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
黄河颂
5
同学们,黄河被誉为“母亲河”。她滋润了一片黄颜色的肥沃土地,哺育了一个黄皮肤的伟大民族。古往今来,众多的英雄豪杰,无数的文人墨客,来到黄河之边,站在高山之巅,歌唱着黄河,赞叹着黄河。当狼烟四起,抗战爆发之时,诗人向着黄河母亲,唱出豪迈的颂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
《
黄河颂
》
,读一读,品一品,感受黄河的无穷魅力,学习黄河的不朽精神。
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分析诗歌的关键语句,深入理解诗歌。
体会诗歌蕴含的爱国热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怀。
(重点)
(重点)
(难点)
光未然(
1913
~
2002
),本名张光年,湖北光化(今老河口西 北)人,诗人、文学评论家。
1939
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
《
黄河大合唱
》
。
诗集有
《
五月花
》
,收录了长诗
《
屈原
》
、组诗
《
黄河大合唱
》 《
三门峡大合唱
》
等名篇。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也积极地投入到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中来,他们想通过作品来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光未然
1939
年到延安,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
《
黄河大合唱
》
,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本文选自组诗第二部
《
黄河颂
》
。
颂 歌
抒情诗的一种,又称“赞歌”“赞美诗”“礼赞”等,是诗人对描写对象抒发崇敬、追慕、赞美之情的诗作。颂歌赞美和颂扬的对象是多方面的,但总是和对人的赞颂密切相连。在我国当代文学中,颂歌多以歌颂党、歌颂社会主义新中国和英雄人物为主,如歌词
《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
。
哺
育
屏
障 宛
转
气
魄
臂
膀
浊
流 坚
强
强
迫 倔
强
一
读一读字音
bǔ
pínɡ
zhuǎn
pò
bì
魔法记忆
:
记少余多法,强,当“勉强”的意思讲时读作“
qiǎng”
,当“固执,强硬不屈”的意思讲时读作“
jiànɡ”
,其余都读作“
qiáng”
。
qiánɡ
qiǎnɡ
zhuó
jiànɡ
澎
pài
( ) 狂
lán
( )
高山之
diān
( )
二
写一写字形
湃
澜
巅
三
记一记词义
1.
气魄:
气势;魄力。
气魄、气势辨析
同:两词均可指人或事物表现出来的精神和气派。
异:“气魄”侧重于表示果断且有胆识,“气势”侧重于表现出的某种力量和形势。
例: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奔腾在亚洲的原野。
赵州桥气势雄伟,令人称奇。
2.
澎湃:
3.
狂澜:
4.
九曲连环:
5.
摇篮:
形容
波浪互相撞击。
巨大
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
形容
河流等弯曲。
比喻
幼年或青年时代的生活环境或文化、运动等的发源地。
6.
屏障:
7.
浩浩荡荡:
像
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
水势
大。形容气势雄壮,规模宏大。
例句:航空兵部队的庞大机群,排着整齐的队伍,浩浩荡荡地飞过演习场上空。
导思
1.
诗句“望黄河滚滚”中的 “望”包括哪些内容?
导思
2:
作者从哪些方面赞颂了黄 河的英雄气魄?
望
颂
导思
3.
作为中华儿女,我们要向黄河学习什么伟大精神?
精神
导思
4.
本诗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语言
黄河
关键词
:
爱国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黄河颂
》课文朗读
。
1.
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
双竖线、单竖线
。
2.
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
方框
。
3.
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
波浪线
。
4.
有疑问的地方,用
问号
标注。
圈点要求
1.
标题有什么作用?
【
答案
】
标题的关键词是“颂”,表明歌词的内容是赞颂黄河,奠定了整首歌词的感情基调。
2.
“望”字统领哪些内容?
【答案】
“望”字统领的内容从“黄河滚滚”一直到“劈成南北两面”。
“望”的内容,既有写实,也有雄奇瑰丽的想象,条理清楚,章法严谨:先是近镜头特写
——“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再是俯瞰全景式的总写
——“
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然后是纵向描写黄河的流向
——“
从昆仑山下
/
奔向黄海之边”,最后横向展开到黄河两岸
——“
把中原大地
/
劈成南北两面”。
3.
“奔”“掀”“结”“劈”等动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
【
答案
】
作者用“奔”“掀”“结”“劈”等动词生动传神地突出了黄河雄壮的气势、豪迈的气概。
4.
“摇蓝”一词的含义是什么?
【
答案
】
把黄河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生动形象地指出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黄河哺育滋养了炎黄子孙,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传承。
5.
连续三次写“啊! 黄河”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有什么作用
?
【
答案
】
运用呼告、反复的修辞手法,把歌词的主体清楚地划分为三个层次,由实到虚,分别歌颂了黄河养育、保卫、激励着中华民族,突出表达了作者对黄河的热爱、赞颂之情。
重点
品析
颂歌部分
阅读方法解密
反复修辞表达效果分析法。
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的一种修辞手法。反复起强调,增强语气或语势,表达强烈情感;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等作用。注意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本题主要从表达情感的作用上分析。
6.
如何理解“向南北两岸
/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的含义
?
【
答案
】
首先,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喻为“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其次,应该和上文结合起来理解,如此巨人,“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其磅礴的气势和势不可挡的力量,足以激发民族的抗争精神和自信心。
7.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答案】
本题运用反复修辞表达效果分析法。作者在这里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中华儿女要以黄河为榜样,要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表达了作者对黄河精神的赞颂。
重难点小结
这部分是全诗的主体部分
,
主要是“颂黄河”
,
但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
,
文中用一个“望”字来统帅
,
歌颂了黄河的伟大精神
.
主体部分是由绘黄河、颂黄河两部分组成
.
绘黄河
,
绘出了黄河的磅礴气势
,
绘出了黄河的英雄气魄
.
颂黄河
,
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
,
指出了黄河的历史贡献;歌颂像一道天然屏障保卫着中华民族
,
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歌颂黄河流域宽广
,
泽被众生
,
黄河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
,
激励
着中华民族
.
歌词中反复出现“啊
!
黄河
!”
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
一是直抒胸臆
,
二是把“颂”的部分分为三个层次: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
,
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
,
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
最后尾声部分号召我们学习黄河的精神
.
诗人代表中华儿女发出向它学习的誓言
,
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的精神
,
以此全诗首尾呼应
,
浑然一体。
【
答案
】
作者从黄河的自然特点(气势磅礴、惊涛澎湃)、地理特征(九曲连环、绵延万里)、黄河对中华民族的贡献(中华民族的摇篮、民族的屏障、激励着中华民族)等方面赞美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英雄气魄。作者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
难点探究
】
作者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他借歌颂黄河歌颂什么?
颂黄河
望黄河
序曲
主体
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
学习黄河精神
作者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定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1.
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气势磅礴。
作者综合运用反复、拟人、比喻、呼告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对黄河的赞美之情,如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民族的屏障等,借助于对黄河的歌颂,热情赞美了“伟大坚强”的民族精神。
2.
长短句相结合,节奏鲜明。
短句为主,兼以长句,长短结合,自由奔放并且错落有 致,在韵脚上,隔一、二句押韵,形成了自然和谐的韵 律。如:“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
/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有关黄河的古诗句
1.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王维
《
使至塞上
》
2.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王之涣
《
登鹳雀楼
》
3.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
—
李白
《
行路难
》
4.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
—
刘禹锡
《
浪淘沙
》
5.
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
。
—
李白
《
赠裴十四
》
有关黄河的俗语
1.
不见棺材不落泪
,
不到黄河不死心
2.
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3.
黄河归来不看川
,
黛眉归来不看山
4.
三年两决口
,
百年一改道
5.
黄河决了口
,
县官活不成
6.
九曲黄河十八湾
诗人
从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黄河对中华民族的巨大贡献几个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
本
诗属于直接抒情,这样适合抒发豪迈的情感。示例:苏轼的
《
念奴娇
•
赤壁怀古
》
也属于这类。
点拨:
本题考查对抒情方式的理解,同时也考查了学生课外诗歌的积累。
略
。
略。
一、
二
、
三
、
四
、
略
。
点拨:
《
黄河之水天上来
》
的歌词内容十分丰富,先描述了这“河中之王”的汹涌壮阔,再哭诉它给两岸人民带来的无尽灾难
——
黄河泛滥和外族侵略,然后歌颂黄河儿女为保卫黄河而浴血奋战的英雄精神,最后借黄河的怒吼表达自己对胜利的呼唤。
五
、
思路点拨
:
象征手法,实际上是一种借此物写彼物的写作手法。运用象征手法写作,首先要观察事物,选取有象征意义的事物,着意观察、感悟、立意。对所描写、展示的事物进行有目的的描写,描写要突出事物外在的特点,但更要突出它的内在特点,以便与所立之意相符。在此基础上把所描写的事物的象征意义,用以物喻人或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出来,赞美象征的品格、精神。
例文:
春天来了,小草破土而出,嫩嫩的、绿绿的,遍布大地。一棵、两棵
……
谁也数不清。狂风暴雨可以使花朵七零八落,但却始终不能把小草怎样。小草就是这样平凡而坚强,默默地生长着。小草不像大树那样高耸,那样得意地在空中摇摆,但它奋发向上。小草不像鲜花那么艳丽多姿,但它如鲜花般纯洁、芬芳。正如千千万万普通的劳动者一样,平凡而伟大,他们不怕困难,不惧挑战,用自己的力量,默默改变着世界,让这个世界越变越好。
5
黄河颂
1
.下列加点字注音、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
A
.气魄
(
pò
)
山巅
(
diān
)
浊流
宛转
唱出赞歌
B
.狂澜
(
lán
)
屏障
(
píng
)
九
屈
连环
伟大坚强
C
.劈开
(
pī
)
哺育
(
pǔ
)
一
泄万丈
发扬
滋长
D
.澎湃
(
bài
)
榜样
(
bǎng
)
浩浩荡荡 英雄
儿女
•
•
A
•
•
【
点拨
】
B
项“九屈连环”应为“九曲连环”;
C
项“哺”应读
bǔ
,“一泄万丈”应为“一泻万丈”;
D
项“湃”应读
pài
。
•
•
•
•
2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
.掀起万丈狂澜
(
巨大的波浪
)
B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
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即精神的堤防
)
C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
雄壮、雄伟
)
D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
这里比喻支流
)
C
【
点拨
】
“气魄”是“气势”的意思。
•
•
•
•
•
•
•
•
3
.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
A
.它
/
表现出
/
我们民族的精神
B
.我
/
站在
/
高山之巅
C
.黄河
/
以它英雄的气魄
D
.像你
/
一样的伟大
/
坚强
【
点拨
】
D
项正确的划分应为:像你一样的
/
伟大坚强。
D
4
.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
A
.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
/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B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C
.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D
.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
D
【
点拨
】
A
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
项运用了夸张、对偶的修辞手法,
C
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5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
)
①
诗仙李白曾用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来形容您的恢宏气势。
②秦皇汉武,文韬武略;唐宗宋祖,文精武通。
③您以千军万马的气势,一泻万里的河水,穿过沃野圹埌的宁夏平原。
④构成了“天下黄河富宁夏”的塞上“江南”。
⑤但是无论他们有何等的丰功伟绩,都是由您哺育长大的,靠着您的水成就千秋霸业。
⑥在这几千年的风吹雨打中,又有多少英雄故事在您的身边上演。
A
.①③④⑥②
⑤
B
.
⑥②⑤①③
④
C
.⑥①③④②⑤
D
.①③⑥②⑤④
B
6
.对课文
《
黄河颂
》
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
.诗中“望黄河”部分,一个“望”字统领下文,“望”的内容虚实结合,章法谨严。
B
.诗中“啊!黄河!”反复出现,起到了分层的作用。
C
.全诗主要以第二人称“你”来称呼黄河,使感情抒发得更为直接、真切、浓烈!
D
.诗歌写得明快雄健,以长句为主,长短结合,自由奔放且错落有致。
D
【
点拨
】
应为“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长短结合”。
7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历代文人骚客对它描写颇多,而我们的劳动人民也创作了很多关于黄河的口头文化,请你写出关于黄河的成语、俗语
(
或谚语
)
各一个以及连续的两句关于黄河的诗句。
(1)
成语:
______________
(2)
俗语
(
或谚语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河清海晏
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示例: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8
.
【
训练点:动词的表达效果
】“
奔”“掀”“结”“劈”等动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一、语文要素训练
作者用“奔”“掀”“结”“劈”等动词生动传神地突出了黄河雄壮的气势、豪迈的气概。
9
.
【
训练点:反复的修辞
】
诗中三次出现“啊!黄河!”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把歌词的主体清楚地划分为三个部分,由实到虚,逐步深入,分别歌颂了黄河养育、保卫、激励着中华民族,突出表达了作者对黄河的热爱、赞美之情。
10
.根据下面的提示,写出文中相应的诗句。
诗中所“望”的内容,既有写实的成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象,条理清晰,章法严谨。先是近镜头特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然后是俯瞰全景式的总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接着纵向描写黄河的流向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后横向展开到黄河流域两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借歌颂黄河,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
/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
劈成南北两面
请同学们看
《
点拨训练
》
第
18
页第
10-13
题。
不好。“望”字表示向远处看;而“看”的距离较近,与整首诗的气势不符。
11
.诗句“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中的“望”字换成“看”字好不好?为什么?
用第二人称,拉近了与黄河的距离,让人感觉作者是直接与黄河对话,更好地抒发了对黄河的赞颂之情,抒情色彩更强烈了。而用“黄河”或“她”都无此作用。
12
.在
《
黄河颂
》
这首诗中,诗人为什么用第二人称“你”称呼黄河,而不是直接称为“黄河”或“她”?
13
.阅读时把自己的感悟、理解、评价或疑难问题,用简练的语言和相应的符号标注在文章的空白处,就是做批注。做批注是一种非常好的读书方法。请你仿照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批注,给下面的句子做批注。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
点拨
】
可以从用词、修辞、主旨、感悟等角度进行批注,意思对即可。
示例:
批注:把黄河比喻成一个巨人,主流是巨人的躯干,无数条支流就是“千万条铁的臂膀”,与“一泻万丈”照应,体现了黄河气势磅礴、势不可当的气度和力量。
14
.歌词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长江?
从长江的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及其贡献等方面来赞美长江。
【
点拨
】
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从最后几句即可看出长江的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及其贡献等。
请同学们看
《
点拨训练
》
第
19
页第
14-17
题。
15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用了
__________
的修辞手法。
拟人、比喻
【
点拨
】
本题考查修辞手法,作答本题要了解常见修辞手法。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排比、对偶等。
16
.请你写出连续的两句有关长江的古诗词。
示例一: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示例二: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点拨
】
本题考查学生平时的诗词积累及对诗词理解。
17
.比较
《
长江之歌
》
与课文
《
黄河颂
》
,说说两者有什么相同点。
①都表达了一种爱国情怀;②都是对江河的赞美;③都是通过对江河的赞美来表现中国人民的伟大坚强;④格调激昂,气势磅礴;⑤都反映出中华民族历史的悠久和文化的博大精深。
【
点拨
】
可从内容、写法、语言特点等方面入手比较。
18
.学完
《
黄河颂
》
一文后,七年级
(1)
班开展了以“追寻母亲河”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
拟写标语
】
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示例:
心系黄河,共建家园! 滔滔黄河水,悠悠儿女情。 保护水资源,不要让母亲河哭泣!
(2)【
诗歌朗诵
】
请你写出两句描写黄河的诗句。
示例: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3)【
材料探究
】
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
两千多年前,黄河只叫“河”,没有“黄”字。
《
诗经
》
中许多篇章都提到过。那时黄河水还比较清亮。黄河上游及晋陕一带的植被还比较多,水草丰茂,山清水秀。
材料二:
古人言:“黄河清,天下宁。”黄河的治理,事关广大人民的生计。
材料三:
近年来,黄河沿岸向黄河里排放的工业废水一天比一天多,
10
年间翻了一倍。黄河沿线地区纷纷实施“铁腕治污”常态化方针,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强化环保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努力营造“人人参与环保”的浓厚氛围。
黄河水质越来越差,治理黄河的任务越来越重,沿线地区纷纷出手,加大对黄河的保护力度。
19
.许多歌曲,在哼唱中都会让我们想起一个时代,想起一些故事,想起一些人。这些歌曲就像是一个记事本,记录着一些曾经,让我们从中受到教育,得到启迪。品读下面几段歌词,写一段话,说说你的感悟。
(
150
字以上
)
片段练笔
①我漫步黄河岸边,浊浪滔天向我呼唤,祖先的历史像黄河万古奔流。
(《
我们是黄河泰山
》)
②
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
(《
我的中国心
》)
③
虽不曾听见黄河壮,澎湃汹涌在梦里。
(《
龙的传人
》)
④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
保卫黄河
》)
这些歌曲让我心潮澎湃,浮想联翩:
例文:
我想到了黄河在中华儿女心中的分量和中华儿女对黄河的热爱;我想到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就是从黄河这儿发源。从石器时代起中华民族的先民就在黄河的怀抱里繁衍生息。此后,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他们在黄河形成的冲积平原上,不断提高适应自然的能力,发展农业文明,使黄河流域逐渐成为古代中国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中心。这些久远的民族历史,在我们的神话传说、歌谣等传统文化当中,留下了生动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