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2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2021年高考数学高分突破冲刺练(全国通用)(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专题22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2021年高考数学高分突破冲刺练(全国通用)(解析版)

ID:654550

大小:1.19 MB

页数:17页

时间:2021-04-0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专题 22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  ,P x y 为圆   2 21 1 4x y    上任一点,其坐标均使得不等式 0x y m   恒成立,则实数 m 的取值范围是( ) A. 1, B. ,1 C. 2 2,  D. , 4  【解析】设圆上任一点 P 的坐标为 1 2cos ,2sin 1    , 即 1 2cosx    , 2sin 1y   , 则 1 2cos 2sin 1x y m m         2 22 2 cos sin2 2 m        2 2 sin 04 m       ,即 2 2 sin 4m       , 又因为 1 sin 14        ,所以得到: 2 2 2 2 sin 2 24         ,则 2 2m  .故选:C. 2.设点  1 1,P x y 在椭圆 2 2 18 2 x y  上,点  2 2,Q x y 在直线 2 8 0x y   上,则 2 1 2 1x x y y   的最 小值是( ) A. 21 2  B. 3 C. 31 2  D.2 【解析】设 1 2 2cosx  , 1 2siny  ,  0,2  则有 2 1 2 1 2 22 2 cos 2 sinx x y y x y         2 2 1 2 2 2 cos 2 2 sin2 x y      2 2 1 2 2 cos 2 2 sin2 x y      2 2 1 2 2 cos 2 2 sin2 x y     1 8 2 2(cos sin )2     1 8 4sin 22 4        当且仅当 2 sin 14 2 2 cos 0x             时取最小值,即 4   ,此时  2,1P ,  2,3Q , 2 1 2 1x x y y   的最小值是 2 ,故选:D. 3.已知 ABC 为等边三角形,动点 P 在以 BC 为直径的圆上,若 AP AB AC     ,则 2  的最大值 为( ) A. 1 2 B. 31 3  C. 5 2 D. 32 2  【解析】设 ABC 的边长为 2,不妨以线段 BC 的中点O 为坐标原点, 建立如下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 则点 (0, 3)A 、 ( 1,0)B  、 (1,0)C ,以线段 BC 直径的圆的方程为 2 2 1x y  , 设点 (cos ,sin )P   ,则 ( 1, 3)AB    , (1, 3)AC   , (cos ,sin 3)AP    , 由于 AP AB AC     ,则 cos 3 3 sin 3             , 解得 1 3 1sin cos2 6 2 1 3 1sin cos2 6 2               , 所以, 1 3 1 1 3 12 sin cos 2 sin cos2 6 2 2 6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3 1 3sin cos sin2 2 2 2 6            ,因此, 2  的最大值为 5 2 ,故选:C. 4.非负实数 a ,b 满足 2 2 1a ab b   , 2 2a b 的最大值为( ) A. 2 3 3 B.1 C. 3 2 D. 3 4 【解析】因为 2 23 12 4 ba b      ,所以设 cos2 3 sin2 ba b        ,则 sincos 3 2 sin 3 a b        , 因为 0a  , 0b  ,故取 0, 3       , 所以 2 2 2 2 sin 2cos sin 3 3 a b               2 22 1cos sin cos sin cos2 sin 2 3 3           2 cos 2 63      ,因为 0, 3       ,所以 52 ,6 6 6         ,所以 3 3cos 2 ,6 2 2            , 所以值域为 1,1 .故选:B. 5.已知圆的方程为 2 2 1x y  ,点 ( , )P x y 是圆上的任一点,则不等式 2 2 4x y xy t t     恒成立,则 实数 t 的取值范围为( ) A. 2,3 B. 2,4 C. 3,1 D. 3,5 【解析】令 cosx  , siny  ,  0,2   , cos sin cos sinx y xy         ,令 cos sin 2 sin 4u          , 则 2, 2u     , 2 1sin cos 2 u   ,令   2 21 1 1 12 2 uY u u     , 当 1u   时, min 1Y   ,因为不等式 2 2 4x y xy t t     恒成立, 所以 21 2 4t t    ,即 2 2 3 0t t   ,解得: 3 1t   , 所以实数 t 的取值范围为 3,1 .故选:C 6.已知腰长为 2 的等腰直角ΔABC 中,M 为斜边 AB 的中点,点 P 为该平面内一动点,若 2PC  ,则    4PA PB PC PM       的最小值为( ) A. 24 16 2 B. 24 16 2 C. 48 32 2 D. 48 32 2 【解析】以 ,CA CB 为 ,x y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 (0,0), (2,0), (0,2), (1,1)C A B M ,设 ( , )P x y , 则 (2 , ), ( ,2 )PA x y PB x y       , ( , ), (1 ,1 )PC x y PM x y       , (2 ) (2 )PA PB x x y y       2 22 2x x y y    , PC PM   2 2(1 ) (1 )x x y y x x y y        ,∵ 2PC  ,∴ 2 2 4x y  , 设 2cos , 2sinx y   ,则 2cos 2sin 2 2 sin( )4x y        , ∴ 2 2 2 2x y    ,    4PA PB PC PM       2(4 2 2 4)(4 ) 2( 4)x y x y x y         , ∴ 2 2x y  时,   4PA PB PC PM       取得最小值 22(2 2 4) 48 32 2   。故选:C。 7. A , B 是 O : 2 2 1x y  上两个动点,且 120AOB   , A , B 到直线 l :3 4 10 0x y   的距离 分别为 1d , 2d ,则 1 2d d 的最大值是( ) A.3 B.4 C.5 D.6 【解析】由题设 0 0(cos ,sin ),B(cos( 120 ),sin( 120 ))A      ,其中 R .可以由题得 0 0 1 2 10 3cos 4sin 10 3cos +120 4sin +120,5 5d d        ( ) ( ) 0 0 1 2 14 [3cos 3cos( 120 ) 4sin 4sin( 120 )]5d d            0 0 0 01=4 [6cos60 cos( 60 ) 8cos60 sin( 60 )]5      0 01=4 [3cos( 60 ) 4sin( 60 )]5      01=4 5[sin( 60 + )]5     ≤5,此时 0sin( 60 + )=-1  .故选 C 8.已知点 P 为椭圆 2 2 14 3 x y  上第一象限上的任意一点,点 A ,B 分别为椭圆的右顶点和上顶点,直线 PA 与 y 交于点 M ,直线 PB 与 x 轴交于点 N ,则 AN BM 的值为( ) A. 4 B. 4 3 C. 4 3 D. 4 3 3 【解析】设 P 的坐标为 2 3cos sin ( , ), 由 2 0 0 3A B( ,),( , ),则直线 AP 的方程为 3 22 2 siny xcos    ( ), 令 0x  时,则 3 1 siny cos    ,即 30 1 sinM cos   ( , ), 3 13 31 1 sin cos sinBM cos cos            ,则直线 BP 的方程为 3 33 2 siny xcos     , 令 0y  ,则 2 1 cosx sin    , 即 2 2 10 2 21 1 1 cos cos sin cosN ANsin sin sin               ( ,), , 1 1 2 3  (1 )(1 ) sin cos sin cos AN BM sin cos                 (1 )(1 )  2 3 2 4 3(1 )(1 ) sin cos sin cos           , 故选 B 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圆 x2+y2=4 上三点 A(x1,y1),B(x2,y2),C(x3,y3)构成正三角形 ABC, 那么 2 2 2 1 2 3x x x   ( ) A.0 B.2 C.3 D.6 【解析】因为三角形 ABC 为正三角形, 所以设   2 22cos ,2sin , 2cos ,2sin3 3A B                   , 4 42cos ,2sin3 3C                 , 故 2 2 2 2 2 2 1 2 3 2 44cos 4cos 4cos3 3x x x                    2 2 2 1 3 1 34cos 4 cos sin 4 cos sin2 2 2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2 2 2 24cos cos 3sin cos 3sin          2 26 cos sin 6    ,故选:D 10.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以O 为极点, x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曲线 1C 的极坐标 方程为 4cos  ,直线 2 51 5: 51 5 x t l y t       (t 为参数).若曲线 2C 的参数方程为 2cos sin x y      ( 为参数),曲 线 1C 上点 P 的极角为 4  ,Q 为曲线 2C 上的动点,求 PQ 的中点 M 到直线l 距离的最大值为( ) A.2 B. 6 3 2  C. 3 1 D. 10 5 【解析】将 4   代入 4cos  得 4cos 2 24    ,即点 P 的极坐标为 2 2, 4      , 所以其直角坐标为 2 2 cos ,2 2 sin4 4P       ,即  2,2P , 又曲线 2C 的参数方程为 2cos sin x y      ,Q 为曲线 2C 上的动点,所以可设  2cos ,sinQ   , 因此 PQ 的中点 M 的坐标为 11 cos ,1 sin2M       , 由 2 51 5: 51 5 x t l y t       消去参数可得: 2 3 0x y   ,因此点 M 到直线l 距离为: 2 sin1 cos 2 sin 3 cos sin 4 5 5 5 d                , 因为 1 sin 14        ,所以 max 2 10 55 d   .故选:D. 11.设 xOy , ' 'x Oy 为两个平面直角坐标系,它们具有相同的原点,Ox 正方向到 'Ox 正方向的角度为 , 那么对于任意的点 M ,在 xOy 下的坐标为 ( , )x y ,那么它在 ' 'x Oy 坐标系下的坐标 ( ', ')x y 可以表示为: ' cos sinx x y   , ' cos siny y x   .根据以上知识求得椭圆 2 23 ' 2 3 ' ' 5 ' 1 0x x y y    的离心率 为( ) A. 6 3 B. 6 4 C. 7 3 D. 7 4 【解析】 cos sinx x y   , 2 2 2 2 2' 2 sin cosx x cos xy y sin       , cos siny y x   , 2 2 2 2 2' 2 sin cosy y cos xy x sin      , 则 2 2 2 2' 'x y x y   ,   cos sin cos sinx y x y y x      2 2 2 2sin cos sin cosxycos x y xysin         故 2 23 ' 2 3 5 1 0x x y y    ,可化为 2 2 2 2 2 2 2 23 3 2 4  sin cos 2 2 3 2 3 sin cosx y y cos xy x sin xycos x            2 22 3 sin cos 2 3 1y xysin     ,方程表示为椭圆, 2 2-4 sin cos 2 3 2 3 0xy xycos xysin       ,化简得: 4 sin 2 03xy       , 3   代入方程得: 2 2 11 1 2 6 y x  , 2 1 3c  , 2 1 2a  , 2 2 2 2 3 ce a   故 6 3e  ,故选 A 12.已知点  1 1,P x y 是单位圆 2 2 1x y  上的动点,点  2 2,Q x y 是直线 2 6 0x y   上的动点,定义 1 2 1 2PQL x x y y    ,则 PQL 的最小值为( ) A. 53 2  B. 6 5 C. 6 5 5 D. 2 3 3 【解析】过 ,P Q 作 x 轴, y 轴的垂线,垂足及其他交点如图所示, 则 1 2x x EF PH GQ    , 1 2y y CD PG QH    , 由于直线 2 6 0x y   的斜率是 2 ,当 ,P Q 都在第一象限时, ① 1 2 1 2 1 2PQL x x y y PG GQ PG GK        1 1 1 2 2 2PK GK PK PK PK     取 x1=x2∈[0,1]时等号成立,则 y1= 2 11 x ,y2=6﹣2x2=6﹣2x1, 则|x1﹣x2|+|y1﹣y2|=|y1﹣y2|= 2 1 16 2 1x x   ,令 x1=cos ( ∈[0, 2  ]), 则|y1﹣y2|=6﹣2cos ﹣sin =6﹣ 5sin ( + )≥6﹣ 5 ; ② 1 2 1 2 2PQL x x y y QH PH HL PH PL HL PL           取 y1=y2∈[0,1] 时等号成立,则 x1= 2 11 y ,x2=3﹣ 2 2 y =3﹣ 1 2 y . 则|x1﹣x2|+|y1﹣y2|=|x1﹣x2|= 21 13 12 y y   ,令 y1=sin ( ∈[0, 2  ]), 则|x1﹣x2|=3﹣ 1 sin2  ﹣cos =3﹣ 5 2 sin( + )≥3 5 2  . 当 ,P Q 中至少有一个点不在第一象限时,明显 1 2 1 2x x y y   的取值会比 ,P Q 都在第一象限时大, 综上可得:|x1﹣x2|+|y1﹣y2|的最小值是 3 5 2  .故选:A. 二.填空题 13.正方形 ABCD 中,点 P 在以C 为圆心且与直线 BD相切的圆上运动,若 AP AB AD   uuur uuur uuur(其中  , R  ),则  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解析】设正方形 ABCD 的边长为 2,以点 A 为坐标原点,AB、AD 所在直线分别为 x,y 轴建立如下图所示 平面直角坐标系, 则点  0,0A 、  2,0B 、  2,2C 、  0,2D ,直线 BD的方程为 2 2 1x y  ,即 2 0x y   , 点C 到直线 BD的距离为 2 2 2 2 1 1 d    , 则以点C 为圆心且与直线 BD相切的圆 C 的方程为    2 22 2 2x y    , 设点 P 的坐标为  2 2 cos ,2 2 sin   ,由 AP AB AD   uuur uuur uuur , 得       2 2 cos ,2 2 sin 2,0 0,2 2 ,2          , 21 cos2 21 sin2           , 所以, 2 2sin cos 2 sin 22 2 4               , 所以   的取值范围是 1,3 . 14.已知  2 0 0, 0a b ab a b     ,当 ab 取得最小值时,曲线 | | | | 1x x y y a b   上的点到直线 2y x 的距离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解析】由题有 2a b ab  ,因为 2 2 2a b ab  ,故 2 2 2 2, 8ab ab ab ab    ,当且仅当 2a b 时取 8ab  ,因为 0, 0a b  ,解得 2, 4a b  .故曲线方程为 | | | | 12 4 x x y y  . 故方程为: 2 2 2 2 2 2 1,( 0, 0)2 4 1,( 0, 0)2 4 1,( 0, 0)4 2 x y x y x y x y y x x y                  ,画出图像有 故 2y x 为双曲线 2 2 1,( 0, 0)2 4 x y x y    与 2 2 1,( 0, 0)4 2 y x x y    的渐近线方程. 易得曲线 | | | | 12 4 x x y y  上的点到直线 2y x 的距离 0d  . 最大值时设椭圆 2 2 1,( 0, 0)2 4 x y x y    上的点 ( 2 cos ,2sin ), ,02P         . 此时 3 2 2 sin( )2 2 cos 2sin 4 32 1 d         , 当 4    时 d 取最大值为 2 6 3 .点到直线 2y x 的距离的取值范围是 2 60, 3      15.已知圆  2 2: 1 1M x y   ,圆  2 2: 1 1N x y   ,直线 1 2,l l 分别过圆心 ,M N ,且 1l 与圆 M 相交 于 ,A B 两点, 2l 与圆 N 相交于 ,C D 两点,点 P 是椭圆 2 2 14 9 x y  上任意一点,则 PA PB PC PD      的 最小值为___________; 【解析】由题意可设:  1 cos ,sinA   ,  1 cos ,sinC    ,  2cos 3sinP  , 则  1 cos , sinB    ,  1 cos , sinD      1 cos 2cos ,sin 3sinPA         ,  1 cos 2cos , sin 3sinPB          2 2 2 2 21 2cos cos 9sin sin 5sin 4cos 4PA PB                 同理可得: 25sin 4cos 4PC PD       210sin 8PA PB PC PD          当 2sin 0  时, min 8PA PB PC PD       16.若 2 2 1( , )x xy y x y R    ,则 2 22x y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 【解析】设 cosx r  , 2 sin2 y r ,所以 22 22 x y r ,所以 2 2 2 2 2 2 22     x yx y x xy y 2 2 2 2 2 2 2 2 1 2 1 2 1cos sin cos sin cos sin cos sin2 2 2 2             r r x r r x     1 1= 1 2 1 3 1 21+cos2 sin cos 1 cos2 cos2 sin 22 2 4 4 4 4               1= 3 3 sin 24 4    ,其中 满足 tan 2  ,所以  1 sin 2 1     ,所以  3 3 3 3 3 3sin 24 4 4 4       ,所以   4 1 4 3 3 3 3 3 3sin 24 4        , 即 2 224 4 3 3 3 3    x y ,所以  2 2 2 3 34 6 22 3=3 33 3    x y , 所以 2 22x y 的最小值为 6 2 3 3 - . 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在直角坐标系 xOy 中,直线 l 的参数方程为 cos , 2 sin x t y t        ( ,t tR 为参数 0, 2      ).以坐标原 点O 为极点, x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半圆 C 的极坐标方程为 32sin , ,4 4         . (1)求半圆C 的参数方程和直线 l 的直角坐标方程; (2)直线 l 与 x 轴交于点 A ,与 y 轴交于点 B ,点 D 在半圆C 上,且直线 CD 的倾斜角是直线l 的倾斜角 的 2 倍, ABD△ 的面积为1 3 ,求 的值. 【解析】(1)半圆 C 的参数方程为 cos , 1 sin x y       (其中 为参数, (0, )  ), 直线 l 的直角坐标方程为 tan 2, 0, 2y x         . (2)由题意可知,可设 (cos2 ,1 sin 2 )D   ,其中 0, 2      所以点 D 到直线 AB 的距离为: 2 tan cos2 (1 sin 2 ) 2 1 tan d          sin cos2 cos sin 2 3cos sin 3cos           , 又 2 ,0 , (0, 2)tanA B      , 2 2 2 2( 2) tan sinAB           . 三角形 ABD 的面积  1 1 2 3sin 3cos 1 1 32 2 sin tanS AB d              . tan 3  ,又 0, 2      , 3   . 1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曲线C 的参数方程为 cos sin x y      ,( 为参数).以坐标原点 O 为极点,x 轴 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曲线 l 的直角坐标方程为 4 2 0x y   . (1)求曲线C 的普通方程和直线 l 的极坐标方程; (2)射线 2 ( 0)3    , ( 0)3    和曲线C 分别交于点 A , B ,与直线 l 分别交于 D ,C 两点, 求四边形 ABCD 的面积. 【解析】(1)曲线 C 的参数方程为 cos sin x y      , ( 为参数),转换为直角坐标方程为 2 2 1x y  . 曲线 l 的直角坐标方程为 4 2 0x y   ,根据 2 2 2 cos sin x y x y            , 整理得 (cos sin ) 4 2    ,即 sin( ) 44     . (2)射线 2 ( 0)3    , ( 0)3    和曲线C 分别交于点 A , B , 与直线l 分别交于 D ,C 两点,如图所示: 所以直线 OD 的直角坐标方程为 3y x ,直线OC 的直线方程为 3y x  , 所以 3 4 2 0 y x x y       ,解得 2 2(1 3) 2 6(1 3) x y       , 设直线 4 2 0x y   与 y 轴交于点 E , 将 0x  代入 4 2 0x y   ,得 4 2y  ,即 4 2OE  . 所以 1 4 2 (2 2 2 6) 8 8 32COES       . 同理: 3 4 2 0 y x x y      ,解得: 2 6 2 2 6 2 2 6 x y      , 所以 1 4 2 (2 6 2 2) 8 3 82DOES       , 所以 318 8 3 8 3 8 1 12 2COE DOE AOBABCDS S S S            四边形 3 63 316 3 4 4    . 19.在直角坐标系 xOy 中,以坐标原点为极点,x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曲线 1C 的参数方程为 3cos , 2sin , x y       为参数,曲线 1C 上的点 ,A B 的极坐标分别为    1 1 2 2 2 1, , , , 90A B        . (1)过 O 作线段 AB 的垂线,垂足为 H,求点 H 的轨迹 2C 的直角坐标方程; (2)求 ,A B 两点间的距离的取值范围. 【解析】(1)因为曲线 1C 的参数方程为 3cos , 2sin , x y      所以曲线 1C 的普通方程为 2 2 19 4 x y  . 因为曲线 1C 上的点 ,A B 的极坐标分别为    1 1 2 2 2 1, , , , 90A B        , 所以点 ,A B 的直角坐标分别为      1 1 1 1 2 1 2 1cos , sin , cos 90 , sin 90A B          , 代入曲线 1C 的方程得        2 2 2 2 1 1 1 1 2 1 2 1cos sin sin cos1, 19 4 9 4            , 所以        2 2 2 2 1 1 1 1 2 2 1 2 cos sin sin cos1 1,9 4 9 4          , 所以两个式子相加得 2 2 1 2 1 1 1 1 13 9 4 36     . 由题意可知OH AB OA OB   ,所以 2 2 2 2 2 1 2 2 2 2 2 1 2 36 13 OA OBOH OA OB          , 所以点 H 的轨迹是圆, 所以点 H 的轨迹 2C 的方程为 2 2 36 13x y  . (2) ,A B 两点间的距离为 2 2 1 2| |AB    ,设 2 1 [4,9]x   ,则 2 2 36 13 36 x x    , 令函数 236 13( ) 13 36 13 36 x xf x x x x     , 所以  2 2 13 13 72 ( ) (13 36) x x f x x     ,所以 ( )f x 在区间 724, 13      上是减函数, 在区间 72 ,913      上是增函数. 又 72 144(4) (9) 13, 13 13f f f       , 所以函数 ( )f x 的最大值为 13,最小值为 144 13 , 所以 , A B 两点间的距离| |AB 的取值范围是 12 13 , 1313       . 20.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已知 F 为椭圆 2 2 2 2 1x y a b   的右焦点,且 2 4a b  ,过 F 作两条互相垂直的 直线交椭圆分别于 A、B 与 C、D,以 F 为极点, x 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 (1)求椭圆的极坐标方程与 1 AB 的代数表达式; (2)求 1 1 AB CD  的取值范围. 【解析】由已知 2 4b a  , (1)设 (c,0)F , 2 2 2 2 2 4 4 a a c b ap cc c c a a         , 2 4c a ae a a    , 以右焦点 F 为极点, x 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 则椭圆的极坐标方程为 1 cos ep e    ,即 2 2 cos ab ac c    ,其中 2 2c a b  2 4a a   . 设 ( , )AA   ,则 ( , )BB    , 所以 2 2 2 1 cos 1 cos( ) 1 cos 1 cos 1 cosA B ep ep ep ep epAB e e e e e                    , 2 21 1 cos 2 e AB ep  ,即 2 2 2 2 1 cos 2 a c AB ab  , (2)由(1)得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cos1 1 cos cos sin 22 2 2 2 2 2 a ca c a c a c a c AB CD ab ab ab ab ab                 2 2 2 2 4 2 2 (4 ) a b a a ab a a      , 因为 2 4a b  ,所以 2 2 2 2 4 0c a b a a      且 4a  ,解得 17 1 42 a   . 记 2 4( ) 2 (4 ) a af a a a    , 17 1 42 a   , 2 2 ( 4)(3 4)( ) 2(4 ) a af a a a     ,当 17 1 42 a   时, ( ) 0f a  , ( )f a 是增函数, 所以 17 1( ) ( , )8f a   .即 1 1 17 1( , )8AB CD    . 21.如图,椭圆 2 2: 14 x y   的两条弦 AB , CD 满足 2DC AB  ,记直线 AD 与直线 BC 交于 P 点. (1)求 AB CD 的最大值; (2)若 P 点在抛物线 21 34y x  上,求四边形 ABCD 面积的最大值. 【解析】(1)设 (2cos ,sin ), (2cos ,sin )C D    , 2 2 2 2 24cos sin 4cos 4sin 4,OC         则 2OC  , 2 2 2 2 24cos sin 4cos 4sin 4,OD         则 2OD  , 则 4CD OC OD   , 3 62AB CD CD   , 当取 ( 2,0), (2,0)C D 时取到等号,所以 AB CD 的最大值为 6; (2) 经过坐标变换 1 2x x y y      可得到上图,则新的抛物线解析式 2 3y x  , 记四边形 ABCD 面积得面积为S , 由 3 3 4 2PCD PC DS S S     , 取C D  的中点 H,作OM A D  ,设 , 2 ,A M D M b A P b OP a        , 设 2( , 3)P t t  ,则 2 2 2 2 4 2 2 25 11 11( 3) 5 9 ( )2 4 4a t t t t t          , 且 1 3a OP OA A D A D           ,则 11 ,32a      . 由于 21OM b  ,则在 Rt OMP 内,有 2 2 21 9b b a   ,得 2 28 1b a  . 设OH y ,则 21HD y   ,且 P M P D P O PH      , 得 212 ( )b a a y  ,故 2 3 2 ay a  , 2 2 2 2 2 2 2 2 2 2 3 3 3 ( 3) 3( 1) 9 ( 3) ( 1)1 12 2 2 4 2 4 4P C D a a a aS S D H P H a a a a                   记 2 2 3 2 2 ( 3) ( 1) (9 )( 1) 11( ) 1 , ,94 4 4 x x x xf x x ax x x                  , 由于 2 2 3 ( 1) ( 4 9)( ) 2 x x xf x x      , 则 ( )f x 的最大值在 112 13 ,94x       时取到, 此时 9 9 1 13 3 13 6(2 13) (7 13)(1 13) 2 2 134 4 42(2 13) S f            . 22.已知点 Ro ocos 쳌 R osin쳌 ( )为平面直角坐标系 体 中的点,点 S 为线段 AB 的中点, 当 变化时,点 S 形成轨迹 . (1)求 S 点的轨迹 的方程; (2)若点 M 的坐标为 Rǡ쳌 ,是否存在直线 交 S 点的轨迹 于 P、Q 两点,且使点 Rǡ쳌 为 香䁞 的垂心? 若存在,求出直线 的方程;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析】(1)设 R쳌 ,因为 点为 Ro ocos 쳌 R osin쳌 的中点, 则 ocos sin ( ),消去 得到 点的轨迹方程为 o o o ǡ ; (5 分) (2)假设存在直线 交椭圆于 , 两点,设 , 因为 为△ 的垂心,点 , 故 .于是设直线 的方程为 , 由 得 . 由 ,得 , 且 , . 由题意应有 ,又 䁞 Rǡǡ ǡ쳌 香 Ro ǡo쳌 , 故 ,得 , 即 , 整理得 ,解得 或 . 经检验,当 时,△ 不存在,故舍去 , 当 时,满足 ,所求直线 存在, 的方程为 .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