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登岳阳楼》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登岳阳楼》教学设计

ID:654895

大小:19.88 KB

页数:5页

时间:2021-04-0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登岳阳楼》教学设计 登岳阳楼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描述诗意】: 很早听过闻名遐迩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像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背景】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 感怀之作。是年(769)诗人已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 堪,年老体衰, 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 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 【文本鉴赏】 一、提问:清代杜诗注解第一人仇兆鳌指出“‘昔闻’、‘今上’,喜初登也。”你是否同 意这个说法? 不同意; ①“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从过去闻名到今日身临其地,表现了诗人对洞庭湖 的向往和得上岳阳楼观赏湖景的兴奋,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 ②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 但结合背景和全诗情感看,首联是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在平平的叙述中,寄寓着 漂泊天涯,怀才不遇,桑田沧海,壮气蒿莱……许许多多的感触,写出来却是平淡的两句: 过去只是耳朵里听到有这么一片洞庭水,哪想到迟暮之年真个就上了这岳阳楼? ③从结句看也不该是喜悦之情;若是喜悦之情,就和结句的“凭轩涕泗流”连不到一 起了。我们知道,杜甫在当时的政治生活是坎坷的,不得意的,然而他从来没有放弃“致 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哪里想到一事无成,昔日的抱负,今朝都成了泡影!诗 里的“今”“昔”两个字有深深的含意。因此在这一首诗的结句才写出“戎马关山北,凭轩 涕泗流”,眼望着万里关山,天下到处还动荡在兵荒马乱里,诗人倚定了阑干,北望长安, 不禁涕泗滂沱,声泪俱下了。 ④杜甫在“昔”与“今”之间,感受到天在变,地在变,国在变,人也在变。安史之 乱,唐王朝由盛转衰,人民的深重灾难,杜甫个人的悲惨遭遇,这一切都凝聚在一起,凝 聚在杜甫的心头,并随着诗人—起登上了岳阳楼。他高兴不起来。应当说“今上岳阳楼” 是向往了多年不得登,如今才算是登上来了,这是一声长叹,长叹的内里是一团忧国忧民、 伤时伤世的感慨。这一声长叹,就像那咏叹调的引子,开启了下面一个个乐章。 二、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写出了洞庭湖怎样的自然景象? 答: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像是整个地飘浮在 湖水之中一般。上联侧重写洞庭湖水面广阔,汪洋万顷;下联侧重写洞庭湖气势宏大,吞 吐乾坤。意境更加辽阔雄浑; 三、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诗的意境由宽阔突然转入狭窄,联系尾联,试 分析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颈联,诗的意境从宽阔转到狭窄,但这两联是相辅相成的。浩瀚的洞庭湖水,水 面上的一点孤舟,虽然大小悬殊,却统一在一幅画中。“不阔则狭处不苦,能狭则阔境愈空”, 两个对比,阔大者更为浩渺,狭小者更显落寞。到尾联,意境又转到宽阔,诗的前后相互 衬托,全诗意境构成一个整体。 其实,空阔的境界,往往能激发人们的飘零之感。这二者是有内在联系的。到诗的第 七句“戎马关山北”又一转,这五个字的广阔胸襟,与第三、四句的宏奇伟丽气象,上下 衬托,十分相称。第七句中杜甫爱国爱民的胸襟宽广,才能与浩瀚壮阔的洞庭景色交融成 一体,构成宏丽阔大的意境。 四、尾句诗人为什么会“凭轩涕泗流”?这一句与首句有什么关系? “凭轩涕泗流”一句是说杜甫倚靠岳阳楼的窗户,向北眺望,虽然隔着道道关山,他 看不到长安,也看不到战火,但在他心中却呈现出吐蕃入侵,长安危急,国难家愁,年老 多病,壮志难酬的情景,于是他就禁不住伤心的老泪纵横了。 尾联绾上结下,且与开头今、昔照应,诗人昔日远大抱负全成泡影,天下如今兵荒马 乱,对此只能老泪纵横了。结尾照应上文,又拓宽诗的意境,突出诗人感时伤事,忧国忧 民的情怀,进一步深化诗歌思想内涵。 五、总结:首联叙事,颔联描写,颈联抒情,尾联总结。通篇是“登岳阳楼”诗,却 不局限于写“岳阳楼”与“洞庭水”。诗人屏弃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 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其 身世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这首诗意境开阔宏伟,风格雄浑渊深,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之为盛唐五律 第一。 六、比较阅读一:请将杜甫这首诗与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进行比较,说说它 们同是写登岳阳楼之感,但在诗境和风格方面有什么不同。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参考答案 李白这首诗写于乾元二年(759),流放途中遇赦,南游岳阳时。开头写岳阳楼四周的 宏丽景色;接着把自己遇赦后的愉快心情,融入到眼前景色中去:雁儿高飞,带走自己愁 苦之心;月出山口,仿佛君山衔来好月;然后浮想联翩,在岳阳楼住宿、饮酒,仿佛在天 上云间一般;最后写楼上凉风习习,衣袖飘飘起舞,多么潇洒自如。这首诗写岳阳楼、洞 庭湖的山水景物宏丽美好,人的心情轻快欢乐,交融成一个似真实似梦幻的迷人境界。这 个意境与杜甫《登岳阳楼》的沉郁悲壮有很大不同。 在艺术风格上,杜甫的《登岳阳楼》基本写实,意旨深厚,又多变化,可用沉郁顿挫 概括。李白这首诗用陪衬、烘托和夸张等手法,想像奇特,笔法洒脱,可用豪放飘逸来概 括。 七、比较鉴赏二: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比较《登高》与《登岳阳楼》两首诗,寻找相同点。 1.知人论世:国处多事之秋,人值垂暮之年。 国:767 年,安史之乱已结束四年,但地方军阀乘时而起,抢夺地盘。 768 年,北方边关战事又起,吐蕃以十万人进攻灵武,两万人进攻邠州。 人:767 年 56 岁 “百年多病独登台”困窘——身体、境遇 768 年 57 岁“老病有孤舟” 2.内容题旨:状描登高景观,寄寓登高幽情。 《登高》:重阳夔州登高揽胜,秋景特征(无边落木萧萧下),雄奇壮阔之景; 《登岳阳楼》:岁末岳阳极目远晀,隐去季节(吴楚东南坼),深沉博大之情; 明确:由阔大的自然转入孤寂身世,空阔的境界往往更能激发诗人的飘零之感。—— 从个人的老病哀伤之感,提升到国运民生的关怀上来,极大突显诗人胸襟之高远,博爱之 无垠了,故而阔景写阔情。 3. 艺术造诣:沉郁顿挫之风,律诗典范之作。(重点突出) “沉郁顿挫”是杜甫在《进雕赋表》中对自己诗歌的一个评价,也是后世公认的杜诗 的主导风格。在袁行霈、罗宗强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中指出“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 “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沉郁”的内容要靠“顿挫”的手法和形式来 表达,也只有“顿挫”的形式最适合表达“沉郁”的内容,这二者只有合成一体,相辅相 成,才能高度概括杜甫的创作。具体说明: (1)沉郁: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艰难苦恨繁霜鬓”与“凭轩涕泗流”) (2)顿挫: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 ①阔景——窄——阔情 ②起承转合:元代范德玑《诗格》说: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春容,“转” 要变化,“合”要渊水。 ③情感:大(自然)——小(个人)——大(国家) 总结:杜甫是一位系念国家安危和生命疾苦的诗人。动乱的时代,个人的坎坷遭遇, 一有感触,则悲慨满怀。他的诗有一种深沉的忧思,无论是写生民疾苦、怀友思乡,还是 写自己的穷愁潦倒,感情都是深沉阔大的。他的诗,蕴含着一种厚积的感情力量,每欲喷 薄而出时,他的仁者之心、他的儒家涵养所形成的处世的心态,便把这喷薄欲出的悲怆抑 制住了,使它变得缓慢、深沉,变得低回起伏。个人的悲痛变成了对于百姓苦难的深沉忧 思,留下了无穷韵味。 总之,沉郁顿挫,是杜诗的主要风格。这一风格强烈地表现了他为民请命、以天下为 已任的怀抱和心声,使他在诗歌艺术上达到了“超凡人圣”的境地,使诗人达到现实主义 顶峰,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我们学杜甫,自然就要真正懂得专属于 杜甫的“沉郁顿挫”。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