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桃花源记
1
.下面加点字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
.叹惋
(
wǎn
)
林尽水源
(
yuán
)
屋舍俨然
(
yǎn
)
B
.间隔
(
jiān
)
豁然开朗
(
huò
)
怡然自乐
(
yí
)
C
.郡下
(
jùn
)
黄发垂髫
(
táo
)
阡陌交通
(
qiān mò
)
D
.邑人
(
yì
)
刘子骥
(
jì
)
便要还家
(
yào
)
【
点拨
】
B
项“间”应读
ji
à
n
;
C
项“髫”应读
tiáo
;
D
项“要”是通假字,同“邀”,应读
yāo
。
A
•
•
•
•
•
•
•
•
•
•
•
•
•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
缘溪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落英缤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渔人甚异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阡陌交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屋舍俨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咸来问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便扶向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欣然规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后遂无问津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沿着,顺着。
繁多的样子。
对
……
感到惊异。
田间小路。
整齐的样子。
全,都。
沿着、顺着。
打算,计划。
渡口。
•
•
•
•
•
•
•
•
•
•
•
•
3
.下列句中加点字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B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C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D
.后遂无问津者
【
点拨
】
C
项“要”同“邀”,邀请。
C
•
•
•
•
4
.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B
.阡陌交通
C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A
【
点拨
】
B
项语意矛盾,应删去“大约”或“余”;
C
项成分残缺,可删去“随着”;
D
项语序不当,“烈士公园的国庆节”应改为“国庆节的烈士公园”。
•
•
•
•
•
•
•
•
5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
.便舍船,从口
入 屋舍
俨然
B
.欲穷其
林 林
尽水源
C
.武陵人捕鱼为
业 不足为外人道
也
D
.见渔人,乃大
惊 乃
不知有汉
B
【
点拨
】
A
项两个“舍”分别为“舍弃,放下”“房舍”;
B
项两个“林”都为“桃林”;
C
项两个“为”分别为“作为”“向”;
D
项两个“乃”分别为“于是,就”“竟然,居然”。
•
•
•
•
•
•
•
•
6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复
/
行数十
/
步,豁然
/
开朗
B
.余人
/
各复
/
延至其家,皆出
/
酒食
C
.缘溪
/
行,忘
/
路之远近
D
.见
/
渔人,乃
/
大惊,问
/
所从来
A
7
.下面句子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
)
A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B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C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D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
点拨
】
B
项应为“
(
桃花源中的人
)
见渔人,乃大惊,问
(
渔人
)
所从来”;
C
项应为“
(
渔人
)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D
项应为“此人一一为
(
桃花源中的人
)
具言所闻”。
A
8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文中描写桃林景色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文中写桃花源中人生活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
桃花源记
》
中出现了许多成语,如文中与陆游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一个成语是
____________
,源于本文且借指理想中的美好世界的成语是
__________________
。成语“无人问津”出自本文,其原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
。
豁然开朗
世外桃源
后遂无问津者
9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
仿佛若有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____________________
(3)
具答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便要还家
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课文研读
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
类
详细
同“邀”,邀请
•
•
•
•
•
•
请同学们看
《
点拨训练
》
第
34
页第
9-12
题。
10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具答之
B
.为: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不足为外人道也
C
.其:其中往来种作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D
.寻:寻向所志 未果,寻病终
B
•
•
•
•
•
•
•
•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他们自己说
(
他们的
)
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
12
.用文中原句填空:从“
________”“________”
可以看出桃花源中的人们热情好客的特点;从“
________”
可以看出桃花源中人不想让外人打扰。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不足为外人道也
二、比较阅读
1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
阡陌交通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曳舟不得进
____________________
(3)
遂缘小溪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错相通
牵、拉
于是,就
•
•
•
•
请同学们看
《
点拨训练
》
第
34
页第
13-16
题。
14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
樵童牧竖相征逐。
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
打柴和放牧的孩子互相追逐嬉戏。
15
.
【
甲
】
文中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的原因是什么?文章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
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平等地耕田种地,没有战乱。 寄托了作者对没有战乱、宁静淳朴、安居乐业、幸福和谐的理想社会的向往。
16
.根据
【
甲
】【
乙
】
两文的内容,分条概括雪窦山与桃花源的相似之处。
①山阻水隔,很难进入;
②自然环境优美,田园风光如画;
③人们生活安宁和乐。
17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
潜亦无所辞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亦雅咏不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国学阅读
推辞
停止
•
•
请同学们看
《
点拨训练
》
第
35
页第
17-20
题。
1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只要懂得琴中的雅趣
(
就行了
)
,何必非要弹奏出美妙的音乐呢?
19
.从本文中找出与
《
桃花源记
》
中“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20
.从全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与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
不是,他只是作出抚琴的样子。这反映了他无拘无束,率真,面对穷苦的生活自得其乐的性格。
21
.
[2018·
巴中
]
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某校九年级开展“家
·
国
·
梦”的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活动。
(1)
【
家
】
幸福的家
感受亲情、孝亲敬老,让爱住我家。请根据示例,为活动再设计两个内容。
①听成长故事 ②看新旧照片
③
________________
④
________________
片段练笔
示例
:
忆点滴
关爱
(
送温馨
祝福
)
集
孝亲名言
(
写
亲情作文
)
(2)【
国
】
强盛的国
无悔青春,无憾人生,挺起国之脊梁。请根据下面的材料,补写对联。
黄大年,著名地球物理学家。
2009
年,他毅然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到祖国,赤胆忠心,殚精竭虑,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加速推动了我国的“深探”
(
地球深层探测
)
事业,用
5
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
20
年的道路,项目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技术研发实现弯道超车,完成了跨代飞跃,书写了在地球深层探测领域的传奇,展示了归国科学家至诚报国的风采。
2017
年
1
月,他不幸因病去世,年仅
58
岁。
上联:忆往昔,邓稼先鞠躬尽瘁“两弹”扬国威;
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
:
看今朝,黄大年殚精竭虑“深探”写传奇
。
(3)
【
梦
】
复兴的民族
细流汇江,江河成海,我们凝聚力量,描绘民族复兴的蓝图。厉害了,我的国!作为追梦少年的你,写一句座右铭,激励自己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不断前行!
(
要求:不得借用名人名言
)
略。
【
点拨
】
不得借用名人名言,要语句精练,具有激励、警醒之意。
10
小石潭记
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篁竹
(
huáng
)
清冽
(
liè
)
佁然不动
(
yǐ
)
俶尔远逝
(
shū
)
B
.为坻
(
chí
)
为嵁
(
kān
)
心乐之
(
lè
)
往来翕忽
(
xī
)
C
.幽邃
(
suì
)
珮环
(
pèi
)
犬牙差互
(
cī
)
隶而从者
(
dì
)
D
.悄怆
(
chàng
)
寂寥
(
liáo
)
参差披拂
(
cēn
)
蒙络摇缀
(
zhuì
)
•
•
•
•
•
•
•
•
B
【
点拨
】
A
项“俶”应读
chù
;
C
项“隶”应读
lì
;
D
项“怆”应读
chuàng
。
•
•
•
•
•
•
•
•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
水尤清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潭中鱼可百许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俶尔远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往来翕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悄怆幽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清凉
大约
忽然
轻快迅疾的样子
凄凉
•
•
•
•
•
•
•
•
•
3
.辨析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
从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隶而从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清 ①水尤清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以其境过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可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
跟随,跟从
清澈
凄清
大约
能够,可以
•
•
•
•
•
•
4
.下列对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
A
.皆若空游无所依
(
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
B
.心乐之
(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
……
快乐
)
C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名词作状语,向西
)
D
.凄神寒骨
(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
……
感到凄凉
)
【
点拨
】
此处“乐”应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
……
为乐”。
B
•
•
•
•
5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
A
.潭中
/
鱼可百许头,皆若空
/
游无所依
B
.四面竹
/
树环合,寂寥
/
无人
C
.其岸势
/
犬牙差互,不可
/
知其源
D
.以其境
/
过清,不可久
/
居
C
【
点拨
】
:
A
项应为:潭中鱼
/
可百许头,皆若
/
空游无所依;
B
项应为:四面
/
竹树环合,寂寥
/
无人;
D
项应为:以
/
其境过清,不可
/
久居。
6
.按提示写出课文中的相应语句。
(1)
作者描写小石潭周围树木青葱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与朱元思书
》
一文以“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写江水的澄澈,课文中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中从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文中描写小石潭凄清气氛的句子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青
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
潭
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
皆
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
四面
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7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第二段中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侧面描写潭水的清澈。通过具体景物,用静止的画面来写。整段话没有一个字正面写到水,但又无处不在写水。
B
.本文写岸上景物,采用了正面描写的方法,“青”“翠”写颜色,“蒙络摇缀”写形貌,“参差披拂”写动态,寥寥数语,跃然纸上。
C
.作者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如鸣珮环”的水声、“蒙络摇缀”的翠蔓、似空游无依的鱼儿、“斗折蛇行”的小溪
……
把小石潭描绘成一幅美妙的图画。
D
.作者开始游小石潭的心情是快乐的,但只是短暂的快乐,一经凄清环境触发,原本因贬官失意、忧伤和悲凉的心情就自然流露出来了。
A
【
点拨
】
A
项中“通过具体景物,用静止的画面来写”有误,这里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
8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
佁然不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隶而从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课文研读
静止不动的样子
跟随
请同学们看
《
点拨训练
》
第
37
页第
8-12
题。
•
•
•
9
.根据提示,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发现小石潭→
→
介绍小石潭源流→
____________________
观赏潭中景物
感受小石潭气氛
10
.作者叙述发现小石潭的过程用了哪些动词?有何作用?
用了“闻”“伐”“取”“见”等动词,不仅点出小石潭位于人迹罕至的荒僻幽静之处,还为下文突出小石潭周围凄清的环境埋下伏笔。
11
.小石潭的潭水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清澈;通过描写游鱼、日光、影子,从侧面烘托出潭水的清澈。
12
.统观全文,小石潭和作者的境遇有哪些相似之处?这些相似之处给作者带来了怎样的感受?
小石潭处幽僻之地,充满生机却无人赏识,以及小石潭幽深冷寂的氛围与作者的境遇相似。这些相似之处使作者感到悄怆悲凉,心情变得压抑,也含蓄地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
二、拓展阅读
1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
舟行若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类合欢而蔓生,水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永之人未尝游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故以名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到尽头
类似
,
像
曾经
命名
请同学们看
《
点拨训练
》
第
37
页第
13-18
题。
•
•
•
•
1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有小山出水中,山皆美石,石上生青丛,冬夏常蔚然。
有一座小山从水中露出。山上都是好看的石头,上面生长着绿色的草丛,冬夏两季都长得十分茂盛。
15
.请你用“
/”
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由朝阳岩东南水行至芜江可取者三莫若袁家渴。
由朝阳岩东南
/
水行至芜江
/
可取者三
/
莫若袁家渴。
16
.本文第三段描写了袁家渴哪三个方面的美?
石头之美;岩洞之美;草木之美。
17
.
《
小石潭记
》
一文中与本文第四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意思相近,也写出了作者离开的原因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
以其境过清
不可
久居
18
.选文是柳宗元写的“永州八记”之一,结合作者当时的处境,你认为“永之人未尝游焉。余得之不敢专也,出而传于世”这两句话表面上是说面对美好的山水景物,永州的人不会欣赏,实际上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叹?
作者实际上是感叹自己的杰出才华不被朝廷赏识,自己被抛弃在边远地区,无法展示才华。
19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
虎丘去城可七八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而中秋为尤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石光如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同学们看
《
点拨训练
》
第
38
页第
19-21
题。
三、国学阅读
大约
格外
白绢
•
•
•
20
.翻译下面的句子。
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
凡是有月亮的夜晚,开花的早晨,下雪天的黄昏,游人来来往往,纷繁错杂得犹如织布一样,而中秋时
(
这景象
)
格外繁盛热闹。
21
.本文采用了点面结合的取景方式,由面到点,极富层次感。请举例具体说明。
(
可借用原文语句回答
)
示例一:面:箫鼓楼船,无日无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
点:而中秋为尤胜。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
示例二:面:布席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
点: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板而歌,竹肉相发,清声亮彻。
【
点拨
】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了解文章大意。如示例二,先从“面”上写歌喉相斗的情形,这也是中秋虎丘热闹情景的剪影;然后再从“点”上描写箫管声和歌唱声,给人深刻的印象。
22
.“十一”假期是出游的好时节,各大景区的人群熙熙攘攘。文明出游再次成为焦点。
(1)
研读上面两则材料,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片段练笔
示例
:
在旅游景点还存在着许多不文明的行为;旅游景点采取措施,可有效地减少不文明的现象。由此可见,规范文明行为的道路任重道远,良好风气的养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要加大对文明意识的宣传,制定有效的措施。
(2)
某班要举行以“牵手文明,共建和谐”为主题的综合性活动,请你有针对性地设计一项活动;并根据下面所给的上句,任选一句,续写下句,表明你对文明的态度。
①上句:鸟过天空不留痕
②上句:一花一草皆风景
示例
:
开展“文明在我心中”演讲比赛
(
征文比赛
)
示例:
人
游海外勿题名
。
示例:
一言一行
尽形象。
11
核舟记
1
.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
峨冠
(
)
衣褶
(
)
二黍许
(
)
椎髻
(
)
罔不
(
)
多髯
(
)
贻
(
)
箬篷
(
)
糁之
(
)
袒露
(
)
矫首
(
)
壬戌
(
)
é
zhě
shǔ
jì
wǎng
rán
yí
ruò
sǎn
tǎn
jiǎo
rén xū
•
•
•
•
•
•
•
•
•
•
•
•
•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
罔不因势象形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
尝贻余核舟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八分有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矫首昂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船背稍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细若蚊足,钩画了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顺着、就着 模拟
赠
零数、余数
举
平
清楚明白
竟然 满
•
•
•
•
•
•
•
•
•
•
3
.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
______”
同“
______”
,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
“
______”
同“
______”
,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诎 屈 弯曲
衡 横 与“竖”相对
4
.下列句中“为”的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
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
A
.中轩敞者为舱
B
.通计一舟,为人五
C
.不足为外人道也
D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B
【
点拨
】
B
项和例句中的“为”都是“雕刻”的意思。
•
•
•
•
•
5
.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B
.箬篷覆之
C
.居右者椎髻仰面
D
.处处志之
【
点拨
】
B
项“箬篷”名词用作状语,其他三项都是名词用作动词。
B
•
•
•
•
•
•
•
6
.翻译下列句子,体会文言文数量词与现代汉语中的用法有何不同,然后归纳出来。
(1)
苏、黄共阅一手卷。
(2)
舟尾横卧一楫。
苏东坡、黄鲁直共同看着一幅横幅的书画长卷。
船尾横摆着一支船桨。
(
3)
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
(4)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
还刻有一个篆字图章,刻的字是“初平山人”,颜色是朱红的。
总计一条船,刻了五个人、八扇窗。
(
5)
文言文数量词与现代汉语中的用法的不同之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大多数文言文有数词而无量词,数词可放在名词后,在翻译为现代汉语时需补上量词,且数量词一般要放在名词前
7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
.本文选自明代魏学洢编的
《
虞初新志
》
。
B
.题目“核舟记”中的“记”表明了文章的体裁,在这里有摹写的意味。
C
.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盖大苏泛赤壁云”。
D
.文章描述了雕刻品“核舟”的艺术形象,显示出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
A
【
点拨
】
《
虞初新志
》
是清代张潮编的,
《
核舟记
》
的作者是魏学洢。
8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
其两膝相比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如有所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两股战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同学们看
《
点拨训练
》
第
41
页
8-12
题。
一、对比阅读
[2018·
巴中
]
靠近
说话
大腿
•
•
•
9
.选出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
)
A
.启窗而观 俄而百千人大呼
B
.佛印绝类弥勒 群响毕绝
C
.中轩敞者为舱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D
.高可二黍许 珠可历历数也
C
•
•
•
•
•
•
•
•
10
.翻译选文中画线的句子。
(1)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2)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那个人的眼睛正视着
(
茶炉
)
,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其中夹杂着噼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
11
.
【
甲
】
文为了清楚而有条理地介绍核舟“大苏泛赤壁”这一主题,作者采用了
________
说明顺序;
【
乙
】
文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通过刻画“宾客”的神态、动作等细节,运用
____________
描写烘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善”。
空间
侧面
(
间接
)
12
.
【
甲
】【
乙
】
两文分别表现了民间艺人微雕和口技技艺的高超。这样有着独特魅力的中华文化遗产,正逐渐消失。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认为应该怎样来保护或传承它们呢?
(
写出两条合理建议
)
示例:
宣传倡导,全民参与。开展技艺表演进校园
(
社区
)
活动。
(
或:建议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成立课外兴趣小组,学习技艺。
)
二、拓展阅读
1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
安置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叱犬疾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灵变不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昭君频频回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同学们看
《
点拨训练
》
第
41
页
8-12
题。
完毕
快速
差错
看
•
•
•
•
1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羊裘儿扬鞭追逐,真如生者。
那披了羊皮大衣的木偶扬鞭追逐,真的很像活的人。
15
.本文与
《
核舟记
》
都是赞扬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的文章,在描写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
核舟记
》
一文以描写核舟的情态为重点,语言平实、洗练,描写细腻,特别是摹写舟中人物情状,不仅貌似,而且传神。而本文则以描写木雕的肖像与动作为重点,语言生动,将木雕描绘得栩栩如生。
12
《
诗经
》
二首
1
.下列加点字词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
A
.好逑
(
qiú
)
荇菜
(
xìng
)
雎鸠
(
jū jiū
)
窈窕
(
yáo tiǎo
)
B
.悠哉
(
zāi
)
辗转
(
zhǎn
)
寤寐
(
wù mèi
)
蒹葭
(
jiān jiā
)
C
.未晞
(
xī
)
芼之
(
mào
)
溯洄
(
shù huí
)
水之湄
(
méi
)
D
.且跻
(
qí
)
水中坻
(
chí
)
琴瑟
(
qín sè
)
水中沚
(
zhǐ
)
【
点拨
】
A
项“窈”应读
yǎo
;
C
项“溯”应读
sù
;
D
项“跻”应读
jī
。
•
•
B
•
•
•
•
•
•
•
•
•
•
•
•
•
•
•
•
•
•
•
•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
在河之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君子好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左右流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蒹葭苍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溯洄从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道阻且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白露未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宛在水中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中的陆地
求取
配偶
茂盛的样子
逆流而上
艰险
干
水中的小块陆地
•
•
•
•
•
•
•
•
•
•
3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
.“左右芼之”中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B
.“寤寐求之”中的“之”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C
.“琴瑟友之”中的“友”是“亲近”的意思,这里是使动用法。
D
.“钟鼓乐之”中的“乐”是“使
……
快乐”的意思,这里是使动用法。
C
【
点拨
】
“友”
在句中不是使动用法。
4
.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上下文,在横线处写出恰当的句子。
(
每处不超过
10
个字
)
《
诗经
》
的句子主要是四言,此后
《
诗经
》
被视为四言诗之滥觞。不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并不严格受此约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子参差变化,显得活泼又自然,表现出了错落有致的形式美。
它虽以四言为主
有长短不齐的句子
5
.填空。
(1)《
诗经
》
是我国第
________
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
__________
到
__________
时期的诗歌
305
篇。这些诗歌分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个部分。
(2)《
关雎
》
中以“
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起兴,为后面抒发感情创造了情意绵绵的意境。
(3)《
关雎
》
第一章中表现君子产生追求淑女愿望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一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西周 春秋
风 雅 颂
(4)《
蒹葭
》
第一章中描写主人公追求爱情的艰辛与漫长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蒹葭
》
虚实结合,把实际情景同想象、幻想交织在一起,增强了艺术感染力。第二章中,实写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虚写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
关雎
》
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
B
.
《
蒹葭
》
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
《
关雎
》
中“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
C
.
《
蒹葭
》
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惆怅。
D
.
《
关雎
》
是
《
诗经
》
的第一首诗,选自
《
诗经
·
周南
》
。
B
一、诗歌研读
(
一
)
阅读
《
关雎
》
,完成练习。
7
.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淑女、君子在水中的陆地上幽会,营造了一种幽静的氛围。
B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
C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反映了君子对淑女深深的思念之情,十分生动形象。
D
.“寤寐求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时和睡时,可见君子的思念之苦。
A
8
.
《
关雎
》
以
__________
起兴,写出了一个男子对女子的美好感情。
雎鸠
9
.孔子说
《
关雎
》“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
关雎
》
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这个过程美好、喜悦而又不低俗,即所谓“乐而不淫”;写求之不得的焦虑、苦闷,又写了想象中求而得之的热闹情景,即所谓“哀而不伤”。
(
二
)
阅读
《
蒹葭
》
,完成练习。
10
.请解释“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
主人公
)
追求的那个人,在水的另一边。
11
.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
B
.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C
.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表达了主人公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
D
.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
D
12
.“搔首踟蹰”表现了男主人公怎样的心情?
“搔首踟蹰”四字,形象、逼真地表现出男主人公焦灼、紧张的心情,表达了男主人公对“静女”的爱慕和思念之深。
二、拓展阅读
13
.“说怿女美”是单纯表达男主人公对“彤管”的喜爱吗?
不是。“说怿女美”中的“女”一语双关,既指“彤管”,又指“静女”。男主人公借物抒情,表面上是喜爱“彤管”,其实是借此来表达他对赠他彤管的姑娘的爱慕之情。
14
.
[2018·
长沙
]
某班拟开展以“漫步古诗苑”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
【
古诗分类
】
班委会准备将教材中出现过的诗句分类编辑,下列诗句不宜放在“思乡”主题类的一句是
(
)
(
只填序号
)
①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②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③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④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⑤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片段练笔
③
(2)
【
诗人竞猜
】
班委会举行“诗人竞猜”的猜谜活动,请仿照示例,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语句。
示例:
(
谜面
)
最恨凡尘世,一生独爱菊。
——(
谜底
)
陶渊明
(
谜面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谜底
)
陆游
示例:铁马冰河梦,驿外断桥梅
(3)
【
新闻撰写
】
班上还举行了“古诗词诵读比赛”,下面是宣传委员在比赛结束后写的一则新闻,请你为其拟写一个标题。
为了弘扬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让同学们进一步感受古诗词的神奇魅力,我班于
4
月
21
日至
23
日开展了以“经典诵读”为主题的古诗词诵读比赛。本次比赛设置了初赛、复赛、决赛三个环节,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评出
5
名获奖者。这次诵读比赛,让同学们感受到了中华古典诗词的丰富多彩,激发了大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班古诗词诵读比赛圆满结束
课文链接真题练
(
五
)
一、
[2019·
海南
]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按要求答题。
【
甲
】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答谢中书书
》
【
乙
】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
,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
节选自
《
小石潭记
》
1
.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
A
.晓雾将歇
(
hé
)
B
.沉鳞竞跃
(
yào
)
C
.参差披拂
(
cī
) D
.佁然不动
(
tái
)
C
•
•
•
•
一、
[2019·
海南
]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按要求答题。
【
甲
】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答谢中书书
》
【
乙
】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
,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
节选自
《
小石潭记
》
2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
五色交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四时俱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青树翠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俶尔远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相辉映
四季
翠绿
的藤
蔓
忽然
•
•
•
•
•
•
•
•
一、
[2019·
海南
]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按要求答题。
【
甲
】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答谢中书书
》
【
乙
】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
,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
节选自
《
小石潭记
》
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实是欲界之仙都。
(2)
潭中鱼可百许头。
潭
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
这里
实在是人间的仙境
。
一、
[2019·
海南
]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按要求答题。
【
甲
】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答谢中书书
》
【
乙
】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
,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
节选自
《
小石潭记
》
4
.
【
甲
】【
乙
】
两文都描写了水,请说说两位作者笔下的水有何共同特点。
清澈、透明、纯净。
二、
[2018
·
黄石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请同学们看
《
点拨训练
》
第
39
页第
1-4
题。
1
.下列句子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
.博学善属文
(
属:写
)
B
.州召主簿不就
(
就:赴任
)
C
.以为彭泽令
(
以为:认为
)
D
.便语客
(
语:告诉
)
C
【
点拨
】
以为:让
……
担任
(
做
)
。
•
•
•
•
•
2
.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贤者处世
/
天下无道则隐有道
/
则至
B
.贤者处世
/
天下无道则隐
/
有道则至
C
.贤者处世天下
/
无道则隐
/
有道则至
D
.贤者处世天下
/
无道则隐有道
/
则至
B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选文塑造了陶渊明自由洒脱的形象,表现了他高洁的人格。
B
.陶渊明已卧床挨饿多日,江州刺史檀道济馈赠他粮食和肉,但他退回了檀道济的馈赠。
C
.陶渊明不愿束带迎接督邮,当日辞官,体现了他“不汲汲于富贵”的品质。
D
.陶渊明嗜酒。亲朋无论穷富,都会设酒招待他,而陶渊明逢酒必醉。
D
【
点拨
】
“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说的是陶渊明对来拜访的人,无论贵贱,有酒就会设宴招待他们;“陶渊明逢酒必醉”属无中生有。故
D
项说法错误。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2)
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
(
陶渊明
)
不愿受
(
或“不能承受”
)
官职的束缚,不久就自己弃官回家
。
渊
明不懂音律,却保存
(
或“收藏”
)
了一张无弦琴
。
课文链接真题练
(
六
)
一、默写
1
.
[2019·
重庆
B]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
____________
。
(《
诗经
·
蒹葭
》)
2
.
[2019·
达州
]
纵我不往,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诗经
·
子衿
》)
在水一方
子宁不嗣音
(
子宁不来
)
二、文学常识
1
.
[2019·
南充
]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
论语
》
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中,如“温故知新”“舍生取义”“不耻下问”。
B
.
《
诗经
》
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颂”是祭祀乐歌。
C
.榜眼、探花是科举时代的称号,明清两代称殿试考取一甲
(
第一等
)
第二名的人为榜眼,第三名的人为探花。
D
.杜牧在
《
赠别
》
中写道:“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
A
【
点拨
】
“舍生取义”出自
《
孟子
》
。
2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弱冠”代称男子二十岁;“而立”代称三十岁;“不惑”代称四十岁;“天命”代称五十岁;“耳顺”代称六十岁。
B
.
《
蒹葭
》《
关雎
》
均选自
《
诗经
》
。
《
诗经
》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
305
篇,又称“诗三百”。
C
.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之别。“鄙人”“寒舍”“贵姓”属于谦辞,“惠顾”“赐教”“家父”属于敬辞。
D
.“达于汉阴”中“汉阴”指“汉水南面”;“岱宗夫如何”中“岱宗”指泰山,为五岳之首;“千里共婵娟”中“婵娟”指月亮。
C
3
.
[2019·
烟台
]
下列各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
.
《
诗经
》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
305
篇,也称“诗三百”,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B
.“足下事皆成”中的“足下”是对对方的尊称,类似的还有“阁下”“兄台”等,而称自己时一般用谦称,如“鄙人”“在下”等。
C
.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以
《
绿色生活,美丽家园
》
为主题,旨在倡导人们尊重并融入自然,追求美好生活。
——
这句话中的标点符号运用是恰当的。
D
.今日发展中的中国经济,不再是一条平静的内河,而是与全球经济交融激荡的世界洋流,深度融入世界经济链。
——
这句话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密切关系。
C
三、
[2018·
广东
]
《
诗经
》
包括:“风”,地方乐调,
《
风
》
诗是民间歌谣,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情感;“雅”,周王朝中央所在地的乐调,
《
雅
》
诗是宫廷诗歌;“颂”,祭祀时用的歌舞曲,
《
颂
》
诗是庙堂祭祀诗歌。
《
雅
》
诗和
《
颂
》
诗大多反映统治阶级的生活。国风和部分小雅是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最有价值,开创了古代诗歌的光辉传统,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
.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内容,不超过
30
字
。
示例一:
《
诗经
》
包括风、雅、颂,国风和部分小雅最有价值。
示例二:
《
诗经
》
分为风、雅、颂,国风和部分小雅对后世诗歌影响深远。
三、
[2018·
广东
]
《
诗经
》
包括:“风”,地方乐调,
《
风
》
诗是民间歌谣,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情感;“雅”,周王朝中央所在地的乐调,
《
雅
》
诗是宫廷诗歌;“颂”,祭祀时用的歌舞曲,
《
颂
》
诗是庙堂祭祀诗歌。
《
雅
》
诗和
《
颂
》
诗大多反映统治阶级的生活。国风和部分小雅是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最有价值,开创了古代诗歌的光辉传统,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2
.根据材料内容,以“国风”为描述对象,用上一种修辞手法,写一句话
。
示例:
国风是民间文学苑中的幽兰,香泽后世。
四、
[2019·
吉林
]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造白糖
凡闽、广南方经冬老蔗,榨汁入缸,看水花为火色。其花煎至细嫩,如煮羹沸,以手捻试,粘手则信来矣①。此时尚黄黑色,将桶盛贮,凝成黑沙。然后以瓦溜②置缸上。其溜上宽下尖,底有一小孔,将草塞住,倾桶中黑沙于内。待黑沙结定,然后去孔中塞草,用黄泥水③淋下。其中黑滓入缸内,溜内尽成白霜。最上一层厚五寸许,洁白异常,名曰西洋糖。下者稍黄褐
。
(
节选自
《
天工开物
》)
【
注释
】①
粘手则信来矣:如果粘手就说明火候到了。②瓦溜:用糖膏重力分离糖蜜以取得砂糖的陶制工具,类似过滤漏斗。③黄泥水:取黄泥水上层溶液,起脱色、除蜜作用。
1
.“最上一层厚五寸许”中“许”字在文中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
。
左右
,
大约
四、
[2019·
吉林
]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造白糖
凡闽、广南方经冬老蔗,榨汁入缸,看水花为火色。其花煎至细嫩,如煮羹沸,以手捻试,粘手则信来矣①。此时尚黄黑色,将桶盛贮,凝成黑沙。然后以瓦溜②置缸上。其溜上宽下尖,底有一小孔,将草塞住,倾桶中黑沙于内。待黑沙结定,然后去孔中塞草,用黄泥水③淋下。其中黑滓入缸内,溜内尽成白霜。最上一层厚五寸许,洁白异常,名曰西洋糖。下者稍黄褐
。
(
节选自
《
天工开物
》)
【
注释
】①
粘手则信来矣:如果粘手就说明火候到了。②瓦溜:用糖膏重力分离糖蜜以取得砂糖的陶制工具,类似过滤漏斗。③黄泥水:取黄泥水上层溶液,起脱色、除蜜作用。
2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时尚黄黑色,将桶盛贮,凝成黑沙
。
此时
(
蔗汁
)
仍然是黄黑色,拿桶来盛装,
(
蔗汁不久
)
就会凝固成黑色的砂糖
。
四、
[2019·
吉林
]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造白糖
凡闽、广南方经冬老蔗,榨汁入缸,看水花为火色。其花煎至细嫩,如煮羹沸,以手捻试,粘手则信来矣①。此时尚黄黑色,将桶盛贮,凝成黑沙。然后以瓦溜②置缸上。其溜上宽下尖,底有一小孔,将草塞住,倾桶中黑沙于内。待黑沙结定,然后去孔中塞草,用黄泥水③淋下。其中黑滓入缸内,溜内尽成白霜。最上一层厚五寸许,洁白异常,名曰西洋糖。下者稍黄褐
。
(
节选自
《
天工开物
》)
【
注释
】①
粘手则信来矣:如果粘手就说明火候到了。②瓦溜:用糖膏重力分离糖蜜以取得砂糖的陶制工具,类似过滤漏斗。③黄泥水:取黄泥水上层溶液,起脱色、除蜜作用。
3
.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时间
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