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二单元赏析指导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诗歌抒情方式:
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②间接抒情:
景与情----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景结情(用于诗歌结尾)、
以乐写哀;
事与情----即事抒情、用典抒情、怀古伤今、借古讽今、怀古伤己、
物与情----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借物抒怀
如:托物言志(千锤万击出深山,要留清白在人间)、借物喻理(青山遮不住,毕
竟东流去)、借物抒怀(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写景是为了抒情。
情景关系是诗歌艺术手法中的一种,叫做“抒情手法”,是间接抒情。
客观世界中所有的物象,其实是没有感情的,但是一旦被诗人写进诗中,它便带
有诗人强烈的感情色彩。诗人将自身的内心情感,转移投射到客观物象之中,借助这
些客观物象来含蓄地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正所谓:“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
“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国维)
诗言志,诗言情。古人作诗,往往讲究含蓄蕴藉,内心的情感世界不直接外露,而
是寄寓在客观世界中的景和物上。因此,鉴赏品味古诗,就要以情、景为突破口,抓
住诗人选取和塑造的意象,品味营造的意境,来揣摩诗人表达的思想情感,这就是“置
身诗境,缘景明情”的艺术鉴赏手法。
古诗中的情景关系的种类:
一、触景生情
例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
高》)
首先映入诗人眼帘的,便是这夔州的秋天,突出了寥廓凄凉的特征,便勾起了自身
“万里作客”、“百年多病”的经历和情怀。这萧瑟的秋天和诗人自身的境况共同唤
起了久存于心的感情——漂泊之苦、国事艰难、生活潦倒、思念家乡,就形成了苍凉
悲怆的意境,这意境,就是触景生情生成的意境,这种景与情的相应,使意境更为感
人。
例如: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
昌龄的《闺怨》)
题目是《闺怨》当然要写愁,但是首句却从“不知愁”写起,次句承上写了不知愁
的表现。此诗好就好在短短的四句诗写出了闺中少妇的感情变化,由不知愁变为“悔”。
而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就是少妇见到了田头路边的杨柳枝变绿了,意识到美丽的
春天已经到来了。此诗反映了独居少妇们一个较为普遍的心理矛盾,让夫婿在外建功
立业就难以欢聚;而要在家中欢聚,夫婿就难以在外建功立业。春天正是少男少女情
欲特别旺盛的时候,但陌头杨柳枝春意昂然,自己也如春色万般美丽与充满生机,可
是夫婿却不在身边,不由悔恨涌上心头。
一般来说,怀古诗、羁旅诗、思乡怀人诗比较喜欢运用触景生情的抒情方式。
二、借景抒情
指作者在创作时把先前饱藏于胸中的某种感情,投射到所描写的景物之中,使所描
写的景物渗透着诗人的某种主观感情色彩,从而生成意境。也就是,诗人将自己要表
达的思想情感寄寓在某种客观景物之中,借助这些客观景物来表达情感,故又可称“寓
情于景”或“融情于景”。
借景抒情是先有内心情感,然后才有带有这种情感的客观景物,这是区别于触景
生情的重要特征。
例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诗人并未直接言情,而是描绘了安史之乱后长安城内的萧条荒凉的景象,此时花也
流泪,鸟也心惊,面对此景,诗人的内心又会如何呢?诗人通过对花鸟草木的描写,
来抒发亡国的忧愤、离散的感伤。这种幽愤悲伤的内心情感其实早已蕴藏在胸,只是
借助长安城内的花鸟树木间接地表达出来而已。
三、情景交融可以说是触景生情和融情于景两种情景关系的有机结合,情和景互相
联系,互相渗透,“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王夫之《姜
斋诗话》)。
从外在的描写来看,全诗无不在写景,但是景中无不融合着诗人的内心感情,可
以说分不出是写景还是抒情,二者浑然天成,物我合一,故有时也称为“情景相生”。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此诗描绘了山间春夜中幽静而美丽的景色,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全诗
紧扣一“静”字着笔,极似一幅风景写生画。诗人用落花、夜月、山鸟等景物,突出
地显示了月夜春山的幽静,勾勒了一幅静谧迷人的环境。而这种环境之下,诗人的内
心极其悠闲,就连飘落的桂花都能感知得到。全诗无不在写景,而每一处客观景物又
无不在表达诗人内心的悠闲与喜悦。此时,诗人的心境和春山的环境气氛,互相契合,
完美统一,达到了情景相融的意境。
四、以乐景写乐情,以乐景写哀情
①在古代诗歌的情景关系中,有一种是情与景的关系保持正对应,也就是情与景的
感情基调是相同的,可理解为“情景正衬”。
以乐景写乐情
例如: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
郊《登科后》)
诗人选用了“春风”、“春花”两种春天特有的景物,“春风”温暖,“春花”美
丽,用这两种代表性的景物,便把诗人登科中举后的狂喜之情衬托得淋漓尽致。此时
情景一致,是以乐景写乐情。
以哀景写哀情也属于“情景正衬”的一种,就是用悲伤的景物来表达悲伤的情
感。
例如:以哀景写哀情《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
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当时范仲淹被派经略延安,镇守边陲,防御西夏。这首词是他切身的体会。“塞下”、
“秋”、“边声”、“千嶂”、“长烟”、“落日”、“孤城”、“羌管”,寒风萧
瑟,满目荒凉,充满肃杀之气。耳之所闻,目之所睹都给人以凄清、悲凉之感。将军
和征夫离家万里,在塞外看到雁南飞,听到悲哀的笳声和羌管,既希望取得伟大的胜
利,而战局长期没有进展,又难免思念家乡,魂牵梦绕着妻儿。爱国激情、戍边的悲
苦、浓重乡思交织在一起,构成他们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此时,情与景的基调也是
一致的,是以哀景写哀情,全词情调苍凉而悲壮。
②在古代诗歌的情景关系中,还有一种是情与景的关系互相矛盾,也就是情与景
的感情基调是不相同的,这里称之为“情景反衬”,或者直接叫“反衬”。
以乐景写哀情,也就是诗中描绘的景物特征是美好的,但是所要表达的情感却是
悲伤的,景物越是美好,表达的感情就会越加悲伤。
例如: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绝句》)
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好一派怡人的风光!满山青翠欲滴,
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象一团燃烧着旺火,多么亮丽灿烂!诗人以碧江、
白鸟、青山、艳花等意象,描绘了春末夏初鲜艳美丽的景象。这种景象本应该令人喜
悦高兴的,可是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此时情与景的基
调是矛盾的,相反的,是以乐景写哀情。
如《行宫》元稹: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这首诗就是运用了这一手法。诗所要表现的是凄凉哀怨的心境,但却着意描绘红艳
的宫花。红花一般是表现热闹场面,烘托欢乐情绪的,但在这里却起了很重要的反衬
作用:盛开的红花和寥落的行宫相映衬,加强了时移世迁的盛衰之感;春天的红花和
宫女的白发相映衬,表现了红颜易老的人生感慨;红花美景与凄寂心境相映衬,突出
了宫女被禁闭的哀怨情绪。
与以乐景写哀情相反,以哀景写乐情,就是用悲伤的景物来表达喜悦的内心情感,
是“反衬”的另外一种形式,不过,以哀景写乐情的诗例比较少见。
例如: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
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塞下曲》)
尾联为直抒胸臆。全诗看是以哀景写乐情。注意分析范围。
首句从“天山雪”开始,点明“塞下”。“五月”在内地属盛暑,而天山尚有积雪
未消,极写边地苦寒,塞下环境的艰苦,再加上“折柳曲”,又勾起了戍边将士的思
乡之愁。但是,在这种苦寒条件下,诗人要表达的却是将士奋勇杀敌的豪情,全然没
有悲哀了。正是这种以哀景写乐情的艺术手法,才为全诗创造了乐观豪放的意境。
不论是以乐景写哀情,还是以哀景写乐情,都是情景反衬的艺术手法,这种手法
打破常规,创设了与众不同的艺术效果。正如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以乐写
哀,以哀写乐,一倍增其哀乐也。”
五、以景结情,是诗歌结句的一种技巧,是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
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全诗,让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
诗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以景结情,必须是在诗歌的结句,而且此句的前面应该是叙述、
议论或抒情的语句。
例如: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和十年(815 年),白居易上书,请求逮捕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凶手,结果得罪权
贵,被贬为江州司马。诗的第一句是写景,第二三句是叙事,当听到好友白居易被贬
的消息时,诗人于病中“惊坐起”,内心感到无比的震惊。此时诗人并未顺着前面的
内容来写,转而以一句写景的句子来作结。暗夜,寒风,冷雨,寒窗,极度渲染了诗
人内心的凄凉与悲伤,委婉含蓄,耐人深思,留给读者无尽的想象空间。这便是以景
结情的妙处所在。
【课后练习】
端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该诗是作者滞留异乡,思念妻子之作。端居,闲居。素秋,秋天的代称。
问:这首诗的尾联运用了怎样的情景关系?请简要分析。
答:①这首诗的尾联是借景抒情。
②(借什么景——抓意象、品意境)诗人滞留异乡,思念妻子,在满怀愁绪的诗人眼
里,这阶下的“青苔”与“红树”似乎也在默默相对中呈现出一种无言的愁绪和清冷
寥落的情态。
③(抒什么情——明情感)诗人借此抒发心中难以排遣的思念之情和寥落愁绪,(艺
术效果)不禁令人满腹怅然,亦生怜惜之心。
小结:借景抒情的诗作,往往在诗句中“既见景又见情”,景物描写带有明显的情感
色彩或者运用典型意象,比如“西风”“黄叶”“梧桐”“杜鹃”等;情感表露则可
找到“情感关键词”作为依据,比如“愁”“悲”“客”“孤”“喜”“霜鬓”等。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注】本诗写于安史之乱后。萋萋,草木衰飒。
问: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
答:①本诗的情景关系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②(写了什么景)诗人站立城头观赏景致,只见土地荒芜,处处长满了衰飒的野草,
山间清泉任其流逝,烂漫的山花无人欣赏,虽鸟语婉转却也是兀自空啼,一切是那么
的寂静荒凉,烘托了诗人凄凉的心境。
③(蕴含什么情)全诗不露丝毫情意,却句句是情、字字关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抒发了诗人对安史之乱后国破山河在的深沉叹惋。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问:这首诗末句在写法上与前三句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①此诗末句运用了以景结情的手法。
②(末句的不同之处)本诗前三句写诗人在残灯孤影下听闻友人被贬谪的消息时陡然
一惊,不顾自己身体抱恙,病中“惊坐”为友人担心,末句却宕开一笔转而写景,描
写暗风涌动,吹雨入窗的寒凉之景。
③(结了什么情)烘托诗人此时心境的低落与悲凉,同时以“暗风吹雨”暗喻友人白
居易蒙冤被贬,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心和面对友人遭难却无能为力的无奈悲痛之
情。(艺术效果)以景结情,戛然而止,使情感更加深沉,意蕴更加悠长。
附录:诗歌中形象、物象、意象、意境区别
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
术形象,它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三种。
物象即是客观事物,它不依赖于人的存在而存在,它有形状、颜色,有声音、味
道,是具体可感的。如“柳”是一种客观事物,它有形状颜色,是一个物象。
“意象”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
“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是主观心意与客观物象的融合
与表现,众多意象组成意境,其中也以一两个意象为主体。意象的主要作用是渲染气
氛、营造意境,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所谓意境,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
中的想像世界。
常见意境:
宏阔类:苍凉、雄浑、辽阔、高远、壮阔、深远、阔大
寂静类:缠绵、静谧、幽静、恬静、朦胧、明净、优美
繁复类:绚丽、热烈、高亢、繁华、喧闹、瑰丽、壮丽
清冷类:暗淡、寥落、萧条、荒凉、冷寂、肃杀、萧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