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6单元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6单元教案

ID:654960

大小:2.45 MB

页数:20页

时间:2021-04-0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六单元 ‎15 大禹治水 这篇课文是一个神话故事,讲的是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为百姓造福,吃尽了千辛万苦,多次路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的故事。课文配有插图,形象地反映了课文的有关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 这个故事虽然流传千古,但是时代久远,孩子们可能在理解治水艰辛这一部分有些困难。这就需要老师创设情景,运用对比烘托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 教学时可大胆放手,由孩子们自读自悟,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此外,要借助多媒体设备,让学生对文中描绘的画面有更直观、形象的认识。‎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会写11个词语。‎ ‎2.拓展积累“洪水、防洪”等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按照提示,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 ‎【过程与方法】‎ ‎1.以学生为主体,同桌合作学习。‎ ‎2.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大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 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引导学生按照提示,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 难点 感受大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师: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2课时 第一课时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能读通、读懂每个句子。‎ ‎3.了解文章大意,能按照提示,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 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能读通、读懂每个句子。‎ 难点 了解文章大意,能按照提示,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读过哪些神话故事呢?(学生自由说)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古代神话传说。(板书课题)‎ 二、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1.教学生字字形。‎ ‎(1)引导学生自学下列生字。‎ ‎①洪、灾、道、认、被: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 ‎②难: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识记。‎ ‎(2)重点指导下列生字的笔顺。‎ ‎①道:先写“首”,后写“辶”。‎ ‎②灾:“火”先写点、短撇,再写长撇、捺。‎ ‎③年:‎ ‎2.指导书写。‎ ‎(1)难:提醒学生不要写错偏旁,右边部分是四横。‎ ‎(2)洪、认、被:左窄右宽。‎ ‎(3)业、产:各部件分布要匀称。‎ ‎3.学生练习描红。‎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轻声练读课文。‎ 要求:碰到生字词用笔圈出来,多读几遍。‎ 碰到难读的句子用笔画出来,努力读通顺。‎ ‎2.检查自读情况。(采用点读、领读、“开火车”读等形式让学生熟悉这些词语)‎ ‎(出示词语课件)洪水 防洪 毒蛇 毒害 猛兽 凶猛 灾难 火灾 继续 连续 农业 农民 ‎3.播放课文录音,引导学生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 小组讨论: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洪水经常(  ),使人们生活(  )。鲧用(  )的办法,没有治好洪水。禹用(   )的办法,带领人们(   )。‎ 检查交流:老师可作适当引导,结合“洪水使人们生活痛苦;鲧用筑坝挡水的方法,没有治好洪水;禹用疏通河道的办法,带领人们治好了洪水”这几条提示来回答。‎ 四、小结 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洪水到底要怎么治?下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鲧和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大禹治水 洪 灾 难 道 年 认 被 业 产 第二课时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 ‎2.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聪明才智和一心为民的崇高品质。‎ 重点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字词。‎ 难点 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聪明才智和一心为民的崇高品质。‎ 一、复习导入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本课的生字词,还知道是一位伟大的治水英雄——(   )治好了洪水,那么他是怎样治水的?这节课,‎ 我们继续学习这个代代相传的故事——《大禹治水》,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会对他有更深的了解。‎ 二、朗读课文,感悟课文 ‎(一)亲历洪水之灾,了解治水的缘由。‎ ‎(出示第一自然段)同学们,文字是有生命的,它能带你回到过去,自己轻声地读读这一段。一边读,一边想,读了这一段,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师指导:多么凶猛的洪水啊!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让大家感受到洪水的可怕吗?‎ ‎1.初读“滔滔的洪水”。‎ 指导朗读:‎ ‎(1)这样的洪水能冲倒房屋吗?‎ ‎(2)谁能把洪水读得再凶猛些?‎ ‎(3)多可怕的洪水呀!……‎ ‎2.再读,突出“滔滔”。把这个词组带到文中再去读读。‎ 师:谁带我们去看一看这“滔滔的洪水”。‎ 师:(指名读)通过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波涛滚滚的洪水正向我们迎面冲来!(播放洪水录像)‎ 师:看到这,你想说点什么呢?‎ 师:是呀,洪水如同野兽咆哮而来,不知害死了多少百姓,百姓没有东西吃,没有地方住,到处流浪,他们太可怜了。这个词你能读好它吗?(出示:无家可归)重读“无家可归”。‎ 师:想到百姓的生活如此悲惨,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样?请你带着这样的心情来读第一自然段!(配乐,指名读)‎ ‎3.刚才我们一边读,一边想,读得真有感情!读书就应该这样,把句子的意思读出来,把心里的感受读出来。我们再来读一遍。(齐读第一段)‎ ‎4.看到洪水肆虐、百姓无家可归的景象,是谁站出来,带领大家治水的?(鲧)他治水成功了吗?‎ ‎(二)了解鲧治理洪水的经过。‎ ‎1.(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鲧带领着大家治理洪水一共用了多少年?(九年)洪水被治好了吗?(没有)你从哪里看出洪水没有被治好?(出示:九年过去了,洪水仍然没有消退。)‎ ‎2.鲧用了九年时间治理洪水,可洪水仍没有消退。他用的什么办法治理洪水?‎ ‎(出示:他只知道筑坝挡水。)‎ ‎3.同学们,为什么筑坝挡水这个办法行不通呢?(分组讨论)‎ 因为筑坝后,洪水会越积越多,然后冲毁堤坝,造成更严重的灾难。‎ ‎4.指导朗读。‎ ‎(1)指名读,师提示朗读要点。‎ ‎(2)全班齐读。‎ ‎5.这么多年过去了,鲧治水失败了,到底要怎样才能治好洪水?我们来看鲧的儿子禹是如何治水的。‎ ‎(三)感受大禹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 ‎1.师范读第三自然段,学生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分组讨论,自由发言)‎ ‎(这一自然段主要讲大禹一共用了十三年的时间治水,从中我感受到了大禹治水的顽强意志和舍小家顾大家的崇高精神。)‎ ‎2.在大禹治水的这么多年中,发生了很多动人的故事,课文就给我们讲了一个“多次路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同学们快读读看!(学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3.谁能把它填一填?(指名回答)‎ 禹在外治水(  )年,曾经(  )次路过自己家门口,但他(  )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 ‎4.谁愿意读一读这一自然段?‎ ‎(1)同学们,你们知道十三年有多少天吗?四千七百多天哪!这期间他没有回过家,始终专心治水。同学们,看到这简简单单、平平常常的几个数字,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一问大禹吗?(学生自由发言)‎ ‎(2)难道大禹真的不想自己的孩子吗?(想)那他为什么不回家?‎ 是的,没有人不爱自己的家,但是大禹他一心想着的是——受苦的百姓,一心想着的是——治水,他不能耽搁一分钟,他只有将深深的思念埋藏到心底,他是多么伟大的人啊!‎ ‎5.带着你的感受齐读这一自然段吧。‎ ‎(四)洪水治好了,百姓安居乐业。‎ ‎1.齐读第四自然段,思考:大禹是怎样治水的?洪水消退后,百姓的生活有什么变化?(学生分组讨论,指名回答)‎ ‎(大禹吸取了鲧治水失败的教训,采用疏导的办法治水。洪水消退后,百姓安居乐业,重新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2.了解大禹是如何治水的。‎ ‎(1)大禹总结前人的经验,采用疏导的办法治水。遇到河流堵塞的地方,他就带领百姓挖通许多大河,让洪水分流;如果遇到有大山的阻碍,他就带领百姓劈开大山。正是由于大禹仔细地察看,正确地领导,终于将洪水引入了大海。大禹能想出这样的好办法,谁来夸夸他?‎ ‎(2)大禹用疏导的办法治好了洪水,真是了不起!那疏导的办法具体是怎样施行的呢?(出示疏通河道示意图)(学生讨论)‎ 提示:河道疏通之后,洪水就会流到大海里去,洪水自然就消退了。‎ ‎3.了解洪水消退后,百姓的生活有什么变化。‎ ‎(1)师范读第四自然段最后两句话,学生思考:洪水消退后,百姓的生活有什么变化?(学生讨论)‎ ‎(①毒蛇猛兽被驱赶走了,人们把家搬了回来。②大家在被水淹过的土地上耕种,农业生产渐渐恢复了,百姓安居乐业,重新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2)学完这一段,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交流)‎ 你瞧,老百姓又过上了安定的生活,大家快乐耕种、孩子自由玩耍、全家欢聚一堂、人们静心读书。如果你是老百姓中的一位,过上了这样的生活,你会对大禹说点什么呢?(学生自由说)‎ 此时此刻让我们带着对大禹的无比感激之情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小朋友,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大禹,永远记住这个代代相传的故事——《大禹治水》!‎ 三、拓展延伸 大禹的精神代代相传,在当今社会,像大禹这样一心为民的人还有很多很多,出示英雄群像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雷锋,遭受病痛折磨仍坚守岗位的焦裕禄,在抓捕逃犯途中不幸牺牲的警察局长任长霞……他们一心想着百姓,他们的故事也会代代相传!‎ 大禹治水 洪水泛滥成灾 鲧治水——九年过去了——没有成功 禹治水——历经十三年——成功 ‎《大禹治水》这篇课文讲的是大禹制服洪水的故事。他“多次路过家门而不入”,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精神为世人敬仰,且代代相传。在教学《大禹治水》时,我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大禹这个古代的伟大英雄,并通过朗读、表演、想象、体会,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大禹伟大的奉献精神。‎ 同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自己首先发言谈自己读后的感受。这样既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锻炼他们“说”的能力,又可以使教师从发言中了解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水平,从而便于进一步指导教学。‎ 朗读能激发全体学生对课文思想感情的共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使课堂氛围活跃。因此,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多读课文,用多种朗读形式让学生在读中学、读中思、读中悟。‎ ‎16 朱德的扁担 这篇课文讲的是为了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的围攻,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起到山高路陡、距离遥远的茅坪挑粮食的故事。表现了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也表现了战士们对领袖的关心和敬爱。‎ 全文共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讲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队伍到井冈山同毛泽东同志带领的队伍会师。第2自然段讲战士们为了坚守根据地、粉碎敌人的围攻,争着到山高路陡的茅坪挑粮食。第3自然段讲朱德同志加入了挑粮的队伍,战士们怕累着他,藏起了他的扁担,他却又找来一根,并写上了“朱德的扁担”五个字。第4自然段讲大家见了,更加敬爱朱德同志。‎ 大多数学生都听说过朱德,知道他和毛主席一样,是老一辈的革命家。通过对本篇课文中的朱德同志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描写,他们能够感受到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的老一辈革命家的高尚品质。教学中,可以围绕“扁担”一词,引导学生思考战士们为什么要藏朱德同志的扁担,朱德同志又为什么要在扁担上写“朱德的扁担”五个字,从而体会文章的内涵。‎ ‎1.教学时,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环环相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创设情境,指导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10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借助图片和生活实际理解“会师、斗笠”等词语的意思。学习动宾短语的搭配并积累运用。‎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熟读课文,思考战士们为什么要藏朱德同志的扁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为什么大家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了,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产生对老一辈革命家的敬仰之情。‎ 重点 识记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懂得为什么大家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了,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教师:生字词卡片、课件、挂图。‎ 学生:搜集几个关于红军的故事。‎ ‎2课时 第一课时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了解课文大意。‎ 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难点 了解课文大意。‎ 一、创设情境引新课 ‎1.通过上一篇课文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个伟人,他的名字叫什么?(大禹)‎ ‎2.这一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位同样伟大的人物,他的名字叫——朱德。‎ ‎3.简介朱德。‎ ‎4.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关于他的一个故事。板书课题,指导读题。‎ ‎5.(出示简笔画“扁担”)谁见过扁担?你们知道它是用来干什么的吗?(师简介)课文围绕“朱德的扁担”这个题目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二、初读课文识字词 ‎1.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带着上述问题倾听。‎ ‎2.学生练读课文。‎ 要求:(1)读准确,把生字词用“△”画出来。‎ ‎(2)把课文读通顺,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反馈指导。‎ ‎(1)出示词语,指导读准确。‎ 扁担 带领 队伍 同志 会师 红军 来回 战士 白天 起来 ‎(以上读音,根据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别,确定教学重点)‎ ‎(2)自己练读,同桌之间互听互读,带拼音读,然后去拼音读。‎ ‎(3)当小老师按行认读,用“开火车”的形式依次读,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被指名的同学读对了,就跟读一遍;读错了,给予纠正。‎ ‎(4)齐读。‎ ‎4.指名朗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知文意 ‎(一)指导写字。‎ ‎1.自学生字。要求:观察笔顺,尝试描红。‎ ‎2.(组织交流)提示书写要点:“扁”的撇要长;“志”上部是“士”,不能写成“土”;“战”最后一笔是点,不能写漏了。‎ ‎3.描红、仿影、临写。‎ ‎(二)学习第1、2自然段。‎ ‎1.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出示井冈山图和红军会师图(毛、朱的形象要比较凸显),教师简要讲解故事背景、“红军”的得名、“敌人”的所指;引导学生观察,理解“会师”一词(两支队伍会合在一起,就是“会师”)。‎ ‎(3)通过简笔画或贴图方式,认清红军与敌人的相对位置。‎ ‎2.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出示井冈山图,组织学生观察、交流。‎ ‎①强调敌人的位置,理解敌人的“围攻”,红军的“巩固”“粉碎”,大体了解“粉碎”的意思。‎ ‎②指名学生上台指出井冈山与茅坪的相对位置,理解“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学习多音字“难”。‎ ‎(3)看图,再读。‎ 朱德的扁担 扁 担 志 伍 师 军 战 士 第二课时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懂得为什么战士们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了,感受朱德同志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崇高品质。‎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懂得为什么战士们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了,感受朱德同志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崇高品质。‎ 一、回顾原文入新章 ‎1.指名读第1、2自然段。‎ ‎2.“同志”一词在课文中出现了好几次,找一找哪些人被称为同志。(毛泽东同志,朱德同志)谁这样叫他们的呢?为什么这样叫?‎ 师简述:大家相互之间叫“同学”,那是因为我们是为了学习坐在一起。而红军战士们呢?他们从四面八方来到井冈山,是为了干革命,大家的志愿、理想相同,所以相互之间亲切地叫“同志”。‎ 二、师生共读深探究 ‎(一)学习第3自然段。‎ ‎1.那时候,朱德是红军的军长,可他没有首长的架子,和普通的战士一样。读一读第3自然段,看一看朱德同志做了什么事。‎ ‎2.组织交流,相机板书:一块儿去挑粮 一块儿爬山 ‎3.聚焦“一块儿去挑粮”,想象“一块儿爬山”,学习第1、2句。‎ ‎(1)读第1、2句。‎ ‎(2)(出示朱德同志挑粮图)交流: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样的地方有哪些?‎ ‎(都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着粮食;从满满的粮筐、弯弯的扁担还可以看出朱德同志挑的粮食很重。)‎ ‎(3)简笔画:山高路陡。‎ ‎(4)(师指图)这里是井冈山,这里是茅坪,两地相距五六十里(利用学生熟悉的地方作比较,体会距离之远),一来一回就有一百多里路,就是在平地上走,也要10多个小时。更何况山高路陡,时间就更长了。他们在路上会遇到多少危险、多少困难啊!‎ ‎(5)想象爬山的情境,想象可能会遇到的危险、困难,进行说话训练。(说话时,‎ 想象要合理,语句要通顺、完整,能连续说出几句话更好)‎ ‎4.学习第3、4句。‎ ‎(1)齐读第3、4句。‎ ‎(2)思考:朱德同志一天的安排是怎样的?‎ ‎(白天挑粮食,晚上研究怎样打仗。)‎ ‎(3)你觉得朱德同志辛苦吗?‎ ‎(辛苦。)‎ ‎(4)所以,战士们才会心疼朱德同志,把他的扁担藏了起来。‎ ‎5.学习第5句。‎ ‎(1)出示简笔画“扁担”,突出“朱德的扁担”五个字。‎ ‎(2)“朱德的扁担”五个字,实际上是朱德在扁担上做的记号,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朱德同志担心战士们又藏起他的扁担。)‎ ‎(3)组织交流。‎ ‎(二)学习第4自然段。‎ ‎1.齐读第4自然段。‎ ‎2.思考:为什么大家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了?‎ ‎(分组讨论,指名说。)‎ 因为朱德同志坚持与战士们同甘共苦又平易近人,所以“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三、情境模拟 假如你是红军中的一员,看见朱德同志那么辛苦,会怎样劝说朱德同志不去挑粮呢?和同桌演一演,体会朱德同志与战士同甘共苦的决心。‎ 朱德的扁担 会师→井冈山 巩固根据地→去茅坪挑粮 藏扁担→战士们的关心 写“朱德的扁担”五个字→更加敬爱朱德同志 由于学生对朱德同志的了解情况各不相同,因而在教学本课时,我主要引导他们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来感悟文章内容。首先我讲述一些红军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并通过“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中的“不远处”来体会当时环境的危险。第2自然段中介绍挑粮的原因是我训练学生说话的重点。让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了解储备粮食和挑粮的原因,并通过问句“去挑粮容易吗”让学生理解“山高路陡”等词语的意思,感悟挑粮的艰辛,为后面学生感悟朱德同志和战士们同甘共苦埋下伏笔。第3自然段是讲解的重点,我主要让学生思考:战士们为什么要藏扁担?藏好了心里会怎么想?朱德发现扁担没有了会想些什么?他为什么要在找来的扁担上写“朱德的扁担”五个字?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感悟朱德同志与大家同甘共苦的精神。‎ ‎17 难忘的泼水节 课文叙述了1961年周总理在西双版纳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情形,表现了周总理亲民、爱民、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情怀,也表达了人民对周总理的崇敬和爱戴。文章图文并茂,紧扣“难忘”二字展开,内容突出“景难忘”“人难忘”“情难忘”。‎ 二年级学生对泼水节的来历、周总理与傣族人民的关系了解不多,课前应布置他们搜集有关的资料。‎ ‎1.根据教材特点,本课教学宜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2.可采用创设情境、诵读感悟等方法,让学生感受泼水节的欢乐场面,获得情感体验,完成学习任务。‎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8个字,掌握2个多音字,会写11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用“象脚鼓”等词语,描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3.图文对照,积累描写周总理样子的句子,感受总理的平易近人。‎ ‎【过程与方法】‎ 观察图画,借助插图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意。‎ 重点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用“象脚鼓”等词语描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难点 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意。‎ 教师: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录像,课件。‎ 学生:查阅有关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资料,了解一些周总理的故事。‎ ‎2课时 第一课时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师: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有56个民族,你知道哪些是少数民族吗?‎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傣族。‎ ‎2.师: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节日,对于傣族人民来说,一年之中最重要的节日就是“泼水节”。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1961年的泼水节。‎ 二、自主学习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2.检查自学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小老师”领读。‎ ‎(2)认读词语。‎ 课件出示:‎ 难忘 泼水节 一年一度 四面八方  龙船 花炮 欢呼 人群 欢乐 柏树枝 多么 ‎(3)认读长句。‎ ‎①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②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4)指名分段读课文,教师相机正音。‎ 三、细读探究,体会感悟 ‎1.指名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1)理解“火红火红”“一年一度”。‎ ‎(2)播放傣族泼水节的影片,感受节日的喜庆气氛。‎ ‎(3)带着喜悦的心情读一读这一段。‎ ‎2.指名读第二、三自然段。‎ ‎(1)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傣族人民特别高兴?‎ 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原因。‎ ‎(2)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有关的句子。‎ ‎(3)交流、感悟。‎ ‎①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抓住“四面八方”“赶”体会人们急着迎接周总理的心情。‎ ‎②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抓住“地毯”,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说说在什么地方看到过“鲜红的地毯”,从而感受傣族人民撒花瓣的独特的迎客方式和喜庆的气氛。‎ ‎③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抓住“一条条、一串串”与“一条、一串”的区别,让学生领悟节日的热闹和喜庆。‎ ‎④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抓住“欢呼”感受人们见到周总理时的激动心情。‎ ‎(4)指导朗读。‎ ‎①要把泼水节的欢乐场面和人民热切期盼周总理到来的心情读出来。‎ ‎②指名读、齐读、表演读。‎ 难忘的泼水节 忘 泼 度 龙 炮 穿 向 令 第二课时 ‎1.能用“象脚鼓”等词语,说说周总理是怎样与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 ‎2.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意。‎ 重点 能用“象脚鼓”等词语,说说周总理是怎样与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 难点 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意。‎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卡片。‎ ‎2.有感情地朗读第1~3自然段。‎ 二、体会感悟,学习第4、5自然段 ‎1.设疑:周总理是怎样跟傣族人民欢度节日的?‎ ‎2.小组合作学习第4、5自然段,画出有关的句子。‎ ‎3.交流学习收获。(学生先说哪一句就感悟哪一句)‎ ‎(1)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①说说句中表示颜色的词。‎ ‎②“笑容满面”说明了什么?‎ ‎③这时周总理会对人们说些什么?‎ ‎(2)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周总理跟人们一起敲鼓、跳舞说明了什么?‎ ‎(3)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①周总理是怎样泼水的?他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请同学们说一说。‎ ‎②傣族人民是怎样泼水并向周总理祝福的?请同学们说一说。‎ ‎③练习用句式“一手……一手……”“一边……一边……”各说一句话。‎ ‎④模拟情境:教师演周总理,学生当群众,表演课文第4、5自然段的内容。‎ ‎⑤课件演示泼水节的场面。‎ ‎⑥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三、学习第6~8自然段。‎ ‎1.这泼水节的场面多么令人激动啊!谁能把作者的心情用声音表达出来!全班深情地朗读第6~8自然段,体会感叹号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幸福、难忘、开心)‎ ‎2.自由读,指名读。‎ 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 ‎(分组讨论)‎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分享自己找的关于周总理的图片和故事。‎ 难忘的泼水节 周总理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 人民欢呼 令人难忘、幸福开心 ‎《难忘的泼水节》体现了“人民的总理和人民心连心,周总理是人民的好总理”这一情感主题。在教学中,我以情为感召力,让学生在情感中学习,在情感的熏陶中体会总理和人民之间的深厚感情。‎ 口语交际:看图讲故事 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是“看图讲故事”,内容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漫画作品《父与子》中的一则。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会观察,懂得交流,同时还让学生体会父与子之间的亲情。‎ 二年级学生对漫画的兴趣一定很高,在他们的阅读经历中,漫画阅读占了比较大的比例。引导学生阅读漫画,并学会看图讲故事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 ‎1.先引导学生看图,了解每幅图的内容,借助漫画,清楚完整地讲述故事。‎ ‎2.通过合作表演,在故事情境中练习交际,做到吐字清晰、语句连贯。‎ ‎【知识与技能】‎ ‎1.读懂多幅图组成的漫画作品,能想象故事的结尾,把故事讲清楚、讲完整。‎ ‎2.能认真听,知道别人讲的是哪幅图的内容。‎ ‎3.积极参与表演,能在故事情境中交际,做到吐字清晰、语句连贯。‎ ‎【过程与方法】‎ ‎1.根据漫画创编故事结尾,发展想象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2.引导学生把图意说明白、说清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漫画的幽默感,体会漫画带来的快乐,激发联系实际生活欣赏漫画作品的兴趣。‎ ‎2.感受父与子之间的亲情。‎ 重点 ‎1.读懂多幅图组成的漫画作品,按顺序讲清楚图意。‎ ‎2.认真听,知道别人讲的是哪幅图的内容。‎ 难点 领会漫画的寓意,联系生活实际解读漫画。‎ 教师:多媒体课件、《父与子》的相关资料。‎ 学生:了解几个漫画故事,能自己向同学讲述。‎ ‎1课时 一、激趣导入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本非常有趣的漫画,它的名字叫——《父与子》。这是一本幽默连环漫画,它使一代又一代人从中获得快乐。漫画主要讲述了一对父子的故事。让我们一起去欣赏欣赏吧!‎ 二、欣赏漫画,引导学生明白图意 ‎1.欣赏第一幅图。‎ ‎(1)提示:第一幅图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哪里?他们的动作是怎样的?‎ ‎(2)让学生自由交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第一幅图的意思。‎ ‎(吃饭时间到了,爸爸指着餐桌上冒着热气的菜,望着妈妈,说:“为什么还不准吃饭?”妈妈告诉他:“儿子的座位还空着呢,你去叫儿子吃饭吧。”)‎ ‎2.欣赏第二幅图。‎ ‎(1)提示:图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他们在哪里?‎ ‎(2)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儿子看书时的样子吧。(津津有味)‎ ‎(3)这时要是你是这个爸爸,你会对儿子说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 ‎(4)你要是儿子又会怎么做呢?(儿子老老实实地低头走出门)‎ ‎(5)让学生自由交谈,引导学生说出第二幅图的图意。‎ ‎(爸爸走到儿子房间,看见儿子正趴在地板上津津有味地看着一本书。他对儿子说:“嘿!儿子,吃饭啦!”)‎ ‎3.欣赏第三幅图。‎ ‎(1)爸爸叫儿子吃饭,儿子去了吗?仔细观察第三幅图,看看儿子和爸爸的表情与动作各是怎样的。‎ ‎(2)学生讨论,说图意。‎ ‎(儿子听见爸爸叫自己去吃饭,连忙起身,走出房间。爸爸弯下身子看儿子放在地板上的书。)‎ ‎4.欣赏第四幅图。‎ ‎(1)儿子被爸爸叫回了餐桌旁,一家人本可以开始吃饭了,可为什么爸爸不在餐桌旁呢?观察插图,联系上下两幅图,说说图意。(指名说)‎ ‎(2)最开始是儿子没来吃饭,这次是爸爸没来吃饭,如果你是妈妈,此时你心里会想些什么?(学生交流,自由发言)‎ ‎5.欣赏第五幅图。‎ 按照上面四幅图的观察方法,仔细看图,尝试说图意。‎ ‎(望着已经冷掉的菜,妈妈皱着眉头对儿子说:“去看看你爸爸在干什么,还不来吃饭!”)‎ ‎6.我们已经欣赏完了五幅图,谁能把这五幅图的内容连起来讲一讲?(学生讲述)‎ 三、创编故事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同学们可以大胆地猜一猜。‎ 生甲:爸爸在儿子的房间里,趴在地上,撑着下巴,双脚还不停打着拍子,看着那本书。‎ 生乙:儿子去叫爸爸吃饭时,发现爸爸正趴在地上看书,也跑过去跟他一起看了起来。‎ ‎……‎ 四、情感升华,开心拓展 从这组漫画中我们看到了一对酷爱看书的父子,同时也感受到了一家其乐融融的氛围,漫画中的父亲与儿子是多么地相像。生活中,你与父亲之间有什么幽默、有趣的故事?讲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吧!‎ 口语交际:看图讲故事 按顺序讲清楚图意 认真听,知道别人讲的是哪幅图的内容 漫画以它独特的艺术形式感染着孩子们,它夸张的手法、幽默大胆的想象、简洁的图文、出乎意料的结局,吸引着孩子们去阅读和欣赏。因此,在教学时,我将美术欣赏与语言讲述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艺术的领域去欣赏漫画,从语言的领域去读懂漫画。使学生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同时,让学生从漫画中学到一些知识,明白一些道理。‎ 语文园地六 ‎“语文园地六”所设内容分五个板块。“识字加油站”呈现了两组交通工具的名称,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学生字,认识4种机动车和4种船舶;第二个板块是“字词句运用”,让学生联系语境读准多音字,正确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第三个板块是“我的发现”,引导学生发现形声字“声旁表音”的特点;第四个板块是“日积月累”,要求学生读背三句关于成长、立志的名句;第五个板块是“我爱阅读”,学习《鲁班造锯》,让学生在欣赏有趣的故事的同时获得感悟。‎ 经过大半年的学习,学生对字、词、句、段等知识的学习已有了一定的经验,老师在教学中只需起到点拨、引导、总结的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即可。‎ 二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学习上也显得大胆主动,老师要结合学生感兴趣的点,如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等,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1个生字,认识常见的交通工具。结合语境,正确认读多音字。‎ ‎2.认识标点,学会使用标点符号。‎ ‎3.通过认读,发现形声字“声旁表音”的特点。‎ ‎4.积累关于立志的名句。‎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掌握字、词、句、段的基础知识。‎ ‎2.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提高学习效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名句蕴含的道理。‎ ‎2.自主阅读《鲁班造锯》,感受古人的聪明才智。‎ 重点 ‎1.会认11个生字,认识常见的交通工具。‎ ‎2.发现形声字“声旁表音”的特点。‎ ‎3.积累关于立志的名句。‎ 难点 ‎1.结合语境,正确认读多音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朗读《鲁班造锯》,感受古人的聪明才智。‎ 教师:生字卡片、课件。‎ 学生:搜集关于立志的名句。‎ ‎2课时 第一课时 ‎1.会认11个生字,认识常见的交通工具。‎ ‎2.结合语境,正确认读多音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重点 会认11个生字,认识常见的交通工具。‎ 难点 结合语境,正确认读多音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一、识字加油站 ‎1.(课件展示:各种车辆、船只)分组讨论:这些都是什么?‎ ‎2.师:这些实物图同学们都认识了,但它们今天是以生字的形式出现的,你还认识他们吗?(出示图片及相对应的词语)‎ ‎3.采用不同的形式认读:点读、“开火车”读、“击鼓传花”读。‎ ‎4.除了图片上老师展示的,你还认识其他车辆及船只吗?(学生自由发言)‎ 二、字词句运用 ‎(一)读一读,看谁读得准。‎ ‎1.出示选音节填空,以练习题的形式出现,让学生结合语境,选择正确的音节。‎ ‎2.教师检查,针对有难度的个别字作重点指导。‎ ‎3.句子训练:请选择两个不同的读音所出现的词语说两句话(指名说),其余学生做评委,说得好的给予掌声鼓励,说得不好的,其他同学帮忙纠正、修改。‎ ‎4.你还知道哪些多音字?请试说一两个。‎ ‎(二)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再读一读。‎ ‎1.让学生自己在书本上做一做。‎ ‎2.教师检查。‎ ‎3.讲解基本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 ‎4.指导学生朗读句子,加深对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语气的认识。‎ ‎5.拓展练习:出示几个句子,让学生练习。‎ 语文园地六 识字加油站:交通工具 字词句运用:读准多音字 ‎         使用标点 第二课时 ‎1.发现形声字“声旁表音”的特点。‎ ‎2.积累关于成长、立志的名句,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 ‎3.自主阅读《鲁班造锯》,感受古人的聪明才智。‎ 重点 ‎1.发现形声字“声旁表音”的特点。‎ ‎2.积累关于成长、立志的名句。‎ 难点 ‎1.了解名句蕴含的道理。‎ ‎2.自主阅读《鲁班造锯》,感受古人的聪明才智。‎ 一、我的发现 ‎1.多媒体出示课文内容,让学生仔细观察,说说自己的发现。‎ ‎2.学生自主回答,教师总结:这些字都是加上了不同的偏旁之后变成了新字,读音也和原来的字很接近,这些字叫形声字。每组形声字最前面的字叫声旁,表示读音。‎ ‎3.让学生当小老师教读。‎ ‎4.以不同形式的读来巩固识字。‎ ‎5.你能给这些生字宝宝找个朋友吗?(练习口头组词)‎ ‎6.拓展:知道了这些生字的特点,你能说一说其他像这样的生字吗?‎ 二、日积月累 ‎1.本次“日积月累”都是关于成长、立志的名句,看看哪位同学有志气,不问任何人,单靠自己就能正确无误地将这几句话读出来。‎ ‎2.学生自由练读。‎ ‎3.指名读。‎ ‎4.师讲解每句话的意思。‎ ‎5.学生齐读,尝试背诵。‎ 三、我爱阅读 ‎1.同学们,我们的古人非常聪明,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他们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明了很多东西,今天我们就学习鲁班造锯的故事,请大家有感情地把文章读一遍。‎ ‎2.引导学生解决不认识的生字词。同学提问同学答,不正确的老师引导纠正。‎ ‎3.学生质疑:‎ ‎(1)鲁班要建造一座宫殿,遇到了什么问题?‎ ‎(2)鲁班是根据什么发明了锯子?‎ ‎(3)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发?‎ ‎4.训练朗读。‎ ‎(1)指名分段读,师相机指导。‎ ‎(2)齐读。‎ 语文园地六 巴——把 爸 吧 包——饱 抱 炮 方——放 防 房 青——清 晴 情 马——妈 蚂 吗 学生在本次“语文园地”的学习中,充分发挥了主导地位,我的适时引导让学生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维,使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了训练。在讲解多音字时,我引导学生利用组词来区分多音字的不同用法;在指导朗读时,我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投入到阅读当中去,达到了不错的效果。‎

资料: 8611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