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4 几何体的内切、外接球问题-2021年高考数学高分突破冲刺练(全国通用)(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专题 14 几何体的内切、外接球问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三棱锥 A BCD 中, 5, 2, 2AC AD AB CD BC BD      ,则这个三棱锥的外接球的半径 为( ) A. 2 10 5 B. 2 10 3 C. 2 5 3 D. 2 5 【解析】由 2, 2CD BC BD   ,有 2 2 2BC BD CD  ,即△CBD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 90CBD   , 若 E 为 CD 的中点, O 为三棱锥 A BCD 外接球的球心,连接 ,AE BE ,又 5AC AD  , ∴ ,AE CD BE CD  ,又 BE AE E ,即知:CD  面 ABE 且CE DE , ∴三棱锥 A BCD 外接球的球心 O 必在平面 ABE 内, 又由上知: 1, 2BE AB AE   ,故 2 2 2 7cos 2 8 AB AE BEBAE AB AE     ,即 15sin 8BAE  ,过 A 作 AH BE 于 H ,过O 作OF AH 于 F ,由 1 1 sin2 2AH BE AB AE BAE       ,得 15 2AH  , 1 2 2 BEEH OF   ,若三棱锥 A BCD 外接球半径为 R,OE FH x  , ∴ 2 2 2 215 1( ) ( )2 4OA AH FH OF x      , 2 2 2 2 1OD OE DE x    ,又 OA OD R  ,∴ 15 5x  ,故 2 10 5R  .故选:A. 2.已知点 , ,A B C 在半径为 2 的球面上,满足 1AB AC  , 3BC  ,若 S 是球面上任意一点,则三棱 锥 S ABC 体积的最大值为( ) A. 3 2 3 12  B. 3 2 3 6  C. 2 3 3 12  D. 3 3 12  【解析】设 ABC 外接圆圆心为 O ,三棱锥 S ABC 外接球的球心为O , 1AB AC  ,设 D 为 BC 中 点,连 AD ,如图, 则 AD BC ,且O 在 AD 上, 2 2 1( )2 2 BCAD AB   , 设 ABC 外接圆半径为 r , 2 2 2 23 1( ) ( ) ( )2 4 2 BCr AD r r      ,解得 1r  , 2 2| | 2 3OO r    ,要使 S ABC 体积的最大,需S 到平面 ABC 距离最大, 即S 为O O 的延长线与球面的交点,最大值为 3 2 , 所以三棱锥 S ABC 体积的最大值为 1 1 1 1 3 2 3( 3 2) ( 3 2) 33 3 2 2 12ABCS          .故选:A 3.已知底面为矩形的四棱锥 P-ABCD 每个顶点都在球 O 的球面上,PA AD ,PA AB , 2PB AB , 且 2 2BC  ,若球 O 的体积为 32 3  ,则棱 PB 的中点到平面 PCD 的距离为( ) A. 6 2 B. 6 3 C. 3 2 D. 2 2 3 【解析】 PA AB , 2PB AB , 2 2 2PB AB PA   , PA AB  ,又 PA AD , AD AB A  , AB Ì平面 ABCD, AD 平面 ABCD, PA  平面 ABCD. 底面 ABCD 为矩形,侧棱 PC 为球 O 的直径, 设球 O 的半径为 R,则 34 32 3 3 R  ,即 2R  , 又 2 2 2 28 2 2 2 AB AD AP ABR     ,解得 2AB  . 过 A 作 AG PD 于 G,取棱 PA 的中点 F,连接 EF. 易证CD  平面 APD,则CD AG , AG PD ,CD AG ,CD PD D ,CD  平面 PCD,PD  平面 PCD, AG  平面 PCD. P ACD A PCDV V  ,即 1 1 1 1 3 2 3 2AB AD PA CD PD AG         , 可得 2 2 2 2 6 32 3 AG   ,则 F 到平面 PCD 的距离为 1 6 2 3AG  , //EF AB , //AB CD , //EF CD , 则 E 到平面 PCD 的距离等于 F 到平面 PCD 的距离, 故棱 PB 的中点到平面 PCD 的距离为 6 3 .故选:B 4.正四面体 ABCD 的棱长为 1,点 P 是该正四面体内切球球面上的动点,当 PA PD  取得最小值时,点 P 到 AD 的距离为( ) A. 3 2 6 12  B. 6 3 12  C. 2 2 3 12  D. 2 4 【解析】因为四面体 ABCD 是棱长为 1 的正四面体, 所以其体积为 1 1 3 6 21 13 2 2 3 12       . 设正四面体 ABCD 内切球的半径为 r , 则 1 1 3 24 1 13 2 2 12r       ,得 6 12r  . 如图,取 AD 的中点为 E ,则 ( ) ( )PA PD PE EA PE ED          2 2 1( ) 4PE PE EA ED EA ED PE              . 显然,当 PE 的长度最小时, PA PD  取得最小值. 设正四面体内切球的球心为 O ,可求得 6 4OA OD  . 因为球心 O 到点 E 的距离 2 2 2 2 6 1 2 4 2 4d PA AE                , 所以球O 上的点 P 到点 E 的最小距离为 2 6 3 2 6 4 12 12d r     , 即当 PA PD  取得最小值时,点 P 到 AD 的距离为 3 2 6 12  . 故选:A. 5.已知三棱锥 P ABC 的底面是正三角形, PA a ,点 A 在侧面 PBC 内的射影 H 是 PBC 的垂心, 当三棱锥 P ABC 体积最大值时,三棱锥 P ABC 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 A. 34 3a B. 23 a C. 33 2 a D. 212a 【解析】如下图所示,延长 PH 交 BC 于点 D ,连接 AD , H 为 PBC 的垂心,则 BC PD⊥ , AH  平面 PBC , BC 平面 PBC , BC AH  , AH PD H  , BC 平面 PAD , AD Q 平面 PAD , BC AD  , 连接 BH 并延长交 PC 于点 E ,连接 AE , AH  平面 PBC , PC 平面 PBC , AH PC  , BE PC , AH BE H , PC  平面 ABE , AB  平面 ABE , AB PC  , 设点 P 在平面 ABC 内的射影为点O ,延长 CO交 AB 于点 F ,连接 PF , PO  平面 ABC , AB Ì平面 ABC , PO AB  , PO PC P  , AB  平面 PCF , PFQ 、CF  平面 PCF ,则 PF AB ,CF AB , AD CF O  , O 为正 ABC 的中心,且 F 为 AB 的中点, PO  平面 ABC , OA 、 OB 、OC  平面 ABC , PO OA , PO OB , PO OC ,且OA OB OC  , 所以, POA POB POC    , PA PB PC a    , 当 PB PC 时, PBC 的面积取最大值, 当 PA  平面 PBC 时,三棱锥 P ABC 的体积取得最大值, 将三棱锥 A PBC 补成正方体 AEMN PBDC , 所以,三棱锥 A PBC 的外接球的直径即为正方体 AEMN PBDC 的体对角线长, 设三棱锥 A PBC 的外接球直径为 2R ,则 2 2 22 3R PA PB PC a    , 因此,三棱锥 P ABC 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 22 24 2 3R R a     .故选:B. 6.已知三棱锥 P ABC 的各个顶点都在球O 的表面上,PA  底面 ABC ,AB AC , 6AB  , 8AC  , D 是线段 AB 上一点,且 2AD DB .过点 D 作球O 的截面,若所得截面圆面积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为 25 ,则球O 的表面积为( ) A.128 B.132 C.144 D.156 【解析】 PA  平面 ABC ,AB AC ,将三棱锥 P ABC 补成长方体 PQMN ABEC ,如下图所示: 设 AE BC F ,连接 OF 、 DF 、OD ,可知点 O 为 PE 的中点, 因为四边形 ABEC 为矩形,AE BC F ,则 F 为 AE 的中点,所以, //OF PA 且 1 2OF PA ,设 2PA x , 且 2 2 10AE AB BE   , 2 2 22 25PE PA AE x     , 所以,球 O 的半径为 21 252R PE x   , 在 Rt ABE△ 中, 2ABE   , 6AB  , 10AE  , 3cos 5 ABBAE AE    , 在 ADF 中, 2 43AD AB  , 5AF  , 由余弦定理可得 2 2 2 cos 17DF AD AF AD AF BAE      , PA  平面 ABCD , OF  平面 ABCD , DF  平面 ABCD ,则 OF DF , 1 2OF PA x  , 2 2 2 17OD OF DF x     , 设过点 D 的球O 的截面圆的半径为 r ,设球心O 到截面圆的距离为 d ,设OD 与截面圆所在平面所成的角 为 ,则 2 2sind OD R r   . 当 0  时,即截面圆过球心 O 时, d 取最小值,此时 r 取最大值, 即 2 max 25r R x   ; 当 2   时,即 OD 与截面圆所在平面垂直时, d 取最大值,即 2 max 17d OD x   , 此时, r 取最小值,即  22 min max 2 2r R d   . 由题意可得      2 2 2 max min 17 25r r x        , 0x > ,解得 2 2x  . 所以, 33R  ,因此,球 O 的表面积为 24 132S R   .故选:B. 7.如图,在三棱锥 P ABC 中,PA  平面 ABC ,AB BC ,AD BP ,PA AC ,若三棱锥 P ABC 外接球的表面积为8 ,则三棱锥 P ACD 体积的最大值为( ) A. 2 3 B. 1 2 C. 3 4 D. 2 4 【解析】设 AB a= ,BC b ,由三棱锥 P ABC 外接球的表面积为8 ,得外接球的半径 2R  .又 PA  平面 ABC , AB BC , 所以  22 2 2 2 2 22 2 8AB BC AP AC AP AP R       ,所以 2AP  , 所以 2 2 4a b  .因为 PA  平面 ABC ,AD PB ,所以 24PB a  , 2 24 aBD a   ,过 D 作 DE AB , 垂足为 E,则 DE  平面 ABC , 所以 //DE PA,所以 DE BD PA BP  ,所以 2 2 2 4 aDE a   , 所以   2 2 1 1 223 6 4P ABC D ABC ACP AC DD aV V S PA DE ab aV             △    2 2 2 4 4 3 4 3 2 ab ab a a b     4 4 2 2 36 23 a b b a       ,当且仅当 2a b b a  , 即 2 3 3a  , 2 6 3b  时,“=”成立,所以三棱锥 P ACD 体积的最大值为 2 3 . 故选:A. 8.已知球O 内接正四面体 P ABC ,E 为棱 PA 的中点,F 是棱 PB 上的一点,且 2FC EF ,则球O 与 四面体 P EFC 的体积比为( ) A.54 3 B. 27 3 C.18 3 D.9 3 【解析】如图,正四面体 P ABC 中,顶点 P 在底面的射影为 1O ,球心O 在 1PO 上. 设正四面体的棱长为 2a ,则正四面体高   2 22 2 1 1 2 3 2 62 3 3PO PC O C a a a          . 设外接球半径为 R ,在直角三角形 1OO C 中, 2 2 2 1 1OC OO O C  , 即 2 2 2 2 6 2 3 3 3R a R a              ,解得 6 2R a . 令 PF  ,在 PEF 中,由余弦定理得 2 2 2 2 22 cos60EF PE PF PE PF a a          ①,同理,在 PFC△ 中,由余弦定理得 2 2 2 2 22 cos60 4 2FC PC PF PC PF a a          ②.由题设 2FC EF ,解得 2 3 a  .由于 P 到 平面 ABC 的距离与 C 到平面 PAB 的距离相等,都等于 1PO , 21 3sin602 6PEFS PE PF a  △ ,故 2 3 1 1 1 3 2 6 2 3 3 6 3 9P EFC PEFV S PO a a a      △ , 3 34 4 6 63 3 2OV R a a         球 .所以 3 3 6 9 3 2 9 P EFC OV a V a     球 .故选:D. 9.在四棱锥 P ABCD 中, //BC AD ,AD AB , 2 3AB  , 6AD  , 4BC  , 4 3PA PB PD   , 则三棱锥 P BCD 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 A. 60 B. 40 C.100 D.80 【解析】如图,取 AD 的两个三等分点 1O 、 E ,连接 BD 、 1O C 、CE , 设 1BD O C H ,连接 PH 、 AH . 则 1 1 23AO AD  , 1 4O D BC   ,又 //BC ADQ , 1//BC O D , 所以,四边形 1BCDO 为平行四边形, 1O C BD H  , H 为 BD 的中点, 所以, 1 1 12 36 2 32 2AH BH DH BD       , 由勾股定理可得  22 2 2 1 1 2 2 3 4O B AO AB     ,则 1 1O B O D , 在 1Rt O AB△ 中, 1 1 tan 3ABAO B AO    , 1 3AO B   , //BC ADQ , 1 3CBO   ,又 1 1BC O D O B  ,则 1O BC△ 为等边三角形, 1 1 1 4O C O B O D    ,则 1O 是 BCD△ 的外接圆的圆心. 因为 4 3PA PB PD   , H 为 BD 的中点, PH BD  , PA PB , AH BH , PH PH , PAH PBH △ △ , 2PHA PHB     , PH AH  ,又 PH BD , AH BD H , PH  平面 ABCD , 且    2 22 2 4 3 2 3 6PH PA AH     . 设O 为三棱锥 P BCD 外接球的球心,连接 1OO 、OP 、 OD ,过 O 作OF PH ,垂足为 F , 则外接球的半径 R 满足  22 2 2 2 1 1 14 6R OO OO O H     , 设 1OO x ,则  22 16 6 4x x    ,解得 2x  , 从而 2 2 24 20R x   ,故三棱锥 P BCD 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24 80R  . 故选:D. 10.在边长为 2 的菱形 ABCD 中, 2 3BD  ,将菱形 ABCD 沿对角线 AC 折起,使得平面 ABC  平面 ACD ,则所得三棱锥 A BCD 的外接球表面积为( ) A. 8π 3 B. 14π 3 C. 20π 3 D. 32π 3 【解析】 在边长为 2 的菱形 ABCD 中, 2 3BD  ,如图, 由已知可得, ABC 与 ACD△ 均为边长为 2 的等边三角形, 取 AC 中点G ,连接 BG , DG ,则 BG AC , 33 cos 2 6 3DG GDA GDA ADC            ,  平面 ABC  平面 ACD ,交线为 AC , 而 BG  平面 ABC ,则 BG  平面 ACD , 分别取 BCD△ 与 ABD△ 的外心 E , F , 过 E , F 分别作两面的垂线,相交于 O , 则O 为三棱锥 A BCD 的外接球的球心, 由 BCAV 与 ACD△ 均为等边三角形且边长为 2, 可得 1 3 3 3OE OF DG   , 2 3 3DE DG GE    , 2 2 2 23 2 3 15( ) ( )3 3 3OD OE ED      , 即三棱锥外接球的半径: 15 3R OD  , 三棱锥 A BCD 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2 215 204 4 ( )3 3R      . 故选:C. 11.已知三棱锥 P ABC 的外接球的球心为O ,PA  平面 ABC ,AB AC , 4AB AC  , 2PA  , 则球心 O 到平面 PBC 的距离为( ) A. 1 3 B. 6 3 C. 3 3 D. 3 【解析】 因为 , 4AB AC AB AC   , 故 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 4 2BC  ,而 E 为 BC 的中点. 故 E 为 ABC 的外心,故OE  平面 ABC . 因为 PA  平面 ABC ,所以 //OE PA ,故 , , ,P A E O 共面. 连接 PE 交OG 于 H 点,过O 作OD EH ,垂足为 D . 因为 ,AB AC BE EC  ,故 AE BC , 在直角三角形 PAC 中, 2, 4PA AC  ,故 2 5PC  ,同理 2 5PB  , 因为 BE EC ,故 PE BC ,而 PE AE E ,故 BC ⊥ 平面GAEO , 因为 BC 平面 PBC ,故平面GAEO 平面 PBC . 因为平面GAEO平面 PBC EH ,OD EH , OD  平面 GAEO , 所以OD  平面 PBC .因为O 为三棱锥 P ABC 的外接球的球心,故OG PA , 因为 PA  平面 ABC , AE  平面 ABC ,故 PA AE , 在平面 PAEO 中,因为 PA AE ,OG PA ,故 //OG AE , 故四边形 AGOE 为矩形,且 1OE GA PG   , 1 2 22OG AE BC   . 又因为 90 , ,PGH EOH PG OE PHG EHO         , 故 PGH EOH△ △ ,故 1 22OH GH  . 在直角三角形 OEH 中, 1 2 6 31 2 OD    .故选:B. 12.点 P 为棱长是 2 的正方体 1 1 1 1ABCD A B C D 的内切球 O 球面上的动点,点 M 为 1 1B C 的中点,若满足 DP BM ,则动点 P 的轨迹的长度为( ) A. 5 5  B. 2 5 5  C. 4 5 5  D. 8 5 5  【解析】根据题意,点 P 为棱长是 2 的正方体 1 1 1 1ABCD A B C D 的内切球 O 球面上的动点,点 M 为 1 1B C 的 中点,设 1BB 中点为 N , 1AB 中点为 K ,如下图所示: 在平面 1 1BB C C 中,CN BM ,由题意可知 DP BM , CN 为 DP 在平面 1 1BB C C 内的射影,所以直线 DP 在过点 D 且与 BM 垂直的平面内 又因为 P 在正方体内切球的球面上 所以点 P 的轨迹为正方体的内切球与过 D 且与 BM 垂直的平面相交得到的小圆,即 P 的轨迹为过 , ,D C N 的平面即为平面CDKN 与内切球的交线 因为 , ,D O N 位于平面 1 1DD B B 内, 设O 到平面 CDKN 的距离为 h ,所以由 C DON O DCNV V  ,可得 1 1 1 1 1 1 1 3 2 2 2 3 2ON DD AC CD CN h                  , 代入可得 1 1 1 12 1 2 2 53 2 3 2 h         ,解得 5 5h  , 正方体的内切球半径为 1R  , 由圆的几何性质可得所截小圆的半径为 2 5 2 51 5 5r        , 所以小圆的周长为 4 52 5C r   , 即动点 P 的轨迹的长度为 4 5 5  ,故选:C 二.填空题 13.设 A B C D, , , 是同一个半径为 4 的球的球面上四点, ABC 为等边三角形且其面积为9 3 ,则三 棱锥 D ABC 体积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_. 【解析】 ABC 为等边三角形且其面积为9 3 ,则 23 9 3 4ABCS AB  , 6AB  如图所示,设点 M 为 ABC 的重心,E 为 AC 中点, 当点 D 在平面 ABC 上的射影为 M 时,三棱锥 D ABC 的体积最大,此时, 4OD OB R   , 点 M 为三角形 ABC 的重心, 2 2 33BM BE   , Rt OMB  中,有 2 2 2OM OB BM   , 4 2 6DM OD OM      , 所以三棱锥 D ABC 体积的最大值 1 9 3 6 18 33D ABCV      14.已知正方体 1 1 1 1ABCD A B C D 的棱长为 2 3 ,其内有 2 个不同的小球,球 1O 与三棱锥 1 1A CB D 的 四个面都相切,球 2O 与三棱锥 1 1A CB D 的三个面和球 1O 都相切,则球 2O 的表面积等于________. 【解析】因为正方体 1 1 1 1ABCD A B C D 的棱长为 2 3 , 所以三棱锥 1 1A CB D 是边长为 2 6 的正四面体, 1 1CB D 的高为 3 2 6 3 22   , 设底面 1 1CB D 的中心为O ,连接 CO ,则 2 3 2 2 23CO    , 24 8 4AO    , 则球 1O 是三棱锥 1 1A CB D 的内切球,设其半径为 1R , 则 1 1 1 1 1 4A CB D O CB DV V  ,所以 1 1 1 1 1 1 143 3CB D CB DS AO S R     △ △ , 所以 1 1 14R AO  , 又球 2O 与三棱锥 1 1A CB D 的三个面和球 1O 都相切, 则设面 / /MNP 平面 1 1CB D ,且球 1O 和球 2O 均与平面 MNP 相切于点 E, 如图所示, 则球 2O 是三棱锥 A MNP 的内切球,设其半径为 2R ,故 12 2AE AO R   , 因此在正四面体 A MNP 中,利用求 1R 的方法可求得 2 1 1 4 2R AE  , 所以球 2O 的表面积为 . 15.已知三棱锥 P ABC 的顶点 P 在底面的射影 O 为 ABC 的垂心,若 2 ABC OBC PBCS S S △ △ △ ,且三棱 锥 P ABC 的外接球半径为 3,则 PAB PBC PACS S S △ △ △ 的最大值为________. 【解析】连 AO 交 BC 于 D ,顶点 P 在底面的射影 O 为 ABC 的垂心, AD BC  ,又 PO  平面 ABC , PO BC  , PO AD O , BC 平面 , ,PAD BC PA BC PD  , 同理可证 ,PC AB PB AC  , 由 2 ABC OBC PBCS S S △ △ △ ,得 2 , AD PDAD OD PD PD OD    , , , 90PDO PDA POD APD APD POD        △ △ , PA PD  ,又 , ,PA BC BC PD D PA    平面 PBC , ,PA PB PA PC  ,又 , ,PC AB PA AB A PC    平面 PAB , , , ,PC PB PA PA PC  两两互相垂直, 三棱锥 P ABC 的外接球为 , ,PA PB PC 为棱的长方体的外接球, 又三棱锥 P ABC 的外接球半径为 3, 2 2 2 2(2 3) 36PA PB PC      , 1 1 1 2 2 2PAB PBC PAC PA PB PB PC PC PAS S S      △ △ △ 2 2 2 2 2 2( ) ( ) ( ) 184 PA PB PB PC PC PA      , 当且仅当 2 3PA PB PC   时,等号成立.故答案为:18. 16.在四棱锥 P ABCD 中, PA  平面 ABCD,底面 ABCD 是直角梯形, / / ,AB CD AB AD , 2 2CD AD AB   ,若动点 Q 在平面 PAD 内运动,使得 CQD 与 BQA 相等,则三棱锥 - Q ACD 的体积最大时的外接球的体积为_____. 【解析】 因为 PA  平面 ABCD ,所以平面 PAD  平面 ABCD , 因为 / /AB CD , AB  AD ,所以 AB  平面 PAD ,CD  平面 PAD , 因为 Q 在 PAD△ 内及边上,所以 QA、QD 在平面 PAD 内, 所以 AB QA ,CD QD , 所以在 Rt CDQ△ 内, tan CDCQD DQ   ,在 Rt ABQ△ 内, tan ABBQA QA  , 因为 CQD BQA   ,所以 CD AB DQ QA  ,因为 2, 2CD AB  , 所以 2QD AQ ,在平面 PDA内,以 DA 的中点为原点 O,线段 DA 的垂直平分线为 y 轴,建立平面直 角坐标系:则 ( 1,0)D  , (1,0)A ,设 ( , )P x y , 则 2 2| | ( 1)DQ x y   , 2 2| | ( 1)QA x y   , 由 2QD AQ 得 2 2 2 2( 1) 2 ( 1)x y x y      ,化简得 2 2( 3) 8x y   , 所以动点 Q 在平面 PAD 内运动,Q 点轨迹是圆 2 2( 3) 8x y   ,如图所示, 当Q 在过圆心的垂线时点 Q 到 DA 的距离最大为半径 2 2 ,也就是三棱锥Q ACD 的高的最大值为 2 2 , 下面的计算不妨设点Q 在 x 轴上方, QAD 外接圆圆心在 DA 中垂线上,即 y 轴上,设外接圆圆心 N,半 径 r,则 2 sin DQr DAQ   ,而 2 2, 2, 4QS AS DS   , 故    2 22 22 2 2 2 3, 4 2 2 2 6AQ DQ      , 2 2 2sin sin 2 3 3 QSDAQ QAS AQ       ,所以 32 2 6 6sin 2 DQr DAQ     ,故 3AN r  , 则 2 23 1 2 2ON    . 如图三棱锥Q ACD ,CD  平面 PAD , 2CD AD  , ACD△ 的外接圆圆心在斜边中点 M 上,过 M, N 作平面 ACD 和平面QAD 的垂线,交于点 I,即是三棱锥外接球球心,因为 1 2, 2 22DM AC IM ON    , 所以三棱锥Q ACD 外接球半径    2 22 2 2 2 2 10R DI DM IM      , 所以三棱锥Q ACD 的外接球的体积为  334 4 40 10103 3 3V R     . 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如图甲,在矩形 ABCD 中, E 是CD 的中点, 2AB  , 2BC  ,以 AE 、 BE 为折痕将 ADE 与 BCF△ 折起,使 D ,C 重合(仍记为 D ),如图乙. (1)探索:折叠形成的几何体中直线 DE 的几何性质(写出一条即可,不含 DE DA , DE DB ,说 明理由); (2)求翻折后几何体 E ABD 外接球的体积 【解析】(1)性质 1: DE  平面 ABD .证明如下: 翻折前, DE DA , DE BC ,翻折后仍然有 DE DA , DE DB ,且 DA DB D  ,则 DE  平 面 ABD . 性质 2: DE AB . 证明如下:与性质 1 证明方法相同,得到 DE  平面 ABD . 又因 AB Ì平面 ABD ,则 DE AB . 性质 3: DE 与平面 ABD 内任一直线都垂直.证明如下: 与性质 1 证明方法相同,得到 DE  平面 ABD ,从而 DE 与平面 ABD 内任一直线都垂直. 性质 4:直线 DE 与平面 ABE 所成角等于 4  . 证明如下:如图,取 AB 的中点 F ,连接 DF , EF , 由 DA DB ,得 DF AB , 与性质 2 证明相同,得 DE AB , DE DF , 再因 DE DF D  ,则 AB  平面 DEF ,进而平面 DEF  平面 ABE . 作 DH EF 于 H ,则 DH  平面 ABE , DEF 就是直线 DE 与平面 ABE 所成的角, 1DE  , 2EF  , 1 2cos 22 DEDEF EF     , 4DEF   . (2)解法一: 2AD BD  , 2AB  ,则 ABD△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如图,取 AB 的中点 F ,则 F 是 ABD△ 的外心. 设几何体 E ABD 外接球的球心是O ,则OF  平面 ABD . 作OM DE 于 M ,则 M 是 DE 的中点,OFDM 是矩形, 1 2OF DM  , 1 12DF AB  ,几何体 E ABD 的外接球半径 2 2 1 514 2R OF FD     , 则外接球的体积 34 5 5 3 6OV R   . 解法二:证明 DA , DB , DE 两两垂直后,几何体 E ABD 外接球就是以 DA , DB , DE 相邻的棱的 长方体的外接球,  2 2 2 22 2 2 1 5R DA DB DE       ,解得 5 2R  ,则外接球的体积 34 5 5 3 6OV R   . 18.如图,在四棱锥 P ABCD 中,平面 PBC  平面 ABCD , 90PBC  , //AD BC , 90ABC  , 2 2 2 2AB AD CD BC    . (1)求证:CD  平面 PBD ; (2)若直线 PD 与底面 ABCD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 3 3 ,求三棱锥 A PBD 的外接球表面积. 【解析】(1)证明:在四边形 ABCD 中, //AD BC , 90ABC  , 2 2 2 2AB AD CD BC    , 所以 ABD△ , BCD△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即CD DB , 又因为平面 PBC  平面 ABCD , 90PBC  ,平面 PBC  平面 ABCD BC ,所以直线 PB  平面 ABCD ,即 PB CD , 因为 BD PB B ,所以直线CD  平面 PBD 得证; (2)由于 PB  平面 ABCD ,所以 BDP 是直线 PD 与底面 ABCD 所成的角,故 3cos 3BDP  ,且 2BD  ,由于 AD AP ,所以三棱锥 A PBD 的外接球球心在棱 PD 中点,设外接圆半径为 r ∴ 6 2cos BDPD rBDP    ,即表面积为 24 6r   19.在四棱锥 P ABCD 中,底面 ABCD 是边长为 2 的正方形, 90 , , 60ADP PD AD PDC      , E 为 PD 的中点. (1)证明:CE  平面 PAD . (2)求三棱锥 E ABC 外接球的体积. 【解析】(1)由 90ADP   知: AD DP ,底面 ABCD 是正方形有 AD DC ,又 DP DC D ,∴ AD  面 DPC ,而CE  面 DPC ,即 AD CE , ∵ PD AD DC  , 60PDC   , ∴ PDC△ 为等边三角形,E 为 PD 的中点,故 CE DP ,∵ DP AD D  , ∴CE  平面 PAD . (2)由(1)知: 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 2AB BC  ,有 2 2AC  , 在 AEC 中 3, 5CE AE  ,即 2 2 2AC CE AE  ,故 AE CE , ∴由上知: ABC 、 AEC 都是以 AC 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由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点 O 到三顶点距离相 等知:OE OC OA OB   ,即 O 为三棱锥 E ABC 外接球的球心,∴外接球的半径为 22 AC  , 所以三棱锥 E ABC 外接球的体积为 34 8 2( 2)3 3V    . 20.如图,四棱锥 S ABCD 中,四边形 ABCD 为矩形, 2 2AB  , 2BC SC SD   , BC SD . (1)求证: SC  平面 SAD ; (2)求四棱锥 S ABCD 外接球的体积. 【解析】(1)证明: BC SD , BC CD , SD CD D , ,SD CD  平面 SDC BC 平面 SDC ,又 //AD BC , AD  平面 SDC , SC  平面 SDC , SC AD  , 又在 SDC△ 中, 2SC SD  , 2 2DC AB  , 故 2 2 2SC SD DC  ,∴ SC SD , SD AD D  , ,SD AD  面 SAD ,∴ SC  平面 SAD , (2)设 G 为矩形 ABCD 的对角线的交点,则 3AG BG CG DG    作 SO CD 于 O,因为 BC ⊥ 平面 SDC , BC 平面 ABCD , 所以平面 ABCD  平面 SDC ,平面 ABCD  平面 SDC CD , SO  平面 SDC , 故 SO  平面 ABCD , OG  平面 ABCD , OG SO  , 连结OG , SG ,则 2 2 2 1 3SO GOSG     , 所以 G 为四棱锥 S ABCD 外接球的球心,且球的半径为 3 , 故所求的球的体积为 34 ( 3) 4 33V    21.如图,将斜边长为 4 2 的等腰直角 ABC 沿斜边 BC 上的高 AD 折成直二面角 B AD C  ,E 为 AD 中点. (1)求二面角 A BC E  的余弦值; (2)M 为线段 BC 上一动点,当直线 DM与平面 BCE 所成的角最大时,求三棱锥 M CDE 外接球的体 积. 【解析】解法一:(1)设 F 为 BC 中点,连接 EF 、 AF . ∵ 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二面角 B AD C  为直二面角, ∴ BD  平面 ADC ,∴ 2 2AD BD CD   , 4AB BC CA   , 由平面几何可知, 10BE CE  ,∴ EF BC , AF BC , ∴ EFA 就是二面角 A BC E  的平面角, 在 EFA△ 中, 2AE  , 2 24 2 2 3AF    , 10 4 6EF    , ∴ 2 2 2 16 2 2cos 2 312 2 EF AF AEEFA EF AF       , ∴二面角 A BC E  的余弦值为 2 2 3 . (2)设直线 DM与平面 BCE 所成的角为 ,点 D 到平面 BCE 的距离为 d , 则sin d DM   ,在三棱锥 B CDE 中, 1 2 62BCES BC EF   △ , 由 B CDE D BCEV V 三棱锥 三棱锥 ,求得 2 3 3d  , ∴当 DM最小时,直线 DM与平面 BCE 所成的角的正弦值最大,此时所成角也最大, ∴当 M 为 BC 中点时,直线 DM与平面 BCE 所成的角最大,此时 2DM  . 由平面几何知识可知, CDE△ 和 CME△ 都是直角三角形,设 N 为CE 的中点, 则 1 10 2 2ND NE NC NM CE     , ∴三棱锥 M CDE 外接球的半径为 10 2 , ∴外接球的体积 3 4 10 5 10 3 2 3V        . 解法二:(1)∵ 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二面角 B AD C  为直二面角, ∴ BD  平面 ADC ,∴ BD CD , ∴以 D 为坐标原点,以 DA 、 DC 、 DB 所在直线为 x 轴、 y 轴、 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在平 面图形中, ABC 是斜边为 4 2 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且 E 为高 AD 的中点,∴ (0,0,0)D , (2 2,0,0)A , (0,0,2 2)B , (0,2 2,0)C , ( 2,0,0)E , ∴ ( 2 2,2 2,0)AC   , (0,2 2, 2 2)BC   , ( 2,2 2,0)EC   , 设平面 ABC 的一个法向量为  1 1 1, ,m x y z ,平面 BCE 的一个法向量为  2 2 2, ,n x y z ,由 0 0 m BC m AC         , 得 1 1 1 1 2 2 2 2 0 2 2 2 2 0 y z x y       ,令 1 1x  ,则 1 1 1y z  ∴ (1,1,1)m  ,同理可求得 (2,1,1)n  , ∴ 4 2 2cos , 33 6 m nm n m n             ,∴二面角 A BC E  的余弦值为 2 2 3 . (2)如图,设 (0 1)BM BC  „ „ ,可得 (0,2 2 ,2 2 2 2 )M   , ∴ (0,2 2 ,2 2 2 2 )DM    , 又由(1)可知平面 BCE 的法向量为 (2,1,1)n  ,∴ 2 2 2 2 1cos , 2 4 4 2 6 3 (2 1) 1 DM n                , 即直线 DM与平面 BCE 所成的角的正弦值为 2 1 3 (2 1) 1   , ∵ 0 1„ „ ,∴ 2 1 3 33 (2 1) 1   „ ,当且仅当 1 2   时,等号成立. ∴当 M 为 BC 中点时,直线 DM与平面 BCE 所成的角最大,此时 2DM  . 由平面几何知识可知, CDE△ 和 CME△ 都是直角三角形,设 N 为CE 的中点, 则 1 10 2 2ND NE NC NM CE     , ∴三棱锥 M CDE 外接球的半径为 10 2 , ∴外接球的体积 3 4 10 5 10 3 2 3V        . 22.设三棱锥 P ABC 的每个顶点都在球 O 的球面上, PAB 是面积为3 3 的等边三角形, AC BC , AC BC ,且平面 PAB  平面 ABC . (1)确定O 的位置(需要说明理由),并证明:平面 POC  平面 ABC . (2)与侧面 PAB 平行的平面 与棱 AC , BC , PC 分别交于 D , E , F ,求四面体ODEF 的体积的 最大值. 【解析】(1)证明:取 AB 的中点G ,连接 PG ,取点O 为 PG 的三等分点且 2PO O G  ,连接 , , ,O A O B O C GC   .因为 PA PB ,所以 PG AB . 又平面 PAB  平面 ABC ,平面 PAB  平面 ABC AB , PG  平面 PAB , 所以 PG 平面 ABC .因为GC  平面 ABC ,故 PG GC . 因为 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G 为 AB 的中点,故 AG GC , 因为O G O G  , 90O GA O GC      , 故 O GA O GC    ,故O A O C  ,同理O B O C  , 因为 PAB 是等边三角形,故 O 为 PAB 的中心,故O P O A O B    , 故O 为三棱锥 P ABC 的外接球的球心, 故O 与 O 重合即O 在线段 PG 上且 2PO OG . 因为 O 在 PG 上,所以 PO  平面 ABC , 又 PO  平面 POC ,所以平面 POC  平面 ABC . (2)由题意得 23 3 34 AB  ,解得 2 3AB  , 因为 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G 为 AB 的中点,故CG AB , 而平面 PAB  平面 ABC ,平面 PAB  平面 ABC AB , CG  平面 ABC ,故 CG  平面 PAB ,故 CG 为点 C 到平面 PAB 的距离. 在等腰直角三角形 ABC 中, 1 32CG AB  即C 到平面 PAB 的距离 3CG  . 设  0 1CD CA    ,C 到平面 DEF 的距离为 h . 因为平面 //PAB 平面 DEF ,平面 PAC  平面 PAB PA ,平面 PAC  平面 DEF DE ,故 //PA DE , 同理 //PB EF ,因为 ,APB DFE  方向相同,故 APB DFE   ,同理 ABP DEF   , 所以 DEF ABP  ,则 DEF 的面积为 23 3 . 又 3h  ,所以 O 到平面 DEF 的距离为 3 3 , 所以四面体ODEF 的体积    2 21 3 3 3 3 3 13O DEFV V           . 设     23 1 0 1f        ,    3 2 3f      , 当 20 3   时,   0f   ;当 2 13   时,   0f   . 所以  f  在 20, 3      为增函数,在 2 ,13      为减函数, 所以  max 2 4 3 9f f      ,即四面体ODEF 的体积的最大值为 4 9 .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