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新题型小说训练—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类
创作鉴赏题)专项训练鲁迅《明天》解析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明 天
鲁迅
1.原来鲁镇是僻静地方,还有些古风:不上一更,大家便都关门睡觉。深更半夜没有睡的只有两家:
一家是咸亨酒店,几个酒肉朋友围着柜台,吃喝得正高兴;一家便是隔壁的单四嫂子,他自从前年守了
寡,便须专靠着自己的一双手纺出棉纱来,养活他自己和他三岁的儿子,所以睡的也迟。
2.这时候,单四嫂子正抱着他的宝儿,坐在床沿上,纺车静静的立在地上。黑沉沉的灯光,照着宝
儿的脸,绯红里带一点青。单四嫂子心里计算:神签也求过了,愿心也许过了,单方也吃过了,要是还
不见效,怎么好?——那只有去诊何小仙了。
3.单四嫂子等候天明,却不像别人这样容易,觉得非常之慢,宝儿的一呼吸,几乎长过一年。现在
居然明亮了;天的明亮,压倒了灯光,——看见宝儿的鼻翼,已经一放一收的扇动。
4.单四嫂子知道不妙,暗暗叫一声“啊呀!”心里计算:怎么好?只有去诊何小仙这一条路了。他
虽然是粗笨女人,心里却有决断,便站起身,从木柜子里掏出每天节省下来的十三个小银元和一百八十
铜钱,都装在衣袋里,锁上门,抱着宝儿直向何家奔过去。
5.天气还早,何家已经坐着四个病人了。他摸出四角银元,买了号签,第五个轮到宝儿。何小仙伸
开两个指头按脉,指甲足有四寸多长,单四嫂子暗地纳罕,心里计算:宝儿该有活命了。但总免不了着
急,忍不住要问,便局局促促的说:
6. “先生,——我家的宝儿什么病呀?”
7. “他中焦塞着。”
8. “不妨事么?他……”
9. “先去吃两帖。”
10. “他喘不过气来,鼻翅子都扇着呢。”
11. “这是火克金……”
12.何小仙说了半句话,便闭上眼睛;单四嫂子也不好意思再问。单四嫂子接过药方,一面走,一
面想。他虽是粗笨女人,却知道何家与济世老店与自己的家,正是一个三角点;自然是买了药回去便宜
了。于是又径向济世老店奔过去。店伙也翘了长指甲慢慢的看方,慢慢的包药。单四嫂子抱了宝儿等着;
宝儿忽然擎起小手来,用力拔他散乱着的一绺头发,这是从来没有的举动,单四嫂子怕得发怔。
13.宝儿吃下药,已经是午后了。单四嫂子留心看他神情,似乎仿佛平稳了不少;到得下午,忽然
睁开眼叫一声“妈!”又仍然合上眼,像是睡去了。他睡了一刻,额上鼻尖都沁出一粒一粒的汗珠,单
四嫂子轻轻一摸,胶水般粘着手;慌忙去摸胸口,便禁不住呜咽起来。
14.宝儿的呼吸从平稳到没有,单四嫂子的声音也就从呜咽变成号啕。这时聚集了几堆人:门内是
王九妈蓝皮阿五之类,门外是咸亨的掌柜和红鼻老拱之类。王九妈便发命令,烧了一串纸钱;又将两条
板凳和五件衣服作抵,替单四嫂子借了两块洋钱,给帮忙的人备饭。
15.这时候,单四嫂子坐在床沿上哭着,宝儿在床上躺着,纺车静静的在地上立着。许多工夫,单
四嫂子的眼泪宣告完结了,眼睛张得很大,看看四面的情形,觉得奇怪:所有的都是不会有的事。他心
里计算:不过是梦罢了,这些事都是梦。明天醒过来,自己好好的睡在床上,宝儿也好好的睡在自己身
边。他也醒过来,叫一声“妈”,生龙活虎似的跳去玩了。
16.单四嫂子终于朦朦胧胧的走入睡乡,全屋子都很静。
17.老拱们也走了,咸亨也关上门了。这时的鲁镇,便完全落在寂静里。只有那暗夜为想变成明天,
却仍在这寂静里奔波;另有几条狗,也躲在暗地里呜呜的叫。
(节选自鲁迅小说《明天》有删改)
【注】①老拱:泛指普通百姓。
文本二:
《呐喊》自序(节选)
鲁迅
1.我懂得他(金心异)的意思了,他们正办《新青年》,然而那时仿佛不特没有人来赞同,并且也
还没有人来反对,我想,他们许是感到寂寞了,但是说:“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
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
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
么?”
2. “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3.是的,我虽然自有我的确信,然而说到希望,却是不能抹杀的,因为希望是在于将来,决不能以
我之必无的证明,来折服了他之所谓可有,于是我终于答应他也做文章了,这便是最初的一篇《狂人日
记》。从此以后,便一发而不可收,每写些小说模样的文章,以敷衍朋友们的嘱托,积久就有了十余篇。
4.在我自己,本以为现在是已经并非一个切迫而不能已于言的人了,但或者也还未能忘怀于当日自
己的寂寞的悲哀罢,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
至于我的喊声是勇猛或是悲哀,是可憎或是可笑,那倒是不暇顾及的;但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
的了,所以我往往不恤委婉了一点,在《药》的瑜儿的坟上平空添上一个花环,在《明天》里也不叙单
四嫂子竟没有做到看见儿子的梦,因为那时的主将是不主张消极的。至于自己,却也并不愿将自以为苦
的寂寞,再来传染给也如我那年青时候似的正做着好梦的青年。
5.这样说来,我的小说和艺术的距离之远,也就可想而知了,然而到今日还能蒙着小说的名,甚而
至于且有成集的机会,无论如何总不能不说是一件侥幸的事,但侥幸虽使我不安于心,而悬揣人间暂时
还有读者,则究竟也仍然是高兴的。
6.所以我竟将我的短篇小说结集起来,而且付印了,又因为上面所说的缘由,便称之为《呐喊》。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 分)B
(3 人)A.小说开头的对鲁镇环境描写,突出了单四嫂子生活的艰难,为下文写单四嫂子痛失爱子
做铺垫。
1.原来鲁镇是僻静地方,还有些古风:不上一更,大家便都关门睡觉。深更半夜没有睡的只有两家:
一家是咸亨酒店,几个酒肉朋友围着柜台,吃喝得正高兴;一家便是隔壁的单四嫂子,他自从前年守了
寡,便须专靠着自己的一双手纺出棉纱来,养活他自己和他三岁的儿子,所以睡的也迟。
2.这时候,单四嫂子正抱着他的宝儿,坐在床沿上,纺车静静的立在地上。黑沉沉的灯光,照着宝
儿的脸,绯红里带一点青。单四嫂子心里计算:神签也求过了,愿心也许过了,单方也吃过了,要是还
不见效,怎么好?——那只有去诊何小仙了。
B.宝儿生病,单四嫂子不是直接找医生,而是通过求签、许愿、吃单方,由此可见单四嫂子的愚昧
与困顿。
(4 人)C.单四嫂子对宝儿的病心急如焚,但是何小仙却含糊、马虎应付了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突出了何小仙的无情。
(4 人)D.小说开头和结尾都写了鲁镇夜晚的寂静,形成呼应,突出了一切波澜均会回归寂静的主
题。
1.原来鲁镇是僻静地方,还有些古风:不上一更,大家便都关门睡觉。深更半夜没有睡的只有两家:
一家是咸亨酒店,几个酒肉朋友围着柜台,吃喝得正高兴;一家便是隔壁的单四嫂子,他自从前年守了
寡,便须专靠着自己的一双手纺出棉纱来,养活他自己和他三岁的儿子,所以睡的也迟。
……
17.老拱们也走了,咸亨也关上门了。这时的鲁镇,便完全落在寂静里。只有那暗夜为想变成明天,
却仍在这寂静里奔波;另有几条狗,也躲在暗地里呜呜的叫。
6. B,A 生活艰难并不是为痛失爱子做铺垫;C 何小仙只是冷漠;D 主题无中生有。
7.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B
(1 人)A.单四嫂子带出门是十三个小银元和一百八十铜钱,看病花了四角银元,后面王九妈又替
她借了两块洋钱。从这些不同的货币中,我们可以看出民国时期货币的混乱。
B.何小仙说“这是火克金”,讲的是中医“五行相克”的医学理论。与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
屋》里讲的“奇奇怪怪的药引”一样,都子虚乌有,骗人的理论。
5.天气还早,何家已经坐着四个病人了。他摸出四角银元,买了号签,第五个轮到宝儿。何小仙伸
开两个指头按脉,指甲足有四寸多长,单四嫂子暗地纳罕,心里计算:宝儿该有活命了。但总免不了着
急,忍不住要问,便局局促促的说:
6. “先生,——我家的宝儿什么病呀?”
7. “他中焦【1.中医学名词。三焦之一。指腹腔的上部。 2.中医学名词。温度辨证。指持续
高热阶段,邪在胃肠或脾经。】塞着。”
8. “不妨事么?他……”
9. “先去吃两帖。”
10. “他喘不过气来,鼻翅子都扇着呢。”
11. “这是火克金……”
12.何小仙说了半句话,便闭上眼睛;单四嫂子也不好意思再问。单四嫂子接过药方,一面走,一
面想。他虽是粗笨女人,却知道何家与济世老店与自己的家,正是一个三角点;自然是买了药回去便宜
了。于是又径向济世老店奔过去。店伙也翘了长指甲慢慢的看方,慢慢的包药。单四嫂子抱了宝儿等着;
宝儿忽然擎起小手来,用力拔他散乱着的一绺头发,这是从来没有的举动,单四嫂子怕得发怔。
C.王九妈、蓝皮阿五、咸亨的掌柜、红鼻老拱等人物,与鲁迅其他作品中的“九斤老太”“小尼姑”
“白胡子”一样,都是形象又通俗的称呼,让读者感觉亲切真实。
(4 人)D.宝儿死后,王九妈便发令烧纸钱;又将单四嫂子的家当抵押借钱,给帮忙的人备饭。这
明显会让单家雪上加霜,却似乎是在热心帮忙,这个更让人理解封建社会的吃人本质。
7.B,不能因为何小仙一个庸医,就说中医理论是子虚乌有的。
8.结合文本二,分析鲁迅创作小说的基本目的和理念。(4 分)
【目的】想要达到的地点或境地;想要得到的结果。
【理念】思想;观念
【思想】①思维活动的结果。属于理性认识。一般也称“观念”。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
想。一切根据和符合于客观事实的思想是正确的思想,它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反之,则是错
误的思想,它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②想法;念头:他早就有进大学深造的思想。③进行思维
活动:昨天下午,当代最伟大的哲学家停止思想了。
【观念】①思想意识:破除旧的传统~。②客观事物在人脑里留下的概括的形象(有时指表象)。
1.我懂得他(金心异)【在林纾的《荆生》中描写三个留学生田其美,金心异,狄莫。相与贬斥旧
文化伦理纲常。而金心异就是作者林纾要影射的钱玄同。胡适新从哥伦比亚大学留学归来,倡导文字革
命,要废除古文,用白话做文章。陈独秀,钱玄同等人呼应,骂林纾等三个古文家是“桐城谬种”。林
纾心里不是滋味,作了《荆生》《妖梦》两篇文章,微言讽刺,表示一下自己的愤慨。林纾作完文章,
也公开道歉。不过钱玄同不依不饶,把这个段子标榜起来,直接在书信上自称金心异,借此讽刺林纾。
也一直与林纾作对。】的意思了,他们正办《新青年》,然而那时仿佛不特没有人来赞同,并且也还没
有人来反对,我想,他们许是感到寂寞了,但是说:“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
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
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2. “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3.是的,我虽然自有我的确信,然而说到希望,却是不能抹杀的,因为希望是在于将来,决不能以
我之必无的证明,来折服了他之所谓可有,于是我终于答应他也做文章了,这便是最初的一篇《狂人日
记》。从此以后,便一发而不可收,每写些小说模样的文章,以敷衍朋友们的嘱托,积久就有了十余篇。
//①通过小说,寄托希望,希望能够打破封建社会的黑暗;
4.在我自己,本以为现在是已经并非一个切迫而不能已于言的人了,但或者也还未能忘怀于当日自
己的寂寞的悲哀罢,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
至于我的喊声是勇猛或是悲哀,是可憎或是可笑,那倒是不暇顾及的;但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
的了,所以我往往不恤委婉了一点,在《药》的瑜儿的坟上平空添上一个花环,在《明天》里也不叙单
四嫂子竟没有做到看见儿子的梦,因为那时的主将是不主张消极的。至于自己,却也并不愿将自以为苦
的寂寞,再来传染给也如我那年青时候似的正做着好梦的青年。
//②通过小说慰藉那些反封建斗士,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奋斗;③不让青年被感染到自己的痛苦寂
寞;
5.这样说来,我的小说和艺术的距离之远【这不只是谦说自己的小说不足以称为艺术,而且更主要
是说,“我也并没有将小说抬进‘文苑,里的意思,不过想利用他的力量,来改良社会。”】,也就可
想而知了,然而到今日还能蒙着小说的名,甚而至于且有成集的机会,无论如何总不能不说是一件侥幸
的事,但侥幸虽使我不安于心,而悬揣人间暂时还有读者,则究竟也仍然是高兴的。
6.所以我竟将我的短篇小说结集起来,而且付印了,又因为上面所说的缘由,便称之为《呐喊》。
//④感受到人间有读者,有人理解自己,感到喜悦。
8. ①通过小说,寄托希望,希望能够打破封建社会的黑暗;②通过小说慰藉那些反封建斗士,
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奋斗;③不让青年被感染到自己的痛苦寂寞;④感受到人间有读者,有人理解自己,
感到喜悦。(每点 1 分)
9.结合鲁迅《呐喊自序》中相关创作缘由、方法、目的等观点,以“为明天呐喊”为题,写一则《明
天》的研究报告,请结合文本,列出评论要点。(6 分)
【研究】①钻研;探求事物的性质、规律等:凡事须得研究,才会明白|研究人类学。②考虑;
商讨:这个方案领导正在研究|请大家来研究问题。
【报告】①把事情或意见正式告诉上级或群众:你应当把事情的经过向领导~ㄧ大会主席~了开
会宗旨。②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向上级或群众所做的正式陈述:总结~ㄧ动员~。
1.原来鲁镇是僻静地方,还有些古风:不上一更【19 点-21 点】,大家便都关门睡觉。深更半夜没
有睡的只有两家:一家是咸亨酒店,几个酒肉朋友围着柜台,吃喝得正高兴;一家便是隔壁的单四嫂子,
他自从前年守了寡,便须专靠着自己的一双手纺出棉纱来,养活他自己和他三岁的儿子,所以睡的也迟。
2.这时候,单四嫂子正抱着他的宝儿,坐在床沿上,纺车静静的立在地上。黑沉沉的灯光,照着宝
儿的脸,绯红里带一点青。单四嫂子心里计算:神签也求过了,愿心也许过了,单方也吃过了,要是还
不见效,怎么好?——那只有去诊何小仙了。
……
4.单四嫂子知道不妙,暗暗叫一声“啊呀!”心里计算:怎么好?只有去诊何小仙这一条路了。他
虽然是粗笨女人,心里却有决断,便站起身,从木柜子里掏出每天节省下来的十三个小银元和一百八十
铜钱,都装在衣袋里,锁上门,抱着宝儿直向何家奔过去。
5.天气还早,何家已经坐着四个病人了。他摸出四角银元,买了号签,第五个轮到宝儿。何小仙伸
开两个指头按脉,指甲足有四寸多长,单四嫂子暗地纳罕【惊异】,心里计算:宝儿该有活命了。但总
免不了着急,忍不住要问,便局局促促的说:
6. “先生,——我家的宝儿什么病呀?”
7. “他中焦【1.中医学名词。三焦之一。指腹腔的上部。 2.中医学名词。温度辨证。指持续
高热阶段,邪在胃肠或脾经。】塞着。”
……
12.何小仙说了半句话,便闭上眼睛;单四嫂子也不好意思再问。单四嫂子接过药方,一面走,一
面想。他虽是粗笨女人,却知道何家与济世老店与自己的家,正是一个三角点;自然是买了药回去便宜
了。于是又径向济世老店奔过去。店伙也翘了长指甲慢慢的看方,慢慢的包药。单四嫂子抱了宝儿等着;
宝儿忽然擎起小手来,用力拔他散乱着的一绺头发,这是从来没有的举动,单四嫂子怕得发怔。
13.宝儿吃下药,已经是午后了。单四嫂子留心看他神情,似乎仿佛平稳了不少;到得下午,忽然
睁开眼叫一声“妈!”又仍然合上眼,像是睡去了。他睡了一刻,额上鼻尖都沁出一粒一粒的汗珠,单
四嫂子轻轻一摸,胶水般粘着手;慌忙去摸胸口,便禁不住呜咽起来。
14.宝儿的呼吸从平稳到没有,单四嫂子的声音也就从呜咽变成号啕。这时聚集了几堆人:门内是
王九妈蓝皮阿五之类,门外是咸亨的掌柜和红鼻老拱之类。王九妈便发命令,烧了一串纸钱;又将两条
板凳和五件衣服作抵,替单四嫂子借了两块洋钱,给帮忙的人备饭。
15.这时候,单四嫂子坐在床沿上哭着,宝儿在床上躺着,纺车静静的在地上立着。许多工夫,单
四嫂子的眼泪宣告完结了,眼睛张得很大,看看四面的情形,觉得奇怪:所有的都是不会有的事。他心
里计算:不过是梦罢了,这些事都是梦。明天醒过来,自己好好的睡在床上,宝儿也好好的睡在自己身
边。他也醒过来,叫一声“妈”,生龙活虎似的跳去玩了。
16.单四嫂子终于朦朦胧胧的走入睡乡,全屋子都很静。
17.老拱们也走了,咸亨也关上门了。这时的鲁镇,便完全落在寂静里。只有那暗夜为想变成明天,
却仍在这寂静里奔波;另有几条狗,也躲在暗地里呜呜的叫。
①(环境)小说展示了鲁镇夜晚的寂静,也暗示了“今天”的黑暗与死寂,与鲁迅的“绝无窗户
而万难破毁的铁屋子”相对应。
②(人物)小说通过对寡妇单四嫂子因为贫穷与愚昧,痛失独子;以及周遭社会,包括庸医何小
仙还有并不是真正帮忙的王九妈,还有其他普通百姓的冷漠,展现封建社会的吃人本质。与鲁迅“不
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相对应。
③(情节)鲁迅在小说中,让单四嫂子做到看见儿子的梦,因为不主张消极。
④(意蕴情感)小说通过单四嫂子的悲剧遭遇,来展现封建社会的问题,希望读者能够通过小说
而觉醒。体现鲁迅为“明天”呐喊的主题。(每点 2 分)
二轮复习小说训练学案 鲁迅《明天》
参考样题:《国文教员》
6. 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
A. 国文教员在教科书之外自编讲义,在课堂上又往往“随意谈话”,文章重在塑造他潇洒率性的
先进知识分子形象。
1 我上小学时白话文刚代替文言文,国语教科书很浅,没有什么难懂的。五六年级的教师每星期另
发油印的课文,实际上代替了教科书。他的教法很简单,不逐字逐句讲解,认为学生能自己懂的都不讲,
只提问,试试懂不懂。先听学生朗读课文,他纠正或提问。轮流读,他插在中间讲解难点。课文读完了,
第二天就要背诵。一个个站起来背,他站在旁边听。背不下去就站着,另一人从头再背。教科书可以不
背,油印课文非背不可。文长,还没轮流完就下课了,文短,背得好,背完了,一堂课还有时间,他就
发挥几句,或短或长,仿佛随意谈话。一听摇铃,不论讲完话没有,立即下课。
2 他选的文章极其杂乱,古今文白全有,有些过了六十多年我还记得。不是自夸记忆力好,是因为
这些文后来都进入了中学大学的读本。那时教小学的教员能独自看上这些诗文,选出来并能加上自己
的见解讲课,不是容易的事。现在零星写几段作为闲谈。
A 项,“先进知识分子形象”这个判断,并没有根据。
B. 国文教员讲授课文时的“发挥”,不但有他本人对诗文的独到见解,而且含有指点学生读书作
文的方法。
C. 这篇“闲谈”文章回忆国文教员的课堂言行,清淡中有深意,其行文体现了国文教员潜移默化
的影响。
D. 尽管也曾因为文字而经历波折,被文字纠缠了一辈子,作者始终对引领他走上文字生涯的国文
教员心存感念。
5 他也教诗词。教了一首七言古体诗,很长,题为《看山读画楼坐雨得诗》,写雨中山景变化。诗
中提到不少山水画名家。荆浩、关仝、董源、巨然等名字,我就是从这篇诗知道的。当然那时我们谁也
无福见到古画。教词,他选了两首李后主的,两首苏东坡的。背完了,他又提出问题,说,“罗衾不耐
五更寒”,“高处不胜寒”,两个“寒”有什么不同?一个怨被薄,是皇帝。一个说太高,是做官的。
为什么一样寒冷有两种说法?他还没发挥完,下课了,有意思的是他选了《史记》的“鸿门宴”。文较
长,教得也较久,还有许多人背不出,站着。老师说,重念重背,第二天背完有时间了,他又高谈阔论
了。他说,起头先摆出双方兵力,刘邦兵少得多,所以项羽请他吃饭,他不能不去。不能多带人,只带
一文一武:张良、樊哙,这就够了。司马迁讲完这段历史,最后一句是“立诛杀曹无伤。”这个“立”
字是什么意思?有人回答是“立刻”,又问:为什么着重“立刻”?自己回答:因为这是和项羽通消息
的内奸,非除不可,还要杀得快。项伯对刘邦通消息,又在席上保护刘邦,也是内奸,为什么项羽不杀
他?反而把自己人曹无伤告诉刘邦,难道想不到刘邦会杀他?从这一个“立”字可以看出司马迁要指出
刘邦有决断。项羽有范增给他看玉玦也决断不下来。刘邦是聪明人,所以兵少而成功。项羽是糊涂虫,
没主意,办事犹犹疑疑,所以兵多将广也失败。他把自己手下的韩信、陈平都赶到刘邦一边去了,太史
公司马迁不仅叙述历史还评论历史,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字字句句都再三斟酌选用,所以是头一位大
文人,大手笔。看书做文,必须这样用心思。不背不行,光背也不行,这位教师引我进了文字,而我也
被文字纠缠了一辈子。我究竟应不应该感谢他?自己也不知道。
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表达我受老师影响之深。对师者的感谢、感激、感恩之情委婉道出,
升华主题;自问自答,又似无答,发人深省。
7. 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D )
A. 蔡元培《洪水与猛兽》一文称孟子为“孟轲”,既表达了“五四”时期鲜明的反封建精神,更
符合白话文的文体需要。
3 记得五年级上的第一篇油印课文是蔡元培的《洪水与猛兽》。文很短,又是白话,大家背完了还
有点时间。老师就问:“第一句是‘两千多年前有个人名叫孟轲。'为什么不叫‘孟子’?你们听到过
把孔夫子叫作‘孔丘’吗?”那时孔孟是大圣大贤,是谁也不敢叫出名字的。我在家念的《论语》里的
“丘”字都少一笔而且只能念成“某”字。对孟子轻一点,轲字不避讳了,但也不能直呼其名。老师的
问题谁也答不出,于是他讲,这第一句用一个“轲”字就是有意的,表示圣贤也是平常人,大家平等。
这就引出了文中的议论。
【解析】A. “更符合白话文的文体需要”说法不当,由原文“这第一句用一个‘轲’字就是有
意的,表示圣贤也是平常人,大家平等。这就引出了文中的议论”可知主要是为了引出文中的议论,
而不是“更符合白话文的文体需要”。
B. 《老残游记》中大明湖听说书一段,是精彩的白话小说片段,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段来渲染王小
玉说书时激烈紧张的气氛。
正在热闹哄哄的时节,只见那后台里,又出来了一位姑娘,年纪约十八九岁,装束与前一个毫无分
别,瓜子脸儿,白净面皮,相貌不过中人以上之姿,只觉得秀而不媚,清而不寒,半低着头出来,立在
半桌后面,把梨花简了当了几声,煞是奇怪:只是两片顽铁,到她手里,便有了五音十二律以的。又将
鼓棰子轻轻的点了两下,方抬起头来,向台下一盼。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
头养着两丸黑水银,左右一顾一看,连那坐在远远墙角子里的人,都觉得王小玉看见我了;那坐得近的,
更不必说。就这一眼,满园子里便鸦雀无声,比皇帝出来还要静悄得多呢,连一根针跌在地下都听得
见响!
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几句书儿。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
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唱了十数句之
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那知他于那极高的地
方,尚能回环转折。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
象:初看傲来峰削壁干仞,以为上与天通;及至翻到傲来峰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傲来峰上;及至翻到扇
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险,愈险愈奇。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
极力骋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从此
以后,愈唱愈低,愈低愈细,那声音渐渐的就听不见了。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约有两三
分钟之久,仿佛有一点声音从地底下发出。这一出之后,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
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这一声飞起,即有无限声音俱来并发。那弹弦子的亦全用轮指,忽
大忽小,同他那声音相和相合,有如花坞春晓,好鸟乱鸣。耳朵忙不过来,不晓得听那一声的为是。正
在撩乱之际,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这时台下叫好之声,轰然雷动。
【解析】B.“渲染王小玉说书时激烈紧张的气氛”说法错误,《老残游记》这一段应该是表现了
王小玉说唱技艺的精湛高超。
C. 司马迁的《鸿门宴》写出了刘邦的决断与项羽的糊涂,直接影响到后世李清照写“生当作人杰”
一诗时贬项扬刘的态度。
5 他也教诗词。教了一首七言古体诗,很长,题为《看山读画楼坐雨得诗》,写雨中山景变化。诗
中提到不少山水画名家。荆浩、关仝、董源、巨然等名字,我就是从这篇诗知道的。当然那时我们谁也
无福见到古画。教词,他选了两首李后主的,两首苏东坡的。背完了,他又提出问题,说,“罗衾不耐
五更寒”,“高处不胜寒”,两个“寒”有什么不同?一个怨被薄,是皇帝。一个说太高,是做官的。
为什么一样寒冷有两种说法?他还没发挥完,下课了,有意思的是他选了《史记》的“鸿门宴”。文较
长,教得也较久,还有许多人背不出,站着。老师说,重念重背,第二天背完有时间了,他又高谈阔论
了。他说,起头先摆出双方兵力,刘邦兵少得多,所以项羽请他吃饭,他不能不去。不能多带人,只带
一文一武:张良、樊哙,这就够了。司马迁讲完这段历史,最后一句是“立诛杀曹无伤。”这个“立”
字是什么意思?有人回答是“立刻”,又问:为什么着重“立刻”?自己回答:因为这是和项羽通消息
的内奸,非除不可,还要杀得快。项伯对刘邦通消息,又在席上保护刘邦,也是内奸,为什么项羽不杀
他?反而把自己人曹无伤告诉刘邦,难道想不到刘邦会杀他?从这一个“立”字可以看出司马迁要指出
刘邦有决断。项羽有范增给他看玉玦也决断不下来。刘邦是聪明人,所以兵少而成功。项羽是糊涂虫,
没主意,办事犹犹疑疑,所以兵多将广也失败。他把自己手下的韩信、陈平都赶到刘邦一边去了,太史
公司马迁不仅叙述历史还评论历史,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字字句句都再三斟酌选用,所以是头一位大
文人,大手笔。看书做文,必须这样用心思。不背不行,光背也不行,这位教师引我进了文字,而我也
被文字纠缠了一辈子。我究竟应不应该感谢他?自己也不知道。
【解析】C.“直接影响到后世李清照写‘生当作人杰’一诗时贬项扬刘的态度”说法错误,前后
并无因果关系,而且李清照写“生当作人杰”一诗对项羽是“扬”的态度,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
为国家建功立业。
D. 金克木的“化尘残影”,在命名上同鲁迅的“朝花夕拾”有异曲同工之处,两者都隐含了追溯
往事的独特意味。
8. 作者自评“这些小小说倒像是中国的老传统”。请结合文本二,分析作者心目中传统小说的特
点。
文本二:
1 评曰:这些小品文算不算小说?绝不是从外国介绍进来的 essay,那种散文的标准是法国蒙田和
英国培根的议论短文以及英国兰姆的随笔文章。这些小小说倒像是中国的老传统,《汉书•艺文志》说
小说家者流出于稗官,是“九流”之外的第十流,但仍旧是出于“王官”即中央政府部门,不过气派不
大,所以比作小稗子。《世说新语》也是这一类小说。尽管里面的大人物有名有姓,但其言行查考起来,
还是传闻居多。若不叫“小说”而叫“世说”,那就既好听又符合《汉书》里关于稗官小说的说法:“街
谈巷语,道听途说。”清末民初所谓社会小说、言情小说、武侠小说、侦探小说等等的分类多指长篇,
短篇的叫作笔记小说,把唐人宋人的一些短文有点故事的都算进去,不论所记是真是假,外国到了现
代,小说的体裁也够包罗万象了,所以这里的一些小文收入小说集不能算错。好在都没有列出姓名,是
真是假,也就无须考证了。
【8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由文本二第一段“小说家者流出于稗官,是‘九
流’之外的第十流”“不过气派不大,所以比作小稗子”可知传统小说的特点是“作者本出于稗官,
写作态度不同于正统史家”。由“‘街谈巷语,道听途说’”“但其言行查考起来,还是传闻居多”
可知传统小说的特点是“小说内容常取自街谈巷语,真真假假”。
①传统小说的作者本出于稗官,写作态度不同于正统史家;②小说内容常取自街谈巷语,真真假
假。
评分参考:
每答出一点给 2 分。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 如欲以“一则‘新世说’”为题写一则《国文教员》的小评论,请结合文本,列出评论要点。
【一则‘新世说’】【世说】一名《世说》、《世说新书》。志人小说集。南朝宋刘义庆作。原
本八卷,今本作三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主要记载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轶事。展
现出当时清谈放诞的士风及贵戚豪族倾轧争斗的现实。语言精练隽永,人物描写个性鲜明。对后世笔
记小说、戏曲影响颇大。
【课文链接】
1 我上小学时白话文刚代替文言文,国语教科书很浅,没有什么难懂的。五六年级的教师每星期另
发油印的课文,实际上代替了教科书。他的教法很简单,不逐字逐句讲解,认为学生能自己懂的都不讲,
只提问,试试懂不懂。先听学生朗读课文,他纠正或提问。轮流读,他插在中间讲解难点。课文读完了,
第二天就要背诵。一个个站起来背,他站在旁边听。背不下去就站着,另一人从头再背。教科书可以不
背,油印课文非背不可。文长,还没轮流完就下课了,文短,背得好,背完了,一堂课还有时间,他就
发挥几句,或短或长,仿佛随意谈话。一听摇铃,不论讲完话没有,立即下课。
2 他选的文章极其杂乱,古今文白全有,有些过了六十多年我还记得。不是自夸记忆力好,是因为
这些文后来都进入了中学大学的读本。那时教小学的教员能独自看上这些诗文,选出来并能加上自己
的见解讲课,不是容易的事。现在零星写几段作为闲谈。
3 记得五年级上的第一篇油印课文是蔡元培的《洪水与猛兽》。文很短,又是白话,大家背完了还
有点时间。老师就问:“第一句是‘两千多年前有个人名叫孟轲。'为什么不叫‘孟子’?你们听到过
把孔夫子叫作‘孔丘’吗?”那时孔孟是大圣大贤,是谁也不敢叫出名字的。我在家念的《论语》里的
“丘”字都少一笔而且只能念成“某”字。对孟子轻一点,轲字不避讳了,但也不能直呼其名。老师的
问题谁也答不出,于是他讲,这第一句用一个“轲”字就是有意的,表示圣贤也是平常人,大家平等。
这就引出了文中的议论。
4 还有一篇也是白话,是《老残游记》的大明湖一段。这篇较长,背书时堂上有许多人站着。他们
会高声唱古书,不会背长篇白话。好在选的还是文言多白话少。有一篇是龚自珍的《病梅馆记》。从他
讲课中我第一次听到桐城派、阳湖派、“不立宗派”的名目。课文背完了,老师说了一句:“希望你
们长大了不要做病梅。”刚说完,铃声响了,他立即宣布下课。
5 他也教诗词。教了一首七言古体诗,很长,题为《看山读画楼坐雨得诗》,写雨中山景变化。诗
中提到不少山水画名家。荆浩、关仝、董源、巨然等名字,我就是从这篇诗知道的。当然那时我们谁也
无福见到古画。教词,他选了两首李后主的,两首苏东坡的。背完了,他又提出问题,说,“罗衾不耐
五更寒”,“高处不胜寒”,两个“寒”有什么不同?一个怨被薄,是皇帝。一个说太高,是做官的。
为什么一样寒冷有两种说法?他还没发挥完,下课了,有意思的是他选了《史记》的“鸿门宴”。文较
长,教得也较久,还有许多人背不出,站着。老师说,重念重背,第二天背完有时间了,他又高谈阔论
了。他说,起头先摆出双方兵力,刘邦兵少得多,所以项羽请他吃饭,他不能不去。不能多带人,只带
一文一武:张良、樊哙,这就够了。司马迁讲完这段历史,最后一句是“立诛杀曹无伤。”这个“立”
字是什么意思?有人回答是“立刻”,又问:为什么着重“立刻”?自己回答:因为这是和项羽通消息
的内奸,非除不可,还要杀得快。项伯对刘邦通消息,又在席上保护刘邦,也是内奸,为什么项羽不杀
他?反而把自己人曹无伤告诉刘邦,难道想不到刘邦会杀他?从这一个“立”字可以看出司马迁要指出
刘邦有决断。项羽有范增给他看玉玦也决断不下来。刘邦是聪明人,所以兵少而成功。项羽是糊涂虫,
没主意,办事犹犹疑疑,所以兵多将广也失败。他把自己手下的韩信、陈平都赶到刘邦一边去了,太
史公司马迁不仅叙述历史还评论历史,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字字句句都再三斟酌选用,所以是头一位
大文人,大手笔。看书做文,必须这样用心思。不背不行,光背也不行,这位教师引我进了文字,而
我也被文字纠缠了一辈子。我究竟应不应该感谢他?自己也不知道。
【人物概览】
●国文教员自编教材(内容广博、)——①才学出众;②目光长远。有眼光,有见识。
●教法简单之答疑解惑与提问检测型教学相结合——育人有方/注重学法指导(教法独特),强调
学生独立学习,自我领悟吸收。
●教法之精当的讲解、发散教学——才学出众
●国文教员要求学生大量背诵名篇——要求严格,立足基础
●教导学生不做病梅——注重思想教育,立德树人
①记录人物言行,品评人物风格,具有“世说”类小说的特点;②以新的方式反映新的时代内容;
③体现了学者金克木独特的小说观念。
评分参考:
每答出一点给 2 分。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小结:如何去研究评论一篇小说
▲自然环境(不常启动)。
▲时代内容。能够反映时代内容。
▲情节。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历史;或反映作者的意蕴情感。
▲人物。能够答出国文教员的教学方法,或能够答出国文教员的教学特色,或能够评价个人的形
象或性格特点或风格特征,或能够记录或评价人物的言行。
▲意蕴情感。小说的三要素都是为意蕴情感服务。
▲语言、文体或小说观念。能够答出“世说”的语言等方面的文体特征,或能够比较“世说”和
稗官小说的文体或观念的某些不同,或能够答出作者对世说文体或小说观念的选择,或答出文体的风
格特征,或者“世说”类小说的独特性,或者“世说”类小说与传统小说的不同之处。
小结:依文设题
▲新问题装旧问题
例: (2018 全国乙卷)6.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
分析。①既能表现当代人对赵一曼女士的尊敬之情,又能表现赵一曼精神的当下意义,使主题内蕴更
深刻②可以拉开时间距离,更加全面地认识英雄,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③灵活使用文献档案,与小
说叙述相互印证,使艺术描写更真实。
▲个性题型:文体特征、流派特征、语言特征
例 3(2018 全国一卷)9.《理水》是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一篇,请从“故事与“新编的
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
答案①大禹治水的“故事”本身于史有据,作品查考典籍博采文献,富有历史韵味; ②“新编”
表现为新的历史讲述方式,如细节虚构、现代语词掺入、杂文笔法使用,作品充满想象力及创造性; ③
对“故事”进行“新编”,着眼于对历史与现实均作出观照,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
文体类别示例:魔幻现实主义
【综述】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在体裁上以小说为主。该流派的作家深受拉美原始神奇的自然环境、
印第安的神秘传说和欧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执意于把现实投放到虚幻的环境和气氛中,并借
助变形象征、隐喻夸张等艺术手法,使现实披上了一层光怪陆离的魔幻外衣。这些作品大多以神奇、
魔幻的手法反映拉丁美洲各国的现实生活,“把神奇和怪诞的人物和情节,以及各种超自然的现象插
入到反映现实的叙事和描写中,使拉丁美洲现实的政治社会变成了一种现代神话,既有离奇幻想的意
境,又有现实主义的情节和场面,人鬼难分,幻觉和现实相混”。这些作品暴露了现实的黑暗,抨击
了统治者的专制独裁,表现人民群众的疾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作者的民主思想和积极的人道主义
精神。在艺术上,这些作者运用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并通过超现实、超自然的人物和情节广泛的展
现了拉丁美洲错综复杂的历史、社会和政治现象。因此,作品中充满了神秘色彩和奇幻的情调。
【代表】●墨西哥作家鲁尔福的中篇小说《佩德罗·巴拉莫》;●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智利
的多诺索。
【特点】
▲魔幻:神奇和怪诞的人物和情节、超自然的现象,
▲现实:展现了拉丁美洲错综复杂的历史、社会和政治现象。暴露了现实的黑暗,抨击了统治者
的专制独裁,表现人民群众的疾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作者的民主思想和积极的人道主义精神。
▲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
▲充满了神秘色彩和奇幻的情调,为文章增添浪漫主义色彩。
【示例】(2021 届深圳 10 月统测 张炜《鱼的故事》)
9.小说为什么要详写“我”做的梦?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 分)
【参考答案】①借梦突出主题。梦中鱼化身为美丽的小姑娘跟我玩并答应嫁给我,这寓意捕鱼给
人们带来的欢乐,自然可以给予人类幸福的生活;但也告诫人们如对自然的索取不加节制,就会带来
灾难;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然的敬畏。②为下文埋下伏笔。梦中鱼姑娘的请求暗示人类捕鱼已
经过度了,给拉网人扎上红头绳的交代为后文所述的捕鱼人的意外死亡埋下伏笔。③为文章增添浪漫
主义色彩。梦中的鱼儿化身为美丽的小姑娘,会说话,有感情,用红头绳扎住拉网人的预言竟然在现
实中实现了,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每点 3 分。任意答出 2 点可得 6 分。若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流派类别示例:五四女性文学(中国)
▲悲剧命运的原因
●(个人)1.反对包办婚姻,追求爱情自由,但无勇气、无能力反抗,所做的反抗大多是无效、
消极的反抗。2.个体心灵非常痛苦。
●(时代)封建礼教对人的戕害。
●(社会)忽视个体生命。
▲悲剧的价值:
●(女性生存状态)不为别人理解的“死”是对麻木、愚昧的“生”的否定,是对卑下、屈辱的
女性生存的否定,是生命意识觉醒后,对无爱、无望、麻木苟活的人生形式的否定,具有积极的社会
意义。
●(个体的生存状态、生命价值)“死”维护了个体生命的自主和尊严,这种宁“死”而不苟活、
不屈服现实的倔强精神,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对不公命运的抗争。
●(社会影响)悲剧命运,向我们发出了作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其生存状况和人生价值何在的叩
问,引起读者的思考和探索。
【示例】(2019 届全国模拟卷萧红《翠姨之死》)
3.萧红的小说善于通过女性的悲剧命运来揭示人物自身、时代之殇,同时悲剧之中蕴含着独特的
价值。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1)①(人物自身)翠姨虽然爱着堂哥,但她缺少冲破阻力,去追求爱情幸福的勇气和
能力,反而以糟蹋自己的身体为代价来反抗包办婚姻,这决定了她“寂灭”的悲剧结局。②(时代之殇)
翠姨的悲剧源于封建礼教对人物思想的控制。在包办婚姻等封建思想统治下,她无力反抗,最终只能
在抑郁痛苦中死去。
(2)蕴含的价值:①翠姨不为别人理解的“死”是对麻木、愚昧的“生”的否定,是对卑下、屈辱
的女性生存的否定,是生命意识觉醒后,对无爱、无望、麻木苟活的人生形式的否定,具有积极的社
会意义。②翠姨的“死”维护了个体生命的自主和尊严,这种宁“死”而不苟活、不屈服现实的倔强
精神,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对不公命运的抗争。③翠姨的悲剧,向我们发出了作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其
生存状况和人生价值何在的叩问,引起读者的思考和探索。
语言风格类别示例:清新自然
◆语言充满生活气息。(①人物对话适当使用方言词,地方色彩较浓厚。如在民族地区,人们的
汉语表达不那么流畅,再加上“嘛”这一频繁使用的语气词②叙述语言明快幽默风趣,轻松率真活泼,
令人忍俊不禁。如用故意有些夸张的美文似的语言描写了审美性内容,落脚却是生意经。③叙述语言
生活化、口语化。(如同拉家常,温和朴实之中又有深厚的情味。)→表达效果:亲切自然。
◆感情真挚。
【示例】(2021 届山东济宁上学期期末考试 陈彦《装台》)
9.小说中的人物语言描写颇具特色,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6 分)
9.①语言个性化,生动刻画出人物的性格。如写顺子把“咱就是下苦的”当作口头禅,表现了他
不怕辛苦、谦卑待人的性格特点。②语言口语化,生活气息浓郁。如“袖笼着双手” “咱还得顾咱的
脸哩”等。③多用方言土语,地域特色鲜明。如“急煞火”“挣失塌”“撂干话”等。④语言风趣幽
默,善于营造轻松氛围。如“你别看顺子,也算是天底下第一号滑头了”,“您老亲自来这一趟,总
得犒劳一下三军嘛”(共 6 分。每点 2 分,答出其中 3 点,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