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江万里,字子远,都昌人。少神隽,有锋颖,连举于乡。入太学.. , 有文声。召试馆职,累迁著作佐郎、
权尚左郎官兼枢密院检详文字。知吉州,创白鹭洲书院,兼提举江西常平茶盐。召为屯田郎官,未行,迁
直秘阁、江西转运判官兼权知隆兴府。创宗濂书院。
万里器望清峻,论议风采倾动一时,帝眷注尤厚。尝丐祠(注)、省母疾,不许。属弟万顷奉母归南康,旋
以母病闻,万里不俟报驰归,至祁门得讣。而议者谓万里母死,秘不奔丧,反挟妾媵自随,于是侧目万里
者,相与腾谤。万里无以自解,坐是闲废者十有二年。后陆德舆尝辨其非露背辜于帝前。
贾似道宣抚两浙,辟.参谋官。及似道同知枢密院,为京湖宣抚大使,以万里带行宝章阁待制,为参谋官。
似道入相,万里兼国子祭酒、侍读..。度宗即位,召同知枢密院事,又兼权参知政事,迁参知政事。万里始
虽俯仰容默为似道用然性峭直临事不能无言似道常恶其轻发故每入不能久在位似道以去要君,帝初即位,
呼为师相:至涕泣拜留之。万里以身掖帝云:“自古无此君臣礼,陛下不可拜,似道不可复言去。”似道不
知所为,下殿举 笏.谢万里曰:"微公,似道几为千古罪人。”然以此益忌之。
帝在讲筵,每问经史疑义及古人姓名,似道不能对,万里常从旁代对。时王夫人颇知书,帝语夫人以为笑。
似道闻之,积惭怒,谋逐之。
明年,大元兵渡江,万里隐草野间,为游骑所执,大诟,欲自戕,既而脱归。先是,万里闻襄樊失守,凿
池芝山后囿,肩其亭曰"止水”,人莫谕其意,及闻警,执门人陈伟器手,曰:“大势不可支,余虽不在位,
当与国为存亡。”及饶州城破,军士执万顷,索金银不得,支解之。万里竟赴止水死。左右及子镐相继投
沼中,积尸如叠。翼日,万里尸独浮出水上,从者草敛之。事闻,赠太傅、益国公,后加赠太师,谥文忠。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七十七,有删节)
(注)丐祠,请求做奉祠之类闲职。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万里始虽俯仰/容默为似道用/然性峭直/临事不能无言/似道常恶其轻发/故每入不能久在位/
B.万里始虽俯仰容默/为似道用/然性峭直/临事不能无言/似道常恶其轻发/故每入不能/久在位/
C.万里始虽俯仰容默/为似道用/然性峭直/临事不能无言/似道常恶其轻发/故每入不能久在位/
D.万里始虽俯仰/容默为似道用/然性峭直/临事不能无言/似道常恶其轻发/故每入不能/久在位/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学是我国古代的大学,汉武帝元朔五年,始置太学。隋初置国子寺,隋炀帝改为国子监,在国子监
读书的学生叫太学生。
B.“辟”指授予官职,古代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如“连辟公府不就”。
C.古代陪帝王、太子读书,并为之讲学或给帝王讲学之官职称为“侍读”,此处指陪帝王读书。
D.“笏”指朝笏,也称手板,古时君臣朝见时手中所执的狭长的板子,用以比画或在上面记事,以备遗忘。
古代自天子到士都执笏,后世只有品官执笏,到清代始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万里做地方官时,曾亲手创办两所书院。后来贾似道入朝为相,江万里升任国子监祭酒和侍读。
B.江万里曾被小人诬陷而被免职,闲居了 12 年,后来由于陆德舆向皇上求情,才得以重新受到重用。
C.江万里虽然是贾似道提拔任用的官员,却并未阿附贾似道,因此深为贾似道所忌恨。
D.江万里在后园开凿池子并且命名为“止水”,是为自己最后的选择作准备,表示“命止于水”之意。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万里以身掖帝云:“自古无此君臣礼,陛下不可拜,似道不可复言去。”
②万里隐草野间,为游骑所执,大诟,欲自戕,既而脱归。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婶夫邓当。数岁,邓当死,张昭荐蒙代当,拜别部司马。从征黄
祖,祖令都督陈就逆以水军出战。蒙勒前锋,亲枭就首,将士乘胜,进攻其城。祖闻就死,委城走,兵追
禽之。孙权曰:“事之克,由陈就先获也。”以蒙为横野中邱将。及蒙代肃,初至陆口,外倍修恩厚,与关
羽结好。后羽讨樊,留兵将备公安、南郡。蒙上疏曰:“羽讨樊而多留备兵,必恐蒙图其后故也。蒙常有
病,乞分士众还建业.. , 以治疾为名。羽闻之,必撤备兵,尽赴襄阳。大军浮江,昼夜驰上,袭其空虚,
则南郡可下,而羽可擒也。”遂称病笃,权乃露檄召蒙还,阴与图计。羽果信之,稍撤兵以赴樊。权闻之,
遣蒙在前。蒙至寻阳,尽伏其精兵舳舻中,使白衣摇槽,作商贾人服,昼夜兼行,至羽所置江边屯候,尽
收缚之,是故羽不闻知。遂到南郡,士仁、糜芳皆降,蒙入城,尽得羽及将士家属,皆抚慰,约令军中不
得干历人家,有所求取。蒙麾下士,是汝南人,取民家一笠,以覆官铠,官铠虽公,蒙犹以为犯军令,不
可以乡里故而废法,递垂涕斩之。于是军中震栗,道不拾遗。蒙旦暮使亲近存恤耆老.. , 问所不足,疾
病者给医药,饥寒者赐衣粮。会权寻至,羽自知孤.穷,乃走麦城,西至漳乡,众皆委羽而降,荆州遂定。
以蒙为南郡太守,封孱陵侯,赐钱一亿,黄金五百斤,蒙固辞金钱,权不许。封爵未下,会蒙疾发,权时
在公安,迎置内殿。时有针加权为之惨戚欲数见其颜色又恐劳动常穿壁瞻之见小能下食则喜顾左右言笑不
然则咄唶夜不能寐 , 病中瘳,为下赦令.. , 群臣毕贺。后更增笃,权自临视,命道士于星辰下为之请
命。年四十二,遂卒于内殿。蒙未死时,所得金宝诸赐尽付府藏,救主者命绝之日皆上还,丧事务约。
(节选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有针加/权为之惨戚/欲数见其颜色/又恐劳动/常穿壁瞻之/见小能下食则喜顾/左右言笑/不然则咄唶/
夜不能寐
B.时有针加/权为之惨戚/欲数见其颜色/又恐劳动常/穿壁瞻之/见小能下食则喜/顾左右言笑/不然则咄唶
夜不能寐
C.时有针加/权为之惨戚/欲数见其颜色/又恐劳动/常穿壁瞻之/见小能下食则喜/顾左右言笑/不然则咄唶/
夜不能寐
D.时有针加/权为之惨戚/欲数见其颜色/又恐劳动常/穿壁瞻之/见小能下食则喜顾/左右言笑/不然则咄啫/
夜不能寐
(2)下列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业,是南京在东吴时期的名称,是三国时期东吴的都城,是当时中国南方的经济、文化、政治、军
事中心。
B.耆老,六十曰耆,七十曰老,原指六七十岁的老人。后来把德行高尚、受人尊敬的老人称为“耆老”。
C.孤,与李密的《陈情表》中“祖母刘悯臣孤弱”中的“孤”语意相似,都有“势单力薄”的意思。
D.赦令,古代帝王在登基、立太子、打胜仗或者自然灾害等情况下以施恩为名发布的减免罪刑或赋役的
命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蒙从征黄祖,勇斩陈就。随征黄祖,吕蒙统率前锋部队,亲手斩下陈就头颅,将士乘胜攻克其城。
战后论功,孙权认为此战成功在于蒙斩陈就。
B.吕蒙尽心筹谋,诱敌信之。吕蒙初至陆口,表面广施恩义,交好关羽;羽讨樊城留备兵,吕蒙即与孙
权密谋以治病为名分兵回建业,诱使关羽撤兵。
C.吕蒙白衣渡江,智取南郡。吕蒙伏精兵于大船,着白衣于船工,昼夜兼程,尽俘关羽所设江边哨所;
入据南郡,抚慰将士,约法军中,存恤老者。
D.吕蒙居功不傲,克己俭约。南郡之战,吕蒙立功至巨,孙权赏赐丰厚,吕蒙固辞金钱;生前所得金宝
诸赐,令待其死后全部还给朝廷,丧事要简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祖闻就死,委城走,兵追禽之。
②遂称病笃,权乃露檄召蒙还,阴与图计。
(5)孙权论及吕蒙,说他“作军屯营,不失令行禁止”,请结合文本加以说明,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余阙,字廷心,世家河西武威。少丧父,授徒以养母,与吴澄弟子张恒游,文学日进。元统..元年,赐进士
及第,授同知泗州事,为政严明,宿吏皆惮之。俄召入,应奉翰林文字。以不阿权贵,弃官归。寻以修辽、
金、宋三史召,复入翰林,为修撰。出为湖广行省左右司郎中。会莫徭蛮反,右丞沙班当帅师,坚不往,
无敢让之者。阙曰:“右丞当往,受天子命为重臣,不思执弓矢讨贼,乃欲自逸邪!”沙班曰:“郎中语固是,
如刍饷不足何?”阙曰:“右丞第往,此不难致也。”阙下令趣之,三日皆集,沙班行。至正十二年,改宣慰
司为都元帅府,治淮西,起阙副使、佥都元帅府事,分兵守安庆。于时南北音问隔绝,兵食俱乏,抵官十
日而寇至,拒却之。乃集有司与诸将议屯田..战守计,环境筑堡寨,选精甲外捍,而耕稼于中。明年,春夏
大饥,人相食,乃捐俸为粥以食之,得活者甚众。民失业者数万,咸安集之。升副元帅。十五年夏,大雨,
江涨,屯田禾半没,城下水涌,有物吼声如雷,阙祠以少牢.. , 水辄缩。秋稼登,得粮三万斛。俄升都
元帅,守安庆。十月,贼薄城下。戊申,贼并军攻东西二门,西门势尤急,阙身当之,徒步提戈为士卒先。
士卒号哭止之,挥戈愈力,斩首无算,而阙亦被十余创。日中城陷,城中火起,阙知不可为,引刀自刭,
堕清水塘中。阙妻耶卜氏及子德生、女福童皆赴井死。城中民相率登城楼,自捐其梯曰:“宁俱死此,誓
不从贼。”焚死者以千计。阙号令严信,与下同甘苦,然稍有违令,即斩以徇。当出战,矢石乱下如雨,
士以盾蔽阙,阙却之曰:“汝辈亦有命,何蔽我为!”。稍暇即注《周易》帅诸生谒郡学会讲立军士门外以
听使知尊君亲上之义有古良将风烈。卒时年五十六。
(节选自《元史·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稍暇/即注《周易》/帅诸生谒郡学会讲/立军士门外以听/使知尊君亲/上之义有古良将风烈
B.稍暇/即注《周易》/帅诸生谒郡学/会讲立军士门外/以听使知尊君亲/上之义有古良将风烈
C.稍暇/即注《周易》/帅诸生谒郡学会讲/立军士门外以听/使知尊君亲上之义/有古良将风烈
D.稍暇/即注《周易》/帅诸生谒郡学/会讲立军士门外/以听使知尊君亲上之义/有古良将风烈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统是年号。年号是从汉武帝开始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每个皇帝对应着一个年号。
B.屯田是汉以后历代政府为取得军队给养或税粮,由政府直接组织经营的一种农业集体耕作制度。
C.少牢,古代祭祀用羊和猪做祭品叫少牢。
D.《周易》,儒家经典著作,“五经”之一,其余“四经”为《诗》《书》《礼》《春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阙政令严明。余阙执政泗州时,即使是经验阅历丰富的官吏们都很怕他。余阙治军也很严明,如果
有人违背军令,他就会将其斩首示众。
B.氽阙正直敢言。莫徭蛮反叛之时,右丞沙班以粮草不足为借口,不愿征讨叛军,官员们都让着他,只
有余阙敢站出来,直言右丞应当出征。
C.余阙体恤民情。百姓遭遇饥荒,甚至人吃人的时候,余阙捐出俸禄赈济灾民;洪水淹没了屯田,他祭
把祈求洪水退去,当年秋天取得丰收。
D.氽阙与下属同甘苦。在战场上,余阙不理会士兵们的阻止,身先士卒,杀敌无数;余阙还拒绝士兵们
用盾牌为自己遮挡落下的箭矢和垒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阙下令趣之,三日皆集,沙班行。
②城中民相率登城楼,自捐其梯曰:“宁俱死此,誓不从贼。”
(5)余阙担任都元帅府副使时和官吏商议计策,有哪些具体措施?请简要说明。
4.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
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
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
者,犹离忧也。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
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令尹子兰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
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
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
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
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
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节选自《屈原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
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B.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
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C.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
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D.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
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2)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娴:擅长。
B.平伐其功 伐:夸耀。
C.王怒而疏屈平 疏:疏远。
D.明道德之广崇 明:光明。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均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治乱之.条贯 ②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
B.①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②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C.①竭忠尽智以.事其君 ②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D.①为.楚怀王左徒 ②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官大夫与屈原的官位相等,但上官大夫因想争得楚王的宠幸而嫉妒屈原的才能。
B.屈原见闻广博,记忆力很强,与楚王商议国事,应酬诸侯,起初深受楚王的信任。
C.屈原痛心楚怀王不能明辨是非,自己得不到重用,于是心生怨恨,写下了《离骚》。
D.面对渔夫的劝说,屈原宁可投入大江,也不愿让自己高洁的品质去蒙受世俗的尘垢。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②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珏,字君玉,陇西凤州人。年十八,从军钓鱼山,以战功累官中军都统制。宝祐..末,大兵①攻蜀,破吉
平隘,拔长宁,诸郡破竹而下。明年,合诸道兵围合州,凡攻城之具无不精备。珏与王坚协力战守,攻之
九月不能下。其治合州,士卒必练,器械必精,御部曲..有法,虽奴隶有功必优赏之,有过虽至亲必罚不贷,
故人人用命。自全汝楫失大良平城,大兵筑城虎相山,时出攻忠、万、渠诸州,民不得耕,兵不得解甲而
卧。每饷渠州,竭数郡兵护送,死战城下始克入。珏遣其将以死士五十斧西门入,大战城中,复大良平城。
合州自余玠用二冉生策,城壁甚固,然开、庆受兵,民凋弊甚,珏外以兵护耕,内教民垦田积粟,未再期.. ,
则公私兼足。升四川制置副使征其兵入卫蜀道断阻不得达已而大兵围重庆作浮梁三江中断援兵。自秋徂冬,
援绝粮尽,珏屡以死士间入城,许以赴援,且为之画守御计。珏结泸士刘霖、先坤朋为内应,遣赵安破神
臂门,复泸州,重庆兵渐解去围泸。赵定应迎珏入重庆为制置。大兵复会重庆,与大将也速儿战扶桑壩,
诸将从其后合击之,珏兵大溃。城中粮尽,赵安以书说珏降,不听。帐下韩忠显夜开镇西门降,珏率兵巷
战不支,归索鸩饮,左右匿鸩,乃以小舟载妻子东走涪。中道大憾,斧其舟欲自沉,舟人夺斧掷江中,珏
踊跃欲赴水,家人挽持不得死。明日,万户..铁木儿追及于涪,执之送京师。其友谓之曰:“公尽忠一世,
以报所事,今至此,纵得不死,亦何以哉?”珏乃解弓弦自经厕中,从者焚其骨,以瓦缶葬之死所。
(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释】①大兵:元兵。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升四川制置副使/征其兵/入卫蜀道/断阻不得达/已而大兵围重庆/作浮梁三江中/断援兵
B.升四川制置副使/征其兵/入卫蜀道/断阻不得达已/而大兵围重庆/作浮梁/三江中断援兵
C.升四川制置副使/征其兵入卫/蜀道断阻/不得达已/而大兵围重庆/作浮梁/三江中断援兵
D.升四川制置副使/征其兵入卫/蜀道断阻/不得达/已而大兵围重庆/作浮梁三江中/断援兵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
A.宝祐,宋理宗年号。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B.部曲,古代军队编制单位。大将军营五部,部有曲,曲有军候一人。后代指军队。
C.再期,一年的期限。旧时官事、兵事往往设定时限,逾时则以不同方式处罚以示警惩。
D.万户,官名。金初设置,元代相沿,为世袭官职,万户为“万夫之长”。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宝祐末年,元军接连攻克蜀地诸郡,后又围攻合州,张珏与王坚合力抵抗,坚守城池,元军虽然战具
精良,但持续数月未能攻克。
B.开州、庆州遭受兵祸,百姓生活非常艰难,张珏派军队保护耕种,指导农业生产,官府和百姓因此都
储备了充足的粮食。
C.元军包围重庆,张珏先遣死士入城,安定军心,后又在城内寻求接应,在城外遣将攻门,暂解重庆之
围,自己也顺利进入重庆任职。
D.重庆再次被围,张珏与元军主将正面交战,元军派遣各路军队从后方夹击张珏,张珏无力抵抗,大败,
部将劝其投降,张珏不从。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每饷渠州,竭数郡兵护送,死战城下始克入。
②珏率兵巷战不支,归索鸩饮,左右匿鸩,乃以小舟载妻子东走涪。
(5)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张珏多次成功守城的原因。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汪伟,字叔度,休宁人,寄籍..上元。崇祯元年进士。十一年,由慈溪知县行取。帝以国家多故朝臣词苑起
家儒缓不习吏事无以理纷御变改旧例择知推治行卓绝者入翰林伟擢检讨给假归还朝充东宫讲官。十六年,
贼陷承天、荆、襄。伟以留都..根本之地,上《江防绸缪疏》,言:“九江一郡,宜设重臣镇之。自是而上之
至于武昌,下之至于太平、采石、浦口,命南京兵部大臣建牙分阔,以接声援,而金陵之门户固矣。”帝
嘉纳之,乃设九江总督..。又言:“兵额既亏,宜以卫所官舍余丁补伍操练,修治兵船,以资防御。额饷不足,
暂借盐课..、漕米给之。”所条奏皆切时务。明年三月,贼兵东犯。伟语阁臣:“事急矣,亟遣大僚守畿郡。都
中城守,文自内阁,武自公侯伯以下,各率子弟画地守。庶民统以绅士,家自为守。而京军分番巡徽,以
待勤王之师。”魏藻德笑曰:“大僚守畿辅,谁肯者?”伟曰:“此何等时,犹较尊卑、计安危耶?请以一剧郡见
委。”藻德哂其早计。未几,真定游击谢加福杀巡抚徐标迎贼。伟泣曰:“事至此乎!”作书寄友人曰:“贼据真
定,奸人满都城,外郡上供丝粟不至,诸臣无一可支危亡者,如圣主何!平时误国之人,终日言门户而不
顾朝廷,今当何处伸狂喙耶!”贼薄都城,守兵乏饷,不得食,伟市饼饵以馈。已而城陷,伟归寓,语继
室耿善抚幼子。耿泣曰:“我独不能从公死乎!”因以幼子属其弟,衣新衣,上下缝,引刀自刭不殊,复投缳
遂绝,时年二十三。伟欣然曰:“是成吾志。”移其尸于堂,贻子观书,勉以忠孝,乃自经。贈少詹事,谥文
烈。本朝赐谥文毅。
(节选自《明史卷二百六十六列传一百五十四》)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帝以国家多故/朝臣词苑起家/儒缓不习吏事/无以理纷御变/改旧例/择知推治行卓绝者入翰林/伟擢检讨
/给假归/还朝/充东宫讲官/
B.帝以国家多故朝臣/词苑起家儒缓/不习吏事/无以理纷御变改旧例/择知推治行卓绝者入翰林/伟擢检讨/
给假归/还朝充/东宫讲官/
C.帝以国家多故/朝臣词苑起家儒缓/不习吏事/无以理纷御/变改旧例/择知推治行卓绝者入翰林/伟擢检讨
/给假归/还朝充/东宫讲官/
D.帝以国家多故朝臣/词苑起家/儒缓不习吏事/无以理纷御/变改旧例/择知推治行卓绝者入翰林/伟擢检讨
/给假归/还朝/充东宫讲官/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寄籍,指人长期离开本籍,居住在外地,附于外地的籍贯,如汪伟就将籍贯附于上元。
B.留都,古代王朝迁都后,旧都仍置官留守,称留都,明代迁都北京后,以南京为留都。
C.总督,指朝廷派遣的巡视官员,他们虽不参与地方军政要务的管理但可行使监督之权。
D.盐课,既可指以食盐为对象所征收的赋税,也可以指办理盐课事务,文中指的是前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汪伟颇有远见。当贼人攻陷承天等地后,汪伟意识到留都是朝廷的根本所在,并未雨绸缪,上疏陈述
对防卫的看法。
B.汪伟积极献言。在皇帝采纳其建议加强九江防御后,汪伟又向皇帝奏献解决军队员额亏缺与粮饷不足
等问题的计策。
C.汪伟心忧时局。贼人东侵时,汪伟希望阁臣动员城中力量积极防御;徐标被杀后,汪伟感叹都城中已
无臣可支撑局面。
D.汪伟舍生取义。贼人攻破城池后,汪伟将幼子托付给自己的弟弟,并用忠孝的道理来勉励儿子,然后
上吊自杀身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何等时,犹较尊卑、计安危耶?请以一剧郡见委。
②贼薄都城,守兵乏饷,不得食,伟市饼饵以馈。
7.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文后小题。
赵普,字则平,幽州蓟人。世宗用兵淮上宰相范质奏普为军事判官太祖尝与语奇之太祖北征至陈桥被酒卧
帐中众军推戴普与太宗排闼入告。太祖欠伸徐起,而众军擐甲露刃,喧拥麾下。及受禅,以佐命功,授右
谏议大夫.... , 充枢密直学士。
太祖数微行过功臣家,普每退朝,不敢便衣冠。一日,大雪向夜,普意帝不出。久之,闻叩门声,普亟出,
帝立风雪中,普惶惧迎拜。帝曰:“已约晋王矣。”已而太宗至,设重洇地坐堂中,炽炭烧肉。普妻行酒,
帝以嫂呼之。因与普计下太原。普曰:“太原当西、北二面,太原既下,则我独当之,不如姑俟削平诸国,
则弹丸黑子之地,将安逃乎?”帝笑曰:“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
初,太祖侧微,普从之游,既有天下,普屡以微时所不足者言之。太祖豁达,谓普曰:“若尘埃中可识天
子、宰相,则人皆物色之矣。”自是不复言。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
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 , 家人发箧视之,则《论
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沈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有群臣当迁官,太祖素恶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太祖怒曰:“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普曰:“刑以
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太祖怒甚,起,
普亦随之,久之不去,竟得俞允。
(《宋史·赵普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世宗用兵淮上/宰相范质奏普为军事判官/太祖尝与语/奇之/太祖北征至陈桥/被酒卧帐中/众军推戴/普
与太宗排闼入告。
B.世宗用兵淮上/宰相范质奏普为军事判官/太祖尝与语奇之/太祖北征至陈桥/被酒卧帐中/众军推戴/普与
太宗排闼入告。
C.世宗用兵淮上/宰相范质奏/普为军事判官/太祖尝与语/奇之/太祖北征至陈桥/被酒卧帐中/众军推戴/普
与太宗排闼入告。
D.世宗用兵淮上/宰相范质奏/普为军事判官/太祖尝与语奇之/太祖北征至陈桥/被酒卧帐中/众军推戴/普
与太宗排闼入告。
(2)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谏议大夫:秦代设置郎中令之官,专掌议论,东汉起改称谏议大夫。唐宋时期分为左、右谏议大夫,
专掌朝政阙失的讽喻规谏,甚至有权力驳回明显不合理的诏书。
B.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
的贵族。《红楼梦》中“因讹成实元妃薨逝”说的就是被封为元妃的贾元春逝世。
C.庠是殷商时代学校的名称,序是周代学校的名称。古人常以庠序称国家最高学府,或泛指学校教育事
业。
D.监生,是国子监学生的简称。或由学政考取,或地方保送,或皇帝特许,后来成为虚名,捐钱就能取
得监生资格。《祝福》中的“四叔”就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普在陈桥驿和太宗(晋王)及诸将一起拥戴宋太祖做了皇帝,因辅佐有功被任命为右谏议大夫、枢
密直学士等官职。
B.赵普为臣十分谨慎,退朝后在家时,也不敢穿便服,害怕皇上一旦到自己家来而失礼,而宋太祖对他
们夫妇也很亲近随便。
C.在是否先攻打太原一事上,显示了赵普的思虑深远,但从多次谈论及太祖做皇帝前二人交往的一些不
足之事来看,又显得不够豁达。
D.赵普性格沉稳有城府,虽说爱嫉妒别人,但能以天下为己任。这从他关门读《论语》、抗颜迁官等事
中就可以看出。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②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叔孙通者,薛人也。秦时以文学征,待诏博士。及项梁之薛叔孙通从之败于定陶从怀王怀王为义帝叔孙通
留事项王汉二年汉王从五诸侯入彭城叔孙通降汉王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
叔孙通之降汉,从儒生弟子百余人,然通无所言进,专言诸故群盗壮士进之。弟子皆窃骂,叔孙通闻之,
乃谓曰:“汉王方蒙.矢石争天下,诸生宁能斗乎?故先言斩将搴旗之士。诸生且待我,我不忘矣。”汉五年,
已并天下,诸侯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
柱,高帝患之。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
共起朝仪。”高帝曰:“得无难乎?”叔孙通曰:“五帝异乐,三王不同礼。礼者,因时世人情为之节文者也。
故夏、殷、周之礼所因损益可知者,谓不相复也。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
于是叔孙通使征鲁诸生三十余人。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今天下初
定,死者未葬,伤者未起,又欲起礼乐。礼乐所由起,积德百年而后可兴也。吾不忍为公所为。公所为不
合古,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叔孙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
汉十二年,高祖欲以赵王如意易太子,叔孙通谏上曰:“昔者晋献公以骊姬之故废太子,立奚齐,晋国乱
者数十年,为天下笑。秦以不蚤定扶苏,令赵高得以诈立胡亥,自使灭祀,此陛下所亲见。今太子仁孝,
天下皆闻之;吕后与陛下攻苦食啖,其可背哉!陛下必欲废适①而立少,臣愿先伏诛,以颈血污地。”高帝
曰:“吾听公言。”
叔孙通希世度务制礼,进退与时变化,卒.为汉家儒宗。
(节选自《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注释】①适:同“嫡”,指嫡长子。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及项梁之薛/叔孙通从之/败于定陶/从怀王/怀王为义帝/叔孙通留/事项王/汉二年/汉王从五诸侯入彭城
/叔孙通降汉王/
B.及项梁之薛/叔孙通从之败于定陶/从怀王/怀王为义帝/叔孙通留/事项王/汉二年/汉王从五诸侯入彭城/
叔孙通降汉王/
C.及项梁之薛/叔孙通从之/败于定陶/从怀王/怀王为义帝/叔孙通留事项王/汉二年/汉王从五诸侯入彭城/
叔孙通降汉王/
D.及项梁之薛/叔孙通从之败于定陶/从怀王/怀王为义帝/叔孙通留事项王/汉二年/汉王从五诸侯入彭城/
叔孙通降汉王/
(2)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解释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蒙.矢石争天下 蒙,与“蒙故业”的“蒙”皆为“冒着”之意。
B.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 厌,与“何厌之有”的“厌”意思不同,为“厌弃”之意。
C.公所事.者且十主 事,与“仰不足以事父母”的“事”皆为“侍奉”之意。
D.卒.为汉家儒宗 卒,与“卒莫消长也”的“卒”皆为“最终”之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叔孙通审时度势,按需选材。汉王征天下时,他专门引荐盗匪和壮士,不提及弟子;汉王守江山时,
他则召儒生与弟子共同制定朝会礼仪。
B.叔孙通顺应时代,灵活制礼。他认为礼是依时代人情的变化而增减的,并提出稍微采纳古代礼法和秦
朝礼仪制度,结合起来制定新的礼仪。
C.叔孙通笑对质疑,自信坚定。鲁地儒生不赞同叔孙通的观点,认为礼乐是国家稳定后自然兴起的,无
需争相去制定,叔孙通因此鄙视他们。
D.叔孙通以史为镜,勇于死谏。高祖打算替换太子时,叔孙通陈说了晋献公与秦始皇的惨痛教训,极力
劝谏高祖,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
②秦以不蚤定扶苏,令赵高得以诈立胡亥,自使灭祀,此陛下所亲见。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运,字.南仲,信之贵溪人,运年二十五,以太学生登宣和三年进士..第,赐同上舍出身,调桂阳监蓝山县
丞。县阙令,运摄县事。县与诸獠接壤,因俗为治,吏民安之。临武寇与诸獠合,大剽掠,运亲帅兵禽之。
迁潭州攸县尉。移贰濡须。金人犯庐、寿等州,大将驻兵淮壖以拒之,运给饷未尝乏绝。岁馀,以亲老还
江东,寓居鄱。既而丁母及父忧,服除.. , 起知桂阳监。五月而境内称治,与部使者奏升监为军。大修
庠序..之教,祠汉以来守令有功德于桂阳者卫飒、唐羌等七人于学,刻《续颜氏家训》、《四时纂要》等书,
散之民间,使之修德而务本。召入对,除知达州。召为度支郎中。临安楼店务钱岁三十余万缗,请以十万
归省额。户部所储三佛齐国所贡乳香九万一千五百斤,直可百二十余万缗,请分送江、浙、荆湖漕司卖之,
以籴军饷。拜刑部侍郎,言:诸斥逐累赦未还者,宜从湔洗。诸申请条制,多重复牴牾,失于太烦。诸编
置不以赦原、不以荫论之类,失于太重。外路刑狱三经翻异,移送大理,刀锯数施,非所以示远。及诸不
便。皆从之。又请广储蓄,兴鼓铸,修屯田,作乡兵。亦皆听纳。会金人渝盟,特迁户部侍郎,以专馈饷。
丞相陈康伯议遣李宝自四明控制海道,众论纷纭,运直入赞决,以为上策,金人果败走。因上疏乞降诏抚
将士蠲租赋遣信使结豪杰坚城守督汉中将士趋关陕以制其后置四镇三帅于两淮襄汉之间以为内固以图进
取乾道七年, 鄱大饥,运首发粟二千石以振之,自是民争出粟以济。连上章致政,不许,以疾卒。
(节选自《宋史·张运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上疏乞降/诏抚将士/蠲租赋/遣信使/结豪杰/坚城守/督汉中将士趋关陕以制其后/置四镇三帅于两淮/
襄汉之间以为内固/以图进取/
B.因上疏/乞降诏抚将士/蠲租赋/遣信使/结豪杰/坚城守/督汉中将土趋关陕以制/其后置四镇三帅于两淮/
襄汉之间以为内固/以图进取/
C.因上疏/乞降诏抚将士/蠲租赋/遣信使/结豪杰/坚城守/督汉中将士趋关陕以制其后/置四镇三帅于两淮/
襄汉之间以为内固/以图进取/
D.因上疏乞降/诏抚将士/蠲租赋/遣信使/结豪杰/坚城守/督汉中将士趋关陕以制/其后置四镇三帅于两淮/
襄汉之间以为内固/以图进取/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古人幼时命名,男子 20 岁行冠礼(弱冠)、女子 15 岁行笄礼才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
对平辈或尊辈称字以表示礼貌和尊敬。
B.进士,即中国古代科举中殿试及第者,意为可进授爵位之人,殿试由会试及第者贡士参加,考中者分
为三甲,历代均直接授予官职。
C.服除,去掉孝服,即守丧期满。古代丧事办完后,死者亲属还要在一定时间内在衣着、饮食、起居等
方面遵守一些特殊的仪节,以示哀悼。
D.庠序,指的是古代的地方学校,商代叫序,周代叫庠,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孟子》中有:“谨
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运内平动乱,外抗金兵。代理桂阳监蓝山县令时,他带兵擒获贼寇;移任濡须时,他驻军淮河边,
抵抗进犯庐州、寿州的金兵。
B.张运宽厚为怀,主张轻刑。任刑部侍郎时,他提出应宽待赦免多次还无法回来的重刑犯,指出有些人
被判罚过重、有些案件刑罚过多等问题。
C.张运深受信任,颇受重用。他提出增加储蓄、整治屯田等建议,均被采纳;金人违约,他被特意授任
为户部侍郎,负责运送粮饷。
D.张运政绩突出,处事果决。他在地方、户部和刑部任职,均有政绩;金人违约,他直接参与商讨决策,
赞同从四明控制海道的决议,最后金兵败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直可百二十余万缗,请分送江、浙、荆湖漕司卖之,以籴军饷。
②乾道七年,鄱大饥,运首发粟二千石以振之,自是民争出粟以济。
(5)张运主管桂阳监时在当地施行教化,具体措施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冯唐者,其大父..赵人。唐为中郎署长,事文帝。文帝辇过,问唐曰:“父老家安在?”唐以实对。文帝曰:“吾
居代时,吾尚食监高祛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于钜鹿下。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钜鹿也。父知之乎?”
唐对曰:“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良说,而搏髀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
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主臣!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
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闲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郍杀北地都尉卬
上以胡寇为意乃卒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
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遣选车千三百乘,彀骑万
三千,百金之士十万,是以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强秦,南支韩、魏。当是之时,赵几霸。今
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
不近云中之塞。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伍符....。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一言不
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
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臣诚愚,
触忌讳,死罪死罪!”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七年,景帝
立,以唐为楚相,免。武帝立,求贤良,举冯唐。唐时年九十余,不能复为官,乃以唐子冯遂为郎。
(节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郍/杀北地都尉卬上/以胡寇为意/乃卒复问唐曰/公何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
B.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郍/杀北地都尉卬/上以胡寇为意/乃卒/复问唐曰/公何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
C.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郍/杀北地都尉卬上/以胡寇为意/乃卒复问唐曰/公何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
D.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郍/杀北地都尉卬/上以胡寇为意/乃卒复问唐曰/公何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
(2)下列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父,母系社会,母亲的父亲叫大父;父系社会,父亲的父亲叫大父。《刘敬叔孙通列传》:“冒顿在,
固为子婿;死,则外孙为单于。岂尝闻外孙也与大父抗礼者哉?”
B.闲处,既可指在家闲居,如《魏其武安侯列传》:“屏闲处而不朝。”又可指僻静的处所,如《庄子·刻意》:“就
薮泽,处闲旷,钓鱼闲处,无为而已矣。”此处指第一种意思。
C.忌讳,避忌、顾忌。它还有因风俗习惯或迷信,禁忌某些认为不吉利的话和事的意思,如《红楼梦》:“黛
玉啐道:‘大清早起“死”呀“活”的,也不忌讳。’”
D.尺籍伍符,指记载军令、军功的簿籍和军士中各伍互相作保的守则。司马贞索隐:“尺籍者,谓书其斩首
之功于一尺之板。伍符者,命军人伍伍相保,不容奸诈。”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冯唐耿直不知忌讳。文帝赞叹李齐行事,冯唐言李齐不如李牧与廉颇;文帝感叹我有廉颇李牧这样的
将领就不用担忧匈奴了,冯唐直言文帝有也不能用,丝毫不给文帝面子。
B.文帝大度且谦恭。冯唐当面说他有廉颇李牧也不能用,他大怒,拂袖而去,但事后只不过指责冯唐不
应当着众人面说而已;匈奴边患重,他又特意询问为何说他不能用这两人。
C.冯唐颇有见识。他认为李牧成为良将,除了他诚心对待将士外,还因为作为将军他有奖罚权和战争自
主权,所谓“赏赐决于外”和“委任而责成功”,这为后文批评文帝作准备。
D.冯唐为魏尚叫屈。冯唐说文帝不能用廉颇李牧,是为魏尚叫屈。魏尚治军如李牧,善待士卒宾客,保
一方平安,却因一次战争不利而“下之吏,削其籍,罚作之”,“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
②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
(5)本传记“武帝立,求贤良,举冯唐。唐时年九十余,不能复为官”乃“冯唐易老”的典故出处。通观全传,
本传并非如李广传记一样以“李广难封”为主题,王勃的这两句用典用得好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徐泰亨,字和甫,其先衢州龙游人,后徙余杭。泰亨性警敏,用举者试平江州掾,岁满,署归安县典史。
白云宗沈明仁,冒名爵,官吏畏之。沈有怨家二人,其邻女为何人所杀,沈使以他辞引二人,傅致其罪。
泰亨欲直其冤,更白:“此沈公意,孰敢不从!”泰亨语之曰:“吾能死,不敢以滥杀媚人。”卒出之。明仁
弟子为民所殴,适有盗杀人,僧为飞书,诬民及平日怨家七人,官为捕治之,狱卒凌虐,皆诬服。泰亨命
去其械扭,始垂泣自言,县令以有左验难之。泰亨亲至其地,悉得七人以己物实其赃状,取其家藏布数匹,
析缕以比,无不合者,釜灶及他物又合。僧乃伏罪。已而获真盗于武康,人皆叹服。江浙行省..丞相言沈明
仁遣其徒潜赴京师行贿求援,请治其罪。帝从之。擢平阳州提控案牍,以忧去官。服除.. , 授海道都遭.
运.万户府提控案牍。时新法经理田赋泰亨论田不实役不均之整上之执政大喜使乘传白于行省泰亨佐常州经
理又佐池州所行一如其言他州管取法焉未几,以九品官仍为本府提控案牍,兼照磨承发架阁。泰亨考漕法
利弊,下至占候探测,著《海运纪原》七卷。又条漕运之弊,当更易者十事,行省采用其七。久之,迁建
安路总管府知事,擢池州路青阳县尹。有司岁征荒田租,为田一千四百顷,人苦之。泰亨募民垦辟,因地
势以为蓄泄,田熟租完,民无扰。累岁饥,有告发廩粟者,吏准强盗律,泰亨曰:“以救民而抵重禁,当
用法外意可也。”笞而遣之。后谢病..归。大德二年,卒,年六十五。
(《新元史·徐泰亨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新法经理田赋/泰亨论田不实/役不均之弊/上之/执政大喜/使乘传白于行省/泰亨佐常州经理/又佐池
州/所行一如其言/他州皆取法焉/
B.时新法经理田赋/泰亨论田不实/役不均之弊/上之执政/大喜使乘传/白于行省/泰亨佐常州/经理又佐池
州/所行一如其言/他州皆取法焉/
C.时新法经理田赋/泰亨论田不实/役不均之弊/上之执政/大喜使乘传/白于行省/泰亨佐常州经理/又佐池
州/所行一如其言/他州皆取法焉/
D.时新法经理田赋/泰亨论田不实/役不均之弊/上之/执政大喜/使乘传白于行省/泰亨佐常州/经理又佐池
州/所行一如其言/他州皆取法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行省,行中书省的简称,元代分设于全国各地,置丞相等官以总揽政务。
B.服除,古丧礼规定父母去世服丧三年,期满脱除丧服,与“服阕”相反。
C.漕运,旧时指国家从水道(河道和海道)运输粮食,供应京师或接济军需。
D.谢病,以生病作为借口,用来拒见宾客,或者拒绝做官。文中当指后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徐泰亨执法刚正,不惧豪强势力。沈明仁找借口罗织罪名,让自己的两个仇家入了狱,徐泰亨不愿滥
杀无辜讨好豪强,最终释放了这两个人。
B.徐泰亨善于断案,洗雪百姓冤情。百姓入狱被屈打成招,县令也认可此案,徐泰亨亲自来到当地,找
到藏在七人家中的赃物,并抓获真正的强盗。
C.徐泰亨关注漕运,提出改进建议。他考察漕运方法的利弊,著有《海运纪原》,又向朝廷陈述漕运应
当变革的十件事,行省采用了其中的七条。
D.徐泰亨心系百姓,宽容救民之举。因连年发生饥荒,有人开仓放粮,县吏主张予以严惩,徐泰亨却认
为不宜重治,仅对其施以笞刑便释放了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泰亨性警敏,用举者试平江州掾,岁满,署归安县典史。
②泰亨募民垦辟,因地势以为蓄泄,田熟租完,民无扰。
1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黥布者,六人也,姓英氏。秦时为布衣..。少年,有客相之曰:“当刑而王。”及壮,坐法黥。布已论输丽山
丽山之徒数十万人布皆与其徒长豪桀交通乃率其曹偶亡之江中为群盗陈胜之起也,布乃见番君,与其众叛
秦,聚兵数千人。汉二年,汉之败楚彭城,布又称病不佐楚。项王由此怨布,数使使者诮让召布,布愈恐,
不敢往。项王方北忧齐、赵,西患汉,所与者独九江王,又多布材,欲亲用之,以故未击。汉五年,布使
人入九江,得数县。六年,布与刘贾入九江,诱大司马...周殷,周殷反楚,遂举九江兵与汉击楚,破之垓下。
布之初反,谓其将曰:“上老矣,厌兵,必不能来。使诸将,诸将独患淮阴..、彭越,今皆已死,馀不足畏
也。”故遂反。果如薛公筹之,东击荆,荆王刘贾走死富陵。尽劫其兵,渡淮击楚。楚发兵与战徐、僮间,
为三军,欲以相救为奇。或说楚将曰:“布善用兵,民素畏之。且兵法,诸侯..战其地为散地。今别为三,
彼败吾一军,馀皆走,安能相救!”不听。布果破其一军,其二军散走。遂西,与上兵遇蕲西,会甀。布
兵精甚,上乃壁庸城,望布军置陈如项籍军,上恶之。与布相望见,遥谓布曰:“何苦而反?”布曰:“欲为
帝耳。”上怒骂之,遂大战。布军败走,渡淮,数止战,不利,与百馀人走江南。布故与番君婚,以故长
沙哀王使人给布,伪与亡,诱走越,故信而随之番阳。番阳人杀布兹乡民田舍,遂灭黥布。
(选自《史记·黥布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布已论输丽山/丽山之徒/数十万人布皆与其徒/长豪桀交通/乃率其曹偶/亡之江中为群盗
B.布已论输丽山/丽山之徒数十万人/布皆与其徒长豪桀交通/乃率其曹偶/亡之江中为群盗
C.布已论输丽山/丽山之徒/数十万人布皆与其徒/长豪桀交通/乃率其曹偶亡之江中/为群盗
D.布已论输丽山/丽山之徒数十万人/布皆与其徒长豪桀交通/乃率其曹偶亡之江中/为群盗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布衣,借指平民百姓。如“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B.大司马,是古代对中央政府中专司武职的最高长官的称呼。
C.淮阴,山南水北为阴,山北水南为阳,文中“淮阴”为淮河之北。
D.诸侯,源自分封制,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黥布幼时有人称他受刑之后才能称王,黥布成年被定罪,服过劳役,做过强盗,后来娶了县令的女儿
为妻,(兵败后)被番阳人所杀。
B.汉六年,英布和刘贾进入九江,诱导大司马周殷,周殷反叛楚国后,就调动九江的军队与汉军一起共
同攻打楚国,大败楚军于垓下。
C.楚国想采用互相救援的计策赢得黥布,有人劝解不能采用此法,但是楚将不听,最终被黯布打败其中
一支军队,其余两支溃散而逃。
D.皇帝大骂黥布为何要造反,黥布对自己的野心毫无隐藏直接表明自己想当皇帝。于是两军大战。黥布
的军队被打败,逃到长江以南。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项王由此怨布,数使使者诮让召布,布愈恐,不敢往。
②布兵精甚,上乃壁庸城,望布军置陈如项籍军,上恶之。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丘橓,字茂实,诸城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由行人擢刑科给事中。三十四年七月,倭六七十人失道流劫,
自太平直逼南京。兵部尚书张时彻等闭城不敢出,阅二日引去。给事御史劾时彻及守备诸臣罪,时彻亦上
其事,词多隐护。桥劾其欺罔,时彻及侍郎陈洙皆罢。帝久不视朝,严嵩专国柄。橓言权臣不宜独任,朝
纲不宜久弛,严嵩深憾之。已,劾嵩党宁夏巡抚谢淮、应天府尹孟淮贪黩,谢淮坐免。是年,嵩败,橓劾
由嵩进者顺天巡抚徐绅等五人,帝为黜其三。迁兵科都给事中。劾南京兵部尚书李遂、镇守两广平江伯陈
王谟、锦衣指挥魏大经咸以贿进,大经下吏,王谟革任。已,又劾罢浙江总兵官卢镗。寇犯通州,总督杨
选被逮。及寇退,橓偕其僚陈善后事宜,指切边弊。帝以橓不早劾选,杖六十,斥为民,余谪边方杂职。
橓归,敝衣一箧,图书一束而已。隆庆初起任礼科不至寻擢南京太赏少卿进大理少卿病免神宗立言官交荐
张居正恶之不召 万历十一年秋,起右通政。未上,擢左副都御史,以一柴车就道。既入朝,陈吏治积弊
八事,疏奏.. , 帝称善。敕所司下抚按奉行,不如诏者罪。顷之,言:“臣初八台,誓扫除积弊。今待罪
三月,而大吏恣肆,小吏贪残,小民怨咨,四方赂遗如故,臣不职可见。请罢斥以儆有位。”时已迁刑部..
右侍郎...。帝优诏报之。未几,偕中官张诚往籍张居正家。还,转左侍郎,增俸一秩。寻拜南京吏部尚书,
卒官。赠太子太保.... , 谥.简肃。橉强直好搏击,其清节为时所称云。
(节选自《明史·丘橓》)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隆庆初/起任礼科/不至/寻擢南京太常/少卿进大理少卿/病免/神宗立/言官交荐/张居正恶之
/不召/
B.隆庆初起/任礼科/不至/寻擢南京太常少卿/进大理少卿/病免/神宗立/言官交荐/张居正恶之
/不召/
C.隆庆初/起任礼科/不至/寻擢南京太常少卿/进大理少卿/病免/神宗立/言官交荐/张居正恶之
/不召/
D.隆庆初起/任礼科/不至/寻擢南京太常/少卿进大理少卿/病免/神宗立/言官交荐/张居正恶之
/不召/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疏奏:臣下向帝王上本进言或奏章上达。
B.刑部右侍郎:古代官名,为刑部副长官,明清时期分设左右侍郎。
C.太子太保:东宫官职,负责教习太子。与太子太师、太子太傅统称为“三师”。
D.谥:古代在人生前或死后封给的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丘橓刚强正直,忠君爱国。倭寇进逼南京,兵部尚书张时彻等闭城不出,被劾后又上书隐瞒;丘桥弹
劾其欺君罔上,张后被罢官。
B.丘橓不畏权臣,敢于直谏。严嵩当权时,丘橓直言弹劾;后又弹劾严嵩党羽宁夏巡抚谢淮、应天府尹
孟淮,两人均因此被免官。
C.丘橓为官清廉,身无长物。他因通州盗寇之事,被皇帝杖责,后来贬斥为民解官回家时,随身之物只
有一箧破衣,一捆图书。
D.丘橓见识卓著,指切时弊。被提拔为左副都御史,入朝后,向皇上上疏陈述了八项吏治积弊,得到皇
上认可并下旨遵照执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兵部尚书张时彻等闭城不敢出,阅二日引去。
②是年,嵩败,橓劾由嵩进者顺天巡抚徐绅等五人,帝为黜其三。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奇瑜,字玉铉,保德州人。万历..四十四年进士。除洛阳知县。天启二年,擢礼科给事中。
崇祯改元,寻历陕西左右布政使。五年,擢右金都御史,代张福臻巡抚延绥。时大盗神一魁、不沾泥等已
歼,而余党犹众。岁大凶、民多从贼。明年五月,奇瑜上疏,极言鄜、延达镇城干余里饥荒签贼状,诏免
延安、庆阳田租。奇瑜乃遣副将截山虎、金翅鹏等。诸渠魁略尽。奇瑜乃上疏曰:“流寇作难始于岁饥而
成于元凶之煽诱致两郡三路皆盜薮今未顿一兵未绝一弦擒斩头目百七十七人及其党千有奇。头目既除,余
党自散,向之斩木揭竿者,今且荷锄负耒矣。”帝嘉之,令录有功将士以闻。
延绥群贼多解,独钻天哨、开山斧据永宁关。永宁在镇城东,前阻山,下临黄河,数年不下。奇瑜谓是不
可以力取,乃阴简锐士,阳言总制檄发兵,令贺人龙将之而西,身为后劲,直抵延川。俄策马东,曰:“视
吾马首所向。”潜师疾走入山,贼不虞大兵至,惊溃。焚其巢,斩首千六百有奇,二贼个体馘.。延水群盜
尽平均,奇瑜威名著关陕。
明年,廷议诸镇抚事权不一,宜设大臣统之,多推荐洪承畴。以承畴方督三边,不可易,乃擢奇瑜兵部右
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陕西、山西、河南、湖广、四川军务,专办流贼。奇瑜檄诸将会兵陕州。奇瑜乃
偕象升督将士由竹溪至平利之乌林关,十余战,斩贼千七百余级。
奇瑜上言:“楚中屡捷,一时大盗几尽,其窜伏深山者,臣督乡兵为向道,无穴不搜,梦中渐有宁宇。”
初,奇瑜官南阳,唐王杀其世子,欲州废世子..子聿键。赖奇瑜力,聿键得为世孙。后聿键自立于闽,召奇
喻为东阁太学士.....。道远,未闻命,卒于家。
(节选自《明史·陈奇瑜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流寇作难/始于岁饥/而成于元凶之煽诱/致两郡三路皆盗薮/今未顿一兵/未绝一弦/擒斩头目百七十七人
及其党千有奇/
B.流寇作难/始于岁饥/而成于元凶之/煽诱致两郡三路皆盗薮/今未顿一兵/未绝一致/擒斩头目/百七十七
人及其党/千有奇/
C.流寇作难/始于岁饥/而成于元凶之煽/诱致两郡三路皆盗薮/今未顿一兵/未绝一弦/擒斩头目/百七十七
人及其党/千有奇/
D.流寇作难/始于岁/饥而成/于元凶之煽诱/致两郡三路皆盗薮/今未顿一兵/未绝一弦/擒斩头目百七十七
人及其党千有奇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馘:古代战争割取敌人的一双耳朵,用以计数报功。
B.世子:古代诸侯王嗣子之称号,在明清两代为亲王嗣子的称号。
C.东阁大学士:是明、清内阁大学主之一,掌管奉陈规诲,点检题奏,票拟批答等。
D.万历:是明神宗的年号,属于我同古代的年号纪年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奇瑜有勇有谋,受朝廷重视。在平定流寇过程中,既能力战,又可智取,受到皇帝嘉奖慰劳。
B.陈奇瑜关心民生,设法安民。延绥之地粮食歉收,民多从贱,他上疏建议免除延安、庆阳田租,得到
皇上许可。
C.陈奇瑜用兵有方,名震关陕。钻天哨,开山斧盘露永宁,易守难攻,数年难平。陈奇瑜以智取而不以
力胜,延绥盗贼被平定。
D.陈奇瑜平定流贼,屡立战功。后总督陕西、山西、河南、湖广、四川军务,专办流贼,战无不胜,使
得楚中之地渐有安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奇瑜谓是不可以力取,乃阴简锐士,阳言总制檄发兵,令贺人龙将之而西,身为后劲,查抵延川。
②楚中屡捷,一时大盗几尽,其窜伏深山者,臣督乡兵为向道,无穴不搜,楚中渐有宁宇。
1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滕宗谅,字子京,河南人。与范仲淹同年举进士,其后仲淹称其才,乃以泰州军事推官召试学士..院。改大
理寺丞,知当涂、邵武二县,迁殿中丞。会禁中火,诏劾火所从起,宗谅与秘书丞刘越皆上疏谏。宗谅曰:
“伏见掖庭遗烬,延炽宫闼。虽曰人事,实系天时。若诏书亟下,引咎涤瑕,则中外莫不感动。然诏狱未
释,鞫讯尚严,恐违上天垂戒之意,累两宫好生之德。且妇人柔弱,棰楚之下,何求不可?万一怀冤,足
累和气。祥符..中,宫掖火,先帝尝索其类置之法矣,若防患以刑而止,岂复有今日之虞哉。诚愿修政以禳
之,思患以防之。”疏奏,仁宗为罢诏狱。时章献太后犹临朝,宗谅因请太后还政,而越亦上疏。太后崩,
擢尝言还政者,越已卒,赠.右司谏,而除宗谅左正言。
后迁左司谏,坐言宫禁事不实,降尚书祠部员外郎、知信州。久之,通判江宁府,徙知湖州。元昊反,除
刑部员外郎、直集贤院、知泾州。葛怀敏军败于定州诸郡震恐宗谅顾城中兵少乃集农民数千戎服乘城又募
勇敢谍知寇远近及其形势檄报旁郡使为备。会范仲淹自环庆引蕃汉兵来援,时天阴晦十余日,人情忧沮,
宗谅乃大设牛酒迎犒士卒;又籍定州战没者于佛寺祭酹之,厚抚其孥,使各得所。于是边民稍安。
仲淹荐以自代,擢天章阁待制,徙庆州。御史梁坚劾奏宗谅前在泾州费公钱十六万贯,及遣中使..检视,乃
始至部日,以故事犒赉诸部属羌,又间以馈遗游士故人。宗谅恐连逮者众,因焚其籍以灭姓名。仲淹时参
知政事,力救之,止降一官,知虢州。御史中丞王拱辰论奏不已,复徙岳州,稍迁苏州,卒。
宗谅尚气,倜傥自任,好施与,及卒,无余财。所莅州喜建学,而湖州最盛,学者倾江、淮间。
(选自《宋史·列传第六十二·滕宗谅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葛怀敏军败于定州/诸郡震恐/宗谅顾城中兵少/乃集农民数千/戎服乘城/又募勇敢谍知寇远近/及其形势
/檄报旁郡使为备/
B.葛怀敏军败/于定州诸郡震恐/宗谅顾城中兵少/乃集农民数千/戎服乘城/又募勇敢谍知寇远近及其形势/
檄报旁郡使为备/
C.葛怀敏军败于定州/诸郡震恐/宗谅顾城中兵少/乃集农民数千戎服乘城/又募勇敢/谍知寇远近及其形势/
檄报旁郡使为备/
D.葛怀敏军败/于定州诸郡震恐/宗谅顾城中兵少/乃集农民数千戎服乘城/又募勇敢/谍知寇远近/及其形势
/檄报旁郡使为备/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士一称出自《周礼》,本指在校读书的人,后“大学士”指宰辅重臣或品阶最高的文臣。
B.祥符是宋真宗年号,年号始于汉武帝,为君主制王朝独有。
C.“禳”即“祈禳”是道教最富特色的法术。有祈晴、祈雨、驱蝗、祛病、遣瘟等祈求解除灾患的祈祷,也有
祈嗣、祈寿、祈福以及企求国运绵久一类以求福祉为主的祈祷。
D.文中“赠”也叫“赠谥”,指古代帝王对死者赠以官爵或称号,以表示褒奖。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滕宗谅有才。同年进士范仲淹赞其才华,还推举他代替自己的职务,他本人也注意培养人才,任职地
方时喜欢兴办学校,尤以湖州为盛。
B.滕宗谅聪慧。宫中失火,为避免冤情,他以严刑逼供将违背上天,连累两宫好生之德为由,并以先帝
为例,劝说皇帝不要动刑。
C.滕宗谅善谏。宫中发生火灾,陛下要去寻找起火原因,被他阻止。滕宗谅说希望陛下通过修明政治以
除灾祸,,考虑忧患来防范灾祸。
D.滕宗谅遭劾。御史梁坚弹劾他耗费公款十六万贯,这笔巨款其实是他初至泾州时按照先例犒赏各部羌
人、偶尔送钱给游士和老朋友所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若诏书亟下,引咎涤瑕,则中外莫不感动。
②又籍定州战没者于佛寺祭酹之,厚抚其孥,使各得所。
1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方平,南京人。少颖悟绝伦,家贫无书,从人假三史.. , 旬日即归之,曰:“吾已得其详矣。”凡书皆一
阅不再读,宋绶、蔡齐以为天下奇才。初,王拱辰议榷河北盐,方平见曰:“河北再榷盐(注),何也?”
帝曰:“始立法耳。”方平曰:“昔周世宗以盐课均之税中,今两税盐钱是也。岂非再榷乎?”帝惊悟,方平
请直降手诏罢之。河朔父老迎拜于澶州,以报上恩。事具《食货志》。帝以丰财省费访群臣,方平既条对,
又独上数千言,大略以为:“祥符以来,务为姑息,渐失祖宗之旧。取士、任子之法坏,命将养兵,皆非
旧律。大商豪民乘隙射利,而茶盐香矾之法乱。此治忽盛衰之本,不可以不急。”帝览对甚悦。神宗即位,
召见,请约山陵费,帝曰:“奉先可损乎?”对曰:“遗制固云,以先志行之,可谓孝矣。”又请差减锡赉,
以乾兴为准,费省什七八。方平进诏草,帝亲批之,曰:“卿文章典雅,焕然有三代风。”其见称重如此。
安石行新法,方平陛辞,极论其害,曰:“民犹水也,可以载舟,亦可以覆舟;兵犹火也,弗戢必自焚。
若新法卒行,必有覆舟、自焚之祸。”帝怃然。数请老,以太子少师致仕..。哲宗立,加太子太保。元祐六
年,薨,年八十五。赠.司空,遗令带请谥,尚书右丞苏辙为请,乃谥.曰文定。方平慷慨有气节既告老论事
切至于用兵起狱尤反覆言之且曰臣且死见先帝地下有以藉口矣平居未尝以言徇物、以色假人。守蜀日,得
眉山苏洵与其二子轼、辙,深器异之。尝荐轼为谏官。轼下制狱,又抗章为请。晚,受知神宗,王安石方
用事,嶷然不小屈,以是望高一时。
(节选自《宋史·张方平传》)
【注释】榷盐:又称“榷盐制”“榷盐法”。原指汉武帝时所实行的政府垄断食盐产销制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方平慷慨有气节/既告老/论事益切/至于用兵起狱/尤反覆言之/且曰/臣且死/见先帝地下/有以藉口矣/
B.方平慷慨有气节/既告老/论事益切/至于用兵起狱尤/反覆言之/且曰/臣且死/见先帝地下有以/藉口矣/
C.方平慷慨有气节/既告老/论事益切/至于用兵起狱尤/反覆言之且日/臣且死/见先帝地下/有以藉口矣/
D.方平慷慨有气节/既告老/论事益切/至于用兵起狱/尤反覆言之/且曰/臣且死/见先帝/地下有以藉口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史,魏晋南北朝以《史记》《汉书》《东观汉记》为三史。唐开元以后,因《东观汉记》失传,乃
以《史记》《汉书》《后汉书》为三史。
B.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属于古代官员的正常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指官员辞
职归家。
C.赠,赠官,古代朝廷在功臣死后为其追封官职。另外,古代对有功之臣已去世的父母及妻子等授封荣
典,也叫封赠。
D.谥,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如“卫灵公”为美谥,“周
幽王”为恶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方平颖悟绝伦,文章典雅。他读书基本上过目不忘,受到宋绶、蔡齐等的颂扬;起草的诏书被皇帝
批复有三代圣贤的风范。
B.张方平政治敏锐,心怀百姓。针对王拱辰的专营河北盐务的主张,张方平针锋相对,指出其做法实为
两次专营。
C.张方平耿直敢言,言辞犀利。宋神宗就丰裕财利、节省费用之事询问大臣们的意见,他上书指出当时
朝廷,社会存在的问题。
D.张方平不惧权贵,坚持本色。王安石推行新法,他用“民犹水也”与“兵犹火也”两个例子极力陈述王安石
所推行的变法的弊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帝惊悟,方平请直降手诏罢之,河朔父老迎拜于澶州,以报上恩。
②晚,受知神宗。王安石方用事,嶷然不小屈,以是望高一时。
(5)文学史上说张方平与苏轼是契心之交,苏轼对张方平“终身敬事”,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本回答。
1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唐仁祖字寿卿,少颖悟。父没,母教之读书,通诸方语言,尤邃音律。中统初,诏诸贵胄为质,帝亲阅之,
见仁祖曰:“是唐古直孙邪?聪明无疑也。”至元六年,中书省...选充蒙古掾。十六年,录囚平阳,平反冤滞
免死者凡十七人。十八年,授翰林直学士。时中书奏真定保定两路钱谷逋负屡岁不决遣仁祖往阅其牍皆中
统旧案亟还奏罢之。转工部侍郎,拜参议尚书省事。
时丞相桑哥秉政,威焰方炽,仁祖论议不回,屡忤桑哥,人皆危之,仁祖自若也。迁.工部尚书,桑哥以曹
务烦剧特重困之,仁祖处之甚安。寻出使云中,桑哥考工部织课稍缓,怒曰:“误国家岁用。”亟遣驿骑追
还,就见桑哥相府中,遽命直吏拘往督工,且促其期。左右皆为之惧。仁祖退,召诸署长从容论之曰:“丞
相怒在我,不在尔也。汝等勿惧,宜力加勉。”众皆感激,昼夜倍其功,期未及而办,乃罢。已而桑哥系
狱,有旨命仁祖往籍其家。明日桑哥以左右之援得释,众见骇然,目仁祖曰:“怒虎之威,可再犯邪!”悉
逾垣以窜,仁祖独不为之动。桑哥竟败。
二十八年,辽阳饥,奉旨偕近侍速哥、左丞忻都往贩,忻都欲如户籍口数大小给之,仁祖曰:“不可,昔
籍之小口,今已大矣,可偕以大口给之。”忻都曰:“若要善名,而陷我于恶邪!”仁祖笑曰:“吾二人善恶
众已的知,岂至是而始要名哉!我知为国恤民而已,何恤尔言?”卒以大口给之。
成宗..即位,尊大母元妃为皇太后,以仁祖善书,特敕书册文。大德五年,再授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兼修
国史,以疾卒,年五十三。赠.荣禄大夫、平章政事,追封洹国公,谥文贞。
(节选自《元史·唐仁祖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中书奏真定保定两路钱谷逋负/屡岁不决/遣仁祖往阅/其牍皆中/统旧案/亟还/奏罢之/
B.时中书奏真定保定两路钱谷逋负/屡岁不决/遣仁祖往/阅其牍/皆中统旧案/亟还/奏罢之/
C.时中书奏真定保定两路钱谷/逋负屡岁不决/遣仁祖往阅/其牍皆中/统旧案/亟还/奏罢之/
D.时中书奏真定保定两路钱谷/逋负屡岁不决/遣仁祖往/阅其牍/皆中统旧案/亟还/奏罢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书省,元朝时总领百官的重要行政机构,与枢密院、御史台分掌政、军、监察三权。
B.迁,古代指官职的调动,可以指平调,也可以指升职或遭贬谪。此处的“迁”指升职。
C.成宗,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特起的庙号。一般开国皇帝称“祖”,继承者称“宗”。
D.赠,指皇帝按照政绩优劣、功勋大小给在职的官吏本人或其父、祖等授予爵位、官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仁祖少时聪颖,在母亲的教导下,他勤奋读书,通晓各地多种语言,尤其精通音律,因此被朝廷录
为贵胄。
B.唐仁祖坚持原则,他评论朝政是非无所顾忌,屡次违逆当权宰相桑哥,人们替他忧虑,他却表现得安
然自若。
C.唐仁祖刚毅正直,桑哥入狱后,他奉命去抄其家;桑哥获援被释放,众人害怕得越墙而逃,只有他不
为所动。
D.唐仁祖淡定从容,他被拘押前去督工,召集各署长打消大家的顾虑,众人受到感动日夜赶工,任务提
前完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寻出使云中,桑哥考工部织课稍缓,怒曰:“误国家岁用。”
②吾二人善恶众已的知,岂至是而始要名哉!我知为国恤民而已,何恤尔言?
(5)唐仁祖往赈辽阳时,为什么坚持都以成人标准发放赈灾物资?
18.阅读
霍光,字子孟,票骑将军去病弟也,河东平阳人。票骑将军击匈奴,道出河东,还,乃将光西至长安,
时年十余岁,任光为郎,稍迁诸曹侍中。去病死后,光为奉车都尉光禄大夫,出则奉车,入侍左右。岀入
禁闼三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上年老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属社稷乃使黄门画者画周公负成王
朝诸侯以赐光上病笃,光涕泣问曰:“如有不讳.. , 谁当嗣者?”上曰:“君未谕前画意邪?立少子,君行
周公之事。”武帝崩,太子袭尊号,是为孝昭皇帝。帝年八岁,政事壹决于光。光与左将军上官桀结婚..相
亲,光长女为桀子安妻,有女年与帝相配。桀因帝姊盖主内安女后宫为婕妤,数月,立为皇后。光时休沐..
出,桀辄入代光决事。桀父子既尊盛,而德长公主。公主近幸河间丁外人。桀、安欲为外人求封,光不许。
又为外人求光禄大夫,又不许。长主大以是怨光。而桀、安数为外人求官爵弗能得,亦惭。由是与光争权。
燕王旦自以昭帝兄,常怀怨望。御史大夫桑弘羊欲为子弟得官,亦怨恨光。于是皆与燕王通谋,诈令人为
燕王上书,言光专权自恣,疑有非常。候司光出沐日奏之。桀欲从中下其事,桑弘羊当与诸大臣共执退光。
书奏,帝不肯下。明旦,光闻之,止画室中不入。有诏召大将军。光入,免冠顿首谢,上曰:“将军冠。
朕知是书诈也,将军亡罪。”而上书者果亡,捕之甚急。后桀党与有谮光者,上辄怒曰:“大将军忠臣,先
帝所属以辅朕身,敢有毁者坐之。”自是桀等不敢复言,乃谋令长公主置酒请光,伏兵格杀之,因废帝,
迎立燕王为天子。事发觉.. , 光尽诛桀、安、弘羊、外人宗族,燕王、盖主皆自杀。光威震海内。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上年老察群臣/唯光任大重/ 可属社稷/乃使黄门画者
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
B.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上年老察群臣/唯光任大重/ 可属社稷/乃使黄门画者
/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
C.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上年老/察群臣/唯光任大重/ 可属社稷/乃使黄门画
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
D.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上年老/察群臣/唯光任大重/ 可属社稷/乃使黄门画
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讳,字面意义是指不可隐讳,又常常用作对尊长者死亡的一种委婉的代称。
B.结婚,文中指男方女方两家之间结成婚姻关系,现代指男性与女性结为夫妇。
C.休沐,字面意义是休息沐浴,古代官员每隔一段时间休沐,也就是请假休息。
D.发觉,文中指败露,现代指发现、觉察,败露也可以理解为被发现、被觉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霍光得到提携,又受武帝重托。他由兄长去病带至长安,仕途上屡获升迁,直到侍奉皇上;武帝临终,
将少子托付给他,要他行周公辅佐之事。
B.霍光主持大局,得罪一干权贵。他秉公处事,拒绝权臣的无理请求,因此遭到怨恨,以致后来受到上
官桀父子、桑弘羊等皇亲国戚的抱团诬告。
C.霍光遭到陷害,昭帝主持公道。政敌想扳倒他,让人假托替燕王上书,说霍光专权放纵,或将发生意
外之变;昭帝却不予理会,表示霍光无罪。
D.霍光挫败政敌,威名天下传扬。昭帝力挺霍光,政敌再也不敢发声,于是转而暗中谋杀霍光,结果弄
巧成拙,被一举铲除,霍光因而威震海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桀因帝姊盖主内安女后宫为倢伃,数月,立为皇后。
②上辄怒曰:“大将军忠臣,先帝所属以辅朕身,敢有毁者坐之。
③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
(5)文末说到霍光最终一举清除政敌,其政敌最为严重的罪行是什么?
1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朱震字子发,荆门军人。登政和进士第,仕州县以廉称。胡安国①一见大器之,荐于高宗,召为司勋员外
郎,震称疾不至。会江西制置使赵鼎入为参知政事.... , 上谘以当世人才,鼎曰:“臣所知朱震,学术深博,
廉正守道,士之冠冕,使位讲读,必有益于陛下。”上乃召之。既至,上问以《易》《春秋》之旨,震具
以所学对。上说,擢为祠部员外郎。兼川、陕、荆、襄都督府详议官。震因言:“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
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观衅而动,席卷
河南.. , 此以逸待劳,乃全计也。”迁秘书少监兼侍经筵..。时郭千里除将作监丞,震言:“千里侵夺民田,
曾经按治,愿寝新命。“从之。是时,虔州民为盗,天子以为忧,选良太守往慰抚之。将行,震曰:“使居
官者廉而不扰,则百姓自安,虽诱之为盗,亦不为矣。愿诏新太守,到官之日,务具本郡及属县官吏有贪
墨无状者,一切罢去,听其自择慈祥仁惠之人,有治效者优加奖劝。”上从其言。故事,当丧无享庙之礼。
时徽宗未祔庙②,太常少卿吴表臣奏行明堂③之祭。震因言:“《王制》:“丧三年不祭,惟天地社稷为
越绋④而行事。’《春秋》书:‘夏五月乙酉,吉,禘⑤于庄公’,《公羊传...》曰:‘讥始不三年也。’国朝景
德二年,真宗居明德皇后丧,既易月而除服。当时未行三年之丧,专行以日易月之制可也,在今日行之则
非也。”七年,震谢病丐祠⑥,旋知礼部贡举,会疾卒。
(节选自《宋史·卷四百三十五·列传第一百九十四》,有删改)
(注释)①胡安国:北宋著名学者。②祔庙:安葬逝者之前,先在祖庙祭祀,并安放逝者的牌位。③明
堂:古代举行朝会、祭祀等大典的场所。④越绋:指不受私丧的限制,在丧期参加祭祀天地和社稷的典礼。
⑤禘:一种祭祀大典。⑥祠:祠禄官或主管祭祀的官。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
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
B.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
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
C.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
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
D.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
/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参知政事,唐初开始出现参知政事职衔。宋代曾成为常设官职,职权、礼遇相当于宰相。
B.经筵,汉唐以来帝王为研习经史而专门设立的御前讲席,宋代开始称“经筵”。
C.河南,宋代时全国划分为若干个行省,河南是其中之一。地域与现在的河南省相当。
D.《公羊传》,是我国古代阐释《春秋》的著作之一,相传为战国时齐人公羊高所著。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震学识渊博,为官清正廉洁,著名学者胡安国非常器重他,将他推荐给高宗,朱震以身体有病为由,
没有接受高宗的征召。
B.赵鼎入朝担任参知政事,向皇上推荐了朱震,皇上召见朱震并听了他的答对后很高兴,提拔他担任祠
部员外郎,兼任川、陕、荆、襄都督府的详议官。
C.朱震认为造成虔州一带老百姓偷盗成风的根本原因在于各级官员贪腐扰民,他建议皇上,应由当地百
姓自行选择有仁爱之心的人担任太守。
D.徽宗去世后还没有举行祭祀祖庙的典礼,太常少卿吴表臣奏请朝廷举行明堂祭祀大典,朱震认为丧期
未满,不应该举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时郭千里除将作监丞,震言:“千里侵夺民田,曾经按治,愿寝新命。”
②七年,震谢病丐祠,旋知礼部贡举,会疾卒。
20.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小题。
李陵字少卿, 拜为骑都尉,武帝以为有广之风。天汉二年,贰师击右贤王于天山。上欲使为贰师将辎重。
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者,皆荆楚勇士奇材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以分单于兵。”上曰:“毋
骑予女。”陵对:“臣愿以少击众。”上壮而许之。
陵将步卒五千人至浚稽山,与单于相直,骑可三万围陵军。陵军以大车为营。 陵引士出营外为陈前行持
戟盾后行持弓弩虏见汉军少直前就营陵搏战攻之千弩俱发应弦而倒虏还走上山,汉军追击,杀数千人。
单于大惊,召八万余骑攻陵。连战,虏不利,欲去。会陵 军 候管敢为校尉所辱,亡降匈奴,具言“陵军
无后救,射矢且尽。”单于大喜,使骑并攻汉军。汉军南行,未至鞮汗山,一日五十万矢皆尽,士尚三千
余人,徒斩车辐而持之,军吏持尺刀,抵山入峡谷。单于乘隅下垒石,士卒多死。昏后,陵独步出营,止
左右:“毋随我,丈夫一取单于耳!”良久,陵还,大息曰:“ 复得数十矢,足以脱矣。今无兵复战,天明
坐受缚矣!”韩延年战死。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
后闻陵降,上怒甚,久之,上悔,遣公孙敖入匈奴迎陵。敖还曰:“李陵教单于为兵以备汉军。”上闻,族
陵家,母弟妻子皆伏诛。其后陵谓汉使曰:“ 吾为汉将步卒五千人横行匈奴,以亡救而败,何负于汉而诛
吾家?”使者曰:“汉闻李少卿教匈奴为兵。”陵曰:“乃李绪,非我也。”
单于壮陵,以女妻之,立为右校王。昭帝立,任立政等三人至匈奴招陵。单于置酒赐汉使者,李陵、卫律
侍坐。 立政目视陵,而数自循刀环,握其足,阴谕之,言可归汉也。有顷,律起 更 衣,立政曰“少卿归
故乡,毋忧富贵。”陵曰:“丈夫不能再辱。”
(选自《汉书•李陵传》)
(注)①贰师:即贰师将军李广利。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陵引士出营外\为陈前\行持戟盾\后行持弓弩虏\见汉军少\直前就营\陵搏战\攻之千弩俱发\应弦而倒\
B.陵引士出营外为陈\前行持戟盾\后行持弓弩\虏见汉军少\直前就营陵\搏战攻之\千弩俱发\应弦而倒\
C.陵引士出营外为\陈前行持戟盾\后行持弓弩虏\见汉军\少直前就营\陵搏战攻之\千弩俱发\应弦而倒\
D.陵引士出营外为陈\前行持戟盾\后行持弓弩\虏见汉军\少直前就营\陵搏战\攻之千弩俱发\应弦而倒\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拜”是古代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这里指“授予官职”,“拜相如为上大夫”和“公车特征拜郎中”中的“拜”
都为此义。
B.“辎重”最初是古代军事中的用语,指行军时由运输部队携带的军械、粮草被服等物资,后扩用于社会方
面。
C.“军候”军官职务,即军曲候。汉军部以下的编制单位称“曲”,每“曲”设军候一人,军候一般统领 200-500
人。
D.“更衣”在古代是上厕所的委婉说法,与《鸿门宴》“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中“如厕“一词意
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陵主动请缨,为国效力。贰师与右贤王交战,皇帝打算派李陵运送物资,但李陵提出自当一队抗敌,
不给骑兵也要以少击众。
B.李陵勇猛善战,有李广遗风。李陵率五千步卒被三万敌军包围,奋力搏战,杀敌数千,后单于召集八
万骑兵与陵军作战,也多次失利。
C.李陵誓死杀敌,无奈而降。箭尽援绝,李陵带领将士斩断车轮辐条当武器,用短刀作战,也曾想独自
杀死单于,最终矢尽将亡而降。
D.李陵兵败屈辱投降,又因替匈奴练兵,惹怒汉武帝,汉武帝诛灭了他的亲族。后汉招陵归,陵终不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为汉将步卒五千人横行匈奴,以亡救而败,何负于汉而诛吾家?
②立政目视陵,而数自循刀环,握其足,阴谕之,言可归汉也。
2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崔宏,字玄伯,魏司空林之六世孙也。祖悦,位司徒右长史。父潜,为黄门侍郎。并以才学称。宏少有隽
才,号曰冀州神童。苻融之牧冀州,拜阳平公侍郎。出总庶事,入为宾友,众务修理,处断无滞。太原郝
轩名知人,称宏有王佐之材。帝素闻其名,以为黄门侍郎,与张兖对总机要,草创制度。诏有司议国号。
宏议曰:“三皇五帝之立号也,或因所生之土,或以封国之名,称号随本,不复更立。唯商人屡徙,改号
曰殷,然犹兼行。陛下登国之初改代曰魏,夫魏者,大名,州之上国,斯乃革命之征验,利见之玄符也。
臣愚以为宜号为魏。”道武从之,于是称魏。迁吏部尚书,势倾朝廷。约俭自居,不营产业,家徒四壁;
出无车乘,朝晡步上。母年七十,供养无重膳。常引问古今旧事,宏陈古人制作之体,及往代废兴之由,
甚合上意。未尝謇谔忤旨,亦不谄谀苟容。帝曾引宏讲论《汉书》,至娄敬说汉祖,欲以鲁元公主妻匈奴,
善之,嗟叹者良久。是以诸公主皆嫁于宾附之国。西河、建兴盗贼并起,帝乃引宏及武元城侯元屈等问焉。
屈曰:“不如先诛首恶。”宏曰:“王者临天下,以安人为本。夫赦虽非正道,而可以权行。若赦而不改,诛
之不晚。”明元从之。并州胡数万南掠河内,遣将军公孙表等讨之,败绩。帝问计于群臣。宏曰:“表等诸
军,不为不足,但失于处分,故使小盗假息耳。胡众虽多而无猛健主将所谓千奴共一胆也宜得大将素为胡
所服信者将数百骑就摄表军以讨之贼闻必望风震怖寿光侯建,诸将莫及。”帝从之,遂平胡寇。卒,追赠
司空,谥文贞公。
(节选自《北史·崔宏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胡众虽多/而无猛健主将/所谓千奴共一胆也/宜得大将/素为胡所服信者将数百骑/就摄表军以讨
之/贼闻/必望风震怖/
B.胡众虽多/而无猛健主将/所谓千奴共一胆也/宜得大将素为胡所服信者/将数百骑/就摄表军以讨
之贼/闻必望风震怖/
C.胡众虽多/而无猛健主将/所谓千奴共一胆也/宜得大将素为胡所服信者/将数百骑/就摄表军以讨
之/贼闻/必望风震怖/
D.胡众虽多/而无猛健主将/所谓千奴共一胆也/宜得大将素为胡/所服信者将数百/骑就摄表军以讨
之/贼闻/必望风震怖/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冀州,《尚书》载大禹分天下为九州,冀州为九州之首,包括今河北、山西等地。
B.三皇五帝,据《尚书》载分别为伏羲、神农、黄帝和少吴、颛顼、帝喾、尧、舜。
C.膳,饭食,一般指肉食。重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菜肴,泛指较为丰盛的膳食。
D.《汉书》,东汉班固编撰,二十四史之一,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体例为编年体。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崔宏出身不凡,从小才智过人。他是魏国司空崔林的六世孙,祖父崔悦为司徒右长史,父亲崔潜任黄
门侍郎,均以才学著称;他小时候被称为冀州神童。
B.崔宏处事干练,颇受倚重赞赏。他任阳平公侍郎时,对各种事务的处置,毫不拖延,被苻融看成宾客
和朋友;太原人郝轩称赞崔宏有能佐助帝王的才干。
C.崔宏多次谏言,多被采纳。正是因他的建议,国号沿袭“魏”称,公主嫁给附属国家,赦免了河西、建兴
盗贼,寿光侯叔孙建只率几百骑兵就讨平了胡贼。
D.崔宏权倾朝廷,生活节俭自约。他在任吏部尚书时,虽然权势超过了朝廷众官,但不置产业,家里空
空如也,外出没有车坐,早晨、下午都是步行上朝。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常引问古今旧事,宏陈古人制作之体,及往代废兴之由,甚合上意。
②表等诸军,不为不足,但失于处分,故使小盗假息耳。
2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林瀚,字亨大,闽人。父元美,永乐..末进士,抚州知府。瀚举成化二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弘治初,
召修《宪宗实录》。充经筵讲官。稍迁国子监祭酒.. , 进礼部右侍郎,掌监事如故。典国学垂十年,银
岁以百数计,悉贮之官,以次营立署舍。师儒免佛居,由瀚始。历吏部左、右侍郎。
十三年拜南京吏部..尚书。以灾异率群僚陈十二事。御史王献臣自辽东逮下诏狱,儒士孙伯坚等黃缘为中书
舍人。瀚疏争,千旨。乞罢,不许。已,奏请重根本:曰保固南京,曰佑启皇储,曰抚绥百姓,曰增进贤
才。
正德元年四月,吏部尚书马文升去位,言官丘俊、石介等荐瀚。帝用侍郎焦芳,乃改瀚南京兵部,参赞机
务。命未至,瀚引疾乞休,因陈养正心、崇正道、务正学、亲正人四事。优诏慰留。时灾异数见,瀚及南
京诸臣条时政十二事。语涉近幸,多格不行。
瀚素刚方与守备中官不合他内臣进贡道其地者瀚每裁抑之遂交谮于刘瑾。会刘健、谢迁罢政,瀚闻太息。
言官戴铁等以留健、迁被征,瀚独账送,瑾闻益恨。明年二月假铁等狱词,谪瀚浙江参政。致仕。旋指为
奸党。瑾诛,复官,致仕。予月岁隶如故事。寻命有司岁时存问。瀚为人谦厚,而自守介然。卒年八十六。
赠太子太保,谥号..文安。
庭,字利瞻。瀚次子也。弘治十二年进士。授兵部主事。历职方郎中。吏部尚书张彩欲改为御史,固谢之,
乃以为苏州知府。频岁大水,疏请停织造,罢繁征,割关课备振。再上,始报可。迁云南左参政。正德九
年,以父老乞侍养。时子炫已成进士,官礼部主事,亦谒假归。三世一堂,乡人称盛事。
《明史·列传第五十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瀚素刚方/与守备中官/不合他内臣进贡道其地者/瀚每裁抑之/遂交/谮于刘瑾
B.瀚素刚方/与守备中官不合/他内臣进贡道其地者/瀚每裁抑之/遂交/谮于刘瑾
C.瀚素刚方/与守备中官/不合他内臣进贡道其地者/瀚每裁抑之/遂交谮于刘瑾
D.瀚素刚方/与守备中官不合/他内臣进贡道其地者/瀚每裁抑之/遂交谮于刘瑾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永乐,年号。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由汉武帝首创。以后各朝代的历任新君即位,须改变年号,
叫作“改元”。
B.祭酒,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战国时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的祭酒,相当于现在的大
学校长。
C.吏部,“六部”之一,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下设司勋司、考功司等部
门。
D.谥号,是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前行迹给予的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比如陶渊明谥
靖节。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御史王献臣从辽东被逮捕下诏狱,儒士孙伯坚等通过攀附关系成为中书舍人。林瀚上疏争辩,违抗旨
意。祈求罢职,不被允许。
B.正德元年四月,吏部尚书马文升去职,谏官丘俊等人推荐林瀚担任。皇帝没有采纳,但还是下诏抚慰
他,改派其到兵部任职。
C.林瀚在南京任职时,异常灾害多次出现,林瀚和诸大臣陈奏十二件时弊,涉及皇帝亲近宠幸的臣子,
意见被搁置而没有实行。
D.林瀚的儿子庭做官颇有政绩,因为父亲年老乞求回家奉养。林瀚的孙子林炫当时已担任礼部主事,也
请假回去。可见林家良好的家风。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典国学垂十年,馔银岁以百数计,悉贮之官,以次营立署舍。
②予月岁隶如故事。寻命有司岁时存问。瀚为人谦厚,而自守介然。
(5)对刘健、谢迁以及戴铁等人的遭遇,林瀚有哪些反应?
2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翟方进字子威,汝南上蔡人也。河平中,方进转为博士..。数年,迁朔方刺史,居官不烦苛,所察应条辄举,
甚有威名。再三奏事,迁为丞相司直。从上甘泉,既至,会殿中,(陈)庆与廷尉范延寿语,时庆有章劾,
自道:“行事以赎论,全尚书持我事来,当于此决。前我为尚书时,尝有所奏事,忽忘之,留月余。”方进
于是举劾庆曰:“庆有罪未伏诛,无恐惧心,豫自设不坐之比。又暴扬尚书事,言迟疾无所在,亏损圣德
之聪明,奉诏不谨,皆不敬,臣谨以劾,”庆坐免官,时方进新为丞相陈咸内惧不安乃令小冠杜子夏往观
其意微自解说子夏既过方进揣知其指不敢发言居无何,方进奏咸与逢信:“邪枉贪污,营私多欲。皆知陈
汤奸佞倾覆,利口不轨,而亲交略遗,以求荐举。后为少府,数馈遗汤,信、咸幸得备九聊,不思尽忠正
身,内自知行辟亡功效,而官媚邪臣,欲以徼幸,苛得亡耻。孔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咸、信之谓也,过恶
暴见,不宜处位,臣请免以示天下。”奏可。初,定陵侯淳于长虽外戚,然以能谋议为九卿.. , 新用事,
方进独与长交,称荐之。及长垄大逆诛,诸所厚善皆坐长免,上以方进大臣,又素重之,为隐讳。方进内
惭,上疏.谢罪乞骸骨。上报曰:“定陵侯长已伏其幸,君虽交通,传不云乎,朝过夕改,君子与之,君何
疑焉?其专心一意毋怠,近医药以自持,”方进乃起视事,条奏长所厚善京兆尹孙宝、右扶风萧育,刺史
二千石以上免二十余人,其见任如此。谥.曰恭侯,长子宣嗣。
(选自《汉书·翟方进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方进新为丞相/陈咸内惧不安/乃令小冠杜子夏/往观其意/微自解说子夏/既过方进/揣知其指/不敢发
言/
B.时方进新为丞相/陈咸内惧不安乃令小冠/杜子夏往观其意/微自解说/子夏既过方进/揣知其指/不敢发言
/
C.时/方进新为丞相/陈咸内惧不安乃令小冠/杜子夏往观其意/微自解说子夏/既过方进/揣知其指/不敢发
言/
D.时/方进新为丞相/陈咸内惧不安/乃令小冠杜了夏往观其意/微自解说/子夏既过方进/揣知其指/不敢发
言/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博士,古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教
授生徒的官职
B.九卿,古代中央政府九个高级官职的总称。 在周代,九卿指奉常、郎中令、卫尉、宗正、太仆、廷尉、
典客、治粟内史、少府。
C.疏,古代官员向君主分条陈说意见的文字,是用比喻暗示一类的方式对君上进行委婉规劝的一种常见
文体。
D.谥,即谥号,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带有褒贬意义的
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翟方进恪尽职守。在担任丞相司直时随皇帝入甘泉官,因发现了陈庆有罪而弹劾他,陈庆因此被朝延
免去了官职。
B.翟方进刚正直言。新任丞相后没过多久,就上奏陈咸与逢信“邪僻贪污,营私多欲”,奏请皇上罢免他们
以告天下。
C.翟方进识才爱才,淳于长虽为外戚,但擅长谋略,翟方进刚任职时唯独与他交往,因翟方进的举荐,
淳于长位列九卿。
D.翟方进深得皇帝信任。很多官员因淳于长的事被免职,他却安然无恙,皇上还勉励他不要懈怠,要保
重身体。
(4)把文中刘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皆知陈汤奸佞倾覆,利口不轨,而亲交赂遗,以求荐举。
②君虽交通,传不云乎,朝过夕改,君子与之,君何疑焉?
(5)翟方进和淳于长交好,不仅没受到淳于长大逆罪牵连还得到了皇帝的宽慰,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
括。
2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大讷,字.敬叔。县人周恭肃王元俨之十世孙也。起家译曹掾,调泉州录事。大盗起,宁都泉之无赖男子
啸众应之,遂谋来攻城。大讷作栅以御其冲,盗为引去。迁兴化录事,转龙溪尹。俗尚鬼垒石作祠以奉紫
衣神黠民将为奸利必牲犬以祭大讷投神江中移石以修孔子庙。庭县多山畬洞獠,官稍侵之,辄弄兵暴掠,
至烦。大将出屯,经年不解,大讷调御得其术,服从如良民。邑大姓怙势杀人,郡守..受其财出之。大讷抱
案诣府,历指其奸。守怒,阴中以他罪,大讷略无所慑。俄迁永嘉,永嘉计口赋盐,民以为病,大讷建请
令富商转售之瑞安。猾吏伪为官书,诬平民盗贩,民自杀者三人。府下大讷讯之,大讷徙之临汀。州城枕
大江,水暴,岸善崩。大讷列植巨木,先以萁芒杀浪势,然后实土,以石甃之,岸凡数千尺得不坏。除温、
台等处海运千户,遭母丧,改知永新州。州民素豪,势出守吏上,闻大讷至,皆畏服不敢吐气。乡饮酒之
礼久废,大讷讲而行之,宾主就位,献酬有节,揖拜有容,观者叹悦。在官二年,告老解印绶而归,时至
正八年夏六月也。
大讷性刚直,不惮大吏,屡典剧县,皆有能声。卒胥无敢出乡,宿猾元豪亦相告远遁,数平反冤狱,民为
立生祠。或以事如远乡,父老携子弟聚观曰:“此赵侯也!”其为人爱慕如此。大讷同时,有金徳润君泽者,
亦县人,由湖南廉访司掾,历官至嘉兴推官,亦以政事称其果毅有为,议者谓不如大讷云。
赞.曰:丈夫之以功名自见者,岂必藉祖父之势哉?藉祖父之势而成者,世岂无之?终不足谓之丈夫,必也。
奋自布衣.. , 卓然有立,小或作州牧,大或闻国政,使徳泽简在人心,声闻流于后世,然后始无愧于斯
名,善矣哉!
(选自宋濂《浦阳人物记》)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俗尚鬼垒石/作祠以奉/紫衣神黠民/将为奸利/必牲犬以祭/大讷投神江中/移石以修孔子庙
B.俗尚鬼/垒石作祠/以奉紫衣神/黠民将为奸利/必牲犬以祭大讷/投神江中/移石以修孔子庙
C.俗尚鬼垒石/作祠以奉/紫衣神黠民/将为奸利/必牲犬以祭大讷/投神江中/移石以修孔子庙
D.俗尚鬼/垒石作祠/以奉紫衣神/黠民将为奸利/必牲犬以祭/大讷投神江中/移石以修孔子庙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亦称表字。古人有名有字,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十五岁成人举行笄礼时取字。
B.郡守,郡的长官。春秋、战国时为武职,秦统一后,郡是最高的地方行政区域,每郡置守,治理民政。
C.赞,纪传体史书中篇末的评论性文字。是对文中人物总结性评价,如《汉书》《后汉书》的“赞曰”。
D.布衣,借指平民。布衣为古代平民之服,故名,像这种以衣着打扮来代替人的例子还有褐衣、服阙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大讷治理有方,退大盗服顽民。他在要冲之处设置栅垒,抵御攻城的盗匪,令其知难而退;修孔庙,
兴教化,调御有术,使顽民顺服。
B.赵大讷性情刚直,勇斗大吏猾胥。不论是面对收受贿赂、包庇大姓豪族的郡守,还是诬陷平民,使平
民自杀的胥吏,他都将其绳之以法。
C.赵大讷政有能声,深受百姓爱戴。他所辖区域,一贯奸猾的人和豪强相约远逃,他又多次平反冤假错
案,百姓爱慕他,为他建立了祠堂。
D.赵大讷成就卓然,声名流芳后世。他以译曹掾身份进入仕途后,奋发作为,广布德泽,卓然有立,终
于成就其美名,足以被称赞为大丈夫。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守怒,阴中以他罪,大讷略无所慑。
②大讷性刚直,不惮大吏,屡典剧县,皆有能声。
(5)概括本文是怎样表现赵大讷这一人物形象的?
2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德林,字公辅,博陵安平人也。幼聪敏,年数岁,诵左思《蜀都赋...》。年十五,该博坟典,阴阳纬候,
无不通涉。任城王湝为定州刺史,重其才,召入州馆。朝夕同游,殆均师友,不为君民礼数。尝语德林云:
“窃闻蔽贤蒙显戮。久令君沈滞,吾独得润身,朝廷纵不见尤,亦惧明灵所谴。”于是举秀才入邺,王因遗
尚书令杨遵彦书云:“燕赵固多奇士,此言诚不为谬。今岁所贡秀才李德林者,文章学识,固不待言,观
其风神器宇,终为栋梁..之用。至如经国大体,是贾生、晁错之俦;雕虫小技,殆相如、子云之辈。今虽唐、
虞君世,俊乂盈朝,然修大厦者,岂厌夫良材之积也?”遵彦即命德林制《让尚书令表》,援笔立成,不
加治点。时遵彦铨衡深慎选举秀才擢第罕有甲科德林射策五条考皆为上授殿中将军 武平初,加通直散骑
侍郎。寻丁母艰去职,勺饮不入口五日。因发热病,遍体生疮,而哀泣不绝。诸士友为合汤药,德林不肯
进,遍体洪肿,一时顿瘥,身力平复。诸人皆云孝感所致。开皇五年,敕令撰录作相时文翰,勒成五卷,
谓之《霸朝杂集》。高祖谓德林曰:“自古帝王之兴,必有异人辅佐。我昨读《霸朝集》,方知感应之理。
必令公贵与国始终。”于是追赠其父恒州刺史。未几,复赠定州刺史、安平县公,谥曰孝,以德林袭焉。
德林既少有令名,重以贵显,凡制文章,动行于世。或有不知者,谓为古人焉。初,德林称父为太尉谘议,
以取赠官,李元操与陈茂等阴奏之曰:“德林之父终于校书,妄称谘议。”上甚衔之。因出为湖州刺史。德
林拜谢曰:“臣不敢复望内史令,请预散参。待陛下登封..告成,一观盛礼,然后收拙丘园.. , 死且不恨。”
上不许,转怀州刺史。在州逢亢旱,课民掘井溉田,空致劳扰,竟无补益,为考司所贬。岁余,卒官,时
年六十一。
(节选自《隋书·李德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遵彦铨衡深慎/选举秀才/擢第罕有甲科/德林射策/五条考皆为上/授殿中将军
B.时遵彦铨衡/深慎选举秀才/擢第罕有甲科/德林射策五条/考皆为上/授殿中将军
C.时遵彦铨衡/深慎选/举秀才擢第/罕有甲科/德林射策/五条考皆为上/授殿中将军
D.时遵彦铨衡/深慎选举/秀才擢第/罕有甲科/德林射策五条/考皆为上/授殿中将军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蜀都赋》,西晋左思所写《三都赋》中的一篇,另外两篇是《吴都赋》 《魏都赋》。据传《三都赋》
名满天下,一时洛阳纸贵。
B.栋梁,屋顶最高处的水平木梁,是建筑上部构架中最重要的部分,承托着建筑物屋面的全部重量,比
喻堪当大任的人。
C.登封,登山封禅,相传始于秦始皇。古代帝王登泰山祭祀天地,这种大型祭祀活动带有“君权神授”的意
味。
D.丘园,家园、乡村,也指隐逸之地或坟墓,文中指坟墓。古人指代坟墓的词还有丘墟、坟茔、茔墓、
荒冢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德林聪颖博学。他很小就能诵读《蜀都赋》,十五岁时已广泛涉猎阴阳、纬候等学问; 受命起草的
《让尚书令表》,虽略有瑕疵,但顷刻完成。
B.李德林深受赏识。任城王高湝看重他的才能,召他入州府,相待如师友,不计君臣之礼;高祖欣赏他
的作品,说一定要长期让他处于尊贵的地位。
C.李德林孝顺母亲。母亲去世后,他连续几天都食不下咽,哀哭不止,又发热生疮,浑身红肿,朋友为
他调制汤药他也不肯喝,却奇迹般地康复了。
D.李德林晚年多舛。他为了取得皇帝的赠官,假称自己的父亲是太尉谘议,遭到同僚的弹劾;在怀州任
刺史,又因抗旱无果,官员考核部门给了差评。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久令君沈滞,吾独得润身,朝廷纵不见尤,亦惧明灵所谴。
②德林既少有令名,重以贵显,凡制文章,动行于世。
2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仪,字克敬,文安人。嘉靖二年进士。除灵璧知县。以能,调嘉定。七年擢御史,巡按..陕西。秦府豪占
民产,仪悉夺还民。延绥大饥,朝命陕西布政使胡忠为巡抚,仪论罢之。
已,巡按河南。赵府辅国将军祐椋招亡命杀人劫夺,积十余年莫敢发。仪偕巡抚吴山奏之,夺爵禁锢。会
仪出为苏州知府,甫三月,祐椋潜入都,奏仪捃摭,并讦都御史毛伯温以私憾入己罪。且言:“臣尝建醮
祈皇嗣,为知府王天民讪笑”,请并按问。帝心知祐椋罪,而悦其建醮语,为遣使覆按,解仪、伯温任,
下天民狱。使者奏仪不诬,第祐椋罪在赦前,宜轻坐。帝终怜祐椋爱己竟复其爵除仪名伯温天民皆得罪终
嘉靖世多以诽谤斋醮获重祸由祐椋讦奏始。
仪去苏州,士民走阙下乞留,帝不许。既而荐起知抚州。苏州士民复走阙下乞还仪,至再,不报,归诉于
巡抚侯位。位以闻,帝乃许之。至则叹曰:“苏赋当天下什二,而田额淆无可考,何以定赋?”乃履亩丈之,
使县各为籍。以八事定田赋,以三条核税课,徭役..、杂办维均。治为知府第一,进浙江副使,饬苏、松、
常、镇兵备。时巡抚欧阳铎均田赋,仪佐之,以治苏者推行于旁郡。坐与操江王学夔讨贼败绩,停俸戴罪。
未几,殪贼江中,进秩一等,迁山西右参政,分守冀、宁。寇抵清源城,仪洞开城门,寇疑引去。按行所
部,筑城郭,积糗粮,榆次、平定间遂皆有城。
二十一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寇入龙门,总兵官郤永等败之。仪进右副都御史。寻以筑边垣,赉银
币。寇自万全右卫入,游骑犯完、唐,夺俸..二级。稍迁右参政,复拜右佥都御史,巡抚甘肃。未行,俺答
犯京师,诏仪驰镇通州。仇鸾部卒掠民赀,捕笞之,枷市门外。鸾诉于帝,逮讯斥为民,卒。隆庆初,子
缄讼冤,复官赐恤..。
(节选自《明史·王仪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帝终怜祐椋/爱己/竟复其爵/除仪名/伯温天民皆得罪/终嘉靖/世多以诽谤斋醮获重祸/由祐椋讦奏始
B.帝终怜祐椋爱己/竟复其爵/除仪名/伯温天民皆得罪/终嘉靖世/多以诽谤斋醮获重祸/由祐椋讦奏始
C.帝终怜祐椋/爱己/竟复其爵/除仪名/伯温天民皆得罪/终嘉靖世/多以诽谤斋醮获重祸/由祐椋讦奏始
D.帝终怜祐椋爱己/竟复其爵/除仪名/伯温天民皆得罪/终嘉靖/世多以诽谤斋醮获重祸/由祐椋讦奏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巡按,是代天子巡狩省及府、州、县的行政长官,大事奏请皇帝,小事即时处理。
B.徭役,指中国古代统治者强迫平民从事的无偿劳动,包括力役、杂役、军役等等。
C.夺俸,俸,旧指官员的所得薪资、酬劳。夺俸,指官吏因为过失而被剥夺其俸禄。
D.赐恤,官吏死后,皇帝根据其生前功劳大小,追赠官爵,褒封谥号,给予家属抚恤费。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仪为官正直、不畏强权,在巡按河南时,与吴山一起惩办了赵府辅国将军祐椋。
B.苏州人民赋税重,田亩数额混乱不清无法查核,王仪到任后亲自到实地丈量田亩。
C.王仪胆识、智谋超群,曾在敌寇抵达清源城时大开城门,成功迷惑敌寇,不战而胜。
D.王仪因仇鸾诬告而被削职为民,至死未得昭雪。隆庆初年,儿子王缄替他申冤成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祐椋潜入都,奏仪捃摭,并讦都御史毛伯温以私憾入己罪。
②苏州士民复走阙下乞还仪,至再,不报,归诉于巡抚侯位。
(5)请简要概括王仪屡受冤屈、多次被贬的原因。
2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戴震,字东原,休宁人。读书好深湛之思,少时整师投以《说文》,三年尽得其节目。年十六七,研精注.
疏. , 实事求是,不主一家。从婺源江永游,震出所学质之永,永为之骇叹。
性特介。年二十八补诸生.. , 家屡空,而学日进。与吴县惠栋、吴江沈彤为忘年友。以避仇入都,学者
如献县纪昀、大兴朱筠,南方学者如嘉定钱大昕、王鸣盛、馀姚卢文弨、青浦王昶,皆折节与交。
乾隆二十七年,举乡试,三十八年,诏开四库..馆,徵海内淹贯之士司编校之职,总裁荐震充纂修。四十年,
特命与会试中式者同赴殿试赐同进士出身改翰林院庶吉士震以文学受知出入著作之庭馆中有奇文疑义辄
就咨访震亦思勤修其职,晨夕披检,无间寒暑。经进图籍,论次精审。所校《大戴礼记》《水经注》尤精
核。又于《永乐大典》内得《九章》《五曹算经》七种,皆王锡阐、梅文鼎所未见。震正据补脱以进,得
旨刊行。四十二年,卒于官,年五十有五。
震之学,由声音、文字以求训诂,由训诂以寻义理。谓:“义理不可空凭胸臆,必求之于古经。求之古经
而遗文垂绝,今古悬隔,必求之古训。古训明则古经明,古经明则贤人圣人之义理明,而我心之同然者,
乃因之而明。义理非他,存乎典章制度者也。彼歧古训、义理而二之,势必流入于异学曲说而不自知也。”
震为学精诚解辨,每立一义,初若创获,乃参考之,果不可易。
震卒后,其小学.. , 则高邮王念孙、金坛段玉裁传之;测算之学,曲阜孔广森传之;典章制度之学,则
兴化任大椿传之:皆其弟子也。后十馀年,高宗以震所校《水经注》问南书房诸臣曰:“戴震尚在否?”对
曰:“已死。”上惋惜久之。
(摘编自《清史稿·列传二百六十八儒林二》)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特命与会试中式者同赴殿试/赐同进士出身/改翰林院庶吉士/震以文学受知出入/著作之庭馆中/有奇文
疑义/辄就咨访/
B.特命与会试/中式者同赴殿试/赐同进士出身/改翰林院庶吉士/震以文学受知/出入著作之庭馆中有奇文
疑义/辄就咨访/
C.特命与会试中式者同赴殿试/赐同进士出身/改翰林院庶吉士/震以文学受知/出入著作之庭/馆中有奇文
疑义/辄就咨访/
D.特命与会试/中式者同赴殿试/赐同进士出身/改翰林院庶吉士/震以文学受知出入/著作之庭馆中有奇文
疑义/辄就咨访/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注疏:注文和疏解的合称。对文章或书籍正文做解释的文字称为“疏”,对“疏”做进一步注释的文字称为
“注”。
B.诸生: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或府、州、县学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生员有原生、增生、附生等,
统称诸生。
C.四库:中国古代图书分类名称。清代纂修《四库全书》,“子”部包括先秦诸子、两汉经学及部分佛道典
籍、古代小说等。
D.小学:古代指研究文字、训诂、音韵的学问,又称中国传统语文学。因大多阐释和解读先秦典籍,被
认为是经学的附庸。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戴震覃学深思,博采众长。年少的时候,老师向他讲授《说文》,三年时间他就完全掌握要点;研究
各种学说也实事求是,并不受到一家之言的限制。
B.戴震性情耿介,善与人交。躲避仇家来到都城后,不仅惠栋和沈彤成了他的忘年好友,著名学者纪昀、
朱筠、钱大昕、王鸣盛等,也降低身份和他交往。
C.戴震勤于职守,业绩显著。他整理的图书典籍,编排审订都非常准确:所校正刊行的《九章》《五曹
算经》等七种著作,连王锡阐、梅文鼎等也没有见过。
D.戴震学有章法,卓有建树。他主张研究学问要从声音、文字到训诂、义理,并阐发了其中的道理;他
研究学术精确明晰,去世之后,其学术得到弟子传承。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从婺源江永游,震出所学质之永,永为之骇叹。
②每立一义,初若创获,乃参考之,果不可易。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 (1)C
(2)C
(3)B
(4)①江万里躬身扶起皇帝说:“自古以来没有这种君主跪拜臣子的礼节,陛下您不能下拜,贾似道也不
要再说离开的话。” ②江万里藏在乡野草丛中,被巡游的骑兵抓到,他大骂元兵,想自杀,不久逃脱回来。
【解析】【分析】(1)句子的翻译是:江万里起初虽然低头抬头之间容忍不言,被贾似道任用,然而生
性切直,遇事做不到不发表意见。贾似道常常讨厌他轻易地说话,所以每次进京都不能长久地担任官职。
“俯仰容默”作“万里”的谓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AD;“不能”否定的是“久在位”,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B。
故选 C。
(2)C.“此处指陪帝王读书”错。“侍读”是官职名。故选 C。
(3)B.“向皇上求情”错,选项对应的原文是“后陆德舆尝辨其非露背辜于帝前”,意思是“陆德舆曾经在皇
帝面前申辩他是无辜冤枉”,而不是陆德舆向皇上求情。故选 B。
(4)掖,扶起;复,再;去,离开。执,抓;诟,骂;“为游骑所执”是被动句。
故答案为:⑴C;⑵C;⑶B
(4) ①江万里躬身扶起皇帝说:“自古以来没有这种君主跪拜臣子的礼节,陛下您不能下拜,贾似道也不
要再说离开的话。”
②江万里藏在乡野草丛中,被巡游的骑兵抓到,他大骂元兵,想自杀,不久逃脱回来。
【点评】⑴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了解断句的一般规律,可以利用其中的名词、代词、
虚词、固定短语、句式,修辞等作为突破口,寻找断句之处。还要读懂文句的意思,结合上下文进行判断。
断完要通读一遍,看是否有不合情理之处。
⑵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熟记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注意积累、记忆。积累时可以分类积累,
比如古代官职、官职升降词汇、天文、地理等,这样对于记忆更容易一些。
⑶本题考查文言文文意的把握,完成这类题,熟读精思是关键,对文本要反复阅读,结合上下语境仔细
推敲。具体到每个选项,考生需要找到原文答案出处和选项进行对比:对比关键细节(词语);对比添加
的内容,出题人容易添加文中没有的内容迷惑考生;对比人物、时间、地点。
⑷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能力,包括实词理解能力、虚词理解能力、句式理解能力、整体理解能力。完
成这类题型,需要考生课下多读、多记,尤其熟记 120 个实词、18 个虚词,掌握四类特殊句式:判断句、
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总的来说,翻译题需要做到关注字词句,落实得分点。
【附参考译文】
江万里字子远,都昌人。年轻时才智出众,锋芒显露,被乡里连连推举。进了太学,有善于写文章的声誉。
征召试馆职,后来升任著作佐郎、权尚佐郎官兼枢密院检详文字。为吉州知州,创建白鹭洲书院,兼提举
江西常平茶盐。召任屯田郎官,没动身,改直秘阁、江西转运判官兼权隆兴府知府。创建宗濂书院。
江万里器度声誉清白高尚,品评议论风度文采使人仰慕倾倒,皇帝恩宠关注尤其深切。曾经请求为闲散官,
探视母亲的病,不准许。嘱咐弟弟江万顷护送母亲回南康,转眼就告诉说母亲病了,江万里不等批复疾奔
回家,到祁门收到讣告。可是议论这事的人说成江万里母亲去世,隐瞒消息不回家奔丧,反而把侍妾带在
身边。在这时嫉恨江万里的人,一道毁谤攻击。江万里无法为自己辩解,因此获罪闲散不用十二年。后来
陆德舆曾经在皇帝面前申辩他是无辜冤枉。
贾似道任两浙宣抚使,征召为参谋官。等到贾似道同知枢密院,任京湖宣抚大使,让江万里带行宝章阁待
制,为参谋官。贾似道进京拜相,江万里兼国子祭酒、侍读。度宗即位,召任同知枢密院事,又兼权参知
政事,升任参知政事。江万里起初虽然低头抬头之间容忍不言,被贾似道任用,然而生性切直,遇事做不
到不发表意见。贾似道常常讨厌他轻易地说话,所以每次进京都不能长久地担任官职。贾似道以离位要挟
君主,皇帝刚刚即位,称他作师相,以至于哭泣跪拜挽留他。江万里躬身扶起皇帝说:“自古以来没有这
种郡主跪拜臣子的礼节,陛下您不能下拜,贾似道也不要再说离开的话。”贾似道不知道该怎么做好,下
殿举着笏板向江万里致谢说:“要不是你,贾似道差一点成了千古罪人。”然而也因为这件事更加忌惮他。
皇帝在讲筵时,经常问到经史中的疑难含义和古人姓名,贾似道答不上来,江万里常常在旁边代替贾似道
回答。当时王夫人通晓学问;皇帝把这件事当作笑话对王夫人说,贾似道听说后,羞怒交加,想办法赶江
万里走。
第二年,大元军队渡过长江,江万里藏在草地里,被流动骑兵抓住,大骂,想要自杀,不久脱身逃回。在
这之前,江万里听说襄樊失陷,在芝山后面园圃里开凿池塘,给那里的亭子题写匾额叫做“止水”,人们都
不明白他的用意,等到听到警报,握住门客陈伟器的手,说:“大势不能支撑,我即使不在相位,也应当
同国家一同存亡。”等到饶州城被攻陷,兵士抓到江万顷,勒索金银不成,把他肢解杀害。江万里最终投
止水而死。身边的人以及儿子江镐相继投入水池中,尸体层层堆积。第二天,唯独江万里的尸体浮出水面,
随从的人草草掩埋了他。事情报告上去,赠官太傅、益国公,后来加赠太师,谥号文忠。
2.【答案】 (1)C
(2)C
(3)C
(4)①黄祖听说陈就被杀了,就弃城逃跑,兵士们追击并捉到了他。
②于是(吕蒙)对外宣称自己病重,孙权就公开发了一道命令,把吕蒙从前线召回,实际是暗中施计谋诱
使让关羽上当。
(5)入据南郡,约束下属不允许骚扰百姓,索取财物;下属取百姓一物,不徇私情,含泪斩杀,震慑军
中,从此道不拾遗,令行禁止。
【解析】【分析】(1)本句意为:不时需要针灸治疗,孙权为之感到悲伤凄切。想多去看望几次,又恐
怕影响他的休息,只好在墙壁上挖个小洞偷偷地看,见到吕蒙可以吃少量的食物,即喜形于色,回头对左
右的人又说又笑,否则就叹息至夜晚也不能睡着。“常”修饰“穿壁瞻之”,中间不应断开,排除 BD。“左右”
是“顾”的宾语,中间不应断开,排除 A。
(2)C.“与李密的《陈情表》中‘祖母刘悯臣孤弱’中的‘孤’语意相似”错误,此处的“孤”是指因丧父而孤独
弱小。
(3)C.“抚慰将士”错误,原文是“蒙入城,尽得羽及将士家属,皆抚慰”,应该是抚慰将士们的家属,而
不是抚慰将士。
(4)注意以下关键字词的正确翻译:①闻:听说。委:放弃。禽:通“擒”,捉拿。②遂:于是。病笃:
病重。露檄:公开发命令。阴:暗中。图计:施展计谋。
(5)“作军屯营,不失令行禁止”指他率领军队,能“令行禁止”,从全文来看,“蒙入城,尽得羽及将士家
属,皆抚慰,约令军中不得干历人家,有所求取。蒙麾下士,是汝南人,取民家一笠,以覆官铠,官铠虽
公,蒙犹以为犯军令,不可以乡里故而废法,递垂涕斩之。于是军中震栗,道不拾遗”,他约束军中之人
不准骚扰关羽将士的家属,索要财物;面对麾下士兵所犯取百姓物品之事,尽管是同乡,且不是为了个人
私利,但他依然忍痛斩之以明军纪,从而震慑军队,再无违纪。可见他能做到“令行禁止”。
故答案为:⑴C
⑵C
⑶C
⑷ ①黄祖听说陈就被杀了,就弃城逃跑,兵士们追击并捉到了他。②于是(吕蒙)对外宣称自己病重,
孙权就公开发了一道命令,把吕蒙从前线召回,实际是暗中施计谋诱使让关羽上当。
⑸ 入据南郡,约束下属不允许骚扰百姓,索取财物;下属取百姓一物,不徇私情,含泪斩杀,震慑军中,
从此道不拾遗,令行禁止。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
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
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⑵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
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
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
作答。
⑶本题考查概括归纳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
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②放回原文,概括信息。特别是在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
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
⑷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
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
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
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
来的也可以“省略”。
⑸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分析及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需要在原文中找到关键语句,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
吕蒙字子明,汝南郡富陂县人。少年时南渡长江,依附姐夫邓当。几年后,邓当去世,张昭举荐吕蒙代替
邓当,任命为别部司马。吕蒙跟随孙权征讨黄祖,黄祖命令都督陈就率领水军迎战。吕蒙率领前锋亲自将
陈就斩首,将士们乘胜进攻黄祖的城池。黄祖听说陈就被杀了,就弃城逃跑,兵士们追击并捉到了他。孙
权说:“这次战事的成功,是由于先斩获了陈就。” 于是晋升吕蒙为横野中郎将。等到吕蒙代替鲁肃,刚到
陆口,在表面更加仁爱笃实,和关羽交好。关羽去讨伐樊城,留下一部分人马防守公安和南郡。吕蒙上书
给孙权:“关羽去征讨樊城,又留下了许多人马防守,怕我会袭击他的后方。我平日有病,希望您以我治
病为名拨出一部分队伍跟我回建业。关羽听到这一消息,一定会抽调守备部队,全力进攻襄阳。这时,我
军就可以在乘船昼夜西上,袭击蜀国的空城,南郡即可夺取,关羽也可擒获。”于是(吕蒙)对外宣称自
己病重,孙权便顺水推舟,公开发了一道命令,把吕蒙从前线召回,实际是施寂计谋诱使让关羽上当(撤
回防备吕蒙进攻的守军)。关羽果然上当,调出守南郡的部队奔赴樊城。孙权听说后,立即出发,先派吕
蒙在前,把精兵埋伏在船里,让人身穿白衣,装作商人,昼夜兼行,到关羽设置在长江边上的关卡伺机行
动,悄悄把守关卡的捉住捆绑起来,关羽一点都不知情。吕蒙顺利地到了南郡,守城的士仁、糜芳等人都
投降了。吕蒙入城后,对于关羽及其他将士的家属抚慰关心备至,并下令军队不准去骚掠这些人家,不能
索要任何财物。吕蒙部下一个兵士,是汝南人,拿了居民家一个斗笠,用来覆盖铠甲,铠甲虽然是公物,
吕蒙还是认为他犯了军令,不能够以同乡的关系而废除法令于是流着泪杀了他。于是军中震惊,道路上有
什么丢弃的东西,都没人敢捡取。吕蒙早晚让亲近的将士慰问抚恤老人,问他们缺少什么,生病的看病给
药,挨饿受冻的送衣送粮。那时正当孙权追到,关羽知道自己势单力薄,(不能硬敌),于是就撤退到麦城,
向西到了漳乡,众人都抛弃关羽而投降,荆州因此被平定。任命吕蒙为南郡太守,封为孱陵侯,赐给他一
亿钱,五百斤黄金,吕蒙坚决推辞了金钱赏赐,孙权不允许。封爵还未下达,恰逢吕蒙生病,孙权当时在
公安,把他迎接过来安置在内殿。不时需要针灸治疗,孙权为之感到悲伤凄切。想多去看望几次,又恐怕
影响他的休息,只好在墙壁上挖个小洞偷偷地看,见到吕蒙可以吃少量的食物,即喜形于色,回头对左右
的人又说又笑,否则就叹息至夜晚也不能睡着,病好了一点,就为他下了赦免天下之令,群臣全都来庆贺。
后来又变得严重了,孙权亲自前来看望,命令道士在星辰下为他请命。四十二岁,于是在内殿去世。吕蒙
没死的时候,把得到的金银财宝都放在府第里藏着,命令主事的人(管家)到他死的那天都还给国库,丧事
要办得简朴。
3.【答案】 (1)C
(2)A
(3)B
(4)①余阙下令催促粮饷,三日后全都齐备,沙班出师。
②城中的百姓相继登上城楼,自己撤掉了登楼的梯子,并说:“宁愿全部死在这里,也誓不投降敌人。”
(5)环绕辖境周围修建堡寨,选精兵对外御敌,在堡寨之内耕种粮食。
【解析】【分析】(1)本句意为:平时稍有空闲,就注解《周易》,率领各位学生到郡学(郡国的最高
学府)集中讲授,令军士站在门外听讲,也使他们明白尊君亲上的义理,确有古代良将的遗风。“谒郡学
会讲”中,“会讲”是“谒郡学”后要做的事,中间不应断开,排除 BD;“尊君亲上之义”是“使知”的宾语,中间
不应断开,排除 A。
(2)A.“每个皇帝对应着一个年号”错误,一个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到明清时期才基本一个皇帝一个年
号。
(3)B.“官员们都让着他”错误,原文“右丞沙班当帅师,坚不往,无敢让之者”,“让”是责备的意思,不是
“让着他”,而是没人敢责备他。
(4)注意以下关键字词的正确书写:①趣:通“促”,催促;皆:全都;集:聚集齐备。②相率:相继;
捐:撤掉;俱:全部;从:顺从,投降。
(5)根据题干提示“担任都元帅府副使时和官吏商议计策”,找到相关内容“起阙副使、佥都元帅府事……
乃集有司与诸将议屯田战守计,环境筑堡寨,选精甲外捍,而耕稼于中”,意思是:起任余阙为副使、辅
助签批都元帅府事宜……他召集官吏和诸将商议屯田与战守之计,(决定)环绕辖境周围修建堡寨,选精兵
对外御敌,在堡寨之内耕种粮食。据此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⑴C
⑵A
⑶B
⑷ ①余阙下令催促粮饷,三日后全都齐备,沙班出师。②城中的百姓相继登上城楼,自己撤掉了登楼的
梯子,并说:“宁愿全部死在这里,也誓不投降敌人。”
⑸ 环绕辖境周围修建堡寨,选精兵对外御敌,在堡寨之内耕种粮食。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
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
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⑵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
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
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
作答。
⑶本题考查概括归纳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
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②放回原文,概括信息。特别是在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
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
⑷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
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
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
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
来的也可以“省略”。
⑸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分析及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需要在原文中找到关键语句,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
余阙,字廷心,先世居河西武威。余阙年少就丧父,以收授门徒来赡养母亲,与吴澄弟子张恒交游,文学
造诣日进。元统元年,赐进士及第,授同知泗州事,执政严明,经验阅历丰富的官吏都忌惮他。不久奉诏
回京,授翰林文字。因不阿谀权贵而弃官归家。不久因为朝廷修辽、金、宋三史,余阙奉诏再入翰林院为
修撰。后又出京担任湖广行省左右司郎中。适逢莫徭蛮造反,朝廷右丞沙班应当率军去镇压,但他坚持不
肯去,无人敢责备他。余阙说:“右丞应当前去,你受天子之命为重臣,不想着出兵讨贼,是想图安逸吗?”
沙班说:“郎中的话固然是对的,但粮草不足怎么办?”余阙说:“右丞只管出征,这粮草的事是不难达成的。”
他下令催促粮饷,三日后全都齐备,沙班出师。至正十二年,朝廷改宣慰司为都元帅府,治理淮西,起任
余阙为副使、辅助签批都元帅府事宜,分兵驻守安庆。当时南北音信隔绝,兵力粮草都很缺乏,余阙到任
仅十日反元义军就来进攻,余阙领兵回击,敌人被击退。他召集官吏和诸将商议屯田与战守之计,(决定)
环绕辖境周围修建堡寨,选精兵对外御敌,在堡寨之内耕种粮食。第二年,大闹春荒,人相食,余阙将其
俸禄用来买米施粥,赈济灾民,得以存活的灾民很多。有数万失业的百姓,都得到安置。十五年夏天,天
降大雨,江水上涨,屯田稻谷有一半被淹,城下江水涌入,有什么东西吼声像雷鸣一般,余阙用少牢祭祀,
洪水就退去。秋粮(得以)丰收,得粮三万斛。不久,余阙升任都元帅,驻守安庆。十月,叛军逼至安庆
城下。十一月八日,叛贼攻打安庆东西二门,西门形势尤其危急,阙迎敌而上,提戈抗敌,身先士卒。士
卒们哭喊着想阻止他,但他更加用力地挥动长戈,斩首了无数敌人。但是余阙身受十几处创伤。中午时分,
城池被攻陷,城中着起了大火,余阙知大势已去,无可挽回,便引刀自杀,倒落在一处清水池塘之中。余
阙的妻子耶卜氏、儿子德生、女儿福童皆投井而死。城中的百姓相继登上城楼,自己撤掉了登楼的梯子,
并说:“宁愿全部死在这里,也誓不投降敌人。”烧死的人以千计。余阙治军号令严明,与下属同甘共苦,
但军士稍有违反军令的,就会马上处斩示众。当他出战之时,箭矢垒石纷纷落下如同下雨一般,军士们用
盾牌为他挡遮,余阙回绝说:“你们也有命,为什么要挡遮保护我呢?”平时稍有空闲,就注解《周易》,
率领各位学生到郡学(郡国的最高学府)集中讲授,令军士站在门外听讲,也使他们明白尊君亲上的义理,
确有古代良将的遗风。余阙死的时候五十六岁。
4.【答案】 (1)D
(2)D
(3)C
(4)C
(5)①屈原到了江滨,披散头发,在水泽边一面走,一面吟咏着,脸色憔悴,形体面貌像枯死的树木样
毫无生气。
②屈原说:“整个世界都是浑浊的,只有我一人清白;众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
【解析】【分析】(1)句子大意是:上官大夫看见了,就想修改草稿,屈原不赞同。上官大夫就谗毁他
说:“君王让屈原制定法令,大家没人不知道的,每出一道法令,屈原就炫耀自己的功劳,说:‘除了我,
没有人能制定法令了’。”楚王听了很生气,因而疏远了屈原。“见”和“欲夺之”之间是承接关系,联系紧密,
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AB;“令”是“为”的宾语,而“众”是“莫不知”的主语,二者中间应当断开,排除 C。
(2)D. “明道德之广崇”一句中,“明”是谓语,应当翻译成动词“阐明”。整个句子翻译为“阐明道德的广大
崇高”。
(3)A.第一个是助词,的;第二个是代词,代屈原制定的草稿;B. 第一个是连词,表因果关系;第二个
是连词,表转折关系;C. 均为连词,表目的;D.第一个是动词,做、担任;第二个是动词,制定。
(4)C.“心生怨恨”错。原文是“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
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可见屈原痛恨的是“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
也”,是为国家担忧,并非心生怨恨。
(5)本题得分点有:①“被”,通“披”;“颜色”,脸色;“形容”,形体面貌。②“举”,全、整个;“是以”,
因此;“见”,表被动。
故答案为:⑴D
⑵D
⑶C
⑷C
⑸ ①屈原到了江滨,披散头发,在水泽边一面走,一面吟咏着,脸色憔悴,形体面貌像枯死的树木样毫
无生气。
②屈原说:“整个世界都是浑浊的,只有我一人清白;众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断句的能力。文言断句要善于抓常见的标志词,比如句中的停顿“者”“曰”;句末
语气词“矣”“哉”等;还可以利用对称句和语法结构进行判断。
⑵本题考查辨析文言实词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先要熟知文言实词的几种特殊用法,通假字、词
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然后结合句子明确字义、词性,从而确定其用法。
⑶本题考查文言文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解答本题,一要积累、熟记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二要利
用语法知识等帮助判断。
⑷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
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
⑸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
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
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
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
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屈原,名字叫平,是楚王的同姓。做楚怀王的左徒。(他)知识广博,记忆力很强,明了国家治乱的道理,
擅长外交辞令。对内,同楚王谋划商讨国家大事,颁发号令;对外,接待宾客,应酬答对各国诸侯。楚王
很信任他。
上官大夫和他职位相等,想争得楚王对他的宠爱,便心里嫉妒屈原的贤能。楚怀王派屈原制定国家的法令,
屈原编写的草稿尚未定稿,上官大夫看见了,就想修改草稿,屈原不赞同。上官大夫就谗毁他说:“君王
让屈原制定法令,大家没人不知道的,每出一道法令,屈原就炫耀自己的功劳,说:‘除了我,没有人能制
定法令了’。”楚王听了很生气,因而疏远了屈原。
屈原痛心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分辨是非,谄媚国君的人遮蔽了楚怀王的明见,邪恶的小人危害公正无私
的人,端方正直的人不被昏君谗臣所容,所以忧愁深思,就创作了《离骚》。“离骚”,就是遭遇忧愁的意
思。屈原作《离骚》,是从怨愤引起的。
怀王因为不明白忠臣的职分,所以在内被郑袖所迷惑,在外被张仪所欺骗,疏远屈原而信任上官大夫和令
尹子兰,军队被挫败,土地被削减,失去了六个郡,自己也被扣留死在秦国,为天下人所耻笑。这是不了
解人的祸害。
令尹子兰得知屈原怨恨他,非常愤怒,终于让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顷襄王发怒,就放逐
了屈原。屈原到了江滨,披散头发,在水泽边一面走,一面吟咏着。脸色憔悴,形体面貌像枯死的树木一
样毫无生气。渔父看见他,便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来到这儿?”屈原说:“整个世界都是混浊
的,只有我一人清白;众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渔父说:“聪明贤哲的人,不受外界
事物的束缚,而能够随着世俗变化。整个世界都混浊,为什么不随大流而且推波助澜呢?众人都沉醉,为
什么不吃点酒糟,喝点薄酒?为什么要怀抱美玉一般的品质,却使自己被放逐呢?”屈原说:“我听说,刚
洗过头的一定要弹去帽上的灰沙,刚洗过澡的一定要抖掉衣上的尘土。谁能让自己清白的身躯,蒙受外物
的污染呢?宁可投入长流的大江而葬身于江鱼的腹中。又哪能使自己高洁的品质,去蒙受世俗的尘垢呢?”
于是他写了《怀沙》赋。因此抱着石头,就自投汨罗江而死。
5.【答案】 (1)D
(2)C
(3)C
(4)①每次给渠州运军粮,(宋)竭尽几郡的兵力护送,在城下拼死做战才能够进入。
②张珏率兵在街巷与元军交战,不能支撑,回去寻找毒酒喝,身边的人把毒酒藏了起来,于是用小船载着
妻子儿女向东逃往涪州。
(5)①协力战守; ②英勇无畏; ③治军有方;④谋略过人;⑤尽忠职守。
【解析】【分析】(1)名词“蜀道”作动词“阻断”的主语,为被动句式,是主谓结构,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AB;“已而”是时间副词,不久的意思,作时间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C。画线句的意思是:(张珏)
升任四川制置副使,召集他的军队入城防卫,蜀地的道路被切断,不能到达。不久,元军包围重庆,在三
江中修造浮桥,阻断援兵。
(2)C.“再期,一年的期限”错误,应为两周年。
(3)C.“后又在城内寻求接应,在城外遣将攻门”错误,由原文“珏结泸士刘霖、先坤朋为内应,遣赵安破
神臂门,复泸州”可知,张珏联系泸州的士人刘霖、先坤朋作为内应,又派赵安攻克神臂门,收复泸州,
所以文中张珏内应外攻的是“泸州城”。
(4)得分点:①“饷”,名词作动词,运军粮;“始”,才;“克”,能够;“死战城下”省略句、状语后置句,
应为“(于)城下死战”。②“索”,寻找;“匿鸩”,藏匿毒酒;“以”,用;“东”,名词作状语,向东;“走”,
逃跑;
(5)题目要求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张珏多次成功守城的原因,作答时可以从内外因的角度加以分析。外因:
由文中“珏与王坚协力战守,攻之九月不能下”可知,张珏和王坚合力防守抵抗,使元军九个月都不能攻克,
可见,协力战守是张珏多次成功守城的外在原因;内因:综合文中“其治合州,士卒必练,器械必精,御
部曲有法”“珏屡以死士间入城,许以赴援,且为之画守御计”“每饷渠州,竭数郡兵护送,死战城下始克入”“帐
下韩忠显夜开镇西门降,珏率兵巷战”等信息可知,张珏治军有方、谋略过人,而且英勇无畏、尽忠职守,
这是他张多次成功守城的内在原因。
故答案为:⑴D
⑵C
⑶C
⑷ ①每次给渠州运军粮,(宋)竭尽几郡的兵力护送,在城下拼死做战才能够进入。
②张珏率兵在街巷与元军交战,不能支撑,回去寻找毒酒喝,身边的人把毒酒藏了起来,于是用小船载
着妻子儿女向东逃往涪州。
⑸ ①协力战守; ②英勇无畏; ③治军有方;④谋略过人;⑤尽忠职守。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
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
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⑵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
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
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
作答。
⑶本题考查概括归纳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
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②放回原文,概括信息。特别是在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
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
⑷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
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
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
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
来的也可以“省略”。
⑸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分析及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需要在原文中找到关键语句,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
张珏,字君玉,陇西凤州人。十八岁时,在钓鱼山从军,因为屡建战功官至中军都统制。宝祐末年,元兵
进攻蜀州,攻下吉平隘,攻克长宁县,蜀州各郡如竹破一般相继被攻克。第二年,(元军)聚合各路军队
围攻合州,所有攻城器具无不精良齐备。张珏和王坚合力防守抵抗,元军攻打合州九个月都不能攻克。张
珏治理合州,士兵必定精干,器械必定精良,管理军队严守法度,即使是奴仆,有功劳必定给予优厚地奖
赏,有过错即使是最亲近的人必定严惩不贷,所以每个人都听从他的命令。自从全汝楫丢失大良平城后,
元军在虎相山筑城,不时出兵攻打忠州、万州、渠州等地,百姓不能耕种,士兵不能脱去铠甲睡觉。每次
给渠州运军粮,(宋)竭尽几郡的兵力护送,在城下拼死做战才能够进入。张珏派他的部将率领五十名敢
死壮士用斧头砍杀从西门进入,在城中激烈交战,收复了大良平城。合州自从余玠用冉氏兄弟的策略,城
墙营垒非常坚固。但开州、庆州遭受兵祸,百姓非常困苦,张珏对外用军队保护耕种,在内教百姓开垦田
地积储粮食,不到两年,官府和百姓都储备了充足的粮食。(张珏)升任四川制置副使,召集他的军队入
城防卫,蜀地的道路被切断,不能到达。不久,元军包围重庆,在三江中修造浮桥,阻断援兵。从秋天到
冬天,援粮断绝,张珏多次派敢死的勇士秘密入城,答应将前往救援,并为他们谋划防守的计策。张珏联
系泸州的士人刘霖、先坤朋作为内应,又派赵安攻克神臂门,收复泸州,围攻重庆的元兵渐渐撤离,去包
围泸州。赵定应迎接张珏进入重庆担任制置一职。元军再次包围重庆,与元大将也速儿在扶桑壩交战,元
军的各个将领从张珏的后面联合袭击,张珏的军队大败。重庆城中粮食已经吃完,赵安写信劝说张珏投降,
张珏没有顺从。张珏的部将韩忠显夜间打开镇西门投降,张珏率兵在街巷与元军交战,不能支撑,回去索
要鸩酒,身边的人把鸩酒藏了起来,于是用小船载着妻子儿女向东逃往涪州。行至中途,心中倍感悔恨,
用斧头劈砍船只准备沉江而死,船夫夺去斧头丢入长江中,张珏跳起来想投入江中,被家人拉住才没能死
成。第二天,万户铁木儿追到涪州,把他捉住送往京师。他的朋友对他说:“你一生尽忠职守,现在到了
这个地步,即使不死,将来又能做什么呢?”张珏于是解下弓弦在厕所中自缢,身边的人焚烧了他的尸骨,
用瓦罐把他埋葬在死的地方。
6.【答案】 (1)A
(2)C
(3)D
(4)①这是什么时候了,还计较(身份的)尊卑,考虑个人的安危吗?请把一个政务繁重的州郡交给我。
②贼人逼近都城,防守的士兵缺少粮饷(粮饷短缺),无法获得食物,汪伟买了糕饼送给(他们)。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
本题是选择题,找准切入点,注意各选项间的不同之处。“朝臣”做主语,在它前面断开,排除 B 项、D 项。
同样“儒”也做主语,在它前面断开,排除 C 项。“无以理纷御变”中“变”是变乱的意思,做“御”的宾语,所以
“御变”不宜分开。
画波浪线部分意思是:皇帝因为国家多事,朝廷大臣从翰林起家,宽柔、柔弱不熟悉官吏事务,不能治理
纷繁政事防御变乱,(于是)改革旧例,选择知府推官中政绩卓绝的人进入翰林院。汪伟提升为检讨。给
假期回家。回到朝廷后,担任太子的讲学官。
(2)本题考查掌握文化常识的能力。
C 项,“他们虽不参与地方军政要务的管理但可行使监督之权”说法错误。他们可以掌握地方的军权和财政
大权。
(3)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D 项,“汪伟将幼子托付给自己的弟弟”错误,原文为“耿泣曰:‘我独不能从公死乎!’因以幼子属其弟”,将
幼子托付给弟弟的应该是耿氏。
(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①“此何等时”,判断句,这是什么时候了;“何等”,什么;“剧郡”,政务繁重的州郡;“见”,动作偏指一
方,这里可译为我。
②“薄”,逼近;“乏饷”,缺少粮饷;“市”,买;“馈”,送给(他们)。
故答案为:⑴A ⑵C ⑶D
⑷ ①这是什么时候了,还计较(身份的)尊卑,考虑个人的安危吗?请把一个政务繁重的州郡交给我。
②贼人逼近都城,防守的士兵缺少粮饷(粮饷短缺),无法获得食物,汪伟买了糕饼送给(他们)。
点评】⑴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了解断句的一般规律,可以利用其中的名词、代词、虚
词、固定短语、句式,修辞等作为突破口,寻找断句之处。还要读懂文句的意思,结合上下文进行判断。
断完要通读一遍,看是否有不合情理之处。
⑵该题考查学生的文化常识的识记积累水平。《考试大纲》明确规定: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
古代文化常识题重在考查识记能力,但由于该考点所考查的词语是从文言材料中引发出来的,故兼考理解
和推断能力。对于这一考点的复习,我们先从高考题对文化常识的考查入手,分析高考涉及的考查点,明
确备考方向。然后在重视平时积累的基础上,灵活掌握必要的答题方法。
⑶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言语段内容的正确理解和分析能力。该试题首先要总观全文整体感知把握文意,
然后把试题选项带入原文相应答题区间进行对照比较,即可找出得失。设题者常常会从语言的准确与否,
因果关系,时空关联,张冠李戴人物事件错位或无中生有等角度出题。
⑷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语句的理解翻译能力。文言语句翻译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即要做到准确,通畅,
有文采。准确要做到实词虚词以及文言句式都能够准确翻译,只要有实在意义的词都要结合语境恰当翻译,
不可遗漏信息。通畅有文采,即翻译时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符合现代语法规范,翻译得文通句顺,
翻译好再带入原文看是否合乎语境。另外,翻译时要善于抓住重点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这些往往
是给分点。
【参考译文】
汪伟,字叔度,休宁人,寄籍于上元。崇祯元年的进士。崇祯十一年,由慈溪知县调入京城任职。皇帝因
为国家多事,朝廷大臣从翰林起家,宽柔、柔弱不熟悉官吏事务,不能治理纷繁政事防御变乱,(于是)
改革旧例,选择知府推官中政绩卓绝的人进入翰林院。汪伟提升为检讨。给假期回家。回到朝廷后,担任
太子的讲学官。十六年,贼寇攻陷承天、荆、襄。汪伟认为留都是关键地区,上《江防绸缪疏》,说:“九
江一府,应该派遣职权高的大臣镇守。从此往上到武昌,往下到太平、采石、浦口,命令南京兵部的大臣
建立军营分设负责军事的官员,用来接应声援,那么金陵的门户就巩固了。”皇帝称赞并采纳了(这些建
议),于是设立九江总督。汪伟又说:“军队的名额既已亏空,应当把卫所衙门剩余的壮丁补充进队伍操
练,修理整治战船,用来增加防御。额定的粮饷不足,暂时借盐课、漕米发放。”他所分条上奏的都切合
时务。次年三月,贼寇的部队向东侵犯。汪伟对内阁大臣说:“事情很紧急了,赶快派遣大臣守卫京郊的
州府。首都的城防,文官自内阁以下,武将自公侯伯以下,各自率领子弟划分地区防守。百姓们由绅士统
领,各家自为防守。而京军分批轮流巡逻,等到入京护卫朝廷的军队的到来。”魏藻德笑着说:“让大臣守
卫京郊,谁肯呢?”汪伟说:“这是什么时候了,还计较(身份的)尊卑,考虑个人的安危吗?请把一个政
务繁重的州郡交给我。”魏藻德嘲笑他算计得太早了。不久,真定的游击将军谢加福杀死巡抚徐标迎接贼
寇。汪伟哭着说:“事情到这样了吗!”写信给朋友说:“贼寇占据真定,奸人布满都城,外边府县供应朝廷
的丝粟不到,诸大臣中没有一个可以支撑危亡局面的人,让圣明的君主怎么办!平时误国的人,终日发表
门派言论而不顾及朝廷,如今又当到什么地方去发表拒妄的议论啊!”贼人逼近都城,防守的士兵缺乏粮
饷,无法获得食物,汪伟买了糕饼送给(他们)。不久城市陷落,汪伟回到寓所,告诉继室耿氏要好好抚
养幼子。耿氏哭泣说:“我难道不能随你去死吗!”于是把幼子托付给她的弟弟,穿上新衣,上下都缝住,
取刀自杀不死,再上吊于是气绝,当时年龄为二十三岁。汪伟高兴地说:“这是成全我的志向。”把她的尸
体移到堂上,留下给儿子汪观的书信,用忠孝来勉励他,于是上吊自杀。赠官少詹事,谥号为文烈。本朝
赐谥号文毅。
7.【答案】 (1)A
(2)C
(3)D
(4)①晚年手不释卷,每次回到家里,就关起门来开箱取书,整天阅读。
②况且刑赏是天下的刑赏,不是陛下个人的刑赏,怎能凭自己的喜怒而独断专行呢?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的断句能力。
本题是选择题,找准切入点,注意各选项间的不同之处。“宰相范质奏普为军事判官”中“普为军事判官”是
“奏”的宾语,中间不宜断开,排除 CD。“奇之”是“太祖尝与语”的结果,宜在中间断开,排除 B。
画波浪线部分意思是:周世宗在淮河地区作战,宰相范质上奏任命赵普为军事判官。太祖(赵匡胤)曾和
他交谈,认为是他个奇才。太祖率兵征伐北汉到了陈桥驿,喝酒后醉卧在军帐里,将士们要拥戴他做皇帝,
赵普和太宗推门进来禀告。
(2)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化常识的能力。
C.“古人常以庠序称国家最高学府,或泛指学校教育事业”说法错误,古人常以庠序称地方学校。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D.“这从他关门读《论语》、抗颜迁官等事中就可以看出”说法错误,“关门读《论语》”不能表现这一特点。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①“阖”,关;“箧”,箱子;“竟日”,整天。
②“且”,况且;“岂”,怎能;“专”,独断专行。
故答案为:⑴A
⑵C
⑶D
⑷ ①晚年手不释卷,每次回到家里,就关起门来开箱取书,整天阅读。
②况且刑赏是天下的刑赏,不是陛下个人的刑赏,怎能凭自己的喜怒而独断专行呢?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
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⑵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
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
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⑶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
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
分析观点。
⑷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
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
词、保留、省略。
【参考译文】
赵普,表字则平,是幽州蓟县人。周世宗在淮河地区作战,宰相范质上奏任命赵普为军事判官。太祖(赵
匡胤)曾和他交谈,认为是他个奇才。太祖率兵征伐北汉到了陈桥驿,喝酒后醉卧在军帐里,将士们要拥
戴他做皇帝,赵普和太宗推门进来禀告。太祖打着呵欠,伸着懒腰,慢慢起身,而将士们穿戴着盔甲、露
出兵刃,吵吵嚷嚷地把太祖拥到军旗下面。等到太祖接受禅让做了皇帝,赵普因为辅佐有功,被任命为右
谏议大夫,并担当枢密直学士。
太祖多次微服私访功臣之家,赵普每次退朝后都不敢穿便服。一天,大雪一直下到夜里,赵普以为皇上不
会出来了。过了一会儿,听到敲门声,赵普赶忙出来,见太祖正立在风雪之中,赵普慌忙叩拜迎接。太祖
说:“我已经约了晋王了。”随后太宗也到了,在厅堂铺上双层垫褥,三人席地而坐,用炭火烤肉吃,赵普
的妻子在旁斟酒,太祖把她喊作嫂嫂。趁机与赵普策划攻打太原。赵普说:“太原阻挡着西、北两面,太
原攻下来后,就要由我们来独挡了,不如暂且等到平定各国后,那么太原这样的弹丸棋子大的地方,还能
逃到哪里去吗?”太祖笑道:“我的想法正是这样,只是试探一下你罢了。”
当初,太祖地位卑微时,赵普跟他交游,得了天下之后,赵普屡次谈起卑微时二人交往中的一些不足之处。
太祖性格豁达,对赵普说:“假如在尘土中就可以辨识天子、宰相,那么人人都可以去访求了。”从此赵普
不再谈论。赵普年轻时熟悉吏事,但没有学问,等做了宰相,太祖经常劝他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次回
到家,就关起门来开箱取书,整天阅读。等第二天处理政务,得心应手。他去世后,家里人打开箱子一看,
原来是《论语》二十篇。
赵普性格沉稳有城府,虽然很爱嫉妒别人,但能够以天下为己任。宋朝初年,当宰相的人大多心胸狭窄、
因循保守,赵普刚毅果断,没有能与他相比。有一名大臣应当升官,太祖一向讨厌他的为人,不答应升他
的官。赵普坚决地为他请求,太祖发怒道:“我就是不给他升官,你能怎么样?”赵普说:“刑罪是用来惩治
罪恶的,赏赐是用来酬谢有功之人的,这是古往今来共同的道理。况且刑赏是天下的刑赏,不是陛下个人
的刑赏,怎能凭自己的喜怒而独断专行呢?”太祖更加愤怒,起身就走,赵普也紧跟在他身后,过了很长
时间也不离去,最终得到了太祖的认可。
8.【答案】 (1)C
(2)A
(3)C
(4)①可是群臣在朝廷饮酒作乐争论功劳,醉了有的狂呼乱叫,甚至拔出剑来砍削庭中立柱,高帝为这
事感到头疼。
②秦始皇因为不早早确定扶苏当太子,让赵高能够用欺诈伎俩立了胡亥,结果自取灭亡,这是陛下亲眼见
到的事实。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叔孙通从之”,“之”作“从”的宾语,主谓宾俱全,宾语后断开,排除 BD。
“叔孙通留事项王”中,“留”的目的是“事项王”,二者之间联系紧密,不应断开,排除 A。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与‘蒙故业’的‘蒙’皆为‘冒着’之意”错误,“蒙故业”意思是“继承已有的基业”,“蒙”是“继承,沿袭”之意。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C.“叔孙通因而鄙视他们”错误,原文是“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他是鄙视儒生们不知道时世的变化。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①“或”,有的;“妄”,胡乱,狂妄;“击”,砍削;“患”,为……而担忧。
②“蚤”,同“早”,早点;“诈”,用欺骗的方式;“自使”,使自己;“灭祀”,灭国;“此陛下所亲见”,判断句,
这是陛下亲眼见到的事实。
故答案为:⑴C ⑵A ⑶C
⑷ ①可是群臣在朝廷饮酒作乐争论功劳,醉了有的狂呼乱叫,甚至拔出剑来砍削庭中立柱,高帝为这事
感到头疼。
②秦始皇因为不早早确定扶苏当太子,让赵高能够用欺诈伎俩立了胡亥,结果自取灭亡,这是陛下亲眼
见到的事实。
【点评】⑴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了解断句的一般规律,可以利用其中的名词、代词、
虚词、固定短语、句式,修辞等作为突破口,寻找断句之处。还要读懂文句的意思,结合上下文进行判断。
断完要通读一遍,看是否有不合情理之处。
⑵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文言实词的理解,重在平时积累,但也不能死记硬背,记忆时
要结合句意,注意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 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
加强记忆。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 但这些方
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
否。作答时将各个实词带入具体语境中进行分析。
⑶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言语段内容的正确理解和分析能力。该试题首先要总观全文整体感知把握文意,
然后把试题选项带入原文相应答题区间进行对照比较,即可找出得失。设题者常常会从语言的准确与否,
因果关系,时空关联,张冠李戴人物事件错位或无中生有等角度出题。
⑷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语句的理解翻译能力。文言语句翻译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即要做到准确,通畅,
有文采。准确要做到实词虚词以及文言句式都能够准确翻译,只要有实在意义的词都要结合语境恰当翻译,
不可遗漏信息。通畅有文采,即翻译时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符合现代语法规范,翻译得文通句顺,
翻译好再带入原文看是否合乎语境。另外,翻译时要善于抓住重点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这些往往
是给分点。
【参考译文】
叔孙通是薛县人。秦朝时以长于文章,知识渊博被征召入宫,等待任命为博士。等项梁到了薛县,叔孙通
便投靠了他。后来项梁在定陶战死,叔孙通就跟随了楚怀王熊心。怀王被项羽封为义帝,叔孙通便留下奉
事项羽。汉高帝二年,汉王刘邦带领五个诸侯王攻进彭城,叔孙通就投降了汉王。汉王战败西去,叔孙通
也跟了去终于投靠了汉王。
当初,叔孙通投降汉王时,跟随的儒生弟子有一百多人,可是叔孙通从来不说推荐他们的话,而专门称说
推荐那些曾经聚众偷盗的勇士。儒生弟子们都暗地骂他。叔孙通听到骂他的话,就对儒生们说:“汉王正
冒着利箭坚石争夺天下,各位儒生难道能搏斗吗?所以我先要称道斩将夺旗能冒死厮杀的勇士。各位姑且
等等我,我不会忘记你们的。”汉高帝五年,天下已经统一,诸侯们在定陶共同尊推汉王为皇帝。汉高帝
把秦朝的那些严苛的仪礼法规全部取消,只是拟定了一些简单易行的规矩。可是群臣在朝廷饮酒作乐争论
功劳,醉了有的狂呼乱叫,甚至拔出剑来砍削庭中立柱,高帝为这事感到头疼。叔孙通知道皇帝愈来愈讨
厌这类事,就劝说道:“那些儒生很难为您进攻夺取,可是能够帮您保守成果。我希望征召鲁地的一些儒
生,跟我的子弟们一起制定朝廷上的仪礼。”高帝说:“只怕会像过去那样的烦琐难行吧?”叔孙通说:“从
前五帝的乐章,各有不同;夏商周三代的礼仪,不尽相同。‘礼’么,是要依循时势的变迁、人情的不同来
制订(适合当世的)礼仪文饰的啊!所以夏商周三朝的礼仪,都是依循前朝的礼仪加以减损增益而可让人
分辨它们的异同,使其不相重复。我愿意略用古代礼节与秦朝的礼仪糅合起来制定新礼节。”
于是叔孙通奉命征召了鲁地儒生三十多人。鲁地有两个儒生不愿走,说:“你所侍奉的人主已经达十位了,
这都是你当面曲意奉承人家,才能够得到的亲贵。现在天下刚刚平定,死的还没有埋葬,伤的还没有复元,
又要来制订礼乐。要知道礼乐所以发生,必须累积百年的德行后,才可以兴盛起来啊!我们不忍心做你所
要做的事。你的所作所为都不合乎古道,所以我们不跟你去。你自己去罢,不要污损了我们的人格!”叔
孙通笑着说:“你们真是鄙陋的儒生啊,一点也不懂时世的变化。”
汉高帝十二年(前 195),高帝打算让赵王刘如意代替太子,叔孙通向皇帝进谏规劝道:“从前,晋献公因
为宠幸骊姬的缘故废掉太子,立了奚齐,使晋国大乱几十年,被天下人耻笑。秦始皇因为不早早确定扶苏
当太子,让赵高能够用欺诈伎俩立了胡亥,结果自取灭亡,这是陛下亲眼见到的事实。现在太子仁义忠孝,
是天下人都知道的;吕后与陛下同经艰难困苦,同吃粗茶淡饭,是患难与共的夫妻,怎么可以背弃她呢!
陛下一定要废掉嫡长子而扶立小儿子。我宁愿先受一死,让我的一腔鲜血染红大地。”高帝说: “我听从您
的意见。”
孙通善于看风使舵,度量事务,制定礼仪法规或取或舍,能够随着时世来变化,最终成了汉代儒家的宗师。
9.【答案】 (1)C
(2)B
(3)A
(4)①价值大约一百二十多万缗,请求(将它们)分别送到江、浙、荆湖的漕司卖掉,用来买粮食作为
军饷。
②乾道七年,鄱阳(遭遇)大饥荒,张运首先拿出二千石粮食来救济灾民,自此以后民众争着拿出粮食来
救济。
(5)①兴办学校,发展教育;②给对桂阳有功德的太守、县令建立祠堂;③刻印、散发《续颜氏家训》
《四时纂要》等书籍。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是:于是张运上疏说:“请求下诏书安抚将士,免除租税,派遣信使,联合豪杰,加强守城(力量),督
促汉中的将士向关陕进发以便牵制敌人后方。在两淮、襄汉之间设置四镇三帅来作为内地支柱,以图谋进
军夺取失地。”
“乞降诏抚将士”“蠲租赋”“遣信使”等是张运“上疏”的内容,故应在“上疏”后断开,排除 A、D 两项;“其后”
是“制”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B 项。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
B.“历代均直接授予官职”错。有的朝代常科登第后,还要经吏部考试,叫选试。合格者,才能授予官职。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他驻军淮河边,抵抗进犯庐州、寿州的金兵”错误,原文中说的是“大将驻兵淮壖以拒之,运给饷未尝乏
绝”,驻军淮河边的不是张运,张运只是负责为“大将”调运粮饷。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①关键词:直,通“值”,价值;籴,买入粮食。
②关键词:首发,首先拿出;振,通“赈”,救济;争,争着,争先。(5)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
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由“大修庠序之教,祠汉以来守令有功德于桂阳者卫飒、唐羌等七人于学,刻《续颜氏家训》、《四时纂
要》等书,散之民间,使之修德而务本”可知,张运大力修治学校教育,给汉代以来对桂阳有功德的太守
县令卫飒、唐羌等七人在学校中立祠,刻印《续颜氏家训》《四时纂要》等书,在民间散发,使百姓修习
品德、从事农业。据此分条概括即可。
故答案为:⑴C ⑵B ⑶A
⑷ ①价值大约一百二十多万缗,请求(将它们)分别送到江、浙、荆湖的漕司卖掉,用来买粮食作为军
饷。
②乾道七年,鄱阳(遭遇)大饥荒,张运首先拿出二千石粮食来救济灾民,自此以后民众争着拿出粮食
来救济。
⑸ ①兴办学校,发展教育;②给对桂阳有功德的太守、县令建立祠堂;③刻印、散发《续颜氏家训》
《四时纂要》等书籍。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
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
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在宾语后停顿。“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
要特別注意。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作答时可先忽略选项中停顿一致的
地方,分析停顿不一致的地方,用排除法进行选择。
⑵该题考查学生的文化常识的识记积累水平。文化常识的考查是近年来全国语文高考试题文言文阅读中
必考题型,文化常识源于学生平时的理解积累,是个坚持不懈的过程,学生必须有耐力勤复习,不然很容
易忘记。另外进入高中就应该有积累意识,高中语文课本注解十分详尽,学生平时功夫要下到,把重要文
化常识可以分门别类做以整理,积累丰厚了,常记常新,自然不容易忘记。
⑶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言语段内容的正确理解和分析能力。该试题首先要总观全文整体感知把握文意,
然后把试题选项带入原文相应答题区间进行对照比较,即可找出得失。设题者常常会从语言的准确与否,
因果关系,时空关联,张冠李戴人物事件错位或无中生有等角度出题。
⑷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语句的理解翻译能力。文言语句翻译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即要做到准确,通畅,
有文采。准确要做到实词虚词以及文言句式都能够准确翻译,只要有实在意义的词都要结合语境恰当翻译,
不可遗漏信息。通畅有文采,即翻译时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符合现代语法规范,翻译得文通句顺,
翻译好再带入原文看是否合乎语境。另外,翻译时要善于抓住重点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这些往往
是给分点。
⑸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做此类题首先要快速阅读文本,依据题干要求找出
相关信息,进行圈点勾画,然后进行归类整合即可。
【参考译文】
张运,字南仲,信州贵溪人。张运二十五岁时,凭借太学生的身份参加宣和三年进士考试及第,被赐予同
上舍出身,调任桂阳监蓝山县丞。县里暂缺县令,张运代理县中事务。蓝山县与各少数民族接壤,(张运)
遵循当地风俗来治理,官吏百姓都很安定。临武的贼寇与各少数民族会合,大肆抢劫掠夺,张运亲自带兵
将他们擒获。迁任潭州攸县尉。移任濡须的副职。金人侵犯庐州、寿州等地,宋大将驻兵在淮河旁边的空
地来抵抗他们,张运供给粮饷从来没有缺乏断绝。一年多后,张运因为双亲年老回到江东,寄居在鄱阳。
不久他开始为父母守丧,守丧期满,被起用主管桂阳监。五个月境内就得到治理,与部使者一起奏请将桂
阳监升为军。大力修治学校教育,给汉代以来对桂阳有功德的太守县令卫飒、唐羌等七人在学校中立祠,
刻印《续颜氏家训》《四时纂要》等书,在民间散发,使百姓修习品德、从事农业。征召(张运)入朝应对,
授任(他为)达州知州。被召入任度支郎中。临安楼店务(宋代地方管理房地产税务的机构)的税收钱每年有三
十多万缗,张运请求把十万缗归入政府征税的定额。户部储存的三佛、齐国进贡的九万一千五百斤乳香,
价值大约一百二十多万缗,请求(将它们)分别送到江、浙、荆湖的漕司卖掉,用来买粮食作为军饷。授任
刑部侍郎,上奏说:那些被驱逐后多次赦免都没有回来的人,应该让他们洗刷污点;那些申请的条例法制,
大多重复矛盾,错误在于过分烦琐;对那些被编管安置不能赦免、不能受庇荫的一类人,错误在于处罚太
重;外地的案件经过再三翻案变化,移交大理寺,多次施以刑罚,这不是昭示远方的做法。提及许多不便
利之事。都听从了他。又请求增加储蓄,兴办冶炼金属、铸造钱币(的场所),整治屯田,设立乡兵,也都
听从采纳。正逢金人违背盟约,特意授任他为户部侍郎,来专门负责运送军队粮饷。丞相陈康伯建议派遣
李宝从四明控制海路,众说纷纭,张运直接进入参与决策,认为这是上策,金兵果然战败逃跑。于是张运
上疏说:“请求下诏书安抚将士,免除租税,派遣信使,联合豪杰,加强守城(力量),督促汉中的将士向关
陕进发以便牵制敌人后方。在两淮、襄汉之间设置四镇三帅来作为内地支柱,以图谋进军夺取失地。”乾
道七年,鄱阳(遭遇)大饥荒,张运首先拿出二千石粮食来救济灾民,自此以后民众争着拿出粮食来救济。
接连上奏书请求退休,没有被允许,因病去世。
10.【答案】 (1)D
(2)B
(3)D
(4)①唉!我偏偏得不到廉颇、李牧这样的人做将领,如果有这样的将领,我难道还忧虑匈奴吗?
②应得的奖赏不能兑现,而法官却依法必究。我愚蠢地认为陛下的法令太严明,奖赏太轻,惩罚太重。
(5)【示例 1】用得不好。①冯唐传记主要表现耿直的冯唐对文帝朝时边将政策的批评,并非以“冯唐易
老”为主题,与“李广难封”事件不能匹配。②冯唐在文帝时先为“中郎署长”,再为“车骑都尉”,景帝时为“楚
相”,武帝“求贤良”时已“九十余”,并非表现其仕途的不顺与人生之“易老”,与“李广难封”表现对英雄未能
成就功名的惋惜不能匹配。
【示例 2】用得好。①冯唐传记虽不以感叹“易老”为主题,但与“李广难封”相连缀,让人感觉人生之匆匆,
功名之难就,人生的感慨更深一层。②武帝“举贤良”时想到冯唐,冯唐已九十多岁了,不能复用,确实给
人一种君主遗贤、时不我待的感慨。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当……时”固定搭配,中间不能断开,排除选项 A;“入”和“朝郍”分别作“匈奴”的谓语和宾语,中间不能断
开,排除选项 BC;故选 D。句子翻译:在这时,匈奴人新近大举侵犯朝郍,杀死北地都尉孙卬。汉文帝正
为此忧虑,就终于又一次询问冯唐:“您怎么知道我不能任用廉颇、李牧呢?”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B.“此处指第一种意思”错误,写的是文帝,他的“闲处”当指僻静的处所,而不可能是在家闲居。故选 B。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D.“却因一次战争不利而‘下之吏,削其籍,罚作之’”错误,由原文“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
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可知,我愚蠢地认为陛下的法令太
严明,奖赏太轻,惩罚太重。况且云中郡郡守魏尚只犯了错报多杀敌六人的,陛下就把他交给法官,削夺
他的爵位,判处一年的刑期。由此可知,是因为上报的杀敌数目多了六个而“下之吏,削其籍,罚作之”。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赋分点:①独:偏偏。岂……哉:难道……吗。忧:忧虑。
②行:兑现。用:究。以为,认为。明:严明。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和进行个性化阅读的能力。
认为用的不好,匈奴曾经入侵一次,魏尚率领军队出击,杀死很多敌军。那些士兵都是一般人家的子弟 ,
从村野来参军 ,哪里知道“尺籍“ 伍符”这些法令律例呢?他们只知道整天拼力作战,杀敌捕俘,到幕府报
功,只要有一句话不合实际情况,法官就用法律制裁他们。应得的奖赏不能兑现,而法官却依法必究。我
愚蠢地认为陛下的法令太严明,奖赏太轻,惩罚太重。冯唐传记主要表现耿直的冯唐对文帝朝时边将政策
的批评,并非以“冯唐易老”为主题,与“李广难封”事件不能匹配。冯唐被举荐做了中郎署长,侍奉汉文帝。
文帝很高兴,当天就让冯唐拿着汉节出使前去赦免魏尚,重新让他担任云中郡郡守,而任命冯唐作车骑都
尉,掌管中尉和各郡国的车战之士。汉文帝后元七年,汉景帝即位,让冯唐去做楚国的丞相,不久被免职。
汉武帝即位时,征求贤良之士,大家举荐冯唐。冯唐这年已九十多岁,不能再做官了,于是任用他的儿子
冯遂做了郎官。并非表现其仕途的不顺与人生之“易老”,与“李广难封”表现对英雄未能成就功名的惋惜不
能匹配。
认为用的好,文帝让冯唐拿着汉节出使前去赦免魏尚,重新让他担任云中郡郡守,而任命冯唐作车骑都尉,
掌管中尉和各郡国的车战之士。汉文帝后元七年,汉景帝即位,让冯唐去做楚国的丞相,不久被免职。由
此可知,唐传记虽不以感叹“易老”为主题,但与“李广难封”相连缀,让人感觉人生之匆匆,功名之难就,
人生的感慨更深一层。汉武帝即位时,征求贤良之士,大家举荐冯唐。冯唐这年已九十多岁,不能再做官
了,于是任用他的儿子冯遂做了郎官。由此可知,武帝“举贤良”时想到冯唐,冯唐已九十多岁了,不能复
用,确实给人一种君主遗贤、时不我待的感慨。
故答案为:⑴D
⑵B
⑶D
⑷ ①唉!我偏偏得不到廉颇、李牧这样的人做将领,如果有这样的将领,我难道还忧虑匈奴吗?
②应得的奖赏不能兑现,而法官却依法必究。我愚蠢地认为陛下的法令太严明,奖赏太轻,惩罚太重。
⑸ 【示例 1】用得不好。①冯唐传记主要表现耿直的冯唐对文帝朝时边将政策的批评,并非以“冯唐易
老”为主题,与“李广难封”事件不能匹配。②冯唐在文帝时先为“中郎署长”,再为“车骑都尉”,景帝时为“楚
相”,武帝“求贤良”时已“九十余”,并非表现其仕途的不顺与人生之“易老”,与“李广难封”表现对英雄未能
成就功名的惋惜不能匹配。
【示例 2】用得好。①冯唐传记虽不以感叹“易老”为主题,但与“李广难封”相连缀,让人感觉人生之匆匆,
功名之难就,人生的感慨更深一层。②武帝“举贤良”时想到冯唐,冯唐已九十多岁了,不能复用,确实给
人一种君主遗贤、时不我待的感慨。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
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⑵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
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
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⑶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
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
析观点。
⑷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
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
词、保留、省略。
⑸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对于筛选文中信息类题型,首先要回顾文本,将试题提供的例句结合上
下文逐句进行分析,同时注意题干中要求的关键词语,最后找出符合要求的句子。
【参考译文】
冯唐,他的祖父是战国时赵国人。冯唐被举荐做了中郎署长,侍奉汉文帝。一次文帝乘车经过冯唐任职
的官署,问冯唐说:“老人家家在哪里?”冯唐如实作答。汉文帝说:“我在代郡时,我的尚食监高祛多次和我谈
到赵将李齐的才能,讲述了他在钜鹿城下作战的情形。现在我每次吃饭时,心里总会想起钜鹿之战时的李
齐。老人家知道这个人吗?”冯唐回答说:“他尚且比不上廉颇、李牧的指挥才能。”汉文帝听完冯唐对廉颇、
李牧事件的述说,很高兴,拍着大腿说:“我偏偏得不到廉颇、李牧这样的人做将领,如果有这样的将领,
我难道还忧虑匈奴吗?”冯唐说:“臣诚惶诚恐,我想陛下即使得到廉颇、李牧,也不会任用他们。”汉文帝大
怒,起身回宫。过了好长一会儿,才又召见冯唐责备他说:“你为什么当众侮辱我?难道就不能私下告诉我吗?”
冯唐谢罪说:“我这个鄙陋之人不懂得忌讳回避。”在这时,匈奴人新近大举侵犯朝郍,杀死北地都尉孙卬。
汉文帝正为此忧虑,就终于又一次询问冯唐:“您怎么知道我不能任用廉颇、李牧呢?”冯唐回答说:“我的祖父
说,李牧在赵国边境统率军队时,把征收的税金自行用来犒赏部下。赏赐由将军在外决定,朝廷不从中干
预。君王交给他重任,而要求他成功,所以李牧才能够充分发挥才智。派遣精选的兵车一千三百辆,善于
骑射的士兵一万三千人,能够建树功勋的士兵十万人,因此能够在北面驱逐单于,大破东胡,消灭澹林,
在西面抑制强秦,在南面支援韩魏。在这时,赵国几乎成为霸主。如今我听说魏尚做云中郡郡守,他把军
市上的税金全部用来犒赏士兵,还拿出个人的钱财,五天杀一次牛,宴请宾客、军吏、亲近左右,因此匈
奴人远远躲开,不敢靠近云中郡的边关要塞。匈奴曾经入侵一次,魏尚率领军队出击,杀死很多敌军。那
些士兵都是一般人家的子弟 ,从村野来参军 ,哪里知道“尺籍“ 伍符”这些法令律例呢?他们只知道整天拼
力作战,杀敌捕俘,到幕府报功,只要有一句话不合实际情况,法官就用法律制裁他们。应得的奖赏不能
兑现,而法官却依法必究。我愚蠢地认为陛下的法令太严明,奖赏太轻,惩罚太重。况且云中郡郡守魏尚
只犯了错报多杀敌六人的罪,陛下就把他交给法官,削夺他的爵位,判处一年的刑期。由此说来,陛下即
使得到廉颇、李牧,也是不能重用的。我确实愚蠢,触犯了禁忌,该当死罪,该当死罪!”文帝很高兴,当
天就让冯唐拿着汉节出使前去赦免魏尚,重新让他担任云中郡郡守,而任命冯唐作车骑都尉,掌管中尉和
各郡国的车战之士。汉文帝后元七年,汉景帝即位,让冯唐去做楚国的丞相,不久被免职。汉武帝即位时,
征求贤良之士,大家举荐冯唐。冯唐这年已九十多岁,不能再做官了,于是任用他的儿子冯遂做了郎官。
11.【答案】 (1)A
(2)B
(3)B
(4)①徐泰亨天性机警敏捷,因为他人举荐试任平江州掾,任职期满后,代理归安县典史。
②徐泰亨招募百姓开垦,根据地势处理蓄水和泄洪,庄稼成熟,赋税完成,百姓未受惊扰。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大喜”的主语为“执政”,所以“执政大喜”不应断开,据此排除 BC 两项;“又佐池州”的主语是泰亨,而非“经
理”,据此排除 D 项。
(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服阕”的意思是古丧礼规定父母去世服丧三年,期满脱除丧服。“服除”与“服阕”含意相同。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找到藏在七人家中的赃物”错误。文中说“七人以己物实其赃”,意为七个人用自己的物品充当赃物。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①“性”解释为“天性”,“警敏”解释为“机警敏捷”,“用”解释为“因为”,“试”解释为“试任”,“岁满”解释为“任
职期满”,“署”解释为“代理”。
②因地势,“因”解释为“根据”,“蓄泄”是“蓄水和泄洪”的意思,“田熟”指“庄稼成熟”,“租完”指“赋税完成”,
“民无扰”的意思是“百姓未受惊扰”。
故答案为:⑴A
⑵B
⑶B
⑷ ①徐泰亨天性机警敏捷,因为他人举荐试任平江州掾,任职期满后,代理归安县典史。
②徐泰亨招募百姓开垦,根据地势处理蓄水和泄洪,庄稼成熟,赋税完成,百姓未受惊扰。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
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⑵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
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
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⑶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
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
析观点。
⑷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
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
词、保留、省略。
【参考译文】
徐泰亨,字和甫,他的先祖是衢州龙游人,后来迁到余杭。徐泰亨天性机警敏捷,因为他人举荐试任平江
州搀,任职期满后,代理归安县典史。佛教百云宗沈明仁,假冒名声爵位,官吏畏惧他。沈明仁有两个仇
家,仇家邻女不知为何人所杀,沈明仁让人以其他借口牵连攀供到二人,罗织他们的罪名。徐泰亨想要伸
张洗雪他们的冤情,小吏说:“这是沈明仁的意思,谁敢不听从!”徐泰亨对他说:“我能为之而死,不敢拿
滥杀无辜来讨好人。”最终放了二人。沈明仁的一个门徒(僧人)被一个老百姓殴打,恰好有强盗杀人,
这个僧人急速递送书函,诬陷这个老百姓以及平时结下仇怨的七个人,官府为此逮捕审讯了他们,因为狱
卒欺凌虐待,所以他们都无辜服罪。徐泰亨命人除去他们的刑具,他们开始垂泪自述,县令拿有证据来反
驳责难。徐泰亨亲自到了当地,完全掌握了七个人用自己的物品充当那些赃物的情况,取来他们家中所藏
的数匹布,拆开丝缕来对比,无不相合,釜灶以及其他物品也相合。僧人最终服罪。不久在武康抓获了真
正的强盗,人们都赞叹钦佩徐泰亨。江浙行省丞相说沈明仁派遣自己的门徒暗地里到京城行贿求取援助,
请求将其治罪,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徐泰亨被提拔为平阳州提控案牍,因为家中有丧事而辞去官职。徐
泰亨服完丧,担任海道都漕运万户府提控案牍。当时新法规划治理田地赋税,徐泰亨论述了田地数目不实、
百姓径役不均这些弊端,上奏了这些意见,执掌政权的人非常高兴,让他菜坐驿车向行省汇报。徐泰亨辅
t 常州规划治理,又辅佐池州,所做的完全按照自己的主张其他州府都效法他。不久,以九品官的身份依
旧担任本府提控案牍,兼管照磨承发架阁。徐泰亨考察漕运方法的利弊,延伸到天象变化、考察测量,著
有《海运纪原》七卷。又分条陈述漕运的弊端,应当变更改变的有十件事,行省采纳实施了其中的七条。
过了很久,徐泰亨调任建安路总管府知事,接着被提拔为池州路青阳县尹。有关部门每年征收荒地的赋税,
这样的荒地有一千四百顷,百姓感到困苦。徐泰亨招募百姓开垦,根据地势处理蓄水和泄洪,庄稼成熟,
赋税完成,百姓未受惊扰。连年发生饥荒,有人告发开仓放粮的人,小吏要按照强盗的法律处理,徐泰亨
说:“因为救济百姓而触犯严峻的禁令,判刑时依据法外之意就可以了。”对开仓放粮的人施以笞刑,然后
放了他。后来托病辞去官职。大德二年去世,时年六十五岁。
12.【答案】 (1)B
(2)C
(3)D
(4)①项王因此怨恨英布,屡次派使者前去责备英布,并召他前往,英布越发地恐慌,不敢前往。
②英布的军队非常精锐,皇上就在庸城扎寨,坚守不出,见英布列阵一如项籍的军队,皇上非常厌恶他。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丽山之徒数十万人”的意思是骊山刑徒有几十万人。“丽山之徒”作主语,省略谓语“有”,“数十万人”作宾语,
应在“数十万人”后停顿,这样就排除 A、C 项。“亡之江中为群盗”的意思是逃到长江之中做了群盗。前面省
略了主语“布”与“其徒长豪桀”这伙人。“亡”作动词,此处意为“逃到”,“亡”。“为”作谓语,“群盗”作宾语,
所以一个在“亡之江中为群盗”的前面断开,排除 D 项。
断句后,疏通语意为:黥布定罪后不久被押送到骊山服劳役,骊山的刑徒有几十万人,黥布专和罪犯的头
目、英雄豪杰来往,终于带着这伙人,逃到长江之中做了群盗。
(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C.“山南水北为阴,山北水南为阳”错。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淮阴为淮河之南。文中“淮阴”指淮
阴候韩信。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
D.“皇帝大骂黥布为何要造反”错。原文,“与布相望见,遥谓布曰:‘何苦而反?’布曰:‘欲为帝耳。’上怒
骂之,遂大战”,所以原文是皇帝先问黥布为何要造反,后才大骂。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第①句关键得分点为:“怨”,怨恨;“诮让”,责备;“数”,屡次;“愈”,越发。
第②句关键得分点为:“精”,精锐;“壁”,安营扎寨;“置陈”,列阵;“恶”,厌恶。
故答案为:⑴B
⑵C
⑶D
⑷ ①项王因此怨恨英布,屡次派使者前去责备英布,并召他前往,英布越发地恐慌,不敢前往。
②英布的军队非常精锐,皇上就在庸城扎寨,坚守不出,见英布列阵一如项籍的军队,皇上非常厌恶他。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
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⑵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
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
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⑶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
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
析观点。
⑷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
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
词、保留、省略。
【参考译文】
黥布,是六县人,姓英。秦朝时是个平民百姓。小时候,有位客人给他看了相说:“当在受刑之后称王。”
到了壮年,犯了法,被判处黥刑。黥布定罪后不久被押送到骊山服劳役,骊山的刑徒有几十万人,黥布专
和罪犯的头目、英雄豪杰来往,终于带着这伙人逃到长江之中做了群盗。陈胜起义时,黥布去见番县令吴
芮,并跟他的部下一起反叛秦朝,聚集了几千人的队伍。汉二年,汉王在彭城打败楚军,英布又托辞病重
不去辅佐楚国。项王因此怨恨英布,屡次派使者前去责备英布,并召他前往,英布越发地恐慌,不敢前往。
项王正为北方的齐国、赵国担心,西边又忧患汉王起兵,知交的只有九江王,又推重英布的才能,打算亲
近他、任用他,所以没有攻打他。汉五年(公元前 202 年),英布又派人进入九江,夺得了好几个县。汉
六年,英布和刘贾进入九江,诱导大司马周殷,周殷反叛楚国后,就调动九江的军队与汉军一起,共同攻
打楚国,大败楚军于垓下。英布造反之初,对他的将领们说:“皇上老了,厌恶打仗了,一定不能够亲自
带兵前来,派遣将领,将领们只害怕韩信、彭越,如今他们都死了,其余的将领没什么可怕的。”所以造
反了。果真如薛公预料的,向东攻打荆国,荆王刘贾出逃,死在富陵。英布劫持了他所有的部队,渡过淮
河攻打楚国。楚国调动军队在徐、僮之间和英布作战,楚国分兵三路,想采用相互救援的奇策。有人劝告
楚将说:“英布擅长用兵打仗,百姓们一向畏惧他。况且兵法上说:‘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和敌人作战,一旦
士卒危急,就会逃散。’如今兵分三路,他们只要战败我们其中的一路军队,其余的就都跑了,怎么能互相
救援呢!”楚将不听忠告。英布果然打败其中一路军队,其他两路军队都四散逃跑了。英布的军队向西挺
进,在蕲县以西的会甀和皇上的军队相遇。英布的军队非常精锐,皇上就在庸城安寨扎营,坚守不出,见
英布列阵一如项籍的军队,皇上非常厌恶他。和英布遥相望见,远远地对英布说:“何苦要造反呢?”英布
说:“我想当皇帝阿!”皇上大怒,骂他,随即两军大战。英布的军队战败逃走,渡过淮河,几次停下来交
战,都不顺利,和一百多人逃到长江以南。英布原来和番县令通婚,因此,长沙哀王派人诱骗英布,谎称
和英布一同逃亡,诱骗他逃到南越,所以英布相信他,就随他到了番阳,番阳人在兹乡百姓的民宅里杀死
了英布,终于灭掉了黥布。
13.【答案】 (1)C
(2)D
(3)B
(4)①兵部尚书张时彻等关闭城门不敢出来,倭寇经过两天退去。
②这一年,严嵩倒台,丘橓又弹劾由严嵩提拔的顺天巡抚徐绅等五人,皇上因此罢黜了其中三人。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
句子意思是:隆庆初,起用在礼科任职,不到任。不久被提拔为南京太常少卿,升任大理少卿。因病免职。
神宗即位,谏官都举荐他。张居正憎恶他,因此未被召见。
“隆庆初”(隆庆初年)是个独立时间状语,其后应当断开;“起任”意思是“起用”,为一个词,是下一个句
子的谓语动词,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BD 两项;“太常少卿”是专有名词,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AD 两项。
(2)本题考查识记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生前或死后”说法错误,应为“死后”。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B.“两人均因此被免官”说法错误,根据原文
应为“谢淮因此被免官”。
(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
①“阅二日引去”省略主语“倭寇”,翻译时补齐;“阅”,经过;“引”,退。
②“是”,这;“进者”,提拔的;“为”,因为;“黜”,罢黜。
故答案为:⑴C
⑵D
⑶B
⑷ ①兵部尚书张时彻等关闭城门不敢出来,倭寇经过两天退去。
②这一年,严嵩倒台,丘橓又弹劾由严嵩提拔的顺天巡抚徐绅等五人,皇上因此罢黜了其中三人。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
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⑵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
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
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⑶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
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
析观点。
⑷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
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
词、保留、省略。
【参考译文】
丘橓,字茂实,是诸城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及第。由行人升为刑科给事中。嘉靖三十四年七月,六七十
个倭寇迷失道路流窜抢劫,从太平门直逼南京。兵部尚书张时彻等关闭城门不敢出来,倭寇经过两天退去。
给事御史弹劾张时彻和守备官员的罪,张时彻也上书说明此事,词中多有隐瞒。丘橓弹劾他欺君罔上,张
时彻和侍郎陈洙都被免官。皇上很久不理朝政,严嵩独擅大权。丘橓进言掌握权势的大臣不应该独揽大权,
朝廷纲纪不应该长期松弛,严嵩非常怨恨他。不久,丘橓弹劾严嵩同党宁夏巡抚谢淮、应天府尹孟淮贪赃
枉法,谢淮因此被免官。这一年,严嵩倒台,丘橓又弹劾由严嵩提拔的顺天巡抚徐绅等五人,皇上因此罢
黜了其中三人。升任兵科都给事中。弹劾南京兵部尚书李遂、镇守两广平江伯陈王谟、锦衣指挥魏大经均
通过贿赂得官,魏大经被交由司法官吏审问,陈王谟被革职。不久,又弹劾罢免浙江总兵官卢镗。盗寇进
犯通州,总督杨选被逮。等到盗寇撤退后,丘橓和他的同僚一起陈述妥善处理事情发生后的遗留问题,指
责边防方面的弊病。皇上认为丘橓没有早弹劾杨选,杖责六十,贬斥为民,其余的贬谪到边防任杂职。丘
橓回家时仅有一箧破衣和一捆图书。隆庆初,起用在礼科任职,不到任。不久被提拔为南京太常少卿,升
任大理少卿。因病免职。神宗即位,谏官都举荐他。张居正憎恶他,因此未被召见。万历十一年秋天起用
为右通政史。未上任,升为左副都御史,驾着一辆简陋的车赴任。入朝之后,上奏官吏治事的积弊八个方
面,皇上说好。命令有关部门发到抚按照着执行,不遵照命令的,治罪。不久,丘橓进言说:“我刚刚进
入御史台,立誓扫除多年下来的弊病。如今待罪三月,而大官任意放肆,小官贪污残暴,百姓怨恨嗟叹,
到处仍像原来那样贿赂送礼,可见是我不称职,请罢免我来警示在位者。”当时丘橓已升任刑部右侍郎。
皇上发下诏书褒奖了他。没多久,丘橓和宦官张诚前往抄没张居正家。回来之后,任左侍郎,俸禄增加一
级。不久人被任命为南京吏部尚书,在官任上去世。赠衔太子太保,谥号为简肃。丘橓刚强正直,喜好抨
击时弊,他的高洁的节操被当时的人所称赞。
14.【答案】 (1)A
(2)A
(3)B
(4)①陈奇瑜认为这不可用强力攻取,于是暗中挑选精锐士兵,表面上说统制来文命令发兵,派贺人龙
带兵向西,自己为后援,直接抵达延川。
②楚中屡次取得胜利,一时间大盗差不多全被消灭,逃窜潜伏在深山的,臣督率乡兵作为向导,没有一个
洞穴不搜查,楚中逐渐有太平的地方。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
句子意思是:流寇作难,开始于荒年,而成于元凶的煽动诱惑,致使两郡三路都成为盗寇聚集的地方。如
今没有损失一兵,没有拉断一根弦,便擒获斩杀头目百七十七人,及其党羽一千多。
四个选项的分歧在于“始于岁饥/而成于元凶之煽诱/致两郡三路皆盗薮”“未绝一弦/擒斩头目百七十七人/及
其党千有奇”,根据句式“始于……而成于……”,排除 B、D 项。动词“擒斩”的宾语为“头目百七十七人”,中间
不能断开,排除了 C 项。
(2)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掌握古代文化常识能力。
A.“馘:古代战争割取敌人的一双耳朵”说法错误,馘,是割左耳。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B.“他上疏建议免除延安、庆阳田租”说法错误,根据原文“奇瑜上疏,极言鄜、延达镇城千余里饥荒盗贼
状,诏免延安、庆阳田租”,并没有建议免除田租。
(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
①“是”,这;“阴”,暗中;“简”,挑选;“阳言”,表面上说;“后劲”,后援。
②“屡”,屡次;“窜伏”,逃窜潜伏;“向道”,“道”通“导”,向导;“宁宇”,太平的地方。
故答案为:⑴A
⑵A
⑶B
⑷ ①陈奇瑜认为这不可用强力攻取,于是暗中挑选精锐士兵,表面上说统制来文命令发兵,派贺人龙带
兵向西,自己为后援,直接抵达延川。
②楚中屡次取得胜利,一时间大盗差不多全被消灭,逃窜潜伏在深山的,臣督率乡兵作为向导,没有一个
洞穴不搜查,楚中逐渐有太平的地方。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
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⑵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
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
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⑶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
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
析观点。
⑷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
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
词、保留、省略。
【参考译文】
陈奇瑜,字玉铉,保德州人。万历四十四年进士。授官洛阳知县。天启二年,提拔为礼科给事中。
崇祯改立年号,不久即任陕西左右布政使。五年,提拔为右金都御史,代张福臻巡抚延绥。当时大盗神一
魁、不沾泥等已被歼灭,而余党还有很多。这年谷物严重歉收,百姓大多跟从贼人。第二年五月,陈奇瑜
上疏,极力陈述鄜、延达镇城千余里饥荒盗贼情況,皇帝下诏免除延安、庆阳田租。奇瑜于是派遣将领讨
伐截山虎、金翅鹏等。各路贼寇首领基本除尽。陈奇瑜于是上疏说:“流寇作难,开始于荒年,而成于元
凶的煽动诱惑,致使两郡三路都成为盗寇聚集的地方。如今没有损失一兵,没有拉断一根弦,便擒获斩杀
头目百七十七人,及其党羽一千多,头目已经除掉,余党自然就散了,之前砍下树木举起竹竿当兵器作乱
的人,现在都要扛起锄头背负耜从事农业生产了。”皇帝嘉奖了他,下令记录有功的将士上报。
延绥群贼大多溃败,唯独钻天哨、开山斧占据永宁关。永宁在镇城东,前面被高山所阻,下面对着黄河,
多年都没有攻下。陈奇瑜认为这不可用强力攻取,于是暗中挑选精锐士兵,表面上说统制来文命令发兵,
派贺人龙带兵向西,自己为后援,直接抵达延川。立刻策马而东,说:“看我的马头的朝向。”隐蔽部队快
速奔跑进入山中。贼军没有预料到大军到来,惊恐溃逃。焚烧巢穴,斩首一千六百多,二贼都被割掉左耳。
延绥群盗都被平定,奇瑜名震关陕。
次年,朝廷议论各镇将巡抚的办事权力不统一,认为应该设立大臣加以统一,大臣多推荐洪承畴。又因洪
承畴正督管三个边镇的军务,不可变更,于是提拔陈奇瑜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陕西、山西、
河南、湖广、四川军务,专办流贼。陈奇瑜发布命令通知诸将在陕州会师。陈奇瑜就偕同象昇督領将士由
竹溪到达平利的鸟林关,作战十余次,斩杀贼寇一千七百余人。
陈奇瑜上疏说:“楚中屡次取得胜利,一时间大盜差不多全被消灭,逃窜潜伏在深山的,巨督率乡兵作为
向导,没有一个洞穴不搜查,楚中逐渐有太平的地方。”皇帝嘉奖慰劳他。
起初,陈奇瑜在南阳为官,唐王杀其世子,想一并废掉世子的儿子聿键。靠着陈奇瑜的帮助,聿键才能够
为嫡长孙。后来聿键在闽自立,召陈奇瑜为东阁大学士。路途遥远,陈奇瑜没有接到消息,就死在家里。
15.【答案】 (1)C
(2)D
(3)C
(4)①如果陛下赶快下达诏令,引咎自责涤除瑕疵,那么朝廷内外将无不被感动。
②又登记在定州战死者的姓名,在佛寺祭奠他们,厚加抚恤他们的家人,使他们各得其所。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本题中,“葛怀敏军败于定州诸郡”中,“定州诸郡”是两个地名,中间必须断开,排除 B、D 两项;“戎服乘
城”的主语是农民,“戎服”是名词作状语,排除 A。
本句译为:葛怀敏兵败定州,各郡县都震惊害怕,滕宗谅看到城中兵士太少,就集合几千农民穿上军服登
上城墙,又招募勇敢的人,侦查到敌人远近及战场形势,并檄告附近州郡作好防备。
故选 C。(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D 项,“‘赠’也叫‘赠谥’”错误。“赠”指古代帝王对死者赠以官爵或称号,以表示褒奖;“赠谥”指古代帝王、官
员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赠给一个表示褒贬的称号。
故选 D。(3)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C 项,“陛下要去寻找起火原因,被他阻止”错误。根据原文“会禁中火,诏劾火所从起……疏奏,仁宗为罢
诏狱”可知,应是“皇上下诏核查起火的原因……奏疏呈上后,仁宗就停止追查这个案件”。
故选 C。(4)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第一句得分点:“亟”,急忙、赶快;“涤瑕”,涤除瑕疵;“中外”,朝廷内外;“莫不感动”,被动句。
第二句得分点:“籍”,登记;“没”,通“殁”,死;“祭酹”,祭奠;“抚”,抚恤;“孥”,妻子儿女、家人。
故答案为:⑴C
⑵D
⑶C
⑷ ①如果陛下赶快下达诏令,引咎自责涤除瑕疵,那么朝廷内外将无不被感动。
②又登记在定州战死者的姓名,在佛寺祭奠他们,厚加抚恤他们的家人,使他们各得其所。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
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⑵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
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
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⑶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
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
析观点。
⑷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
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
词、保留、省略。
【参考译文】
滕宗谅,字子京,河南人。他和范仲淹同一年考中进士,自那以后,范仲淹称赞他的才华,于是就从泰州
军事推官的职务上通过召试进入了学士院。后来改任大理寺丞,当涂、邵武两个县的知县,之后升任殿中
丞。恰逢宫中发生火灾,皇上下诏核查起火的原因。滕宗谅和秘书丞刘越都上疏进谏。滕宗谅说:“卑职
从掖庭遗留的灰烬蔓延烧了宫门来分析,虽有人为原因,但实际是上天的旨意。如陛下迅疾下达诏令,引
咎自责涤除瑕疵,那么朝廷内外将无不被感动。可是,如果您钦定的案件未得解决,审讯就会更加严厉,
这恐怕有违上天的警示,连累两宫爱惜生灵的品德。再说妇人柔弱,严刑拷打之下,想要什么结果而不得
呢?万一有什么冤屈,足以影响祥和之气。祥符年间,宫中也曾发生火灾,先帝曾经寻找类似处置的方法,
如果用刑罚就可以防止灾祸,怎么会又有今天的忧虑呢?我真心希望陛下通过修明政治以除灾祸,,考虑
忧患来防范灾祸。”奏疏呈上后,仁宗就停止追查这个案件。 当时章献太后还在临朝当政,滕宗谅趁机请
求太后归还政权,而刘越也跟着上疏。太后驾崩之后,皇帝提拔曾经建言太后还政的大臣,这时刘越已经
死了,朝廷追赠他为右司谏,同时任命滕宗谅为左正言。
滕宗谅后来升任左司谏,因为言说宫禁之事不属实而被定罪,降职为尚书祠部员外郎、信州知府。很久后,
担任江宁府通判,调任湖州知州。李元昊反叛后,滕宗谅被任命为刑部员外郎、直集贤院、泾州知州。葛
怀敏兵败定州,各郡县都震惊害怕,滕宗谅看到城中兵士太少,就集合几千农民穿上军服登上城墙,又招
募勇敢的人,侦查到敌人远近及战场形势,并檄告附近州郡作好防备。恰好范仲淹从环庆带领蕃兵、汉兵
前来救援,当时连续十多天阴天,人心忧虑沮丧,于是滕宗谅大摆牛肉酒宴犒劳士卒;又登记在定州战死
者的姓名,在佛寺祭奠他们,优厚地抚恤他们的家人,使他们各得其所。于是,边地的百姓渐渐地安定下
来。
范仲淹推荐滕宗谅代替自己的职务,后来滕宗谅被提拔为天章阁待制,调任庆州知州。御史梁坚上奏弹劾
滕宗谅先前在泾州耗费公款十六万贯,等到皇帝派遣宫中的使者来检验查看时,原来是滕宗谅刚刚到任时,
按照先例搞劳赏赐各部的羌人,又偶尔送钱给游士和老朋友。滕宗谅担心受连累而被逮捕的人太多,就焚
烧名册消除姓名。范仲淹当时任参知政事,极力教援他,结果滕宗谅只降了一级官,担任號州知州。 (可
是)御史中丞王拱辰不断上奏,又调任岳州,不久又调任到苏州,并死在那里。
滕宗谅很重义气,豪爽洒脱,不受约束,喜欢施与恩惠,等他死的时候,没有多余的钱财。每到-州喜欢建
立学校,而湖州最为兴盛,求学的人遍布江准。
16.【答案】 (1)A
(2)D
(3)C
(4)①皇帝(这才)吃惊地意识到(这件事),张方平请皇帝直接降发亲笔诏书加以废除。河朔父老乡
亲在澶州迎见礼拜,来报答皇帝的恩德。
②晚年时,张方平得到神宗知遇。王安石正当权,他超绝清高毫不屈服,因此一时间威望很高。
(5)①张方平非常器重苏轼及其父亲和弟弟,认为他们不同于常人;②张方平曾推荐苏轼做谏官;③苏
轼被下放狱所时,张方平为他上奏章请求。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张方平充满正气
节操,年老退休后,评论时事更加深切,对于用兵、兴起狱讼,尤其反复陈述。并且说:“我将死去,在
地下见到先帝,有用来假托的理由了。”“尤”意为“尤其”,画波浪线部分中的“尤”用来修饰“反覆言之”,应
在“尤”前断开,故排除 B、C 两项;“地下”作“见先帝”的地点状语,“有以藉口矣”承前省略主语“臣”,“有以”
前应断开,故排除 D 项。故选 A。
(2)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文化常识的能力。D.“卫灵公”为恶谥。《逸周书•谥法解》记载“乱而不损曰灵,
极知鬼神曰灵,不勤成名曰灵,死见神能曰灵,好祭鬼神曰灵”“蚤孤铺位曰幽,壅遏不通曰幽,动祭乱常
曰幽”,由此来看,“灵”和“幽”一般属于恶谥。还可联系《出师表》中“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
叹息痛恨于桓、灵也”进行判断。故选 D。
(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C.“宋神宗就丰裕财利、节省费用之事
询问大臣们的意见”说法错误,原文中先说“帝以丰财省费访群臣”,之后又说“神宗即位,召见,请约山陵
费”,可见“就丰裕财利、节省费用之事询问大臣们的意见”的并不是宋神宗。故选 C。
(4)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①关键词“惊悟”,吃惊;“直降”,直接降发;“罢”,废除。②关
键词“知”,知遇;“用事”,当权;“嶷然”,超绝清高。
(5)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从史实的角度提问的,问的是苏轼为什么对
传主“终身敬事”。考生要到原文中寻找传主与苏轼的关系,由此可找到文中的“守蜀日……又抗章为请”。“守
蜀日,得眉山苏洵与其二子轼、辙,深器异之”,意思是“镇守蜀地时,与眉山苏洵及其二子苏轼、苏辙契
合,非常器重他们,认为他们不同于常人”,即“张方平非常器重苏轼及其父亲和弟弟,认为他们不同于常
人”;“尝荐轼为谏官。轼下制狱,又抗章为请”,意思是“曾推荐苏轼做谏官。苏轼被关进狱所,(张方平)
又向皇帝上奏章为他请求”,即张方平曾推荐苏轼做谏官;苏轼被下放狱所时,张方平为他上奏章请求。
故答案为:⑴A;⑵D;⑶C;
⑷ ①皇帝(这才)吃惊地意识到(这件事),张方平请皇帝直接降发亲笔诏书加以废除。河朔父老乡亲
在澶州迎见礼拜,来报答皇帝的恩德。②晚年时,张方平得到神宗知遇。王安石正当权,他超绝清高毫不
屈服,因此一时间威望很高。
⑸ ①张方平非常器重苏轼及其父亲和弟弟,认为他们不同于常人;②张方平曾推荐苏轼做谏官;③苏
轼被下放狱所时,张方平为他上奏章请求。
【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是翻译的另一种形式,如果不能翻译则采用文字
标志断句和语法断句。一般来说名词代词常作主语或者宾语,因此出现名词或代词就在此前或后断句,还
有就是出现的一些虚词,表示语气常 句尾,可在此后断句,如果是发语词,常在句首,可在此前断句。
(2)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习中要注意突出
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
类记忆。
(3)此题考查综合分析的能力。综合分析题,需要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对选项逐一排查,设误常
常有时间与发生的事与原文不同,人和事不同,地和事不同,学生在这些方面要注意;在选项中也可考查
某些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
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
法进行翻译。
【参考译文】
张方平,南京人。少年时聪明才智超过同辈,家境贫寒,没有书籍,他就向别人借来三史读,十天就归还,
说:“我已经知道这些书的详细内容了。”所有书他都是看一遍就不再读第二遍,宋绶、蔡齐认为他是天底
下才智出众的人。当初,王拱辰提议专营河北盐务,张方平听到后说:“河北两次专营盐务,为什么呢?”
皇帝说:“刚刚制定法令罢了。”张方平说:“以前周世宗将盐税均摊在其他税收中,这就是现在的两税盐钱。
这难道不是两次专营吗?”皇帝(这才)吃惊地意识到(这件事),张方平请皇帝直接降发亲笔诏书加以
废除。河朔父老乡亲在澶州迎见礼拜,来报答皇帝的恩德。这件事记载在《食货志》中。皇帝就丰裕资财、
节省花费之事向群臣征求意见,张方平已经分条应对,又单独上奏几千字,大致认为:“祥符年以来,法
务一味迁就纵容,渐渐背离了祖先的传统。选用人才、因父兄的功绩得保举授予官职的制度都被破坏,任
命将领、供养和训练士兵,都不是从前的制度。大商户、大富豪利用漏洞谋取财利,而茶盐香矾的法令混
乱。这是治乱兴亡的根本,不可不为之着急。”皇帝阅览(张方平的)对策后非常高兴。神宗即位,召见
张方平,请他减省帝王陵墓的费用。神宗说:“祭祀祖先(的费用)可以减少吗?”张方平回答说:“遗诏已
经说了,按照先帝的遗志施行,可以说是孝顺了。”又请他减省赏赐,以乾兴时(的措施)作为标准,费
用节约了十分之七八。张方平进献诏书草稿,皇帝亲自批复他,说:“你文章高雅,光彩得有三代圣贤的
风范。”他就是这样被皇帝称许看重。王安石推行新法,张方平上殿辞别皇帝,极力论述新法的害处,说:
“老百姓好比水,可以托起船,也可以倾覆船;战争好比火,不停战必然自我毁灭。假若新法最终推行,
必然会有船倾覆、自我毁灭的灾祸。”皇帝怅然失意。张方平多次请求退休养老,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官。
哲宗即位,加封他为太子太保。元祐六年,张方平去世,享年八十五岁。追赠司空。临终前嘱咐不让请封
谥号,尚书右丞苏辙替他请封,于是谥号为文定。张方平充满正气节操,年老退休后,评论时事更加深切,
对于用兵、兴起狱讼,尤其反复陈述。并且说:“我将死去,在地下见到先帝,有用来假托的理由了。”平
时不曾用违心的话语附和别人、给别人脸色看。镇守蜀地时,与眉山苏洵及其二子苏轼、苏辙契合,非常
器重他们,认为他们不同于常人。曾推荐苏轼做谏官。苏轼被关进狱所,(张方平)又向皇帝上奏章为他
请求。晚年时,张方平得到神宗知遇。王安石正当权,他超绝清高毫不屈服,因此一时间威望很高。
17.【答案】 (1)B
(2)D
(3)A
(4)①不久(唐仁祖)出使云中,桑哥检查工部征收纺织税稍微延迟,怒冲冲地说:“要耽误国家一年的
费用。”
②我二人的善恶大家已经知道得明明白白,难道到此才邀取名声吗!我只知道为了国家而周济(体恤、怜
悯)百姓罢了,为什么顾虑你所说的呢?
(5)户籍上当初的小孩已长大成人。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子大意是:这时中书奏称真定、保定两路欠
征钱谷,每年都不能交纳,派仁祖处理。他检阅文书,都是中统年间的旧案,立即奏请免征。“真定保定
两路钱谷逋负”是“奏”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CD;“仁祖往”是“谴”的宾语,而“阅”是“其牍”的谓语,
“中统”是年号,不能断开,排除 A。故选 B。
(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D.“在职的”错。赠,古代朝廷对功臣的先人
或本人死后追封爵位官职。有“生封死赠”的说法。故选 D。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因此被朝廷录为贵胄”错。原文是“父没,母教之读书,通诸
方语言,尤邃音律。中统初,诏诸贵胄为质”,可见是诏令将诸贵族子弟为人质,而不是因为他通晓各地
多种语言,尤其精通音律而被录为“贵胄”。故选 A。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本题得分点有:①寻,不久;考,检查;课,赋税;
缓,延迟。②要名,邀取名声;第一个恤,体恤、周济;第二个恤;顾虑。
(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题目要求分析唐仁祖往赈辽阳时,为什么坚持都以成人
标准发放赈灾物资,相关语句是“昔籍之小口,今已大矣,可偕以大口给之”,也就是户籍上当初的小孩已
长大成人。
故答案为:⑴B;⑵D;⑶A;
⑷ ①不久(唐仁祖)出使云中,桑哥检查工部征收纺织税稍微延迟,怒冲冲地说:“要耽误国家一年的
费用。”②我二人的善恶大家已经知道得明明白白,难道到此才邀取名声吗!我只知道为了国家而周济(体
恤、怜悯)百姓罢了,为什么顾虑你所说的呢?
⑸ 户籍上当初的小孩已长大成人。
【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语段断句,需要在通读文意的基础上,对不能断开
的字词要研究前后语句的含义及联系,看看断在哪里语意才能明白,句子前后的联系往往都有标志可寻,
只要抓住了这些标志,就可以轻松断句,同时,需要掌握语句的大意,即可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答题时,应根据平时课内对文化常识的知识积累与不断复习,结合
着具体语境分析,然后做出判断。
(3)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
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4)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
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
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
(5)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
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
出这一点内容。
【参考译文】
唐仁祖,自幼聪颖,父亲去世后由母亲教他读书,能通各方语言,尤精于音乐。中统初年(1260),诏令将
诸贵族子弟为人质。世祖亲自察看这些人,见仁祖问道“:你是唐古直的孙子吧?必聪明无疑。”让他学习
蒙古文字。至元六年(1269)被中书省选为蒙古属官。十六年,仁祖审察平阳囚犯罪状,平反冤案而免死者
十七人。十八年授翰林直学士。这时中书奏称真定、保定两路欠征钱谷,每年都不能交纳,派仁祖处理。
他检阅文书,都是中统年间的旧案,立即奏请免征。后转任工部侍郎、中书右司郎中,拜参议尚书省事。
当时,丞相桑哥秉政,气焰正旺,仁祖敢于直言,故多次令桑哥不满,别人为他担心,他却泰然自若。后
调任工部尚书,桑哥有意把许多繁杂的事让他处理以困扰他,仁祖却一一办得很好。不久出使云中,桑哥
借口他在工部时办理织造的事慢了些,说他耽误了国家每年财政收入,立即把他追回,派人押他去督工,
限期完成,违期依法处置。随他去的人都十分恐惧,仁祖召集有关人员从容对他们说“:丞相发怒是对我
而不是对你们,你们不必害怕,努力办事就是了。”于是昼夜加工织造,未到期就把这事办完了。桑哥的
不法行为被揭露,逮捕入狱,朝廷命仁祖去搜检桑哥的财产。第二天因有人为桑哥说情,把他释放出来。
众人见桑哥又害怕起来,用眼光暗示仁祖:“怒虎之威,不可再去惹他!”都越墙逃散,唯仁祖并未为桑哥
的余威吓倒。最后,桑哥还是身败名裂。
至元二十八年,唐仁祖受命任翰林学士承旨、中奉大夫。辽阳发生饥荒,仁祖奉旨与近侍速哥、左丞忻都
一同去赈济。忻都主张按原户籍所载人口发给粮食,仁祖认为不可,他指出“:昔日户籍上的小口,如今
已成大人了,都按大口发给。”忻都不满,还说:“你是图好名声,而要使人认为我是恶人吗?”仁祖笑道“:
你我二人,谁善谁恶,大家都知道,岂是现在才图好名声吗?我只知为国家抚恤百姓,不在乎你说些什么。”
最终还是按大口给粮。
成宗即位,尊祖母元妃为皇太后,因仁祖字写得好,特令他书写册文。再次奉诏督工织造丝质的世祖遗像,
经三年而成。大德五年(1301),再授翰林学士承旨、资善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不幸病逝,年五十三
岁。赠荣禄大夫、平章政事,追封洹国公,谥“文贞”。
18.【答案】 (1)C
(2)C
(3)B
(4)①上官桀依靠昭帝的姐姐盖主把上官安的女儿送进后宫成了婕妤,几个月以后立为皇后。②昭帝就
发怒说:“大将军是忠臣,先帝嘱托他辅佐我的,有谁敢诽谤就办他的罪。”③那些敌人以为我们会逃跑,
现在都解鞍来表示不跑,可以使敌人更加坚持认为我们是来诱敌的错误判断。
(5)想要乘机废昭帝,迎立燕王为天子。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句子意思是:出入宫门二十多年,小心谨慎,未
曾有什么过错,很受到武帝亲近和信任。武帝已年老,仔细观察众大臣,只有霍光能负此重任,可以把国
家大事托付给他。武帝就叫黄门画工画了一幅周公抱着成王接受诸侯朝见的图画赐给霍光。“年老”是“上”
的谓语,意思是“(皇上)武帝已年老”,意思完整,应在其后断开,排除 AB;“黄门画者”作“画”的主语,
中间不应断开,排除 D。故选 C。(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掌握古代文化常识能力。C.“古代官员每隔一段
时间休沐,也就是请假休息”错误,汉代官吏每工作五天休息一天,称为“休沐”,是假期,不是请假休息。
故选 C。(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B.“受到上官桀父子、桑弘羊等皇
亲国戚的抱团诬告”错误,上官桀儿子的女儿成为婕妤,算皇亲国戚,但桑弘羊不是,原文只说“御史大夫
桑弘羊欲为子弟得官,亦怨恨光”,不能看出他是皇亲国戚。故选 B。(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
因,依靠;内,通“纳”,使……进入;倢伃:婕妤。辄,于是,就;属,通“嘱”,嘱托;辅,辅佐;毁,诋
毁;坐,判罪。走,逃跑;示,表示;坚,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更牢固,使……更加坚固;意,想法。
(5)本题要求找出被霍光清除的政敌的“最为严重的罪行”,信息在倒数第二句中,“自是桀等不敢复言,
乃谋令长公主置酒请光,伏兵格杀之,因废帝,迎立燕王为天子。事发觉,光尽诛桀、安、弘羊、外人宗
族,燕王、盖主皆自杀”,可见,他们密谋让长公主请霍光赴宴刺杀,并打算趁机废除昭帝,迎立燕王,
故最严重的罪行是谋反。
故答案为:⑴C⑵C⑶B(4) ①上官桀依靠昭帝的姐姐盖主把上官安的女儿送进后宫成了婕妤,几个月以后立
为皇后。②昭帝就发怒说:“大将军是忠臣,先帝嘱托他辅佐我的,有谁敢诽谤就办他的罪。”③那些敌
人以为我们会逃跑,现在都解鞍来表示不跑,可以使敌人更加坚持认为我们是来诱敌的错误判断。 (5) 想
要乘机废昭帝,迎立燕王为天子。
【点评】⑴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
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
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⑵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
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
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
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⑶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
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
译上的错误。⑷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
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
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这需要考生根据题干要求筛选出恰当的区间,然后理解翻译句
子含义,概括句意。
【附参考译文】
霍光表字子孟,是骠骑将军霍去病的弟弟。骠骑将军出击匈奴,路经河东郡,回来时,就带着霍光西行到
了长安,当时霍光年纪才十几岁,任他为郎官,不久又升到诸曹侍中。霍去病死后,霍光任奉车都尉光禄
大夫,武帝出行他就照管车马,回宫就侍奉在左右,出入宫门二十多年,小心谨慎,未曾有什么过错,很
受到武帝亲近和信任。武帝已年老,仔细观察众大臣,只有霍光能负此重任,可以把国家大事托付给他。
武帝就叫黄门画工画了一幅周公抱着成王接受诸侯朝见的图画赐给霍光。武帝得了重病,霍光流泪抽泣问
道:“如果有了意外,该谁继承皇位?”武帝说:“你不明白上次图画的意思吗?立小儿子,你担当周公的职
务。”武帝逝世,太子继承天子的尊号,就是孝昭皇帝。昭帝年方八岁,国家大事全由霍光决断。霍光跟
左将军上官桀是缔结婚姻的亲家,霍光的长女是上官桀儿子上官安的妻子,有个女儿年纪跟昭帝正相配,
上官桀依靠昭帝的大姊鄂邑盖主把上官安的女儿送进后宫成了婕妤,几个月以后立为皇后。霍光有时休息
沐浴离开朝廷,上官桀往往进宫代替霍光决定政务。上官桀父子位尊势盛以后,颇感长公主的恩德。公主
私生活不太检点,宠幸河间郡的丁外人。上官桀、上官安想替丁外人求个封爵,霍光不同意。又为丁外人
求光禄大夫之职,霍光也不同意。长公主为此对霍光大为怨恨。而上官桀、上官安多次为丁外人求官爵不
能得到,也感到惭愧。从此(上官父子)跟霍光争起权来。燕王旦自以为是昭帝兄长,常怀着怨意。再说
御史大夫桑弘羊想为儿子兄弟弄个官做,也怨恨霍光。于是都和燕王旦勾结密谋,叫人冒充替燕王上书,
说霍光专权,想怎样就怎样,恐怕有些不正常,他乘霍光休假的日子上书。上官桀想通过昭帝把这事批复
下来,桑弘羊就可以跟其他大臣一起把霍光抓起来送走。奏书送上去,昭帝不肯批复。第二天早上,霍光
听说这件事,停留在画室中不进宫。昭帝下诏召大将军。霍光进宫,除下将军冠叩头自责,昭帝说:“将
军戴上冠。我知道这奏书是假的,将军无罪。”上奏书的人果然逃跑失踪了,追捕得很紧。这以后上官桀
的党羽有说霍光坏话的,昭帝就发怒说:“大将军是忠臣,先帝嘱托他辅佐我的,有谁敢诽谤就办他的罪。”
从此上官桀等人不敢再讲了,就计划让长公主摆宴席请霍光,埋伏兵士击杀他,乘机废昭帝,迎立燕王做
天子。事情被发觉,霍光全部诛灭了上官桀、上官安、桑弘羊、丁外人的宗族。燕王、盖主都自杀了。霍
光威震海内。
19.【答案】 (1)D
(2)C
(3)C
(4)①这时郭千里(被)授职将要担任监丞,朱震说:“郭千里侵占强夺老百姓的田地,曾经受到追究惩
处,希望(皇上)停止(对他的)新的任命。”②(宋高宗绍兴)七年,朱震因病辞去职务而自请充任祠
禄官(或请求主管祭祀),不久任礼部贡举,恰逢生病而去世。
【解析】【分析】(1)试题分析:如本题中,“寇来则御”“寇去则耕”短语结构类型一致,中间停顿,排除
BC;“部曲”,古代军队编制单位,借指军队,句中作“领”的宾语,其前不能停顿,排除 A;译文:荆州、
襄阳之间,沿着汉江上下,肥沃的田地绵延七百多里,如果挑选优秀将帅率领军队镇守这里,召集流落逃
亡的老百姓,发展农业生产,种植粮食,贼寇来了就抵御,贼寇逃走了就耕作,不超过三年,军粮就会自
足自给。故选 D 项。(2)试题分析:此题 C 句中“宋代”错,元朝开始设立“行省”,“地域与现在的河南省
相当”错,文中“河南”指黄河以南。故选 C。(3)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
一项”,C 项,“由当地百姓自行选择有仁爱之心的人担任太守”错,原文“听其自择慈祥仁惠之人”是指皇上
诏令的新太守到任后,听凭老百姓自主选择慈爱和善有仁德之心的人(担任官职),不是让百姓自选太守。
故选 C。(4)试题分析:第一句得分点:“除”授予官职;“侵夺”侵占强夺;“按治”按:查究;治:惩处;“寝”
停止、搁置;“新命”新的任命。第二句得分点:“谢病”意思是托病谢绝会客或自请辞职;“丐”乞求、请求;
“旋”不久;“知”主管“会”恰逢。
故答案为:⑴D⑵C⑶C(4) ①这时郭千里(被)授职将要担任监丞,朱震说:“郭千里侵占强夺老百姓的田
地,曾经受到追究惩处,希望(皇上)停止(对他的)新的任命。”②(宋高宗绍兴)七年,朱震因病辞
去职务而自请充任祠禄官(或请求主管祭祀),不久任礼部贡举,恰逢生病而去世。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
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
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⑵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
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
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
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⑶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
(4)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
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
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附参考译文】
朱震字子发,荆门军(宋代地方行政单位)人。应试考中政和年间进士,在州县任职时以廉洁著称。胡安
国一见到他后就非常器重他,将他推荐给宋高宗,高宗征召他为司勋员外郎,朱震称病没有赴任。恰逢江
西制置使赵鼎进入朝中担任参知政事,皇上向他征询当代的人才,赵鼎说:“我所了解的朱震,学问渊深
广博,清廉正直恪守正道,在读书人中首屈一指,让他担任讲读的职位,一定会对陛下有所裨益。”皇上
于是下令征召朱震。朱震到了后,皇上用《易经》《春秋》的旨意来考问他,朱震用自己的全部所学来答
对。皇上(听了之后)很高兴,提拔朱震担任祠部员外郎,兼任川、陕、荆、襄都督府的详议官。朱震于
是上书说:“荆州、襄阳之间,沿着汉江上下,肥沃的田地绵延七百多里,如果挑选优秀将帅率领军队镇
守这里,召集流落逃亡的老百姓,发展农业生产,种植粮食,贼寇来了就抵御,贼寇逃走了就耕作,不超
过三年,军粮就会自足自给。(然后)选择有利的时机出兵,席卷黄河以南,这是以逸待劳、万无一失的
计策。”(不久)朱震升任秘书少监兼御前侍讲。这时郭千里(被)授职将要担任监丞,朱震说:“郭千里
侵占强夺老百姓的田地,曾经受到追究惩处,希望(皇上)停止(对他的)新的任命。”皇上采纳了他的
意见。这时,虔州(很多)老百姓做盗贼,皇上对这件事感到担忧,于是挑选优秀的太守前往虔州(任职)
以安抚当地百姓。在新太守将要赴任时,朱震对(皇上)说:“如果让当官的人廉洁奉公而不侵扰老百姓,
那么老百姓自然安定,即使引诱他们当盗贼,他们也不会做的。希望皇上诏令新太守一到任,就把本郡及
其所属各县中贪赃枉法、行为不端的官吏一一列出,(将他们)全部罢免,听凭老百姓自主选择慈爱和善
有仁德之心的人(担任官职),有政绩的人加以优待奖励。”皇上听从了他的建议。按照先例,皇上正逢
丧期没有祭祀庙堂的礼节。当时徽宗去世后还没有祭祀于祖庙,太常少卿吴表臣就奏请皇上举行明堂祭祀
礼节。朱震于是上书说:“《礼记》说‘(天子)居丧三年不举行祭礼,(期间)只祭祀天地社稷,称为越
绋行事。’《春秋》上写着‘夏五月乙酉,这一天是吉日,大祭庄公。’《公羊传》解释说‘这是讥讽开始不实
行三年的丧制啊。’本朝景德二年,真宗皇帝处于明德皇后的丧期,过了一个月(以日易月)之后就除去了
丧服。(因为)当时没有实行三年的丧制,专门实行以一天代替一月的制度,(真宗皇帝的做法)是可以
的,在(实行了三年丧制的)今天再这样做就是错误的。”宋高宗绍兴七年,朱震因病辞去职务而自请充
任祠禄官(祠禄官为主管祭祀的闲职,一般由年老不能任事的大臣担任),不久任礼部贡举,恰逢生病而
去世。
20.【答案】 (1)B
(2)A
(3)D
(4)①我为汉朝率领五千人横扫匈奴,因为没有救援而兵败,有什么辜负汉朝的而要杀掉我全家?②立
政给李陵使眼色,多次用手沿着他的刀环,握住他的脚,暗示李陵,意思是说可以回到汉朝。
【解析】【分析】(1)试题分析:“前行”和“后行”对应,前面断开,“陵”“少”作前句的宾语。(2)试题分
析:“迁”指晋升或调动官职,“左迁”为贬官;、“谪”指贬官降职或流放。(3)试题分析:李陵并没有为匈
奴练兵,练兵的是李绪。(4)试题分析:注意文中重点词语“将”“以”“亡”“目视”“数”“循”“阴谕”的翻译。
故答案为:⑴B⑵A⑶D(4) ①我为汉朝率领五千人横扫匈奴,因为没有救援而兵败,有什么辜负汉朝的而
要杀掉我全家?②立政给李陵使眼色,多次用手沿着他的刀环,握住他的脚,暗示李陵,意思是说可以回
到汉朝。
【点评】⑴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
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
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⑵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
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
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
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⑶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
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
译上的错误。⑷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
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
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附参考译文】
李陵字少卿,被授为骑都尉。武帝以为他有祖父李广遗风。天汉二年,李广利在天山攻击右贤王。武帝想
让他为李广利的军队运送军用粮草。李陵向武帝叩安请求说:“我所率领的人,都是荆楚勇士、奇才,可
用力掐住老虎,射箭必中,希望能自成一军,分散单于兵力。”武帝说:“没有马匹拨给你。”李陵答道:“我
愿意以少击多。”武帝认为他是豪壮之士并答应了他。
李陵率领他的五千步兵出发,到了浚稽山,和单于相遇,三万匈奴骑兵包围李陵。李陵军用战车围成营寨。
李陵率领士卒走出在营外列下战阵,前排手持戟、盾,后排手持弓、弩,匈奴兵见汉军人少,便直逼营前
阵地。李陵率部搏战出击,命万箭齐发,匈奴兵纷纷应弦倒地。匈奴只得退回山上,汉军随后追击,杀死
匈奴数千人。
单于大惊失色,召集八万多骑兵一起围攻李陵。李陵军队战斗一整天不下几十回合,匈奴军队不能取胜,
准备撤走。恰逢李陵军中的军候管敢被校尉凌辱,逃出投降了匈奴,详细地说出李陵的军队没有后援,箭
将要用完的情况。单于非常高兴,让军队一起攻击汉军。汉军向南行走,没到鞮汗山,一天之中五十万支
箭都用完了。士兵还剩三千多,空手斩断车轮辐条当武器,军吏们拿着短刀,抵达山下峡谷,单于的军队
顺着山势滚下石块,很多士兵被砸死。黄昏后,李陵独自出营,阻止左右跟随,他说:“不要跟着我,我
一人取单于性命。”很久,李陵回来,叹息说:“再能有几十支箭,就能逃脱。如今没有武器再战,天亮就
坐等被俘啊”。后韩延年战死。李陵说:“我没有脸面去见陛下啊!”于是投降了。
后来听说李陵投降匈奴,武帝大怒。很久以后,汉武帝(才对原先使李陵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表示)后悔,
派遣公孙敖到匈奴迎接李陵。公孙敖回来说:“李陵教单于练兵来防备汉军。”皇帝听了,诛杀了李陵全家,
母亲兄弟妻子儿女都被杀害。后来,李陵问汉朝使者:“我为汉朝率领五千人横扫匈奴,因为没有救援而
兵败,有什么辜负汉朝的而要杀掉我全家?”汉使者说:“汉朝听说你教匈奴练兵。”李陵说:“是李绪,不
是我。”
单于钦佩李陵,认为他是壮士,把女儿嫁给他,拥立他为右校王。昭帝即位后,任立政等三人到匈奴迎接
李陵。单于备酒宴款待汉使者,李陵、卫律等陪坐。立政给李陵使眼色,多次用手沿着他的刀环,握住他
的脚,暗示李陵,意思是说可以回到汉朝。过了一会,卫律上厕所,立政说:“你回汉朝,不要担心富贵。”
李陵说:“大丈夫不会第二次受辱了。”
21.【答案】 (1)C
(2)D
(3)C
(4)①崔宏时常被召去询问古今的旧事,他陈述古代制定的体制,以及历代兴废的原因,很称合皇帝的
心意。②公孙表等各军,并非数量不足,只是失于指挥,所以让小盗贼们苟延残喘。
【解析】【分析】(1)从语法来看,“大将素为胡所服信者”为定语后置,意为一向为胡人所信服的大将,
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A、D 项;“将数百骑”为动宾关系,意为带领几百个骑兵,亦可排除 D 项;从语意来
看,“就摄表军以讨之”意为立刻统率公孙表的军队进行讨伐,“贼闻/必望风震怖”意为敌人知道后,必定
闻风丧胆,“贼”应与“闻“相连,排除 B 项。译文:胡人数量虽多,但缺少勇猛的主将,这就是人们所说的
千奴共一胆啊!应当派一员一向为胡人所信服的大将,带领几百个骑兵,前往统率公孙表的军队进行讨伐,
敌人知道后,必定闻风丧胆。故选 C。
(2)D 项,《汉书》体例为“编年体”错误,《汉书》应该为“纪传体”。故选 D。
(3)C 项,“率几百骑兵就讨平了胡贼”错误,原文“将数百骑”是“就摄表军以讨之”的修饰语(状语),指
叔孙建率领几百骑兵立即统率公孙表的军队讨平胡贼。故选 C。
(4)本题还要注意以下关键词和特殊句式的翻译: “引”,被召去;“制作之体”,制定的体制;“由”,原
因。 “不足”,数量不足;“处分”,指挥;“假息”,苟延残喘。
故答案为:⑴C;⑵D;⑶C;
(4) ①崔宏时常被召去询问古今的旧事,他陈述古代制定的体制,以及历代兴废的原因,很称合皇帝的心
意。②公孙表等各军,并非数量不足,只是失于指挥,所以让小盗贼们苟延残喘。
【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标点也讲求一定的技巧,做题时应把握准语意,根据
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对语句进行断句。
(2)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贵在平时的积累,经常翻阅经典,遇到不
明白的就请教和查证。也可以分类整理,便于查询和记忆。
(3)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
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4)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首先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
贯后连,把握大意;其次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
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然后连缀词义成句,直
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最后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
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
【附参考译文】
崔宏,字玄伯,是魏国司空崔林的六世孙。祖父崔悦,为司徒右长史。父亲崔潜,任黄门侍郎。他们都以
有才学而著称。崔宏从小就才智过人。被称为冀州神童。苻融任冀州牧时,任命他为阳平公侍郎。他对外
总理日常事务,入内就是苻融的宾客和朋友,他对各种事务的处置,毫不拖延。太原人郝轩以知人而闻名,
称赞崔宏有能够佐助帝王的才干。道武帝早就听说他的名声,任命他为黄门侍郎,和张兖一起总管机要大
事,创立制度。皇帝让有关部门商议国号。崔宏建议说:“三皇、五帝立号,有的依据出生的地方,有的
用封国的名称,国号随其本号。不再更改。只有商多次迁移,改号叫殷,但仍兼用以前的国号。陛下登国
初年改代称为魏。魏,是大国名称,是神州的上等之国,这也是天命变革的验证,有利之处已见之于符瑞
了。我认为应当称为魏。”道武帝听从了他的意见,于是称国号为魏。又改任吏部尚书,权势超过朝廷众
官。但他生活俭朴自我约束,不置产业,家里空空如也;外出没有车坐,早晨、下午都是步行上朝。母亲
年已七十,奉养也没有多样食物。崔宏时常被召去询问古今的旧事,他陈述古代制定的体制,以及历代兴
废的原因,很称合皇帝的心意。他从未强行进谏触怒皇帝,也从不阿谀奉承以取宠。皇帝曾经召崔宏讲论
《汉书》,讲到娄敬劝说汉高祖,让他将鲁元公主出嫁匈奴时,很赞赏,感叹了许久。所以各位公主都嫁
给了附属国家。河西、建兴盗贼四起,皇帝便召崔宏和武元城侯元屈等问计。元屈说:“不如先杀掉首恶
分子。”崔宏说:“帝王治理天下,以安定民心为本。大赦虽不是最好的办法,却可作为权变的方法。如果
大赦之后仍不改正,再杀也不迟。”明元帝听从了这个意见。并州胡人几万人南侵到河内掳掠,朝廷派将
军公孙表等征讨,被打败。皇帝向群臣询问计策。崔宏说:“公孙表等各军,并非数量不足,只是失于指
挥,所以让小盗贼们苟延残喘。胡人数量虽多,但缺少勇猛的主将,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千奴共一胆啊!应
当派一员一向为胡人所信服的大将,带领几百个骑兵,前往统率公孙表的军队进行讨伐,敌人知道后,必
定闻风丧胆。可派寿光侯叔孙建前往,众将都没有能比得上他的。”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于是讨平了胡
人贼寇。崔宏去世以后,被追赠为司空,谥号为文贞公。
22.【答案】 (1)D
(2)D
(3)B
(4)①掌管国子监将近十年,每年俸禄用百计算(数以百计),都储藏在官衙,按照次序建造官署的房
屋。②按照旧例给予每月的廪食、每年的隶仆。不久命令主管的官吏每年按时慰问。林瀚为人谦和朴实,
而且自我恪守耿介的品性。
(5)为刘健、谢迁叹息伤心。赠送财物为戴铣等人送行。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断句的能力。“不合”意思是合不来,在句中做谓语,“(瀚)与守备
中官不合”句子结构完整;后文 “他内臣进贡道其地者”是定语后置句,其中“他内臣”是中心语,“进贡道其
地”是定语,“他内臣进贡道其地者”句子结构也完整。依据以上分析,应从“不合”后断开,排除 A C。“交”,
意思是交相、交互,在句中做状语,修饰后面的动词“谮”,所以应该排除 B。译文:林瀚向来刚正方直,
与担任守备的宦官不合,对进贡经过他辖地的其他宦官,林瀚也经常遏止他们,宦官们于是交相到刘瑾面
前诬陷中伤林瀚。故选 D。(2)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陶渊明谥靖节”不是朝廷根据
其生前行迹给予的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是他死后由朋友著名诗人颜延之所谥,属于私谥。故选 D。(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虽然意见多被搁置没有实行,但皇帝还是下诏抚慰他”错误,根据
原文“命未至,瀚引疾乞休,因陈养正心、崇正道、务正学、亲正人四事。优诏慰留”可知,皇帝下诏抚慰
的是前面林瀚引疾乞休的事。故选 B。(4)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得分点:典,掌管;垂,将近;
贮,储藏;营立,营建、建造。故事,旧例、前例;寻,不久;存问,慰问;自守介然,自我恪守耿介的
品性。(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回答对刘健、谢迁以及戴铣等人的遭遇,
林瀚有哪些反应,首先在文中找到与之有关的句子,然后再分析得出答案。依据“会刘健、谢迁罢政,瀚
闻太息”,可知林瀚为刘健、谢迁叹息伤心;依据“言官戴铣等以留健、迁被征,瀚独赆送”,可知林瀚赠送
财物为戴铣等人送行。
故答案为:⑴D⑵D⑶B
(4) ①掌管国子监将近十年,每年俸禄用百计算(数以百计),都储藏在官衙,按照次序建造官署的房屋。
②按照旧例给予每月的廪食、每年的隶仆。不久命令主管的官吏每年按时慰问。林瀚为人谦和朴实,而且
自我恪守耿介的品性。
(5) 为刘健、谢迁叹息伤心。赠送财物为戴铣等人送行。
【点评】⑴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断句能力,注意翻译句子的内容。理解并翻译文句的内容,然后根据句
子的成分断句。
⑵本题考查的是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注意平时的积累。文化常识平时要注意多积累背诵,积累时要注
意分类。
⑶本题考查的是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注意把选项放到文本中。先正确翻译文本的内容,找出选
项的相关文句,把选项放到文本中进行辨析。
⑷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翻译能力,注意翻译关键词。文言翻译得分重在关键词,所以翻译时要先翻译
关键词,再翻译整个句子。
(5)本题考查的是文本的理解能力,注意正确翻译文本。依据题干,找出相关的文本信息,翻译文句,疏
通文意,筛选重点词组织答案。
【附参考译文】
林瀚,字亨大,福建人。父亲元美,永乐末进士,任抚州知府。瀚考中成化二年进士。改任庶吉士,被授
予编修之职。弘治初年,被征召修撰《宪宗实录》。担任经筵讲官。逐渐升迁为国子监祭酒,进任礼部右
侍郎,像以前一样执掌国子监事务。掌管国子监将近十年,每年俸禄用百计算(数以百计),都储藏在官
衙,按照次序建造官署的房屋。儒师免于租房居住,从林瀚开始。先后连续担任吏部左、右侍郎。
十三年被任命为南京吏部尚书。因异常的自然灾害率领群僚陈奏十二件事。御史王献臣从辽东被逮捕下诏
狱,儒士孙伯坚等通过攀附关系成为中书舍人。林瀚上疏争辩,违抗旨意。祈求罢职,不被允许。随后,
奏请重视国家根本:曰保卫巩固南京,曰佑助启发皇储,曰安抚百姓,曰增进贤才。
正德元年四月,吏部尚书马文升卸职,谏官丘俊、石介等推荐林瀚。皇帝任用了侍郎焦芳,于是改派林瀚
到南京兵部任职,参与机密要务。任命未到,林瀚托病自请辞去官职,并陈奏养正心、崇正道、务正学、
亲正人四件事。皇帝以嘉奖褒美的诏书抚慰挽留他。异常的自然灾害多次出现,林瀚和南京诸大臣分条陈
奏十二件时弊,涉及皇帝亲近宠幸的臣子,意见多被搁置没有实行。
林瀚向来刚正方直,与担任守备的宦官不合,对进贡经过他辖地的其他宦官,林瀚也经常遏止他们,宦官
们于是交相到刘瑾面前诬陷中伤林瀚。恰逢刘健、谢迁被免除宰相之职,瀚听说叹息不已。谏官戴铣等人
因为挽留刘健、谢迁被贬谪流放,只有林瀚赠送财物为他们送行,刘瑾听说更加憎恨林瀚。第二年二月假
借戴铣等人在狱中供词,贬谪林瀚任浙江参政。林瀚辞去官职。不久被指为奸党。瑾被诛杀,林瀚恢复官
职,但自请辞官。朝廷按照旧例给予每月的廪食、每年的隶仆。不久命令主管的官吏每年按时慰问。林瀚
为人谦和朴实,而且自我恪守耿介的品性。去世时年八十六。赠太子太保,谥号文安。
庭,字利瞻。是林瀚的次子。弘治十二年进士。被授予兵部主事。历任职方郎中。吏部尚书张彩想要改任
他为御史,他坚决推辞,于是任命他为苏州知府。苏州几年频发大水,庭㭿上疏请求停止进贡丝织品,免
去繁重的赋税,截下关税以备救济百姓。两次上疏,朝廷才回复可以。庭㭿升迁为云南左参政。正德九年,
因为父亲年老乞求回家奉养。庭的儿子林炫当时已担任礼部主事,也请假回去。三代同堂,乡人称为盛事。
23.【答案】 (1)D
(2)C
(3)C
(4)①(他们)都知道陈汤奸邪谄媚反覆无常,巧言善辩不合法度,却还和他亲密交往赠送财物,来谋
求举荐。②你虽然和他相交往,经传上不是这样说嘛,早晨知道错误晚上就改正,君子赞许他,你还疑虑
什么呢?
(5)①翟方进位高权重。②翟方进一向被皇帝器重。③翟方进主动请罪,严于律己。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
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
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
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本题,“时
方进新为丞相”意为当时,翟方进新任丞相。“时”在句中作句首状语,“时”后可以停顿。“陈咸内惧不安”句
意为陈咸内心恐惧不安。“陈咸”作主语,“内惧不安”作谓语,所以可在“陈咸内惧不安”句前后停顿。排除 B、
C 项。“乃令小冠杜了夏往观其意”句意为于是命令小冠杜子夏去探测一下方进的意图。“杜子夏”后不能停
顿。如果在“杜子夏”后停顿,句意就变成“陈咸”“往观其意”了,这显然是错误的。所以“乃令小冠杜了夏往
观其意”句中不能停顿,排除 A 项。译文:当时,翟方进新任丞相,陈咸内心恐惧不安,于是命令小冠杜
子夏去探测一下方进的意图,暗暗替自己辩解。子夏拜访了翟方进后,探明了翟方进的意图,不敢替陈咸
说话。故选 D(2)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
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
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
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C 项,“是用比喻暗示一类的方式对君主进行委婉规劝的一种常见文体”错误。“疏”
是一种古代文体,是臣子分条向帝王分条陈述说明的意见书。故选 C。(3)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
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
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C 项,“识才爱才”错误,“位列九卿”也
非因翟方进举荐。故选 C。(4)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
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
键点:“倾覆”, 反覆无常;“不轨”,不合法度;“赂遗”,赠送财物;“以”,来。第二句关键点:“交通”,
交往;“与”,赞许;“君何疑焉”,宾语前置句,意为“你还疑虑什么呢”。(5)本题考查筛选和整合文中重
要信息的能力。这是一道原因概括题。阅读全文,找到相关的答题语句,在读懂大意的基础上简要概括翟
方进不仅没受到淳于长大逆罪牵连还得到了皇帝的宽慰的原因。本题,根据“上以方进大臣,又素重之,
为隐讳”概括原因为:翟方进位高权重,且翟方进一向被皇帝器重。根据“方进内惭,上疏谢罪乞骸骨” 概
括原因为:翟方进主动请罪,严于律己。
故答案为:⑴D⑵C⑶C
(4) ①(他们)都知道陈汤奸邪谄媚反覆无常,巧言善辩不合法度,却还和他亲密交往赠送财物,来谋求
举荐。②你虽然和他相交往,经传上不是这样说嘛,早晨知道错误晚上就改正,君子赞许他,你还疑虑什
么呢?
(5) ①翟方进位高权重。②翟方进一向被皇帝器重。③翟方进主动请罪,严于律己。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断句的能力,注意一些名词、动词。阅读文句,找出文句中的动词、名词等词
语,这些词语多做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然后结合句子的文意判断选项。
⑵本题考查的是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注意要分类别的总结积累。文化常识,不同时段有不同的特点,
平时积累时可按时间、功用、等方面进行。这样做题就轻松多了。
⑶本题考查的是文本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注意把握文本的大意。阅读并翻译文本,掌握文本的大意,准
确找出选项的相关文段,然后对照选项辨析。
⑷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翻译能力,注意句子的通畅性。翻译的步骤,翻译关键词,翻译整个句子,调
整句子的语序保证句子的通畅性。
(5)本题考查的是文本的筛选和概括能力,注意认真阅读题干。阅读并分析题干的要求,明确做题的方向,
在文本中找出答案的信息范围,翻译疏通文句,抓住重点词句组织答案。
【附参考译文】
翟方进字子威,汝南上蔡人。河平年间,翟方进转为博士。几年后,转任朔方刺史,做官时不烦琐苛刻,
所察访的有犯了发令的就检举法办,很有威名。多次向朝廷奏事,迁为丞相司直。他跟随成帝去甘泉,到
了甘泉宫后,在殿内集会,陈庆和廷尉范延寿交谈。当时陈庆正被奏章弹劾,陈庆便自己说:“既往之事
可以用财物来赎罪,现在尚书拿着劾奏我的奏章来,应该在这里判决。以前我做尚书的时候,曾经有所奏
之事,我忽然忘了,搁置了一个多月。”翟方进因此举报弹劾陈庆说:“陈庆有罪却没有伏诛,没有恐惧之
心,事先自己预设不被判罪的案例。而且他泄露宣扬尚书的事情,说快慢没有什么关系,亏损了圣德的明
智聪察,奉行诏命不谨严,这些都是不恭敬的表现,我谨以此举劾。”陈庆因此被免去了官职。当时,翟
方进新任丞相,陈咸内心恐惧不安,于是命令小冠杜子夏去探测一下方进的意图,暗暗替自己辩解。子夏
拜访了翟方进后,探明了翟方进的意图,不敢替陈咸说话。没过多久,翟方进上奏陈咸与逢信:“邪僻贪
污,营私多欲。他们都知道陈汤奸邪谄媚反覆无常,巧言善辩不合法度,却还和他亲密交往赠送财物,来
谋求举荐。他们后来做了少府,屡次赠送财物给陈汤。逢信、陈咸有幸能够身列九卿,不想着尽忠正身,
自己内心也知道行为不正没有功效,却谄媚邪臣,想以此获得亲幸,苛且求得丧失廉耻。孔子说:‘这种人
可以和他一起侍奉君王吗!’说的就是陈咸、逢信啊。错误邪恶显露无遗,不适合再担任官职,臣请求罢免
他们来昭示天下。”皇上同意。先前,定陵侯淳于长虽然是外戚,然而因擅长谋略而位列九卿,刚任职时,
翟方进独独与淳于长交往,称赞举荐他。等到淳于长因为大逆罪被诛,那些和淳于长亲近交好的人都因他
被免职,皇上因为翟方进是重臣,又向来器重他,替他隐瞒掩饰。翟方进内心惭愧,上奏请罪要求退职归
家。皇上答复说:“定陵侯淳于长已伏罪,你虽然和他相交往,经传上不是这样说嘛,早晨知道错误晚上
就改正,君子赞许他,你还疑虑什么呢?请你专心一意不要懈怠,看医用药来保重身体。”翟方进才起来
办事,逐条陈奏淳于长所亲近交好的京兆尹孙宝、右扶风萧育,刺史二千石以上被免职的有二十余人,翟
方进被皇上信任到如此程度。皇上赐翟方进谥号为恭侯,翟方进的长子翟宣继承了他的职位。
24.【答案】 (1)D
(2)D
(3)B
(4)①郡守大怒,暗中用其他罪名中伤他,赵大讷丝毫都不畏惧。②赵大讷秉性刚直,不畏惧大官,屡
次管理政务繁重的县邑,都获得了能干的声誉。
(5)①通过典型事例,正面描写。如:作栅御盗,表现了他的有勇有智。②通过其他人物,侧面衬托。
如:用金德润正衬他的果敢坚毅,能干有为。③通过精当评论,画龙点睛。如:文末的点评,让人物形象
更鲜明。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龙溪的风俗崇尚鬼神,当地有人堆砌石
块建造神祠,来供奉紫衣神,狡猾的人想要通过这谋取非法利益,一定要用牲畜和狗做祭品。赵大讷把神
像扔到江中,把建造神祠用的石头搬走,用来修建了孔子庙。“俗尚鬼/垒石作祠”中“尚鬼”的主语为“当地
的风俗”,而“垒石作祠”的主语为“当地的人”,主语不同,应在“鬼”后断开。故排除 AC。“必牲犬以祭”中,
主语为“黠民”,“投神江中”的主语为“大讷”,因此在“祭”后断开,排除 B。故选 D。(2)本题考查学生了
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D.“像这种以衣着打扮来代替人的例子还有褐衣、服阙等”错误,举
例不当。“服阙”指守丧期满除去丧服,不是用衣着打扮来代替人的例子。故选 D。(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
文章内容的能力。B.“他都将其绳之以法”错误,曲解文意。对于“收受贿赂、包庇大姓豪族的郡守”原文只
是说“大讷抱案诣府,历指其奸”,没有明确表示“将其绳之以法”。故选 B。(4) “阴”,暗中;“中“,中伤;
“以”,介词,用;“略”,丝毫;“慑”,害怕、恐惧。“惮”,畏惧、害怕;“屡”,屡次;“典”,主持、掌管;
“剧”,繁多、繁忙。(5)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进行评价探究的能力。塑造人物形象通常有两种方式:正面
描写(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和侧面烘托(其他人物的衬托)。而人物传记中,往往还会有他
人对人物精当的评价。根据“大讷作栅以御其冲,盗为引去”“大将出屯,经年不解,大讷调御得其术,服从
如良民”“守怒,阴中以他罪,大讷略无所慑”“猾吏伪为官书,诬平民盗贩,民自杀者三人。府下大讷讯之,
大讷徙之临汀”,通过他的所作所为正面描写了他有勇有谋,刚正不阿的形象;根据“大讷同时,有金徳润
君泽者,亦县人,由湖南廉访司掾,历官至嘉兴推官,亦以政事称其果毅有为,议者谓不如大讷云”,通
过其他人物,侧面描写衬托出他的能干;根据“赞曰:丈夫之以功名自见者,岂必藉祖父之势哉?藉祖父
之势而成者,世岂无之?终不足谓之丈夫,必也。奋自布衣,卓然有立,小或作州牧,大或闻国政,使徳
泽简在人心,声闻流于后世,然后始无愧于斯名,善矣哉”,通过评论,给予了人物高度的评价。
故答案为:⑴D⑵D⑶B
(4) ①郡守大怒,暗中用其他罪名中伤他,赵大讷丝毫都不畏惧。②赵大讷秉性刚直,不畏惧大官,屡
次管理政务繁重的县邑,都获得了能干的声誉。
(5) ①通过典型事例,正面描写。如:作栅御盗,表现了他的有勇有智。②通过其他人物,侧面衬托。
如:用金德润正衬他的果敢坚毅,能干有为。③通过精当评论,画龙点睛。如:文末的点评,让人物形象
更鲜明。
【点评】⑴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断句的能力,注意疏通句子的大意。先通过翻译疏通文句的意思,然后根据
句子的动词、名词进行断句。
⑵本题考查的是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注意要结合翻译。把文化常识所涉及的文句翻译出来,再结合语
境来判断正误。
⑶本题考查的是文本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注意在文本中找出选项的位置。阅读选项,在文本中找出选项
的原文信息进行翻译,根据翻译结合语境判断选项。
⑷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翻译能力,注意结合句子的语境。先找出文句在原文的位置,抓住文句的关键
词来翻译,然后结合语境翻译整个句子。
(5)本题考查的是人物形象的鉴赏能力,注意找出刻画形象的文句。阅读文本,在文本中找出有关人物形
象的文句并翻译,通过翻译分析刻画形象的手法和特点,筛选重点词句组织答案。
【附参考译文】
赵大讷,字敬叔。他是我们浦阳县的(宋朝)周恭肃王赵元俨的第十代传人。起初进入仕途就做了译曹掾,
后调任泉州录事。大盗兴起,宁都泉游手好闲的男子啸聚在一起,招呼众人响应盗贼,于是他们谋划来攻
打泉州。赵大讷修建栅垒来防御他们,盗贼因此撤退离开。后来,他迁任兴化录事,转任龙溪尹。龙溪的
风俗崇尚鬼神,当地有人堆砌石块建造神祠,来供奉紫衣神,狡猾的人想要通过这谋取非法利益,一定要
用牲畜和狗做祭品。赵大讷把神像扔到江中,把建造神祠用的石头搬走,用来修建了孔子庙。下属的庭县
有很多住在山间的蛮族,官府稍微冒犯他们,他们就拿起兵器暴动抢掠,非常频繁。朝廷虽然派出大将带
兵镇守,但多年未能解决这一难题,赵大讷运用合理方法对他们进行教化引导,他们像忠厚的百姓一样服
从赵大讷的管理。当地有大姓豪族仗势杀人,郡守接受了豪族的钱财把凶手放走。赵大讷抱着案卷到州府,
逐一指明其中的非法之处。郡守大怒,暗地里用其他罪名中伤他,赵大讷丝毫都不畏惧。他不久后迁任永
嘉,永嘉按照人口来收盐税,老百姓因此困顿不堪,赵大讷请求富商将食盐转卖到瑞安。狡猾的胥吏假造
了公文,诬称平民私自贩卖食盐,有三个百姓因此自杀。郡府下令赵大讷审查这件事,赵大讷把造假的胥
吏流配到临汀。永嘉州城临靠大江,江水一旦暴涨,江岸就容易崩塌。赵大讷先把巨大的木桩排列着插在
江岸,先用柴草扼住水浪,然后再填充上泥土,用石块砌上。江岸共有几千尺得以不被损坏。后他又担任
温州、台州等地的海运千户,遭逢母亲去世,改任永新州,州民向来豪横,气焰盖过了守吏,但听闻赵大
讷到来,都畏惧驯服不敢大声喘气。乡饮酒之礼长期以来废止了,赵大讷讲授并推行它,宾主就位,饮酒
时主客互敬,合乎礼节,一揖一拜,仪表端庄,观看的人都感叹悦服。在职二年,辞职回家,时间是至正
八年的六月。
赵大讷秉性刚直,不畏惧大官,屡次管理政务繁重的县邑,都获得了能干的声誉。吏卒没有敢到乡间为非
作歹的,一贯奸猾的人和大的豪强相约远逃,他多次平反冤案,百姓为他设立生祠。有时候他因为某些事
务到偏远的地方去,当地父老携带子弟聚在一起观看说:“这就是赵侯啊!”他被人爱慕到这样的程度。和
赵大讷同一时代,有个叫金徳润的人,也是我们浦阳县人,从湖南廉访司掾,一直做官做到嘉兴推官,也
凭借处理政事被人称赞为果敢坚毅,能干有为,然而评论的人认为他还是比不上赵大讷。
赞曰:大丈夫应当凭借功名让自己扬名于世,难道一定要靠祖辈父辈的权势吗?借助祖辈父辈的权势而获
得一点成就的人,世间怎么会没有?但是最终不足以被称赞为大丈夫,这是一定的。一个人能从平民的位
置上奋发而起,最终超然独立,取得高明杰出的成就,官小的可能做到一州之牧守,官大的或许能参闻国
家大政,使自己的恩德被人们记在心里,名声流传到后世,这样才能始无愧于大丈夫这一称号,这样才是
达到了最好的人生境界啊!
25.【答案】 (1)D
(2)D
(3)A
(4)①让你长时呆在我身边得不到官职,而只让我自身受益,纵然朝廷不怪罪于我,也害怕受到神灵的
责怪。②李德林本来少年就有美名,现在又身居显贵地位,凡是他所写的文章,动辄广泛流传于世。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子大意是:当时杨遵彦主管选拔人才的事务,
他非常谨慎地选拔,举行秀才考试,很少有甲等成绩的。而李德林所回答的五道试题,都为上等,被授为
殿中将军。“铨衡”是“遵彦”的谓语,而“深慎”修饰的是“选举”,应在“铨衡”后断开,排除 A;“选举”是一个
词语,中间不能断开,而“秀才”是“擢第”的主语,应在“选举”后断开,排除 BC。故选 D。
(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D.“文中指坟墓”错,原文是“待陛下登封告成,
一观盛礼,然后收拙丘园,死且不恨”,意思是“等陛下登封告成之时,好让我一观那时的盛况,然后回我
故土,死而无憾”,可见这里的“丘园”指的是“家乡”。故选 D。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 “虽略有瑕疵”错。“不加治点”指不需要做任何修改润色。故
选 A。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本题得分点有: “沈滞”,仕宦久不迁升,此处只要理
解为得不到官职或官职不升、仕途不显即可;“润身”,使自身收益;“尤”,埋怨,怨;“谴”,谴责。 “贵
显”,显贵,地位高;“凡”,凡是;“动”,动辄,动不动,常常。
故答案为:⑴D⑵D⑶A
(4) ①让你长时呆在我身边得不到官职,而只让我自身受益,纵然朝廷不怪罪于我,也害怕受到神灵的责
怪。②李德林本来少年就有美名,现在又身居显贵地位,凡是他所写的文章,动辄广泛流传于世。
【点评】⑴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要注意阅读句子的节奏。文言文断句,一是注意读文句时的节奏;
二是注意断句的技巧,如句首发语词,主语和谓语之间等。
⑵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要注意平时的积累。文化常识是文言文的基础部分,平时学生多
积累这些知识,在背诵时要注意分类进行。
⑶此题考查的是归纳概括能力,做题时要注意理解全文内容。概括归纳的技巧,一是根据所学知识疏通
文本内容;二是根据选项,在原文中找到信息,然后把选项和原文信息进行比较来判断答案。
⑷此题考查文言翻译能力,要注意翻译的原则。文言文翻译,一是要注意字字落实的翻译原则;二是要
注意文句中的关键词。
【附参考译文】
李德林,字公辅,博陵安平人。年幼时,天资聪慧,只有几岁时,诵读左思的《蜀都赋》。十五岁时对于
古代典籍、天文地理、阴阳之学,无不通晓。任城王高湝做了定州的刺史,看中李德林的才能,把他召入
州府。他们俩早晚相随,几乎成了师生和朋友,不拘于君民间的礼仪。高湝曾经对李德林说:“我私下里
听说埋没人才就应受戮。让你长时呆在我身边得不到官职,而只让我自身受益,纵然朝廷不怪罪于我,也
害怕受到神灵的谴责。”于是李德林被举荐为秀才,送入邺京。任城王给尚书令杨遵彦写了一封信,信中
说道:“燕赵本来多奇才,这话确实不错。今年所选拔的秀才李德林,文章学识,自不必多说,只看他的风
度神采,就知他终究会成为栋梁之材。至于说到他治理国家的本领,可与贾谊、晁错同列;作文赋诗的能
力,可与相如、子云相比。即使尧舜临世,贤才豪杰满朝,然而建造大厦的人,怎么会嫌栋梁太多呢?”
杨遵彦随即令李德林起草《让尚书令表》,他拿起笔,顷刻间写成,不做丝毫修改润色。当时杨遵彦主管
选拔人才的事务,他非常谨慎地选拔,举行秀才考试,很少有甲等成绩的。而李德林所回答的五道试题,
都为上等,被授为殿中将军。 武平初年,升为通直散骑侍郎。久因母亲去世而离职,五天颗米不进、滴
水不沾。因此发热病,浑身生疮,还是哀哭不绝。许多为官的好友,亲自替他调制汤药。但李德林不愿喝,
浑身红肿,几天过去,竟出人意料病愈了,身体很快恢复。大家都说是因他的一片孝心,感动天地所致。
开皇五年,皇上诏令李德林写篇文章,记述他做宰相时的国家大事,完成后,编为五卷,命名为《霸朝杂
集》。高祖对李德林说:“自古以来,无论哪个帝王的兴盛,一定都有奇才贤士辅佐。我昨天读了您的《霸
朝杂集》,才知道因皇上盛德而感动天地降贤人于世的道理。我一定要让您处于尊贵的地位,与国家相始
终。”于是追封李德林的父亲为恒州刺史。不久又追赠他的父亲为定州刺史、安平县公,谥号为孝。让李
德林承袭。李德林本来少年就有美名,现在又身居显贵,凡是他所写的文章,动辄广泛流传于世。有些不
知道他的人,还以为他是古人呢。当初,李德林说他的父亲是太尉谘议,以此获取赠官,李元操与陈茂等
人暗地里上奏道:“李德林的父亲,去世时为校书,而他自己妄称谘议。”皇上很恨他。因此贬他为湖州刺史。
李德林叩拜谢罪道:“我不敢希望再任内史令了,只请给我一个闲散的官职。等陛下登封告成之时,好让
我一观那时的盛况,然后回我故土,死而无憾。”皇上没有答允,他转任怀州刺史。在怀州,逢大旱,李
德林责成人民挖井灌溉田地,空废劳力,竟然无丝毫裨益,被考司所贬。过了一年多,李德林去世,时年
六十一岁。
26.【答案】 (1)B
(2)C
(3)A
(4)①祐惊暗中进入京城,上奏说王仪搜集材料(打击自己),揭发都御史毛伯温因为个人恩怨而判自
己有罪。②苏州士人和百姓再次赶到京城乞求让王仪官复原职,去了两次,没有回复,回来后向巡抚侯位
诉求。
(5)①王仪为人正直,多次得罪权贵;②奸臣诬陷;③君主偏信谗言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子大意是:皇上最终怜惜祐椋对自己的忠心,
竟然恢复他的爵位,革去王仪官籍,并将毛伯温、王天民都治了罪。嘉靖一朝,大臣多因诽谤设坛祈祷一
事招致大祸,是从祐椋的告发开始的。“终……世”是终其一生的意思,不能断开,排除 AD 两项。“祐椋爱己”
都是“怜”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AC 项。故选 B。(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
识的能力。C.“被剥夺其俸禄”错。夺俸,指官吏因为过失而被罚扣其俸禄,而非剥夺。故选 C。(3)本题
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与吴山一起惩办了赵府辅国将军祐椋”错。原文是“仪偕巡抚吴山奏之,
夺爵禁锢”,王仪与吴山只是上奏揭发祐椋的罪行,“夺爵禁锢”的是朝廷。故选 A。(4)本题考查学生理
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本题得分点有:都,京城;捃摭,搜集材料;讦,揭发;私憾,个人恩怨。
阙下,朝廷;再,两次;报,回复、答复。(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题目要求简
要概括王仪屡受冤屈、多次被贬的原因。找到对应语句为“赵府辅国将军祐椋招亡命杀人劫夺,积十余年
莫敢发。仪偕巡抚吴山奏之,夺爵禁锢。会仪出为苏州知府,甫三月,祐椋潜入都,奏仪捃摭,并讦都御
史毛伯温以私憾入己罪。且言:‘臣尝建醮祈皇嗣,为知府王天民讪笑’,请并按问。帝心知祐椋罪,而悦
其建醮语,为遣使覆按,解仪、伯温任,下天民狱”,“帝终怜祐椋爱己,竟复其爵,除仪名,伯温天民皆
得罪。终嘉靖世,多以诽谤斋醮获重祸,由祐椋讦奏始”。可见王仪被贬首先是因为他为人正直,揭发了
辅国将军祐椋的罪行,得罪权贵;还因为祐椋诬陷说“奏仪捃摭,并讦都御史毛伯温以私憾入己罪”,被奸
臣诬陷;另外就是皇帝的偏听偏信,“帝心知祐椋罪,而悦其建醮语,为遣使覆按,解仪、伯温任,下天
民狱”“帝终怜祐椋爱己,竟复其爵,除仪名”。
故答案为:⑴B⑵C⑶A(4) ①祐惊暗中进入京城,上奏说王仪搜集材料(打击自己),揭发都御史毛伯温因
为个人恩怨而判自己有罪。②苏州士人和百姓再次赶到京城乞求让王仪官复原职,去了两次,没有回复,
回来后向巡抚侯位诉求。(5) ①王仪为人正直,多次得罪权贵;②奸臣诬陷;③君主偏信谗言
【点评】⑴断句的常用方法主要有:1.善用标志性词语断句,比如句首发语词、句尾语气,对话标志词(如
曰、云、语、言、道、白、对、谓等字),抓住了它们,也就抓住了一些捷径或诀窍。2.结合章法结构断
句,文言文中常用总说分承或分说总承的写法,而“分承”或“分说”部分,又多用对称句式,形成并列、排
比。3.了解固定结构断句,固定结构是文言运用中逐渐形成的凝固的词与词之间的搭配关系,每一种固定
结构都有其特定的使用范围,熟悉每种固定结构的常规形式,有助于其前后句子的断开。
⑵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了解、掌握的能力。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了解、掌握的能力。做此
类题目,平时要多积累,特别注意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官职人物常用词、表人物个性的词、值得了解的
相关复音词、表示时间的词等。
⑶解答此类题时,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逐项进行分析、判断。所设的误区主
要有:曲解文意,张冠李戴,强加因果,以偏概全。
(4)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文言文翻译应当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把
握文言句子里面的重点词汇和特殊句式。得分点: ① 都,京城;捃摭,搜集材料;讦,揭发;私憾,个
人恩怨。 ② 阙下,朝廷;再,两次;报,回复、答复。
(5)此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析的能力。先要对作品有整体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要善于抓住关键语
句,理清全文脉络,把握作品主旨。然后紧扣题目的找到相应的句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最后分点
作答。
【附参考译文】
王仪,字克敬,文安人。嘉靖二年进士。被授予灵璧知县的官职。因为才能出众,调任嘉定知县。七年提
升为御史,代天子巡狩陕西。秦府豪绅强占百姓资产,王仪全都夺回归还百姓。延绥发生大饥荒,朝廷命
令陕西布政使胡忠为巡抚,王仪上疏论劾将他罢免。
不久,代天子巡狩河南。赵府辅国将军祐椋招来亡命之徒杀人抢劫,十多年来,没有人敢揭发。王仪和巡
抚吴山上奏揭发他,祐椋被夺去爵位并受禁锢。(这时)恰逢王仪出任苏州知府,(赴任)刚三个月,祐
椋潜入京都,上奏说王仪搜罗材料诬陷他,并揭发(攻击)都御史毛伯温因为私怨诬陷自己有罪。并说:
“我曾经设祭坛为皇上早生太子祈祷,被知府王天民讥笑”,请求(皇上)一并审问。皇上心里知道祐椋确
实有罪,但喜欢他所说设坛祈祷的话。为此派遣使者重新审查此事,解除了王仪、毛伯温的职务,把王天
民关入监狱。使者上奏说王仪没有诬告祐椋,但祐椋犯罪在大赦之前,应该从轻治罪。皇上最终怜惜祐椋
对自己的忠心,竟然恢复他的爵位,革去王仪官籍,并将毛伯温、王天民都治了罪。嘉靖一朝,大臣多因
诽谤设坛祈祷一事招致大祸,是从祐椋的告发开始的。
王仪将离开苏州,当地士人和百姓跑到京城乞求留任,皇上没有准许。不久被推荐起用为抚州知府。苏州
士人和百姓再次赶到京城乞请王仪回任苏州知府,去了两次,皇上没有答复。人们回来后向巡抚侯位诉求,
侯位将这件事禀告了皇上,皇上才答应了。王仪到苏州后感叹说:“苏州赋税占全国的十分之二,田亩数
额混乱不清无法查核,凭什么制定税额呢?”于是亲自至田头丈量田亩,让每个县各自造册登记。用八条
措施核定税额,并用三条措施核查税收,征派的徭役、杂务尽量使其平均。(因)政绩列知府之首,升为
浙江副使,整顿苏、松、常、镇四府的兵备。当时巡抚欧阳锋实行均田赋,王仪辅佐他,把治理苏州的方
法在邻郡推行。因与提督王学夔讨贼失败,被罚扣俸禄戴罪留任。不久,(因)在江上歼灭盗贼,增加一
级俸禄,升迁为山西右参政,管辖翼、宁两地。敌寇抵达清源城,王仪将城门敞开,贼寇疑惑不解便领兵
离开了。王仪巡视所管辖的地方,修筑城墙,积蓄干粮,于是榆次到平定一带都建起了城墙。
嘉靖二十一年,升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贼寇侵入龙门,总兵官邵永等人击败贼寇。王仪晋升为右副
都御史。不久因为修筑边境城墙,受赐银币。贼寇从万全右卫处进入,巡逻的骑兵侵犯完、唐两地,王仪
因此被罚扣俸禄两级。(后来)渐升至右参政,重新担任右佥都御史,巡抚甘肃。还未出发,俺答进犯京
城,皇上下诏命令王仪急速前往通州镇守。仇鸾部下士卒掠夺百姓钱财,王仪逮捕并对他们施以笞刑,带
上枷锁立在城门外。仇鸾向皇上求诉,皇上下令将王仪逮捕审讯并贬斥为民,(不久)去世。隆庆初年,
王仪的儿子王绒为父诉冤,呈上为王仪恢复官职,并给予家属抚恤。
27.【答案】 (1)C
(2)A
(3)B
(4)①(戴震)跟随婺源的江永求学,戴震用他所学习的(知识)向江永请教,江永对此感到惊叹。②
每提出一个(新的)见解,起初(人们认为)好像是臆断,但经过研讨考订,(发现)确实是不可以更动
的。
【解析】【分析】(1)句子大意是:皇帝特别下令,让他与会试考中者一同参加殿试,赐予他同进士出
身,授翰林院庶吉士。戴震凭文章学问得到礼遇,出入于朝廷负责编撰的机构。四库全书馆有了奇文和疑
惑,总去向他咨询请教。“与会试中式者同赴殿试”都是“特命”的内容,不宜分断,排除 B、D 两项;“震以
文学受知”主谓宾都全,意思完整;“出入”则是“著作之庭馆中”的谓语,应在“出入”前断开,排除 A 项。
(2)A 项,“对文章或书籍正文做解释的文字称为‘疏’,对‘疏’做进一步注释的文字称为‘注’”解说错误,正
确解说为:“对文章或书籍正文做解释的文字称为‘注’,对‘注’做进一步注释的文字称为‘疏’。”
(3)B 项,“躲避仇家来到都城后,不仅惠栋和沈彤成了他的忘年好友”分析错误,原文表述为“与吴县惠
栋、吴江沈彤为忘年友。以避仇入都”,时间错误。
(4)本题得分点有:从……游,跟随……求学;质,请教;为之,对此。义,见解;参考,研讨考订;易,
更动。
故答案为:⑴C
⑵A
⑶B
(4) ①(戴震)跟随婺源的江永求学,戴震用他所学习的(知识)向江永请教,江永对此感到惊叹。②每
提出一个(新的)见解,起初(人们认为)好像是臆断,但经过研讨考订,(发现)确实是不可以更动的。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
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
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⑵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
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
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
作答。
⑶本题考查概括归纳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
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②放回原文,概括信息。特别是在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
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
⑷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
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
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
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
来的也可以“省略”。
【附参考译文】
戴震,字东原,安徽休宁人。读书喜欢深入思考,年少时塾师向他讲授《说文》,三年间他全部掌握了重
要内容。十六七岁时,精研各种注疏文字,实事求是,不以一家之说为主。(戴震)跟随婺源的江永求学,
戴震用他所学习的(知识)向江永请教,江永对此感到惊叹。
他性格十分正直,家里常常一贫如洗,但是学问却天天精进。北方的学者如献县纪昀、大兴朱筠,南方学
者如嘉定钱大昕、王鸣盛、余姚卢文弨、青浦王昶,都降低身份与他交往。
乾隆)二十七年,戴震参加乡试考中举人。(乾隆)三十八年,皇帝下诏开设四库全书馆,征召海内外博
学之士担任编校的职务,四库全书总裁推荐戴震充任纂修。(乾隆)四十年,皇帝特别下令,让他与会试
考中者一同参加殿试,赐予他同进士出身,授翰林院庶吉士。戴震凭文章学问得到礼遇,出入于朝廷负责
编撰的机构。四库全书馆有了奇文和疑惑,总去向他咨询请教。戴震总想着恪尽职守,早早晚晚披阅检校,
寒暑不断。经过他进呈(给皇帝御览)的图书典籍,都是编排校订十分准确的。他校对的《大戴礼记》《水
经注》尤其精妙。又在《永乐大典》内得到《九章》《五曹算经》等七种典籍,都是王锡阐、梅文鼎所没
有见过的。戴震校正错误补充阙文然后进献,得到旨意刊行。(乾隆)四十二年,死在任上,享年五十五
岁。
戴震的学问,是从字音、字形推求字句的理解,根据字义、句义来推寻圣贤之道。他说:“圣贤之道不可
凭空想象,一定要从古文经书中寻求。想从古文经书中寻求圣贤之道,但是古文经书丧失殆尽,今古相距
遥远,一定要寻求古字古义的解释。古字古义的解释明确了,那么古文经书的含义就明确了;古文经书的
含义明确了,那么圣贤之道就明确了,如果我们的思想与圣贤之道相吻合,就会借此而明了圣贤之道。圣
贤之道并非别的东西,它就存在于过去的典章制度中。那些人分开了古字古义和圣贤之道,把它们当作是
(独立的)两个方面,一定会误入歧途而自己却不知道啊。”
戴震研究学问精确明晰。每提出一个(新的)见解,起初(人们认为)好像是臆断,但经过研讨考订,(发
现)确实是不可以更动的。
戴震死后,他的文字学,由高邮王念孙、金坛段玉裁传承;测算的学问,由曲阜孔广森传承;典章制度的
学问,由兴化任大椿传承。他们都是戴震的弟子。他死后十来年,清高宗拿出戴震校正的《水经注》询问
南书房的众位大臣:“戴震还在吗?”答道:“已经死了。”皇上叹息了好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