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
回延安
2
延安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曾经写下辉煌的一页。从
1935
年到
1948
年,延安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延安精神,更是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的珍贵财富。诗人贺敬之也曾经在延安生活和学习过五年,时隔
10
年后诗人重回到延安采用信天游的格式写下了这首诗
《
回延安
》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贺敬之写的
《
回延安
》
,体会诗人对延安的思想感情。
1
.通过学习体会诗歌所深寓的感情并有感情的朗读
这首诗。
2
.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这首诗体会诗歌所深寓的感情。
3
.引导学生掌握比兴、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
法的运用。
(
重点
)
(
难点
)
贺敬之:现
当代诗人、剧作家。山东
峄县
(
今
枣庄
市
)
人
。
1940
年到延安,进入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
1945
年,与丁毅合作创作了歌剧
《
白毛女
》
,主要诗歌集有
《
朝阳花开
》
、
《
乡村的夜
》
、
《
放歌集
》
、
《
雷锋之歌
》
、
《
贺敬之诗选
》
等。
《
回延安
》
是贺敬之
1956
年从北京重回阔别十年之久的延安,参加西北五
省
(
区
)
青年
造林大会后写的。在大会期间,诗人受到延安人民亲人般的热情款待,他看到了延安面貌发生了神话般的变化,感奋的情怀化为澎湃的诗情,便以
《
回延安
》
为题,尽情书写这次回延安的感受和对延安的由衷礼赞。
信天游
《
回延安
》
是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的。信天游,也叫“顺天游”,是流行于陕北的一种民歌,这种民歌的特点是:章法上两句一节,节数不定;韵律上一般是一节一韵,也可以几节押同一个韵;语言上七言为基本句式,可长可短,灵活自由;艺术上多用“比兴”;感情上一般奔放热烈,感情浓郁,充满了高原的苍凉质朴。
一
盏
(
)
气
喘
(
)
眼
眶
(
)
搂
定
(
)
白
羊
肚
(
)
糜
(
)
子
一
读一读字音
lǒu
dǔ
méi
zhǎn
chuǎn
kuàng
二
写一写字形
馍
油
mó
(
)
三
记一记词义
1.
几回回:
2
.
鸡毛信
:
一
回又一回。陕北方言里,量词的构成方式往往用叠字,表示数量多。课文中另有“一口口”“几辈辈”等,都有“一
……
又一
……”
的意思。
一
种粘附有鸡毛以表示需要迅速传递的紧急信件
。
导思
1.
诗歌五部分内容都写了哪些动人的场景?
导思
2:
诗歌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试举一两例并分析表达效果。
动人场景
精彩修辞
导思
3.
诗歌有着浓厚的地方特色,结合诗句加以理解。
浓厚特色
导思
4.
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真挚情感
回延安
关键词
:
赞扬歌颂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
《回延安》朗读。
圈点要求
1.
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
双竖线、单竖线
。
2.
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
方框
。
3.
关键语句
(
或写得好的语句
)
用
波浪线
。
4.
有疑问的地方,用
问号
标注。
“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抓”和“贴”字属于什么描写方法?表达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答案
】
动作描写。一“抓”一“贴”逼真的动作,表现了诗人见到延安时的激动情景。一个“搂”字,则写尽了诗人对延安的怀念之情。
1.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出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案】
拟人。这两句诗中“唱”“笑”“把手招”,分别描写了“杜甫川”“柳林铺”和“红旗”,表现出河流、村庄、旗帜也都热情欢迎诗人等人的到来,表现了诗人故地重回无限喜悦的感情。
2.
“
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分别十年又回家中。
”
这两句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案】
这两句诗是过渡句。在内容上:连举两个地名,表现出延安人民当年欢送、今日远迎,情意殷殷;诗人深感延安人民的至情,觉得回到了久别的家中。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两句诗追溯当年相送,写出今日相迎,自然地引到忆写当年的延安生活。
3.
试分析“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
的含义。
【答案】
这两节诗句运用了比兴的手法,以“树梢”“树枝”“树根根”的一体关系,写出自己和延安山水、延安人民密不可分的关系。以“羊羔羔”吃“妈”的奶长大,写出延安人民对自己的养育之恩。
4.
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我梦见鸡毛信来
——
可真见亲人
……”
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
运用了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气喘得紧”,表现出老人急于和诗人见面,匆匆赶来,心情激动;“梦见鸡毛信”“可真见亲人”,表现出老人为见到当年共同战斗过的诗人而满心欢喜。
5.
“保卫延安你们费了心,白头发添了几根根。”这两小节诗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出了怎样的情景?
【答案】
前一小节运用了神态描写,表现出双方感情交融的热烈情景。后一小节运用了语言描写,写诗人慰问老人的情景。“白头发”的称道,表现出延安父老乡亲在保卫延安中经历过艰苦的斗争,赞颂他们为革命立下了功劳。
6.
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
……
这两小节诗在用词上有何特点?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答案】
四个量词重叠使用,构成排比,颇有气势地描绘出延安城十年来的巨变,延安城呈现出一派整齐优美、兴旺发达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延安城强烈的热爱之情。
7.
本文结尾一节有什么作用?
【答案】
本文结尾一节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直接抒情。“再回”紧扣题目和开头中的“回”字,从“回”开头,又回到“回”字,结构上照应题目、首尾呼应,使文章更完整。这样的结尾内容上升华了主旨,抒发了诗人对延安母亲的眷恋之情。
8.
结尾
句
(
段
)
作用
分析法。
(
中考
占
2—3)
结尾句
(
段
)
在
结构方面的作用有:①总结全文;②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③照应题目或回应前文。在内容方面的作用有:①画龙点睛、点明事件的意义,卒章显志,点明中心;②深化、升华主旨,抒发作者某种感悟或者情感。本题是诗歌,从照应题目、首尾呼应和升华主旨,抒发诗人情感方面来分析。
阅读方法解密
【
难点探究
】
诗歌采用了“信天游”的民歌形式,具有地方特色,请结合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
答案
】
诗人运用了“信天游”民歌的形式歌颂延安。这种诗歌形式两行一节,一节一韵,诗行错落有致,读起来悠扬高亢。文中大量运用了比兴手法,揭示事理。如“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以“树”起兴,比喻诗人和延安以及延安的父老乡亲的血肉关系。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以“羊羔吃奶”起兴
,
比喻
延安对诗人的养育之恩
……
再有拟人、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也是民歌中经常采用的,它们会为诗歌增添了亲切、活泼的感情色彩。这首诗里还有不少陕北方言,如多次出现的叠音词“几回回”“树根根”“羊羔羔”“白生生”“一口口”等,一些儿化音“紧紧儿”“手把手儿”等。总之,用“信天游”的形式歌颂延安,抒发诗人心中对延安母亲的眷恋之情,这首诗的形式和内容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
回
延
安
回延安
——
抒写久别之后,重回延安的感触
忆延安
——
追忆当年在延安的生活
话延安
——
描绘见到亲人的热闹场景
看延安
——
描画延安城的崭新面貌
祝延安
——
歌颂延安的光辉历史
,展望
、其美好未来
热爱之情
这首诗通过诗人回延安的所见、所闻、所感和对延安巨变的描写,歌颂了延安人民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做出的巨大贡献和辉煌成就,抒发了诗人重游革命圣地的无限喜悦之情和对延安、延安人民及革命事业的无比热爱之情。
1.
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夸张、比喻、拟人等多种手法的综合运用
。
如
“千声万声呼唤你”极言呼唤声之多;“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 极言亲人重逢说话之多;“双手搂定宝塔山”“满窑里围得不透风”等,高耸入云的宝塔山怎么搂得过来呢?满窑里真的被人围得一点儿风也透不进吗?这两句诗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这样写淋漓尽致地表达出诗人热爱延安、热爱延安亲人的思想感情以及延安人民热烈欢迎诗人的情景。又如“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欢喜的眼泪眼眶里转”运用了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前一句表现了老爷爷急于和诗人见面,匆匆赶来,心情激动的情景,后一句表现了亲人和亲人见面感情激动、欢喜的情景。
2.
比兴手法。
如“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这一节中,第一句是以“比”开头的,用羊羔吃奶比喻第二句“我”的成长,目的是要说明延安母亲对“我”的养育之恩,同时也写出了“我”对延安母亲的眷恋之情。
3.
生动贴切的动词。
诗歌第一部分中选用了一连串的动词“抓”“贴”“搂”“扑”,生动、形象、传神地写出了诗人踏上延安土地时的激动以及与亲人重逢时的喜悦。
4
.
鲜明的地方色彩。
诗中的枣园、窑洞、宝塔山、糜子等带有陕北鲜明的地方色彩,诗中所采用的信天游形式,是陕北民歌;诗中“莫要”“登时”“几根根”等,取自陕北方言。诗歌表达的是对延安的深厚感情,所以诗中景物的描写、形式的采用以及全诗的遣词造句,都带有鲜明的地方色彩,使诗的内容与形式达到了和谐统一。
人日①思归
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②,思发在花前③。
【
注释
】
①
人日:古代相传农历正月初一为鸡日,初二为狗日,初三为猪日,初四为羊日,初五为牛日,初六为马日,初七为人日。②人归落雁后:诗人回家的日子落在雁群北归之后。③思发在花前:想回家的念头发生在春花开放以前。
【
赏析
】
诗句一开始就告诉我们,诗人是在异地他乡辞旧岁迎新年的。“离家已二年”并不是真的离家已整整两年。后两句的意思是他在春花开放前就有了归家的念头,但是因为种种原因,真正能动身回乡,可能要落在南雁北飞的日子之后。诗歌写出了远在他乡的人时刻都在想着回家的普遍心理。
2
回延安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
.白羊肚手巾
(dù)
糜子
(méi)
搂
着
(lǒu)
B
.米酒油馍
(mó)
柳
林铺
(pū)
炕
上坐
(kàng)
C
.满窑里
(yáo)
脑
畔上
(bàn)
喘气
(chuǎn)
D
.登时
(dēng)
眼眶
(kuàng)
披
彩虹
(pī)
•
【
点拨
】
A
项“肚”应读
dǔ
;
B
项“铺”应读
pù
;
C
项“畔”应读
pàn
。
•
•
•
D
•
•
•
•
•
•
•
•
2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心口呀莫要这么历害地跳
B
.红旗飘飘把手招
C
.满窖里围得不透风
D
.保卫延安你们废了心
【
点拨
】
A.“
历”应改为“厉”;
C.“
窖”应改为“窑”;
D.“
废”应改为“费”。
B
3
.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动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
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
________
在心窝上。
②
……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
________
定宝塔山。
③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
________
在亲人怀
……
A
.贴 搂 扑
B
.放 抱 扎
C
.贴 抱 扎
D
.放 搂 扑
A
4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
.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
(
立刻
)
B
.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
头上
)
C
.我梦见鸡毛信来
——
可真见亲人
……(
一种粘附有鸡毛以表示需要迅速传递的紧急信件
)
D
.天南海北想着你
……
(
相距遥远的不同地方
)
B
5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我们不但拥护他,而且从前反对他的人也拥护他。
(“
我们”与“不但”位置调换
)
B
.据统计,目前全国共有三百多个剧种,其中京剧是具有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大剧种,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
(
将“近代”和“中国”对调
)
C
.为了丰富广大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我市文化局策划开展了“书法进社区”。
(
在句末加上“的活动”
)
D
.我最喜欢院子里又高又大的柿子树了,每天早上,羽毛艳丽的两只画眉鸟都会如约而至,一展悦耳的歌喉。
(
把“两只”和“羽毛艳丽的”调换
)
B
【
点拨
】
删掉“具有”或者“最具”。
6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
①
江西为革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做出了突出贡献。
②我想,百年“红色中国”应该看江西。
③因为,憨厚的江西老表大气磅礴地演绎了属于江西、属于中国的最为激情澎湃、最为血气方刚的历史。
④有人说,千年中国看北京,三千年中国看陕西。
⑤江西是红土地,这是被烈士的鲜血染红的土地。
A
.④②⑤③①
B
.④⑤③①②
C
.①④⑤②③
D
.①②⑤③④
A
7
.填空
。
《
回延安
》
中通过场面描写来抒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想象和联想来抒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直接抒发内心感受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满窑里围得不透风,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想着你
8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
.这首诗以诗人回延安的过程为线索,分为五个部分:到延安、忆延安、话延安、看延安、祝延安。
B
.诗中写了延安十年来的巨变,赞扬了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
C
.这首诗借鉴了四川民歌的格式,诗行错落有致,节奏感强。
D
.诗中“一头扑在亲人怀”一句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诗人回到延安时无比激动的心情。
C
【
点拨
】
这首诗借鉴了陕北民歌的格式。
9
.
【
训练点:夸张
】
下列句子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一、语文要素训练
【
点拨
】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要求学生审读文句,找出作者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并对修辞手法表达的感情进行分析。“千声万声”“搂定宝塔山”运用的都是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延安的思念和眷恋。
(2)
双手搂定宝塔山。
夸张,表达了诗人对延安朝思暮想的浓厚感情。
夸张,表达了诗人对“母亲延安”的眷恋和怀念。
(1)
千声万声呼唤你。
10
.
【
训练点:叠字
】
诗中运用叠字表现了陕北口语的特色。叠字可分别用来:
A.
表示事物;
B.
表示数量;
C.
表示情态;
D.
表示颜色。请摘抄第五节诗中的叠字并标上相应的字母。
①
________(
) ②________(
)
③________(
)
高高
C
滚滚
C
辈辈
B
阅读“杨家岭的红旗
……
再回延安看母亲!”,回答问题。
二、精段品读
11
.下面诗句采用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
A
.宝塔山下留脚印
B
.身长翅膀吧脚生云
C
.延河滚滚喊“前进”
D
.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
C
“照”字揭示革命思想的作用,“喊”字写声音,有强烈的动感和号召力,写出了一种锐不可当的气势。
12
.请仔细品味选文中“照”与“喊”的表达效果。
13
.“枣园的灯光照人心”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
。
毛主席在枣园住过,他的光辉思想似明灯照亮人们前进的方向
14
.这节诗写的主要内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
歌颂延安辉煌的革命历史,展望美好的未来
【
点拨
】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文章内容,可以确定观察点是在船上,这样就排除了
B
项和
D
项;然后再结合具体的内容来分析,“仰视”是向上看,文章写的是两岸景物,“平眺”更恰当,故最准确的一项是
C
项。
15
.文章以“民歌里的陕北”为题,有什么作用?
请同学们看
《
点拨训练
》
第
6
页第
15-17
题。
文章围绕“陕北民歌”这一线索展开对陕北民歌内容、主题及民歌意义等内容的叙述,线索分明,条理清晰;突出“陕北民歌是陕北人的生活史歌,是他们与命运奋力抗争的真实写照”这一主题。
三、拓展阅读
16
.体会下面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享誉中外的陕北民歌,像奔腾不息的黄河源远流长,经久不息地飘荡在黄土高原的山山、村村、沟沟、岔岔。
示例:
运用一系列叠词,强调陕北民歌飘荡在黄土高原的每一个角落,增强语言的韵律感。
•
•
•
•
•
•
•
•
17
.美国记者斯诺在
《
红星照耀中国
》
中感叹地写道:“走向陕北,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中华民族文化。”请结合本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思考陕北民歌诠释了怎样的中华民族文化。
【
链接材料
】
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示例:
①与命运奋力抗争的不屈意志;②冲破束缚阻碍、获取自由幸福的强烈渴望;③人与自然、生命与力量的完美融合。
(
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
18
.学完
《
回延安
》
,同学们对“信天游”这种诗歌形式很感兴趣,开展了“走近信天游”诗歌诵读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1)
婷婷在朗诵贺敬之的
《
三门峡
——
梳妆台
》
时,遇到些困难,请你帮助
解决。
片段练笔
梳妆台
呵,千万载,
梳妆台上何人在?
乌云遮明镜,黄水吞金钗。
但见那:辈辈艄公洒泪去,
却不见:黄河女儿梳妆来。
①请用“
/”
给下面的诗句标出一处停顿。
梳 妆 台 上 何 人 在
②朗诵这节诗应采用的语调是
(
)
A
.舒缓、轻快
B
.欢乐、愉悦
C
.激昂、奋进
D
.深沉、悲哀
/
D
(2)
根据下面所给的上联和诗歌
《
回延安
》
的内容对出下联,要符合对联的基本要求。
上联:独立寒秋,毛泽东追忆峥嵘岁月
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
重回延安,贺敬之表达思念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