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梅岭三章
陈毅
1
、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诗的凝炼、含蓄
的语言以及多种修辞手法。
2
、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构思新颖、想象
奇特的写作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这三首诗
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
三
维
目
标
教学重难点
:
理解诗的凝炼、含蓄的语言以及多种修辞手法,学习构思新颖、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
教法学法:
设疑法、引导法、析读法、讨论法。
课前准备:
朗读录音及相关课件
陈毅
(1901
年
8
月
26
日
-1972
年
1
月
6
日
)
,男,名世俊,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共产党员。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
作 者 简 介
1936
年冬天,陈毅同志在梅山被敌人包围。陈毅同志带着伤病伏 在密密的草丛中
20
多天。考虑到难以脱身,便写了三首诗藏在衣袋里。 不久,敌人一无所获,便悻悻解围而去。
背 景 链 接
旌旗
( )
悬
( )
当纸钱
( )
即为家
( )
应有涯
( )( )
遍种
( )
j
ī
ng
nxu
á
d
à
ng
w
é
i
y
ī
ng
y
á
zh
ò
ng
·
·
·
·
·
·
·
字 音
即为家:
应有涯:
取义成仁:
就
,
便。
边际、止境。
取,选取、成全。成,实现。
词 义
1
、
朗读指导。
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在读中体会诗歌的韵味。
2
、
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结构。
第一章集中抒发视死如归,与反动派血战
到底的豪情壮志;
第二章表达对战友的勉励;
第三章主要表现共产主义必胜的坚定信念,
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1
、小序对我们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小序告诉我们这三首诗写作的时间、地点、缘由和写 作背景。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诗人的革命情怀,及诗人诗以明志的行为,表现了作者革命到底的决心。
2
、找出诗中所用的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
借代:不直接把所要说的事物名称说出来,而用跟它有关系的另一种事物名称代替它。如“红领巾参加植树劳动”中的“红领巾”代替“少先队员”。
借喻:比喻的一种,直接借比喻的事物来代替被比喻的事物,被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都不出现。如“惊涛拍岸,举起千堆雪”中的“雪”比喻浪花。
3
、第三首诗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交流点拨】投身革命,革命就是我的家。“血雨腥风”借喻反动当 局对革命人民的屠杀和镇压。“应有涯”是作者的诅咒,也是预言。“取 义成仁”是引用典故《论语》杀身以成仁”,《孟子》“舍生而取义”。“自由
花”借喻革命成功,大众解放的美好前景。
4
、下泉台,招旧部,斩阎罗,比直接说一定要革命到底好在什么地方?
【交流点拨】(一
)
直观性。它将抽象的观念化作具体形象,使人感到鲜明生动,印 象深刻。(二)含蓄性。阎罗是人人知晓、人人憎恶的阴间暴君,拿来影 射世上反动势力的首领,耐人寻味。(三)深刻性。通过革命将士英魂共 斩阎罗的奇思妙想,表现鞠躬尽瘁,死而不已——比死而后已更深一层 的诗意,这是直说其事和空讲道理所达不到的境界。
5
、这三首诗饱含着怎样的感情?
【交流点拨】饱含着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视死如归的壮烈情怀和对胜利的坚定信念。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1
、
课堂小结
这三首诗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同志无限忠于革命事业,誓 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大无畏精神和为革命英勇献身的崇高思想境界,展 示了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崇高理想。 在写作特色上,写实与想象相结合,构思新颖、想象奇伟,表现了诗 人火一般的革命激情与理想,富有革命的浪漫主义色彩。语言上运用借
代、借喻,引用典故等手法,使语言形象精练。
2
、
拓展延伸
(自创题)我们学的哪两句诗歌也表现了视死如归的气概?
【交流点拨】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
背诵这三首诗。
布 置 作 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