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桃花源记
1
.下面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
)
A
.便舍船
(
sh
è
)
屋舍俨然
(
shě
)
B
.为外人道
(
wèi
)
捕鱼为业
(
wéi
)
C
.男女衣着
(
zhuó
)
便要还家
(
yào
)
D
.遂与外人间隔
(
jiàn
)
此中人语云
(
yǔ
)
•
•
•
•
•
•
•
•
B
【
点拨
】
A
项两个读音应互换位置;
C
项“要”读“
yāo
”
,同“邀”;
D
项“语”读“
yù
”
。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
缘溪行 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落英缤纷 缤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豁然开朗 开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屋舍俨然 俨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阡陌交通 阡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并怡然自乐 怡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具答之 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咸来问讯 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皆叹惋 叹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便扶向路 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欣然规往 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沿着,顺着
•
•
•
•
•
•
•
•
•
•
•
•
•
•
•
•
•
繁多的样子
开阔敞亮
整齐的样子
田间小路
快乐的样子
详细
消息
感叹惋惜
沿着、顺着
打算,计划
3
.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武陵人
/
捕鱼为业
B
.问
/
今是何世
C
.忽逢
/
桃花林
D
.后遂无问
/
津者
D
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C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B
•
•
•
•
•
•
•
•
5
.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
(1)
渔人甚异之 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复前行 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欲穷其林 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处处志之 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
•
•
•
对
……
感到惊异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
形容词作动词,尽,走到尽头
名词作动词,做记号
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
.乃大惊 乃不知有汉
B
.武陵人捕鱼为业 不足为外人道也
C
.便舍船 屋舍俨然
D
.不复出焉 不复得路
D
•
•
•
•
•
•
•
•
【
点拨
】
A.
于是,就
/
竟然,居然;
B.
作为
/
向;
C.
舍弃
/
房舍;
D.
再。
7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的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
)
A
.忘路之远近
B
.渔人甚异之
C
.具答之
D
.闻之,欣然规往
A
•
•
•
•
【
点拨
】
A
项中“之”为助词,其他几项均为代词。
8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秋天到了,落叶在风中舞蹈,真是一幅落英缤纷的美好画面。
B
.在鸳鸯湖和彩虹桥之间,宽阔的柏油公路蜿蜒伸展,沿途阡陌相连,青山相接,炊烟袅袅,鸡犬相闻。
C
.由于受到
H7N9
禽流感疫情的影响,沪、宁、杭等地的家禽无人问津,土鸡十元一只也没人买。
D
.通过两周的学习培训,我真是豁然开朗,不仅学到了创业的基本知识,开阔了眼界,而且重新燃起了拼搏的雄心和对成功的渴望。
A
•
•
•
•
•
•
•
•
•
•
•
•
•
•
•
•
【
点拨
】
A
项,“落英缤纷”形容落花纷纷飘落的美丽景象,用在句中与语境不符。
9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3)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中间没有其他的树,
(
林中
)
香草新鲜美好,落花繁多。
渔人对此感到十分惊异,继续向前走,想要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
这里
)
土地平坦宽阔,屋舍都很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子之类。
(4)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5)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
桃花源人
)
见了渔人,就十分惊讶,问
(
渔人
)
从哪里来。
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
(
渔人
)
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菜饭食
(
款待他
)
。
10
.按要求填空。
(1)《
桃花源记
》
是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行文线索的。
(2)《
桃花源记
》
中,体现了“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的儒家思想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文中描写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文中描写桃花林中优美的景色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文中与陆游的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成语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豁然开朗
11
.下面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误入桃花源的渔人惊异地看到,这里土地肥沃,人们生活安乐,没有压迫,没有纷争,老幼幸福快乐。这完全是中国农耕文明时代“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
B
.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花源人都感叹惋惜,从上下文可以推知,他们感叹惋惜的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韶光易逝。
C
.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了它的似有似无,寻觅而不可得,这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D
.这篇文章情节曲折,悬念迭起,记叙层次清楚,环环相扣,结构严谨,语言简洁平易、朴实自然。
B
阅读全文,完成练习。
12
.根据提示,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
忽逢桃花林
——__________________——
进入桃花源
——____________________——
离开桃花源
一、课文研读
发现桃花源
做客桃花源
13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人为什么而“叹惋”?
桃花源人为外面世界的动乱、黑暗和人民生活的痛苦而叹惋。
14
.渔人离开桃花源,“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寻找桃花源的人“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这样写暗示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是虚构的世界。同时使故事显得亦真亦幻,给桃花源增添了神秘色彩。
15
.作者描绘了一个美好的世外桃源,有何用意?
作者描绘出一个美好的世外桃源,描绘出一幅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安居乐业、和睦相处的生活图景,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16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
仿佛若有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悉如外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其丈夫方担粪灌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自恨不如远甚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同学们看
《
点拨训练
》
第
34
、
35
页第
16-20
题。
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
•
•
•
•
•
全,都
正,正在
遗憾
17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
.屋舍俨然 见四野禾苗油油然
B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余顾而慕之
C
.不足为外人道也 以为此一家之中
A
【
点拨
】
A.
然:
……
的样子。
B.
之:这;之:代词,他们。
C
为:向;为:认为。
•
•
•
•
•
18
.用“
/”
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
每句限标一处
)
(1)
其 中 往 来 种 作
(2)
其 丈 夫 方 担 粪 灌 园
(1)
其 中
/
往 来 种 作
(2)
其 丈 夫
/
方 担 粪 灌 园
19
.翻译下列句子。
(1)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
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老人和小孩都自得其乐。
男女老少都在田间耕作。
20
.
【
甲
】【
乙
】
两文共同展现了怎样的生活图景?
人们生活和谐安宁、自得其乐。
【
乙参考译文
】
第二天,
(
我
)
住在了旦子冈。才行走了几里地,
(
我
)
就看见田野里禾苗茂盛,男女老少都在田间耕作。大概是江北的习俗,妇女也参加农业生产,以此对照西北那些不从事农业生产的懒惰男子,江北的习俗确实好得多。偶然间
(
我
)
放弃骑马开始步行,路过一户农家,这家的男主人正在担粪肥浇园子,而女人则从井里打水洗衣,门口有豆棚瓜架,还有几棵郁郁葱葱的树木,孩子们在嬉闹,鸡和狗在鸣吠。我看着看着越来越羡慕他们,觉得这一家子中,万物都怡然自得,我遗憾自己比他们差得远呢!
21
.外国人吉米到中国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他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请你帮助他解决。
(1)
【
辨年龄排座位
】
出席宴会的人的年龄古称为:①古稀 ②垂髫 ③不惑 ④花甲 ⑤弱冠 ⑥而立
请你帮他按照从年长到年幼的顺序排好座位。
座位排序是
(
填序号
)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
①
④
③
⑥
⑤
②
(2)
【
写古诗领报酬
】
吉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被校刊登载了,稿费以每字
7
元来计算
(
只算正文,不计标题和标点
)
。吉米在写领条时,不会写汉字的数字的大写,请你帮帮他。
已领金额:
_________________
元。
壹佰玖拾陆
(3)【
读美文理语序
】
今天的课堂作业有一道语序排列题,吉米被难住了,请你帮他把语序排列好,将序号写在横线上。
汉字,你是中华文化的载体。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时间的长河,奔涌不息,五千年的文化,在你的舞蹈里,源远流长。
①采菊东篱的悠然、带月荷锄的自在,因为你而淡泊成最美的风景
②玄妙灵动的狐女、变幻莫测的山市,因为你而随乡道草庐的茶香流传
③石壕村中的夜啼、“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呼声,因为你而伴着诗人的忧愤振聋发聩
④河畔鸣叫的雎鸠、露浓霜重的蒹葭,因为你而一起被采进
《
诗经
》
的抑扬顿挫
正确的语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①
③ ②
(4)【
开班会拟标语
】
八年级
(6)
班将召开“走进传统文化”主题班会,邀请吉米参加。吉米想为这次活动拟写一副对联作为宣传标语,请你帮帮他。
示例: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创造人类美好未来
22
.仿照
《
桃花源记
》
中对桃花林的描写,写一段精彩的景物描写。
(150
字左右
)
片段练笔
【
点拨
】
此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能力及写作能力。要注意题目的要求,仿照
《
桃花源记
》
中对桃花林的描写,写一段精彩的景物描写。文笔尽量生动优美,还要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字数的要求。在写的过程中,注意选取一些有特征的景物来渲染气氛。选材一定要典型,尽量做到文从字顺,写出真情实感,内容具体充实。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顺序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例文略。
10
小石潭记
1
.给加点的字注音。
篁
(
)
竹 清冽
(
)
坻
(
)
嵁
(
)
佁
(
)
然 俶
(
)
翕
(
)
忽 犬牙差
(
)
互
悄怆
(
)
幽邃
(
)
•
•
•
•
•
•
•
•
hu
á
ng
•
•
li
è
ch
í
kān
yǐ
ch
ù
xī
cī
chu
à
ng
su
ì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
隔篁竹 篁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水尤清冽 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为坻 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为嵁 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潭中鱼可百许头 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佁然不动 佁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俶尔远逝 俶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往来翕忽 翕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悄怆幽邃 悄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竹林
•
•
•
•
•
•
•
•
•
•
•
•
•
•
格外
水中高地
不平的岩石
表示约数
静止不动的样子
忽然
轻快迅疾的样子
凄凉
3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B
.皆若空游无所依
C
.似与游者相乐
D
.其岸势犬牙差互
C
•
•
•
•
•
【
点拨
】
A
、
B
、
D
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
C
项为形容词作动词。
4
.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
从: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________________
②
隶而从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清:①水尤清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以其境过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
•
•
•
•
•
•
跟随
清澈
凄清
大约
可以,能
5
.请写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
乃记之而去
古义:
今义:表示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
跟“来”相对
)
。
(2)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古义:
今义:戏曲中生角的一种,扮演青年男子。
(3)
不可久居
古义:
今义:住;住所。
(4)
余弟宗玄
古义:
今义:剩下。
离开
•
•
•
•
年轻人
停留
我
•
6
.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
A
.青
/
树翠蔓
B
.潭中鱼
/
可百许头
C
.其岸
/
势犬牙差互
D
.以其
/
境过清
B
【
点拨
】
A.
青树
/
翠蔓;
C.
其岸势
/
犬牙差互;
D.
以
/
其境过清。
7
.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4)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5)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
(
溪水
)
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那溪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能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凄凉幽深。
因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凄清,不能长时间停留,就记下当时的情景便离开了。
8
.按要求填空。
(1)
文中描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文中既表现潭水之清,又暗示石潭之小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文中描写鱼的静态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文中描写鱼的动态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文中描写鱼的情态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闻水声,如鸣珮环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4)《
小石潭记
》
第一段中跟“皆若空游无所依”相呼应的一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小石潭记
》
与
《
与朱元思书
》
一文中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既能高度概括小石潭的氛围,又能含蓄地表达作者悲凉凄苦的心境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
水尤清冽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
阅读
《
小石潭记
》
,完成下面的题目。
9
.本文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请用简洁的语言把下列内容补充完整。
发现小石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求小石潭源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课文研读
观赏小石潭景物
感受小石潭气氛
10
.小石潭的潭水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进行描写的?
清澈。作者通过描写游鱼、日光、鱼的影子,从侧面烘托了潭水的清澈。
11
.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任选角度赏析。
句子:
赏析: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把鱼写得活灵活现,充满情趣。
12
.通读
《
小石潭记
》
全文,可知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有变化的,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课文和链接材料加以分析。
链接材料:
唐永贞年间,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失败后,作为参与者之一的柳宗元先被贬为邵州刺史,后又被贬为永州司马。在永州期间,他寄情山水,排遣忧闷,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
作者仕途失意,政治抱负难以施展,心中不免抑郁,这种抑郁之情虽在美丽的自然风景中获得短暂的排遣,但时间一久,便不免悲从中来。
13
.柳宗元借小石潭的景色表达了被贬之后苦闷抑郁的心情。请联系
《
三峡
》《
记承天寺夜游
》
和
《
与朱元思书
》
等篇章中的一篇,以“小石潭凄寒幽静”为上句,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
上句:小石潭凄寒幽静
下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富春江超凡脱俗
14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
以其境过清 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乃记之而去 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窥谷忘反 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同学们看
《
点拨训练
》
第
37
页第
14-17
题。
因为
•
•
•
离开
同“返”,返回
15
.翻译下面的句子。
(1)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
溪水
)
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
水中
)
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可以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
16
.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流露出作者内心孤寂、凄凉、忧伤的思想感情。
流露出作者陶醉于自然美景,淡泊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
17
.
【
甲
】
文和
【
乙
】
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各是从什么角度描写的?
水的特点:
【
甲
】
文清澈
(
或:清
)
;
【
乙
】
文清澈
(
或:清
)
和湍急
(
或:急
)
。
描写角度:
【
甲
】
文间接描写
(
或:侧面描写
)
;
【
乙
】
文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
(
或: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
。
请同学们看
《
点拨训练
》
第
38
页第
18-21
题。
18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
恨僧少可语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益信声无哀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遗憾
•
•
更加
19
.用“
/”
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
限断两处
)
大 都 山 之 姿 态 得 树 而 妍 山 之 骨 格 得 石 而 苍 山 之 营 卫 得 水 而 活
大都山之姿态得树而妍
/
山之骨格得石而苍
/
山之营卫得水而活
20
.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枕上沸波,终夜不息。
在枕上仍能听到水波翻涌的声音,整夜不停。
21
.
《
小石潭记
》
中,“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传达出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心情。本文则从“恨僧少可语耳”中流露出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之情。
遭贬谪后悲凉
知音难觅的惆怅
22
.学了
《
小石潭记
》
后,班级开展“走进美文,遍游天下”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
老师将宁波天一阁的一副对联“石潭白鱼
________
出没,草屋老树相因依”隐去一字,请你选择正确的一项,补全上联,使之表现出鱼儿无拘无束的情态。
(
)
A
.相
B
.急
C
.自
D
.少
C
(2)
下面是刘丽同学为本次活动撰写的开场白中的一部分,请帮她修改不恰当的地方。
浩如烟海的游记作品,是文学殿堂里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A
】
通过阅读这些游记作品,使我们领略到了优美的风光,
体会到了作者那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
B
】
我相信,你的参与一定会让我们这次活动蓬荜生辉!
下面
“
走进美文,遍游天下
”
活动正式开始!
①
【A】
处画线句子有语病,应将“
_____________”
删去。
②
【B】
处有一处用语不得体,应将“
____________”
改为“
____________”
。
通过
(
或使
)
蓬荜生辉
绽放光彩
23
.
[2019•
济宁改编
]“
尼山圣境”位于曲阜尼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基地。班级组织去“尼山圣境”的研学旅行活动,你参与部分工作。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一
研学旅行是学生集体参加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校外参观体验实践活动,是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的结合。
材料二
当下,不少机构纷纷推出研学旅行项目,有的旅游项目重新包装一下就变成了所谓的研学旅行。很多情况下,将旅游行程单当作研学手册,将
“
了解景点背后的历史故事
”
当作研学的核心
——
围绕实际问题进行学习,使本该以学生为主体的研学变成了老师或者导游夸夸其谈,老师在景点的讲解和在课堂上的讲授没什么两样,没有做到让学生自主活动和研究。
材料三
通过这次
“
尼山圣境
”
的研学活动,我了解到,公元前
551
年孔子诞生于此,
2019
年是孔子诞辰
2 570
年,他的思想历经漫长岁月仍然熠熠生辉。沿着圣人的足迹,我实地感受了儒家礼乐文化,接受了思想洗礼,增强了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1)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来看,研学旅行要避免
___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
,因为二者都失去了研学的真正内涵。
只有游没有学
只有讲没有研
(2)
材料三是某同学在活动结束后写下的心得,请据此将下面的对联补全。
上联:体悟儒风韵味 下联:
__________(
填字母
)
A
.指点千秋大业
B
.携手诵读经典
C
.弘扬礼乐文明
D
.咏唱风流华年
(3)
下图是
“
尼山圣境
”
的宣传标志,请结合画面说明其创意。
(
说出一点即可,不超过
40
个字
)
C
示例:
画面以中国传统的篆刻艺术为设计理念,画面似印章。以篆文的“尼”字表示“尼山圣境”,体现了汉字之美和篆刻艺术之美。
11
核舟记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器皿
(
)
贻
(
)
有奇
(
)
二黍
(
)
许
箬
(
)
篷 石青糁
(
)
之
峨冠
(
)
多髯
(
)
椎髻
(
)
篆
(
)
章
衣褶
(
)
诎
(
)
•
•
•
•
•
•
•
•
mǐn
•
•
•
•
y
í
jī
shǔ
ruò
sǎn
guān
r
á
n
j
ì
zhu
à
n
zhě
qū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
罔不因势象形 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尝贻余核舟一 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其两膝相比者 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佛印绝类弥勒 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其船背稍夷 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顺着、就着 模拟
•
•
•
•
•
•
•
•
•
赠
零数、余数
靠近
像
平
竟然
挑选
模拟
3
.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
诎右臂支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左手倚一衡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诎”同“屈”,弯曲
“衡”同“横”,跟地面平行的
(
跟“竖、直”相对
)
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
A
.为宫室、器皿、人物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B
.盖大苏泛赤壁云 此中人语云
C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D
.若听茶声然 皆若空游无所依
D
•
•
•
•
•
•
•
•
【
点拨
】
A.
做。这里指雕刻
/
判断动词,是;
B.
句末语气词
/
说;
C.
奇妙
/
零数、余数;
D.
均为“好像”。
5
.虚词“之”一般有以下几种用法:
A.
代词,代指人、物、事等;
B.
助词,无实在意义;
C.
结构助词,“的”。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各是什么用法?将字母分别填入括号内。
(1)
能以径寸之木
(
)
(2)
石青糁之
(
)
(3)
左臂挂念珠倚之
(
)
(4)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
)
•
•
•
•
C
A
A
B
6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3)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全都是就着
(
材料原来的
)
样子刻成
(
各种事物的
)
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
他
)
曾经赠送给我一只用桃核刻的船,
(
刻的
)
是苏轼游赤壁
(
的情景
)
。
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
(
刻着
)
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
(4)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5)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
(6)
嘻,技亦灵怪矣哉!
他平放着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左膝支起来。
那人眼睛正视着
(
茶炉
)
,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嘻,技艺也真神奇啊!
7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
A
.本文属事物说明文。全文的结构为“总
—
分
—
总”,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是空间顺序。
B
.本文选自清代魏学洢编的
《
虞初新志
》
。
C
.题目“核舟记”中的“记”表明了文章的体裁。
D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王叔远送给作者的桃核刻的小船。
B
8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如有所语 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其两膝相比者 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俄而百千人大呼 俄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两股战战 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同学们看
《
点拨训练
》
第
40
页第
8-11
题。
零数、余数
•
•
•
•
说话
靠近
不久
•
•
大腿
9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2)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那人眼睛正视着
(
茶炉
)
,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凡是
(
火灾
)
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不具备的。
10
.
【
甲
】
文为了清楚而有条理地介绍核舟“大苏泛赤壁”这一主题,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________
顺序;
【
乙
】
文运用
________
描写刻画宾客的神态、动作等细节,表现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精湛。
空间
侧面
11
.
【
甲
】【
乙
】
两文分别表现了民间艺人微雕和口技技艺的高超。如今,这些具有独特魅力的传统技艺正在逐渐消失。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认为应该如何保护或传承它们呢?
(
写出两条合理的建议
)
示例:
①加强宣传。②开展技艺表演进校园
(
社区
)
的活动。③建议相关部门高度重视。④成立课外兴趣小组,让学生们学习这些技艺。
(
答出任意两条即可
)
【
乙参考译文
】
忽然
(
听到
)
一人高声呼喊“火起”,丈夫起来高呼,妇人也起来高呼。两个孩子一齐哭。不久成百上千个人高呼,成百上千个小孩哭喊,成百上千只狗狂叫。其中还夹杂着噼里啪啦的房屋倒塌的声音,烈火燃烧、爆炸的声音,呼呼的风声,许多种声音一齐响起;又夹杂着许多人求救的声音,
(
众人
)
拉塌
(
燃烧着的
)
房屋时一齐用力的呼喊声,抢夺的声音,泼水的声音。凡是
(
火灾
)
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不具备的。即使一人有一百只手,每只手有一百根手指,也不能指明其中的
(
任何
)
一种
(
声音
)
;一人有一百张嘴,每张嘴有一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一个地方。于是宾客们没有一个不变了脸色,离开席位,扬起袖子,露出手臂,两条大腿打着哆嗦,几乎都想争先恐后地逃跑。
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音全部消失。撤去屏风一看里面,
(
只有
)
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12
.学习大国工匠,弘扬“工匠精神”已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某中学举行“砥砺传承,匠心筑梦”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
学校安排明天下午
2
:
30
在科技馆一楼听“砥砺传承,匠心筑梦”专家报告会。王敏昨天请假了,明天下午到校。班主任黄老师让你今天放学后转告王敏。你见到王敏后应该怎么说?
示例:
王敏,黄老师让我告诉你,学校安排明天下午
2
:
30
在科技馆一楼听“砥砺传承,匠心筑梦”专家报告会,你一定要准时到啊!
(2)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练习。
古法宣纸制作有
108
道工序,
80%
以上都是纯手工,晒纸是其中重要的工序之一。在宣纸的故乡安徽泾县,毛胜利就是其中一位坚守古法技艺,再续宣纸传奇的晒纸工。他不仅制作过三丈三特大纪念宣纸、建国六十周年纪念宣纸,还带出了多名晒纸技术骨干。
毛胜利的事迹流传开以后,大家纷纷在网上发帖点赞,请你发帖表达看法,要求用上一种修辞手法。
示例:
在平凡的岗位上,您坚守着自己的梦想,唱响了时代的敬业之歌,谱写了人生完美的篇章!向您致敬,可敬的晒纸工!
(3)
我国历史上出现过鲁班这样的大师级工匠,这说明中华民族的基因里的确有工匠精神。央视纪录片
《
大国工匠
》
讲述的
8
位工匠,正是传承了中华民族的工匠精神,才缔造了工匠的神话。本次活动,学校特邀请曾为北京
APEC
会议创作国礼“和美”的錾刻师孟剑锋来校演讲,书法社结合孟剑锋的事迹拟写了一副“宝剑锋从磨砺出,和美精自细琢来”的对联。请你分析这副对联的妙处。
示例:
化用古诗“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巧妙地将工匠的名字“剑锋”和他所创作的国礼的名称“和美”嵌入对联。
12 《
诗经
》
二首
1
.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
A
.好逑
(
qi
ú
)
荇菜
(
x
ì
ng
)
窈窕
(
yáo
)
B
.悠哉
(
zāi
)
辗转
(
zhǎn
)
蒹葭
(
jiā)
C
.未晞
(
xī
)
芼
(
mào
)
溯洄
(
shù
)
D
.道阻且跻
(
qí
)
湄
(
méi
)
琴瑟
(
sè
)
•
•
•
•
•
•
•
•
B
•
•
•
•
【
点拨
】
A
项“窈”应读
yǎo
,
C
项“溯”应读
sù
,
D
项“跻”应读
jī
。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
在河之洲 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君子好逑 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左右流之 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蒹葭苍苍 苍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溯洄从之 溯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道阻且跻 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白露未晞 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宛在水中沚 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中的陆地
•
•
•
•
•
•
•
•
•
求取
茂盛的样子
逆流而上
艰险
干
水中的小块陆地
配偶
•
3
.下列语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关关
/
雎鸠,在河
/
之洲
B
.窈窕
/
淑女,君子
/
好逑
C
.求之
/
不得,寤寐思
/
服
D
.参差
/
荇菜,左右
/
采之
C
【
点拨
】
应为:求之
/
不得,寤寐
/
思服。
4
.理解性默写。
(1)《
关雎
》
中统领全诗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句诗已成为人们追求爱情的口头语。
(2)《
关雎
》
中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将主人公长夜无眠、思绪万千的状态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3)《
蒹葭
》
第一章中“
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常被人们用来形容所爱恋的人在远方。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4)《
蒹葭
》
中描写芦苇茂盛、露浓霜重的秋景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
(5)《
关雎
》
中表现主人公日日夜夜都念念不忘,执着追求“淑女”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主人公苦苦思念“淑女”而又不可得的那种忧伤苦闷的感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
。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窈窕淑女
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
寤寐思服
5
.翻译下列句子。
(1)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2)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3)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雎鸠鸟不停地鸣叫,在河中的陆地上。
追求她却得不到,日日夜夜总是思念她。
文静美好的女子,敲钟击鼓使她快乐。
(4)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5)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6)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心上的人儿,在水的另一边。
芦苇密又繁,露水珠儿还没有干。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又险又向右迂曲。
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
关雎
》
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
B
.
《
蒹葭
》
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
《
关雎
》
中“君子好逑”中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
C
.
《
蒹葭
》
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作者的那种深深的思慕和惆怅之情。
D
.
《
关雎
》
选自
《
诗经
•
周南
》
。
B
【
点拨
】
B
项中的“伊人”相当于“君子”追求的“窈窕淑女”。
阅读
《
关雎
》《
蒹葭
》
,完成练习。
7
.
《
关雎
》
运用重章叠句来表达情感,有什么作用?
内容上: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形式上: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造成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
一、课文研读
8
.
《
蒹葭
》
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示例:
《
蒹葭
》
讲述了一个年轻人追求所爱的人却又追求不到,中间阻隔重重,故而忧心惆怅的故事。
9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景物描写。既点明了地点,又点明了季节,渲染了苍凉、幽渺的气氛。
10
.比较
《
关雎
》
和
《
蒹葭
》
在写法上的异同。
同:两首诗歌都运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充分表达了作者细腻的感情。
异:
《
关雎
》
着重于叙事,而
《
蒹葭
》
虽没有明确的故事,但比
《
关雎
》
的情感韵味更浓郁。在艺术手法上,
《
蒹葭
》
比
《
关雎
》“
兴”的特点更突出。
11
.这首诗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请同学们看
《
点拨训练
》
第
42
页第
11-12
题。
这首诗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位樵夫。他喜欢一位姑娘,却始终难遂心愿。他情思缠绕,无法解脱,面对浩渺的江水,他创作了这首动人的诗歌,倾吐了满怀的愁绪。
【
点拨
】
本诗的起兴之句传神地写出了樵夫伐木刈薪的劳动过程,暗示了抒情主人公樵夫的形象。他喜欢一位姑娘,由希望到失望,表达了无限怅惘之情。
12
.本诗与
《
蒹葭
》
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哪些相同之处?
都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对心上人的思慕之情,却都难以称心如意。
请同学们看
《
点拨训练
》
第
42
页第
13-14
题。
13
.说说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在绿水青山的背景中鸟儿飞翔的优美画面。
14
.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后两句抒发了诗人向往自由自在的隐居生活的思想感情。
15
.新华中学八
(2)
班拟开展以“走进
《
诗经
》
,走进经典”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
为了激发同学们的参与热情,班长在活动开始时说了下面一段话,请你按要求帮他修改。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古诗文更是其中灿烂的篇章,【甲】
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神圣职责
,诵读经典诗文就是一个重要的途径。为此我们开展这项综合性学习活动,【乙】
希望同学们激烈参与,让我们一起诵读经典诗词,弘扬传统文化,丰富人文底蕴
。
①
【
甲
】
处画线句存在成分残缺的问题,请提出修改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
【
乙
】
处画线句存在用词不当的问题,应将“
__________”
改为“
__________”
。
在“传统文化”前添加“弘扬”
激烈
积极
(2)
在“诵经典,猜成语”这个环节,同学们展示了各自搜集的经典名句,并将从中演化出的成语写了出来,请你仿照示例也写出一条。
示例: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
诗经
•
大雅
•
抑
》)——
投桃报李
示例:
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
诗经
•
郑风
•
将仲子
》)——
人言可畏
(3)
为了加深同学们对
《
关雎
》
这首诗的理解,在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班长让你给“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四句诗做一个简单的批注。请将你的批注写在下面。
示例:
开篇起兴,以和鸣的雎鸠鸟象征世间的爱情。同时,“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全诗的纲目,起统领全诗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