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7 圆锥曲线中的中点弦问题-2021年高考数学高分突破冲刺练(全国通用)(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专题17 圆锥曲线中的中点弦问题-2021年高考数学高分突破冲刺练(全国通用)(解析版)

ID:654526

大小:1.48 MB

页数:20页

时间:2021-04-0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专题 17 圆锥曲线中的中点弦问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椭圆 2 2 2 2: 1( 0)x yC a ba b     的左焦点为 F,过点 F 的直线 3 0x y   与椭圆 C 相交于不同 的两点 A B、 ,若 P 为线段 AB 的中点,O 为坐标原点,直线OP 的斜率为 1 2  ,则椭圆 C 的方程为( ) A. 2 2 13 2 x y  B. 2 2 14 3 x y  C. 2 2 15 2 x y  D. 2 2 16 3 x y  【解析】设 ( ,0)F c ,因为直线 3 0x y   过 ( ,0)F c ,所以 0 3 0c    ,得 3c  , 所以 2 2 2 3a b c   ,设 1 1 2 2( , ), ( , )A x y B x y , 由 2 2 1 1 2 2 2 2 2 2 2 2 1 1 x y a b x y a b       ,得 2 2 2 2 1 2 1 2 2 2 x x y y a b    ,得 2 1 2 1 2 2 1 2 1 2 y y x xb x x a y y      , 因为 P 为线段 AB 的中点,O 为坐标原点, 所以 1 2 1 2( , )2 2 x x y yP   , 1 2 1 2 1 2 1 2 0 12 202 OP y y y yk x x x x        , 所以 2 2 1 2 2 2 1 2 2( 2)AB y y b bk x x a a       , 又 ,A B 在直线 3 0x y   上,所以 1ABk  , 所以 2 2 2 1b a  ,即 2 22a b ,将其代入 2 2 3a b  ,得 2 3b  , 2 6a  , 所以椭圆 C 的方程为 2 2 16 3 x y  .故选:D 2.已知双曲线   2 2 2 2: 1 0, 0x yC a ba b     的右焦点为 F ,虚轴的上端点为 B ,点 P ,Q 在双曲线上,且 点  2,1M  为线段 PQ 的中点, //PQ BF ,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e,则 2e ( ) A. 2 1 2  B. 3 1 2  C. 2 2 2  D. 5 1 2  【解析】解法一:由题意知  ,0F c ,  0,B b ,则 PQ BF bk k c    . 设  1 1,P x y ,  2 2,Q x y ,则 2 2 1 1 2 2 2 2 2 2 2 2 1, 1, x y a b x y a b       两式相减,得     2 1 21 2 2 1 2 1 2 b x xy y x x a y y    . 因为线段 PQ 的中点为  2,1M  ,所以 1 2 4x x   , 1 2 2y y  , 又 1 2 1 2 PQ y y bk x x c    ,所以 2 2 4 2 b b c a   ,整理得 2 2a bc , 所以  4 2 2 2 2 24 4a b c c c a   ,即 4 24 4 1 0e e   ,得 2 2 1 2e  .故选:A. 解法二:由题意知  ,0F c ,  0,B b ,则 BF bk c   . 设直线 PQ 的方程为  1 2y k x   ,即 2 1y kx k   , 代人双曲线方程,得     22 2 2 2 2 2 2 22 2 1 2 1 0b a k x a k k a k a b       . 设  1 1,P x y ,  2 2,Q x y ,则 1 2 4x x   ,所以  2 2 2 2 2 2 1 4a k k b a k    , 又 BF bk k c    ,所以 2 2 22 2 1 4 4b b ba b ac c c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整理得 2 2a bc ,所以 2 2 2 0c b bc   ,即 2 2 1 0c c b b       ,得 2 1c b   , 则     2 2 2 2 2 2 22 2 2 2 1 2 1 22 1 11 c c c be a c b c b                 ,故选:A. 3.已知双曲线 2 2 12 yx   上存在两点 M,N 关于直线 y x b   对称,且 MN 的中点在抛物线 2 3y x 上, 则实数 b 的值为( ) A.0 或 9 4 B.0 C. 9 4 D. 8 【解析】设  1 1,M x y ,  2 2,N x y , MN 的中点  0 0,P x y , 因为 2 2 1 1 2 2 2 2 12 12 yx yx       ,所以 2 1 2 1 2 1 2 1 2y y y y x x x x     ;又因为 1 2 0 2 1 0 2 2 x x x y y y      , 所以 0 0 2MN yk x   ;又因为 M,N 关于直线 y x b   对称,所以 1MNk  ,即 0 02y x ; 又因为点  0 0,P x y 在直线 y x b   上,所以 0 0y x b   ; 由 0 0 0 0 2y x y x b      ,可得 2,3 3 b bP     ,所以 22 33 3 b b      ,即 0b  或 9 4b  ,故选:A. 4.过点 ( ,1)( 1)P a a  作直线与双曲线 2 2 1x y  交于 A,B 两点,使点 P 为 AB 中点,则 a 的取值范围是 ( ) A. (1, 2] B. (1, 2) C.[ 2, ) D. ( 2, ) 【解析】设  1 1,A x y ,  2 2,B x y ,则 2 2 1 1 1x y  ①, 2 2 2 2 1x y  ②, ①  ②得: 2 2 2 2 1 2 1 2 yx x y ,即     1 2 1 2 1 2 1 2x x x x y y y y     , 因为 ( ,1)P a 是 AB 中点,所以 1 2 2x x a  , 1 2 2y y  , 所以 1 2 1 2 1 2 1 2 2 2AB y y x x ak ax x y y       , 设直线 AB 的方程为:  1y a x a   ,即 21y ax a   ,代入抛物线方程得:   22 21 1x ax a      ,展开整理得:      22 2 2 21 2 1 1 1 0a x a a x a       , 因为直线与抛物线有两个交点, 所以      2 22 2 2 24 1 4 1 1 1 0a a a a            ,因为 1a  ,所以 21 0a  , 所以    22 2 21 1 1 0a a a        ,展开整理得: 2 2 0a   ,解得: 2a  所以 a 的取值范围是 ( 2, ) ,故选:D 5.已知斜率为 3 的直线 l 与抛物线 C : 2 6y x 交于 A , B 两点,当弦 AB 的中点到焦点的距离最小时, 直线 l 的方程为( ) A. 3 3y x  B. 73 2y x  C. 3y x D. 3 6y x  【解析】设  1 1,A x y ,  2 2,B x y ,所以 2 1 16y x , 2 2 26y x , 两式相减可得:     2 2 1 2 1 1 1 2 1 26y y y y y y x x      ,则  1 2 1 2 1 2 6y y y yx x    , 因为 1 2 1 2 3AB y yk x x   ,所以 1 2 2y y  , 所以弦 AB 的中点的纵坐标为 1,可设中点坐标为  0 ,1x , 所以中点到焦点的距离   2 2 2 0 0 3 30 1 12 2d x x                当 0 3 2x  时, min 1d  ,则中点坐标为 3 ,12      ,所以直线l 的方程为 31 3 2y x      , 即为 73 2y x  .经检验符合题意.故选:B. 6.已知椭圆   2 2 2 2 1 0x y a ba b     的右焦点和上顶点分别为点   ,0F c b c 和点 A ,直线 :6 5 28 0l x y   交椭圆于 ,P Q 两点,若 F 恰好为 APQ 的重心,则椭圆的离心率为( ) A. 2 2 B. 3 3 C. 5 5 D. 2 5 5 【解析】由题设        1 1 2 2,0 , 0, , , ,,F c A b P x y Q x y ,则线段 PQ 的中点为  0 0,B x y , 由三角形重心的性质知 2AF FB  ,即  0 0, 2 ,( )c b x c y   ,解得: 0 0 3 ,2 2 c bx y   即 3 ,2 2 c bB    代入直线 :6 5 28 0l x y   ,得 59 28 02 bc    ①. 又 B 为线段 PQ 的中点,则 1 2 1 23 ,x x c y y b     , 又 ,P Q 为椭圆上两点, 2 2 2 2 1 1 2 2 2 2 2 21, 1x y x y a b a b      , 以上两式相减得      1 2 1 2 1 2 1 2 2 2 0x x x x y y y y a b      , 所以 2 2 1 2 1 2 2 2 1 2 1 2 3 6 5PQ y y x xb b ck x x a y y a b            ,化简得 22 5a bc ② 由①②及 2 2 2a b c  ,解得: 2 5 4 2 a b c       ,即离心率 5 5e  . 故选:C. 7.已知双曲线 1C :   2 2 2 2 1 0, 0x y a ba b     ,若存在斜率为 1 的直线与 1C 的左、右两支分别交于点 P ,Q , 且线段 PQ 的中点在圆 2C :  22 42 5x y   上,则 1C 的离心率的最小值为( ) A. 2 B. 3 C.2 D. 5 【解析】设 1 1 2 2( , ), ( , )P x y Q x y ,则 2 2 1 1 2 2 1x y a b   ①, 2 2 2 2 2 2 1x y a b   ② 1  ②得 2 2 2 2 1 2 1 2 2 2 0x x y y a b    ,化简得 2 1 2 1 2 2 1 2 1 2 y y y y b x x x x a     , 因为直线斜率为 1,所以 2 1 2 2 1 2 y y b x x a   ,设 0 0( , )M x y 为 ,P Q 中点, 则 2 0 2 0 y b x a  ③,其中 1 2 0 2 x xx  , 1 2 0 2 y yy  , 因为 M 在圆上,则  22 0 0 42 5x y   ④ ③代入④可得 2 4 4 0 0 4 4 16( ) 4 05a y bb y b   , 方程有解可得 8 4 41616 4( ) 54 0b a b b      ,即 44 45 4 4b a b  , 解得 2 2 2 2c a a   ,即 2 2 3c a  ,所以 3e  ,故选:B 8.过抛物线 2 2 ( 0)y px p  的焦点 F 的直线 l(不平行于 y 轴)交抛物线于 A,B 两点,线段 AB 的中垂 线交 x 轴于点 M,若 AB 4 ,则线段 FM 的长度为( ) A.1 B.2 C.3 D.4 【解析】设 1 1( , )A x y , 2 2( , )B x y ,由抛物线性质可知 1 2 4AB x x p    . 2 2 1 1 2 22 , 2y px y px  , 2 2 1 2 1 22 2y y px px    ,由题可知 1 2x x . 1 2 1 2 1 2 ( )( ) 2y y y y px x    ,即 1 2 2 AB pk y y   , 设线段 AB 的中垂线的斜率为 0k ,则 1 2 0 1 2AB y yk k p     . 所以 AB 的中垂线方程为: 1 2 1 2 1 2( )2 2 2 y y y y x xy xp       , 令 0y  ,则 M 的横坐标 1 2 2M x xx p   , 则 1 2 1 2 4 22 2 2 2 2M x x x x pp pFM x p           , 所以线段 FM 的长度为 2.故选:B. 9.已知圆    2 2 5: 2 1 2C x y    与椭圆 2 2 2: 4 4x y b   相交于 ,A B 两点,若 AB 是圆C 的直径,则 椭圆  的方程为( ) A. 2 2 112 3 x y  B. 2 2 14 3 x y  C. 2 2 18 2 x y  D. 2 2 14 x y  【解析】依题意,点 ,A B 关于圆心  2,1M  对称,且 10AB  . 设  1 1,A x y ,  2 2,B x y ,则 2 2 2 1 14 4x y b  , 2 2 2 2 24 4x y b  , 两式相减并结合 1 2 4x x   , 1 2 2y y  得    1 2 1 24 8 0x x y y     . 易知, AB 不与 x 轴垂直,则 1 2x x ,所以 AB 的斜率 1 2 1 2 1 2AB y yk x x   , 因此 AB 直线方程为  1 2 12y x   , 代入椭圆方程得: 2 24 8 2 0x x b    ,所以 1 2 4x x   , 2 1 2 8 2x x b  . 于是     2 2 2 1 2 1 2 1 2 1 51 4 10 22 2AB x x x x x x b           . 由 10AB  ,得  210 2 10b   ,解得 2 3b  . 所以椭圆的方程为 2 2 112 3 x y  ,故选:A. 10.已知抛物线 2:E y x ,直线 2y kx  交抛物线 E 于 ,A B 两点, M 是 AB 的中点,过 M 作 y 轴的 垂线交抛物线 E 于点 N ,且 0NA NB   ,若 1k  ,则 k 为( ) A. 2 B. 3 2 C. 3 D.2 【解析】设      2 2 1 1 2 2 0 0, , , , ,A y y B y y M x y ,则  2 0 0,N y y ,    2 2 2 2 1 0 1 0 2 0 2 0, ,NA y y y y NB y y y y       ,由 0NA NB   ,      2 2 2 2 1 0 2 0 1 0 2 0 0y y y y y y y y       ,   1 0 2 0 1 0y y y y     ,   2 1 2 0 1 2 0 1 0y y y y y y       ,①,即 2 1 2 03 1 0y y y    , 由 2 2 y x y kx      得 2 2 0ky y   , 当 1 8 0k    ,即 1 8k   时, 1 2 1 2 1 2,y y y yk k      , 代入①得: 2 2 3 1 04k k     ,即 24 8 3 0k k   ,解得 3 2k = 或 1 2k  (舍去),故选:B 11.已知椭圆 2 2 2 2: 1( 6)6 y xC bb    上存在两点 ,M N 关于直线 2 3 1 0x y   对称,且线段 MN 中点的 纵坐标为 2 3  ,则 2b 的值是( ) A. 2 B. 3 C. 4 D. 5 【解析】设    1 1 2 2, , ,M x y N x y ,点 ,M N 关于直线 2 3 1 0x y   对称, 1 2 1 2 3 2 y y x x    且线段 MN 中点在直线 2 3 1 0x y   上,纵坐标为 2 3  ,所以横坐标为 1 2  , 1 2 1 2 41, 3x x y y      ,    1 1 2 2, , ,M x y N x y 在椭圆上: 2 2 1 1 2 2 2 2 2 2 16 16 y x b y x b       , 2( 6)b  ,两式相减得: 2 2 2 2 1 2 1 2 2 06 y y x x b    ,      1 2 1 2 1 2 1 2 2 06 y y y y x x x x b      ,         1 2 1 2 2 1 2 1 2 06 y y x x x x b y y    , 2 1 1 044 3b         ,解得: 2 3b  .故选:B 12.已知抛物线 C1: 2 16 15y x 和圆 C2:(x-6)2+(y-1)2=1,过圆 C2 上一点 P 作圆的切线 MN 交抛物线 C,于 M,N 两点,若点 P 为 MN 的中点,则切线 MN 的斜率 k>1 时的直线方程为( ) A.4x-3y-22=0 B.4x-3y-16=0 C.2x-y-11+5=0 D.4x-3y-26=0 【解析】画出曲线图像如下图: 由题意知,切线 MN 的斜率 k 存在且不为 0,设点 0 0( , )P x y , 设直线 MN 的方程为: ( 0)x my n m   ,其中 1 1k m   ,则 0 1m  , 联立 2 16 15 x my n y x    ,可得 2 16 16 015 15y my n   , 则有, 1 2 16 15y y m  , 2 1 2 1 2 16( ) 2 215x x m y y n m n      , 根据中点坐标公式可得, 2 0 8 15x m n  , 0 8 15y m , 又直线 MN 与圆 C2 相切,则有 2 6 1 1 m n m     ,即 2 2(6 ) 1m n m    ①, 依题意,直线 C2P 与直线 MN 垂直,则 2 8 1 115 18 615 m m mn       , 整理得 21 8 8 615 15n mm     ②, 将②代入①并整理得, 4 3 264 240 64 240 225 0m m m m     , 降次化简可得, 3 2(4 3)(16 48 20 75) 0m m m m     ③, 令 3 2( ) 16 48 20 75g m m m m    , 则 2 2 2( ) 48 96 20 48( 1) 68g m m m m       ,因为 0 1m  , 所以 2( ) 48( 1) 68 0g m m     ,即 ( )g m 在 (0,1) 单调递减, 则 ( ) (0) 75 0g m g    在 (0,1) 上恒成立,即 ( )=0g m 在 (0,1) 无解, 从而③式的解只有一个, 3 4m  ,代入②式可得, 13 2n  , 所以,直线 MN 的方程为: 3 13 4 2x y  ,整理得,4x-3y-26=0.故选:D. 二.填空题 13.已知双曲线   2 2 2 2: 1 0, 0x yC a ba b     的右焦点为 F ,虚轴的上端点为 B ,点 P ,Q 为 C 上两点, 点  2,1M  为弦 PQ 的中点,且 //PQ BF ,记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e,则 2e ______. 【解析】解法一 由题意知  ,0F c ,  0,B b ,则 PQ BF bk k c    .设  1 1,P x y ,  2 2,Q x y , 则 2 2 1 1 2 2 2 2 2 2 2 2 1 1 x y a b x y a b       , , 两式相减,得     2 1 21 2 2 1 2 1 2 b x xy y x x a y y    .因为 PQ 的中点为  2,1M  , 所以 1 2 4x x   , 1 2 2y y  ,又 1 2 1 2 PQ y y bk x x c    ,所以 2 2 4 2 b b c a   ,整理得 2 2a bc , 所以  4 2 2 2 2 24 4a b c c c a   ,得 4 24 4 1 0e e   ,得 2 2 1 2e  . 解法二 由题意知  ,0F c ,  0,B b ,则 BF bk c   .设直线 PQ 的方程为  1 2y k x   , 即 2 1y kx k   ,代入双曲线方程,得     22 2 2 2 2 2 2 22 2 1 2 1 0b a k x a k k x a k a b       . 设  1 1,P x y ,  2 2,Q x y ,结合  2,1M  为 PQ 的中点,得  2 1 2 2 2 2 2 2 1 4a k kx x b a k     . 又 BF bk k c    ,所以 2 2 2 22 2 1 4 4b b ba b ac c c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整理得 2 2a bc ,所以  4 2 2 2 2 24 4a b c c c a   ,得 4 24 4 1 0e e   ,得 2 2 1 2e  . 14.已知椭圆 2 2 2 2 1( 0)x y a ba b     ,点 F 为左焦点,点 P 为下顶点,平行于 FP 的直线l 交椭圆于 A B, 两点,且 A B, 的中点为 11 2M      , ,则椭圆的离心率为__________. 【解析】由题意知  ,0F c ,  0,P b ,所以直线 FP 的斜率为 0 0 ( ) b b c c      , 设  1 1,A x y ,  2 2,B x y ,则 2 2 1 1 2 2 1x y a b   ①, 2 2 2 2 2 2 1x y a b   ②, ①-②得: 2 2 2 2 1 2 1 2 2 2 x x y y a b    ,即      1 1 1 22 2 1 2 2 2 x x y y y y a x x b      , 因为 11 2M      , 是 A B, 的中点,所以 1 2 2x x  , 1 2 1y y  , 所以    21 1 2 2 2 2 x y y a b x   ,所以 2 1 2 2 1 2 2 AB y y bk x x a    , 因为 //AB FE ,所以 2 2 2b b c a    ,即 2 2a bc ,所以 2 2 2b c bc  , 所以 b c ,所以 2 2 2 22a b c c   ,所以 2 2 ce a   15.若直线 3 5y kx  交椭圆 2 2: 14 xE y  于 P , Q 两点,则线段 PQ 的中垂线 l 在 x 轴上的截距的取值 范围是________. 【解析】设  1 1,P x y ,  2 2,Q x y ,线段 PQ 的中点为  0 0,T x y ①当 0k  时,易得线段 PQ 的中垂线 l 在 x 轴上的截距为 0; ②当 0k  时,由 2 2 3 5 14 y kx x y       ,得 2 2 24 644 1 0 5 25 k x kx    , 所以 1 2 2 24 5 4 1 kx x k     ,    1 2 2 21 2 24 5 4 1 5 6 6 6 5 5 4 1 y y kk k k x x k              于是有 0 2 12 12 1 15 4 1 5 4 kx k k k       ,  20 5 1 3 4 y k   因为    14 , 4 4,k k       ,所以 0 3 3,0 0, 5 5 x            , 因为 0 2 12 5 4 1 kx k    ,  20 5 1 3 4 y k   ,所以 0 0 1 4ky x  , 因为直线 l 的方程为  0 0 1y y x xk     , 所以直线 l 在 x 轴上的截距为 0 0 0 3 9 9,0 0, 4 20 20 ky x x              . 综上,线段 PQ 的中垂线 l 在 x 轴上的截距的取值范围是 9 9, 20 20     . 16.已知椭圆 C: 2 2 14 x y  ,A,B 是椭圆 C 上两点,且关于点 1 3,2 4M       对称,P 是椭圆 C 外一点, 满足 PA , PB 的中点均在椭圆 C 上,则点 P 的坐标是___________. 【解析】设    1 1 2 2, , ,A x y B x y , A,B 是椭圆 C 上两点, 则 2 21 1 2 22 2 14 14 x y x y       ,两式相减得      1 2 1 2 1 2 1 2 04 x x x x y y y y       , 1 3,2 4M        是 AB 中点,则  1 2 1 2 3 04 2 x x y y    ,即 1 2 1 2 3 6 y y x x    , 故直线 AB 斜率为 3 6  ,则直线 AB 方程为 3 3 1 4 6 2y x       ,即 3 3 6 3y x   , 将直线方程代入椭圆得 2 2 0x x   ,解得 1 21, 2x x   ,则可得  31, , 2,02A B      , 设  P m n, ,则 PA 中点为 1 2 3,2 4 m n      ,PB 中点为 2 ,2 2 m n     ,  PA , PB 的中点均在椭圆 C 上, 则       22 2 2 2 31 116 16 +2 116 4 nm m n        ,解得 1 13 2 3 39 4 m n       或 1 13 2 3 39 4 m n       , P 的坐标为 1 13 3 39,2 4         或 1 13 3 39,2 4         . 故答案为: 1 13 3 39,2 4         或 1 13 3 39,2 4         . 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已知斜率为的 3 4 的直线l 与椭圆   2 2 2 2: 1 0x yC a ba b     交于点 ,A B ,线段 AB 中点为  11D  , , 直线 l 在 y 轴上的截距为椭圆C 的长轴长的 7 16 倍. (1)求椭圆C 的方程; (2)若点 , , ,P Q M N 都在椭圆上,且 ,PQ MN 都经过椭圆C 的右焦点 F ,设直线 ,PQ MN 的斜率分别为 1 2,k k , 1 2 1k k   ,线段的中点分别为 ,G H ,判断直线GH 是否过定点,若过定点.求出该定点,若不 过定点,说明理由. 【解析】(1)设    1 1 2 2, , ,A x y B x y ,则 1 2 1 22, 2x x y y     , 且 2 2 2 2 1 1 2 2 2 2 2 21, 1x x x x a b a b     ,两式相减得 2 2 2 2 1 2 1 2 2 2 x x y y a b    , 即 2 1 2 1 2 2 1 2 1 2 y y y y b x x x x a      ,即 2 2 2 3 2 4 b a     ,所以 2 2 3 4 b a  ,又直线 l 的方程为  31 14y x   , 令 0x  ,得 7 4y  ,所以 7 72 , 2, 316 4a a b    ,所以椭圆C 的方程为 2 2 14 3 x y  . (2)由题意得  1,0F ,直线 ,PQ MN 的方程分别为  1 2( )1 , 1y k x y k x    , 设    3 3 4 4, , ,P x y Q x y ,联立 1 2 2 ( 1) 14 3 y k x x y     , 得  2 2 1 2 1 2 13 4 8 4 12 0k k kx x     ,所以 2 1 2 3 4 1 8 3 4x k kx   , 则 2 2 1 1 2 2 1 1 4 3,3 4 3 4 k kG k k       ,同理 2 2 2 2 2 2 2 2 4 3,3 4 3 4 k kH k k       , 所以 1 2 2 2 1 2 1 2 2 2 1 2 1 2 2 2 1 2 3 3 3 3 4 3 4 4 4 4 3 4 3 4 GH k k k kk kk k k k k k k        ,由 1 2 1k k   ,得  1 1 3 14GHk k k   , 所以直线GH 的方程为 2 21 1 1 12 2 1 1 3 43 3 4 4 3 4 k ky k k xk k             整理得  2 1 1 3 314 4y k k x        ,所以直线GH 过定点 31, 4      . 18.抛物线 2: 4C x y 上任取两点  1 1,A x y ,  2 2,B x y .已知 AB 的垂直平分线 l 分别交 x 轴、y 轴于点 P , Q . (1)若 AB 的中点坐标为  1,2 ,求直线 AB 的斜率; (2)若 PQ 的中点恰好在抛物线C 上,且 5 2AB PQ ,求直线 AB 的斜率. 【解析】(1)设直线 :AB y kx b  ,  1 1,A x y ,  2 2,B x y , 代入 2 4x y 得 2 4 4 0x kx b   , 1 2 4 2x x k    ,则直线 AB 的斜率 1 2k  ; (2)由(Ⅰ)得 2 4 4 0x kx b   , AB 中点坐标为 22 ,2k k b ,显然 0k  , 则   21: 2 2PQ y x k k bk      , 从而   22 2 ,0P k k b  ,  20,2 2Q k b  , PQ 中点坐标为  2 22 2 2 2,2 2 k k b k b        , 因为 PQ 的中点在抛物线C 上,所以有  22 2 22 2 2 244 2 k k b k b     , 又 22 2 0k b   ,故 2 2 82 2 0k b k     而 2 2 2 1 21 4 1AB k x x k k b      ,  2 21 2 2PQ k k b    故  2 2 2 5 5 84 2 22 2k b k b k       ,设 2m k ,得 5m b m   , 2 8 2 2 5m m mm        , 3 22 8 5 0m m m    ,   21 3 5 0m m m    ,又 0m  ,得 1m  或 3 29 2m   , 又 8 2 0m b mm      , 4 2m   ,故 1m  或 3 29 2m   符合, 即 1k   , 3 29 2   . 19.已知椭圆 2 2 12 x y 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 1 2,F F ,过 1F 的直线 l 不垂直坐标轴,与椭圆交于 ,A B 两点, M 是 AB 的中点. (1)若点 M 的横坐标为 1 2  ,求点 M 的纵坐标; (2)记 2 2 2, ,F A F B F M 的斜率分别为 1 2 3, ,k k k ,是否存在直线 l 使得 1 3 2,2 ,k k k 成等差数列,若存在, 求出直线 l 的方程;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析】(1)由题知:  1 1,0F  ,  2 1,0F , 设直线l 的方程为:  1y k x  ,  1 1,A x y ,  2 2,B x y , 则联立直线与椭圆方程:   2 2 12 1 x y y k x       , 消去 y 得:  2 2 2 21 2 4 2 2 0k x k x k     , 2 1 2 2 4 1 2 kx x k      , 2 1 2 2 2 2 1 2 kx x k   , M 是 AB 的中点, M 的横坐标为 2 1 2 2 2 1 2 1 2 2 x x k k      ,解得: 2 1 2k  , 2 2k   , M 的纵坐标为      1 2 1 21 2 1 1 2 2 2 2 2 2 4 k x k x k x x ky y k          , (2)假设存在直线 l 满足条件, 由(1)知: 2 1 2 2 4 1 2 kx x k     , 2 1 2 2 2 2 1 2 kx x k   ,  1 2 1 2 2 22 1 2 ky y k x x k k       , M 是 A , B 的中点, M 的坐标为: 2 2 2 2 ,1 2 1 2 k k k k      , 1k , 32k , 2k 成等差数列, 3 1 24k k k   ,  2 1,0F , 1 1 1 1 yk x    , 2 2 2 1 yk x   , 2 3 2 2 2 1 2 2 4 111 2 k kkk k k k      , 代入得: 1 2 2 1 2 4 4 1 1 1 y yk k x x      , 化简得:      2 1 2 1 2 1 2 2 1 1 24 1 4 1k x x x x k y x y x y y               , 将 2 1 2 2 4 1 2 kx x k     , 2 1 2 2 2 2 1 2 kx x k   , 1 2 2 2 1 2 ky y k    ,  1 1+1y k x ,  2 2 +1y k x 代入并化简解 得: 5 2k   ,直线 l 的方程为:  5 12y x   . 2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已知椭圆   2 2 2 2: 1 0x yC a ba b     的左顶点与上顶点的距离为 2 3 ,且 经过点 2, 2 . (1)求椭圆 C 的方程. (2)直线 l 与椭圆 C 相交于 P、Q 两点,M 是 PQ 的中点.若椭圆上存在点 N 满足 3ON MO  ,求证:△ PQN 的面积 S 为定值. 【解析】(1)椭圆 C 的左顶点 ( ,0)a ,上顶点 (0, )b . 因为左顶点与上顶点的距离为 2 3 ,所以 2 2 2 3a b  ,化简得 2 2 12.a b  ① 因为椭圆经过点 2, 2 ,所以 2 2 4 2 1a b   ,② 由①②解得 2 28, 4a b  或 2 26, 6a b  (舍去),所以椭圆 C 的方程为 22 1.8 4 yx   (2)当 PQ 斜率不存在时,N 为 ( 2 2,0), PQ 方程为 2 2 3x   ,易得 8 2 3PQ  . 此时 1 1 8 2 8 2 64 .2 2 3 3 9S MN PQ       当 PQ 斜率存在时,设 PQ 的方程为 ( 0)y kx m m   , 联立 2 2 18 4 y kx m x y     ,得    2 2 21 2 4 2 4 0k x kmx m     , 由   2 2 2(4 ) 8 1 2 4 0,km k m     得 2 20 8 4.m k   ( ) 设    1 1 2 2, , , ,P x y Q x y 则  2 1 2 1 22 2 2 44 ,1 2 1 2 mkmx x x xk k     , 因此 PQ 的中点 M 为 2 2 2 ,1 2 1 2 km m k k       由因为 3 ,ON MO  所以 2 2 6 3,1 2 1 2 km mN k k       , 将点 N 代入椭圆方程,得     2 2 2 2 22 2 18 9 1 4 1 2 4 1 2 k m m k k     , 化简得 2 292 1 4k m  ,符合(*)式.记点О到直线 l 的距离为 d, 则 2 1 24 2 2 1OPQS S PQ d k x x d       2 22 2 2 2 22 4 2 8 42 2 8 42 1 1 2 1 21 m m k mk mk k kk           , 将 2 292 1 4k m  代入,得 2 2 2 4 2 9 64 .2 9 4 m m mS m    综上, PQNV 的面积S 为定值 64 9 2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椭圆   2 2 2 2: 1 0x yM a ba b     的离心率为 2 2 ,左、右顶点分别为 A 、 B ,且线段 AB 的长为 2 2 , P 为椭圆 M 异于顶点 A , B 的点,过点 A , B 分别作 1l PA , 2 l PB , 直线 1l , 2l 交于点 C . (1)求椭圆 M 的方程; (2)求证:当 P 在椭圆 M 上运动时,点C 恒在一定椭圆 N 上; (3)已知直线 :l y kx m  过点 P ,且与(2)中的椭圆 N 交于不同的两点 E , F ,若 P 为线段 EF 的 中点,求原点 O 到直线l 距离的最小值. 【解析】(1)因为离心率为 2 2 ,左、右顶点分别为 A 、 B ,且线段 AB 的长为 2 2 , 所以 2 ,2 2 22 ce aa    ,解得 22, 1, 1a c b   , 椭圆 M 的方程是 2 2 12 x y  ; (2)设        0 0, , , , 2,0 , 2,0C x y P x y A B , 0 0 2AP yk x   , 因为 1l PA ,所以 1l 的直线方程为  0 0 2 2xy xy    , 同理 2l 的直线方程为  0 0 2 2xy xy    , 联立方程组     0 0 0 0 2 2 2 2 xy xy xy xy          ,解得 0 2 0 0 2 x x xy y      , 因为点 P 在椭圆 M 上,所以 2 20 0 12 x y  ,所以 0 02 x x y y      ,即 0 0 1 2 x x y y     , 代入 2 20 0 12 x y  得: 2 2 12 4 x y  , 所以当 P 在椭圆 M 上运动时,点 C 恒在一定椭圆 :N 2 2 12 4 x y  上; (3)设    1 1 2 2, , ,E x y F x y ,因为直线 :l y kx m  过点 P ,且与椭圆 N 交于不同的两点 E ,F ,P 为 线段 EF 的中点,则 2 2 1 1 2 2 2 2 12 4 12 4 x y x y       ,两式相减得: 1 2 1 2 1 2 1 2 2y y x x x x y y     , 所以 2 2 0 0 0 0 0 22 ,x x yk my y    , 所以原点 O 到直线l 距离: 2 2 0 0 2 2 2 0 00 0 2 2 2 2 2 0 0 00 0 2 2 2 3 1 4 2 7 1 2 x y x ym y xd k x y xx y               , 令 2 02 7t x  ,因为  2 0 0,2x  ,所以 2,4t     , 所以 28 3 1 8 4 637 7 7 td tt t         ,当且仅当 8 3tt  ,即 2 6 3t  时取得等号, 所以原点 O 到直线l 距离的最小值为 4 6 7 . 22.已知椭圆 2 2 2 2: 1( 0)x yC a bb a     ,直线 l 不过原点O 且不平行于坐标轴,l 与C 有两个交点 A ,B , 线段 AB 的中点为 M .证明: (1)直线 OM 的斜率与 l 的斜率的乘积为定值 2 2 a b  . ( 2 )若 l 过点 ( , )b a ,延长线段 OM 与C 交于点 P ,当四边形OAPB 为平行四边形时,则直线 l 的斜率 1 4 7 3 ak b   . 【解析】(1)设      1 1 2 2 0 0, , , , ,A x y B x y M x y ,直线不经过原点且不与坐标轴平行, 所以 1 2 1 2 1 2 1 2, , 0, 0x x y y x x y y      , 直线 l 的斜率 1 2 1 2 y yk x x   ,直线 OM 的斜率 0 1 2 0 1 2 OM y y yk x x x    , A , B 在椭圆上, 2 2 2 2 1 1 2 2 2 2 2 21, 1x y x y b a b a     两式相减:      1 2 1 2 1 2 1 2 2 2 0x x x x y y y y b a      ,两边同时除以  1 2 1 2x x x x  得       1 2 1 2 2 2 1 2 1 2 1 0y y y y b a x x x x     ,所以       2 1 2 1 2 2 1 2 1 2 y y y y a x x x x b      ,即 2 2OM akk b   所以直线 OM 的斜率与 l 的斜率的乘积为定值 2 2 a b  ; (2)四边形OAPB 为平行四边形时,当且仅当 AB 与OP 互相平分, 设  0 0,M x y ,则  0 02 ,2P x y ,且在椭圆上, 2 2 0 0 2 2 1 4 x y b a   ,即 2 2 2 2 2 2 0 0 4 a ba x b y  由(1)得 2 2OM akk b   , 0 0 a yk b x   ,所以 2 0 0 2 0 0 y a y a x b x b    , 整理得: 2 2 2 2 2 2 0 0 0 0a x b y a bx ab y   ,又因为 2 2 2 2 2 2 0 0 4 a ba x b y  所以 2 2 2 2 0 0 4 a ba bx ab y  ,即 0 0 4 abax by  ,两边平方得:   2 2 2 0 0 16 a bax by  ,   2 2 22 2 2 2 0 0 0 044 a ba x b y ax by    , 所以 2 2 2 2 0 0 0 03 8 3 0a x abx y b y   两边同时除以 2 0x , 0 0 OM yk x  2 2 23 8 3 0OM OMa abk b k   ,所以 4 7 3OM ak b    , 2 2 1 4 7 3OM a abk k b     , 所以 1 4 7 3 ak b  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