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6:英雄精神
(篇一)大力弘扬英雄精神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开篇引用诗句题鲜明,气势磅礴。)
“志愿军将士及英雄模范们的功绩,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习主席近日给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
全体同志回信。习主席的回信,深切表达了对革命伤残军人的诚挚问候,高度肯定了志愿军将士的历史功
绩,充分赞扬了他们身上体现的英雄精神,必将进一步激发全党全军全社会大力弘扬英雄精神、实现中国
梦强军梦的磅礴力量。
(借用新时代领导人重要指示引出大力弘扬英雄精神。)
“无坚不摧是精神。”英雄之所以伟大,不仅在于他能在关键时候义无反顾、挺身而出,还在于他身
上所展现的崇高风范和英雄精神。英雄精神是初心不改、奋斗不止的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集中
体现,是激励我们开拓前行的强大力量。对一切为党、为国家、为军队、为人民作出奉献和牺牲的英雄模
范,我们都要发扬他们的精神,从他们身上汲取奋进的动力,共同为推进新时代强国强军事业顽强奋斗、
艰苦奋斗、不懈奋斗。
(从原因分析角度点明英雄伟大在于其精神,并进行解释,提出做法。)
每思祖国金汤固,便忆英雄铁甲寒。一部抗美援朝战争史,就是一部志愿军将士用青春和热血写就的
英雄史。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勇往直前,浴
血奋战,为保家卫国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他们中,涌现出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孙占元、杨春增等 30
多万名英雄功臣和近 6000 个功臣集体。这些英雄模范身上集中体现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无愧为中华民族
的优秀儿女,无愧为保卫祖国安全和世界和平的忠诚卫士,无愧于“最可爱的人”的光荣称谓。他们的功
绩彪炳史册,他们的英名万古流芳。
(用志愿军的具体案例,生动形象阐释英雄精神。)
“实现我们的目标,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我们要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把人民军队全
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战略支撑,肩负的使命十分光荣、面临
的任务十分艰巨,更加需要全军官兵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大力弘扬英雄精神,坚定信心、鼓
足干劲、抓紧工作,始终做新时代长征路上的奋斗者,不断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努力开创新时代
强军事业新局面。
(从现实角度进行原因分析,指出弘扬英雄精神的必要性。)
中华民族是英雄辈出的民族,新时代是成就英雄的时代。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
辈出。全军要深入学习宣传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事迹和革命精神,传承弘扬他们身上所展现的非凡品格
和伟大精神,影响和带动全社会形成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的良好氛围,在新征程上创造属于我
们这代人的历史功绩。(照应题目,提出号召。)
◎点评
本文以大力弘扬英雄精神为中心, 从多角度分析弘扬英雄精神的意义,接着用具体的实例加以论证,
最后再回扣当下、提出号召,层层深入,结构清晰,使人在通畅的阅读中感悟英雄精神,学习英雄精神,
然后实践英雄精神。
(篇二)致敬英雄,这样的课该更多些
(题目即观点,饱含期望。)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满腔的情致敬英雄。近日,全国大部分中小学迎来春季开学,许多学校把致敬卫
国戍边英雄作为“开学第一课”。
(开门见山,简明扼要概括事件。)
在贵州遵义,“排雷英雄”杜富国和妹妹杜富佳,用“你退后让我来”的精神深深感动学生;在新疆
阿克苏,观看《喀喇昆仑写忠诚》视频结束后,老师勉励学生们学习英雄的责任与担当,用实际行动致敬
英雄;在贵州贵阳、浙江义乌等地,老师带领学生大声喊出英雄的名字,并以敬少先队队礼这样特殊的方
式,让大家铭记英雄;在四川眉山,全体师生用名为《喀喇昆仑军魂》的诗朗诵,来歌颂戍边英雄;在河
南安阳,退役边防战士张五一为学弟学妹们讲述他和战友的戍边故事……
(开篇叙述全国各地把致敬卫国戍边英雄作为“开学第一课”,以此引出礼敬英雄的话题。)
礼敬英雄,这是孩子们的开学第一课。既是收心课,也是新学期的动员。历经疫情风波,孩子们对于
自己生活的环境,对于自己身边的英雄,或许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其实英雄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
守护着我们安宁祥和的生活。
(礼敬英雄的原因一:英雄守护着我们安宁祥和的生活。)
铭记是最好的告慰。对于孩子们来说,当艰难困苦的日子渐行渐远,当吃饱饭、穿新衣对他们失去吸
引力,他们是否会在甜蜜的生活中失去斗志,在幸福包裹的温室里变得柔弱娇气?以“开学第一课”这样
极具仪式感的方式致敬英雄,用清澈的敬意回应“清澈的爱”,会在他们还不够硬朗的骨骼中,植入钢铁
属性,让他们更顽强地成长。
(礼敬英雄的原因二:让孩子植入钢铁属性,顽强成长。)
一次次英雄故事的讲述,是一次次爱国教育,更是一次次心灵播种。在孩子们的心里种下“国家兴亡,
匹夫有责”,种下“不怕困难,勇于担当”,种下“无私奉献,自强不息”,伴随着这些正向激励的种子
发芽生根,孩子们就会有抵御成长路上种种诱惑的定力,和战胜生活中艰难险阻的勇气。于孩子们而言,
内心的清澈和坚韧,是他们必须具备的素养,而英雄刚毅不屈、至纯至洁的品性,无疑是最好的参照。
(礼敬英雄的原因三:让孩子有抵御成长路上种种诱惑的定力和战胜生活中艰难险阻的勇气。)
崇尚英雄是人性中天然的光芒。一个人从小到大,其成长历程中总要竖起一些标杆,为自己领航。其
实,英雄之所以为英雄,就是因为他们的言行、品格超越常人,是我们追随效仿、挣脱“小我”的榜样。
这其中有热血、有梦想、有奋斗,会让孩子们在心灵、情感和志向上得到成长,而这才是真正的成长。
(礼敬英雄的原因四:让孩子们在心灵、情感和志向上得到成长。)
或许有人会说,和平年代该有和平年代的榜样,孩子们的选择应当多元。但不管何种选择,英雄的品
质永远不会过时。英雄人物、英雄事迹,是最好的精神之“钙”。学习英雄、走近英雄,会在潜移默化中
让孩子们的信仰更崇高、立场更坚定、内心更澄澈、脚下更有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
程阔步向前。
(结尾围绕可能出现的反方,以比喻驳斥,回扣观点,号召勉励。)
◎点评
本文立意高远,从多个方面论证礼敬英雄的重要性,逐层深入,开合有度,结构严谨,收尾呼应。取
材具有时代感,论述又能贴合实际,加之兼有亲和力和典雅性的语言,是一篇典型的时事评论文章。
(篇三)亵渎英雄就是亵渎历史
一段时间以来,媒体上不时出现令人匪夷所思的言论:邱少云在烈火中一动不动违反生理学,黄继光
的胸膛不可能挡住机枪的疯狂扫射,狼牙山五壮士欺压村民,刘胡兰被乡亲铡死。把解构先烈当时髦,以
调侃英雄为能事,将正能量符号污名化,似乎成为一种时尚。
用卑微观照崇高,用低俗解读伟大,与其说说是亵渎英雄,不如说他们灵魂的卑微,是以小人之心度
君子之腹。每一个人都有选择自己人生道路的权力,做英雄,做常人,还是做庸人,那是你的自由。当天
空黑暗的时候,你可以摸黑生存;如果发出声音是危险的,你可以保持沉默;如果自觉无力发光,你就蜷
伏于墙角。但是,请不要习惯了黑暗就为黑暗辩护,不要为自己的苟且而得意,更不要嘲讽那些比自己更
勇敢热情的人们。
郁达夫说过:“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一个可悲的民族,而一个拥有英雄却不知道爱戴他拥护他的民
族则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英雄是历史的标记。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历史中,都不乏一个个让人铭
记的英雄人物、一段段耳熟能详的英雄事迹,英雄已经成为国家和民族精神的重要象征。英雄人物,印证
了舍生取义的真谛,诠释了视死如归的气概;英雄事迹,犹如天空中的启明星,指引着一代代的中华儿女,
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国人民,成为中华民族一座座宏伟的精神丰碑,永世流传。没有英雄,就没有中华民族
的辉煌的历史。
物质时代,我们尤其需要英雄崇拜。它可以抵消拜金主义的“软骨症”,治愈蝇营狗苟的精神瘫痪;
可以让我们在对英雄人物感同身受的遭遇中细细咀嚼诗性和永恒的苦难、孤独与崇高,让我们在庸常生活
中重新体味诗性的、崇高的人性大美与激情,一砖一瓦地重新建砌我们民族精神的巍峨华殿。一言以蔽之,
崇拜英雄就是进一步提升和重铸我们伟大民族的精神风骨!而 抹黑英雄,否定的是英雄本身,打击的却
是我们的民族精神,摧毁的却是我们的民族信仰。
不是所有人都能当英雄,也不是所有英雄都要去扑手榴弹,去烈火中救孩子,那种逼人放弃普通人的
生活,赶普通人进圣人堂,是道德绑架的典型思维。但是,解构英雄,调侃英雄,那是亵渎历史,同样应
当受到严厉的谴责。有英雄,有常人,英雄理解常人,尊重常人,常人敬重英雄,保护英雄,这才是正常
的社会。
人要有敬畏之心,敬畏是生命的宗教,敬畏自然,敬畏历史、敬畏英雄,敬畏一切真善美。即使我们
不能成为英雄,至少在心里我们要向英雄致敬。
◎点评
文章先叙述媒体上抹黑英雄的议论;接着对这些议论进行分析,指出其灵魂卑微的实质,即“用卑微
观照崇高,用低俗解读伟大”,“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然后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阐述“崇拜英
雄”的意义,并阐述英雄和常人的关系,指出“英雄理解常人,尊重常人,常人敬重英雄,保护英雄,这
才是正常的社会”;最后指出人要有敬畏之心,并以“即使我们不能成为英雄,至少在心里我们要向英雄
致敬”作结,突出中心。全文论述集中,层层淡入,既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又有思想高度。
(篇四)头条花落谁家
从古至今,“戏子”这一行当似乎向来接受着众人的追捧。古时人们围观街头卖艺者,乃至瞥见戏院
中吊嗓子的如花美人,无不拍手叫好。如今很多新闻的头条是娱乐圈的动态,大街小巷流传着明星们的喜
怒哀乐,也就不足为奇了。
只是,我们低首沉思,那些真正值得赞扬和宣传的风云人物,属于他们的头条,应该在何处?
人们仿佛天生就带有八卦和好奇心,以致于促使了“狗仔队”这一职业的兴起,从杨颖和黄晓明的豪
华婚礼到王宝强的离婚动态,无不掀起互联网上的激烈热议。粉丝们力捧自家偶像,甚至不惜金钱疯狂购
买与有关偶像的宣传品。网络的喷子,俗称“键盘侠”,他们可以一天从早到晚写一些褒贬明星的文字,
在各大论坛中发表,引起阵阵热议。其目的莫过于引起别人对自己的关注,吸引热度。
随着无良风气的逐渐流传,人们对娱乐圈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连上小学的孩子都能随口说出自己喜欢
的明星。同时,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渴望“一夜成名”,废尽心思包装自己。有的借助自媒体成了“网红”,
有的依靠选秀节目暂露头角。只是,我觉得这样下去,对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有什么价值和意义?
戏子扬名,你的柔情我不懂。
想必大多数人知道“虹桥一姐”,她在蹲守虹桥机场,寻找明星与其合影。于是,合照过的明星都被
贴上了“红”的标签,还要明星专门去找她合影,蹭热度。可是,她又何曾与那些有声望的科学人士合过
照?
屠呦呦获得了 2015 年诺贝尔奖医学奖,为国增光,为国人树立了科研的信心,而她的热度只停留在了
名字和奖项上,又有几家媒体去深渡挖掘获奖背后,付出的汗水和努力。中国女排赢得了世界的喝彩,我
们一直强调这女排精神,却也只是知道她们很棒,获得了荣誉,可又有几人能准确的说出她们各自的名字?
原因很简单,她们受到的关注度,只是赛场上的拼杀,而没有日常跟踪报道采访及其滚动性的播出。
英雄无闻,谁揾行业精英泪?
随着互联网的便利,自媒体的普及,人们了解新闻的途径越发便利。作为新时期的媒体人,应该有责
任也有义务去弘扬国家的正能量,让这一代乃至下一代人都能意识到,为国家作出了贡献,付出积极向上
的努力,是多么令人自豪的事情,而不是将头条锁定在娱乐板块。娱乐,只是生活的附属品,是一种消遣
的方式。
头条花开落谁家?所属必英雄。各行各业的风云人物,都该闪亮登场,呈现给世人,我们生活的尘世,
璀璨的星光才能照亮前行的路。
◎点评
新闻头条,应该属于谁家?作者开门见山提出观点。通过影视名人的“热”和行业人物的“冷”做对
比,以人们熟知的人物来阐述论证,起到很好的表现主题作用。文末呼应标题,旗帜鲜明的提出主张,各
行业的风云人物,都值得尊重和宣传,社会才更加温情。
(篇五)在心底向英雄致敬
一段时间以来,媒体上不时出现令人匪夷所思的言论:邱少云在烈火中一动不动违反生理学,黄继光
的胸膛不可能挡住机枪的疯狂扫射,狼牙山五壮士欺压村民,刘胡兰被乡亲铡死。把解构先烈当时髦,以
调侃英雄为能事,将正能量符号污名化,似乎成为一种时尚。
(文章从媒体上抹黑英雄的言论起笔,言简意赅,很有现实针对性。)
然而,更可怕的是这种“时尚”在中学生中也开始漫延。课堂上,一位老师向学生介绍“感动中国”
魏青刚的事迹。一个出门在外的打工者,为了一个陌生人,在滔天巨浪中三进三出,救出落水女青年,然
后默默地回到人群中,回到工棚里。未待老师说完,台下议论纷纷:“他水性好!”“救人可以出名!”
“救人可以获奖!”
(由社会转入学校,叙述当代中学生对感动中国人物的诋毁性解读,从而说明抹黑英雄的普遍性。)
曼德拉说过:“如果天空是黑暗的,那就摸黑生存;如果发出声音是危险的,那就保持沉默;如果自
觉无力发光的,那就蜷伏于墙角。但不要习惯了黑暗就为黑暗辩护;不要为自己的苟且而得意;不要嘲讽
那些比自己更勇敢热情的人们。我们可以卑微如尘土,不可扭曲如蛆虫。”你可以摸黑生存,你可以沉,
你可以蜷伏墙角,但是你不能用卑微观照崇高,用低俗解读伟大,不能“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一言
以蔽之,你不如抹黑英雄人物。
(引入曼德拉的话作为议论的基础,增强权威性,为下文议论铺垫。)
用卑微观照崇高,用低俗解读伟大,与其说是人们“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不如说是他们灵魂中
缺少英雄意识。
(点明学生行为的实质。)
英雄是历史的标记。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历史中,都不乏一个个让人铭记的英雄人物、一段段耳熟
能详的英雄事迹,英雄已经成为国家和民族精神的重要象征。英雄人物,印证了舍生取义的真谛,诠释了
视死如归的气概;英雄事迹,犹如天空中的启明星,指引着一代代的中华儿女,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国人民,
成为中华民族一座座宏伟的精神丰碑,永世流传。没有英雄,就没有中华民族的辉煌的历史。
(从历史的角度阐述“崇拜英雄”的意义。)
物质时代,对我们中华民族的英雄崇拜,可以抵消拜金主义的“软骨症”,可以治愈蝇营狗苟的精神
瘫痪,可以让我们在庸常生活中重新体味诗性的、崇高的人性大美与激情,可以一砖一瓦地重新建砌我们
民族精神的巍峨华殿,可以让我们在对英雄人物感同身受的遭遇中细细咀嚼诗性而永恒的苦难、孤独与崇
高。一言以蔽之,就是进一步提升和重铸我们伟大民族的精神风骨!而抹黑英雄,否定的是英雄本身,打
击的却是我们的民族精神,摧毁的却是我们的民族信仰。
(从现实的角度阐述“崇拜英雄”的意义。)
郁达夫说过:“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一个可悲的民族,而一个拥有英雄却不知道爱戴他拥护他的民
族则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英雄,是一个比喻,脚步在岁月里攀援而上。英雄,是一个故事,让普通
人心中凝结朴素的希望。即使我们不能成为英雄,至少在心里我们要向英雄致敬。
(引郁达夫的话作结,深化议论,发人深省。)
◎点评
文章先叙述媒体上抹黑英雄的议论,再叙述同学中对感动中国人物的诋毁性解读;然后指出其实质,
并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阐述“崇拜英雄”的意义。中心明确,层次分明,既有历史感,又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