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

ID:654903

大小:19.2 KB

页数:5页

时间:2021-04-0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 拟行路难(其四) 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教学重难点: 1、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理解主旨),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 2、“比兴”手法的运用。 3、 对比阅读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行路难》为乐府旧题,主要是抒发世路艰难和离别悲伤的感情。有些学习汉魏 乐府的作品的题前多冠一“代”或“拟”字拟,摹仿《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 谣。鲍照《拟行路难》共十八首,歌咏人生种种忧患,寄寓悲愤之情。 二、知人论世: (一)时代背景 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 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 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 (二)作者简介: 1、鲍照的生平 鲍照出身寒微,自称“家世贫贱”,是“负锸下农”。二十多岁时,在临川王刘义 庆门下,因献诗被赏识,擢为王国侍郎,以后担任过太学博士及县令等低级官职,最后任 临海王刘子顼参军,在刘子顼举兵叛乱失败时,死于乱军中。世人因此称他为鲍参军。钟 嵘《诗品》说鲍照“才秀人微,取湮当代” 2、鲍照的人生道路 鲍照的人生的道路,充满着悲剧色彩,这悲剧色彩来源于他生存的时代、出身和他的 志向的冲突两晋南北朝,实行的是士族门阀制度,但是鲍照出身寒微,这两者之间的冲突 只是鲍照悲剧形成的前提,形成鲍照悲剧的决定性因素是他个人的抱负和志向,鲍照是一 个性格和人生欲望都非常强烈的人,毫不掩饰自己对富贵荣华、及时享乐、建功立业等种 种目标的追求,并且认为以自己的才华理应得到这一切,他不顾一切地要以自己的才能实 现个人的价值,而当他的努力受到社会现实的压制、世俗偏见的阻碍时,心灵中就激起冲 腾不息的波澜,表现出愤世疾俗的深沉忧愤。这种忧愤的情感发于作品之中,形成他诗歌 独特风格。 3、鲍照的诗歌创作 鲍照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的诗、赋、散文皆不乏名篇,但成就最高的还是诗歌。 《拟行路难》18 首为其代表。这组诗主要表现其建功立业的愿望,抒发寒门志士备遭压抑 的痛苦,传达出寒士们慷慨不平的呼声,充满了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情绪和抗争精神。 三、描述诗意,整体把握 在平地上倾倒杯水(介宾后置),水向四处分流(比喻人生际遇不同)。人生是即定的,怎 么能成天自怨自艾。举杯饮酒来宽慰自己,歌唱。(这句说,歌唱声因举杯饮酒愈益 悲愁而中断.) 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会没有感情?欲说还休,徘徊不前,不再多说什么不敢 表达自已的思想.。悲愁深沉,郁结在胸,酌酒难以自宽,长歌为之断绝。满腹感慨吞声不 能言,(其内心痛苦可想而知。) 四、探究讨论: 1、文中有没有可以表现诗歌整体情感的词语? “愁”(诗眼) (1)愁什么?愁的内容——“命”(门第决定人生)(课后练习二) ①第一二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说明了什么道理? 明确:作者运用的是以"水"喻人的比兴手法,那流向"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恰好 比喻了社会生活中高低贵贱不同处境的人。"水"的流向,是地势造成的;人的处境,是门 第决定的。因此说,这起首两句,通过泻水这一既不神奇又不玄妙的普通自然现象的描写, 形象地揭示出人的遭际也是被家庭门第的高低贵贱决定的人生哲理。暗示了现实社会里门 阀制度的不合理性。 ②第三句中的“命”是指什么?结合全诗看,作者对此有怎样的看法? 明确:从诗歌本身看,作者所说的“命”,就是门第决定人生,有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 么样的遭遇,这是古代的血统论。作者认为非常不公平,但没法改变,只能发出愤怒的控 诉。 (2)如何解愁?借酒消愁,悲歌断愁 (3)愁的结果?吞声踯躅不敢言(不敢言不等于无言啊) (4)诗歌的主旨: 明确:诗人以泻水流淌这一自然现象起兴,引出对社会人生的无限感慨,表现了诗人 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下遭受压抑的激愤之情,对士族门阀的压迫表现出了强烈的不满和反 抗。 (5)体会“安能行叹复坐愁”“心非木石岂无感?”这两个反问句,在表现诗人情感 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课后练习一) “安能行叹复坐愁”这个反问句,从字面上看,是说人生苦乐自有命,怎么能成天自 怨自哀,应该学会自我宽慰。实际上,语言中蕴涵着不平之气。这个反问句,诗人暗含不 平,提出不言愁,感情基本上还比较平稳。 “心非木石岂无感?”一句是诗人思想情感的大转折。上文以“人生亦有命”来宽 慰,以不言愁来消愁,感情还能克制。到“借酒消愁”“悲歌断愁”结果是愁更愁,情感之 流开始奔涌。“心非木石岂无感?”感情沸腾,用反问的句式,达 (6)描述并画出诗人情感变化的曲线: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看似平静 以理自喻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暗流涌动 所叹者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借酒消愁 悲歌断愁 心非木石岂无感? 心非木石 岂能无愁 吞声踯躅不敢言。 忍气吞声 不敢言愁 情感:看似平静——悲愤难抑——激昂抗争——无奈压抑 认命——不认命——认命 ︱ ︱ ︱ 抨击 悲愤 无奈 (7)比较阅读:李白的《行路难》与鲍照的《拟行路难》(课后练习三) 图片 问题 1:从思想内容和表达情感看,李白的《行路难》与鲍照的《拟行路难》有何异 同? 明确:从思想内容看,两首都是写怀才不遇的悲愤不平的感情;从语言风格看,都得 力于汉乐府的影响语言质朴,用近乎口语的文字表现深邃的诗意全诗气势连贯,笔力酣畅 淋漓、跳荡雄肆 742 年诗人李白应昭入京,供奉翰林,试图施展自己的经国济世的宏愿,但他很快感 到受到排挤,找不到政治出路,在或去或留之时,写下这首诗。这首诗在题材、表现手法 上都受到鲍照《拟行路难》的影响,但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两人的诗,都在一定程度上 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对人才的压抑,而由于时代和诗人精神气质方面的原因,李诗却揭示得 更加深刻强烈,同时还表现了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和顽强地坚持理想的品格因而, 和鲍作相比,李诗的思想境界就显得更高。 问题 2:同样是行路难,同样怀才不遇,抱负不能施展,李白却在行路难中喊出了“长 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乐观自信;而鲍照却是“吞声踯躅不敢言”,忧愤不平。 请同学们分析一下原因。 明确: (1)诗人生活的时代不同 明确:李白生活在盛唐,经济繁荣,政治相对开明,士族门阀政治受到抑制,文化发 达,对外交流频繁,社会充满自信。李白的诗歌中也总会出现愁绪,但是显示的是强者之 愁,在愁中有一股浩然奇气。所以,李白的作品集中体现出了盛唐气象(雄浑、充沛的活力) 鲍照,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 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鲍照的作品艺术风格俊逸豪放,虽才华横溢,又献诗言 志,却因出身寒门,一生沉沦下僚,郁郁不得志。 (2)诗人为人性格的不同。 李白处世自信,性格豪迈,充满激情,虽仕途坎坷,但仍乐观自信;鲍照是充满追求, 毫不掩饰自己对富贵荣华、及时享乐、建功立业等种种目标的渴望,并且认为以自己的才 华理应得到这一切,而当他的努力受到社会现实的压制、世俗偏见的阻碍时,性格上多愤 世疾俗的深沉忧愤。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