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9 圆锥曲线中的定值问题-2021年高考数学高分突破冲刺练(全国通用)(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专题19 圆锥曲线中的定值问题-2021年高考数学高分突破冲刺练(全国通用)(解析版)

ID:654528

大小:1.44 MB

页数:21页

时间:2021-04-0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专题 19 圆锥曲线中的定值问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抛物线 1C : 2 2y mx , 2C :  2 2 0  x ny m n 交于O , P 两点(O 为坐标原点), 1C , 2C 的 焦点分别为 1F , 2F ,若直线 OP , 1 2F F 交于点 Q ,且 10 uuur uuur OP OQ ,则 m n 的值为( ) A.8 B. 4 2 C.2 D. 2 2 【解析】设   , 0, 0 P x y x y ,则由 2 2 2 , 2 , y mx x ny     得 1 2 3 32x m n , 2 1 3 32y m n ,即 1 2 2 1 3 3 3 32 ,2       P m n m n . 因为 10 uuur uuur OP OQ ,所以 1 2 2 1 3 3 3 31 1,5 5       Q m n m n .由题意知 1 ,02      mF , 2 0, 2      nF ,所以直线 1 2F F 的方程为 1 2 2  x y m n , 即 1 2  x y m n ,又点 Q 在直线 1 2F F 上,所以 2 2 2 2 3 3 3 3 5 2    m n m n .设 2 2 3 3  m n t ,则 1 5 2t t   , 解得 2t  或 1 2t  ,因为 0m n  ,所以 2t  ,即 2 3 2     m n ,所以 2 2m n .故选:D. 2.已知椭圆 2 2 2 2: 1( 0)x yE a ba b     ,设直线 l 与椭圆相交于 A,B 两点,与 x 轴,y 轴分别交于 C,D 两点,记椭圆 E 的离心率为 e,直线 l 的斜率为 k,若 C,D 恰好是线段 AB 的两个三等分点,则( ) A. 2 2 1k e  B. 2 2 1k e  C. 2 2 1 1ek   D. 2 2 1 1ek   【解析】设  1 1,A x y ,  2 2,B x y , ,C D 分别是线段 AB 的两个三等分点,  1,0C x  , 10, 2 yD     ,则 1 12 , 2 yB x    ,得 2 1 1 2 2 2 x x yy     , 1 1 2 1 1 2 1 1 3 12 3 2 y y y yk x x x x     , 利用点差法 2 2 1 1 2 2 2 2 2 2 2 2 1 1 x y a b x y a b       ,两式相减得      1 2 1 2 1 2 1 2 2 2 0x x x x y y y y a b      , 整理得到 2 2 1 2 2 1 4y b x a  ,即 2 2 2 2 2 2 2 4 4b a ck ka a    ,即 2 2 1k e  。 ,故选:B 3.已知椭圆 2 2 112 4 y x  ,圆 2 2: 4O x y  ,过椭圆上任一与顶点不重合的点G 引圆的两条切线,切点 分别为 ,P Q ,直线 PQ 与 x 轴, y 轴分别交于点 ,M N ,则 2 2 3 1 OM ON   ( ) A. 5 4 B. 4 5 C. 4 3 D. 3 4 【解析】设 1 1 2 2 3 3( , ), ( , ), ( , )P x y Q x y G x y ,则 切线GP 的方程为 1 1 4x x y y  ,切线GQ 的方程为 2 2 4x x y y  , 因为点G 在切线 ,GP GQ上,所以 1 3 1 3 4x x y y  , 2 3 2 3 4x x y y  , 所以直线 PQ 的方程为 3 3 4x x y y  ,所以 3 3 4 4( ,0), (0, )M Nx y , 因为点 3 3( , )G x y 在椭圆 2 2 112 4 y x  上,所以 2 2 3 33 12x y  , 所以 2 2 2 23 3 3 32 2 33 1 1 12 3(3 )16 16 16 16 4 x y x y OM ON        ,故选:D 4.已知椭圆 2 2 : 14 2 x yC   的左右顶点分别为 ,A B ,过 x 轴上点 ( 4,0)M  作一直线 PQ 与椭圆交于 ,P Q 两点(异于 ,A B ),若直线 AP 和 BQ 的交点为 N ,记直线 MN 和 AP 的斜率分别为 1 2,k k ,则 1 2:k k  ( ) A. 1 3 B.3 C. 1 2 D.2 【解析】设  ,N x y ,  1 1,P x y ,  2 2,Q x y ,设直线 PQ 的方程: 4x my  由 , ,P N A和 , ,Q N B 三点共线可知 1 1 2 2 2 2 2 2 y y x x y y x x         , 解得:                 1 2 2 1 1 2 2 1 1 2 2 1 1 2 2 1 2 2 2 2 2 6 2 2 2 2 6 2 y x y x y my y myx y x y x y my y my               1 2 1 2 1 2 2 6 2 3 my y y yx y y     , 1 2 1 2 1 2 2 6 64 3 my y y yx y y     ,(*) 联立 2 2 4 14 2 x my x y     ,得  2 22 8 12 0m y my    , 2 2 2 264 48( 2) 16( 6) 0, 6m m m m        , 1 2 1 2 1 2 1 22 2 8 12 3, , ( )2 2 2 my y y y my y y ym m        , 代入(*)得 1 2 1 2 9 34 33 y yx y y    ,  1 4 yk x   , 2 2 yk x   , 1 2 2 2 114 4 3 k x k x x       . 故选:A 5.已知椭圆 2 2 2 2: 1( 0)x yC a ba b     的离心率为 3 , 22 a  ,过右焦点 F 且斜率为 ( 0)k k  的直线与C 相交于 ,A B 两点,若 3AF FB uuur uur ,则 k  ( ) A. 2 B.1 C.2 D. 3 【解析】离心率为 3 2 2 c c a   ,解得 3c  ,得 2 2 2 4 3 1b a c     , 所以椭圆 2 2: 14 xC y  , 过右焦点  3,0F 且斜率为 ( 0)k k  的直线为:  3y k x  ,即 1 3x yk   , 为简化计算,令  1 0t kk   ,则 3x ty  , 由 2 2 3 4 4 x ty x y      ,联立可得: 2 24 2 3 1 0t y ty    , ① 设    1 1 2 2, ,A B xyx y, ,由 3AF FB uuur uur 可得 1 23y y  , 由①可得: 1 2 1 22 2 2 3 1,4 4 ty y y yt t      , 因为 2 1 2 1 2 1 2 2 1 ( ) 1 42 3 2 3 3 y y y y y y y y           ,所以 2 2 2 2 3 4 4 1 3 4 t t t         , 解得 2 1 2t  ,所以 2 2k  ,由 0k  ,可得 2k  .故选:A. 6.设点 P 为椭圆 :C   2 2 2 2 1 0x y a ba b     上的动点(除左右顶点外),椭圆C 的焦点为 1 2,F F ,离心率 为 e, I 为 1 2PF F 的内心,则直线 1IF 和直线 2IF 的斜率之积为( ) A.1 1 e e   B. 1 1 e e   C. 1 1 e e   D.1 1 e e   【解析】如图,连接 PI 延长交 x 轴于 G ,由内角平分线定理得 1 2 1 2 ,FG F GGI GI IP F P IP F P   , 利用等比性质得 1 2 1 2 2 2 FG F GGI c c eIP F P F P a a     , 设 0 0( , )P x y , 1 1( , )I x y , ( ,0)GG x ,则 2 2 0 0 2 2 1x y a b   , 0 Iy GI c y GP c a    , ∴ 2 2 2 0 2 2 0 a yb a x   , 0 I cyy c a   ,又 1 0PF a ex  , 2 0PF a ex  , ∴由 2 2 1 1 GF PF GF PF  可得 0 0 G G c x a ex x c a ex    ,化简得 2 0Gx e x , 又∵ 0 I G G x x GI c x x GP a c     ,∴ 0Ix ex ,∴ 1 I IF I yk x c   , 2 I IF I yk x c   , ∴ 1 2 2 2 2 I IF IF I yk k x c    2 0 2 2 2 2 2 0 2 2 2 2 2 2 2 20 0 2 1 1 ( ) ( ) ( ) 1 cy a y b c a c a ec a c x a c x a a c a c c a eca                     . 故选:B. 7.已知动点 A ,B 关于坐标原点O 对称, 2AB  , M 过点 A ,B 且与直线 1y  相切.若存在定点 P , 使得 MA MP 为定值,则点 P 的坐标为( ) A. 10, 2      B. 10, 2     C. 0,1 D. 0, 1 【解析】设 ( , )M x y ,因为点 ,A B 关于坐标原点O 对称,所以 O 是线段 AB 的中点, 又因为以 M 为圆心的圆过 ,A B 两点,所以有 OA OM , 因此有 2 2 2OM OA MA  ,因为点 ,A B 关于坐标原点O 对称, 2AB  ,所以 1OA  . 又因为以 M 为圆心的圆与直线 1y  相切,所以有 1MA y  , 把 1OA  、 1MA y  代入 2 2 2OM OA MA  中,得: 22 2 1 1x y y    ,化简得: 2 2 ( 0)x y y   ,因此点 M 的轨迹是抛物线, 该抛物线的焦点坐标为 1(0, )2F  ,准线方程为: 1 2y  , 1 1 1 11 1 2 2 2 2MA MP y MP y MP y MP y MP               , 由抛物线的定义可知: 1 2 y MF  , 所以有 1 2MA MP MF MP    , 由题意可知存在定点 P ,使得当 A 运动时, MA MP 为定值, 因此一定有 MF MP ,此时定点 P 是该抛物线的焦点 1(0, )2F  .故选:B. 8.设 P 为椭圆 C: 2 2 2 2 1x y a b   ( 0a b  )上的动点, 1F , 2F 分别为椭圆 C 的左、右焦点,I 为 1 2PF F△ 的内心,则直线 1IF 与直线 2IF 的斜率积( ) A.非定值,但存在最大值且为 2 2( ) b c a   B.是定值且为 2 2( ) b c b   C.非定值,且不存在定值 D.是定值且为 2 2( ) b c a   【解析】如图所示,连接 PI 并延长交 x 轴于G , 由三角形内角平分线定理可知: 1 2 1 2 ,PF PFPI PI FG IG F G IG   ,所以 1 2 1 2 PF PFPI IG FG F G   , 因此可得: 1 2 1 2 2 1 ( )2 PF PFPI a IG FG F G c e     .设 0 0( , ), ( , ) ( ,0)I I GP x y I x y G x ,因此有: 2 2 0 0 2 2 1x y a b   ,可得: 2 2 20 2 2 0 a y ba x  ,由 ( ) 可得: 0 0 I I cyy c yy a c a c     , 1F 的坐标为: ( ,0)c , 2 2 2 2 20 0 0 02 2 21 ( )1x y xy ba b a      , 2 2 2 2 2 2 2 0 0 2 2 0 01 20 0 0 0( ) 2 ( )1 2xPF b ax c y x x c c e x x ea a a ex            , 由椭圆的定义可知: 2 0PF a ex  , 再由三角形内角平分线定理可知: 201 1 0 2 2 0 G G G c x a exPF FG x e xPF F G c x a ex        , 由 0 0 1 1 1 I G I G x xPI GI e e x exIG e PG e x x e          , 因此有: 1 2 2 2 0 22 22 0 2 2 2 2 2 2 2 0 02 ( ) ( ) ( ) I I F I F I I I yc yy y a ba ck k cx c x c a c x a a cx ca              . 故选:D 9.已知点 ( 1,0), (1,0)M N ,动点 ( , )P x y 满足: 4| | | | 1 cosPM PN MPN     ,直线 y kx 与点 P 的 轨迹交于 A , B 两点,则直线 PA , PB 的斜率之积 PA PBk k  ( ) A. 2 3  B. 3 2  C. 2 3 D.不确定 【解析】 4| | | | 1 cosPM PN MPN     , 故 22 2| | | || | | | | | | | 42| | | | PM PN MNPM PN PM PN PM PN      , 化简整理得到| | | | 2 3PM PN  ,故轨迹方程为椭圆, 3a  , 1c  , 故椭圆方程为: 2 2 13 2 x y  .设  1 1,A x kx ,  2 2,B x kx , 则 2 2 13 2 x y y kx      ,化简得到  2 23 2 6 0k x   ,故 1 2 1 2 2 0 6 3 2 x x x x k      , 2 2 2 2 2 1 2 1 2 2 21 2 1 2 2 2 62 23 3 2 6 3 3 2 PA PB kxy kx y kx y k x x kk k x x x x x x x x k                .故选: A . 10.过抛物线 2 4y x 上点 (1,2)P 作三条斜率分别为 1k , 2k , 3k 的直线 1l , 2l , 3l ,与抛物线分别交于不 同于 P 的点 , ,A B C .若 1 2 0k k  , 2 3 1k k   ,则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直线 AB 过定点 B.直线 AB 斜率一定 C.直线 BC 斜率一定 D.直线 AC 斜率一定 【解析】由题意, 1k , 2k , 3k 均不为 0,设 1 1 2 2 3 3( , ), ( , ), ( , )A x y B x y C x y , 则 1 1 1 2 11 1 2 2 4 1 214 y yk yx y      ,同理可得 2 2 2 2 1 yk x   2 4 2y   , 3 3 3 2 1 yk x   3 4 2y   ,由 1 2 0k k  ,得 1 4 2y  2 4 02y   ,即 1 2 4 0y y   ,① 设直线 AB 的方程为 1 1x m y t  ,联立抛物线方程可得 2 1 14 4 0y m y t   , 则   , 1 2 1 1 2 14 , 4y y m y y t    代入①式可得 14 4 0m   , 1 1m   , 此时直线 AB 的方程为 1x y t   ,故直线 AB 斜率是定值,故 B 正确,A 错误; 由 2 3 1k k   ,得 2 4 2y  3 4 12y    ,即 2 3 2 32( ) 20 0y y y y    ,②,同理设直线 BC 的方程为 2 2x m y t  ,联立抛物线方程可得 2 2 24 4 0y m y t   , 则   , 3 2 2 3 2 24 , 4y y m y y t    代入②式可得 2 22 5 0m t   ,此时 BC 的方程为 2 2 22 5 ( 2) 5x m y m m y      ,恒过定点 (5, 2) ,斜率不是定值,故 C 错误; 由 2 3 1k k   , 1 2 0k k  ,得 31 1k k  ,即 1 4 2y  3 4 12y   , 即 1 3 1 32( ) 12 0y y y y    ③,同理设直线 AC 的方程为 3 3x m y t  ,联立抛物线方程可 得 2 3 34 4 0y m y t   ,则   , 3 1 3 3 1 34 , 4y y m y y t    代入③式可得 3 32 3 0m t   ,此时 AC 的方程为 3 3 22 3 ( 2) 3x m y m m y      恒过定点 ( 3, 2)  ,斜率不为定值. 故 D 错误.故选:B 11.已知椭圆 2 2: 13 xC y  ,过 x 轴上一定点 N 作直线 l,交椭圆 C 于 A,B 两点,当直线 l 绕点 N 任意 旋转时,有 2 2 1 1 | | | | tAN BN   (其中 t 为定值),则( ) A. 9t  B. 4t  C. 3t  D. 2t  【解析】设点    1 1 2 2( ,0),( 0), , , ,N m m A x y B x y , 当直线l 与 x 轴不重合时,设l 的方程为 x ty m  ,代入椭圆方程,得: 2 2( ) 3 3ty m y   , 即  2 2 2 2 1 2 1 22 2 2 33 2 3 0 ,3 3 mt mt y tmy m y y y yt t            .    2 222 2 2 1 1 2 1 1 1 1 | |BMAM x m y x m y             2 2 22 2 2 2 1 21 2 1 1 1 1 1 11 1 t y yt y t y              22 2 1 2 1 21 2 22 2 2 2 1 2 1 2 21 1 1 1 y y y yy y t y y t y y       , 2 1 2 2 1 2 1 2 1 2 1 y y t y y y y             22 2 2 2 2 31 2 1 3 3 tmt t m m             , 当直线 l 绕点 N 任意旋转时,有 2 2 1 1 | | | | tAN BN   (其中 t 为定值), 当 0t  时, 2 2 2 1 1 6 | | | | 3AN BN m     , 当 1t  时, 2 2 2 2 2 1 1 1 2 8 | | | | 2 3 3 m AN BN m m             ,  2 2 2 2 6 1 2 8 3 2 3 3 m m m m              , 解得: 2 3= 2m 代入当 0t  时, 2 2 2 1 1 6 =4| | | | 3AN BN m     .故选:B. 12.已知双曲线 2 2 2 2 x y a b   1(a>0,b>0)上一点 C,过双曲线中心的直线交双曲线于 A,B 两点,记直 线 AC,BC 的斜率分别为 k1,k2,当 1 2 2 k k  ln|k1|+ln|k2|最小时,双曲线离心率为( ) A. 2 B. 3 C. 2  1 D.2 【解析】设    1 1 2 2, , ,A x y C x y ,由题意知点 ,A B 为过原点的直线与双曲线 2 2 2 2 1x y a b   的交点, ∴由双曲线的对称性得 ,A B 关于原点对称,∴  1 1,B x y  , 2 1 2 1 1 2 2 1 2 1 ,y y y yk kx x x x     , ∴ 2 2 2 1 2 1 2 1 1 2 2 2 2 1 2 1 2 1 y y y y y yk k x x x x x x         ,∵点 ,A C 都在双曲线上, ∴ 2 2 1 1 2 2 1x y a b   , 2 2 2 2 2 2 1x y a b   ,两式相减,得: 2 2 2 2 1 2 1 2 2 2 x x y a b y  , 所以 2 2 2 2 1 1 2 2 2 2 2 1 0y y bk k x x a     ,∴  1 2 1 2 1 2 1 2 2 2ln ln lnk k k kk k k k     , 令 1 2x k k ,构造函数 2 ln , 0y x xx    ,由 2 2 1' 0y x x     得 2x  , 当 2x  时, 2 2 1' 0y x x     ;当 0 2x  时, 2 2 1' 0y x x     所以当 2x  时,函数 2 ln , 0y x xx    取得最小值,当且仅当 2 1 2 2 2bk k a   时成立. 此时离心率 2 21 3be a    .故选:B 二.填空题 13.已知椭圆 2 2 : 19 4 x yC   , ,M N 是坐标平面内的两点,且 M 与C 的焦点不重合,若 M 关于C 的焦 点的对称点分别为 ,A B ,线段 MN 的中点在椭圆C 上,则 AN BN  __________. 【解析】设 MN 的中点为 D ,椭圆 C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 1F , 2F , 如图,连接 1DF , 2DF , 1F 是 MA 的中点, D 是 MN 的中点, 1F D 是 MAN△ 的中位线;  1 1| | | |2DF AN ,同理 2 1| | | |2DF BN ; 1 2| | | | 2(| | | |)AN BN DF DF    , DQ 在椭圆上,根据椭圆的标准方程及椭圆的定义知: 1 2 2 6DF DF a   , | | | | 12AN BN   . 14.已知点  1,2A 在抛物线  2: 2 0C y px p  上,过点  2, 2B  的直线交抛物线C 于 P ,Q 两点,若 直线 AP , AQ 的斜率分别为 1k , 2k ,则 1 2k k 等于___________. 【解析】由题意将  1,2A 的坐标代入抛物线的方程可得 4 2p ,解得 2p  , 所以抛物线的方程为 2 4y x ;由题意可得直线 PQ 的斜率不为 0, 所以设直线 PQ 的方程为: ( 2) 2x m y   ,设 1(P x , 1)y , 2(Q x , 2 )y , 联立直线与抛物线的方程: 2 ( 2) 2 4 x m y y x      , 整理可得: 2 4 8 8 0y my m    ,则 1 2 4y y m  , 1 2 8 8y y m   , 由题意可得 1 2 1 2 1 2 2 2 1 21 2 2 2 2 2 1 1 1 14 4 y y y yk k y yx x           1 2 1 2 1 2 16 16 16 4( 2)( 2) 2( ) 4 8 8 2 4 4y y y y y y m m               ,所以 1 2 4k k   . 15.过双曲线 2 2 2 2 1x y a b   的右焦点 ( ,0)F c 的直线交双曲线于 M 、 N 两点,交 y 轴于 P 点,若 1PM MF  , 2PN NF  ,规定 1 2   PM PN MF NF      ,则 PM PN MF NF      的定值为 2 2 2a b .类比双曲线这一 结论,在椭圆 2 2 2 2 1( 0)x y a ba b     中, PM PN MF NF      的定值为 ________. 【解析】如图,设椭圆   2 2 2 2 1 0x y a ba b     的右焦点为  ,0F c ,过点  ,0F c 的直线为  y k x c  , 代入椭圆的方程得: 2 2 2 2 2 2 2 2 2 2 22 0b a k x a k cx a k c a b     , 设  1 1,M x y ,  2 2,N x y ,则 2 2 1 2 2 2 2 2a k cx x b a k     , 2 2 2 2 2 1 2 2 2 2 a k c a bx x b a k    , 过点 ,M N 分别作 x 轴的垂线,垂足为 ,D E ,则 1 1 1 xPM x cMF        , 2 2 2 = xPN x cNF       , 所以           1 2 2 1 1 2 1 21 2 1 2 2 2 1 2 1 2 1 2 1 2 1 2 2x x c x x c x x c x xx x x c x c x x c x x c x x c x x c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将 2 2 1 2 2 2 2 2a k cx x b a k     , 2 2 2 2 2 1 2 2 2 2 a k c a bx x b a k    代入化简得: 2 1 2 2 2a b     . 16.已知三点 , ,T P Q 到点  1,0D 的距离都是它到直线 : 3l x = 的距离的 3 3 倍且  2 ,OT OP OQ R        ,当直线 OP 与OQ 的斜率之积为 2 3  (其中 O 为坐标原 点)时,则点  ,N   与点 3 3,0 , ,02 2G H              的距离之和 NG NH 的值为____________ 【解析】不妨设  ,T x y ,则T 到直线 l 的距离为 3x  , 又  2 21TD x y    2 23 3 1x x y     ,化简得: 2 2 13 2 x y  , 动点 , ,T P Q 的轨迹方程为 2 2 13 2 x y  , 设      1 2 2 2, , , , ,T x y P x y Q x y , 2OT OP OQ      , 1 2 1 2 2 2 x x x y y y         , 将T 代入 2 22 3 6x y  得:    2 2 1 2 1 22 2 3 2 6x x y y       , 整理得:    2 2 2 2 2 2 2 2 1 2 1 2 1 2 1 22 4 4 3 4 4 6x x x x y y y y           , 即      2 2 2 2 2 2 1 1 2 2 1 2 1 22 3 4 2 3 4 2 3 6x y x y x x y y        , 1 2 1 2 3 2OP OQ y yk k x x     , 1 2 1 22 3 0x x y y   , 又 ,P Q 在曲线 2 22 3 6x y  上, 2 2 1 12 3 6x y  , 2 2 2 22 3 6x y  , 2 26 4 6 4 0 6         ,即 2 2 11 4    ,  ,N   的运动轨迹为半长轴 1a  ,半短轴 1 2b  的椭圆,  2 2 2 3 4c a b   ,即 3 2c  , 点 3 3,0 , ,02 2G H              即为椭圆 2 2 11 4    的两个焦点, 根据椭圆的定义可得 2 2NG NH a   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已知圆 1F : 2 2 21x y r   与圆 2F :     2 221 4 1 3x y r r      的公共点的轨迹为曲线 E . (1)求 E 的方程; (2)设点 A 为圆O : 2 2 12 7x y  上任意点,且圆O 在点 A 处的切线与 E 交于 P ,Q 两点.试问:AP AQ  是否为定值?若是,求出该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解析】(1)设公共点为 P ,则 1PF r , 2 4PF r  , 1 2 1 24PF PF F F   即公共点 P 的轨迹为椭圆. 且 2 4a  ,∴ 2a  ,又 1c  ,∴ 2 3b  ,故曲线 E : 2 2 14 3 x y  . (2)方法一:当直线 PQ 斜率不存在时, PQ : 12 7x   , 代入 E 得 12 7y   ,故 12 7AP AQ   ,易知:OP OQ ; 当直线 PQ 斜率存在,设 PQ : y kx m  , PQ 与圆O 相切,  2 2 2 12 171 m r m k k      将 PQ 方程代入 E ,得 2 2 24 3 8 4 12 0k x kmx m     , ∴ 1 2 2 8 4 3 kmx x k     , 2 1 2 2 4 12 4 3 mx x k   ,       2 2 1 2 1 2 1 2 1 2 1 2 1 21OP OQ x x y y x x kx m kx m k x x km x x m                 2 2 2 22 2 2 2 2 2 1 4 12 7 12 18 4 3 4 3 4 3 k m m kk m mk k k           将  2 212 17m k  代入,得 0OP OQ   ,即OP OQ 综上,恒有OP OQ , 2 12 7AP AQ AP AQ OA            . 法二: 当直线 PQ 斜率不存在时, PQ : 12 7x   ,代入 E 得 12 7y   , AP AQ AP AQ       2 12 7OA    ; 当直线 PQ 斜率存在,设 PQ : y kx m  , ∵ PQ 与圆O 相切,∴ 2 1 m r k   ,即  2 212 17m k  . 将 PQ 方程代入 E ,得 2 2 24 3 8 4 12 0k x kmx m     , ∴ 1 2 2 8 4 3 kmx x k     , 2 1 2 2 4 12 4 3 mx x k   ,    2 22 2 2 2 2 1 1 1 1 12 121 27 7AP OP r x kx m k x kmx m           2 2 2 1 1 1 7 12 7 12212 7 12 7m x kmx k mx k     , 同理可得 2 7 12 12 7AQ mx k  , 故   2 2 1 2 1 2 7 12 12 7 kAP AQ m x x km x x   ∣ 将 1 2 2 8 4 3 kmx x k     , 2 1 2 2 4 12 4 3 mx x k   ,及  2 212 17m k  代入, 可得 12 7AP AQ  . 综上 2 12 7AP AQ AP AQ OA            . 18.已知椭圆 1C : 2 2 2 2 1x y a b   ( 0a b  )的一个焦点与抛物线 2C : 2 2y ax= 的焦点 F 重合,两条曲线在 第一象限内的交点 M 满足 5 3MF  . (1)求椭圆 1C 以及抛物线 2C 的标准方程; (2)过椭圆另一焦点 E 作直线 l (斜率存在但不为 0 )与椭圆相交于 A、B 两点,在椭圆长轴上取一点 P ,使 得 PA PB  为定值,试求点 P 的坐标及这个定值. 【解析】(1)由已知公共焦点 ,02 aF      ,则 2 ac  ,∴ 2 2 2 23 2 4 ab a a      ,设 0 0( , )M x y , 则由抛物线定义有 0 5 2 3 aMF x   ,即 0 5 3 2 ax   ,则 2 0 52 3 2 ay a      , ∵点 M 在椭圆上,∴代入方程得 2 2 2 5 523 2 3 2 13 4 a aa a a             ,解得 2a  , 3b  , ∴椭圆 1C 的标准方程是 2 2 14 3 x y  ,抛物线 2C 的标准方程为 2 4y x ; (2)由(1)可知点 E 的坐标为 10 , ,设直线 l : ( 1)y k x  ,联立 2 2 ( 1) 14 3 y k x x y     , 消去 y 化简得 2 2 2 2(4 3) 8 4 12 0k x k x k     , 设 1 1( , )A x y 、 2 2( , )B x y ,则 2 1 2 2 8 4 3 kx x k    , 2 1 2 2 4 12 4 3    kx x k , 设 ( ,0)P m ( 2 2m   ),则: 1 1 2 2 1 1 2 2( , ) ( , ) ( , ( 1)) ( , ( 1))PA x m y x m y x m k x x kPB m x           2 1 2 1 2( ) ( ) ( 1)( 1)x m x m k x x       2 2 2 2 1 2 1 2(1 ) ( )( )k x x k m x x m k        2 2 2 2 2 2 2 2 4 12 8(1 ) ( )4 3 4 3 k kk k m m kk k           2 2 2 2 (4 8 5) (3 12) 4 3 m m k m k      , 若 PA PB  为定值,则 2 24 8 5 3 12 4 3 m m m   ,解得 11 8m   ,此时 23 12 135 3 64 m    , 故点 P 的坐标为 11( 0)8  , ,定值为 135 64  . 1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1 2,A A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 ( 2,0),(2,0) ,直线 1 2,A M A M 相交于点 M 且它们的 斜率之积是 3 4  ,记动点 M 的轨迹为曲线 E. (1)求曲线 E 的方程; (2)过点 (1,0)F 作直线l 交曲线 E 于 ,P Q 两点,且点 P 位于 x 轴上方,记直线 1 2,AQ A P 的斜率分别为 1 2,k k . ①证明: 1 2 k k 为定值; ②设点 Q 关于 x 轴的对称点为 1Q ,求 1PFQ△ 面积的最大值. 【解析】(1)设点 M 坐标为 ( , )x y ,则直线 1 2,A M A M 的斜率分别为 , , 22 2 y y xx x    , 依题意知 3 2 2 4 y y x x     ,化简得 2 2 1( 2)4 3 x y x    ; (2)①设直线 l 的方程为 1 1 2 2 1 21, ( , ), ( , )( 0, 0, 0)x my P x y Q x y y y m     , 则 2 1 2 1 2 1 2 2 1 2 1 2 1 12 2 2 1 1 2 1 2 1 1 1 1 2 1 2 ( 2) ( 1) ( ) ,( 2) ( 3) 2 3 3 y k x x y my y my y y my y y y y yk x y my y my y y my y y x                , 又 2 2 1 14 3 x my x y     ,消 x 得 2 2(3 4) 6 9 0m y my    ,得 1 2 2 1 2 2 6 ,3 4 9 ,3 4 my y m y y m          因此 1 12 2 2 1 2 1 12 2 9 6 3 13 4 3 4 3 4 9 9 33 33 4 3 4 m m my yk m m m mk y ym m               , 故 1 2 k k 为定值 1 3 ; ② 1Q 坐标为 2 2( , )x y ,则直线 1PQ 方程为 1 2 1 1 1 2 ( )y yy y x xx x    , 令 0y  解得: 2 1 1 2 1 1 2 2 1 1 2 1 2 1 1 2 1 2 1 2 1 2 ( ) ( 1) ( 1) 2 1x x y x y x y my y my y my yx xy y y y y y y y              2 2 92 ( )3 4 1 46 3 4 m m m m       ,即直线 1PQ 恒过 (4,0)D 点, 故 1 1 1 2 1 2 1 2 1 1 3 3| | | 3| | 3| || || | | || | |2 2 2 2PFQ PFD Q FDS S S y y y y y y            2 3 6 | | 2 3 4 m m    9 43| | | |m m   9 3 3 42 12   , 当 2 4 3m  ,即 2 3 3m   时,等号成立,此时 1PFQ△ 面积最大值为 3 3 4 . 20.已知 O 为坐标系原点,椭圆 2 2 14 xC y : 的右焦点为点 F,右准线为直线 n. (1)过点 (4,0) 的直线交椭圆 C 于 ,D E 两个不同点,且以线段 DE 为直径的圆经过原点 O,求该直线的方 程; (2)已知直线 l 上有且只有一个点到 F 的距离与到直线 n 的距离之比为 3 2 .直线 l 与直线 n 交于点 N,过 F 作 x 轴的垂线,交直线 l 于点 M.求证: | | | | FM FN 为定值. 【解析】(1)设过点 (4,0) 的直线为 ( 4)y k x  交于椭圆    1 1 2 2, ,D x y E x y 联立 2 2 14 ( 4) x y y k x       消去 y 得 2 2 2 24 1 32 64 4 0k x k x k       2 21 2 2 2 1 2 1 2 1 2 22 1 2 2 32 124 1 4 16 4 164 4 4 1 kx x kk y y k x x x x kkx x k                 又因为以线段 DE 为直径的圆经过原点, 则 2 1 2 1 2 2 76 4 19· 0,4 1 19 kOD OE x x y y kk          , 则所求直线方程 19 ( 4)19y x   , (2)已知椭圆 2 2 14 x y  的离心率为 3 2 ,右准线直线 n 的方程为 4 3 x  , 因为直线 l 上只有一点到 F 的距离与到直线 n 的距离之比为 3 2 , 所以直线 l 与椭圆相切, 设直线l 的方程为 y kx m  ,联立 2 2 14 x y y kx m       消去 y 得到:  2 2 24 1 8 4 4 0k x kmx m       2 2 2 2 2 264 4 4 1 4 4 0 4 1k m k m m k        ① 联立 43 3 3 xx FM k m y kx m y kx m             点 N 坐标为 4 4, 3 3 k m    得到 2 24 4| | 3 3 3 FN k m             2 2 2 2 2 2 | | 3 2 3 1 16 8| | 3 3 3 FM k km m kmFN k m      ,由① 2 2 | | 3 | | 3 | | 4 | | 2 FM FM FN FN     21.已知椭圆 2 2 2 2: 1( 0)x yC a ba b     的左、右顶点分别为 A , B , E 为C 上不同于 A , B 的动点,直 线 AE , BE 的斜率 AEk , BEk 满足 1 2AE BEk k   , AE BE  的最小值为-4. (1)求C 的方程; (2)O 为坐标原点,过O 的两条直线 1l , 2l 满足 1 //l AE , 2 //l BE ,且 1l , 2l 分别交C 于 M ,N 和 P ,Q . 试判断四边形 MPNQ 的面积是否为定值?若是,求出该定值;若不是,说明理由. 【解析】(1)设  0 0,E x y ,则 2 2 0 0 2 2 1x y a b   ,故 ( ,0), ( ,0)A a B a , ∴ 2 2 0 22 2 0 0 0 2 2 2 2 2 0 0 0 0 1 AE BE xb ay y y bk k x a x a x a x a a              , 又       2 2 2 0 0 0 0 0 0 21 xAE BE x a x a y x a x a b a                2 2 2 2 02 c x c ca     , 由题意知: 2 2 2 1 2 4 b a c       ,解得 2 2 8 4 a b     ,∴椭圆C 的方程为 2 2 18 4 x y  . (2)根据椭圆的对称性,可知OM ON ,OP OQ , ∴四边形 MPNQ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 4MPNQ OMPS S  . 设 1l , 2l 的斜率分别为 1k , 2k ,  1 1,M x y ,  2 2,P x y ,则 1 1 1y k x ①, 2 2 2y k x ②. 又 1 //l AE , 2 //l BE ,即 1 2 1 2AE BEk k k k     . 当 MP 的斜率不存在时, 1 2y y  , 1 2x x . 由①②,得 2 2 2 1 1 2 1 1 1 2y k k x x    ,结合 2 2 1 1 18 4 x y  ,解得 1 2x  , 1 2y  . ∴ 1 1 14 4 2 8 22MPNQ OMPS S y x      . 当 MP 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 MP 的方程为 y kx m  , 联立方程组得 2 2 18 4 y kx m x y     ,得 2 2 22 1 4 2 8 0k x kmx m     ,则     2 2 2 2 2(4 ) 4 2 1 2 8 8 8 4 0km k m k m         ,即 1 2 2 4 2 1 kmx x k    , 2 1 2 2 2 8 2 1 mx x k   . ∵  2 2 1 2 1 21 2 1 2 1 2 1 2 1 2 1 2 1 2 k x x km x x my y kx m kx mk k x x x x x x            , ∴ 2 2 2 2 2 2 2 2 8 4 12 1 2 1 2 8 2 2 1 m kmk km mk k m k            ,整理得: 2 24 2m k  . 由直线 MP 过 (0, )m ,  2 1 2 1 2 1 2 14 4 | | 2 | | 42MPNQ OMPS S m x x m x x x x         2 2 2 2 2 2 2 4 2 8 4 2 | | 8 42 | | 42 1 2 1 2 1 km m m k mm k k k               , 将 2 24 2m k  代入,整理得 8 2MPNQS  . 综上,四边形 MPNQ 的面积为定值,且为8 2 . 22.已知椭圆 2 2 2 2C: 1( 0)x y a ba b     的离心率为 1 2 ,直线 1: 22l y x   与椭圆 C 有且仅有一个公共 点 A . (1)求椭圆 C 的方程及 A 点坐标; (2)设直线 l 与 x 轴交于点 B.过点 B 的直线与 C 交于 E,F 两点,记点 A 在 x 轴上的投影为 G,T 为 BG 的中点,直线 AE,AF 与 x 轴分别交于 M,N 两点.试探究| | | |TM TN 是否为定值?若为定值,求出此定 值;否则,请说明理由. 【解析】(1)设椭圆C 的半焦距为 c ,则 1 2 c a  ,则 2 24a c , 2 2 2 23b a c c   , 所以椭圆 C 的方程为: 2 2 2 2 14 3 x y c c   , 将椭圆C 的方程与直线 l 的方程联立得: 2 22 4 3 0x x c    , 所以 24 4 (4 3 ) 0c      ,解得: 2 1c  , 所以 2 4a  , 2 3b  ,故椭圆C 的方程为 2 2 14 3 x y  , 此时将 2 1c  代入 2 22 4 3 0x x c    得: 2 2 1 0x x   , 所以 1x  ,此时 3 2y  。所以 A 点坐标为 3(1, )2 ; (2)将 0y  直线 1 22y x   联立,得到 4x  ,所以 (4,0)B 。 因为 31, 2A     , (4,0)B ,所以 5( ,0)2T , ①当斜率 0EFk  时, ( 2,0)M  , (2,0)N 或 ( 2,0)N  , (2,0)M , 9| | 2TM  , 1| | 2TN  或 9| | 2TN  , 1| | 2TM  , 此时有 9| | | | 4TM TN  , ②当斜率 0EFk  时,设 EFl : 4x ny  ,代入 2 2 14 3 x y  得: 2 2(3 4) 24 36 0n y ny    ,设 1 1( , )E x y , 2 2( , )F x y , 所以 1 2 2 24 3 4 ny y n    , 1 2 2 36 3 4y y n   , 所以 AEl : 1 1 3 3 2 ( 1)2 1 y y xx     ,则 1 1 3( 1)(1 ,0)2 3 xM y   , 1 1 1 1 1 1 1 1 3( 1) 3( 1) (6 6) 9 (2 2) 35 3 3| | 12 2 3 2 2 3 2(2 3) 2 2 3 x x n y n yTM y y y y                 同理, 2 2 (2 2) 33| | 2 2 3 n yTN y     , 所以 1 2 1 2 (2 2) 3 (2 2) 39| | | | 4 2 3 2 3 n y n yTM TN y y         , 对分子:    2 2 1 2 1 2 1 2 2 9(3 16 20)(2 2) 3 (2 2) 3 (2 2) 3(2 2)( ) 9 3 4 n nn y n y n y y n y y n              对分母: 2 1 2 1 2 1 2 2 9(3 16 20)(2 3)(2 3) 4 6( ) 9 3 4 n ny y y y y y n          , 所以 9| | | | 4TM TN  .综上, 9| | | | 4TM TN  为定值.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