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
爱莲说
16
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颐写的
《
爱莲说
》
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文章。
了解作者对菊花、莲花的赞美之情 。
学习莲“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 。
体会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保持贞气节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态度。
(难点)
(重点)
周敦颐
(1017-1073)
,字茂
叔,号濂溪,世称
“濂溪先生”
,北宋著名哲学家。理学开创者之
一。有
《
周元公集
》
行世
。
北宋熙宁四年
(
公元
1071
年
)
,著名的哲学家周敦颐来南康
(
今江西星子县
)
任南康知军。他清廉正直,平生酷爱莲花。周敦颐来南康后,在知军衙门东侧开挖了一口池塘,全部种植荷花。每当公余饭后,或独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好友,于池畔赏花品茗。周敦颐凭栏放目,触景生情,爱莲花之洁白,感宦海之混沌,于是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
《
爱莲说
》
。
一
读一读字音
清
莲
西
蜀
鲜
有闻
shǔ
lián
xiǎn
二
写一写字形
zhuó
( )
xiè
( )
亵
濯
三
文言知识积累
(一)一词多
义
1.
鲜:
陶后
鲜
有闻
(
少
)
芳草鲜美
(
鲜艳
)
2.
远:
远香
远
益清
(
形容词用作动词,远播
)
可
远
观而不可亵玩焉
(
形容词作状语,在远处
)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
圈点要求
1.
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
双竖线、单竖线
。
2.
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
方框
。
3.
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
波浪线
。
4.
有疑问的地方,用
问号
标注。
原文:
水陆草木
之
花,可爱者甚
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
来,世人甚爱牡丹。
之:
的。
蕃:
(
草木
)
茂盛。这里指繁多。
自:
自从。
李唐:
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注释:
译文:
水上、陆地上草本的、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有很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天下的人们大多喜爱牡丹。
原文:
予独
爱莲
之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
而不
妖
,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
香远益清
,亭亭净
植
,可远观而不可
亵玩焉
。
予:
我。
之: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濯:
洗。
妖:
美丽而不端庄。
不蔓不枝:
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香远益清:
香气远播,更加显得清香。益:更加。
植:
立。
亵玩:
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
注释:
独:
只,仅仅。
清涟:
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焉:
助词。
译文: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沾染
(
污秽
)
,在清水中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
(
它的茎
)
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显得清香,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
人们
)
只能远远地观赏
(
它
)
,但不可以贴近玩弄。
原文:
予
谓
菊花之
隐逸
者也; 牡丹,花之富 贵者也;莲,花之
君子
者也。
噫
!
菊之爱
,陶后
鲜
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
宜
乎众矣。
谓:
认为。
君子:
指品德高尚的人。
注释:
菊之爱:
对于菊花的喜爱。
宜:
应当。
隐逸:
指隐居的人。
噫:
叹词,这里表示叹息。
鲜:
少。
译文: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
(
品德高尚
)
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应该有很多人了。
导思
1.
莲花有什么特点?
特点
导思
2.
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方法来论述观点?
方法
关键词
:
莲花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爱莲说
》课文朗读
。
1.
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
双竖线、单竖线
。
2.
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
方框
。
3.
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
波浪线
。
4.
有疑问的地方,用
问号
标注。
圈点要求
1.
“晋陶渊明独爱菊”,句中的“独”字有什么
作用?
【
答案
】
作者以陶渊明“爱菊”和世人“爱牡
丹”衬托“予独爱莲” ,突出作者对莲的喜
爱。一个“独”字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
污的态度
。
2.
作者眼中的“莲”具有哪些君子品质?表达了作者
的什么
感情
?
【
答案
】
“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身处污浊
环境
,不随世俗浮沉的品质;“濯清涟而不妖”
象征
君子的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
自己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的
特立独行
,正直不苟,豁达大度;“香远益清,亭亭
净植
”象征君子美好的姿质;“可
……
焉”总括
莲的
品质。表达了作者对“莲”的无限赞美之情
。
3.
叹词“噫”有何深刻含义?试结合课文内容
具体分析。
【
答案
】
“噫”是叹词,表示深沉的感慨。一叹爱菊者“鲜”,“鲜”不仅有“少”之意,更有“难得”之意;二叹爱莲者少,用反问句,发人深省;三叹爱牡丹者众,厌恶争名夺利的世态,不明说而暗讽,意味深长。
重难点小结
以莲喻人,托物言志。即
《
爱莲说
》
通过对莲的描写和赞美,歌颂它的坚贞不渝精神,
“
出淤泥而不染
”
的高尚品质,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艺术上,最突出的是采用了衬托手法,用菊进行正面衬托,又用牡丹进行反面衬托,表明自己只爱莲,并且在描绘莲的形象同时,赞美莲的崇高品格;又把莲与菊的
“
隐逸
”
、牡丹的
“
富贵
”
进行比较,突出莲是
“
君子
”
,从而也阐明作者对莲的向往之情
。
【
答案
】
相同点:第一,二者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
写法
。托物言志就是借某种事物来寄托自己的志向,
这两
篇短文都托所写之事物,表明自己的思想。第二
,两
文都运用对偶等修辞手法,将骈句和散句相结合
,读
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悦耳。如《陋室铭》中,“
山不在
高,有仙则名。……有龙则灵”,又如“苔痕
上阶
绿,草色入帘青”。如《爱莲说》中,“出淤泥
而
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语言优美,形式灵活
。
【
难点探究
】
比较《陋室铭》和《爱莲说》有
什么异同
。
不同点
:这两篇短文所托之物不同,所言志向不同
。
《陋室铭》依托“陋室”来表现自己安贫乐道的情趣;《爱莲说》托“莲花”的形象突出自己不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品质。《陋室铭》引用孔子的话,增强文章的说服力;《爱莲说》运用正衬、反衬,将自己的独特爱好表现无遗,表达自己的志向。
生长环境:洁身自好
体态香气:正直高尚
气质风度:清高庄重
爱 莲 说
菊花(正衬):隐逸者
莲
牡丹(反衬):富贵者
托
物
言
志
《
爱莲说
》
中作者以具有高洁品格的“莲”自比,委婉地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表达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
生活情趣
。
1.
托物言志。
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映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
。
2.
运用衬托、对比的手法
。
作者在文中着意写莲花
,
但他不是静止孤立地描写
,
而是通过对比映衬
,
烘云托月般展现莲花高洁傲岸的品格。如文章开头
,
以陶渊明爱菊
,
世人爱牡丹作陪衬
,
突出“予独爱莲”
,
表现作者对莲花的倾慕之情。结尾把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使“爱莲”这一主题得以加深,起到了突出中心、加深立意的作用
。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
向脸两边开
。
乱
入池中看不见
,闻
歌始觉有人来。
——
王昌龄
《
采莲曲
》
【
赏析
】
这首诗像一幅美妙的采莲图,描写了江南采莲少女的劳动生活和她们充满青春活力的欢乐情绪。 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相互映照、不见人影闻歌声等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铭
陋室铭
16
在上课之前,请大家先来做个选择题:
A
、假设有一栋富丽堂皇的大厦,要得到它,必须说一辈子违背良心话,做尽伤天害理的事;
B
、有一间简陋的屋子,那里风景迷人,有知音相伴。如果是你选择哪个呢?
那么我们看看唐代刘禹锡的房子是怎样的。他的一篇文章
《
陋室铭
》
很出名。下面我们来看一看他的
《
陋室铭
》
吧
!
3.
领悟
感受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高雅
脱俗
的情怀。
1.
了解
短文的思想内容,充分领略
作者的
情怀。
把握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
重点
)
(
难点
)
(
重点
)
刘禹
锡
(772-842)
,
字
梦得
,洛阳人,唐代文学家。诗与白居易齐名,时称
“刘白”
。有
《
刘宾客文集
》
。
刘禹锡因参加当时的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可是,和州知县是个势利之徒,他见刘禹锡贬官而来,百般刁难。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刘禹锡看到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
《
陋室铭
》
,并请人刻在石碑上,立在门前
。
一
读一读字音
鸿
儒
rú
二
写一写字形
德
xīn
( )
案
dú
( )
馨
牍
三
文言知识积累
(
一
)
古今
异义
无案牍之
劳
形
古义:形体、身体。
今义:形状。
(
二
)
一
词多义
之:
无丝竹
之
乱
耳
(
助词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
子的独立性,不
译
)
何陋
之
有
(
宾语
前置的标志,不
译
)
(
三
)
词类
活用
1.
山不在高,有仙则
名
(
名词
活用为动词,出名,
著名
)
2.
无丝竹之
乱
耳
(
形容词
的使动用法,使……
乱
)
3.
无案牍之
劳
形
(
形容词
的使动用法,使……
劳累
)
(
四
)
名句
积累
1
.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导思
1.
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写陋室不陋的?
反向立意
导思
2.
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方法来论述观点?
方法
关键词
:
安贫乐道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陋室铭
》课文朗读
。
1.
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
双竖线、单竖线
。
2.
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
方框
。
3.
关键语句
(
或写得好的语句
)
用
波浪线
。
4.
有疑问的地方,用
问号
标注。
圈点要求
原文:
山不在高, 有仙则
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
灵
。
斯
是陋室,
惟
吾德
馨
。
名:
名词作动词,出名,著名。
灵:
形容词作动词,成为灵异的。
斯:
这。
惟:
只。
馨:
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注释:
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
(
水
)
了。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
(
住屋的人
)
的品德好
(
就不感到简陋了
)
。
原文:
苔痕
上
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
鸿儒
,往来无
白丁
。可以
调素琴
,阅金经。无
丝竹
之乱耳,无案牍之
劳
形。
上:
动词,长到。
白丁:
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调素琴:
弹奏不加装饰的琴。
丝竹:
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劳: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
……
劳累。形:形体、身体。
注释:
鸿儒:
指博学的人。
原文: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
注释: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这句话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但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
何陋之有:
即“有何陋”,属于宾语前置。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全句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
译文: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
品析
《
陋室铭
》
1.
《
陋室铭
》
开头两句有什么作用?
【
答案
】
开头两句运用比兴手法,用有仙之山、
有龙
之水喻陋室,由虚到实,十分自然地引出陋室。
2.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句话为全文的什么句
?有
什么作用?
【
答案
】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是全文的
主旨句
,“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一词统领全篇
。
阅读方法解密
主旨
句判断
法。
把握文章的主旨句,可以从文中的议论部分去找,也可以从文中的重点段中去找,也可以从开头、结尾段中找,也可以从文章所写的人物语言中去找,还可以从文章中重复出现的语句中去找。本题可从开头段中找出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3.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两句话有什么作用?
【
答案
】
运用对偶写交往人物,以交往人物的才
高德
美来衬托室主人的德才兼备,从而证明陋室不陋。
4.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
劳形
。”这几句话有什么作用?
【
答案
】
写室中生活,以室主人的情趣之雅证明
“陋室”
不陋。前一句正面实写,可知室主人高雅脱俗
的情致
;后一句反面虚写,可知室主人不受世俗的羁绊
。虚实
结合,表现了作者恬淡闲适、安贫乐道的情趣。
5.
结尾“何陋之有”有什么作用?
【
答案
】
“何陋之有”与本文开头的“惟吾德馨”
一句遥相呼应,是文章的点睛之笔,引用孔子的话
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紧扣题目,以
反问作结,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
重难点小结
《
陋室铭
》
在语言上极富个性,含蓄精炼,短小精悍,富有表现力。例如
“
苔痕
”
两句的色彩描 摹,用
“
上
”“
入
”
赋予动态,生意盎然,极其形象、逼真。文章除末句外,通篇都是骈句,又重在五 言,间以四言、六 言,这种参差的句式,使文章古朴自然,节 奏明快、语言错落有致;连看似散句的
“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
两句,也
巧用
“
可以
”
一词统领,使全句变为节奏匀称的对偶句,在变化中表现了一种整齐美与错综 美相结合的和谐美。文章集描写、 抒情、议论表达方式于一体,对比、白描、用典、借代、类比等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文章的表达更为生动,让人回味无穷
。
【
答案
】
《
陋室铭
》
写的是“陋室”,其实“陋室”不陋,这样说并不矛盾。作者先运用比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引入正题,就是说,屋子虽然简陋,但
“我”
的德行是高尚的。“惟吾德馨”与结尾“孔子云:何
陋之有?”相呼应,点出文章的灵魂。孔子以“君子”自居,作者以“品德好”自居。诸葛亮、扬子云也都是品行高尚的人。在作者看来,君子连同他们居住过的“陋室”同样闻名于天下。所以,只要德行高尚,虽是“陋室”,又“何陋之有”呢
?
【
难点探究
】
为什么说“陋室”不“陋”,这样说是否前后
矛盾
?
环境:清幽
交往:高雅
情趣:脱俗
陋 室 铭
点明主旨:惟吾德馨
具体描绘
类比自况:何陋之有
陋室
不陋
托
物
言
志
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
不陋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1.
托物言志。
本文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
2.
比兴、类比手法的运用。
开头以山水起兴,引出陋室,继而引出全文主旨“惟吾德馨”。结尾作者把“陋室”与“诸葛庐”“子云亭”相类比,表达自己的志趣和抱负。
为师铭
路不怕远,坚持就行;厄不怕近,拼搏就成。桃李不言,润物无声。春夏送笑颜,秋冬迎新容。讲解细入微,谈心意诚诚。课堂品文章,谈人生。摒世俗之影扰,涤纯净之心灵。古有孔夫子,今有陶知行。欣然曰:无愧今生
。
16
短文两篇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德馨
(
xīn
)
鸿儒
(
hóng
)
陋室铭
(
míng
)
B
.案牍
(
dú
)
甚
蕃
(
fān
)
濯
清涟
(
zhuó
)
C
.亵玩
(
xiè
)
不
蔓
(
wàn
)
调
素琴
(
tiáo
)
D
.隐逸
(
yì
)
淤泥
(
yū
)
鲜有
闻
(
xiān
)
•
•
A
•
•
【
点拨
】
B
项“蕃”应读
fán
;
C
项“蔓”应读
màn
;
D
项“鲜”应读
xiǎn
。
•
•
•
•
•
•
•
•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
斯是陋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惟吾德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谈笑有鸿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往来无白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无丝竹之乱
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
•
•
•
•
•
•
•
•
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博学的人。
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
“丝竹”
泛指世俗的乐曲。
(6)
可爱者甚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陶渊明独爱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香远益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陶后鲜有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宜乎众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多。
•
•
•
•
•
只。
更加。
少。
应当
。
3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
无丝竹之乱耳
A
.孔子云:何陋之有?
B
.无案牍之劳形
C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D
.以我酌油知之
【
点拨
】
例句和
B
项中的“之”都是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A
项,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C
项,助词,的;
D
项,代词,指射箭是凭手熟的道理。
B
•
•
•
•
•
4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
.濯清涟而不妖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B
.惟吾德馨
惟
手熟尔
C
.何陋之有
同
予者何人
D
.香远益清
可
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
•
•
•
•
•
•
•
•
5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
A
.有仙则名
(
形容词用作动词,出名
)
B
.无丝竹之乱耳
(
使动用法,使
……
乱
)
C
.无案牍之劳形
(
使动用法,使
……
劳累
)
D
.香远益清
(
形容词用作动词,远播
)
A
•
•
•
•
【
点拨
】
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
6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
A
.谈笑
/
有
/
鸿儒,往来
/
无
/
白丁
B
.水
/
不在深,有龙
/
则灵
C
.中通
/
外直,不蔓
/
不枝
D
.可远观而
/
不可亵玩焉
D
【
点拨
】
D
项正确的朗读节奏应为:可远观
/
而不可亵玩焉。
7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
.
《
陋室铭
》
的作者是唐代著名文学家刘禹锡。
《
爱莲说
》
的作者周敦颐,是宋代著名的哲学家。
B
.“铭”是指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C
.“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
D
.在我国,不同的植物往往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如“菊花”象征高洁,“莲花”象征隐逸,“牡丹”象征富贵。
D
【
点拨
】
应为“菊花”象征隐逸,“莲花”象征高洁。
8
.根据课文内容默写填空。
(1)《
陋室铭
》
中描写陋室环境优美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
(2)《
陋室铭
》
中写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
(3)《
陋室铭
》
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
(4)《
爱莲说
》
中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
(5)《
爱莲说
》
中比喻君子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爱莲说
》
中暗含作者对追逐名利的恶浊世风进行嘲讽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牡丹之爱
宜乎众矣
(
一
)
阅读
《
陋室铭
》
,回答问题。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一、语文研读
9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出名,有名。
不加装饰的。
•
•
10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
孔子云:何陋之有?
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表明自己虽身居陋室,却同古代圣贤一样品德高洁,具有远大抱负。
11
.作者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用意是什么?
以孔子的话作为结尾,有画龙点睛、总结全文之妙,与篇首“惟吾德馨”相呼应,有力地证明了作者的高尚情操。
12
.本文结尾引用孔子“何陋之有”这句话有何作用?
13
.本文的语言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示例:
言简义丰;讲究修辞,重视音韵;句式整齐,骈散结合,节奏明快。
【
点拨
】
可从修辞、句式、用词等方面回答。
(
二
)
阅读
《
爱莲说
》
,回答问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4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
不蔓不枝。
亲近而不庄重。
•
•
名词用作动词,横生藤蔓。
15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
莲,花之君子者也。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沾染
(
污秽
)
,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16
.作者从哪些方面对莲的形象进行了描绘?这样写有何用意?
①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濯清涟而不妖”的质朴。②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香远益清”的芳香;③风度:“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这些描写赋予莲花君子般的美好品质,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品格。
17
.举例分析周敦颐
《
爱莲说
》
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示例:
①对比。把菊的隐逸、牡丹的富贵和莲的高洁进行对比,以菊、牡丹衬托莲之美,突出文章的主旨,表达作者的感情。②比喻。将菊、牡丹和莲分别比喻为隐士、富贵者和君子,揭示了莲的内在品质。
18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染:
_____________
(2)
濯清涟而不妖 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每履之,足苦踬焉 履:
___________________
(4)
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 语:
_______________
请同学们看
《
点拨训练
》
第
61
页第
18-22
题。
沾染
(
污秽
)
。
洗。
踩。
告诉
。
•
•
•
•
•
•
•
•
•
•
•
•
19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顾而笑曰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B
.蹶然以惊 康肃忿然曰
C
.命童子取土平之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
.以刀劈狼首 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
B
【
点拨
】
A
项“而”分别为表承接
/
却,表转折;
B
项“然”都是“
……
的样子”;
C
项“之”分别为代词
/
取消句子独立性;
D
项“以”分别为用
/
而。
20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
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
莲的柄
)
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远闻更加清芬,洁净地挺立,可远远地观赏却不可以靠近赏玩。
(
父亲
)
回头看看那处坑洼,笑着对我说:“你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治理,哪里还谈得上理家治国呢?”
21
.用“
/”
给
《
习惯说
》
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
限标两处,不含句末
)
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
俯而读
/
仰而思
/
思有弗得
22
.
《
爱莲说
》
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志”是: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
习惯说
》
通过一件小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这个道理是: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不慕名利、
洁身自好
的
生活态度
君子之学
,
贵
乎慎始
【
乙译文
】
我年少时在养晦堂西侧一间屋子里读书。
(
我
)
低下头就读书,遇到不懂的地方就仰头思索,想不出答案便在屋内踱来踱去。这屋有处洼坑,直径一尺,逐渐扩展。每次经过,我总要被绊一下。
(
起初,我感到很别扭,
)
时间一长也习惯了,再走那里就同走平地一样安稳
。
一天
,父亲来到屋子里坐,我把
(
地面坑洼的
)
这件事告诉他,父亲回头看看那处坑洼,笑着对我说:“你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治理,哪里还谈得上理家治国呢?”随后叫童仆取来土将坑洼填平。父亲走后,我读书思索问题又在屋里踱起步来,走到原来坑洼处,感觉地面突然凸起一块,心里一惊,低头看,地面却是平平整整。以后踏这块地,仍然还有这样的感觉。我又别扭地走了许多天才渐渐习惯起来
。
唉
!习惯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厉害的啊!脚踏在平地上,便不能适应坑洼;时间久了,洼地就仿佛平了;以至把长久以来的坑填平,恢复原来的状态,却认为是阻碍而不能适应。因此君子求学,贵在慎重地对待开始阶段的习惯养成。
23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
无道人之短 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世誉不足慕 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行之苟有恒 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
请同学们看
《
点拨训练
》
第
61
页第
23-26
题。
•
•
值得。
如果
。
2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
施恩于人切勿挂念,接受别人的恩惠千万不要忘记。
25
.请找出与
《
陋室铭
》
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思想倾向最相近的一句话。
在涅贵不缁,暧暧内含光。
26
.作者不主张张扬个性和彰显自己真实的思想,这从文中哪几句可以看出来?
示例:
“隐心而后动”“守愚圣所臧”“暧暧内含光”“久久自芬芳”。
【
译文
】
不要议论别人的短处,不要夸耀自己的长处。施恩于人切勿挂念,接受别人的恩惠千万不要忘记。世人的赞誉不值得羡慕,只要把仁爱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就行了。审度自己的心是否合乎仁而后行动,别人的诽谤议论对自己又有何妨害?不要使自己的名声超过实际,守之以愚是圣人所赞赏的。高洁的品质,不会受到外界污秽的沾染;表面上黯淡无光,而内在的东西蕴含着光芒。柔弱是有生命力的表现,老子曾经告诫过刚强之人。平庸鄙浅的人总是呈现出很刚强的样子,圣人虚怀若谷,心胸宽广,因此气度难以度量。说话慎重饮食节制,知足者能去除不祥。如果持久地实行它,久而久之,自会芳香四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