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阅读题中的标点(试题版)有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阅读题中的标点(试题版)有答案

ID:654430

大小:147 KB

页数:19页

时间:2021-04-0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2021 年高考考点: 阅读题中的标点(试题版) 考点: 1. 标点位置与文意之间的关系 2. 问号、叹号 3. 引号 4.逗号 5.省略号、破折号、冒号 一、标点位置与文意之间的关系 标点符号运用得好坏,不仅关系到读者能否分清结构,辨别语气,正确理解文章,而且直接影响诗文 质量的优劣和思想感情的正确表达。 (一)示例:标点的价值 1.奥多尔·冯达诺与青年 十九世纪德国的奥多尔·冯达诺在柏林当编辑时,曾收到一个青年作家寄来的几首拙劣的诗,并附信 一封:“我对标点向来是不在乎的,请您用时自己填吧。”冯达诺很快就给那个青年退了稿,并附信说:“我 对诗向来是不在乎的,下次请您只寄些标点来,诗由我自己来填好了。” 这是对不重视诗文标点者的讽刺和训诫,辛辣有力,意味深长! 2.郭沫若谈标点 文学大师郭沫若就十分重视文章标点,他曾多次强调过:“标点一定要恰当,标点好象一个人的五冠, 不能因为它不是字就显得无足轻重,标点错了,意义也就变了。” (二)试题对接:写上标点 1.主语的变化 (1)①三 年 不 死 老 婆 大 晦 气 矣 (死者:老婆) ②三 年 不 死 老 婆 大 晦 气 矣 (死者:丈夫) (2)① 对 牛 弹 琴 (牛) ②对 牛 弹 琴 (人) (3)①酿 酒 缸 缸 好 做 醋 坛 坛 酸 养 猪 大 如 山 老 鼠 头 头 死 ②酿 酒 缸 缸 好 做 醋 坛 坛 酸 养 猪 大 如 山 老 鼠 头 头 死 2.语气的变化 (1)①男 女 授 受 不 亲 (保守) ②男 女 授 受 不 亲 (开放) (2)①下 雨 天 留 客 天 留 我 不 留 (询问语气) ②下 雨 天 留 客 天 留 我 不 留 (逐客令) ③下 雨 天 留 客 天 留 我 不 留 (逐客令) ④下 雨 天 留 客 天 留 我 不 留 (留客令) ⑤下 雨 天 留 客 天 留 我 不 留 (留客令) 3.缺少连词“和”“与”造成的语意变化 (1)①无 米 面 亦 可 无 鱼 肉 亦 可 无 银 钱 亦 可 (白干) ②无 米 面 亦 可 无 鱼 肉 亦 可 无 银 钱 亦 可 (要报酬) (2)①无 鸡 鸭 亦 可 无 鱼 肉 亦 可 青 菜 一 碟 足 矣 ②无 鸡 鸭 亦 可 无 鱼 肉 亦 可 青 菜 一 碟 足 矣 (3)①无 鱼 肉 也 可 无 鸡 鸭 也 可 青 菜 萝 卜 万 不 可 少 不 得 工 钱 ②无 鱼 肉 也 可 无 鸡 鸭 也 可 青 菜 萝 卜 万 不 可 少 不 得 工 钱 2 (4)①吾 产 尽 与 吾 子 婿 外 人 不 得 争 夺 ②吾 产 尽 与 吾 子 婿 外 人 不 得 争 夺 4.内容的相反变化 (1)①人 多 病 少 财 富 (好) ②人 多 病 少 财 富 (坏) (2) ①过 路 人 等 不 得 在 此 小 便 (严禁) ②过 路 人 等 不 得 在 此 小 便 (允许) (3) ①路 不 通 行 不 得 在 此 小 便 (严禁) ②路 不 通 行 不 得 在 此 小 便(允许) (4)①脚 不 大 好 头 发 没 有 麻 子 (漂亮) ②脚 不 大 好 头 发 没 有 麻 子 (丑陋) (5)①某 家 有 黄 花 少 女 人 材 十 分 丑 陋 全 无 一 双 好 脚 (漂亮) ②某 家 有 黄 花 少 女 人 材 十 分 丑 陋 全 无 一 双 好 脚 (丑陋) (6)①我 家 今 年 好 晦 气 少 不 得 大 官 司 做 酒 好 做 醋 滴 滴 酸 养 猪 大 似 象 老 鼠 个 个 瘟 (晦气) ②我 家 今 年 好 晦 气 少 不 得 大 官 司 做 酒 好 做 醋 滴 滴 酸 养 猪 大 似 象 老 鼠 个 个 瘟 (运气) (7)①明 日 逢 春 好 不 晦 气 终 年 倒 运 少 有 余 财 (晦气) ②明 日 逢 春 好 不 晦 气 终 年 倒 运 少 有 余 财 (运气) (三)诗境和文体的变化 1.示例: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 清末,慈禧当政,谕传书法家为她题写扇面。这位书法家受宠若惊,心情紧张,结果把王之涣的《凉 州词》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的“间”字给漏掉了。慈禧看后大怒,认为欺她不懂唐诗,欲治死罪。此 时,书法家急中生智,奏明太后,此乃借唐诗填词,别有一翻新意,随之句读吟道:“黄河远上,白云一 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慈禧听后,龙颜大悦,便赐酒压惊。题扇之人 若不是才思敏捷,巧用标点自圆其说,岂不人头落地了。 2.文体变化:古诗转化成小令、剧本——唐代杜牧《清明》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改变标点变成小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变标点变成剧本——时间、地点、场景、人物、情态、台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问号、叹号 考点: 3 1.问号的作用 (1)开头——①悬念,读者兴趣;②突兀,横空出世。 (2)结尾——①读者想象空间;②用问句作答,如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 舟”。 2.问答模式(问答体、对话体、主客问答):以疑问表感叹,以问为答,隐藏问答…… 3.多个问句 (一)教材示例 1.?和! 在某些特殊条件下,标点符号还能够传递信息和感情。据说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将《悲惨世界》手稿寄 给出版社后,过了一段时间不见回音,就给出版社去了一信。信中只写了一个问号:“?——雨果。”很 快他就收到回信。信上只有一个标点符号“!——编辑室”。不久,轰动文坛的《悲惨世界》便与读者见 面了。这信被称为世界最短的信。两个标点符号,把他们之间所要表达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了。 2.点号与语气(《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P31) 【示例】旧社会学校里一个小小的职员,要干的杂务多着呢? 【点评】这个句子中的语气助词“呢”不表疑问语气。揣摩文意和语气,可知文中是在指明事实,而又带有 气愤的情绪,表明说话人有不平的感情,所以句中的问号应该改为叹号。 3.呼告、反问 【出处】(必修四)话题:“语言”P78—P107 【教材训练点】(必修四)P84 (1)《不自由,毋宁死》呼告、反问语气的作用——增强感染力;(2)古罗马雄辩家西塞罗说,演讲就 是得体地运用声音、表情和手势、想象;(3)亨利演讲的情景,借助语气和语调、表情和手势演讲。 4.以疑问表感叹(必修一教参:《的艺术特色》P101) 这篇文章的另一特色,它不光是说理,还带有强烈感情。这种感情是从反抗流俗的嘲笑来的。“嗟 乎!师道之不传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两句感叹的话,反映了他的感情。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用疑问句来 表示感叹。 【解读】(1)内容依托——反抗流俗嘲笑 (2)标点——直接感叹:感叹句;间接感叹:疑问句。 5.教材示例: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谁是最可爱的人》开头写道:“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 放纵奔流着;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 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结尾处有:“……朋友!你是这么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你一定会深深地爱我们的 战士--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这篇文章用了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方法来表达主题,开头作者从切身的感受中提出了“谁是最 可爱的人”这一问题,结尾部分,以议论抒情的形式作结,把志愿军战士奋不顾身的战斗同祖国人民的幸 福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指出志愿军战士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文章首尾呼应,突出了主题。 6.教材示例: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 4 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 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点评】 问: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答: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下阙尾句,以设问结尾,实际上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 上阕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 问题。下阕回忆了往昔峥嵘岁月,表现了诗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 形象含蓄地给出了“谁主沉浮”的答案: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 旧世界的革命青年。 7.教材示例:《渔父》(《楚辞》)——寓言对话体 【原文】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 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 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 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遂去,不复与言。 【译文】 屈原被放逐后,来到湘江边上徘徊,在江边上边走边吟唱,他脸色憔悴,形销骨立,一副枯瘦模样。 渔翁看到屈原问他说:“您不就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会落到这步田地?”屈原回答说:“人人都肮脏只有我干 净,个个都醉了只有我清醒,因此被流放。” 渔翁劝他道:“圣人不拘泥于任何事物,并能够随着世道而变化。如果世间人人都混浊,何不搅混泥水 推波助澜?如果世间个个都醉了,为何不吃酒糟大口喝酒?为什么遇事深思,行为出众,以至于让自己被放 逐?” 屈原回答说:“我听说:刚洗过头要弹去帽子上的灰尘,刚洗过澡要抖净身上的衣服。怎么能让干干净净 的身体,去沾染污污浊浊的外物呢?我宁愿投入那湘江水中,让自己葬身在江中鱼腹。怎么能让洁白纯净的 东西,蒙受世俗尘埃的玷污呢!” 渔翁听完后微笑起来,敲打着船桨边走边唱:“沧浪江的水清又清啊,可以洗一洗啊我的头巾。沧浪江 的水浊又浊啊,可以洗一洗啊我的双脚。”他走了,不再和屈原说话。 【问题】 (1)《渔父》真实地展示了屈原内心的深刻矛盾,作品是怎样表现人物复杂心情的。 (2)《渔父》采用寓言对话体的形式,假托渔父与屈原一次相遇,通过两人的对话,展开思想交锋,把屈 原内心的矛盾斗争外化出来,真实地反映了屈原的思想,表现了他崇高的人生追求。 【问答体】 (1)第 1 段 ①一问身份:子非三闾大夫与? 【赏析】屈原曾任楚国的三闾大夫,显然渔父认出了他,便用反问来确认。 ②二问现状:何故至于斯? 【赏析】落魄到这地步,当是渔父所没有料想到的。 ③“问”的作用 【赏析】渔父的问话,引出屈原的答话,展开了一场思想交锋。 5 ④答——胸中久蓄的痛苦一经触发,回答的就显得格外愤激:“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赏析】屈原表明自己与众不同,独来独往,不苟合,不妥协。 (2)第 2 段 ①答——渔父进一步的驳难:“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②以问为答——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 ③问——驳难,忠告:“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3)第 3 段 ①以问为答——以不能以自己的清白之身受到玷污的两个反问句,表明了自己不惜牺牲性命也要坚持理想 的态度。 ②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③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8.教材示例:苏轼《赤壁赋》——主客问答(主客一体、抑主伸客) 【1】第 1 段 壬(rén)戌 (xū)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zhǔ) 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shǎo) 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dǒu )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 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 登仙。 【译文】元丰五年的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划着船在赤壁的下面游览。清凉的江风缓缓吹来,水面 没有波浪。我端起酒杯劝客人们喝酒,吟诵《月出》中的诗句,高唱“窈窕”的篇章。不一会儿,月亮从 东山上升起,在斗宿和牛宿之间徘徊。白茫茫的水汽横贯江面,江水反射的月光与天际相连。任凭小船在 茫茫无际的江面上飘荡,越过浩荡渺远的江面。多么广阔浩瀚,我们像在天空中驾风遨游,不知道船将要 飘向何方;多么飘然恍惚,我们像遗弃尘世,独立长空,飞升成为神仙。 【2】第 2 段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xián)而歌之。歌曰:“桂棹(zhào)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 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hè)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niǎo],不绝 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í)妇。 【译文】这时,酒喝得很欢畅,我敲着船舷唱起歌来,歌词是:“桂木做的棹啊兰木做的桨,用桨板划开澄 明的江水,船儿在月光浮动的水面上逆流而进。我的思绪十分悠远,遥望美人,天各一方。”客人中有位 吹洞箫的,随着歌声伴奏。洞箫声呜呜地响,像怨恨,像思慕,像抽泣,像倾诉。余音婉转悠长,像细丝 延绵不断。它能使得深渊中的蛟龙舞动,使得孤舟上的寡妇为之哭泣。 【3】第 3 段 苏子愀(qiǎo)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 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liáo),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顺流而东也,舳(zhú)舻(lú)千里,旌(jīng)旗蔽空,酾(shī)酒临江,横槊(shuò)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 在哉!况吾与子渔樵(qiáo)于江渚(zhǔ)之上,侣鱼虾而友麋(mí)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páo)尊以相属(zhǔ)。 寄蜉(fú)蝣(yóu)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sù)。哀吾生之须臾(yú),羡长江之无穷。挟(xié)飞仙以遨游,抱 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译文】我听后觉得忧愁凄楚,整了整衣服,端正地坐着,问客人说:“为什么声音这样悲凉呢?”客人回 答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孟德的诗句吗?从这儿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山水连 接盘绕,树木茂密,一片苍翠繁茂的样子,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围困击败的地方吗?当他占领荆州,攻下 江陵,沿长江东进的时候,战船千里相连,旌旗遮天蔽日,他面对长江畅饮,横握长矛吟诗,本是一世英 豪,如今又在哪里呢?何况我和您在江中捕鱼,在沙洲上打柴,和鱼虾做伴,与麇鹿交友,驾着一叶小船, 端着酒杯互相劝酒;我们将如蜉蝣一样短暂的生命寄托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里的一粒小米。哀叹我们 6 生命的短促,羡慕长江的无穷无尽。希望挽着仙人飞升遨游,和明月一起永世长存。明知道这种想法是不 可能轻易实现的,只好把感慨通过洞箫的余响寄托给悲凉的秋风。” 【4】第 4 段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zhǎng)也。盖将自其变 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 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zàng)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译文】我说:“您也了解那江水和月亮包含的道理吗?不断流逝的,就像这江水,实际未曾消逝。月亮时 圆时缺,但月亮本身最终没有损益。原来,如果从变化的一面去看,那么天地万物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能 存留。从不变的一面看,事物和我们都是无穷无尽的,还羡慕什么呢? 况且天地之间,事物都各有各的主 宰,如果不是我所有的,即使是一丝一毫也不能取用。只有江上的清风与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到它就成为 声音,眼晴看到它就是颜色;享用它们没有人禁止,也不会竭尽。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是我和您可 以共同享用的东西。” 【5】第 6 段 客喜而笑,洗盏(zhǎn)更(gēng)酌 (zhuó)。肴(yáo)核既尽,杯盘狼藉(jí)。相与枕藉(jiè)乎舟中,不知东 方之既白。 【译文】客人高兴地笑起来,于是洗了酒杯,重新斟酒。荤菜和果品都吃完了,酒杯菜盘杂乱地放着。我 和客人们互相靠着睡在船中,不知不觉东方已经发白。 【赏析】 第 3 段,欢歌有了变奏:“客”之洞箫倚和之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 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作者对此甚感诧异,因而有了一连串的反应:始则“愀然”,继则“正 襟危坐”,最后诘问”何为其然也”。“客”举曹操之例,表述英雄人物不能与天地共存,并发出“哀吾 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深切感慨。这些感慨为下文苏子心志的表白作了铺垫。 第 4 段,作者借用江水、明月、清风这些自然意象,阐述事物皆具“变”与“不变”的二重性。问题 的关键在于,由“变者”观之还是由“不变者”观之。作者由此得出结论:水月是不值得人类羡慕的。他辩 证地认识万物,找到了克服个体生命短暂而引起的恐惧心理的灵丹妙药。由此,主客二人回归到欢快的情 境,“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赤壁赋》中,作者运用主客问答这一赋的传统手法,表现了他力求排遣苦闷、顺应自然、乐观旷达 的情怀。 (二)考题对接 【1】曹禺《雷雨》(节选) 周朴园 你——侍萍?(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鲁妈) 鲁侍萍 朴园,你找侍萍么?侍萍在这儿。 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 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 (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朴园 (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1.选文表现周朴园的心理变化主要用哪一种句式?划线句的潜台词是什么?(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2】贾岛《寻隐者不遇》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2.这首诗的特点是寓问于答。请作具体分析谈谈你的理解。 答: 3.这首诗的语言有何特点? 答: 【3】钱起《归雁》 归雁 钱起 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 4.这首诗构思新颖,试做分析。 答: 【4】王勃《蜀中九日登高》 蜀中九日登高 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还。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注】那:奈何,为什么。 5.前人评价这首诗时说:“‘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读之,初似常语,久而自知其妙。”你 认为妙不妙?为什么? 答: 【5】冯骥才《四堡雕版》 四堡雕版 冯骥才 ①心里一团如花似锦的猜想,在四堡灰飞烟灭。 ②在宋代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中,福建的建阳一直承担着那片大地上文明的传播。其他几个雕版中心如汴梁、 杭州等,总是随着战乱与京都变迁或兴或衰,惟有这“天高皇帝远”的建阳从中古一直走到近代。我喜欢建 安[注]图书的民间感。它自始就服务于平民大众,也就将先民们的阅读兴趣与审美观念融入坊间。明代以来, 杭州、苏州,以及相继崛起的金陵派和徽派刻印的图书,一窝蜂地趋向文人之雅致,建安图书却始终执拗 8 地固守着它的平民性。大众日常消遣的故事、笑话、野史,农家应用的医书、药书、占卜以及专供孩童启 蒙的读物,都是建安版常年热销的图书。今天看来,这种由民间印坊养育出来的纯朴的气质便是建安版特 有的审美品格了。 ③然而,建安图书真正的福气,是它至今还保存着一个雕版印刷之乡——四堡。中国古代雕版基地大都空 无一物,只剩下建安的这个“活化石”。它犹然散发着书香墨香文明之香吗? ④四堡身在闽西,肩倚武夷山脉,地远天偏,这种地方正是历史的藏身之处。但现代化法力无边,近几年 古镇热闹起来了。不过令我吃惊的是,这里居然还完整地保留着二百年来声震闽西的印书世家邹氏的坊间 与宅第。大大小小一百四十间房子,组成客家人典型的民居——“九厅十八井”。在四堡,这种房子都是一 半用于生活,一半用于印书。可是,无论陪同我的主人怎样指指点点地讲述,我也无法想像出往日那种奇 异又儒雅的景象来。 ⑤倘若留意,那又细又弯高高翘起的檐角,鸟儿一样轻灵的木雕斗拱,敷彩的砖雕,带着画痕的粉墙,还 残存一些历史的优雅。但挤在这老宅子里生活的人们,对此早已视而不见。历史走得太远了,连背影也看 不到。高大的墙体全都糟朽,表面剥落,砖块粉化;地面的砖板至少在半个世纪前就全被踩碎了;门窗支 离破碎,或者早已不伦不类地更换一新;杂物堆满所有角落,荒草野蔓纠缠其间。唯一可以见证这里曾是 印坊的,是一些院子中央摆着的一种沉重的石缸。它是由整块青石雕出,岁月把它磨光。当年的印房用它 来贮墨,如今里边堆着煤块或菜,上边盖着木板;有的弃而不用,积着半缸发黑和泛臭的雨水。 ⑥生活在这拥挤的黏湿的腐朽的空间里,是一种煎熬。特别是电视屏幕上闪现着各种华屋和豪宅的时候, 人们会巴望着逃脱出去,切盼现代化早日来到,把它们作为垃圾处理掉。这就是发明了印刷术的古国最后 一个“活化石”必然的命运么? ⑦应该说当地还是有些有心人的。他们将邹氏家族的祠堂改造为一座小型博物馆,展示着从四堡收集来的 古版古书,以及裁纸、印书、切书、装订等种种工具。还将此地雕版的源起、沿革、历代作坊与相关人物, 都做了调查和梳理,并在这小展馆中略述大概。可是当我问及现存书版的状况时,回答竟使我十分震惊—— 只有一套完整的书版!难道这块生育出千千万万图书的沃土已然资源耗尽,贫瘠得连几套书版也找不出来? ⑧其实并非如此。知道今天,无孔不入的古董贩子还在闽北和闽西各地进村入乡、走街串巷去搜罗古书古 版。四堡人穷,自然就拿它们换钱。文化受到自己主人的轻视才是真正的悲哀。 ⑨四堡的雕版印刷肇始何时,仍是个迷。但它作为建安版的一个产地,自然属于中华雕版印刷史源头的范 畴。特别是宋代汴京沦落,文化中心南移,印刷业便在福建西北这一片南国纸张的产地如鱼得水遍地开花。 明清两代,建安图书覆盖江南大地,这也正是四堡的极盛时代。可是到了 19 世纪,西方的石印与铅印技术 相继传入,四堡的雕版便走向衰落。从大文明的系统上说,中华文明传承未断;但在许许多多具体的文化 脉络上,我们却常常感受到一种失落! ⑩在龙岩、泉州和厦门,我都刻意去古董店考查建安书版的流散状况。在四堡见不到的书版,在这些商店 里很容易见到。不过一位贩子对我说:“你出大价钱也买不到明代的版子了。”我相信他的话。受制于经费 的拮据,在这些文化沃土上,到处是古董贩子,反倒很少看到专家的身影。 ⑪四堡现有的书坊不会坚持太久,残剩在民间的古版又会很快灭绝。照此说来,最终的结果是,我们这个 曾经发明了印刷术的古国就不再有“活态的见证”可言了? ⑫那么,谁救四堡呢? (节选自《癸未手记》,有删改) 【注释】历史上建安、建阳二县多次分合。印刷业兴盛时,建阳等地的印坊多沿用建安之名。 6.文中五个问句,意蕴丰富,设置巧妙。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6 分) 答: 9 【6】观察“孔子应聘”这幅漫画,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用一句话概括漫画的寓意。(3 分) 7.用自己的话说说漫画中“?"“!”包含的意思。要求语言简洁、鲜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用一句话概括漫画的寓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宋】范仲淹《清白堂记(节选)》 清白堂记(节选) 【宋】范仲淹 一日,命役徒芟而辟之,中获废井。即呼工出其泥滓,观其好恶,曰:“嘉泉也”。乃扃而澄之,三 日而后汲视。其泉清而白色,味之甚甘,渊然文余,绠不可竭。当大暑时,饮之若饵白雪,咀轻冰,凛如 也。当严冬时,若遇爱日,得阳春,温如也。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又引嘉宾, 以建溪、日铸、卧龙、龙门之茗试之,则甘液华滋,悦人襟灵。 予爱其清白而有德义,可为官师之规。因署其堂,曰:“清白堂”。又构亭于其侧,曰:“清白亭”。 庶几居斯堂,登斯亭,而无忝其名哉! 宝元二年记。 【注释】清白堂:在绍兴府山上。芟(shān):除草。扃(jiōng):关锁。绠(gěng):原指井绳,此指 提水。饵:吃。忝(tiǎn):玷污。 9.下列两个句子一“叹”一“问”意蕴丰富,你从中读到了一个怎样的范仲淹?请简要分析。(4 分) (1)庶几居斯堂,登斯亭,而无忝其名哉!(《清白堂记》) (2)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参考】庶几:或许,可能;但愿,希望。(《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引号 考点:引号的作用 1.表示引用; 2.表示特定称谓; 3.表示特殊含义; 4.表示讽刺和嘲笑; 5.突出强调。 10 【附注】引号的具体用法: ①表示直接引用的话。②表示突出强调的话。③表示讽刺或否定。④表示特定称谓。⑤有时用来引用成语、 谚语、歇后语等。 (一) 近两年,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播出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国家宝藏》可谓亮点突出。该节目以博物馆为 主题,以文物为线索,每件文物绑定一位与之气质相符的嘉宾,他们或娓娓道来....地讲述文物的历史,或扮 成古人演绎..国宝故事,串联起国宝的前世今生。近两年来,该节目收获了大量粉丝。许多观众表示,从《国 家宝藏》中看到了文化自信。 【甲】近期发布的《中国文化综艺白皮书》显示,在关于“文化综艺节目的什么要素最吸引你”的调 查里,“精神内涵”“价值导向”成为受访者的首选,选择“节目创新性”的比例也接近六成。【乙】白 皮书还显示,相比娱乐综艺,观众对本土原创的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满意度更高据此,不少业内人土认为, 文化类综艺迎来了最好的时代。【丙】有导演认为:文化类综艺节目传达“硬知识”并不需要站在娱乐节 目的对立面,而是..需要借鉴娱乐节目,找到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硬知识”软化,确保节目的文化表 达流畅而轻快。 1.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 B. 乙 C. 丙 (二) 中国画是融中国哲学思想、美学精神、绘画理念于一体的民族艺术。20 世纪以来,新的文化思潮和艺 术观念不断对中国画领域产生冲击,画家们既要突破传统观念推陈出新,又要继承传统发扬光大中国文化 精神,这其中尺度的把握体现着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也造就了当今画坛的各种风格。 作为中华文化的传统瑰宝,中国画的笔墨纸砚等工具材料和表现方式有着其他画种无法比拟的特殊性, 为历代画家崇尚与传承。其伟大而完整的绘画体系,成就了一代代宗师。然而,也正是这千百来逐渐趋于 完美的绘画准则,让一些画家“长跪不起”,不敢轻易逾越雷池,仍在使用今日的笔墨纸张道说古人程式 化的话语。事实上,单凭笔墨功力,是无法成就作品艺术灵魂的,画家能否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 受,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体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并行不悖的艺术法则。新 时代的中国画创作者,应该以笔墨激扬时代精神,让中国画在多元共融的艺术格局中保持鲜活的生命力。 2.对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长跪不起”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我站在山脚抬头望去,只见无数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向山顶延伸着。 B.父亲的话让我意识到,要打破我们父子之间这层令人悲哀的“厚壁障”太难了。 C.著名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D.他们的做法彻底撕掉了自己“文明”的面具,真相赤裸裸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三)李清明《牛铃叮当》 【原文】 第四段:漫长的农耕时代,水牛一直被视为农家的命根子。从牛犊学会走路的那天起,它的脖子上便 被精心挂上一串铜制的铃铛。农忙季节,水牛可用于犁田、耕田;农闲时分,水牛能帮助拉磨、碾压菜籽、 稻谷,以便得到食油、大米。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村里就购买了东方红牌拖拉机,还配备了犁、耙等 成套的耕田机械。没承想几吨重的“铁牛”开进农田却经常陷进淤泥中,有时淹得只看见顶部的烟囱,最 后还得用十头八头水牛合力,才能“拖拉”出来。 3.第四段中“铁牛”“拖拉”加上引号,有什么特别用意?(3 分) 答: 11 (四)张抗抗《云和梯田》 云和梯田 张抗抗 ①传说中“中国最美的云和梯田”,隐匿于浙西南括苍山脉雾气迷蒙的群峰深处,弯弯绕绕的盘山公路, 倏然甩出一角空地。人在山腰,朝山下的开阔谷地望去,错落有致的梯级田畔,覆盖了周围山坡,似一个 硕大的环状天池,嵌于青葱滴翠的崇山峻岭之间。 ②阳光迎面扑来,俯视崇头镇外的山中梯田,好似面对着一座宽大露天体育馆。若是早几个时辰,此处可 见著名的“云和梯田日出”奇景。无论冬夏——太阳每天都攀着湿淋淋、银闪闪、绿油油或是金灿灿的梯 子,从山间的水田里升起来。 ③此时,眼前那些高低起落、依次递接的田畔,或大或小或长或短,依山就势形状各异,顺着山坡一块块 不规则地蜿蜒开去。一层层沉降,通往山洼里黑瓦白墙的小村落;一层层升高,则通往山顶的云端去了。 远眺层层梯田,犹如面对着一座盘旋陡立的天梯。 ④正是清明时节,梯田已开始灌水,咕嘟咕嘟的流水声箜箜作响,犹如节律均匀的弹拨乐。山水自上而下 流入,即使是再小的田池,边缘都留有缺口,一畦注满,便自动流向下一层的田畔,有如大江大河里一级 级的“梯级电站”。田畔蓄满水后,一畦畦平展展、亮汪汪得晃眼,似有神灵夜半在山上置放了无数面镜 子。天亮之后,整座山谷成了一个镜子创意博览会——弧形椭圆形拱形牛角形簸箕形……一面一面无数面 镜子,顺着山坡,妥妥帖帖地铺展开去。田埂上刚发芽的青草,一圈圈一道道,为镜子镶上了翠绿的镜框。 镜面朝天,映出蓝天里朵朵浮荡的白云…… ⑤尚未到开犁节,几头水牛悠然在田间啃着嫩草,田畔里盛满明晃晃的清水。这个时节,梯田是透明而宁 静的,给人遐想的空间。水孕万物,水汽氤氲中,“风光不与四时同”的梯田四季,如同幻象一般浮现: 梯田在湿润的微风中苏醒,一簇簇一行行低矮茁壮的水稻秧,齐刷刷地摇曳,绿茸茸油汪汪,在秧苗 底部的空隙里,闪过荧荧的波光,银水绿影——那是水灵灵的春梯田。 ⑥春梯田,是一轴淡淡的水墨画。 ⑦梯田的夏季从绿色中来。由嫩绿而碧绿再墨绿……浓浓的绿、重重的绿,绿得绵密绿得厚重,犹如一针 针一线线的刺绣,扎透了梯田的每一层泥土,直到把整座山谷织成绿色的绒毯。 ⑧夏梯田,是一帧精美绝伦的绣品。 ⑨秋季稻熟时,饱满的稻穗洒下遍地碎金,一座金山谷、满山金池塘。一层络黄一层褐黄一层澄黄,稻浪 的金色涟漪从山脚一波波升上山顶,又从山顶一波波往下流淌……那是金色的秋梯田。 ⑩秋梯田,是一幅色彩浓郁的油画。 ⑪落雪了。梯田在飘飞的雪花中欣然更衣换妆。白雪覆盖了层层田畔,厚重或是蓬松,一畦白色又一畦白 色。雪后初晴,云和梯田披上了宽大的银色缎袍,瞬时有了一种雍容华贵的气度。 ⑫那是云和梯田最令人激动、最美的时刻—— ⑬梯田的平面上,一层层落满了白雪,而每一级梯田的侧面土墙,则是一道道背风少雪的立面。梯级落差 若是高些, 土地的黑色或深褐色便明显浓重,自然而然地甩出了一条条层次分明的黑色弧线。满山的梯田 在纯净的白雪映衬下,所有蜿蜒起伏的曲线骤然凸显。那阡陌纵横婀娜多姿的线条,如此洒脱流畅、随心 所欲,似行 云流水亦如空谷传扬的无声旋律,浅唱低吟…… ⑭冬梯田,是一幅轮廓分明、庄严冷峻的黑白木刻。 ⑮梯田之神奇美妙,在于一年四季变幻着炫示着迥然相异的色彩与风景。梯田之魅力,更在于它并非自然 奇观,而是农耕文明积淀千年的人文极品。 ⑯那一刻,脑中跳出一句俗语: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知! ⑰相传,云和梯田已有千年历史。由闽北迁徙浙南的畲族山民,是云和梯田最早的垦殖者。“九山半水半 分田”的山区,田地最为宝贵。聪明勤劳的农人先祖,用锄头镰刀和汗水,伐去山上的灌木与荆棘,挖去 乱石拣尽杂砾,在高低起落的坡地上,经年累月日复一日,开垦出一小块一小块、一小片一小片的田地。 或宽或窄的梯田,一长条一小块,不规则地依山势上下伸展。最小的梯田田畔,被称为“巴掌田”,即便 春种一兜稻秧、秋收一把稻谷,也不会轻易放弃。历经千百年实践,先人积累了垦种梯田的丰富经验。无 论何样贫瘠陡峭的山地,但凡人迹所至之处,就有了人造的梯田。梯田以水田、树木、竹林调节气候,保 12 持四季的气温与湿度,建立起一个自我循环的生态环境,具有固化山体植被、保护水土流失之功。 ⑱曾有疑问:水往低处流,而梯田逐级升高。古代无水泵,水梯田之水,从何而来? ⑲云和人说:山有多高,水有多高。 ⑳水有多高,梯田就有多高。 ㉑恍然,凡是适合开垦梯田的山地,山上必有水源:泉眼溪流、林木蓄水、雾气雨水……农人根据不同的 地形土质,修堤筑埂,通过水笕沟渠,将水流引入梯级田畔。自古以来,垦种梯田的人家,多有“刻木定 水”的民约,根据每块田的面积,协商分配各家所需水量。进入 21 世纪的现代社会,梯田用水则有了更为 合理、科学的调配机制。 ㉒水是梯田的生命之源。水梯田是用水养出来的。 ㉓梯田自成一体的耕作方式,梯田独创的灌溉系统,为中国及东亚的稻作文化,增添了灿烂的一笔。 回望云和梯田,田埂棱角分明,梯级层次清晰,如同一部刻录着中国千年农耕文明成果及非物质文化遗产 的立体史册。 ㉔在这个以“移动”为时尚的时代,尚有一种“不可移动”的物体——“梯田”,默默守望着人类共同的 家园。 4.文章最后一段,“梯田”加上引号有什么作用?谈谈你对该段的理解。(6 分) 答: 四、逗号与不用逗号 考点: 1.字字紧密相连 2.句子紧密相连 3.同句不同位置的断句 (一)赵师秀《约客》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简略分析“闲敲棋子落灯花”中“敲”“落”两个动词的妙处。(3 分) 答: 2.诗歌前两句写景营造了怎样的氛围?(1 分) 答: (二)史铁生《我与地坛》(双色版)——“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 【原文】曾有过好多回,我在这园子里呆得太久了,母亲就来找我。她来找我又不想让我发觉,只要见我 还好好地在这园子里,她就悄悄转身回去,我看见过几次她的背影。也看见过几回她四处张望的情景,她 视力不好,端着眼镜像在寻找海上的一条船,她没看见我时我已经看见她了,待我看见她也看见我了我就 不去看她,过一会我再抬头看她就又看见她缓缓离去的背影。我单是无法知道有多少回她没有找到我。有 一回我坐在矮树丛中,树丛很密,我看见她没有找到我;她一个人在园子里走,走过我的身旁,走过我经 常呆的一些地方,步履茫然又急迫。我不知道她已经找了多久还要找多久,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决意不喊她-- 但这绝不是小时候的捉迷藏,这也许是出于长大了的男孩子的倔强或羞涩?但这倔只留给我痛悔,丝毫也没 有骄傲。我真想告诫所有长大了的男孩子,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倔强,羞涩就更不必,我已经懂了可我 已经来不及了。 3.若将文章最后一句“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改为“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在“我已 13 经懂了”后面加上逗号,好吗?为什么?请你谈谈想法。 答: (三)《论语》:问人,问马 4.(2012 浙江)《论语·乡党》:“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这段文字,据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句读可以标点为: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1)分别指出上面两种不同标点的引文中孔子对人、马的态度。(2 分) ① ② (2)对照孔子的仁爱观,谈谈你对后一种句读的看法。(3 分) 答: 五、省略号 (一)《寒冷的冬夜》 寒冷的冬夜 ①那是一个冬日的夜晚,我们几个人从茶店里出来,顿时感到寒气袭人,马上把衣领拉了起来。还不到十 点钟,行人已经很稀少了,路上静悄悄的。 ②风稍小了些,天却冷得更加厉害了。路上结成的冰,反射着点点灯光;一踏上去,就可能使人跌倒。入 冬就冻了起来的路,在人的脚下,发出清亮的声音。 ③“我们回家去吧。” ④两个同伴向南走了,我们三个人该向北去。因为还有一段颇远的路程,我们只好叫人力车。原以为 街上 是冷静的,可是一声呼唤之后,许多辆车子都朝我们这里赶来。[来源:学*科车夫们争着说:“您到哪儿? 我拉您去。” ⑤刚要把要去的地名说出,他们就开始讨价,还没有等我们还价,他们自己就一直把价钱少了下去。 ⑥“一毛钱。” ⑦“四十枚。” ⑧“三十六枚吧!” ⑨“三十枚我送您回去。” ⑩听到这样的价钱,我就说:“三十枚就三十枚,要三辆。” ⑪要加最低的那个车夫,立刻就嚷着是他们先讲好了的,另外两个车夫也争着附和,这样就说定了。我走 进那个车夫,分明地看到那只是一个十四五岁的孩子。他放下车把,我并没有坐上去。 ⑫他说:“请您坐上去吧。” ⑬我没有回答,脚也没有动。 ⑭他似乎明白了什么,就对我说:“您放心,保准送您平安到家。” ⑮“我,我倒没有什么,只是你……” ⑯“我今年十九岁啦,已经拉了两年半的车。” ⑰显然这是不确实的,他那样子最多也不过十六岁。 ⑱“你知道到那里还得爬一座桥,路又不近……” ⑲“我常走,您就上车吧。” ⑳也许是因为天气寒冷,他的声音有点儿发颤。在 昏暗的灯光下,我看见他的脸是那么瘦小,他的身子是 14 那么单薄,好像还生着病的样子。 ㉑“我还是换一辆吧!我怕……” ㉒话还没有说完,就有一辆车跑到我眼前,可是我并没有马上坐上去,我从衣袋内掏出一些钱,给那个失 望了的小车夫。 ㉓“你不用拉我了,这点钱给你。” ㉔他坚决地摇着头,俯下身拾起了车把,眼睛里冒着愤怒的光。 ㉕“你的年纪太小,你不该拉车,太劳苦了会伤害你的身体……” ㉖“我的年纪一点也不小,家里人说我该养家了。” ㉗“拿去这点钱吧。” ㉘“凭什么要你的钱?我要靠卖力气赚钱的!” ㉙说完,他径自掉头走掉了。跟我同行的两个人的车子早已走了,只有我呆呆地站在那里。我感到十分孤 独,觉得自己好像是生活在一个陌生的世界中。我一点儿也不懂得别人,别人也不懂得我。小车夫也许是 对的,难道是我错了吗? ㉚握着铜元伸在冷空气中的手有一点儿僵住了,我只得缩回去。我的心也冻结了,在这寒冷的冬夜,在那 怨恨的眼光里。 ㉛我终于坐上了车,一任车夫送我到任何地方去。 1.“我还是换一辆吧!我怕……”中省略号省去的内容是什么?(3 分) 答: 六、破折号 1.表示破折号后面是解释说明的部分。 【示例】 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 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 诅咒他。(恩格斯《在马克思目前的讲话》) 2.表示意思的递进。 【示例】 每年——特别是水灾、旱灾的时候,这些在日本厂里有门路的带工…… 七、冒号 1.冒号的作用(《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P25) 冒号用在“注意、指出、宣称、证明、告诉”等词语和“如下、例如”等引起下文的词语后面使句子 带有祈使、引起下文、使人注意等。 【示例】这些惊人的事实证明:人如果只想着金钱,就会走入歧途。 15 2021 年高考考点: 阅读题中的标点(试题版)答案 一、标点位置与文意之间的关系 (二)试题对接:写上标点 1.主语的变化 (1)①三年不死老婆,大晦气矣。 (死者:老婆) ②三年不死,老婆大晦气矣。 (死者:丈夫) (2)①对!牛弹琴! (牛) ②对牛弹琴 (人) 【故事阅读】对牛弹琴 国共两党在南京谈判时,仅几个回合,周恩来同志就把国民党方面的谬论驳得体无完肤。他们恼羞成 怒,出言不逊,恶语伤人,说什么同周恩来论战是“对牛弹琴”。周恩来同志听后,淡淡一笑,随即慢条 斯理说:“对!牛弹琴!” (3)①酿酒缸缸好,做醋坛坛酸;养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 (对比关系:酒和醋,猪和鼠。) ②酿酒缸缸好做醋,坛坛酸;养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对象:酒和猪) 【故事阅读】对联 有一位饭店老板,为招揽生意,于店门外挂了一副对联:“酿酒缸缸好,做醋酝酝酸。养猪大如山。 老鼠只只亡。”原意是指店內的酒质量好,醋很酸,所养的猪肥大如山,店內清洁,沒有老鼠。 然而,一位经常被他虐待的伙计,悄悄将对联加工,变成:“酿酒缸缸好做醋,酝酝酸养大如山老鼠, 只只亡。” 老板看到气得发抖,说不出话來。 2.语气的变化 (1)①男女授受,不亲。 (保守) ②男,女授,受不?亲。 (开放) 【点评】“不”通“否”。 (2)①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询问语气) ②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逐客令) ③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逐客令) ④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留客令) ⑤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 (留客令) 【点评】“不”通“否”。 【故事阅读】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过去,有一专好登门闲聊食客,闻香不动,寻机嘬上一顿。这日又去一家谈天说地,适逢下雨,至响 不走,主人故意在纸上写了句逐客令:“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本意如此,却未标点。闲聊食客看 后,笑颜逐开,乐不可支。他标点为:“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主人无奈,只好被“宰”了一 顿。 3.缺少连词“和”“与”造成的语意变化 (1)①无米面亦可,无鱼肉亦可,无银钱亦可。(白干) ②无米,面亦可;无鱼,肉亦可;无银,钱亦可。(要报酬) 【故事阅读】无米面亦可无鱼肉亦可无银钱亦可 昔日,有一财主为其子请塾师,首先讲条件,立字据。先生写好之后,财主看了很满意,双方都按押 了手印。刻薄的财主既望子成龙,又惜财如命,粗茶淡饭待先生。年终,先生找东家补足饭菜钱,结果争 执不下,闹到县府衙门。县官先看立约:“无米面亦可无鱼肉亦可无银钱亦可”,然后令各位讲清楚其原 因。先生言明字据写得清清楚楚:“无米,面亦可;无鱼,肉亦可;无银,钱亦可。”可老财主却赖说字 据上写的是:“无米面亦可,无鱼肉亦可,无银钱亦可。”县官听后,勃然大怒:“你身为财主,不学无 术,雇人教书,岂有不付足饭菜钱之理!” (2)①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②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点评】连词“和”的省略,造成相反的两种理解。 【故事阅读】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曾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个富翁生性吝啬,聘请教书先生时,讲明膳食供给很微薄。当时,这位教书 16 先生一口应允了。但借口恐怕口说无凭,写了一张没有加标点符号的合约:“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 一碟足矣。”富翁根据自己主观愿望。理解为“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欣然签字。 那知吃第一顿饭时,教书先生就大喊大叫:“怎么尽是素菜,没有荤菜?我们不是约定了‘无鸡,鸭也可; 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的么?”弄得这个富翁哭笑不得。 (3)①无鱼肉也可,无鸡鸭也可,青菜萝卜万不可少,不得工钱。 ②无鱼,肉也可;无鸡,鸭也可;青菜萝卜万不可,少不得工钱! (4)①吾产尽与吾子,婿、外人不得争夺。 ②吾产尽与吾子、婿,外人不得争夺。 【故事阅读】吾产尽与吾子婿外人不得争夺 旧社会有一富翁,临终时写下遗嘱:“吾产尽与吾子婿外人不得争夺”,一式两份,分别交给儿子和 女婿保存。富翁归天后,风波骤起。儿子和女婿各自句读遗嘱,互相争斗不息,无人可以调解。因为,儿 子手上的遗嘱是:“吾产尽与吾子,婿、外人不得争夺。”而其女婿所持有的遗嘱则是:“吾产尽与吾子、 婿,外人不得争夺。”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清官难断家务事。也不知儿子和女婿会不会闹 出人命来! 4.内容的相反变化 (1) ①人多、病少、财富 (好) ②人多病,少财富。(坏) (2) ①过路人等,不得在此小便! (严禁) ②过路人,等不得,在此小便。(允许) (3)①路不通行,不得在此小便。 (严禁) ②路不通,行不得,在此小便。(允许) (4)①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 (漂亮) ②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 (丑陋) 【故事阅读】阔少爷娶妻 以前,有一位阔少爷,常希望找个漂亮妻子。某天,他收到媒人寄来的提亲信,并描述那女子的样貌: “脚不大好头发沒有麻子。”阔少爷认为自己将会娶到一位“脚不大,好头发,沒有麻子”的美人,非常 高兴。拜堂之日,阔少爷发现其妻是一个丑女,便找媒人算账。媒人说:“我沒有说谎,一早就告诉你, 這女子脚不大好,头发沒有,麻子。是你自己断错句,怎可怪我呢?” (5)①某家有黄花少女,人材十分,丑陋全无,一双好脚。 (漂亮) ②某家有黄花少女,人材十分丑陋,全无一双好脚。 (丑陋) (6)①我家今年好晦气,少不得大官司;做酒好做醋,滴滴酸;养猪大似象老鼠,个个瘟。(晦气) ②我家今年好,晦气少,不得大官司;做酒好,做醋滴滴酸,养猪大似象,老鼠个个瘟。 (运气) 【故事阅读】我家今年好,晦气少,不得大官司;做酒好,做醋滴滴酸,养猪大似象,老鼠个个瘟。 新春佳节之际,有一土鳖地主除更换楹联之外,又写了一张家吉事,贴在门外,告知乡里:“我家今 年好,晦气少,不得大官司;做酒好,做醋滴滴酸,养猪大似象,老鼠个个瘟。”原文本意如此,只是原 文未加句逗,贴出后被冤家对头看见,便偷偷加了标点:“我家今年好晦气,少不得大官司;做酒好做醋, 滴滴酸;养猪大似象老鼠,个个瘟。”一夜之间,吉语变咒语,面目全非。 (7)①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晦气) ②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运气) 【故事阅读】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明代“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祝枝山,妙用句读戏财主,传为佳话。大年除夕,有一财主请他题联。 他便叫书童在财主门旁把纸贴好,挥毫写道:“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财主看后火冒 三丈,拉着祝枝山到县衙评理:“他说我‘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分明是在诅咒我。” 祝枝山说:“我写的这副对联是‘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请大人明察!”财主听了, 心中憋气,也不好再申辩,白白挨了县官的一顿奚落。 (三)诗境和文体的变化 2.文体变化:古诗转化成小令、剧本——唐代杜牧《清明》 (1)小令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剧本 清明时节,雨纷纷。 17 路上。 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故事阅读】 唐代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真可谓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啊!有人巧用标点,结果绝句变成了小令:“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 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还有人巧用标点如下: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 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结构、标点经过此调整,绝妙的《清明》诗改成了时间、地点、场景、人物、情态、台词齐全的剧本。 二、问号、叹号 (二)考题对接 【1】曹禺《雷雨》(节选) 1.运用疑问句式。 你来是为了破坏我的生活的(或:你是为报复我来的;你是带有不可告人的企图来的) 【2】贾岛《寻隐者不遇》 【2】贾岛《寻隐者不遇》 2.(1)“松下问童子”必有所问,而这里把问话省略了,只从童子所答“师采药去”这四个字想见当时松 下所问是“师往何处去。” (2)接着又把“采药在何处”这一问省掉,而以“只在此山中”的童子答辞把问句隐括在内。 (3)最后一句“云深不知处”,又是童子答复对方采药究竟在山前、山后、山顶、山脚的问题。 (4)明明三番问答,至少需六句方能表达的,贾岛采用了以答句包含问句的手法,精简为二十字,这种“推 敲”就不在一字一句之间了。 3.这首小诗,无华丽的词藻,以平常用语入诗,显得清淡朴素,更加耐人寻味。(这首诗的抒情特色是在平淡 中见深沉。) 【点评】 这是一首问答诗,但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尽致。其言繁, 其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钦慕高 仰。 【3】钱起《归雁》 4.(1)询问开头:询问归雁为什么舍得离开那环境优美、水草丰盛的湘江而回来呢? (2)艺术效果:突兀的询问开头,把读者的思路引上作者安排的轨道——不理会大雁的习性,而另外探寻 大雁归来的原因。 (3)回答:三四两句作答,湘江女神在月夜下鼓瑟(二十五弦),那瑟声凄凉哀怨,充满思亲之悲,大雁 不忍再听下去,才飞回北方的。 (4)结构:一问一答。借充满客愁的旅雁,婉转表露宦游他乡的羁旅之思。 【考点】突兀的开头 【4】王勃《蜀中九日登高》 5.①很妙。②因为本诗抒发了佳节思亲的感情,九月登高,遥望故乡,客中送客,愁思倍加。③落忽见一排 鸿雁从北方飞来,不禁脱口而问:“我想北归不得,你为何还要南来?”雁人形成强烈对比,把思乡的愁 绪推到高峰。④问得虽无理,却烘托了真挚的感情,给人以强烈的感染。 【5】冯骥才《四堡雕版》 【原文 1】 ③然而,建安图书真正的福气,是它至今还保存着一个雕版印刷之乡——四堡。中国古代雕版基地大都空 无一物,只剩下建安的这个“活化石”。它犹然散发着书香墨香文明之香吗? 18 【解读】第一个问句,表明作者对四堡雕版儒雅景象的期待和进行实地考察的愿望; 【原文 2】 ⑥生活在这拥挤的黏湿的腐朽的空间里,是一种煎熬。特别是电视屏幕上闪现着各种华屋和豪宅的时候, 人们会巴望着逃脱出去,切盼现代化早日来到,把它们作为垃圾处理掉。这就是发明了印刷术的古国最后 一个“活化石”必然的命运么? ⑦应该说当地还是有些有心人的。他们将邹氏家族的祠堂改造为一座小型博物馆,展示着从四堡收集来的 古版古书,以及裁纸、印书、切书、装订等种种工具。还将此地雕版的源起、沿革、历代作坊与相关人物, 都做了调查和梳理,并在这小展馆中略述大概。可是当我问及现存书版的状况时,回答竟使我十分震惊—— 只有一套完整的书版!难道这块生育出千千万万图书的沃土已然资源耗尽,贫瘠得连几套书版也找不出来? ⑪四堡现有的书坊不会坚持太久,残剩在民间的古版又会很快灭绝。照此说来,最终的结果是,我们这个 曾经发明了印刷术的古国就不再有“活态的见证”可言了? 【解读】中间三个问句,表现作者在面对四堡雕版现实窘境时的痛心、无奈与不甘; 【原文 3】 ⑫那么,谁救四堡呢? 【解读】最后一个问句,表现作者对四堡雕版前途的担忧,强烈呼吁对这种文化遗产进行拯救。 6.(1)①第一个问句,表明作者对四堡雕版儒雅景象的期待和进行实地考察的愿望;②中间三个问句,表 现作者在面对四堡雕版现实窘境时的痛心、无奈与不甘;③最后一个问句,表现作者对四堡雕版前途的担 忧,强烈呼吁对这种文化遗产进行拯救。 【内容角度】 (2)五个问句,相互关联,层层递进,表现了作者对四堡雕版文化历史兴衰和未来命运的反复思考与追问, 形成文章内在有机的文脉,串起全文。 【结构】 【6】“孔子应聘” 7.孔子疑惑不解:自己是一个大圣人、大教育家,为什么会被招聘单位拒之门外呢?他又发出感叹:时代变化 太快,自己跟不上形势了! 8.揭露了一些单位招聘人オ只看学历而不看实力的现状。 【解析】画面中,孔子去应聘,却被“非名牌大学学生禁入”的招牌挡在门外,因此脑中充满疑惑和感叹。 孔子的疑惑和感叹一定和他的“被拒”有关。概括寓意时可联系现实。 【7】【宋】范仲淹《清白堂记(节选)》 9. 读到了一个爱国爱民、有着高尚为官节操和远大政治理想的范仲淹。第一句感叹句,作者极力希望自己 没有玷污“清白”这个名节,努力做一名清明廉洁、克己奉公的好官。第二句反问句,表达了作者努力追 随“古仁人”的强烈愿望,学习他们忧国忧民,奋发向上,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伟大精神。 三、引号 (一) 1. B【解析】本题 B 项,乙处,“白皮书”属于特定称谓,应该使用引号。故选 B。 【点评】乙处,“白皮书”,三个字,总觉得不对劲,要用书名号。但做题时,总是犹豫不决,不敢断定。 后来看解析,要加引号,属于引号的特定称谓。 后来,再思考,白皮书三个字不加引号也没啥问题的。毕 竟,白皮书三个字有特定意味,是众所周知的。考题就是如此,想多了,折腾自己,反正要找了理由,还 是能找的。当然,书名号是不能用的,毕竟不是原书的书名。 (二) 2. B【解析】文中“长跪不起”并非实指,而是虚指,指一些画家对绘画准则的虔诚遵守,这里的引号, 有表述特殊含义、需要强调的作用。疑问:难道没有讽刺意味吗?A 项,“之”的引号,有突出强调火把的 形状的作用。B 项,“厚障壁”并非实指厚厚的墙壁,而是虚指父子之间存在厚厚的隔阂。引号的作用是表 述特定含义。C 项,“形神兼备,充满生机”,引号是引用话语的作用。D 项“文明”,引号是表示讽刺或 嘲笑的作用。分析可知,B 项引号的作用符合要求。故选 B。 (三)李清明《牛铃叮当》 3.①起强调作用,旨在引起读者的注意。②“铁牛”与水牛形成对照,突出拖拉机被“拖拉”的尴尬,有 揶揄、幽默的意味。 19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引号的强调作用,需要结合“铁牛”在文中的具体所指,以及作者的情感。“拖拉 机”取代“水牛”,作者显然有揶揄(yé yú)和幽默的意味。 (四)张抗抗《云和梯田》 4.①引号有强调、突出的作用。加上引号以后梯田就不仅是一种具体事物,更是一种象征。②“移动”是 现代文明的代表,“梯田”是传统文化的象征。在现代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仍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四、逗号与不用逗号 (一)赵师秀《约客》 1.①“敲”写出了客人迟迟不来的焦急,“落”写出了客人不来的失落与无耐。(2 分,意对即可)②“敲” 与“落”衔接紧密,将等待客人到来的心境刻画得极为生动。 2.营造了单调、寂寞的氛围。 (二)史铁生《我与地坛》(双色版)——“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 3.(1)①回答“好”。②意即强调“我”“懂事了”,明白了母亲的良苦用心、舐(shì)犊之情。 (2)①回答“不好”。②意即强调“我”的痛悔;③从语气连贯看,懂与悔紧紧相随;④从语义上看,不 仅是明白了母亲的良苦用心,而且对自己不能理解母亲对我”的作为的深深追悔,在情感表述上更递进了 一步。 【图式】 (1)有标点——重心在前半句。(2)无标点——重心在后半句。 4. (1)①贵人贱马 ②人、马并重(或“先人后马”) (2)这种句读体现了后儒对孔子的推崇,但“人马并重”并非孔子的本意。因为孔子的“仁”并非兼爱, 他主张在“亲亲”的基础上推己及人。 五、省略号 (一)《寒冷的冬夜》 1.示例:我还怕你年纪太小,太劳苦了会伤害你的身体,怕你不能送我平安到家。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