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通市、栟茶中学等四校2019-2020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江苏南通市、栟茶中学等四校2019-2020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解析版)

ID:655088

大小:111 KB

页数:21页

时间:2021-04-0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9~2020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情调测 高一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座位号、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的相应 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 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美国前国务卿贝尔纳斯退职后写了一本书,题为《老实话》。前不久笔者参加一个宴会,大家谈起这 本书、这个书名,一个美国客人笑着说“贝尔纳斯最不会说老实话”,大家一笑。贝尔纳斯的这本书是否 说的“老实话”暂时不论,他自题为“老实话”,想来是表示他在位时,有许多话不便“老实说”,现在 无官一身轻,不妨“老实说”了。 ②古今中外,大家都要求说“老实话”,可见“老实话”是不容易听到和见到的。常听人说“我们要 明白事实的真相”,既说“事实”,又说“真相”,叠床架屋,正是强调的表现。说出事实的真相,就是 “实话”。买东西叫卖的人说“实价”,问口供叫犯人“从实招来”,都是要求“实话”。 ③人们为什么不能和不肯说实话呢?归根结底,关键是在利害上,自己说出实话,让别人知道自己的 虚实,容易制自己,也容易比自己抢先一着。在这个分配不公平的世界,生活好像战争,往往是有你无我, 因此各人都得藏着点儿自己,让人莫名其妙。于是乎勾心斗角,捉迷藏,大家在不安中猜疑着。中国有两 句古话“知人知面不知心”“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这种处世的格言正是教人别说实话, 少说实话,也正是暗示那利害的冲突。 ④老实话自然是有的,人们没有相当限度的互信,社会就不成其为社会了。但是实话总还太少,谎话 总还太多,社会的和谐恐怕还远得很罢。不过谎话虽然多,全然出于捏造的却也少,因为不容易使人信。 麻烦的是谎话里掺实话,实话里掺谎话。日常的话多多少少是两掺的,人们的互信就建立在这种两掺的话 上,人们的猜疑可也发生在这两掺的话上。即如贝尔纳斯自己标榜的“老实话”,与他同国的那位客人就 怀疑他在用好名字骗人。谁能知道他的话老实或不老实到什么程度呢。 ⑤人们在情感上要求真诚,要求真心真意,开诚相见。但是“心口如一”向来难得,“口是心非”时 有不免,不看什么人就掏出自己的心肝来,人家也许还嫌血腥气呢!所谓“推心置腹”“肺腑之谈”,总 得是二三知己才成。若是泛泛之交,只能敷敷衍衍,客客气气,说一些不相干的门面话。这可也未必就是 假的,虚伪的,他至少眼中有你。有些人一见面冷冰冰的,拉长了面孔,爱理人不理人的,可以算是“真” 透了顶,可是那份儿过了火的“真”,有几个人受得住!本来彼此既不相知,或不深知,相干的话也无从 说起,说了反容易出岔儿,乐得远远儿的,淡淡儿的,慢慢儿的,不过就是彼此深知,像夫妇之间,也未 必处处可以说真话。“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一个人总有些不愿意教别人知道的秘密,若是不顾忌这些 个,怎样亲爱的也会碰钉子的。真话之难,就在这里。 ⑥毫无事实的空头宣传没人信,有事实可也掺着点儿谎,就有信的人。因为有事实就有自信,有自信 就能多多少少说出些真话,所以教人信。自然,实越多越分明,信的人也就越多。但是有宣传,也就有反 宣传,反宣传意在打消宣传。判断当然还得凭事实。不过正反错综,一般人眼花缭乱,不胜其烦,就索性 一句话抹杀,说一切宣传都是谎!可是宣传果然都是谎,宣传也就不会存在了,所以还当分别而论。贝尔 纳斯将他的书题为《老实话》,那本书总不能够全是谎吧?一个人也决不能够全靠撒谎而活下去,因为那么 着他就掉在虚无里了。 (选自朱自清《论雅俗共赏》,有删改) 1. 下列关于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们不能和不肯说实话,是因为担心别人知道自己的虚实,使自己处于被动的地位。 B. 分配的不公平,人与人之间的利害冲突,使得人们在人际交往中不能和不肯说实话。 C. 生活中有老实话存在,人与人之间才能互信;老实话的多少,决定了社会是否和谐。 D. 日常的话或多或少是实话与谎话两掺的,两掺的话让人建立了互信,但也产生了猜疑。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宴会上人们谈论贝尔纳斯《老实话》这本书及其书名开篇,自然引出了本文论述的话题。 B. 第四段以客人怀疑贝尔纳斯话的信度为例,揭露了贝尔纳斯用《老实话》这一书名骗人的本质。 C. 结尾推断《老实话》这本书不全是在说谎,意在证明“宣传果然都是谎,宣传也就不会存在了”。 D. 本文在论证中多次谈及人们以及自己对贝尔纳斯《老实话》这本书的看法,使例证经济而高效。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为推心置腹的肺腑之言只能对少数人说,所以作者认为“‘心口如一’向来难得,‘口是心非’时有 不免”。 B. 因为对泛泛之交只能说些不相干的门面话,所以作者认为“‘心口如一’向来难得,‘口是心非’时有 不免”。 C. 因为个人的秘密即使对最亲密的人也有所顾忌,所以作者认为“‘心口如一’向来难得,‘口是心非’ 时有不免”。 D. 因为人与人之间缺少必要的互信,讲真话很难,所以作者认为“‘心口如一’向来难得,‘口是心非’ 时有不免”。 【答案】1. C 2. B 3. D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 项,“老实话的多少,决定社会是否和谐”强加因果关系。原文第四段说的是“老实话自然是有的,人 们没有相当限度的互信,社会就不成其为社会了。但是实话总还太少,谎话总还太多,社会的和谐恐怕还 远得很罢。不过谎话虽然多,全然出于捏造的却也少,因为不容易使人信”。 故选 C。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 项,“揭露了贝尔纳斯用《老实话》这一书名骗人的本质”理解有误,引用是为了证明实话总还太少, 谎话总还太多。 故选 B。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的能力。 本题四个选项是对作者认为“‘心口如一’向来难得,‘口是心非’时有不免”的原因的分析,其中,ABC 三个选项都是从其中某一个角度进行的分析,都比较片面化,只有 D 项是对原因的综合分析,具有概括性。 故选 D。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月宫 365”实验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7 年 5 月 10 日启动的,8 名志愿者分批在“月宫一号”实验 舱内,共历时 370 天,是世界上时间最长、闭合度最高的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实验,实现了闭合度和生 物多样性更高的“人——植物——动物——微生物”四生物链环人工闭合生态系统的长期稳定循环运转, 且保持了人员身心健康。 月宫一号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制的国内第一个、世界第三个空间基地生命保障地基综合实验装置。 它由一个综合舱和两个植物舱组成。综合舱面积 42 平方米,高度 2.5 米,每个植物舱面积 50-60 平方米, 高度 3.5 米。综合舱中包括 4 间卧室、饮食交流工作间、洗漱间、废物处理和动物养殖间。 志愿者们作为实验操作者又作为实验对象,需要对自身取样,从头发丝、鼻腔、唾液、指甲到尿液粪 便,还要定期完成心理上和生理上的测量。 伊志豪所参加的是 2017 年 7 月 9 日至 2018 年 1 月 26 日阶段。“本次实验的闭合度为 98%,而目前国 际最高的水平就是 98%。刘红教授是这样解释闭合度的,‘如果一个人需要 100 公斤食物,有 98 公斤可以 通过这个系统来满足,那么闭合度就是 98%’。除了带一些肉食、佐料以及需要给植物补充的营养液外, 团队要完全依靠舱内物资生活,这就意味着团队成员基本上是要自给自足的生活。”伊志豪介绍说。 密闭舱里的水,是 100%的循环。日常的生活用水使用完以后,会进行处理,之后要用它们来浇灌作物。 植物经过蒸腾作用产生空气冷凝水,系统将水收集起来集中净化,团队成员们就喝这些水。 “另外,植物光照是 24 小时的,因为我们呼吸需要的氧气,都得靠植物们来提供,我们呼出的浊气, 也需要植物来净化。”伊志豪介绍,月宫一号是一个大系统,系统有许多的模块,水循环属于一个模块, 气体循环也是。 “我们也曾和著名的实验‘生物圈二号’里的志愿者尼尔森(Nelson)博士等人交流过,他们说失败 的原因之一在于气体循环失调,导致后来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基于此,我们也做出了许多改变。”伊志豪 说。 “月宫种植也有学问。我们总共种植了 35 种植物,收获之后就要马上再次播种,保证生长周期内各个 状态的连续性,也保证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呼出氧气的稳定性与持续性。”伊志豪介绍,舱内的蔬菜、 水果从播种到收获,每一步都得到了精心照料。 有了原料,团队成员便想尽法子做出不同的花样。中秋节的时候,还用彩色马铃薯做成了各种点心。 伊志豪“发明”了黄粉虫两种不同的吃法。“一种是和包混在一起,完全看不到虫子的吃法;另外一种就 是经典的吃法炸制。”伊志豪介绍,在太空实验中,黄粉虫也有许多重要的辅助作用,它不仅能提供优质 的动物蛋白,还可以以系统中植物的秸秆、蔬菜老叶等为食,成为系统废物处理的环节之一。 “月宫一号分为两个植物舱和一个综合舱,我们生活在综合舱,当我们感到压抑时,我们就会去两个 植物舱走走散心。我比较喜欢听一些与历史有关的书或是百家讲坛。当然,我们也有负责心理健康的人员, 时不时进行通话,聊的也是十分轻松的话题。” “8 位志愿者分为 2 组,交替入舱,第一班 60 天,第二班 200 天,第三班 110 天。”伊志豪介绍,第 二班就是他所在班次。他们的时长打破了此前由俄罗斯创造的同类系统中驻留 180 天的世界纪录。 (有删改)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月宫 365”实验是世界上时间最长、闭合度最高的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实验。 B. 月宫一号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制的世界首个空间基地生命保障地基综合实验装置。 C. “生物圈二号”实验失败的原因之一在于气体循环失调,导致后来二氧化碳浓度过高。 D. 黄粉虫以实验系统中植物的秸秆、蔬菜老叶等为食,是实验系统废物处理的环节之一。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月宫 365”不仅在闭合度上世界领先,而且实现了有关系统的长期稳定循环运转。 B. 实验舱中植物经过蒸腾作用所产生的空气冷凝水,保障了实验团队成员的饮水需求。 C. 为保证光合作用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的稳定性与持续性,植物收获后要马上播种。 D. 伊志豪所在班次的驻舱时长打破了由俄罗斯创造的同类系统中驻留时长的世界纪录。 6. 作为志愿者参加“月宫一号”实验舱实验,其自身需具备哪些能力?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4. B 5. C 6. ①对自身取样,并定期完成心理上和生理上的测量;②除了极少数必要的物品,实验者要完全依靠舱内 物资过自给自足的生活;③要保持各种循环模块运转正常;④要精心且持续不断地种植各种植物;⑤要能 够制作食物;⑥要能够进行自我心理调适。 【解析】 【分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 B 项,“月宫一号是……世界首个空间基地生命保障地基综合实验装置”错误,由原文“月宫一号是北京航 空航天大学研制的国内第一个、世界第三个空间基地生命保障地基综合实验装置”可知,是“世界第三个” 空间基地生命保障地基综合实验装置,而不是“世界首个”。 故选 B。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C 项,“为保证光合作用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的稳定性与持续性”错误,由原文“我们总共种植了 35 种 植物,收获之后就要马上再次播种,保证生长周期内各个状态的连续性,也保证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呼 出氧气的稳定性与持续性”可知,是保证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呼出氧气”的稳定性与持续性。 故选 C。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由原文“志愿者们作为实验操作者又作为实验对象,需要对自身取样,从头发丝、鼻腔、唾液、指甲到尿 液粪便,还要定期完成心理上和生理上的测量”可知,对自身取样,并定期完成心理上和生理上的测量; 由原文“除了带一些肉食、佐料以及需要给植物补充的营养液外,团队要完全依靠舱内物资生活,这就意 味着团队成员基本上是要自给自足的生活”可知,除了极少数必要的物品,实验者要完全依靠舱内物资过 自给自足的生活;由原文“‘另外,植物光照是 24 小时的,因为我们呼吸需要的氧气,都得靠植物们来提 供,我们呼出的浊气,也需要植物来净化。’伊志豪介绍,月宫一号是一个大系统,系统有许多的模块, 水循环属于一个模块,气体循环也是”可知,要保持各种循环模块运转正常;由原文“伊志豪介绍,舱内 的蔬菜、水果从播种到收获,每一步都得到了精心照料”可知,要精心且持续不断地种植各种植物;由原 文“有了原料,团队成员便想尽法子做出不同的花样。中秋节的时候,还用彩色马铃薯做成了各种点心。 伊志豪‘发明’了黄粉虫两种不同的吃法”可知,要能够制作食物;由原文“月宫一号分为两个植物舱和 一个综合舱,我们生活在综合舱,当我们感到压抑时,我们就会去两个植物舱走走散心。我比较喜欢听一 些与历史有关的书或是百家讲坛。当然,我们也有负责心理健康的人员,时不时进行通话,聊的也是十分 轻松的话题”可知,要能够进行自我心理调适。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草木故园 彭家河 ①比起人丁,乡下的草木已日渐兴旺。 ②乡村其实是属于草木的,村民本是不速之客。在发现有水有树后,那一队队从猿一路迁徙成人的村 民们便驻扎下来,开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谈婚论嫁,生儿育女。于是,乡村便改变成了另一种模样。 正是由于村民们的到来,那些山山岭岭、沟沟坪坪便也同时有了名字,成为村民们最朴素的方位标识。 ③彭家是我们那个家族聚居的一个小山坪,村里最古老的那棵柏树要七八个青壮年伸手才合围得住。 浓密的树枝遮蔽了树下的山坡,树下一年四季都是干燥干净的,没有草木能在它的身下生长,粗大的树干 也没有人能攀爬。老家的房屋后面有三棵古老的柏树。每天晚上,从远处的西河或者嘉陵江里劳作一天的 白老鹳回来后,都要在树上吵闹一会儿才肯睡觉,听着那些声音,我便会梦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④风雨过后,我家房顶上便落满了白老鹳粪和长长短短的枯树枝,有时还有些鱼骨头,我爹把那些粪 扫下来堆在一起,作为自留地里的底肥,那些树枝和圆圆黑黑的柏树果便撮回灶屋烧锅煮饭。每年夏天的 晚上,村里都会刮几次大风,听着房顶上呼啸的风声,我不怕房顶上的瓦被风揭走,却怕那些大树顺风倒 下来砸着我家的破瓦房,于是我不敢入睡。然而就在恐惧之中,我却一次又一次地慢慢睡着了。 ⑤那些古树个个巍峨挺拔,村民们路过时都要仰望才看得到树枝。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棵大树为 了全村的族人,做出了最后的牺牲。村里要通电了,要永远告别柴木取火的时代了。然而我们村除了树多 就是人穷,哪里找钱买电线电杆呢?村里大大小小开了几天会,决定砍掉一棵古树。 ⑥那树在我家的东面。在挖浮土的前夜,村上找来德高望重的长者在树下烧了纸、杀了鸡、点上香, 祭祀这棵树后,第二天一早才动工。我们周围的大人小孩便围着那树张望,那棵树也有两三个成年人合抱 那么粗了。村里木匠专门找来一根一米多长的钢锯条,为古树做了一个特大号的锯子,几个青壮年坐在树 的两边,轮流使劲儿拉锯。在来回的锯齿中,热腾腾的金黄锯末便在一颗颗雪亮的锯齿间落下,很快就在 树干的两边积了一大堆看着那两堆细软的散发着热气的锯末,我仿佛看到那是树里流出的血。半个时辰过 后,那宽大的锯条还卡在粗壮的树干中间,仿佛咬在树干上的一排锋利牙齿。周围的大大小小都端着饭碗 过来看看,嘴里喷啧地说:这树真大。长了几千年,难道不大吗?哪个人能活这么久呢? ⑦那棵大柏树在几天后便支离破碎了,中间的树干也成了一段段的木料。这些上好的木都先后运出了 村,有的换成了电线,有的变成了电杆。那大柏树的根也慢慢挖出了一些,那个巨大的有一人多深的大坑 也填平了,种上了胡豆。每次看到那里长出的开着紫黑小花的矮矮胡豆,我便想起那个地方曾经站着的巨 大的柏树。 ⑧房前屋后全都是树和竹子,这些我都心中有数。后檐有棵柚子树,东面路边有棵紫薇树,房子后面 还有几棵大柏树。多年没有回家,这些东西依然清楚。然而,多年没有回家打扫院坝,不少不知名的草也 慢慢侵过屋外的石板,蓬勃向前。 ⑨与我的老家一样,李家湾、蒲家湾、杨家山的那些院落也慢慢人去屋空。老的去世了,年轻的外出 打工去了,年幼的也跟上年轻的父母进城当了农民工子弟。他们在乡下的家园也日渐荒芜,还给了草木。 那些没有砍下的树,那些没有除掉的草,又慢慢地,静静地,把曾经撕开的伤口一点一点缝合,把曾经的 人世悲欢一点一点地掩埋。 ⑩回望老家,草木葱笼。 (摘编自《在川北》) 7. 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②段写乡村属于草木,有水有树才有了村民的扎根与繁衍,照应题目,为下文写草木与村民生活的关 系以及“我”的情感张本。 B. 第③、第④段围绕树叙写老家生活留给“我”的印象,既写出了树与人、鸟相处的状况,也暗示了树对 老家房子造成的实际威胁。 C. 第⑥段中,“我仿佛看到那是树里流出的血”一句,作者从生命体验的角度,表达了大柏树被村民锯出 锯末时“我”内心的剧痛。 D. 第⑧、第⑨段,作者由点及面,借助叙述和描写,揭示了乡下故园的日渐荒芜已成当今农村的普遍现象 及其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 8. 第⑥段所叙写的祭祀大柏树这件事,反映了村民什么心理?请简要分析。 9. 请根据文本,探析“回望老家,草木葱茏”这句话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答案】7. B 8. ①村民像对待神灵一样来看待大柏树,表现他们对树的敬畏;②为了乡村的发展,不得 不牺牲大柏树,村民通过祭祀来表达对大柏树的歉意。 9. ①“回望老家”,表达了我对故园浓浓的依恋(感念、赞美等)之情。②草木是我们永远的精神家园。 ③“草木葱笼”指的是“我”感受到老家草木旺盛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日益衰落的乡村生活发出“故 园将芜胡不归”的思考。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B 项,“暗示了树对老家房子造成的实际威胁”说法有错误。原文“怕那些大树顺风倒下来砸着我家的破 瓦房”等几句表现的是“树”能为“我家”挡风。 故选 B。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中重要段落的作用的能力。 本题分析村民心理,可以先从文本中找出能体现村民心理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由⑤⑥可以看出村民对古 树既有敬畏,又有歉意。如“村里大大小小开了几天会,决定砍掉一棵古树。”“在挖浮土的前夜,村上 找来德高望重的长者在树下烧了纸、杀了鸡、点上香,祭祀这棵树后,第二天一早才动工”概括为:村民 像对待神灵一样来看待大柏树,表现他们对树的敬畏。 根据文中的“看着那两堆细软的散发着热气的锯末,我仿佛看到那是树里流出的血”“这树真大。长了几 千年,难道不大吗?哪个人能活这么久呢”“那棵大柏树在几天后便支离破碎了,中间的树干也成了一段 段的木料。这些上好的木料都先后运出了村,有的换成了电线,有的变成了电杆”概括为:为了乡村的发 展,不得不牺牲大柏树,村民通过祭祀来表达对大柏树的歉意。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中重要语句的情感内涵的能力。 答题时注意根据句子和位置和重点词语分析,此题句子在文章的结尾,可抓住字面意思,从主旨的角度分 析。“回望老家”表达了我对故园浓浓的依恋之情。文中的标题为“草木故园”,且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就 表明“乡村其实是属于草木的”。文章的结尾说“与我的老家一样,李家湾、蒲家湾、杨家山的那些院落 也慢慢人去屋空。老的去世了,年轻的外出打工去了,年幼的也跟上年轻的父母进城当了农民工子弟。他 们在乡下的家园也日渐荒芜,还给了草木”概括分析为:“草木葱茏”暗示故乡的草木葱茏,正是乡村生 活的日益衰落的表现。根据“那些没有砍下的树,那些没有除掉的草,又慢慢地,静静地,把曾经撕开的 伤口一点一点缝合,把曾经的人世悲欢一点一点地掩埋”概括可知:“草木葱茏”还指草木旺盛的生命力, 由此可以明确草木是我们永远的精神家园这个主旨,也表达了作者对日益衰落的乡村生活发出“故园将芜 胡不归”的思考。 【点睛】散文类阅读的选择题,主要考核对文意、主旨、结构、人物形象等的分析、理解,这些是命题者 的设题点,做题时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尤其要注意分析备选答案在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性格或心 理等方面的表述是否得当,表达特色方面的判断是否恰当。 点睛:散文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文意、主旨、结构、手法、形象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 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 错误选项主要在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等方面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选择题错误 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二、古代诗文知识积累与阅读 (一)文言知识积累与阅读 10. 下列选项中对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木直中.绳, 以为轮(合于)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使人困惑)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任凭)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同“趋”,往、赴) B.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通晓,懂得)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虚浮不实)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解除束缚) 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竟) C.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复,再) 缘.染溪,斫荆莽,焚茅茷(顺,沿)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学问广博)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生于吾乎(岂,难道) D.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屈就,屈尊)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具备)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劝酒)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爱,推及人)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平时注意积累文言实 词的意思,注重和现代汉语的比较,然后审清题干,逐项对比。 A 项,惑:糊涂。本句意思是:(但是)对于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 B 项,通:普遍地。本句的意思是:六艺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的学习了。 C 项,博学:广博地学习。本句的意思是: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 故选 D。 1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B.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C.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D.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A 项,于:介词,表被动;介词,从。 B 项,乃:副词,表事出意外,可译为“竟然”。 C 项,以:相当于“而”,表修饰;连词,表目的,来。 D 项,之:助词,取独;助词,提宾标志。 故选 B。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汪啸园传 厉鹗 君讳士嘉,字国英,啸园其自号也。世为歙人,居芦溪。君生而颖悟,读书能通大义,期以科目自许。 稍长,食指①日繁,虑不足营养,遂从事废著②,出游楚。间岁归,必具兼珍承色笑以为常。中年父母殁, 兴生日益饶,每思亲不及见,夜辄泪浃枕席。 君抱义好施,出自天性。秦人有某者,落魄楚中积年。君贷使经营,不立券,不责子钱③。某婴疾遽归, 君不问也。逾年,某疾革,语其子曰:“我不可负汪先生。”其子奉遗命至楚,如所贷数归君。人两贤之。 楚地濒江汉,屡患大水,漂发冢墓,君捐金置槥,募人埋藏。在里中,首葺宗祠,兼治桥道。族人衣食之 不给者,往往资焉。 生平沉默寡言笑,暇即键户静坐,不为朋从征逐。人有以缓急告,谋划再四,必使得所而后即安。性 喜买书籍,无有厌足,曰:“吾以遗后人也。 以戊辰年卒于楚临终语不及他惟以客游旷日未葬父母嘱累其子。配许氏。子一人,祖荣。 (选自《樊榭山房集》,有删改) [注]①食指:家中人口。②废著:买卖。③子钱:利息。④槥(huì):小棺材。 1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戊辰年卒于楚/临终语不及他/惟以客游旷日/未葬父母/嘱累其子。 B. 以戊辰年卒于楚/临终语不及他/惟以客游/旷日未葬/父母嘱累其子。 C. 以戊辰年卒/于楚临终语不及/他惟以客游/旷日未葬父母/嘱累其子 D. 以戊辰年卒/于楚临终语不及/他惟以客游旷日/未葬父母/嘱累其子 13. 下列对汪啸园事迹的叙述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汪啸园考虑到家中人口渐多,为维持生计外出经商。 B. 汪啸园在乡里乐善好施,常常资助衣食不足的族人。 C. 汪啸园热心帮助有急事相求的人,能为他们反复谋划。 D. 汪啸园聪慧好学,毕生研读各种典籍,学问十分渊博。 1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子奉遗命至楚,如所贷数归君。人两贤之。 (2)性喜买书籍,无有厌足,曰:“吾以遗后人也。” 【答案】12. B 13. D 14. (1)那人的儿子奉父亲的临终前的命令到楚地,把向汪啸园所借的钱如数归还。人们认为这两人都是 贤能的人。(2)啸园喜欢买书,没有满足的时候,说:“我要把这些书留给后人。” 【解析】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划线句子的大意是:(啸园)于戊辰年在楚地去世,临终没有说别的,只是因为客游他乡,多日未能安葬, 死前把重要的事情嘱咐他的儿子。 句中,“以戊辰年卒于楚”,状语后置句,中间不能断开;“临终语不及他”,“不及他”,“他”是“及” 的宾语,“他”后断开;排除 CD 两项。“父母嘱累其子”,“父母”作主语,而非“未葬”的宾语,“父” 前要断开。排除 A 项。 故选 B。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 项,“毕生研读各种典籍,学问十分渊博”理解错误,汪啸园喜欢买书,并不是自己研究学问,而是要 留给后人,文中的表述为:“性喜买书籍,无有厌足,曰:‘吾以遗后人也’”。 故选 D。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翻译文言文重点语句的能力。 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的翻译:(1)遗命,临终前的命令;归,归还;贤,认为……贤能。(2)厌,满 足;以,介词,用;遗,赠送,留给;“我以遗后人也”省略句,“以”后省略了代词“之”。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 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 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 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 略”。 参考译文: 汪啸园,名为汪士嘉,字国英,啸园是他给自己起的号。啸园家世代是歙县人,住在卢溪。他生来聪 慧,悟性很高,读书能懂得文章大义,渐渐地,他自认为能精通各类科考科目。稍长大一些,家中人口逐 渐增多,他考虑到家庭生活困难,就从事一些买卖活动,并出游楚地。隔一年回去一次,常常带回各种珍 奇物资。中年时,父母亡故,所做的生意越来越好,每当思念双亲而无法相见时,夜里泪水崩溃,浸湿枕 席。 汪啸园很讲义气,喜欢施舍,这些都是出自本性。秦地有某个人,落魄楚地多年。啸园借钱给他经商, 不要借据,不要利息。一天,这人因生病突然回去了,啸园也没有担心(他不回来还钱)。第二年,那人病 危,对他儿子说:“我不可以辜负汪先生。”那人的儿子奉父亲的遗命到楚地,把向汪啸园所借的钱如数 归还。人们认为这两人都是贤能的人。楚地濒临江汉两大河流,多次遭到水灾,把很多家的坟冢都淹没了。 啸园捐钱给人家买小棺材,并请人帮助埋葬。在家乡,他首先帮助修缮宗祠,还帮助修建桥梁道路。家族 中有人吃穿不能自给的,啸园常常资助他们。 啸园生平沉默,不爱说笑,有空闲时就关门在家中静坐,不喜欢为朋友间的聚会而奔波。如果有人有 事相告,他一定仔细谋划,一定能将事情安排妥当,之后他才安心。啸园喜欢买书,没有满足的时候,说: “我要把这些书留给后人。” 啸园于戊戌年在楚地去世,临终没有说别的,只是因为客游他乡,多日未能安葬,死前嘱咐他的儿子, 娶许氏为妻,生育一子,名叫汪祖荣。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 辛弃疾 读渊明诗不能去手,戏作小词以送之 晚岁躬耕不怨贫,只鸡斗酒聚比邻。都无晋宋之间事,自是羲皇以上人。 千载后,百篇存,更无一字不清真。若教王谢①诸郎在,未抵柴桑②陌上尘。 【注】①王谢:六朝时豪门望族王氏、谢氏的并称。②柴桑:地名。位于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陶渊明家 乡,陶渊明晚年隐居于此。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词的上阕是对陶渊明晚年生活的描写,既向我们展现了陶渊明躬耕田亩的清贫生活,又写出了他安贫乐 道的积极心态。 B. “晋宋之间事”指的是东晋末年、刘宋初年的事情。“都无”二字,表明陶渊明虽身处乱世,却能超然 物外,独善其身。 C. “自是羲皇以上人”是说陶渊明像远古先民一样自足地生活,与“晋宋之间事”形成对比,突出了陶渊 明的恬然自安。 D. 这首词不仅表达了作者对陶诗的喜爱之情,对其生活状态的慕之意,也流露出对自身无法摆脱世俗生活 困扰的烦恼。 16. 词的下阕是怎样赞颂陶渊明的?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答案】15. D 16. (1)以陶渊明的诗歌历经千年还有百篇传世,突出了世人对他的诗歌的认可,以此 直接赞颂陶渊明的诗才。(2)将出身高贵的王谢子弟与陶渊明进行对比,说王谢子弟比不过“柴桑陌上尘”, 以此赞颂陶渊明的超凡脱俗。 【解析】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对诗词的综合鉴赏能力。 D 项,“也流露出对自身无法摆脱世俗生活困扰的烦恼”错误,词作主要表达的是作者对陶渊明的赞颂, 要以陶渊明为榜样,而“对自身无法摆脱世俗生活困扰的烦恼”则无法看出。 故选 D。 【16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诗词表达技巧的能力。 词的下阕主要是运用了直接赞美和对比的手法来赞颂陶渊明。“千载后,百篇存,更无一字不清真”句, 写千年过后,流传下来的陶诗有一百多篇,没有一字不是清新纯真的,突出了世人对他的诗歌的肯定和赞 美,这属于直接抒情,以此直接赞颂陶渊明的诗才;后两句“若教王谢诸郎在,未抵柴桑国陌上尘”,写 他晚年归耕在柴桑,即便是柴桑的尘土也远较王、谢诸郎高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出身高贵的王谢子 弟与陶渊明进行对比,赞颂陶渊明的高洁。 (三)名篇名句默写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曾子深知读书人对社会的责任重大、要走的路很长,所以,他谆谆告诫读书人:“__________”。(《论 语·泰伯》) (2)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的天赋跟其他人并无什么不同,然而学识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 “___________”。 (3)《师说》中,韩愈指出:“士大夫之族”之所以不愿从师学习,是因为他们有着“__________, _________”的荒谬心态。 (4)《短歌行》中,曹操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表达了自己追慕先贤,一统天下 的雄心壮志。 【答案】 (1). 士不可以不弘毅 (2). 善假于物也 (3). 位卑则足羞 (4). 官盛则近谀 (5). 青青子衿 (6). 悠悠我心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弘”“卑”“羞”“谀”“衿”。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沿着山路下行,瀑布已从激流飞湍渐渐变为潺潺溪水。太阳简直是一个出色的变脸王,忽而神采奕奕, 忽而 ▲ 。此刻,它躲进了云层,地面上,瞬时阴凉了不少。溪水继续下淌,地势 ▲ ,平坦 而且漫缓,满滩卵石发出鳞光,水声也更具神韵了。 ( ▲ )。湖水宛如一个静卧于群山怀抱中的处子, ▲ 。湖面宛如明镜一般,清晰地映出青 天白云,红花绿树。湖边,那一株株杨柳,披着绿色盛装,就像 ▲ 的少女,有时在微风中摇曳着枝 条;有时则静静地对着这面大镜子,欣赏着自己那苗条的身姿。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没精打采 豁然贯通 安之若素 长袖善舞 B. 灰头土脸 豁然开朗 安之若素 婆娑起舞 C. 灰头土脸 豁然贯通 波澜不惊 长袖善舞 D. 没精打采 豁然开朗 波澜不惊 婆娑起舞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天然雨水和溪水,汇集成了这小小的“镜湖” B. 这小小的“镜湖”,就是由溪水和天然雨水汇集而成的 C. 溪水和天然雨水,汇集成了这小小的“镜湖” D. 这小小的“镜湖”,就是由天然雨水和溪水汇集而成的 【答案】18. D 19. C 【解析】 【18 题详解】 本题考核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灰头土脸:指面容污秽。没精打采:形容精神不振,提不起劲头。第一个空,根据前面的成语“神采奕奕”, 可知此处应是语义相反,所以应是精神不振,提不起劲头意思,故应填成语“没精打采”。 豁然贯通:豁然:通达的样子;贯通:前后贯穿通晓。指一下子弄通了某个道理。豁然开朗:原形容由狭 窄幽暗一变而为开阔明亮。后用以比喻顿时明白或领悟过来。第二个空是说“地势”,所以应该用成语“豁 然开朗”。 波澜不惊:微风吹过,水面上风平浪静,比喻局面平静、形势平稳,没有什么变化或曲折。安之若素:表 示对反常现象或不顺利的情况视若平常,毫不在意。第三个空处,描写的是湖面情况,所以应该用“波澜 不惊”。 长袖善舞:原指代人的袖子越长,跳舞越好看。现多用来比喻做事有所依靠,就容易成功。后多用来形容 有财势、有手腕的人善于钻营取巧。婆娑起舞:形容盘旋跳起舞来的飘逸优美的姿态。 有时也指树的生长 样子。第四个空处说披着绿色盛装的女子跳舞,所以应该用“婆娑起舞”。 故选 D。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也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 答题时根据所提供的语境,选择与语境最相符、与上下文衔接最连贯的一句话。此处是过渡句,上承“溪 水”,下接“湖水”,这样衔接最为恰当。 故选 C。 20.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 A. 在数千年来不计其数的语言和书籍交织而成的斑斓锦缎中,真正的读者会看到一个极其崇高的超现实的 幻象。 B. 作客山中的妙处,尤在你永不须踌躇你的服色与体态;你不妨摇曳着一头的蓬草,不妨纵容你满腮的苔 藓。 C. 前方使他们兴奋,他们仿佛从苍茫的前方,听到了呼唤他们前往的钟声和激动人心的鼓乐。他们不知疲 倦地走着。 D. 在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够不够 悠闲?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A 项,用“锦缎”来比喻千年以来书籍和文化的积淀。 B 项,用“蓬草”比喻头发,用“苔藓”比喻胡须。 C 项,没有使用比喻修辞。 D 项,用“图”比喻冬日农村的景象。 故选 C。 21. 阅读下图,根据图中内容写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75 个字。 【答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必须通过课程来实现,而课程的实施需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形成 合力,当然主要由学校教育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 本题是要求描述“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主要路径”框架图,注意图中箭头所指的方向和彼此之间的关系, 可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路径是课程,而课程的内容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重点强调 了学校教育中课堂教学的重要性。然后用根据上述内容来选定过渡词语或关联词语实施连缀即可。 四、名著阅读 22. 《红楼梦》“蘅芜君兰言解疑癖 潇湘子雅谑补余音”(第四十二回)中的“蘅芜君”和“潇湘子” 分别指谁?蘅芜君是怎样用知心美言消除潇湘子对她的疑虑的? 【答案】“蘅芜君”是薛宝钗,“潇湘子”是林黛玉。薛宝钗先是用自己的读书经历表明自己对林黛玉的 理解;然后说读书不是女孩子的分内之事;最后说应该读正经的书,否则就会移了性情。这样,让林黛玉 心服口服,解除了对薛宝钗的疑虑。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著阅读的能力。 本题考查学生对《红楼梦》中人物和情节的熟悉和掌握能力。此题涉及的人物是薛宝钗和林黛玉,“蘅芜 君”和“潇湘子”是根据薛宝钗和林黛玉住处名称所取的雅号。薛宝钗如何消除林黛玉的疑虑,需要学生 根据相关情节进行概括。相关情节是:“黛玉便同了宝钗,来至蘅芜苑中。进了房,宝钗便坐了笑道:‘你 跪下,我要审你。’……一席话,说的黛玉垂头吃茶,心下暗伏,只有答应‘是’的一字。” 五、写作 23.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在你的生命历程中,一定有过这样一个人,或如清香怡人的百合,或如淡雅沁心的野菊,或如逐日欢 笑的向日葵,…… 请在“心田上的 ”这一短语的横线处填上一种植物,并以此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记叙类... 文章。 【答案】例文: 心田上的百合花 百合花,清香、美丽,无处不透露出高雅迷人的气质,但也似乎只有完美的人才配得上和百合花相提 并论。 我讨厌我的姐姐,因为她所做的一切只会让我感到自卑。她有一副天使般的面孔:小巧的瓜子脸,精 致的鼻子,弯弯的眉毛下面,长长的睫毛衬着一双泉水般清澈的眼睛,还有红润柔嫩的唇以及一头流苏般 柔顺的黑发,活脱脱一个真人版的芭比娃娃,而且她还拥有令人羡慕的成绩和不错的家庭背景。相比之下, 我就像一只丑陋的小麻雀,卑微、平凡,普通得不会得到别人一丝关注,平庸得让自己都觉得一点都没自 信。 于是我理所当然地埋怨她,想尽一切办法让她出丑,捉弄她,甚至骂她……可她对我的所作所为只是 淡然一笑,让我尴尬地无地自容。 记得有一天,我终于让她生气了,原因是我毁掉了她最心爱的艺术品——一尊百合花花瓶。姐姐最喜 欢百合花,所以她便没有理由的同样喜欢那尊百合花花瓶,可是我毁了它。我在找书的时候不下心碰到了, 花瓶从高高的书架上掉了下来,碎成了一片片,如同姐姐看到这情景时从脸上滑落后滴到地上的一颗颗晶 莹的泪珠。可我没有道歉,反而在一旁幸灾乐祸地说风凉话,完全不顾及姐姐的心情和感受。就这样,姐 姐很生气,怒火犹如火山喷发般快速席卷了她平日里如花的笑脸,她扬起手掌,狠狠地打了我一巴掌,痛 苦如火舌在我脸上蔓延,我捂着脸,先是震惊:平时对我的行为从不计较的姐姐,平时性格温柔的姐姐, 竟然会用这样的态度对我,还打了我一巴掌,简直不可思议!我再也控制不住我的愤怒、委屈的情绪,不 顾一切阻拦,扭头跑了出去,直奔外婆家。 第二天,当我从外婆家回来时,却听到姐姐生病的消息。原来,昨晚姐姐出来找我时淋到雨了,受了 寒,发烧了,可昏睡中还在不停地喊着我的名字,并喃喃地请求我的原谅…… 听到这个消息,我内心的愤怒、委屈顷刻间烟消云散,取而代之是揪心的愧疚和满满的感动,我的心 中积满了懊悔。我想起了以前偷吃了姐姐的糖果时,姐姐只会笑着说“你这只小馋猫!”我想起了弄脏姐 姐最喜欢的衣服时,姐姐只会笑着说“你这个调皮鬼!”我想起叫姐姐做着做那时,姐姐只会笑着说“你 这个小懒虫!”……我不容许自己再想下去,我跑进了姐姐的房间,说出了那句亏欠姐姐好久的那句话: “姐姐,对不起”姐姐睁开眼,憔悴的脸上绽放出浅浅的微笑,我看到了两行泪从姐姐的眼角滑落,就像 纯洁的百合花上的滴落的晶莹露珠。 姐姐就是我心田的那朵百合花,慢慢地在我的心田绽放。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重点考查写作文的能力。 审题:本题属于命题作文,要求在“心田上的_______”这一短语的横线处填上一种植物,并以此为题,写 一篇记叙类文章。材料中讲这个人如清香怡人的百合,或如淡雅沁心的野菊,或如逐日欢笑的向日葵,…… 由此可知,“植物”其实象征了人的一种品质,所以此题其实是写人,通过叙述一件发生在这个人身上的 事情,来表现这个人的高贵品质。这个人的品质可以如百合一样,清香怡人,也可以如野菊一样,淡雅沁 心;也可以如向日葵一样,逐日欢笑;…… 立意: (1)心田上的百合花; (2)心田上的野菊; (3)心田上的梅花; (4)心田上的向日葵。 素材: (1)江姐,原名江竹筠。红梅赞说的就是她,抗日战争年代,“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九严寒 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昂首怒放花万朵,香飘云天外。唤醒百花齐开放, 高歌欢庆新春来。 ”一片丹心,誓死不屈,不畏强敌,江姐真的是一株最美的红梅。 (2)王安石,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 人又称王荆公,世称临川先生。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从小耳熟能详的“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就是 出自他的手笔。顶着压力,励精图治,实行变法,不畏大地主大财阀的强权,是一株清傲有节气的梅。 (3)北宋宰相寇准,为人耿直善良,坚持正义,敢于和邪恶势力作斗争,却不幸遭奸臣所害,惨死在雷州。 当灵车将他的尸体运回家乡时,当地百姓无一不为他折竹挂钱,插地祭奠。过了一个月,那些插在地上的 竹竿奇迹般地冒出了尖尖的嫩叶,很快就长成了一片青翠茂密的竹林。寇准为官清廉,刚正不阿,正直不屈 的意志和铮铮傲骨,难道不恰似竹子坚韧顽强的品质吗? (4)每一个具有共产主义风格的人,都应该像松树一样,不管在怎样恶劣的环境下,都能茁壮地生长,顽 强地工作,永不被困难吓倒,永不屈服于恶劣环境。每一个具有共产主义风格的人,都应该具有松树那样 的崇高品质,人们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就去做什么,只要是为了人民的利益,粉身碎骨,赴汤蹈火,也 在所不惜,而且毫无怨言,永远浑身洋溢着革命的乐观主义的精神。具有这种共产主义风格的人是很多的。 在革命艰苦的年代里,在白色恐怖的日子里,多少人不管环境的恶劣和情况的险恶,为了人民的幸福,他 们忍受了多少的艰难困苦,做了多少有意义的工作呵!他们贡献出所有的精力,甚至最宝贵的生命。就是 在他们临牺牲的一刹那间,他们想的不是自己,而是人民和祖国甚至全世界的将来。然而,他们要求于人 的是什么呢?什么也没有。这不由得使我们想起松树的崇高的风格! 结构层次:本文通过叙述我和姐姐之间发生的一件事,最终使我明白姐姐对我的关心和爱护。一开始,我 讨厌姐姐,并且有点埋怨她,想尽一切办法让她出丑,捉弄她,甚至骂她……可她对我的所作所为只是淡 然一笑,让我尴尬地无地自容。一天我把姐姐最心爱的花瓶打碎了,姐姐生气后还是不顾淋雨找我,为了 找我而生病,还不忘关心我。从此,姐姐就成了我心田上的那朵百合花。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