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登勃朗峰
游记散文
巍峨壮观的阿尔卑斯山,风景秀丽的勃朗峰一直是世界奇观,今天,我们就跟随马克
•
吐温先生去登临勃朗峰,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
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品味作者用语的精妙,学习作者风趣幽默的语言风格。
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领略自然美的情趣。
(重点)
(难点)
马克
•
吐温(
1835—1910
),美国作家,其作品风格以幽默和讽刺为主,既富于独特的个人机智与妙语,又不乏深刻的社会洞察与剖析。代表作品有
《
哈克贝利
•
费恩历险记
》《
汤姆
•
索耶历险记
》《
百万英镑
》《
竞选
州长
》
等。
《
登勃朗峰
》
选自马克
•
吐温的
《
海外愚夫
》
,是一篇“勃朗峰游记”。文章出色地描述了欧洲阿尔卑斯山脉的最高峰
——
勃朗峰雄伟壮丽的景色,生动地刻画了勃朗峰人
——“
车夫之王”的豪爽乐观的性格。这篇散文堪称西方游记文学中的名篇,同时也集中体现了马克
•
吐温的艺术风格和语言风格。
《
海外愚夫
》
是一部写作者旅游时的种种趣闻逸事的作品。
翌
日
隧
道 俯
瞰
巉
峻 独
踞
皑
皑
缭
绕
妩
媚 蔓
延
颠
簸
沟
壑
打
嗝
拾
级而上
一
读一读字音
yì
suì
kàn
ái
liáo
wǔ
chán
jù
yán
bǒ
hè
gé
shè
陡
qiào
( )
wēi
( )峨
轻歌
màn
( )舞 纷至
tà
( )来
名
fù
( )其实
二
写一写字形
峭
巍
曼
沓
副
三
记一记词义
1.
翌日:
2.
巉峻:
3.
拾级:
4.
络绎不绝:
5.
轻歌曼舞:
次日。
险峻陡峭。
逐步登阶。拾,轻步而上。
形容(人、马、车、船等)前后相接,连续不断。
例句:攀登黄山的人络绎不绝。
轻松愉快的歌声和柔和优美的舞蹈。
6.
瞬息万变:
7.
纷至沓来:
8.
名副其实:
形容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快而多。
例句:妈妈说六月的天气瞬息万变,出门时要带上雨伞。
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
例句:他得奖的消息一经传开,人们纷至沓来表示祝贺。
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
例句:经过接触,人们认为他是名副其实的艺术家。
导思
1
:
作者主要描述了勃朗峰的几处景物?几处景物分别有什么特点?
导思
3:
作者写上山时见到的美景和下山时遇见的奇人奇事的写作方法有什么不同?
奇美景物
两种笔法
导思
4
:
本文主要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
思想感情
关键词
:
奇景逸事
导思
2
:
作者为什么要着力描写车夫及惊险的下山经历?
奇人逸事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
《登勃朗峰
》课文朗读
。
1.
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
双竖线、单竖线
。
2.
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
方框
。
3.
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
波浪线
。
4.
有疑问的地方,用
问号
标注。
圈点要求
第一部分(①):
第二部分(②
—⑥
):
交代我们前往勃朗峰途中的情况。
描绘登勃朗峰时的所见所感。
第三部分(
⑦—⑩
):
叙述下勃朗峰遇到的奇人奇事及惊险旅途。
1.
作者为什么认为乘车骑骡的游客“可怜可悯
”
?
【
答案
】
乘车骑骡的游客暴晒于烈日之下,还不能休息,作者一行人徒步上山,既可在树林中避暑纳凉,又可稍作休息。
2.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前往勃朗峰途中的情况。
【答案】
路上行人众多,一路都为上坡且相当陡峭,天气灼热难当。
阅读方法解密
要点概括法。
①提取法,围绕问题的关键词,从文章中提取含关键信息的语句,即提取文中的中心句、主旨句、结论句、段首句、段末句等,进行概括;②组合法,即组合文章中的关键性语句来进行概括;③概括法,基本上用自己的语言或完全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
3.
第②段,作者从哪些角度来写景?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
答案
】
从视觉角度描绘岩壁峻峭,丘岗葱绿的特点,从听觉角度描绘路途瀑布轰鸣的特点,表现了勃朗峰的山中美不胜收的奇景。
4.
第⑤段中“稍作”“顷刻”“骤然” 在句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
答案
】
“稍作”“顷刻”“骤然”等词表明时间之短,形象地表现出了勃朗峰光影斑驳、变幻无穷的情状,勾勒出了一幅光与影变化多端的美丽图景。
5.
“洁白轻薄的云朵
……
纯洁的天使。”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
答案
】
本题运用比喻作用分析法。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洁白轻薄的云朵比作身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勃朗峰云朵的轻柔纯净的特点。
重难点小结
本段文字重点描写勃朗峰光影斑驳、变幻无穷的景象。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山峰、白云美的姿态,写出它们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特点,语句优美,富有动感,表达了作者对勃朗峰的喜爱之情。
6.
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分析第
⑧
段的表达效果。
【
答案
】
本题运用语言描写作用分析法。运用语言描写,准确细腻地写出了车夫车技的娴熟及狂妄自信的性格,为后文写下山的惊险旅途埋下伏笔。
7.
分析“一概不顾”“腾空而起”的表达效果。
【
答案
】
本题运用关键词语表达效果法。“一概不顾”写出了马车的速度之快,“腾空而起”写出了行进路途的危险,两个词形象地表现了“我们”在下山途中路途惊险刺激的情形。
8.
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车夫的性格特点。
【
答案
】
自信、幽默的性格以及镇定的特点
【
答案
】
作者在前半部分主要描绘了勃朗峰的三处奇美景色:峡谷峰顶,景色奇美;嶙峋的怪石,形态各异;山上的光影,多彩斑斓。这些美景令人感觉美不胜收。在写景的基础上,作者在后半部分又叙述了下山过程中遇见的奇人奇事和惊险经历,这样,增强了游勃朗峰的趣味性,让读者觉得,勃朗峰不仅景物优美,还富有传奇色彩。
1.
【
手法探究
】
从文章题目“登勃朗峰”看,本文是一篇写景的游记,作者为什么还要花很大的篇幅写下山时遇见的奇人奇事呢?
【
答案
】
(
1
)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语言生动形
象。如第⑤段“那朵朵白云精美柔细,宛如游丝蛛
网一般”的比喻,把白云写得富有美感。
(
2
)大量短句的使用,让语言富有美感。如第⑤段
“但见色彩斑斓,彩霞满天,白云缭绕,轻歌曼舞” ,节奏整齐,音律和谐。
2.
【
难点探究
】
本文的语言极具特色,请举例分析。
登勃朗峰
上山 山中奇景
途中 各自状态
景美人美
下山 奇人奇事
本文记述了作者与友人游览勃朗峰的经历,重点描绘了勃朗峰的美景及富有传奇色彩的趣闻逸事,表达了作者对勃朗峰的喜爱及赞美之情。
1
.大量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描写生动传神。
作者善于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来写景,所绘的景物富有情味。如第⑤段把“洁白轻薄的云朵”比作“身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显得新颖、贴切。
2
.文章笔法多变,充满诗情画意。
作者写上山所见之景时,运用散文化的笔法,或浓墨重彩绘景,或简单勾勒景物,所写景物层次丰富。写下山,则用小说的笔法叙述奇人奇事、惊险旅途,所叙的车夫性格鲜明,所述的事件富有传奇色彩。多变的笔法,令全文充满诗情画意。
车票
马克
•
吐温一次乘车外出,火车开得很慢。当查票员过来查票时,马克
•
吐温递给他一张儿童票。查票员调侃道:“我还真没看出您还是个孩子呢!”
马克
•
吐温回答:“现在我已经不是孩子了,但我买票上车时还是个孩子哩。”
广告
一位商界阔佬对马克
•
吐温说:“我想借助您的大名,给敝公司做个广告。”马克
•
吐温说:“当然可以。”
第二天在马克
•
吐温主办的报纸上登出了如下文字:
一只母苍蝇有两个儿子。她把这两个儿子视若掌上明珠,爱护备至。一天,母子三个飞到某某商业公司的商店里。一只小苍蝇去品尝包装精美的糖果,忽然双翅颤抖落下来,一命呜呼!另一只小苍蝇去吃香肠,不料也一头栽倒,顷刻毙命。母苍蝇痛不欲生,扑到一张苍蝇纸上意欲自杀,尽管大吃大嚼,结果却安然无恙!
阔佬看完广告,气得直翻白眼。
必须站着
马克
•
吐温有一次到一个小城市演讲,他决定在演讲之前先理理发。 “你喜欢我们这个城市吗?”理发师问他。
“啊!喜欢,这是一个很好的地方。”马克
•
吐温说。“您来得很巧,”理发师继续说,“马克
•
吐温今天晚上要发表演讲,我想您一定是想去听听喽?”
“是的。”马克
•
吐温说。
“您弄到票了吗?”
“还没有。”
“这可太遗憾了!”理发师耸了耸肩膀,两手一摊,
惋惜地说:“那您只好从头到尾站着了,因为那里不会有空座位。”
“对!”幽默大师说,“和马克
•
吐温在一起可真糟糕,他一演讲我就只能永远站着。
1.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
王安石
《
登飞来峰
》
【
启示
】
只有掌握了正确的观点和方法,使认识达到一定的高度,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才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2.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杜甫
《
望岳
》
【
赏析
】
把众山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19
登勃朗峰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
A
.翌日
(
yì
)
灼热
(
zhuó
)
焦炙
(
zhì
)
陡峭
(
qiào
)
B
.俯瞰
(
kān
)
隧道
(
suì
)
可
悯
(
mǐn
)
急湍
(
tuān
)
C
.骤然
(
zhòu
)
拾级
(
shí
)
巉
岩
(
chán
)
沟壑
(
hè
)
D
.颠簸
(
bǒ
)
打嗝
(
gé
)
皑皑
(
ái
)
旷野
(
guǎng
)
•
A
•
•
•
•
•
•
•
•
•
•
•
•
•
•
•
【
点拨
】
B
项“瞰”应读
kàn
,
C
项“拾”应读
shè
,
D
项“旷”应读
kuàng
。
错别字
改 正
2
.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岩壁巉峻 巍峨壮观 独倨苍穹 色彩班斓
轻歌漫舞 纷至杳来 妩媚动人 和颜悦色
倨
踞
班
斑
漫
曼
杳
沓
3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趵突腾空”为“济南八景”之一,泉水日夜喷涌,络绎不绝。
B
.外头招牌写的是“科技公司”,里面卖的却是运动器材,真是一家名副其实的商店。
C
.水是大自然的精灵,瞬息万变中向我们展示了它神秘的特性。
D
.黄山峰石,千姿百态,有的像“仙人下轿”,有的像“仙女绣花”,有的像“八仙过海”,真是巧夺天工。
•
•
•
•
•
•
•
•
•
•
•
•
•
•
•
•
【
点拨
】
A
项“络绎不绝”指
(
人、马、车、船等
)
前后相接,连续不断,此处用错对象;
B
项“名副其实”是指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与语境不符;
D
项“巧夺天工”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此处用错对象。
【
答案
】
C
4
.下列各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一座巨大的白雪穹顶骤然映入眼帘。
(
这个句子的谓语是“映入”
)
B
.那朵朵白云精美柔细,宛如游丝蛛网一般。
(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云轻柔细密的特点,富有美感
)
C
.“坚强”“沉湎”“和颜悦色”“呕心沥血”
(
这四个词感情色彩相同
)
D
.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不让戾气弥漫整个校园,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领域齐心协力。
(
这个句子是个病句,否定不当
)
【
点拨
】
“沉湎”是贬义词,其他三个都是褒义词。
【
答案
】
C
5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
在深思和遐想中,我们会有所感悟。
②这时的景与物都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景与物了,它昭示着一种道理,喻示着一种理念。
③看到黎明时,我们感悟到它冲破黑暗的力量;看到朝阳时,我们同样感悟到它孕育希望的艰难。
④有时,景与物也昭示着一种自然哲理。
⑤俗话说:“万物皆有理。”
⑥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雄奇的山峰,广阔的原野,欢快的溪流,深沉的海洋,都会引起我们的深思。
⑦朝晖夕阴,寒来暑往,花开叶落,鸟语虫鸣,都会引起我们的遐想。
A
.⑤⑥⑦①④③
②
B
.④⑥⑦①③②
⑤
C
.④①⑦⑥⑤③②
D
.⑤⑦⑥①②③④
【
点拨
】
先通读文段,然后运用排除法解答。⑤为总起句,应排在最前面,排除
B
、
C
两项。⑦与⑥的排序根据①可知⑥
(“
深思”
)
在前,⑦
(“
遐想”
)
在后,故答案为
A
。
【
答案
】
A
6
.文章开头提到泰山、华山、峨眉山、嵩山这四座名山有什么作用?
用“泰山之凝重,华山之险峻,峨眉山之秀逸,嵩山之雄浑”引出本文的描写对象,概括庐山是“三山五岳的缩影”。
请同学们看
《
点拨训练
》
第
76
页第
6-8
题。
7
.秋天庐山的红叶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概括。
①鲜红:秋日的庐山最吸引人的便是那一树树火焰般在风中起舞的红叶了,那一片片殷红如血的秋叶,在秋风中飞舞。②温暖:正是这团如火似锦的红,让人有了温暖的感觉,有了跃动的感觉,有了斑斓的感觉。
(
所找例子符合题意即可
)
8
.请按要求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1)
一片片红叶就像一首首诗独具风韵,一幅幅画赏心悦目,令人陶醉。
(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片片红叶比作一首首诗、一幅幅画,生动形象地突出了庐山红叶独特的美和独具的风韵,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2)
远望群山,但见红枫黄叶斑驳烂漫,深深浅浅、层层叠叠、浓淡不一,不经意地点缀其间,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
从用词角度赏析
)
“深深浅浅、层层叠叠”运用叠词,不仅具有音韵美,还形象地表现出远望群山颜色多样、红枫黄叶数量多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