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两个人,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C )
A.物种多样性 B.数量多样性
C.遗传多样性 D.生态系统多样性
2.下表是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动植物情况:
被子植物
裸子植物
蕨类植物
鸟类
爬行、两栖类
哺乳类
1 822种
23种
148种
214种
75种
38种
以上资料反映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C )
A.生态系统多样性 B.基因(遗传)多样性
C.生物(物种)种类多样性 D.生物数量多样性
3.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 )
A.风化锈蚀 B.飞蛾扑火 C.雨后春笋 D.破茧成蝶
4.人工智能程序AlphaGo大胜韩国著名棋手李世石。下列哪项能作为判断智能机器人是否为生物的标准( D )
A.是否耗能 B.能否运动 C.能否说话 D.能否生殖
5.“人的皮肤每天都会出汗,汗液有咸味”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以下哪一特征( C )
A.遗传和变异 B.应激性
C.新陈代谢 D.生长和繁殖
6.下列关于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区别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生物能动,非生物不能动
B.生物能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非生物不能
C.生物有生命,非生物没有生命
D.生物对环境有反应,非生物没有
7.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中,你认为哪项是错误的( C )
A.生物圈的范围约在海平面以下11 000 m和海平面以上10 000 m之间
B.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
7
C.生物圈是由全部的动物、植物、细菌、真菌和病毒等组成的
D.生物圈是地球表面的一个“薄层”
8.在一片森林中,有土壤、水分、阳光、空气,生活着各种植物、动物、微生物,它们共同组成( C )
A.生活环境 B.环境因素 C.生态系统 D.生态平衡
9.某地遭遇大旱,导致部分农作物出现死苗现象,导致死苗现象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A )
A.水分 B.阳光 C.温度 D.土壤
10.下列生物现象,主要受阳光因素影响的是( D )
A.鱼类的季节洄游 B.仙人掌的叶刺
C.变温动物的冬眠 D.人参在密林下才能生长好
11.新疆棉以纤维长、质地柔软、弹性好闻名于世,我市某纱厂厂长为降低运输成本,曾试图引种新疆棉在本地栽培,结果种植后性状表现与本地棉相差无几。这种现象说明( A )
A.环境影响生物 B.生物影响环境
C.生物适应环境 D.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
12.某种无毒蛇也长着和毒蛇一样的艳丽斑纹,这种表现属于( B )
A.保护色 B.拟态 C.警戒色 D.以上都不是
13.下列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实例中,哪一项描述与其他三项不同( C )
A.仙人掌叶特化为刺 B.骆驼刺有非常发达的根系
C.蚯蚓改良土壤 D.竹节虫与竹的枝叶相似
14.“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句话揭示的生物间关系是( B )
A.合作 B.捕食 C.竞争 D.互惠互利
15.“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直接说明了( C )
A.人为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B.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C.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D.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6.下列哪项不是生物的活动影响生存环境的实例( A )
A.银杏树在秋天落叶
B.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加了空气的湿度
7
C.草履虫能吞食有机质净化污水
D.蚯蚓的活动改良了板结的土壤
17.关于生物生活环境的正确叙述是( D )
A.动物的生活环境是一成不变的
B.植物的生活环境四季不变
C.一种生物可以在任何环境中生存
D.任何生物都生活在它所适应的环境中
18.瓢虫是蚜虫的天敌。瓢虫能依靠被蚜虫危害的植物找到蚜虫。科学家提出:瓢虫可能是依靠被蚜虫危害植物所释放出的气味搜索到蚜虫的。科学家提出的是实验探究中的( C )
A.提出问题 B.收集信息
C.作出假设 D.分析实验现象
19.DNA分子结构的发现,标志着生物学研究进入了下列哪一阶段( C )
A.观察阶段 B.实验阶段
C.分子生物学阶段 D.调查阶段
20.人类基因组计划建立的基础是( A )
A.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发现 B.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C.林奈对生物的描述与分类 D.基因治疗方法
21.下列蒲公英的相关研究所采取的研究方法可行的是( C )
选项
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
A
统计某草地上蒲公英的数量
观察比较法
B
研究蒲公英与野菊的亲缘关系
调查法
C
蒲公英的药理作用
实验探究法
D
研究蒲公英分布与土壤湿度的关系
科学推测法
22.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温度对家蚕卵孵化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有关这个实验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C )
组别
A
B
C
蚕卵数(个)
1 000
1 000
800
7
培养温度(℃)
16
20
30
培养湿度(%)
75%
75%
75%
孵化出幼蚕所需时间(天)
10
9
8
孵化率(%)
90%
98%
68%
A.这个实验的变量是温度的不同
B.这个实验存在的问题是蚕卵数不一样
C.从实验结果来看,最适宜蚕卵孵化的温度是30 ℃
D.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孵化出幼蚕的速度越快
23.“科学上常常如此,一个问题的解决往往带出更多新的问题。”教材中的这句话说明了( B )
A.科学研究不能解决提出的问题
B.科学本身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
C.科学本身是不确定的
D.科学是静止不变的
24.下列关于生物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
B.生物学是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C.生物学本身是在不断发展的
D.生物科学的发展与其他科学的发展无关
25.下列关于科学家及生物学发展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C )
A.林奈创立了统一的生物命名法
B.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C.达尔文运用实验的方法建立了“进化学说”
D.人类基因组计划破译了人体细胞内全部DNA所含的遗传信息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12分)仔细观察图,认真思考图中所表示的含义,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7
上面五幅图分别描述的生物学现象是:
A. 生物的生长 ;
B. 生物需要营养物质 ;
C. 生物的应激性 ;
D. 生物的繁殖 ;
E. 生物的新陈代谢 ;
F. 生物的新陈代谢 。
27.(6分)如图是与小麦有关的生态因素图解,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影响小麦生长的非生物因素有 阳光、土壤、水、空气等 。
(2)图中影响小麦生活的生物因素有 蚜虫、人、田鼠、杂草等 。
(3)小麦和杂草之间的关系是 竞争 。如果在田地里有一群蚂蚁,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合作 。
28.(16分)学习生物学不仅要学习生物学知识,还要学习生物学方法,培养研究生物学的能力。回想学过的生物学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伟大的科学家法布尔写成的《昆虫记》,主要是利用 观察 法,终其一生研究大自然中鸣唱的各种昆虫。
7
(2)想要了解某地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你需要采取的方法是 调查法 。在使用这种方法时,当范围太大,不能逐个进行时,可以选取部分作为 抽样调查 进行。
(3)资料分析也是学习生物学的一种方法,要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你可以利用什么资料?请你举例说明: 莲的根状茎(藕)和叶柄中都有发达并相通的气腔;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的厚度可以达到60毫米;山上的旗形树,树冠像一面旗帜(任答一条,合理即可) 。
(4)1945年的诺奖获得者弗莱明在发现青霉素时采用的生物学研究方法是 实验法 。采用这种方法,首先要 提出问题 ;在通过实验进行研究的环节中最关键的是要控制 变量 和设置 对照实验 。
29.(8分)在“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的活动中,小悦按照如下方案进行了实验,并根据实验结果作出了结论。
甲组
乙组
假设
温度对霉菌生活有影响
环境条件
温暖潮湿
低温干燥
实验材料
一块面包
一块馒头
处理方法
将实验材料装入袋中,放在各自的环境中
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
霉菌生长在温暖潮湿的地方
(1)该实验方案中的变量有 2 个,应设置 2 组对照;甲组和乙组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原因是 有两个变量 。
(2)该同学的实验方案不合理,根据除变量外,其他条件均相同的原则,乙组的环境条件应改为 低温潮湿 ;甲组和乙组的实验材料应 相同 (选填“相同”或“不同”)。
(3)请你根据假设预测实验结果: 甲 (选填“甲”或“乙”)组材料发霉, 乙 (选填“甲”或“乙”)组材料不发霉。
30.(8分)为探究环境因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
7
有同学设计了下面的实验:取3个大小一样的广口瓶,分别贴上甲、乙、丙标签。在甲、丙瓶中放入湿润的肥沃土壤,在乙瓶中放入已经烘干的肥沃土壤。然后在3瓶中同时各放入5条大小及生活状况相同的蚯蚓,如图所示。请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瓶的实验现象说明:影响蚯蚓生活的环境因素是 水分 。
(2)提出问题: 水分对蚯蚓的生活有影响吗 ?
(3)作出假设: 水分对蚯蚓的生活有影响 。
(4)实验装置中至少要放入5条大小及生活状况相同的蚯蚓,目的是 避免偶然性 。
(5)实验结论: 水分对蚯蚓的生活有影响 。
(6)若将另一装置丙图放在暗处,则结合前面实验可以进一步探究 光 对蚯蚓的影响,设计本实验时提出的假设是 蚯蚓怕光 。
(7)实验结束后,你怎样处理蚯蚓呢?
将蚯蚓放回适宜它们生活的环境中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