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说和做
2
同学们:他就是毛泽东同志在
《
别了,司
徒雷登
》
一文中所说的闻一多。他说:“许多
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
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
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文中高度赞扬了闻一多的民族英雄气概。今天,我们就学习这篇赞扬说和做的文章。
整体把握课文,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了解过渡语段的作用,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理解文中艰深语句的含义。
学习闻一多先生刻苦的学习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执着的爱国热情和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
(重点)
(重点)
(难点)
臧克家,诗人。
1905
年生于山东诸城。
1929
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篇
《
老马
》
成名。
1933
年,诗人出版了第一本诗集
《
烙印
》
。抗战爆发后,诗人热情地奔赴抗日前线,从事进步文化工作,出版了
《
从军 行
》《
淮上吟
》
等诗集。抗战胜利后,在上海主编
《
文讯
》
月刊和
《
创造诗丛
》
,写了许多揭露、批判国民党统治的政治讽刺诗。新中国成立后出版的诗集有
《
臧克家诗选
》
和长诗
《
李大钊
》
等。
臧克家于
1930
年至
1934
年在国立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一多先生的高足,他经常向老师请教问题;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曾联络王统照等人,替他出资刊印
《
烙印
》
,又在大型杂志上撰文介绍。
20
世纪
40
年代,两人多有书信往来,如课文中提到的“他在给我的信上说
……”
这是闻一多在接到臧克家赞扬他的信后写的回信。课文中提到的“
1944
年
10
月
12
日”那封信,是答复臧克家欲至联大教书的问询的。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撰写
《
我的先生闻一多
》
以示悼念。
散文的特点
——
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是为更好地表达主题服务的。
闻一多先生是“五四”以来知识分子中一位杰出的人物。青年时代是“新月派”诗人,中年时代是旧经典的研究学者,晚年成为青年所爱戴的、昂头作狮子吼的民主战士。他横眉怒对国民党特务的手枪,把自己的一腔热血洒在为民主、为新中国而战斗的前线。
1946
年
7
月
11
日,国民党反动派暗杀知名人士李公朴,昆明城里人心惶惶,许多人都力劝闻一多不要再在公众面前演讲,因为熟悉内情的朋友告诉闻一多,国民党黑名单上排在李公朴后面的就是他。但闻一多明知危险,仍毫不畏惧,于
1946
年
7
月
15
日,主持召开李公朴的追悼会,并怒斥特务的卑劣行径,发表了有名的
《
最后一次讲演
》
,当天下午即被特务杀害。
民主战士闻一多
衰
微
赫
然
迭
起
锲
而不舍
兀
兀穷年
潜
心贯注 心会神
凝
慷 慨
淋 漓
气冲
斗
牛
函
寄 仰之
弥
高
一
读一读字音
shuāi
hè
dié
qiè
wù
qián
níng
kāng kǎi
lín lí
dǒu
hán
mí
lì
( )
尽心血 一反
jì
( )
往
jiǒng
( )
乎不同
jiǒng jiǒng
(
)
有神
二
写一写字形
沥
既
迥
魔法记忆
:
因义辨字法,跟火一样明亮为“炯”,相差很远为“迥”。
炯炯
三
记一记词义
1.
诗兴不作
:
2
.
兀兀穷年
:
指
写诗的兴致不起、不发或写诗的兴致减少了。作,起的意思。
用心
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兀兀,用心劳苦的样子。穷年,终年、一年到头。
例句:他努力工作,兀兀穷年,终于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3.
锲而不舍
:
4
.
衰微:
5
.
赫然
:
不停
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例句
:队员们经过锲而不舍的努力,最终在男子三人篮球赛上,取得了辉煌的战绩。
(
国家、民族等
)
衰弱;不兴旺。
形容
令人惊讶或引人注目;形容大怒。
形容专心致志,高度集中精力,用心专而深
。
6.
潜心贯注:
潜心
贯注、全神贯注辨析
同:两个词语都有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意思。
异:“全神贯注”侧重于将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上。“潜心贯注”侧重于对某问题的集中钻研,程度更深。
例:同学们上课都全神贯注,认真听讲。
钱学森克服千难万险回到了祖国,他潜心贯注地研究航天事业,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7.
迥乎不同:
8.
一反既往:
9.
气冲斗牛:
很不一样。
例句:同一首曲子,古筝和扬琴的弹奏效果迥乎不同。
既,已经。既往,从前。完全与从前相反。
例句:从那次谈心之后,他一反既往,改正了以前的坏毛病。
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
例句:一听到儿子逃课去游戏厅的消息,他恼得头发冲冠,怒得气冲斗牛。
10.
迭起
:
11
.
高标
:
12
.
心会神凝:
13
.
慷慨淋漓
:
一
次又一次地兴起、出现。
泛指
高耸特立之物。文中指超群、出众。
心思
精神完全会聚和集中起来。
例句
:河滩上,孩子们心会神凝地建着城堡,波浪扑上来都不知道。
充满
激情、痛快顺畅。
例句:他慷慨淋漓的演讲感染了每一位学子。
导思
1.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在 “说”和“做”方面的表现如何?
导思
2:
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在“说”和“做”方面的表现如何?
学者
情感
导思
3.
文章表达了作者对 闻一多先生的什么情感?
革命家
导思
4.
本文通篇以记叙为 主,却以议论来结构文章。 试分析其作用。
表达方式
关键词
:
口的巨人
行的高标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说和做
》课文朗读
。
1.
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
双竖线、单竖线
。
2.
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
方框
。
3.
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
波浪线
。
4.
有疑问的地方,用
问号
标注。
圈点要求
第一部(
1—7
):
第二部分
(8-19)
:
记叙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的务实勤奋、谦虚淡泊的特点。
具体展现了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这个方面的“说”和“做”。
第三部分
(20)
:
总结全文
,
对闻一多给予高度评价和赞扬。
1.
开篇两段话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有什么作用?
【
答案
】
这两段话用了引用和对比,写出了闻一多对“说”与“做”的态度和原则,表现了闻一多先生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及谦逊的人品。这两句总领全文,用这种方式开头能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
如何“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这句话的含义?
【答案】
“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的说法,这句话实际上是指闻一多在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的方法。
3.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
答案
】
这里运用了明喻,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闻一多字写得十分工整,从而突出了闻一多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
4.
试分析第
6
段“潜心贯注”“心会神凝”两个词语的表达效果。
【
答案
】
本题运用关键词语表达效果法。“潜心贯注,心会神凝”表明闻一多先生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表现了先生的用心极专极深。
5.
第
7
、
8
段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
【
答案
】
这两段为过渡段,第⑦段通过议论承接上文闻一多作为学者的“说”和“做”的情况,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第⑧段领起下文,由学者过渡到革命家。
重点
品析第
7-20
段
6.
他“小声说”“声音越来越大”“呼喊”这些词语有什么作用?
【答案】
这些词语形象地刻画出闻一多号召人民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积极态度和进行宣传的革命大无畏的精神,为写他的“做”作铺垫。
7.
为什么说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答案】
当时国民党反动派搞白色恐怖,人们的言论不自由,谁宣传民主谁就有被杀害的危险。在这样的形势下,一些人只好明哲保身,保持缄默。而闻一多不同,越是这样的时刻,他越是勇于站出来,敢于直面惨淡,坚持真理,所以闻一多的“说”和“做”就不是普通意义上的说和做,他的“说”和“做”时刻都有失去生命的危险,因而“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8.
分析“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这句话的作用。
【答案】
这句外貌描写形象地再现了闻一多大义凛然的形象,言语间充满着对闻一多的颂扬之情。
9.
结尾句有什么作用?
【答案】
结尾段的两句话在内容上点明了全文的中心,高度概括了闻一多作为学者和革命家这两个方面的优秀品质。“口的巨人”意味着闻一多为正 义、民主、自由大声疾呼;“行的高标”意味着闻一多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在结构上总结全文,首尾呼应。
阅读方法解密
结尾句
(
段
)
作用分析法。
结尾句
(
段
)
在结构方面的作用主要有:①总结全文;②首尾照应,使文章结构完整;③照应题目。
在内容方面的作用主要有:直白类的结尾作用一般是: ①画龙点睛、点明事件的意义,卒章显志,点明中心;②深化、升华主旨,抒发作者某种感悟或者情感。
含蓄类的结尾作用一般是:
①使文章在表达上显得委婉含蓄,发人深省;
②文章戛然而止, 言有尽而意无穷,留下想象的空 间,增强感染力;
③暗示主题,强化了作者的感情。在分析时,要仔细阅读文章,对照常用的作用,结合文章最后一句
(
段
)
内容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答案。本题作用是首尾呼应,点明中心。
重难点小结
品析的这一部分是文章的二三部分。第二部分重点抓住闻一多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和做,作者详细突出了闻一多先生的三件事,赞扬了闻一多先生在争取民主与和平自由过程中的责任感与言行一致的品格,夹叙夹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第二部分是全文的总结,是对闻一多先生的评价与赞美。
【
答案
】
这篇文章虽是以记叙为主的散文,但其中不少语言含有诗意,字词凝练,句式整齐,音调铿锵,感情浓烈,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如“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十六个字,内容丰富,气势流畅,一个“沥”字深刻地表现了闻先生用心血一滴一滴浇灌学术研究花朵的钻研精神,语言精当、凝练。又如
,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
,
两个“不”,两个“无”,看来普通,但细细咀嚼,颇有韵味。不是“不动”
,
1.
【
难点探究
】
文章在语言方面有什么特色?
而是在“动”
,
在废寝忘食地“动”。这个“不动”是不说
,
是无声
,
是听不到。用“不动”来突出闻先生的“做”,突出他沥尽心血、埋头实干的精神。再如⑯~⑱段,感情如冲开闸门的潮水,汹涌澎湃,一泻千里,倾泻出作者对闻先生英勇精神的高度钦佩与赞扬。结尾的“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是对闻先生人格的艺术概括,句式短促,音调高亢,节奏分明,言简意赅。
闻一多朱自清故居
【
答案
】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闻一多既“说”又“做”,先“说”再“做”。文章先写他的“说”,包括“说”的事实、内容与目的;再叙述他的“做”,叙议结合,表现出闻一多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
2.
【
手法探究
】
文章在第二部分是怎样写“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的闻一多的“说”和“做”的?与第一部分的写法有何不同?
第一部分先引用闻先生的“言”,然后记其 “行”,再进行议论。第二部分是把闻先生的话插入作者所叙事实之中,言导行,行证言,情真意 切。作者在记“言”叙“行”的基础上,连用三段文字进行议论,绘出了闻一多“说”的气冲斗牛、声震天地的情状,再现了他坚强不屈的声音、昂首挺进的形象。议论中寓含深情,议论中夹以事实,拨动读者的心弦,使人对闻一多的凛然正气和高尚情操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作为学者方面的闻一多“做”了不“说”
说和做
——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讲参加游行示威
写作
《
唐诗杂论
》
写作
《
楚辞校补
》
写作
《
古典新义
》
刻苦严谨
一丝不苟
无私无畏
言行一致
作为革命家方面的
闻一多“说”
了
就“做”
这篇文章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表现了他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刻苦钻研学术的严谨态度和实干精神,以及为国家、为民族、为民主而献身的精神。
1
.结构严谨,过渡自然。
作者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中间部分分别写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的方面”和“作为革命家的方面”,两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使衔接紧密,过渡自然,结尾用两段文字总结全文,使全文结构严谨。
2
.选材精当、精于剪裁。
选材讲究典型性,能以少胜多。如“作为学者的方 面”,作者只选取了闻一多先生写作
《
唐诗杂论
》
等书的情况加以表现。对材料的使用,作者根据中心的需要,有取有舍,有繁有简。如闻一多先生“在群众大会上”的演讲,作者没有过多记述,而是反复强调“凶多吉少”的紧张形势,撷取演讲中最“慷慨淋 漓”的“你们站出来”等,突出他的大无畏精神。
3
.夹叙夹议。
文章以记叙为主,但中间又夹以议论。如:第⑦段是闻一多作为学者的方面的总结,是议论。第⑧、⑨两段是闻一多作为革命家的方面的总结,最后一段则是全文的总结,这两处也都是议论。
本课文字不多,却浓缩了闻一多先生的一生,他的言行一致体现在他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和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上。而
当今
,言行一致、爱国守法正是我们中学生明理诚信的基本要求所在。希望闻先生的高尚品格能够指引我们今后做人的方向。
作为学者,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也不一定说(做了不说)”,表现了闻一多先生谦虚严谨的治学态度。他潜心学术研究,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终于在学术上取得了累累硕果。作为民主战士,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一致,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和爱国精神。他敢于为人民讲话,面对凶残的敌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这两个方面是有关联的,这反映了闻一多对社会认识的变化,以及对不同道路的选择。他的“说”和“做”相互贯通,正是他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伟大的爱国者、大勇的志士的体现
。
点拨
:
这两个部分是一个人的两个方面,分而不离
。
一、
作者
在具体的事例中,加入了不少细节。比如,“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凌乱”“睡得很少”这些细节,表现了闻一多的刻苦精神;“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则表现出闻一多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再如,抓住闻先生在演讲中“慷慨淋漓”的“你们站出来”这一句话,描绘了他“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的从容姿态,突出闻一多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
二
、
1
.“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出自
《
论语
•
子罕
》
,原形容颜回对于孔子之道的赞叹:“越仰望它越显得高远,越钻研它越显得坚固。”在这里,作者用来赞颂闻一多先生对学术的专注,我们可从中看到闻一多先生锲而不舍、钻研学问、沥尽心血的学者风范。
2.
这是比喻的说法,是说闻一多致力于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说明了他作为学者和诗人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是有重要贡献的
。
二
、
3.
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来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则不然,他在一盏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漂白了四壁”语出闻一多的诗
《
静夜
》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课文中引用这句诗,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从事学术研究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与“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承。
4.“
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说闻一多用心极专极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引用别人所称:“何妨一下楼主人”,更是说明他用心之专
。
2
说和做
——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1)
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目不窥
(
)
园 秩
(
)
序
shuò
(
)
果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
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闻先生的书桌,零乱不堪,众物腾怨,
闻先生心不在焉,抱歉地道一声:“秩序不在我的范围以内。
”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霄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
《
唐诗杂论
》
的
shuò
果。
•
kuī
硕
zhì
•
•
(2)
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
________________
,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________________
。
深霄
深宵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闻先生的书桌,零乱不堪,众物腾怨,
闻先生心不在焉,抱歉地道一声:“秩序不在我的范围以内。
”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霄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
《
唐诗杂论
》
的
shuò
果。
•
•
(3)“
心不在焉”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沥尽心血”中“沥”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心思不在这里,指不专心,精神不集中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滴
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闻先生的书桌,零乱不堪,众物腾怨,
闻先生心不在焉,抱歉地道一声:“秩序不在我的范围以内。
”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霄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
《
唐诗杂论
》
的
shuò
果。
•
•
(4)
把画线句子改写成转述句。
闻先生心不在焉,抱歉地道一声,秩序不在他的范围以内。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闻先生的书桌,零乱不堪,众物腾怨,
闻先生心不在焉,抱歉地道一声:“秩序不在我的范围以内。
”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霄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
《
唐诗杂论
》
的
shuò
果。
•
•
2
.对下列加点词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在我国第二艘航母的设计建造过程中,工程师们充分发扬锲而不舍的工匠精神,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
锲而不舍”一词出自
《
荀子
•
劝学
》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B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
群蚁排衙”在这里指整齐地排列着。运用比喻手法表现了闻一多先生书写工整,体现了他治学严谨的精神。
)
•
•
•
•
•
•
•
•
C
.
假如恨比爱多,小屋就凄风苦雨,愁云惨雾,你会精神悲戚压抑,茕茕孑立。
(“
茕茕孑立”形容一个人无依无靠,孤苦伶仃。应改为“形销骨立”。
)
D
.
他毕业后到贫穷落后的家乡任教,一年到头兀兀穷年, 奉献自己的芳华。
(“
兀兀穷年”的意思是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符合语义。
)
•
•
•
•
•
•
•
•
【
答案
】
D
【
点拨
】
“兀兀穷年”与“一年到头”语义重复。
3
.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
(1)
十年艰辛,一部
《
校补
》
赫然而出。
(
)
(2)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
——
作为学者的方面。
(
)
(3)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
)
记叙
议论
描写
4
.联系语境,指出下列句子中“说”字的不同含义。
(1)“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2)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
(3)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
向人家宣告自己要干什么或说明自己干了什么。
吹嘘、自诩。
对革命的宣传和动员,对黑暗统治的揭露和斥责。
5
.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本文作者臧克家,山东诸城人,代表作有诗集
《
烙印
》
等,被誉为“农民诗人”。
B
.本文从闻一多作为学者、诗人和作为革命家两方面介绍了他的“说和做”。
C
.在作为学者、诗人方面,闻一多先生是“说了就做,言行一致”。
D
.本文用“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的例子来衬托闻一多先生对学术研究的专注。
C
阅读课文“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
……
他,是行的高标”,完成题目。
6
.选文中有关闻一多“说”和“做”的事例有哪些?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一、精段品读
呼吁人们争取民主,反对独裁;起稿政治传单,宣传革命;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走在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
7
.说说你对下列句子的理解。
(1)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准备像李先生一样”表现了闻一多面对李公朴的牺牲不仅毫不畏惧,反而更坚定了为革命献身的信念。“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生动地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英勇无畏、誓与反动统治者斗争到底的决心和视死如归的气概。
(2)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口的巨人”意味着闻一多为正义、民主、自由大声疾呼;“行的高标”意味着闻一多笃行务实,勇于抗争,不惜献出生命。
8
.本文在叙述中注意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闻一多的形象。请结合选文,举例说明这样写的好处。
示例:
“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通过写闻一多先生在群众大会上的言行,突出了闻一多先生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不矛盾。前者指他做学问时不说,不自夸,勤奋踏实。后者指他作为革命者的表现
——
积极宣传革命思想,痛斥敌人。
9
.闻一多先生曾说自己是“做了再说”“做了也不一定说”,但他又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这前后的说法是否矛盾?为什么?
10
.本文情节一波三折,请认真梳理后将下面空缺的情节用四字短语补充完整。
壮士借书→①→藏书被烧→②→③→原书出土
请同学们看
《
点拨训练
》
第
6
页第
10-13
题。
【
点拨
】
本题考查情节概括。通读文章可知,壮士有恩于富豪,富豪将古医书借给壮士三天,壮士请人赶抄医书,后来藏书被烧,所抄医书因有误成为鸡肋。曾祖将这两本医书拿出来让祖父从中选一本,用其一生的精力去勘正错误。最后祖父终于完成校勘,不久原书出土。据此用四字词语将原文内容整理概括即可。
请人抄书 曾祖传书 祖父校书
11
.
文中画横线句子中加点词富有深意,请联系上下文加以品析。
曾祖的话说到这里,他目光炯炯地看着祖父。
【
点拨
】
本题考查词语赏析。“目光炯炯”形容人或动物的眼睛明亮,很有精神。这里用来修饰曾祖的神情,意在说明曾祖对祖父充满了期盼,将人物内心的情感借助面部表情巧妙传达出来,而祖父也领会到了责任的重大,用一生来校勘医书。
•
•
•
•
11
.
文中画横线句子中加点词富有深意,请联系上
下文加以品析。
曾祖的话说到这里,他目光炯炯地看着祖父。
“目光炯炯”写出了曾祖对祖父的期待、信任和鼓励之情,这也是祖父历尽辛苦校书的原因和动力。
•
•
•
•
12
.祖父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文中相关内容分析并归纳。
祖父是一个自幼聪明,勤奋刻苦,勇于承担责任,不畏艰难,坚定执着,百折不挠,求真务实,不计名利得失的人。从“祖父小的时候很聪明,也很有毅力,学业有成”可知,祖父自幼聪明,勤奋刻苦。从“他就把自己的一生同一方未知的领域,同一个事业,紧紧地连在一起”可以看出,祖父勇于承担责任,不畏艰难。从“祖父一生围绕着这册古医书旋转,从翩翩少年一直变作鬓发如雪”可知,祖父坚定执着,百折不挠。从“祖父说,对我来讲,甲书乙书是一样的
……”
可知,祖父求真务实,不计名利得失。
13
.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并结合上文内容,谈谈你对“人只要全力以赴地钻研某个问题,就有可能最大限度地逼近它的真实”这句话的理解。
链接材料:
袁隆平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已经半个世纪了,不畏艰难,甘于奉献,呕心沥血,苦苦追求,使中国水稻亩产从
1964
年的
200
公斤增长到
2018
年的
1 065.3
公斤,为解决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先生的杰出成就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影响世界
。
(
新华网评
)
【
点拨
】
本题考查话语理解。这句话阐述了人要有坚持到底和刻苦钻研的精神,才可能接近事物的真实;只有不畏艰难,甘于奉献,呕心沥血地追求,才能取得卓越的成就。
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工作都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倾尽全力投入其中,这样我们每前进一步就向成功靠近了一步,坚持到最后,我们收获的就是胜利。袁隆平多少年来如一日,不畏艰难,孜孜以求,最终出了成果,为解决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正说明了这一点。
14
.
[2019•
安顺改编
]
根据下面材料参与活动。
材料一:
近年来,以
《
战狼
2》《
红海行动
》
等为代表的一批军事题材电影既叫好又叫座,受到广大观众的追捧。这些主旋律影片,不同于那些脂粉气十足的青春偶像剧、故弄玄虚的魔幻剧和无病呻吟的家庭伦理剧,为当下的中国影视作品注入了更多的阳刚之气。
材料二:
影片
《
空天猎
》
,展现了我军新型战机自如地穿梭于狭窄山谷,并通过截获目标辐射源的方式探测到潜藏在夜幕里的敌方导弹,对其进行精准打击的场景。
《
红海行动
》
则展示了我国海军战舰远程指挥作战、快速拦截导弹以及投放无人机的强大功能。观众看后热血沸腾,连连赞叹:“厉害了,我的国!”
材料三:
讲好当代中国军人的故事,塑造彰显新时代精神的新英雄形象,是广大军事题材作品创作者的共同目标。如前几年热播的电视剧
《
士兵突击
》
中的许三多,没有传统军人的棱角与强势,憨厚本分,重感情轻荣誉。电影
《
战狼
2》
中的冷锋也同样如此,看重友谊、爱情,不计较个人得失、名利。他们不同于以往作品中“高大全式”的英雄,也不同于虚假抗日“神剧”里的“痞子式”英雄。这些“接地气”的人物形象, 显然更能引发观众的共鸣。
(1)
根据这三则材料,简要概括军事题材影视作品受到观众欢迎的原因。
①为当下的中国影视作品注入了更多的阳刚之气;②展示了我国军事力量的强大;③塑造彰显新时代精神的新英雄形象。
(
答出两点即可
)
(2)
建军节来临之际,某影视频道将进行军事题材影片展播,请你拟写一则宣传语。
(25
字以内
)
示例:
主旋律电影显阳刚之气,新英雄形象扬时代精神。
15
.本文夹叙夹议地讲述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革命家两个方面的言行事迹,表现了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高尚人格,赞扬了他勇于为国家、为民族、为民主献身的精神。请你也用夹叙夹议的写法写你熟悉的一个人或者亲身经历的一件事。
(250
字左右
)
片段练笔
例文:
那是一个随处可见的外来男人,脸色黝黑,双眼明亮。他并不年轻的脸上有几道深深的皱纹,显示出一种历经世事的沧桑。瘦如竹竿的身材,裹得严严实实的制服袄,外面又紧紧地套件送快递的黑背心。他骑着小三轮车,身子也随着车的颠簸而左右摇晃,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中。他一边赶路,一边用家乡口音哼着流行小调,虽然不懂他唱的什么,但看得出他唱得很动情,很投入。
在这个城市里,也许有无数个这样的男人,他们也许为了每天的工作在四处奔波劳累,也许家中有年迈多病的父母,有正在读书的儿女,有同样被生活加以重担的妻子
……
生活给了他沉重的脚镣,他却要戴着这脚镣,自信地舞蹈。