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社戏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课件全套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
我们鲁镇的习惯,本来是凡有出嫁的女儿,倘自己还未当家,夏间
便大抵回到母家去消夏。那时我的祖母虽然还康建,但母亲也已分担了
些家务,所以夏期便不能多日的归省了,只得在扫墓完毕之后,抽空去
住几天,这时我便每年跟了我的母亲住在外祖母的家里。那地方叫平桥
村,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偏pì的,临河的小村庄;住户不满三十家,
都种田,打鱼,只有一家很小的杂货店。但在我是乐土:因为我在这里
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归省( ) 偏pì( ) 秩秩斯干( )•xǐng 僻 gān
•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词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
是“________”。
康建
康健
我们鲁镇的习惯,本来是凡有出嫁的女儿,倘自己还未当家,夏间
便大抵回到母家去消夏。那时我的祖母虽然还康建,但母亲也已分担了
些家务,所以夏期便不能多日的归省了,只得在扫墓完毕之后,抽空去
住几天,这时我便每年跟了我的母亲住在外祖母的家里。那地方叫平桥
村,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偏pì的,临河的小村庄;住户不满三十家,
都种田,打鱼,只有一家很小的杂货店。但在我是乐土:因为我在这里
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
•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3)“临”在《新华字典》中有下面三个义项,文段中“临河”的“临”
意思应为( )
A.到,来 B.挨着,靠近 C.照着字、画模仿
B
我们鲁镇的习惯,本来是凡有出嫁的女儿,倘自己还未当家,夏间
便大抵回到母家去消夏。那时我的祖母虽然还康建,但母亲也已分担了
些家务,所以夏期便不能多日的归省了,只得在扫墓完毕之后,抽空去
住几天,这时我便每年跟了我的母亲住在外祖母的家里。那地方叫平桥
村,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偏pì的,临河的小村庄;住户不满三十家,
都种田,打鱼,只有一家很小的杂货店。但在我是乐土:因为我在这里
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
•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4)文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我们鲁镇的习惯,本来是凡有出嫁的女儿,倘自己还未当家,夏间
便大抵回到母家去消夏。那时我的祖母虽然还康建,但母亲也已分担了
些家务,所以夏期便不能多日的归省了,只得在扫墓完毕之后,抽空去
住几天,这时我便每年跟了我的母亲住在外祖母的家里。那地方叫平桥
村,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偏pì的,临河的小村庄;住户不满三十家,
都种田,打鱼,只有一家很小的杂货店。但在我是乐土:因为我在这里
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
引用
•
•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绝壁 膝盖 脑怒
B.挑剔 胆却 委曲
C.叛徒 诚肯 宛转
D.惊异 鞠躬 家眷
D
【点拨】 A. 绝壁 膝盖 恼怒,B. 挑剔 胆怯
委曲,C. 叛徒 诚恳 宛转
我们年纪都相仿,______论起行辈来,______至少是叔子,有几
个还是太公,______他们合村都同姓,是本家。______我们是朋友,
______偶而吵闹起来,打了太公,一村的老老小小,也决没有一个会
想出“犯上”这两个字来,______他们也百分之九十九不识字。
A.可……却……由于……因为……如果……而
B.但……却……因为……然而……即使……而
C.但……却……由于……然而……即使……可
D.可……但……因为……由于……因此……而
B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4.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描写方法。
(1)大家立刻都赞成,和开船时候一样踊跃,三四人径奔船尾,
拔了篙,点退几丈,回转船头,架起橹,骂着老旦,又向
那松柏林前进了。( )
(2)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
(3)“都回来了!那里会错。我原说过写包票的!”双喜在船头
上忽而大声的说。( )
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语言描写
5.[2018·江西]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民俗是民间流传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的
民间文化。
B.中餐的推广使豆腐日益受到各国的欢迎是可以预期的。
C.不仅议论要提出观点,还要有能证明观点的材料。
D.《水浒传》记述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
A
【点拨】B项,结构混乱,可删除“是可以预期的”;C项,关联
词位置不当,应把“不仅”和“议论”交换位置;D项,成分残缺,
缺宾语中心语,应在句末加“的故事”。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淡黑的起伏的连山,__________,__________,
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①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②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
③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
④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④①② D.③①②④
6.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D
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回答问题。
【甲】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过了那林,
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 乙 】 月 还 没 有 落 , 仿 佛 看 戏 也 并 不 很 久 似
的……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一、精段品读[2018·合肥月考]
7.【甲】【乙】两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请分
别用四字短语概括。
【甲】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夏夜行船 月夜归航
8.根据文意,将动词【磕 点 上 退 】填在下面句
子的横线上。
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
①________开船,在桥石上一②________,
③________后几尺,即又④________前出了桥。
点 磕
退 上
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角度展现了江南
水乡的清新秀美,衬托了“我”迫切希望看到社
戏的心情。
9.【甲】部分的景物描写从哪些角度展现了江南水乡
的清新秀美?有何作用?
10.“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
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一句中“回
望”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罩”字用在此处有何
作用?【点拨】联系上文可以知道,“我”愿意看戏,不想回
去,但又不好意思拒绝,所以“回望"一词写出“我”
此时依依不舍的心情。“罩”字再次把戏台比作“仙山
楼阁”,写戏台在红光水汽的笼罩下时隐时现,就像是
画上的仙境一般美丽动人,更突出了我的依依不舍。
10.“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
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一句
中“回望”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罩”字用
在此处有何作用?
“回望”表现了“我”依依不舍的心情,“罩”
字表现了戏台如梦如幻的情景,与来时的描写相
呼应。
11.品析【乙】部分中的“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
群孩子在浪花里蹿”。
用富有童话色彩的比喻,不仅写出了归航速度之
快、孩子们的驾船技术之高,也反映出“我”愉快的
心情。
【点拨】比喻:为了更形象地描写说明事物,用跟甲事
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句子中
本体是:航船,喻体是:大白鱼,喻词是:像。
12.请简要概括这对麦客夫妻的人物形象。
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3页
第12-15题。
【点拨】本题考查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这类题一般分四
步:第一步,审清题干。本题让我们概括的是麦客夫妻的人物
形象。第二步:梳理情节。一是奶奶相中一对夫妻,每亩价格
比别人少两元。二是夫妻二人配合默契,干活干净利落。三是
夫妻二人和奶奶的对话及吃午饭。最后是临近黄昏,整整收割
完两亩麦子。第三步:具体概括。第四步:组织答案。
12.请简要概括这对麦客夫妻的人物形象。
麦客夫妻生活简朴、善良厚道、勤劳肯干、
技术过硬
13.请简要分析选文第④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作用。
运用环境描写,渲染天气的炎热,衬托麦客夫
妻在烈日下劳作的艰辛。
【点拨】本题考查句子赏析,先要说明句子运用了什
么修辞或描写方法,然后结合内容进行具体的阐释,
最后写明表达效果。
14.选文第⑨段的作用是什么?
①插叙,补充交代了麦客夫妻来自深山的情况,
说明了他们外出当麦客的原因。②承上启下,承接上
文麦客夫妻对奶奶家土地丰收的夸赞,引出下文麦客
夫妻继续割麦子的场景,推动了情节发展。
【点拨】本题考查中间段的作用,主要考虑承上启下、
作铺垫、设置悬念以及呼应等。在组织答案时还要注意
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15.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点拨】本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把握。答案一定要
紧扣文章主旨,开头以对童年的回忆引入麦客这个
行当,结尾又对现代机械文明对传统麦客职业的侵
蚀发出慨叹,作者其实一方面是想表达对劳动人民
的美好品质的赞美之情,另一方面是想表达对逐渐
消失的传统行业的惋惜之情。
15.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选文通过对童年时麦客夫妻割麦子的场景的回
忆,表达了作者对麦客的勤劳朴实、踏实肯干的美
好品质的赞美之情;同时结尾又慨叹现代机械碾碎
了麦客的足迹,表达了作者对逐渐消失的传统行业
的惋惜之情。
16.研学旅行也叫“游学”,是以旅行的方式求知、治
学。孔子曾率众弟子周游列国,实践理想;司马迁
也曾游历天下,终完成“史家之绝唱”。某中学以
“研学旅行,行走的课堂”为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
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仔细观察下面的图表,说说2017年—2019年研学旅行
活动呈现出的特点。(不得出现数字)
参观类人数呈下
降的趋势,体验类和
研究类人数上升速度
快。
(2)下面是学校校委会发出的一则通知,请你按要求进行修改。
通 知
经校委会研究决定,本次研学旅行活动定于2019年9月26日,为期一
天。【A】活动主题为《科普航空,爱家爱国》,活动地点为合
肥科技馆和徽园。本次研学旅行活动所需门票费、来回车费及保
险费共计295元。【B】请参加活动的同学遵守研学旅行活动纪
律,遵守交通规则,防止本次活动不出现意外情况。
2019年9月15日
校委会
①画线句子【A】中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应将________
改为__________。
②画线句子【B】否定不当,应将“_____________”删去。
③该通知在格式上存在一处错误,请修改。
《 》
“ ”
不
将日期与“校委会”对调。
(3)有部分同学认为学校组织的研学旅行活动仅仅是一次
旅游,怕耽误学习不愿参加。你将如何劝说他们?
示例:研学旅行活动不仅是一次旅游,更是一
次实践活动。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研学
旅行活动不仅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增加我们的学
识,还可以增进同学们之间的感情,何乐而不为呢?
17.文中的景物描写细腻传神,极具特色,特别是夏夜行
船部分,从视觉、触觉、嗅觉、听觉等多个角描绘了
一幅优美的江南月夜水乡图。请你也从多个角度,调
动多种感官写一个景物描写的片段。(100字左右)
片 段 练 笔
例文:每到夏天,花坛里便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争奇斗艳,竞相开放,
引得蝴蝶为它们欢快地跳舞,蜜蜂嗡嗡地为它们唱歌。
微风拂面,淡淡的香气扑鼻而来,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
感觉。花坛旁边的地面上,有一些不起眼的小草,像是
给花坛旁边铺了一块绿茸茸的毛毯。
2 回延安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油馍( ) 脑畔( ) 眼kuàng(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
米酒油馍木炭火,团团围定炕上坐。满窑里围得不透风,脑
畔上还响着脚步声。老爷爷进门气踹得紧:“我梦见鸡毛信来—
—可真见亲人……”亲人见了亲人面,欢喜的眼泪眼kuàng里转。
“保卫延安你们费了心,白头发添了几根根。”团支书又领进社
主任,当年的放羊娃如今长成人。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娃娃们
争抢来把手拉。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十年
来革命大发展,说不尽这三千六百天……
•mó 眶pàn
•
•
(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
是“__________”。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米酒油馍木炭火,团团围定炕上坐。满窑里围得不透风,脑
畔上还响着脚步声。老爷爷进门气踹得紧:“我梦见鸡毛信来—
—可真见亲人……”亲人见了亲人面,欢喜的眼泪眼kuàng里转。
“保卫延安你们费了心,白头发添了几根根。”团支书又领进社
主任,当年的放羊娃如今长成人。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娃娃们
争抢来把手拉。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十年
来革命大发展,说不尽这三千六百天……
气踹
•
•
气喘
(3)“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中“白生生”在文段中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米酒油馍木炭火,团团围定炕上坐。满窑里围得不透风,脑
畔上还响着脚步声。老爷爷进门气踹得紧:“我梦见鸡毛信来—
—可真见亲人……”亲人见了亲人面,欢喜的眼泪眼kuàng里转。
“保卫延安你们费了心,白头发添了几根根。”团支书又领进社
主任,当年的放羊娃如今长成人。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娃娃们
争抢来把手拉。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十年
来革命大发展,说不尽这三千六百天……
形容非常白
•
•
(4)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米酒油馍木炭火,团团围定炕上坐。满窑里围得不透风,脑
畔上还响着脚步声。老爷爷进门气踹得紧:“我梦见鸡毛信来—
—可真见亲人……”亲人见了亲人面,欢喜的眼泪眼kuàng里转。
“保卫延安你们费了心,白头发添了几根根。”团支书又领进社
主任,当年的放羊娃如今长成人。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娃娃们
争抢来把手拉。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十年
来革命大发展,说不尽这三千六百天……
比喻
•
•
夸张
2.给下列句子选词填空,正确的一项是( )
(1)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________在心窝上。
(2)……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______定宝塔山。
(3)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______在亲人怀……
A.贴 搂 扑 B.贴 搂 靠
C.靠 绕 扎 D.靠 抱 扑
A
3.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延河滚滚喊“前进”!(拟人)
B.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比喻)
C.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借代)
D.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拟人)
B
【点拨】B项的修辞手法应为夸张。
4.依次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鸣,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那柔曼如
提琴者,________;那清脆如弹拨者,________ ;那厚重如贝
斯轰响者,________;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________。
①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
②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
③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
④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
A.①②④③ B.②④①③
C.②④③① D.④②①③
B
【点拨】本题考查语句衔接。根据具体语境,按照所比喻的乐
器的特点进行对应选择,而且声音逐渐由小到大。“提琴”声
音比较柔和,对应“草丛中淌过的小溪”;“弹拨”乐器声音
叮咚清脆,对应“石缝间漏下的滴泉”;“贝斯”轰响声音厚
重,对应“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铜管”齐鸣声音雄浑,对
应“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由此选B。
5.对下列诗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借树梢、树枝、树根的密
不可分,来比喻这里的革命战士的团结。)
B.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诗人如同羊羔一样
吮吸着乳汁,眼望着妈妈,是母亲延安养育了诗人,是延安的
小米饭使诗人成长,写出了延安对自己的养育之恩。)
C.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糜子和谷借指
当时的延安大生产运动,红旗指正确的政治方向,书指学习的
马列、毛泽东著作。)
D.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革命万里起高潮!(歌颂了党的领
导。)
A
【点拨】A项借树梢、树枝、树根的密不可分,来比喻诗人和延安
以及延安的父老乡亲的亲密关系。
6.下列关于课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赞颂了延安在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贡献和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后延安的巨大变化。
B.诗歌采用陕北“信天游”的形式写成,语言华丽,感情热烈。
C.诗人对富有地方色彩的意象的描写,更增添了这首诗的生活
气息和乡土美感。
D.全诗以“回延安”的过程为线索,表达了作者重回延安的喜
悦之情。
B
【点拨】B项应该是语言质朴。
阅读《回延安》前两章,回答问题。
7.试着给前两章各拟一个小标题。
一、精段品读[2018•石台月考]
第一章:回延安;第二章:忆延安。
8.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双手搂定宝塔山”。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似言宝塔山之
小,“我”可以搂住。诗人太想回到延安
了,因而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表现了诗
人对延安的思念。
9.诗人通过人物的动作间接抒发情感。试找出一处诗
句,揣摩其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
示例:“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
上。”用“黄土”代表这片土地,养育了这里的人
民,“抓”“贴”等动作,将“我”重回延安的兴
奋心情表露无遗。
贺敬之15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6岁到延安,
可以说是吃延安的小米饭、喝延河的水长大的,
他对延安有着特殊的感情。因此,在他的心目中,
延安就是养育自己的“母亲”。
10.结合贺敬之的经历,谈谈诗人为什么把延安比作
“母亲”。
11. 阅读第①段,你想到的问题是什么?请把这个问题写出来,并
结合这段的内容简要说明产生问题的原因。
(1)问题:
(2)原因:
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5、
6页第11-14题。
为什么信天游是一件艺术品?
第①段极度赞美了信天游,但没有任何具体介绍,为下
文作铺垫的同时也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什么它是
一件艺术品?【点拨】第①段主要讲了信天游的奇美浪漫。问题应是“信天游有
那么美吗”,原因是作者赞美信天游“如明月流水,如仙界的风”。
12.阅读第③—⑨段,将这部分文字中体现作者情感脉络的关键语
句摘抄下来。
①这样富于艺术魅力的信天游,一经入耳,便入骨,
便入髓,我此生便再怎么也忘不了了。②上初中后,因为爱
上了文学,我被信天游迷得死去活来。③我是一路苦恋着信
天游走进中年时代的。④我整个身心便油然生出一种归属感。
【点拨】解答本题应先通读第③段到第⑨段,然后从语段中找
出表达作者情感脉络的关键语句。
13.简要分析第②段画线语句是如何用形象的语言写出信天游
特点的。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陕北的山川大地,比喻成
演唱信天游的舞台,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信天游的普及和
贴近生活的特点;将信天游的歌声比作云霞之辞,体现
了信天游高亢嘹亮的特点。
【点拨】解答本题应先看懂画线语句表达的内容,判断语
句运用的表现手法,然后分析信天游的特点。
14.根据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从下面三个短语中选择
一个填入文章结尾的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甲】红圈圈 【乙】一圈红 【丙】圈圈红
【丙】
【点拨】解答本题应先理解最后一段中作者的情感,
然后根据事物的特征选择恰当的短语。
15.[中考•泸州改编]学了《回延安》后,班里开展了以
“传承延安精神,感悟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综合实
践活动,请你参与。
(1)请你结合下面的材料,为延安旅游写一则宣传语。
材料一
现代化的延安
材料二 延安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相传华夏部落首领黄
帝曾居住在这一带,“三黄一圣”(黄帝陵、黄河壶口瀑布、黄
土风情文化、革命圣地)享誉中外。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
里生活、战斗过,领导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培育了光照千
秋的延安精神。现在,延安已成为全国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
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
示例:品味延安风情,游览革命圣地。
(2)以下是本次活动的构思框架图,请把这个构思图写成一段话,要
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70字左右。
本次活动以“红色主题”为中心,分准备和实施两个阶
段,准备阶段包括制小红旗和排练节目两个步骤;实施阶段分
走长征路、看老红军、表演节目三个步骤。
16.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是本诗的一大特色,特别是夸
张手法的运用,淋漓尽致地表达出诗人热爱延安、热
爱延安亲人的思想感情以及延安人民热烈欢迎诗人的
真挚情感。请你也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
(100字左右)
片 段 练 笔
例文:他双手捧着球,深吸一口气,然后踮起脚,
原地弹动了三四下,接着,他突然如离弦的箭一般朝着
篮下奔去。离篮架足有四五米远,他把球交到右手中,
向篮板抛去,球“砰”的一声反弹回来。说时迟,那时
快,他三步就跨到篮下,“噌”地跳起来,双手抓住飞
来的球,举过头顶,腰一挺,然后“嘿”的一声,把球
灌进了篮筐……
3 安塞腰鼓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惊心动魄 ( ) jī( )绊 闭塞(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
读着刘成章的惊心动魄的《安塞腰鼓》,我为之震撼,我的
心立即变得躁热了,困倦的情绪立即变得亢奋起来。我们常常歌
唱青春,那铿锵有力、催人奋进的鼓点不正是我们的青春吗?我
们的青春也是容不得束缚,容不得jī绊,容不得闭塞的。青春的我
们志比天高,充满生机;青春的我们斗志昂扬,充满自信;青春
的我们热情奔放,张扬个性。愿行走在青春路上的同学们砥砺前
行,莫负春光。
•pò 羁 sè
•
•
(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________”。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读着刘成章的惊心动魄的《安塞腰鼓》,我为之震撼,我的
心立即变得躁热了,困倦的情绪立即变得亢奋起来。我们常常歌
唱青春,那铿锵有力、催人奋进的鼓点不正是我们的青春吗?我
们的青春也是容不得束缚,容不得jī绊,容不得闭塞的。青春的我
们志比天高,充满生机;青春的我们斗志昂扬,充满自信;青春
的我们热情奔放,张扬个性。愿行走在青春路上的同学们砥砺前
行,莫负春光。
躁热
•
•
燥热
(3)文段中“亢奋”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读着刘成章的惊心动魄的《安塞腰鼓》,我为之震撼,我的
心立即变得躁热了,困倦的情绪立即变得亢奋起来。我们常常歌
唱青春,那铿锵有力、催人奋进的鼓点不正是我们的青春吗?我
们的青春也是容不得束缚,容不得jī绊,容不得闭塞的。青春的我
们志比天高,充满生机;青春的我们斗志昂扬,充满自信;青春
的我们热情奔放,张扬个性。愿行走在青春路上的同学们砥砺前
行,莫负春光。
极度兴奋
•
•
(4)文段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读着刘成章的惊心动魄的《安塞腰鼓》,我为之震撼,我的
心立即变得躁热了,困倦的情绪立即变得亢奋起来。我们常常歌
唱青春,那铿锵有力、催人奋进的鼓点不正是我们的青春吗?我
们的青春也是容不得束缚,容不得jī绊,容不得闭塞的。青春的我
们志比天高,充满生机;青春的我们斗志昂扬,充满自信;青春
的我们热情奔放,张扬个性。愿行走在青春路上的同学们砥砺前
行,莫负春光。
排比
•
•
反问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2017年7月7日,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段的连接工作顺利完成,
跨海大桥主体工程全面实现贯通,这是石破天惊的人类壮举。
B.随着安塞腰鼓声音的消失,各个舞者的动作都戛然而止。
C.经过公安人员的教导,他已大彻大悟,要改过自新了。
D.黄土高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
B
• • • •
• • • •
• • • •
• • • •
【点拨】“戛然而止”指声音突然中止。用在此处不合适。
3.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
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
使人叹为观止。( )
(2)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
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
(3)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的,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
(4)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
是蹦跳的脚步。( )
(5)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
排比
比喻、反复
拟人
比喻、排比
引用
4.选文第③段画线句子中“将使我终身受用不尽”的是什么?
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8页
第4-6题。
①雄浑的气势 ②奔腾的力量 ③进取的精神
④崇高的感情⑤力与美的巧妙结合
【点拨】本题考查理解概括能力。题目要求理解“将使我终
身受用不尽”的具体内容。作答时要能够联系上下文,在文
中找寻答案。
5.理解选文第⑤段画线句子的含义。
天马的日常状态是“日出而撒欢,日入而哀鸣”,看
似散漫、原始、不假雕饰和我行我素,但它们始终知道自己
是英雄的后裔,始终期待着能像祖先一样驰骋疆场,在奔腾
中展示雄浑壮阔的力量和神采飞扬的生命气息。
【点拨】本题考查对重要语句含义的理解。作答时,一要了解
语句的基本含义,二要联系语境揣摩潜在的意蕴。本题抓住画
线句中的“好像”一词,可知“散漫”“原始”“不假雕
饰”“我行我素”只是天马的外显特征;由“被古人称为骐骥、
称为汗血宝马的英气勃勃的后裔们”可知,天马是英雄的后裔,
它们英气勃勃,它们有所期待,即像祖先一样驰骋疆场,在奔
腾中展示雄浑壮阔的力量和神采飞扬的生命气息。
6.从文章构思的角度简述选文第⑦段画线句子的作用。
由上文单纯写天马过渡到写“马文化”,并为下文
写“龙马精神”作铺垫。
【点拨】本题考查分析语句作用的能力。题干明确指出从
“构思”的角度简述。梳理全文来看,①—⑥段单纯写天
马,写它的勇敢、自由、进取的精神,而下文上升到“马
文化”尤其是“龙马精神”的层面。可见画线句起过渡的
作用。
4 灯笼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争讼( ) 领yù( ) 斡( )旋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
伴着我们的除了李老五的叙家常,便是一把腰刀、一具灯笼。
那时自己对人情世故还不懂,好听点说,心还像素丝样纯洁,什
么争讼吃官司,是不在自己意识领yù的。祖父好,在路上轻易不
提斡旋着的情事,倒是一路数着牵牛织女星谈些进京赶考的掌
故——雪夜弛马,荒郊店宿,每每令人忘路之远近。村犬遥遥向
灯笼吠了,认得了是主人,近前来却又大摇其尾巴。到家常是二
更时分。不是夜饭吃完,灯笼还在院子里亮着吗?那种熙熙然庭
院的静穆,是一辈子思慕着的。
•
sòng wò域
•
•
(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
是“__________”。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伴着我们的除了李老五的叙家常,便是一把腰刀、一具灯笼。
那时自己对人情世故还不懂,好听点说,心还像素丝样纯洁,什
么争讼吃官司,是不在自己意识领yù的。祖父好,在路上轻易不
提斡旋着的情事,倒是一路数着牵牛织女星谈些进京赶考的掌
故——雪夜弛马,荒郊店宿,每每令人忘路之远近。村犬遥遥向
灯笼吠了,认得了是主人,近前来却又大摇其尾巴。到家常是二
更时分。不是夜饭吃完,灯笼还在院子里亮着吗?那种熙熙然庭
院的静穆,是一辈子思慕着的。
雪夜弛马
•
•
雪夜驰马
(3)“掌故”在文段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伴着我们的除了李老五的叙家常,便是一把腰刀、一具灯笼。
那时自己对人情世故还不懂,好听点说,心还像素丝样纯洁,什
么争讼吃官司,是不在自己意识领yù的。祖父好,在路上轻易不
提斡旋着的情事,倒是一路数着牵牛织女星谈些进京赶考的掌
故——雪夜弛马,荒郊店宿,每每令人忘路之远近。村犬遥遥向
灯笼吠了,认得了是主人,近前来却又大摇其尾巴。到家常是二
更时分。不是夜饭吃完,灯笼还在院子里亮着吗?那种熙熙然庭
院的静穆,是一辈子思慕着的。
指历史上的人物事迹、制度沿革等
•
•
(4)将文段中画线句子改为反问句。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伴着我们的除了李老五的叙家常,便是一把腰刀、一具灯笼。
那时自己对人情世故还不懂,好听点说,心还像素丝样纯洁,什
么争讼吃官司,是不在自己意识领yù的。祖父好,在路上轻易不
提斡旋着的情事,倒是一路数着牵牛织女星谈些进京赶考的掌
故——雪夜弛马,荒郊店宿,每每令人忘路之远近。村犬遥遥向
灯笼吠了,认得了是主人,近前来却又大摇其尾巴。到家常是二
更时分。不是夜饭吃完,灯笼还在院子里亮着吗?那种熙熙然庭
院的静穆,是一辈子思慕着的。
那种熙熙然庭院的静穆,难道不是一辈子思慕着的吗?
•
•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
[(大火)延烧原野]
B.轿前轿后虽不像《宋史•仪卫志》载,准有打灯笼子亲事
官八十人,但辉煌景象已够华贵了。
[(成绩等)显著;卓著]
C.那种熙熙然庭院的静穆,是一辈子思慕着的。
(安静庄严)
D.那时自己对人情世故还不懂,好听点说,心还像素丝样
纯洁。 (为人处世的道理)
B
• •
• •
• •
• • • •
【点拨】根据语境,“辉煌”应是“光辉灿烂”的意思。
3.下列句子中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小孩子喜欢火,喜欢亮光,却仿佛是天性。
B.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
C.自从远离乡井,为了生活在外面孤单地挣扎之后,像这
样慈母口中吩咐的话也很久听不到了。
D.乡俗还愿,唱戏、挂神袍而外,常在村头高挑一挂红灯。
仿佛灯柱上还照例有些松柏枝叶做点缀。
B
4.[2018•枣庄]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雨后的天空闪耀着美丽的彩虹和清新的空气。
B.岸上尚且提心吊胆,更何况筏子上的人们呢?
C.唐诗中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生命精神,不仅来自繁荣、
开放等时代气象,而且来自开明、先进的政治文化。
D.作为教育的上层建筑,必须发挥更大的作用。
C
【点拨】A项,“清新的空气”无法“闪耀着”。B项,缺少
“提心吊胆”的对象,前半句应改为“岸上的人们尚且提心吊
胆”。D项,“教育”“上层建筑”类属关系颠倒,应是“作
为上层建筑的教育”。
5.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本文抒写了作者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文化、情感、政治等方
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作者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B.文章开头叙写小时候喜欢火、光的情景,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为
下文引出灯笼作了铺垫。
C.本文在写灯笼时营造了许多温馨感人的画面,如挑着灯笼迎回祖
父、接过母亲递过的纱灯上下学……
D.文章结尾,作者跳出个人情感圈子,升华为家国情怀的表达,情
感也转而悲壮激越。
A
【点拨】本文抒写作者关于灯笼的记忆,主要是从文化和情感方面
去写的,没有政治方面。
6.按要求答题。
“每天进步一点点,三年语文灿年华”,每到传统佳节,
人们会用特定的形式表达纪念和祝福。请在清明节、端午节和
中秋节中任选一个节日,仿照例句再写一个句子 。
例句:春节——无论是放鞭炮,还是贴春联,都传递着对亲人
安康的祝福。
示例一:清明节——无论是燃香烛,还是踏青游,都
寄托着对逝去亲人的哀思。
示例二:端午节——无论是赛龙舟,还是包粽子,都
诉说着对故人久远的怀念。
7.联系全文,说说标题“年意”有哪些内涵。
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10
页第7-10题。
年意是一种热烈的情绪,年意是人们心中
美好的祈愿,年意是一种圆满过年的生活传统。
【点拨】本题考查文中关键词含义的理解。
8.开篇为什么写伏天和腊月里看《大过新年》木版年
画的事?
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年意的奇妙,说明年意
就在人的心里。
【点拨】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的对立双方安
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作者写两种不
同的感受,目的就在于通过对比,来突出年意具有奇
妙的感染作用。
9.赏析第②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使用短句,节奏感强;“火红碧绿,艳紫鲜黄”
明写年货的颜色,暗写年货种类之多,形象地写出
了年意的到来是不声不响的。
【点拨】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解答此题找准赏析的
角度是关键。
10.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年意不过是一种生活的情感、期望和
生机。而年呢?就像一盏红红的灯笼,人们一年一度把它
火热地点亮”的理解。
示例:人们感觉到了年意,是因为人们对生活充满了
期望,对来年有盼头。而“年”也照应人的心意,红红火
火地来,热热闹闹地过。这几句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年的
美好以及随之而来的年意浓浓的热闹美好的氛围,表达了
作者对年意以及对人们热爱生活之情的赞美。
【点拨】本题考查对关键句子的理解能力。解答时,结合
上下文进行归纳分析即可。
5 大自然的语言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méng( )发 翩( )然 簌( )簌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
méng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
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
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
现一片哀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萌 piān sù
•
•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
méng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
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
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
现一片哀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________”。
哀草连天
哀草连天
•
•
(3) “载”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下面四个意思,文段中“风雪
载途”的“载”意思应为( )
A.装载 B.运输工具所装的东西
C.充满(道路) D.又;且
C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
méng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
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
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
现一片哀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
•
(4)文段运用了__________(说明顺序)进行说明。时间顺序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
méng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
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
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
现一片哀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
•
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历代的国画创作者更是不惜笔墨描绘花开的胜景,让人
在艺术作品中感受花香鸟语的氛围。
B.2019年暑假,我们从巴中去了西双版纳;2020年暑假,
我们又将年年如是地从巴中出发去海南三亚。
C.在百年风雨回眸、草长莺飞的历史记忆里,只有建筑始
终用最直白的语言诉说着城市的源远流长。
D.每年暑假,有关部门都会加大对游泳池卫生的管理力度,
周而复始。
A
• • • •
• • • •
• • • •
• • • •
【点拨】 D项“周而复始”指一次又一次地循环,用在这里
不合语境。C项“草长莺飞”形容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景
象,与本句语境不符。B项“年年如是”的意思是“每年都
像这样”,用在这里不合语境。
①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________
受到低温的损害。
②经度的________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
③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
复杂得多,________得多。
④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________,容易掌握。
A.结局 差别 灵验 简易
B.结果 差异 灵敏 简便
C.结果 差距 灵便 简单
D.结局 差异 灵活 简便
B3.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4.指出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
(1)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
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
( )
(2)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
(3)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
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
)
举例子、作诠释、作比较
打比方
作比较
5.[合肥月考]下列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学校积极开展了“读经典作品,
建书香校园”。
B.作为年轻一代,我们要担负起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
化的责任。
C.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和信息化的提速,使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
翻天覆地的变化。
D.学校组织防震逃生演练活动,目的是为了让师生熟知灾害预警
信号和应急疏散方法。
B
【点拨】A项成分残缺,缺少宾语的中心语,应在句末加上“的活
动”;C项句子缺少主语,应去掉“随着”或“使”;D项“目的
是为了”句式杂糅 ,应该删去“目的”或“为了”。
阅读《大自然的语言》,完成练习。
6.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
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一、课文研读
“次第”贴切地表现了春回大地时各种花儿是
按次序开放的,渲染了春天万物复苏的气息;“翩
然”写出了小燕子的活泼伶俐,使春天充满活力的
特点更加具体鲜明。
7.“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
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一句中的“可能”能否删
去?为什么?
不能删去。“可能”表示估计,说明“如果能注意
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损失就有可能
避免,但并不一定。因为损失能否避免,还受其他
因素影响。删去“可能”表达过于绝对。“可能”
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8.结合第四段的内容,说说“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就在这里”一句中的 “这里”具体指的是什么。
指的是物候观测的手段和物候观测的数据对
农事活动的重要意义。
举例子。通过列举桃花开、燕子来的例子,对
应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具体形象
地说明了物候学的研究内容。
9.指出下面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
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
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10.阅读第十一段,具体说说本段是按什么顺序进行说
明的。
作者用“首先”“此外”“还可以”“也可
以”等,按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说明了物候学
的研究对于农业以及山区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11.根据说明对象分类,选文属于______说明文。
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18-
19页第11-14题。
【点拨】事物说明文,以事物为具体的说明对象,以
使读者了解和认识事物的特征为说明目的。事理说明
文则以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介绍科学道理为主。本
文主要介绍海洋中塑料垃圾的去向及其影响,显然属
于后者。
事理
12.第③段中加点词语“主要”能否删去?为什么?
不能删去,“主要”表示海洋中动物是吞
吃塑料的最重要的群体,但也有其他情况,删
去就显得过于绝对了,与事实不符,这一词的
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点拨】明确态度,解释词语,指出删去后意思
上的变化,最后点明该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
准确性、严密性。
13.第⑨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列数字、打比方。把幼形海鞘长的黏液过滤器
比作房子,运用数据具体形象地说明了幼形海鞘的
粪便和黏液过滤器,可以快速地把漂浮在海面的塑
料微粒运输到深海。(意思对即可)
【点拨】了解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及特征,根
据文字信息判断.
14.根据选文内容,具体分析:在长年暴晒和海浪的作用下,
被分解成米粒般大小的塑料微粒最让人担忧的原因。
被分解成米粒般大小的塑料微粒会被许多鱼类和
无脊椎动物吞吃,幼形海鞘能够让比重比海水小很多
的塑料微粒沉入深海,这样塑料微粒就会进入海洋食
物链,并最终影响到海产品的安全。(意思对即可)
【点拨】结合文段中文字信息来做具体分析.
15.[中考•达州改编]综合性学习。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
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
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2016年11月
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
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国际气象界,
“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在没有“天气预报”的中国古代,先民们根据太
阳在一年中对地球产生的影响而概括总结出一套气象历
法——“二十四节气”。它自秦汉发明至今已经用了 2
000多年了,在我国劳动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中扮演了相
当重要的角色。
材料二:“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天人合一”文化理念的
体现,更是中国人自然观、生命观、宇宙观、哲学观的
体现。
材料三:“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的贡
献,充分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高度认可和
尊重,有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推广与传播,也有利于世
界各国人民通过它认识和了解中华民族的理想、准则和
精神。
“二十四节气”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是中国人“天
人合一”文化理念的体现,意义重大。
(1)请用一段连贯的话写出你的探究所得。(字迹清晰,书写工
整,简洁明了,不超过50字)
附: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节气歌弹词(节选)
西园梅放立春先,云镇霄光雨水连。
________初交河跃鲤,春分蝴蝶梦花间。 惊蛰
(2)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明清《节气歌弹词》,暗含了“二十四
节气”的先后顺序。请结合《二十四节气歌》写出弹词中
漏掉的节气名称。
(3)为了办一期关于“二十四节气”的黑板报,张丽莉同学找了一段
“立春”的资料,其中【A】【B】【C】三处各有一处错误,
请提出修改意见。
立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是从天文上来划
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A】春意味着风和日暖,
鸟语花香,春也意味着万物生长,农家播种。【B】立春是中国
民间最重要的传统节气之一。“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
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C】立春之日迎
春已有大约三千多年的历史。立春时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
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
①【A】处画线句子有一处标点使用不规范,应将第
________个逗号改为________。
②【B】处画线句子不合逻辑,应将“________”一词删去。
③【C】处画线句子前后矛盾,应将“________”或
“________”删去。
二 分号
之一
大约
多
片 段 练 笔
16.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是本课的一大特色,特别是
举例子、作比较的运用。请你至少选用两种说明方
法,写一个说明事理的小片段。(200字左右)
例文:我国古代有这样两句诗:“花如解语应多事,
石不能言最可人。”但现在看来,石头和花卉虽没有声
音和语言,却有它们自己的一套组织结构来表达它们的
本质。自然科学家的任务就在于了解这种本质,使石头
和花卉能说出宇宙的奥秘。正如贾思勰在《齐民要术》
里所指出的那样,杏花开了,就好像在传语农民赶快耕
田;桃花开了,好像在暗示农民赶快播种。春末夏初布
谷鸟来了,农民知道它讲的是什么话:“阿公阿婆,割
麦插禾。”从这一角度看来,花香鸟语都是大自然的语
言。重要的是我们要能体会这种暗示,明白这种传语,
从而理解大自然,改造大自然。
6 阿西莫夫短文
两篇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褶( )皱 潮xī( ) huì( )星
1.[芜湖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远看山腰岩石的那些褶皱,是那么沧桑,看上去像是
自然给予它的劫难,但是,这何尝不是一种恩赐?美丽的
岛屿,壮观的潮 xī,奇妙的huì星,独特的殒石,还有迄今
为止没有定论的南极洲恐龙化石……我们不得不慨叹自然
的神秘与伟大。
zhě 汐 彗
•
•
远看山腰岩石的那些褶皱,是那么沧桑,看上去像是
自然给予它的劫难,但是,这何尝不是一种恩赐?美丽的
岛屿,壮观的潮 xī,奇妙的huì星,独特的殒石,还有迄今
为止没有定论的南极洲恐龙化石……我们不得不慨叹自然
的神秘与伟大。
(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
写法是“ ________”。
殒石
1.[芜湖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
陨石
远看山腰岩石的那些褶皱,是那么沧桑,看上去像是
自然给予它的劫难,但是,这何尝不是一种恩赐?美丽的
岛屿,壮观的潮 xī,奇妙的huì星,独特的殒石,还有迄今
为止没有定论的南极洲恐龙化石……我们不得不慨叹自然
的神秘与伟大。
(3)“劫难”在文段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灾难,灾祸
1.[芜湖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
远看山腰岩石的那些褶皱,是那么沧桑,看上去像是
自然给予它的劫难,但是,这何尝不是一种恩赐?美丽的
岛屿,壮观的潮 xī,奇妙的huì星,独特的殒石,还有迄今
为止没有定论的南极洲恐龙化石……我们不得不慨叹自然
的神秘与伟大。
(4)将文段中画线句子改为肯定句。
但是,这是一种恩赐。
1.[芜湖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
2.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南极也有自己的恐龙、两栖动物和其他在恐龙时代
______的植物和动物。然而,这些生物的命运比其他
同类要______得多,因为板块把它们向南携带到了极
地。大约经历了一亿年,气候逐渐变冷,植物慢慢越
来越__________,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大量减少。
A.繁盛 凄凉 稀疏 B.繁盛 悲惨 稀少
C.兴盛 悲惨 稀疏 D.兴盛 凄凉 稀少
B
3.[中考•广东]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全国各行各业进一步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对高等院校的学
科建设、专业设置以及培养目标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删
掉“在”和“下”)
B.为激发同学们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有人提议把校运会可以改
为体育节,这样参与的同学或许会多些。(将“或许”移至“这
样”后)
C.学霸就是学霸,他稍微思考,就十分自信地说出了这道难题的
两种解题方法,使在场的同学都惊叹不已。(将“稍微”改为
“稍作”)
D.许多观众看完《战狼2》,激情满怀,为祖国的强大而自豪,使
观众不约而同地喊出“厉害了,我的国”。(删掉“使观众”)
B
【点拨】应删去“可以”。
4.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
(1)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
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 )
(2)如果在850℃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
沙子。( )
(3)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
( )
打比方
列数字
作比较
5.下面标点符号运用无误的一项是( )
A.事实证明,现代两栖动物不适应南极气候(青蛙和蟾蜍是人
人皆知的现代两栖动物)。
B.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C.到底是什么造成了恐龙的灭绝呢?是星体撞击呢?还是火山
爆发?
D.“毫无疑问,”教授说:“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
的。”
B
【点拨】A.括号及括号里的内容应放在“现代两栖动物”后;C.第
二个问号应为逗号;D.冒号应为逗号。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被压扁的沙子》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反思,证明星
体撞击地球是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
B.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大陆漂移说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
证据。
C.恐龙化石之所以遍布世界各地,是因为恐龙四处迁移。
D.本课这两篇文章都有力地证明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
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的道理。
C
【点拨】恐龙化石之所以遍布世界各地,是因为大陆在漂移而不是
因为恐龙自己在迁移。
阅读《被压扁的沙子》“在过去的9年里……
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急措施。”这五段内容,回
答问题。
7.这几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什么?采用了什么样的说
明顺序?
一、精段品读
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逻辑顺序。
8.用“‖”给选文划分层次。
① ② ③ ④ ⑤
①‖②③④‖⑤
9.第②③④段文字说明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有哪两个?
“撞击说”和“火山说”。
不能删去。这两个词表示推测,在没有确凿的
事实进行科学说明之前,只能用“可能”“也
许”,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10.第②段“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小行星
或彗星撞击地球的结果。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
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这两句话中,“可
能”“也许”能否删去?为什么?
11.第③段文字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主要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并不是
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恐龙的灭绝是由巨大撞击引
起的。
12.根据本文内容,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的说明对象是隐形杀手,是事物说明文。
B.本文的说明对象是甲醛,说明顺序是空间顺序。
C.本文是事理说明文,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D.本文是事物说明文,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21
页第12-16题。
C
【点拨】本题考察说明对象和说明顺序。
13.阅读选文,说说甲醛有哪些特点。
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空间相对
密闭,甲醛的挥发时间长;甲醛浓度过高,
会影响到人类的身体健康。
【点拨】阅读选文找出甲醛的特点。
14.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举例子、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甲醛
挥发需要漫长的时间”的特性,真实,更有说服力。
【点拨】结合划线句子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15.请从说明文语言的角度,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
达效果。
如果长期接触低浓度甲醛,可能引起慢性呼吸道
疾病,新生儿染色体异常,甚至致癌,可见甲醛对人类
的健康危害是极大的。
【点拨】明确态度,解释词语,点明该词语体现了说明
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 •
15.请从说明文语言的角度,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
达效果。
如果长期接触低浓度甲醛,可能引起慢性呼吸道
疾病,新生儿染色体异常,甚至致癌,可见甲醛对人类
的健康危害是极大的。
“可能”是“或许”的意思,表示不能确定。在句
中说明长期接触低浓度甲醛或许会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
新生儿染色体异常,甚至致癌,但不能完全肯定。这一
词的运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 •
16.根据文章及生活实际说说减轻甲醛污染的措施与方法。
示例:①国家应该制定新标准,把含有脲醛胶的
建材,从百姓家中清除出去,用无醛添加的新材料
替代。②增强大家防治甲醛污染的意识,不用或少
用含甲醛的建材。③新装修的房屋不要急于入住,
要打开门窗通风等。
【点拨】结合实际生活经验和文章内容。
17.班级组织开展以“走进科学,亲近生物”为主题的综
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同学们对海洋生态环境状况知之甚少,班主任决定邀请
专家到班级开展“海洋生物科普知识”讲座,请你为
这次讲座设计一个主题。
示例:推广海洋生物科普知识,培养海洋生态环保
意识。
(2)在活动中,晓依同学为大家提供了下面的资料,请你按要求
帮助修改。
【甲】由于过度捕捞的原因,鲨鱼数量锐减,有些品种
的鲨鱼已濒临灭绝。为了保护鲨鱼,国际动物保护组织倡议
公众减少鱼翅消费,维护海洋生态平衡。【乙】中国社会调
查所的研究声明,食用鱼翅正使全球鲨鱼种群遭遇灭顶之灾。
①【甲】处画线句存在句式杂糅的语病,应将“________”删掉。
②【乙】处画线句存在用词不当的问题,应将“________”改为
“________”。
的原因
声明
表明
(3)请你就如何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提两条建议。
示例:①不乱砍伐林木,保护湿地资源;
②不穿稀有动物毛皮做的服装。
18.[2019•盐城]综合性学习。
盐海中学开展“走近科技”综合实践活动,
组织同学们观看科技成果展,请你参与,并完成
相关任务。
(1)在第一展厅,显示屏上有一则新闻,请你用一句话
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能超过20个字)
人民日报5月20日电 浪潮集团日前发布全新人工智能一
体化系统“浪潮元脑”。该系统包含人工智能基础设施、
深度学习框架与工具等产品,具有人工智能算法优化、系
统优化服务等能力,将为人工智能提供基础创新支撑,加
速产业人工智能化进程。浪潮集团副总裁彭震表示,“浪
潮元脑”的发布,标志着浪潮人工智能战略的再度升级,
实现了从“能力构建”到“能力输出”。
浪潮发布“浪潮元脑”系统,人工智能战略再度升级。
(2)来到第二展厅,同学们看到一张关于甲、乙两家
科技公司近四年研发经费的统计图。请你根据
此图,写出两点结论。
甲、乙公司近四年研发经费统计图(单位:亿元)
甲、乙两家科技公司
近四年研发经费均呈逐年
增长趋势;甲公司近四年
研发经费均远超乙公司。
(3)进入第三展厅,同学们看到一组展示中国科技进步
成果的实物模型。大家探究发现,它们的命名都很
有特色,请选择其中一个分析其命名的深意。
①登月探测器——嫦娥
②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
③全球定位卫星系统——北斗
选择:________(填序号)
命名的深意:
示例一:① “嫦娥奔月”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流传最为
广泛的美丽神话。以“嫦娥”命名中国登月探测器,实现了古人
对“登月”的幻想,可以赋予它更多的历史内涵和人文气息。
示例二:② “悟”有领悟的意思,“悟空”一方面寓意
领悟、探索太空之意;另一方面,寓意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的探
测器犹如悟空的火眼金睛,可以在茫茫太空中,识别暗物质的踪
影。
示例三:③ 北斗七星能够帮助我们辨认方向,“北斗”
寓意全球定位卫星系统也可以帮助我们辨认方向。
片 段 练 笔
19. 逻辑顺序就是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及人们认识事物或事理
的过程来安排说明内容的说明顺序。这种顺序常用于事理说明文,
是常见的说明顺序之一。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
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或事理
的过程则可以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等。阐述事物、事理间的
因果关系或其他逻辑关系,按逻辑顺序写作最为适宜。请你运用
逻辑顺序,写一段说明事理的文字。(150字左右)
例文:雪的作用很广。首先,雪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发
育。雪的导热性很差,土壤表面盖上一层“雪被”,可以减
少土壤热量的外散,阻挡雪面上寒气的侵入,所以受雪保护
的庄稼可安全越冬。积雪还能为农作物储蓄水分。此外,雪
还能增强土壤肥力,据测定,每1升雪水里,约含氮化物7.5
克。雪水渗入土壤,就等于施了一次氮肥。用雪水喂养家畜
家禽、灌溉庄稼都可收到明显的效益。
7 大雁归来
冬天似乎总是充满了灰白色的雾霭,天地也都缄默起来。
大大小小的生灵,或休眠,或南飞。沼泽地没有了盘xuán的
大雁的喧嚷。树木凋零,蓄积着力量,等候那春日的暖流。
待万物苏醒,大雁归来,空气中又迷漫起生命的活力。这算
是又一个四季的轮回。
1.[太湖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雾霭( ) 缄( )默 盘xuán( ) 喧嚷 ( )• ǎi jiān 旋
• •
• •
rǎng
(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________”。
迷漫
弥漫
冬天似乎总是充满了灰白色的雾霭,天地也都缄默起来。
大大小小的生灵,或休眠,或南飞。沼泽地没有了盘xuán的
大雁的喧嚷。树木凋零,蓄积着力量,等候那春日的暖流。
待万物苏醒,大雁归来,空气中又迷漫起生命的活力。这算
是又一个四季的轮回。
1.[太湖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
• •
(3)“凋零”有下面两个意思,在文段中的意思应为( )
A.(草木)凋谢枯萎 B.衰落
A
冬天似乎总是充满了灰白色的雾霭,天地也都缄默起来。
大大小小的生灵,或休眠,或南飞。沼泽地没有了盘xuán的
大雁的喧嚷。树木凋零,蓄积着力量,等候那春日的暖流。
待万物苏醒,大雁归来,空气中又迷漫起生命的活力。这算
是又一个四季的轮回。
1.[太湖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
• •
难道这不算是又一个四季的轮回吗?
冬天似乎总是充满了灰白色的雾霭,天地也都缄默起来。
大大小小的生灵,或休眠,或南飞。沼泽地没有了盘xuán的
大雁的喧嚷。树木凋零,蓄积着力量,等候那春日的暖流。
待万物苏醒,大雁归来,空气中又迷漫起生命的活力。这算
是又一个四季的轮回。
1.[太湖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
(4)将画线的句子改成反问句。
• •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面对外界的流言蜚语,保持缄默而非据理力争,往往能
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B.中国政府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意志与决心是坚定不移
的。
C.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我们年轻人要怀着目空一切的豪
情壮志,敢于迎接任何前所未有的挑战。
D.我们要牢记“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句古语,在处理
任何事情时,都不要忽视别人的意见。
C
• •
• • • •
• • • •
• • • • • • • •
【点拨】 C项,目空一切,指一切都不放在眼里,形容骄
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用在此处与语境不符。
3.[2019•江西]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个人是否善良取决于他能用自己的爱心去包裹这个世界。
B.福楼拜家的客厅里常常回荡着爽朗的笑声和深情的眼神。
C.读汪曾祺散文的时候,就像是欣赏一幅幅清新淡雅的素描。
D.无论是在二十四节气中还是在人们的生活中,“白露”都是
一个诗意的存在。
D
【点拨】 A项两面对一面;B项搭配不当,“回荡”不可与“深
情的眼神”搭配;C项缺少主语,可改为“我读汪曾祺散文的时
候,就像是欣赏一幅幅清新淡雅的素描”。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保护野生动物、珍爱野生动物是全文的主旨。
B.《大雁归来》运用了大量清新灵动的拟人手法描写大雁。
C.文中作者称自己为“爱鸟者”,一个“爱”字贯穿了全文。
D.《大雁归来》只介绍了知识而没有抒发情怀。
D
【点拨】本题是对课文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的综合考查。本文作
者对大雁是那样有感情,他喜欢它们,观察它们,研究它们,所
以本文既介绍了知识,也抒发了情怀。
5.[2019•杭州]下列各句中,所引古诗名句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贾爷爷真可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七十岁了还不想着颐
养天年,而是去山区兴办企业,带动当地人民脱贫致富。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自从富春江两岸实施
了“亮灯工程”,火树银花的夜景总是给游客带来惊喜。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祝愿远行求学的你,
克服成长路上的困难,学业进步,早日实现心中的梦想。
D.在中秋佳节这个特殊日子,归国探亲的旅法华侨用杜甫的诗句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来表达心情,是最恰当不过了。
B
6 . 选 文 ② — ⑥ 段 从 候 鸟 迁 徙 的 原 因 、 候 鸟 迁 徙 的 观 测 、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__________________五个方面依次介绍了候鸟迁徙的知识。
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24
页第6-9题。
【点拨】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根据第④段中的“经过长
期监测,鸟类学家认为,全世界候鸟迁徙路线主要有以下几条”
可得“候鸟迁徙的路线”;根据第⑤段中的“在迁徙的过程中,
鸟类展示了非凡的智慧”可得“候鸟迁徙的智慧”;根据第⑥
段中的“它们在迁徙途中要遇到许多想象不到的困难”可得
“候鸟迁徙的困难”。
候鸟迁徙的路线 候鸟迁徙的智慧
候鸟迁徙的困难
7.选文第⑥段主要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举例子。举出家燕从英国迁徙到南非的例子,
具体、真切、形象地说明了候鸟在迁徙途中要遭遇
许多困难。
【点拨】本题考查说明方法。根据第⑥段中的“比如从英
国出发的家燕”可知,这一段列举了英国家燕的例子,而
其作用是为了具体说明“对候鸟来说,迁徙并不像人们想
象的那样有乐趣。它们在迁徙途中要遇到许多想象不到的
困难”。
8.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中“高速公路”“冒险事业”等词,使说明显得生动而
有情趣;而“大多数候鸟迁徙的路线呈南北方向”中“大多
数”一词则体现了文章语言的准确性。
B.在众多观测候鸟飞行路线的方法中,被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
是环志法。
C.硫磺鹀是以星星为标记进行迁徙的,具体用来判断方位的是
北极星中心约35°以外的北方天空。
D.作者对候鸟迁徙中表现出来的勇气、守信和责任是肯定和赞
美的。
【点拨】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根据第⑤段中的
“让人惊奇的是,它们是以星星为标记进行迁徙的。具体用来
判断方位的是北极星中心约35°以内的北方天空”可知,C项表
述有误。
C
9.请联系选文内容,探究下面的材料,写出探究结果。
材料一 1985年,首次迁徙到昆明的红嘴鸥有9 000多只,
到2015年已达40 500只。近年来,昆明已建成大量滇池湖滨
湿地,许多候鸟都来昆明栖息繁衍。
材料二 仙鹤是我国境内重要的迁徙鸟类。它们的越冬地和
重要的中途停留地,目前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保护。
材料三 1982年,国务院决定,每年四月底五月初在我国开
展“爱鸟周”活动。从2006年开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每
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举行“世界候鸟日”活动。
人们采取多种措施保护候鸟,其生存环境得到改善,
候鸟在迁徙中受到的伤害在减少,存活数量在增加。
【点拨】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概括材料内容时,
答案的格式一般是谁做了什么事或谁怎么样,概括的
内容要尽量全面。
8 时间的脚印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掸( )去 山麓( )
沟hè( ) 低wā(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遥远
的地方。它们被风吹向高空,被水带入大海。蒙古高原发生了风暴
之后,北京的居民便忙着掸去身上的尘土。黄河中下游河水变得浑
浊,谁都知道这是西北黄土高原被破坏的结果。在山麓、沟hè、河
谷、湖泊、海洋等比较低wā的地方,有许多泥沙不断地被留下来,
它们填充着湖泊,垫高了河床。我国洞庭湖的面积逐渐缩小,黄河
下游的水面比地面还高,就是有许多泥沙沉绽下来的结果。
dǎn lù
壑
•
•
• •
洼
(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________”。
沉绽
沉淀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遥远
的地方。它们被风吹向高空,被水带入大海。蒙古高原发生了风暴
之后,北京的居民便忙着掸去身上的尘土。黄河中下游河水变得浑
浊,谁都知道这是西北黄土高原被破坏的结果。在山麓、沟hè、河
谷、湖泊、海洋等比较低wā的地方,有许多泥沙不断地被留下来,
它们填充着湖泊,垫高了河床。我国洞庭湖的面积逐渐缩小,黄河
下游的水面比地面还高,就是有许多泥沙沉绽下来的结果。
•
•
(3)文段中“沙砾”的“砾”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遥远
的地方。它们被风吹向高空,被水带入大海。蒙古高原发生了风暴
之后,北京的居民便忙着掸去身上的尘土。黄河中下游河水变得浑
浊,谁都知道这是西北黄土高原被破坏的结果。在山麓、沟hè、河
谷、湖泊、海洋等比较低wā的地方,有许多泥沙不断地被留下来,
它们填充着湖泊,垫高了河床。我国洞庭湖的面积逐渐缩小,黄河
下游的水面比地面还高,就是有许多泥沙沉绽下来的结果。
小石块,碎石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
•
难道不是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
沙砾越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吗?
(4)将画线句子改为反问句,不得改变句子意思。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遥远
的地方。它们被风吹向高空,被水带入大海。蒙古高原发生了风暴
之后,北京的居民便忙着掸去身上的尘土。黄河中下游河水变得浑
浊,谁都知道这是西北黄土高原被破坏的结果。在山麓、沟hè、河
谷、湖泊、海洋等比较低wā的地方,有许多泥沙不断地被留下来,
它们填充着湖泊,垫高了河床。我国洞庭湖的面积逐渐缩小,黄河
下游的水面比地面还高,就是有许多泥沙沉绽下来的结果。
•
•
2.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
(1)它缓慢地移动着,破坏作用就更大了,就好像一柄铁扫
帚从地上扫过,刨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 )
(2)例如,在建筑兰新铁路的时候,一个山头在几分钟内就
被炸掉了,这相对地质作用的速度可要快多了。(
)
(3)根据计算,大约3 000到10 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1米
厚的岩石。( )
打比方
举例子、作比较
列数字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大自然中的各种物质都时时刻刻在运动着:这里在死亡,那里
在生长,这里在建设,那里在破坏。
B.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碎石,沙砾,泥土被
它们带着,开始了旅行。
C.它告诉我们,在6亿多年前到5亿多年前的那个叫作“寒武纪”
的时代,地球上的海洋是多么宽广。
D.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泥沙越积越厚。
C
【点拨】A“那里在生长”后面应用分号;B “碎石”和“沙砾”
后面的逗号应该为顿号;D项“两年过去了”后面用省略号。
4.[安庆期末]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如果有黑洞撞向地球,那么________。当然,你听到的不是
声波,而是引力波,因为________。当黑洞靠近时,引力波会“挤
压”内耳骨,产生类似照相机闪光灯充电时发出的咝咝声。尽管天
文学家认为,________,但正常情况下,______,因为引力波在广
袤的宇宙中经过长途跋涉,抵达地球时强度已大大减弱。
①引力波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我们
②你会听到它悄然逼近的声音
③引力波是听不到的
④声波在真空中无法传播
A.②③①④ B.②④①③
C.③②①④ D.③①④②
B
【点拨】从文段看,第一空后一句“当然,你听到的不是声波”说
明前文必须提到“声音”或“波”,再结合选项看,②中有“它悄
然逼近的声音”,所以第一空选②;而第二空前的“因为”说明该
空要解释“听到的不是声波,而是引力波”的原因,所以选④;由
此可确定答案。
5.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记叙文,其主要任务是介绍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
功能,目的是说明认识岩石这一奇异功能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激发青少年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
B.文章根据大量的事实和科学原理,对为什么岩石能记录时间,
岩石怎样记录时间,岩石记录时间的意义等问题,作了深入
浅出的说明,把科学道理说得有声有色。
C.本文从形式上看,拟人化的题目,别具一格的题记和衔接紧
密、过渡自然、内容生动具体的正文,相互映衬,浑然一体。
D.课文由人记录时间的方式引出岩石记录时间的方式。这样由
人们熟知的事物导入对未知事物的说明,既自然又有吸引力,
体现了作者构思的巧妙。
A
【点拨】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
6.通读全文,完成下列计时变迁图。
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铯原子钟
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26
页第6-10题。
圭、沙斗、漏壶 机械钟表
石英电子钟
【点拨】解答此题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
按照行文顺序即可筛选出答案。
7.第①段引用“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这一格言有什么作用?
吸引读者,生动地引出下文对古代计时方法
的说明。
【点拨】本题考查说明文首段的作用,吸引读者阅
读兴趣,引出下文。
8.第③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用是
什么?
作比较、引用。作用:生动地说明现代生活中
人们的时间观念增强了;语言活泼有趣,浅显易懂,
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点拨】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
法及特征,根据文字信息判断。
9.石英电子钟有哪些特点?根据第④段简要回答。
造型新颖,走时准确,功能完备。
【点拨】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与整合。
10.为什么说“现代科学技术用分秒计算时间就太‘粗糙’
了”?请结合全文回答。。
因为现代科学技术的一些领域需要精确到百万
分之一秒乃至百亿分之一秒的标准时间,若用分秒
计算,会“差之毫秒,失之千里”。
【点拨】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信息的筛选。
人教版八年级·下
9 桃花源记
新知积累·基础练
1.下面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
A.便舍船(shè) 屋舍俨然(shě)
B.为外人道(wèi) 捕鱼为业(wéi)
C.男女衣着(zhuó) 便要还家(yào)
D.遂与外人间隔(jiàn) 此中人语云(yǔ)
• •
• •
• •
• •
B
【点拨】A项两个读音应互换位置;C项“要”读
“yāo”,同“邀”;D项“语”读“yù”。
新知积累·基础练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缘溪行 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落英缤纷 缤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豁然开朗 开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屋舍俨然 俨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阡陌交通 阡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并怡然自乐 怡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具答之 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咸来问讯 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皆叹惋 叹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便扶向路 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欣然规往 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沿着,顺着•
•
• •
• •
•
•
• •
•
• •
• •
•
•
繁多的样子
开阔敞亮
整齐的样子
田间小路
快乐的样子
详细
消息
感叹惋惜
沿着、顺着
打算,计划
新知积累·基础练
3.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武陵人/捕鱼为业 B.问/今是何世
C.忽逢/桃花林 D.后遂无问/津者
D
新知积累·基础练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
是( )
A.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B
• •
• •
• •
• •
新知积累·基础练
5.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
(1)渔人甚异之 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复前行 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欲穷其林 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处处志之 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
•
•
•
对……感到惊异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
形容词作动词,尽,走到尽头
名词作动词,做记号
新知积累·基础练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乃大惊 乃不知有汉
B.武陵人捕鱼为业 不足为外人道也
C.便舍船 屋舍俨然
D.不复出焉 不复得路
D
•
• •
• •
• •
•
【点拨】A.于是,就/竟然,居然;B.作为/向;
C.舍弃/房舍;D.再。
新知积累·基础练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的用法与其他不同的
一项是( )
A.忘路之远近 B.渔人甚异之
C.具答之 D.闻之,欣然规往
A
•
•
•
•
【点拨】A项中“之”为助词,其他几项均为代词。
新知积累·基础练
8.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秋天到了,落叶在风中舞蹈,真是一幅落英缤纷的美好画面。
B.在鸳鸯湖和彩虹桥之间,宽阔的柏油公路蜿蜒伸展,沿途阡
陌相连,青山相接,炊烟袅袅,鸡犬相闻。
C.由于受到H7N9禽流感疫情的影响,沪、宁、杭等地的家禽
无人问津,土鸡十元一只也没人买。
D.通过两周的学习培训,我真是豁然开朗,不仅学到了创业的
基本知识,开阔了眼界,而且重新燃起了拼搏的雄心和对成
功的渴望。
A
•
•
•
•
• • •
• • •
••
• • • •【点拨】A项,“落英缤纷”形容落花纷纷飘落的美丽景象,
用在句中与语境不符。
新知积累·基础练
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中间没有其他的树,(林中)香草新鲜美好,落花繁多。
渔人对此感到十分惊异,继续向前走,想要走到那片
林子的尽头。
(这里)土地平坦宽阔,屋舍都很整齐,有肥沃的田地、
美丽的池塘、桑树竹子之类。
新知积累·基础练
(4)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5)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桃花源人)见了渔人,就十分惊讶,问(渔人)从哪里来。
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菜饭
食(款待他)。
新知积累·基础练
10.按要求填空。
(1)《桃花源记》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行文线索的。
(2)《桃花源记》中,体现了“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的儒家思想
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描写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描写桃花林中优美的景色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与陆游的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
似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豁然开朗
新知积累·基础练
11.下面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误入桃花源的渔人惊异地看到,这里土地肥沃,人们生活
安乐,没有压迫,没有纷争,老幼幸福快乐。这完全是中
国农耕文明时代“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
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花源人都感叹惋惜,从上
下文可以推知,他们感叹惋惜的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
千年”的韶光易逝。
C.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
现了它的似有似无,寻觅而不可得,这反映了作者的理想
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D.这篇文章情节曲折,悬念迭起,记叙层次清楚,环环相扣,
结构严谨,语言简洁平易、朴实自然。
B
语言建构·能力练
阅读全文,完成练习。
12.根据提示,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
忽逢桃花林——__________________——进入桃花
源——____________________——离开桃花源
一、课文研读
发现桃花源
做客桃花源
语言建构·能力练
1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人
为什么而“叹惋”?
桃花源人为外面世界的动乱、黑暗和人民
生活的痛苦而叹惋。
语言建构·能力练
14.渔人离开桃花源,“便扶向路”,又“处处志
之”,而后来寻找桃花源的人“寻向所志”,却
“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这样写暗示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
是虚构的世界。同时使故事显得亦真亦幻,给
桃花源增添了神秘色彩。
语言建构·能力练
15.作者描绘了一个美好的世外桃源,有何用意?
作者描绘出一个美好的世外桃源,描绘出一
幅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安居乐业、和睦相
处的生活图景,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表达了
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语言建构·能力练
1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仿佛若有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悉如外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丈夫方担粪灌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自恨不如远甚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34、
35页第16-20题。
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
• •
•
•
•
全,都
正,正在
遗憾
语言建构·能力练
17.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
组是( )
A.屋舍俨然 见四野禾苗油油然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余顾而慕之
C.不足为外人道也 以为此一家之中
A
【点拨】A.然:……的样子。B.之:这;之:代词,
他们。C为:向;为:认为。
• •
•
••
语言建构·能力练
18.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限标一处)
(1)其 中 往 来 种 作
(2)其 丈 夫 方 担 粪 灌 园
(1)其 中/ 往 来 种 作
(2)其 丈 夫/ 方 担 粪 灌 园
语言建构·能力练
19.翻译下列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老人和小孩都自得其乐。
男女老少都在田间耕作。
语言建构·能力练
20.【甲】【乙】两文共同展现了怎样的生活图景?
人们生活和谐安宁、自得其乐。
语言建构·能力练
【乙参考译文】第二天,(我)住在了旦子冈。才行走了几里地,
(我)就看见田野里禾苗茂盛,男女老少都在田间耕作。大概是江北
的习俗,妇女也参加农业生产,以此对照西北那些不从事农业生产
的懒惰男子,江北的习俗确实好得多。偶然间(我)放弃骑马开始步
行,路过一户农家,这家的男主人正在担粪肥浇园子,而女人则从
井里打水洗衣,门口有豆棚瓜架,还有几棵郁郁葱葱的树木,孩子
们在嬉闹,鸡和狗在鸣吠。我看着看着越来越羡慕他们,觉得这一
家子中,万物都怡然自得,我遗憾自己比他们差得远呢!
综合实践·素养练
21.外国人吉米到中国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他在学习的
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请你帮助他解决。
(1)【辨年龄排座位】出席宴会的人的年龄古称为:①古
稀 ②垂髫 ③不惑 ④花甲 ⑤弱冠 ⑥而立
请你帮他按照从年长到年幼的顺序排好座位。
座位排序是(填序号)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
① ④ ③
⑥ ⑤ ②
综合实践·素养练
(2)【写古诗领报酬】吉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被校刊登
载了,稿费以每字7元来计算(只算正文,不计标题和
标点)。吉米在写领条时,不会写汉字的数字的大写,
请你帮帮他。
已领金额:_________________元。壹佰玖拾陆
综合实践·素养练
(3)【读美文理语序】今天的课堂作业有一道语序排列题,吉米被难住了,
请你帮他把语序排列好,将序号写在横线上。
汉字,你是中华文化的载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时间的长河,奔涌不息,五千年的文化,在你的舞蹈里,
源远流长。
①采菊东篱的悠然、带月荷锄的自在,因为你而淡泊成最美的风景
②玄妙灵动的狐女、变幻莫测的山市,因为你而随乡道草庐的茶香流传
③石壕村中的夜啼、“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呼声,因为你而伴着诗人的
忧愤振聋发聩
④河畔鸣叫的雎鸠、露浓霜重的蒹葭,因为你而一起被采进《诗经》的
抑扬顿挫
正确的语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 ① ③ ②
综合实践·素养练
(4)【开班会拟标语】八年级(6)班将召开“走进传统文化”主
题班会,邀请吉米参加。吉米想为这次活动拟写一副对
联作为宣传标语,请你帮帮他。
示例: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创造人类美好未来
综合实践·素养练
22.仿照《桃花源记》中对桃花林的描写,写一段精彩的景物描写。
(150字左右)
片 段 练 笔
【点拨】此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能力及写作能力。要注意题目的要
求,仿照《桃花源记》中对桃花林的描写,写一段精彩的景物描写。
文笔尽量生动优美,还要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字数的要求。在写
的过程中,注意选取一些有特征的景物来渲染气氛。选材一定要典
型,尽量做到文从字顺,写出真情实感,内容具体充实。合理安排
内容的先后顺序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例文略。
人教版八年级·下
10 小石潭记
新知积累·基础练
1.给加点的字注音。
篁( )竹 清冽( )
坻( ) 嵁( )
佁( )然 俶( )
翕( )忽 犬牙差( )互
悄怆( ) 幽邃( )
• •
• •
• •
•
•
huáng
•
•
liè
chí kān
yǐ chù
xī cī
chuàng suì
新知积累·基础练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隔篁竹 篁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尤清冽 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坻 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嵁 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潭中鱼可百许头 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佁然不动 佁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俶尔远逝 俶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往来翕忽 翕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悄怆幽邃 悄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竹林
• •
•
• •
• •
• •
•
•
•
• •
格外
水中高地
不平的岩石
表示约数
静止不动的样子
忽然
轻快迅疾的样子
凄凉
新知积累·基础练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B.皆若空游无所依
C.似与游者相乐
D.其岸势犬牙差互
C
•
•
•
• •
【点拨】A、B、D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C项为形容词
作动词。
新知积累·基础练
4.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从: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________________
②隶而从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①水尤清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以其境过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明灭可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
•
•
•
•
•
•
跟随
清澈
凄清
大约
可以,能
新知积累·基础练
5.请写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乃记之而去
古义:
今义:表示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
(2)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古义:
今义:戏曲中生角的一种,扮演青年男子。
(3)不可久居
古义:
今义:住;住所。
(4)余弟宗玄
古义:
今义:剩下。
离开
•
•
•
•
年轻人
停留
我
•
新知积累·基础练
6.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青/树翠蔓 B.潭中鱼/可百许头
C.其岸/势犬牙差互 D.以其/境过清
B
【点拨】A.青树/翠蔓;C.其岸势/犬牙差互;D.以/
其境过清。
新知积累·基础练
7.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5)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
差不齐,随风飘拂。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
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那溪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能知道它
的源头在哪里。
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凄凉幽深。
因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凄清,不能长时间停留,就记下
当时的情景便离开了。
新知积累·基础练
8.按要求填空。
(1)文中描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既表现潭水之清,又暗示石潭之小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描写鱼的静态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描写鱼的动态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描写鱼的情态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闻水声,如鸣珮环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新知积累·基础练
(4)《小石潭记》第一段中跟“皆若空游无所依”相呼应的一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石潭记》与《与朱元思书》一文中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既能高度概括小石潭的氛围,又能含蓄地表达作者悲凉凄苦的心
境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尤清冽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
语言建构·能力练
阅读《小石潭记》,完成下面的题目。
9.本文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请用简洁的语言把下
列内容补充完整。
发现小石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求小石潭源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课文研读
观赏小石潭景物
感受小石潭气氛
语言建构·能力练
10.小石潭的潭水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进行描
写的?
清澈。作者通过描写游鱼、日光、鱼的影
子,从侧面烘托了潭水的清澈。
语言建构·能力练
11.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任选角度赏析。
句子:
赏析: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把鱼写得活灵
活现,充满情趣。
语言建构·能力练
12.通读《小石潭记》全文,可知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有变化的,导
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课文和链接材料加以分析。
链接材料:唐永贞年间,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失败后,作
为参与者之一的柳宗元先被贬为邵州刺史,后又被贬为永州
司马。在永州期间,他寄情山水,排遣忧闷,写下了著名的
“永州八记”。
作者仕途失意,政治抱负难以施展,心中不免抑郁,
这种抑郁之情虽在美丽的自然风景中获得短暂的排遣,但时
间一久,便不免悲从中来。
语言建构·能力练
13.柳宗元借小石潭的景色表达了被贬之后苦闷抑郁的
心情。请联系《三峡》《记承天寺夜游》和《与朱
元思书》等篇章中的一篇,以“小石潭凄寒幽静”
为上句,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
上句:小石潭凄寒幽静
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富春江超凡脱俗
语言建构·能力练
14.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以其境过清 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乃记之而去 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窥谷忘反 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37
页第14-17题。
因为
•
•
•
离开
同“返”,返回
语言建构·能力练
15.翻译下面的句子。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
蜒前行,时隐时现。
(水中)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可以一
直看下去,毫无障碍。
语言建构·能力练
16.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
怆幽邃。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流露出作者内心孤寂、凄凉、忧伤的思想感情。
流露出作者陶醉于自然美景,淡泊功名利禄的
思想感情。
语言建构·能力练
17.【甲】文和【乙】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描写了水,分
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各是从什么角度描写的?
水的特点:【甲】文清澈(或:清);【乙】文
清澈(或:清)和湍急(或:急)。
描写角度:【甲】文间接描写(或:侧面描写);
【乙】文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或:正面描
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语言建构·能力练
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38
页第18-21题。
1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恨僧少可语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益信声无哀乐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遗憾
•
•
更加
语言建构·能力练
19.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大 都 山 之 姿 态 得 树 而 妍 山 之 骨 格 得 石 而 苍
山 之 营 卫 得 水 而 活
大都山之姿态得树而妍/山之骨格得石而苍/
山之营卫得水而活
语言建构·能力练
20.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枕上沸波,终夜不息。
在枕上仍能听到水波翻涌的声音,
整夜不停。
语言建构·能力练
21.《小石潭记》中,“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
去”传达出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本文则从
“恨僧少可语耳”中流露出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遭贬谪后悲凉
知音难觅的惆怅
综合实践·素养练
22.学了《小石潭记》后,班级开展“走进美文,遍游天下”
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老师将宁波天一阁的一副对联“石潭白鱼________出没,
草屋老树相因依”隐去一字,请你选择正确的一项,补
全上联,使之表现出鱼儿无拘无束的情态。( )
A.相 B.急 C.自 D.少
C
综合实践·素养练
(2)下面是刘丽同学为本次活动撰写的开场白中的一部分,请帮她修
改不恰当的地方。
浩如烟海的游记作品,是文学殿堂里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A】通过阅读这些游记作品,使我们领略到了优美的风光,体
会到了作者那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B】我相信,你的
参与一定会让我们这次活动蓬荜生辉!下面“走进美文,遍游天
下”活动正式开始!
①【A】处画线句子有语病,应将“_____________”删去。
②【B】处有一处用语不得体,应将“____________”改为
“____________”。
通过(或使)
蓬荜生辉
绽放光彩
综合实践·素养练
23.[2019•济宁改编]“尼山圣境”位于曲阜尼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体验基地。班级组织去“尼山圣境”的研学旅行活动,你参
与部分工作。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一 研学旅行是学生集体参加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
的校外参观体验实践活动,是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的结合。
材料二 当下,不少机构纷纷推出研学旅行项目,有的旅游项
目重新包装一下就变成了所谓的研学旅行。很多情况下,将旅
游行程单当作研学手册,将“了解景点背后的历史故事”当作研
学的核心——围绕实际问题进行学习,使本该以学生为主体的
研学变成了老师或者导游夸夸其谈,老师在景点的讲解和在课
堂上的讲授没什么两样,没有做到让学生自主活动和研究。
综合实践·素养练
材料三 通过这次“尼山圣境”的研学活动,我了解到,公元前
551年孔子诞生于此,2019年是孔子诞辰2 570年,他的思想历
经漫长岁月仍然熠熠生辉。沿着圣人的足迹,我实地感受了儒
家礼乐文化,接受了思想洗礼,增强了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责
任感。
( 1 ) 结 合 材 料 一 和 材 料 二 来 看 , 研 学 旅 行 要 避 免
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因为二者都失去
了研学的真正内涵。
只有游没有学 只有讲没有研
综合实践·素养练
(2)材料三是某同学在活动结束后写下的心得,请据此将下面的
对联补全。
上联:体悟儒风韵味 下联:__________(填字母)
A.指点千秋大业 B.携手诵读经典
C.弘扬礼乐文明 D.咏唱风流华年
(3)下图是“尼山圣境”的宣传标志,请结合画面说明其创意。(说
出一点即可,不超过40个字)
C
示例:画面以中国传统的篆刻艺术为设计理念,画面
似印章。以篆文的“尼”字表示“尼山圣境”,体现了汉
字之美和篆刻艺术之美。
人教版八年级·下
11 核舟记
新知积累·基础练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器皿( ) 贻( )
有奇( ) 二黍( )许
箬( )篷 石青糁( )之
峨冠( ) 多髯( )
椎髻( ) 篆( )章
衣褶( ) 诎( )
•
••
•
• •
•
•
mǐn
•
•
• •
yí
jī shǔ
ruò sǎn
guān rán
jì zhuàn
zhě qū
新知积累·基础练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罔不因势象形 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尝贻余核舟一 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其两膝相比者 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佛印绝类弥勒 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其船背稍夷 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顺着、就着 模拟
•
•
•
•
•
•
•
•
•
赠
零数、余数
靠近
像
平
竟然
挑选
模拟
新知积累·基础练
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诎右臂支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左手倚一衡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诎”同“屈”,弯曲
“衡”同“横”,跟地面平行的(跟“竖、直”相对)
新知积累·基础练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为宫室、器皿、人物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B.盖大苏泛赤壁云 此中人语云
C.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D.若听茶声然 皆若空游无所依
D
• •
• •
• •
• •
【点拨】A.做。这里指雕刻/判断动词,是;B.句末
语气词/说;C.奇妙/零数、余数;D.均为“好像”。
新知积累·基础练
5.虚词“之”一般有以下几种用法:A.代词,代指人、物、事
等;B.助词,无实在意义;C.结构助词,“的”。下列句子
中加点的“之”各是什么用法?将字母分别填入括号内。
(1)能以径寸之木( )
(2)石青糁之( )
(3)左臂挂念珠倚之( )
(4)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
•
•
• C
A
A
B
新知积累·基础练
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3)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
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他)曾经赠送给我一只用桃核刻的船,
(刻的)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
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刻着)
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
新知积累·基础练
(4)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5)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
(6)嘻,技亦灵怪矣哉!
他平放着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
船上,左膝支起来。
那人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
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嘻,技艺也真神奇啊!
新知积累·基础练
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A.本文属事物说明文。全文的结构为“总—分—
总”,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是空间顺序。
B.本文选自清代魏学洢编的《虞初新志》。
C.题目“核舟记”中的“记”表明了文章的体裁。
D.本文的说明对象是王叔远送给作者的桃核刻的
小船。
B
语言建构·能力练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有所语 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两膝相比者 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俄而百千人大呼 俄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两股战战 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40
页第8-11题。
零数、余数
•
•
•
•
说话
靠近
不久
•
• 大腿
语言建构·能力练
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2)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那人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
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凡是(火灾)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不具备的。
语言建构·能力练
10.【甲】文为了清楚而有条理地介绍核舟“大苏泛
赤壁”这一主题,采用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顺
序;【乙】文运用________描写刻画宾客的神态、
动作等细节,表现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精湛。
空间
侧面
语言建构·能力练
11.【甲】【乙】两文分别表现了民间艺人微雕和口技
技艺的高超。如今,这些具有独特魅力的传统技艺
正在逐渐消失。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认为应该如何
保护或传承它们呢?(写出两条合理的建议)
示例:①加强宣传。②开展技艺表演进校园(社区)
的活动。③建议相关部门高度重视。④成立课外兴趣小
组,让学生们学习这些技艺。(答出任意两条即可)
语言建构·能力练
【乙参考译文】忽然(听到)一人高声呼喊“火起”,丈夫起来高呼,妇
人也起来高呼。两个孩子一齐哭。不久成百上千个人高呼,成百上千个
小孩哭喊,成百上千只狗狂叫。其中还夹杂着噼里啪啦的房屋倒塌的声
音,烈火燃烧、爆炸的声音,呼呼的风声,许多种声音一齐响起;又夹
杂着许多人求救的声音,(众人)拉塌(燃烧着的)房屋时一齐用力的呼喊
声,抢夺的声音,泼水的声音。凡是(火灾)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不具备
的。即使一人有一百只手,每只手有一百根手指,也不能指明其中的
(任何)一种(声音);一人有一百张嘴,每张嘴有一百条舌头,也不能说
出其中一个地方。于是宾客们没有一个不变了脸色,离开席位,扬起袖
子,露出手臂,两条大腿打着哆嗦,几乎都想争先恐后地逃跑。
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音全部消失。撤去屏风一看里面,(只有)一
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综合实践·素养练
12.学习大国工匠,弘扬“工匠精神”已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某中学举行“砥砺传承,匠心筑梦”综合实践活动,活动
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学校安排明天下午2:30在科技馆一楼听“砥砺传承,匠心
筑梦”专家报告会。王敏昨天请假了,明天下午到校。班
主任黄老师让你今天放学后转告王敏。你见到王敏后应该
怎么说?
示例:王敏,黄老师让我告诉你,学校安排明天下
午2:30在科技馆一楼听“砥砺传承,匠心筑梦”专家报
告会,你一定要准时到啊!
综合实践·素养练
(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练习。
古法宣纸制作有108道工序,80%以上都是纯手工,晒纸是其
中重要的工序之一。在宣纸的故乡安徽泾县,毛胜利就是其中一位
坚守古法技艺,再续宣纸传奇的晒纸工。他不仅制作过三丈三特大
纪念宣纸、建国六十周年纪念宣纸,还带出了多名晒纸技术骨干。
毛胜利的事迹流传开以后,大家纷纷在网上发帖点赞,请你
发帖表达看法,要求用上一种修辞手法。
示例:在平凡的岗位上,您坚守着自己的梦想,唱响了时代
的敬业之歌,谱写了人生完美的篇章!向您致敬,可敬的晒纸工!
综合实践·素养练
(3)我国历史上出现过鲁班这样的大师级工匠,这说明中华民族的基
因里的确有工匠精神。央视纪录片《大国工匠》讲述的8位工匠,
正是传承了中华民族的工匠精神,才缔造了工匠的神话。本次活动,
学校特邀请曾为北京APEC会议创作国礼“和美”的錾刻师孟剑锋
来校演讲,书法社结合孟剑锋的事迹拟写了一副“宝剑锋从磨砺出,
和美精自细琢来”的对联。请你分析这副对联的妙处。
示例:化用古诗“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巧妙地将工匠的名字“剑锋”和他所创作的国礼的名称“和美”
嵌入对联。
人教版八年级·下
12 《诗经》二首
新知积累·基础练
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好逑(qiú) 荇菜(xìng) 窈窕(yáo)
B.悠哉(zāi) 辗转(zhǎn) 蒹葭(jiā)
C.未晞(xī) 芼(mào) 溯洄(shù)
D.道阻且跻(qí) 湄(méi) 琴瑟(sè)
• •
•
•
• •
•
•
B
•
•
• •
【点拨】A项“窈”应读yǎo,C项“溯”应
读sù,D项“跻”应读jī。
新知积累·基础练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在河之洲 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子好逑 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左右流之 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蒹葭苍苍 苍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溯洄从之 溯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道阻且跻 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白露未晞 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宛在水中沚 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中的陆地
•
•
•
•
•
•
•
•
•
求取
茂盛的样子
逆流而上
艰险
干
水中的小块陆地
配偶
•
新知积累·基础练
3.下列语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B.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C.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D.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C
【点拨】应为: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新知积累·基础练
4.理解性默写。
(1)《关雎》中统领全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已成为人们追求爱情的口头
语。
(2)《关雎》中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将主人公长夜无眠、思绪万千的状态
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3)《蒹葭》第一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常被人们用来形容所爱恋的人在远方。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新知积累·基础练
(4)《蒹葭》中描写芦苇茂盛、露浓霜重的秋景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关雎》中表现主人公日日夜夜都念念不忘,执着追求“淑女”
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主人公苦苦思念“淑女”而又不可得的那种忧伤苦闷的感
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窈窕淑女 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 寤寐思服
新知积累·基础练
5.翻译下列句子。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2)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3)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雎鸠鸟不停地鸣叫,在河中的陆地上。
追求她却得不到,日日夜夜总是思念她。
文静美好的女子,敲钟击鼓使她快乐。
新知积累·基础练
(4)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5)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6)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心上的人儿,在水的另一边。
芦苇密又繁,露水珠儿还没有干。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又险又向右迂曲。
新知积累·基础练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
“兴”的手法。
B.《蒹葭》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雎》中
“君子好逑”中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
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
却可以体会到作者的那种深深的思慕和惆怅之情。
D.《关雎》选自《诗经•周南》。
B
【点拨】B项中的“伊人”相当于“君子”追求的
“窈窕淑女”。
语言建构·能力练
阅读《关雎》《蒹葭》,完成练习。
7.《关雎》运用重章叠句来表达情感,有什么作用?
内容上: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
突出主题。形式上: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
乐感,造成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
一、课文研读
语言建构·能力练
8.《蒹葭》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用自己的语
言来描述。
示例:《蒹葭》讲述了一个年轻人追求
所爱的人却又追求不到,中间阻隔重重,故
而忧心惆怅的故事。
语言建构·能力练
9.“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属于什么描写?有什
么作用?
景物描写。既点明了地点,又点明了季
节,渲染了苍凉、幽渺的气氛。
语言建构·能力练
10.比较《关雎》和《蒹葭》在写法上的异同。
同:两首诗歌都运用了重章叠句的形
式,充分表达了作者细腻的感情。
异:《关雎》着重于叙事,而《蒹葭》
虽没有明确的故事,但比《关雎》的情感
韵味更浓郁。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
《关雎》“兴”的特点更突出。
语言建构·能力练
11.这首诗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42
页第11-12题。
这首诗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位樵夫。他喜欢一位姑娘,
却始终难遂心愿。他情思缠绕,无法解脱,面对浩渺的
江水,他创作了这首动人的诗歌,倾吐了满怀的愁绪。
【点拨】本诗的起兴之句传神地写出了樵夫伐木刈薪
的劳动过程,暗示了抒情主人公樵夫的形象。他喜欢
一位姑娘,由希望到失望,表达了无限怅惘之情。
语言建构·能力练
12.本诗与《蒹葭》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哪些相同之处?
都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对心上人的思慕之情,
却都难以称心如意。
语言建构·能力练
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42
页第13-14题。
13.说说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在绿水青山的背景
中鸟儿飞翔的优美画面。
语言建构·能力练
14.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后两句抒发了诗人向往自由自在
的隐居生活的思想感情。
综合实践·素养练
15.新华中学八(2)班拟开展以“走进《诗经》,走进经典”为
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为了激发同学们的参与热情,班长在活动开始时说了下面一
段话,请你按要求帮他修改。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古诗文更是其中灿烂的篇章,
【甲】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神圣职责,诵读经典
诗文就是一个重要的途径。为此我们开展这项综合性学习
活动,【乙】希望同学们激烈参与,让我们一起诵读经典
诗词,弘扬传统文化,丰富人文底蕴。
综合实践·素养练
①【甲】处画线句存在成分残缺的问题,请提出修改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乙】处画线句存在用词不当的问题,应将
“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在“传统文化”前添加“弘扬”
激烈 积极
综合实践·素养练
(2)在“诵经典,猜成语”这个环节,同学们展示了各自搜集
的经典名句,并将从中演化出的成语写了出来,请你仿照
示例也写出一条。
示例: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投桃
报李
示例:人之多言,亦可畏也。(《诗经•郑风•将仲
子》)——人言可畏
综合实践·素养练
(3)为了加深同学们对《关雎》这首诗的理解,在活动的最后一个环
节,班长让你给“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
四句诗做一个简单的批注。请将你的批注写在下面。
示例:开篇起兴,以和鸣的雎鸠鸟象征世间的爱情。同时,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全诗的纲目,起统领全诗的作用。
人教版八年级·下
13 最后一次讲演
新知积累·基础练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挑拨离间( ) wū miè( ) 蛮横(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
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置生死于度外,执意参加挚友李公朴的
追悼会,并慷概激昂地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讲演》。他指出:
反动派挑拨离间,卑鄙无耻。用卑劣的手段暗杀李先生后还要wū
miè他!真是无耻呀!我们昆明的青年决不会让你们这样蛮横下去的!
你们要知道: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当天,
闻一多惨遭暗杀,国内国际舆论纷纷谴责国民党政府。
•jiàn 诬蔑 hèng
•
•
新知积累·基础练
(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
法是“___________”。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置生死于度外,执意参加挚友李公朴的
追悼会,并慷概激昂地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讲演》。他指出:
反动派挑拨离间,卑鄙无耻。用卑劣的手段暗杀李先生后还要wū
miè他!真是无耻呀!我们昆明的青年决不会让你们这样蛮横下去的!
你们要知道: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当天,
闻一多惨遭暗杀,国内国际舆论纷纷谴责国民党政府。
慷概激昂
•
•
慷慨激昂
新知积累·基础练
(3)“置生死于度外”中“置”的意思为( )。
A.设立 B.购置 C.搁,放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置生死于度外,执意参加挚友李公朴的
追悼会,并慷概激昂地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讲演》。他指出:
反动派挑拨离间,卑鄙无耻。用卑劣的手段暗杀李先生后还要wū
miè他!真是无耻呀!我们昆明的青年决不会让你们这样蛮横下去的!
你们要知道: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当天,
闻一多惨遭暗杀,国内国际舆论纷纷谴责国民党政府。
C
•
•
新知积累·基础练
(4)将画线句子变成反问句。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置生死于度外,执意参加挚友李公朴的
追悼会,并慷概激昂地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讲演》。他指出:
反动派挑拨离间,卑鄙无耻。用卑劣的手段暗杀李先生后还要wū
miè他!真是无耻呀!我们昆明的青年决不会让你们这样蛮横下去的!
你们要知道: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当天,
闻一多惨遭暗杀,国内国际舆论纷纷谴责国民党政府。
历史上难道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吗?
•
•
新知积累·基础练
2.[2018•沈阳]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是( )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____哪一个时代,英
雄的事迹和精神都是____社会前行的强大力量。期盼“崇
尚英雄”____,光荣永远____,英雄永不独行。
A.尽管 勉励 蔚为大观 传递
B.无论 激励 蔚然成风 传承
C.尽管 激励 蔚为大观 传递
D.无论 勉励 蔚然成风 传承
B
新知积累·基础练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过,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
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B.来到孔子的故乡——曲阜,游客都要游览“三孔”(孔庙、
孔府、孔林)。
C.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
在的。
D.转基因技术的迅猛发展,是给人类带来了福祉?还是埋下
了隐患?
D
【点拨】此句是选择问句,问号应放在最后一个问句的末尾
处,所以应将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
新知积累·基础练
4.[2019•呼和浩特]请选出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在我黄发垂髫初懂事理的时候,母亲告诫我:勿懒惰要
勤学。
B.最近,自治区内外30多家新闻界对我校进行了连续报道。
C.他明智而远见的发言,获得了全校师生的肯定与赞赏。
D.他离开学校后,仍然无时无刻不记着老师对他的叮嘱。
D
语言建构·能力练
阅读课文第4、5自然段,完成练习。
5.选文中最能体现闻一多先生观点的是哪句话?
一、精段品读
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
在的。
语言建构·能力练
6.下面句子人称发生了变化,请简析这种变化对表达
感情的作用。
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
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
完了!
由“他们”变为“你们”,表现出讲演者大
无畏的精神和愤怒的情绪。
语言建构·能力练
7.试分析“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
站起来!”的含义,并体会其中蕴含的作者的感情。
杀害李公朴吓不倒人民,反而会有更多的人
不畏牺牲,起来斗争。表达了作者对敌人的愤恨,
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
语言建构·能力练
“黑暗”指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光明”指人
民解放。
8.第5自然段中“黑暗”和“光明”的含义各是什么?
语言建构·能力练
9.根据时间顺序梳理张伯苓校长主要的办学经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美国回国后,创设南开大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抗战期间,南开大学与北大、
清华合为西南联大。
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51、
52页第9-13题。
【点拨】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与概括能力。根据题目中
的提示,采用“时间+事件”的模式作答。
1908年,创建天津
1936年,到重庆觅地
建立分校。
语言建构·能力练
10.品味文中画线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说说其表达效果。
“眼睁睁”一词写出了张伯苓看着国帜三易
时内心的无奈、痛心和悲愤,体现了他对国家民
族强烈的爱与责任感。
【点拨】此题考查语言赏析能力。从人物的心理、
精神品质等角度赏析即可。
语言建构·能力练
11.文中说“在我成长的六年中,留给我非常温暖的印
象”,请说说你对“温暖”的理解。
在艰难的求学生活中,张校长对“我们”的照顾细
致周到;无论国家民族处于何种境地,张校长和他的
故事总是给“我”力量,让“我”坚信中国不会亡。
【点拨】此题考查对关键词语的理解能力。结合文
中所写的张校长在生活、精神方面对“我”的影响
等方面来理解“温暖”的深层含义。
语言建构·能力练
12.“他说的话,我们散居世界各地的数万学生都深深
记得,在各自的领域传他的薪火,永恒不灭。”
这部分文字照应了文中哪句话?
在抗战最困难的时期,教育了数万青年,
每个人几乎都是张伯苓精神的延长。
【点拨】此题抓住题干句子中的关键语句“他的薪火,
永恒不灭”,从文章中找到含有此意思的句子即可。
语言建构·能力练
13.分析文章标题“中国不亡,有我!”的内涵。
【点拨】本题考查标题的特点、含义。
示例:①这是张校长演讲了半个世纪的主题,
是他教育救国理想的体现;②这也是张校长和他
的学生坚信“中国不亡”,并努力创造“另一个
中国”的南开精神;③这更是南开精神对我们后
人永恒不灭的激励。
综合实践·素养练
14.某校八(1)班准备开展以“名人风采”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邓稼先,安徽怀宁人,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
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的研发做
出了重要贡献。现在,安庆市五横乡——“两弹”元勋邓稼先故
居已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请你为景区拟写一
条宣传标语。
示例:走进五横乡,走近邓稼先。
综合实践·素养练
(2)下面是王明同学为活动写的开场白,其中有些问题,请你帮他改正。
大家好!千百年来,【A】贵国历史上涌现出了一大批精忠报
国的英雄。他们前仆后继,不畏牺牲,救民族于危亡之际;他们发
愤图强,无私奉献,为国家的强盛做出了巨大贡献。今天,让我们
一起来缅怀英雄,【B】将英雄的爱国情怀和报国精神传送下去,
争做国家的栋梁之材。
①【A】处画线句用语不得体,应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
②【B】处画线句用词不当,应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
贵国 我国
传送 传承
综合实践·素养练
(3)班委会想邀请情系西藏班的合肥第三十五中学校长范德标于
4月18日下午3:00在阶梯教室为同学们做一次演讲,请你在4
月15日拟写一封邀请函。
邀请函
范德标校长:
您好!我校八(1)班同学想邀请您于4月18日下午3:00在
阶梯教室为同学们做一次演讲,敬请莅临指导。
八(1)班班委会
4月15日
综合实践·素养练
15.感叹句和反问句能够表达强烈的情感,请你以“坚持”
为关键词,写一个演讲稿的片段,要求运用感叹句
或反问句的句式表达你的情感。(100字左右)
片 段 练 笔
综合实践·素养练
例文:想要实现梦想,必须坚持不懈!唐朝和尚鉴
真决意东渡。他五次东渡,五次失败。在他六十多岁时,
终于踏上了日本的土地。鉴真第六次东渡终于成功了!
回顾中国历史,华佗、郑和、曹雪芹……历史上的名人
哪一个不是为了梦想而坚持不懈的?
人教版八年级·下
14 应有格物致
知精神
新知积累·基础练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páng huáng( ) 埋( )头 应( )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
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到
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尊照老师
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一开始做研究
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当时因为事
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páng huáng恐慌的,是当时
的唯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彷徨 mái yìng
• • • •
• •
新知积累·基础练
(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__________”。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到
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尊照老师
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一开始做研究
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当时因为事
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páng huáng恐慌的,是当时
的唯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尊照
• • • •
• •
遵照
新知积累·基础练
(3)文段中加点词“一帆风顺”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到
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尊照老师
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一开始做研究
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当时因为事
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páng huáng恐慌的,是当时
的唯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形容非常顺利,毫无波折或挫折
• • • •
• •
新知积累·基础练
(4)将画线句子改为反问句。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到
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尊照老师
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一开始做研究
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当时因为事
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páng huáng恐慌的,是当时
的唯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难道有帮助吗?
• • • •
• •
新知积累·基础练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在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中,每一位市民都不应袖手旁观,
而应积极参与。
B.对待科学研究,我们要有格物致知的精神,切不可偏向
于抽象的思维而不动手。
C.“司母戊鼎”的名字被改,这使一般群众不知所措。
D.面对各路强手,小将龙清泉初生牛犊不怕虎,勇夺奥运
会举重金牌。
C
• • • •
• • • •
• • • •
• • • •
【点拨】“不知所措”指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
急。用在句中不合语境。
• • •
新知积累·基础练
3.“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中“格物”一词的含义是( )
A.合格的食物 B.推究事物的道理
C.探讨自己 D.追求最高理想
B
新知积累·基础练
不能删掉。“往往”“常常”表示一般规律、
通常情况,不排除特殊情况,这体现了议论文语言
的准确性、严密性。
(1)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
维而不愿动手。
(2)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
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能否删掉?为什么?
不能删掉。“大都”表示范围,指多数学生而
并非所有学生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这体现了
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 •
• •
• •
语言建构·能力练
阅读课文第6—13自然段,完成练习。
5.作者认为“格物致知”精神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一、精段品读
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
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
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
语言建构·能力练
6.作者以自己起先在美国的经历为例,主要是为了论
证什么观点?
作者举自己的例子,以个人经历为例,从反
面论证了实验的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使说理
更加真实可信。
语言建构·能力练
7.请你选取一位科学家的事例做事实论据,以支持作者
所阐述的观点。
示例:邓稼先数十年如一日,进行了无数次
的实验。为了证实实验效果,他经常率领研究人
员在试验后迅速进入爆炸现场采样。后来他成功
研制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
语言建构·能力练
8.这篇演讲词的中心话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54
页第8-12题。
【点拨】从标题、文章开头和结尾处找表达作者主
要观点的句子。
不要抛弃学问
语言建构·能力练
9.本文思路清晰、行文流畅,请梳理全文思路并填写在下面
的横线上。
提出赠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
希望与祝愿
提出有人对毕业后没有条件做学问的质疑
【点拨】这篇演讲是典型的议论文结构,提出问题、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故可以说第②段是论说为什么不要抛弃
学问,第③~⑥段论说怎样才能做学问。
反驳毕业后没条件、没时间做学问的借口
语言建构·能力练
10.请简要分析易卜生“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
铸造成器”这句话的含义。
每个人最大的责任是不断磨炼自己,并最终把自己
磨炼成一个有用的人。
【点拨】先理解“铸造成器”一词的意思,“成器”就
是成为有用之才,“铸造”指“艰苦的锻炼”,“自己
的责任”,是指自己要主动锻炼自己,是自己成才。
语言建构·能力练
11.请用两个四字短语概括本文的语言特点。
亲切自然(娓娓道来)、通俗易懂(深入
浅出)。
【点拨】此题主要考查学生概括能力。
语言建构·能力练
12.请为第五段补充一句恰当的名言作为道理论据。
【点拨】在议论文中,论据是支持和证明论点
的根据,论据要能有力的证明论点。
示例: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
还是有的。——鲁迅
综合实践·素养练
13.[2019•咸宁改编]近两年来,中国科技取得了许多令
世界瞩目的成就,上天入地、通江达海……你校将
开展以“走近中国科技”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任务。
综合实践·素养练
(1)参照示例,从下面四幅图片中任选一幅,根据最近发生的与图
片有关的重要事件,拟写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0字)
示例:全球同时速最长动车组列车“复兴号”上线运行。
示例:图四:世界建筑史上里程最长的港珠澳跨海大
桥开通。
综合实践·素养练
(2)校学生会拟邀请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来校作报告,请按要求修改下面
的邀请函。
邀请函
尊敬的任总:
您好!为使同学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科技与企业创新,我校想邀请您于5
月20日下午三点到校报告厅为同学们作报告。请您准时参加。
5月10日
×校学生会
①邀请函中“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表达不妥,应修改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邀请函有一处格式错误,请提出修改意见。
请您准时参加
期待您莅临指导
“5月10日”应在“×校学生会”的下方。
综合实践·素养练
(3)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来校作报告,在互动交流环节,你
获得了一次向对方提问的机会,请你作出恰当的表述。
(要求语言得体,提问有针对性)
示例一:任总您好!现在很多人认为要是不挺华
为就是不爱国。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
示例二:任总,您觉得当前这种严峻的形势对华
为的发展会带来怎样的影响?您能简单回答一下吗?
综合实践·素养练
14.[2019•黄冈改编]语文实践活动。
(1)看下面两则热点新闻,谈谈你读后的看法。
2018年7月15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通告指出,
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生产存在记
录造假等行为。2019年,吉林长春长生公司问题疫苗案件相
关责任人被严肃处理。
2019年2月19日,北电公布翟天临学术不端事件的处理
结果——认定翟天临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存在学
术不端情况,决定撤销翟天临博士学位,并且取消陈浥博士
研究生导师资格。
综合实践·素养练
示例: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疫苗生产记
录造假和翟天临学术不端的行为是错误的,对他们
做出的处理是完全正确的。他们的这种不讲诚信的
行为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相悖。诚信能增进社会
互信,减少社会矛盾,净化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和
谐。只有讲诚信,社会才会文明,国家才会兴旺。
综合实践·素养练
(2)小欣同学的班主任让小欣捎个口信给她爸妈,因为学
校要开会,原来约定的本周六的家访改在下周二晚上。
回到家后,小欣该怎么对爸爸妈妈说?
示例:爸爸妈妈,我们班主任说本周六的家访他来
不了了,因为学校要开会。他准备下周二的晚上来家访,
请你们到时在家等候。
综合实践·素养练
15.课文运用摆事实和讲道理相结合的方式来证明中国学
生需要格物致知精神,请你以“梦想与行动”为话
题,运用摆事实和讲道理相结合的方式阐述“梦想”
与“行动”的关系。(100字左右)
片 段 练 笔
综合实践·素养练
例文:只想而不付诸行动的梦想只能是空想,只有
行动才能使梦想具有现实意义。大禹目睹了洪水肆虐、
民众流离失所的悲惨景象,树立了平息水患、使百姓安
居乐业的梦想。他劳神焦思,泽行路宿,三过家门而不
入,终于治水成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人教版八年级·下
15 我一生中的
重要抉择
新知积累·基础练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强( )词夺理 jiǎo( )辩 háo( )饮
1.[望江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
名人和凡人差别在什么地方呢?名人用过的东西,就是文物
了,凡人用过的就是费物;名人做一点错事,写起来叫名人逸事,
凡人呢,就是犯傻;名人强词夺理,叫作雄辩,凡人就是jiǎo辩了;
名人跟人握握手,叫作平易近人,凡人就是巴结别人了;名人打
扮得不修边幅,叫真有艺术家的气质,凡人呢,就是流里流气的;
名人喝酒,叫háo饮,凡人就叫贪杯;名人老了,称呼变成王老,
凡人就只能叫老王。
qiǎng 狡 豪
•
新知积累·基础练
(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________”。
1.[望江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名人和凡人差别在什么地方呢?名人用过的东西,就是文物
了,凡人用过的就是费物;名人做一点错事,写起来叫名人逸事,
凡人呢,就是犯傻;名人强词夺理,叫作雄辩,凡人就是jiǎo辩了;
名人跟人握握手,叫作平易近人,凡人就是巴结别人了;名人打
扮得不修边幅,叫真有艺术家的气质,凡人呢,就是流里流气的;
名人喝酒,叫háo饮,凡人就叫贪杯;名人老了,称呼变成王老,
凡人就只能叫老王。
费物
废物
•
新知积累·基础练
(3)文段中“不修边幅”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望江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名人和凡人差别在什么地方呢?名人用过的东西,就是文物
了,凡人用过的就是费物;名人做一点错事,写起来叫名人逸事,
凡人呢,就是犯傻;名人强词夺理,叫作雄辩,凡人就是jiǎo辩了;
名人跟人握握手,叫作平易近人,凡人就是巴结别人了;名人打
扮得不修边幅,叫真有艺术家的气质,凡人呢,就是流里流气的;
名人喝酒,叫háo饮,凡人就叫贪杯;名人老了,称呼变成王老,
凡人就只能叫老王。
不注意衣着、容貌的整洁
•
新知积累·基础练
(4)文段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1.[望江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名人和凡人差别在什么地方呢?名人用过的东西,就是文物
了,凡人用过的就是费物;名人做一点错事,写起来叫名人逸事,
凡人呢,就是犯傻;名人强词夺理,叫作雄辩,凡人就是jiǎo辩了;
名人跟人握握手,叫作平易近人,凡人就是巴结别人了;名人打
扮得不修边幅,叫真有艺术家的气质,凡人呢,就是流里流气的;
名人喝酒,叫háo饮,凡人就叫贪杯;名人老了,称呼变成王老,
凡人就只能叫老王。
排比
•
新知积累·基础练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门框 缅怀 腐化惰落 日月如梭
B.诽谤 决择 花团锦簇 寡不敌众
C.训诫 侥幸 抢词夺理 阳奉阴违
D.畸形 贿赂 疲惫不堪 鞠躬尽瘁
D
【点拨】本题考查辨识字形。A项,“腐化惰落”
应为“腐化堕落”;B项,“决择”应为“抉择”;
C项,“抢词夺理”应为“强词夺理”。
新知积累·基础练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出类拔萃的同学,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
B.在接下来的几周内,他慢慢地变了:变得听话而不再故意作
对,遇事能心平气和地商讨而不再强词夺理。
C.他平易近人,不但赢得了下属的爱戴,也获得了长官的信赖。
D.对于孩子的毛病,他总是不以为然,觉得这些毛病无关紧要,
不必大惊小怪。
D
• • • •
• • • •
• • • •
• • • •
【点拨】D项“不以为然”的意思是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
(多含轻视意)。此处应改为“不以为意”,指不把它放在心上,
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
新知积累·基础练
4.[2018•临沂]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说起中国古代神话,你能想到的是开天辟地的创世大神
盘古?还是“炼五色石以补苍天”的大母神女娲?
B.喷泉之所以漂亮,是因为有了压力,水滴之所以穿石,
是因为有了目标。没有压力和目标的生活,不可能精彩。
C.近来,根据严歌苓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芳华》引发观
众热议。谈起原著,严歌苓称《芳华》是她“最诚实的
一本书。”
D.美好生活是我们的追求,这“美”是什么?看到河北塞
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我有一个最强烈的感受:大写的
人,才最美!
D
【点拨】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A项,选择性问句,第一
个问号改为逗号。B项,“是因为有了压力”后面的逗号改为
分号。C项,句号应移到后引号外面。
新知积累·基础练
5.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本文作者王选,2002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被誉为
“当代毕昇”。
B.本文是王选在清华大学的演讲。
C.王选扶植年轻人的人生选择,展现出他不遗余力地推介
新人的品质。
D.本文以清晰的条理、幽默的语言、谦虚的风格、深刻的
哲理紧紧地抓住了听众(读者)的心,让听众(读者)产生了
强烈的情感共鸣,收到了成功的演讲效果。
B
新知积累·基础练
示例:凉爽而惬意 为落叶送去温馨的问候 慈祥
而温厚 为庄稼带来温情的呵护
6.[合肥50中期中]仿照画线部分,将句子补充完整。
春天的雨,细腻而轻柔,给山野披上美丽的衣裳;夏
天的雷,迅疾而猛烈,为生命敲响热烈的战鼓;秋天的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冬天的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言建构·能力练
7.材料一第①段中横线处应填写的词语是( )
A.一叶知秋 B.管中窥豹
C.目无全牛 D.本末倒置
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57
页第7-10题。
【点拨】“管中窥豹”的意思是通过竹管的小孔来看豹,只看到
豹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只见到事物的一小部分。与前一句作者
所说的大部分人对诗意生活的片面理解的意思相一致,因此选B。
B
语言建构·能力练
8.材料一中论述的语句内涵很丰富,请结合上下文,写出你
对文中画线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
讲究生活情趣,说起来似乎很书面,仿佛给人一种天
生的距离感。
只在书上、文字中出现,显得过于文雅(高雅);
让人感到和自己有距离,不贴近生活。(意思对即可)
【点拨】本题考查学生根据上下文语境领悟词语含义的能力。
• •
• • •
语言建构·能力练
9.材料一中第②③段分别举了什么事例?有什么作用?
第②段举了《饮食男女》中的朱老爷子做菜的例
子,第③段举了球王贝利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论述
了日常生活中也富有诗意。
【点拨】议论文中的事例多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
增强说服力。
语言建构·能力练
10.上面三则材料中,对“生活的诗意”有着相同的认识,请
加以概括。
日常生活中并不缺少诗意,只是经常被忽略,需要用心
去发现。
【点拨】材料一通过事例和引用的话告诉我们生活中处处充满
诗意,只是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材料二借某人对《诗意中国》
节目的评论为观众揭开了我们平日生活中忽略的诗意;材料三
则展现了网友的话,有人发现了生活中的诗意,有人觉得生活
没有诗意。将三则材料共同的信息点提炼概括即可。
人教版八年级·下
16 庆祝奥林匹克运
动复兴25周年
新知积累·基础练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襁( )褓 崩kuì( ) 携( )手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
人类并非生而就平和自信。还在襁褓中的婴儿,就已开始担
惊受怕。恐惧伴随着他成长的各个阶段,并在他行将就木时,给
他致命一击使其崩kuì。恐惧是人类工作和休息的天敌,面对它,
人类学会用勇气来针逢相对。但根除恐惧真正的、能持久发挥效
用的良药,更多的是自信而非勇气。自信与它的姊妹平和总是携
手并进,相辅相成。奥林匹克主义的实质正在于此。
qiǎng 溃 xié
•
•
•
新知积累·基础练
(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
法是“___________”。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人类并非生而就平和自信。还在襁褓中的婴儿,就已开始担
惊受怕。恐惧伴随着他成长的各个阶段,并在他行将就木时,给
他致命一击使其崩kuì。恐惧是人类工作和休息的天敌,面对它,
人类学会用勇气来针逢相对。但根除恐惧真正的、能持久发挥效
用的良药,更多的是自信而非勇气。自信与它的姊妹平和总是携
手并进,相辅相成。奥林匹克主义的实质正在于此。
针逢相对
针锋相对
•
•
新知积累·基础练
(3)文段中“行将就木”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人类并非生而就平和自信。还在襁褓中的婴儿,就已开始担
惊受怕。恐惧伴随着他成长的各个阶段,并在他行将就木时,给
他致命一击使其崩kuì。恐惧是人类工作和休息的天敌,面对它,
人类学会用勇气来针逢相对。但根除恐惧真正的、能持久发挥效
用的良药,更多的是自信而非勇气。自信与它的姊妹平和总是携
手并进,相辅相成。奥林匹克主义的实质正在于此。
快要进棺材了,指人临近死亡
•
•
新知积累·基础练
(4)将画线句子改为反问句。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人类并非生而就平和自信。还在襁褓中的婴儿,就已开始担
惊受怕。恐惧伴随着他成长的各个阶段,并在他行将就木时,给
他致命一击使其崩kuì。恐惧是人类工作和休息的天敌,面对它,
人类学会用勇气来针逢相对。但根除恐惧真正的、能持久发挥效
用的良药,更多的是自信而非勇气。自信与它的姊妹平和总是携
手并进,相辅相成。奥林匹克主义的实质正在于此。
奥林匹克主义的实质不正在于此吗?
•
•
新知积累·基础练
2.判断下面两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在他们的想象中,勇气之花在我们当代人的手
中早已残败凋零了。( )
(2)一项运动,倘若只有有限一部分人被包含在内,
在当今时代又怎能称得上完美呢?( )
比喻
反问
新知积累·基础练
3.[2018•哈尔滨]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认识到“诵读经典”很重要。(将
“重要”改为“必要”。)
B.在世乒赛上,中国队囊括并包揽了所有项目的金牌。(删掉
“囊括并”或“并包揽”。)
C.保护水资源刻不容缓,每个人都应作为江河卫士。(将“作
为”改为“成为”。)
D.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解决问题并深入研究。(将
“解决问题”和“深入研究”调换位置。)
A
【点拨】A项“通过……使”使句子缺主语,删除“通过”或
“使”;B项“囊括”就是“包揽”的意思,语义重复,修改正
确;C项“作为……卫士”搭配不当,修改正确;D项从先后顺
序上来说,先“深入研究”了才能“解决问题”,修改正确。
新知积累·基础练
4.请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补写句子。
生活中,许多人和事的意义不是单一的。父母,
不 只 是 生 养 我 们 的 亲 人 , 更 是 我 们 精 神 的 导 师 ;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功,不只是滴落的汗水,
更是失败的结晶。厚重的生活需要我们用心领悟。
示例一:读书 不只是知识的积累 更是心灵的远足
示例二:成长 不只是年龄的增长 更是心智的成熟
新知积累·基础练
【点拨】文中“仅靠奥林匹克精神,并不足以……”说明奥林匹
克精神并非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5.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奥林匹克精神展现出顽强的生
命力。
B.奥林匹克主义区别于一般的体育运动的地方是它包括但
又远远超越了一般的体育运动。
C.奥林匹克精神强调的是奥林匹克的广泛性,只有全民参
与,才有可能把奥林匹克的理想变为现实。
D.在人类构筑未来的全部力量中,奥林匹克精神起着决定
性的作用。
D
语言建构·能力练
6.哪些东西引发了作者对崇尚“健康”的奥林匹克精
神的联想?为什么它们能够引发作者的这种联想?
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58、
59页第6-8题。
语言建构·能力练
【点拨】文章第②段后半部分说“不管是当年的楼础、殿基还
是雕塑,全都从千年的颓废或掩埋中踉跄走出,整整齐齐地排
列在大道两旁,就像无数的古代老将军烟尘满面地站立着,接
受现代人的检阅。这条大道看不到尽头,只知道它通向一个最
简单的终点:为了人类的健康”,第③段后半部分说“抬头仰
望昂首云天的石柱,不得不承认,健康是他们的宗教”,从中
可以提炼概括出答案。
楼础、殿基、雕塑、石柱。因为一方面它们显示了希
腊悠久的历史,另一方面它们矫健的造型和崇尚健康相联
系,所以它们能够引发作者的这种联想。
语言建构·能力练
7.联系上下文,具体分析“一个母亲化装成男子看比赛”
的故事在文中的作用。
①交代了女性可以入场看比赛这一变化的原因;
②说明“古代奥运选手比赛时全都一丝不挂”,表现
出古希腊人对肢体美的追求;③人们对母亲的宽恕,
表现了古希腊人对健美的尊崇。
【点拨】本题考查情节对文章内容的作用。
语言建构·能力练
8.对“出土的古希腊哲学家和贤者的全身雕像”的描
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古希腊文明达到了“智力的健康和
肢体的健康”两相熔铸、两相提升的健全状态的赞
美之情。
【点拨】由文章第⑩段“很少构想两相熔铸、两相
提升的健全状态。因此,奥林匹亚是永恒的世界坐
标”可知。
综合实践·素养练
9.某校八年级开展以“你好,冬奥会”为主题的综合性实
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下图是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的标识——“墨舞冬奥”,
请仔细观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标识的内容。
标识由四部分构成:①中间是中国书法“冬”字;
②“冬”字的左下方是“北京”的汉语拼音大写和“候选城
市”的英文;③“冬”字的右下边是2022,且“冬”字的两
点与2022相融合;④“冬”字的正下方是奥运五环。
【点拨】对标识构成元素按一定顺序说明,同时注意语言简洁。
综合实践·素养练
(2)有同学写了两句话,以此向世界各地的朋友发出诚挚的
邀请,请你仿照画线句子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内容。
用那方块字,把盛情书写,片片雪花做请帖,请你来滑雪。
编个中国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你来联欢。
示例:把友谊传递,长长红丝牵万线
综合实践·素养练
(3)活动中,李涛同学写了一篇评价这次北京成功申办冬奥会的
短文。下面是短文中的部分内容,请你按要求帮助他修改。
国际奥委会再次垂青北京,【A】既表示了对中国经济稳
步发展、社会持续进步的信心,也是对北京举办的2008年夏季
奥运会的又一次高度肯定。【B】中国由此成为第9个既举办
夏奥会也举办冬奥会,北京则成为全球首个荣获过夏、冬两季
奥运会举办权的城市。
①【A】处画线句中,“________”一词使用不当,可改为
“________________”。
②【B】处画线句成分残缺,可在句末加上“________”。
表示
显示(或彰显)
的国家
人教版八年级·下
17 壶口瀑布
新知积累·基础练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出轧( ) 汩( )汩 湿lù lù (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
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尽
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
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璧上散
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
在石间,哀哀打旋。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
而这一切都隐在湿lùlù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
乐,一幅写意画。
zhá gǔ 漉漉
•
•
•
新知积累·基础练
(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
是“____________”。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尽
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
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璧上散
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
在石间,哀哀打旋。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
而这一切都隐在湿lùlù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
乐,一幅写意画。
滩璧
•
•
滩壁
新知积累·基础练
(3)文段中“打旋”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尽
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
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璧上散
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
在石间,哀哀打旋。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
而这一切都隐在湿lùlù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
乐,一幅写意画。
指水回旋流动
•
•
新知积累·基础练
(4)画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尽
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
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璧上散
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
在石间,哀哀打旋。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
而这一切都隐在湿lùlù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
乐,一幅写意画。
比喻
•
•
新知积累·基础练
2.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
(警觉:对危险或情况变化的敏锐感觉。)
B.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
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
口”。(深不可测:比喻对事物的情况捉摸不透。)
C.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浓缩:
泛指用一定的方法使物体中不需要的部分减少,从而
使需要部分的相对含量增加。)
D.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寒噤:寒战。)
B
• •
• • • •
• •
• •
【点拨】“深不可测”在这里用的是本义“深得无法测量”,
不是比喻义。
新知积累·基础练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很想看看这北极老鼠到底是个什么样子?便在后面紧追
不舍。
B.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
蹈哇——安塞腰鼓!
C.天津卫的小吃太粗太土:熬小鱼刺多,容易卡嗓子,炸麻
花梆硬,弄不好硌牙。
D.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
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D
【点拨】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解答此类题,要注意常用
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和特殊用法。A项,并非问句,不用问号,
应将问号改为逗号;B项,“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
烈”共同来修饰舞蹈,三个短语是并列短语,所以中间应该用
顿号;C项,“熬小鱼刺多,容易卡嗓子”与“炸麻花梆硬,弄
不好硌牙”介绍了两种小吃及其特点,中间应该用分号。
新知积累·基础练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大约
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
B.暑假,在户外活动时,同学们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
外事故。
C.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
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
D.将建设美丽乡村和打造文化景区相结合,既能改善农村居住
环境,又能发扬文化旅游产业。
C
【点拨】A项应删去“大约”;B项否定不当,可删去“不要”;
D项搭配不当,“发扬”与“产业”不搭配,可将“发扬”改为
“发展”。
新知积累·基础练
【点拨】作者第二次观赏壶口瀑布是在枯水季节。
5.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游记散文,写了作者两次观赏雨季壶口瀑布的
见闻和感受。
B.作者从视觉、听觉等不同感官角度切入,写出了壶口瀑
布水势浩大、令人震撼的气势。
C.本文运用排比、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
出了壶口瀑布的壮美和柔美。
D.文章最后,作者借物喻人,升华主旨,歌颂伟大的中华
民族,立意深远。
A
语言建构·能力练
阅读《壶口瀑布》第4—6段,回答问题。
6.结合文章最后一段,谈谈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
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这句话概括了黄河伟大的性格,是对全文的总结,也
是作者思想感情的流露。作者由黄河的“柔中有刚”“遇
强则抗”和“勇往直前”等,联想到中华民族的坚强不屈,
借对黄河的赞美,表达对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精
神的歌颂。
一、精段品读
语言建构·能力练
7.文章第四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说明。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作者观看壶口瀑布,由
黄河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联
想到人的各种情感,想到了博大包容的胸怀。在作
者笔下,黄河之水被赋予人的情感,作者将对人的
赞美之情寄托在对黄河之水的描写之中。
语言建构·能力练
8.作者想通过描写壶口瀑布的壮美和柔美,表达怎样
的心声?
作者描述壶口瀑布的壮美和柔美,由瀑布联
想到黄河,进而由黄河联想到了中华民族,借物
喻人,表现了中华民族历尽艰难、宁折不弯、勇
往直前的民族精神。
语言建构·能力练
9.黄河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正像一个人经历了许
多磨难才有了自己的个性。我们中华民族的哪些事
例能体现出黄河的这种性格?
示例:二万五千里长征、汶川大地震后的重
建等。
语言建构·能力练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我”对黄河口的土的情感为行文线索,思路清晰。
B.第⑥段王总工程师诗意的话语,丰富了“我”对黄河口的
土的认识。
C.文章使用“闻”“捧”“攥”等词语,写出了“我”爱土
成性。
D.文章在叙事的基础上抒情、议论,语言朴素,充满哲理。
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67、
68页第10-14题。
D
【点拨】文章是夹叙夹议,语言朴素,充满哲理。
语言建构·能力练
11.第②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紧承上文;欲扬先抑;强调印象中黄河口土
质的粗糙、贫瘠;与下文写黄河口土的肥沃、清
香形成对比。
【点拨】从内容上看,第②段在文中写印象中黄河
口土质的粗糙、贫瘠,下文写土的肥沃、清香;从
结构上看,结合上下文内容分析作答。
语言建构·能力练
12.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高粱擎起硕大的锣鼓槌相互撞击,没有敲出多
大的声响,却惊起一对翠蓝色的珍鸟从深处腾出,
在半空里飞旋两遭,没有树枝可依,又飘落在旁边
的一片谷地,立在穗上颤颤悠悠,像一对新婚伉俪
相对着荡秋千。
• •
• •
语言建构·能力练
(1)赏析画线句子:
【点拨】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赏析句子,一般的答
题模式是“手法+具体展开+作用+情感”,再看原
句明明是写高粱穗,却将它比作锣鼓槌,所以很明显
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另外“擎”,运用了拟人的修
辞手法,写出了高粱的壮硕。
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高粱穗比作硕大的锣
鼓槌,形象地写出了高粱穗的饱满;“擎”赋予高粱以人
的动作,生动地写出了高粱的壮硕。
语言建构·能力练
(2)赏析加点词语:
“腾出”写出了珍鸟受惊吓后急速飞离的情态;“飘落”
写出了珍鸟的轻盈。这两个词语给秋熟图景增添了生机。
【点拨】本题考查关键词的赏析。赏析关键词,一般的答题模
式是“词本义+词文中义+内容+人物形象(事物特点)”,再
看原句,便可得知“腾出”是在写珍鸟受惊吓后急速飞离的情
态;“飘落”本义是飘着降落下来,而文中是在写珍鸟,所以
可以看出珍鸟是非常轻盈的。
语言建构·能力练
13.第⑨段写“我”将土“攥得好苦”,第⑫段写“我可以愉快地
松开手了”,“我”心情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点拨】本题考查人物心理变化的原因。通读全文后,可知⑦⑧段
已经过去的历史,作者感到很沉重,所以将土“攥得好苦”。由第
⑩段的“三年以内就结束这里……的局面。”第⑪段的“他的语气
是那么坚定,那么充满信心;不需怀疑,他过去四十年间的治黄成
绩就是金质‘信用卡’。”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治黄成绩显著、新
洲的美好前景指日可待,所以“我”“愉快地松开手了”。
沉重的历史已经过去;中华人民共和国治黄成绩显著;新
洲的美好前景指日可待。
语言建构·能力练
14.作者为什么认为黄河口的土“好沉”?请简要分析。
黄河口的土来源地域广阔,汇聚九省区沙土精华;
凝结着中华民族苦难和奋起的回声,有历史厚重感;
历经淘滤不随波逐流,成为精神动力。
【点拨】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及对文章主旨的
把握。可根据第⑦段的“科学上的道理,土质的某种
特殊性……它们当然最凝重。”第⑧段的“我却觉得
它……的回声。”第⑨段的“它值得我珍惜并作为一
种精神的动力。”归纳概括答案。
综合实践·素养练
15.班级开展“黄河之旅”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古之黄河】
面对黄河,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吟咏道:“君不见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请你再写出两
句与黄河有关的古诗句。
示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综合实践·素养练
(2)【近之黄河】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说说你对这两则材料中的“黄河”
的理解。
材料一 1948年,解放战争胜利前夕,毛泽东主席面对汹涌
澎湃的黄河,无限感慨地对身边的卫士们说道:“谁如果藐
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
材料二 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在他的《黄河颂》一诗中写道:
“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
条铁的臂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
滋长!”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和中
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综合实践·素养练
(3)【今之黄河】
学校将要组织同学们来到黄河大堤,植树种草,
绿化大堤。为号召同学们积极参与这一活动,请
你拟写一则宣传语。
示例:你我携手,保护母亲河。
综合实践·素养练
16.本文由黄河的个性联想到人的个性,以水喻人,生动
地写出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精神。请你也运用借
物喻人的手法写一个片段。(150字左右)
片 段 练 笔
综合实践·素养练
例文:梅花,是我们中国特别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
是春暖才开花。它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
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它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
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
不管经历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
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
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人教版八年级·下
18 在长江源
头各拉丹冬
新知积累·基础练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接踵( )而至 qián( )诚 演yì(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
这一个风云变幻的季节里,气势磅礴的密云接踵而至又匆匆
离开,形如金字塔的各拉丹冬主峰难得在云遮雾嶂中一现尊容。
晶莹连绵的冰峰、平坦辽阔的冰河历历在目。我恭顺而qián诚地
向威严的雪峰行跪拜大礼。过午的太阳强烈,冰面疏松多了,有
流水漫溢出来。此刻除了风声,还有一种声音轻易便可辨别出来。
那是坚冰之下的流水之声,它一刻不停,从这千山之巅、万水之
源的藏北高原流出,开始演yì长江的故事。
zhǒng 虔 绎
•
新知积累·基础练
(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
法是“____________”。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这一个风云变幻的季节里,气势磅礴的密云接踵而至又匆匆
离开,形如金字塔的各拉丹冬主峰难得在云遮雾嶂中一现尊容。
晶莹连绵的冰峰、平坦辽阔的冰河历历在目。我恭顺而qián诚地
向威严的雪峰行跪拜大礼。过午的太阳强烈,冰面疏松多了,有
流水漫溢出来。此刻除了风声,还有一种声音轻易便可辨别出来。
那是坚冰之下的流水之声,它一刻不停,从这千山之巅、万水之
源的藏北高原流出,开始演yì长江的故事。
云遮雾嶂
云遮雾障
•
新知积累·基础练
(3)“历历在目”在文段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这一个风云变幻的季节里,气势磅礴的密云接踵而至又匆匆
离开,形如金字塔的各拉丹冬主峰难得在云遮雾嶂中一现尊容。
晶莹连绵的冰峰、平坦辽阔的冰河历历在目。我恭顺而qián诚地
向威严的雪峰行跪拜大礼。过午的太阳强烈,冰面疏松多了,有
流水漫溢出来。此刻除了风声,还有一种声音轻易便可辨别出来。
那是坚冰之下的流水之声,它一刻不停,从这千山之巅、万水之
源的藏北高原流出,开始演yì长江的故事。
看得清清楚楚
•
新知积累·基础练
(4)文段主要运用________的表达方式,写出了各拉丹冬的美丽。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这一个风云变幻的季节里,气势磅礴的密云接踵而至又匆匆
离开,形如金字塔的各拉丹冬主峰难得在云遮雾嶂中一现尊容。
晶莹连绵的冰峰、平坦辽阔的冰河历历在目。我恭顺而qián诚地
向威严的雪峰行跪拜大礼。过午的太阳强烈,冰面疏松多了,有
流水漫溢出来。此刻除了风声,还有一种声音轻易便可辨别出来。
那是坚冰之下的流水之声,它一刻不停,从这千山之巅、万水之
源的藏北高原流出,开始演yì长江的故事。
描写
•
新知积累·基础练
2.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是琼瑶仙境,__________的晶莹和洁白。永恒的
阳光和风的刻刀,千万年来____________地切割着,
________着,缓慢而从不__________。
A.静穆 漫不经心 雕凿 懈怠
B.肃穆 漫不经心 雕刻 懈怠
C.肃穆 随心所欲 雕凿 停歇
D.静穆 随心所欲 雕刻 停歇
A
新知积累·基础练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安街上车水马龙,鲜有人迹。
B.看他做事漫不经心的样子,老陈头气得直想把他大
骂一顿。
C.那些往事依然历历在目,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D.下半场风云突变,麒麟队大显神威,连进了三个球,
反败为胜。
A
• • • •
• • • •
• • • •
• • • •
【点拨】“鲜有人迹”的意思是很少有人的踪迹出现。
这里应用“人山人海”等。
新知积累·基础练
4.对下面句子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一壁冰山像屏风,精雕细刻着各种图案。图案形态随意性
很强,难说像什么。(马丽华《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比喻)
B.风声在云外呼唤着,远山也在送青了。(张晓风《到山中
去》)(反复)
C.山河睡了而风景醒着,春天睡了而种子醒着。(洛夫《湖南大
雪——赠长沙李元洛》)(排比)
D.他的耳后脖根,土壤肥沃,常常宜于种麦。(梁实秋《雅舍小
品》)(拟人)
A
【点拨】本题考查修辞手法。B项中没有反复出现的词句。C项
中只有两个句子,从数量上不符合排比句的要求。D项中没有把
物当作人来写的内容。
新知积累·基础练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写实性的游记散文,以作者在各拉丹冬的游
览经历为线索,讲述了作者在各拉丹冬的所见所感。
B.文章用细腻的语言描写了长江源头不同寻常的景色,表
现了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的壮美。
C.作者记叙自己痛苦的高原反应和摔倒后的伤痛是为了表
现各拉丹冬环境的恶劣和见到长江源头的不易。
D.本文描绘了雪域高原的壮美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
神奇魅力的赞美之情。
【点拨】作者记叙自己痛苦的高原反应和摔倒后的伤痛一方
面是为了表现各拉丹冬环境的恶劣和见到长江源头的不易,
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各拉丹冬无穷的魅力。
C
语言建构·能力练
阅读课文第12—14段,回答问题。
6.选文第12段中第一个破折号有什么作用?
补充说明“我们”过冰河的方式。
一、精段品读[2018•合肥月考]
语言建构·能力练
7.选文中作者写道:“而我似乎已经衰竭,心想碰巧
哪一口气上不来,就长眠于此吧。”这样写是不是
显得作者很悲观?为什么?
不是。作者是用自己的亲身感受来描写冰河、
雪域高原给人带来的感受,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语言建构·能力练
8.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
那是坚冰之下的流水之声,它一刻不停,从这千山
之巅、万水之源的藏北高原流出,开始演绎长江的故事。
这句话有两层含义,表层含义是冰河下面的水流就
是长江的源头,这一刻不停的水流孕育了奔腾千里的长
江;深层含义是这长江的源头不仅孕育了长江,更孕育
了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流露出作者
对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语言建构·能力练
9.以“我有过上百次穿越世界屋脊到西藏的人生经历”开篇,
有什么用意?
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70、
71页第9-12题。
表现了作者对“大美”西藏的热爱;引出下文,使
文章的内容更加真实可信。
【点拨】文章开头句子的作用可着重从结构、内容、情感
等方面,考虑它在引出下文、内容过渡、情感抒发和氛围
营造等方面的作用。
语言建构·能力练
10.理解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1)在西藏,一些重复的东西始终重复着,接连不断。
(2)往往有一种一脚此生、另一脚彼世之感,竟然忘了归途。
西藏的自然环境、文化习俗没有遭到人为破
坏,古往今来一直保留着原生态。
【点拨】第一句着重从其自然原始的生态和原始的文化习
俗等方面思考,第二句则应着重从世俗社会、人文精神等
方面思考。
明知是生活在现代社会,但眼前所见却恍若
另外的世界,令人忘俗。
语言建构·能力练
11.文中第③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
【点拨】第一问比较简单:比喻、排比、拟人手法,要举出
原文实例,重点在于分析。
比喻:如“那水是静的,几乎不流动,清澈见底,倒
映着雪峰、碧空、白云,真是一幅天地合一山水合一的宁静、
和谐、壮美的画卷!”描绘出藏北草原的无比美丽。排比:
如“药材有……;珍稀野生动物有……;矿藏有……等。”
写出了藏北草原的富饶(资源丰富)。
拟人:如“悠长嘹亮的车笛叫醒了牧村,叫醒了草场,
叫醒了长鞭!”描绘出藏北草原的无限生机和活力。
语言建构·能力练
12.请从表达主旨的角度,简要分析结尾一段的作用。
【点拨】从表现西藏有大美(自然)的角度和深化主旨、
升华情感(人文)的角度简析其作用。
①列举西藏其他美的事物,全方位、立体地说明
了西藏不愧是大美之地。②由景到人,点明西藏各族
人民创造了美,深化了主旨,表达了作者对西藏各族
人民的赞美之情,升华了情感。
综合实践·素养练
13.[潜山月考]暑假临近,越来越多的同学打算选择出游的方式度假。
为此,某班级举办了以“文明旅游”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下面是活动中的一些任务,请你参与并完成。
(1)假如你是一名导游,要向游客朋友们介绍我们安庆海拔1 488.4米
的天柱峰,请结合下图写一段介绍文字。(要求:语句通顺,至
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80字左右)
示例:游客朋友们大家好!天柱峰,海拔1
488.4米,它凌空耸立,如柱、如锥、如剑,又如
生花妙笔。石下怪松丛立,或直如旗杆,或曲如
苍龙,或枝如铁骨,或冠如华盖。让人不得不赞
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综合实践·素养练
(2)假如你的好朋友小明要在旅游景点刻下“到此一游”几
个字,你打算怎么劝说他停止这种不文明的行为?请将
你要说的话写下来。
示例:小明,旅游景点是公共场所,在旅游景点随
意涂写和刻字是不文明行为,我们作为中学生,要爱
护旅游景点的环境。
综合实践·素养练
(3)下面语段中画线句子都有语病,请改正。
①为使游客文明赏花不伤花,景区要提高管理,通过人
为引导和设置提示牌等方式营造出文明的游览氛围。同时,对
恶意攀折花木、践踏花草的行为要予以劝导;对拒不接受劝导
的游客,要依法依规进行处罚。②因为景区花木属于公共资源,
攀折花木不仅损害了公共利益,更影响他人观赏,理应受到相
应的处罚。
第①句修改意见:搭配不当,应把“__________”改为
“__________”。
第②句修改意见:语序不当,应把“________________”与
“________________”调换位置。
提高
加强
损害了公共利益
影响他人观赏
综合实践·素养练
14.作者在描写各拉丹冬的冰塔林奇观时,运用移步换景
手法,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奇美的境界。请你也运用
“移步换景”的手法,写一写校园的景色。(200字
左右)
片 段 练 笔
综合实践·素养练
例文:刚进入校园,便可以看到一幢威武的大楼。大楼
不是很高,却显得气势非凡。那便是我们学校的行政大楼。
行政大楼前有一个广场,在大楼与广场的交界处,有七大盆
铁树一字排开,就像七个小矮人在欢迎同学们的到来。广场
两侧各有一棵香樟树。左边的那棵形似一条盘着的蛟龙,好
像在监视着我们的一举一动。右边的那棵状如爱心,也许它
想用自己温暖每一个人。走进行政楼,顿时眼花缭乱,红、
黄、白、紫的菊花如潮水般涌入眼帘,十分美丽!环视一周,
你一定会被那几盆墨菊吸引。我们的校园真美啊!
人教版八年级·下
19 登勃朗峰
新知积累·基础练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翌( )日 苍穹( ) wǔ( )媚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
翌日,我们向勃朗峰进发。我们拾级而上,在耸入蓝天,仿
佛独踞苍穹的勃朗峰下逗留,仰面遥望附近的一座峰巅,但见色
彩斑斓,彩霞满天,白云缭绕,轻歌慢舞,那朵朵白云精美柔细,
wǔ媚动人,顷刻间便飘忽不定,暗淡隐去,可又骤然反光灼灼,
瞬息万变,真是无穷变幻,纷至沓来;洁白轻薄的云朵,微光闪
烁,仿佛身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
yì qióng 妩
•
•
•
新知积累·基础练
(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
法是“__________”。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翌日,我们向勃朗峰进发。我们拾级而上,在耸入蓝天,仿
佛独踞苍穹的勃朗峰下逗留,仰面遥望附近的一座峰巅,但见色
彩斑斓,彩霞满天,白云缭绕,轻歌慢舞,那朵朵白云精美柔细,
wǔ媚动人,顷刻间便飘忽不定,暗淡隐去,可又骤然反光灼灼,
瞬息万变,真是无穷变幻,纷至沓来;洁白轻薄的云朵,微光闪
烁,仿佛身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
轻歌慢舞
轻歌曼舞
•
•
新知积累·基础练
(3)文段中“拾级”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纷至沓来”
中“沓”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翌日,我们向勃朗峰进发。我们拾级而上,在耸入蓝天,仿
佛独踞苍穹的勃朗峰下逗留,仰面遥望附近的一座峰巅,但见色
彩斑斓,彩霞满天,白云缭绕,轻歌慢舞,那朵朵白云精美柔细,
wǔ媚动人,顷刻间便飘忽不定,暗淡隐去,可又骤然反光灼灼,
瞬息万变,真是无穷变幻,纷至沓来;洁白轻薄的云朵,微光闪
烁,仿佛身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
逐步登阶
多而重复
•
•
新知积累·基础练
(4)请仿照文段中画线的句子再写一句。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翌日,我们向勃朗峰进发。我们拾级而上,在耸入蓝天,仿
佛独踞苍穹的勃朗峰下逗留,仰面遥望附近的一座峰巅,但见色
彩斑斓,彩霞满天,白云缭绕,轻歌慢舞,那朵朵白云精美柔细,
wǔ媚动人,顷刻间便飘忽不定,暗淡隐去,可又骤然反光灼灼,
瞬息万变,真是无穷变幻,纷至沓来;洁白轻薄的云朵,微光闪
烁,仿佛身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
示例:好似月光浮动的澄澈湖面。
•
•
新知积累·基础练
2.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有些顶端尖峭,并微微倾向一旁,宛如美女的纤指。
B.洁白轻薄的云朵,微光闪烁,仿佛身披霓裳羽衣的
纯洁天使。
C.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互相挤着、撞
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
D.刚才空中的华丽色彩,天衣云锦,恰如那在阳光下
破裂并蔓延开去的肥皂泡。
C
【点拨】C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其余三项运用了
比喻的修辞手法。
新知积累·基础练
3.下列各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座巨大的白雪穹顶骤然映入眼帘。(这个句子的谓语是
“映入”)
B.那朵朵白云精美柔细,宛如游丝蛛网一般。(这句话运用
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云轻柔细密的
特点,富有美感)
C.“坚强”“浮躁”“和颜悦色”“呕心沥血”(这四个词
感情色彩相同)
D.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不让戾气弥漫整个校园,
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领域齐心协力。(这个
句子是个病句,否定不当)
C
【点拨】“浮躁”是贬义词,其他三个都是褒义词。
语言建构·能力练
4.通读全文,依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72、
73页第4-8题。
语言建构·能力练
【点拨】(1)处应为地点,结合所见(所想)、所感得出。(2)
处为作者在小厅的所见,结合第⑤段可以得出。(3)处为作
者在大厅的所感,结合第⑧段可以得出。
【答案】(1)乘车驶向秦俑馆的路上 (2)精致绝伦的艺术
国宝(3)油然而生的骄傲感与幸福感更加强烈
语言建构·能力练
5.简要分析第④段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文在驶向秦俑馆路
上的情形,引出下文在秦兵马俑馆的所见所感。
【点拨】此题考查对语句作用的理解和把握。由
于是出现在文章中间,所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解答时,应写清承接上文什么,引出下文什么。
语言建构·能力练
6.联系上下文,分析第③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作用。
【点拨】本题考查对文章重要语句的赏析。要求从
语言特色及其表达效果角度赏析。
画线句子表达了作者对秦俑馆的期待和即将见
到它的激动兴奋。
语言建构·能力练
7.文章标题为“观秦兵马俑”,但作者为何一开始详写了
车行途中的所见所想所感,而并没有直接写“观秦兵马
俑”?请结合文章主旨做简要阐释。
【点拨】本题考查对文章结构安排的理解。
先写车行途中的所见所想所感,通过环境描写烘
托了作者内心的激动与崇敬,渲染了肃穆、庄严的气
氛,由所见所想所感引出下文对秦俑的描写,能更好
地表达作者对秦俑文化的骄傲和自豪,情感逐步加深。
语言建构·能力练
8.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①段的景物描写为全文定下了充满活力、兴奋昂扬的
感情基调。
B.第②段末尾的省略号隐含的意思是:在西安,引发思古幽情
的历史遗迹与脍炙人口的诗歌还有很多。
C.第⑥段末尾画线句强调的意思是“不知道到底要怎么称呼、
评价那些兵马俑才恰当”。
D.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与第②段画线
诗句表达的意境是不同的。
C
【点拨】画线句强调的是兵马俑给人的震撼,是宇宙间的一大奇迹。
人教版八年级·下
20 一滴水经
过丽江
新知积累·基础练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流淌( ) 掠( )过 shuò( )大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
好像是因为那些鼓点的摧动,水流得越来越快。很快,我就
和更多的水一起出了古城,来到了城外的果园和田地里。一些露
珠从树叶上落下,加入了我们。在宽广的丽江坝中流淌,穿越大
地时,头顶上是满天星光。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
中,一个银匠,正在擦试一只shuò大的银盘。
tǎng lüè 硕
•
•
•
新知积累·基础练
(2)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好像是因为那些鼓点的摧动,水流得越来越快。很快,我就
和更多的水一起出了古城,来到了城外的果园和田地里。一些露
珠从树叶上落下,加入了我们。在宽广的丽江坝中流淌,穿越大
地时,头顶上是满天星光。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
中,一个银匠,正在擦试一只shuò大的银盘。
摧 催
试
•
•
拭
新知积累·基础练
(3)文段中画线的词语词性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好像 B.流淌 C.穿越 D.掠过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好像是因为那些鼓点的摧动,水流得越来越快。很快,我就
和更多的水一起出了古城,来到了城外的果园和田地里。一些露
珠从树叶上落下,加入了我们。在宽广的丽江坝中流淌,穿越大
地时,头顶上是满天星光。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
中,一个银匠,正在擦试一只shuò大的银盘。
A
•
•
【点拨】A项是副词,其他三项都是动词。
新知积累·基础练
(4)请将文段中画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好像是因为那些鼓点的摧动,水流得越来越快。很快,我就
和更多的水一起出了古城,来到了城外的果园和田地里。一些露
珠从树叶上落下,加入了我们。在宽广的丽江坝中流淌,穿越大
地时,头顶上是满天星光。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
中,一个银匠,正在擦试一只shuò大的银盘。
不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
吗?(或:难道不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
的银盘吗?)
•
•
新知积累·基础练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在充满寂静和岩石的味道的地下,我又睡去了。(寂
静:没有声音;很静。)
B.看到了狮子山上苍劲的老柏树。(苍劲:老练而雄健
有力。)
C.所有的水,都在稍作徘徊时,被急匆匆的后来者推
着前行。(徘徊:往返回旋。)
D.客人问主人当地的掌故。(掌故:历史上的人物事迹、
制度沿革等。)
B
【点拨】“苍劲”在这里形容树木苍老挺拔;形容书法、
绘画等的时候才是老练而雄健有力的意思。
• •
• •
• •
• •
新知积累·基础练
3.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有一天,我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坚硬的冰,和更多的
冰挤在一起,缓缓向下流动。
B.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古城,看到了狮子山上
苍劲的老柏树,看到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看到了顺
水而去的蜿蜒老街。
C.古城的建筑就这样依止于自然,美丽了自然。
D.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
样晶莹。
C
【点拨】A项拟人,B项排比,D项比喻。
新知积累·基础练
4.[2019•威海]下列选项括号中的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宇宙有多少奥秘?我们与宇宙将发生怎样的关联?“中
国天眼”在巡视着,仰望着。(此句标点符号运用正确)
B.共建“一带一路”,让不少外国友人把象征“天圆地方”
的一头圆、一头方的筷子装进了行李箱。(主语是“共建
‘一带一路’”)
C.唯有家校合力,才能融洽青少年与手机的关系,才能实
现电子媒介助力孩子成长。(此句有语病)
D.以植物为媒,东西方的绿色智慧在妫水河畔相遇并碰撞。
(“以植物为媒”中的“为”是动词)
C
新知积累·基础练
5.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以“一滴水”的身份,讲述自己经过驿道、纳西族
村庄、草甸、落水洞、黑龙潭、四方街、纳西族人的院
子等,最后奔流到金沙江边的经历。
B.作者所描绘的丽江风景,景致分明,色彩丰富,具有独
特的美学魅力。
C.作者描绘的丽江历史悠久的四方街、依着水势而设的街
道、缓缓转动的水车、三坊一照壁的院子,构成了富有
地域特色的丽江民俗画。
D.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写了丽江的独特美景,用生动的
语言介绍了丽江的风俗民情,给人以无限的美感。
C
【点拨】四方街、街道、水车、院子等都是丽江独特的建筑,
构成了富有地域特色的丽江建筑画。
语言建构·能力练
6.本文在材料安排上有何特点?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75
页第6-9题。
【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先写出对古城的整体
感受,然后依次写了纳西宅院、古城新华街、古
城的桥、纳西古乐、纳西民居及“刮当阁”,最
后走出古城陶醉在纳西古乐之中。
语言建构·能力练
7.“云南丽江是一座别具一格的古城。”联系全文看,
丽江的“别具一格”体现在哪些方面?
①建筑活化石;②街巷古色古香;③水中之
城;④拥有古老而丰富的民俗文化。
【点拨】本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
语言建构·能力练
8.分别赏析第⑨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及作用。
【点拨】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
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西河水比作野马,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河水的湍急,表达出作者对丽江
的喜爱之情。 ②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柳条
赋予人的动作,表达出作者对丽江的喜爱之情。
语言建构·能力练
9.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第⑩段画线句子的理解。
【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理解。
作者游览了丽江古城,领略了古城保存的原
始风貌、独特的民俗文化和自然景观的魅力,
自己的情操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净化。所以作
者说此次古城之行“是一场文化洗礼”。
人教版八年级·下
21《庄子》二则
新知积累·基础练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北冥 ( )有鱼 其名为鲲( )
抟( )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濠( )梁 鲦( )鱼
• •
•
• •
míng kūn
tuán
háo tiáo
新知积累·基础练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北冥有鱼 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怒而飞 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志怪者也 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固不知子矣 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循其本 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溟”,海
•
•
•
•
•
•
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记载
怎么
固然
追溯
新知积累·基础练
3.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
项是( )
A.其翼若垂天之云
B.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C.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D.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D
•
•
•
•
【点拨】D项中的“之”是代词,其他三项中的
“之”都是“助词,的”。
新知积累·基础练
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B.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C.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D.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B
【点拨】B项正确的划分应为:其/视下也,亦
若是/则已矣。
新知积累·基础练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2)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3)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4)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用力鼓动翅膀飞翔起来,它的翅膀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这只鸟,在海动风起时就迁往南海。
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
不到尽头呢?
新知积累·基础练
(5)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6)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7)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
完全(可以确定)的!
(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问我,我是在
濠水上(的桥上)知道的。
新知积累·基础练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北冥有鱼》一开篇,就以奇异的想象、夸张的笔法,
描绘了鲲的变化和大鹏展翅翱翔的画面。
B.《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文中,虽然惠子与庄
子的性格、气质不同,但从辩论的结果可见,他们对
事物的认识,是完全相同的。
C.庄子是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
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
D.善于运用寓言故事说理,想象雄奇瑰丽,是《庄子》
的特色。文中所选的两篇文章虽短,我们却不难从中
领略到《庄子》的独特风格。
B
新知积累·基础练
7.填空。
(1)《北冥有鱼》中,作者主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两个故事来说明“逍遥”的真正含义。
(2)《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这则故事,通过庄子与惠子
二人充满机智的论辩,表现了庄子追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
外界契合无间、超然物外的志趣。
(3)《庄子》一书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例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鲲鹏变化
鲲鹏变化
天地与我并生 而万物与我为一
示例:望洋兴叹 螳臂当车 涸辙之鲋 沉鱼落
雁 相濡以沫(写出两个即可)
语言建构·能力练
阅读《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回答
下列问题。
8.《北冥有鱼》在写鲲鹏时,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一、课文研读
作者在描写鲲鹏时,运用了夸张、比喻等修辞手
法,夸张如以“不知其几千里也”写鲲之大、鹏的背
之大;比喻如以“若垂天之云”写大鹏的翼,将大鹏
的翅膀比作悬挂在天空的云,突出了大鹏的翅膀之大。
语言建构·能力练
9.在庄子的作品中,往往借用寓言故事说理,使文章
生动活泼,寓意隽永,感染力强。文章借鲲鹏的寓
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了任何事物的存在都
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的。
语言建构·能力练
10.通过庄子与惠子的辩论可以看出两个人有何不同?
惠子力辩、拘泥,重求实,对事物有一种
刨根问底的认知态度,重视对知识的探讨。
庄子智辩、有灵性,崇尚美,对外界的认
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善将主观的情感发挥到外
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效果。如果说惠子具有
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语言建构·能力练
11.在庄子与惠子的这一场辩论中,你欣赏庄子还
是惠子?为什么?
示例一:欣赏庄子,因为庄子能以愉快的心
境对待周围的事物,追求天人合一,机智善辩。
示例二:欣赏惠子,因为惠子善于抓住对方
话语中的漏洞进行论辩,对于事物有着寻根究底
的认知态度。
语言建构·能力练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穷发之北有冥海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运则将徙于南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抟扶摇而上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去以六月息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此亦飞之至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83
页第12-15题。
助词,的
•
•
•
•
迁移
向上
离开
•
极点
语言建构·能力练
1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穿越云层,背负青天,这样以后打算南
飞,将要到南海去。
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
语言建构·能力练
14.【甲】【乙】两文从哪些方面写了鲲鹏之大?
从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之大
四个方面写了鲲鹏之大。
语言建构·能力练
15.结合【甲】【乙】两文,简要分析鹏和斥的形象。
大 鹏 硕 大 无 比 , “ 鹏 之 背 , 不 知 其 几 千 里
也”“其翼若垂天之云”。大鹏有崇高的理想,
“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追求广大、
高远、自由、无可束缚也无可企及的“逍遥游”。
斥不能理解大鹏展翅高飞的理想,目光短浅,它认
为“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就
是飞翔,不必像大鹏一样飞到九万里高空。
语言建构·能力练
【乙参考译文】不毛之地的北边有一片海,叫作天池。有一种鱼,
它身宽数千里,没有人知道它的身长,它的名字叫鲲。有一种鸟,
它的名字叫鹏,(它的)背如同泰山(那么大),翅膀就像悬挂在天
空的云,乘着像蜷曲的羊角一样的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
穿越云层,背负青天,这样以后打算南飞,将要到南海去。斥嘲
笑它说:“你将飞往什么地方呢?我腾空而上,不过几仞就下来,
飞翔在蓬蒿之间,这样的飞翔也是快活到了极点啊。你将飞往什
么地方呢?”这就是小和大的区别。
语言建构·能力练
1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庄子持竿不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宁生而曳尾涂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吾将曳尾于涂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84
页第16-21题。
派
•
•
•
回头看
拖着
泥,泥巴
•
语言建构·能力练
17.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吾 闻 楚 有 神 龟
吾闻/楚有神龟
语言建构·能力练
1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
(2)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
楚王派两位大臣先行前往(传达他的意思)。
(它)是愿意死了留下骨骸来显示尊贵呢?
语言建构·能力练
19.庄子是用什么办法说服两位大夫的?
他以楚国神龟的例子作比,形象地
说明自己不愿入世的思想,很有说服力。
语言建构·能力练
20.从这则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庄子是个什么样
的人?
他是一个不慕名利,安贫乐道,喜欢过自
由自在的生活的人。
语言建构·能力练
21.庄子的这种人生态度你是否赞同?请说说你的看法。
示例一:我赞同。官场危险又黑暗,且常身不由己,
倒不如自己不问世事,做闲云野鹤更逍遥自在。
示例二:我不赞同。如果人人都像他一样,只顾自
己快乐、自在地生活,那社会还怎么发展呢?我觉得有
才华的人,就应该积极入世,做一个好官,为百姓谋福
利,推动社会的进步才对。
语言建构·能力练
【参考译文】庄子在濮水边垂钓。楚王派两位大臣先行前往(传达
他的意思),说:“(楚王)想要用国事劳累您。”庄子手持钓竿,
头也不回地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已经死了三千年了。
楚王用巾盖着它,用竹箱装着它,珍藏在宗庙里。这只神龟,是
愿意死了留下骨骸来显示尊贵呢?还是愿意活着拖着尾巴在泥水
里呢?”两位大臣说:“愿意活着拖着尾巴在泥水里。”庄子说:
“(你们)回去吧!我(仍)将拖着尾巴生活在泥水里。”
综合实践·素养练
22.[2019•金华改编]鼎湖中学802班的同学们在学习课文《庄
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时,围绕插图中“谁是庄子”这
个问题展开了讨论,大家意见不一,于是张欣怡同学给人
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写了一封信。请你读完信后发表你对这
个问题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论据有效,论证合理。
(不超过150字)
综合实践·素养练
尊敬的编辑老师:
您好!我是鼎湖中学802班的学生。我们班同学在学习课
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时,对插图中“谁是庄子”
产生了分歧。有同学认为拄着竹杖的是庄子,有同学认为低
头看鱼的是庄子。我认为从服饰上看,拄着竹杖的是庄子;
从神态上看,低头看鱼的是庄子。
那么,这幅插图中,究竟谁是庄子呢?希望能得到您的
回复。
张欣怡
2019年5月17日
综合实践·素养练
示例一:我认为拄着竹杖的是庄子。你看他站在那里,捋着
胡子,神态悠然自得,拄着竹杖,衣衫相对随意,符合庄子率性
的特点;而前面那位,戴冠束发,身佩玉环,更像是具有官职地
位的惠子,只见他死死盯着水里的游鱼,一脸严肃认真,只想看
出鱼是否快乐。他怎知鱼之乐实乃人之乐啊!我的看法不知你是
否认同?
示例二:我认为低头看鱼的是庄子。他低头弯腰看鱼,似乎
并不理会一旁的惠子,而与水中游鱼相乐,符合课文里那个随性
而智慧的庄子形象;而拄着竹杖的那位,拉着长脸,正眼不看游
鱼,像是在严肃地质问庄子,符合惠子凡事追求实证的个性。从
他们的对话中,我觉得惠子老气横秋,庄子活泼轻松,因此让惠
子拄着竹杖更符合我对人物的想象。
人教版八年级·下
22《礼记》二则
新知积累·基础练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兑命(yuè) 学学半(xiào)
B.选贤与能(jǔ) 讲信修睦(mù)
C.矜、寡(guān) 男有分(fēn)
D.教学相长(zhǎng) 嘉肴(yáo)
• •
•
• •
C
•
•
【点拨】男有分(fèn)。
新知积累·基础练
2.解释下列加点词。
(1)选贤与能 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讲信修睦 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独亲其亲 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独子其子 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男有分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教然后知困 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举”,推举
•
•
•
•
•
•
培养
以……为亲
子女
职分,职守
困惑
新知积累·基础练
3.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
(1)弗食,不知其旨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
(2)教然后知困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
(3)教学相长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
(4)男有分,女有归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
(5)盗窃乱贼而不作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
味美•
•
•
•
•
•
意义
困惑 疲乏想睡
教与学 教书
女子出嫁 返回
害人 偷东西的人
新知积累·基础练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故曰:教学相长也。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因此,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才知道
(自己的)困惑。
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新知积累·基础练
(4)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5)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6)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
疼爱自己的子女。
财物,厌恶把它扔在地上,不是一定要据
为己有。
因此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作
乱害人的事情不会兴起。
新知积累·基础练
5.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虽有嘉肴》引用《兑命》中的话是为了进一步说明本文
的中心观点。
B.《虽有嘉肴》先以“嘉肴”和“至道”对比,突出学习的
重要性。
C.《大道之行也》阐明了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
特征。
D.“大同”社会中人们能达到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的境界。
B
新知积累·基础练
6.填空。
(1)《虽有嘉肴》集中论述了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的关系
问题,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用一个成语概括选文
的中心意思,这个成语可以是__________。
(2)《大道之行也》中作者所描绘的“大同”社会的景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领全文的语
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
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学
教与学互相促进
相辅相成
语言建构·能力练
(一)阅读《虽有嘉肴》全文,回答问题。
7.“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强调了什么问题?
一、课文研读
强调了亲身学习的重要性。
语言建构·能力练
8.本文说理逻辑严密,条理分明,说说作者是怎样论
述文章的中心论点的。
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设喻
类比,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接着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纳出
“教学相长”的中心论点。
语言建构·能力练
9.学完本文,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示例: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欠缺,
教人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困惑。教和学是相辅
相成、互相促进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
之间应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语言建构·能力练
(二)阅读《大道之行也》全文,回答问题。
10.本文最后说“是谓大同”,那么从文中看,“大同”社会
的基本特征是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并解释。
“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天下为公”是说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属于
任何个人;“选贤与能”是说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
人担任社会职务;“讲信修睦”是说社会成员间建立良好的
关系,讲求诚信,远离欺诈,培养和睦气氛,防止争斗。
语言建构·能力练
11.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
本特征的?
①满足生存的需要,人人都得到社会的关爱;
②满足发展的需要,人人都安居乐业;③满足精
神愉悦的需要,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语言建构·能力练
12.“大同”社会的理想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是无法实
现的,但其对后世依然有巨大的影响,请你说说这
种“大同”社会的理想的积极意义。
理想中的“大同”社会,是一个没有阶级之分、
没有剥削和压迫、人人平等的社会。这是一个具有积
极意义的崇高目标,两千多年来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
家和社会改革家奋斗的目标。可以说“大同”社会的
理想是我国社会思想史上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语言建构·能力练
13.解释下列加点词。
(1)然后能自反也 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后能自强也 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不可以已 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故木受绳则直 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86
页第13-16题。
反思
•
•
•
•
勉力
停止
所以,因此
语言建构·能力练
1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
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语言建构·能力练
15.【甲】文运用了类比的写作手法,引出了要
阐述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乙】
文则开头就提出了论点“学不可以已”,
【 乙 】 文 主 要 运 用 的 论 证 方 法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相长(也)
比喻论证
语言建构·能力练
16.请联系学习生活,谈谈你读了这两篇短文后的感受。
示例:“教学相长”是极为宝贵的见解,值得
重视。在学习中,倘若我们仅仅依赖老师的教授而
不肯主动思考、努力钻研,老师也抱着故步自封的
态度闭门造车、自以为是,那么我们便无法学到新
知识,老师的教学素养也无法得到提升,这是不可
取的。总之,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地进步。
语言建构·能力练
【参考译文】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靛青这种染料是从
蓝草里提取的,却比蓝草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
水(更)寒冷。木材笔直,合乎拉直的墨线,但是用火烤使它弯曲
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如圆规画的一般的标准了。
即使又晒干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用火烤使它成为这样的。
所以木材经墨线比量过就变得笔直,金属制的刀剑等拿到磨刀石
上去磨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那么他就会智慧明理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综合实践·素养练
17.在我国,“仁”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请你参加
“‘仁’文化的魅力”综合性学习活动。
(1)“仁”为会意字,甲骨文写作“ ”,从“人”从“二”,
“均嫡庶,仁亲戚,则族业生旺之端也”中的“仁”便是
用其本义:________________;“(陛下)有仁民爱物之意”
中“仁”义则引申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人平等
博爱、仁爱
综合实践·素养练
(2)根据下面的材料,概括“仁”包括哪些方面的思想内涵。
①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
②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论语•乡
党》)
③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郑夑《墨竹图题
诗》)
④无伤也,是乃仁术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
忍见其死…… (《孟子•梁惠王上》)
⑤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孟子•尽心上》)
示例:①爱亲人;②爱他人;③爱民众;④爱万物。
(或:①亲亲;②仁民;③爱物。)
人教版八年级·下
23 马说
新知积累·基础练
1.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lì) 骈死(bìng)
B.一食或尽粟一石(shí) 食马者(sì)
C.才美不外见(jiàn) 槽枥(lì)
D.其真无马邪(xié) 尽粟(sù)
• •
•
• •
B
•
• •
新知积累·基础练
2.解释下列加点词。
(1)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马也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安求其能千里也 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策之不以其道 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____________________
(7)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执策而临之 临:__________________
有时
•
•
•
•
•
•
这样的
犹,尚且
怎么
按照
才能、才干
•
•
通晓
面对
新知积累·基础练
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__________________
(3)才美不外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祗”同“衹(只)”,只、仅
“食”同“饲”,喂
“见”同“现”,表现
新知积累·基础练
4.解释下列多义词。
(1)策 ①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执策而临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真不知马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其真无马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之 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马之千里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执策而临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马鞭驱赶
代词,代指“千里马”
代词,指“千里马”
•
•
•
•
•
•
•
•
马鞭
表推测,大概
表示加强诘问语气,岂、难道
结构助词,的
定语后置的标志,无实义
新知积累·基础练
(4)能 ①虽有千里之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安求其能千里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而 ①而伯乐不常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执策而临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才能
连词,表转折
•
•
•
•
能够
连词,表修饰
新知积累·基础练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虽有千里之能 B.策之不以其道
C.然后有千里马 D.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C
• •
• • • •
【点拨】A、B、D三项中加点的词都属于古今异义词。A项,
“虽”,古义,即使;今义,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虽然。B项,
“策”,古义,用马鞭驱赶;今义,政策、决策、计策等。C项,
“然后”,古今义都是“连词,这样以后”的意思。D项,“奴
隶”,古义,奴仆;今义,为奴隶主劳动而没有人身自由的人。
新知积累·基础练
6.理解性默写。
(1)文中揭示全文中心论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交代千里马最终遭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表明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表明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食不饱,
食马者不知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
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其能千里而食也
新知积累·基础练
(5)文中最能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
想到了《马说》中与之相似的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新知积累·基础练
7.翻译下列句子。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4)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想要和普通马一样尚且做不到,(还)怎么要求它
能日行千里呢?
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次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
喂马的人不知道根据它能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语言建构·能力练
阅读《马说》,回答问题。
8.文中的“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分别比喻什么?
一、课文研读
“伯乐”比喻善于发现、任用人才的人;“千里
马”比喻有才华、有才能的人;“食马者”比喻愚妄
浅薄、昏庸无能的封建统治者。
语言建构·能力练
9.“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
其意”这句话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
果?
排比。将“食马者”的无知浅薄揭露得淋漓
尽致。
语言建构·能力练
10.在作者看来,“伯乐”与“千里马”哪个更重要?
为什么?
伯乐更重要。因为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
里马。(或:因为没有伯乐,千里马也就被埋没
了。)
语言建构·能力练
11.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但尚未被“伯乐”发现,
你会怎么做?
示例:①毛遂自荐,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②努
力完善自己,使自己做得更好;③做到心态平和,相
信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语言建构·能力练
12.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壮志难酬的愤懑和对统治者不
识人才、埋没摧残人才的批判和讽刺。
语言建构·能力练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不以千里称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执策而临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陛下秉四海之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殆开之不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88
页第13-16题。
著称
•
•
•
•
面对
执掌
大概
语言建构·能力练
1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不以千里称也。
(2)陛下秉四海之众,曾亡柱干之固守于四境?
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也只是辱没在做奴仆的
马夫的手里,(和普通马)一同死在马槽之间,不以
千里马而著称。
陛下执掌天下的百姓,怎么会没有栋梁
之材可以固守四境呢?
语言建构·能力练
15.“也”常表示某种语气,同时暗含情感。结
合【甲】文第一段的内容,说说其结尾的
“也”字暗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对千里马(人才)被埋没的痛惜(不平)之情。
语言建构·能力练
16.根据【甲】文和【乙】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
【甲】【乙】两文都在谈人才问题,都认为社会上
有人才。人才怎样才能不被埋没?【甲】文用托物寓意的
写法,强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强
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统治者应善于发现人才
道理论证(引用论证)
统治者应采取措施,招贤纳士
语言建构·能力练
【乙参考译文】《诗经》说:“因为有众多的贤士,文王得以
安享天下。”孔子说:“只有十家的小邑,也一定有忠信之
人。”(这些)都是实话呀。陛下执掌天下的百姓,怎么会没有
栋梁之材可以固守四境呢?大概(是因为)人才仕进之路开得不
广,选拔任用不明,勉励又不笃厚。《传》说:“好的土质善
于养育禾苗,圣明的君主善于供养人才。”中等资质的人都可
以使之成为君子。陛下应下诏书选拔贤良,赦免犯小的过错的
人,不求全责备,来广聚英才。
人教版八年级·下
24 唐诗二首
新知积累·基础练
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怒号(háo) 挂罥(juān) 沉塘坳(ào)
B.俄顷(qǐng) 广厦(xià) 口称敕(chì)
C.布衾(qīn) 叱牛(chì) 一丈绫(líng)
D.大庇(pì) 两鬓(bìn) 辗冰辙(zhé)
• •
•
• •
C
•
• •
•
•
•
•
【点拨】A项“罥”应读juàn;B项“厦”应
读shà;D项“庇”应读bì。
新知积累·基础练
2.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踏里裂
B.何时眼前突兀显此屋
C.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碳车碾冰辙
D.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D
【点拨】A项“骄”应为“娇”;B项“显”
应为“见”;C项“碳”应为“炭”,“碾”
应为“辗”。
新知积累·基础练
3.解释下列加点词。
(1)忍能对面为盗贼 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俄顷风定云墨色 俄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秋天漠漠向昏黑 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长夜沾湿何由彻 何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卖炭得钱何所营 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回车叱牛牵向北 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系向牛头充炭直 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狠心
一会儿
接近
•
•
•
•
•
•
•
•
•
怎能、如何
谋求
调转
同“值”,价钱
新知积累·基础练
4.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B.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C.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D.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B
【点拨】B项应为:八月/秋高/风怒号,卷/
我屋上/三重茅。
新知积累·基础练
5.翻译句子,并按括号内的角度赏析句子。
(1)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描写角度)
翻译:
赏析: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云黑得像墨,深秋
天色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
自然景物描写,渲染出暗淡愁惨的氛围,从而烘
托出诗人凄凉的心境,暗示了一场秋雨即将来临。
新知积累·基础练
(2)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写作背景)
翻译:
赏析:
自从战乱以来,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
漫,屋漏床湿,如何挨到天亮!
一语双关,一是表现了诗人盼雨停、盼天
亮的迫切心情;二是表现了诗人盼望战乱
频繁、残破不堪的国家能尽快从深重的灾
难中解脱出来。
新知积累·基础练
6.理解性默写。
(1)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集中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博爱济世
的情怀。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杜甫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决心的诗
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卖炭翁》中揭示卖炭翁悲苦处境和复杂心理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安得广厦千万间
可怜身上衣正单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心忧炭贱愿天寒
新知积累·基础练
7.下列对《卖炭翁》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
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是描写,展现了卖炭翁
的苍老和劳动的艰苦。 “市南门外泥中歇”“泥中歇”突现了
卖炭翁早起卖炭,牛困人饥,所以随地歇息。全诗笔法简洁,
富有表现力。
C.“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公
文,“敕”指皇帝的命令,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D.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翁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
炭翁受压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形象。
D
语言建构·能力练
(一)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全诗,回答问题。
8.请仔细品析“归来倚杖自叹息”这句话,说说诗人叹息什么。
一、课文研读
一叹自己生活之苦,茅屋被吹破,接下来的日子
更加艰难;二叹周围人的苦——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
穷苦的人;三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
语言建构·能力练
9.说说杜甫在这首诗中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杜甫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表
现了关心社会、兼济天下的情怀。
语言建构·能力练
10.读了这首诗,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
参照示例进行描绘。
示例:生活贫困——布衾多年冷似铁/床头屋漏无
干处。
示例一:年老体弱——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
倚杖自叹息。
示例二:忧心国事——自经丧乱少睡眠。
示例三:舍己为人——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语言建构·能力练
(二)阅读《卖炭翁》全诗,回答问题。
11.请说说“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翩翩”一词的妙处。
“翩翩”本意是形容轻快的样子。这里表现了宫
使得意忘形、骄横无理的样子,与卖炭翁为生活操劳
的凄惨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露了唐代“宫市”
的罪恶。
语言建构·能力练
12.“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表现了卖
炭翁怎样的心理?
虽万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心理。
语言建构·能力练
13.善用对比是本诗一大特色。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应诗句。
①卖炭翁与太监及其爪牙的穿着对比:“可怜身上衣正单”
与“__________________”。
②卖炭翁的入市与太监及其爪牙的出场方式对比:“晓驾
炭车辗冰辙”与“__________________”。
③ 卖 炭 翁 的 炭 的 价 值 与 实 际 获 得 的 钱 帛 构 成 对 比 :
“____________________”与“半匹红纱一丈绫”。
黄衣使者白衫儿
翩翩两骑来是谁
一车炭,千余斤
语言建构·能力练
14.诗中集中而又形象地反映了“吏”与“妇”的
尖 锐 矛 盾 的 句 子 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90
页第14-16题。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语言建构·能力练
15.诗中作者为什么不说“征兵”“招兵”“点兵”
而说“捉人”?
“捉”字暗示当时百姓并不愿意去当兵,但是
官吏却毫不顾及百姓的意愿,采取“捉”的方式,
强迫百姓当兵;“捉”字表现了官吏的凶残和霸道。
语言建构·能力练
16.“独与老翁别”换成“挥手别老翁”好不好?请
简要分析。
不好。“独”字暗示老妇已被带走。诗人
日暮投宿,老翁与老妇共同接待,一夜之间,
只剩老翁。“独”字表达了凄苦、悲愤之情;
改后的诗句表达不出这种意思和情感。
综合实践·素养练
17.[2019•河南]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
在我国文学史上,唐诗流传的数量最多、影响最广。这
是什么原因呢?
在唐之前,也有《离骚》等优秀诗作,但诗的语言过于
文人化,口语化程度不高,能被完整记住、广为流传的名篇
名句却不多。唐代诗歌语言出现了一个巨大变化,诗歌的平
民化和口语化程度大大改善。朗朗上口,易记易背。
唐诗流传甚广,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原因,__________。
唐诗中多七言律诗、五言律诗、七言绝句、五言绝句等格律
诗。格律化的运用,大大增加了诗歌的节奏感,便于记诵。
因此,唐诗流传既多且广,至今不衰。
综合实践·素养练
(1)材料中画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2)在上面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
语意完整、连贯。
把“改善”换为“提高”
格律诗的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