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大自然的语言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习题课件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萌发(méng) 悬殊(xuán) 记载(zǎi) 风雪载途(zài)
B.孕育(yùn) 显著(zhù) 差别(chā) 差强人意(chà)
C.翩然(piān) 簌簌(sù) 连翘(qiáo) 翘首以待(qiào)
D.农谚(yán) 海棠(táng) 次第(dì) 销声匿迹(nì)
•
【点拨】 B项“差强人意”的“差”应读chā;C项“翘首
以待”的“翘”应读qiáo;D项“谚”应读yàn。
• •
A
•• •
•• •
•• •
•
•
•
•
2.根据课文内容选词填空。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________(A.清醒
B.苏醒C.复苏)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
______(A.次第 B.依次 C.全部)开放。再过两个月,
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
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
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______(A.纷纷 B.唰
唰 C.簌簌)地落下来。
B
A
C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B.去年暑假,我们从巴中去了西双版纳;今年暑假,我
们又将周而复始地从巴中出发去海南三亚。
C.寒冬腊月,屋外一片衰草连天,大兴西瓜种植基地
的温室大棚里却是绿意融融。
D.历代的国画创作者更是不惜笔墨地描绘草长莺飞的
美妙春景。
【点拨】 “周而复始”指一次又一次地循环,用在这
里不合语境。
B
• • ••
• • ••
• • ••
• • ••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
A.我们将通过植树造林,使有着“山水洲城”美誉的长沙山更青,
水更碧。
B.长沙市计划三年建设大约600余座公园,使之成为“千园之城”。
C.随着城市街头共享单车的出现,不仅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便利,
而且环保、经济。
D.烈士公园的国庆节张灯结彩,花团锦簇,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
A
【点拨】 B项语意矛盾,应删去“大约”或“余”;C项成分残缺,
可删去“随着”;D项语序不当,“烈士公园的国庆节”应改为
“国庆节的烈士公园”。
5.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
(1)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
麦插禾。”( )
(2)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
(3)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
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 )( )
引用
打比方
举例子 列数字 作比较
6.仿照画线句,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与画线的句子构
成排比句。
大自然给予我们许多的人生启示:蝉在枝头鸣叫,是
为了唱响生命的赞歌;种子在土里静卧,是为了积蓄成长
的力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一:雄鹰在蓝天翱翔 是为了探寻奋斗的目标
示例二:落叶在风中飞舞 是为了展示曼妙的舞姿
7.结合本文内容探究下列诗句蕴含的物候现象。
(1)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
判官归京》)
反映了物候现象与纬度的关系。
【点拨】诗句的意思是:北风席卷着大地把白草吹折,塞
北的天空八月就飞起大雪。结合地理常识和诗句的意思可
知,塞北由于纬度较高,相比较于纬度较低的中原地区气
候更为寒冷。因此可以反映出物候现象与纬度的关系。
7.结合本文内容探究下列诗句蕴含的物候现象。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
桃花》)
反映了物候现象与地势高下的关系。
【点拨】诗句的意思是:平原地区四月百花就落尽了,
而高山古寺之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由诗句中的“人
间”和“山寺”可以看出是因为地势高下不同。
8.【训练点:题目的作用】作者用“大自然的语言”来做文章
的标题,有什么好处?
一、语文要素训练
作者用“大自然的语言”做标题,新颖别致,富有
表现力,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贴切风趣。如
果用“简介物候学”“物候学与农业生产”就显得呆板、
乏味。
9.【训练点:说明文语言】试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
达作用。
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
寒冷。
“凡是”表示范围,说明无一例外,只要是近海的地
方,就一定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寒冷。这体
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 •
10.【训练点:说明顺序】作者在介绍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
个因素时,使用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或互换)?为什么?
不能调整。这四个因素是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
次排列的。纬度影响最大,经度的差异次之,高下的差
异又次之,古今的差异最次。
阅读“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春天提前九天。”完成习题。
二、精段品读
11.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纬度、经度的差异、
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
有必要。因为这是读者比较陌生的现象,只举
一个例子,读者会以为有偶然性,举两个例子,读
者就确信无疑了。
12.在说明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时,作者一共举了两个
例子,有必要吗?为什么?
13.“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的原
因是什么?
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
和,春天反而寒冷。
14.产生“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的原因是什么?
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
气温反比低处高。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
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形成“山脚有霜而山
腰反无霜”的现象。
15.在这几段文字中,除了举例子,作者还使用了哪些说
明方法?请找出来,抄在下面。
引用作比较、列数字: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
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
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
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16.对画线部分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甲】【乙】【丙】//【丁】
B.【甲】//【乙】【丙】//【丁】
C.【甲】【乙】//【丙】【丁】
D.【甲】【乙】//【丙】//【丁】
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19页第16-20题。
三、拓展阅读
[2018·安徽]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习题。
16.对画线部分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甲】【乙】【丙】//【丁】
B.【甲】//【乙】【丙】//【丁】
C.【甲】【乙】//【丙】【丁】
D.【甲】【乙】//【丙】//【丁】
B
【点拨】本题考查划分层次。细读画线部分可知,甲说明
雾凇的形成的条件,乙丙说明了冬季水汽的凝结,丁说
明了大风是雾凇形成过程中的天敌。综上所述,层次划
分为:甲∥乙丙∥丁,故选B。
17.第⑥段使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各有何作用?
【点拨】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辨析。答题时,
根据句子特征找相关的说明方法,注意表说明 方法的
语言标志。回答格式:这段文字运用了(说明方法),
(准确地/具体地/生动地/清楚地)说明了(说明对象)
的XX(特点)。第⑥段介绍雾凇两种主要形状,是分
类别的说明方法;有介绍了什么是粒状雾凇,用了下
定义的说明方法。让读者对雾凇的形状有了更具体的
认识。
17.第⑥段使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各有何作用?
①分类别:明确说明了雾凇的两种主要形状;②
作诠释:准确解释了硬凇与软凇的特征和区别,让读
者对雾凇的认识更加明晰。
18.选文从雾凇外表的__________美说到雾凇形成的条件,
再说到雾凇内在的________,运用了________说明顺序。
通透灵动
【点拨】本题考查的是说明顺序的判断。通读全文,这
篇文章首先由雾凇外表的通透灵动说到雾凇形成的条件,
再说到雾凇内在的优秀品质,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优秀品质 逻辑
19.请用平实的语言概述雾凇在改善环境方面的作用。
【点拨】本题考查提取信息。根据题目的要求,结合材
料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可以作答。.结合文章第⑦段
“雾凇篷松的结构能够吸附大量空气中的污染颗粒,是
空气的天然′净化器′”,第⑧段“雾凇是天然的′负氧离
子发生器′”, 第⑨段“雾凇还是环境的天然′消毒器′”
可概括作答。
19.请用平实的语言概述雾凇在改善环境方面的作用。
①雾凇是空气的天然“净化器”;②雾凇是天
然的“负氧离子发生器”,可以增加空气中的负氧
离子;③雾凇是环境的天然“消音器”,能让环境
变得幽静。
20.雾凇奇观的形成给你哪些启示?
示例:人生的成功如同雾凇奇观的形成,需要做好充分准备,
付出艰辛努力,还要抓住机遇。
【点拨】本题考查文章的启示。第⑤段说明了雾凇奇观形成
的两个条件:①冬季寒冷漫长,而且空气中水汽充足;②天
晴少云,静风或是风速很小。第①点启示我们“人生准备的
漫长和充足”;第②点启示我们“人生过程中的机遇”。
21.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
B.某些地区不能完全按照二十四节气所言来指导农事活动。
C.有的专家认为二十四节气已不再具有生产方面的指导意义。
D.二十四节气已全面渗透进我们的生活,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片 段 练 笔
【点拨】“有的专家认为二十四节气已不再具有生产方面的指
导意义”表述不准确,材料中说的是“有专家还指出,二十四
节气对于城市人来说也不再具备生产方面的指导意义。”
C
①画面上“谷雨”二字,雨水落在农田里,稻穗在
雨水滋润下茁壮生长。②旁边的农夫戴着草帽扛着锄头,
谷雨时节是农民的农忙时节。③每年公历4月20日前后
太阳到达黄经30度时为谷雨。④谷雨节气的民间习俗有:
喝谷雨茶、食香椿、祭仓颉。(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2)观察材料一提供的图画,说说画面上介绍了和“谷雨”节
气相关的哪些内容?
依然是指导农事活动的重要依据;在生活习
俗中传承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能
提醒人们尊重自然、保护自然。
(3)二十四节气在现代生活中有何价值和意义?
22.除了本文讲述的“语言”之外,你还懂得哪些“大自然的语言”?
请模仿本文第一、二自然段的文字,写一段话来介绍它们。
例文:燕子呢喃,春风拂面,杨柳飘舞,告诉我们春天来了;
夏荷袅娜,蝉声聒噪,烈日炎炎,告诉我们夏天来了;枫叶火红,
田野金黄,落叶纷飞,告诉我们秋天来了;白雪皑皑,粉妆玉砌,
冬梅傲寒,告诉我们冬天来了。鱼鳞上的圆圈,告诉我们鱼的年
龄;三叶虫的化石嵌在喜马拉雅山巅,告诉我们这里曾是浩瀚的
海洋。其实人有语,物有声,大自然也会说话。
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A.“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
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
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迷。
B.两个陆块在那里聚合并缓慢地褶皱变形。南极和澳大利
亚也已相互分离。
C.它是由膨胀火球的巨大压力形成的。似乎可以肯定地说,
斯石英也应该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在这种情况
下,它可通过火山喷发被携带到地表。
•
•
•
•
•
•
•
•
(1)加点字的读音或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深渊(yuān) 不解之迷
B.喷发(pèn) 岛屿链
C.地壳(ké) 褶皱
D.缓慢(huǎn) 携带
•
【点拨】 A项“不解之迷”应为“不解之谜”;B
项“喷”应读pēn;C项“壳”应读qiào。
D
•
•
•
•
•
•
•
(2)文中画线的词语词性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地质界
B.答案
C.深渊
D.膨胀
【点拨】 “膨胀”是动词,其他三项都是名词。
D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其中饮食文
化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更远的年代。
B.相同的遭遇、彼此的扶助使得两个人的关系越来越致密,友情
越来越深厚。
C.各级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人才梯队建设,真诚关心、爱护人才,
增强人才凝聚力,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
D.足球场上,主队配合得天衣无缝,让客场作战的曼联无从进攻。
【点拨】 “致密”的意思是“细而密;细致精密”,用在这里不
合语境,可改为“亲密”。
B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读经典作品,会拓宽我们的人生感受和视野。
B.浅浅的水面托起无数错落的石山、石壁,又折映出婆
娑多姿。
C.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
奉献精神的儿子。
D.恐龙灭绝事件认为是由约6 500万年前的一颗陨石撞
击地球所导致。
C
4.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
(1)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
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 )
(2)如果在850℃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
子。( )
(3)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
( )
(4)然而,这些生物的命运比其他同类要悲惨得多,因为板块把它
们向南携带到了极地。( )
打比方
列数字
作比较
作比较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被压扁的沙子》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反思,证明星
体撞击地球是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
B.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大陆漂移说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
证据。
C.恐龙化石之所以遍布于世界各地,是因为恐龙四处迁移。
D.本课这两篇文章都有力地证明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
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的道理。
C
【点拨】恐龙化石之所以遍布于世界各地,是因为大陆在漂移,
而不是因为恐龙自己在迁移。
6.【训练点:说明方法】试分析下列句子中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
表达作用。
例如,1987年就有人指出,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
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
绝的巨大灾难。
一、语文要素训练
举例子。列举了1987年就有人指出地球火山爆发也可
能造成生物大量灭绝的例子,直观具体地说明了并不是所
有的科学家都认为恐龙的灭绝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使文
章更令人信服。
7.【训练点:说明文语言】试分析句中的加点词是如何体现
说明文语言特点的。
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
“似乎”有好像的意思,在这里表推测。因为这里所
涉及的问题本身就是一种假想,如果没有“似乎”一词,
就表示十分了解当时陆地的环境,与事实不相符。此处体
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
阅读课文“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
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回答问题。
二、精段品读
8.选文第三段得出的论断是( )
A.恐龙遍布于世界各地。
B.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发现了恐龙化石。
C.恐龙在南极出现过。
D.在地球上除了南极,其他大陆上都发现有恐龙化石。
A
9.“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
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骨骼化石。”这句话运用
的说明方法是( )
A.列数字 B.举例子 C.引用 D.打比方
B
10.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我国在卫星探测方面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的重要标志是
“张衡一号”的发射。
B.“张衡一号”能以标准手段对我国6级以上、全球7级的
地震进行电磁监测。
C.帆板对日能保证太阳能帆板为“张衡一号”供应能源。
D.“张衡一号”传感器灵敏度极高,可以分辨巨浪浪尖的
小水珠。
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22页第10-14题。
三、拓展阅读
10.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我国在卫星探测方面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的重要标志是
“张衡一号”的发射。
B.“张衡一号”能以标准手段对我国6级以上、全球7级的
地震进行电磁监测。
C.帆板对日能保证太阳能帆板为“张衡一号”供应能源。
D.“张衡一号”传感器灵敏度极高,可以分辨巨浪浪尖的
小水珠。
C
【点拨】根据第⑤段中的“无磁化要求太阳能帆板不能转动,
但为了保证卫星能源供应,又必须让帆板对日。”可知选C。
11.“张衡一号”集合的航天技术创新成果有哪些?
电磁洁净度高;传感器灵敏度高;信号处理
单元处理精细。
【点拨】从“张衡一号”的不同特点的分类入手,
概括它所集合的创新成果。
12.文章第⑥⑦⑧段的顺序能不能调换,为什么?
不能,第⑥段与第⑦⑧段是总分关系,第⑦⑧段是按
从探测信号到处理信号的先后顺序写的。
【点拨】细读这三段可知,第⑥段为总说,点明了“张
衡一号”的主要载荷是电场探测仪。第⑦和第⑧段分说,
第⑦段介绍了“张衡一号”是如何探测信号的,第⑧段
介绍了“张衡一号”是怎样处理信号的,先探测,然后
处理,这是逻辑上的先后顺序,所以不能调换。
13.从说明方法的角度,分析第⑧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信号处理单元比喻为“大
脑”,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其在探测仪中的重要地位。
【点拨】可从所描写的内容方面入手,第⑥“张衡一号”
的主要载荷,是用于探测卫星轨道环境空间电场的电场
探测仪。这也是目前国际上运行在太阳同步轨道功能配
置最全的空间电场探测仪器。是总述,然后分析⑦⑧在
结构上的顺序。据此作答。
14.分析第②段加点词语的语言特点。
“初步”表示开始阶段,说明“张衡一号”对地震前
后电离层响应变化的探测技术尚处于起始阶段,还需进一
步发展,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点拨】“初步”,说明“张衡一号”对地震前后的探
测技术还不成熟,结合说明文语言运用的特点,分析可
知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15.某市火山口公园引进“恐龙园”,园内30多种逼真的巨
型恐龙让人仿佛置身于白垩纪神秘的热带雨林中。八年
级(3)班的同学们参观“恐龙园”之后开展了有关的活
动,请你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
片 段 练 笔
(1)【材料探究】给下面一段文字补写一个结论。
古生物学家告诉我们,恐龙原本都是小个子,经过亿
万年的不断“发福”,终于变成生命史上最庞大的动物而
走上穷途末路。今日世界上的大象、长颈鹿、大熊猫,当
初都曾有灵活小巧的身躯,随着一代代自我膨胀,逐渐沦
落 为 珍 稀 的 自 然 保 护 动 物 。 可 见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躯体增大不利于物种的生存和繁衍
【点拨】围绕材料中的“沦落为珍稀的自然保护动物”,
抓住关键词“小个子”“最庞大”“灵活小巧”思考,便
可得出答案。
(2)【口语交际】近期热映的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在不
久的未来太阳即将毁灭,太阳系已经不适合人类生存,
而面对绝境,人类将开启“流浪地球”计划,试图带着
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寻找人类的新家园的故事。为此,
八年级(3)班准备在全校开展宣传“低碳生活”的活动,
请你以学生代表的身份,写一段倡议学生低碳生活的开
场白,在全校大会上发言。50字左右。
示例:同学们,低碳环保逐渐成为一种流行的生活
方式。营造一个低碳的生活环境,应从我们每一个
人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让我们大家一起行动起
来吧!
16.“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
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这段话对
你有什么启发?你能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中举
一两个例子来阐述这一观点吗?写一个150字以上
的片段。
例文:许多事情都是息息相关的。我还记得那次开班会,
主持人让各科课代表说一下学习心得。语、数、英三科的
课代表都说完了,到了物理课代表杨晓帆,她说:“其实
学好前面三科就能学好物理了。学好了语文,你对题目的
理解能力就提高了;学好了英语,以后物理中许多英文专
用名词你就会明白,就会记得更快;学好了数学,更不用
说了,理数是一家,学好了数学,物理也会好。你看,那
三科都学好了,物理的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这样看来,
还真是呢!
7 大雁归来
1.根据拼音写词语。
(1)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3月暖流的(wù ǎi)________时,春天
就来到了。
(2)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继续保持它在冬季的(jiān
mò)________。
(3)第 一 群 大 雁 一 旦 来 到 这 里 , 它 们 便 向 每 一 个 (q i ā n
xǐ)________的雁群喧嚷着发出邀请。
雾霭
缄默
迁徙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响亮 稀疏 盘旋 目空一切
B.沼泽 堵注 狩猎 偷偷摸摸
C.水洼 瞄准 弥慢 不可预期
D.邀请 枯躁 香蒲 环颈雉
【点拨】 B项“堵注”应为“赌注”;C项“弥慢”应为
“弥漫”;D项“枯躁”应为“枯燥”。
A
3.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火山、地震等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而现在,“板块
构造”理论为这些问题提供了答案。
B.一旦手中有权就摆出一副目空一切、不可一世架势的人,
是不会有好下场的。
C.返回的雁群,像凋零的枫叶一样,摇晃着从空中落下来。
D.时值严冬,寒风刺骨,草原天气扑朔迷离,到处是污泥
冰雪,连篝火也点不着。
D
• • • •
• • • •
• • • •
• •
4.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笑——就像母亲面对无
知的孩子那样的笑。
B.“是一只老鼠。”我说,接着补充了一句,“也许是一只田鼠。”
C.通过对春雁集会的日常程序的观察,人们注意到,所有的孤雁都有
一种共性:它们的飞行和鸣叫很频繁,而且声调忧郁。于是人们就
得出结论:这些孤雁是伤心的单身。
D.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
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D
【点拨】 “三、四里”是约数,中间不能用顿号,应把顿号删去。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让适当的人处在适当的位置上,承担适当的责任是非常重要的。
______大雁这种团队性强的动物,总是能给人以无限的启发。
①雁群会挑选一只最强壮的大雁担任头雁,掌控方向,带领所有的大
雁飞翔。
②雁阵中也蕴含了这个道理。③爱护、关怀、鼓舞每一只大雁,防止
它们掉队。
④这样的安排既保证了团队的飞行效率,又保护了新生力量的成长。
⑤然后挑选另外两只强壮的大雁断后,让它们照顾年幼体弱的大雁。
A.①⑤④③② B.②①⑤③④
C.①②④③⑤ D.②①④③⑤
【点拨】观察①句和②句可知,①句直接说了雁群中领头大雁之事,
与语段首句之间并无直接联系,由②句中的“也蕴含了这个道理”这
句话中的关联词“也”字可知,这句话是对语段首句话表示赞同,又
引起下文雁群之事,两句之间存在顺承关系,故而断定②句为首句,
①句紧跟②句之后,排除AC。⑤句讲述雁群挑选强壮的大雁断后并照
顾年幼体弱的大雁,③句则具体讲这两只大雁的工作内容,接着④句
讲雁群这样安排的好处,这三句之间存在事物发展的逻辑关系,应该
是⑤③④,所以选B。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让适当的人处在适当的位置上,承担适当的责任是非常重要的。
______大雁这种团队性强的动物,总是能给人以无限的启发。
①雁群会挑选一只最强壮的大雁担任头雁,掌控方向,带领所有的大
雁飞翔。
②雁阵中也蕴含了这个道理。③爱护、关怀、鼓舞每一只大雁,防止
它们掉队。
④这样的安排既保证了团队的飞行效率,又保护了新生力量的成长。
⑤然后挑选另外两只强壮的大雁断后,让它们照顾年幼体弱的大雁。
A.①⑤④③② B.②①⑤③④
C.①②④③⑤ D.②①④③⑤
B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大雁归来》标题中“归来”意味着曾经离去,在离去与归来中
蕴含着生物对气候、环境的反应。
B.《大雁归来》一文表达了作者对野生动物的喜爱之情,呼吁人们
保护野生动物。
C.《大雁归来》一文做到了形象性、知识性、抒情性的完美结合。
D.利奥波德是一个热心的观察家,一个敏锐的思想家和一个造诣极
深的文学巨匠,也是一个有着国际权威的科学家和环保主义者,
被称为“英国新保护活动的‘先知’”。
D
【点拨】利奥波德是美国生态学家。
7.下面说法不能说明“啄木鸟真的是益鸟”的一项是( )
A.啄木鸟的啄洞会为某些病菌、害虫的滋生提供入口,导致少量
树木死亡。
B.啄木鸟的啄洞不仅能为次级洞巢鸟所用,还能为一些哺乳动物
提供繁殖栖息场所。
C.啄木鸟对天牛、柳瘿虫、黄刺蛾等害虫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D.啄木鸟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总体上利远远大于弊。
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25页7-9题。
[2019·天津]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7.下面说法不能说明“啄木鸟真的是益鸟”的一项是( )
A.啄木鸟的啄洞会为某些病菌、害虫的滋生提供入口,导致少量
树木死亡。
B.啄木鸟的啄洞不仅能为次级洞巢鸟所用,还能为一些哺乳动物
提供繁殖栖息场所。
C.啄木鸟对天牛、柳瘿虫、黄刺蛾等害虫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D.啄木鸟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总体上利远远大于弊。
A
【点拨】A选项“啄木鸟的啄洞会为某些病菌、害虫的滋生提供入
口,导致少量树木死亡”讲的是啄木鸟对树木的破坏,显然不能说
明“啄木鸟真的是益鸟”。
8.下面对文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使用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杨树林的面积特别大。
B.使用列数字、分类别的说明方法,说明进行实验和得出结论所用
的时间很长。
C.使用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啄木鸟“森林医生”的称
号名不虚传。
D.使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森林中害虫特别多,对森林生态系
统造成严重影响。
C
9.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角度看,所有鸟都是生态系统的组成
部分,鸟并无“益”与“害”之分。
B.第③段中加点词“一般”表示通常的情况,体现了说明文
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C.第④段中加点词“基石”,说明啄木鸟在整个森林生态系
统的群落组织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D.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条理清晰地说明了啄木鸟是益鸟的原
因,也对文章开头的疑问进行了解答。
【点拨】本文先从一篇文章称啄木鸟绝非“益鸟”写起,
引出说明的内容,然后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角度”“促
进生物多样性的角度”和“啄木鸟‘森林医生’的称号可
名不虚传”三个方面说明了“啄木鸟真的是‘益鸟’”。
由此可见,文章采用的是逻辑顺序,并不是时间顺序。
9.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角度看,所有鸟都是生态系统的组成
部分,鸟并无“益”与“害”之分。
B.第③段中加点词“一般”表示通常的情况,体现了说明文
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C.第④段中加点词“基石”,说明啄木鸟在整个森林生态系
统的群落组织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D.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条理清晰地说明了啄木鸟是益鸟的原
因,也对文章开头的疑问进行了解答。
D
8 时间的脚印
1.下列加点字注音、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犹豫(yù) 踪迹(zōng) 铜壶滴漏
B.山麓(lù) 地壳(ké) 海枯石烂
C.沟壑(hè) 粗糙(zāo) 悬涯绝壁
D.龟裂(guī) 消逝(shì) 楔形文字
【点拨】 B项“壳”应读qiào;C项“糙”应读cāo,“悬
涯绝壁”应为“悬崖绝壁”;D项“龟”应读jūn。
• •
A
• •
• •
• •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地球上某些地方的岩石在被破坏,同时它们又被陆续搬运到低洼的
地方________起来,开始了重新生成岩石的过程。
(2)有时候,在粗糙的岩石上________着的岩层,它里面的物质颗粒却
逐渐变细了,这是什么道理呢?
(3)许多生物的尸体由于和泥沙埋在一起,被泥沙紧紧包裹住,没有毁
灭消失,而让别的矿物质________了它的遗体,保留了它的外形
甚至内部的构造。
A.堆积 覆盖 填充 B.沉积 堆积 覆盖
C.堆积 沉积 填充 D.沉积 覆盖 填充
A
3.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有阴影,光明才更加耀眼,复杂的全球经济形势让世界更加意识
到中国方案的重要。
B.金承志先生创作了诸如《张士超你昨天晚上到底把我家钥匙放在
哪里了》《感觉身体被掏空》《春节自救指南》等合唱作品,内
容贴近当下生活,形式新颖别致,引起了广泛共鸣。
C.我们还可以看到一种古老的计时装置:铜壶滴漏——水从一个铜
壶缓缓地滴进另一个铜壶,时间过去了,这个壶里的水空了,那
个壶里的水却又多了起来。
D.这里在死亡,那里在生长;这里在建设,那里在破坏。
A
【点拨】“有阴影,光明才更加耀眼”后应该为句号。
4.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
(1)当然我们也不能忘掉人的作用。例如,在建筑兰新铁路的时候,
一个山头在几分钟内就被炸掉了。( )
(2)例如,很多地方都发现了一种海洋生物三叶虫的化石。它告诉
我们,在6亿多年前到5亿多年前的那个叫作“寒武纪”的时
代,地球上的海洋是多么宽广。( )( )
举例子
举例子 列数字
5.下面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事物说明文,为我们解析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
B.本文作者在叙述中,始终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将静态观察与动态分
析、历史思考与现实认识融为一体,赋予大自然中“时间的脚印”更
为深广的意义。
C.本文大量使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D.本文中大量独立成段的单句,有提示重点内容、标示层次结构等作用,
使文章脉络清晰。
A
【点拨】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
6.概括地说,石头慢慢“烂”掉的原因是什么?
石头慢慢“烂”掉有以下几个原因:水、氧气和二氧
化碳把石头中的一些物质溶解了,使另一些物质发生了化
学变化;冰碴儿对石头的撑裂作用导致石头慢慢“烂掉”;
冷热变化导致石头持续热胀冷缩直至碎掉;生物的进攻。
总括而言,就是“风化作用”。
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27页6-9题。
7.石头慢慢“烂”掉的破坏者有哪些?
水分、氧气、二氧化碳、低温、冷热变化、
生物。
8.文章写秦始皇的石碑、列宁格勒博物馆的人
面狮身石像有何作用?
举例说明石头确实会烂掉;同时也以这
些生动的例子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9.你怎样理解“在‘风化作用’的攻击下,没有不
‘烂’的石头”这句话?
这是一个双重否定句,起强调作用,表示风
化作用很强大,在其作用下石头也会“烂”掉。
课文链接真题练(三)
1.[2019·绍兴]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这里,鸣响着史前的风铃,流淌着远古的诗情,滋润
着世事的沉浮;这里,有和畅(huì)______风、镜湖月影,
有竞秀千岩、廊桥遗梦;这里,有枕河人家、黛瓦粉墙,
有运河蜿蜒、鸟篷咿呀……这里,一半是水,一半是岸,
错落有(zhì)______地镶嵌在中国东南之隅,宛若一幅诗意
浓郁的江南水墨,透达出她那深邃而 远的掌故逸事。她,
就是蠡城绍兴。
(节选自《蠡城物语·序》)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和畅(huì)______风 错落有(zhì)______
(2)给文中 处选择合适的汉字。( )
A.幽 B.悠
致
B
惠
2.[2019·台州]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任务。
芒种为五月季。“芒”是指稻麦,麦子到此时为
始熟,田野里开始(mí)______漫着新麦的清香,水稻此
时 则 不 可 种 , 稻 田 里 也 已 一 片 新 绿 , 令 人 心
(kuàng)______神(yí)______。此时草厚螳螂生,螳螂飞
捷如马,故又称“飞马”,它是捕蝉高手,却总意识不
到黄雀在后。螳螂两足如斧,故又称“斧虫”,这斧令
它自以为螳臂能挡车,这实在是有些可笑。
(选自《微谈节气》)
(1)根据拼音写汉字。
(mí)______漫 心(kuàng)______神(yí)______
(2)根据语段内容写一个与螳螂有关的成语。
(3)下列诗句内容与语段所写的节气相符的一项是( )
A.书架斜斜设,梅花细细香。
B.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
C.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弥 旷
怡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或:螳臂当车(螳臂挡车)]
B
3.[2018·安徽]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森林是地球之肺,对保护环境具有重要作用,但我
国的森林fù盖率却比较低,这难道不令人担忧吗?
1981年,我国立法规定适龄公民必须lǚ行植树义务。
政府通过广泛宣传,持续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使人
均绿地面积有所增加。放眼未来,我们必须进一步行动
起来,自觉爱绿、植绿、护绿,让绿水清山遍布祖国大
地。
•
•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fù( )盖 比较( ) lǚ( )行
(2)最后一句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___” ,正
确写法是“___________”。
覆
绿水清山
jiào 履
绿水青山
•
(3)“适龄公民”中“适”的意思是( )
A.切合、相合 B.刚才、方才
C.往、到 D.舒服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这很令人担忧。
A
4.[2019·威海改编]下列字形、加点字字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隐匿(nì) 绮丽(qǐ) 饶头(ráo) 随声附和(hè)
B.亘古(gèn) 蓦然(mò) 萧瑟(xiāo) 一拍即合(jí)
C.褶皱(zhě) 消声匿迹(nì) 谨记(jǐn) 转弯抹角(jiǎo)
D.脊梁(jǐ) 花卉(huì) 癖好(pǐ) 诚惶诚恐(huáng)
C
•
•
•
• •
•
•
• •
•
•
• •
•
•
•
5.[2019·青岛]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
项是( )
A.绿茵茵的草地,踩在上面软软的,空气里弥(ní)漫着青草味
儿,置身其中,我们仿佛回到了童年。
B.展览馆里,一只泥塑小猪半蹲在地上,眼珠瞥向一侧,嘴角
露出狡黠(jié)的微笑,显得俏皮又灵动。
C.优秀的传统并不是静止不动的历史沉淀物,而是亘(gèn)古
绵延的长流,这是不言而喻的。
D.北京世园会5G体验馆里,高清投影投射的画面上,老人笑
脸上的褶(zhě)皱清晰可见,给人极大的视觉震憾。
C
• • • •
•
•
• • • •
•
• ••
6.[2018·金华]下列两副对联分别写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
哪个节气?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出相应节气填在横线上。
(1)闻得春雷动,只是一声,虫醒桃开莺恰恰;说来地气苏,
正逢二月,牛耕日暖雨微微。
(2)昼夜等长,旧巢又是栖玄鸟;暑寒渐易,新柳皆来扭绿腰。
(1) ________ (2) ________
备选答案:立春 雨水 惊蛰 春分 白露 秋分
惊蛰 春分
课文链接真题练(四)
1.[2019·临沂]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龟裂(jūn) 黝黑(yǒu)
忍俊不禁(jīn) 锐不可当(dāng)
B.确凿(záo) 狡黠(xiá)
怏怏不乐(yàng) 屏息凝神(bǐng)
C.妥帖(tiē) 襁褓(qiǎng)
铢两悉称(chèn) 忧心忡忡(chōng)
D.抽噎(yē) 恪守(kè)
挑拨离间(jiān) 茅塞顿开(sè)
•
•
•
•
D
•
•
•
•
•
•
•
•
•
•
•
•
2.[2019·北部湾]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星宿 谨慎 波澜不惊
B.喧哗 纯萃 门庭若市
C.格局 菜畦 无可耐何
D.潮讯 倜傥 郑重其事
A
【点拨】B项中“纯萃”应为“纯粹”;C项中“无可耐何”
应为“无可奈何”;D项中“潮讯”应为“潮汛”。
3.[2018·成都]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们不知道地球为什么要发那么大的脾气,它把岩石融化成沙砾,
把峻岭劈成深渊。
B.四乡立即传开他的丑闻,老信客声辨不清,满脸凄伤,拿起那把
剪刀直扎自己的手。
C.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历尽心血,几年辛苦,凝
结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D.垂柳全乱了线条,抛举在空中,刹那间僵直了,随即就扑撒下来,
乱得像麻团一般。
D
【点拨】A项“融化”改为“熔化”;B项“声辨”改为“声辩”;
C项“历尽心血”改为“沥尽心血”。
4.[2019·东营]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应对重大挑战、________重
大风险、解决重大矛盾,迫切需要迎难而上、挺身而出的担当精神。
②当________的现代社会与传统文化有了一次次美丽的“邂逅”,中
华文化基因逐渐苏醒,这危机中的微熹,则弥足珍贵。
③加快实施教育扶贫工程,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
育,________贫困代际传递。
A.抵制 喧嚷 阻挠 B.抵制 喧嚣 阻挠
C.抵御 喧嚷 阻断 D.抵御 喧嚣 阻断
D
5.[2019·黄冈]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再见了!朝夕相处的同学们;感谢您!辛勤付出的老师们。
B.习近平主席说的:“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尽显人民领袖爱
人民的崇高风范,也是共产党人崇高品格的写照。
C.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不但将诗词文化与电视媒介有
机结合起来,还重点考虑了诗词文化的意境和表现形式。
D.美好生活是我们的追求,这“美”是什么?看到河北塞罕坝林
场的建设者们,我们有一个最强烈的感受:大写的人,才最美!
D
6.[2019·黄冈]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大国工匠年度人物”评选活动自2018年6月启动以来,全国各
地工会、社会各界人士和广大职工广泛参与、积极响应。
B.中学生要提升文学素养,养成爱读书,尤其是读经典名著,让
书香浸润心灵。
C.从中国的简帛、埃及的莎草纸、欧洲的羊皮卷到今天的电子墨
水屏,人类的阅读载体不断演进,但人们对阅读的热爱,对精
神世界的守望却从未改变。
D.善待自然就是善待自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得好决定着灾害发
生时损失的大小。
C
7.[2019·攀枝花]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
是( )
“二八原则”的简单定义是:花百分之二十的力气,达到百分之八十
的效果。应用“二八原则”时,一般分四步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果断行动,不必纠结是否已经有完美的方案
②在达到百分之八十的效果后收手
③明确你要在什么事情上达成什么效果
④确定达成既定效果最重要的行动
A.④③②① B.③④①② C.③②①④ D.④①②③
B
【点拨】注意逻辑顺序。先明确达成的效果,再确定达成效果的行动,
然后去行动,最后获得效果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