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古代诗歌五首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导入新课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朗读节奏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
1
.
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幽州台:即燕国时期燕昭王所建的黄金台。修建黄金台用于招纳贤才,因燕昭王将黄金置于其上而得名,其师郭隗为例,成为当时燕昭王用黄金台招纳而来的第一位贤才。
2
.
悠悠:渺远的样子。
3
.
怆然:悲伤凄凉。
4
.
涕:古时指眼泪。
作者介绍
陈子昂
(661-702),
字伯玉
,
射洪人。他是
唐诗革新的先驱者
。诗的
代表作为
《
感遇
》38
首
,
旨在抨击时弊
,
抒写情怀
。他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解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敢言,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所重视,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
,
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
696
),
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
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
,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市),
慷慨悲吟
,写下了
《
登幽州台歌
》
以及
《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
》
等诗篇。
写作背景
前两句:
(
在幽州台上
)
我向历史长河的前端和后面望看去
,
也看不到像燕昭王那样的贤君。
后两句
:
当登台远眺时
,
只见茫茫宇宙
,
天长地久
,
不禁感到孤独寂寞
,
悲从中来
,
怅然泪下
.
诗歌大意
登幽州台歌
——
古诗译文
意译
放眼望去哪有以前贤人的踪影,回头看看也不见一个效仿古贤的今人。想到那天悠悠而高远、地悠悠而广袤的天地之间,我独自忧伤啊,让人禁不住泪流满面沾湿了衣襟!
直译
见不到往昔招贤的英王
,
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
想到历史上的那些事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无奈,
独自凭吊,我眼泪纵横凄恻悲愁!
这首诗,是古今一致公认的名篇
诗人登上幽州的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并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叹。“前不见古人”一句五个字,但却包括了燕昭王在内的许多古代贤王,他们知人善任,人尽其才,大约怎么也不会任用像武攸宜这样的无能之人;至于作者自己,如有像燕昭王这样的统治者,才能一定会得到施展,抱负终会实现。但这一切不过是感慨而已,因为前代的贤王已成过去,是见不着的。
“
后不见来者”,后代的贤君也将会有的,但人的生命是如此短暂,自己又怎么能见得着呢!前代的贤王见不着,后代的贤君等不到,空有治国安民的理想,终一生不得实现,这该是多么令人忧郁的事情啊!
1.
孤独
2.
生之短促
3.
怀才不遇
}
人类摆脱不了的命运
封建士子共同的命运
天 地 人
——
孤独
诗歌表现了诗人怎么样的情怀?
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以及对赏贤任能的英明君王的渴盼,也表达了人生的孤独感。
艺术特色:
一二句:
时间:俯仰古今,时间绵长
。
前--后;古人--来者。两用
“
不见
”
相连,表现自己的孤独寂寞。
三四句:
空间:宇宙寥阔与绵长,个人却渺小与短暂
,更何况生不逢时,于是伤感无限,涕泪交横。
一、直抒胸臆
,破空而来,感情的潮水澎湃而出,震撼人心,具有
苍凉悲壮的阳刚之气
。
二、社会意识、宇宙意识。
陈子昂压卷之作。
创造出了空旷苍茫、慷慨悲凉的意境。
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和孤独之感 。
登幽州台歌
——
总结
课堂小结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写作背景: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做作品。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
736
),年轻的诗人离开了长安,到衮州(今属山东省)去省亲
—
其父杜闲当时任衮州司马。此后大约三四年内,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朋友。这首诗就是这期间写的。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望 岳
导入新课
走近作者
杜甫(七一二-七七零),字子美,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
自称少陵野老
,世称
杜少陵
。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七五九),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
杜工部
之称。晚年举家东迁,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死。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
「诗史」
。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
「诗圣」
。
检查预习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助词,无义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
钟
神秀,
阴阳
割
昏晓。
泰山
高兴
惊人之笔
远望
近望
描写山之秀美
描写山之高大
虚
实
整体感知
远望
细望
终当、终要
荡胸生曾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临绝顶,
一览众山小。
内心激荡
眼界开阔
全诗主旨:相信自己终能攀上人生顶峰的豪情壮志。
艺 术 特 色
自远至近,从朝至暮; 语言精警,情感饱满。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写乍一
远望
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兴奋和惊叹仰慕之情。
既不是抽象地说泰山高,也不是用语言来形容山高,而是别出心裁地
写出自己的体验
--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
逐句品读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这两句写
近望
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前句虚写,泰山的美一言难尽,不如写造物主对其情有独钟。后句实写,“割”字用得好,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这两句是写
细望
。表达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最后两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
意愿
。
是其誓言,也是诗人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可见其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王安石
登飞来峰
导入新课
飞来峰又叫灵鹫峰,位于浙江杭州灵隐寺前。高
168
米。有“东南第一山”,“武林第一峰”等多种称呼,为西湖八大景之一。飞来峰无石不奇,无树不古,无洞不幽,秀丽绝伦。飞来峰的厅岩怪石,如蛟龙,如奔象,如卧虎,如惊猿。山上老树古藤,盘根错节;岩骨暴露,锋棱如峭。
飞来峰资料
王安石(
1021——1086
),字介甫,号半山老人,北宋大政治家,当过宰相,在神宗皇帝支持下实行改革,历史上叫做“王安石变法”。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
/
千寻塔, 闻说
/
鸡鸣
/
见日升。 不畏
/
浮云
/
遮望眼, 只缘
/
身在
/
最高层。
飞来峰顶耸立着千寻的高塔,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
听说塔上鸡叫时能看见朝阳升起。
不怕浮云遮住远望的双眼,
只因为身体站在山的最高峰。
译一译
1.
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生活哲理,其中的哲理是如何揭示的?
诗人从具体的情境中自然提炼出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思想,并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加以表达的。简言之,即哲理的诗化,诗化的哲理。试想在社会生活和思想修养方面,难道不也是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吗?
2.
说说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①②句写飞来峰塔的形象
(描写景物
——
充满生机)
③④句写登飞来峰塔的感想
(抒发情怀
——
踌躇满志)
3.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这首诗的主旨。
本诗表现了作者高瞻远瞩的思想理念,和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游山西村
陆游
导入新课
陆游
(
1125-1210
),
南宋诗人
。字
务观
,号
放翁
,山阴(现浙江省绍兴市)人。幼年时正当金兵向南入侵,随家逃难。中年时期有九年军队生活,进一步激发了爱国激情。由于他坚决主张抗战,政治上经常受到投降集团的压制。宋孝宗乾道二年(
1166
),陆游被罢官还乡。他
一生留下九千多首诗,大都洋溢着爱国热情,充满收复失地的信心。诗歌风格豪迈。
提起文人,就使人想起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文弱书生。然而陆游既是文人之佼佼者,又有非凡的武艺。为了实现收复失地的心愿,他曾经千里投师学习剑术
40
多岁时,他应邀到了抗金前线南郑。有一天,他带兵到山中围猎,天色渐暗,大家准备回营了,猛然间袭来一阵腥风,传来一声怒吼,随着扑出一只吊睛白额猛虎。大家见了无不惊慌失色,纷纷逃避;只有陆游毫不惧怕,挺身仗剑,向虎刺了去,于是人虎之间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最后,陆游一剑刺中了老虎的咽喉。陆兄如此骁勇,怎不令人咋舌!
作者轶事
游 山 西 村(七律)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
游山西村
》
全诗紧扣“游”字,按时间推移展开记叙,层次清晰,语言生动。 在一个丰收的年景,诗人受到邀请,来到农家。走在通往山西村的小路上,“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终于来到山西村。这里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
这两句诗蕴涵着生活的哲理,比喻困境中也往往蕴涵着希望。
整体感悟
当时,诗人正因推助张俊北伐,被罢归故里,诗人心中愤愤不平。对照诈伪的官场,与家乡纯朴的生活自然会产生无限的欣慰之情。
写作背景
诗词赏析
他们待客的情意却十分深厚。
解释:
丰足 泛指猪
丰 年 留 客
足
鸡
豚
。
不要笑话农家酒味薄。
解释:
清为贵
头年腊月所酿的酒浑浊,酒以
莫 笑 农 家
腊
酒
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初看起来觉得平淡,就像“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那样,仿佛是一则普通的记事。然而,诗人从这里起句,写自己游村突然来到农家,主人盛情留客,渲染出农家丰收后的欢乐气氛,为下面出游写景抒情作了有力的铺垫。“腊酒”,指腊月里自酿的米酒。这是稻谷丰收后出现的喜人景象。腊酒在开春后饮用,外表显得有点浑浊,但是它有着名酒般的醇美。何况农家主人又是那样热情待客,还备有丰盛的佳肴呢! “足鸡豚”形容农家待客的菜肴极为丰盛。
柳暗花明又一村。山重水复疑无路,
间,顿觉豁然开朗
。
暗,几家农舍,隐现于花木空疏之
正在迷茫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
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渐依稀难认。
在曲折的溪流中淙淙穿行,草木愈渐
在青翠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是脍炙人口的名句。它的妙处,不仅在善于描写难状之景以及对仗的工巧,而是在于“等闲语言变瑰奇”,出语自然天成,又富于哲理。把这种自然景象摄入诗篇里,在唐代诗人的笔下早就描绘过,如王维
《
蓝田山石门精舍
》
:“遥爱云木秀,初疑路不同;安知清流转,忽与前山通。”到了宋代诗人手里,也有所描摹,如王安石
《
江上
》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时代接近于陆游的诗人还有强彦文,他的诗歌有唐人的风致,曾写过“远山初见疑无路,曲径徐行渐有村”的诗句。但在意境的开拓上,可以这样说,这些诗句要远逊于陆游。
上句通过一个“疑”字,把徐行山村而周围山峦重迭、流水萦绕的迷路的感觉,刻画得形神毕现;下句承上,把移步换形所见之繁花似锦的春日美景,描绘得宛然在目。这样使感觉的形象与视觉的形象有机结合在一起,构成一幅优美动人而又奇妙的画面。
《
唐宋诗醇
》
评这二句说:“有如弹丸脱手,不独善写难状之景。”这个评价是有见地的。这一联不仅写得极其自然,而且用语浅近,含意丰富;仿佛信手拈来,然而出人意表。所以千百年来一直赢得人们的普遍喜爱,如今已成为广泛流传的成语。当人们吟诵这两句诗时,不单是欣赏这难以言状的美妙的山村自然风光,而是从中领悟到它所蕴含的哲理思想的启示
——
只要人们正视现实,面对重重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勇于开拓,发奋前进,那么,前方将是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
将近社日,村里忙着迎神赛会,村民们在迎神的箫鼓声中来来往往。
农家虽衣冠简朴,但古老的乡俗却很盛行。
箫鼓:名词作动词,吹箫击鼓.
古风:古老的乡俗.
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诗由写景转入抒情,从村外之景转写村内之情。“春社”,这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习俗。南宋陈元靓
《
岁时广记
》
谓“立春后五戊日为春社”。即立春第五个戊日为春社日。当这一天将来临时,村子里不断的吹箫打鼓声音,响彻云霄,洋溢着一片节日的欢快气氛。乡民们还要向土地神祭祀,以祈求农事的丰收。这个简朴的古代风俗,在当时江南的农村仍然很流行。诗篇不仅反映了农民们渴望丰年的心愿,也表达了诗人喜爱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但愿从今以后,趁着月明之夜来闲游。
能随时拄杖,轻扣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扣门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这是全诗的总结,也是漫游山村心情的表述。游村的感受如何呢?山村的迷人景色、村俗的朴实淳美,这些都给诗人留下美好而难忘的印象。今后怎么样呢?诗篇以频来夜游之情收结,余韵不尽。如果说孟浩然诗的最后:“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表露得非常直率,那么,陆游诗的结尾用笔则比较婉转,诗人吐露的意念是,今后倘有机会乘月明之夜外出闲游的话,我拄着拐杖会随时前来敲门叙谈。这一归结,点明了游村的诗题,而“夜叩门”与首句“农家”遥相呼应,不仅画面完整,而且更耐人寻味。
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跃的情景。这两句是说农家酒味虽薄,而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颔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富含哲理,千百年来广泛被人引用。这里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阴道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而又开朗的情景。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体现了宋诗特有的理趣。
颈联展开了一幅春光明媚的山水图,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所要表达的热爱传统文化的深情,显示了他对吾土吾民的热爱。
尾联写诗人的愿望。诗人盼望着以后能够有时间趁月夜出游,随时拄着手杖敲门拜访,恋恋不舍之情益于言表。一个热爱农村,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
游山西村
》
:书写了诗人陶醉在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之美里的快乐之情。
中心思想
1.
全诗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诗歌写了诗人在山西村的所见、所闻、所感,展现了农村的人情美、风物美、民俗美,从而表达了诗人的陶醉、恋恋不舍之情。
体味、积累:
2.《
游山西村
》
中哪两句流传最广?你是如何理解这两句诗的?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诗句写的是山绕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还蕴含着生活的哲理,比喻困境中往往蕴含着希望。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游山西村
陆游
表现农家的淳朴好客。
蕴含生活哲理,比喻困境中往往蕴含着希望。
写出山西村淳朴的风土人情。
表达了作者留恋之情和对此行的由衷感慨。
中心:表达了作者对山村生活的喜爱。
在山西村,正植社日临近,农民们衣着简朴,吹箫击鼓,结队往来,热闹非凡。诗人陶醉在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美里,对这次郊游发出了由衷的感叹!
成语典故:柳暗花明
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诗抒发了抗金爱国的情怀,一度得到孝宗的赏识,朝中的投降派百般排挤他,诬陷他终日赏花吟诗,不务正业,皇帝偏听偏信,结果陆游被弃。
陆游怀着满腔的愤怒,回到老家绍兴闲居。一天,他前往山西村拜访友人,友人及左邻右舍听说陆游来访,都热情地接待他,酒设宴相迎。淳朴的民风使陆游十分感动,诗兴大发,写下诗篇
《
游山西村
》
。
知识链接
诗中有这样两句: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诗句既描绘了大自然的景象,又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寄予希望的心境。“柳暗花明”后用来比喻环境的突然转变;也比喻在困难中遇到转机,在错综复杂的情况下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文言知识
一词多义:
1.
衣沾不
足
惜( )
2.
丰年留客
足
豚( )
古今异义词:
春
社
近:
词类活用:
拄杖无时
夜
扣门:
值得
丰足
古义“土地神”,今义一种集体组织。
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足
社
夜
我们的发现:陶渊明与陆游心态比较
陶渊明与陆游当时写下
《
归园田居
》
与
《
游山西村
》
这两首诗时都已弃官。但从陆游的
《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
可看出,陆游仍然希望为国效力;而淘渊明则钟意于田园生活,钟意于与世无争、自给自足的日子。
课堂小结
你在学习、生活中有否遇到过“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况
?
谈谈你的感受。
当堂检测
龚自珍,
(1792—1841)
清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
。又名巩祚,字璱人,号定庵,浙江仁和
(
今杭州
)
人。出身于世代官宦学者家庭。
《
己亥杂诗
》
是诗人辞官后的杂诗
,作于道光十九年(
1839
)年,按干支纪年这年为已亥年,故称。这年诗人辞官南归,后又北上迎取眷属。期间往返九十里,诗人共写了
绝句
315
首
。第二年诗人自己加以编排,并刻印成集,这里选的是第五首。
己亥杂诗
(
其五)
吟鞭
:指诗人鸣鞭。同题诗有“赖是摇鞭吟好诗”句。
己亥杂诗(其五)(清)龚自珍
浩荡
离愁白日斜,
吟鞭
东指
即
天涯
。
落红
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注 释
落红
:落花,诗人自喻。
浩荡
:无限。指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
天涯
:相对京城而言的归途。刘禹锡有“莫道两京非远别,春明门外即天涯”句,这里变用此典。
东指
:指东方故里。
愤然辞官,愁肠百结
时光易逝,日薄西山
隐喻当时国势渐颓
挥鞭马上,面向故乡
随兴赋诗,百感交集
落红并不无情
腐烂成泥养育春花
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
这富有哲理的一句话,传达出诗人“不在其位,亦谋其政”的难能可贵的精神,表明了诗人无比坚定的决心,成为千古名句,激励着多少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诗意分析
满载离愁,远归故里
自比落红,仍可护花
虽辞官归乡,
仍心系报国。
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意思:
虽辞官回乡,仍思为国效力,希望 有新奉献的思想。
课堂小结
20.
古代诗歌五首
七年级语文
•
下
(R
版
)
第
5
单
元
1.
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怆然
(
)
涕下
(
)
青未了
(
)
决眦
(
)
岱宗
(
)
足鸡豚
(
)
浩荡
(
)
吟鞭
(
)
即天涯
(
)
•
•
•
chuàng
tì
liǎo
zì
dài
tún
hào
yín
jí
•
•
•
•
•
•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
独怆然而涕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造化钟神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会当凌绝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自缘身在最高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落红不是无情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眼泪。
•
•
•
•
•
•
•
聚集。
终当,终要。
因为。
落花。
3
.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
A
.会当
/
凌绝顶,一览
/
众山小
B
.飞来
/
山上
/
千寻塔,闻说
/
鸡鸣
/
见日升
C
.莫笑
/
农家
/
腊酒浑,丰年
/
留客
/
足鸡豚
D
.浩荡离愁
/
白日斜,吟鞭东指
/
即天涯
B
点拨
正确的朗读节奏为:飞来山上
/
千寻塔,闻说鸡鸣
/
见日升
4
.联系上下文完成诗集的寄语。
读古诗,如同拥抱美妙的世界。你能领略山的风采:有的婀娜隽秀,有的巍峨挺拔。你能聆听水的旋律:有的婉转低回,
______________
。
你能欣赏花的姿容
:
______________
,有的灿烂盛开。
有的激昂澎湃
有的含苞待放
5
.默写填空。
(1)《
登幽州台歌
》
中,写出在广阔无限的时空背景中,诗人深感人生有限的诗句是
: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
(2)
在杜甫的
《
望岳
》
一诗中,“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化用“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名言,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人生顶峰的雄心和气概。
(3)《
登飞来峰
》
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
念天地之悠悠
独
怆然而涕下
会当凌绝顶
一览
众山小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
缘身在最高层
(4)
当人生遭遇困境时,陆游
《
游山西村
》
中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告诉我们总会有云开雾散的时候。
(5)2016
年,杨绛先生走完了她一个多世纪的人生历程,安然辞世。她丰厚的文学遗产和非凡的人格魅力,将永远滋养我们的精神世界。这正如龚自珍在
《
己亥杂诗
(
其五
)》
中所云: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
春泥更护花
6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
.
《
登幽州台歌
》
一诗所表现的不只是天地的浩渺,更有诗人怀才不遇、寂寞的情绪。诗歌意境雄浑,视野开阔,极富感染力。
B
.
《
望岳
》
不仅写出了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泰山之顶的决心,更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现了诗人的伟大抱负。
C
.
《
登飞来峰
》
中“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两句,第一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极言塔高,第二句实写旭日东升的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对前途充满信心,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D
.
《
游山西村
》
中“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两句写出了农家热情、淳朴、好客的特点。
C
点拨
第二句是虚写旭日东升的景象。
一、课文研读
(
一
)
阅读
《
登幽州台歌
》
,回答问题。
登幽州台歌
陈子
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
7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营造了极其特殊的意境,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8
.诗人登上幽州台远眺产生了怎样的联想?由此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人把个人置于广阔无垠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天地无穷、人生有限的苍茫的孤独感。
联想:天地苍茫,空阔寂寥,没有一个知音,内心满怀悲愤。 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怀才不遇的苦闷之情。
(
二
)
阅读
《
望岳
》
,回答问题
。
望
岳
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9
.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自近而远,由望岳想象将来登岳,结构巧妙,浑然天成。
B
.颔联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泰山神奇秀丽、高大巍峨的特点。
C
.颈联中“生”“入”二字,具体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开阔。
D
.诗歌着力描写了泰山的整体形象和诗人的感受,流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A
点拨
“自近而远”应是“自远而近”。
10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
这两句不仅写出了泰山的雄伟,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凌”字有升、登之意,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
三
)
阅读
《
登飞来峰
》
,回答问题
。
登
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1
.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
12
.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浮云”指眼前的一切困难、障碍、挫折等。
人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全局和长远;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
四
)
阅读
《
游山西村
》
,回答问题
。
游
山西村
陆
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3
.请说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两句蕴含的人生哲理。
14
.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不论前行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
这是一首记游诗,围绕“游”字层层展开,记录了诗人罢官归故里后一次到山西村游赏的经历,展示了农村的风景、人情与民俗之美,表达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
五
)
阅读
《
己亥杂诗
(
其五
)》
,回答问题
。
己亥杂诗
(
其五
)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15
.请描述诗歌前两句所展现的情景。
16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示例:
我满怀惆怅地离开京城,夕阳西下,更增无边的离愁别绪,我举起马鞭向东一指,走向天涯。
诗人以落红自喻,以落红护花生动形象地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点拨
描绘情景或画面类的题目,其实就是用优美的语言写出诗句的意思。本题作答时要注意“画面感”,要突出“白日斜”“吟鞭东指”两个场景。
二、拓展阅读
(
一
)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
山
行
唐 项
斯
青枥
①
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
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
蒸茗气从茅舍出,缲丝声隔竹篱闻。
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
。
【
注释
】
①
枥:同
“
栎
”
,落叶乔木。
17
.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诗歌描写了诗人山行时在村里村外的所见所闻。
B
.首联呈现了一幅恬美、和谐的山村图,其中有景、有人、有村落。
C
.颔联描绘了奇峰倒影的美姿和群鹿竞奔的景象。
D
.颈联描写了烘茶的过程与抽丝的声音,展现出农事繁忙的景象。
D
18
.请简析诗歌颔联在写景上的妙处。
动静结合。“山当日午回峰影”一句,山峰本是静态的,而诗人用一个“回”字,写出正午群峰影子随日移动,日下之峰与山峰之影动静相衬,突出了山间的幽静和山行的情趣。“草带泥痕过鹿群”一句,通过草上泥痕这一静态细节,描写出了群鹿竞奔的动态景象,写出了山间景色的清丽而又动态无限。
(
二
)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
早
发
唐 韦
庄
早雾浓于雨,田深黍稻低。
出门鸡未唱,过客马频嘶。
树色遥藏店,泉声暗傍畦。
独吟三十里,城月尚如珪。
19
.诗歌题为“早发”,请简要分析全诗是怎样扣住“早”字来写的。
20
.诗歌尾联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首联用“早雾”直接点题;第二联用“鸡未唱”“马频嘶”强调起得早;第三联“树色遥”“泉声暗”突出了时间之早;尾联写诗人行“三十里”后月亮依然高挂,可见诗人出发之早。
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月亮比作一种玉器
(
珪
)
,突出了早行时月光的皎洁。 表达了诗人远行时的孤独寂寞之感。
21.
“
诗言志,歌咏言”,诗词以最凝练
的
①
和
优美
的
②
,
把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涵内化为人们的心灵认知,涵养着大众的精神世界。正如习近平主席指出的,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们的基因。因此,我们要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
2017
年春节,
CCTV
播出的
《
中国诗词大会
(
第二季
)》
红遍了大江南北,十期精彩节目不仅让数十位选手崭露头角,更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用新颖的形式呈现在世人面前
。
(1)《
中国诗词大会
》
某期开场时,节目主持人董卿吟诵了王勃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如果你是配乐编导,为诗句选择的背景音乐是
(
)
A
.纯朴甜美的
《
茉莉花
》
B
.情深意厚的
《
高山流水
》
C
.如泣如诉的
《
二泉映月
》
D
.欢快喜庆的
《
花好月圆
》
B
(2)
在第二季的比赛中,年仅
16
岁的上海高中生武亦姝谈笑间轻松夺得冠军。
《
对联天地
》
编辑部特约
40
位楹联艺术家撰联祝贺,因为数量庞大,编辑不小心弄混了其中几副,请你为“意气方遒欣折桂”找到下联
(
)
A
.学府恢弘华夏春
B
.诗苑可称亮彩珠
C
.风华正茂喜登峰
D
.亦静亦姝气自华
C
(3)
阅读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诗言志,歌咏言”,材料中此句的引号表示直接引用。
B
.在材料中第①②处的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可以是“语言”“韵律”。
C
.“
CCTV
播出的
《
中国诗词大会
(
第二季
)》
红遍了大江南北”中的“红”与“半卷红旗临易水”中的“红”用法相同。
D
.“颖”在
《
说文解字
》
中的解释是“颖,禾末也”,意思是庄稼新生的向前斜伸的嫩叶芒尖,材料中“新颖”一词的意思为新鲜别致,有创新感。
C
点拨
前一个“红”是动词,后一个“红”是形容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