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强校】吉林省2020-2021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全国百强校】吉林省2020-2021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ID:654348

大小:74.74 KB

页数:8页

时间:2021-04-0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语文试题第 1页(共 10 页) 语文试题第 2页(共 10 页) 2020-2021 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 10 页。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 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 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 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 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 一、现代文阅读(2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长期以来,人们大都是从史学和文学的角度来认识和评价《史记》的,认为《史记》是 中国的第一部通史,《史记》开创了中国史学的新纪元;认为《史记》是一部伟大的纪传体 作品,有很强的文学性,是一部前无古人的传记文学。这种认识自然是正确的。然而,这样 做无疑是忽略了司马迁自身的期许,忽略了司马迁以文学笔法书写史学著作的基本原则,忽 略了史官的文化使命和历史担当。这种种情况的存在,直接影响到我们对《史记》的正确解 读,同时也降低了司马迁及《史记》文学及文化品质的倾向。 司马迁是以文学笔法担当历史叙述的,是以生动的艺术形象承担博大精深的历史哲学观 的。具体地讲,司马迁对《史记》的期许主要有两个:一是他在《报任少卿书》中提出的“欲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二是他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强调的“罔罗 天下放失旧闻,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原始察终,见盛观衰”的落实之处是 “罔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这两个期许构成了司马迁的历史哲 学观。问题是如何才能把深奥的道理叙述得深入浅出。司马迁采用的笔法是从历史人物的生 动事迹入手,选择典型事件或言行,采用以小见大的方式揭示最深刻的道理。 所谓“究天人之际”,是指探究天道和人道之间的对应关系,揭示社会运动的规律。汉 代是宗教神学盛行的时代,天人关系是汉代人关心的大问题。不过,在以文学的笔法叙述历 史时,司马迁重点关注的对象是人,强调人在社会运动中的作用。关于这点,从司马迁的言 论及《史记》五体排列秩序中可得到证明。如司马迁在《白起王翦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 中选择典型事例叙述了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如果赵王能听进赵括母亲的意见,那么,赵军 将不会因赵括指挥失误在长平惨败,导致 40 万士兵被秦将白起坑杀。长平之战是赵国由盛 而衰的转折点,在这里,司马迁选择典型事例详细地叙述了人在历史活动中的作用。在表达 中,主要是通过描述生动鲜活的人物和言行来承担其历史哲学观的。 所谓“通古今之变”,是指以变化为视点考察古今社会运动的历史,从叙述古今人物事 迹入笔强调为现实服务的精神。具体地讲,在《史记》人物传记叙述时,司马迁有意识地建 立了“通古今之变”与“原始察终,见盛观衰”之间的关系。司马迁历史哲学思想的核心是 历史循环论。从大的方面讲,司马迁的历史循环论思想主要有四个来源:一是《周易》(包 括《易传》);二是邹衍的“五德终始说”;三是“孔孟学说”;四是董仲舒的“三统说”。 这四个来源作为司马迁历史哲学思想的基石,不仅承担了司马迁“通古今之变”的史学思想, 而且与“本纪”形成了特殊的表达关系。如在历史的叙述中,司马迁分别以《秦始皇本纪》 《陈涉世家》等为叙述载体,选择能揭示事物本质的典型事件和人物言论,深刻地揭示了秦 兴也勃、其亡也速的历史。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人们认为《史记》是一部开创了中国史学新纪元、有很强文学性的纪传体作品,大都是 从史学和文学的角度来认识和评价《史记》的。 B. 司马迁有自己的人生期许,有作为史官的文化使命和历史担当,这两点决定了《史记》 的文学性。 C. 在《报任少卿书》和《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司马迁表达了对《史记》的两个主要的期 许,这两个期许构成了司马迁的历史哲学观。 D. 司马迁的历史哲学观是博大精深的,而以小见大,选择典型事件或言行,进行生动的叙 述是司马迁采用的笔法。 语文试题第 3页(共 10 页) 语文试题第 4页(共 10 页)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 汉代盛行宗教神学,人们普遍关心天人关系,司马迁提出的“究天人之际”的期许带有 时代特征,深深地打上了宗教神学的烙印。 B. 司马迁的言论、《史记》的五体排列秩序以及选择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手法都证明:在 天人关系中,司马迁重点关注的是人,强调人对社会运动的作用。 C. 司马迁在《史记》中所记载的赵王任用赵括指挥长平之战而失败,导致赵国由盛转衰的 史实,说明了人可以影响历史活动。 D. 无论是“究天人之际”还是“通古今之变”,司马迁都是选择典型事件和人物言论来叙 述人物,以表现其历史哲学观。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作者认为不应该忽略《史记》的哲学特质,否则会违背司马迁的创作初衷,影响到我们 对《史记》的正确解读。 B. 在表达天人关系的历史哲学观时,司马迁主要是通过对人物进行生动的描述来强调人在 历史进程、社会变迁中的作用的。 C. 司马迁以《周易》、邹衍的“五德终始说”、“孔孟学说”、 董仲舒的“三统说”为来 源和基础,建立了自己的历史循环论思想。 D. 《陈涉世家》等篇章除揭示了秦兴也勃、其亡也速的历史,同时也表达了司马迁整体的 历史循环论思想。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 3 小题,15 分) 云中村 阿巴一个人在山道上攀爬。 两匹马走在前面,风吹拂着,马脖子上鬃毛翻卷。弓着腰向上的阿巴跟在两匹马后面, 鼻梁高耸,宽大的鼻翼翕动,他闻到了牲口汗水腥膻的味道。阿巴已经有四年多时间没有闻到 这令人安心的味道了。 地震爆发前的几分钟,几秒钟,他就被这种味道包围着站在天空下,那是攀爬更高山道的 时候。累了,他站在山道拐弯处休息。他用手叉住腰,望向深深的峡谷,望向峡谷底部的岷江, 再抬头仰望上方的雪山。雪山上方停着又亮又白的云团。汗水淋漓的马也停下来,它们身上 浓烈的腥膻味就聚拢过来,包围了他。 后来,阿巴知道,地震爆发的时间是下午 2 点 28 分 04 秒。他熟悉的世界和生活就在那 一瞬间彻底崩塌。 灾后,他和云中村其他幸存的人离开大山,去往一个平原上的村庄。 现在,离开四年多后,阿巴回来了。 临行前,阿巴去了从云中村移民来的每一户人家。每一户人家都住着政府统一修建的安 置房。他在每户人家坐一阵子,并不说话。 每户人家都说:阿巴来了。 他们打开炉灶,天然气火苗蓝幽幽的,呼呼作响。 他说:我要回去了,你们捎点东西给那里的人吧。 是的,每家每户都有在“那里”的人。在那个毁弃的云中村,每家人都有人在“那里"。 没有哪家人没有在地震中失去亲人。气氛立即变得悲伤了。他们找出酒、糖果、上小学或幼 儿园的孩子的一幅画、新生儿的一张照片。阿巴很惭愧,他不该又来揭开正在愈合的伤口, 让这些伤口又流出血来。 他说,对不起,我让大家伤心了。乡亲们流着泪,说,请告诉他们,我们没有忘记他们。 有乡亲用额头抵着阿巴的额头,乡亲的泪水流进了他的嘴里,阿巴尝到了盐的味道,悲伤的 味道。 他一户一户一家一家收集东西,装满了整整一个搭裢。 阿巴在移民村的老板——家具厂的李老板,得知阿巴要回云中村,就把他拉到村口饭馆 喝了一顿酒。饭馆是三户移民合伙开的,以家乡的山货为招牌:野菜、蘑菇,牦牛肉、藏香猪 肉。李老板把手一挥,说,今天不喝店里的青稞酒,喝五粮液。阿巴说,你一直对我们很好。 李老板说的也是干部常说的话,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他还把一沓钱塞在阿巴口袋里,一点心意,一点心意。阿巴把李老板塞给自己的钱掏出来, 说:我不能要工资以外的钱。 我是汉族老大哥,你必须拿着! 语文试题第 5页(共 10 页) 语文试题第 6页(共 10 页) 阿巴说:我岁数比你大,你怎么是老大哥。 我说的不是我们两个人,我说的是两个民族。 阿巴离开那天,整个移民村都出动了。那天,阿巴表情严肃,气度威严。他脱下家具厂的 蓝色工装,穿上了藏袍。哔叽呢的灰面料,闪闪发光的云龙纹的锦煅镶边,软皮靴子叽咕作响。 有人要流泪,阿巴说:不许悲伤。 有人想说惜别的话,阿巴说:不许舍不得。 那我们用什么送阿巴回家? 用歌唱,用祈祷。用祈祷歌唱,让道路笔直,让灵魂清静。 于是。一村人都在汽车站唱起歌来。一村人聚在一起,他们的歌声在汽车站的屋顶下飘 荡。他们在水泥站台上摇晃着身体,就像被风吹动的森林一样。歌唱像是森林在风中深沉的 喧哗。岩石在听。苔藓在听。鸟停在树上。鹿站在山岗。灵魂在这一切之上,在歌声之上。 地震发生是 5 月,救灾的解放军走了。知道解放军要走,好多人都哭了。彭措家断了腿的 孩子是两个战士背下山去的。孩子的父亲去替这两个战士补磨破了的鞋,去替所有的解放军 补鞋,带着最结实的牛筋线,用最柔软的小羊皮。琼吉家的人在废墟下埋得最深,解放军用三 天时间才刨出来。他家的老奶奶看到解放军,就说菩萨,菩萨。老奶奶一见到解放军就拉着那 些刨过泥的手,搬过石头的手,把发臭的尸体从废墟底下刨出来的手,一个劲亲吻。老奶奶在 解放军官兵那里得到一个称号——“吻手阿妈”。解放军不肯吃灾民的东西,不肯喝灾民的 茶,老百姓只能吻他们的手。 正陷于遐想的阿巴忽然听到了鸟叫声。阿巴听出来是村前石碉上的红嘴鸦群在鸣叫。黄 昏降临,以石碉为巢的红嘴鸦开始进行每天例行的归巢仪式,它们绕着云中村,绕着石碉盘 旋鸣叫。 阿巴想,生命以鸟的方式存在,真好。 (节选自阿来(云中记),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小说地方特色鲜明,马身上的腥膻味、收集东西的褡链、告别乡亲时穿的藏袍等日常生 活细节的描写,为文章增添了浓郁的乡土气息。 B. 小说在刻画家具厂的李老板时,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正面描写手法,凝练 传神地塑造了其热情大方的人物形象。 C. 小说后半都分描写解放军救助灾民,灾民感激解放军的情节,真切地展观出“汉藏一家 亲”的民族情谊。 D. 阿巴快到云中村时听到了鸟叫声,感叹“生命以鸟的方式存在,真好”,这看似不合常理, 却传达出阿巴对生命的思考。 5. 本文在叙事时采用了现实与回忆相交织的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具体分析。(6 分) 6. 这是一篇意蕴丰富的小说,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 分) 二、古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蒙恬者,其先齐人也。恬大父蒙骜,自齐事秦昭王。庄襄王二年,攻赵,取三十七城。 始皇七年,卒。骜子曰武,武子曰恬。始皇..二十三年,蒙武为秦裨将军,与王翦攻楚,大破 之,杀项燕。蒙恬弟毅。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 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 延袤万馀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暴师于外十馀年,居上郡。是时蒙恬威振匈奴。始皇甚 尊宠蒙氏,信任贤之。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 始皇欲游天下,三十七年冬,行出游会稽,至沙丘崩.,秘之,群臣莫知。是时丞相李斯、 公子胡亥、中车府令赵高常从。高雅得幸于胡亥,欲立之,乃与李斯阴谋立为太子,遣使以 罪赐公子扶苏、蒙恬死。扶苏已死,蒙恬疑而复请之。胡亥已闻扶苏死,即欲释蒙恬。赵高 恐蒙氏复贵而用事,怨之。赵高因为胡亥忠计,欲以灭蒙氏,乃言曰:“臣闻先帝欲举贤立 太子久矣,而毅谏曰‘不可’。以臣愚意,不若诛之。”胡亥听而系蒙毅于代。前已囚蒙恬 于阳周。丧至咸阳,已葬,太子立为二世皇帝,而赵高亲近,日夜毁恶蒙恬,求其罪过,举 劾之。子婴进谏曰:“诛杀忠臣而立无节行之人,是内使群臣不相信而外使斗士之意离也, 臣窃以为不可。”胡亥不听。而遣御史之代,使者知胡亥之意,不听蒙毅之言,遂杀之。二 世又遣使者之阳周,恬曰:“臣将兵三十馀万,身虽囚系,其势足以倍畔,然自知必死而守 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主也。”使者曰:“臣受诏行法于将军,不敢以将军言闻 语文试题第 7页(共 10 页) 语文试题第 8页(共 10 页) 于上也。”蒙恬喟然太息曰:“我何罪于天,无过而死乎?”良久,徐曰:“恬罪固当死矣。 起临洮属之辽东,城堑万馀里,此其中不能无绝地脉哉?此乃恬之罪也。”乃吞药自杀。 (节选自《史记·蒙恬列传》) 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馀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 B. 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馀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 C. 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馀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 D. 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馀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 8.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3 分) A. 始皇是秦王嬴政的尊号,他认为“子议父、臣议君”不可取,取消了始于春秋的“谥号” 传统。 B. 拜指授予官职,类似的还有“除”“授”,“拔”“擢”“陟”则可表示升迁官职。 C. 戎狄是先秦时代华夏民族对西方和北方的非华夏部落的统称,即戎狄是西戎和北狄的合 称 D. 崩是对古代帝王之死的讳称,太后与王后之死也可称崩,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之死可称 薨。 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蒙恬忠贞不渝,尽心为国。他为秦国立下战功,修筑长城,并威震匈奴,得到秦始皇的 信任和重用。在被诬陷时,子婴进谏皇上不要杀他。 B. 蒙恬出身武将世家,战功显赫。他的祖父、父亲都是秦国将军,战功卓著,他虽因家族 得官,却不同于普通的纨绔子弟,而是取得了超越祖辈的功勋。 C. 蒙恬无罪被害,吞药自尽。他总结自己的错误,认为自己不该修筑长城,因为修筑过程 中一定会截断地脉,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他认识上的局限性。 D. 蒙恬得罪赵高,屡遭谗陷。赵高在始皇逝世后就想置他于死地,又在胡亥想释放蒙恬时, 坚执不允,请求胡亥一定要杀掉蒙恬,以绝后患。 1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高雅得幸于胡亥,欲立之,乃与李斯阴谋立为太子,遣使以罪赐公子扶苏、蒙恬死。 (2)臣将兵三十馀万,身虽囚系,其势足以倍畔,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 (二)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1-12)题 (8 分) 贺新郎·九日 刘克庄 湛湛长空黑。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看浩荡 千崖秋色。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①滴。追往事,去无迹。 少年自负凌云笔。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②, 把破帽年年拈出。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鸿北去,日西匿。 【注】①牛山:齐景公登上牛山想到终有一死而凄凉落泪。②南朝狂客:孟嘉。晋孟嘉为桓 温参军,曾于重阳节登龙山,风吹帽落而不觉。 11. 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首三句先以“湛湛长空黑”烘托出胸中块垒,通过对风雨交加环境的描写,表达出词人 忧虑国事、痛心神州陆沉的悲愤之情。 B. “白发书生”是作者自指,作者落泪既是为神州残破沉沦伤心洒泪,也是联想到齐景公 牛山落泪,想到自己生命终将逝去而滴泪。 C. “少年”三句遥接“老眼平生”,折笔追叙少年时代的豪兴与才情。但是目前却青春已 逝,壮志成空,进一步突出了如今的家国之恨。 D. 作者最后目送飞鸿北去,抒发对故土的思恋。“日西匿”暗指南宋国势危殆,振兴无望。 以天际广漠之景物作结,与首句呼应,意余言外。 12. 词人主要用了哪些手法表现自己的家国情怀?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5 分) (三)古诗文默写,完成 13—17 题(10 分) 13.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 , 语文试题第 9页(共 10 页) 语文试题第 10页(共 10 页) 。 14. 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由个人身世转写国事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 , 。 15.杜甫的《阁夜》中交代时间转眼一年将尽,表达韶光易逝人生短暂之感,客居天涯自伤 飘泊凄寒的诗句是:,。 16. 李贺《李凭箜篌引》描写音乐可以震破五色石,引来一场秋雨的句子是:, 。 17. 《阿房宫赋》中写秦统治者挥霍无度,视剥削来的钱财如泥沙,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 句子是:,? 第Ⅱ卷 三、课内基础知识(9 分) 18.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3 分) A.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 B.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C.此三者,吾遗恨也。 D.暴秦之欲无厌。 19. 下列加点词的活用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例句: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A.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B.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C.盖失强援,不能独完.。D.而视.茫茫 20.下列各句的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例句: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A.惟兄嫂是依 B.志勇多困于所溺 C.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D.斯用兵之效也 四、作文 21.阅读以下材料,根据要求作文。(50 分) 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 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 100 年前,有一群青年,他们乘着小小的“红船”,劈波斩浪,抒发人生壮 怀…… 100 年后,有一群青年,他们驾驶时代的“巨轮”,凯歌前行,挥洒青春豪 情……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如果时空可以穿梭,他们之间会说些什么呢?请你在两 种身份中任选一种,给对方写一封邀请函,请他们到自己身边来做客,彼此了解, 彼此激励,共谱青年与祖国、青春与时代之华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语文试题第 11页(共 10 页) 语文试题第 12页(共 10 页) 高二下第一次月考答案(20210323) 1. B 本题中,B 项,“有作为史官的文化使命和历史担当,这两点决定了《史记》的 文学性”曲解原文。根据原文第一段第三句话“然而,这样做无疑是忽略了司马迁自身的期 许,忽略了司马迁以文学笔法书写史学著作的基本原则,忽略了史官的文化使命和历史担当” 可知,《史记》的“文学性”是由司马迁的笔法决定的。故选 B。 2. A 本题中,A 项,“深深地打上了宗教神学的烙印”错在“深深地”。宗教神学可 能对司马迁有影响,但程度不深。从原文“不过”“重点关注的对象是人”可以看出。 故选 A。 3. C 本题中,C 项,“司马迁以《周易》、邹衍的‘五德终始说’、‘孔孟学说’、董 仲舒的‘三统说’为来源和基础,建立了自己的历史循环论思想”遗漏条件。根据原文“从 大的方面讲,司马迁的历史循环论思想主要有四个来源:一是《周易》(包括《易传》);二 是邹衍的‘五德终始说’;三是孔孟学说’;四是董仲舒的‘三统说’”,原文有限制条件 “从大的方面讲”;武断绝对,原文说“主要有四个来源”。故选 C。 4. B B 项,“神态描写”表述错误,文中对李老板的描写的文句有:“李老板把手 一挥,说,今天不喝店里的青稞酒,喝五粮液”“李老板说的也是干部常说的话,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我是汉族老大哥,你必须拿着!”“我说的不是我们两个人,我说的是两个民 族”,可见,小说在刻画家具厂的李老板时,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正面描 写手法,凝练传神地塑造了其热情大方的人物形象,无“神态描写”。故选 B。 5. (1)以阿巴行路时通过马的气味回想起地震,引出云中村的故事,引起读者的阅读 兴趣。(2)在回忆中,便于用对话,通过阿巴和其他人的交谈引出地震时灾民的经历及解放 军救助灾民的过程。(3)现实与回忆交织,使叙事更为集中,交代必要情节,展示事件的来 龙去脉。(4)避免平铺直叙,以现实和回忆交织使情节有波澜。(5)现实和回忆交织可以更 好地塑造人物形象,凸显文章主旨。 6. ①阿巴要回曾经的村子,村民们托其带去礼物,表达了村民们对地震中逝去的亲人及 故乡的思念之情。②李老板以汉族老大哥的身份给阿巴送钱,地震救灾中汉藏军民互相关照, 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华传统美德,以及汉藏同胞一家亲的民族情谊。③作者 借阿巴回村路上的感悟及村民对已逝亲人的思念,表达出对生命的敬畏及对人生的思考。 7. C 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修筑长城,利用地理形势,设置要塞,西起临洮,东到 辽东,逶迤绵延一万余里。于是渡过黄河,占据阳山,曲曲折折向北延伸。”“用制险塞” 意为“用以控制要塞”;后一句“起临洮”的主语应该是“长城”而非“塞”,“塞”应该 断在前一句,排除 AB;“逶蛇而北”的主语应该是长城,而不是“山”,应该在“阳山” 之后断,排除 BD。故选 C。 8 . A A 项,“取消了始于春秋的‘谥号’传统”错误,“谥号”始于西周(前 1046~ 前 771 年)不是春秋时期(自公元前 770 年至公元前 476 年这段历史时期,史称“春秋时期”), 秦始皇看到谥号有“子议父、臣议君”的嫌疑,因此把它废除了。他认为自己“德兼三皇, 功高五帝”,就将“皇”、“帝”连起来开始称“皇帝”。“皇帝”比上谥更加溢美,所以 历朝最高统治者欣然接受。西汉又恢复了谥号。故选 A。 9. D D 项,“蒙恬得罪赵高,屡遭谗陷。赵高在始皇逝世后就想置他于死地,又在胡 亥想释放蒙恬时,坚执不允”错误,有三处错误:“得罪赵高”在文中没有体现,而是因为 “赵高恐蒙氏复贵而用事,怨之”;赵高认为“以臣愚意,不若诛之”的应该是蒙毅而非蒙 恬,且态度也不是“坚执不允”,只是提出建议。故选 D。 10. (1)赵高一向被胡亥宠幸,想要拥立胡亥为皇帝,于是和李斯暗中商议立他为太子, 派使者以罪名赐公子扶苏、蒙恬死。(2)我虽然被囚禁,可我的势力足以背叛皇上,但是我 自己知道一定会死却要遵守节义的原因,是不敢辱没先人的教导,以表示不忘先主的恩德。 本题详解,(1)雅:一向、平素;阴谋:暗中谋划;“欲立之”:要译出“之”代指胡 亥;“立(之)为太子”:要补充宾语;“遣使以罪赐公子扶苏、蒙恬死”:以罪名赐…… 死,以罪名赐……自杀。(2)“囚系”:被拘囚、遭到拘囚;倍畔:通假字,背叛。“然自 知必死而守义者”:但是……的原因;“不敢辱先人之教”:不敢辱没先人的教导;“以不 忘先主也”:以表示不忘先主(的恩德)。 参考译文: 蒙恬,他的祖先是齐国人。蒙恬的祖父蒙骜,从齐国来到秦国侍奉秦昭王。庄襄王二年, 攻打赵国,夺取三十七座城池。秦始皇七年,死了。蒙骜的儿子叫蒙武,蒙武的儿子叫蒙恬。 语文试题第 13页(共 10 页) 语文试题第 14页(共 10 页) 秦始皇二十三年,蒙武担任秦裨将军,和王翦攻打楚国,打败了楚国,杀死了项燕。蒙恬的 弟弟叫蒙毅。秦始皇二十六年(前 221 年),蒙恬由于出身将门做了秦国的将军,率兵攻打 齐国,大败齐军,授给他内史的官职。秦国兼并天下后,就派蒙恬带领三十万人的庞大军队, 向北驱逐戎狄,收复黄河以南的土地。修筑长城,利用地理形势,设置要塞,西起临洮,东 到辽东,逶迤绵延一万余里。于是渡过黄河,占据阳山,曲曲折折向北延伸。军队在外,蒙 受风雨霜露十多年,位居上郡。这时,蒙恬的声威震慑匈奴。秦始皇特别尊重推崇蒙氏,信 任并赏识他们的才能。蒙恬在外担当着军事重任而蒙毅经常在朝廷出谋划策,被誉为忠信大 臣,因此,即使是其他的将相们也没有敢和他们争宠的。 秦始皇三十七年冬天,御驾出行巡游天下。始皇到会稽半路得了重病,到达沙丘时去世 了,这个消息被封锁了,文武百官无人知晓。当时丞相李斯、公子胡亥、中车府令赵高经常 侍奉在秦始皇左右,赵高一向被胡亥宠幸,想要拥立胡亥为皇帝,于是和李斯暗中商议立他 为太子,派使者以罪名赐公子扶苏、蒙恬死。扶苏自杀后,蒙恬产生怀疑,又请求申诉。胡 亥听说扶苏已死,就想释放蒙恬。赵高担心蒙氏再次显贵掌权,怨恨他们。赵高就替胡亥尽 忠计议,想借此消灭蒙氏兄弟,就进言说:“我听说先帝想选拔贤能、立您做太子已经很久 了,可是蒙毅进谏说‘不可’。以我的愚见,不如杀了他。”胡亥听从了,就把蒙毅拘禁在 代邑。此前已经把蒙恬囚禁在阳周。秦始皇的灵柩回到咸阳,安葬之后,太子即位为秦二世 皇帝,赵高是皇帝亲近之人,日夜毁谤中伤蒙恬,寻求他们的罪过,检举弹劾他们。子婴进 谏说:“诛杀忠臣而任用没有节操品行的人,这是在内使群臣失去信任,在外使战士离心离 德的做法,我私下认为不可。”胡亥不听,派御史到代邑,使者了解胡亥的心意,不听蒙毅 的话,就杀死了他。二世又派遣使者到阳周,蒙恬说:“我率领三十多万士兵,虽然身遭囚 禁,可我的势力足以背叛,但是自知必死却要遵守节义的原因,是不敢辱没先人的教导,以 表不忘先主的恩德。”使者说:“我接受诏令对将军行刑,不敢把将军的话转报皇上。”蒙 恬深深叹息说:“我怎么得罪了上天,没有过失就死了呢!”过了许久,才慢慢地说道:“我 的罪过本来是该处死的。(长城)起自临洮,连接到辽东,挖通壕沟一万多里,这中间能没 有截断地脉的地方吗?这就是我的罪过了。”于是吞下毒药自杀了。 11. B B 项,“想到自己生命终将逝去而滴泪”说法错误,作者落泪的原因并没有“想 到自己生命终将逝去”的原因。“尽凄凉不向牛山滴”意为:绝不会像曾经登临牛山的古人 一样,为自己的生命短暂而悲哀饮泣。故选 B。 12. ①借景抒情(或借助景物描写),开篇描写交织着斜风细雨的暗沉沉的天空,中间 描写登楼所见的点点秋色,结尾描写大雁远飞、斜阳西沉,都表达了诗人对神州陷落金人之 手的忧愤之情。②用典,反用齐景公登牛山为个人生命短暂流泪的典故,表现诗人心忧中原 的爱国情怀;化用孟嘉登高帽落的典故,谴责当时文士不顾国家多难,只想效法魏晋风流的 狂客行径,表现诗人对国破家亡的现状忧心如焚又无能力为的心情。③对比,少年的才华横 溢与如今的才气凋尽形成对比,表现青春已逝壮志成空,进一步突出如今的家国之恨;将自 己对家国的忧心与当时文人不顾家国现状,仿效魏晋名士的狂放不羁形成对比,表现救国无 望的无可奈何。(答案中出现:以景结情、还有答到“日西匿”的比喻象征义也给分) 13.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14.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5.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16.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17.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18.C 19. A 20. B 21. 材料分析 跨越百年,两群青年有明显的差异:百年前的青年为了祖国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而 百年后的青年为了祖国承前启后,勇担使命,开创未来。考生在选择身份时,要关注到这种 差异性。不同时代下的两群青年又有着明显的共同点:他们都用青春谱写了青年与祖国、青 春与时代的华章。 参考立意 1.扬红船精神,驾时代巨轮。 2.忆百年征程,谱时代华章。 3.待到山花烂漫时,你我共唱时代歌。 4.百年修得同“船”渡。 5.共携手,新长征你我同行。 语文试题第 15页(共 10 页) 语文试题第 16页(共 10 页) 片段示范 你们好!我是来自百年之后的新时代青年,我真诚地邀请你到我的世界来做客,看一 看在你们的艰苦努力后,人民所拥有的美好生活。 我的样子没有变,还是你那张经过打磨的脸。 还是放不下那年在南湖畔与你们的初遇,常常在梦中又回想起了你。你们从古朴雅致 的红船上下来时,神色显得有些焦急,我走上前去问你:“中国的未来是哪里?”你当时坚 定地回答:“是我们!相信吧,阳光会来的。”我把你的话深埋心底,含着眼泪,怀着幻想, 抱着期许。穿梭于现实与过去,看遍华夏的战火纷飞,百废待兴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方才 知道未来就是你。而铁铸的你,站在南泥湾的麦浪中,赤铜色粗糙的脸上挂满笑容,手从锄 犁上松开,抚摸着我黝黑的脸。我说,这是在大山扶贫时,在海岛戍守时,在抗击疫情时打 磨的脸。那一刻,你说:“你像我。”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