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老 王
10
同学们,你们平常关注的可能大多是球星、歌星。你们关注过身边的小人物吗?其实,生活中绝大多数人还是平凡普通的,他们或许是送煤气的大叔,卖小菜的老大爷,扫大街的大婶,你了解他们的生活、他们的幸福、他们的无奈吗?我们该如何对待他们?今天,作家杨绛会给我们一个很好的答案。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老王》。
3.
以善良体察善良,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
。
1.
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分析老王的性格特点。
2.
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语言风格
。
(难点)
(重点)
杨绛,生于1911年,原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著名
女作家、翻译家
。剧本有《称心如意》《风絮》等;小说有《倒影集》《洗澡》;散文集
有
《将饮茶》《干校六记》等;译作有《小癞子》《吉尔
·布拉斯》《堂吉诃德》等;回忆录有《我们仨》。
本文著于
1984
年。这是一篇回忆性文章,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与老王交往的几个生活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杨绛钱钟书夫妇在那个荒唐动乱的特殊年代里受了不少苦,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由此,作者夫妇与老王的交往深深地印在作者的脑海之中。
散文以个人抒情为主,也使用记叙、议论等表达方式,常常是将抒情、记叙、议论综合起来,形成一种夹叙夹议的笔法。散文往往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例如朱自清的
《
背影
》
,其中对父亲过铁道、上下月台买橘子情景的描写,无限的父爱以及作者对这父爱的深刻感悟,尽在其中了。
散
文
围绕一个中心,牵住一条线索组织材料,控制思路,形式比较松散、自由,但脉络、层次也清晰可辨,如萧乾的
《
枣核
》
,张洁的
《
挖荠菜
》
等等;还有的,只是抒写一种心境或情绪,错综变化,全凭主观感情的暗中控制,因而在形式上显得更加随意,似乎无迹可求,如田晓菲的
《
十三岁的际遇
》
。
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杨绛
《一百岁感言》节选
塌
败
滞
笨
伛
翳
绷
愧
怍
爆
炸
欺
诈
魔法记忆之偏旁记忆法
:
“
愧怍
”
在内心,
“
爆炸
”
冒火焰,
“
欺诈
”
用谎言。
一
读一读字音
tā
zhì
yì
bēng
zuò
zhà
zhà
yǔ
二
写一写字形
取
dì
( )
tí
( )
哭
kōu
( )
门
zhuàng
( )
击
倒
tā
( )
糟
tà
( )
huái
( )
树 惭
kuì
( )
kuí
( )
儡
缔
啼
抠
撞
塌
蹋
槐
愧
傀
三
记一记词义
1.
取缔:
2.
落伍:
明令取消或禁止。
比喻人或事物跟不上时代。
3.
惶恐:
惶恐、恐惧辨析:
两词均有“害怕”之意,但“惶恐”表示害怕的程度比“恐惧”浅些。如:受到你如此隆重的礼遇,我感到非常惶恐。而“恐惧”指非常害怕,程度很深。如:听到这个消息,他像突然坠入无底深渊,恐惧得失声尖叫起来。
惊慌害怕。
4.
荒僻:
5.
塌败:
6.
滞笨:
荒凉偏僻。
塌陷破败。
呆滞笨拙。
7.
侮辱:
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侮辱、诬蔑辨析:
两词均有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损的意思。但“侮辱” 侧重于抓住对方缺点或不尊重对方,使对方受辱,如:你这样做是对别人的侮辱,应当立即改正。而“诬蔑”侧重于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如:他这样做简直是诬蔑。
8.
愧怍:
惭愧。
愧怍、惭愧辨析
两者都是形容词,意思都是:因为自己有缺点、做错了事或未能尽到责任而感到不安。但“愧怍”只用作 书面语,如:他受贿之后,终日惶惶不安,为自己的 行为而深感愧怍。而“惭愧”既可用于书面语,也可 用于口语,如:他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心里感到惭 愧万分。
导思
1.
老王的境况如何
?
导思
2:
“我”家与老王交往的事主要有哪些?体现了老王怎样的 性格特点?
凄惨境况
性格特点
导思
3.
文章表达了作者对老王怎样的情感?
情感
导思
4.
文章是如何体现 以小见大的写作特色的?
以小见大
愧怍
关键词
:
真诚善良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老王
》课文朗读
。
1.
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
双竖线、单竖线
。
2.
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
方框
。
3.
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
波浪线
。
4.
有疑问的地方,用
问号
标注。
圈点要求
第一部分
(1—4)
:
第二部分
(5—7)
:
介绍老王的基本情况,表现出他生活上的“苦”。
作者回忆了与老王交往的三个片段。
第三部分
(8—22
)
:
详写老王临终前赠送香油和鸡蛋,既表现了老王的深厚情意,又抒发了作者的感念和愧疚之情。
“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说说这段文字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
答案
】
交代老王的职业及“我”与老王的关系。
2.
“
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 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
分析这句话的含义。
【
答案
】
从侧面再现了老王生活的艰辛,有病 没钱治,只能承受眼瞎的痛苦,也表现了
“
我
”
善良的性格。
3.
“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
此处将老王和他的“前任”对比,有什么作用?
【
答案
】
老王送冰,冰量多一倍、冰价相等,体现了老王为人忠厚老实、心地善良,体现其“善”。
4.
“开始几个月他还能扶病到我家来,以后只好托他同院的老李来代他传话了。”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有怎样的作用?
【
答案
】
侧面描写。说明老王病情严重,为下文写老王给
“
我
”
送东西时不成形的模样作铺垫。
5.
“强笑”“直僵僵”“镶嵌”等词语用得好,好在哪里?“镶嵌”一词能否改为“站立”?
重点品析
8-16
段
【
答案
】
“笑”是高兴、喜悦之意,加上“强”字则含有“勉强”的意味。此时的老王步履维艰,已如僵尸一般,作者看到老王病成那个样子,还拿东西来谢“我们”,心里有说不出的悲酸和感动。“强笑”一词,用得准确而含蓄。不能更换。用“直僵僵”来修饰“镶嵌”,夸张地描绘出老王身体虚弱、四肢僵硬地倚靠在门框上的状态。表明这时的老王已完全失去了生命的活力。
阅读方法解密
词语能否替换答题模式。
这是现代文阅读中经常会涉及的关于词语考查的一个考点。这种题型一般答不能替换,分析时,应先对需要替换的词语进行解释或指出词语所用的修辞,然后结合人物的形象、性格、情感及文章的主题等,分析其不能替换的原因。其答题模式为:不能换为
××
词,原词的意思是
……
,该词准确生动地写出了
……
,若换成
××
一词,则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6.
既然说“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 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又为什么问他“你好些了吗”?这样写矛盾吗?
【
答案
】
不矛盾。因为前面说到
“
只好托他同院的老李来代他传话
”
,而现在老王竟然能来到自己的家门,可能是
“
好些了
”
,再说这也是对病人的正常问候。
7.“
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这段描写有什么作用?
【
答案
】
肖像描写。
“
骷髅
”
指干枯无肉的死人头骨或全副骨骼。老王当时瘦得就像
“
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
”
,运用比喻形象而贴切地写出了老王因病痛而变得外表干瘦、恐怖的特点。老王自己已是病人,而且长期营养不良,病已经很严重了,可有香油和鸡蛋自己不吃,却送给作者一家人吃,可以看出老王对作者一家人的关心爱护,表现出老王的善良。
8. “
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分析句中的 “直”字的作用。
【
答案
】
“直”字表现出老王的行动之艰难,然而,行动如此艰难的老王,还给“我”送物品 ,表现出老王的善良。
9.
第
14
段中“我知道,我知道
——
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为什么说“我知道”?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
答案
】
作者是在告诉老王,自己知道他不是为了钱,表明他已明白老王的心意,自己只不过是礼尚往来,是回赠他罢了。
10.
第
16
段中为什么说“我害怕得糊涂了”?
【
答案
】
作者从没有见过老王这样的姿态,况且他今天看上去骨瘦如柴,面如死灰,两眼结翳,状如僵尸,样子实在是古怪而可怕。而作者又是一个女人,看到老王这样的形象,“害怕”是本能的反应。
重难点小结
一个生存状态已经亮起了红灯的病人,一个命运如此糟糕而不幸的人,临死前,他还不忘用最朴实最简单而对他而言又是最隆重的方式表达他对作者的感谢关心之意。作者所接受的礼物也不仅仅只是鸡蛋和香油了,而是世界上最宝贵最纯粹来自心灵最真实的馈赠。也让作者沐浴到了最灿烂最美丽的人性光芒。他卑微的身份下,却隐藏着一颗金子般的心,所以这部分内容,作者对老王的肖像、动作、语言、神态进行了详细描写,给人深刻的印象。
【
答案
】
作者的善良主要表现在:照顾老王的生
意,坐他的车;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
酬;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钱;关心老王的生活,当老王的那辆三轮改成平板三轮,生意不好做时,作者关切地询问他是否能维持生活。
1.
【
难点探究
】
作者的善良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
答案
】
老王是一位老实厚道的三轮车车夫。他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无依;他有生理缺陷,一只眼睛是瞎的,另一只眼睛也有病,天黑了就看不见,很多人不愿意坐他的车;他住在荒僻的小胡同里,小屋破破烂烂的,日子过得凄凉艰难。但是穷苦卑微、不幸的命运并没有扭曲老王善良的本性。他愿意给
“
我”家带送冰块,并且要求车费减半;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放心,担心“我”没多少钱;受了“我”的好处,总也不忘,总觉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香油和鸡蛋上门表示感谢。
2.
【
难点探究
】
怎样理解杨绛笔下的老王的“苦” 与“善”?
老 王
老王
“
我
”
家
苦
善
职业不好
生理缺陷
居住条件差
送冰块,要求减半车费
送病人,不想要钱
送香油和鸡蛋
善
愧
女儿送鱼肝油
照顾他的生意
平时关爱不够
死后感到愧疚
呼吁关爱
不幸者
本文通过描写老王艰难、凄惨的生活情况,记叙
“
我们
”
与老王交往的几件小事,突出了老王善
良、淳朴的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生活不幸者深切的关怀和同情。
1.
线索分明,条理清晰:
文章以作者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贯穿始终,兼用逻辑顺序和时间顺序来组织全文,条理十分清晰。文章先是按逻辑顺序介绍了老王的基本情况,依次写了他的职业、生理缺陷和居住条件,接着按时间顺序,介绍了老王的工作和为人,以此来突出老王的善良与忠厚。全文虽然材料琐碎,但是经作者精心组织,就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2.
以小见大,含意深刻:
文章通过对一些小事平静的叙说,描摹出人物最具风采的性格侧面,立起一个“人”的形象。文章有意无意之间“带”出一个时代的影子,提出令人深思的问题,同时也含蓄地提出了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
献给老王
——
课文内容改写
哦,老王
茕茕孑立的身影
还有一辆破旧的三轮车
演绎着你的不幸的故事
书写着你的孤独的忧伤
哦,老王
你倒下的是病体
挺起的是脊梁
身子纵然伛偻
眼神纵然迷惘
优质而廉价的冰块
却影射出你那腔
待人的热心肠
哦,老王
岁月侵蚀你的肌骨
病魔纠缠着你的心脏
就是全身直僵
也要把香油和鸡蛋
带着身体的最后一点余温
把感恩送进他人的心房
10
老 王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滞笨
(
zhì
)
荒僻
(
pì
)
侮辱
(
wǔ
)
门框
(
kuàng
)
B
.愧怍
(
zhà
)
取缔
(
dì
)
捎带
(
shāo
)
惶恐
(
huáng
)
C
.镶嵌
(
qiàn
)
塌
败
(
tā
)
眼
翳
(
yīn
)
肿胀
(
zhàng
)
D
.骷髅
(
lóu
)
伛
偻
(
qū
)
攥
紧
(
zuàn
)
杨绛
(
jiàng
)
•
•
A
•
•
【
点拨
】
B
项“怍”应读
zuò
,
C
项“翳”应读
yì
,
D
项“伛”应读
yǔ
。
•
•
•
•
•
•
•
•
•
•
•
•
2
.结合语境,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
.胡同口蹬三轮的我们大多熟识,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
(
清楚地知道
)
B
.我问老王凭这位主顾,是否能维持生活,他说可以凑合。
(
将就
)
C
.开始几个月他还能扶病到我家来。
(
病得需要人搀扶
)
D
.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
愧怍
(
惭愧
)
C
【
点拨
】
“扶病”是“带着病
(
做某件事
)”
的意思。
•
•
•
•
•
•
•
•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杨绛创作的
《
我们仨
》
,以真挚的情感和优美隽永的文字深深打动了读者。
B
.当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的时候,却坚决不肯拿钱。
C
.理想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探索、善于发现的能力。
D
.将建设美丽乡村和打造文化景区相结合,既能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又能发扬文化旅游产业。
【
点拨
】
B
项没有主语,应该把“当”和“的时候”删除;
C
项逻辑错误,应该将“探索”和“发现”调换位置;
D
项搭配不当,“发扬”不能与“旅游产业”搭配,应改为“发展”。
A
4
.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我十分钦佩杨绛先生关于读书的观点:读书好比串门儿
——
隐身的串门儿。
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我们真的能够像杨绛那样去看待读书,把读书当作是去拜访高人名流,那读书就纯粹是一件风雅乐事了
。
①把读书看成拜师访友,是那种没有任何功利的读书,优雅而闲适
②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登堂入室
③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
④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请高明,和他对质
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
A
.③②①⑤④
B
.①②③⑤④
C
.③①②⑤④
D
.③②⑤④①
【
答案
】
D
【
点拨
】
③句突显的是“隐身”的意思,可以作为第一句;②句是对③句的进一步阐释,与③句句意最紧密,可作为第二句;⑤句中的“而且”是对②句句意的进一步表达,可作为第三句;④句“如果”一词则是结合中心,表现了另一种语意,仍然讲的是如何对待读书,可作为第四句;①句从正面进行了总结,可作为尾句。
5
.下列各项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文章回忆了有关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段,表达了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的不幸者的关心、同情和尊重。
B
.作者笔下的老王虽然穷苦卑微,但是精神上没有受到任何污染,他坚守做人的道德良心,是一个纯朴的好人。
C
.文章不仅写了一个人的善良,还写了一个善良的人对另一个善良的人的怀念,写了善良的人们在苦难的年代相互取暖。
D
.作者认为自己“幸运”,不仅是指她与老王在物质上的悬殊,更指自己一家人在知识学问上远超靠一辆车维持生计的老王。
D
【
点拨
】
作者认为自己“幸运”,在于他们一家遭逢不幸的时候,遇到了老王这样老实善良的人。
6
.
【
训练点:外貌描写
】
文中最后一次见到老王时的外貌描写有什么意义和作用?
一、语文要素训练
最后一次见到老王时的外貌描写突出了他的病态,既写出他的身体极度虚弱,又为下文写他的去世做铺垫,同时写出他已经处于这种状态,却还要拿香油和鸡蛋来感谢“我”,衬托出老王心地的善良。
7
.
【
训练点:结尾句的含义及作用
】
结尾句为全文的什么句?有怎样深刻的含义?有什么作用?
文眼句。 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与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帮助他们改善处境。作者回想起来,觉得对老王的关爱还是不够,对老王充满愧怍之情。 在结构上,总结全文,点明中心,使全文的感情达到了高潮。
阅读课文“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
……
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完成练习。
8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中有关老王的两件事。
老王给“我”送香油和鸡蛋;老王去世。
二、精段品析
“镶嵌”一词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老王身体僵直的状态,强调了老王已病入膏肓,暗示了老王的结局。
9
.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1)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
•
“强笑”是“我”装出来的勉强的笑,流露出“我”对老王不幸的悲哀,也表明“我”对老王送香油、鸡蛋的感动。
(2)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
•
10
.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从老王送来香油和鸡蛋,“我”给他钱和老王去世后“我”对老王心存愧怍,可以看出“我”是一个善良而富有爱心的人。
11
.用下列诗句批注阅读本文的感受,恰当的一项是
(
)
A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B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C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请同学们看
《
点拨训练
》
第
38
页第
11-14
题。
【
答案
】
A
【
点拨
】
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把握。
A.
这两句诗是壮甫忧国忧民、心系天下的高尚人格的体现,同时也是他生活板度贫国、万般无杂的状态的体现,恰能表现阅读本文后的感受。
B.
这两句讨的意思是,满怀无限离愁别堵,在自目西斜时离开家城,诗人的马鞭向东一挥,便策马前行,奔向方,与本文主题相差太远。
C.
这两向诗用有钱、有权、有势的人的靡生活,反村老百姓所面对的严酷的生活环境和无助的社会境遇,与本文主题不吻合。故答案选
A
。
12
.运用表格中提示的方法,结合描写车夫或老头言行的语句,具体分析他们的形象特点。
方法
提示
形象分析
推敲词语,如动词、副词、语气助词等
①
推敲句子,如句式、句子长度等
②
推敲说话方式,如称呼、话语量、主动发话与被动应答等
③
【
点拨
】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①根据表格提示,找出描写“车夫或老头言行的语向”,镇定其中的动词、副词或语气助词等,然后分析人物形象即可。动词、语气助词相对来说比较容易确定,需要注意的是副词。制词通常被用来修、限制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可以表示时间、频率、范国、语气、程度等。可选择一个或几个词语分析作答。②和
③也是根据提示,找到对应的内容分析作答即可。
①“还没有推完,车夫就不再动手了!”“这时候他又弯下腰去,弄一些碎的。”从句中的副词“就”“又”可以看出,车夫盘算时机开口讨要木柈的奸猾,以及得寸进尺的贪婪。
②“丢了两块木柈哩!小偷来抢的,没看见?要好好看着,小偷常偷柈子
……”
车夫的话中有感叹句、反问句、祈使句。他从容运用各种句式,显得居高临下,没有把主顾放在眼中,可以看出车夫的世故、精明。
③老头与“我”说话时都是被动应答的,他们以为“我”多给了钱,却不敢贸然来问,一直等到“我”询问才应答,可见他们的诚实、本分。
13
.结合全文,赏析下面这段文字,可以从表达方式、行文节奏、画面色调等角度思考。
夜晚在三月里也是冷一点,玻璃窗上挂着蒸汽。没有燃灯,炉火颗颗星星地发着爆炸,炉门打开着,火光照红我的脸,我感到例外的安宁。
【
点拨
】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文章的语言特色。题千中已经提供了可选的答题角度。从表达方式上来说,这段文字在描写方面非常细腻,如”玻璃窗上挂着蒸气”“炉火颗颗星星地发着爆炸”“火光照红我的脸”等描写,把“我”片刻的安静与满足表现了出来。从行文节奏上来讲,这段文字写“我”的“安宁”,为后来写“我”的“羞恨”蓄势。从画面色调上来看,这段文字可以说是全篇灰色调的描写中的一抹亮色。
示例:
前文的叙述描写非常简洁,这几句的描写却很细腻,使文章节奏紧缓有别。这段话还为下文事情的发展蓄势,让文章起伏有致。火光冲破黑暗与寒冷,让人安心,炉火爆炸的声音欢快喜悦,窗上的蒸汽朦胧而温馨,“我”的脸被火光映红,是全文唯一的亮色。寥寥数语描绘的画面,表现了“我”在饥寒交迫的生活中片刻的安宁与满足,显得格外珍贵,令人感动。
14
.萧红和杨绛在各自的文章中都写到了“愧”,谁的“愧”打动了你?为什么?
【
附
】
杨绛
《
老王
》
结尾:“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
点拨
】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感悟能力。解答本题,不仅要结合本文内容,还要联系课内所学以及自己的生活实际作答。本题可任选一方面作答:选择杨的“愧”,可结合老王的身份和老王与其交往过程中的所作所为分析作答;选择萧红的“愧”,应结合文章主题,特别是结尾的向子来分析作答。当然也可二者都选,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一:
杨绛的“愧”打动了我。杨绛在和老王相当长时间的交往中并没有将这个善良不幸的老人当作自己的朋友,这和老王对她的态度并不对等。当杨绛终于明白这一点的时候,她深深地自责,不留情地剖析自己,在散文中毫不掩饰地写出自己的真实表现。她的愧怍、反思令人敬佩。
示例二:
萧红的“愧”打动了我。萧红虽然自己处境艰难,但她却竭力帮助其他穷苦人。当善良的老人为一口食物向她感恩时,她羞愧难当,觉得不该领受如此沉重的感恩,为自己无力帮助他们而自责羞恨。当萧红对老无所养发出反问时,我感受到了她伟大的悲悯情怀
。
示例
三:
两人的“愧”都打动了我。杨绛对老王施与善意但保持距离,一朝惊醒,深刻自省,是知识分子坦诚的表现。萧红面对弱者,伸出援手却不自诩,受到感恩反而更警醒自责,表现出朴素真挚的道义担当。她们两人的“愧”都表现出了最为珍贵的良知。
15
.在学校开展“让世界充满爱”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时,你们班准备举办一次“向空巢老人献爱心”的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
请你为本次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号召大家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
示例:
关爱空巢老人,传承中华美德。
(2)
请把下面的活动步骤补充完整,要符合实际情况。
①商量如何帮助空巢老人。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活动结束后写活动体会与感想。
示例:
帮助空巢老人做家务。
示例:
关心空巢老人的精神生活,陪他们聊天。
(3)
你认为怎样做才能让空巢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请你写两条建议。
社区成立空巢老人服务志愿小组;全社会应督促子女常回家看望老人。
16
.作者对老王的外貌描写用词精妙,细致入微,让人印象深刻。请你认真观察一个人,用精妙的词语,细致入微地对这个人进行外貌描写,表现人物某个方面的特点。
(100
字左右
)
片段练笔
【
思路点拨
】
对人物进行外貌描写时要仔细观察,抓住其与众不同的方面,突出人物特点。另外,还要注意性别、年龄和身份的差异,用词准确。因为是片段描写,所以不必面面俱到,只要抓住最富有特色、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内容来写即可。
例文:
乍一看,她个子挺高,身材很好,不胖也不瘦,是块跳舞的料。细看,她留着齐耳短发,头上总是一左一右地别着两只发卡,把头发紧紧地拢在耳朵后面,露出一张光洁白净的脸。她的眼睛不大,但是很有神,一笑就变成了两条缝。她的鼻子微微上翘,显得十分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