窃发之变,良可惧也。王能听愚计,分麾下万人为前驱,契丹小丑,指
日可擒。”攸宜以其儒者,谢不纳。居数日,复进计,攸宜怒,徙署军曹。子昂知不合,不复言。圣历初,
以父老,表解官归侍,诏以官供养。会父丧,庐冢次,每哀恸,闻者为涕。县令段简贪暴,闻其富,欲害
子昂,家人纳钱二十万缗,简薄其赂,捕送狱中。子昂之见捕,自筮,卦成,惊曰:“天命不祐,吾殆死
乎!”果死狱中,年四十三。子昂资褊躁,然轻财好施,笃朋友,与陆余庆、王无竞、房融、卢泰之、卢
藏用、赵元最厚。唐兴,文章承徐、庾余风,天下祖尚,子昂始变雅正。初,为《感遇诗》三十八章,王
适曰:“是必为海内文宗。”乃请交。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三十二•陈子昂传》 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陛下发天下兵/以属大王安危/成败在此举/安可忽哉/今大王法制不立/如小儿戏/愿审智愚/量勇怯/度
众寡/以长攻短/此刷耻之道也/
B. 陛下发天下兵/以属大王安危/成败在此举/安可忽哉/今大王法制/不立如小儿/戏愿审智愚/量勇怯/度
众寡/以长攻短/此刷耻之道也/
C. 陛下发天下兵以属大王/安危成败在此举/安可忽哉/今大王法制/不立如小儿/戏愿审智愚/量勇怯/度众
寡/以长攻短此刷耻之道也/
D. 陛下发天下兵以属大王/安危成败在此举/安可忽哉/今大王法制不立/如小儿戏/愿审智愚/量勇怯/度众
寡/以长攻短/此刷耻之道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乡校,古时乡间的公共场所,既是学校,又是乡人聚会议事的地方。
B. 梓宫,中国古代帝王、皇后所用以梓木制作的宫殿,西汉即有此称。
C. 麟台,唐代官署名,即秘书省,我国古代专门管理国家藏书的中央机构。
D. 幕府,本指将帅在外的营帐,亦泛指军政大吏的府署,也借指将帅。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陈子昂家财豪富,遭到县官残害。他家非常富有,曾在灾荒时拿出粟米来救济乡亲;他在家为父亲守孝
时,县官听说他家富有,便要害他。
B. 陈子昂少年游荡,后来刻苦攻读。他年轻时崇尚气派果敢,射猎赌博无拘无束,后来进乡校后感到后悔,
便刻苦努力读书,文明元年考中进士。
C. 陈子昂进谏多次,但均未被采纳。武后打算进袭吐蕃时,他呈递奏章劝阻,未被采纳;武攸宜征讨契丹
时,他出谋划策,也未被采纳。
D. 陈子昂文采出众,倡导雅正文风。他曾作《感遇诗》三十八章,被王适誉为“海内立宗”;他面对当时
世人崇尚的徐、庾文风,提倡风雅正道。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养三老以教孝悌,明讼恤囚以息淫刑,修文德以止干戈,察孝廉以除贪吏。
(2)子昂之见捕,自筮,卦成,惊曰:“天命不祐,吾殆死乎!”
【答案】10. D 11. B 12. C
13. (1)答:(陛下)奉养三老五更来教导(百姓)孝敬父母、敬爱兄长,明察案件、体恤囚犯来制止滥用刑
罚,整治礼乐教化来停止战争,考察举荐忠孝廉洁之士来清除贪官污吏。
(2)陈子昂被捕时,自己进行占卜,卦象占出以后,惊骇地说:“天意不肯保佑,我大概要死了!”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是解读文言文的重要环节,常见的断句方法有名词断句、修辞断句、对
称结构断句、虚词断句等。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
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D 项,“陛下发天下兵以属大王”是句意完整的分句,中间不要断开,故排除 AB;
“法制不立”是主谓结构,不可断开,故排除 BC;
“如小儿戏”是动宾结构,不可断开,故排除 BC。
故选 D。
【11 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
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
B 项,“梓宫,中国古代帝王、皇后所用以梓木制作的宫殿”理解错误,从上文“高宗崩”,可以看出“梓
宫”是棺材。
故选 B。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
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
点内容。
C 项,“陈子昂进谏多次,但均未被采纳”“武后打算进袭吐蕃时,他呈递奏章劝阻,未被采纳”曲解文
意,文中“后方谋开蜀山,由雅州道翦生羌,因以袭吐蕃。子昂上书以七验谏止之”意思是“武后正要谋
划开发蜀山,由雅州道去歼灭生羌,趁机来偷袭吐蕃。陈子昂上书举出七条理由劝读武后停止这件事”,
可知针对武后准备偷袭吐蕃策略的劝谏,文中并没有说是否采纳。
故选 C。
【13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第一,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
后连,把握大意;第二,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
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第三,连缀词义成句,
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第四,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
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
(1)句中,“孝悌”,孝敬父母、敬爱兄长;“淫”,滥,过度的;“干戈”,战争;“察”,考察举荐;
“三老”,古代掌管教化之官,一般指国三老,多以致仕三公任之。
(2)句中,“见”,被;“筮”,进行占卜;“殆”,大概。
【点睛】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掌握正确
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应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
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
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他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
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得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
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
的题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
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参考译文:
陈子昂,字伯玉,是梓州射洪县人。他的祖先居住在新城,父亲叫陈元敬,世世代代都很有钱,收成
不好的时候,拿出几万石的粟米赈济乡里。陈子昂到了十八岁都没有读书。因为是富家子弟,崇尚气派果
敢,射猎赌博无拘无束。后来进了乡校,感慨后悔,便刻苦读书修身。文明初年,(陈子昂)考中进士。这
时高宗李治(在东都洛阳)逝世,朝廷打算把灵柩迁回长安,当时,关中饥荒,陈子昂极力陈述东都洛阳风
景优美,也可以建造陵墓。武后认为他是杰出人才,在金华殿召见了他。陈子昂外貌温顺质朴,仪容威严
不足,但对答交谈情绪激昂。被提升为麟台正字。武则天垂拱初年,下诏书咨询朝臣们:“该用什么办法调
养国家元气?”陈子昂乘机建议武后兴办明堂、太学,当即进言说:“我惟愿陛下为大唐扩大万代的基业,
在京城南郊选择一个地方,修建明堂。孟春时节,陛下亲自举行耕田、养蚕礼仪来鼓励农桑,奉养三老五
更来教导(百姓)孝敬父母、敬爱兄长,明察案件、体恤囚犯来制止滥用刑罚,整治礼乐教化来停止战争,
考察举荐忠孝廉洁之士来清除贪官污吏。”武后正要谋划开发蜀山,由雅州道去歼灭生羌,趁机来偷袭吐
蕃。陈子昂上书举出七条理由劝读武后停止这件事。陈子昂身体孱弱经常生病,担任的官职都让他感到不
开心。恰逢武攸宜主持军务讨伐契丹,朝廷里的才俊,都参与到武攸宜麾下。皇上下诏让陈子昂到武攸宜
的幕府担任参谋。军队驻扎在渔阳,先头部队打了败仗,全军震惊恐慌,武攸宜为人轻率并且没有大将的
谋略。陈子昂进谏说:“陛下派遣天下的军队来归您统帅,安危成败在此一举,怎么可以掉以轻心呢?现
在大王不制定法律,就好像小儿的游戏。希望您辨别智慧和愚笨之士,区别勇敢怯懦之人,估计人员的多
寡,凭借我们的长处攻击敌人的短处,这是洗刷耻导的办法啊!治理军队崇尚威严,要选择亲信以防不测。
现在大王率领精锐的重兵,驻屯在边境,像朱亥窃取兵权那样的变故,想来确实让人害怕。大王您能听从
我的计策,分出部下一万人让我率领作为前锋,契丹人都是些小丑,很快就可以擒获。”武攸宜因为陈子
昂平素是文士,拒绝他的意见不肯采纳。过了几天又进谏,武攸宜很生气,就改任他代理军曹。陈子昂知
道武攸宜与自己意见不合,就闭口不再说话。圣历初年,由于父亲年事已高,陈子昂上表请求辞官回家侍
候,诏令戴职供养。恰逢父亲去世,他在坟墓旁边修建户室(守孝),常常放声痛哭,听到的人也为他落泪。
县令段简贪婪凶残,听说他家富裕,要残害他,家属送给段简二十万缗钱。段简认为财物太少,把陈子昂
抓去关进了监狱。陈子昂被捕时,自己占卜,卦象占出后,惊骇地说:“天意不肯保佑,我大概要死了!”
果然死在监狱,终年四十三岁。陈子昂虽然资质褊急,但是轻财好施,对朋友很忠诚,跟陆余庆、王无竞、
房融、卢泰之、卢藏用、赵元关系最好。唐朝兴起,文章秉承徐陵、庾信等人的余风,天下人都学习推索
他们,陈于昂开始让文风变得雅正。当初,创作了《感遇诗》三十八章,王适说:“这个人一定会成为海
内文宗。”于是请求交往。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凤箫吟
(宋)韩缜
锁离愁、连绵无际,来时陌上初熏。绣帏人念远,暗垂珠露,泣送征轮。长行长在眼,更重重、远水
孤云。但望极楼高,尽日目断王孙。
消魂。池塘别后,曾行处、绿妒轻裙。恁时携素手,乱花飞絮里,缓步香茵。朱颜空自改,向年年、
芳意长新。遍绿野,嬉游醉眠,莫负青春。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片开始二句先从游子远归即赋别离说起。春风如醉,香气似熏;陌上相会,情意绵绵,遗憾的是游子
来去匆匆,才相会又将赋别离,惜别者的眼中,那连绵不断的碧草,似乎深锁着无限离愁,使人触景伤情。
B. “长行”两句,将镜头从深闺转到旅途中的游子经历。他行行重行行,不见伊人倩影,但见遍地芳草,
远接重重云水,这里以云水衬出春野绿意。一“孤”字暗示了睹草思人的情怀。
C. “恁时”三句,描写眼前美景,呼应上文,愿人们毋须触景伤情,当春回大地、绿满田野之时,可以放
怀宴游,到那时可不要辜负了青春好时光。
D. 这首词巧妙地运用了拟人、比喻等艺术手法,生动形象,把点点离愁化作可感之物,颇有空灵之美。
15. 请结合词的下片,简要分析词人如何表达思想感情。
【答案】14. C 15. ①虚实结合。“曾行处、绿妒轻裙”“恁时携素手”等句写出词人追思昔游,回忆
过去别后重会,两人携手相依,天上乱花飞絮飘扬,他们幸福漫步绿草上的欢乐场景。“朱颜”句从想象
中的欢景又跌入现实的悲景,抒发与爱人分离的痛苦。②对比。下片既有昔欢今哀的对比,又有“朱颜”
和“芳意”盛衰消长的对比,写出自己年华已经渐老,芳草却是春风吹过而新绿又生的伤感。③拟人。“绿
妒”一词以绿草妒忌罗裙之碧色的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伊人之明媚可爱,从而由草及人,更增添了
对她的思念之情。④触景生情。如尾句写主人公看到遍野绿草,游人嬉笑酣眠的场景,触景生情,抒发要
趁青春年少,及时行乐的情感。⑤直抒胸臆。“消魂”一词直接抒发离愁,“莫负青春”直接抒发要趁青
春年少及时行乐。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内容和表达技巧等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一般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
技巧和诗歌的思想内容,做题时,一般要考虑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
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
C 项,“恁时”三句,是回忆,而非“描写眼前美景”,“恁时”即“那时”,与“曾行处、绿妒轻裙”都
是虚写。
故选 C。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情感以及诗歌抒情手法的能力。把握诗歌的情感,一方面从诗歌本身抓住诗歌标题、
意象意境、情感关键词、表达技巧等进行分析;另一方面也可以结合诗人经历、创作心境及创作背景等因
素来理解。诗歌抒情手法分为多种,一般要考虑借景抒情、直抒胸臆、虚实结合、对比、比喻、拟人等手
法。
①诗中“曾行处、绿妒轻裙”“恁时携素手”是回忆,“恁时”即“那时”,连上句“曾行处、绿妒轻裙”,
写他轻携素手,絮飞花乱的暮春季节里,漫步于如茵绿草之间,眼前的如茵绿草,又使他兴起无限感喟想
象过去;而“朱颜空自改”是现实,作者从想象中的欢景写到跌入现实的悲景,虚实结合,抒发了与爱人
分离的痛苦。②以前是“绿妒轻裙”“缓步香茵”,现在是“朱颜空自改”,这是过去和现在的对比;另
外诗中通过“朱颜”和“芳意”盛衰消长的对比,表达出自己年华已经渐老,芳草却是春风吹过而新绿又
生的伤感。③这首词在写作手法上的成功之处,主要是巧妙地将草拟人化,把清晨芳草之上的晶莹露珠比
作“她”的惜别之泪,这样,遍野的绿草成为离愁的化身,而与伊人别恨密切相联。④本词是一首留别诗,
借芳草表达离愁别绪,所以本词在写景中抒发情感,情景交融,尤其是结尾处写主人公看到遍野绿草,游
人嬉笑酣眠的场景,触景生情,抒发要趁青春年少,及时行乐的情感。⑤“消魂”“莫负青春”都是直抒
胸臆,“消魂”一词直接抒发离愁;“莫负青春”呼应上文,希望人们毋须触景伤情,当春回大地、绿满
田野之时,可以放怀宴游,到那时可不要辜负了青春好时光。
【点睛】对于诗歌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
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
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
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
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
译文:
离愁萦绕,看着眼前连绵无际的春草,想起与心上人同游时它们还刚在路边吐出香馨。闺中人想到心
上人要远行,暗暗地流下泪珠,哽咽着目送远去的车轮。人已远去,她还痴痴地张望,可见到的已是重重
远水、片片孤云。她又登楼极目远望,但望穿秋水也难见游子踪影。
伤心啊伤心,自从池塘分别后无日不黯然销魂。想当年,同游的地方连绿草都妒忌她的罗裙。那时候
他携着她的手,在花丛柳絮之中,在翠绿香茵上信步徜徉。如今她的容颜虽已渐渐老去,但心中情意仍像
芳草一样年年常新。她要再游遍绿野,忘情嬉戏酣饮,不辜负这珍贵的年少青春。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诗人拄杖或游或息,时时昂首远望,畅享自然
风景。
(2)《滕王阁序》中着力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
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庄子·逍遥游》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
个杯子一样。
【答案】 (1). 策扶老以流憩 (2). 时矫首而遐观 (3). 潦水尽而寒潭清 (4). 烟光凝而暮山紫
(5).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6).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默写易错的字词有:憩、矫、遐、潦、清、暮、负。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黄宗羲定律”,即历史上的税制改革大都可以在短期内使“向来丛弊为之一清”,然而它的中长期
效果却 地与初衷相反。原因很简单:原来诸名目尽失,如今并而为一,繁多税种恰好成为后人断
立名目的条件。并税改革的 之害在于缴税的普通百姓之权利不受保障。但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可
能是下级政府的权利不受保障——并税改革大大降低了中央掠夺地方的成本,因为地方亚财政收入被
在阳光之下,而且是用货币而不是以实物征收。
唐代两税法把中央和地方分享的租庸调和地方自收自支的各种杂税合为“夏税秋粮”,并把其中一部
分货币化。然而随后中央开始提高起运比例,结果“急备、供军、折估、宣索、进奉”等各种名目的加派
复又重生。王安石实行免役钱法,把地方和基层征发的劳役改为货币税。随后中央开始提高起运比例,各
军路无钱雇人劳役,于是各种强制性杂役复又重生。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把两税、丁口、差役和各项
杂派全都归并到一起折银征收。 并没有划分支出项目,也没有给官员和胥吏增加合法收入,加上
随后中央和省开始提高起运比例,不久各州县各种名目的加派复又重生。( )。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毫无例外 积羽沉舟 曝光 然而
B. 毫无二致 积重难返 曝光 因为
C. 毫无例外 积重难返 暴露 然而
D. 毫无二致 积羽沉舟 暴露 因为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原来诸名目尽失,繁多税种,如今并而为一,恰好为后人新立名目创造了条件。
B. 原来税种繁多,如今并而为一,诸名目尽失,恰好成为后人新立名目的条件。
C. 原来诸名目尽失,繁多税种,如今并而为一,恰好成为后人新立名目的条件。
D. 原来税种繁多,如今并而为一,诸名目尽失,恰好为后人新立名目创造了条件。
19. 下列填人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不独劳役和农业税如此,类似的历史现象还有商业税
B. 不独农业税和劳役如此,商业税也有类似的历史现象
C. 不独农业税和劳役如此,类似的历史现象还有商业税
D. 不独劳役和农业税如此,商业税也有类似的历史现象
【答案】17. C 18. D 19. B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考查形式有判断词语使用的正误和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等。掌握常见
的词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重复、褒贬不当、用错对象、矛盾。
毫无例外:指全部如此,没有例外。毫无二致:丝毫没有什么两样,指完全一样。根据语境,第一空应填
“毫无例外”。
积重难返:指长期形成的不良的风俗、习惯不易改变,也指长期积累的问题不易解决。积羽沉舟:羽毛积
多了也会把船压沉。比喻坏事虽小,积累起来,也会产生严重的后果。根据前语境“中长期”,确定第二
空应填“积重难返”。
暴露:露在外头,无所隐蔽。曝光:比喻隐秘的事(多指不光彩的)显露出来,被众人知道。根据语境,第
三空应填“暴露”。
“然而”表转折。“因为”表因果。根据语境,应该表转折,确定第四空应填“然而”。
故选 C。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语序不当、结构混
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
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
进行判断。
A 项,语序不当,应该有时间先后,即原来如何,如今如何,应为“原来税种繁多,如今并而为一,诸名目
尽失”;
B 项,搭配不当,“名目尽失”不能“成为”“条件”,而是“名目尽失”“创造了”“条件”;
C 项,语序不当,问题同 A 项,另外“税种”成为”条件”搭配不当。
故选 D。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具体考查衔接,即补写句子的能力。补写句子涉及语法、修辞、逻辑等诸
多方面,考查学生对信息的筛选、整合和根据已有信息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做这类试题,要能联系所提
供的语言材料的上下文和语体特点等内部语境,以所提供的语言材料的对象、场合、目的等外部语境(即
语言交际的情景)作为切入点,运用发散思维进行合理续写。
前一句“农业税”“劳役”的顺序要与前文举例形成照应,唐代两税法例是农业税,王安石和张居正例是
劳役,后一句要与前句保持基本的叙述主体一致,都应以具体的税名作为主语。
故选 B。
【点睛】词语使用的正误需要正确理解词语的意义,辨明感情色彩,弄清使用对象以及使用的特殊要求,
避免因词语造成病句等;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需要仔细分析语境,理解词语的意义,同时还要辨
明意义相近的词语的细微差别。解答此题要注意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一般错误的类型不会一样,所以可
以用排除法确定词语的错误类型,错误选项,同时,注意多义词语的积累记忆。
20. 从《水浒传》《红楼梦》《雷雨》《祝福》《哈姆莱特》中任选三个人物,仿照例句,续写三句话,构成
组排比句。要求:符合名著内容,句式基本一致,每部作品只能选择一个人物。
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能够生动地刻画出许多复杂的人物形象,他们或是可惜又可敬;或是可气又可爱;
或是可恨又可悲;或是可怜又可叹。正如诸葛亮,出师未捷的结局让人觉得可惜,而鞠躬尽瘁的精神又让
人觉得可敬;(1)________;(2)_______;(3)___________。
【答案】(1)正如贾宝玉,风流多情的行为让人觉得可气,而温柔善良的天性又让人觉得可爱;
(2)正如周朴园,冷酷无情的作风让人觉得可恨,而家破人亡的结局又让人觉得可悲;
(3)正如祥林嫂,身不由己的人生让人觉得可怜,而愚昧无知的思想又让人觉得可叹。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仿用句式的能力。所谓“仿用句式”就是按照题目已经给出的语句的形式,再另外
写出与之相仿的句子。只是句式仿用,文字内容不能完全一样。仿用句式时充分考虑语言环境,在句子结
构、句式、修辞等方面符合题干的要求。具体包括嵌入式、续写式、命题式、开放式、对联式。此题仿照
“正如……,……的……让人觉得……,而……的……又让人觉得……”句式,从《水浒传》《红楼梦》《雷
雨》《祝福》《哈姆莱特》中任选三个人物来写。比如祥林嫂,祥林嫂是鲁迅短篇小说《祝福》中的角色,
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辛亥革命前,早寡的祥林嫂听说婆婆要把她卖掉,连夜跑到鲁镇,来到鲁
四老爷家帮佣,因不惜力气得到太太欢心。不料又被婆婆把她抢走与贺老六成了亲。贺老六在几年后又因
伤寒而死,儿子也被狼吃掉,于是祥林嫂又回到鲁四老爷家。她怕死后阎王分尸,把一年工钱拿去捐了土
地庙门槛。当她在祝福晚上兴高采烈去端供品时,鲁四婶又给予她重创,于是从此精神萎靡,做事心不在
焉,被赶出去当了乞丐。在一个祝福之夜,她死在了漫天风雪中。根据祥林嫂的经历和性格特征,仿写为
“正如祥林嫂,身不由己的人生让人觉得可怜,而愚昧无知的思想又让人觉得可叹”。
【点睛】做仿写题,首先,看题目,明确显性要求。有的题目对句式、修辞格、仿句内容等有明确限定,
只有将题中的这些要求吃透,才能写出符合要求的规范句子。其次,审例句,明确隐性要求。有的题目没
有明确告知仿写要求,这就要我们仔细分析,这一步是答题的关键。不同的例句隐性要求不同,我们一般
可从“形神”两方面去考虑。
21. 下面文段有五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如何才能让一种技术手段既有二维码的存储功能,同时又具备防伪功能呢?②“结构三维码”可为
这两方面充分兼容。③将相关信息和防伪元素集合起来,并用物理方式随机雕琢在结构多层纸上,④使不
同部位具有不同颜色和不同深浅,⑤再使用 AI 智能识别技术将这种结构特征识别出来,⑥最终形成专属于
每一件产品的独有标识。⑦“结构三维码”是在二维码基础上进行的创新,⑧它较好地制止了普通二维码
的易复制问题。
【答案】②把“为”改为“使”;
③在“将”前面加上“它”;
④在“深浅”后面加上“的结构特征”;
⑥去掉“专属于”(或:去掉“独有”);
⑧把“制止”改为“解决”。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与修改病句的能力。
(1)语句②“为”与“兼容”搭配不当,可把“为”改为“使”;
(2)语句③缺少主语,应在“将”前面加上“它”;
(3)语句④缺少与“具有”搭配的宾语中心词,应在“深浅”后面加上“的结构特征”;
(4)语句⑥“专属于”和“独有”重复赘余。去掉“专属于”,或去掉“独有”;
(5)语句⑧“制止”与“问题”搭配不当,可把“制止”改为“解决”。
四。写作(60 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一年,《奇葩说》舞台上来了一个清华大学博士生。他说自己喜欢表达,所以本科学了法律;后来听
朋友说“学法律的应该了解一下真实的资本市场”,所以硕士学了金融;再后来参加主持人比赛,想尝试
自己在这方面的可能性,于是又念了新闻学博士。他最后问评委:我该找一个什么样的工作?
他的这个问题一下子让作为评委的高晓松怒了。
高晓松说:作为清华最优秀的在校博士生之一,你的表现太让我失望了!一个读到博士的人竟然要问
别人“我要找什么工作”!清华、北大这样的名校是“镇国重器”,清华、北大走出来的学子应该胸怀天
下,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追求真理,改造世界。只关心找什么样的工作、如何赚钱,这与普通技校毕
业的学生有什么区别!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想?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根据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
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振兴国家,不负韶华
无论在哪个时代,青年人都是肩扛社会大任,推动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而今,责任的大旗正向我们
递来,我们应不负韶华,共同振兴国家。
历史上,对青春年华的赞美从不缺乏,同时,有志的青年对同胞的呼号也从不缺乏。周恩来发出“安
忍坐视而不一救耶?”的呼声,燕园学子提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无不是在向当世青年呼吁:
莫负韶华,与我同振国家。
青年人为何要担此重任?因为青年拥有人生最宝贵的青春,处在一个最具活力、 创造力、冲劲的时期,
易被时代感染,易无惧迈上征程,能扛时代大旗,能“教日月换新天”。有能力者若不发挥其能力会终生
懊悔,青年人若不发挥目己的光和热,便是辜负了上天的馈赠,所以青年应秉承先辈精神,发扬责任意识,
勇担起自己应负的责任,不负韶华,振兴国家。
现如今,中国仍不乏勇担国家大任的青年。“蛟龙号”总设计师、潜航员叶聪,付出常人十倍百倍的
努力,让大国重器落地;嫦娥团队中那些 90 后的年轻人,同先辈合作将中国的兔子送上月球背面;哈工大
那群二十几岁的青年;成功在轨抢救回了“龙江二号”并拍下了被世界称赞的“最棒的地月合照”。这些
走在时代前列的年轻人,完美地诠释了什么是“振兴国家,不负韶华”。
祖国呼唤青年担当,时代赋予青年重任,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
代人的使命。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是当代中国青年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任。在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上,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迫切需要
当代中国青年具备迎难而上、挺身而出的担当精神。每一代青年都会留下属于自己的青春印迹和时代答卷。
新时代中国青年只有不断增强责任感,明确自身对于国家和人民的责任,自觉把自身需要与社会需求相统
一、把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相结合、把个体发展与民族振兴相联系,在激情奋斗中绽放青春光芒,能担当
时代大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你所站立的地方便是你的中国”“你怎样,中国便怎样”,我们青年人应胸怀祖国奋发图强,像鲁
迅曾言的那样:“摆脱冷气,只顾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的话,有一份热发一份光,不必等候炬火,此
后若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我们应抛开尘俗浮华,勇担起自己的责任,不辜负韶华。
【解析】
【详解】本题通过材料考查学生的分析、整合、写作能力。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
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提炼观点的原则有两个,
一是要做到准确,并力求新颖,离材料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观点;二是力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说、有例可证、
有理可议。
【审题】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作文要想准确立意审题是关键,而阅读材料又是审题的前提。在阅读
过程中概括材料大意,找出关键语句,确定立意角度,提炼中心论点,本则材料主要内容是清华大学博士
生,节目求职被高晓松痛批:愧不愧对清华。从清华大学博士生的角度来思考立意,反思教育的价值和标
准;这位清华大学博士生的履历表是十分光鲜亮丽的。本科、硕士、博士全在清华就读;是清华校园的风
云人物,按说这么优秀的学生应该是不愁找工作的,读的是名牌大学,学的是吃香的复合型专业,多才多
艺。让他找不着北的应该不是能不能找到工作这个问题,而是找什么样的工作,过什么样的人生的问题。
也许他真正迷茫的一点在于,法律也读了,金融也念了,新闻传播也学了,可是到底哪个才是自己真正感
兴趣的呢? 这不是他一个人的迷茫,这样的迷茫在高校学子中具有相当的普遍性。从小到大,在初等教育
到高等教育的一条龙流水线上,他们背负着家长的期望,接受着学校老师的教导和鞭策,不知疲倦地奔跑
在分数、成绩的单行道上。我们的教育体系只给优秀一种定义,只把微笑和鲜花送给那些考出高分的学生,
导致我们的学生的思维是单一的,线性的,个人发展缺乏独立性和多样性。教育,教育,就是要教书育人,
可教的书是不少,育人的功能却实在完成得欠佳。当那些学生们进了高校,读着自己不感兴趣却被家长认
为是就业热门的专业,也难免在毕业季遭遇这样的纠结:我能干什么?我该干什么?他们有考出高分的能
力,却缺乏独立找到答案的智慧。这位清华大学博士生在清华呆了十多年,还不能搞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
么,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教育的悲剧。正如爱因斯坦对教育的反思,通过专业教育,学生可以成为一种有
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培养的是人还是机器,是教育体现自己价值的重要标准。
【立意】1.从这位清华大学博士生考虑,作为大名校生,应该体现出“胸怀天下”、“改造国家”的风范,
对国家、社会有一些自己的想法这个角度写,比如有青春梦想,更要有家国情怀;新青年担当有为,共铸
中国梦;青春逐梦新时代,奉献担当谱华章。
2.从名校角度考虑名校是“镇国重器”,应该教育学生有志于改造国家,让人们相信真理。
【结构】文章开篇点明理青年人应承担振兴国家的大任,接着举例说明,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在,那些有责
任感的青年不负韶华,振兴国家。“祖国呼唤青年担当”,然后呼吁青年将个体发展与民族振兴相联系,
呼应论点,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素材】1. 到底是祈祷最直接的学业有成,还是渴望人人羡慕的财富与地位,亦或是选择将个人拼搏与国
家发展紧密相连,使自己有限的青春焕发出无穷的魅力呢?答案显而易见。周恩来总理在读书时便发出了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情壮志,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们远离了物质时代的匮乏与贫穷的焦虑。伴随着祖国的快速发展成长成才,就更
要树立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梦想。只有如此,我们才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感到羞愧、因虚度光阴而感到
悔恨;只有这样,当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才可以大声地告诉自己:青春,无悔!
2. 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一个人才能积极有为。
袁隆平研制杂交水稻的初心是让中国人吃饱饭,邓稼先研制核武器的初心是保卫祖国安全不受他国侵犯。
只有勇担社会责任,一个人才能被激发出干事创业的潜力,攻坚克难。老科学家程开甲坦言:“我这辈子
最大的幸福,就是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和祖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在为国家、为人民的创新实践中有所
作为,才是一个人最大的幸福。
3. 前有古人,星光灿烂;后有来者, 群英济济。我们这代人生来与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命运相连。毫无疑
问,我们的人生价值应在努力和奉献中实现,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实现,应在为人民服务中实现,应在报
效祖国中实现。
【点睛】审题要“三清”
(1)看清材料,领会内容。考生在阅读材料时,要全面理解材料的内容,把材料读懂,这一环节重在整体
把握材料,领会其中内涵。
(2)理清思路,提炼中心。在全面理解材料内容的基础上,如果是“话题式”的内容,就要概括其中心,
明确其主旨,从而确定写作主题;如果是“选择式”的内容,则要选取一点来确定写作角度,从而确定写
作主题。
(3)读清要求,规范写作。考生读完材料后,千万不能忽视写作要求。对于材料后的写作要求,考生要仔
细阅读。如果有“根据材料”“结合材料”等文字,那么作文里最好要巧妙地体现材料的内容,即要巧妙
地“引材料”,但“引材料”时切忌生搬硬套;如果没有上述文字要求,就可引可不引了。此外,考生还
要看具体的写作要求,明确作文在拟题、文体、字数等方面的限制,然后再规范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