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陕西省西安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ID:654394

大小:76.5 KB

页数:15页

时间:2021-04-0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3 届高一年级 3 月份月考语文试题 命题人:陈莉 一、语言知识(12 分,每小题 2 分) 1. 下列加点字字音全都正确的一组( ) A. 韶.光 sháo 杜撰.zhuàn 跬.步 guǐ 鸡豚.狗彘 tún 嫡.亲 dí B. 监.生 jiān 惴.惴 zhuì 俨.然 yǎn 鞭笞.天下 chī 爪.牙 zhuǎ C. 间.或 jiàn 形骸.hái 谬.种 miù 亡矢遗镞.zú 饿殍.piǎo D. 陈抟. tuán 逡.巡 qūn 炮.烙 pào 万乘.之势 chéng 曳.兵 yè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A.“跬”应读作“kuǐ”,指半步。 B.“监生”的“监”应读作“jiàn”,“爪牙”的“爪”应读作“zhǎo”。 D.“炮烙”的“炮”应读“páo”,是一种刑罚,“万乘”的“乘”应读作“shèng”,指一辆兵车。 故选 C。 2. 下列横线上,应填的词语依次是( ) ①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 ) 之。 ②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 ) 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 ③ ( )之以孝悌之义。 ④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 )。 A. 遗 振 伸 呵 B. 贻 振 申 何 C. 贻 震 伸 何 D. 遗 震 申 呵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①此处是作了一篇《师说》“送”给他,“遗”是留下的意思,“贻”是赠送之意,故选“贻”。 ②“震”是雨字头,指震动,“振”是提手旁,表示与人手动作有关,此处指“挥动鞭子”,故应选“振”。 ③ “申”指告诉,“伸”是伸手,此处指把道理告诉给百姓,故选“申”。 ④此处是通假字,“何”通“呵”,故尽管意思是“呵斥”,但字形是“何”。 故选 B。 3. 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组合恰当的一组是 ①天空的霞光渐渐地淡下去了 ②最早出现的启明星在这深蓝色的天幕上闪烁起来了 ③那突然显得高远了的天空则呈现出一片肃穆的神色 ④深红的颜色变成了绯红,绯红又变成了浅红 ⑤最后,当这一切红光都消失了的时候 A. ②①⑤④③ B. ①④⑤③② C. ①②③⑤④ D. ③①④⑤②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 分析时应按事物的发生过程排列:首先,“霞光逐渐变浅”→接着,“绯红又变成了浅红”→其次,“霞 光消失”→再次,“天空则呈现出一片肃穆”→最后,“启明星出现”。即顺序应为①④⑤③②。 故选 B。 4.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社会上有少数人爱传播小道消息,他们把不经之谈猎奇为新闻,甚至把谣言也加以扩散。 B. 华君武的这幅题目为“转败为胜”的漫画,把乌龟的那种自以为蛮有把握赛过兔子的心理状态刻画得入 木三分。 C. 老胡虽然年过花甲,但还是少不更事,书呆子气十足。 D. 教室里教师讲得精彩,学生学得认真,课堂气氛沸反盈天,十分活跃。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并运用成语的能力。 A.不经之谈:荒诞无稽、没有根据的话,贬义词。语境中指猎奇心理、传播扩散谣言等,正确。 B.入木三分: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这里指心理状态,对象使用不正确。 C.少不更事:年纪轻,没有经历过什么事情,指经验不多。和语境“年过花甲”不符。 D.沸反盈天:声音像水开锅一样沸腾翻滚,充满了空间。形容人声喧闹,乱成一片,贬义词。后语境为 “十 分活跃”,感情色彩不正确。 故选 A。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黛玉的生活正如探春所说,外头看着光鲜,其实十分难熬。但是她也有着青春少女的活泼热情,并非终 日都只在哀愁之中。 B. 林黛玉幼年丧母,体弱多病,红颜薄命,身世可怜。在与薛宝钗的竞争中,她所缺乏的,一是没有健康 体格,二是不够温柔大气。 C. 你看画家笔下的这幅《大婶》,我们不仅能从他的线条里读出韵律,读出抑扬顿挫,而且用笔实在是生 动流畅。 D. 从现在起,安徽高校大学生若认为学校对其作出的处理决定侵犯了其合法权益,可向该省教育厅依照程 序提出申诉。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首先要了解病句的六大类型错误:语序不当、搭配不当、 成分残缺、成分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B 项,“所缺乏的”与“没有……不够……”句式 杂糅,应删去“没有”和“不够”。C 项,逻辑混乱,递进关系“不仅能从他的线条里读出韵律,读出抑扬 顿挫,而且用笔实在是生动流畅”不当。D 项,语序不当,错在“向该省教育厅依照程序提出申诉”。“依 照程序”应放在“向”之前。故选 A。 【点睛】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 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 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 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 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 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6. 下面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孟子》是中国儒家典籍中的一部,记录了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的言行,是孟轲和他的弟子记录并整理 而成的。 B. 《师说》选自《昌黎先生集》,作者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欧阳修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明人列之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C. 鲁迅,原名周树人。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狂人日记》;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祝 福》《药》就选自他的小说集《彷徨》。 D.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金玉缘》)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典四 大名著之首。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把握文化常识的能力。 B.“欧阳修称他‘文起八代之衰’”错误,应该是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故选 B。 二、文言文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马文升,字负图,貌瑰奇多力。登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历按山西、湖广,风裁甚著。成化初,召 为南京大理卿。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振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绩甚著。是时败寇黑水口, 又败之汤羊岭,勒石纪之而还。进右都御史,总督漕运。淮、徐、和饥,移江南粮十万石、盐价银五万两 振之。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使。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议行。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文升正色曰: “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即斥去。明年,为兵部尚书,督团营如故。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 部落时伺塞下。文升严核诸将校,黜贪懦者三十余人。奸人大怨,夜持弓矢伺其门,或作谤书射入东长安 门内。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 国家事当言者,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尝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者,保 抱扶持,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山东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灾,文升请命所司振恤,练士卒以备不虞。帝 皆深纳之。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吏部尚书屠滽罢,倪岳代滽,岳卒,以 文升代。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筵,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 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已,又上吏部职掌十事。帝悉褒纳。正德时,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老,连疏 求去,许之。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五年卒,年八十五。文升有文武才,长于 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卒后逾年,大盗 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 (节选自《明史•马文升传》) 7. 下列给文中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正确的一项( ) A. 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 B. 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 C. 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 D. 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 8.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马文升劝谏皇上修身爱民内容的一组是( ) ①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 ②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 ③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 ④文升请命所司振恤 ⑤减膳撤乐,修德省愆 ⑥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 A. ①②③ B. ①⑤⑥ C. ②④⑥ D. ③④⑤ 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马文升仕途顺利,政绩卓著。他被委任御史以后,历任多项职务。功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处理 受灾民众的善后问题;二是击败扰乱社会秩序的贼寇。 B. 马文升为人正直,处事严明。他敢于直言劝谏,奏事进言均得到采纳;又能够严格考察部属,曾罢免贪 婪懦弱者三十余人,奸人怨恨,对他大肆威胁和污蔑。 C. 马文升尽心军事,关注民生。他任兵部尚书十多年,对屯田、边备等职责勇于进言。在代吏部尚书时, 南京等地遭遇风雨灾害,他又请求皇上救助灾地百姓。 D. 马文升文武全才,声名远扬。朝廷大事往往等他决断,又有显赫边功,外国皆闻其名。为人重气节,品 行端正,以至于大盗各处骚扰,也不去钧州他的家乡。 10. 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 (2)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 【答案】7. B 8. B 9. D 10. (1)在朝廷官员中最是年高德劭,皇上也诚心诚意任用他,诸位大臣没有人敢望其项背。 (2)在家闲居,无事从不到州城去。说到当时政事,总是皱着眉头不回答。 【解析】 【7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承平既 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这句话的含义是“当时天下太平已经很久了,兵政荒废松弛,西北的 少数民族时时伺机入侵北方边境地区”,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兵政”“西北部落”“塞下”, 然后根据语法关系进行排除,“既久”意思是“已经很久”,这是说“承平”的时间,故二者不能断开, 排除 AD 两项;“伺塞下”的主语是“西北部落”,故“西北部落”应放在后一句中,排除 C 项。 【8 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全都表明马文升劝谏皇上修身爱民内容的一组”,这是考查学生筛选文本信息 的能力。首先审题,把握筛选信息的依据,如“马文升劝谏皇上修身爱民”,包括两方面,即劝谏皇上修 身爱民,然后采取排除的方法答题。②“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马文升此处“言无不尽”的话,都是 “国家事当言者”;③“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指的是“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方面的事。二者都 与“劝谏皇上修身爱民”的内容无直接关系。 【9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 析。D 项,“以至于大盗各处骚扰,也不去钧州他的家乡”有误,文中说的是“卒后逾年,大盗至钧州,以 文升家在,舍之去”,是说强盗去了他的家乡,听说是他的家乡就离开了。 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 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 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 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 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 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考生可以先到文中找到 D 项对应的内容,从文 中来看,不是大盗“不去钧州他的家乡”,而是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就是说大盗去了 均州,因文升家在,才放弃抢劫离开了。 【10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 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第一句 中,“耆硕”,年高德劭,“耆”,年老;“推心”,诚心诚意;“任”,任用。第二句中,“语”,谈 论;“及”,到,涉及;“辄”,总是;“颦蹙”,皱着眉头。 参考译文: 马文升,字负图,相貌奇特很有气力。景泰二年考中进士,被授予御史之职。历任山西、湖广巡按御 史,刚直的品格非常显明。成化初年,被召任南京大理寺卿。平定满四之乱后,记功晋升为左副都御史。 救济巩昌、临洮饥民,安抚流民,业绩很突出。当时,在黑水口打败入侵之敌,又在汤羊岭打败他们,刻 石记功后返回。后又晋升为右都御史,总督漕运之事。淮安、徐州、和州发生饥荒,文升从江南调十万石 粮食和盐价银五万两去救济。孝宗即位,召他入朝担任左都御史。弘治元年他上奏了十五件事,全都经过 讨论后付诸实施。孝宗效仿古天子亲耕藉田,教坊进献杂戏。文升严肃地说:“新登基的天子应当让他知 道农事的艰难,弄这些杂戏干什么?”就斥退了他们。第二年,担任兵部尚书,仍像以前那样督率团营。 当时天下太平已经很久了,兵政荒废松弛,西北的少数民族时时伺机入侵北方边境地区。文升严格考查各 位将校,贬退了三十多个贪婪懦弱的军官。奸佞的人十分怨恨他,夜间拿上弓箭等在他门旁,有的人写了 诽谤的书信射入东长安门内。马文升在兵部任职十三年,尽心军务,在屯田、马政、边备、守御等事务方 面,他多次上疏条陈应当做的事情。 只要事关国家应当说的话,即使不是他职分之内的事,也是话没有不说完的。曾经因为太子年已四岁, 应该及早进行教育。文升请求挑选淳朴严谨、老成又懂历史的人,由他们照顾抚养太子,凡是太子的言语 举止都要用正道来引导。山东长久干旱,浙江以及南畿发生水灾,马文升奏请朝廷命有关部门救济抚恤, 操练士卒以备不测。孝宗完全彻底地接纳了他的意见。马文升在朝廷官员中年纪最大又德高望重,孝宗也 十分信任他,朝中各位大臣没有谁敢有怨言。吏部尚书屠滽被罢免,倪岳取代了屠滽,倪岳去世,就由马 文升替任。南京、凤阳发生大风雨,房屋被毁坏,树木被风拔起,马文升请求孝宗缩减饮食、撤去乐舞, 修养德性、反省过失,开御前讲席,断绝游玩和宴饮,停办不太紧急的事,停止额外织造,赈济灾民,捕 捉盗贼。事后,文升又上奏吏部主管的十件事。孝宗全都赞赏并接纳了。正德年间,朝政已经转移到宦官 手里,文升年老了,接连上疏要求离开,武宗答应了。文升在家闲居时,无事从不到州府去。谈及时政, 他总是皱着眉头不回答。正德五年去世,终年八十五岁。马文升文武双全,擅长应对事变,朝中大事往往 等他来决断。他在边镇建功立业,国外人都知道他的名声。他特别注重气节,磨练节操,一生走正直之道, 他去世一年后,大盗赵鐩等到了钧州,因为马文升家在此地,就放弃抢劫离开了。他去世一年后,大盗到 了钧州,因为马文升的家在此地,即舍之而去。 三、古代诗歌鉴赏(6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卜算子 泊吴江夜见孤雁① (元) 萨都剌 明月丽长空,水净秋宵永。悄无踪、乌鹊南飞,但见孤鸿影。 自离边塞路,偏耐江波静。西风鸣、宿梦魂单,霜落蒹葭冷。 注:①萨都剌被贬官南行途中所作。 11. 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秋宵永”的“永”字浸润了作者的主观情感:因为夜不能寐,才感到秋夜格外漫长。 B. 作者引用了曹操的诗句,既写出乌鹊向南飞去的景象,又体现与曹诗感情的共鸣。 C. “霜落蒹葭冷”一句,从时间和地点两个方面写出孤雁深夜栖息在蒹葭丛中的困境。 D. 这首词意境开阔,借写孤雁寄托作者的情怀,体现了流畅朴实、清新委婉的风格。 12.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1. B 12. 表达了作者在被贬南行途中的孤寂之感和对前途难卜的忧惧之情。 【解析】 【11 题详解】 试题分析:B 项,“写出乌鹊向南飞去的景象”不当。从“悄无踪”和“但见孤鸿影”可知“乌鹊南飞”是作者的 联想。词的上片,在这浩瀚的夜空中,词人说见不到南飞的乌鹊的踪影,所能见到的只有孤飞的鸿雁的影 子。“乌鹊南飞”,系引用曹操《短歌行》中的句子:“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表面上看来,引用曹操的诗句,只是出于写景的需要,因为同样是月明之夜,很容易产生有无乌鹊南飞的 联想。而在思想深处,则是基于对曹操诗的感情上的共鸣。 【12 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词以“泊吴江夜见孤雁”为题,当是诗人被贬官南行途中所作。上片专说“泊吴江夜见孤雁” 之事。前两句交待“见孤雁”的环境、背景,他夜不成眠,才感到秋夜格外漫长。后两句点明题中“见孤 雁”三字,“但见孤鸿影”句,直接着题,“见孤鸿”即“见孤雁”。在作者所展示的情景中,长空的空 阔高远与孤雁的形单影只形成强烈的反差,不难令人想见此时独立船头的词人孤寂落寞的情怀。下片传说 孤雁,从过去说到未来。前两句说孤雁的过去——它从北方边塞飞来,在江河上孤独地飞,忍受着难耐的 寂寞。这里借雁说人,抒写的是词人离开北方南下过程中的切身体会。后二句收束全篇,从时间(霜秋)、 地点(江滩)两面言孤雁于深夜栖止于蒹葭丛中之困境。从中透出词人对自己前途难卜的忧虑。 点睛: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 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 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②分析景语。鉴赏古代诗歌,把握情感态度,应注意按照“意 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 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当然考试中对不 熟悉的作家作品,命题者都要作注,以便于考生把握诗歌的内容。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 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 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悲愤、沉痛、惜别、依恋、赞美、仰慕、豪迈、迷恋、恬淡、闲适、欢乐、激愤、 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四、(10 分,每空 1 分) 13. 古诗文默写。 (1)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____________。(《寡人之于国也》) (2)王无罪岁,___________。(《寡人之于国也》) (3)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4)君子生非异也,_____。(《劝学》) (5)__________,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6)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_______。(《过秦论》) (7)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____________。(《师说》) (8)_______,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9)______,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 (10)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______。(《寡人之于国也》) 【答案】 (1).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2). 斯天下之民至焉 (3).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4). 善假于物也 (5). 天下云集响应 (6).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7).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8). 闻道有先后 (9). 因利乘便 (10).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默写易错的字词有:憾、斯、省、善、集、施、势、受、乘、颁、戴。 五、现代文阅读(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年猪肥了 骆 驼 ①这日子咋说呢,真的是转瞬即逝。当各色的菊花纷纷退去,各色的梅花绽放枝头时,杀年猪的时节 就到了。 ②前几天,母亲在电话里告诉了我杀年猪的具体时间,并嘱咐我一定要回去,我没有推辞,当即应下 了。除了父母兄嫂的生日必须回故乡外,杀年猪的日子也是我必须回去的,因为年猪一杀,离春节就不远 了。 ③我的故乡在川北九龙山区,杀年猪时,邻近的乡亲会一起定下日子,在地坡上垒一台大灶,架一口 大锅,挑水、劈柴、生火、过秤打号、协助宰杀等工序有明确的分工,大家领了各自的差事,一早就忙开 了。“刀儿匠”这时节成了俏货,需提前约下日子,当日清早派一个人去他家背上杀猪用的家什,送上一 包烟。“刀儿匠”就点上香烟,悠然地随后跟来,好像是去赶一个什么闲会。 ④我回去那天,冬日少有的暖阳挂在天上,人们的心情比以往更好了,精神也更足了。我几次想插手 帮忙,乡亲们都婉谢了,他们戏说道,这么笨的活路,哪是你这文弱书生干的,一边看热闹去吧! ⑤这杀猪的场面的确壮观。猪们从圈内一出来,便一路号叫,等到了场上,又都缩在一堆,像真的很 懂将会发生的事。报重量的看了秤杆后,高声报上猪的重量,猪的主人便会露出欣喜的神色,自豪极了。 等下一家时,若重量高过了上家或低过了上家,主人便会显出更加欣喜或极为沮丧的神色。终于轮到我家 了,当母亲听完了报重量的声音后,脸上的笑容十分灿烂,因为我家的猪的重量,比前面最重的要重二十 多斤,这说明,母亲一年的辛劳没有白费!她依然保持着“养猪能人”的称号(老家有个规矩,谁家的猪 最重,谁家的女主人就是“养猪能人”,受到乡人的敬佩)。 ⑥接下来发生的事,就令人不太愉快了。当母亲将第二头猪赶到秤架上时,全场的人就哄笑开了。因 为那头猪虽然架子大,但十分瘦,那重量,肯定是今年的倒数第一了。我看见母亲的脸绯红,头埋得很低, 她还不时地瞟着挂在横木上的猪和乡人们的脸。母亲看我时,脸上笑了笑,尔后迅速转到别处去了。 ⑦然后就是开膛剖肚,将猪肉分成大小不一的许多块,各自背回家去。 ⑧晚上,自然是好好地款待“刀儿匠”了。因为父亲曾是多年的乡干部,母亲做得一手好菜,也因了 我回去了,“刀儿匠”和几个主要的男人便依然在我家吃饭喝酒了。大家一个劲地夸母亲的手艺好,一个 劲地夸母亲今年又是“养猪能人”,但母亲只是礼节性地笑笑,除了默默地做菜上菜,没有说一句话。 ⑨我们围坐在火塘边烤火,高声摆谈,母亲在屋内将猪肉抹上盐,花椒面和辣椒,用力揉搓,然后将 猪肉分装在两个大木桶里,盖上了。我知道,隔上几天,母亲会将这些肉拿出来,挂在火堂上方,用烟熏 上数日,就做成可口的腊肉了。 ⑩第二天,母亲拿出事先留下的没有腌制的肉,叫父亲送我,我一看,就知道是那条瘦猪的,因为那 肉上瘦的太多,肥的太少。我向母亲道别时,母亲始终躲着我的目光,她只说,去吧,等腊肉做好了,你 爹送来。 ⑾我怀着喜悦的心情在前面走,父亲则一路无语。临上车时,父亲叫住了我,说,这头瘦猪,可是按 你的意思给你们养的,你妈每天上山扯猪草,加上米糠、包谷喂猪。为了到杀猪场上不被人笑话,我叫她 给猪喂点饲料,长点膘,你妈就是不同意。她说,你们喜欢吃瘦肉,不想吃饲料喂的猪,只要娃儿高兴, 杀猪场上被人笑话又能咋的?父亲说,你妈昨晚上可是一夜没合眼啊!这几十年,她从来没养过这么小的 猪! 14. 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各色的菊花纷纷退去,各色的梅花绽放枝头”,这些描写的目的是表达韶光易逝、青春不再的感慨。 B. 小说插入对故乡杀年猪习俗的叙述,既为后文写杀年猪做铺垫,也使小说透出一股浓郁的乡土气息。 C. “不时地瞟着挂在横木上的猪和乡人们的脸”,这个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出母亲急切而又无可奈何的心 理。 D. “礼节性地笑笑”“始终躲着我的目光”,这些描写说明母亲对养出“这么小的猪”一直难以释怀。 E. 这篇小说的精彩之处不在于曲折离奇的情节与丰富的社会内涵,而在于母亲这个人物身上所体现出的自 然而复杂的人性。 15. 小说第⑤自然段写的杀猪场面有何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6. 小说中的“我”的母亲具有怎样的性格?请简要说明。 【答案】14. BD 15. 特点:壮观、热闹。作用:①渲染欢乐祥和的气氛;②为后文写母亲对自己养的猪 不满意做铺垫。 16. ①勤劳朴实。多年保持着“养猪能人”的称号。 ②心灵手巧。做得一手好菜,做的腊肉很可口。 ③要强能干。养出重量倒数第一的猪,笑容不自然,一夜没合眼。 ④疼爱孩子。为孩子养出瘦肉猪。 【解析】 【14 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 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A 项,“这些描写的目的是表达韶光易逝、 青春不再的感慨”错误,这是对小说中景物描写作用的理解有误,从文本来看,写“各色的菊花纷纷退去, 各色的梅花绽放枝头”目的是表达杀年猪的日子很快到。C 项,“急切而又无可奈何”错误,这是对人物形 象的分析有误,从文中来看,“不时地瞟着挂在横木上的猪和乡人们的脸”,这一细节是表现出母亲“尴 尬而又羞愧”。E 项,“自然而复杂的人性”有误,“复杂”一说不妥,应是“真实”。 【15 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小说第⑤自然段写的杀猪场面有何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本题考查段落的 作用。首先要找到第五段中写杀猪场面的内容,然后概括其特点,“这杀猪的场面的确壮观。猪们从圈内 一出来,便一路号叫,等到了场上,又都缩在一堆,像真的很懂将会发生的事。报重量的看了秤杆后,高 声报上猪的重量,猪的主人便会露出欣喜的神色,自豪极了”,对杀猪场面特点的概括既要注意到本段开 头的一句提示,也要注意到上一段末尾一句“看热闹”过渡提起下文的作用。而对于第二问,“作用”, 考生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作答。从内容上来看,壮观热闹的杀猪场景渲染欢乐祥和的气氛,从结构 上来看,为后文写母亲对自己养的猪不满意做铺垫。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位置定位,句段在文中、段中的位置不同,其作用也不同,这是首先要考虑的。 然后把握句段的基本内容,这是答题的前提和基础,接着就要抓住句段与上下文的联系,这是答题的关键, 最后还要把握常见的答题模式。内容上,写了什么(强调了什么),抒发了什么感情,进一步写出了什么(题 旨或作者意图)。结构上,要根据位置思考,比如本题是考查杀猪场面的特点和作用,考生需要先找出写杀 猪场面的内容,概括其特点,再看这一特点在内容和结构方面的作用。 【16 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小说中的‘我’的母亲具有怎样的性格?请简要说明”,这是考查人物形象。考 生可以圈出文中描写“母亲”的内容,然后进行概括。如第五段说“当母亲听完了报重量的声音后,脸上 的笑容十分灿烂,因为我家的猪的重量,比前面最重的要重二十多斤,这说明,母亲一年的辛劳没有白费! 她依然保持着‘养猪能人’的称号”,这说明母亲勤劳,能干;如第六段“当母亲将第二头猪赶到秤架上 时,全场的人就哄笑开了。……我看见母亲的脸绯红,头埋得很低,她还不时地瞟着挂在横木上的猪和乡 人们的脸。母亲看我时,脸上笑了笑,尔后迅速转到别处去了”,第十一段“你妈昨晚上可是一夜没合眼 啊!这几十年,她从来没养过这么小的猪”,这表现出母亲的要强;如第八段“母亲做得一手好菜,…… 大家一个劲地夸母亲的手艺好”,第九段“母亲在屋内将猪肉抹上盐,花椒面和辣椒,用力揉搓,然后将 猪肉分装在两个大木桶里,盖上了”,这说明母亲心灵手巧;如第十一段“这头瘦猪,可是按你的意思给 你们养的,你妈每天上山扯猪草,加上米糠、包谷喂猪。为了到杀猪场上不被人笑话,我叫她给猪喂点饲 料,长点膘,你妈就是不同意。她说,你们喜欢吃瘦肉,不想吃饲料喂的猪,只要娃儿高兴,杀猪场上被 人笑话又能咋的”,这表现出母亲对孩子的疼爱。根据这些内容即可概括人物的特点。 点睛: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此类题目在解答时,首先要对小说的情节进行梳理,找出小说中关 于“母亲”其人的相关描述,然后进行概括。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可以分四步走:一是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 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扬还是贬低,是颂扬还是讽刺;二是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 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助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三是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 上进行归类概括;四是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六、语言表达与交流运用(4 分) 17. 将下面的材料整合成一个单句,为“人道主义”下定义。 ①人道主义起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 ②当时的思想家为摆脱经院哲学的束缚提出了这么一种思想体系 ③它是当时反封建和反宗教的武器 ④它提倡关怀人、尊重人、以人为中心 答:人道主义是: 【答案】人道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为摆脱经院哲学的束缚而提出的用以反封建和反宗教,提 倡关怀人、尊重人、以人为中心的一种思想体系。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句式转化,以及下定义的能力。 该题考单句的转换,解答时一是要掌握单句的形式,二是要整体把握所给的句子。首先选择一个基本句, 然后将其他成分按一定的逻辑顺序加入,注意核实有效信息是否遗漏。 属概念“人道主义是……的一种思想体系”。 再从四个分句中,提炼出关键词句(也就是邻近属概念)作为句子的定语、谓语、宾语。 主语:“人道主义”;谓语:是;定语关键词: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思想家为摆脱经院哲学的束缚、反封 建和反宗教、提倡关怀人、尊重人、以人为中心;宾语:一种思想体系。 再按照多重定语的逻辑顺序(多重定语的语序排列一般是:表示领属或时间、处所的定语离中心词最远; 其次是表示中心词“怎么样的”动词、动词性短语;再次是表示中心词“什么样的”形容词、形容词短语; 离中心词最近的是表示“性质的”名词或名词短语)进行排列组合成一个单句即可。 七、作文(40 分) 18.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我们常常要经过十字路口,红绿灯、交通警……车来车往的都是喧嚣。方向与选择,混乱与规则,从 众与坚守……瞬间的生活场景,往往也能带给我们丰富的感受和思考。 请结合上述现象及其反映的问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 800 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请工整书写,力求美观。 【答案】例文: 十字路口 经过十字路口,我们常有这样的体验:前面是几十秒的红灯,周围是一群不耐烦的行人。这时,横向 车辆突然变少,周围的一群人便着急的横穿过去。于是,自己也随别人一起闯了红灯,却忘了本应坚持的 原则。 人生也有很多类似的十字路口,坚持原则总会要求有勇气和耐力,而于此相比,放弃原则却容易得多。 画家黄永厚在艺术上就曾面临过这样的“十字路口”,有一次,朋友推荐他去日本办 画展,同时提了一 个要求,让他“画李白就是李白,画杜甫就是杜甫,别扯远了。”这的确是一个提高知名度的好机会,尤其是 在画家多从市场确立价值的今天。可 是黄永厚却断然拒绝了,因为他作画有自己的原则,他可以不去办画 展,却不远削足适履,在画风上做任何改变。这种坚持确实需要勇气,许多人缺少这种勇气。许 多作家都 曾有自己的写作原则,而在快餐文化如此风靡的现代社会,有些人放弃了文人本应有的那一份尊贵,从文 人变成了书商:别人爱看什么就写什么。而其他人看到同行们的做法似乎有利可图,便纷纷拥了上去,所 以我们在书店里才能看到那么多花花绿绿的言情、武侠小说,却少有内容质朴、充实的佳作。 面对人生中的十字路口,坚持不坚持或许只在一瞬间决定,但这个决定却又可能改变自己乃至别人的 一生。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从 1935 年到 1955 年在美国呆了二十年,而在祖国面临困 境,美国生活条件优越的 背景下,他毅然决然决定返回祖国。而在回国的过程中,他又遭遇了种种困难,但是这些并未改变他的回 国之心,这是对人格的考验。最 终,钱学森回到祖国并为中国航天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的坚守带领中 国航天科技向前发展,也令他被世人敬仰。而面对这样人格的十字路口,许多人却经不住利 益的诱惑,贪 官们就是最好的例证,明朝嘉靖年间的大贪官严嵩曾立志做清正廉洁的好官,可生活的种种磨难却让他“明 白”好人在朝中是很难立足的。看着身边比自己学问低却会奉承拍马的同僚个个升了官,严嵩便决定加入他 们,于是一个好官便转变成了明代第一大奸臣,一个十字路口就这样划清了好人与坏人的界限。 十字路口总有车来人往的喧嚣,人生的十字路口则充斥了更多的诱惑与危险,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 才更需要勇气与毅力,使我们在混乱的十字路口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清醒,获得人格的升华。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这是一个材料作文,材料的核心话题是“十字路口”,这个话题存在着双重含义,一个是表层意 义即本义,指两条道路呈现“十”字交叉的地方;还有一个是比喻义,用来比喻对重大问题必须作出抉择 的关键时刻。审题时应注意它与“十字街头”(纵横交错、繁华热闹的街道)在意义上的区别。 命题中的 提示语即材料中出现的“十字路口”所说的是一个“生活场景”,提示语只是一种理解方向上的指引,并 不代表考生一定要按照它所说的进行构思,事实上十字路口会出现在很多地方,也可能出现在僻静的地方, 给一个独自行走的人带来方向选择上的迷茫。只要能符合“十字路口”的本义和比喻义的基本内涵都算是 符合题意的。写作时要注意两点:一是千万不能把“十字路口”仅仅当做一个媒介,考生会把任何发生在 其他地方的事情搬到十字路口这个生活场景,那就是生搬硬套,没有理解十字路口的含义,也误解了命题 人的意图。二是选材时要关注“人”在“十字路口”这个场景的态度,要有选择地思考和决断。如果仅仅 局限于题目的本意,描述所发生的事情,表达自己的感受,当然较容易写,也可以不偏题,但是立意很难 深刻,所以要从比喻义出发,由现象引发我们对社会规则(如法律和公德)、利益和个人操守方面的思考, 特别要注意引用社会热点,关注时事,这样的文章就要深刻独到得多。 【立意】 1.选择正确的方向,找寻属于自己的一条新路。 2.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正确选择,需要勇气。 3.坚守初心。 【素材】 (一)事实论据 1.鲁迅弃医从文 鲁迅原抱着医学救国的初衷东渡日本学医的。当他从日本人放的电影中,看到中国人被日军砍头示众,周 围却挤满了麻木不佳的同胞看热闹,内心受到极大的震动,觉得:“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健壮也只 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或看客,病死多少也不必以为不幸的。”他认为,能改变人的精神状态,只有文 艺。李于是放弃医学,而改行从事文学创作。鲁迅终于成为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2.我们的事业在祖国 在 1997 年就有 247 位留法人员回国,他们当中很多人在法国已有稳定的工作,丰厚的收入,但是他们还是 选择返回祖国参加建设。他们都些学有专长的人。有的还是某些科学前沿的专家,如曾任法国血管和血液 研究所研究员并获得法国国家级大奖的韩中朝,在法国以第一发明人资格申请三项环保专利的余德辉,为 法国微动摩擦学派的形成作出重要贡献的周仲荣,在药用植物深绿卷化学成分和原理作用研究中取得突出 成绩的林瑞超,还有在凝聚物理研究中取得新发现的莫洪。他们所以决定放弃高薪和优越的生活条件,毅 然选择返回祖国,主要原因是他们深深感到,自己的根在中国,自己的事业在中国。 3.达尔文的选择 达尔文的父亲是位著名医生,他希望自己的儿子继承自己的事业也做医生。可达尔文无心学医,成天收集 动值物标本。他父亲对他无奈,又把他送进神学院,希望他将来当一个牧师。然而他的兴趣也不在牧师上, 在剑桥基督学院毕业以后,却登上海军勘探船“贝格号”作历时五年的环球旅行,在动植物和地质等方面 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经过综合探讨,形成了生物进化的概念。并于 1859 年出版震动当时学术界的生 物进化论巨著《物种起源》。生物进化论是 19 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 (二)理论论据 生活的难处就在于选择。 [爱尔兰]穆尔《折枝》 一个人怎样思想,他就是怎样的人;一个作何种选择,他就是何种人。 [美]爱默生《论文集第一辑》 在选择面前不作任何去何从选择,本身就是一种选择。 美国谚语 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荀子劝学》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年轻的时候。 柳青 两只坏苹果之间,没有什么选择。 [英]莎士比亚《驯悍记》 在筑围墙之前,我先要弄清,我把什么围在墙外,什么围在墙里。 [美]弗罗斯特《修墙》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