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确必背部分的重点词语翻译
(2)明确每一章论语内容的中心思想
(3)明确仁 礼 孝悌之间的关系
(4)明确重要诸子百家的思想
(5)明确论语四种考题方法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
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
“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p52
【2017.浙江试卷】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
夫。”
(1)孔子的弟子各有所长,《论语》先行篇以德行,
言语,政事,文学来区分。其中颜渊属于( ),子
贡属于( )
这道题属于理解,分析,概括性的
题目。
颜渊“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在
说明他的处事态度,也就是在称赞
他的德行。同时,子贡评价颜渊
“闻一知十”对于孔子最得意的弟
子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用“闻一
知二”来表明自己也不错,但是比
较颜渊还是差一点,可见其善于言
语。
(2)一说“吾与女,弗如也。”中的“与”为连词,
可以断句为“吾与女弗如也。”根据这样的断句,综
合上述材料,分析孔子的教育技巧。
分析:孔子以自己与学生同列,可见其平等待人
的特点;将此句话理解为“我和你都比不上颜渊”
是在安慰子贡,也是希望有一天他也能做到“闻
一知十”这是一种勉励式的教育。增强学生的自
信心。
答:①平等待人。孔子讲自己与弟子同列,来说
明同样具有某种修养,或者有某种不足之处。体
现出他平等待人的教育技巧。
②善于勉励,增强自信心。孔子说自己与颜回具
有同样的“用舍行藏”的特点。同时安慰子贡,
让他争取有一天也能“闻一知十”者体现孔子善
于勉励的教育技巧。
以往出现的考题:
①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孟子和荀子的人性观。
②材料中孔子提及了“五乐”,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
“五乐”的具体内容。
③这段文字反映了庄子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请结合语
段进行简要分析。
答题建议:
①认真分析问题,明确问题的内容,知道考察的
类别。
②找到关键词,聚焦原文位置。提取出具有普遍
性的特点,转化为现代汉语。
③联系相关重要诸子百家与文化经典的思想主张
④一定要概括加结合(翻译)文本
翻译原文是一定会遇到你不会翻译的词语,一定要发挥你
聪明的大脑,联系上下文,找到一个说得过去的近义词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
“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
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
矣。”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
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
(1)苏秦为什么认为人生不能忽视势位权贵?
(2)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分析孔子的富贵观和苏秦
的富贵观。
答:
(1)人生在世,如果一个人富贵,马琴亲戚
都会敬畏你,反而贫穷回被人卡看不起。
(2)孔子:以仁义为重,安贫乐道,即便是
追求富贵也要符合道义。
苏秦:要通过个人的奋斗以求取富贵,以富
贵为重。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
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
格。”
例4 阅读下面材料 完成题目
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也,
而用其不得为非也。恃人之为吾善也,
境内不什数;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
使齐。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
而务法。
(1)从上面两段文字,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为政观
孔子:———— 韩非子:————
(2)对这两种为政观进行简要评价。
分析与指导:孔子的为政观非常明显“为政以德”。
从韩非子的选文中,考生可以筛选出“不务德而务法”
的信息,可以概括为“以法治国”
注:由学生自己整理答案,教师给予评改
答:
(1)孔子的为政观是(为政以德)
韩非子的为政观是(以法治国)
(2)①孔子认为法制虽然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
有缺陷,座椅要以德治国。(材料一)
②韩非子认为,能够自我完善的人很少,要管理
众人,必须要依法治国。(材料二)
③这两种观点各有侧重,各有偏颇,应该互相补
充。(综合评价)
《为政以德》复习拓展:
孔子的主要政治主张是“德”和“礼”。也就是
对执政者的素养和执政方法提出的要求。
①以民为本,对于百姓不能过分压迫剥削。应该
在富民的同时教化百姓。
②执政者应该用自身的德行给百姓树立榜样,建
立一定的道德标准,实现社会稳定。
【2018浙江卷】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题目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
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1)第一则材料中“梦见周公”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第二则材料的主旨,并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解析:
(1)本题目考察学生对文化经典的理解能力,明确材
料一中的周公是周礼的制定者,对周公的推崇就是对礼
乐文明社会的向往。
(2)这一题是对于文化经典的理解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才之美”是美好的才华,“骄”“吝”指的是不好的
品德,由此可知,孔子在将德与才的关系。
答:
(1)梦见周公的含义是:孔子对周代文化的
推崇与向往。
(2)材料二的主旨:
①主旨在于说明德与才的关系,孔子强调
“德”重于“才”(总说)
②周公之才美,是极言其才干之美,
“骄”“吝”是恶劣的品质。孔子认为一个
人如果品德不好,即便是才华出众也不足称
道。
《克己复礼》复习拓展:
①什么是“礼”
一方面是“制度”即以伦理为基础的严格的等级
制度,一方面是“个人之礼”及人与人之间的关
系的规范要服从“礼”。
②“仁”是“礼”的基础与核心,没有“仁”也
会无所谓“礼”了。“孝悌”是“仁”的根本。
③“克己复礼”是在承认个人有一定自由欲望的
基础之上提倡人要克服欲望,约束自己,达到
“礼”的要求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
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
也。”
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为己忧
【2019 浙江卷】
(1)夫子自道在句中的意思是____。子贡认为孔
子的“我无能”是____的说法。
(2)尧,舜是孔子,孟子推崇的“仁者”,按照
孔子的说法应该“不忧”;按照孟子的说法,却
又会“忧”,根据材料,简述孔子,孟子这么说
的原因。
题目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与评析的能
力 ,立足于“忧”与“不忧”,结
合两则材料具体分析其中的内涵,抓
住材料一中的“仁者不忧”分析孔子
的态度;明确尧,舜,禹,是古代的
贤者,是心系百姓,心忧天下的代表。
答:
(1)“夫子自道”的意思是:先生说的是自己
子贡认为“孔子的我能”是(自谦)的说法。
(2)①孔子认为有“仁德”的人修为高超,面
对人生各种不如意的情况都能“不忧”。
②孟子立足于尧舜的帝王身份,认为他们因为没
有得到理想的继承者,从而为天下的百姓担忧。
③所以说,孔子和孟子是分别站在“个人”“百
姓”的角度;来说自己的“忧”与“不忧”的,
并不矛盾。(结合两则材料)重点
《君子之风》复习拓展:
①儒家心目中的“君子”要具备“道,德,礼,
义信”以及“六艺”等技能。能正确处理“义”
与“利 ”的关系。追求内涵与外在的统一。
②“浮云”的比喻意义
这形象地表明了孔子的金钱观念,正当的富贵,
金钱是人们凭借努力换来的。不正当的手段是
可耻的。
③孔子的“仁者”和“知者”
用山水来形容,有仁德的人安于义礼,仁慈宽
容,像山一样稳重;有智慧的人,通晓事理,
思维敏捷活跃,像水一样不停流动。
问题再现:
①材料中除了“闻过则喜”之外,再从语段中找
出两个成语或者四字词语。
②以上两个材料包含了两个成语是____ ____
③有不少属于来自《论语。xxx》请写出一个来
自材料的成语______
答题建议:
①对于成语的归纳和提炼主要依靠平时的积累,
在文中看到熟悉的词语便可以归纳。
②对于俗语而言,知道的还好归纳,不知道的要
注意,俗语有完整和不完整,定性和不定性之分,
归纳出一句尽量看起来高大上的话。
③成语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不完整形式呈现
的成语,但是该成语的出处。二是已经是定型的
成语,沿用至今。
楚庄王莅政三年,无令发,无政为也。右司马御座而与王
隐曰:"有鸟止南方之阜,三年不翅,不飞不鸣,嘿然无
声,此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
鸣,将以观民则。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
子释之,不谷知之矣。"处半年,乃自听政。所废者十,
所起者九,诛大臣五,举处士六,而邦大治。举兵诛齐,
败之徐州,胜晋于河雍,合诸侯于宋,遂霸天下。庄王不
为小害善,故有大名;不蚤见示,故有大功。故曰:“大
器晚成,大音希声。”
(1)除了“大音希声”之外,请再从语段中
找出两个四字成语_____ _____
(2)这个语段给了你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
(1)另外的两个成语是:一鸣惊人 一飞冲天
大器晚成
(2)启示:①做事不要急功近利,要学会韬光
养晦,注重积累,做好充分的准备。
②凡事不要因小失大,不要让小事妨碍自己的善
举
①夫孝,置之而塞乎天地,溥之而横乎四海,施
诸后世而无朝夕,推而放诸东海而准,推而放诸
西海而准,推而放诸南海而准,推而放诸北海而
准。”
②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
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克己复礼》
(1)根据材料一概括出一个熟语:_____
(2)“为人子止于孝”《礼记 大学》认
为孝顺父母是为人子女的根本。结合材料
二谈谈行孝道要注意什么?
答:
(1)熟语是:放之四海皆为准
(2)①孔子认为孝道最难的是在长辈们面
前保持和颜悦色的态度,说明“孝”首先是
一种心理上的情感。
②子女孝顺父母,不仅仅要注重表面的,物
质的,更要注重内心的恭顺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