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核舟记
大苏泛赤壁
1、掌握重点词句,领悟文章内容
2、理清说明顺序
3、体会雕刻者精巧的构思
学习目标
魏学洢(约1596—1625)字
子敬,明末嘉善人,著有《茅
檐集》。
本文选自清代张潮编的《虞
初新志》。
走近作者
wǎng yí
jī shǔ
sǎn rán
zhě xī
jí zhuàn
xiá
rén xū
zhǔ
ruò
chuí jì qū
读准字音
自学课文,疏通字词,理解文意
1、结合课下注释与课前预习,把握课文大意;
2、圈画出自己难以理解的字、词、句。
小组合作,翻译课文
1、解决个人在自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2、通过合作做到逐字逐句翻译。
3、注意把握通假字、词类活用和一字多义现
象。(千万别忘了及时记录!)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
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
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译:明朝有个有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叫王叔远,他能够用直径
一寸的细小圆形木块,雕刻出宫殿,杯、盘、碗、碟等生活用
具,人物,以至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一件不是依据木头
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
送给我一只用桃核刻成的船,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
用 雕刻杯、盘、碗、碟等生活用具 树木
无、没有
根据
模拟、仿照
具有
曾经 赠送
原来是
语末助词,无义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高
可
二
黍
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启窗而
观,雕栏相望焉。
原指古代一种前顶
较高而有帷幕的车子,
这里是高起。 开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
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
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
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译:核舟首尾长约八分多一点,大约有两厘米高,中间高起而
敞开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旁边开小
窗,左边右边各有四扇,共计八扇。打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
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就看见右边刻着“山高月小,
水落石出”八个字,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八个字,
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是
它,代指船舱
开,打开
相向,
相对
助词,可不译
关
窗户
涂抹
一种矿物质的蓝色颜料字迹
又
零数
大约 多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
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
……的人
是
位于
三个人 戴着高高的帽子
译: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
胡须浓密的是苏东坡,佛印位于右边,黄鲁直位
于左边。苏东坡,黄鲁直共同看着一幅书画长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
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
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
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译:东坡右手拿着画幅的右端,左手轻按在鲁直的背
上。鲁直左手拿着画幅的左端,右手指着画幅,好像在说
什么似的。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身子都略微侧
斜着,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即东坡的左膝,鲁直的右膝,
都被遮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也就是说,从衣褶上可以
看出相并的两膝的轮廓。
拿 轻按 好像 说什么
露出
他们的
靠近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
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
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极,很 相似,像
类似
举
译:佛印和尚极像佛教的弥勒菩萨,袒胸
露怀,抬头仰望,神情跟苏、黄两个人不相
关联。佛印卧倒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
上,竖着他的左膝,左臂上挂着一串念珠靠
在左膝上——念珠可以一粒粒清清楚楚地数
出来。
同“屈”,弯曲
支撑竖起的左膝靠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
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
若啸呼状。
译:舟尾横放着一只船桨。桨的
左右两旁各有一名撑船的人。位于
右边的撑船的人,梳着锥形发髻,
仰着脸,左手倚着一根横木,右手
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在大声呼叫的
样子。
船桨 撑船的人
锥形发髻
同“横”好像
大声呼叫 形状,样子
……的人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拿 抚摸
那
这里指眼神、眼光
脸上的神情、气色,神色 安详、静寂
……的样子
译:位于左边的撑船的人,右手拿
着一把蒲葵扇,左手抚摸着火炉,炉
上有一把水壶,那个人眼光正视着茶
壶,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声音似
的。
其
船
背
稍
夷
,
则
题
名
其
上
。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
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译:那只船的船底稍平,就在上面刻上名字,文字是:
“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细得像蚊子
脚,笔画清清楚楚,颜色是黑的。还刻着一方篆刻图章,
文字是“初平山人”,字的颜色是红色的。
那 船底 平 写、刻 为、是 清清楚楚
黑
敬辞,这里指“刻” 王叔远的别号
为、是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
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
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
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
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
亦灵怪矣哉。
译:总计一只核舟上,刻了五个人,刻了
八扇窗户;刻了竹蓬、船桨、火炉、水壶、
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图章的
篆字,刻的字共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
长度还不满一寸。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刻
造的。嘻,这技艺也真灵巧奇妙啊!
刻
和,连同
然而,可是 它的
尚、还
满
挑选 长而窄
相当于“了啊”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
右舟子各一人
船头坐三人
一词多义
奇
有
为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奇异、罕见。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零。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有。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通“又”。
为宫室、器皿、人物 雕刻。
中轩敞者为舱 是。
文言积累
同义词
约——可
历历——了了
状——然
大约
清清楚楚
……的样子
通假字
“有”通“又”,还有零头。
为字共三十有四
“诎”通“屈”,弯曲。
诎右臂支船
“衡”通“横”,横。
左手倚一衡木
“简”通“拣”,挑选。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数量词的用法
①古代省略量词应补出。
②数词用在名词之后,翻译时应调整到名词的前面。
一( )手卷 一( )人
一( )桌 一( )椅
一( )扇 一( )抚尺
篆章一( ) 一( )舟
为人五( ) 为窗八( )
幅 个
张 把
把 块
枚 条
个 扇
虚词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启窗而观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径寸之木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其两膝相比者
其人视端容寂
表并列,并且、而且。
表承接,不译。
表转折,却、但是。
而
助词,的。
代词,这。
之
其 他们的。
那。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⑴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
⑵能以径寸之木( )
⑶高可二黍许( )
⑷中轩敞者为舱( )
⑸雕栏相望焉( )
⑹佛印绝类弥勒( )
⑺珠可历历数也( )
⑻钩画了了( )
⑼诎右臂支船( )
⑽其船背稍夷( )
奇妙罕见
直径
大约
高起宽敞
左右相对
非常像
清清楚楚
清清楚楚
同“屈”弯曲
平
解释红色的字
高可二黍许
石青糁之
峨冠多髯
佛印居右
两膝相比者
矫首昂视
八分有奇
为宫室
罔不
因势象形
尝贻余…
盖大苏
泛赤壁 乘船游
零数
原来
是
曾 赠送
按照
无
做 刻 约 上下
涂 抹
高 胡须
坐在 处在
挨着
举
与苏黄不属
横卧一楫
椎髻仰面
倚一衡木
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
了了
其色丹
曾不盈寸
盈寸
盖简桃核…
桃核修狭者
类似
平
…的样子
同“横”
发髻
桨
清清楚楚
红
尚 还
满
同“拣”
长
⑵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没有不根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摹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
有各的情态。
那人眼神正注视着茶壶,神色宁静,好像在听壶中的
水开了没有的样子。
(4)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对联、题名以及篆字印章,刻的字共有三十四个。
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3)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他们紧靠着的两膝,各隐现在手卷底下的衣服皱褶中。
(7)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8)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5)启窗而望,雕栏相望焉
(6)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推开窗来看,雕花的栏杆,两边相对。
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来雕刻成。
(他)曾经赠送给我一只用桃核雕刻的小船,刻的是苏
东坡泛舟赤壁(的情景)。
核舟从头到尾大约有八分多长,高约二分。
嘻,技亦灵怪矣哉!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
翻 译 句 子
啊,技艺也真是神奇啊!
总计这只船上,刻有五个人,刻了八扇窗……
分析课文
说明对象:核舟
说明对象的特征
体积上:小
构思上:巧
雕刻的人、物、字数量上:多
第5段:介绍船背上的_______和_________。
课文各自然段各写了什么?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第1段:简介核舟雕刻者生活的时代、姓名、精湛技艺、
核舟的来历。点明“核舟”主题:__________。
第2段:说明核舟大小,结构布局,依次写了______、
船篷、______、栏杆和_______。
第3段:介绍______部分,着力表现苏轼、和_______
_______三人的动作、神情。
第4段:介绍_____部分,着重刻画了_______的动作、
表情。
第6段:总结说明了核舟上所刻的人、窗和其他物品的
______,以及所刻文字的字数,赞叹雕刻者的技术。
大苏泛赤壁
船舱
小窗 对联
船头 黄鲁直
佛印
船尾 撑船人
题名 篆章
数量
总
分
总
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概述雕刻家王叔远的精湛技
艺,点明雕刻品“核舟”主题。
第二部分(第2—5段)详细介绍“核舟”的形
状、结构、舟上的人物和题名
第三部分(最后一段)总计核舟的人、物、文
字数目,写作者对雕刻家技艺的赞美。
划分课文结构,并概括各部分大意
核
舟
记
概说核舟之奇巧,引出由来。
详述核舟
之精妙
船体设计的大小和格局
总括核舟,发出赞叹。
船中人物的神态和动作
船背技师的题款和着色
总
分
总
文章思路结构图示:
研读第一段:
找出表现核舟主题的句子。
找出原料小而表现题材广的句子,并说说
这句话的作用。
说明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句子。
盖大苏泛赤壁云。
能以径寸之木……鸟兽、木石。突出王叔远
是“奇巧人”,有不同凡响的雕刻技艺。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朗读第2-----5段,分析讨论:
这四段文字是对核舟的具体细致的说明,作者怎样说明
的?可分为几个层次?
明确:
每2-4段是一层,说明的是正面;第5段是一层,说
明的是船的背面。作者是按照由正面到背面、由主
到次的顺序说明的。
介绍“核舟”体积时,作者抓住了长度和
高度,又写了许多小窗和对联,作者意在表
现什么?
说明舟小,衬托景物之多,突出王叔远的
“奇巧” ,从而也突出了说明中心。
阅读第二段,思考:
窗上对联为什么要刻“山高月小,水落石
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这十六个
字?
这十六个字是《赤壁赋》中的名句,刻
上它们,暗示核舟所刻的是“大苏泛赤
壁”,使“核舟”内涵丰富。
阅读第二段,思考:
研读第三段,讨论下列问题:
这一段是介绍船头部分,着重说明什么?
着力表现苏轼、鲁直和佛印三位游览者神情态度。
“苏、黄共阅一手卷”和佛印“矫首昂视”的神
态呼应前文什么内容? 呼应“各具情态”。
作者在说明舟头三人时,着墨最多的是谁,为什
么?
你从哪 些描述可以看出雕刻家技艺的奇巧、精湛?
小结第三段:
这段文字,说明人物神情态度按照由主要到次
要的顺序,描述每个人物又是按照由上部到下
部的顺序,层次分明。
研读第四段:
这一段是按什么结构说明舟尾
布局的?
主要运用了总分结构。
这一段描述“舟子”神情动作渲染了一
种什么氛围?
愉悦、轻松、活泼自乐。
阅读第五段,想一想:
这段文字中哪些说明可以表现雕刻技艺高
超这一中心?
细若蚊足,钩画了了。
写正面用了三段文字,写船背面为什么只用
一小段文字呢?
这是为了突出“核舟”的主题,同时
也表现作者主次分明的技巧。
空
间
顺
序
舟(正面)
(主体部
分)
船舱(中间) 上有箬篷 旁有小窗
(16个字)
游览者(船头) 佛印右 苏轼中
鲁直左 (从左到右)
舟子(船尾):一人仰面啸呼状
一人俯听茶声然
舟(背面):题名(14字) 篆章(4字)
关于苏轼游赤壁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被诬以诗
诽谤朝廷,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是一个有名无实
的官职。苏轼到任后,心情郁闷,曾多次到黄州
城外的赤鼻矶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
壁赋》等著名作品,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
文章中雕刻家虽取材于这件事,却不受这件事的
拘束。如大苏泛赤壁是确有其事,但当时并没有
鲁直和佛印陪同。
本文采用什么顺序?
全文是逻辑顺序:总——分——总
介绍核舟部分是空间顺序:
先整体后局部——先写舟的尺寸大小,后写船舱、
船头、船尾。
先主后次——
正面是主,背面是次,所以先写正面,后写背面。
船舱是主,船头、船尾是次,所以……
船头是主,船尾是次,所以……
苏东坡是主,黄鲁直、佛印是次,所以……
说明顺序:
核
舟
总说核舟的规格
舟正面
船舱
船头
船尾
舟背面
逻
辑
顺
序
空
间
顺
序
说明顺序: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船头坐三人
中轩敞者
舟尾横卧一楫
其船背稍夷
整体
局部
中间
两边
船背
空
间
顺
序
介绍核舟上人物的顺序:
船头三人:
中间—两边的空间顺序
主要—次要的逻辑顺序
船尾二人:
右—左的空间顺序
每个人物:
上—下的空间顺序
课文如此细致地介绍核舟这雕刻品的艺术
形象,说明了什么?
说明雕刻家构思的巧妙,显示出古代工艺美术的卓
越成就,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者的高超技艺。
这是一篇介绍事物的_______。题目中的“记”在
这里是___________的意思。文章全面而如实地描
述了雕刻在核舟上的人和物,活灵活现,使人能
领会神奇的刻工。
题目《核舟记》的“记”是不是“记叙”?
说明文
描述、摹写
作图要求:
1、一个长2.9cm,宽2cm的长方形;
2、在长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椭圆;
3、在椭圆图内尽可能大地画一条乌篷船(带篷的船);
4、在船头画三个人(两人坐着,一人斜躺);
5、船尾画两人;
6、在船舱画四扇窗户;
7、在每扇窗户上写两个字。
动手画画看
八年级语文•下(R版)
第 三 单 元
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
峨冠( ) 衣褶( )
二黍许( ) 椎髻( )
罔不( ) 多髯( )
贻赠( ) 箬篷( )
糁之( ) 袒露( )
矫首( ) 壬戌( )
•
•
•
•
•
•
•
•
• •
• • • rén xū
é zhě
shǔ jì
wǎng rán
yí ruò
sǎn tǎn
jiǎo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罔不因势象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尝贻余核舟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八分有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矫首昂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船背稍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细若蚊足,钩画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而计其长曾不盈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 •
• •
顺着、就着。 模拟。
赠。
零数、余数。
举。
平。
清楚明白。
竟然。 满。
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______”同“______”,意为___________________。
(2)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
“______”同“______”,意为___________________。
诎 屈 弯曲
衡 横 与“竖”相对
4.下列句中“为”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
A.中轩敞者为舱
B.通计一舟,为人五
C.不足为外人道也
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
•
•
B项和例句中的“为”都是“雕刻”的意思。
B
•
5.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B.箬篷覆之
C.居右者椎髻仰面
D.处处志之
B
B项“箬篷”名词用作状语,其他三项都是名词用作动词。
• •
• •
• •
•
6.翻译下列句子,体会文言文数量词与现代汉语中的用法有何不同,
然后归纳出来。
(1)苏、黄共阅一手卷。
(2)舟尾横卧一楫。
(3)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4)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
(5)文言文数量词与现代汉语中的用法的不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苏东坡、黄鲁直共同看着一幅横幅的书画长卷。
船尾横摆着一支船桨。
还刻有一个篆字图章,刻的字是“初平山人”,颜色是朱红的。
总计一条船,刻了五个人、八扇窗。
大 多 数 文 言
文有数词而无量词,数词可放在名词后,在翻译为现代汉语时
需补上量词,且数量词一般要放在名词前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选自明代魏学洢编的《虞初新志》。
B.题目“核舟记”中的“记”表明了文章的体裁,在这里有摹
写的意味。
C.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盖大苏泛赤壁云”。
D.文章描述了雕刻品“核舟”的艺术形象,显示出我国古代工
艺美术的卓越成就。
A
《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编的,《核舟记》的作者是魏学洢。
【甲】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
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
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
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
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
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
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节选魏学洢《核舟记》)
一、对比阅读(2018·巴中)
【乙】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
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
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
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
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
扇、一抚尺而已。
(节选林嗣环《口技》)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其两膝相比者 ________
(2)如有所语 ________
(3)两股战战 ________大腿。
靠近。
说话。
•
•
•
9.选出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
A.启窗而观 俄而百千人大呼
B.佛印绝类弥勒 群响毕绝
C.中轩敞者为舱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D.高可二黍许 珠可历历数也
• •
• •
• •
• •
C
10.翻译选文中画线的句子。
(1)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译文:
(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译文:
那个人的眼睛正看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
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其中夹杂着噼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
11.【甲】文为了清楚而有条理地介绍核舟“大苏泛赤
壁”这一主题,作者采用了________说明顺序;
【乙】文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通过刻画“宾客”的神
态、动作等细节,运用____________描写烘托了口
技表演者技艺的“善”。
空间
侧面(间接)
12.【甲】【乙】两文分别表现了民间艺人微雕和口技
技艺的高超。这样有着独特魅力的中华文化遗产,
正逐渐消失。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认为应该怎样来
保护或传承它们呢?(写出两条合理建议)
示例:宣传倡导,全民参与。开展技艺表演进校园
(社区)活动。(或:建议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成立课
外兴趣小组,学习技艺……)
木雕美人
蒲松龄
商人白有功言:在泺口河上,见一人荷竹簏,牵巨犬二。于簏
中出木雕美人高尺余,手自转动,艳妆如生。又以小锦鞯被犬身,
便令跨坐。安置已,叱犬疾奔。美人自起,学解马作诸剧,镫而
腹藏,腰而尾赘,跪拜起立,灵变不讹。又作昭君出塞,别取一
木雕儿,插雉尾,披羊裘,跨犬从之。昭君频频回顾,羊裘儿扬
鞭追逐,真如生者。
二、拓展阅读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安置已 ________ 叱犬疾奔 ________
灵变不讹 ________ 昭君频频回顾 ________
14.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羊裘儿扬鞭追逐,真如生者。
那披了羊皮大衣的男偶扬鞭追逐,真的很像活的人。
完毕。 快速。
差错。 看。
15.本文与《核舟记》都是赞扬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
聪明才智的文章,在描写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核舟记》一文以描写核舟的情态为重点,语言
平实、洗练,描写细腻,特别是摹写舟中人物情
状,不仅貌似,而且传神。而本文则以描写木雕
的肖像与动作为重点,语言生动,将木雕描绘得
栩栩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