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嘉定区 2019 学年第二学期封浜高级中学高一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20 分钟 满分:100 分)
(注:答案请写在答题纸上,否则不予评分)
一、积累与运用(1-3)(10 分)
1. 按要求填空。
⑴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_______________(《庖丁解牛》
⑵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_____________,以趋于亡。( )《六国论》)
⑶《子路、曽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的述志得到孔子的肯定,孔子的原话是“__________________”。
孔子对子路的回答不满,原文是“___________”
【答案】 (1). 踌躇满志 (2). 日削月割 (3). 苏洵 (4). 吾与点也 (5). 夫子哂之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
解题时必须注意语意的提醒,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不要死记硬背;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解
答时,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
(1)注意“踌躇”的书写;(2)注意作家作品文学常识的积累;(3)“曾皙的述志得到孔子的肯定”“孔
子对子路的回答不满”是提示,同时注意“哂”的书写。
【点睛】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二是顺序错
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
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
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并纠正。
2.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这辞旧迎新的庚子之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却大肆 人类健康,危急时
刻,广大医护人员无惧生死,与时间赛跑,与死神竞速 出敬佑生命、甘于奉献的崇高品质。一张广
为流传的照片里,医护人员和患者竖起大拇指互相鼓励, 定格了抗击疫情的温暖瞬间。这是 的决
胜战线,也是不容有失的生命防线。
A. 侵蚀 展现 同仇敌忾 B. 侵害 彰显 同仇敌忾
C. 侵蚀 展现 众志成城 D. 侵害 彰显 众志成城
【答案】D
【解析】
【详解】2.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一是仔细审查
该词语的语言环境,二是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
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
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侵蚀,逐渐地破坏或腐蚀。侵害,侵入而损害。语境是说病毒对人体的损害,应选“侵害”。
展现,明显地表现出来。彰显,.鲜明地显示。语境说广大医护人员的做法鲜明地表现出他们的“崇高品质”,
应选“彰显”。
同仇敌忾,意思是指全体一致痛恨敌人。众志成城,指万众一心,一起面对困难。意思是大家齐心协力,
就像城墙一样的牢固。比喻大家团结一致,就能克服困难。语境修饰的是“决胜战线”,强调大家的万众
一心、克服困难,应选“众志成城”。
故选 D。
3. 请对下面新闻报道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30 字。
11 月 11 日零点开始,位于杭州的阿里巴巴西溪园区开始骚动起来,大屏幕上开始滚动起数字,第二分
钟,交易额突破 10 亿元,第五分钟,交易额突破 20 亿,第十分钟,36 亿!这场购物狂欢节开场 38 分钟
28 秒之后,大屏幕上的数字定格在 100 亿元,人群中再次爆发出一阵骚动,2014 年注定又是一个疯狂的双
十一。38 分钟,阿里巴巴双十一的交易额就破了百亿元大关,而在去年,破百亿用时 5 小时 49 分。
今年双十一的一大特点是无线端交易额占比明显上升,网友用手机端支付将近占了一半。 截至记者发
稿时,无线端成交占比达到了 45.7%。据阿里方面公布的数据,2013 年手机淘宝交易笔数占比整体的 21%,
而 2012 年这个数字大概在 5%左右。
【答案】今年双十一阿里巴巴交易额破百亿。无线端成交明显上升,占比达到 45.7%。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段压缩。压缩语段题的主要方法有:一是查找法,即在原文中寻找能表述主要信息的
关键语句,如议论文中表述论点的语句,说明文中的中心句,记叙文中的过渡句,新闻中的导语均属关键
语句。二是删减法,就是保留材料中主要信息,删除次要信息。三是连缀法,即将符合题干要求的信息筛
选整合,连缀成最终答案。
这则新闻报道的是双十一的交易情况。第一段首先报道从 11 月 11 日零点到开场 8 分钟 28 秒,交易额定格
在 100 亿元;接着与去年进行比较,强调今年突破百亿元的时间比去年缩短了很多。第二段主要报道无线
端交易额占比明显上升,达到 45.7%。并与 2013、2012 年进行了比较。由此可以概括出主要信息:今年双
十一阿里巴巴交易额破百亿。无线端成交明显上升,占比达到 45.7%。
二、阅读(50 分)
(一)整本书阅读。(5 分)
4. 《红楼梦》第三十至三十四回交代了“宝玉挨打”的前因后果:宝玉因琪官失踪,王府索人;又雨村来
访,其状态不佳;加之金钏投井,贾环进谗言诬陷,惹其父贾政暴怒,而遭毒打。事后宝钗探望宝玉。请
结合下面文字分析宝钗复杂心理。(50 字以内)
宝钗见他睁开眼说话,不像先时,心中也宽慰了好些,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
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的话急速了,不觉红
了脸,低下头来。宝钗起身说道:“明儿再来看你。你好生养着罢。方才我拿了药来交给袭人,晚上敷上,
管就好了。”说着,便走出门去。
【答案】内心心疼宝玉但又极力掩饰,不好意思直言心疼两字。但在“明儿再来看你”和“拿药来”中分
明看到真正的心疼。(大意对即可)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能力。名著阅读,除了要了解故事情节外,还要把握人物形象,主题等。抓
住人物思想性格的主要特征及个性是分析理解人物形象的关键。这道题其实是要求考生的分析诗歌中的人
物复杂的心理活动。
阅读所给的这段话,通过对宝钗的心理、语言神态以及动作描写的分析,挖掘出宝钗当时的复杂心理。
“宝钗见他睁开眼说话,不像先时,心中也宽慰了好些”,写出宝钗看到宝玉能睁眼说话,于是担心略微
放下,就放心了。
“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听人一句话”的“人”,
显然指她自己,她来探望,有使宝玉改弦易辙、回到封建统治者的“正途”的意思。再次,她对宝玉是有
“情”的,见宝玉被打成这样也确实“心疼”,却又先说老太太、太太心疼,然后用“我们”代称,宝钗
是内心里是心疼宝玉的但她又极力掩饰,不好意思直言“心疼”两字,只说“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
这个“疼”掩饰她对宝玉的心疼。“疼”字会让人误解为宝玉被打得实在太厉害了,以至于看得人都自己
像是被打成了这样,而“心疼”却没有这层意思。
“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的话急速了,不觉红了脸,低下头来”,宝钗此时咽下半截话,自悔和
红脸的表现说明宝钗自知情急之下失言,不说出“心疼”二字但“心疼”之意已有。
“明儿再来看你。你好生养着罢。方才我拿了药来交给袭人,晚上敷上,管就好了”,这句话里的“明儿
再来看你”和“拿药来”分明看到宝钗对宝玉是真正的心疼。
(二)(10 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生择一事”并不奢侈
沈策
①今年 4 月,《白鹿原》作者陈忠实的去世,引发了全社会对于这位秉持“一生择一事”严肃创作态度
的作家的追忆。陈忠实是一个“纯粹”的作家。他的创作生涯长达 50 余年,一生为文学而努力。为了让自
己完全融入写作氛围,他从省作协大院搬到乡下独居;为写这部小说,他打了无数遍腹稿,阅读了大量经
典名著和非文学书籍;在正式动笔前,他借助短篇写作,为这部长篇进行形式上的探索;而整个创作过程,
又花了陈忠实整整 6 年时间。他把全部时间都花在写作这件事情上,是在用自己的人生长度去丈量文学的
高度。《白鹿原》几乎耗尽了陈忠实的全部气力,却也让他抵达自己的人生巅峰。
②当今多元化社会,为每个人,特别是青年人的理想实现增添了无穷可能。有些人在经历不断的尝试、
选择、努力后,找到自己的职业方向,也有些人在这种过程中,展现出多方面的才华,在不同领域取得成
功,这些都是时代进步的表现。然而,这种环境下也容易滋生出浮躁心态,追名逐利的社会氛围让“一生
择一事”显得十分“奢侈”。一段时间里,所谓“成名要趁早”,在社会上有了一定的认同。踏实认真地
做小事、做一件小事的社会土壤,正日益贫瘠。
③寻求个性独立、个人价值实现,这些都无可厚非,然而,那些一生择一事,把个人的选择与国家的
需求相呼应的成功者,也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解读时代精神的视角。
④前段时间,电视上报道了一则新闻,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车洪才 36 年编 250 万字《普什图语汉语词典》。
普什图语是阿富汗的官方语言之一,我国掌握这门语言的不到 100 人。编纂这本字典,最初是完成国家培
养非通用语种人才的任务。后来有关部门把这件事都忘记了,车教授却在没有一分钱稿费的情况下自己垫
钱坚持把字典编完。如今,《普什图语汉语词典》在我国对外开放和“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
的作用。车洪才用自己的坚守实现了年轻时的自勉:奋少壮之勇力,攫智库之珍奇,建丰伟之功,立不灭
之绩,完终身之夙愿,尽人世之大义。
⑤任正非和华为公司,是另一个“一生择一事”成就的传奇。当问及任正非成功的密码是什么,他的
回答是:“坚持只做一件事”,不炒股、不做房地产、不上市,28 年坚定不移只对准通信领域这个“城墙
口”冲锋。
⑥
⑦正可谓“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车洪才教授的“一生一本词典”、陈忠实的“一生一部作品”、
任正非的“一生攻陷一道‘城墙口’”,他们的成功,正是充满理想,并为之倾尽全力不懈奋斗的结果。
这种一生择一事的坚守,无论成功与否,都会让我们拥有因奋斗而充实无悔的人生。
选自《人民日报》(2016 年 05 月 25 日 05 版)
5. “‘一生择一事’并不奢侈”中的“奢侈”一词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
6. 文章第②段的画线句如果改为“踏实认真地做一件小事的社会土壤,正日益贫瘠”,你认为原句和修改
句各有什么不同的效果?
原句:______________;改句:____________
7. 分析第④段画线句中数字的作用。
8. 第⑥段共有三句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虽然今天的青年不同以往,个性更加独立、思想更趋多元,然而,不管世事如何变迁,“一生择一事”
应当是每个时代青年人的永恒功课。
②不管人生目标多么宏大,理想多么高远,只有秉持一生坚持做好一件事这个基本信仰,才可能成为具有
新认识、新观念和新作为的“新青年”。
③世易时移,青年群体始终是推动国家创新和进步,保持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力量。
A. ②①③ B. ③①② C. ③②① D. ②③①
【答案】5. 挥霍生命/浪费生命。
6. (1). 原文:“做小事”两次反复,突出强调了“做小事”的社会风气越来越少,更加突显了这种现
象的严重性。 (2). 改文:语句表达言简意赅,在内容上更集中于“一件小事”,与本文的论述的中心
更切合。
7. “36 年、250 万字和不到 100 人”具体准确地写出了车洪才编撰字典耗时之久、工程之大、难度之高/突
出了其宝贵的一生择一事的坚守精神/进而有力地论证了本文“一生择一事”并不奢侈的观点。 8. B
【解析】
【5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方法:联系
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境
及课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务必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
“‘一生择一事’并不奢侈”中的“奢侈”一词的本意是“霍浪费钱财,过分追求享受”;而在句子中“一
生择一事”看似做的少,但实际正如文中所说“这种一生择一事的坚守,无论成功与否,都会让我们拥有
因奋斗而充实无悔的人生”,从这个角度说,“一生择一事”并非对生命的挥霍、浪费。因此这里的“奢
侈”应当是指“挥霍/浪费生命”。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语言的能力。主要是鉴赏不同句式表达的效果。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比较出两种表达的差
别,比如词语运用、句式选择、修辞运用等,然后结合句子的语气、表达的特点等分析比较两者的优缺点。
原句是“踏实认真地做小事、做一件小事的社会土壤,正日益贫瘠”,题干句是“踏实认真地做一件小事
的社会土壤,正日益贫瘠”。原句为了强调出这层意思,用了“做小事”“做一件小事”这样的反复手法,
无疑更能突出强调了“做小事”的社会风气越来越少,更加突显了这种现象的严重性。和原句相比,题干
句只用了一个“做一件小事”,从表达上看更简洁,在内容上更集中于“一件小事”,与本文的论述的中
心更切合。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具体考查数字在论证中的作用。解答论证方法的作用的题目,需
要熟练掌握每一种论证方法的具体作用和答题模式。如举例论证:举了……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证明了……
的观点,使论证更具有说服力;道理论证:引用了……的名言、格言、俗语等,充分有力地论证了……的
观点,具有权威性,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比喻论证: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把抽象深奥的
道理阐述得通俗易懂等。
第④段画线句是举例论证,以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车洪才编写《普什图语汉语词典》为例,突出了其宝贵的
一生择一事的坚守精神。而例子中提到的数字,如“36 年、250 万字和不到 100 人”,具体准确地写出了
车洪才编撰字典耗时之久、工程之大、难度之高。这些数字给以人详实之感,使得论证更有说服力。同时
通过这些数字以及车教授的例子,更有力地论证了本文“一生择一事”并不奢侈的观点。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中的排序题。语境式排序题要看陈述对象,考虑话题的一致性。话题统一是保持语言表
达连贯性的首要条件,一般说来,同一主旨的话题,陈述对象是明确集中的,围绕同一陈述对象所展开的
话题,前后衔接紧凑,思维顺势而下;转换了陈述对象,话题的一致性就遭到破坏,语句也就变得不连贯
了。命题者往往便会据此出题,或抽去其中一句让考生选择,或改变其中一句叙述的对象要考生修改。保
持陈述角度的一致性,必然要做到几个句子的主语一致或围绕同一对象展开。
这段话论述青年应该坚持“一生择一事”的信仰。③说的是青年与国家的关系;①②都说到“一生择一
事”,应该放到一起。按照逻辑顺序,第一句先说青年群体对于国家的重要意义,因此先排③;接着论述
如今的青年虽然不同以往,但仍应该坚守“一生择一事”的信仰,因此排①;最后强调持一生坚持做好一
件事的信仰的价值和意义,排②。整个排序为③①②。
故选 B。
(三)(10 分)
阅读《雷雨》片段,完成下面小题。
周朴园: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惠,也很规矩。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
后来,后来, —— 你知道么?
鲁侍萍:她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分的。听说她跟那时周公馆的少爷有点不清白,生了两个儿子。生
了第二个,才过三天,忽然周少爷不要她了。大孩子就放在周公馆,刚生的孩子她抱在怀里,在年三十夜
里投河死的。
周朴园:(汗涔涔地)哦。
鲁持萍:她不是小姐,她是无锡周公馆梅妈的女儿,她叫侍萍。
周朴园:(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鲁侍萍:我姓鲁,老爷。
周朴园:(喘出一口气,沉思地)侍萍,侍萍,对了……你可以打听到她的坟在哪儿么?
鲁侍萍:这个人现在还活着。
周朴园:(惊愕)什么?
9. 以上文段中对周朴园所说的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段话说明周朴园原来非常喜欢梅小姐的品格
B. 这段话从侧面赞颂了梅小姐的品格,突出了这个人物的悲剧性
C. 这是假心假意的赞语,并非赞赏她的贤惠规矩
D. 这是复杂的心理反应,既有留恋的感情,也有害怕她出现在眼前的忧虑
10. 鲁侍萍说这段话的目的是什么,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巧妙地把真相告诉周朴园 B. 鞭挞周朴园的卑鄙无耻
C. 暗示自己是梅小姐 D. 希望使周朴园受到良心的谴责而悔改
11. 以上节选的对话中插进了写周朴园的舞台说明,表现了周朴园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以下解释正确的
一项是( )
周朴园:(汗涔涔地)哦。 …… (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 (喘出一口气,沉思地) ……
A. 惊惧——警觉 —— 舒心 B. 惊异 ——畏惧一一放心
C. 惊恐——生疑 —— 释然 D. 惊慌 ——欣然——轻松
12. 鲁待萍说:“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惠,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对这句话作用的分析,正确
的一项是( )
A. 表现侍萍刚强、不逢迎的性格,揭示周朴园的隐私,揭露周朴园的虚伪
B. 表现传萍诚实、不虚伪的性格,以进一步试探周朴园的真实态度和真实感情
C. 表现侍萍善良、不欺诈的性格,借以澄清自己,表明自己的清白
D. 表现侍萍逆反、不屈服的性格,以此报复周朴园以解心头之恨
13. 对这段人物对话的主要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揭露周朴园的冷酷与虚伪 B. 控诉周朴园的欺诈与残忍
C. 突出鲁侍萍的刚强与抗争 D. 表现鲁侍萍的善良与诚实
【答案】9. C 10. B 11. C 12. A 13. A
【解析】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要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在文本语境中的丰富含义。
原文中,周朴园把年轻时的侍萍说成是“小姐”,而且“很贤惠,也很规矩”,鲁侍萍却反驳说“是个下
等人”而且“不很守本分”,周朴园的反应是汗涔涔地“哦”了一声,因为周朴园所说的都是假话,看似
赞美侍萍,其实只是为了美化自己,维护自己高贵的门第,把自己当年对侍萍始乱终弃的行为美化成正当
的,掩盖自己的罪行。
A 项,“说明周朴园原来非常喜欢梅小姐的品格”分析错误,周朴园只是通过别有用心地美化侍萍,达到掩
盖自己罪行的目的。
B 项,“从侧面赞颂了梅小姐的品格”分析错误,因为侍萍当时的行为是“不本分”的。
D 项,“也有害怕她出现在眼前的忧虑”分析错误,当侍萍告诉周朴园“这个人现在还活着”时,他的反应
是“惊愕”,他以为对方已经死了,所以这时的他并没有害怕、忧虑的心理。
故选 C。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要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在文本语境中的丰富含义。
原文中,鲁侍萍的反驳表面是在否定自己,实质上是为了揭露周朴园的罪行,揭开他自己蒙上的遮羞布,
最后还告诉周朴园“这个人现在还活着”,更是为了让周朴园无法再继续美化自己,揭穿他的谎言和无耻。
故选 B。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时首先找出文章中的相关描写,抓住文中表现人物神态、动作、语言
等重点词语,分析人物的心理变化。
当鲁侍萍反驳周朴园的话后,周朴园有一种被人揭穿谎言和罪行的惊慌,这事大出他的意料,所以紧张心
虚、惶恐害怕,出了冷汗,排除 B,随后他发现眼前之人如此了解三十年前的真相,对侍萍的身份产生了
怀疑和警觉,排除 D,最后当知道眼前的人和侍萍没什么关系时,喘出一口气,是紧张之后的放松,排除 A。
故选 C。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时首先找出文章中的相关描写,抓住文中表现人物神态、动作、语言
等重点词语,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鲁侍萍对周朴园的谎言愤怒万分,她强压怒火进行反驳,表面是在否定自己,实质上是为了揭露周朴园的
罪行,揭穿他的谎言和虚伪,表现了她坚强的一面。
故选 A。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时首先找出文章中的相关描写,抓住文中表现人物神态、动作、语言
等重点词语,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这一段对话,主要是鲁侍萍揭穿周朴园美化自己,掩盖罪行的谎言,揭露了周朴园的虚伪,表现了鲁侍萍
的刚强。
B 项,在这段对话内容中,主要揭露的是周朴园的“虚伪”,“欺诈”不恰当。
C 项,在这段对话内容中,主要突出的是周朴园的性格特点,其次是鲁侍萍的刚强,“抗争”这一点并没
有很好体现。
D 项,这一段对话不是要表现鲁侍萍的善良与诚实,而是揭露周朴园虚伪本质的刚强。
故选 A。
(四)(14 分)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
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
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
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
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盈,则思
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
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
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
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14.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
⑴必固.其根本_________ ⑵克.终者盖寡__________
15. 下列四组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盖.叹郦元之简
B.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则思知止以.安人
C. 德不厚而.思国之安 塞源而.欲流长也
D. 臣虽下愚,知其.不可 勇者竭其.力
16. 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17.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原话)。主要的论证方法有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有许多成语出自本文,请写出两个四字成语
【答案】14. (1). 使 ……稳固 (2). 能够 15. C
16. 大概(大凡)在深重忧患中一定会竭尽诚意对待臣下;在实现了自己的志向后就放纵自己傲慢地对待他
人。
17. (1).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2). 比喻论证、 (3). 正反对比论证、 (4). 举例论证(凡
百元首……)。
18. 居安思危、载舟覆舟、择善而从(之)、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善始善终)、垂拱而治、“源远流长”、
“谦冲自牧”、“文武并用”、“劳神苦思”、“慎始慎终”、“慎始敬终”、“戒奢以俭”等。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能力。
(1)必固其根本,意思是“一定要使它的根稳固”。固:使 ……稳固。
(2)克终者盖寡,意思是“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不多”。克:能够。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 项,语气助词,表揣测,大概(或连词,表原因,因为);发语词,可不翻译;
B 项,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目的,来;
C 项,都是连词,表转折,却;
D 项,代词,这样;代词,他们。
故选 C。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本题关键词有:殷忧:深重忧患;竭诚,竭尽诚意;以,来;下,臣下;既,已经;得志,实现了自己的
志向;傲物,傲慢地对待他人。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分析本文的结构和论证手法。文章一开始,作者运用了排喻的手法,作者首先举出“求木之长者,必固其
根;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两组比喻,从而引出了“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作者先设置这样两
个形象性和哲理性都很强的比喻,而后引出了自己要表达的真实意图。使用了排喻的方法开篇后,作者又
以三个“不”字的排比句从反面来说明问题,“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
安”。从而进一步强调了作者的政治意图。然后作者很明确地向唐太宗指出,做为一国之主的帝王,身负
重任,就要在安乐时想到危难,尽量避免奢侈,要提倡节俭。不然的话就会做出像伐根而求树茂,塞水而
望流长一样的愚蠢事。由此可见本文中心论点是: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运用的论证方法有:比喻论证,
正反对比论证。后面紧接着作者向唐太宗指明历史上的君王,一开始创业时大多都能兢兢业业,而善始善
终的就不多了。这是运用了举例论证。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含义及语言的鉴赏以及对成语含义及出处的识记能力。
本文的成语有:
居安思危: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
载舟覆舟:统治者如船,老百姓如水,水既能让船安稳地航行,也能将船推翻吞没,沉于水中,表示事物
用之得当则有利,反之必有弊害。
择善而从(之):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善始善终):开头做得好的确实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不多。(做事情有好
的开头,也有好的结尾。形容办事认真)。
垂拱而治:垂拱:垂衣拱手,形容毫不费力;治:平安。比喻统治者不做什么事使天下太平。多用作称颂
帝王无为而治。
源远流长:意思是河流的源头很远,水流很长。常比喻历史悠久,根底深厚。
谦冲自牧:谦虚谨慎,自我克制。
文武并用:文臣武将一起任用(就能毫不费力治理好国家)。
劳神苦思:为人为某事忧心苦思。
慎始慎终(慎始敬终):意思是事情从开始到结束都谨慎小心。
戒奢以俭:这是个状语后置的短语,实际上是以俭戒奢。戒:戒除;奢:奢侈;以:用;俭:节俭。
【点睛】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技巧: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
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从句子结
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如本题,主要从语境内容分析。
参考译文:
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
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牢固却想要树木生长。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
安定,我虽然地位低见识浅,(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聪明睿智(的人)呢!国君处于皇
帝的重要位置,在天地间尊大,就要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政权的和平美好。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
想着危难,戒奢侈,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宽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挖断树根来求得树木
茂盛,堵塞源泉而想要泉水流得远啊。
(古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开头做得好的确实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不
多,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难吗?通常处在深重的忧虑之中一定能竭尽诚心来对待臣民,已经成
功,就放纵自己的性情来傲视别人。竭尽诚心,虽然一在北方,一在南方,也能结成一家,傲视别人,就
会使亲人成为陌路之人。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臣民)只求苟且
免于刑罚而不怀念感激国君的仁德,表面上恭敬而在内心里却不服气。(臣民)对国君的怨恨不在大小,可
怕的只是百姓;(他们像水一样)能够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谨慎的。
做国君的人,如果真的能够做到一见到能引起(自己)喜好的东西就要想到用知足来自我克制,将要
兴建什么就要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定,想到帝位高高在上就想到要谦虚并加强自我约束,害怕骄傲自
满就想到要像江海那样能够(处于)众多河流的下游,喜爱狩猎就想到网三面留一面,担心意志松懈就想
到(做事)要慎始慎终,担心(言路)不通受蒙蔽就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考虑到(朝中可能会出现)
谗佞奸邪就想到使自身端正(才能)罢黜奸邪,施加恩泽就要考虑到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奖赏不当,动用
刑罚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发怒而滥用刑罚。全面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弘扬这九种美德,选拔有才
能的人而任用他,挑选好的意见而听从它。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献出他的谋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使
出他的力量,仁爱的人就能散播他的恩惠,诚信的人就能献出他的忠诚。文臣武将争先恐后前来效力,皇
上弹着琴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为什么一定要(自己)劳神费思,代替臣下管理职事呢!
(五)(11 分)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蒲留仙先生
蒲留仙先生《聊斋志异》,用笔精简,寓意处全无迹相,盖脱胎于诸子,非仅抗于左史、龙门①也。相
传先生居乡里,落拓无偶,性尤怪僻,为村中童子师,食贫自给,不求于人。作此书时,每临晨携一大磁
罂②,中贮苦茗,具淡巴菰③一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陈芦衬,坐于上,烟茗置身畔。见行道者过,必强执
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渴则饮以茗,或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偶闻一事,归而粉饰之。如是二十
余年,此书方告蒇④。
(选自邹弢《三借庐笔谈》)
【注释】① 左史、龙门:指左丘明和司马迁。② 罂(yīng):小口罐子。③淡巴菰:烟草。④ 蒇(chǎn):
完成。
19. 蒲留仙即清代小说家 ___________ ,本学期学过他的文言小说《_____》
20.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
①具.淡巴菰一包____________ ②下.陈芦衬____________
2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渴则饮以茗,或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
22. 从上文看,《聊斋志异》一书在写法上的特点是:_________ ;_______
23. 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概括《聊斋志异》获得巨大成功的主要因素。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答案】19. (1). 蒲松龄 (2). 《促织》
20. (1). 准备 (2). 在下面
21. (行道者)口渴了就给他们喝茶,或者给他们抽烟,一定要让他们把知道的故事全部说出来才罢休。
22. (1). 文字精炼; (2). 写作技巧高超;③主旨表达含蓄、深刻。
23. (1). 虚心求教,积累了丰富的写作材料 (2). 潜心创作,态度严谨,精雕细琢
【解析】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于文化常识的理解和分析判断能力。这类题只要平时做好丰足的储备,熟练地背诵,得分不难。
平时复习主要是识记,多多益善;另外便是做题时仔细认真沉着冷静的心性培养。蒲松龄,字留仙,一字
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小说家。本学期学过他的文言小说《促织》。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平时广博积累文言实词的意思,注
重和现代汉语的比较,一定要结合句子来判断,有的还要扩展到原文。
“具淡巴菰一包”译为“准备一包烟草”,结合语境“具”在此处含义为“准备”;“下陈芦衬”译为“在
下面垫着芦衬”,结合语境“下”在此名词作状语,含义为“在下面”。
【21 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
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
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赋分点:
“饮以茗”:状语后置,把茶给他们喝;“或”:或者;“奉以烟”:状语后置,把烟给他们;“乃”:
才;“已”:停止,结束。
【22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及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做此类题时,回归原文,按照题干要求,锁定答题区域,
结合文本内容,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归纳。依据原文“蒲留仙先生《聊斋志异》,用笔精简,寓意处全无迹相,
盖脱胎于诸子,非仅抗于左史、龙门也”可知,蒲松龄先生的《聊斋志异》,用笔精确简约,他寓意的地方
不着痕迹,他的笔法脱胎于诸子百家的文章。这是他创作的特色之处,文字极为精炼,写作技巧高超,主
旨表达含蓄、深刻。
【23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及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做此类题时,回归原文,按照题干要求,锁定答题区域,
结合文本内容,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归纳。依据原文“见行道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渴
则饮以茗,或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可知,要关注生活,虚心求教,要用认真的态度去对待,不断积累
丰富的写作材料,才能写出有价值的作品,这是《聊斋志异》获得巨大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依据原文“偶
闻一事,归而粉饰之”可知,蒲松龄在创作中,是潜心创作,态度严谨,精雕细琢,这是《聊斋志异》获
得巨大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依据原文“如是二十余年,此书方告蒇”可知,持之以恒的精神也是取得成
功的原因。
【点睛】课外文言文的阅读理解题目四步骤: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
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
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
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
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
需要注意的是,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
读全文,不求完全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解题方法。答题时需要根据具体的
题型选择对应的答题方法,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译文:
蒲松龄先生的《聊斋志异》,用笔精确简约,他寓意的地方不着痕迹,他的笔法脱胎于诸子百家的文章,
不只是左丘明和司马迁学的。传说蒲松龄先生住在乡下,境遇落魄没有伴偶,性格特别怪僻,当村中孩子
的老师(就是私塾老师),家中贫穷自给自足,不求于人。创作这本书时,每到清晨就拿一个罐子,里面装
着苦茶,而且还准备一包烟草,放到行人大道旁,下面垫着芦衬,坐在上面,烟和茶放到身边。见行人经
过, 一定强留他们和自己谈话,搜罗奇妙的故事和一些奇异的传说,和人聊天的时候知道了这些奇妙的故
事;渴了就给行人喝茶,或者奉上烟,一定让(那些行人)畅谈才可以。每听说一件有趣的事,回去用文笔
修饰而记录下来。就这样二十多年,这本书才完成。
二、写 作(40 分)
24.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都是逼出来的”。这句话应该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它往往来自于老师、家长的谆谆教诲。
请围绕“人都是逼出来的”这句话谈谈自己的看法或叙写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700 字左右。(注意:如写议论文谈看法可以或肯定或反对或补充,择其一点谈,必须观点鲜明,论述集中。)
【答案】例文:
逼
“逼”是刀光剑影炮火硝烟时立下的军令状,“逼”是遵照执行不得有误的死命令,“逼”是必须完
成不得拖延的硬任务。“逼”或意味着“强硬,强迫”。但是逼迫,能激发自己无穷的潜能,一步步迈向
成功。
生存危机,逼出成功。
面对数十倍于已方的秦兵,西楚霸王毅然破釜沉舟,让战士们只带天干粮,逼使每位士兵拿出视死如
归的勇气,最终赢得了这一场神奇伟大的战争;面对不顾骨肉亲情的兄长,曹子建被逼无奈,以旷世之才
在七步之内吟出一首冠绝天下的诗,不但成功地免去杀身之祸,而且被后人答为“七步之才”。
渔民捕捞的沙丁鱼,在短时间内很快地死亡。后来在人们引进了它们的天敌后,被生存的危机所逼迫,
反而不断挣扎从而获得了生存的希望,成功地存活下去。生存危机的逼迫,能使发挥体内的最大潜能,激
发智慧,释放勇气,最终获得成功生存的机会。
困境重围,逼出成功。
那一场连绵不绝的大雨,使陈胜等人在大泽乡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亡亦死,举大义亦死”的困
境逼迫他们揭竿起义,成为了第一支农民起义军,成功地敲响了秦亡的警钟。那是一场惊心动魄的角斗,
重兵濒临城下,城外无援兵,城内无一守兵,孤绝的困境,逼出了诸葛亮超强的智慧,一架琴,几个扫把
演绎一曲“空城计”,成功地吓退司马大军,让城中百姓转危为安。那是一场天灾人祸的灾难,中国陷入
三年困难时期,偏又遭苏联撤走资金与技术的顶头风,逼迫国人奋发图强,在极度困难的条件下成功地完
成了“两弹一星”的壮举。
困境当前,艰难压顶,没有沮丧,没有失落,没有放弃!无路可走,逼迫之中,激发人无穷的斗志,
获得如此伟大的成就,走向成功!
亡国警兆,逼出成功。
诸侯混战,此消彼长,秦国地处偏远的西北地区,实力弱小,随时都有被吞灭的可能。在国将亡的逼
迫下,秦国实行商鞅变法,最终一扫六合,统一天下。闭目塞听,盲目自大,清朝统治者以天朝上国自居,
没有国将亡的逼迫感,使得中国渐衰落落入被动挨打的局面,如同肥肉般任人宰割,受尽外族凌辱。内忧
外患,水深火热,帝国主义的侵略,逼迫中国人民奋起反抗,激发战士们一往无前。经过 8 年顽强抗战,
即使在武器不如人,力量不如人的情况下,也成功地成立新中国,翻身作主。
贪图安逸,不思进取,导致国家的退步;落后的耻辱,亡国的警兆,震醒了那醉生梦死的统治者,逼
迫他们励精图治,夺取国家的独立与富强。
逼,是一种压力,是一种磨炼,是一种面对困难不屈服的意志,使人突破重围,勇往直前。逼,是山
重水复疑无路中死活都要拼出一条光明大路的坚持,是绝处寻生的希望,是人成就人生的必备要素。成功
需要逼迫!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文的能力。审题是高考写作的第一步,也是决定作文成败的关键,是考生写作
的重中之重。虽然高考写作时间很有限,但“磨刀不误砍柴工”,必须舍得花 5 分钟来审清题意。不同类
型的作文在审题上有不同的侧重点。立意力求新颖、高远而深刻。没有统帅的军队是乌合之众,而没有主
题的文章则是无根之木。立意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作文的成败,立意是否新颖、高远、深刻是拉开作文档
次的关键。要使立意深刻高远并非要宏大叙事,而是要能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要能用看似不起眼的生活
小事,甚至是一个动作、一句话、一次微笑、一个眼神等来揭示重大的思想意义,反映震撼人心的主题,
来反映考生正确而高尚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让“作文”与“做人”相统一,才能提高作文的思想格调与社
会价值,才能用笔下的文章启发人、感染人。
【审题】本题是一则材料作文,富含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意在引导学生深思现象与本质,关注无数成功
辉煌的背后真实揭示成功的定律,以指导学生面对人生。材料首先提出一个看法,即“人都是逼出来的”,
然后让考生们写出感受和认识。考生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思考:
1.在什么情况的逼迫下,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功。
在生存危机的逼迫下,有动物在物竞天择后适者生存;在家庭压力的逼迫下,有人全力以赴不负重望;在
就业艰难的逼迫下,有人重新开始重新学习开创新人生;在激烈竞争的逼迫下,有企业穷则思变创新发展;
在政治压力的逼迫下,有黑人打破种族歧视,夺得政权;在经济压力的逼迫下,有穷人改写的贫穷的命运
创造了财富;在民族危亡的逼迫下,国家发愤图强成功崛起。
2.为什么逼能创造成功?
别人逼迫自己或自己逼迫自己,不给自己留退路,全力寻求出路。负重前进,自我加压,去除懈怠。常言
道:有压力才有动力。被逼,心态就会改变,目标就会明确。被逼,就会分清轻重缓急,抓紧时间,就会
马上行动。寻求突破,大胆创新,一定要跨过这道坎,从而激发巨大的潜能,迸发无穷的力量。
3.如何在被逼的境遇中创造成功?
有人在逼迫中失落,有人在逼迫中崛起。要通过什么样的努力才能走向成功呢?唯有冷静分析,坚强面对,
积极寻找对策,百炼成钢,迎难而上。
4.如果没有逼的环境,身处优裕闲逸的环境,就难有成功。
关注现实,有一些人在毫无压力中懈怠了自我,在安逸中放纵了自我,在轻松中麻醉了自我。失去了奋斗
的动力,迷失了前进的目标,找不到生活的寄托,开始滑坡,开始堕落,开始变质,走向推向的深渊。
在困难面前,在危机面前,有人束手无策,听天由命;有人则变压力为动力,积极找寻解决困难的办法,
于是成功也就跟着被“逼”出来了。当外部有压力逼你的时候,你的学识、才干等将会有很大的长进,你
的企业会有大进步,你的国家会有大发展。虔诚地感谢“逼”,因为你能逼出“成功”。
【立意】①虔诚的感谢“逼”你的人。
②“逼”你成功。
③“逼”你成长。
【素材】1、凌寒绽放的白梅,清香溢满寒冬,是因为风雪的逼迫;立根山巅的松柏,傲然挺立不倒,是因
为绝境的逼迫;盘旋云层的苍鹰,展翅高空飞舞,是因为竞争的……他们肩负重担与压力,比自己成功。
2、著名作家刘墉讲过:有一个很有名的绘画教师,他总是要求自己的学生去买很贵的纸张和铅笔,颜料等
绘画工具,当学生都在为自己要出巨资购买工具而抱怨。绘画教师说了一段令人深思的话。他告诉学生,
如果你们出钱买很贵的工具,会舍得浪费吗?会不用心绘画吗?你们创作出的作品一定会比以前更加出色。其
实画师是为了让学生珍惜自己的钱财而逼迫自己成功。正应为有了金钱的压力,才会逼自己创作出精致的
作品,逼自己取得成功。
3、“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事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在曹丕的逼迫下,作出了这首令后世也
敬仰的传奇之作《七步诗》。诗文,如果没有曹丕的逼迫,曹植能作出这首《七步诗》吗?也许,曹植会把
酒言欢,斗酒十千;也许会赏月怀古,鼓琴弄瑟……正是因为身受曹丕的压力,曹植才会有动力逼迫自己
创作《七步诗》,才为后世留下了一段佳话。
4、当岳桦反身向上的时候,才能在如此的高度,俯瞰长白山。火山爆发后,所有的植物如海水涛涛滚向了
山下。岳桦扑到了,喘出厚重的呼吸声,当他起身知识,山下已是其他植物的国度,山上一片废墟,狼籍
不堪。在命运的逼迫下,绝境的逼迫下,它匍匐地爬上了长白山,终于成就了岳桦。当岳桦转身向上,逼
自己生存下去之时,它就成为一种精神的象征,成为文人墨客笔下被传送的坚强与不屈。如果岳桦不逼迫
自己向上,它还能生存吗?如果不受灭绝的压力,它能逼自己攀登吗?因此,我们要身负重担与压力,逼自己
取得成功。
5、贵的纸逼练字人用心练字,曹丕的逼迫使曹植创作《七步诗》,绝境的逼迫使岳桦攀登顶……无数的事
实向我们昭示,想要成功,就需要逼。
6、逼你成功,去攀登顶峰,领悟一览众山小的快感;比你成功,去行帆大海,感受乘长风破万里浪的豪迈;
逼你成功,去梦游神州,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浑……
7、如果你想翻墙,请先把帽子扔过去。如果你想成功,就要身背压力,逼你成功!逼你成功,流下的汗水
终会化成最美的春雨逼你成功,你会看到蓝蓝的天,白白的云,美丽的……请你不要忘记,身负重担,逼
你成功。
【结构】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并列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
分析材料由此自己的观点;然
后采用并列的方式进行论述,并列式注意分论点的提取,如此题可围绕“逼你成功”这一中心论点采用小
标题并列式结构,从三个不同领域,思索“逼出成功”的道理;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每一句分析语的
论证,每一个论据的展开 ,都要紧密地契合“逼出成功”,打造强大的说服力,安排结尾时刻意凸显一下
标题、开头、结尾的照应关系。
【点睛】材料作文区别于过去的话题的作文的一个关键就是多角度立意,一般材料作文中都有“明确立
意”“选准角度”的说法,言下之意就是可以多角度立意,这样就给考生打开思维的空间。因此材料作文
要注意多元立意的原则。但绝不意味着可以任意的立意,还有“不要脱离材料的范围”的限制,因此注意
才多元中寻求最佳,如是两个对立的方面注意辩证的谈二者之间的关系,不要只强调其中的一面。此题注
意选准角度进行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